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思考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独立思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独立思考

独立思考范文1

――爱因斯坦

我们都知道,宝宝的大脑发展是一个非常奇妙的过程,给予丰富的刺激会发展得更完善。然而作为父母却过于关注宝宝学习的结果,轻视了学习的过程。其实让宝宝学会独立思考,是他一生最大的收获,我们要做的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美国人特别推崇孩子的独立思考。要陪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就要提拱一些机会给孩子自己去思考,去感觉:什么对,什么错,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

英国剑桥大学的迪-博诺教授说:“一个人很聪明或智商很高,只是说明他有创造的潜力,但并不说明他很会思考。智力和思考的关系,就好比一辆汽车同司机驾驶技术的关系,你可能有一辆很好的汽车,但如果驾驶技术不好,同样不能把车开好。相反,你尽管开的是一辆旧车,然而驾驶技术高超,照样能把车开好。很显然,这里在智商高和会思考之间画上了不等号。”

多向宝宝发问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如果宝宝经常面对各种问题,大脑的思维就会比较活跃。因此,父母要想提高宝宝的思维能力,就要多向宝宝发问。向宝宝发问,不要只问对或错的封闭式问题,最好依据宝宝的能力,问一些答案不是惟一的开放性问题,如回形针有些什么用途?如果让你去郊游,你会选择哪里?为什么要选择这个地方?可见,向宝宝发问还要有一定的技巧。

向宝宝发问的技巧

台湾学者陈龙安总结了“十字诀”就是假、例、比、替、除、可、想、组、六、类。

“假”:就是发问时以“假如……”开头,让孩子进行思考。

“例”:就是让孩子在回答问题时多举例子。

“比”:就是让孩子比较两件事物的异同。

“替”:就是让孩子思考有什么是可以替代的。

“除”:就是多问孩子“除了……还有什么”。

“可”:就是让孩子思考可能的情况。

“想”:即让孩子想像各种情况。

“组”:教孩子把不同的东西组合,并思考组合在一一起会如何。

“六”:就是“六何”检讨策略,即为何、何人、何时、何事、何处、如何。

“类”:让孩子类推各种可能性。

引导宝宝提问

一张脏了的白纸,宝宝会提出将它洗一洗;一只洁白可爱的绒毛小狗,宝宝偏要给它画条花裙子;一颗发了芽的蚕豆,宝宝会问:“它为什么会长叶子?”……您也许会奇怪,为什么这些我们大人看来荒唐甚至可笑的事儿,却常常在宝宝的脑中闪烁不停?

宝宝对事物提出自己的疑问,那是开始独立思考的进一步的提升。

爱因斯坦说:“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只不过是喜欢寻根问底地追究问题罢了。”一语道破了创新的真谛:好奇心、问题意识和锲而不舍地探求是成功的前提。

请宝宝多一些提问,他就会养成思考的良好习惯。此时,您最好为宝宝提供创造探索的条件,支持、鼓励他大胆提问,相信他的能力将在一次次的提问中获得提高。当然,在回答宝宝的提问后,您还要适当地启发提问,或对宝宝的提问进行深一步的发问,引导他思考,帮助他掌握学习的方法。疑问是知识的钥匙。

给予宝宝独处的时间和空间

宝宝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总是关注太多,恨不得把所有时间都安排得满满的。其实放手让宝宝自己玩。这并不等于说父母可以对宝宝任意,而是在必要的指导和引领之后,远观孩子、“解放”孩子。自己玩并不是大宝宝的专利,父母可以尝试让小宝宝体验自己“当家作主”的乐趣。

3岁半的鸣鸣正摆弄着自己的毛绒玩具,一会儿扮演熊妈妈,一会儿又充当兔妈妈,一个人玩得不亦乐乎。对于喜欢的游戏或玩具,她总是很投入,能独自玩上很长时间。宝宝对于喜欢的游戏,思维能力也特别的活跃。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宝宝一个人在房间里玩得不亦乐乎,你应该为他感到高兴,这是宝宝独自游戏的开始。千万别打破这个小小的私人空间,让他充分享受独自游戏的机会和乐趣。

允许宝宝犯错

宝宝由于年龄和经验都还少,思维逻辑能力还没发展完善,因此常常会做出一些惊人的举动。但我们必须要允许宝宝出错,用宽容的心对待宝宝成长过程中的各种情况,不要责备宝宝,更不要对宝宝失望,因为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和思维的发展,他总能在一次次错误中总结着成长,在一次次错误中纠正着前进。

独立思考范文2

2012年学生周报小学数学一年级版第39期有这样一道题,“贝贝和欢欢都做花,贝贝做了20朵,欢欢做了14朵,贝贝给欢欢多少朵,两人的花就同样多了?”笔者觉得这道题有一定的思考难度,就把它稍作改变,供学有余力的同学来练习。

课堂实录

1.师出示题目:

我有20颗糖果,妹妹有14颗,我要给妹妹几颗糖果,这样我和妹妹的糖果才会一样多呢?

