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创业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创业板范文1

最近,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张育军公开表示,深交所已经全面完成了创业板市场规则、技术、人员等各方面的筹备工作。这预示着创业板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成,推出日期指日可待。

早在1999年,深交所就开始着手筹建创业板,但管理层认为应该先整顿好主板市场,再设立创业板。这一声令下,创业板一拖就是八年。这八年中,中国的三大门户网站,以及像携程、分众传媒、盛大等一大批高科技知名企业纷纷赴海外资本市场上市。

八年过去,创业板仍显青涩。

创业板久拖不决耽误企业发展

国内创业板久拖不决,让许多企业暗自忧伤。

金山软件曾在1998年就计划去香港创业板上市,并且所有前期准备工作都已就绪。但之后因为看好国内创业板的设立前景,并且考虑到公司业务主要在国内,金山软件最终决定在国内创业板上市,于是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当一切改造完成,达到上市要求时,金山软件得到的却是创业板暂时不能设立的消息。八年过去,再也等不及的金山软件最终选择去了香港,开盘第一天便大涨了39%。尽管金山目前成功上市,但仍然有抹不去的遗憾,金山已经错失了前一个黄金发展阶段。试想一下,如果金山在九年前就成功登陆资本市场,或许今天国内的软件业格局将会有所改变。

金山软件活到今天并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对其而言等待是一种幸福,但当年没熬过来的那些企业就注定该死?谁应该承担那些责任?八年,足以使许多高科技企业错过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国内创业板缺失是导致一大批创业投资企业发展受限的罪魁祸首。中小企业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基石,如果创业板今天仍旧以“只听雷声不见雨”来“忽悠”那些创业企业,那将不仅仅是信用的缺失,更是对中国未来发展的不负责任。当前,世界几大交易所都来中国哄抢上市企业资源,难道我们再次视若无睹地看着另一批像新浪、盛大那样的优秀成长性企业“远走他乡”?

“新锐国际”就是因国内创业板迟迟无法开设而“远走他乡”,目前其已在伦敦证券交易所的创业板(AIM市场)上市。在采访中,其CEO王卫东直截了当地告诉记者: “我们不能无限期等待深圳创业板。”像新锐国际渴求上市融资一样,另外也有一批企业选择了境外上市。

相关数据显示,2006年底,全国民营高科技企业已达13万户,其中50%以上属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在全国50多个高新技术开发区的4万多家企业中,年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的企业有3000多家。不难看出,我国有非常丰富的上市资源,深圳创业板的推出承载的不仅仅是一种企业使命,更是中国未来的发展使命。

创业板门槛遭遇非议

如同创业板迟迟不能推出的青涩一样,创业板的入市门槛目前正饱受多个层面的非议。

目前,包括《创业板发行上市管理办法》、《创业板上市规则》和创业板保荐、信息披露等在内的创业板规则体系已经基本制定完成,但相关细则却还没有出台。业内人士表示,管理层仍在就细则问题广泛征求意见。

在对细则的讨论中,争议最大的便是欲上市企业的盈利标准。此前有媒体报道,“拟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近两年净利润需超过2000万元,最近一年净利润需在1000万元以上”。

对盈利标准持反对意见的主要来自企业层面。王卫东对记者表示:“这样的规定更像是中小企业板,而不是创业板。”王卫东认为不应该设立这些门槛。

融资网CEO唐朝认为:“创业板和中小板并不相互矛盾,只是量级不同而已。创业板实际上就是在主板、中小板的基础上再降低门槛。这个门槛最好参考香港创业板的经验,充分考虑高科技企业和新经济企业的成长性。”

那么,创业板应该如何定位,以区别于中小企业板?

