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会满意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会满意度范文1
一、问题的提出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日趋复杂,顾客因素之外的其他社会因素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也产生着日益重要的影响,环保、就业、文化差异、各类非贸易壁垒等影响企业市场扩大化的非顾客因素层出不穷,这些都说明企业仅以物美价廉的产品和服务实现顾客满意已经远远不够了。以下举两个案例说明。
1、案例一
中国温州生产的纽扣、打火机、雨伞分别占全世界份额的90%、80%和80%。以欧盟市场为例,温州产的打火机几乎挤垮了所有欧盟的打火机企业,失业人口增加,迫使欧盟采取各种手段限制中国产品进入欧盟市场。欧盟政府曾经专门针对中国打火机设限,以反倾销的手段和对打火机提出更高质量要求的手段排挤过温州企业,皆未成功。于是欧盟2006年2月份提出了新的法案:第一条,所有中国的打火机要想在欧盟市场销售,必须在销售地建自己的打火机维修点。第二条,所有能够在欧盟出售的打火机,必须能够连续使用五年。在此法案约束下,温州打火机企业生存环境更加恶劣了,部分过于依赖海外市场的企业甚至面临倒闭的危险。
2、案例二
内蒙金河集团公司是全世界发酵法生产金霉素的最大企业,年产量7.5万吨,产品大部分出口美国。而美国企业生产的金霉素只有1千吨产量,成本高,根本不是金河的对手。但金河并没有把美国企业逼到绝路,原因也很简单,因为美国是畜牧业大国,美国标准就是世界标准,美国标准带头往猪饲料里面添加金霉素作抗生素,全世界都跟着添加,所以金河7.5万吨就有市场。如果金河把美国的生产企业干掉,美国没有生产的金霉素“国民”了,美国就会改变国家标准,从此以后饲料中就不允许添加金霉素了。该企业领导清醒地认识到,“我能不能活下去,是取决于让不让我的美国对手活下去。”
该集团公司经理的朴素话语道出了这样的道理:企业仅以物美价廉的产品和服务实现顾客满意不一定就会取得预期的营销效果,忽略顾客之外的群体的满意度,企业可能会陷入艰难困境甚至影响生存,企业营销目标更重要的是能否与市场、与顾客、与竞争对手和谐共存。
二、现代营销呼唤社会满意度的理论
上述两个案例充分暴露出以顾客为中心的传统营销理论的局限性,以提高顾客让渡价值为中心的传统营销理论无法解决现代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这类困境。温州的打火机企业非常重视顾客满意,他们的产品物美价廉,获得了顾客满意,可是他们还是遇到经营困境,究其原因,不是因为他们不够强大,而是因为过于强大了,把对手斩尽杀绝以后,才发现原来竞争不是来源于市场,而是来源于政治、政府。
传统的顾客满意理论无法解决上述难题,那么企业需要何种理论呢?我们提出营销学意义上的社会满意理论正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仅仅关注顾客需求和满意,同时也关注顾客以外的其他群体的满意情况,形成一种和谐的经营环境,以达到企业可持续经营的目的,这就是社会满意理论的基本思想。
通过案例分析,并结合利益相关者和顾客满意的相关理论,我们将企业市场营销的社会满意度概念定义为营销学意义上的社会满意。主要是指企业顾客、分销商、供应商、竞争对手、政府及相关的社会团体(包括行业协会及社区等)等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通过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品或服务的全面感知结果与其期望或需求相比较后,形成的满意或者失望的感觉状态;而通过特定的计量模型对社会满意程度进行测评得到的指标结果。
市场营销意义上的社会理论满意理论不仅是时展和营销实践的需要,也是市场营销理论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产物。纵观一个世纪以来市场营销理论的发展历程(见表1),从生产观念到社会观念、从产品营销到服务营销、从简单推销到体验营销,市场营销理论随着企业经营发展,不无例外地显示出其不断发展的特征。
社会满意理论是社会营销理念的具体化理论,它的提出符合营销学理论的逻辑发展要求。首先,社会满意理论的对象与社会营销的对象吻合,它们都是以社会作为研究目标,都区别于以往营销理论以某一特定群体为研究对象的特征;其次,社会满意理论所提出的“社会对企业满意”这一目标与社会营销的理念相近,都是为了最终达到企业可持续发展,企业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目标;最后,社会满意理论是一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结合的理论,它能作为社会营销理念的承载工具,达到企业与社会和谐发展这一目标。
三、社会满意度的内涵及特点
1、社会满意度的指标及测度
营销学意义上的社会满意度研究主要使用定性和定量研究两种方法,并可实现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估之间的转化。定性研究比较多的是座谈会或深度访问。定量研究用的最主要的是抽样调查及加权分析方法。由于社会满意度的相关评价指标具有模糊性,因此我们可以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社会满意度测评,构建社会满意度测评体系。
社会满意度指标是指用以测量社会满意程度的一组被结构化的因素。指标体系尝试在社会满意度评价方面作出探索与研究,尝试借助相对明确、量化的指标来测量作为顾客、分销商、供应商、竞争对手、政府组织、集团单位、非政府组织(包括行业协会及社区等)以及企业内部员工对企业持续经营的影响。在遵守指标体系的科学性、现实性、可操作性、可比性、简明性、综合性等构建原则的基础上,本文建立了如图1 所示的社会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
“社会满意度”可通过评价分值的加权计算,得到测量满意程度(深度)的一种指数概念。营销学意义上的社会满意度定量评估值是一个综合指数,由k个因素构成:顾客满意度(k=1)、内部员工满意度(k=2)、政府组织满意度(k=3)、分销商满意度(k=4)、集团单位满意度(k=5)、非政府组织满意度(k=6)、供应商满意度(k=7),竞争者满意度(k=8)。随着社会发展,运营方式的变迁必然会出现其他的构成要素,即k=9、10、11......的情况。结合社会满意度评价指标及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可以得到社会满意度的评价公式为:
式中:U表示社会满意度,用%表示;k表示问卷中问题指标的总量;Ai表示第i项指标的权重值;Hi表示第i项指标的满意度,为一百分数。
2、社会满意度的特点
(1)社会满意度能衡量企业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克服顾客满意度等传统理论对诸多社会相关团体缺乏关注的弊端。企业要永续经营,需要正确的决策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决策靠决策层来制定,主观因素较大;而适应环境的能力需要长期培养。要适应环境,必须和环境相关方保持密切关系,社会满意度正是一个衡量企业和社会相关方之间关系的概念。
(2)社会满意度是一个量化指标。要想准确测量企业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必须量化社会满意度。我们拟在随后的研究中采用相应的量化手段和测量方法,拟选取某一行业,先对其社会相关方的满意情况进行测量,然后根据经验,估计各社会环境相关方的满意情况在社会满意度中所占的比重,再根据结果综合测定社会满意度。
(3)社会满意度是一个综合体系。社会满意度涵盖各社会环境相关方的满意度,因而是一个综合的指标体系。各利益相关方都会影响社会满意度,若忽略任何一个社会相关方的满意情况,社会对企业的满意度就会受到影响。
四、实施市场营销社会满意战略的作用和意义
1、全面衡量营销效果
社会满意度是追求全方位满意的综合的、量化的指标体系,可以采用此指标用来衡量企业的营销活动是否有效,为企业市场营销决策提供比较全面的参考依据。
2、提升和完善企业经营
采用社会满意度指标体系同时能使企业发现自身经营方面的不足,管理层据此采取改进措施,有针对性的加以改进和完善,以提高企业经营的社会满意度,谋求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改善企业形象和市场环境
企业关注社会满意度一方面有助于企业改善和优化市场环境,另一方面有助于传达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乐于奉献、关注民生的企业形象,对建立或改善企业形象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志霞:社会满意度的概念、层次与结构[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2] Freeman.R.E.Strategic management:A stakeholder approach[M].Boston,1984.
[3] 陈宏辉:利益相关者利益要求:理论与实证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4.
[4] 贾生华、陈宏辉:利益相关者的界定方法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5).
[5] 王涛、李志军: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缺陷与企业市场价值观点[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社会满意度范文2
关键词 社会支持 生活满意度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大学生面临学业、情感、竞争、挫折等多种压力,从而影响了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纵观国内外已有的关于生活满意度的研究,针对社会支持与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关系的探讨较少。本文旨在了解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和社会支持之间的相关性,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进而提高他们的生活满意度。
1.1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是指个体从其所拥有的社会关系中获得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心理学界对社会支持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但是直到20世纪70年代,社会支持才首次被作为专业概念由Cassel(1976)和Cobb(1976)在精神病学文献中提出。社会支持划分为两个方面:情绪性支持和工具性支持。
1.2生活满意度
生活满意度(Life satisfaction)是个体依照自己设定的标准对自己大部分时间或持续一定时期生活状况的总体性认知评估。已有的研究认为生活满意度是幸福感的认知成分。生活满意度可以分为两种,即一般生活满意度和特殊生活满意度。生活满意度的研究主要来自三个领域,即心理健康的研究、生活质量的研究和老年学的研究。Diener 认为生活满意度是主观幸福感研究的重要内容,是主观幸福感中的认知成分。而Veenhoven 等人则认为生活满意度在理论上至少包括认知和情感两个部分。
1.3社会支持水平与生活满意度的结合点
已有研究对成年人的生活满意度较多,对于学生的生活满意度研究较少。学生对于生活满意度的判断很可能会受到社会和个人资源的影响。大量研究证明了社会支持对压力的缓冲作用。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本研究选取长春市三所高校,一所重点高校,两所普通高校的各年级在校大学生500名。以班级为单位做整群随机抽样,进行施测。共发放问卷500份,有效回收问卷 458份,回收率为92%。所选被试年龄为19.7661岁。
2.2 研究工具
采用生活满意度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进行施测。生活满意度量表:采用Diener等人(1985)编制的“生活满意度量表”(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简称SLS),此量表包括5个项目,采用7点计分法,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社会支持量表:在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基础上稍加变动,使其适合大学生。该量表有10个条目,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82。