学生略一思索,就有人答道,“6颗”,师没有立即给予否定,而是笑着问“真的是6颗吗?我给了妹妹6颗,我还剩下几颗?”(14颗),“妹妹收了我的糖果,妹妹有几颗?”(20颗)说到这儿,学生都知道给妹妹6颗肯定不对,那到底是几颗呢?孩子们安静下来,开始了思考。

2.独立思考

师:“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把列式写在练习本上。我们也可以通过画一画,把糖果画成小圆圈,那么20颗糖果就画20个小圈圈,14个糖果就画14个小圈圈。”师边说边画,刻意把上下排圈圈对齐。如下:

我:

妹妹:

不一会儿,就有学生叫道“老师,我知道了,给妹妹……”师做了个暂停手势,“把你的列式写在本子上,然后过来偷偷的告诉老师你是怎么想的,不要让别人听见哦。”第一个孩子上来了,附在师耳边小声地说。

陆陆续续有孩子上来,把自己的本子给老师看,并小声地和师说出自己的解答思路。整个过程很安静,没有什么多余的声音。

3.交流汇报

一会儿过去了,没有孩子再上来了,师就让几个孩子上来阐述一下自己的解答方法。

生1:姐姐的20个,妹妹的14个,从妹妹那先拿10个,20+10=30,30个每人就可以分15个,妹妹剩下的4个每人分2个,15+2=17,姐姐和妹妹都是17个,姐姐要拿3个出来。

生2:先拿我的20个分给2人,每个人分10个,妹妹手中的先拿出10个来分,每个人分5个,剩下的4个每人分2个,10+5+2=17,两人都是17个,20-17=3,所以姐姐要拿出3个给妹妹。

生3:哥哥先拿出和妹妹同样多的14个,剩下的6个,每人分3个。这样,哥哥和妹妹都是17个,哥哥要拿出3个。孩子边说还边用粉笔画了一条线。

我:—

妹妹:—

中间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可能是因为前面两个是女生,都说“姐姐”,而轮到该生时,当他说“哥哥”的时候,下面的孩子有意见了,纷纷说“是姐姐,不是哥哥”,师微笑地说:“没关系,哥哥也可以啊。”并示意该生继续说下去。

生4:先把他们两人的加起来,20+14=34,34分成17和17,每人分到17个,哥哥要拿出3个。该生的计算能力很厉害,可以看出可能平时家长经常有辅导。

生5:把多出来的6个分一半给妹妹,就是给妹妹3个。这样,20-3=17,14+3=17,两人的糖果就一样多了。

……

学生的想法令我惊喜,这是一年级的孩子啊,他们能想出这么多不同的方法,有这么多不同的解题策略。反思这节课,笔者觉得,学生的独特想法源于这几个方面:

一、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引发独立思考的兴趣

2011版课标指出:“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因为现在农村基层学校学生的美术课不是很正规,对于“做花”这种说法很陌生,也很难理解。而相对来说糖果则很熟悉,对于兄弟、姐妹间分东西的事件也有过生活经验。于是,就创设了分糖果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了解决问题的内在需要,使得思考得以更投入,到了回答问题的时候,女生都用上了“姐姐和妹妹”,男生都用上了“哥哥和妹妹”,从称呼上就可以看出学生已经对这个问题产生很强的代入感,当成是自己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从而产生了解决问题的迫切需要。美国学者巴拉布与达菲指出“教师的工作是通过向学生问他们自己的问题来对学习和问题解决进行指导。”学生解决这样的问题,就会觉得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解决问题就是为生活服务,使学生在情境激发的兴奋点上独立思考,大胆创新。

