描述秋天的词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描述秋天的词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描述秋天的词语

描述秋天的词语范文1

走进生活,放眼自然,稻海金浪,老树枯藤,四季更替,物事流转,这一切都浸润着语文的气质,飞扬着语文的才情。为何不让孩子出去走走,听落叶在脚下浅浅低吟,看大雁在天空款款南飞呢?第五册第三单元的教学中,我与孩子们一起,进行了以“我们认识的秋天”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学习活动。

一、秋诗――古人秋思浸润语文才情

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宋代诗人叶绍翁用诗的形式表达自己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萧萧……”; 而唐代诗人王维在重阳佳节到来时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写出了流传千古的诗:“独在……”在老师的引读下,孩子们充满感情地背诵了这两首饱含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营造了走进秋诗的浓浓氛围。

接着,秋诗小组的学生展示了他们在课外搜集到的关于秋天的古诗。古诗意境幽远,给人以丰富想象。孩子们先把收集到的古诗抄写在小黑板上,读通、读顺诗文,再寻找诗文背后的故事,读懂诗意。如《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写的一首流传千古的诗,而这首诗后面的故事,更加耐人寻味。秋诗小组的学生讲述了这个故事,让全班同学对秋天更是多了一份感悟。在语文教育中,古诗文一直是蒙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学习古诗文对学生语言材料的积累、情感体验,以及感受汉语言文字的特点至关重要。

而“诗配画”的活动是快乐而有收获的。孩子们把秋天的一处美丽的景色画下来,做成头饰,邀请其他小组的成员参与活动,把黑板上描写秋天的诗句与画相配。孩子们兴趣盎然,争先恐后,读诗、想象画面,参与活动,一气呵成。一场活动下来,孩子们不仅体会到了参与的快乐,更积累了不少描写秋天的诗句,感受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丽图景。

二、秋景――自然之美熏陶语文韵味

大自然是一切知识的起源,是智慧的起点,更是思维的出发点。在自然中汲取营养,感受自然美的熏陶,是大自然送给语文教学最好的礼物。秋景小组的学生得用课余时间,走出校门,去闻闻花香,听听鸟语,放放风筝。他们发现,秋天就在身边,触手可及。

在展示汇报时,孩子们的表现真是让大家耳目一新。王炜斌同学带上了他在橘子树旁照的一张照片,并顺口吟出:“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而陈信有同学展示了他登山时的照片,描述了他在登山时的感受:秋高气爽,正是登山好时节!秋景小组的学生还把在查找资料时认识的关于秋天词语收集下来,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秋天,如此美丽,秋天的词语,你能灵活使用吗?秋景小组的学生还排了一个相声,名为“秋天之最”,把描写秋天的词语用得生动鲜活而又让人捧腹大笑,更是把课堂气氛推向了――

问苍天什么季节最忙?秋天,多事之秋;什么季节最公平?秋天,平分秋色;什么季节最简单?秋天,一叶知秋;什么季节最长?秋天,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什么季节最爽?秋天,秋高气爽;什么季节最险?秋天,秋后算账;什么季节最暧昧?秋天,暗送秋波;什么季节最成功?秋天,春华秋实。祝大家秋天各有收获、快乐多多!

三、秋话――文字之美浸润语文学养

秋天是一个多么美丽的季节,走进秋天,孩子们看到了它,听到了它,感受到了它。课堂上的交流与展示,创设了情境,积累了词语和诗句,也激发了孩子们的写作欲望。这时,孩子们对秋天已经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正盼着直抒胸臆、一吐为快呢!这时,我抛出了“当堂训练”:

写话练习:借助描写秋天的词语、诗句、画面,运用自己的感官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摸一摸,想一想,描绘你感受到的秋天。

秋天到了, 。秋天真美啊!

