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5的乘法口诀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5的乘法口诀范文1
[教学目标]
1.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意义,熟记5的乘法口诀,能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2.在编制、记忆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逐步培养观察、推理、分析的能力。
3.体会学习乘法口诀的意义,感受我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和数学文化。
[教学重点]
经历5的乘法口诀编制过程,熟记5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意义。
[教具准备]课件、题卡。
[教学过程]
一、铺垫引入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
孩子们,每天上课之前我们都进行口算练习,看到你们表现得那么出色,老师也想和你们比一比?谁敢和老师进行一下PK。
2.师生比赛
口算:
3+3+3+3+3= 9+9+9+9= 7+7+7+7+7= 8+8+8=
6+6+6+6+6= 6+7+8= 7+8+9=
师:老师完胜呢!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够很快说出这些算式的结果吗?那是因为老师有一个秘密武器,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师:没错,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3.出示情境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是什么吗?(福娃)
师:老师去商场购物,看到这些福娃很不错,老师想买一些。如果我买2盒,会有几个福娃?能用算式表示吗?
师:5?也就是表示2个5。(出示点子图)那么5?就等于10。
师:买3盒呢?会有几个福娃?4盒?5盒?10盒呢?算式怎样表示?
二、探究建模
1.观察后你发现有什么特点和规律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这么多。那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算式都是和谁有关?
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5的乘法口诀”。(补充课题)
2.编制口诀
师:既然我们要学习的是口诀,那什么是口诀呢?看来很多同学都有一定的了解了,对!口诀就是让我们便于记忆,能很快帮助我们算出乘法得数的口令。熟记口诀,我们就不用每次算乘法时还用加法或看点子图来计算了。有谁知道关于5的乘法口诀的吗?
师:真厉害!你刚才第一句说的什么?
你知道“一五得五”说的是这里的哪个算式吗?(板书:一五得五)
这里的“一”和“五”指的是?“得五”的意思是?
师:在编制口诀时,通常我们会把两个乘数中较小的数放在口诀前面。那5?=10和2?=10,编制口诀的话,前两个字是?3?和5?呢?(师板书:二五、三五)
师:如果让你们来编制剩下的口诀,你觉得自己能编制出来吗?
哦!信心满满,那我们赶紧来试试吧。翻开课本52页,请补充完整例1。
3.记口诀
师:大家自读5的乘法口诀,你们发现了一些规律了吗?
师:同学们的发现还真不少,口诀的特点基本都说到了,可以看出同学们这节课都学得很认真,但老师还得强调一点:当积是整十时,直呼出几十,积是十几或几十几的,要按数的读法读出来。
师:现在同桌之间比一比,谁能先记住5的乘法口诀。同位互记口诀,展示评价。
4.师生对口诀
师:都背得挺熟练的,那接下来我们进行对口诀,现在我们分成男生和女生两组来比赛,我说口诀的前半句,你们来说积,看哪一组反应最快,声音最响亮。
三、巩固练习
师:我们这么辛苦地记这些口诀,那口诀有什么用啊?
师:好,那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会不会用5的乘法口诀来计算乘法算式。
1.P53第5题。
2.P53第2题。
3.P52第2题。
四、回顾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
1.背5的乘法口诀给爸爸妈妈听。
2.和家长对口诀。
[板书设计]
5的乘法口诀
1?=5 一五得五 5?=5
2?=10 二五一十 5?=10
3?=15 三五十五 5?=15
5的乘法口诀范文2
数松果这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和掌握“跳着数”的数数技能,在这个基础上,教材安排了先学“5的乘法口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松果教学反思,望大家喜欢。
数松果教学反思范文一《数松果》的教学目标是:结合具体情境,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2、会应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课是学生学习乘法口诀的第一课时,虽然有些学生已经会背乘法口诀,但还没有真正地理解乘法口诀的含义。因此,教学时,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方法及探索5的乘法口诀的规律上。学生掌握了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为后面学习其他乘法口诀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节课力求让学生学得轻松,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在备课时预设学生第一次编制口诀有困难,准备师先讲解示范编前三句口诀 ,再多用些时间进行探索和交流,而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有部分同学已会背口诀,编制时脱口而出。因此,编口诀的时间缩短,把学习重点放在探索5的乘法口诀的规律上,使学生在真正理解口诀含义的基础上加以记忆应用。总之,本节课从童话故事入手,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教学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效果良好。
数松果教学反思范文二数松果这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和掌握“跳着数”的数数技能,在这个基础上,教材安排了先学“5的乘法口诀”。
