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市场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市场现状范文1
目前我国保费收人年增长约35%,远远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其中,产寿险的比例也发生变化,己转向寿险为主,同时也遇到一些问题,包括财产保险的市场潜力挖掘不够,寿险公司利差损严重等。因此,只有正确分析和认识中国保险市场状况及其走势,才能规范中国保险市场、促进保险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中国保险市场现状。
1.保费收入规模迅速扩大、持续增长
首先,我国保费收入持续高速增长,并且已经进入稳步增长时期。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自1980年才恢复国内保险业务,起点较低。但目前我国整个保费收入已进入逐步平稳期,其主要原因在于财产保险保费收入的增速趋缓,而人身保险业务的增长则相对较快。其次,人身保险保费收人的增长快于财产保险保费收入的增长。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人身保险业务刚刚恢复,而与此同时,银行利率下调,因此同期资本市场欠发达,许多国民将投保人寿保险作为一种重要的投资方式,因此加速了人身保险保费收人的增长。
2.险种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总体看来,以财产保险业务为主,并转向人身保险业务为主。其主要原因在于银行存款利率下调、投资型险种不断增加,导致人身保险保费收人的大量增加。产寿险各自内部结构不同,在中资寿险公司中,2001年寿险业务占总业务的85%以上。财产保险业务中,机动车辆保险业务占绝大部分。在中国财产保险保费收人中,机动车辆保险保费收入超过企业财产保险保费收人,成为财产保险的第一大险种,随后逐步增加。而在经济和交通发达的地区,机动车辆保险的的比重更高,如在北京则高达70%以上。
3.保险深度、密度明显提高,但与国外相比,仍然较低
根据国外杂志统计,2001年我国大陆的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分别列于73位
和61位,低于工业化国家的水平,也低于新型市场国家或地区的水平,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保险市场的潜力较大。
4.保险公司数量明显增加,但仍属于寡头垄断市场
中国1980年开始恢复国内财产保险业务,1985年全国仅一家保险公司,即中国人民保险公司(PI CC),1986年成立新疆兵团保险公司,随后在1988年成立平安保险公司,又于1992年改为中国平安保险公司。目前我国保险公司超过50家。其中国有独资保险公司5家,外资保险公司13家,中外合资保险公司19家。这说明多主体的市场格局基本形成,属于寡头垄断型市场。同时从保险中介市场来看,保险中介的发展规模仍然相对较小。一是保险公司较少,同时起点低、发展尚欠规范;二是保险经纪公司较少,无法适应保险业发展的需要,这些均会限制保险业的发展。
5. 保险中介人发展迅猛,保险展业逐步以人为主,保险中介逐步完善
我国作为代表保险人利益的一保险人、代表投保人利益的一保险经纪人以及居于第三者的保险公估人,均已形成。因此从长期趋势来看,保险经纪人将会进一步发展,但在寿险市场上仍以保险人为主,财产保险市场则以保险经纪人为主。
6. 保险法规与监管制度建立
自我国恢复保险业务以来,保险法制建设得到加强。自1983年以来政府颁布一系列保险法律和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简称《保险法》),随后又多次公布和修改保险人、保险经纪人、保险公估人等方面的规定,
从而初步实现以保险法为核心的保险法律法规体系。此外还成立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中国保监会),监管中国的商业保险,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保险市场的监管力度。
7. 对外开放步骤加快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业是增长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为了引进外国保险公司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促进中国保险业的发展,批准在上海进行保险市场对外开放的试点。一方面,允许外国保险公司进人中国保险市场,另一方面则鼓励国内保险公司拓展在海外经营的保险业务。
市场现状范文2
[论文关键词]金融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
[论文摘要]金融市场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不断发展的,本文通过对金融市场现状的分析,阐述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并探讨了金融市场的发展方向。
金融市场,是指金融商品交易的场所,如货币资金借贷场所,股票债券的发行和交易场所,黄金外汇买卖场所等等。它是中央银行利用货币政策工具对经济进行间接调控的依托,是以市场为基础,在全社会范围内合理配置有限的资金资本资源,提高资本,资金使用效益的制度前提,同时也是发挥资本存量蓄水池作用,以迅速和灵活的融资方式把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渠道和场所。国家和中央银行根据金融市场发出的信息,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同时,金融机构和企业也可依据金融市场信息做出相应的决策。
一、金融市场的现状
