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类合理化建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程类合理化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程类合理化建议

工程类合理化建议范文1

第二条    科技必须同管理相结合。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必然要求有现代化的管理与之相适应,才能变为先进的生产力。因此,在积极推行科技进步的同时,要狠下功夫,推进企业管理进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第三条    科技进步包括各专业的科技研究、技术改造、技术攻关、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新工艺和新材料推广、群众性的技术革新活动、学术和技术交流等。

第四条    管理进步主要是合理地组织生产力和维护生产关系,按照现代化管理的思想原则,对传统的管理进行改革和提高。通过推广先进管理经验和应用科学管理方法,使企业在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人才、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等方面逐步实现现代化。

第五条    合理化建议包括科技进步、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操作技术、生活福利、文教卫生、思想工作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活动的全部内容。在以上范围提出的有创见、行之有效的建议,取得良好的工作效果,均属合理化建议范围。

第二章    科技进步

第六条    科技进步工作实行矿长领导下的生产矿长负责制。生产矿长兼科技进步委员会主任。科技进步委员会成员由工会主席、矿长助理、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及有关科室正职组成,生技科科长兼副主任。各分矿、车间分管生产技术的副职负责科技进步工作。

第七条    科技进步委员会的职责:

(1)组织编制和审核全矿科技进步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确立全矿重要科技项目;

(2)对全矿重要科技项目确定承担单位、负责人及所需经费,并对科技规划、计划执行情况和重大科技项目的进度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

(3)结合全矿科技成果进行评审、鉴定,确立奖励级别,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推荐优秀成果;

(4)审查科技经费收支情况;

(5)向人事部门及上级主管部门推荐优秀科技工作者。

第八条    科技进步委员会实行例会制度,每季末月下旬举行一次例会,研讨本季度科技工作情况,部署下季度科技工作,由主任和副主任向矿长汇报。

第九条    每年一月前将全矿上年度科技成果进行一次审核,确立奖励等级。

第十条    科技进步的日常工作由生技科负责。

第十一条    我矿科技进步的具体目标是:提高地质储量,降低损失、贫化、节能降耗,提高劳动生产利率,提高选矿回收率,保护环境,改善职工的生产、工作、学习、生活条件。

第十二条    科技进步项目分国家项目、矿内重点项目、矿内一般项目。国家项目必须按上级指令执行,矿内重点项目经科技进步委员会审定后,由生技科下达有关单位完成,矿内一般项目,原则上由各单位提出立项意见,经生技科审核后,由各单位分头完成。

第十三条   项目费用在一万元及其以上者,为矿内重点项目,所需费用由技术进步专项基金列支。项目费用超过一千元,不满一万元的为一般项目,如果不能列入技措费,也不能摊入成本,亦可按重点项目费用列支渠道处理。费用不足一千元的,属于小改小革,按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由各单位自行按财务制度处理。

第十四条    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是我矿科技进步可以借助的力量,我们按平等互利的原则,搞好技术协作、学术交流,共同推动我矿科技进步事业的发展。

第十五条    科技进步项目可以实行承包制,包任务、时间及所用经费,并以合同的形式明确责任和利益关系。

第三章    管理进步

第十六条    管理进步工作实行矿长领导下的工会主席负责制。矿部成立管理进步委员会,工会主席兼主任,企审科长兼副主任,成员由有关管理部门的负责人组成,管理进步委员会办公室设在企审科,企审科科长兼办公室主任。

各分矿、直属科室、车间的行政正职负责本单位管理进步工作。

第十七条    管理进步委员会的职责:

(1)组织编制和审核全矿管理进步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确定全矿重要管理进步和管理开发项目。

(2)下达管理进步和管理开发项目计划,责任落实到单位或个人,对计划的执行情况按季进行调度、检查。

(3)对全矿管理进步的成果和效益进行评审、鉴定,确立奖励级别,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推荐优秀成果。

(4)根据企业管理的需要,组织对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的学习、引进。

(5)会同教育部门制定管理知识培训计划,加强管理干部的业务培训。

(6)向本矿人事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推荐优秀管理工作者。

第十八条    管理进步委员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会议,检查管理进步计划执行情况,安排部署工作,会议情况向矿长报告。

第十九条    每年的一月份,对全矿上年度管理进步成果、效益进行审核,确立奖励等级。

第二十条    管理进步的日常工作由企审科负责。

第二十一条    管理进步的目标是:提高产品、工程、工艺质量,降低成本、减少消耗,减少资金占用,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经济效益,主要包括:通过应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取得的成果,通过加强经济核算,在资金管理和成本管理方面取得的成果;通过优化管理机构、劳动组织,加强定额、定员管理取得的成果;通过管理咨询,实施整改方案取得的成果;通过加强质量、设备、能源等专业管理所取得的成果。

第二十二条    管理进步、管理开发项目分为国家项目、矿内重点项目、矿内一般项目。国家项目是按上级计划安排的项目;矿内重点项目是经管理进步委员会审核,统一组织下达的项目;矿内一般项目由各单位提出立项意见,经企审科审定后,由各单位完成。

