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能源化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能源化工范文1
灵武历史悠久,文化古老
闻名遐迩的水洞沟文化,证明早在三万多年前,中国古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西汉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即建县制,名灵州县。唐朝安史之乱后,太子李亨为重振华夏,在此登基。西夏建国初为国都,名西平府。清康熙帝驻跸灵武,留下“历尽边山再渡河,水平岸阔浪无波,汤汤南去劳疏筑,唯此分渠利赖多”的吟唱。1949年9月22日灵武县解放。灵武恐龙化石、水洞沟遗址以及唐肃宗登基、西夏元昊建都孕育了灵武璀璨的历史文明和浓厚的文化底蕴。
灵武各类资源丰富
主要有煤炭、石油、天然气、粘土、石灰岩、陶土、石膏等,尤其是煤炭资源已探明储量273亿吨,是国家级储量较大的亿吨级整装大煤田之一。自治区将依托灵武丰富的煤炭资源优势,在宁东规划建设全区“一号工程”,全力打造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预计到2020年,投资2500亿元左右,规划建设10个大型电厂、8对大型矿井,目前已建成2个电厂(灵州电厂、马莲台电厂)和1个大型矿井(羊肠湾煤矿)。
能源化工范文2
2005年初,达州市委、市政府立足达州市情,着眼追赶跨越,坚持把发展以天然气化工为主的资源型经济作为区域经济脱胎换骨的主导产业,在第二次党代会上提出了达州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建成中国西部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川渝鄂陕结合部大城市和秦巴地区经济文化强市。随后达州市委二届二次全会又提出要着力建设活力达州、开放达州、和谐达州“三大任务”。建设中国西部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在实现“三大目标”、“三大任务”中起着基础性、支撑性作用。达州市委、市政府把实现这一目标任务作为推进全市跨越式发展的重中之重,举全市之力,借各方之助,奋力加快中国西部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以此推动农业大市向工业强市的新跨越。
为加快建成中国西部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达州市把建设天然气能源化工产业区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按照“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建设与管理同步,注重可持续发展,走集中布局、集群发展、集约经营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努力建成以天然气化工为主体,天然气发电、硫化工、盐化工、煤化工相结合的现代能源化工产业”的指导思想,制定了建设“中国西部天然气能源化工产业区”的实施规划,确立了“力争将天然气能源化工产业区申报为省和国家级工业园区,到2010年产业区面积达到10平方千米,产值达到1OO亿元以上,税利达到15亿元以上;到2020年,产业区面积达到30平方千米,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税利达到50亿元以上”的奋斗目标。
在建设中,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市县共建,利益同享;项目推动,建管一体”的基本思路和“项目择优原则、环保安全原则、管理服务原则”等基本原则。产业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开放式经营”的运作体制和“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的办公运转程序,为进入园区企业代办建设项目行政手续,最大限度地为人驻园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目前,达州市正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抓紧进行前期工作,产业区建设已经进入实质性起步阶段。四川大学化工学院承担的《达州市天然气综合开发利用可行性课题研究》、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编制的《达州市天然气能源化工发展规划》、四川省化工设计院编制的《达州市天然化工产业区总体规划》均已完成,产业区地质勘查测绘工作正在进行,产业区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启动。宣汉罗家寨日产900万方脱硫厂等重点项目动工建设,巴蜀电力已初步完成2×35万千瓦天然气发电项目可行性报告编制,星星能源液化天然气项目已于去年10月动工建设。
能源化工范文3
与基础英语相比,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大都不固定,但目前专业英语的教材有限[5]。目前我校采用的是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专业阅读教材编委会组织编写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英语》[6],比较欠缺清洁能源生产方向的高质量有针对性的教材,因此化工专业英语的教材的改编和建设成为此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关键。教与学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材内容[7]。然而目前没有关于清洁能源生产方向的专业英语教材,也没有与煤化工或者石油加工方向的教材,只有中国石化出版社出版的与石油化工类相关的教材—《石油加工专业英语》,教材涉及的加工工艺都比较旧,教材的前沿性不够强。因此,目前迫切需要一本涵盖最新加工工艺和学科前沿的清洁能源生产方向的专业英语教材。对于化工专业主要的基础课程,比如《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工设备设计基础》,《化学反应工程》与化工专业英语的结合,对化工专业课程《石油炼制工程》,《洁净煤技术》,《天然气加工工程》,《化工工艺学》,《化工分离工程》,《化工流程模拟机优化》等课程中涉及到到典型生产和加工工艺以及化工流程模拟软件的介绍,与专业英语课程进行整合并进行内容上的优化,以编写适应实际化工清洁能源生产的专业英语教材,为即将走出学校步入社会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毕业生奠定一定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加入一些原版英文的科技报告及科技简报,对提高学生的专业阅读和写作水平有很大的帮助,也可以加入一些科技英语写作初步入门的材料,专业英语不同于大学基础英语,内容更多地侧重于阐述化工专业的理论知识、学科发展,典型工艺和新工艺、前言工艺技术水平的发展等。化工专业英语涉及大量的化工领域的专业性词汇,在新教材中此归结为化工工程项目、工艺流程、化学物质及特性、化工设备和管道工程等五部分。这样,分成具体的模块来展开词汇的讲解,专业性更强,有利于学生的对于专业词汇的掌握。从教材的主体内容来说,教材主体内容分成以下四个重要的模块:化工专业基础模块,化工专业模块,流程模拟软件简介和化工科技英语写作。其中,化工专业基础模块主要结合物理化学,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和化工原理,介绍化工生产中的典型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和主要设备;化工专业模块,主要结合现修的专业课程,介绍煤化工(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等)、煤层气综合利用、清洁油品生产、生物质能转化、稀土洁净化生产以及其它加工业等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典型的工艺流程,迫在内容上更加丰富,能够体现出现代化工行业在各个方面的发展特色和基本概况,能够带领学生更细致体会化工专业发展前沿,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意识和专业素质。
