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赞美四月的诗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赞美四月的诗词范文1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探讨
优秀古诗词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资源,优美的诗词,深刻的内涵,高远的意境,流传的佳句,精湛的语言,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我们只有重视古诗词的教学,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才能使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才有利于学生陶冶道德情操,品味生活情趣,丰富思想内涵,成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诵读这些古诗词呢?
1 初读诗文,了解作者
诗读百遍,其义自明,其情自见。诵读古诗方法很多,分自读、对读、群读,又可分为默读、声读等。多读,可以让学生把握诗词的内在节奏。节奏是古诗词的生命,读诗的过程也是欣赏诗歌的一种过程。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化为心中之本。整体朗诵诗歌的过程中,由于现代文和古文之间的不同,首先要引导学生读准每个字,每个词的读音,例:《回乡偶书》中“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现在“衰’’读“shuai",但古读音应该是“cui”,古读音更能押韵,更能体现古诗的韵律美;例如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古时应该读xia.,而现在用汉语拼音读xi4,就不和谐,不押韵了。在处理这个问题时,我就先让同学们自己读,多读几次,体会到古诗的押韵美,学生自然选择读古音了。
2 精读课文,了解诗意
读通古诗后,就要了解这首诗的意思,在语文课本中,古诗词都会有注释,将不太容易理解的字词翻译出来。这时,我多半希望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或个人发言的方法,一句一句让让学生慢慢去自己探究,老师在旁适当点拨即可。还可以鼓励学生借助古汉语词典,去自己翻找。这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学习能力,有很大帮助。
3 研读诗文,体会情感
赞美四月的诗词范文2
一、描写天气与气候的诗句:
1、描写平原与山地气候差异的诗句如: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全诗短短四句,写出了平原与山地气候的差异。人间四月正是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而在高山古寺之中。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主要是山地海拔高导致气候的垂直变化造成的。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地面,因此离地面愈高的大气受热愈少,气温愈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温度下降0.6度,由于平原和山地的相对高度较大,所以山顶的气温是山脚气温减去相对温差,故山顶气温要远低于山脚的气温。
2、描写季风和降水的诗句如: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的《凉州词》)玉门关外的杨柳不青的原因是由于春风不度造成的,这里的春风指夏季风。夏季北太平洋高压势力大大增强,亚洲大陆上形成印度低压,太平洋暧湿气流便沿着北太平洋西部边缘,以东南风吹到亚洲东南岸,形成东南季风,即夏季风。在我国把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划分为季风区,夏季风影响不到的地区为非季风区。季风区与非季风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这条线以东以南为季风区,以西以北为非季风区。因为玉门关正好位于这条界线以西,关外自然就得不到夏季风的滋润了。
再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黎花开”描绘的是天气特征,“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个时节反映我国春末夏初的时节,其降雨类型属于:锋面雨中准静止锋。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比较可以让学生理解掌握天气与气候的有关知识。
二、描写地形的诗句如: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渲,崖转石万壑雷。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李白的《蜀道难》) 此诗生动地描写了四川省西部崎岖的地形。四川盆地西部邛崃山等山脉属于横断山脉的部分,山峦起伏,连峰接天,削壁深壑,连山耸立,地形非常复杂。“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从另一方面反映了该地区的地形特征。地势高低起伏,导致道路只能围绕山峰盘旋,所以历来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说。
三、描写河湖的诗句: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的《将进酒》),这二句描写的是黄河源源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这里的“天上”指的是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黄河从这里发源,曲折东流,沿途接纳了许多支流,经过了5500千米的路程,流入渤海,是我国第二长河。由于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为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它与第二级阶梯高出2000~3000米,与平原地区高出3000多米,所以在平原上的人们来看,黄河好似从天而来。这种落差之大,使黄河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目前,已在干流上相继建立了多个水电站和水利枢纽。