第二十三条    管理进步和管理项目开发所需费用,在立项的同时提出费用计划,经审定包干使用,由管理费列支。

第二十四条    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同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管理协会搞好学术交流和科学研究,推动企业管理的发展。

第二十五条    管理进步、管理项目开发可以实行内部承包,包任务、包时间、包费用,并以合同形式确定责任和利益关系。  

第四章    合理化建议

第二十六条    合理化建议具有广泛的群众性,不能单靠行政手段,必须充分发挥职代会、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的作用。

第二十七条    职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由所在基层工会报矿工会,矿工会根据建议的性质、类别,分别转交有关的职能部门承办。其中,涉及部门较多或者难度较大,费用较多的转交生技科,由生技科牵头研究解决。

第二十八条    总矿各职能部门对职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不论是否采纳,都要有回音。对于一般建议要在接收后一个月内给予答复,对于重大建议,要在五十天内给予答复。

第二十九条    工会、生技科对职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要做好统计,其中重大建议要形成完整归档资料。

第五章    奖励

第三十条    科技进步、管理进步及合理化建议奖励,实行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鼓励为主的原则,对做出贡献者,给予表扬,发给荣誉证书和奖金。

第三十一条    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分别申请科技进步、管理进步及合理化建议奖:

1、井巷工程和基建、技改工程结果的改进和质量的提高;

2、工艺、计量、检验方法和标准的改进;

3、有效地利用原材料、燃料、动力、水源、设备及自然条件的技术成果;

4、发现有效利用矿产资源方面的技术成果;

5、为解决生产中的重大技术关键问题的科学研究、试验成果;

6、设备、仪表、装置、工具、器具的改进;

7、设计、统计、计算技术的改进;

8、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方法的推广应用,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9、安全、环保、医疗卫生方面创国内、省内、同行业先进水平的技术成果;

10、通过制定并落实劳动、能耗、物耗、费用、资金、设备利用等定额所取得的成果;

11、通过加强质量管理,在提高产品、工艺、工程质量方面的成果;

12、通过加强物资、能源管理,在原材料的采购、运输、存储、发放、回收等方面节约支出或费用;

13、通过加强经济核算,在资金管理、成本管理方面节约支出、费用或减少贷款利息;

14、通过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完好率和利用率的成果;

15、通过合理调整劳动组织,加强定额、定员管理,提高劳动效率;

16、各专业部门、系统采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取得的成果;

17、其他方面有明显效益或效果的科技进步、管理进步成果。

第三十二条    参与评奖的科技进步和管理进步项目及合理化建议必须同时具有进步性、可行性和效益性。

进步性,指研究、设计、管理、建议者所提出或实施的方案、措施相对于原事物有所改进、完善和提高。

可行性,指方案、措施在实践中可以实施,只指出问题的现象,或者仅提出建议、设想的名称而无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者,属于一般性意见,不能视为科技进步、管理进步和合理化建议项目。

效益性,指项目实施后可以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三十三条    科技进步、管理进步、合理化建议奖励,按年经济效益(或一次性经济效益)、技术水平、工作量及社会效果等分成四个等级:

一等    经济效益100万元以上,发荣誉证书,奖金2000至5000元;

二等   经济效益10万元以上,发荣誉证书,奖金1000至2000元;

三等   经济效益5万元以上,发荣誉证书,奖金500至1000元;

四等   经济效益1万元以上,发荣誉证书,奖金200至500元;

第三十四条    对那些难以计算经济效益的项目,如管理、安全环保等,应考虑其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应用范围、进步水平及社会效益,合理确定奖励等级。

第三十五条    集体完成的获奖项目,按参加人员(不包括辅助人员和施工人员)计奖。

第三十六条    对获一、二等奖的项目,可以择优申报上级奖励。

第六章    申报与审批

第三十七条    科技进步、管理进步及合理化建议分别由矿科技进步委员会、管理进步委员会评审。

科技进步委员会和管理进步委员会向矿长负责,项目评审工作接受职工监督、检查,保证评审工作的公正和效率。

第三十八条    凡申请合理化建议、科技进步奖励时,必须填写《黑岚沟金矿科技项目一览表》,申请管理进步奖要填写《管理进步效益表》,申请奖励必须经采用单位审核、盖章。

第三十九条    生技科、企审科接到申报资料后必须进行复核,然后提交科技进步委员会或管理进步委员会集体讨论,决定奖励等级和奖金额,经矿长批准后实施。

第四十条    科技进步、管理进步和合理化建议奖励的获得者的事迹由生技科、企审科写成专门材料,劳动人事科会签,装放本人档案,作为今后考核、晋升、评审专业技术职称和评先进工作者的依据之一。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一条    科技进步、管理进步和合理化建议获奖项目的全部资料必须立卷归档,并确定密级,不经批准不得转让和泄露。