2化工专业英语教学实践改革的方案——专题报告教学模式
在教材中完善的同时,及时更新化工专业英语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教授内容的PPT制作。在此主要强调PPT的模块式教学,将课程的教授分成八个系列专题报告,每一个专题可以论述一个具体领域的概况,便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行业。结合学生已修过的《化工热力学》、《化工原理》、《分离工程》、《洁净煤技术》、《化工设计》、《石油炼制工程》专业课,尤其是煤化工(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煤层气综合利用、清洁油品生产、生物质能转化、稀土洁净化生产等领域发展,列举出各个领域中典型的工艺进行介绍,可以更加深刻理解各个工艺过程。比如,专题报告五主要介绍聚丙烯聚丙烯产品的特点和用途,生产工艺的具体流程和特点,以及催化剂的特性。专题报告教学模式(图2)的教学更能提高学生对于前言工艺和典型的认识和熟悉,为学生步入社会和工作岗位奠定一定的基础。
3科技论文写作的初步入门
通常情况下,科技英语论文文章结构严谨,文体形式多样化,如论文、论述、实验报告、教材、专利、说明书等,文章尊重客观事实,多以叙述原理,描述自然现象为主,用词严谨、理论推导多、表达明确、逻辑性强。为此,从化工领域的期刊中(比如,Industrial&EngineeringChemistryResearch.,AIchE,Energy&Fuel等)中选取几篇文章,每篇论文的大体框架基本为题目、作者及地址、摘要、前言、实验部分、结果与讨论、结论、致谢、参考文献等九个部分,然后进行阅读讲解,着重介绍阅读过程中如何迅速把握论文的重点,哪些需要精读,哪些需要略读,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效提高阅读论文的效率。在熟练阅读的基础上,针对以上的论文框架,展开具体每个部分应该怎样去写,并进行举例说明。每讲完一部分,需要给出一个题目,要求同学们一起来讨论并给出一个具体的写作方案,这些全部都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这样便于及时消化内容,达到趁热打铁的效果。在学期末组织学生模拟参加一次国际学术会议,将课上的同学分成几个大组,各组的学生可以在课下利用课余时间搜集一些针对化工领域的相关材料,亲自动手组织和编写材料,制作PPT,并与其它组的学生进行交流和讲解,这样既能使学生及时了解当今世界最新科技动态,又能将本人在专业领域研究的新成果和新思路直接与同行进行交流。这样也可以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劣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团队协作能力,从读、写、讲上突破自我,更加适应专业英语对于化工专业人才的培养。
4结语
能源化工范文4
农田生态系统面积最大,仅耕地面积就有406.3万km2,占评价区土地总面积的26%。根据环境条件、群落结构和生态过程的差异,可以分为:(1)晋南棉麦农田生态系统,包括运城、临汾盆地即汾河下游和涑水河流域,是评价区地势最低、无霜期最长、耕地最密集,产出最高的农田生态系统。(2)晋中小麦、杂粮、果木农田生态系统,包括太原、忻定盆地,灌溉条件较好,小麦、高粱、谷子是该系统的主要农作物。(3)晋东南旱作农田生态系统,包括太岳山以东、系舟山以南的高原和山地,属于漳河、沁河流域,农作物以玉米、谷子、小麦为主,是评价区的主要产量区。(4)晋东山地旱作农田生态系统,包括太行山山地和山间平原,主要农作物有谷子、玉米、高粱和大豆。(5)晋西黄土丘陵旱作农田生态系统,包括吕梁山中、南段及其以西的地区,是一个沟壑纵横,以黄土丘陵为主自然植被缺乏的地区,经过水土保持等农田基本建设,农业生产条件正在改善,农作物主要有谷子、玉米、大豆和高粱。(6)晋北盆地农田生态系统,包括大同盆地和阳高-天镇盆地,属于桑干河流域,粮食作物主要有谷子、马铃薯、玉米等。(7)晋西北高寒农田生态系统,包括吕梁山北段及以西各县,海拔较高,无霜期短,粮食作物以莜麦、马铃薯、谷子和大豆为主,经济作物为胡麻等。
1.1城市生态系统
评价区城市生态系统主要分布于大同、忻定、长治、太原、临汾、运城等盆地区。近年来,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不断增长,城市生态系统规模迅速膨胀,且不断复杂化。城市生态系统植被由原先较单一的乔木树种,逐渐向乔、灌、草结合转变。同时,大量引进评价区外或者国外的种类或品种代替了本地乡土植物,工业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废弃物排放量不断增加,环境污染对城市生态压力加重。
1.2湿地生态系统
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功能,有着极高的资源价值。根据山西省国土厅的资料,评价区各类湿地的总面积约36.6万km2,占评价区国土总面积的2.33%,但分布零散,且面积很小。其中,河流湿地在全省各地河流沿岸均有分布,面积大小不一。依其生境的不同,可分为河流湿地、滩涂湿地等,面积约为26万km2。其中最大的是汾河下游与黄河形成的三角滩涂湿地,面积约3300km2;沼泽湿地和草甸湿地主要分布于盆地的地势低、地下水位高的地域,湿地面积约0.88万km2;运城咸水湖湿地,有盐池、硝池和鸭子池等一系列群湖组成,已建立运城湿地保护区,面积约8.69万km2;水库湿地约为2.86万km2;宁武山地以马营海为主的淡水湖湿地等。
1.3动物资源
山西野生动物以栖息类为主,已知的有400多种,属于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有70多种。其中一级保护动物有14种,二级保护动物有56种。此外,还有多种毛皮动物、肉用动物和药用动物。1.2水资源山西分属黄河、海河两大流域,除北部有汇水面积不大的少数支流自内蒙流入我省外,河流均呈辐射状自省内向四周发散,汇入省外河流。全省流域面积大于100km2的河流240条。流域面积大于3000km2河流有10条,分别是:汾河、沁河、丹河、三川河、昕水河、涑水河(以上属黄河流域)、桑干河、滹沱河、清漳河和浊漳河(属海河流域)。汾河是山西人民的母亲河,发源于忻州市宁武县管涔山下,自北向南,在运城市万荣县汇入黄河干流。
2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生态环境演变趋势
根据山西省生态环境特点,区域景观可划分为城市景观生态系统、森林景观生态系统(包括灌丛景观生态系统)、草原景观生态系统、湿地景观生态系统(包括河流景观生态系统)、农田景观生态系统、未利用地景观生态系统六类(见表1)。其中草原、未利用地、农田景观系统占山西总面积的81.52%,是主要的景观生态系统。从各地市景观生态系统分布特点来看,山西大部分地区处于半干旱、半湿润区,景观生态系统也主要以草原、灌丛、农田等为主。各类景观生态系统特点如下:
2.1森林景观生态系统地区分布不平衡,面积呈增加趋势
评价区森林面积占总面积的11.34%,山西省的森林数量有限,面积小,分布地区不平衡,主要由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组成,天然次生林主要分布在山区,省境西部从五寨、宁武的管涔山起,向南沿吕梁山脊至乡宁、吉县的狭长地带,分布较为集中。东部、中南部和南部地区的森林,多集中分布在恒山、五台山、太行山、太岳山和中条山等地。管涔山、关帝山、太岳山、中条山、五台山、黑茶山、吕梁山和太行山等都是重要的森林区。山西的森林资源承担着山西黄河段的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的重任,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地位。1990—2007年评价区森林景观生态系统有递增趋势,主要原因有生态工程建设、规划调整、封山禁牧工程实施、种植结构调整、移民搬迁等使得林地面积增加。
2.2草原生态系统居于主导地位,局部有退化现象
