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核算的意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成本核算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成本核算的意义

成本核算的意义范文1

【关键字】教育成本 核算 基础 意义

1958年,最早教育学的学者之一的约翰维译(J.E.Yaizey)出版了名为《教育成本》( cost of Education)的专著。自此,教育成本就成为教育经济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份,越来越多的学者和实务工作者开始研究教育成本的核算尤其是高校的教育成本的核算问题。

为什么要研究教育成本?研究教育成本的核算有什么意义?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问题作一些具体的。

一 教育成本核算的理论基础

众所周知,学校属于非营利的事业单位。在计划经济体制的下,事业单位一般是不计成本的,所以,高校的也不要求进行成本的核算。但是,随着高校的办学体制和办学形式日益多样化,教育投资体制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报账式”会计核算体系已不能满足对高校会计信息处理的需求。

1998年1月1日起开始试行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将原来的“三大”会计核算要素统一规定为“五大”会计核算要素,并将将原来的“收付记账法”改为国际通用的“借贷记账法”,并确立高校为独立的会计主体,要求高校的会计工作应全面、完整、准确地反映高校的财务状况和收支情况,这为高校成本核算奠定了理论基础,使高校成本的核算工作成为可能。

二 教育成本核算的社会意义

(一)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必要条件

英国教育经济学家希恩认为:“教育部门,同其他经济部门一样,要使用一部分宝贵资源,这些资源,如不用于教育部门,就可以用于别的部门”。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对高校实行“供给制”,即实行包干使用,超支不补,节余留用。因而,学校只注重教学和科研活动,不讲成本核算,不讲办学效益,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教育资源利用率极其低下。

通过教育成本核算才能分解经费的使用情况,可以全面掌握教育经费活动的过程及效果,跟踪考察人、财、物的消耗情况,为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提供依据和,使高校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使国家制定合理的教育投资规划。

(二)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是确定高校收费标准的重要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其他部门根据在校学生年人均教育成本,规定高等学校年经费开支标准和筹措的基本原则。” 1996 年12 月16 日颁布的《高等学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第五条规定:学费占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的比例和标准由国家教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共同作出原则规定。在现阶段,高等学校学费占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的比例最高不得超过25%。具体比例必须根据经济状况和群众承受能力分步调整到位。可见,高等教育成本核算指标是合理确定拨款标准和收费标准的依据,一所高校如不进行教育成本核算,就无法确定生均成本,也就无法确定究竟收费多少才能维持学校正常的运转。

(三) 成本的核算是建立合理的负担和补偿机制的前提

教育作为一种生产性投资,、用人单位、个人都是受益者,因此,他们都应该合理的分担教育成本。1999年国务院总理李岚清在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上指出:“对高等教育的培养成本要尽快建立起一种由国家、学校、学生家长和个人共同合理分担的机制。”建立教育成本的分担和补偿机制的前提条件是要教育成本,进行教育成本的核算。

三 教育成本核算对学校的意义

(一) 有利于高校的管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建立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作为生产精神产品的非物质生产领域,它一方面向社会提供服务,另一方面又是商品、劳务购买者和消费者,这样高校就成为构成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参与市场竞争。把竞争机制引进高校,必将促使高律财务管理由拨款核算型向经营管理型转变。

管理需要相关相关的数据进行规划和控制。为了满足学校决策的需要,就有必要采用适当的标准和对教育过程中各种纷繁复杂的投入和产出的数量关系进行计量和描述。也就是要进行教育成本的核算,从而提供预计性和性的信息。

(二) 衡量高校办学效益的依据

提高办学效益,就是要以较少的耗费,实现较多的教育成果。

只有进行教育成本核算,才能在同类院校之间进行办学效益的比较,充分利用高校

的资源,促使资源优化配置,不断提高办学效益。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高校由原来的国家包办转变为自我、自我约束的独立法人实体,高校之间有办学方式、发展规模、招生分配、成果转让等领域逐步与市场接轨,高校面临着调整、联合、合并的发展趋势及办学风险。进行人才成本核算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是衡量办学效益高低的重要标准。