第四十二条    科技进步、管理进步和合理化建议奖金计入生产成本。

工程类合理化建议范文2

一、在全厂营造学习氛围、提高职工创新素能

为营造学习氛围,打造专业能手队伍,提高职工岗位履职能力,并激发职工“学技术、钻技术”的热情,工会每年定期在全体职工中组织开展岗位知识培训及考试。培训工作应做到“有文件、有组织机构、有计划、有记录、有宣传、有考核、有评估”,将相关工作落到实处。每年7、8月份进行动员和授课资料准备,9、10月份分批对全体职工进行授课和培训,10、11月份进行全员考核。通过考核测评,评选学习团体及个人等级奖,鼓舞职工加强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为职工技术创新打下基础。

此外,定期组织开设基础性、创造性的理论知识培训课程,从劳模、高级技师、技师等创新活动骨干开始,逐步扩大到生产一线班组长,提高职工的创新意识、创新技巧和能力;并使全体职工能及时掌握公司技术创新活动所取得的成果,启发和调动职工开展创新活动的积极性。

二、深入开展技术创新合理化建议活动

我为企业献一策,万人万策出效益。以“科学跨越发展”为主题,紧扣“调结构,转方式,强管理,提质量,控风险,增效益”的主线,工会开展“我为公司献一策”的合理化建议长期征集活动,引导和鼓励全体职工立足本职,围绕促进企业安全生产、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和推动节能减排等内容,在各层次、各岗位广泛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促进全员岗位创新。

2014年度,工会共收到合理化建议97条,在广大职工群众中影响深远,参与人数占全体职工的80%。各单位对收集的职工合理化建议进行第一轮删选,选出67份优秀建议,然后上交办公室,进行分类、汇总,将所有合理化建议分为四大类:经营管理类、提高质量类、降低成本类、安全生产类。评审采用技术科负责人、总工程师、党委书记牵头的三级评选,最终选出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其中27项合理化建议用于生产经营中,取得良好成效,节约资金八万多元。在合理化建议的推广应用上,采用以职工名字命名的操作方法,从而鼓励职工积极开展岗位创新,让先进生产技术和先进操作方法为更多的职工所掌握,使职工的创新想法得到尊重、创新成果得到共享。

三、持续开展劳动竞赛

每年度工会都针对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关键点、重点及难点,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内容、不同场地有针对性地组织劳动竞赛活动。在竞赛活动中,始终坚持做到“三个坚持”和“四个做好”:即坚持把握竞赛活动主题,坚持突出竞赛活动重点,坚持注重竞赛活动实效;做好计划,做好宣传,做好指导服务,做好考核检查。只有这样才能使劳动竞赛活动组织得力、有序开展、扎实推进、成效显著。

例如,2014年度工会精心组织了劳动竞赛,围绕各季度的生产任务与实际情况,开展了特色主题活动。一季度主题:“战严寒,保供应”;二季度主题:“抓质量,确保安全生产”;三季度主题:“技术创新,岗位创效”;四季度主题:“实现年度生产经营目标冲刺。”在竞赛活动中产生了10余名“优秀员工”、“十行百佳”劳动能手,并给予通报表扬和外出学习考察的机会。

四、建立职工创新工作室,充分发挥创新团队的引领示范作用

以劳模、技师等高技能人才为主体,以创新为手段,鼓励和扶持基层单位建立覆盖公司主要工种的劳模及优秀技能人才的创新工作室,体现自主性、群众性和协作性。在创新工作室内,通过导师带徒、技术培训、技术交流、技能作品展示、创新项目攻关等方式,充分发挥劳动模范和优秀技能人才的先进带头作用,将自己在工作中的创新思维、工作方法传授给他人,共同解决生产和技术难题,鼓舞和激励更多人参与技术创新活动。

职工创新工作室每年度定期开展一次,由工会组织申报、评审和验收工作,制订创新工作室验收标准,经审核、认定后,以技术带头人的名字进行命名和挂牌,工会负责提供工作室场所,完善所需的机器设备,并给予一定的工作经费支持,营造“追求卓越,创新无限”的工作环境,激励更多职工参与技术创新活动。

五、资助职工技术创新扶持项目,促进创新成果的产生和推广

工程类合理化建议范文3

1.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落后

化工企业主要任务是有效组织生产进而创造利润,所以中心工作围绕生产和经营,而对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滞后于技术进步的需要。

2.技术创新激励机制不到位

大部分化工企业技术创新激励立足于实际创效,也就是在成果转化成效益后才有激励,激励方式单一,而对创新的过程激励微乎其微,尤其在鼓励试验性的创新和原创方面激励缺陷更为明显。3.缺乏足够的技术创新支撑体系技术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参与创新本身所需资源,还需要强有力的后台支撑体系,而化工企业目前普遍缺乏系统的人、财、物的支撑。