金融市场按使用期限划分,可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作为短期资金融通场所,满足了参与者的流动性需求;资本市场作为长期资金的融通场所,为参与者提供了安全性和盈利性保障;各个市场各自独立而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不可分割的金融市场体系。发育完善、健康的金融市场体系,能使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迅速、有效、顺畅传导,促进经济稳定发展。要想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金融市场的建设和发展必不可少。随着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朝市场化方向的不断发展,我国金融市场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参与主体日趋广泛,基本形成了初具规模、分工明确的市场体系,成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市场创新继续稳步推进,已有创新产品发展迅速;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涵盖面和影响力不断增强;金融市场改革进展顺利,市场功能日趋深化;金融市场结构不断优化,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我国金融市场正在向以建设透明高效、结构合理、机制健全、功能完善和运行安全的目标迈进。
二、我国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金融市场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与国外成熟的金融市场相比仍存在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一)金融结构失衡。我国的金融机构虽然呈现不断优化趋势,但现存结构状态仍然不能够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以及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甚至严重制约了金融效率与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二)金融创新乏力。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金融创新还很落后,且存在金融创新过于依赖政府,在有限的金融创新中,各领域进展失衡的状况。这些都降低了金融资源的效率,削弱了我国金融机构的创新竞争力。(三)金融监管存在突出问题。从内部看,金融机构面临着与国有企业一样的困境,即如何真正解决激励与约束机制问题;从外部监管看,首先表现为金融法规建设滞后,中国现行有关金融监管方面的法律经过多年修改,已经较为系统,较为完善。但由于我国的整体法律基础不牢固,金融监管经验不足,法律的涵盖面并不广泛,法律的局限性严重,特别是一些临时性的管理条件、实施办法,缺乏一致性、连续性、权威性,对金融市场发展极为不利。(四)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塞不通,人为割裂,迫使资金变相暗通,阻碍了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联动效应,阻滞货币政策的传导,减弱了货币政策效力,使货币市场的发展能有效地带动资本市场的发展。且银行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造成了金融市场的一些监管真空。
三、加快金融市场发展
加快金融市场发展,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成熟与完善货币市场的发展是资本市场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鉴于我国金融市场中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发展的不均衡现状,笔者认为,应抓紧我国货币市场的发展,为各经济主体提供一个发达的、高流动性、低风险性的短期资金融通市场;加快资本市场的发展,使其为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产业结构调整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产权制度的改革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一)加快货币市场的发展
首先,要重新认识货币市场的地位和作用。
其次,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同业拆借市场。一是要规范、健全同业拆借市场交易网络系统;二是充分发挥同业拆借市场的融资功能,在有效利用有形拆借市场的前提下,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稳步发展我国的无形拆借市场,提高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的融资能力;三是规范拆借市场行为,通过制定有关的交易规则和监管办法,规范市场运作,严格市场管理和监控,使拆借市场运转正常化、良性化;四是加大抵押担保拆借比重,改变我国拆借市场上基本以信用拆借为主要手段的现状,以此达到防范和分散风险的目的;五是加大中央银行的调控力度。
第三,大力发展商业票据市场。
(二)加快资本市场的发展
首先,应调整非国有经济与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政策,适当扩大它们的投资需求;其次,进一步健全国债市场;第三、适当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第四,逐步使社会保障资金进入资本市场;第五、着力发展产权交易市场;第六、完善资本市场的组织结构体系;第七、发展机构投资者。
四、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趋势
(一)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在金融体制和金融市场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对国有商业银行要严格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建立起真正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体制,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经营管理模式,最终使其成为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内控机制健全、按照市场化机制运作的现代金融企业。同时,也要对股份制银行进行制度创新,真正按照现代商业银行的标准,建立内控严密、运转规范高效的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全面提升其经营管理水平和盈利水平。