四 教育成本核算对学生和家长的意义

随着学生缴费上学的普遍实行,学生(或其家长)已成为教育服务的购买者,对于教育服务价格确定依据的教育成本非常关心。1998年海南大学的自费毕业生就提出,学校应对他们两年来的各项费用进行结算,对不合理及超出部分予以退还。他们认为,既然是自费,学生就有权知道自己的钱用在哪里(《南方周末》,1998.7.3)。

因此,核算教育成本,有利于学校财务的公开,有利于大众对学校财务的监督,也能使学生和家长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

成本核算的意义范文2

关键词:苗圃 特点 成本核算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深入,美丽中国的建设,苗木生产企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如何更好的进行苗圃的成本核算,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之一。

一、苗圃成本核算的特点

苗圃苗木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属于消耗性生物资产,消耗性生物资产是指为出售而持有的,或在将来收获为农产品的资产,苗圃成本核算有其自身的特点:

1.苗木品种规格繁多

苗圃的苗木往往品种规格繁多,表现在:品种多,苗木品种可以成百上千种;规格多,同一品种的苗木规格繁多,同一时间购置的,树茎大小可能不一致;树茎大小一致的,购入时间,也即苗龄可能不一致。品种规格繁多,使得确定苗木成本核算对象比较复杂。

2.苗木在生长过程中变化很大,出库情况复杂

苗木的生长受各种因素影响,同一时间购置的苗木,经过一定时期生长,生长进度往往不一样,有的生长快树茎大,有的生长慢树茎小;原来树茎大的有可能被树茎小的超过。造成同期购置的苗木有的先销售,有的后销售,而后期购置的因生长快有可能先销售,因此苗木出库情况复杂,造成确定出库苗木的成本比较繁琐,因此也造成了苗木的成本核算比较麻烦。

3.受自然界影响较大,易产生苗木损失

风雨冰雹冰冻等都可能对苗木生长产生影响,使苗木受到伤害,影响苗木品质,或是直接使苗木死亡,遭受损失。

以上这些特点决定了苗木成本核算工作量大,成本核算复杂,难以做到完全意义上的正确核算成本,要核算苗圃成本,需要统筹考虑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充分发挥会计师的职业判断,根据苗圃的实际情况确定成本核算方法。

二、 苗圃成本核算的方法

1.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

苗圃苗木一般按照品种销售,所以苗圃成本核算对象首先按照苗木品种作为成本核算对象;其次,同一时间购入的同一品种,规格(树茎大小)可能不一样,购入成本不一样;再次,同一品种的苗木生长时间不一样,抚育费用也不同,生长时间长,抚育费用多;生长时间短,抚育费用相对少,为增加成本核算的准确性,苗圃应该按照苗木品种和规格(树茎大小)苗龄(购入时间)确定成本核算对象。如2009年购入白腊1000株,其中树茎5厘米300株,3厘米700株,可以“消耗性生物资产―苗木----白腊---5CM”;“消耗性生物资产―苗木----白腊---3CM”;作为成本核算对象建立数量、金额账,设账核算苗木成本。

2.划分直接成本和管护费用

为了准确核算苗木成本,还应当将苗圃发生的费用划分为直接成本和管护费用。直接成本是指苗木的购进成本或种子成本以及名义成本,天然起源的苗木直接成本采用名义成本,名义金额为1元。

管护费用是指为保证苗木的正常生长而发生的管理维护费用,包括造林费、抚育费、营林设施费、良种实验费、调查设计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苗木的抚育费,是指苗木生长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水费、电费、农药、化肥、机械费等。

3.确定资本性支出和当期费用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自行营造的林木类消耗资产的成本,包括郁闭前发生的造林费、抚育费、营林设施费、良种实验费、调查设计费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必要支出。郁闭通常指林木类消耗性生物资产的郁闭度达到0.20以上(含0.20),郁闭度是指森林中乔木树冠遮蔽地面的程度,是反映林分密度的指标,以林地树冠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表示,完全覆盖地面为1。生物性资产在郁闭后发生的管护费用等后续支出,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所以,苗圃苗木在郁闭前发生的相关费用应作为资本性支出计入苗木的成本;在郁闭后发生的相关费用应作为收益性支出,计入当期费用。

