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主流空间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非主流空间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非主流空间

非主流空间范文1

你好!上次网聊中你提到我们这些老家伙干什么都是“非主流”,我想了好几天,终于想明白了。现在就和你交流一下。

确实,眼下非主流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非主流图片、非主流空间、非主流个性签名、非主流网名、非主流头像、非主流空间代码、非主流模块、非主流flash、非主流音乐、非主流服饰……真是满城尽带“非主流”。

非主流是某一首自己喜欢而众人不欣赏的歌,是某一幅自己迷恋而众人不解的画,是自己心底小小的欢喜而众人不知的小细节。还比如文章,以前的定位似乎是写文章就一定要有主题,一定要有文笔、好的中心思想……其实我们真的去欣赏的话,有时候玩玩非主流不见得比正统的要差,文风甚至更活泼。

恋上非主流后,发现自己找到了一种生活,一种快乐。既然可以“我做故我在”,“我淘故我在”,那又为什么不可以“简约故我在”,“开心故我在”?一碗泡面,我都可以把自己喂得好满足,再加上一杯速溶咖啡我就可以立马安心睡觉去了。

知道我喜欢旅游和摄影而且一些摄影作品还屡屡获奖后,经常有人问我去过哪些地方,我通常的回答是:“全国各地都去!”进而有人会让我介绍一些著名景点,并要分享一些摄影作品时,我就会变得犹犹豫豫起来。犹豫并非是因为自己的行踪是什么隐私,自己的摄影作品也不是什么绝世佳作,但我确确实实有着某种顾虑,因为我旅游的线路都是非主流景点,摄影作品中构图、光线很讲究的山水风光摄影很少,大多是一些容易被忽略的人群(比如农民工、隐士)的生活点滴记录,完全没有主流来得打动人心。所以在每次有人要和我一起结伴旅游之前,都会提前友好地告诫一句:“你不会喜欢的。”

其实,我很想说,我没有去一些主流景点,是因为我想走走别人没有走的路,领略一下别人看不到的风景;很少拍摄山水风光,是因为我更关心当地的风土人情;我不和别人一起旅游,是因为不想拖累别人,一个人的旅游我可以自由得像天空翱翔的鸟儿。

写到这里,我不禁感觉到主流与非主流的选择不是“YES OR NO”(是还是不是)那样简单。非主流不是哗众取宠,不是标新立异,更不是胡乱拼凑。它是一种心态,一种性格,一种品位,一种喜好。非主流,如果确实适合自己并且自己也喜欢的话就去追随,但同时要擦亮自己的眼睛去分辨非主流好的和糟粕的地方,学其优点,去其缺点。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物存在,非主流也是如此。

用非主流的风格演绎积极向上的人生,才是真正的非主流!

拉拉杂杂,说了许多,烦了吧?打住!下次我们用QQ聊,那就更有意思啦!

非主流空间范文2

关键词:互联网;非主题文化;传播

一、非主题文化传播的起源

在现今互联网网页的浏览中,你不难发现很多以“非主题”命名的文化现象,如非主题涂鸦艺术、非主题摄影、非主题诗、非主题创作、非主题营销、非主题服务、非主题活动,非主题环境创设、非主题空间、非主题爱情、非主题公园、非主题风景、非主题聚会、非主题系列、非主题变奏、非主题城市、非主题模式等,作为一种值得关注的文化传播现象,“非主题”文化传播正在网络上悄然流行开来。

如何界定非主题文化。从字面理解非主题文化应该是一种与主题文化相对的文化取向。虽然还没有人为非主题文化下过准确的定义,但我们从其表现特征上可以发现:非主题文化现象的提出是基于“像”大于“意”的理念,同时提倡“回归”自然,强调梁莠并呈、丑美相伴、多样生活格调生活旨趣包容的活动、艺术创作、感情交流和景观。它是对社会过于单一化意识的一种反叛,也是后现代主义在文化意识领域的一种表现。后现代主义从内容上是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剥夺人的主体性、感觉丰富性的死板僵化、机械划一的整体性,中心、同一性等的批判与解构,也是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本质主义、基础主义、“形而上学的立场”、“逻各斯中心主义”等的批判与解构。