(二)建立完善的保险市场运作机制。根据入世承诺,我国对保险业采取的过渡期保护措施2004年年底到期,取消对外资的地域限制,保险业竞争将进一步加剧。要转变经营模式,彻底改变依靠低赔付率来维持高增长率的现状,完善市场运作机制,使保险公司的工作重点切实转换到完善内控、强化管理、创新产品、提高服务质量上来,这种转变应该是保险公司自愿、主动适应市场机制的需要。
(三)建立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金融市场的发展一直伴随并推动着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判断一个金融监管体系是否有效的基本原则应为是否能逐步放松管制,减少行政审批,为金融机构业务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因此要切实把监管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通过行业规划、政策引导、市场监管、信息以及规范市场准入等手段,调控金融市场,防范化解风险,促进金融市场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
(四)规范证券市场主体行为首先是投资主体。我国的证券市场正经历着从散户与机构投资者并存向以机构投资者为主要投资主体的过渡时期。发展和完善证券投资基金及逐步地允许保险资金等投资证券市场是投资主体深化的主要途径。其次是融资主体。为国有股、法人股的流通创造积极条件,逐步实现资产存量的流动;在规范化的基础上,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战略性重组;扩大国有企业的债券发行规模,完善国有企业的资本结构,改变对银行信贷的过度依赖;加大国有企业经营的外在压力,促使其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管理质量。最后是证券公司。建立风险控制长效机制,在制度设计上严防证券公司挪用客户资金,同时建立有效的融资融券机制;完善客户保证金的安全保管和受偿制度,确保客户资产安全;通过收购兼并的方式实现强强联合,增强抵御风险能力。
参考文献
[1]曹龙骥,货币银行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市场现状范文3
艺术的生命是通过流通实现的,“秘不示人”的艺术品是僵死的东西,缺乏真正的活力,因而生命也不能长久。流通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文化式流通,也就是交流。非赢利目的的艺术展览、艺术陈列和艺术沙龙等就属于这一种。另一种是商业式流通,即通过买卖造成艺术品占有权的转移,从而达到艺术品传播的目的。具体来说,艺术市场的本质特征就是交换、调节和竞争。
现代社会艺术市场在展现与推动艺术发展方面具有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在市场经济起作用的社会里,艺术市场是使艺术品文化价值、精神价值得以实现的一种重要普遍的方式。通过经济方式的交换,艺术品的审美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可以现实的发挥出来。艺术市场使艺术受众的范围扩大,它使更多的人可能得到艺术品,获取享受艺术、欣赏艺术的机会,打破了艺术为少数人服务的局面,占有艺术不再是少数人的权利。艺术市场使艺术变得更加丰富,更有活力,市场杠杆的作用,促进艺术品种类、风格的多样化,以适应市场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艺术市场从经济、商业的角度检验、确证艺术家的能力和水平,从而推动艺术家的创作。另外,艺术市场使艺术家增加了向社会亮相的机会,对于艺术展览、学术性展览等非商业化方式具有一种补偿机制。
艺术市场一方面扩大了社会各界与艺术的联系,使人们对艺术发生了更深的兴趣,另一方面,它又拉开了艺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联系,引起了艺术创造的客观化。也就是说艺术市场天然的具有两重性,它的正面效应是艺术受众范围的扩大,依据金钱的条件,新的渴慕者就可以经常的拥有艺术品,把艺术从神圣的殿堂拉向了世俗人间。它的负面效应是它制约了艺术创作和艺术消费,并且常常是不正确、不公平的对待艺术品审美价值。艺术市场的买卖很多时候把艺术品当成了只具有交换价值的东西,艺术品的本质属性、根本属性,即艺术作品满足人们特殊精神需要的那种属性,在市场交换中不一定处在它应有的决定性地位上,而是取决于特定艺术家、艺术风格或种类在艺术市场上的经济价值。
总的来说艺术市场在中国还不成熟,严格意义上的艺术市场还没有真正形成,市场运作的各个环节还没有做到相互配套、协调动作。此外,不仅不少艺术消费者的市场知识和市场观念尚不明确、健全,而且许多艺术品生产者对艺术品商业价值,经济内涵的认识和态度也还不明朗、不够正确,尤其是艺术品经营者们,出版商、画廊经理、艺术经纪人等他们整体素质和作为这一行业从业人员应有的总体水平和素质都还不如人意。艺术市场存在一些无序状态,艺术品和原创作品不分,随意定价,假货泛滥,人为哄抬等。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过程,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与国外相比还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发展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我们既要遵照国际艺术市场的基本规则,又要从中国现实以及当代艺术品的现状出发,否则难以真正健全和发展中国的艺术市场。
首先,应从宏观上规范艺术市场,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切实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加强鉴赏力度,确立具有鉴定权的机构,改变艺术市场混乱的局面。艺术家也要加强自身的责任感,对消费者负责,主动净化艺术市场。鉴赏工作人员不仅要有过硬的鉴赏艺术,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使艺术市场步入有序化、规范化的轨道。
市场现状范文4
在面料市场上,300~500米的订货量通常是常规的起订量,而刚起步的品牌必然无法一次购买那么多面料。独立设计师应该如何与面料商建立合作关系?如何找到适合自己需求的面料?带着这些问题,本次《iLOOK》特别采访了上海欧布之家缇素进出口有限公司的章翊总经理,请她来聊一聊当下国内面料市场的现状和一些设计师特别关心的问题。
Q&A
iLOOK:您从事面料行业到现在有多长时间了?您的公司主要经营的是哪些种类的面料?