刘纪鹏认为:“千万不能把创业板办成中小企业板,否则就失去了扶植创业企业的意义。现有的深圳中小企业板除了规模比主板小,其他(比如盈利要求)都和主板一致。目前我们的上市资源非常充分,有近千家达到上市标准的企业在排队等候。因此,也没有必要把创业板门槛设得太低,这也是未来能否搞好创业板的关键。降低门槛需要有成熟的市场外部环境,包括投资人素质、机构投资人的比例、监管水平、完善的法律体系,等等。而这些条件目前还不完全具备。”

创业板需要合格投资者

在创业板风险控制问题上,管理层考虑入微。其中,什么样的投资者是创业板合格投资者的问题颇为值得关注。

由于创业板市场主要吸收创新型企业,投资这类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必然会大于主板市场。有专家建议,为了避免大量不成熟的个人投资者盲目涌入创业板投机,在创业板设立初期,只允许经过资格审查的个人投资者与各类机构投资者参与。

就创业板的合格投资者问题,记者采访了伦敦证券交易所亚太区总裁祝晓健。她告诉记者:“在相对成熟的AIM市场主要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其中60%是机构投资者,只有40%是包括个人投资者在内的其他投资者。”

王卫东认为:“初期让机构投资者参与更多,这我同意,因为创业板市场中的金子需要让机构投资者去发掘。但如果全是机构投资者,创业板就会变成机构做市的市场,一个纯粹的融资市场会丧失流动性。”

创业板的合格投资者应是那些经验丰富、抗风险能力强和拥有资金实力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应该成为创业板的重要力量。机构投资者是价值发现者,可以发现一批有潜力的企业。在未来的创业板中,或许会成长出一个新百度、新华为。这些都是可以预期的。

不容忽视的是,对于投资风险较大的创新型企业,机构投资者也欠缺过往的投资记录。尽管目前一些有海外市场投资资格的机构也在尝试,但经验积累才刚刚开始。

某些机构已经开始筹备参与未来的创业板市场。记者致电某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他表示,目前在考虑为创业板设立专业的创业板基金。

保荐人制度需要更加严厉

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个怪现象是,一些上市公司在上市后第一年表现良好,而上市一年后,业绩就开始下滑。出现类似状况与上市前过度包装不无关系。

企业上市前需要经过一系列非常繁杂的准备,甚至为了达到盈利标准而调整会计报表,制造连续盈利,等等。保荐人、会计师、律师们也会精心“协助”。然而,企业上市一年后就出现业绩下滑,谁该来为此负责?这个问题在创业板同样应该得到重视。

王卫东介绍,在伦敦AIM市场,如果出现类似情况,监管者会追究保荐人的责任,并视情节轻重采取警告,甚至禁止保荐人从业等惩罚性措施。相较于国内保荐制度,AIM市场的保荐人享有更高权力,可以进驻企业董事会,过问企业的财务、经营状况,甚至有权选用信任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保荐人对所推荐上市的企业非常了解,也承担了上市后的诸多责任。

祝晓健说:“保荐人是AIM市场的关键,是交易所的守门员,也是公司的保镖。保荐人会关注准备上市的企业主业是否清晰、是否有高成长性等一批左右企业最终能否上市的标准。”

“如果这个保荐人贪图一时之利,把不合格的企业包装上市,那么他的‘污点’将伴随一生。试想一下,还有哪个机构投资者愿意购买这个保荐人推荐的企业股票?要做好深圳创业板,必须强化对保荐人的问责制度。”王卫东补充道。

此前,有业内人士建议,国内应采取保荐人与审计师连带责任制度,如果在企业上市后两年内,上市企业出现虚假信息披露,及其他违规现象,要追究保荐人及审计师的责任,并给予严厉惩罚。

创业板范文2

不过,幸运的“鲤鱼”永远是凤毛麟角。还是套用那句老话,机会只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磨刀霍霍

当前,国内中小企业数量庞大,涉及行业广泛。那么,究竟哪些行业精英会拔得头筹?

中企华资产评估公司总裁权忠光介绍:“根据《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创业板主要为一些刚刚起步、同时又极具发展潜力的创新型企业提供服务,并且特别强调‘自主知识产权’这样一个要求。因此,绝大多数企业都是按照这个方向在努力。就我们了解的情况,各地储备的企业基本以创新型高科技企业为主。当然,一些新兴的服务类企业,尽管科技含量较低。但是如果能够适应未来经济要求,市场呈爆发性增长,也是比较有机会的。”