2.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7.0分别进行相关分析和多因素方差分析。
3 结果分析
3.1 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的相关分析
表1: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的相关分析
注:*:p
如表显示了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即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支持总分与客观满意度都呈正相关,且相关均非常显著;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支持总分与主观满意度也都呈正相关,相关均非常显著;客观支持与主观满意度呈正相关,但没有达到显著;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支持总分与满意度总分呈正相关,且相关均非常显著。
3.2 不同社会支持水平组生活满意度的差异
表2:不同社会支持水平组的生活满意度方差分析
注:*:p
按照社会支持总值25%和75%的百分位点将被试划分为高支持组、中支持组和低支持组 ,不同社会支持水平组的生活满意度不同。高社会支持水平组客观满意度、主观满意度、满意度总分显著高于中、低社会支持水平组。
4讨论
4.1 社会支持水平对生活满意度影响的分析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个体发展都需要依托一定的社会关系。亲密人际关系所提供的社会支持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帮助个体缓解压力,因此对于大学生来说,社会支持水平对生活满意度有非同小可的影响。
4.2 本研究对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启示
通过分析社会支持水平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得出三点启示:
(1)应引导大学生构建并充分利用自身的社会支持系统。本研究发现,高社会支持水平的大学生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中、低社会支持水平的大学生。大量研究表明社会支持能减小个体压力、降低孤独感。对于刚刚脱离家庭的大学生来说,社会支持系统由父母亲人为主转变为同学舍友为主,这时他们更需要同辈之间的关怀和认同。
(2)注重心理层面大学生主观满意度的提高。通过本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客观支持虽然与主观满意度呈现正相关,但并未达到显著水平,说明客观得到的支持并不一定起到相应多的效果。另一方面有些支持并没有在大学生的心理层面引起共鸣。需注意设计有深度交流的话题,提高主观满意度。
(3)塑造大学生健康的人格是提高生活满意度的重要途径。影响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开放性、外倾性高的个体在应对压力、构建社会支持系统上表现要优于相对较低的个体。因此人格也是影响生活满意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4)大学生所处的阶段是人格塑造的最后的关键时期,培养青年大学生健康的人格意义重大。在实践中帮助他们完善自身,是每个高校工作者的职责所在。
5 结论
(1)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生活满意度与社会支持、客观支持、主观支持都呈正相关;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与生活满意度之间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2)影响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因素很多,主观满意度与客观支持之间的相关无统计学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晓.中国人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D].西南大学,2010.
[2] Young, K.W. Social Support and Life Satisfac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social Rehabilit- ation. 2006.,10 (2).
[3] Shin DC, Johnson DM. Avowed happiness as an overall assessment of the quality of life[J].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1978,5(1-4).
[4] Diener,E.,Suh,E.M., Lucas,R. E.,& Smith,H.L.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J].Psychological Bulletin, 1999:125, 276302.
社会满意度范文3
引言:
旅游者对一个旅游地是否满意是旅游地开发过程中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旅游者在规划旅游地的时候就会考虑旅游地为其带来的满意程度,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旅游者的对旅游地的满意程度与否与旅游地的地方感知有关,最初由西方学者提出了这样的概念,从而进行研究工作,结论是大多数旅游者是因地方感而产生满意程度,很少会有人去关注旅游中的自我效能感和社会责任感,因此,本文在研究的过程当中采取例证分析的形式,分析了旅游者地方感、自我效能感、社会责任感与满意度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研究背景