非主题文化继承了解释学反对传统哲学对本体、本质的追问,否认中心、整体性、认识性、客观性,强调主体对事务、对象的解释、理解,注重从主体出发而发生的主体与对象的意义关系。主张多元、主观和不确定。这也是为什么非主题文化强调梁莠并呈、丑美相伴、多样生活格调生活旨趣包容。

而后现代主义的代表罗蒂的反对真理符合论,也在网络非主题文化传播上成为很多人的理论依据。真理只是“我们最好加以相信的东西”而已。所以不要让真理再压迫我们了。我们相信与否是重要的,任何束缚都要被打碎。

作为另一位后现代主义的代表德里达就认为要把一切都放在同一平面上,让各要素之间、等级结构的两极之间进入一个自由嬉戏的范围。所以善的、恶的、丑的、美的、不善不恶的、不丑不美的,正常恋人、同志、雅的、俗的、不雅不俗的、有个性的和没有个性的都能成为非主题活动的受邀者,德里达认为事物不存在一个固定的、先在的根本性特征或本质,一切都是变动的、不确定的,意义只存在于解释者的解释行为中,“阅读就是一种误读”。也正是非主题文化的巨大包容性,使很多非主题活动取得了主题活动所不可能取得的效果。

当然,非主题文化核心还主要来源于现代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利奥塔,他宣告:元话语已经过时,元叙述的社会语境如英雄圣贤、拯救解放、伟大胜利等已散入了后现代知识的杂乱的星空中,人们不再相信伟大“推动者”、伟大“主题”,人们只运用“小型叙事”,只相信后现代世界是一个“凡人”的世界。

哈贝马斯则竭力主张用谈话、沟通、理解来达到不同人、不同群体的一种具体的共识的过程。这也就是网络非主题文化传播十分活跃的理论依据。

二、网络非主题文化传播的表现与特征

哈贝马斯把生活世界看作为非主题的即没有通过理性和论证的世界。哈贝马斯的现代性救赎是通过交流、沟通和理解建立“新理性”,进而实现共识的过程。在哈贝马斯理论框架中,他把普通语用学首先定义为关于理想的话语环境的学说,他认为在理想的话语情境中:“所有参与者无保留地追求加强语义的语言目标,以便达成共识,为各人所追求的行动计划能一致协调奠定基础。”“共识的范围越宽,合理性就越大。网络环境显然是哈贝马斯最佳的理想的话语环境。

法国哲学家德勒兹认为,网络构筑了“赛伯空间(Cyberspace)”,而在“赛伯空间(Cyberspace)”这个虚拟世界里,意味着对于每一位独立的个体可以有着一种与真实社会不同的放松的感觉、放松的心态,你的态度、你的兴趣、你的感受、你的交流与努力效果、彼此的理解与共识,直接可以决定你有无数的聚合与分离,在线与离线,创建与删除等等情况发生。而另一面,该空间的开放性特征类似于对物理空间物象性的理解:我们似乎没有能力想象空间怎么会是有边界的。正是这种开放性它也为个性化游牧与对话创造机会和可能。只要愿意,网络就是一个永恒“自由”的互动过程。“自由”的牵引者一是兴趣,二是对话后共识和理解,这种心情的自由是非功利化的心态,网民只有在这种心态中,才可以参与话语并为自己的观点辩护;才可以摆脱强制、统治、权力游戏等纯粹工具性和策略性的动机;才可以把那些潜在于我们的断言中的认知性的、规范性的、表现性的三种有效性要求区分出来,并且仅仅通过辩论达到这种区分;才可以使人们自由地就民主意志之形成、政策连续的基础达成共识;才可以达成一项合理的同意,这项同意可以根据进一步的协商进行修正。所以无论是哈贝马斯的现代性救赎沟通理论的实施还是哈贝马斯所代表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形成的非主题文化传播,必然借用网络获得最大化的传播效果。