二、化工企业技术创新过程划分

技术创新过程根据创新的成果显现可以划分为技术创新准备期、投入期、产出期、后评价期。

1.技术创新准备期

技术创新准备期有两层意思,一是企业确定了明确的技术创新目标,并据此制定具有战略指导意义的技术创新规划,搭建了高效的组织机构。二是科研人员到位,岗位职责明确,科研目标定位准确,科研人员也做好献身科研的准备。

2.技术创新投入期

指技术创新定位,项目明确后,技术创新组织和技术创新人员按照既定方针、目标和要求,实施技术创新的过程。这一过程在技术创新中持续时间最长。创新组织为技术创新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平台和创新保障,并在方向和政策上予以指导。技术创新人员付出艰辛努力,在实验中不断总结,不断创新,不断突破自我思维模式,而行为上的付出、思想的创新、方向的多变性都会随时随地考验一个科研人员的意志。

3.技术创新产出期

是整个技术创新的落脚点,有了前期的准备、努力,就有了技术创新成果。技术创新产出期是对准备期和投入期的全面检验和总结。不管是新技术的应用,还是新产品的出世,都使企业和科研人员有了物质鼓励和精神满足,又会产生新的动力,继续推动技术创新。

4.技术创新后评价期

是在技术创新成果鉴定完成并在推广使用后,在追求创新成果转化后的利润过程中的评价过程。由于技术创新成果具有很强的外部性特征,创新利润容易溢出或不足,加强后评价工作,是对整个技术创新过程的总结。

三、化工企业技术创新过程激励及平衡控制

在技术创新中建立过程激励机制,注重从创意提出,到项目实施、成果转化、市场开拓的全过程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具有正面导向作用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使命在于追求效益最大化,将效益和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挂钩需要做好平衡控制。同时平衡控制好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可以解决好各层面和群体对技术创新的利益诉求。

1.准备期的激励机制

在准备期的激励实质上是对技术创新从源头实施激励,实质是对技术创新“概念”的奖励。主要包括科技创意、市场调研、合理化建议等。其中科技进步创意奖旨在开拓科技人员创新思路、寻求创新课题、保护创新成果、激发创新热情,鼓励原创性建议。市场调研奖作为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的专类子项,主要奖励对行业、产品、技术具有全局性趋势研究,对技术创新具有指导意义的重大市场调研课题。合理化建议激励目的是对职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进行奖励,推进群众性合理化建议的深入开展,因为合理化建议是实施技术创新的源泉和基础。

2.投入期的激励机制

投入期的激励重点在于对技术创新的过程激励。主要包括科技项目过程激励奖,其目的是针对部分持续时间长、实施难度大、参加人员变化多、影响深远的重大科技项目,对关键节点实施激励可以确保其能按照计划节点,稳步推进,并最终取得预期效果。

3.产出期的激励机制

产出期的激励分成果激励和成果转化激励两种。成果激励主要包括科技进步奖,目的是对具有自主创新,能形成知识产权,完成工业化应用,具有良好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科技成果给予的奖励,可以细化为包括科研开发、新产品市场开发、推广应用、论证及重大工程建设等类别。成果转化激励主要包括科技项目利润提成奖、专用产品激励奖,其中科技项目利润提成奖旨在对在开发新品,市场开拓,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物耗能耗,提高生产效率等工作中取得直接新增利润的科技成果。

4.后评价期的激励机制

在注重技术创新激励的同时,同样注意不断巩固技术创新所取得的成果,启动对科技进步获奖成果连续三年及以上后评价工作。企业科技主管部门要跟踪获奖成果,对获奖成果效益、效果进行连续三年评估,向上级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提出评估报告。构建技术创新的风险分担机制,对效益、效果不能巩固的成果,要采取负激励,通报批评或者必要的责任考核是可以采用的方法,尤其是对直接责任人的负激励,更会促进技术创新的实效。

四、化工企业技术创新支撑体系

在技术创新中,建立系统完善的配套支撑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对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是必要和有益的。支撑体系也是技术创新的激励的补充和完善,以及为完成这种创新而建立起的保障措施。

1.组建技术智库

大型化工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要有自己的技术智库,有效指导技术创新。从创新方向、领导和组织、成果评审,智库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2.充足的资金支持

技术创新需要“下本钱”,要舍得投入。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紧跟市场需求,更要引领市场需求。在追踪和超越前沿技术时,前期的必要资金投入会很好地促进技术创新。足够的资金投入保证了装备的更新升级、科技实验的材料费用支撑。

3.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具体做法包括在人才的引进上注重针对性、适用性和计划性,注重考察引进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注重与大专院校合作培养模式。以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带动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加强内部经验交流、论文、对外技术交流,开扩技术人员视野。注重年轻科技人员在实践中锻炼成才。建设仿真培训系统、培训信息化平台,搭建科技人员专业知识培训信息化体系。

4.持续完善的硬件支持

企业在技术创新上要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急需优先的原则,加强科研硬件设施的建设,持续提升技术创新手段,为科研人员开展新工艺、新技术研究及新产品开发提供有效的硬件保证。同时编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