在本节课的教学上,我先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基础知识,以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意义为重点,让学生把精力放在了解每句口诀的来源上。首先,我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卡通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初步感知5个5个地数,为编制5的乘法口诀奠定基础。其次,由于学生第一次在课堂上接触乘法口诀,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已经会背乘法口诀,所以我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探索5的乘法口的规律上,使学生在真正理解口诀含义的基础上记忆和应用。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教师运用主题图和课件,使新授知识更加具体,引发学生观察和思考,其次,教师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鼓励学生说一说乘法口诀的意义。本节课比较不足的主要有:教师如果能对课堂教学各环节时间的进行妥善安排,课堂或许会更丰富。其次,学生对于口诀中的规律的发现还比较浅层次,教师的引导如果针对性较强些,或许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数松果教学反思范文三《数松果》是北师大版第二单元《乘法口诀(一)》的第一课时。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 5 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难点是怎样去熟记并利用乘法口诀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根据教学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任务。我采用了:
1、情景教学法。
首先让学生在采松果的情景图里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进而激发学生解决“一共有多少个松果”数学问题的兴趣。
2、游戏教学法。
即是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做中学、玩中学”的体现。因为小学生学习活动不再是教师的“说教”,应该更多的时间是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这样的教学,更能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功能。 如在熟记口诀时采用了对口今、开火车、手指等游戏,使学生乐记且又记得牢。
3、以探究式的小组合作的形式来组织教学。
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互相合作交流的意识,在共同讨论中完成学习任务。 这节课的教学,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 5 的乘法口诀,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对 5 的乘法口诀算式的比较观察,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函数思考能力;通过对情景图的提问题与解答,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挑战自我”题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等等。
5的乘法口诀范文3
1、通过对例题情境图的探索,使学生掌握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感受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能够借助情境图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和相应的除法算式,能够讲清楚每个算式的意义。
3、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会根据情境图列相应的算式。
教学难点:总结用口诀求商的方法和表达清楚乘除法算式之间的关系。
一、复习旧知
1、15÷3= 8÷2= 9÷3= 12÷6=
提问:计算这几道题你用到了哪句乘法口诀?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数学知识请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利用乘法口诀求商是上节课的内容,也是为这节课的解决问题做计算的铺垫。
二、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张老师早晨爱吃包子所以早晨经常去包子铺,总在包子铺吃包子,我就发现了包子铺里的数学问题,今天把包子铺里的数学问题带到课堂上想跟同学们一起来研究。
1、 出示情境图
同学们在这幅情境图中你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说出来让我们听一听吗?
@ 每个笼屉里有4个包子 @ 一共有6个笼屉 @ 一共有24个包子
2、同学们你们真棒!根据这三条数学信息,你都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请你先自己思考然后把你的数学问题跟小组同学交流一下,请他们听一听你的数学问题是否准确?
3、同学们通常情况下我们会利用两个信息作为已知量,另外一个信息作为问题。这样提出的数学问题就会很流畅,所以今天的三个数学信息,你要好好思考哪两个可以作为已知量出现在题目中,哪个信息可以作为问题提出。
预设汇报:每个笼屉有4个包子,6个笼屉,一共有多少个包子?
一共有24个包子,装在6个笼屉里,每个笼屉装几个包子?
一共有24个包子,每个笼屉装4个包子,他们能装在几个笼屉里?
【设计意图】在图中找到数学信息是二年级孩子已经具备的数学技能,但是利用三个信息提出一个完整的数学问题学生掌握的并不熟练,因此需要教师的启发和同伴之间的探究。
三、探究新知 建立模型
1 根据刚才同学们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请同学们各自分别列示解答
展示答案:4×6=24个 24÷4=6屉 24÷6=4个
谁能分别说说这三个数在每个算式里代表什么意义呢?
提问:观察这三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归纳总结:比较三个算式会发现乘法算式中的积是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法算式中的除数和商是乘法算式中的乘数。因此根据一道乘法算式可以求出两道除法算式的商。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清乘法算式和相对应的两个除法算式的关系。
提问:在求这两道除法算式的商的时候,你是怎样求的?