纵观网络传播,从搜索引擎到网站、博克、论坛,从点击、链接、超链接无处不留下非主题文化传播的影子。网络空间不仅有冠以“非主题”名头式的艺术创作、活动、组织和种类繁多的形式,还有很多隐性的非主题文化传播,譬如聊吧、网络小说、QQ、网络在线等形式,就是在这些虚拟交互空间里,网民通过聚会、对话、发图片、发帖子、作动作等方式,用生活中不常见个性化的语言对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戏谑、调侃甚至使用黑色幽默等形式表达自己对生活感受、感悟、理解和批判,用一种非传统的另类表达呈现在网友面前:它可能是直白而坦诚的,可能是率真而幽默的,可能是通俗而不乏创意的,可能是感性又很睿智的,还可能是开放又带有个人狭隘,可是无论怎样,网虫们在互动交流中决不乏个性的展示,决不乏民众艺术的诞生,决不乏共识的达成。在交流中,人本性的卸装、社会面具的摘下,“范跑跑”成为面向网民敢于自我剖析的第一人;在彼此沟通里,山寨版的《春晚》、《无极》也曾倍受期待;在彼此达成的共识中,“俯卧撑”、“林卡脖”、“刘内裤”、“杨不归”成为人们共同征讨的对象;而“打酱油”、“不怕雷到你,就怕?遄约骸庇直硐至巳嗣嵌酝?络舆论变身网络暴力干扰人们的现实私人空间时,网民“关我x事”的从容心态赢得了更多人的心理共鸣;“很黄很暴力”小学生很傻很天真的用语,则将网络“新道德”问题提到了一个高度令广大公众思考。而诸如“山寨家电,山寨明星,山寨建筑、山寨现象”、“正龙拍虎”、“不能太陈冠希”等网络流行语所构成的另类网络对话与文化传播,既是非主题文化传播的网络表现又展示非主题文化传播的网络特征。

除了直面生活另类的表达、对话、沟通和理解性的非主题文化网络传播之外,在艺术创作方面的非主题文化网络传播又呈现自己独特的风景。

有的网络艺术家在谈“非主题内涵”时,就明确反对创作时意义的导引和解读,他们认为“非主题内涵”躲避了“意义”的预设,从而让镜头“发现”了人眼所忽略了的部分,而这也正是摄影之所以成为摄影的意义所在。于是我把纪实摄影的文本特征定义为——“非主题内涵”大于“主题内涵”,在网络上我们看到有的读者把现当代梭罗《种子信念》看作为“非主题化、自然化、境域化”作品。他们是这样评价梭罗《种子信念》的,作者所观察的植物以种子传播的各种情况,细致敏锐到了入“微”,而白描和纯真到了“素以为绚兮”(《论语,八佾》)的地步。它也不同于一般植物学家的著作,它里边的那种内在的闲静与飘逸可与陶渊明之作相比。所以,它对于我来讲是非主题的、自由的和引发生命感的。读它让你做久违了的美梦,平和的、稚气的、慢节奏的、不隐藏着阴谋诡计的。读某些文化作品其实对人的精神无益,催人老;而读梭罗的书,让你复原,让你又感到幸福的可能。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非主题”创作是很难用单一的思维去诠释的,它具有后现代主义思潮所强调的不确定性、异质性、无序、平面化等特点,如果我们非用整体性、确定性、权威、统一性去诠释作品,只能是误读和无功而返。“非主题”创作呈现给我们读者的往往是情境、灵魂和归宿,是浑然一体的感受和感悟,是超语言的,也是灵魂的交流与沟通。所以网络成为“非主题”艺术创作传播的间接渠道,但同时“非主题”艺术创作又为网络“非主题”文化传播丰富了内容和改善了审美趣味。这也为“非主题化”文化传播迅速在网络走红奠定了条件。

三、非主题文化传播的本质与走向

有人把“非主题化”放在与主流文化相对立的地位,认为主流应该是一个时代的大众的潮流。非主流就是张扬个性、另类、非大众化,不盲从当今大众的潮流,讲究符合自己心性、个性的创作、态度和表现,而非主流就等同于“非主题化”文化。还有的人把非主流、非主题文化看做是一种体验,而作为一种体验。必然要经过行为主体的感觉思考与行为。相对于湮没于共性的芸芸众生来说,非主流、非主题意味着对个性的强烈要求。其实人皆有个性,但是在弱化个性的现有社会体制中,一直表现的很微弱,那么要想突破,就需要有一个环境,有一份勇气,甚至说有一份勇于孤独的勇气和魄力,那么网络环境就催发尚不足以突破自身的谷壳绝大多数个性种子的生根发芽,也许有一天他们就会从虚拟世界走出来。来到现实世界开花结果。所以说,个性的表现,不是每个人都有,但在网络世界,也许每个人都会长出自己的“脾气”。