5.信息化的软件支持

适应全球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化工企业需要建成高效实用的企业信息化软件体系,为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提供查找资料、收集信息的方便、快捷通道。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可使技术人员方便、及时查询企业内部生产、技术、管理及相关信息,实现企业办公自动化、资源信息化和决策科学化。同时需要建设科技情报信息网络,方便查询相关技术领域的最新信息,收集资料,了解前沿技术的发展趋势,为研发工作提供信息资源。

五、结论

工程类合理化建议范文4

—,—科协分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

第二炼轧厂自6月10日诞生以来,通过逐步建立各组织机构,积极推出各项管理举措,使我厂的各项工作得到了有效开展。今天,在努力实现一期工程达产达效,全力推进二期工程全面开工建设的关键阶段,安阳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协会第二炼轧厂分会(以下简称第二炼轧厂分会)成立,这是第二炼轧厂全体科技工作者的一件喜事,也是我厂的一件大事。

自2002年3月19日成立120吨转炉工程指挥部以来,我厂科技工作者为这项浩大的工程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借此机会我代表全厂干部职工向全体科技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三年多来,无论是工程建设时期,还紧张的生产组织中,我厂科技工作都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一、近年来科技工作回顾

指挥部成立以来,在集团公司的直接领导和支持下,我厂广大科技工作者,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身于工程建设和生产组织,广泛开展在科学中求建设、在建设中求质量、不断提高技术服务水平,并开展了工艺监督、质量分析、合理化建议和技术培训等工作,为工程建设和生产组织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紧密围绕工程建设,科学组织,规范管理,保证了工程质量。

120吨转炉-炉卷轧机工程是安钢“三步走”战略的重点工程,该工程结合安钢实际,在产品结构调整上进一步优化调整,立足生产附加值、经济效益较好的产品。在设备选型上,充分体现先进、适用、成熟、可靠、经济、高效的原则,在保证技术性能和质量的前提下,以国内设计、制造为主,引进关键技术和关键设备。在工程前期筹备和建设中,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技术交流、谈判、设备订货、设备审查及验收、安装调试等诸多工作中克服工期紧、任务重、设备种类多、施工现场错综复杂、施工协调工作千头万绪等困难,精心准备、积极应对,使各项工作高质、高效,多而不乱,稳而有序。

为保证整个工程质量,我厂广大科技工作者从设计到设备、材料的招标采购,从设备制造验收到设备安装调试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在设计上,结合工程实际,精益求精,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严把各个质量关口,保证了设计方案科学合理,精确到位。在施工中发现任何设计纰漏,及时同设计院沟通,及时拿出了修改方案。在设备、材料的招标采购及加工制造中,各专业技术人员集思广益,紧扣安钢实际,在考虑成本的基础上,多方对比,选用可信度高的设备、材料供应厂家。在设备制造中,认真作好设备监制工作,及时准确地了解设备制造情况,尽可能把设备制造上的质量问题在制造厂就地解决,保证了设备交货质量。

在工期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各专业技术人员严把现场施工质量关。时刻紧盯工程中每个关键环节和角落,制定严格的施工报验制度,保证了整个工程的质量。

2、做好资料整理和建章立制工作,为工程调试和生产组织提供了保障。

在设备安装调试阶段,各项工作头绪繁杂,广大技术人员合理安排时间,查找、翻译、整理大量资料,并参考初步设计,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克服新技术多、涉及面广、任务量大等困难,结合我厂实际,并借鉴其他各分厂的材料,先后完成了炼钢、连铸和轧钢工艺规程与岗位作业制度的编制,共编制和修订包括《第二炼轧厂统计管理考核制度》、《第二炼轧厂不合格品控制管理制度》、《第二炼轧厂工艺检查制度》、《第二炼轧厂机械点检管理制度》、《第二炼轧厂炼钢用散装料验收管理办法》和炼钢连铸各钢种操作要点在内60余份文件,基本规范和完善了我厂的各项规章制度,为确保投产之后的各项经济责任制、各项工艺性能、设备性能指标的验收和考核作出了充分的准备,保证了生产组织规范化、正规化、上台阶、上水平。

在生产组织上,紧密结合公司下达的生产任务,科学配置资源,全盘筹划、协调生产与建设的关系,减少相互影响,充分发挥设备功能,加强协调,追求效益最大化,不断改善产品质量,并稳步展开新产品的开发工作。

3、积极开展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活动。

在紧张的工程建设期间和生产组织中,广大技术人员紧紧围绕建设和调试的实际,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仅2005年上半年就提出合理化建议504条,向公司申报105条。许多合理化建议被生产建设单位采纳使用,并解决了许多建设、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节约了建设费用、加快了建设进度、改善了生产操作条件、提高了产品质量、实现了降本增效。广大科技人员还在工作量非常饱满的情况下见缝插针、巧妙安排时间,撰写出一批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仅2005年度获得公司优秀学术论文13篇。