草原景观生态系统面积占评价区总面积的31.6%,是评价区主导的景观生态系统。受地形和水分条件的控制,评价区草原包括草原、草甸草原等多种类型,天然草地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东西两山的森林上限(亚高山草甸)和山体的中下部灌木草丛;其次分布于河流两岸、低湿盐碱地区和靠近农区的村边、地边、路边及水边。主要有:(1)喜暖灌木草丛,主要分布在中南部的低山丘陵区,占草地面积的52.8%,是评价区面积最大的一类草地。(2)山地灌木丛草地,主要分布在海拔1200~1800m左右的山地阴坡,占草地面积的21.4%。(3)山地草原,主要分布在恒山-内长城以北的山地和黄土高原,占草地面积的11.8%。(4)山地草甸,主要分布在海拔2000m以上的山地,占草地面积的10%。(5)低湿草甸,主要分布在中部分地的河流两岸低滩地和盐碱地,占草地面积的0.9%。(6)山地疏林草地,主要分布在太岳山、太行山、恒山等地,事发幕后的迹地草地,占草地面积的3.1%。1990—2007年,评价区草原生态系统退化趋势明显,退化区域主要分布于内陆旱地、半干旱气候与半湿润过渡带,也是草原与森林植被的交错过渡带,气候暖干化、过牧、城市化发展是局部退化的主要原因。2.3城市生态系统分布较散,尚未形成较大的城市群评价区共有11个地市,城市分布零散,省会城市太原面积最大,其他城市面积较小,位于平原地区的城市面积比位于山区的城市面积要偏大,城市地区主要集中在平原地区,由于地形的限制,山地丘陵型城市扩展面积较为有限,城市扩展形式则以城市周边零星分布的新增建筑面积为主。
2.4湿地景观生态系统类型单一,近年萎缩趋势明显
山西位于内陆腹地,湿地资源匮乏,湿地类型也比较单一。全省湿地类型共有3类11型,其中,河流湿地类包括永久性河流、季节性与间歇性河流、河心沙洲与河流交汇处湿地3型;湖泊湿地类包括永久性淡水湖、季节性咸水湖、水库3型;沼泽和沼泽化草甸湿地类包括草本沼泽湿地、灌木沼泽湿地、森林沼泽湿地、内陆盐沼、淡水泉5型。山西省湿地主要分布于各河流流域、湖泊和水库及周围地区,主要类型有河口(内陆)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水库湿地和沼泽及草甸湿地等,运城市辖区内沿黄湿地是黄河流域最重要的湿地之一,湿地生态系统是评价区生态服务功能最大的生态系统,各类湿地具有涵养水源、蓄水、保水灌溉、补充地下水,雨量调节径流,减弱洪峰等多种生态功能。全省各类湿地总面积约为36万hm2,约占全省总面积的2.335%。其中,河流水面面积约8万hm2;河岸滩涂面积18万hm2;沼泽和苇地面积为约9000hm2;湖泊、坑塘和可养殖水面积湿地的面积1.7万hm2;水库类型湿地面积为2.8万hm2;河岸盐碱地面积4.8万hm2;盐田类型的湿地面积为约1600hm2。全省现有山西运城和山西壶流河2处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1处省级湿地公园。南部的三门峡库区湿地被列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湿地主要有四方面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一是水量调蓄功能,黄河干支流湿地蓄水和透水性能较强,可以有效地削减洪峰和延滞洪水过程,径流调节系数高达0.65以上。此外湿地能在短时间内蓄积洪水,然后用较长的时间将水排出,有效消减洪峰,缓解防洪压力。二是调节气候功能,黄河湿地植被对局地小气候,如气候和湿度具有调节功能。三是沉沙、降解污染物净化水体功能,湿地是很好的“过滤器”,可减少进入黄河的泥沙。四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黄河湿地优良的水热条件,较高的景观异质性和边缘效应,为不同生态位物种提供了栖息地,是评价区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1990—2007年评价区湿地生态系统出现萎缩趋势,近18年湿地面积减少幅度较大,影响了局部湿地涵养水源、蓄水、保水灌溉、补充地下水、雨季调节径流,减弱洪峰等生态系统。湿地萎缩原因,除了气候干燥的影响,人工干扰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湿地围垦,直接破坏湿地土壤基底,特别是将水体与陆地之间连接的地带改变为农田,使得生物多样性变得单一,削弱了涵养水源、雨季调节径流、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其次,临岸滩地公路、储煤厂等人工建筑,分割了湿地汇水区,减少湿地汇水面积。其三,水资源不合理利用,无计划的截流灌溉、工业取水,造成湿地水源补给不足,地下水水位降低,造成湿地周边非地带性植物缺水,加速了湿地萎缩。其四,山西煤矿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大量的工矿业废水污染了地表水和地下水,使得湿地萎缩。
2.5河流景观生态系统是重要的“生态廊道”
评价区主要由黄河干支流生态系统组成,受地表形态的影响,河流水系主要呈散流状分布,一般多为时令河,无固定形态,零星分散且流程较短。评价区共有河流约450条,集水面积大于3000km2的河流共有8条,其中黄河流域有5条,分别是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海河流域有3条,分别是桑干河、滹沱河、漳河。汾河是山西最大的河流,也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河流生态系统是重要的“生态廊道”,是评价区工农业用水的主要来源,其水质和水量直接决定着众多居民的生产与生活质量。
3景观生态系统演变的驱动力
3.1气候干旱是草原、湿地退化的首要原因评价区位于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及半干旱半湿润过渡带,干旱、少雨,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生态因子也呈现迅速过滤的特点,自然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极为敏感,近年来评价区降水量减少,使得干旱缺水的程度加剧,导致了区域草原、湿地景观生态系统退化扩张。
3.2水资源不合理利用加速了湿地景观生态系统的萎缩近年来,黄河流域用水量增长迅速,工农业用水挤占生态用水,尤其是部分内陆湿地补给水源被过量截流,用于灌溉和工业取水,导致湿地水源补给不足,同时,气候干旱加剧,湿地生态系统缺水退化,萎缩加剧。
3.3盐渍化土壤分布广泛、次生盐渍化问题突出评价区北部地区土壤盐渍化问题突出,并有盐渍化、沙化复合体共存的特点,主要分布于大同和忻州地区。
3.4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影响退化土地宏观变化
3.4.1自然因素是退化土地局部扩展的根本原因(1)气候干旱是首要原因评价区土地沙漠化、土壤盐渍化现象与自然气候条件干旱有很大的关系,评价区降水少,蒸发量大,由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和矿化程度控制着土壤盐分的分布,水文地质条件成为盐渍化形成的决定性条件。在地下水浅埋地段,由于地下水的蒸发,使得其中的盐分不断的向地表迁移聚集,出现土壤盐渍化。(2)黄土高原地形地貌特点是土地退化的决定因素之一评价区大部分位于黄土高原,丘陵起伏,地面坡度较大,植被稀疏,夏季又多暴雨,造成奇峰、陡壁、溶洞、陷穴、天生桥等微地貌,更助长了沟壑扩展,加速水土流失。同时也与近代地壳上升有关,使得沟床不断下切和侧蚀,沟谷溯源侵蚀加剧,相应地谷坡又不断地扩展,于是沟间地日益破碎。
3.4.2水资源不合理利用引发土壤次生盐渍化土地次生盐渍化主要由三类不合理方式引起的,一是发展引水自流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超过其临界深度,使盐分通过毛细管上升,聚集地表。二是利用高矿化度的水进行漫灌,使得盐分滞留地表。三是开垦具有积盐层的底土。评价区退化土地的发展变化是一个系列性的综合发展过程,人为不合理开发建设活动和区域大环境背景的演变所引起的土地退化将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发展。其发展速度与自然环境的演变密切相关,同时也与人为调控生态环境的力度密切相关。
4结论
能源化工范文5
关键词:庆阳;能源化工;发展
中图分类号:F4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3-0087-04