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青山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诗中以“轻舟”沿江下行,来形容长江流速之快。而“彩云间”三个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以体现长江上下游之间的斜度差距,突出长江上下游的落差之大。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长江流到四川盆地以东,深切巫山,形成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由于两岸青山的约束,水流湍急,形成了丰富的水能资源。
四、描写自然景观的: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而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坡的《题西林壁》),诗人从横看、侧看,从远视、近视一观察庐山,所见的庐山雄姿各不相同。为什么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只因为人在庐山之中。庐山呈东北――西南走向,山体不大,但平地而起,显得特挺拔。主峰汉阳峰1473米,常隐没在云雾之中,时隐时现,变幻莫测。从地质构造上看,它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所以“横看成岭侧成峰”。
赞美四月的诗词范文3
她叫林徽因,是许多人梦中的白莲,徐志摩为她徜徉在康桥,深情的等待一场旧梦可以归来;梁思成与她携手走过千山万水,为完成使命而相约白头;金岳霖为她终身不娶,痴心不改地守候一世。世人因为爱情的缠绵悱恻而记住了这个浪漫迤逦的女子,却也因这无端的浪漫遐想而忽略了她治学严谨,艰苦探索,傲骨博学的大家风范。再一次重温她的一生,似乎她教会我更多的是女人的一生应这样走过。
童年的林徽因是我羡慕的,随父母迁居至**的一座老宅,在这个诗意含蓄的古城中,小徽因第一次在姑母的引导下接触到文学的奇妙,从此以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古典文学的诗情画意、锦词丽句加深了她的文学修养,为她将来成为一代才女种下美好的前因,后来随父迁移北京、上海、天津以及雾都伦敦,天**北的人土风俗,异国风情增加了她的人生阅历,再次谱写的诗词歌赋除了辞藻的淡雅娴静更多了些人情冷暖,就像徐志摩评价的:"徽因的诗,佳句天成,妙手得之,是自然与心灵的契合,又能让人读出人生的况味。"
回首自己儿时,不禁憾然一惊,似乎躲在家中一隅偶得娴静是我少有的与心对话的时光,总是安慰自己,哪个少年不莽撞,为赋新词强说愁才显得假惺惺,却忘却了心灵感受的温床是生活,即使漫无目的游逛你也能感受到路边青草的芬芳。
所以,生活的丰富不丰富不在于生活经历的多少,而在于你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是否敏锐,在于能否多方面体味所见、所听、所遇的种种不同情景,能否体会到人在生活中互相的关系和牵连,生活的必然与偶然之中所起的戏剧性的变化。当然,更得有自己对生活的看法及思想,信仰及哲学。所以勿要感叹自己的胸中无词,心中无语,以心聆听,用手触摸生活,生活才会回赠你真正的意义。
花季的林徽因是我欣赏的,在那个对爱情充满各种幻想的季节,能够如此坚定自己的爱情信仰,维护爱情尊严。初始,我以为这是需要一个很成熟的爱情观才能驾驭花季年龄的冲动,但后来我明白是因为她在任何时候都深知自己所要是怎样的生活,每当走至人生岔路口,她可以很清楚分辨出自己要走的路,或转弯,或前行,都那样从容不迫。一直告诉自己,一定要做个内心坚定的女子,不为任何,只为对得起陪自己流逝的时光,回首过往能做到满心的坦然。爸爸曾经对我和姐姐说过,有你们是我的幸福,如果能够看到你们能尊重周围的人和事,且依然从容坚定便是我莫大的幸福。小时候不理解,渐渐长大却了解了那是一个做父亲的殷切希望,希望我们能被这个社会接纳,却也不迷失了自己。
现在,这份坚定我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随遇而安----也许生活中的你会遇到种种的不安,但却可以驾驭自己的情感,把握自己的心情,你可以贪恋岸上的烟火璀璨,却不会让自己逆水行舟,倘若不慎弱水,也会用最美的姿态自我救赎。
婚后的林徽因是我敬佩的,二十四岁的林徽因和梁思成在温哥华姐姐家结婚。婚前,梁思成问过林徽因:"有一句话,我只问一次,以后都不会问,为什么是我?"林徽因答:"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准备好听我了吗?"这是一个多么有韵味又特别的女人。婚后他们按照梁启超的安排,赴欧洲参观古建筑,我一直以为这才是适合林徽因的人生道路,她将满身的书卷清香融合在建筑事业中,让我们领略到建筑对东西方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绘画、雕刻等带来的深远意义。那些年,林徽因一直肺部不好,但他却从未因此而耽搁她热爱的事业,修养期间还和梁思成去考察大量的古建筑,并多次发表《建筑杂录》等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献资料。
林徽因事业的最成功点莫过于参与设计国徽与挽救**蓝传统工艺,如果不是领略她一路走来的艰辛与付出的努力,我真的不会相信一个写下人间四月天的柔弱女子会拥有这等至高无上的荣耀,这个好强的女子,为了心爱的事业可以废寝忘食,极度消耗体力,以她的性格,即便预支将来的年光,亦在所不惜。
一直以为事业是女人自信最大的来源,不管这份事业是放逐在工作,还是家庭,抑或是某种追求,只要全神贯注的投入,总是能给人一种优雅的张弛感,那种认真忙碌的姿态给旁人一种紧迫感与佩服之情,品尝果实的自在却流露出为谁辛苦为谁甜的满足。几分认真加上几分执着,是爱自己,爱生活,更是对身边人的一种尊重。
赞美四月的诗词范文4
一、 潜移默化,诗化学习的环境
唐宋诗词是经久不衰的经典。我们要精心营造经典诗文诵读的氛围,把孩子们的目光牵引到经典诗文美丽的四周,让孩子把精神生命的根深深地扎在民族文化的沃土里。