描述秋天的词语范文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以读悟情”这样的理念愈来愈得到语文教师们的认可,并在教学实践中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这对语文教学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在过度强调朗读的作用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一种现象:那就是“虚情式”朗读。我认为:可能是老师在指导朗读时,片面加强表达技巧的指导。如:哪些词该读重音、哪些地方要停顿、哪里要“愉快”地读,或是让学生模仿录音或老师和优等生的范读,而疏于引导学生真切地体会文章的语言和感情。这就导致了学生缺乏对词句及内容的深入理解,情感未能真正激发,也就难以有感情的朗读。

情境描述(一)

我们一起来看下面的案例:(选自人教版六年制三年级上册11课《秋天的雨》)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师:谁能有感情的读一读这一段?(一位学生读)

师:美不美!谁能读得更美些?(一优等生十分有感情地朗读)

师:读得多美呀!谁还能像他这样读一读?(一生读)

师:全班一起读一读。

评 析:

在上述课例中,老师让多数学生模仿优等生的朗读,不少学生会因此抛开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成为他人的传声筒。长此以往,很多学生会丧失自己去体会的欲望,而只知道一味地模仿他人。这是造成虚情式朗读的原因之一。

情境描述(二)

那么“如何避免虚情式”朗读呢?我们再来看同样的教学内容另一位老师不同的处理:

(1)抓住词语,结合生活,理解“五彩缤纷”

师: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呢?谁来读一读?

师:好多的颜色啊!请大家都来读一读这一段,边读边用彩笔把描写颜色的词语画下来。

师:谁来把你发现的描写秋雨颜色的词语读给大家听一听?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写板书:黄色、红色、金黄、橘红、紫红、淡黄、雪白。

师:秋雨中的颜色可真多呀,但秋雨中只有这些颜色吗?(引导学生去发现省略号)

师:你知道秋雨中还有什么颜色吗?仿照书上的句式说一说。(秋雨把 色给了 , 。)

师:秋雨中的颜色真多,有黄、有红、有白……真像书上说的――五彩缤纷。

(2)引导品味朗读

师:在这么多的颜色中你最喜欢哪种颜色?把那句话好好读一读,一会儿读给大家欣赏。(学生练读)

谁来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给大家读一读?(指名朗读)请大家一边用心听他读一边回想你见过文中描写的情景吗?

(一生读银杏叶一句)

师:大家看,这就是银杏树叶,它的形状多像一把小扇子啊,一片一片黄色的树叶从树上慢慢地落下来,就像一把把小扇子慢慢地扇啊扇啊,就这样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多美的树叶多好的小扇子啊!谁来把这句话读一读?

师:读的真好。我仿佛感觉到了一把把小扇子在我身边慢慢地扇哪扇哪,好凉快!请大家都来读读这句话。(练读、指名再读)

(一生读枫树叶一句)

师:咦?为什么说枫树叶像邮票呢?(生:邮票是给人们寄信用的,会给人们带来信件,现在说枫树叶像邮票是因为枫树叶给人们带来了凉爽。)

师:你说的真好。红红的枫叶飘啊飘啊,给人们邮来了凉爽。请你把这句话给大家读一读。

听你一读,我仿佛看到了红红的枫叶在慢慢地飘,可真美呀。请同学们都来读读这句话。(练读、齐读)

(一生读田野一句)

师:田野里,黄澄澄的玉米,金灿灿的谷穗,饱满的黄豆都成熟了,在微风中轻轻摇摆,起起伏伏,真像金色的海浪在涌动。谁还想读读这句话?

(一生读果园一句)

师:看来,橘子、柿子是真多呀,“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一生读一句)

师:听你一读我仿佛看到了各种颜色的在秋雨中竞相开放。真美呀!