庆阳作为资源富集区域,其石油资源丰富,是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的诞生地和主产区。在资源开发的带动下,庆阳市煤炭、油气、化工等优势产业初步形成。这些能源化工产业的发展使得庆阳的经济总量不断增加,国民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但如何使庆阳潜在的能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促进庆阳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而长远的意义。
一、能源与经济的关系
(一)能源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1.能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任何一项社会生产都要有一定的能源生产要素投入,能源是形成现实生产力的必要条件。在现代化的生产中,各个领域的发展都离不开能源的支撑。能源是各种工业产品制造的基础;能源消费也是与农业生产的水利化、机械化、电气化、化学化紧密联系的;能源还支撑着商业、交通运输和服务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此外,能源与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活动也是形影不离的。
2.能源是推动技术进步的主要因素
每一次重大的技术进步,能源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这在各国的经济发展史中都可以体现。人类社会的早期,社会生产主要是依靠人力,纵使加上一些水力、畜力等辅助生产力,但整个社会的生产力发展速度还是非常缓慢的。产业革命以后,煤炭的使用和蒸汽动力的发明成为人类工业化的转折点,农业、交通和国防的技术进步都依赖于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现代化社会生产进程中,石油、煤炭、天然气还有可再生资源、新能源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这不仅仅促进了能源化工产业的技术进步,而且极大地推动了整个社会的产业技术革新和经济的发展。
3.能源是促进新产业发展的原动力
能源不仅是社会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燃料和动力,而且能源本身的生产是能源化工新产业诞生和发展的基础。例如,化肥、塑料、纤维、橡胶这些化工产品的生产以及煤炭工业和石油化工等行业的发展不只是推动了能源化工业的发展、创造了一批能源新兴产业,同时也为其他产业的技术革新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4.能源是保证人民生活的主要物质基础
任何产业的最终输出点都是要归结到人们的生活当中,能源产业也是一样。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处处都离不开能源的支持:各种家用电器要有电力消耗;做饭烹饪要有天然气供应;还有各种便携设备需要有电池来提供能量;出行驾乘的交通工具又a需要汽油提供动力。不仅是这些个人生活所必需的能源供应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还有诸多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基本保障的公共事业与商业,如公共交通、商场餐厅等的正常运转都需要有能源供应来保证。总之,能源对于居民生活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是满足居民生活的基本要求。
(二)经济对能源的影响
1.经济发展带来对能源的消耗
根据历史经验来看,多数情况下,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带来能源消耗的增长,二者基本是呈正相关的。但是能源资源是有限的,尤其是经济发展模式为粗放型时,随着经济进一步的发展需求,会加大对能源的消耗,在发展到某一阶段的时候必然会面临着资源供给短缺,无法与经济增长相匹配的困境。
2.经济发展促使地区能源结构的改善
在能源化工产业的发展初期,对于能源开发利用的是一种简单粗放的模式。在这种简单粗放模式的支持下,经济发展得到了稳步增长。但是当经济发展到某一个阶段的时候,由于之前的能源供应发展模式所积累的诸多弊病例如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严重威胁到居民的生存,还有粗放式能源消耗带来的资源短缺,都迫使该地区的能源结构与生产模式进行调整与改善。例如更多地采用节能降耗的生产模式,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改进能源生产供应模式,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经济发展推动新能源技术的不断进步
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面临资源困局的时候,就需要开发新能源技术来使经济摆脱困境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而相应的经济力量则为新能源技术的大规模开发与利用提供了经济基础。例如,建设大规模的新型核电站,风力发电场,太阳能发电场,或者推广普及电动汽车以及配套建设的整套电动能源体系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利用必然是以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基础的。
二、庆阳能源产业与经济发展现状
(一)庆阳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庆阳市的经济呈现出了快速增长的趋势,2006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了171.5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2.1个百分点;2007年庆阳市的GDP突破性地超过200亿元,达到了200.82亿元,增长13.2个百分点;2008年,庆阳市的经济仍然以稳定的速度增长,GDP达到248.50亿元,增长14.3个百分点;2009年,庆阳市经济继续快速发展,生产总值又上了一个新台阶,突破了300亿元,达到302.22亿元,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一五”计划规定的270亿元目标,增长了14.6个百分点;2010年在全国经济向好的形势下,庆阳市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57.61亿元,比上年增长15.8个百分点。2010年的GDP总量比2006年的171.54亿元净增加186.07亿元,增长71.9个百分点,年均增长14.5个百分点,庆阳近年来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了一路向好的趋势。①
(二)庆阳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1.石油资源与石油产业发展现状
庆阳作为资源型城市,其石油资源丰富,是中国石油长庆油田的诞生地和主产区。据有关资料统计,庆阳现已探明的油气资源总储量达32亿吨,占鄂尔多斯盆地油气资源总储量的33%。西峰油田是我国陆地上新发现的最大油田,其三级资源储量就达4.35亿吨。近年来,长庆油田在华池、合水、庆城、环县等地进行资源勘探,并在这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由此给鄂尔多斯盆地又增添了一块主要油气产区。庆阳市境内有66个资源开发区块,15个油田、5 700余口钻油井,累计生产原油可达3 300万吨。2009年,长庆油田已发展成为西部第二大、中国陆上第三大油气田。②
长庆油田采油二厂大概用3年多的时间建成了特低渗大油田,此油田年产油气可达百万吨。2007年,庆阳市原油产量突破性地达到260万吨,2009年达到了291万吨,增长了11.9个百分点,占到了甘肃省原油产量的3/4。2008年3月下旬,长庆油田低渗透2吨区油田试验示范区正式开工,华池县的深山沟壑中,石油钻机又开始了轰鸣。超低渗油藏的主要建产区在华池、庆城、合水以及西峰油田周边地区。长庆油田超低渗油藏开发项目进展顺利,已开钻851口,完钻743口,实现产能35万吨。“解决超低渗,发展大油田”,科技进步,使陇东油田整体开发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③