章翊:已经有十六七年了,我们主要经营欧洲进口的各种面料,男女装都有,基本的途径、分类主要是欧洲进口的,这些供应商主要来自意大利、法国、英国这些国家。
iLOOK:面料在种类上会不会有一些地域性的分别?
章翊:其实欧洲各个地方是有分别的,每个地区确实有自己强项的东西,就拿意大利地区来说,一般它是分三大块,一个叫科莫地区,它主要出产一些跟真丝有关的产品,不管是素面的、印花的还是提花的,主要是那种丝质感觉的产品在这个地区;那么转到意大利蒂艾拉和彼拉多这两个地区,主要是出产精纺和粗纺的毛料;或者说像里昂,基本上法国现在剩下的一些企业也都是纺织企业,都集中在里昂,里昂其实很早以前也是欧洲的丝绸中心,所以它现在剩下的这些工厂也主要是出产真丝,现在不一定是真丝类的原料,但是表面看上去的风格是比较精致的、丝质的产品,也是这个地区的特色。
iLOOK:目前国内比较大的面料产地主要是哪些地方呢?
章翊:国内现在其实最大的产地还是在江浙地区,主要还是以浙江的一些地方为主,以生产一些真丝类、化纤类产品为主;而比如说像江苏江阴这边,然后像山东这边,是毛纺类比较集中的地方。国内主要的面料还是这两大块为主,一个是丝绸化纤类的;另一个是毛纺类的,这是两个比较大类的集中的类型。
iLOOK:大家都知道进口面料比较高档、比较好,那么国内的面料跟进口的面料比较起来,劣势究竟是在哪些地方?
章翊:我觉得主要有几点:第一,最大的问题就是自主开发的能力,我觉得这是一个最大的区别,你知道面料每一季的产品其实就跟服装每一季的产品是一样的,它每一季都会有自己的Collection,这个就是面料厂商自主开发的产物。国内能够做到每季推出一个固定的、有每一季时尚风格、风貌的这样的一个Collection的这种供应商还是比较少的。衍生来说,这个区别也引发了之后在价格上的一些差异,因为其实前期投入要把这个Collection从无到有做出来,成本投资是很大的,可能在价格上这也是欧洲面料比较贵的一个原因之一。第二,我觉得还是品质上的区别,因为欧洲的整个纺织发展历史还是比我们国内要长,他们一般也都是有上百年历史的这种工厂很多,它从最早的老板到后面的设计师,到第一线的工人,他对面料的理解和对技术的掌握程度肯定要比我们国内几十年或者只有十几年历史的这些厂的经验要丰富,专业度要高,那它做出来的产品品质势必比较稳定,出质量问题的概率比较小。第三,以前国内一般起订量比较大,一般可能动辄就要3000米、5000米、上万米的样子,欧洲可能起订量比较小,它一般三五百米就可以做了。特别是对一些新兴的品牌,那它是非常需要在数量上支持的,你不可能一上来就几千米嘛,所以订单的灵活操作上面欧洲还是有优势的。
iLOOK:在你们的客户当中,有没有一些中国原创设计师品牌?
章翊:有的,老实说我们对这一块还是开发得挺早的,因为设计师是分几种,一种是他本身自己在一些品牌里面、在市场上摸爬滚打很久了,可能从我们传统意义的品牌脱离出来做自己的品牌,因为我们跟这些品牌也打了很多交道,这些设计师也都认识,他自己出来以后我们跟他还是好朋友,我们就延续这个关系,只不过供货的数量、要求的东西、风格都不一样,这部分人自然而然就成为我们的客户。另外,也有一些海归或者大学毕业甚至有一些人是半路出家来做设计品牌,他们冒出来的时候我们很早就开始关注了,跟这部分的客人我们也会有意识地去服务他们,一上来他们的量都很小,可能只要几十米的面料,但我们挺重视这一块的,因为我觉得独立设计师以后在国内的整个服装版图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大,而且重要性也会越来越大,所以我们是从一开始就蛮支持的。
iLOOK:以您对面料的专业角度来看,通常独立设计师选择的面料,跟大众品牌选择的面料是否会存在一些差异?