4.苗木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苗圃发生的费用,应首先区分直接成本和管护费用,然后确定资本性支出和当期费用。我们可以在上述按照苗木的品种、规格、苗龄确定成本核算对象的基础上,分直接成本、管护费用进行成本的明细核算,归集生产费用,直接成本以及在苗木郁闭前发生的管护费用都应资产化,计入苗木的生产成本;郁闭后发生的管护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应予资产化的管护费用,应当按照一定标准分配到苗木成本中,一般来讲直接成本高的苗木(相对来说比较贵重)管护费用相对高些,所以可以按照苗木的直接成本比例分配管护费用,计入相应品种、规格、苗龄的苗木成本中。

5.苗木出库与成本结转

(1)苗木的标记 苗木栽种结束后,应当按照苗木品种、规格、苗龄进行标记,制作

标记牌,将不同品种、规格、苗龄的苗木区分开,以便确定苗木出库成本。

(2)苗木出库 苗木销售后,应当由苗圃管理人员根据苗木标记,按照苗木品种、规

格、苗龄、出库数量填写苗木出库单,并将苗木出库单传递给苗木成本核算员。

(3)成本结转 苗木成本核算员根据苗木出库单和对应的苗木成本明细账,按照苗木账

面成本确定苗木的出库成本,进行成本结转。

6.苗木的清查盘点

成本核算的意义范文3

关键词:医院 成本核算 成本精细化

在医院管理工作中,成本核算核算作为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特别是在新《医院会计制度》实施以来,由于对医院成本核算的标准进行了规范,医院成本核算的有效性得以提高。近年来,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医院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对医院成本费用支出加强管理与控制,确保医院管理水平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为了实现更好的发展,医院必须积极引进现代化先进的管理理念,即精细化管理。加强医院的精细化管理能够约束医院经营的成本,减少医院成本浪费。

一、成本精细化管理在医院成本核算中的意义

(一)有利于医院合理控制各项成本支出

在医院成本精细化管理工作中,主要是对医院各个服务环节所需的运行成本进行分析,从而核算出医院的成本费用率,并以此来合理对医院成本控制进行规划,并将成本控制作为医院各个环节工作的重要指标,这不仅有利于医院服务过程中总成本支出的降低, 而且对提高经济效益, 让利于患者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有利于医院确定内部转移价格

在医院精细化成本核算中,通过对医院每一个服务环节的运行成本费用进行掌握,同时还要掌握各个环节的操作水平,从而更好的引导上级决策的正确性,对确保医院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一致性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精细化管理在医院成本核算的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控制的规章制度不健全,成本控制意识匮乏

当前,医院成本控制制度缺乏针对性及发展性,大部分未根据成本核算特点单独设置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或建立的制度对诸多方面缺乏约束,制度的建立不规范、不健全,另外,形成的制度未随政策的改变而及时更新,使得成本控制制度形同虚设。这也充分体现了成本控制意识的淡薄,进而导致成本核算精细化管理的实施缺乏外部大环境的支持,增加了其实施的难度。

(二)成本核算方法落后,核算标准不全

目前成本核算缺乏统一的方法,而且医院成本核算基础工作自身存在着一定的弱化。医院成本核算工作中不仅需要对各科室实际在岗人员数量进行核定,对财务物资的计价方法进行确定,对财务物资各项制度进行制定,同时还需要对与成本核算有关的各项原始记录进行完善,制定费用开支分配标准,进一步对费用审批程序与权限进行明确,建立和完善内部结算制度及成本核算管理系统。但在实践工作中, 医院成本核算过于粗略, 缺乏针对性,而且分摊方法单一,成本存在过度简化的情况,无法真实对医院管理成本的水映出来。