二、给予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保证独立思考的进行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潜能,并给学生一片自由思考的天空,让学生的智慧像鸟儿一般愉悦自在的飞翔,教师要少一点明确的表态,多几分耐心的等待。学生第一次回答错误的时候,师没有急着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再认真思考。当第一个学生解出了这道题时,师没有让他马上回答,而是让他偷偷地告诉自己,让其他同学不受干扰,保证了其他同学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样,才有了后面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来解题的缤纷多彩的呈现,而不是众口一词,随声附和。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自己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儿童能够自在思考,才能生成智慧;儿童能够独立思考,创新才有土壤。

三、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

赞科夫说“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也就是说,教师单单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是不够的,还需要教会他们思考的方法,也就是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数学的思想方法有很多,有数形结合思想,等价转换思想,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而数形结合是小学阶段常用的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思想可以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可以使解题思路清晰明了。如案例中当学生知道拿出6颗是错误的,又无从下手的时候,师适时提示“可以画圆圈来表示糖果”,这样通过画图,把抽象的数转化为形象的圆圈,为学生的思维打开了另一扇门,使学生的思考得以继续进行,并能迅速地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也使得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得以渗透,生3和生5就是通过这种方法展开思考并解答问题的。总之,数形结合是小学阶段常用的思想方法,它不仅能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找到解题的有效途径,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独立思考范文3

处于潮流之中的赵耀民,创作了《寻死觅活》、《红马》、《街头小夜曲》、《天才与疯子》、《亲爱的,你是个谜》、《原罪》等剧。他在剧本中创造了两个叙事者――一个是高高在上将现实生活尽收眼底,却喜欢寻根究底作形而上思考的叙事者;一个是具有浓郁的批判现实主义情结,对现实热点问题异常敏感,喜剧思维活跃,叙述故事左右逢源,批判现实则毫不留情的叙事者。

赵耀民剧本的独特性,在于这两个叙事者之间存在的“断层”。也就是说,赵耀民对现实生活的强烈兴趣与他的现代或后现代的哲学思考形成某种对峙,其鲜明的标志就是,虽然他的剧作叙事指向性非常明晰,却无法也不肯在剧本结尾给出明晰的答案,而是引导观众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现实。

在80年代探索戏剧思潮中,哲理性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特征。不过,这种普遍性特征更多地表现为对共时性推论结构的青睐,而并非哲理思考本身,因此常常显得较为肤浅。正是在这方面,赵耀民显示了他的与众不同和深刻性,尽管其中包含着少许风格上的不协调。

赵耀民剧本在80年代的叙事形式成型于《红马》,成熟于《天才与疯子》。《红马》虽是独幕剧,却呈现出一个宏大的叙事结构。掘土者、烤火者、滑雪者、丢失了红马的骑手,这些人物都是各种人生观念的象征。在荒漠上,传统意义上的权威、集体或真理等统统缺席,他们绝不盲从,只顾实践自己的信念。赵耀民对新的时代特征把握得相当准确深刻,然而这只是他思考的起点。他发现,这些人物因享有绝对自由而成为纯粹的个人,内心萌生的却是对权威、集体或真理的归属感。该剧中对红马的运用令人印象深刻――神秘的红马总是让他们心神不定,而最后荒野上狂奔的红马群彻底引发了他们内心的归属感。但是,这仅仅是一群动物,它们的力量和方向都来自大自然,与人类文明毫无干系。这里,赵耀民已敏锐地触及到后来声势颇大的“寻根”思潮的主题。

然而赵耀民似乎并不喜欢《红马》这种离现实生活形态太远的叙事形式,因为这使他对现实的关注热情和喜剧思维都受到了抑制。在《街头小夜曲》中,赵耀民尝试了一种既能表现当下现实问题、又能巧妙导向哲理思考的叙事形式。作为赵耀民最好的剧本之一,《天才与疯子》对现实生活的拷问与形而上的思考、犀利而冷峻的喜剧才能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天才与疯子》在现实层面对接的是《街头小夜曲》,但主人公任渺这个人物却是从《红马》中走出来的,或者说是该剧所有人物的集合。“什么才是完美人生?”这是赵耀民始终求索的命题。但他就像任渺一样,不肯俯首于所有“既定”的规则,因此往往显得很另类。不过,正是这种另类赋予了赵耀民剧本一种超越当下的思想穿透力。如果说《红马》是对“寻根”的预言,那么《天才与疯子》和《亲爱的,你是个谜》则是对90年代中国的后现代叙事的预演。