2.煤炭资源与煤炭产业发展现状
庆阳市煤炭资源丰富,现已查明的煤炭预测总储量就达2 360亿吨,占到甘肃省预测总储量的90%,据统计其煤炭资源占鄂尔多斯盆地煤炭资源预测总储量的11.8%,占全国煤炭资源预测总储量的4.23%。若按每年生产一亿吨煤炭的目标计算,庆阳市的煤炭至少可以开发786年,已经具备了建设亿万吨级大煤田的条件。虽然庆阳境内的煤炭埋藏较深,但是煤质好,是优质的化工煤和动力煤。庆阳的煤炭开发吸引了一批大型企业的投资,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华电集团、中国铝业、中煤等央企和诸如甘肃能源集团、淮北矿业、金川集团等省级大型企业都已纷纷入驻庆阳市,在这块能源富饶的土地上开发建设煤矿、煤建材、煤电、煤化工等项目。庆阳的核桃峪、新庄、马福川、刘园子、甜水堡等年产近3 000万吨的煤矿正在快速建设中。③
(三)能源产业对庆阳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1.使地方经济总量规模进一步扩大
在资源开发的带动下,庆阳市煤炭、油气、化工等优势产业初步形成。这些能源化工产业的发展使得庆阳的经济总量不断增加,国民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庆阳市2012年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29.96亿,比2011年的105.46增加24.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共完成53.12亿元。2012年的大口径财政收入占到全年预算总额124.70亿元的104.21%,财政支出共完成158.76亿元,大小口径财政收入总量稳居甘肃省第二。近年来能源化工产业快速的发展,使得庆阳经济总量规模扩大的趋势明显。④
2.对财政贡献突出,使庆阳市财政状况得到极大改善
近几年,庆阳市受油价上涨、产量增加及资源税改革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资源税、增值税均呈倍数增长,拉动庆阳的一般预算收入增幅可达到160.67个百分点,能源化工产业对财政的贡献较明显。预计到“十二五”末,庆阳市的原煤产量可达到3 000万吨,原油产量可达到1 000万吨,原油加工能力可达到1 000万吨,累计完成投资达1 050亿元,新增GDP 1 376亿元,增加财政收入135亿元。能源化工产业的税金可达到30亿元,平均每天向政府纳税就达900万元,庆阳市每年从中可分到10亿元的税收。⑤
3.带动了地方一批重大项目建设
庆阳市作为甘肃省区域发展“东翼”腾飞的主战场,从各个方面抓项目建设,譬如首位产业发展、基础建设、富民增收、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等,而且建立了重点项目包抓责任制、全程服务制、全员参与制、盯守办理制、定期督查制,大力保障重大项目建设,构筑项目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新局面,把庆阳市能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
截至2013年9月底,庆阳市实施2 429个500万元以上的项目,其中有1 926个新建项目,235个亿元以上项目。总共完成投资995亿元,比上年增长38.8个百分点,其中新建项目就投资了607亿元。近年来,庆阳市的项目建设呈现出铺天盖地的大好局面。①
4.促进了第三产业发展
能源化工产业是一个关联性很强的产业,可以有效地促进和带动包括交通运输业、商业、农副业等的发展。目前,庆阳境内有中国石化华北油田分公司、延长油矿集团、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等3家企业投资开发石油天然气资源。此外还有华能甘肃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华能能源交通控股公司、河北唐山嘉华实业公司、宁夏平罗万胜煤制品公司等4家企业入驻庆阳市投资开发建设煤炭、煤电等项目。这些企业的入驻,带来了大批职工,这些职工在庆阳生活,加大了对第三产业产品的市场需求。企业集团职工的吃、喝、住、行,能够大大地促进庆阳第三产业的发展。
三、能源产业与庆阳经济协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单一产业结构影响庆阳经济发展
庆阳作为资源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过分依赖资源开采业,导致其经济不可持续发展。在工业总产值中,由于原材料工业、初级产品加工业、采掘业占的比重较高,所以造成了非资源型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相对较滞后。这种以能源为主导的单一产业结构,使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在既定的轨道上发展,即“资源优势――资源开采――资源财富”。过分依靠大规模开发资源,在资源最终枯竭的时候,必然会使庆阳这种资源丰富的城市陷入资源优势的陷阱中。最终会因能源化工产业过度繁荣发展而阻碍了技术的进步和创新,使得资源型城市的接替产业一时发展不起来,区域经济发展也会随之衰退。因此,构建多元产业结构对于庆阳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交通体系薄弱,工业产品运输环节成本较高
工业企业在核算基础成本时,交通运输费用是首当其冲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庆阳要发展能源化工产业,首先要突破的一个“瓶颈”就是交通。庆阳地区位于甘肃东部的黄土高原沟壑区,境内沟壑纵横。一无铁路,二无水运,三无管道运输,仅有一条出境高速公路尚能应付小规模的陆路运输,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业项目在庆阳市的引进。随着庆阳经济的发展和各种资源的开发,庆阳市对公路和铁路交通的需求已得不到满足。所以,把交通建设作为特殊区域来重视,对于庆阳革命老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要长远谋划交通和基础建设的工作,使交通成为庆阳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
(三)人力资源缺乏,对技能型人才需求大
能源化工企业的发展需要大量一线高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研发人才。庆阳市能源化工类企业严重缺乏工程应用型人才尤其是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人才,而且随着庆阳能源化工产业的发展,未来对一线技能型人才会有很大的需求。《鄂尔多斯盆地(甘肃庆阳市)2008-2030年能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中就炼油、化工及煤化工生产方面提出:从2010年起到2030年,利用20年左右的时间,使庆阳市成为鄂尔多斯盆地和甘肃省重要的煤化工基地。“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167.8亿元在炼油、化工及煤化工开发生产方面;“十三五”期间,将有191.1亿元投资于能源化工产业。远期(2021-2030)计划投资482.6亿元。据相关资料统计得到,一般的能源化工企业每投入1亿元就需要500名员工加入,其中60%为生产一线的技能型员工,据此可推算出庆阳市能源化工企业2013-2015年就需要有50 340名技能型人才的加入,2016-2020年需要有57 330名的加入,2012-2030年需要144 780名加入。②
(四)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可操作性不强,项目融资困难
根据国家现行产业政策的要求,煤、石油和化工产业都将呈现出大型化、一体化、基地化的趋势,而且国家对能源化工产业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的要求很高。在现代的经济发展下,一个新型化工项目至少就需要几亿元的投资。庆阳市的自主投资建设新型、大型化工项目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弱,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可操作性不强,鼓励工业项目的招商引资奖励政策很难落实,许多项目在运作的关键时期就缺少资金,缺少建立在激励机制基础上的“适生土壤”。