(3)配乐真情朗读

师:读完了这一段,我们发现秋雨真的是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它把大地上的万物都染上了缤纷的色彩,整个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一整段吧!(练读)

师:谁认为自己读的比较美?老师给你配上音乐读给大家欣赏。(指名读)

师:我们大家也伴随着这美妙的音乐读一读第二自然段。(齐读)

评 析: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共设计了三个环节激发学生真情朗读。第一,通过抓词语,带领学生理解文本的内容。第二,通过品析文本的内容,使学生感受到作者笔下秋天的美丽。在这个环节,教师着重引导学生体会了“银杏树”和“枫叶”这两个句子。第三,通过配乐等辅助手段创设一种意境,激发学生真情朗读的欲望,享受朗读带来的乐趣。这样就使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走进语言文字,感受秋天的美好和语言的美。这样层层深入的指导使学生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朗读时也必然表达出了自己的真情。

反思与研究:

从上述案例中不难看出,朗读,不是技巧问题,是读者与文本对话后真实感情的流露。“观文者,批文以入情。”只有让学生真正进入到文章中去,有了真切的体验,才能真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为了让学生真正进入到文章中去,我们在教学时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模拟现实。这种做法是在课堂中创设一个与现实生活类似的情境,在接近真实的情境中产生真切的体验。

2.回忆生活。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回顾与课文描述相类似的生活情景。在生活情景中,学生产生了一定的情感,由于情景的相似性,这种情感会迁移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来,从而更好地朗读好课文。

3.展开想象。语言属于符号系统,抽象的语言符号只有转化为具体的形象才有意义。特别是那些写人的课文,阅读时可以借助想象,把课文中对人物的描写,转化为更加具体生动的形象。

4.角色体验。我们经常听到“换位思考”这个词,站在对方的角度,更能理解对方的所作所为。阅读也应该“换位”,站在文章角色的角度,更容易理解语言行动等背后的东西,获得更为深刻的认识,感情朗读就不会虚张声势。

描述秋天的词语范文3

所谓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主要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以增强学生理解课文词、句、段、篇的能力。

1995年9月,我们在湖南三师附小新招一年级一个班中,开始进行培养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实验。学生未经挑选,老师也是刚从中师毕业的新手。从一年级末的分题检测统计结果来看,对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一般要求,实验班与普通班的成绩无差异,而从思维能力来看就不同了。把“话”变成“画”一题的成绩,差异就非常显著,可以说实验班学生的思维能力强,理解能力也强。尤为有趣的是,看图写话呈现出一定的层次性,第一问是要求用一句话写出水果的样子、颜色。味道,两个班差不多;第二问是要求把一幅图的内容用两句话写出来,这是较高层次的写话,差异显著,说明实验班的语言发展要好;第三问是要求看图写二句以上的话,要求更高,而差异也非常显著。可见,实验班的观察、思维、表达能力要比普通班强得多。那么,一年来我们是怎样对学生进行阅读思维能力培养的呢?

一、结合插图,训练说话

小学低年级课本中有大量的插图,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发挥插图的作用,培养学生阅读形象思维能力。在看图中,先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让学生逐步学会运用各种观察方法,并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看图的习惯,看过图以后要求学生了解并记住图画的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看图中还引导学生逐步抓住事物的特点,并展开想象和联想,丰富图画的内容。通过这些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明显地得到提高。如第一册课本看图学文《秋天到了》,先指导学生观察图画,然后回答“图上画的哪些地方说明秋天到了”,最后让学生用“因为秋天到了,所以……”的句式练习说话。又如第二册《小八路》一课,我们充分利用插图,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说说:小八路坐在哪里学习,为什么坐在石头上学习,他看书时会听到什么声音,等等。教师每次指导学生观察说话时,都让学生各抒己见,而且要求尽量做到说出的话不跟别人相同。这样不仅发展了孩子的语言,还培养了他们的求异思维。