对于哈贝马斯来说,非主题文化是不具备他所谓的有效性的,是需要理性与论证的过程。哈贝马斯所认定的有效性即理论话语涉及我们命题的真实性,实践话语与我们行动的公正性相关,而审美的话语着重在我们能真诚地表达我们的情感。但是他同时又说:规范的、文化的,私人的世界是非主题,这三个世界是我们意义的根源,也是科学、道德、法律、艺术的母体。从他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哈贝马斯为了“新理性”的重新建构,他与其他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们是有着思想差异的,尤其对解构而不建构他是不赞同的。但另一面他为了建构使他又回到了他们所批判的工具论中来。

但无论怎样,哈贝马斯把非主题的世界看作是艺术的母体,那么非主题文化传播的本质显然是屏弃社会人为功利心态的纷扰,屏弃单一意识的导向,回归母体寻找艺术之源的元态生存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和表现形式,其目的显然想找回被异化自我,找回原生态的创造力,找回可以自由思想想象的情境。当然,非主题文化在这个基本框架中又衍生为有元生态氛围的非主题环境,有元生态感觉的非主题活动,有自然那种轻松怡然感受的非主题小说等。

非主题还是非主流文化都应该保持它的活力。这个活力不是指其存在与否或正在运行与否,而是指其创造的能力。而网络空间正是创造力挥洒的乐园,今天非主题还是非。主流文化能够在这个空间里流行,就证明非主题还是非主流文化还不乏活力,反之很多非主流的事物,一旦失去其创造力,尽管其形式仍然是非主流的,那么只有两种结局:一、消灭;二、被同化。比如嬉皮士风潮,一旦失去了其特定的历史创造力,不能与时俱进的发展自己的理念,也就逐渐沦落到一种时尚了。

非主流空间范文3

关键词:不良文化;危害;成因;分析

非主流文化是与主文化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又称副文化、亚文化,“当一个社会的某一群体形成一种既不包括主文化的某些特征,又包括一些其他群体所不具备的文化要素的生活方式时,这种群体文化被称为非主流文化。”

不健康文化,如享乐文化;暴力文化;虚幻文化;心理疾患文化、不雅信息文化等。他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对我们的身心造成伤害。这些文化垃圾,或称消极文化、有毒文化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甚至会使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同时也不利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一、非主流不良文化产生的危害

虽然非主流文化,包括网络文化对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青少年的个人成功都有着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但是网络文化就像一把双刃剑,在起着积极作用的同时不良的网络文化也对整个社会稳定尤其是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一)不良的网络文化导致青少年犯罪的比率日益增高

青少年处在一个心理、生理成长都不够成熟的阶段,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是非对错面前还缺乏一定的分析能力和鉴别能力,再加上青少年自制力较差,平时缺乏正确的教育和引导,这就导致了在网络的世界中容易被黄色流毒、暴力文化、金钱至上等一系列错误的价值观所误导,从而走向犯罪的道路。

(二)不良的网络文化造成青少年人格缺陷

网络世界具有虚拟性,人们可以在网络的世界里扮演各种角色与对方交流,可以畅所欲言,甚至可以为所欲为,不必承担任何的责任和后果,这样极易导致青少年对人际交往的道德标准的模糊,易产生对现实中的人的不信任。成家以后,家庭关系冷淡,夫妻不和。青少年长时间的沉迷于网络还会造成性格孤僻、或者压抑,或者敏感,喜欢独处,抽象思维丰富,不服从现实空间中的社会规范,往往具有某些严重的情感和精神问题。

(三)不良的网络文化会影响青少年的学业和身心健康

青少年长时间沉溺于网络的虚幻世界,占用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导致青少年丧失学习兴趣,学习成绩下降,同时长时间上网会使青少年的视力下降,身体机能下降,长此以往会损害青少年的身体健康,除此之外,过多的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会危害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长此以往会使青少年滑入犯罪的边缘。