旅游者的地方感是旅游者对旅游地的综合考量,既有人文因素,又存在环境因素。以存在其中的感受为根本,能否体现旅游所带来的快乐与休闲。地方感的概念早在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时候就已形成,成为现代研究所参照的最好标准。旅游者对一个旅游地是否满意是旅游地开发过程中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旅游者在规划旅游地的时候就会考虑旅游地为其带来的满意程度,地方感是人们对旅游地的熟知程度、所产生的依恋效果与地方认同。旅游者在旅游的过程中,满意度最为关键,从地方认同当中理解社会认同,从而感知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是旅游者与旅游地之间存在的依恋情感。而旅游者的自我效能感体现在自我当中,自我意识的提高、自我感知的加深都是自我效能最好的体现,能够解释人的行为以及发生变化行为的最好依据,同时能够客观的分析旅游地实际情况。对于旅游者的满意度调查显示,能否在旅游地享受快乐的休闲时光是考核旅游地发展的标准,同时能够体现出当地旅游的管理水平。
二、研究形式设计
(一)问卷调查形式设计
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旅游者地方感、自我效能感、社会责任感与满意度关系。旅游者地方感的问卷调查形式可以设计为旅游地的环境调查、人文调查以及对当地的自我认同调查。通过调查可以对当地的旅游环境、历史人文以及旅游时所的自我尊重、自觉性都做以简单的了解。自我效能感通过调查其求知意识、规划旅游活动、处理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面对突发状况所采取的应变能力,规划好出行。社会责任感在应用调查中应注意个人的经济能力,能否保证个人开销,以及旅游中产生的消费等等,还要考虑文化特征及环境因素,能否在旅游地了解当地文化、了解民俗风情、了解悠久历史,能否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等都是考量调查形式的有效标准。旅游者的满意度则包括旅游地景点设施建设满意程度,以及对旅游地所提供的服务与设施的满意程度两个方面。在调查问卷的最后可以因人而异加入受访者的基本信息。
(二)采集数据形式设计
本文的研究是以遗产旅游地为例,通过调查问卷从而从中提取相关数据,在采集的过程中通过对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的苏州古典园林以及世界自然文化双重遗产安徽黄山进行调查并从中采集了有效数据。采集数据形式设计如下:根据问卷调查的内容以及调查回收情况进行总结,提取有效调查结果,如本次调查共向旅游者发放了500份的调查问卷,在其填写好以后做到及时有效的收回,收回数目是420份,要从收回的数目中提取有效数据,为365份,以此来判断有效回收率为54.3%,通过旅游者的参与了解具体数据,并向参与者致以谢意,
三、数据分析
通过向旅游者的调查问卷中提取的有效数据进行分析,能够行之有效的展开,分析数据过程中可以依据数据测量的形式,也可以依据结构进行分析。数据测量是针对所提取的数据对旅游者的地方感知、自我效能感、社会责任感与满意度关系之间所存在的各个方面维度进行整体分析。而结构分析是从校正问卷调查数据以及验证调查数据两个方面形成的,证明两种结构之间的不同分析标准。从而检验出旅游者地方感、自我效能感、社会责任感与满意度关系之间的依据标准。能够更好将其进行融合,从而对整体研究起到决定性的重要作用。
总结:
社会满意度范文4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 会员满意度 满意度测评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10-153-03
随着时代的进步,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进入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阶段。在“一体两翼”思想的指导下,部分高校成立了学生社团联合会、社团部等,促进了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然而由于某些高校学生社团经费不充裕、管理体制不完善、指导老师配备不足、以及会员需求多样化等,使得高校学生社团会员满意度一直处于低迷状态,进而使学生社团在发挥其积极作用方面作用甚微。本文构建了高校学生社团会员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以期通过测评会员满意度来了解会员需求,增强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内部凝聚力,促进高校学生社团持续建康的发展。
1 高校学生社团会员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1)会员导向。高校学生社团会员满意度测评旨在真切地反应会员对社团服务质量的评价。因此在设计高校学生社团会员满意度指标时,要充分反映学生社团会员的需求,以会员需求为导向,从会员对社团的内、外在需求的角度来考虑指标的构成。
(2)科学性。在设计高校学生社团会员满意度指标时,应系统而准确的把握学生社团的工作内容,构建的测评指标应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其整体指标能较好地反映会员对高校学生社团的满意程度;同时所设置的各项具体指标能宏观的反映系统中的每个指标的真实情况,以保证最后测评结果的真实性与可信度。
(3)可操作性。在设计高校学生社团会员满意度指标时必须保证所测评的指标是可观察、可衡量的,而且测评对象可以直接做出客观评价,便于记录现象和行为表现,收集记录的信息与数据便于分析处理,这样获得的测评结果才能成为满意度的有效结果。
(4)独立性。在设计高校学生社团会员满意度指标时,应尽量减少各指标之间的重叠区域,将各指标相关性减少到最低限度,避免出现较大的误差。同时也要注意,此类测评会对高校学生社团产生改进的期望,所以应当暂时避免采用一些现阶段无法改进领域的相关指标。
(5)全面性。测评指标体系应当是对高校学生社团会员满意度全方位的测评,应能全面地提供活动、服务等信息,系统、本质地反映、再现整体情况,因此设计过程中应以全局和整体的眼光看待问题,具有极强的概括性。
2 高校学生社团会员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步骤
本文构建高校学生社团会员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主要步骤如下:
(1)通过收集资料构建测评指标体系总体框架。通过公开出版物、网络、阅读大量相关文献等途径收集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高校学生社团工作的实际情况,概括出适用于高校学生社团会员满意度测评的六大潜变量,包括会员期望、会员感知质量、会员感知价值、会员满意、会员抱怨、会员忠诚。