(五)水资源缺乏成为影响化工产业发展的又一因素
水资源是建设能源化工基地的重要基础条件之一,是制约化工产业发展的又一因素。从庆阳今后能源化工产业的发展来看,能源主导型产业均是高耗水产业,建立大型能源化工基地也需要大量的水资源,而且存在能源主导型产业水污染风险比较高和对陆面生态系统和地表水生态系统影响较大的问题。据预计,到2020年,庆阳煤炭年产量将达到1.23亿吨,原油产量将达1 000万吨,这些能源化工产业均要有较大的水资源。水资源缺乏,成为庆阳建设能源化工基地的一大主要问题。③
庆阳地区水资源贫乏,而且含沙量高,苦咸水的分布比较广。此外,该地区的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再加上生态系统比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所以使得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难度比较大。因此解决水资源缺乏的问题,对于庆阳的能源化工企业来说是势在必行。
四、能源产业与庆阳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
(一)构建多元产业结构
在资源开发的起始阶段和现有能源化工产业快速发展的条件下,对于庆阳市来说,需要有效解决接替产业培育的问题。充分利用庆阳的各种资源,例如自然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大力推动第三产业和非资源型产业的发展,不断优化升级能源产业结构,使得第三产业、资源型产业与非资源型产业、轻重工业的结构在国民生产中保持合理的比例,形成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关系。如此,在能源开发进入衰退期前就可以使非资源型产业替代资源型产业支撑庆阳市的经济发展,使庆阳的经济在能源开发进入衰退期前还能够延续繁荣,有效规避“资源陷阱”的诅咒。庆阳除了富集的矿产资源外,拥有丰富的农业、旅游、文化资源。因此,在开发矿产资源的同时,也应该把非矿产资源的开发放在同等的地位,构建一个较为合理又有自身特色的立体化产业结构体系。这种体系可实现资源优势互补,为庆阳市的接替产业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二)强化交通基础支撑
重点建设公路运输大通道、矿区铁路,实现二级公路通达县城、区域高速公路联网,加强电网建设。要进一步激发地方政府和开发企业以及社会各方面的投资积极性,整体规划、分工协作,各负其责,加强水、电、路、通信、城镇发展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使庆阳的能源化工基地建设能够快速的实施。把重心放在已经确定和即将批准的大中型水利项目、长青铁路、西平铁路、宁长公路、西长凤高速公路、二毛公路改造、庆阳机场改建、环北和庆南330千伏变电站和与矿区配套的3个110千伏变电站,以及长庆桥、周家等处的土地整理和收储。
(三)加强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
能源化工企业要培养高技能人才,就应该加强与对口高等院校的合作。企业应对未来本企业的能源化工、精细化工人才的需求情况进行研究,实施人才订单式培养的计划。加强与省内对口高等职业院校的合作,进行“订单式”培养。也就是说,庆阳能源化工企业等用人单位与高等职业院校对口专业学生签订毕业生就业合同,学生在学校期间就已被用人单位“订购”,成为用人单位的“准员工”。企业和学校一同编制教学计划,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让学生的理论教学环节在学校进行,实践教学环节在用人单位完成,使得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完美衔接,用人单位可以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参与“订单式”培养的学生毕业后不再需要参加培训,因为实践教学已经在企业完成,所以直接可以去企业顶岗上班。这种培养方式不仅使得企业需求与学校培养无缝完美对接,提高了培养质量,而且学生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及早地接受企业文化熏陶,缩短适应企业及岗位的时间。
(四)创新招商工作机制,强化产业链招商
理清现有的招商思路,创新工业企业的招商模式。借鉴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总结出该行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通过三种模式来进行工业招商。一是大企业带动模式。环绕优势工业,观察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积极搜集有关的投资信息,主动上门介绍市情、推广介绍项目、宣传庆阳市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加大定向招商力度,努力引入一批比较知名的大型企业。二是大产业引领模式。依托目前已具备承接能力的支柱工业和骨干企业,按照完整的工业链条要求,把相关配套企业引进来,形成上下游相协调、横向互补发展的工业体系。以现有优势企业为载体,为石油化工、煤及煤化工、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引入一批与上下游配套的项目,提高加工能力,增强工业的核心竞争力。三是大工业承接模式。一方面,抓住国家宏观调控的机遇,加强庆阳市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把握资本流动和工业重组的动向,吸引有资金实力的大型企业和相关匹配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围绕重点工业布局,以园区和工业集中区为载体,搞好总体规划,对外实施整体招商。
(五)污水循环利用,改善水资源状况
庆阳的能源化工产业正处于发展阶段,水资源的供应是其发展的基础条件之一。所以应该加强污水的循环利用,改善水资源状况。首先,对庆阳市城区的生活污水、重点矿区的生产污水和矿井涌出水进行回收处理,综合利用,弥补能源工业用水不足。其次,应该开发利用地表的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提高对雨水、洪水的集蓄的利用,并进行地下水的置换。此外,还应该加快环定扬黄工程建设实施,加快申报建设泾河、薄河引流工程,争取南水北调工程―跨省区调水,从根本上解决庆阳能源化工基地的用水问题。同时,政府起带头作用,加大节水宣传、实施节水措施、使水资源循环利用,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1]张颖.西部能源开发问题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7.
[2]曾胜.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关系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6.
[3]闫亚恒.陕北能源化工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1.
[4]徐国泉.中国能源效率问题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8.
[5]申振东.贵州能源经济发展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07.
[6]牛欢.建设能源化工基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N].甘肃日报,2009-12-22.
[7]杨毅,程小旭.能源靓女初成长―甘肃庆阳打造国家级陇东大型能源化工基地[N].中国经济时报,2009-05-16.
[8]汪志.庆阳将能源化工列为主攻产业[N].中国化工报,2013-03-01.
[9]李朝阳.基于SWOT分析方法的庆阳市区域经济发展策略研究[J].陇东学院学报,2011,22(1):3-4.