预设:求这两道除法算式的商用到的是同一句乘法口诀。
一句乘法口诀真的能求出两道除法算式的商吗?我们来验证一下。
5×3=15 15÷5=( ) 想口诀:?
15÷3=( ) 想口诀:?
2 用乘法口诀求商是一种即快速又准确的口算方法,但是乘法口诀有45句,怎样在45句口诀中快速找到需要的那句口诀呢?根据刚才做题的经验,你想到好办法了吗?请同学们跟小组同学研究研究。
小组合作 预设答案
@ 根据除数找口诀,除数是4 就想4的口诀
@ 根据被除数找口诀,被除数是24 就想乘积是24的口诀
学会了找口诀的方法,我们在今后的计算中就会更快更准。做一组练习题来验证我们刚才的方法是不是好用。
16÷4=( )想:四( )十六,商是( )
30÷5=( )想:五( )三十,商是( )
【设计意图】掌握利用口诀求商的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过程从而发现总结出求商的方法。
3 一幅情境图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因为思考的方式不一样,所以列出的算式也不一样,像这幅图这样既可以列出一道乘法算式,也可以列出两个除法算式,但是在求计算结果的时候,用到的都是同一句乘法口诀。看来利用乘法口诀不但是我们计算乘法的依据,也是我们快速求商的好方法。
4 出示一副情境图,请同学们根据这幅图列出你能想到的算式并解答这个算式。( 一图三式)
【设计意图】一图三式也是本课要求学生掌握的一种数学思维形式,但是能够列出一图三式并且找到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启发学生思维的关键点。
四、巩固练习 提升训练
1 用口诀求商
6÷6= 5÷5= 4÷4=
2÷1= 3÷1= 6÷1=
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你能写几道这样的算式吗?
2 看乘法算式,求除法算式的商。
4×5=20 6×3=18 3×5=15
20÷5= 18÷3= 15÷3=
5的乘法口诀范文4
有效教学是小学数学教育研究特别热衷的课题。有效教学指教学的结果与预期的教学目标匹配程度。《新课程纲要》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思考,勤于动手。”这就要求我们广大的一线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有效地组织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七的乘法口诀”,我也听了几节课,怎样使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避免教师的机械灌输,避免学生的死记硬背,我进行了深思。由于学生已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以及课外的学习与丰富的生活经验,对“七的乘法口诀”已经不再陌生。其实这都是很好的课程资源,我们何不利用一下呢?于是,我大胆创新,从学生的学习起点出发,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实施民主教学,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七的乘法口诀”,进行了如下教学。
教学案例:
一、念儿歌导入
1、集体念儿歌
说说青蛙的嘴、眼睛和腿(规定从1-6只)。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快速的念出来?
2、导入七的口诀
师:七只青蛙有几张嘴?几只眼睛和几条腿?
生:7只青蛙7张嘴,14只眼睛和28条腿。
师:你们是怎么想出来的?谁愿意告诉老师?
生1:二七十四,所以14只眼睛。
生2:4+4+4+4+4+4+4=28,所以有28条腿。
生3:4×6+4=28,因为6只青蛙4×6=24条腿,再加1只青蛙就是7只青蛙,即有4×7,四七二十八条腿。
生4:一七得七,所以7张嘴。(师有意识的板书算式与口诀)
师:刚才,同学们说到一七得七,二七十四,四七二十八,你们听说过吗?这是……(让学生自己来说口诀或七的乘法口诀)引入课题,“七的乘法口诀”
师:除了这几句口诀,你们还知道七的哪些乘法口诀?