《天才与疯子》最后陷入了“命名”的困惑――任渺到底是天才还是疯子?是高智还是低能?是先进还是落后?这里缺少的不是一个答案,而是让人心悦诚服的标准。《亲爱的,你是个谜》以荒诞剧的形式把这种“命名”的困惑置于前景――那个叫“宁馨儿”的人是一个真实的存在,但“宁馨儿”不过是一个词汇,当它犹如吹泡泡似地从众人口里吐出时,它突然变成了一个漂浮的能指,你知道究竟指涉的是谁?或者就像剧中人一样,谁都可以指涉?《亲爱的,你是个谜》是中国最早出现的具有浓郁后现代思辨色彩的剧作之一。

《原罪》在叙事上的变化,犹如从郭沫若的自由诗转为闻一多的现代格律诗。《原罪》的故事发生在一幢洋房里,人物关系按照写实原则设计,情节的推动也依靠传统的情境突变来展开。但是,《原罪》人物关系的深层结构依然延续着《红马》和《天才与疯子》的路子。赵耀民敏感地发现,性的自由化将会产生诸多婚姻问题,他把这一命题通过概括,让剧中人物分别代表某种观念,以致一幢楼里到处弥漫着“性与婚姻”的烟雾,连外来的小保姆、容晖和莫默也深陷其中。

《原罪》堪称是赵耀民话剧创作的一个转折,其意义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把握现实的角度从俯视到平视,写实的叙事形式对赵耀民产生了很大诱惑。从小保姆、木林森等人物身上,显示了他塑造人物性格方面的深厚功力。其二,赵耀民似乎觉得自由奔放的叙事难免会使形而上思考显得直露,因而趋向于一种更含蓄内敛的写作风格。其三,生活的感情苦恼,以一种更深层的生活体验使赵耀民难以保持以往那种高高在上、绝对自信的叙事姿态。这第三个方面,成了赵耀民90年代话剧创作的基本旋律。

90年代的市场化改革,牵动了所有中国人。经济效益成为评判价值的先决条件,对包括艺术家在内的知识分子阶层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历来对现实生活有着高度敏感的赵耀民,对此自然不会无动于衷。

如果说,80年代赵耀民思考的是宏大背景下的人生命题,那么这个时候他直接面临的是自己的人生问题。如果说80年代的赵耀民保持着一种形而上的尊严,那么这个时候他仿佛从云端突然沉入了现实的谜团中,沉入他焦虑的内心中。他的剧本仍然保持着很强的思辨力量,但似乎浸透了浓浓的忧郁情绪,为自己、也为痴迷地内心守着一片净土的人去抗争。这一时期,赵耀民剧本的叙事者就是他自己。

《闹钟》写出了赵耀民对传统价值崩溃的担忧。房子、金钱、职称成为衡量知识分子自身价值的唯一标准,而知识分子的尊严、意识无法转换为一定度量的房子、金钱、职称,意味着一钱不值。这是我国知识分子面临的又一次生存方式的威胁――上一次是极“左”思潮的逼迫,这一次则是经济唯上的市场化威胁。由于没有房子、金钱和职称,何人杰固有的诚实、知识分子的自尊以及善良都成为拜金主义的妻女的蔑视对象。何人杰唯一能保持本来面目进行交流的对象,是系办公室秘书夏霜,因为夏霜和他一样看轻房子、金钱和地位,并和他一样自甘边缘。剧本中不时出现闹钟,它“该闹时不闹,不该闹时闹”,看起来只是揭示何人杰身上喜剧性元素的道具,但其深层则是对观众的拷问――这样的闹钟有没有价值?有没有修理的必要?闹钟与《午夜心情》中刘来娣那不现实却异常美丽的梦、《良辰美景》中继承昆曲大师衣钵一样,都出之于赵耀民苦苦思索的一个抗争性的命 题:纯精神性的东西有没有价值?有没有存在的必要?如果中国唯有经济效益这一个价值尺度,这是进步还是灾难?

赵耀民的90年代话剧作品弥漫着忧郁,这是因为他用自己微薄的身体去呵护那些纯精神的、美的东西,连他自己也不相信会有什么效果。80年代豪情万丈的激情,左右逢源的喜剧才华,逐渐变成陶渊明似的自恋、自思甚至自嘲。《闹钟》结尾,夏霜挽住何人杰的手走了,他们能走到哪里去呢?