二、非主流不良文化产生的客观因素

非主流不良文化的产生,客观、主观两方面的原因都存在。

(一)国外势力网上"文化侵略"是客观原因之一

对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侵袭 由于电脑和因特网的发明者是西方人,故迄今为止,任何一种电脑网络基础语言都是英语,其主导国家是美国。据悉当前从国际互联网上可接收的信息来自美国的占80%,来自中国大陆的仅占0.O1%。这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西文发达国家占据了国际互联网信息资源的绝对控制权,形成了网上信息的垄断和倾销,其实质就是一种信息侵略。1998年5月,美国克林顿总统曾宣称:“当新世纪即将来临的时候,美国的敌人已将战场由物理空间扩展到虚似空间”。美国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提出:“高速发展的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将促进民主的原则,限制极权形式的蔓延;世界上的公民,通过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将有机会获得同样的信息和同样的准则,从而使世界有更大意义上的共同性。”这些充分暴露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充分利用其信息控制权和影响力,极力向世界特别是仍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传输西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文化思想,进行“文化扩张、文化侵咯”,实现其“不战而胜”之梦想的政治图谋。少数青少年可能因网上“饥不择食”而遭致“文化中毒”。从而出现沉迷网络、疯狂追星、校园暴力、早恋、叛逆、厌学等负面现象,难以自拔。

(二)国内客观因素

首先是社会因素的影响。校园作为社会大环境下的一个子系统,社会环境的变化必然要对校园文化产生影响。因此,青少年不良文化的产生必然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当今中国已改变了过去一元化的状况,逐步形成以多元化、分层化、复杂化和流动化为基本特征的社会文化结构,使人们置身于一个多元的文化世界之中。当全社会还未形成统一的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健康的主流文化还没有得到青少年广泛认同与接受时,不良文化则会乘虚而入,占领青少年的精神世界。

其次是媒介素养缺乏。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于大众传媒的各种信息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和评估、创造、生产能力以及思辨回应能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众传媒迅速发展,已形成了爆炸性膨胀的媒介环境,出现了另一个虚拟的“世界”――“媒介社会”。于是,为了收视率封建帝王都被描述成了正直有为、风流倜傥、勇猛无畏、温柔痴情,这种对封建帝王进行的美化,与教科书上的封建统治阶级的昏庸、无能、奢侈、腐败大相径庭,是对国家意识形态所认同的历史真实、历史理性和历史进步精神的拆解,削弱了对精神文明的倡导力度。

第三,学校德育工作的滞后性。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任务和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的新情况,一些学校的德育工作还存在着很多不适应的地方。突出表现在:重智育轻德育、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依然存在;德育工作不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不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不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方法与手段滞后,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重校内教育轻校外教育的倾向比较严重。另外,一些教师的职业道德还亟待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和保障措施不够有力,经费投入等措施不到位等,也是问题产生的重要因素。

第四,家庭教育、家庭氛围的缺失。传统优秀文化在现代家庭中沉淀不足,更有甚者,家长的言行也助长了非主流不良文化对孩子的侵蚀。

三、非主流不良文化产生的主观因素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开启了一种全新的文化空间的同时,也对法律、道德带来了新的挑战,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

如果是聪明的人,会善于利用网络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增强自护的意识,不转发不良信息、不编撰不良帖子,自觉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不沉溺虚拟时空。网络如果使用得当,能够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效率与快乐,如果使用不当,“虚拟世界”就会令人迷失,甚至把真实和虚拟的世界混乱了。在形形的网络信息中,潜伏着各种有毒文化,对人们带来各种消极影响。从一定意义上说,网络给人们带来的是效率和快乐,还是伤害和危险,关键的问题不在于互联网络本身,而在于人们如何把握和使用它。

非主流空间范文4

命题:汤涌

Q1、台湾嘉义一位女洗车工的宠物猪“曼尼”(主人自称此猪还是处女)遭到一只土狗的,女工坚持要为小猪讨还公道,不过后来她打消了念头,原因是:

A、警察询问了“案”的两位主角,没有得到任何口供。

B、女工的老板正准备向狗的主人租一块地,要求女工不要闹事。

C、一位资深法律人士认为,如果不是两情相悦,狗一定无法得逞。

D、兽医说狗是在宣布地盘,应该没有,猪也不会怀孕。

Q2、乔治・索罗斯等5个对冲基金经理人汇聚一堂,请问他们正在:

A、听了奥巴马的劝。宣誓力Ⅱ入美国。

B、接受美国一所小学校外辅导员的聘任,开“我教爸爸度危机”的课程。

C、正在向中国来的美女林志玲打招呼。

D、接受国会的调查,国会怀疑他们是金融危机的幕后元凶。

Q3、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搭载7名宇航员飞向国际空间站,这次飞行的任务不包括:

A、给空间站的战友们送去水和吃的,还有运动器材。

B、把3个在那里工作了很久的同志换下来。

c、给国际空间站多盖两间房,加大空间,以便以后能住6个人。

D、送去航空棉袄,上面的人穿的还是夏天的宇航服。

Q4、42岁的德国毒贩汉斯・朗格最近成功越狱,他的逃离方式是:

A、毫无技术含量地开推土机撞开监狱院墙逃走。

B、看完奥运点火之后,让监狱外的同伙用钢丝把自己吊走。

C、钻到联邦快递的快递箱子里。直接被邮走了。

D、假装喝牛奶得了肾结石,再从医院逃跑。

Q5、文化部出台规定,严禁假唱,演出业非常不满,他们提出的原因不包括:

A、奥运会开幕式还假唱呢,还弄俩小女孩一个张嘴一个唱。

B、舞台和音响设备都跟不上。不假唱就没法听了。

c、有的歌手是偶像派,不进棚根本就不敢唱歌,别提唱体育场了。

非主流空间范文5

我一个人有很多种性格,有些同学说我是单纯的,有些同学说我是潮流的,有些同学说我是善良的,有些同学说我是非主流的,有些同学说我是坏坏的,有些同学说我是马虎的,有些同学说我是认真的……

单纯的我,经常和同学和朋友们一起玩。有很多次,我主动约同学出去玩,结果,每一次都会被同学放鸽子,但是单纯的我,不会生气,还是每次都主动约同学,虽然会被放鸽子,可是我依然很开心。

潮流的我,怎么潮流呢?如果在冬天的时候,我二天洗一次澡,二天洗一次头,一天换一身衣服,而在夏天的时候,我一天洗一次澡,一天洗一次头,半天换一身衣服,虽然我比较爱干净,可是我潮流在什么地方呢?我在3岁就打了耳环孔,四岁就开始迷上模特,五岁就开始懂得减肥,六岁就开始追求时尚,七岁就开始穿大人的衣服,目前我的衣服可是全班最霸气的一个了。

善良的我,无论同学提出什么要求,只要我能够做到,我都会尽力帮助同学,有一次我在大街上亲眼看到一位叔叔掉了一张信用卡,我没有被钱蒙住了眼睛,于是我立刻捡起信用卡交给了叔叔。

非主流的我,总喜欢低着头走路,虽然平时爱帮助同学,可是其他事我都不爱怎么说话,最主要的是,我的QQ名称、QQ签名、QQ空间……都被我设置成了非主流的,就连我的头像也是非主流的。

坏坏的我,平时性格也比较奸诈,喜欢捉弄同学,经常在地上放石头,或者把以前下水道的洞堵着,同学一走过去,就会落到洞里,因此同学们平时都比较讨厌我,骂我坏坏。

马虎的我,总是会做错计算题,而且总把12当做21,21当做12,每次都会因为这个原因被老师批评。

认真的我,一旦做起作业来,就会很认真,别人叫我都不会理睬,有一次,在画画的时候老师叫了我一声,我当做什么事情都没有,结果下课被老师大骂一顿,但是还是好好表扬了我一下。

非主流空间范文6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我校的特殊行业背景.对我校的德育课程改革、德育课程发展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切入点.旨在找到落实点.让德育课程改革更有抓手.更有效果。

德育课程在职业教育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德育课程只有与时俱进改变,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专业服务,为就业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这给了职业教育德育课程很好的发展空间。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德育课程把握“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

欧洲的工业强国把德育工作、德育课程改革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工作对待,坚持德育课程的系统化、连续化和国家干预与管理,注重实用、实效,强调内容的多样与层次,注重实施方式的灵活性、渗透性。

鉴于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主体思想,德育课程在经济发展快速、文化思潮交叉丰富的环境中找到了自身的发展方向。经过深入走访许多医药企业之后.我校德育课程的改革方向变得更加清晰、明朗。