与此同时,根据《China Venture 2008年中国创业投资市场研究报告》统计,全年发生投资案例535起,涉及金额50.08亿美元。投资案例数量和金额同比分别增长28.9%和39.596。从行业分析,互联网、IT、制造业、医疗健康行业投资案例数量最多。4个行业投资案例数量占总数量比例超过5096。其中,互联网行业案例数量和投资金额均居各行业首位。全年共发生投资案例102起,投资金额834亿美元。分析人士称,这些行业的公司有望率先登陆中国创业板市场。一颗红心

人人都爱“跃龙门”,可是,不一定人人都能想清楚到底为什么。较之一些成熟型企业,小企业通常缺乏整体的战略规划,加上当下确实内忧外患,处境堪忧,去资本市场“筹粮”自然而然成为这些小企业登陆创业板最直接甚至是惟一的目的。

信永中和会计事务所咨询部项目经理许慧芬告诉记者:“我们接触的不少中小企业都已经计划或者正在筹措上市,其中,大部分是希望通过上市融资以图更大发展,也不乏企业希望通过上市规范企业管理,实现对于管理团队和雇员的利益许诺。”

可以说,上市目标的明确就是上市成功的一半。北京国誉会计事务所有限公司合伙人王帅表示:“会计事务所在接受委托之初,很重要的一点是要了解和分析委托方的上市目的。这对于控制审计风险是非常必要的。如果企业定位模糊,或者一味圈钱,企图一朝之间就实现企业的资本化转型,是十分危险的。而如果目的清晰合理,后面的环节也会相应地顺理成章。”

有鉴于此,准备上市的企业要成立专业的上市筹备领导小组。这是整个上市准备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这个小组的工作应该起到一个统筹全局的作用,关于上市的各种决策都将由它负责,以此来保证企业在上市准备期间以上市为目标的各种工作。按照惯例,这个小组的领导一般由公司董事长挂帅,公司的管理层出任组员,以把握国家的政策导向,并具体落实每个业务的工作人员。

财务软肋

财务上的短板是中小企业心中永远的痛。权忠光对此不可置否,“这次创业板设立,对企业在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方面的要求肯定是比较高的。”相当部分的中小企业很可能因此被就地拉下马来。

许慧芬谈到:“从财务状况来看,大部分所接触企业看起来都可以达到有关财务指标的要求,但是,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账务调整之后,达到要求的企业估计会减少20%~40%。其中,对于税金的计算和交纳、货币资金、会计制度选用和执行的一贯性、收入实现和成本计算、职工薪酬中的职工保险和福利、环境保护规定的执行与支出、无形资产、资产减值、或有事项等将会重点关注。”

王帅补充道:“在审计拟上市企业中,不同行业所关注的财务指标可能不尽相同,但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的了解和风险评估是非常关键的。粉饰报表是最常见的舞弊手段。正如前面提到的,上市目的的扭曲,加速了企业对上市的渴望性,使得这些企业的高管不得不出此下策。如果说执行层舞弊会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那么,管理层的舞弊行为对于企业来讲将是灭顶之灾。”

“对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审计,注册会计师除分析企业内部各经营指标的关联程度外,对于国内外的行业情况,甚至不同宏观经济环境中的经济政策影响等都会考察。这些主要体现在管理建议书中。可以说,审计工作不但能够及时发现风险,还能够协助企业规范经营,消除风险。”

因此,尽管中小企业结构相对简单,业务覆盖面较窄,审计的复杂程度可能会相对减小,但是,“内部控制环节薄弱,使得审计方法上依赖内控的程度较低,企业审计成本会相对高些。并且咨询和顾问才是这类企业最迫切需要的。”许慧芬表示。

多手准备

上市是一项非常专业而具体的工作,因此,邀请专业机构的参与和协助是必然的,法律对此也有明确要求。

法律事务所、会计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是支撑企业上市的三驾马车,而牵头人就是券商。他将主导整个上市方案的制订和实施,并在股票发行和上市申请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券商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实施尽职调查。他们一般是作为发行项目开发而先期进入企业进行工作的。这也是对企业的初步筛选。而后,会计事务所和资产评估事务所陆续跟进。

许慧芬建议:“通过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专业咨询服务,企业应该尽快调整账务,建立规范化财务核算和报告体系,以及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组建和培训财务会计团队。然后,事务所根据企业财务系统运营情况逐步淡出,企业自身的财务团队按照规范化要求进行财务核算和报告、财务管理。并及时就不确定的问题向事务所咨询,以达到上市要求。”