(三)成本核算信息化水平低,成本核算方法单一

首先,成本核算的精细化管理缺乏一套专业的信息化系统,使得医院信息化系统数据无法直接与成本核算相匹配,手工整理数据不仅难度大且易出现遗漏及错误,这为成本核算的精细化管理带来不便 ;其次,目前的成本核算方法忽略了成本与收益的平衡管理,重结果轻过程,大多实行事后核算,对过程中各科室对各种资源的配置及使用情况缺乏考察和记录,再加上医院服务项目的复杂性和繁多性使得成本核算数据十分庞杂,以致对过程中成本增加的原因无法追根溯源,同时,也无法发现医院成本管控中存在的问题及潜在风险等。

三、提高医院成本核算精细化管理水平的对策分析

(一)提高医院工作人员的成本核算和精细化管理意识

首先需要在医院内部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和考核制度,尤其是在成本控制方面。医院应要求工作人员在采购时要做好登记管理工作,并制定核验的考核与管理制度,将员工的业绩和成本控制相结合。当工作人员所消耗的成本超出应有的范围,医院将会严格按照考核管理制度减少工作人员的业绩,相反的,当工作人员消耗的成本在可控的范围之内,医院同样可以提升工作人员的业绩。这样,工作人员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必然会对成本消耗加以控制。科学、合理、严格的管理和考核制度能够充分调动医院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能够有效控制工作人员对成本的消耗,达到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医院经济收益的效果。

(二)实行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

医院的根本目的是为患者提供方便,治病救人。因此,在必要的物资和机械设备的采购上要尽量精益求精。先进的科学仪器与设备是提高医院医治病患的重要手段,越先进、精密的医疗设备,越能够提高患者诊断和治疗的有效性,从而提高患者的质量效果。因此,医院在控制成本时首要考虑的是投资的必要性和长远的收益性。要求医院成本控制与管理人员通过制定合理、有效的成本管理方案,加强医院的资源配置,合理利用医院的各项资源,促进医院的发展。而在成本核算方面,医院应该采用更多先进的、全面的核算方式,将医院所有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可预估的和不可预估的财务信息进行统计核算,加强对医院成本的控制,降低医院成本的浪费,提高医院的工作和成本效率。

(三)提高成本核算的信息化水平

首先,以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为依托,不断探索,建立先进的成本核算信息化系统,实现信息化系统数据与成本核算的有机融合;其次,要重视成本核算的过程管理,将原来只经历医院科室的成本核算过程细化到医疗项目成本、单元成本等多个过程和方面;最后,在成本精细化管理的运用中,可以借鉴使用多种科学的成本核算方法来实现核算方法的多元化,如作业成本法、价值链分析法等。

参考文献:

成本核算的意义范文4

关键词:科室成本核算;作业成本核算;医疗机构;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1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把医院一步步地推向市场经济大潮中,也使医院从原先计划经济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对于医院来说,这即是机遇又是挑战。进入市场经济以后,政府对医院的补偿逐年减少,使得医院面临着生存危机。

一、科室成本核算与作业成本核算的相关概念

医院的任何活动都需要成本,都应在成本控制范围之内。当前医院大部分采用科室成本核算方法。

所谓的科室成本核算就是根据医院各科室的净收益,按比例上缴医院,留归科室部分用于职工的奖励分配和科室新技术项目的开发。

所谓的作业成本核算法是将作业作为成本分配的对象,由作业的耗用数据来确定成本分配的依据,对每一种作业都单独计算其分配率,从而把该作业的成本分配到每一种产品。总体来说,作业成本既是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又是一种管理思想。作业成本法最初是由美国会计学家科勒于20世纪30年代末提出来的,该方法引起了西方会计界的广泛重视并得以迅速推广。

作业成本法兼有责任成本核算和产品成本核算的双重功能。作业可以简单的理解成某些人为完成某项任务而进行的活动。作业成本法认为企业的产品生产过程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作业构成,作业运作过程是作业消耗资源的过程,产品生产过程是产品消耗作业的过程。并且这种消耗可以通过成本的动因去追踪。