《午夜心情》是赵耀民写得最好的剧本之一。但笔者第一次看这个戏时,竟然感到很陌生――这是赵耀民的戏吗?因为从该剧中,已看不到赵耀民那种火光四射的喜剧锋芒,有的只是浓得化不开的柔情。刘来娣,这个散发着纯情、纯净、纯朴之美的女孩,拥有着被人几乎遗忘的类似乌托邦的美。这样的人物在赵耀民以往的剧本中从未出现过。刘来娣十分漂亮,追求浪漫纯情的生活,然而她住在苏州河边的棚户区里,父亲是垃圾大王。这是个巨大的反差。究竟为什么赵耀民要一反常态、以最不可能的情境来写这个人物呢?笔者认为,这同样是出于一种强烈的抗争欲望,以致他不惜以罕见的柔情去展现刘来娣的浪漫故事。刘来娣与安然午夜邂逅,一见钟情,两人无视一切现实阻碍,义无返顾地开始了一段艰苦而又浪漫的爱情旅程。尽管他们的梦想最后被现实环境所粉碎,但这个故事的魅力依然存在――在于美丽,在于纯粹,在于不可能,犹如城市上空飞过的丹顶鹤,来无踪,去无影,却把一瞬间的美丽留在了人们的心里。这种美丽与纯粹虽极短暂,却意义深刻,因为它毕竟存在过、发生过。

同样,在《良辰美景》中,赵耀民坚持着对精神价值的近似执拗的追问。昆曲大师吴一蕉历经劫难后,总算等来了可以大展身手的时候。但他已经老了,他的宏愿和他的艺术只能通过后代来继承了。于是问题来了,他的宏愿和他的艺术在如今有没有被继承的价值,后人愿不愿意为此穷尽一生呢?他的徒弟、儿子都不肯或不能继承,他那有着极佳昆曲禀赋的孙子居然在酒吧唱歌。为了让后代继承他的昆曲衣钵,他做了应该做的,甚至做了他不应该做的,依然无法如愿。《良辰美景》给笔者最深的印象,是吴一蕉瘫痪失语却顽强地活着。他沉默地见证了自己的后代以各种方式背离昆曲,在临近彻底绝望之际,他却奇迹般地复原了,重新穿上戏装、吟唱起昆曲。这一瞬间绝对完美――有对昆曲的痴迷,有绝佳的技艺,有经典的剧目,有亮丽的戏装,只是没有后人,没有时间,所以是一次完美的绝唱。

《歌星与猩猩》延续了赵耀民80年代的叙事风格,大幅度的空间转换、妙趣横生的场面、凌厉的批判锋芒以及荒诞的情境,都隐含着深刻的思考。赵耀民对这种叙事形式依然具有很高造诣,驾驭起来得心应手――这正说明赵耀民在90年代创作风格的变化是一种有意为之的结果。

赵耀民的戏剧创作具有极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如果说他在80年代意气风发的创作还能融入到整个中国话剧创作的潮流之中,那么他在90年代的创作无论是形式上还是题材上都退居到了边缘。比如,90年代话剧形式变革的话语权似乎为实验话剧所掌握,对此,赵耀民早在80年代就有了心得并用《歌星与猩猩》应和了一下,之后归于沉默。赵耀民不写农村或遥远的边寨,也不写历史剧,他只写他熟悉的大都市,但在他的剧作中几乎看不到直面经济发展主潮的内容。赵耀民给人的印象,仿佛是他始终低着头,只关注视线所及之处,总是在狭小区域中人物的活动中表现市场经济主潮带来的深刻影响。

那么,如何来评价赵耀民的剧作呢?

最重要的,是赵耀民的独立思考及其思考的深度。作为一位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剧作家,作为生活在中国最大城市之中的剧作家,赵耀民亲身经历了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为时展唱赞歌,或正面叙述人们对自身价值的追求,都有大量的现成题材可写。但赵耀民没有这样做。他曾写过《本世纪最后的畅想》这样的主旋律话剧,结果并不理想,所以也可以说他做不到。然而,他可以做到独立思考,他可以在时代高速发展的时候执拗地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然后去表现他思考的内容。这,就是赵耀民对我们这个时代的意义――在今天广泛谈论唯经济效益的时代中精神的贫困和沦丧问题,人们开始反思市场经济的负面作用的时候,其实赵耀民早在90年代初就已在思索并开始着手表现了。他认为社会不能没有纯精神的东西,没有经济价值的、不现实的美依然是美的,人的尊严、诚实和善良即便不到经济效益的天平秤中去估价,也应有它们的位置。在上海乃至全国话剧界,人们对赵耀民的认识大多停留在他频繁革新话剧叙事形式这一层面上,或高度评价他的讽刺喜剧才能、批判现实主义精神,但对赵耀民思考现实的深度、独具一格的思想风采关注得较少。