章翊:我是这样想的,因为品牌受很多方面因素的控制,就是说大众品牌不光是突出设计的品牌,而是整个团队从营销到设计到内部管理再到品质,所有的这些东西形成了一个品牌,所以它挑面料的时候受很多东西的限制,受销售给它的意见,什么东西好卖,隔壁邻居在卖什么,对吧?什么东西大牌在卖,你也要有点它们的影子,什么东西去年卖得好,你今年还得有……它受着方方面面很多因素的牵制,而独立设计师来挑面料的时候不会考虑到这些东西,他主要是以他的个人喜好为选择的唯一标准,所以明显能感觉到独立设计师在挑面料的时候胆子会比较大,只要吻合他品牌风格的东西他就会拿进来用,而大众品牌可能有时候步子有比他们走的小一点。
iLOOK:您的公司跟刚起步的设计师合作的时候,会不会有一些类似于扶持计划那样的优惠政策?比如在订货量上或者在价格上给这些新设计师一些帮助?
章翊:是,我们其实已经做了很多的工作,我相信设计师们愿意一季一季跟我们配合也是看到了我们的努力。举例来说,一个新锐设计师起步的时候可能真的就只订50米,一般来说50米是没人帮你做的,就算加钱跟老外做都没人做,最后我们帮她把几个50米都做下来,可想而知我们去供应商那边做了多少工作。她第一年卖得很好,第二年数量马上就加上来了,加到了200米一个颜色,虽然离300米的常规起订量还有一定差距,但是明显进步了,那我们又回馈给国外的供应商,他们也很高兴,这就变成良性循环了。
iLOOK:每年春夏,面料市场上会出现很多新趋势,以2014年来说,这种新的趋势主要体现在什么方面?
章翊:主要还是两到三个方面来体现,首先是面料还是要为服装服务,其实还是要从整个服装的流行趋势来分析的,而服装流行趋势不外乎就是几点,第一点廓形,第二点颜色,第三点花色、图案的设计。其实面料也是根据这些东西在变化的,比如说前几年流行很柔的、很垂的、很女人的贴身的风格,但是你看这两年的风格明显就变了,开始走那种注重廓形的风格,有一些硬硬的撑撑的感觉。那么在面料的材质上面、对原料的选择上面、对后处理的加工上面都会有不同,对吧?颜色比较好办,可能染色或者纱线的颜色根据国际流行色走,比如前两年是玫红的,今年可能是很粉的、奶油的,这个是颜色的区别,是比较容易改的。还有就是图案花形上面,前两年是流行都市的,有一些高楼大厦的都市景象,现在可能流行动物纹样的,面料这也是根据流行趋势来走的。
iLOOK:据说有时候不同品牌的独立设计师之间会出现在同一季的作品中“撞”了面料的现象,您认为这种怪现状是如何造成的?
章翊:我是挺希望多结识一些这样的客人的,他们如果都集中在国内的一些面料市场里面去挑,那真的是非常局限的,而且你说为什么他们会撞,其实设计师感知流行度的能力也很强,比如说你要找这种有点廓形的,要找这种花形的,要找这个颜色的,可能大家最后都找到同一块面料去了。因为国内本身的范围比较小,你再一找就只筛出来那几块东西,那我们提供给他的选择范围就比较大,他在我这个范围里面要撞的机会比较少。而且就像刚才说的,品牌和独立设计师挑东西其实还是有区别的,我们也很有意识地保护独立设计师,因为他很在意他的唯一性,所以在这一块我觉得我们应该是可以帮到他们的。
iLOOK:您觉得面料市场跟服装市场、包括跟设计师之间现在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有时候我们觉得会不会是面料商在主导整个市场的一种趋势,您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
章翊:这个主观的因素还在于设计师,每个人对面料的要求不一样,最高境界当然是你能够配合到面料商一起来开发面料,对吧?这样开发出真正属于你自己的面料,别家绝对没有,连其他世界上大牌也用不到这一块布,这个是要花时间的,也不是一句话就能开发出来的。但是目前的情况可能80%~90%的设计师只能看材吃饭,只能在一些现成的材料里面来挑选。我觉得挑布做东西还是要看设计师的眼光。如果你想做的更特殊一点,你想更加保险、跟人家不撞,那你就要自己再拿钱去开发面料。所以我觉得面料商是掌控不了它的整个产品的走向是什么的,关键还是看设计师对面料的了解,他能够驾驭这个面料到什么程度、把它做成什么款,是要看设计师本身的能力的。
iLOOK:这就引申出来一个问题,一些刚毕业的或者没有接触过市场的设计师,其实他掌握资源的渠道是非常有限的,您觉得这一类的新设计师应该如何去更多的跟面料商建立联系呢?有没有一个平台或者渠道来帮助他们?