二、科室成本核算向作业成本核算转变的意义

科室成本核算法指能计算医院或者是收益部门的损益,并且缺乏合理的分摊基础,无法提供管理者的决策信息更无法提供绩效奖励的基础信息,这些都不利于医院效益和医护人员的积极性。

作业成本核算是以作业为成本计算的中间媒介,这样就消除了间接成本的计算,使得成本计算变得更为合理,也使成本失真降到了最低。同时以成本动因作为成本分配的指标,能够引导管理人注意成本发生的原因。作业成本核算计算路径清晰,每项成本都可以回溯,这样就有利于成本的分析。作业成本核算不仅能提供最终产品的成本资料,还提供每个作业的成本资料,这样就使成本控制点由产品深入到了作业,这就极大地扩展了成本控制的空间。

三、作业成本核算法的实施策略探讨

应用作业成本法的时候,医院可以被定义为通过综合运用医疗设备、药品、医护人员来服务于病患,通过检查、治疗病患来获得一定经济回报,在医院实施成本核算法的步骤:

第一,对医院进行成本目标划分,例如医院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病人划分为不同的成本目标,医院一系列成本的消耗都可以被评为是为完成这些目标而发生的。

第二,建立医院的资源库。就是说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医院所拥有的资源进行归类管理,医院的成本消耗最终体现为这些资源的消耗。

第三,建立医院作业库。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医院中进行的各种作业,例如药品的使用,医护人员的具体服务等进行归类整理,这些作业的实际发生是直接针对成本目标的实现,并且成为医院资源消耗的直接动因。

第四,对作业链接进行描述。就是通过对各种成本目标的完成过程进行分析,以一种客观的容易理解的方式对整个作业过程进行描述,为实现作业成本法的成本归集和分配奠定基础。

第五,制定目标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的分配标准,即某种特定的成本目标量的某类资源,最后根据各种资源的价值最终确定某一成本耗费的成本。

第六,在信息技术平台上对上述过程进行继承,从而建立一套动态的能够不断提供上述作业及成本信息的信息系统。作业成本的采用相对于科室成本核算手段来说会涉及更大的信息量和更加复杂的归集分配过程,也就是说作业成本核算需要借助先进的仪器和系统来完成。

医院实行成本核算,是市场经济体制对医院提出的客观要求,是深化改革的要求,是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益的必由之路,对于健全和完善医院补偿机制,加强医院经济管理,有效利用卫生资源节约劳动消耗,降低服务成本,提高医院两个效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实现室成本核算向作业成本核算的转变,是适应现代日益竞争的社会环境的需要。作业成本核算法目前还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更新,作业成本核算法会趋于完善,发挥其在医院成本核算中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路敏,于柏玲,胡滨.探析基于作业成本法的医院成本控制[J].中国卫生经济,2008,9(18):45-46.

[2]刘继同.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目标与管办分离目的及本质[J].中国医院管理,2008,15.

成本核算的意义范文5

【关键词】工程项目;成本核算;人工费;材料费

施工项目成本是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所耗费的劳动对象、劳动资料转移价值和劳动者必要劳动所创造价值的货币形式。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涵盖了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等内容,其中施工项目成本核算是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和施工项目成本的核算,目的就是检查执行国家、行业规定的成本支出范围和支出标准,及时准确计算成本核算对象的实际成本,检查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因此,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成本核算是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核心。

1 加强成本核算的意义

建筑工程成本是成本的一种具体形式,是建筑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为获取和完成工程所支付的一切代价,即广义的建筑成本。在项目管理中,我们更多接触的是狭义建筑成本的概念,即在项目施工现场所耗费的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现场其他直接费及项目经理为组织工程施工所发生的管理费用之和。狭义的建筑成本,将成本的发生范围局限在某一项目范围内,不包括建筑企业期间经营费用、利润和税金,是项目经理进行成本核算和控制的主要内容。