赵耀民多年来始终坚持话剧创作,执著地表达他对现实生活的独特思考,他想得太深、太超前,因此离经济效益太远。

独立思考范文4

而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许多教师只注重表面形式的改革,不结合学生的实际,忽略了学生的成长和认知规律,盲目地模仿一些“典型模式”,使得原本就举步维艰的新课程改革陷入了更深的泥淖之中。如有些学校机械地限制了教师的讲授时间,严格地规定了学生合作探究的时间以及学生发言、展示的人数等一些与教学的实际需求背道而驰的做法。从表面看来,这样的课堂是热热闹闹的,是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这一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精神的。但这样的课堂,已经没有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已经剥夺了学生独立判断的权利。

以阅读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与文本之间进行逐层深入的对话,教师时常会采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细读课文,独立思考;精读课文,合作探究;赏读课文,拓展延伸”这种动态的阅读流程来引导学生。如果在没有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盲目地追求“典型模式”的前提下,很多教师会将这个流程的前两步忽略。在简单的导入和点拨之后,就立即进入热闹的合作探究。此时的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当然也就没有自己的判断,基础稍薄弱的学生甚至连文本的基本信息都还未把握。在这种情形之下,学生如何探究,探究什么。

探究的内容当然就只能是在前两步被忽略的流程中没有完成的任务,即文本的基本信息和针对文本所作出的简单的是非判断。有位教师在教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木兰诗》时,用了2/3的时间来进行合作探究:①木兰原来的身份是什么?诗歌开始时她在干什么?②在木兰叹息之后她作出了怎样的决定?表现了她什么样的思想性格?③木兰胜利归来后得到了什么赏赐?诗人在这部分内容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这样的问题,根本不用合作探究,而应让学生自己针对文本进行独立思考,作出独立的判断。

独立思考范文5

关键词 大学生 独立思考能力 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独立思考指的是一种洞察力思维,是一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考。只有具备了独立思考能力,才能在遇到问题时自己找到答案,找到正确的答案。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实现个人价值与理想。大学生作为已成年的个体,应当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然而,由于我们教育制度的特点,使得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很少受到这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在从相对封闭的高中进入大学这个相对自由的环境之后,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载体,让缺乏独立思考的大学生变得茫然。

1 大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原因

1.1 对外界的依赖性

现在的大学生,在娱乐方面都很有自己的主见,然而涉及到专业选择、就业、深造等对他们的将来影响比较大的事情时,就变得茫然,不知道自己该如何选择,甚至不知道都有哪些选择。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今大学生对外界的依赖性太强。从小学到高中,所有学习课程的安排都是学校、老师做的,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他们很少思考学习的知识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要学习,学习的知识将来有什么用。绝大多数同学学习只是为了能考上大学。即使考上大学,选择什么专业,选择哪个学校都有可能是家长代劳。这种培养方式形成了学生学习、思考的惯性。进入大学后,需要学生自己选择要学习的课程,自己规划将来的学习目标,自己考虑将来从事什么职业时,他们往往变得无从选择,无法做决定。但毕竟,当今的大学生有他们自己的特点,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获取信息的渠道比较多。面对需要做出选择的事情时,他们首先会选择从外界获取相关的信息,从网络上吸取别人的经验。这本是无可厚非,因为从外界获取信息,参考别人的经验也是独立思考的一个前提。然而,由于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别人的选择往往成了学生们的选择,而这种选择很可能是不合理的。例如,有的学生进入大学之后比较关心将来的就业,就问他们高一级的同学,高一级的某些同学告诉他们某个专业将来就只能干某个职业。然后问的学生就向老师倾诉,说他们专业没前途,将来只能干某个职业,他对这个职业不感兴趣,所以觉得学习没兴趣了。这类学生是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典型代表。首先咨询对象的选择就没考虑清楚,咨询就业问题却选择向没毕业的学生咨询,得到的反馈信息肯定不合理。其次,别人给出答案,都不加以考虑就信以为真,不进行任何形式的独立思考,最终影响到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可见对外界过度的依赖往往会导致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丧失,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又往往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不便,甚至影响到一个人的学习热情,进而导致学习成绩的滑坡。