创业板范文3

监管更规范

创业板强化了对公司上市首日的信息披露要求。发行人刊登招股说明书后,可能出现与其相关的未公开信息,引起上市首日股价异常波动。创业板要求发行人刊登招股说明书后,应持续关注公共传媒(包括报纸、网站、股票论坛等)对公司的相关报道或传闻,及时向有关方面了解真实情况,发现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应披露而未披露重大事项等可能会对公司股票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应在上市首日刊登风险提示公告,对相关问题进行澄清并提示公司存在的主要风险。

创业板要求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严格履行做出的公开声明和各项承诺:不以任何方式违法违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或要求上市公司违法违规提供担保;不以任何方式损害上市公司和其他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不泄露未公开重大信息;不利用上市公司未公开重大信息谋取利益;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退市制度更严格

相对主板,创业板退市制度更为市场化。

实施直接退市

创业板不再像主板要求必须进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退市后如符合条件,可自行委托主办券商向中国证券业协会提出在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进行股份转让的申请。

退市标准更严格

针对创业板公司的风险特征,在主板退市标准基础上,对出现下述情形的公司也将启动退市程序:(1)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的财务会计报告,且在规定期限内仍不能消除的;(2)会计报表显示净资产为负,而未能在规定期限内消除的;(3)股票连续120个交易日累计成交量低于100万股,限期内不能改善的。

启动快速退市程序

为提高市场运作效率,以下3种退市情形将被启动快速退市程序:(1)对于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年度报告或中期报告的公司,最快退市时间从主板的6个月缩短为3个月;(2)对净资产为负的,暂停上市后根据中期报告而不是年度报告来决定是否退市;(3)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否定或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的创业板公司,暂停上市后也是根据中期报告而不是年度报告的情况来决定是否退市。

信息披露更及时

创业板范文4

股票上市的本质是一种融资行为,企业通过允许公众入股来获取资金。但是,资金的获取是有代价的,企业需要通过股票分红、经营完善等优良业绩来回报股东。当然,股权融资也是把双刃剑,它会在股权集中于大股东的情况下,产生侵害小股东的现象,导致公司治理出现问题。因此,不是任何公司都可以上市融资的。只有那些质地优良,符合一定条件的企业,才具备上市资格。因此,我们很容易理解,创业板和主板市场在功能上没有区别,但创业板的上市“门槛”,相对而言比较低,上市也较为容易,因而也就有上市公司良莠不齐的可能。所以,其风险实际上是远高于主板市场的。

当然,风险越高,其实也代表了收益预期越大。如果要在创业板市场上投资成功,采取的思路会有所差异。我们都应该知道微软公司,它在纳斯达克即美国的创业板上市,那么多年下来,给了投资者相当满意的回报,同样朗讯也是一个很好的案例。这两个公司的共同之处就在于,在美国经济依靠科技力量迅速发展的最近20年中,他们得到了快速增长,体现在公司股价上就是一路上扬。这个思路其实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如果在创业板上要获取好的投资收益,必须把自己当作企业主,来看这个公司是不是具有很好的成长性,并且坚定持有。

当然,还有一种作法,就是通过打新股来取得收益。最近,许多投资者逐渐撤出主板市场,准备靠在创业板上打新股来获取可能的超额收益,毕竟从国际经验来看,创业板开创初期,爆炒的可能是存在的。而且在中国证券市场上,任何推出的新型金融工具,均被爆炒过。比如,第一支封闭式基金、宝钢权证、老八股、第一个以面值1角钱上市的紫金矿业……这些案例均表明,爆炒新品种似乎已是历史规律。

那么,这次还会持续下去吗?笔者认为会的,但爆炒程度可能远远不达预期。为什么?道理其实很简单:价格会不会暴涨,关键看的是供需。从过去被爆炒过的那些新品种来看,无一例外均是供应稀缺的产物,那么被爆炒是很自然的。但是,这次我们发现,证监会一口气连续批准了四批创业板公司,无形之中就扩大了供给。而首批申购新股,是10个公司一起申购,也表明了证监会希望在创业板创立之初,就可以迅速扩大股票供给,从而避免爆炒过度。另外,深交所针对创业板的上市首日涨幅也增加了限制,可见监管当局不希望看到被爆炒的结果。因此,对于创业板打新获取高额收益的希望不能太大了。