能源化工范文6
第一、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省始终坚持大型化、国际化、可持续原则,十一五”以来。重点推进煤电化、油炼化和能源装备一体化,使能源化工产业链条不断延伸,能源开发快速发展,基地建设步入科学发展轨道,呈现出了许多新的亮点。
做大了一批骨干企业,一是把“三个转化”作为战略要求。建成了一批科技含量高、示范性强的大项目。三个转化”原则体现了科学发展、持续发展的理念,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国家能源局对我资源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方面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这一理念的指导下,项目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五年累计投资3973亿元,开工重大项目70个,已基本建成29个,全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煤电一体化项目—神木锦界煤电项目,全国规模最大的兖矿60万吨煤制甲醇、北元化工100万吨聚氯乙烯等一批转化项目建成投运,神华陶氏等具有世界领先技术的重大转化项目也在加快推进。同时,基地发展中,也出现了销售收入突破五百亿元、一千亿元的大企业,全省乃至在整个西北地区都具有标志性。民营企业也不断发展壮大,府谷县的民营企业组建了四个集团公司,联合参与资源深度转化,其模式和经验值得推广。
产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项目建设形成了巨大的产能,二是把产能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五年来煤、油、气等主要产品的产量基本都实现了翻番目标,为今后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2010年全省能源化工产业实现产值51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45.8%比“十五”末增长3倍多;实现利税168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利税的74%较“十五”末增长近四倍,能源化工产业对我省经济总量迈上万亿元台阶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新能源发展步伐加快。建成风电装机150兆瓦,三是把发展新能源作为对大企业大集团的刚性要求。实现了零的突破。全省太阳能光伏和半导体照明产业产值已达120亿元,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达12兆瓦,虽然总量还比较小,但反映了省能源结构的新变化。昨天,举行了全省青少年低碳教育示范基地”授牌仪式,相信依托这一重要平台和途径,将展示我省建设低碳、环保、绿色、生态能源化工基地的理念和信心,并对推广低碳生活、提升节能意识、创建绿色陕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坚持能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四是把环境保护作为衡量是否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提升。十一五”全省万元GDP能耗由1.42吨下降到1.136吨标准煤,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同比削减15.4%和11.9%,遥感监测数据显示近几年陕北地区绿色度上升了9.3%绿色也成为榆林的主色调,以实际行动打消了社会上认为开发资源必然破坏环境的疑虑。
交通、水利等制约发展的短板正在变成新的竞争优势。十一五”期间,五是把改善基础设施作为基地建设的先决条件。共建成7条干支线铁路,营业里程达1200公里。高速公路网络也日趋完善,目前通车里程超过一千公里,除清涧外榆林市每个县都开通或开工了高速。重点水源建设成效明显,近五次基地建设会议至少有三次的重点是讨论解决水资源问题,目前建成了李家梁、瑶镇、采兔沟等水库,年新增供水量1.5亿立方米,建的王圪堵、南沟门、延川黄河引水等工程建成后,将新增年供水量4亿立方米,可以为“十二五”乃至“十三五”期间的建设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金融也一样,基地建设刚起步时资金是企业的一大困扰,现在各金融单位纷纷在陕北设立分支机构,形成了金融跟着项目走,主动为企业服务的局面。
有力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随着基地建设步伐的加快、陕北呈现出经济发展全面提速、社会更加繁荣稳定的大好局面,六是把增强基地建设的带动力作为重要指标。榆林、延安两市GDP和财政收入占全省比重分别由2005年的18.7%和32.9%提高到2010年的26.6%和40.9%有3个县进入全国百强县,有7个县跻身全省十强县。前段时间省上召开扶贫开发电视电话会议,十一五”期间全省有8个县甩掉了贫困县的帽子,都在延安和榆林,省委、省政府将对这些县给予表彰鼓励。特别值得肯定的陕北一些县区在医疗、教育、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民生领域也迈出了新步伐,有的走在全省和全国的前列。子长、神木、府谷成为卫生部主要领导同志的联系点,榆林市医改工作也成为国家抓的试点,还有几个县率先实现了15年义务教育。
陕北大地发生了很多积极的变化,过去的五年。主要得益于广大干部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更加开放、包容,更加积极进取,从过去的要钱、要支持变成了要政策、要项目,看准的项目锲而不舍,争先恐后地加快发展。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在座各位的努力密不可分,也与中、省大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努力密不可分,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对大家表示衷心地感谢!
基地建设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当然。与内蒙古等周边一些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与鄂尔多斯比较,2006年延安、榆林、鄂尔多斯的经济总量分别为404亿元、345亿元和367亿元,三个市基本相当,但去年分别是614亿元、1198亿元、1431亿元,和人家的差距拉大了主要原因是二、三产业和固定资产投资滞后。从第二产业情况看,2005年三市分别是286亿元、260亿元和312亿元,2010年变成了605亿元、1206亿元和1590亿元。从第三产业的情况看,2005年三个市分别为78亿元、159亿元和241亿元,去年分别是178亿、458亿和900亿。固定资产投资的情况也一样,2006年延安、榆林两个市的固定资产投资相当于鄂尔多斯的一半左右,去年这个差距拉大到三分之一左右。还有一个不满意之处,就是原先非常有活力的一些工业园区近几年几乎没有项目开工,这是一个很大的危机。项目建设是一个全局性问题,反映了工作精神、工作水平和能力。因此,要在充分肯定取得成绩的同时,清醒地看到存在问题和不足,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危机感和紧迫感,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全力以赴做好基地建设各项工作。
第二、促进陕北能源化工基地持续发展
省委、省政府提出,十二五”省建设西部强省的关键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和阔步迈向中等发达省份的重要时期。要努力巩固和延续我省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实现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生态建设“三个上台阶”奋斗目标。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陕北的发展显得格外重要,能源化工基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看到基地建设面临的难得机遇,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增强西部地区发展内生动力的主要途径,大力支持西部地区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转化战略。国家按照“加快西部、稳定中部、优化东部”原则,及时做出了优化能源发展布局,加快蒙陕甘宁能源金三角综合开发”战略决策,明确将我省陕北、黄陇、神东3个大型煤炭基地,陕北、彬长、安康3个煤电基地,陕北煤化工基地,长庆和延长油气基地列入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基地发展的空间十分广阔。一定要坚定信心、抓住机遇、奋勇前进,按照总书记“珍惜资源,深度转化”要求,坚持三转化,突出可持续,全力推动陕北能源化工基地更好更快发展,经济总量要靠前,民生改善要创先,为我省“十二五”末迈入全国中等发达省份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要继续加强产能建设。煤油气等一次能源产能建设关系到省在全国能源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必须进一步加大资源转化力度,尽快新上一批重大项目,着力提高主要能化产品的产能。十二五”末,全省煤炭产能要力争达到6亿吨,打造全国一流的煤炭经济强省,油气当量要达到7000万吨以上,建成全国第一油气大省。