章翊:我觉得目前没有这样的一个平台,我不知道像设计师有没有协会或者别的一些组织,我不是很懂,比如说独立设计师,他们如果有这样的一个社团或者是怎么样的,有人牵头,那如果做一些沙龙或者交流活动,比如说我们面料商也有这么一个团体,大家碰个头,那这就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否则只有唯一的途径,就是你自己去找和看。
iLOOK:就您所知道的专业信息来看,您觉得面料的成本在一件衣服的成本当中所占的比重大概是多大?
章翊:每个品牌它其实有一个倍率,就是一件服装的成本出来以后是乘三、乘四还是乘十,那占的比例就不一样,乘十可能衣服的成本就占到你零售价的十分之一,那可能面料成本只占到二十分之一;如果乘三,可能衣服成本占三分之一,面料成本占到六分之一……就是每一个品牌看零售价的定价来决定这个面料是占多少,你这个定价也是要根据你公司整个的运营成本、你进的卖场给你的扣点等这些因素来决定你的销售成本是多少,你最后设定的毛利又是要多少,我觉得是一个倒推的过程。
iLOOK:就面料本身的价格而言,它主要是由哪些因素所决定的?
章翊:我觉得材料还是一个大头,就是原材料,像纱线的成本肯定是一个大头;制作工艺确实也是排其次的,比如说你这块面料是全真丝的和全涤的,其他的都是平纹的,那肯定价格上的差距就在材料上面;那如果你这块面料上面本来是真丝的,就是一个平版的,可能卖50元钱,那你上面压花了,打孔了,涂层了,复合了,经过这些工艺最后它就变成150元钱,那也是很合理的,因为你又多了一些工序嘛,所以就是原材料和工艺决定了面料最后的售价。
iLOOK:根据您对市场的观察,在中国这些年以来,有没有哪些面料是经久不衰的?
章翊:一般来说是这样的,其实每个品牌每一季都会有一两块经久不衰的面料,一般它是素面的布,比如说Max Maria,它的羊绒大衣是强项嘛,那可能这种克重的、这个手感的、这个含羊绒量的料我们每年卖得最好,那我们每年的经典款都必须要的,可能三五年我都会延续这一块,到了第六年我可能风格稍微毛长毛短再改一改,但是基本上就会锁定一些自己会经常做的东西。我觉得像品牌如果它一般做了十年左右,它也会慢慢摸索出适合它自己的面料,一般这种产品都是素面的。但是像独立设计师我不知道,可能他们是刚刚上手,一般每一季的产品还是在不断变换的,甚至有的人要去现货市场找,那它更没有延续性了,这个东西卖完了补货都补不上,别说第二年再怎么样了。我觉得对任何一个品牌来说,找到一些有自己品牌特色的、可以延续的面料是很重要的,但是你说现在是哪几种面料销路很好,那还是根据每个人的要求来的,没有说这一块、那一块,就是大家都在用,还是百花齐放的,只不过你需要找到适合自己品牌的这一块。
iLOOK:现在大家也比较关心一些面料的新趋势,比如说环保的面料、高科技的面料,或者有机面料等,对这方面您有什么样的了解?
章翊:我们因为有这么多工厂嘛,发现不会每个工厂都推这种概念性的东西,但是有一些工厂就会推它每一季的系列,比如说这间工厂专门是做棉的,那他就会推有机棉,有一个系列就是有机棉;那假如它是做那种功能性面料的,可能会有一组是循环利用产品,是循环利用的纤维做的,诸如此类,还是要看每一家工厂的产品。我们是有这样的产品的,就是看客人有没有这个需求,有这个需求我们就拿出来给他看,有很多可能只追求风格,它对这种层面上的东西没有什么要求,那我们就不特别推荐这些了。
市场现状范文5
关键词:苏州;婚纱;市场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3-0049-01
婚纱的国际用语是结婚礼服,就是新娘在结婚仪式和婚宴中穿着的服装。
据中国民政部公布的数据,2000-2009年,中国年均有912万对新人喜结良缘。光是2009年,全国就有1145.8万对新人登记结婚,登记数量已连续第二年突破1000万对大关,拉动了中国婚庆消费的强势增长。与此同时,我国已经形成广东、厦门、苏州以及台湾四大婚纱晚礼服设计、生产、出口基地,具备高、中、低档不同特色,全球80%以上的婚纱品牌都是在中国加工贴牌的。因此本文选取四大婚纱基地之一的苏州,对其婚纱市场进行调研与剖析也就具有了实际意义。
一、实地调研和结果分析