4、狠抓职工技术培训,努力提高广大职工技术水平和文化素质。

120吨转炉-炉卷轧机生产线是集炼钢—精炼—连铸—轧钢四位一体的国际一流生产线,面对的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我厂把职工培训工作放到了重要位置。先后对从第一炼钢厂、第四轧钢厂、第三轧钢厂、第二炼钢厂、第一炼轧厂等单位分流、调入的职工进行培训。

在培训期间,通过成立实习队专门负责职工培训,根据工程进度网络计划要求,;精心组织,认真落实,合理指定培训计划,恰当安排培训内容,分批次进行讲课,定期组织交流、答辩,不断总结经验,让职工在切磋中进步、取长补短,给职工系统梳理知识的空间。共组织各类培训班3个,共培训职工1973人次,确保了整个培训工作有序、有效。另外,在许多兄弟企业不愿接受外来职工培训、外培联系难度较大的实际情况下,我们多方协调,力所能及地为职工联系了外培单位。在有限的外培条件下,炼钢、脱硫和lf/vd、连铸主操等关键岗位外培率达到了80%,有些达到了90%。

同时,我们还充分利用供货厂家提供的培训机会,先后派人赴荷兰、加拿大、德国、意大利以及国内相关厂家等对副枪、脱硫、转炉炼钢、lf/vd精练、钢包热修、连铸浇钢、主操等关键技术和液压、电气等专业技术进行了培训。目前我厂职工总数1946人,各岗位人员基本就位,生产组织有效开展,培训工作的效果已经显现。

二、面临的形势和科协分会今后的工作重点

同志们,120t转炉—炉卷轧机生产线已经投产,150吨转炉—1780mm热连轧工程也已全面启动。当前整个钢铁市场形势十分严峻,安钢正承担着巨大压力,我厂工作为安钢的一条崭新的现代化生产线,广大科技工作者要继续发扬工程建设时期指挥部人那种不怕苦、不怕累、无私奉献、兢兢业业的优良传统,充分吸收120t转炉—炉卷轧机工程建设中的经验教训,高质、高效完成各项具体工作,特别要把好工艺技术质量关,提高管理档次和水平,积极协调生产组织和工程建设的关系,开展对标挖潜活动,努力实现低成本运作,尽可能地为安钢增收创效。

今天我们成立科协分会,将有利于进一步调动全厂科技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全面推进技术进步,夯实技术管理工作的基础,真正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根据我厂实际情况,第二炼轧厂科协分会成立后的主要工作任务是:

1、积极开展技术攻关、合理化建议活动,充分发挥科协的参谋助手作用。

面对我厂设备大型化、工艺现代化、产品专业化的国际一流的生产线,工艺及设备上遇到困难在所难免,对于我们广大科技工作者来说,是挑战更是机遇,我们应树立必胜的信心,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努力进行技术攻关,及时修正和解决设备操作和工艺技术上的诸多问题。在自己的专业范围内勤动脑、深钻研,把问题解决在生产前,把缺陷改正在暴露前,把隐患处理在萌芽状态,服务于生产和建设,满足生产和建设需要。

要积极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调动全厂职工的工作热情;培养敬业爱岗的优良作风;营造身在岗位、心在技术的良好氛围,自觉关心我厂的生产建设,积极融入到我厂追求一流的行动当中,逐步提高全厂职工的素质。我厂汇集了很多的骨干精英,只要大家的积极性能调动起来,充分挖掘自身潜力,我们定能驾驭好这条先进的生产线。

2、广泛深入开展各种学术活动,为经济建设服务,促进我厂技术进步。

开展高质量的学术活动,就要充分发挥科协智力密集、信息量大的优势和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举办好各类学术讲座、技术报告会、技术论证会。应紧密围绕我厂的长远发展规划和现阶段生产、建设中出现的重大技术难题,开展技术攻关,把重点放在增加产量、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上来。围绕“质量、成本、效益”多做文章,把学术活动与我厂的科技兴厂、科技建厂、技术攻关、合理化建议结合进来,不断提高广大会员、科技人员的业务水平,为科学技术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开辟道路,促进我厂技术力量不断壮大、增强。

3、抓好科普宣传,搞好培训教育,不断提高全体职工的素质和业务水平。

针对我厂设备先进、科技含量高的特点,大力开展科普宣传,努力提高职工素质。我们要根据市场发展趋势、生产组织、工程建设和职工素质状况,通过举办科普讲座,放科普录像,展示科普图片等途径宣传科普知识,介绍科技新成果。科普活动要与各个时期的任务、重点工作结合起来,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工作。

搞好职工培训,为企业开发技术人才,是科协发挥人才荟萃优势的一项重要工作。科协要发挥人才库的优势,配合厂行政和劳资教育部门举办各种培训班,有针对性地传授各岗位专业基础知识和工艺流程知识;积极配合工会、共青团搞好青工技术培训和青工技术比武活动等等。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增添广大职工的科技知识,提高工作能力和岗位技术水平,让职工熟悉设备构造、工作原理,尽早把好每台设备的脉搏,掌握相关技术诀窍,为生产稳定顺行、达产达效提供保障。全面提高我厂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全方位打造一个能力强,富于开拓,勇于创新的职工队伍。