1.2 “自我中心”的个性

强烈的“自我中心”同样会导致独立思考能力的缺失。 “90后”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个性强烈,自信并崇尚自由,同时也十分自我和功利。信息化时达的网络、电视、报纸等信息渠道为学生提供了海量的信息,使学生能够快速地了解世界每个角落发生的任何事情。然而泛滥的网络、媒体并不都能准确地传递信息,甚至被故意掺杂诸多负面信息。当学生习惯了从这些渠道信息来判断事物的时候,他们的价值观有可能出现偏差。但是,他们唯我独尊,认为学校的规定,政府的宣传才是对他们的束缚。时代独有的叛逆使得他们愿意不假思索地相信他们认为“绝对自由”的网络宣传,而不是通过独立思考来判别自己所见所闻。这种“自我”造就了个人主义,造成了责任感的缺失。混淆了固执己见与独立思考的内涵,违背了独立思考的真正含义。最终会造成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欠缺以及个人价值观的偏颇。

1.3 “随波逐流”的思想

随波逐流思想也是造成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大学校园是一个相对开放、自由的学习场所。学生要能够在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中生活,就要学会自我管理。然而有些学生进入大学后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对自己的事、班级的事、学校的事都漠不关心。班长、辅导员一遍遍地催他们才勉强把事情处理掉。平时的学习生活随波逐流,看别人怎样做,自己也跟着照做,不管事情好坏。从而导致了现在大学校园里旷课以宿舍为单位,迟到以班级为单位,考试作弊屡禁不止的怪现象。这些同学不会独立地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不会独立思考自己的人生,让原本应该丰富多彩、紧张忙碌的大学生活变成了消磨时光的游戏。

独立思考范文6

一、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意义重大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成为一项重要的数学教育目标,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学生一生中应用最广泛的能力之一。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关键。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还要注重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因此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独立思考能力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意义重大。

二、当前不少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原因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欠缺问题最典型,其原因是灌输式教学方式的盛行,主动型独立思考能力欠缺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深受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和接受式的学习方法影响。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向学生教授基本的数学知识,学生的主要目标则是考个好分数,升个好中学,因而只能盲目接受,缺少独立思考的机会。在课外时间大量作业充斥学生的生活,让小学生无法选择自己喜爱的学习方式,只能根据教师教的内容和大量作业被动地学习,从而丧失了主动独立思考的能力。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施虽然没有了升学压力,但仍存在各种各样的学校联考、排名,以及重点中学的招生考试,这样的应试教育禁锢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造成学生和家长看重的是高分数,而学校最看重的是优秀率和学校排名。

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策略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建立在能够有所创新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为了让学生将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必须在小学教育中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1.营造民主的数学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灌输式的教育方式会严重阻碍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为了让小学生能够独立思考,教师要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课堂的主角,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连加法时,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积极讨论,并鼓励他们采用多种方式计算,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2.结合教学实际设计新颖的教学内容。

有些学生认为上数学课是很枯燥的事情,往往提不起兴趣。所以教师完全可以结合生活中的趣事进行教学,挖掘新颖的素材,创新出更有活力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充分利用教学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强化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十以内加减法时可以利用手指进行教学,在教学生“乘法法则”时可以给学生创设生活中都会遇到的购物等场景让学生有学以致用的感觉。

3.设置合理的问题,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空间。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随时调控自己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有深度和广度并有较强思考性的问题,从而引发学生的辩论和思考。让学生感受到这些问题来源于生活并没有现成的类型可以套用,都需要通过自己独立地思考和探索解决。设计问题还要具有挑战性并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既有联系又有距离,让学生既能感觉到这种关联且能知道问题涉及哪些基础知识,又要让学生能感觉到其中的距离并有足够的信心跨越它,却又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办到的,即所谓“跳起来摘桃子”。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能让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以及积极思考的探索热情,便于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从而引发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表现自己的“聪明”、实现知识迁移和释放能量,教师要教学生学会思考并引导学生自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为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讲课不宜过细,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在经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后所理解的原理不容易被忘记。让学生独立思考就要允许有不同意见,而不是标准答案,教师对于学生的分析要鼓励学生敢想敢说,并鼓励学生提出新问题,给学生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

4.创造课后探讨的学习方式。

上一篇医药卫生

下一篇中国神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