在本研究中,笔者走访了虎丘婚纱一条街和天赐婚纱精品广场,对50家婚纱店铺进行了入户访问。问卷调查结果使用SPSS16.0和Excel软件进行分析。调研结果显示,产品产地方面,被调查50家商家中产品产地是苏州的有45家,其中64.4%的商家会做出口生意,另外35.6%的商家不会从事出口生意。究其原因,一位店主表示,“国外订单要求甚多,很难胜任,即使出口,也是针对国外低端市场,档次不高,不如作国内市场。”出口地包括德国、美国、斯洛文尼亚、日本、韩国、东南亚、香港、澳大利亚、中东和非洲。但从总体上说,出口最多的还是欧美、日本市场。
婚纱价位方面,价位在100-200元区间的店铺有11家;价位在200-500元区间的店铺有20家,数量最多,占到总数的40%;价位在500-1000元区间的店铺有12家;价位在1000-2000元区间的店铺有6家;价位在2000元以上区间的店铺只有1家。50户被调查商家中,价位在2000元以上的那一家婚纱产自苏州本地。核心价位在1000-2000元的共有6家,其中产地为苏州的为3家,产地为广州的为2家,产地为无锡的为1家。
品牌持有方面,被调查商家中21家有品牌,占到总数的42%;29家没有品牌,占到总数的58%,即超过半数以上商家的产品是没有品牌的。而没有品牌,品牌附加值就无从谈起,利润的获取也将极其有限。在产品研发目标方面,问卷设置了扩大产品系列、提高附加值、开拓市场、改善工作条件、提高质量、降低成本这6个选项。其中选择最多的是提高质量、扩大产品系列、开拓市场;改善工作条件、降低成本紧随其后;提高附加值被选频数只有8,位居最后,可见很多商家还没有仔细考虑过如何提高产品附加值以获得更高利润。
网络营销手段使用方面,有32家使用过网络营销手段,占总数的64%,另外18户店铺不使用网络营销手段,占总数的36%,也就是说,超过三分之一的店家不使用任何网络营销手段。具体类型如表1所示:
二、结语
虽然苏州是中国四大婚纱加工基地之一,但与广州、潮州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正如一位虎丘婚纱市场老板所说:“如果苏州婚纱水平有人的脚踝那么高,那么广州婚纱差不多到膝盖,潮州婚纱水平可能到胸口。”面对这一差距,苏州地区婚纱市场可以尝试开展相关市场调查,充分开发国内婚纱消费市场;创建婚纱产业知名品牌,打造核心竞争力;充分运用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使其在婚纱产业中发挥更大的宣传和销售作用。
参考文献:
市场现状范文6
(一)一线多价矛盾突出。一是随着公路客运市场的发展,营运线路细化程度越来越高,重叠路段越来越多、越来越长,致使同一段公路上跑着多条线路、不同营运性质的车辆。其既有农村客运车辆,又有普通客运车辆,还有跨省班线车辆,更有公交车辆。按照现行公路客运价格政策,则会出现多种票价,导致同线路同站点票价不同。差距最大的是农村班线和普通客运票价,现行政策规定下的短途客运燃油附加费超过正常运价,但农村班线没有燃油附加费。这就使得同一条线路上的农村班线票价仅为普通班线票价的一半。在客运市场平稳的情况下,市场会自然形成一个一致的票价。但在节假日等客流剧增时,不同性质的车辆就执行不同的票价,出现一线多价的问题。价格的变动往往引起乘客的不满,带来投诉增多。特别是随着宝鸡市城市规模不断发展,城市区域不断扩大,近郊班线与公交线路重叠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公交由于享受财政补贴和税费优惠政策,加之与公路客运核定乘客原则不同,几乎无载客量限制,致使票价很低。如宝鸡蔡家坡中线与15路公交线路票价问题就比较突出。客运班线宝鸡蔡家坡线路(中线)全程47公里,其中宝鸡至虢镇段共23公里与公交15路同线,但15路(普通车)全程票价2元/人,而客运车辆目前仅燃油附加费就已达3元。这样,客运班线宝鸡虢镇段票价最少也要超过6元/人。宝鸡至观音山、潘家湾、虢镇、县功等郊区线路也都存在这样的问题。
(二)价格与成本倒挂严重。执行新规定八年来,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油料、车辆购置费、保险费、维修费、年折旧费、安全设施设备的投资都有不同程度增加。特别是工资的大幅度增加和核载乘客政策的严格执行,致使营运成本大幅度增加,而客运价格却是8年前制定的。其后虽然有燃油附加费的补偿,但仍远低于成本的增加。这样一来,一方面增加了客运企业的经营困难,另一方面也掣肘着客运价格的管理工作。据对宝鸡市某山区县客运公司调查数据显示,司乘人员工资成倍增长。其月平均工资,2006年驾驶员仅为900元,售票员为400元;2012年分别为3500元、1200元,涨幅分别达到289%和200%。维修费用也大幅度增长,2006年650#半钢轮胎每个320元,国II喷油器每支50元,2012年分别为580元、998元,涨幅分别达到81.25%和189.6%。