在我国,通常把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划分为相互联系的6个环节,即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在欧美等国,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基本步骤有:成本估算、成本预算、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数据分析及归类。可以看出,无论我国还是欧美国家都强调了成本预测与计划的重要性,即通过科学的预测(估算)来制定项目成本计划,确定成本管理目标。但是,我国项目成本管理的实践效果却并不十分理想,有些项目缺乏必要的成本管理环节,不进行成本预测和计划,管理存在随意性;有些项目成本计划和实施“两张皮”,没有依据成本计划进行成本控制或由于成本计划编制质量不高,无法依据成本计划进行成本控制,使成本管理走向形式化。究其原因,主要的问题出在成本核算环节。由于我国大多数建筑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项目成本核算体系,成本核算目的性不强,不系统,使项目成本预测与计划失去了数据基础。而成本预测与计划不准确,又使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失去目标。加强项目成本核算,正是从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症结人手,也是建筑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2 项目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2.1 成本的均衡性问题。施工的过程分3个阶段,人、材、物的投入不同,每个阶段的成本核算也都各有特点。在实际工作中,项目成本核算往往不注意这些。

2.2 项目部上级有关部门牵头,阶段性地按季度或按年度进行成本核算。若上级部门不组织,大多项目部就无法有规律地进行成本核算。其原因主要有:成本核算工作较复杂,工作量较大,参加人员较多,影响施工生产,因而核算频率还是越少越好。弊端:核算时间间隔偏长,未能及时发现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无法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2.3 成本口径差异问题。施工企业成本核算的特殊方式主要是通过预算成本来衡量实际成本的节约和超支,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总是存在的一些差异。预算上没有的项目,实际也可能发生费用。

2.4 成本核算以财务账为主,以财务账中现有的各种支付、报账凭证作为成本数据的原始来源。此外,还要考虑收集其他的成本数据。其原因主要有:项目部各种成本数据零散,分别在各业务部门,大多并未累计,而财务部门各种费用较集中。弊端:财务账反映的成本数据不全。财务账收集数据是从财务角度人手,根本目的是财务核算而非成本核算,费用归集时间与成本核算时间也有时差。

2.5 分包工程核算问题。在成本核算过程中,分包工程的核算往往是以款项的支付为依据,而不是采取应收应付制,造成成本不均衡,且分包工程的利润体现在自营工程中,无法直观反映二者各自的经营成果,与整个核算体系相分离。

2.6 成本核算工作主要是项目部财务部门牵头,其他业务部门相关人员参加,集中1~2 d的时间,将数据归集起来,对无法确认的大笔费用进行简单的估算。弊端:核算投入的人力较多,核算时间较长,但核算工作只是突击性处理,数据准确率较低。

2.7 成本核算主要因素分析

对于任何一个工程项目,都存在众多的成本核算科目,无法也没有必要对每一科目进行核算,否则会造成信息成本较高,得不偿失。在涉及成本的因素中,包括该项目实际作业中资源消耗数量、价格及资源价格变动的概率。例如:进行钢筋加工作业,工人工作效率、钢材加工损耗及钢材价格的市场变动情况都可能成为成本核算因素。项目成本核算的对象应该是可控成本。若钢材由企业统一采购,钢材市场价格对项是不可控成本,不作为成本核算的因素。否则,应根据钢材成本占整个工程成本的比重及钢材市场价格发生变动的概率进行分析,决定是否将钢材价格列为成本核算的因素。对于主要因素的分析方法。可以采用排列图法、ABC分析法、因果分析图法等。

通过以上分析,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和手段无法实现现阶段成本管理的要求,无法有力、有效地控制成本,无法起到提升利润空间的目的。