二、依话作“画”,以“画”示文

这是本项实验的一个重要训练内容。在学生读文时,要求边读边想象,尽量想象出课文中描述的画面(场景)来。有的课文要求学生在阅读、理解内容之后,按照课文的描述画出图画(简笔画),画完后再与课文对照。这一步骤对于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都有好处,也能检验学生对于课文内容是否真正理解。如教第一册《小小的船》一课,在学生读文时,让学生依据想象作画。通过作画,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很好的发展,并且依据作画理解了“弯弯的”“小小的”“两头尖”等词语。然后借助能抽动的幻灯片帮助学生理解叠词“闪闪的”“蓝蓝的”。这样通过直观的画面,学生初步感知了蓝天星空的美景,既激发了探求新知的欲望和兴趣,又为学习诗句打下了基矗当然,在检查学生头脑里形成的画面时,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不要因为学生没有画清楚而挫伤学生想象的积极性,也不要以为画得越多越好,如果已脱离了课文的内容,就千万不要表扬这个学生“想象力丰富”。因为我们的训练目标是依“话”作“画”,把“话”变成“画”。

三,比较分析,体会形象

对有些课文,教师则可指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从而加深对内容的理解。比较分析,可用填表法上k较观察法等。如教第一册《比尾巴》一课,可先把猴子、兔子、松鼠三种动物的身子遮盖起来,让学生对比观察三种动物的尾巴及各自的特点,然后让学生说出它们分别是哪种动物的尾巴。教第三、四节时,先提问:谁的尾巴弯,谁的尾巴扁,谁的尾巴最好看。然后再让学生对比观察三幅图,看后回答问题。教学第二册《小壁虎借尾巴》,可设计下面的表格,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理解课文内容。

四、设计补充练习题

设计原则:

将听、说、读、写等训练与做做、写写、画画。演演、玩玩等趣味形式进行多元组合,从而达到培养阅读思维能力的目的。

低年级段的设计类型:

1.一词造多句;

2.让学生看图后说出词语或句子;

3.让学生读文后根据文章内容画出图画;

描述秋天的词语范文4

1995年9月,我们在湖南三师附小新招一年级一个班中,开始进行培养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实验。学生未经挑选,老师也是刚从中师毕业的新手。从一年级末的分题检测统计结果来看,对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一般要求,实验班与普通班的成绩无差异,而从思维能力来看就不同了。把“话”变成“画”一题的成绩,差异就非常显著,可以说实验班学生的思维能力强,理解能力也强。尤为有趣的是,看图写话呈现出一定的层次性,第一问是要求用一句话写出水果的样子、颜色。味道,两个班差不多;第二问是要求把一幅图的内容用两句话写出来,这是较高层次的写话,差异显著,说明实验班的语言发展要好;第三问是要求看图写二句以上的话,要求更高,而差异也非常显著。可见,实验班的观察、思维、表达能力要比普通班强得多。那么,一年来我们是怎样对学生进行阅读思维能力培养的呢?

一、结合插图,训练说话

小学低年级课本中有大量的插图,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发挥插图的作用,培养学生阅读形象思维能力。在看图中,先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让学生逐步学会运用各种观察方法,并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看图的习惯,看过图以后要求学生了解并记住图画的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看图中还引导学生逐步抓住事物的特点,并展开想象和联想,丰富图画的内容。通过这些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明显地得到提高。如第一册课本看图学文《秋天到了》,先指导学生观察图画,然后回答“图上画的哪些地方说明秋天到了”,最后让学生用“因为秋天到了,所以……”的句式练习说话。又如第二册《小八路》一课,我们充分利用插图,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说说:小八路坐在哪里学习,为什么坐在石头上学习,他看书时会听到什么声音,等等。教师每次指导学生观察说话时,都让学生各抒己见,而且要求尽量做到说出的话不跟别人相同。这样不仅发展了孩子的语言,还培养了他们的求异思维。