4、发挥我厂优势,办好科技之家。

科协是党委领导下的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党政联系科技工作者的纽带。科协要努力为科技人员办好事、办实事,努力反映科技人员的思想和要求,要把公司和厂两级党政领导对科技人员的关怀通过科协体现出来。首先,协助领导做好科技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倡导企业精神、科学精神和科技工作者职业道德,提高科技工作者思想道德素质。其次,组织开展“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围绕我厂生产经营和技术进步中的薄弱环节进行立项攻关,表彰、宣传在科技进步和“讲、比”活动表现突出的组织和个人。第三,随时听取、了解广大科技人员的思想、学习及工作上的要求,及时向党政领导或有关部门反映,尽可能地为他们排忧解难。

进一步完善科技之家,适时组织形式多样、内容健康的各种文体活动,通过科协这个窗口,让广大科技工作者真正体会到组织的温暖和关怀,增强党政领导和科技工作者的感情,使广大科技工作者思想稳定、工作安心。

工程类合理化建议范文5

关键词:发挥 优势 建设 环境 美好 矿井

昭苏矿位于素有“油菜之乡”、“天马之乡”、“避暑山庄”、“中国的瑞士”之称的新疆伊犁自治州昭苏县境内。从矿井设计之初,就立足高起点,高境界,确定了矿井建设必须严格遵循“环保与矿井建设同步,矿井建设与生态建设统一,矿区发展与区域发展融合”的开发思路,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整个矿井建设之中,实现矿井发展、保护生态共赢,努力建成“环保型、节能型、生态型”的绿色矿山,打造成环境美好型矿井,真正做到“出煤不见煤、矸石不升井、垃圾不落地、污水不外排”的绿色矿山。在建设环境美好型矿井的过程中,作为工会组织立足高超点、高境界,在涉及宣传、安全、生产、效益、素质等方面,发挥优势,有为有位,具体工作中发挥了三个方面的优势:

一、发挥工会在环境美好型矿井建设中的宣传教育优势

宣教工作是工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会抓宣传教育工作有传统的优势,工会组织的四项职能就有“教育”职能。在环境美好型矿井建设中,要以发展的眼光,重新认识工会宣教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能在固有传统的方法方式上打转,要跳出自己的框框,树立新的理念,找准新的位置,推行新的机制。工会工作的范围和对象覆盖面广、范围大,要关注的都是企业中难点、热点和焦点问题,要以不断发展的眼光,形成开放式的工作思路和运行机制,形成“上下联动,全员宣传”的工作格局,从而为工会组织履行教育职能创造一个更为良好的工作环境,成为企业广大职工群众团结奋斗的强大思想武器和推动工作的精神动力,把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到立足本职、干好工作、学赶先进、争创一流上来,凝聚到为环境美好型矿井建设中。围绕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在职工队伍中倡导终身学习理念,搭建环境美好型矿井建设人才成才平台,全面提高职工综合素质,提高职工的学习、创造和竞争能力,增强企业的创新力和核心竞争力。

二、发挥工会在环境美好型矿井建设中的安全生产优势

发挥工会组织在安全生产工作中重要作用,是工会组织自身职责的要求,也是建设环境美好型矿井的重要内容。一是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积极发挥各级工会组织的作用,预防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努力维护和促进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是工会组织围绕中心服务的具体要求,是履行职责、维护权益的职责所在。因此,工会组织要发挥积极作用、依法监督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参与企业安全管理,展示工会干部组织能力、展现工会组织作为、建树工会组织形象的一件大事,常抓不懈,抓紧抓好。二是发挥工会组织和职工代表的监督作用,是工会组织促进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在建设环境美好型矿井中,对企业安全生产最直接、最全面、最经常、最有效的监督,就是广大职工群众及其代表者――工会组织的“群众监督”,实行职工代表安全纠察制度,在生产单位配备以一线职工为主体的职工代表安全纠察员和工会劳动保护检查员,让他们以参与管理的身份,从维护职工切身利益的角度开展安全检查工作,及时了解安全生产现场各种各样的情况,深谙操作者的心理状态,更容易与操作人员交流沟通,工人也更愿意接受他们的安全检查行为。这样,将有利于形成复合层面的监督检查机制,使制度化的安全检查注入人性化的群体关怀。三是提高职工安全生产素质,是工会组织促进安全生产的基础。针对新建矿井从业人员结构复杂、素质良莠不齐等现状,工会组织要把协助、督促企业做好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和操作技能培训工作作为一项日常工作来抓紧抓好。