生1:三七二十一,我经常听别人说不管三七二十一。
生2:还有三七二十一,五七三十五,六七四十二,七七四十九。
生3:我早就知道,我的文具盒上就有。
生4:我妈妈早就教我背了。
……
(学生已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已经积累了不少的学习经验,再加上现代现代社会父母素质的提高,课外阅读量的增加,媒体的普及,学生完全有可能会完整地说出口诀。因此我就从学生的认知起点出发,抓住个别学习的学习资源,导出了七的乘法口诀。)
二、独立探究
1、自主探究理解口诀含义
师:刚才这几位小朋友说得对不对呢?你们对这几句口诀是否产生怀疑?下面请小朋友选一句自己喜欢的口诀加以验证。
①独立探究
探究要求
(1)每人选一句自己喜欢的口诀,把它写在纸上。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如:画一画,摆一摆学具,或者写算式等等方法表示出这句口诀。
(3)列出乘法算式,算一算结果是否正确。
学生独立操作,并列式计算来探究验证,师巡视,给予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
②合作交流
师:请把你研究的口诀先在组内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来验证的。(组内交流)
③反馈评价
生1:我选用七七四十九,我写加法算式7+7+7+7+7=35,即5×7=35或7×5=35,所以五七三十五是正确的。
(师给予及时评价并板书出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让学生清楚明白地看到乘法、加法与乘法口诀间的关系)
生2:我选用二七十四,采用画“”来验证。
每行7个,两行表示2个7,用乘法算式就是2×7=14,或每堆2个,画7堆,表示7个2,用乘法算式7×2=14,所以二七十四是正确的。
师:你真能干,能用“”来表示乘法口诀,刚才这位小朋友用加法来验证口诀是正确的,我们用热烈的掌声祝贺他们。
……
2、揭示乘法、加法与口诀的关系
师:那同学们知道这些乘法口诀有什么作用吗?用这些口诀可以计算哪些算式?
生1:一七得七,可以算 1×7=7 7×1=7
生2:二七十四,可以算 2×7=14 7×2=14
生3:如果7+7+7+7+7,也可以用乘法口诀算。
师: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生3:7+7+7+7+7可以写成乘法算式7×5或5×7,这样就可以用口诀五七三十五。(师给以高度评价,并以此例进一步揭示加法、乘法与口诀的联系)
(能从黑板上找出算式运用了乘法口诀师及时给予评价)
……
3、熟记七的乘法口诀
①学生试背
师:如果忘记了其中一句口诀你有什么办法想出来?
②学生介绍记口诀的方法
师:你认为7的乘法口诀哪几句容易记?哪几句难记?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吗?
生1:我认为一七得七最好记,四七二十八难记,我现在用每次加七的方法就能记住了。比如:我记住三七二十一,加七就是四七二十八了。
生2:我觉得七七四十九好记,它很顺口,六七四十二难记,我要用七七四十九减去七就记住六七四十二了。
生3:我也认为四七二十八难记,我只要记住二七十四,然后用十四加十四就是四七二十八了。
……
三、全课总结
5的乘法口诀范文5
关键词: 乘法口诀 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策略
乘法口诀,是最重要、最基础的数学工具之一,它对我国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非常有效。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就教学乘法口诀时如何将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进行渗透,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数与形的结合
数与形的结合在小学数学中非常常见。数形结合的思想,体现在将数量与形状结合进行考察。数和形在数学中是基本概念,二者表面看起来呈现相对独立关系,其实一定条件下能够进行相互转化。将数形结合合理运用,可以让问题化繁为简。一方面,借助图形,可以让繁杂的数量关系、抽象的概念等变得直观简单、形象。另一方面,对于比较复杂的形体,有时候可以用基本的数量关系求解。数形结合的本质,就是把直观易懂的图形与抽象复杂的数学语言有机结合。
笔者讲授乘法口诀时,注意到教材多次出现了整齐排列的图形。于是,笔者便在黑板上画出这些图形,让学生观察图形的特点编口诀。例如,在学习5和6的乘法口诀时,笔者先在黑板上画出一行五个三角形,让学生说出三角形个数。学生很快说出是五个,然后我又接着画下去,每行画五个,总共画了六行。笔者让学生观察或者亲自数黑板上的三角形个数。一分钟左右,学生数出来黑板上有30个三角形。学生根据观察纷纷编出口诀,这时,笔者再把算式5×6=30写在黑板上,并让学生根据自编的口诀记忆。
乘法口诀的巩固也可以运用数形的有机结合。在学生学会3的乘法口诀之后,笔者引导学生用小木棒摆三角形,将一个三角形摆出需要用三根小棒,摆出两个呢?三个,四个,五个呢?这样,笔者让学生在操作中实现对乘法口诀的巩固。
二、对应的思想
对应,指在一个系统内,其某项与另一系统内的某项在作用、位置、性质等方面大致相当。例如,将一本书对应成数字1,将两只手对应成数字2,将五只手指对应成数字5;还可以将其扩展,如一种形式、一种关系的对应。