(2)通过访谈筛选关键指标。为了使高校学生社团会员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能全面反映测评对象的属性和特点,笔者围绕初步设计的指标设计成《高校学生社团会员满意度测评问卷》,从湘潭大学众多社团中,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社团会员、部分学生社团负责人及湘潭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负责人等进行面对面访谈,收集反馈意见,并在此基础上对会员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结构、关键测评指标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同时也修改了部分指标的表述方式,以增强指标体系的科学性。
(3)征询专家意见最终确定指标体系。征询业内专家意见,在此基础上再次修订了高校学生社团会员满意测评指标体系,以而保证会员满意度测评结果的客观公正性,构建最终的高校学生社团会员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
3 高校学生社团会员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的指标结构
通过以上步骤,笔者以高校学生社团会员满意度为总体目标,然后从会员期望,会员感知质量,会员感知价值,会员满意、会员抱怨,会员忠诚这六个潜变量出发,将其分解成具体的可测变。其中,每个变量(指标)的具体含义。
3.1会员期望
会员期望指会员利用过去经验性或非经验性的信息对学生社团未来所提供的服务或服务质量进行的判断与预测,包括:
(1)会员对学生社团活动的总体期望,即会员加入学生社团之前对社团服务的总体期望,包括期望获得何种服务、服务的质量等方面。
(2)会员对学生社团服务满足会员需要的程度的期望,即会员对学生社团活动质量或提供的服务满足会员个性化需要程度的期望。
(3)会员对学生社团服务可靠性或出错频率的期望,即会员对学生社团提供的服务的可信赖性、无缺陷程度的期望。
3.2 会员感知质量
会员感知质量指会员在参加某种活动或得到某项服务后对服务的质量的实际感受。会员对服务质量的感知,包括学生社团氛围、学生社团形象、学生社团服务、权益保障等。
3.2.1 学生社团氛围
学生社团氛围,是指在学生社团中逐步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可以被学生社团成员感知和认同的气氛或环境。
(1)人文氛围:学生社团成员之间联系是否紧密、关系是否融洽等。
(2)环境氛围:不同类型的学生社团会员活动的特定场所的环境氛围。例如办公室,活动场所的设计、装饰等营造出来的感受。
3.2.2 学生社团形象
学生社团形象主要通过战略形象、行为形象、视觉形象、文化形象、成员形象构成。
(1)战略形象:战略形象是学生社团未来发展的规划,是指导学生社团工作的理论基础。如学生社团的规章制度、学生社团管理理念等。
(2)行为形象:学生社团行为形象是学生社团的个性和特色。其包括职能性和非属。职能指学生社团为扩大学生社团影响力而必须履行的行为,例如成员培训、项目管理、媒体宣传等。非属是指学生社团出于社会责任感、塑造学生社团良好形象、赢得更大的积极响应而选择的行为,如大学生学生社团下乡支教等。
(3)视觉形象:学生社团区别于其他学生社团的独特标志。如学生社团会标、会歌、会服等。
(4)文化形象:学生社团的文化形象是学生社团文化特色理念,主要由学生社团运作方式、主流价值观、运作理念和学生社团特色活动等构成。
(5)成员形象:学生社团成员的专业素质以及言行举止等。
3.2.3 学生社团服务
学生社团服务是会员感知质量的核心内容,它由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来测量:
(1)服务效率:服务渠道是否流畅、服务的流程是否简便等。
(2)服务态度:服务是否周到、服务态度是否热情等。
(3)服务针对性:服务是否针对会员需求、服务的专业性是否强等。
(4)服务稳定性:再次提供服务时,社团服务质量是否改变等。
(5)活动影响力:活动规模涉及范围是否宽广、活动意义是否深刻等。
(6)活动吸引力:活动形式是否多样、活动内容是否新颖等。
(7)活动安排:活动考虑是否充分、活动频率是否适当等。
3.2.4 权益保障
(1)投诉渠道:投诉渠道是否真正对会员开放、投诉渠道是否通畅等。
(2)投诉处理方式:对投诉的处理是否合理、接待人员是否主动热情等。
(3)对投诉的反应:对投诉的反应是否迅速、处理是否及时等。
3.3 会员感知价值
会员感知价值,即会员对价值的感知包括给定会费时会员对质量的感受和给定质量时会员对会费的感受,包括:
(1)给定会费时会员对质量的感受,即在学生社团会费不变的情况下,会员对享受到学生社团提供的服务质量的感知。
(2)给定质量时会员对会费的感受,即在服务质量一定的情况下,会员在享受学生社团提供的服务时,会员对于交纳的会费发挥的价值的感知。
3.4 会员满意
会员满意是所要测评的目标变量。会员满意,是指会员在享受学生社团提供的服务之后对学生社团的整体评估,与会员期望相呼应,贯穿于会员对服务质量的感知和会员对价值的感知之中,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1)总体满意程度。会员在权衡学生社团的各方面之后得出的整体评价。
(2)满足期望的程度。学生社团提供的服务满足会员在加入学生社团之前对该学生社团的期望的程度。
(3)感知与理想期望的比较。会员在加入学生社团之前会根据学生社团宣传、主观想象等对学生社团形成期望,在随后感受到学生社团服务水平,最后将期望与实际感知进行比较判断。
3.5 会员抱怨
会员抱怨指会员对于学生社团提供服务不满意的表现,主要表现在:
(1)非正式抱怨。非正式抱怨包括:会员不愿继续参加社团活动、传播不满信息等。
(2)正式抱怨。正式抱怨包括:向社团抱怨、向第三方(如高校学生社团联合会)投诉。为方便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向会员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各高校基本上都设置管理学生社团的机构,例如学生社团联合会,学生社团部等。
3.6 会员忠诚
会员忠诚是会员满意的表现,具体表现在:
(1)行为忠诚:表现在会员积极参加活动等。
(2)意向忠诚:表现在会员未来继续加入学生社团或向他人推荐社团等。
(3)情感忠诚:表现在会员对学生社团的态度是否忠诚、是否主动关心学生社团的未来发展、是否积极宣传该学生社团等。
参考文献:
[1] 米子川,高岳.公众满意度测量指标体系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12),7(4):70-73.