三、发挥工会在环境美好型矿井建设中的效益优先优势

工程类合理化建议范文6

[关键词]电气化铁路接触网 接触网故障 应急抢修 运输保障 合理化建议

中图分类号:TD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3-0002-01

前言

电气化铁路是高科技下的产物,它的安全、稳定、高效的运营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电气化铁路存在接触网布线长,工作环境差,使用条件受限,无备用设备等特点,一旦发生线路故障,将中断通车。为了进一步贯彻和落实抢修原则,尽快恢复供电行车,确保接触网安全供电,我们要结合实际,从铁路接触网现状和应急抢修水平上进行分析,努力解决环境、资源、技术、经济之间的协调统一,为全面建设电气化铁路保驾护航。

一、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现状

1.地形、气候导致线路故障

青海全省地势自西向东倾斜,最高点和最低点海拔相差5000多米,正是由于它的这一地势特点,使得铁路建设呈阶梯分布,再加上当地独有的高原大陆性气候,气温昼夜温差大,太阳辐射强,这就促使了长期暴露在外的线路氧化,加剧了接触网点的腐蚀,导致铁路接触网故障。

2.抢修线路设备装置不精良

由于青藏高原地处中国铁路路网末端,受当地经济水平的制约,在铁路抢修工作中人员配置和设备装置相对较落后,在高原路段还是使用落后的隧道行车和简单的机具进行抢修工作,即使平原区也只能依靠车梯和机电工具进行修复,一旦发生接触网故障,人员和设备都不能及时到达现场,降低了抢修效率和耽误了抢通时间。

3.铁路接触网工区布置不合理

青海省境内山脉高耸,地形多样,河流纵横,湖泊棋布,正是由于它特殊的地理地形,使得铁路沿线接触网工区分布极不合理。铁路在经过山脉时,由于山高路陡都没有工区的设立,离最近的工区也要30公里以上;而经过草原时,由于地势平坦则有3-5个工区的布置。沿线绵长和大面积的空旷都会给我们的抢修工作带来困难,耽误抢修速度。

4.铁路接触网受地形和技术的限制

在青海省内老关角隧道是唯一联通海西地区和内地的必经之路,然而老关角隧道地质构造复杂,气候条件恶劣,只有铁路的西格段少部分使用了双线接网,进行了监控双线电气化改造。其余路段铁路接触网只能单线运行,而且成高坡度和小曲线布置,使得电负荷受限,因此对通过的电力火车要求极高,限制了其运行能力,降低了运输效率。

二、提高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应急抢修水平的合理化建议

1.改革机制、遵循原则、强化模拟演练

根据国家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和铁路部的《电气化铁路接触网事故抢修规则》,我们要加强人员配备,落实责任意识,强化模拟演练,在遵循“先通后复”的基本前提下,做到遇事不慌张,沉着冷静,有条不紊的进行抢修任务,严格执行行车和高空电气作业的防火措施,防止事故范围的扩大和意外的发生。同时接触网主管部门必须做到高度警惕,实时监控,搞好协调,迅速抢修,以最快速度疏通线路和恢复设备正常工作。

2.合理完善基地建设,加强信息联络

为满足铁路运输和提速要求,必须加强接触网基地的建设,并达到合理的优化配置,在基地应配有抢修故障必备的行车和机具,使得本辖区发生故障后能在第一时间赶至现场实施抢修工作。其次加强对机具和设备的质量管理,要求抢修器材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电气强度,线路设备要有相应的抗腐蚀能力,最大限度的完成互换性和标准化的要求。再次要加强信息自动化监控和联络技术,在基地设立监控辅助计算机系统,实时监控相对较远的工区,在发生故障后可以精确定位和快速信息传递,辅助于我们制定抢修预案和实施抢修工作,提高接触网应急抢修工作效率。

3.注重工作经验的培养,提高抢修技术水平

根据《电气化铁路接触网事故抢修规则》和故障模拟演练,我们要不断总结线路故障判断和查找能力的经验,提高接触网临时抢修技能。在遇到线路故障后基于线路条件、设备类型和故障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灵活的采取最佳应急措施。下面以线路常见故障为例(如表1),来说明铁路接触网故障判断的查找方法,供铁路维修工人借鉴。

4.加强西部地区铁路建设

我国要重视加大对西部地区建设,完善铁路路网,因地制宜合理分配生产要素,进一步提高青海省和内地的交通运输和技术交流,同时提高对接触网的监控、预防、突击、抢修的应对能力,实现青海省铁路的良性循环,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对青海省的铁路接触网建设有了一定的了解,针对性的提出了抢修电路故障的合理化建议,进一步提高了铁路接触网故障的突击抢修能力和水平。纵观全局,在我国掀起的高速铁路建设来临之际,加大对西部地区的铁路建设,合理分配人力、技术、设备等各方面资源,促进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加强我国铁路部门对接触网事故的应急措施研究,使事故发生率降至最低,保障铁路的安全运行和建设。

参考文献

[1] 刘达民.接触网零件的现状和发展[J].中国铁路,1998(3).

[2] 刘国福.对我国发展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的思考和探讨[J].铁道工程学报,2003(3).

[3] 刘兴宏.我国高速铁路接触网悬挂若干问题的探讨[J].上海铁道大学学报,19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