教授乘法口诀时,对应思想典型体现在一个算式对应一句乘法口诀上。如3×5=15,对应口诀是“三五十五”;然后,笔者补充了另一个算式,5×3=15。这样,笔者有意识地让学生明白每一句乘法口诀往往与两道算式相对应,而且两式之间存在联系。当然,也有一些比较特殊,例如“三三得九”,口诀就只有3×3=9。这样能让学生体会到,要想使计算准确,就要记准乘法口诀,因为口诀与算式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
三、化归的方法
在小学数学中,化归思想非常重要。化归,顾名思义,即转化和归结。化归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体现在将待解决的疑难问题或新知识点,运用转化和归结的方式,使其容易解决。数学知识的联系比较紧密,新知识常常源自对旧知识的拓展与引申。因此,要教会学生运用化归的方法解决新问题,运用习得的固有经验思考问题,这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提高对新知识的独立获得能力。
在讲授乘法口诀时,大纲要求学生将每一句口诀背诵熟练,力求脱口而出。然而,在口诀学习初期,势必存在困难。笔者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记牢的口诀和口诀之间的联系,逐渐想起没有记住的口诀。例如,笔者在抽测背4的口诀时,有一位同学背出了“四七二十八”,却想不起来下一句“四八三十二”。笔者就引导学生共同思考:既然已经记住了四七二十八,运用什么样的办法才能想出下一句呢?一部分学生思维非常活跃,当即想到,在28的基础上加上4得到32,即“四八三十二”;也有的学生指出,如果能把“四九三十六”记住,把36减去4得到32,也能够想出“四八三十二”的口诀。恰当运用口诀之间的联系进行记忆,可以让记忆更深刻。
在每一节关于乘法口诀的教学过程中,当所有口诀全都编出后,笔者都让学生针对口诀之间的联系进行细致观察。例如,讲授5的乘法口诀,当9句都编出来之后,我会引导学生观察口诀之间的联系,进而让学生有更深的印象。
结语
复杂的数学世界中,有着不计其数的数学思想方法。对学生在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方面加强渗透,不仅能够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而且能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及数学素养得到显著提高。然而,在乘法口诀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绝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在过程中循序渐进。正因为如此,教学中要力求持之以恒、反复训练,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真正领悟,并使学业负担得到减轻,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刘素平.乘法口诀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12).
[2]刘素平.例谈乘法口诀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1(Z1).
[3]朱黎生.指向理解的小学“数与运算”内容的教材编写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3.
5的乘法口诀范文6
一、激情引入
师:前段时间,学校举行了体育嘉年华活动,大家玩得都很开心!今天,我们来开展一场“乘法口诀”数学嘉年华活动,好不好?
生:好!
师:做好准备,开始挑战!
【评析】执教老师设计“数学嘉年华”活动的教学情境,快速组织课堂教学,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取代教材中单一的复习题,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
二、整理复习
(一)看积说口诀:“跳跳数宝”
师:第一关是跳跳数宝。看,数宝宝来了。(多媒体课件出示数宝宝:10、21、48)看着这些数宝宝,你想到了哪一句乘法口诀?
生:二五一十、三七二十一、六八四十八。
师:看下面这张图(见图1),在乘法口诀表的白色区域里,你能找到10、21、48的家吗?
师:谁来帮帮它们?
学生上台操作(见图2)。
师:数宝宝的位置也就是积的位置,它和什么有关呢?
生:表格里第一行的数和第一列的数有关。
师:这些数都叫做什么数?
生:乘数。
师:我们根据乘数能够找到积所在的位置。看,还有很多数宝宝等着你们帮忙找家呢!(多媒体课件出示6、28、9、18、64、30)你能帮它们找到家吗?仔细听要求――在口诀表中白色区域找到相应的位置,输入数字就可以了!开始吧!
学生用电脑填数,然后进行交流。
师:同学们都完成了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完成的情况。
师:神奇的电脑老师已经将你们的作业统计好了,这个蓝色的长条记录的是每个同学的分数。我们再来看这个圆形的统计图,它统计的可是全班同学的分数哟!
【评析】执教老师通过引导学生找到积所在乘法口诀表中的位置,让学生熟记乘法口诀,并运用口诀进行计算。在学生填写表格中的白色部分时,教师即时检查学生计算的准确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反应能力。
(二)认识积相等的口诀:“眼疾手快”
1.猜一猜
(多媒体课件出示大信封里有1个小正方形以及被覆盖了的长方形,如图3)
师:接下来我们玩猜一猜的游戏。有一个长方形,它是由这样一些小正方形组成的。你们来猜一猜,一共有多少个正方形?