二、依话作“画”,以“画”示文

这是本项实验的一个重要训练内容。在学生读文时,要求边读边想象,尽量想象出课文中描述的画面(场景)来。有的课文要求学生在阅读、理解内容之后,按照课文的描述画出图画(简笔画),画完后再与课文对照。这一步骤对于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都有好处,也能检验学生对于课文内容是否真正理解。如教第一册《小小的船》一课,在学生读文时,让学生依据想象作画。通过作画,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很好的发展,并且依据作画理解了“弯弯的”“小小的”“两头尖”等词语。然后借助能抽动的幻灯片帮助学生理解叠词“闪闪的”“蓝蓝的”。这样通过直观的画面,学生初步感知了蓝天星空的美景,既激发了探求新知的欲望和兴趣,又为学习诗句打下了基矗当然,在检查学生头脑里形成的画面时,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不要因为学生没有画清楚而挫伤学生想象的积极性,也不要以为画得越多越好,如果已脱离了课文的内容,就千万不要表扬这个学生“想象力丰富”。因为我们的训练目标是依“话”作“画”,把“话”变成“画”。

三,比较分析,体会形象

对有些课文,教师则可指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从而加深对内容的理解。比较分析,可用填表法上k较观察法等。如教第一册《比尾巴》一课,可先把猴子、兔子、松鼠三种动物的身子遮盖起来,让学生对比观察三种动物的尾巴及各自的特点,然后让学生说出它们分别是哪种动物的尾巴。教第三、四节时,先提问:谁的尾巴弯,谁的尾巴扁,谁的尾巴最好看。然后再让学生对比观察三幅图,看后回答问题。教学第二册《小壁虎借尾巴》,可设计下面的表格,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理解课文内容。

四、设计补充练习题

设计原则:

描述秋天的词语范文5

一、生成取决于课前的研读

教学细节最能体现教师文本细读的功夫。两位教师在同题异构教研活动中同时执教《赵州桥》,同样教学了“爪”字的两种音义,但过程与结果迥然不同。

【案例一】

师:“爪”字既可以读“zhuǎ”,又可以读“zhǎo”,有什么区别呢?

生:读音不同,意思也不一样。

师:课文中写的是龙爪(zhǎo),这和鸡爪(zhuǎ)有什么不同?

生:哦,我明白了。人们把皇帝比作龙,总不能把皇帝比作。因此,龙的叫“zhǎo”,鸡的叫“zhuǎ”。

师:读“zhǎo”的还有哪些词?

生:鹰爪、虎爪、狼爪、爪牙……

【案例二】

师:“爪”字的两种读音在意思上是有区别的,大家赶快查查字典。

生:读“zhǎo”时有两种意思1.动物的脚趾甲;2.鸟兽的脚,比如前爪、鹰爪。

生:读“zhǎo”时意思更大,读“zhuǎ”的时候意思更小,专指“zhǎo”的第二种解释。

师:没错,课文中写“前爪(zhǎo)相互抵着”,特意强调是“zhǎo”,就是与“zhuǎ”相对而言的,应选“zhǎo”的第一种解释:动物的脚趾甲。平常说的“鸡爪”的“爪”在特定的语言中也读“zhǎo”,比如“母鸡为了保护小鸡,举起了锋利的爪(zhǎo)与狗搏斗”。

以上两个案例,至少可以得出以下两点思考。从宏观来看,在《语文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中指出通过使用工具书来理解词语的重要性,第二个案例就体现了这一学段目标。从微观来看,第一个案例,表面上看学生思维敏捷,表现得相当精彩,但这种精彩只是浮于浅表的。原因就在于这位老师对“爪”字两种音义的理解非常主观,这是一种片面的理解,以这种理解为支撑,学生自然也就曲解了词义。其实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爪” (zhuǎ)的词义只局限于(zhǎo) 的第二种释义。对文本的细读有时就应细到不太起眼的多音字。

二、生成取决于课堂的捕捉

课堂的生成既能检验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度,又能折射出其教学机智。我们的课堂不可能是水到渠成、一帆风顺的,总会从学生那儿发现一些错误或不足。教师要时时关注学情,针对学生出现的情况进行准确的判断并适时点拨。两位教师执教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时遇到一个同样的问题,但发现和处理的情况却不同。

【案例一】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生:秋天的雨,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生: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首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教师未发现学生的误读)

【案例二】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生:秋天的雨,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生: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首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师:刚才两位同学朗读出了一点小问题,听出来了没有?