社会满意度范文5
[基金项目]本文系唐山师范学院2010年度科学研究发展基金项目“唐山市高校教师专业生活满意度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0C22)
[中图分类号]G5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1)30-0072-02
一、问题的提出
生活满意度是个人依照自己选择的标准对自己大部分时间或持续一定时期生活状况的总体性认知评估,是衡量某一社会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参数。对现代人而言,职业在生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个体获得经济报酬、满足个体生理和精神需求的方式,也是现代人的一种社会存在方式。高校教师从事的是学术性职业,是一种地位较高,以生产知识、传播知识、应用知识为基础的专业职业。高校教师的教学、科研以及社会服务经历构成其专业生活内容。专业生活满意度是衡量高校教师专业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它是教师根据自身设定的标准对其专业生活质量作出的主观评价。
自20世纪末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人数迅猛增加,而高校教师人数并没有实现与学生的成比例增长。为了防止扩招后高等教育质量滑坡,高等教育主管部门加大了对教师教学、科研等的监管力度。然而在对高校教师严格要求的同时,很多资金、鼓励措施并未到位,使得教师科研无经费、教学靠摸索。这些都大大加重了高校教师的专业生活压力,降低了他们的专业生活满意度。所以对高校教师专业生活满意度的现状进行调查,探讨影响高校教师专业生活满意度的因素,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鉴于相关研究已经从工资报酬、工作环境、领导管理、进修提升等外在维度对教师工作满意度进行了分析,本次调查主要从高校教师的个性因素如知识、能力、动机、兴趣、价值观等给高校教师专业生活满意度带来的影响进行考察。高校教师专业生活满意度研究凸显了对高校教师工作的专业性和学术性的关注。专业生活满意度的高低直接影响高校教师的自我意象和心理健康,进而影响高等教育质量。本文对唐山市高校教师的专业生活满意情况作相关研究,以期高等教育管理者在全面了解教师专业生活满意度的基础上,加大对教师专业生活的关怀和指导,给他们提供专业发展的空间,减少他们的事务性工作,这是领导和激励高校教师的根本。
二、研究方法
1 研究工具。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对高校教师的专业生活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问卷主体由35道题组成,包括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个维度。其中教学生活满意度涉及备课、上课及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价,共18道题;科研生活满意度包括科研动机、过程及结果的自我评价,由11道题组成;其余的6道题目测查的是高校教师社会服务满意度情况。问卷采用Likert5点记分法,即完全符合为5分,较符合为4分,不确定为3分,较不符合为2分,完全不符合为1分。其中有2道题目为反向计分。采用分半信度进行检验,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6。
2 研究对象。研究对唐山师范学院、唐山学院、华北煤炭医学院、河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四所不同类型高校的专职教师进行随机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问卷186份,有效问卷174份。其中男教师82人,女教师92人,已婚158人,未婚16人。年龄分布情况为:有22人处在20~30岁,31~40岁的有75人,41~50岁的有63人,其余14人处在51~60岁。取得学位情况为:学士36人,硕士136人,博士2人。职称情况为助教19人,讲师38人,副教授102人,教授15人。从事自然科学的教师为60人,从事社会科学的教师为114人。
3 数据处理。对所得数据应用spssl6.0数据分析系统进行处理,主要进行相关分析、t检验以及方差分析。
三、结果与讨论
1 高校教师专业生活满意度的一般情况。本研究将研究对象的各维度总分除以相应题目数量,得出每位教师各维度均分。将得分在3以下的教师认定为对其专业生活不满意,得分在3~4的看做中间状态,得分在4~5的视为满意。依此对数据进行统计,结果发现唐山市高校教师对其专业生活的满意程度多数处在中间状态。有74.1%的教师对其专业生活的总体满意度处在中间状态,63.8%的教师对其教学生活满意度处在中间状态,对科研、社会服务生活满意度处在中间状态的教师分别占被调查教师总数的67.3%和50.0%。对总体专业生活感到不满意的教师百分比是7.5%,感到满意的有18.4%;对教学生活感到不满意的人数百分比最少,为6.9%,但这并不意味着对教学生活感到满意的29.3%为最多,恰恰是不满意百分比最高的社会服务成为教师感到满意百分比最多的一维,也就是说对社会服务生活感到满意和感到不满意的教师都是最多的,百分比分别为13.2%和36.8%。从统计结果来看,对科研生活感到满意的教师是最少的,仅为15.5%。
唐山市高校教师对科研生活满意度低的原因:科研生活在教师的专业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而唐山市各高校均缺少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缺少科学研究的领军人物,教师合作科研的氛围不浓,进行研究几乎都靠单打独斗,这严重限制了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降低了教师科研生活的满意度。
2 高校教师专业生活满意度不同维度的相关情况。对选取的唐山市高校教师专业生活满意度的不同维度进行相关分析,得知唐山市高校教师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生活满意度方面两两相关。具体而言,教学与科研相关系数为,545,教学与社会服务相关系数为,521,科研与社会服务相关系数为,526,都达到中等程度的正相关,且每两个维度的相关都在,01水平上显著。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作为高校的三大职能在教师的专业生活中得以体现和实施,三者尤其是前两者的关系一直被模糊的认识,有重教学而轻科研、重科研而轻教学两大倾向。教学生活满意度与科研生活满意度的中度相关从满意度的视角证明了教学与科研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3 个人背景因素与高校教师专业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第一,高校教师性别与专业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性别对满意度的影响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问题,本研究也对不同性别高校教师的专业生活满意度情况进行考察。