一、为社会服务

1.和谐社会的内在驱动。

德育课程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出乐观向上、心地善良、道德高尚、遵纪守法的公民,所以把握好公民整体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德育课程的责任和义务,德育课程必须承担起构建和谐社会最重的担子。我们应让传统的德育课程跟上时代的脚步,在各种非主流文化强烈冲击主流文化的时期,培养学生的主流文化和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

2.把握“法律、道德、良心”。

和谐社会需要保障,限定行事尺度,不违背法律、不违背道德、不违背良心。法律是公民的生活基础,是文明社会的基石,是和谐社会的保障。法律从国家的约束发展到人思想的层次就是道德和良心。道德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高尚的生活更需要思想道德对公民意识的约束而良心是社会生活幸福程度的内在体现.能够把握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良心就是约束力。"

二、为学生服务

通讯手段的迅猛发展促使时代的步伐越来越快.受冲击最强烈的就是文化。德育教学常宣扬英雄人物、爱国者、伟人等楷模,但一些学生却或者疑惑不解,或者不在意。我们批判他们为了追星而忘记英雄的行为,但事实却改变不了:他们记得住明星,却难以记住英雄。而德育教育是否要批判呢?是不是学生的心灵,或者是文化,或者是教育出了问题?

可是反过来探索,明星可否算是时代的英雄,或者说时代的一种楷模、典范呢?明星的成功或许没有历经鲜血淋漓的革命环境,但有没有历经艰难的坎坷,辛勤的努力,心灵的震撼,痛苦的挣扎,然后才走上成名道路的呢?

德育教育不能怕非主流文化的冲击,更不能把学生的思想融进主流文化中不被冲击.否则就是失败的.就会容易被时代超越,成为理论课本的空谈和空想。德育要张开怀抱,融合非主流文化中积极的方面,纠正非主流文化中消极的部分,把课堂多样化、多层次、多元素地展开,把握学生处于主流文化的位置,同时留给他们发展个性的空间。

三、为就业服务

我们走访了南京制药厂、白敬宇制药厂、海王星辰、先声药业、上元连锁药店等十几家南京知名医药企业,找到了德育为就业服务的方向。

1.良好的习惯。

对顾客一声亲切的问候。随手关上更衣室的门等,这些简单的动作、行为、语言谈吐都是生活中最平常的习惯。可就是这些小习惯,却能体现出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体现出企业的文化底蕴和企业的内涵档次。

个别学生的良好习惯是靠自己自觉养成的,而整体学生的良好习惯则要靠德育课程灌输,靠德育培养和控制。这些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渗透到德育教学的每个环节中。仅靠个案分析,最好的效果就是学生只会记住而已,不会成为经常实践的习惯。

2.诚信。

诚信有太广泛的应用,这里只谈谈诚信在企业中的作用。从走访的企业中.我们得到了对诚信一致的概括:生存、利润、档次。网络带来了经济变革和信息革命,而企业则因此而变得更加透明。没有诚信就没有竞争力,就会被淘汰。员工的诚信直接对应的就是企业的利润和企业的品牌档次。没有不出错的生产,也没有不出错的经营。可如果员工不诚信,蒙蔽企业,企业就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无法解决问题,以把损失降到最低点.就会产生严重的利润损失。"

3.对工作的态度。

学生进入企业后应该明白自身职业发展的概况,这有规律可遵循:入门一职业一事业。学生在不同的时间段对工作要有不同的定位。

刚从学校出来是行业入门,这个时段是适应企业。适应社会.把学习内容总结、应用出来的时段,而不是讨论多少薪水,怎样的福利待遇的时候。用两到三年的时间摸清了行业后,才进入了职业的时间段,这时可讨论工作报酬。再过两到三年,才能体会到自己的工作是自己的事业,在辛勤工作的同时也是享受工作、享受生活。

4.团队意识和敢于担当。

最有潜力、竞争力和活力的企业是团队学习型企业。领导和员工没有尊卑之分,只有工作领域之分;管理、生产、检测、控制等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团队,彼此学习奖励远多于、大于惩罚,不论奖惩,都是团队承担大项,个人承担小项;企业的每个人都切身感受到企业是自己的家.把股份制的优势发挥得淋漓。

为就业服务概括起来就是德育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而走访调研结果显示,职业道德素质这个高度概括的名字更加清晰,更有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