创业板范文5

以第一批7家企业顺利通过发审会为标志,被誉为“十年磨一剑”的创业板已进入正式推出的倒计时。从7月26日证监会正式受理创业板IPO(首次公开发行)申请,到9月17日创业板的首次发审会,期间仅相差52天,如此高速度的审批在以往并不多见。管理层对创业板推出的各项工作更是快马加鞭。

而据深交所统计,截至8月30日,101家券商现场签署《风险揭示书》的客户数量仅占券商客户总数的3.68%。低签约率已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并已采取相关措施予以加温。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管理层积极推进而投资者谨慎观望的内热外凉现象?

一直以来,缺乏完善和可靠的退出渠道(中小板、创业板)令吸引风险创投、私募股权投资的努力受到制约。因此,以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并为企业提供不同的融资渠道为己任的管理层,行动积极就显得理所当然了。

从普通投资者角度来说,对创业板不熟悉,而且没有获利的示范效应,是开户不积极的一个因素。而对于专业投资者,美国纳斯达克市场所经历的大起大落,对他们形成了不容忽视的风险警示。

事实上,投资者群体的谨慎,有利于避免一步到位的过度投机,对新生的创业板发展有利。我们还记得著名投资管理人、邓普顿成长基金的创始人约翰・邓普顿爵士的名句:“牛市在悲观中诞生,在怀疑中成长,在乐观中成熟,在亢奋中死去”。目前的怀疑观望反而可能为二级市场的投资者留下一定的获利空间。

首先,对直接投资创业者来说,创业板的设立所带来的收益绝不仅是精神上的鼓励。创业板间接或直接提供了创业不同阶段的融资支持(私募股权、风险创投因有创业板作退出渠道而更愿意在上市前的不同阶段积极参与;通过IPO直接取得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的资金支持,企业作为上市公司在市场的持续融资能力为持续发展壮大提供动力)。而且,创业板改善企业的股权流动性,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的估值。这些成功上市的企业实际控制人和重要持股人,也有机会因企业上市取得高估值而被批量造就成富豪。

其次,对通过私募股权、风险创投(间接参与)投资创业者的投资者来说,创业板的推出,显著拓宽了获利退出渠道,从而增加了获取超额回报的机会。特别是近期,通过私募股权、风险创投等间接途径参与实体经济的“抄底”,不失为具有高风险承受能力的高资产净值人群的一条可选途径。以前的文章提过,最佳的私人股权投资机会往往在经济周期的底部。现在经济复苏才刚开始,当感觉对复苏能否持续仍有怀疑时,其实投资机会依然不错。今天的“春种一粒粟”可能就造就数年后的“秋收万颗籽”。

创业板范文6

我们知道支撑多方敢于大炒创业板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经济转型与政策对新兴产业倾斜的预期,这个预期在相当长时间段估计将不会改变而且随着新的领导班子改革政策的不断推出还会得到强化。问题是这种预期给予创业板的高估值到多少才会造成创业板的调整和泡沫的破灭。我的观点是从长期看,创业板的估值一定是高于主板的,现在讨论的顶部也是一个中期顶部。要判断创业板还能强多久和何时见中期顶部,有三个关键要素要考虑,一是出现标志性见顶或利空事件;二是市场对创业板上涨预期较大和对见顶调整放松警惕。三是出现典型的顶部K线组合和相配合的成交量。从见顶标志性事件分析看,相关潜在事件对创业板见顶影响排序是:大小盘股的风格转换、中报业绩难以支撑高估值、IPO、大小非解禁。

从历次疯狂炒作见顶的经验看,多数顶部是在投资者特别是散户对创业板上涨预期较大和对见顶调整放松警惕,赚钱效应明显和较为疯狂的背景下出其不意的产生的。

技术上看,出现典型的顶部K线组合和相配合的成交量也是研判创业板是否见顶的重要标志之一,这包括创业板是否表现在突破后加速、保持持续高成交量,某天创业板放出天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