3 成本核算成果

建立信息化成本核算体系,将项目成本核算成果系统储存,是成本核算工作得以高效实施的保障,也是企业成本战略实施的关键环节。在施工项目管理机构中,应要求每位项目管理人员都具备一专多能的素质,既是工程质量检查、进度监督人员,又是成本控制和核算人员。管理人员每天结束工作前应保证1个小时的内部作业时间,其中成本核算工作就是重要的内业之一。通过项目管理软件的开发和项目局域网络的建立,每位管理人员的核算结果将按既定核算体系由计算机汇总后,将加工信息提交项目经理,作为其制定成本控制措施的依据。项目经理及管理人员在进行成本核算、数据汇总、整理、加工过程中,也将使自己的管理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项目管理成本核算的范围是具体工程项目,核算的内容包括在项目施工中发生的人工成本、材料成本、施工机械成本及为组织项目施工而发生的管理成本和相关费用。项目管理成本核算的目的是为成本控制提供数据和依据,为成本预测和计划提供信息。项目管理成本核算方法没有统一的规定,因时因地因项目而异。在核算中,除了会计方法外,还常采用统计学、技术经济、运筹学和其他管理科学的一般性方法,核算方法具有灵活多样的特点。将成本核算对象定义为管理成本,一切从管理的角度出发,简化核算过程和结果,使成本核算更具有可操作性。

4 结语

加强项目成本核算,是建筑企业进入成本竞争时代的竞争利器,也是企业推进成本发展战略的基础。随着我国加入WTO,建筑行业也逐渐与国际市场接轨,因而加强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核算十分重要。

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核算要合理划分成本核算对象,并采用正确的程序和适当的方法,注意核算中的相关问题,准确合理地核算该施工项目的成本,为施工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石新武.论现代成本管理模式[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成本核算的意义范文6

关键词:成本核算 竞争 作用

在实践中,企业的成本的核算其实就是将经济学和会计学的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而在医院中实行企业的成本核算,其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加强医院的管理,从而更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而新《医院财务制度》也明确的规定,在医院实施成本核算的重要性。这主要是在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适应新形势下的经济管理的必要。

1、医院成本核算的定义

医院的成本核算指的是在医院机构中,将其日常的业务活动中所发生的相关的耗费,由专业的财务人员运用会计核算的方法通过对核算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对科室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系统的记录和计算分析,计算出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过程。以此全面的反应医院的成本,从而降低医疗的成本,更好的提高医院的相关效率,从而使得医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2、财务成本核算方法

财务核算人员通过在一定的时期内,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各个科室的总收入、总支出进行归集、分类和总结,从而通过比较各个不同部门之间的收益。医院财务通过成本核算,计算出在该会计周期内科室的收入和支出,同时将科室的收入减去支出,再来乘以规定的比例,从而得出该科室的奖金的发放,如果出现赤字,则扣发奖金,对于无收入的科室,实行按照全院的平均数进行核算。

2.1、在对医院进行成本核算的时候,其中的归集是最为困难也是最为麻烦的一点。在医院中,往往按照组织的架构,通过对各个科室直接分配不同的耗材费,从而形成成本。将成本按照计入的方法分为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所谓的直接成本是指医院在开展正常的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那些可以直接计入相关医疗支出的费用,则为直接成本,如人员的工资、材料的耗水电费等。间接成本则指的是在医疗活动中不能直接计入到服务支出的相关管理费用,而需要按照一定的方式在医院的不同部门之间进行分摊的那些费用。

2.2、科室成本的分摊。在各个不同的部门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利益和成本相关性,通过按照不同的方法来进行分摊,从而将最终的成本转移到临床服务类的一些科室中。按照现行的相关管理,将后勤类的管理费用想医疗辅助或者是医疗技术的科室进行分摊,再讲医疗辅助的成本想临床服务类或者是医疗技术类的科室进行分摊,其分摊的系数可以按照人员等的多少比例、工作量等来结合,最后将医疗技术类的科室的成本向服务类进行分摊,从而分摊后形成门诊、住院临床科室的成本。

3、财务成本核算的作用

医院通过进行财务成本的核算,有助于改善医院的经营管理。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现阶段的医院收入可以达到上亿元人民币,同时由于其比较大的流动性,其带来的支出也比较多。因此,加强对医院内部的管理,对一些不必要的支出进行控制,是保证医院良好运行的关键。同时也是在保证医疗质量,不断提高医院自身服务成本,提高医院竞争力的有力手段。合理的对医院内部资源进行配置,有效的利用医院的各种各样的资源,将成为医院经营的主要的目标。