生1:9个。
生2:15个。
生3:14个。
……
师:(板书学生猜的结果:9、15、14……)猜了那么多,还有同学举手,这说明什么?
生:有很多的可能性。
师:我给大家一点提示。(多媒体课件揭开被覆盖的第一行,可见2个小正方形,如图4)
师:现在我们可以排除哪些数?为什么?
生:可以排除9、15、7,因为它们是单数,一行有2个小正方形,说明被覆盖的小正方形不可能是单数。
师:(多媒体课件揭示3行,共有6个小正方形,如图5)现在呢?
生:有16个小正方形。
师:为什么?
生:因为被挡住的部分比露出来的6个小正方形要多。
师:有道理,那么到底有几个小正方形呢?(多媒体课件出示完整的长方形图形)
2.算一算
师:一共有16个小正方形。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2×8=16.
师:2和8是什么意思?
生:一行有2个小正方形,一共有8行。
师:除了2×8,还可以怎么计算?
生:8×2=16.
师:这里的8和2又是什么意思?
生:每列有8个小正方形,一共有2列。
3.想一想
师:还是这16个小正方形,我们可以用它们拼成一个正方形吗?想一想每行有几个小正方形?共有几行?
生:每行有4个小正方形,一共有4行。
师:(多媒体课件呈现将长方形拼成正方形的过程,如图6)原来是这样!积是16的图形,既可以是长方形又可以是正方形。
4.找一找
师:你还能找到像这样积相等的乘法口诀吗?
生:能。
师:接下来我们来玩眼疾手快的游戏,请同学们把表格中相同的积找出来,连一连,最后标出你找到了几组。请同学们点击下一题,开始吧!
学生在网络答题平台进行答题(如图7)。
5.反馈
师:同学们找得怎么样了?一起来看看电脑老师统计的结果吧。(多媒体课件呈现一位学生的答题情况)这两个4对应的是哪两句乘法口诀?
生:一四得四、二二得四
师:谁能像他这样接着说。
生:二九十八、三六十八、一九得九、三三得九……
师:(多媒体课件出示图8)大家一共找到了9组积相等的口诀,太厉害了!老师给你们点个赞。我们趁热打铁,挑战下一关――神奇方格。
【评析】执教老师通过选取现实情景,采用数形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大胆猜测大信封里长方形中的小正方形的个数,使学生深刻理解乘法口诀的实际意义。教师的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探索,并解决问题,同时让学生把相同的积连一连,发现积相等的乘法口诀其含义是不同的,有利于学生加深对乘法算式意义的理解,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认识乘数相同的口诀:“神奇方格”
1.多媒体课件出示3×3的方格图
师:看到方格图,你想到了哪一句乘法口诀?
生:三三得九,3×3=9.
师:还能列出别的算式吗?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每行有3个方格,共有3行,交换来算还是3×3.
2.找乘数相同的算式
师:像这样乘数相同的算式,还有吗?
生1:四四十六。
生2:五五二十五。
师:对,像这样的乘法口诀还有很多。这样吧,咱们用电脑来找一找。
师:我们刚才找到了9、16、25,现在请同学们点击鼠标,将乘数相同的积全部找出来,开始吧。
3.找规律
师:(多媒体课件出示图9)你发现了什么?请找出所有乘数相同的积。
生1:乘数的积在表格的中间。
生2:它们连成了一条线。
生3:相同的积在一条斜线上。
生4:乘数的积一个比一个大。
师:每个乘数的积多多少?
生:多的数是3、5、7、11……
师:你们真是火眼金睛,发现了乘数相同的口诀在表格的对角线上,每次增加的数都是奇数。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结合方格图来看一看。(多媒体课件逐个出示方格图,见图10)
师:每次增加的数在它们对应的方格图里是哪个部分?一起来看一看。(多媒体课件将图像每次增加的个数表示出来,见图11)
师:这个方格图很有魅力,在以后的学习中,它还能帮助我们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呢!
【评析】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执教老师让学生探究乘法口诀表里乘数相同的口诀规律,数形结合,在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找积相同的口诀、找乘数相同的口诀过程中,初步认识平方数,促进学生思考,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认识横行与竖列积的关系:“熊二种数”
师:熊二说,我想种“数”,怎么把“数”迅速地种进灰色区域呢?你能帮它想想办法吗?我们先来看第二行,第二行填哪些数呢?(如图12)
生:填2、4、6、8、10、12、14、16、18.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1:每次增加2.