生:第一位同学把“有”读成了“是”,第二位同学把“曲”读成了“首”。

师:是啊,不仔细听还真听不出来呢。请大家思考一下,把“有”改成“是”好不好?

生:更好了,变成了打比方的句子,把秋天的雨比作五彩缤纷的颜料。

生:不对,用“有”字更好,“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是把秋雨当作人来写,因为只有人才会有颜料。

师:当作什么样的人来写的呢?

生:应该是画家,只有画家才会有五彩缤纷的颜料。

师:或者说是热爱秋天的而又爱画画的小朋友,大家千万别再读错了。那么,把原文中的“一曲”读成“一首”行吗?

生:不行,这样就有两个“一首”,感觉有点重复。

师:说得对。中国的语言文字极其丰富,作者在用词方面的确高明。同学们今后在习作中也要尽量避免词语的重复使用。

描述秋天的词语范文6

我走在小小的田埂上,看麦子仰着快乐的脸,对着太阳公公微笑,一片金光,我眯起眼睛望着太阳,直至我闭上眼睛还可以看到它美丽的光晕,他终于真真实实的烙印在我的记忆深处。

我想新概念的作品对我来说就像这光晕一样,给人留下一段美丽的记忆。

每个秋天都会变得似曾相识 每个秋天都仿佛是很久以前一个未完秋天的待续。

我喜欢这个句子,因为我喜欢秋天,因为我喜欢这种安静的文字。

过去我对秋天的理解,仅限于落叶,金色,收获,果实这样普通的词语,如果要我描述对秋天的爱,我无从下笔,直到我看到这篇散文,我的心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撞击,原来这才是我热爱的秋天。

有属于他的音乐,有属于它的色彩,有不同的人不同的感受。

就像文中所写“所有的幻觉和梦想,只发生在秋风骤起的季节”,恍然间,发现自己的思绪总是在这个季节回到过去,走到将来,今年的夏天也快要过去,秋风就快要吹起来了。我的心情也就要随着他的到来而飞扬,我仿佛又看到秋日午后的阳光烂漫,四处洋溢着明亮的翠绿和温暖。

帕斯卡纳秋天的风音,多美的名字。

我一遍一遍地读着,我试图读懂作者心里想要表达的情感,很可惜,在我超过十遍的阅读之后,我仍然无法用语言清晰地表达我内心的感受,但是,我依然要把它记录下来,因为这是我心里的声音。

其实一直害怕听到自己心里真实的想法,或许你从我的表面无法看到我有着一颗害怕面对一切的心,我不愿深沉的想自己,害怕看到真实的自己,有些东西我无法面对。

只有到了秋天的时候,我才可以让自己的心安静下来,远离那些喧嚣和繁华,好像我的心行走在原野里,周围只有安静生长的生命和无忧无虑的稻草人。

当我站在初秋的阳光下 发觉自己的存在 俨然孤独的快乐 又仿佛快乐的孤独。

似曾相识的感觉,我们的心竟然是这样的相近,我们的想法竟是这样的相似。

翻开书本的时候,脑海里闪过母亲的话,没事多看看名著,这种书有什么好看的,都是一群小孩子的胡诌。对她的话,我没什么好说的,也不愿去反驳,我明白我们是不同时代的人,让我的妈妈来理解这样玩世不恭的90后,着实困难。但是玩世不恭不代表放弃和堕落,我们有着新新的思维,我们有对生活不一样的感触,我们不喜欢被书本和教科书所禁锢,我们要冲破这扇门,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梦想和希望。

质疑我们的人啊,希望你们可以去看一看新概念,看一看90后的文字,看一看他们编织梦想的方式,没有不切实际的宣言,只有一颗坚韧的心,相信未来,相信自己。没有人理解我们的心,表面上的桀骜不驯其实是骨子里的倔强;脸上的不屑其实是内心的乐观。听一听我们90后真正的心声吧!

上一篇管仲列传

下一篇聚焦三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