下一步不仅要在总量上继续扩大,二是要推进化工产业高端化。十一五”省的化工产业发展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和基础。更要在质量上取得突破。要坚持世界领先、示范引领、严格布局、水资源保障与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合等原则,实施好神华陶氏榆林循环经济煤炭综合利用、中煤煤制烯烃等具有世界领先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煤化工项目,推进煤化工产业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前不久,与勤俭同志专程拜会了国家能源局,能源局领导明确表示支持我省实施具有世界前沿技术的现代化煤制烯烃等示范项目,为全国煤化工产业发展发挥好引领作用。省上对中煤、兖矿、神华、延长等大企业寄予厚望,希望大家狠抓技术创新和应用,积极抢占世界化工产业制高点,加快推动化工产业和基地建设实现高端化。
大力发展煤电一体化。国家优先支持热电联产和上大压小电源项目,三是要推进电源建设大型化。要抓住机遇加快实施,新上的电源项目要以100万千瓦装机为主,神府、靖边火电基地及特高压输电通道建设要尽快取得突破,加快榆横电厂、清水川电厂等大项目的建设步伐,进一步优化电源结构,提高效益。目前,一些同志对实施电源项目还存在不同认识,主要是煤电一体化项目在综合纳税时少交一部分营业税和市县的煤炭运管费。但是要看到通过消耗汽油来运煤,每天还要堵20多公里,实际上很不划算。就此问题我让有关方面算了一笔账,每将1吨煤转化为电力外送,可增加1倍的工业增加值。如果我省将外送原煤全部转化为电力外送,年可增加约600亿生产总值,可提供46万个就业岗位,增加约3500亿元投资,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同时,电源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立体能源结构的需要,兄弟省份电源建设的力度都很大,稍一松懈就会被宁夏、甘肃甩在后面。
必须加快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需要和我省实际的特色产业。十二五”要进一步加大兰炭、电石、铁合金等特色产业升级改造力度,四是要推进载能工业特色化。目前载能工业在三个转化”中相对滞后。增强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能力,加快推进有色榆林新材料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同时要积极做大做强铝镁合金、多晶硅等特色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
支持现有的延长、陕煤、长庆油田、神华集团等骨干企业进一步壮大实力,五是要做大做强能源企业。按照多元发展、打造航母的目标。十二五”末力争再出现一批销售收入达到两千亿元、三千亿元,全国叫得响的旗舰型企业。同时,支持市县企业和民营企业加快发展,完善和推广“北元化工”模式,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促进国有企业和民营经济互惠双赢、共同发展。
陕北特别关键。能源开发中必须始终绷紧生态保护这根弦,六是要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实现“十二五”生态环境建设上台阶的目标。按照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切实做到环保门槛不降低、标准不模糊、监管不放松。要继续强制推行绿化达标,严格按照“开发一块、绿化一片”原则,所有项目都要同时配套生态建设和保护工程。大家都很关心环保的约束性指标,必须狠抓内部挖潜,通过存量调结构腾空间、增量优结构扩空间。目前陕北群众家家户户都用煤炭做饭、取暖,如果全部改用天然气,把电价再降低一些,就能置换出很大一块减排指标,可以在市场上进行排污权交易。要强化科技对环保工作的支撑作用,重点开展大兰炭煤气脱硫、尾气脱氮、废水处理等相关环保治理技术攻关,切实提高环保科技含量和污染排放控制水平。要加大采煤沉陷区治理力度,采取地下回填、土地整治、地表绿化等综合措施,对老矿区实施综合治理,新矿区建设要严格落实先搬迁、后开采的规定。
十二五”要再接再厉、做得更好。省委、省政府鼓励各市县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先行先试,七是要坚定不移改善民生。陕北在这方面已经走在全省前列。只要对群众有利,只要能够改善民生,就大胆地支持和鼓励。要发挥天然气、煤层气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建设燃气分布式能源站,切实搞好绿色能源县的创建工作,并尽快启动实施“气化陕西”二期工程,推动气化重点向乡镇转移。要大力实施城市热电惠民工程,完成延安、榆林、神木等热电联产项目,同时加快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十二五”全面建成新农村电气化县。要结合采煤沉陷区群众的搬迁安置,统筹做好白于山区和黄河沿岸土石山区扶贫搬迁、农民进城、重点镇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等工作。调研中我看到有些农民进城十几年了还没有户口,必须进一步降低门槛,一定时期内保留承包地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让他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
解决好运力、水资源等方面的瓶颈制约。同时,各级政府要切实提高行政服务能力。前段时间国家审计署对我省提出的整改意见,一个突出问题是有些项目都建成了土地审批手续还没办。各级水利、环保、国土等部门要进一步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办事程序,八是要积极改善发展环境。继续加大铁路、公路和重点水源建设力度。为项目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重点项目要现场办公,全程跟踪服务。
第三、切实推动基地建设实现新的跨越
一个地方长期没有项目开工。就没有了发展的潜力和后劲。之所以强调优化发展环境,就是要形成招商引资的洼地效应”吸引更多投资加快项目建设,实实在地推进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今天会后,没有项目的市县和园区都要开动脑筋,集中精力找项目、跑项目、盯项目。府谷县的民营企业组建了四大集团公司,自筹资金建设运煤铁路专线,一般的工作状态是不可能拿到批文的但他做到所以说事在人为。有在建项目的要切实按计划推进,力争快施工、早见效,已开工的特别是这次会议集中开工的项目必须做到实质性建设。对过去已开过工但一直没有进展的项目,勤俭同志昨天召开专题会议作了研究,希望有关方面尽快提出具体的解决意见和推进措施,确实有困难的要实行项目退出机制。
二是全力扩大投资。今年我省固定资产投资的目标是同比增长25%力争突破万亿元。虽然前两个月的情况还不错。估计到二、三季度资金紧缺问题会比较突出。各地要采取切实措施及早应对,确保全面完成今年的投资任务。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要加快财政性资金下达进度,各市要及时落实配套资金,稳定信贷规模,特别要落实好我省“新36条”实施意见,进一步扩大民间投资,千方百计筹集更多的建设资金。
三是进一步密切与中、省企业的合作。近年来。与市、县和民营企业同舟共济、合作发展,共同推动基地建设不断向前发展。希望大家继续坚持这种开放、包容、合作的态度,进一步加强沟通、深化合作。过去我要求市县政府要为企业搞好服务,今后要把保障关系逐步转变为利益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比如,对没有配给煤炭资源的老电力企业,可以采取与地方煤矿企业相互参股的方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既解决电煤供应问题,又促进了煤炭企业的长远发展。最近山西、福建、湖南等省纷纷加大了与中央企业的合作力度,这样的情况下,更要一如既往地加强与中央企业的战略合作。前几年省上相继与神华、华电、中煤、大唐、中核集团等央企签署了合作协议,今年“两会”期间,又与中石油等央企就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就近就地配套产业,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等问题达成了一致。希望各家企业认真履行协议,确保完成既定的投资规模。对央企提出的土地、资源、环评等方面的要求,无论是省级各部门,还是榆林、延安两市,都要主动对接、搞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