生2:背2的乘法口诀。
师:同学们是用计算的方法得出这些数的。可是,熊二又说了,我知道同学们都会计算,那能不能不用计算的方法也能更快地把“数”种上去呢?
生:能,第二行的数跟第二列的数是一样的。
师:一样吗?那第一行的积应该跟第几列的积一样呢?
生:第一列。
师:那第三行、第六行呢?
生:第三列、第六列。
师:没错。原来第几行的积和第几列的积是完全相同的(如图13),因此,白色部分和灰色部分也正好相同,数学上叫做对称。所以,有时候我们看到的乘法口诀表只有白色部分的45句,也有的是灰色和白色两个部分,共81句。
【评析】乘法口诀表中蕴藏着轴对称图形。执教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对口诀表中白色和灰色两个部分进行对比,让学生思考如何不通过计算也能够快速地写出答案。通过观察,学生从中知道了对称的概念,培养了空间想象能力,提高了数学思维能力。
三、知识拓展,总结提升
(一)自主选择喜欢的内容学习
师:与乘法口诀相关的知识还有很多,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多媒体课件出示几个与乘法相关的知识:乘法口诀的故事、乘法口诀的由来、乘法口诀的运用、印度乘法口诀、用手指记忆乘法口诀。)请同学们在电脑桌面打开“乘法复习”文件夹,选择你感兴趣的内容仔细阅读。
学生自由阅读资料。
(二)交流汇报
师:你看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想说的?
生1:我看了乘法口诀的由来,知道了乘法口诀是怎么来的。
生2:我看了用手指算乘法。
生3:我看的是大九九乘法口诀表
生4:我看的是印度乘法口诀。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学了解了这么多跟乘法有关的知识,恭喜大家成功闯过了所有的关卡!
(三)反思收获
师:我们顺利地完成了“乘法口诀”数学嘉年华的所有活动,通过这样一节乘法口诀复习课,你有什么感受和收获?今天回家跟爸爸妈妈分享乘法口诀中的秘密,你最想说哪一个?
【评析】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阅读与乘法有关的内容,从不同角度了解与乘法口诀相关的知识,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对乘法口诀学习的兴趣。教师将已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地呈现给学生,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诱发学生会学、乐学、爱学的情感,使知识得到巩固、深化和发展。
【总评】
“乘法口诀的整理与复习”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学完全部乘法口诀后,教师为了让学生系统地掌握这部分知识而进行教学的。面对已经学过的知识,学生再学一次会觉得枯燥。那么,复习课如何体现“求知、求联、求发展”的特点呢?在本节课中,执教老师深挖教学资源,使复习课教学向“精”“深”发展,帮助学生进一步内化知识。
一、数形结合,训练思维
梳理乘法口诀的过程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为了使本节课显得更加厚重,在乘法口诀表的整理和拓展上,执教老师注重数形结合,巧妙地设计了“看积说口诀”“寻找横行与竖列积的关系”“找乘数相同的口诀”“找积相等的口诀”等活动,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在完成乘法口诀表填空过程中,认识乘法口诀表中口诀排列的有序性及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学生在自主整理乘法口诀表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教师让学生以找规律的方式得出“平方数”“口诀表的对称性”,使学生的思维在经历挑战过程中被激活。学生在乘法口诀表中不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延伸问题,使思维向更深处发展,体会到了数学规律的神奇,提高了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注重探究,指导方法
本节复习课,执教老师不仅深挖教学内容,而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设计了具有延展性、开放性的题目,为学生提供能够表现个性的空间。学生通过学习、交流、讨论,掌握了复习旧知的方法,收获了整理知识的技巧,如自主探索规律,并由此记忆、区分所有的乘法口诀。教师在结束教学时没有拔高练习,而是让学生回顾这节课,如“今天回家跟爸爸妈妈分享乘法口诀中的秘密,你最想说哪一个”。这个环节有利于学生回忆整节课的学习内容,并重新梳理和复习乘法口诀。学生找出乘法口诀表中各句口诀的分布规律不是终极教学目标,能够利用口诀与口诀的结构性联系准确记忆和正确提取的意义更大。
三、巧用技术,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