结果显示,不同性别高校教 师的专业生活满意度无论其总体还是各个维度都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差异(t教学=2.06,t科研=2.22,t社会服务=.09),男性教师的满意度水平远远高于女性教师的满意度水平。一般而言,受社会等因素的影响,男性比女性自我评价更高,自我效能感更强,在涉及由自身因素导致的专业生活满意度问题时,男性教师表现出更高的满意度水平就不难理解了。如教学维度中“我对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比较满意,备课时能得心应手”一题,有83%的男性教师选择了比较符合及完全符合,而只有51%的女教师做了如此选择。76.8%的男教师认为“与同事相比,自己的教学效果更加令人满意”,而只有47.8%的女教师持这样的看法。对科研生活满意度具体题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有67.1%的男教师、54.3%的女教师认为自己在研究中,发挥、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并对此感到满意,有70.7%的男教师、42.4%的女教师认为自己的研究生活比同事更加充实和富有意义。在社会服务生活满意度中,73.2%的男教师认为能在社会服务生活中体验到充实和快乐,而只有45.7%的女教师有这种体验。第二,高校教师学位与专业生活满意度关系。高校教师学位是否对专业生活满意度有影响?本研究对学士学位教师与硕士、博士学位教师的专业生活满意度进行了差异分析。鉴于本次样本中只有2名博士,故将硕士、博士看做同一类人群,将其与学士学位教师的专业生活满意度平均数做t检验。结果本次取样中学士学位教师与硕博学位教师相比,除了社会服务生活满意度外,在总体的专业生活满意度及教学、科研生活满意度上都表现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满意程度更高的倾向(t总体=-.54t教学=-.13,t科研=-1.98)。但只有科研生活满意度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在科研生活满意度上,比具有学士学位的教师更满意,这种差异在,05水平上显著。应该说,经过严格学术训练的硕士博士学位教师对研究有更好的理解和把握,具有更强的研究能力,能够预知研究过程的艰辛和快乐,对研究赋予更高的价值;而学士学位教师应该说没有经过系统的学术训练,缺乏主动研究的意识,且唐山市各高校教师的合作研究氛围不浓厚,研究几乎主要靠自己的摸索。另外,经统计发现,学士学位教师只有8.3%的人能够获得比较满意的研究经费,研究经费的满意度是3.083,而55.8%的硕士博士学位教师选择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对研究经费的平均满意度是3.486,二者的差异在.05水平上显著(t=.037)。这一切都使得学士学位教师比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在研究生活中具有更低的满意感。第三,高校教师从事专业与专业生活满意度的关系。运用t检验对从事不同专业的高校教师的专业生活满意度进行差异分析表明,无论从事自然科学,还是从事社会科学,唐山市高校教师在教学、科研以及社会服务生活满意度上都不存在显著差异,但社会科学教师的满意度有比自然科学教师满意度更高的倾向,这使得高校教师总体的专业生活满意度在不同专业上呈现出显著差异(t=2.00,P
4 不同年龄阶段、职称、婚姻状况高校教师的专业生活满意度情况。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不同年龄阶段高校教师专业生活情况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不论是专业生活的总体满意度(F总体=2.39),还是具体维度上的满意度(F教学=2.06,F科研=2.22,F社会服务=.09)都不存在显著差异。其实,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在专业经历上各有特点。如“80后”年轻教师从教时间不长,缺少专业经验,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专业生活满意度造成负面影响,但他们经历的负性专业生活事件也相应较少,他们思维活跃,自信果敢,不墨守成规,对工作充满热情,报效祖国和社会的心情迫切;由于和大学生年龄接近,他们更了解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学生的交往沟通更容易;40岁以上的教师,专业经验丰富,各种教学方法、研究方法都驾轻就熟,他们思维缜密全面,有的在专业上已具有一定造诣。最重要的是任何年龄阶段的教师在评判自己的专业生活时,其设定标准通常是与其年龄相仿的同行做比较。这使得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在专业生活满意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同样的方法应用于不同职称的教师专业生活满意度的研究,发现了同样的结果:不同职称的高校教师,其专业生活满意度水平没有呈现出显著差异(F总体=1.87,F教学=1.17,F科研=2.10,F社会服务=1.22)。不同职称的教师专业生活满意度之所以没有显著差异,主要原因在于随着职称的升高,教师对自己的要求相应增高,其满意度水平不会相应增高。
对不同婚姻状况的教师的专业生活满意度情况进行t检验,结果是高校教师的专业生活满意度不论总体上还是在各个维度上都不存在显著差异(t总体=.59,t教学=.72,t科研=.55,t社会服务=.09)。究其原因,年轻的高校教师年龄一般也都超过25岁,即便没有结婚,大多都有恋人,不会因为情感需要得不到满足而对自己产生负性评价,进而也不会影响他们的专业生活满意度水平。
四、研究结论
1 唐山市高校教师绝大多数的专业生活满意度都处于中间状态。对社会服务生活感到满意的人数最多,对科研生活感到满意的最少,教学生活满意度居中。因此提高教师的科研、教学生活满意度是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本人的当务之急。
社会满意度范文6
关键词:协同;满意度;满意战略
一、满意度及其引申问题
满意度(SatisfactionDegree)通常是指期望得到满足的程度。它是一种主观感知、自我体验和情感判断,属于一种模糊现象。满意度的理论研究涵盖了定义、分析模型(作用机理)与测量方法等诸多方面。满意度的主导分析范式是期望-不一致模型(Westbrook,1983)。在其管理应用上,最为典型的是顾客满意度和员工满意度。很多实证结果表明,顾客满意度/员工满意度(或变化)与组织绩效(或将来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相互影响(Morgan&NEilA.,2006;Gómez&MiguelI.,2004,等)。并且,顾客满意和员工满意之间密切相关。服务利润链(Heskett,1994)、员工-顾客满意度链(Rucci,1998)等理论都指出,员工变量(满意、承诺、忠诚等)影响顾客变量,进而影响企业业绩(Christina,2009;StevenP.2008,等)。但是,企业更多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度及其测评问题,以及它们之间的系统关系还很少引起人们的重视,仅有个别研究者提出了利益相关者满意度的初步概念(王唤明,2005;武春友,2010等)。总体上,满意度之间的系统关系几乎还是一个研究空白领域。