3.1、通过医院的成本核算,有效的规范了医院的各项基础的工作。如在医院中通过电脑建立了统一的材料入库制度、各种不同的原始记录、内部结算的价格等改变了医院以往的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同时准确的反应出了医院的相关发展战略。例如在过去的一些管理中,各个科室堆放的一些医用的耗材,而现在,同时实行二级库的管理,对于过去的科室无计划的领用相关的耗材已经不存在,而是根据各个科室的相关的需求,自行的有计划的领取,并建立了完善的消耗台账,对每个月、每个科室所消耗的耗材的来龙去脉都标的清清楚楚,这样就不至于造成浪费或者是挤压。

3.2、通过医院进行成本的核算,有利于增强医院全体员工的成本意识,从而让广大的员工积极参与到医院的管理中来,提高了管理的效益。在医院,通过成本的核算,不仅可以深化企业的管理效益的意识,同时可以树立员工的节约的意识,从而在全院中形成成本降低,医疗水平提高的现象。同时将科室的利益与科室的成本结合起来,促使各个不同的科室加强自身的管理,节约成本的开支,在员工中养成不浪费,并意识到成本的核算不仅仅是财务的事情,而是医院的全体员工的事情,每位员工都必须遵守和监督。

3.3、通过成本核算,有利于医院相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使得医院在重大的相关项目上,通过成本的核算,对项目的事前、事中的成本进行核算,从而尽最大的可能性降低由此带来的企业投资风险,避免由此带来的盲目的投入给医院带来的损失,使得医院在未来的发展规划中更加具有科学性,使得医院在业务的发展、人员的配备以及床位的设置等方面更加趋于合理,医院的医疗条件更加趋于高效的利用。

3.4、成本核算的相关指标是反应出医院的工作的质量的一个重要的指标。企业需要发展,需要增加企业的收入,但是在增加企业收入的同时,也需要减少企业的支出,从而使得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而支出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企业成本的反应。因此,成本的多少可以间接的反映出未来企业利润。换句话说,成本核算也成为企业工作质量的重要的指标。而在会计中,很多的问题都可以通过成本反应出来,如卫生材料消耗、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等。通过这些可以有效的反应出不同的科室对成本的控制的多少,监督是否到位等,这样的考核也充分的调动了不同科室经营的积极性,增强了广大科室员工的向心力,让大家齐心协力做好服务,医生全心全意做好治疗,让广大的病人得到实惠,从而提高了医院在整个病人中的形象和口碑,也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

3.5、可有效地降低医院的医疗费用,从而促进了医院的高效、优质。通过在企业中实行成本的核算,有利于促进医院的运行机制的改革,增强广大医院员工节约成本的意识,从而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树立相关服务意识,进一步的挖掘企业内在的潜力,从而节省了相关的费用开支。通过成本核算,在医院中间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的制度,促进了医院的进一步的科学化管理;通过这样,可以在医院中间形成完善的物质刺激,体现出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的原则,同时体现以经济手段来考核员工的工作的质量。

3.6、有利于医院进行成本核算的依据。通过成本核算,让以往的事后变成了事前的控制,同时医院的成本核算有了可靠数据支撑。通过核算,对各个不同的科室进行规范,同时降低科室的成本,在对其进行成本安排的时候,使得医院的支出更加趋于合理化。并通过核算,使得决策者更加清晰的了解到通过该方法所产生的未来经济收益,从而更利于决策。

4、结束语

新形势的发展,需要的是医院具有更加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和会计制度。因此,这就需要医院能够在新形势下,不断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从而使得医院的管理能够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马利芳.医院全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0(14).

[2]骆学红.医院成本核算问题[J].企业导报,2009(12).

[3]包大恒,单李岩,赵迪.医院全成本核算的运行模式与成本核算体系构建[J].中国卫生经济,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