(三)油运联动机制不合理。现行燃油附加费以100公里(不足100公里按100公里计算)为计费单位,单位太大,给短途乘客带来不合理负担,造成了客运企业内部的不公平。以中型中级车为例,虢镇凤翔的正常运价(不含2%旅客责任保障金和通行费)为3.5元,而燃油附加费达到3.5元,占运价的100%。而宝鸡陇县的正常运价(上同)为15元,燃油附加费也是3.5元,占运价的23.33%。这既给乘客带来不合理负担,同时也给客运企业内部造成不公平。
(四)燃油附加费长期游离于票价之外而产生新的矛盾。燃油费本来是运输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客运票价的构成之一。燃油附加费是在成品油价格频繁变动的情况下,票价不能及时反映成本变化的权宜之计。而燃油附加费仅反映燃油费的变化,却不能完全反映燃油费变化引起的成本变化。按照省上的规定,燃油附加费不作为票价收入计提客运费,等于是把票价的一部分拿出,造成了客运企业内部核算的混乱。还有燃油附加费是什么收入没有明确,对这部分的收入是否计税也没有明确,有的地方征税,有的地方不征税,造成了行业内企业之间的不平等。
(五)农村班线价格政策不合理。目前的农村班线以2006年的油价为基数,按座位进行补贴,农村班线票价不实行油运联动机制,即不收取燃油附加费。从2006年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以来,截止到2012年底(即2006年3月25日与2012年11月16日比较),90#汽油价格每吨累计上涨4125元,0#柴油价格每吨累计上涨3833元,可油料补贴标准基本未作调整。2012年柴油零售价8.00元/升,而2006年柴油零售价格4.26元/升。以每辆车每天耗油30升计算:2006年30升×4.26元/升=127.8元,2012年30升×8元/升=240元,每车每天增加燃油费支出112.2元,即单车每月增加燃油费支出3366元。2011年上半年月均燃油补贴金额为1389元,政府的补贴额只占燃油价格上涨的41.26%,其余58.74%由企业自己负担。
二、对策和建议
(一)应尽快调整车型运价。车型运价是公路客运票价的基础,其应及时准确地反映公路客运成本变化。只有合理的运价,才能保障经营者规范经营,激励经营者不断提高车辆档次,改善服务质量,促进客运市场健康发展。建议尽快研究制定公路客运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可将燃油附加费的政策扩展,参照成品油价格调整机制,选定影响客运成本的主要因素,建立客运成本变化数学模型;当成本变化达到一个限度时,即可启动客运价格调整机制。这既可使运价及时反映成本变化,也可消除燃油附加费长期游离于票价之外的不利影响。
(二)改革公路客运价格管理形式,将公路客运价格由政府定价改为政府指导价。随着客运体系的不断变化,公路客运市场的变化日新月异,决定客运价格的因素复杂多变。随着铁路客运的发展,铁路沿线的公路客运价格就必须向铁路票价靠拢,如宝鸡到西安的高速公路客运票价一直执行不到位。另外,客流量的变化,致使上座率变化较大,加上路况、季节变化对客运成本的影响,如果不给经营者一定的自主定价权,一方面客运市场缺乏活力,另一方面经营者也难以经营。
(三)下放农村班线车型运价管理权限。随着国家对城乡“二元”结构的改善,各级各方面对三农的投入不断加大,城镇化推进加快,民生工程不断得到提升,农村公交发展加快,这些都使得农村客运市场、运输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多方面、多层次影响着农村公路客运价格的形成。加之,我省南北跨度大,县域经济发展参差不齐,一方面决定了地方政府对公路客运的关注度和资金投入区别较大;另一方面使当地居民消费水平不同,老百姓对出行交通支出的承受力不同。还有山区、平原地理环境不同,致使运输成本差别较大。再有人口分布差别,客流丰歉不均,致使上座率差别较大。如果继续执行全省一价,既违背了政府定价原则,也不能发挥价格的杠杆作用,促进公路客运市场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