事实上,满意度具有明显的系统特征:一是因为企业的社会回应与嵌入化(Granovetter,1985;Ackerman,1976)趋势导致企业对股东、顾客、员工、政府、银行、供应商、公众等诸多利益相关者的依赖越来越大。这种依赖关系涉及人们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理念、态度等情绪变量,因而,诸如满意度等这类非市场因素逐渐超乎一般财务因素之上,成为对企业的竞争优势产生潜在而深刻作用的系统要素(Baron,1995)。二是因为企业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度在情绪资本(汤姆森,2004)积累过程中存在复合关系,它们可能相辅相成,也可能相互排斥,此消彼长。为此,企业不可能通过分别考虑、单独提高各个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度(如目前的顾客满意战略、员工满意战略等)有效改进企业与社会的整体关系,更不足以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所以,更多的满意度及其之间的系统关系成为战略管理中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
这一问题的现实映照在于企业与社会之间是否能保持和谐发展。具体而言,办企业应该让谁满意?谁的满意对企业发展更为重要?满意的程度不同对企业的影响如何?提出与探索这一系列问题,有助于在理论层面上统一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高顾客(员工)满意度、做诚实信用伙伴等方面的战略管理意义,拓宽满意度的应用范畴,从中认识和把握满意度相互作用规律及其对企业战略决策的影响,指导企业适应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更好地维持与社会关系的和谐。
二、满意协同度的界定
按照利益相关者理论(StakeholderTheory),现代公司是由各个利益平等的利益相关者所组成,股东只是其中的一员,管理者不仅仅要为股东、还要对公司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服务。反过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利益相关者的支持。由此可见,公司战略决策必须顾及各个方面的利益相关者的态度,其决定因素之一就是满意度。因而,在企业战略管理上,各方面利益相关者的满意程度就构成了影响企业发展的系统要素。对应一定时期的每个企业来说,企业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合作、互补、同步等多种关系。由此,顾客满意度(CS)、员工满意度(ES)和社会满意度(SS)等等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相互渗透而构成一个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复合系统(ComplexSystem?????Ëջ???)。如图1所示。
根据复合系统理论,复合系统的协调性是体现复合系统中子系统间及各种要素间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复合系统可能具有多种协调性。对满意度系统而言,主要体现出的是目标协调(同向协调)和组织管理协调问题。以图1为例,在这一最为简化的三方利益相关者满意度复合系统模型中,可以将每一个满意度作为一个子系统,构建其指标体系,见表1。在此基础上,可以分析满意度之间的协调问题,并据此界定满意协同度的概念。
借鉴通常定义,员工的满意度就是指员工对工作的总体认知态度,它取决于经济待遇、社会尊重等多个方面。根据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ACSI)对顾客满意度的研究,顾客的满意度取决于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认知(功能、体验等)、价值认知(经济性、社会心理满足等)和顾客期望三个方面。社会满意度在此有其特定的内涵。它与现有的一些学科如社会学、心理学等中所提到的社会满意度不是一个概念。这里特用来指社会成员(个体、群体和组织)对于企业是否满足其个人(公众等)和群体(政府、非政府组织等)的需要、愿望、目标,及其满足程度的一种关系认知与情感体验。其衡量指标主要反映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价值取向。可见,以上满意度均包含主观感知或情感判断,带有许多“亦此亦彼”或“非此非彼”的现象,即模糊现象。
目前,国内外用于分析满意度的方法举不胜举,如结构方程模型(SEM)、卡诺(KANO)模型、四分图模型、模糊综合评判、层次分析法等,其特点及适用范围各有不同。一般来说,满意度的评价系统是一个典型的多层次、多因素、多功能、多目标、多约束的系统,很难找到完全适用于该系统的一般测量模型。企业必须根据自身情况和要求(如所处行业性质、员工、顾客特征等等)来加以选定。这里对满意度具体测量方法暂且不论,而是侧重探索满意度与满意度之间的协同问题。为此,基于上述的满意度复合系统,并参照一般的协同效应理论,本文提出“满意协同度”的概念,将多个利益相关者满意度水平增加的协调一致程度定义为满意协同度。
关于协同度(协调性)的测量已有一些现成的方法可资借鉴利用。如期望值方法、数据包络分析法、模糊数学的隶属度方法等。赵涛、李晅煜(2008)在能源-经济-环境(3E)协调发展中,提出一个简单实用的协调发展模型。它通过对区域能源—经济—环境指标的综合分析,确定该区域三者发展的协调关系,以此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借鉴这一研究模型,对不同利益相关者满意度水平的协调关系加以界定。
前面已经提到,顾客、员工、社会构成一个复合满意度系统。从协同的角度看,三者都是企业满意系统的重要子系统之一,它与全面提升企业利益相关者满意度是相辅相成的协同关系。设企业利益相关者满意度复合系统S由若干子系统S1、S2、S3、Sn组成,各子系统的实际满意状态或发展水平分别由D1、D2、D3、Dn来表示。它们分别是其各自组成要素的函数。而复合系统的整体满意度水平由D*来表示。
假设复合系统整体满意度水平与各子系统满意度水平满足以下关系:
式中:D*为复合系统整体满意度水平;Di为各子系统满意度水平;ωi为各子系统对于系统整体满意度的重要性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