1.每周一诵。诗的语言本身就富有音韵美、节奏美、表现美、韵致美,如果再加上学生字正腔圆、掷地有声、有滋有味的朗诵,就会构成一种声响很美而韵味别致的情境。这种情境可使人的情操得以陶冶,身心得以愉悦,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在每天的晨读课上,教师引领孩子们诵读着“天对地、室对家、落日对朝霞”的《晨读对韵》,吟咏着“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千古名句;每天的语文课前的一分钟,师生抑扬顿挫地吟诵着“每周一古诗”;每周一次的红领巾广播,全校“相约在名品屋”里,聆听着优美诗文的赏析……快乐诵读、经典赏析让孩子们感受到经典的美丽,让孩子们徜徉在经典中,沐浴在书香里……
2.每日一抽。教师预先将每个学生的学号和积累过的古诗题目做好标签,每节语文课刚开始时,由教师抽签决定背诗的同学,再由被抽到的同学自己上来抽要背的古诗题目,然后请这名同学有感情地背诵抽到的古诗。若背得好,则给以鼓励,并可以加分;若背得不好,则请他课后练习背熟,并背给组长听。感人的诗朗诵有一种撼人心弦的感召美。学生是美的天使,他们对美有天生的敏感,有强烈的追求。这样的抽签背诵,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新奇、有趣而又可以自如朗诵的宽松氛围,入情入境的朗诵给人以心灵的震撼、艺术的享受。
3.以诗导入。“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同样,新课导入的成功,也能拨动学生求知的心弦。教师结合课文内容用学生学过的古诗导入,不但能使学生学过的知识得以巩固,而且能使学生立即对新知识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觉,凭借迁移作用,迅速进入新的情境。比如,教《张家界》时,教师先出示四句诗句,让学生诵读,然后猜一猜,这四句诗分别写了哪些地方的景色?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泰山)
遂为西峙岳,雄雄镇秦京。(华山)
黄山甲天下,松与石最奇。(黄山)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桂林)
接着,教师告诉学生,有一个地方有着泰山之雄、华山之险、黄山之奇、桂林之秀,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
随着优美动听的音乐,看着形象逼真的录像,学生陶醉于奇特、迷人的张家界。
这样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为课文的学习作了较好的知识积累。
二、 学以致用,诗化学生的语言
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古诗,必有喷薄欲出的冲动。记得还是在教《张家界》一文时,学生体会这名副其实的人间仙境时,自然而然地说出“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看”。教师听此,自是喜出望外,并组织学生试着将“看”改为其他的字。此时的学生兴趣盎然,“观”“赏”“瞧”……脱口而出。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再引用其他古诗句来形容一下张家界的美景。有的学生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来形容金鞭溪,有的学生用“不论山峰与溪水,无限风光尽被占”来形容张家界的奇山秀水,有的学生用“凡是往来人,但爱张家界”来形容自己的体会……这一次的巧吟古诗,让学生诗兴大发。于是,我想,教师若能经常创设这样的情境,让学生积累的古诗有用武之地,学生诗一样的语言定会越来越多……
场景一:教师带着学生来到湖滨公园,看着波光粼粼的湖水,教师让学生引用诗句赞美一下,学生抢着说:“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看着西下的夕阳,学生用诗句感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场景二:春天,看着万紫千红的花朵,教师让学生也用恰当的诗句形容一下。一下子,学生的诗潮滚滚而来: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此时,教师没有就此罢休,而是让学生分别用诗句来形容春、夏、秋、冬四季的花卉:夏天的荷花、秋天的、冬天的梅花……
场景三:学生正奋笔疾书,认真地做着古诗能力测试卷,上面有这样几道题:
1.“森林公园”落成了。那里环境优美,尤其是人工瀑布真有庐山瀑布的气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园内绿树成阴,夕阳西下,“返景入深林,____________________ ”。玩了半天也没有摸清“森林公园”的整体样子,真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只缘身在此山中”。
2.国庆放假期间,我来到乡下的爷爷家,只见田野里“一畦春韭绿,____________________”,我真是流连忘返。在那里,我还跟着爷爷学了好多“感叹时光宝贵”的名言警句:(1)____________________,勿谓今年不学有来年。(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 自创小诗,诗化学生的心灵
语文教学要千方百计把文学艺术的珍贵雨露浸润到学生灵魂的至深处,让学生习染人文气韵、诗人气质。
训练一:学完《夕照》,我让学生写一首诗赞美一下:
夕阳挂在树杈中,好像一个变色球。美丽无比,谁能比?带来光明好激动,带走光明真感慨,真感慨。
训练二:学完《草原》,让学生同样写一首诗或一段歌词,并让学生用熟悉的曲子唱一唱。
1.对面的大牛看过来,看过来,看过来,这里的天空是那么可爱。不要装着不理不睬。对面的小羊看过来,看过来,看过来,不要被这美景乐坏,草原就是那么美。
2.草原碧绿一望无边,羊群上下小丘真可爱。湖水粼粼明如镜,万马奔腾真壮观!远处青烟随风飘,大山座座,薄雾笼罩,如诗如画心旷神怡。草原草原美丽的草原,草原草原热闹的地方,草原草原祖国的大草原。
训练三:学完写景文整个单元后,我让学生结合节日外出游玩的所见所闻,也写上一首小诗,抒发一下自己的体会。
《赞宜兴》:山近龙背地最幽,荆溪名胜是千秋。鱼米之乡今多变,名园奇洞游不完。
《森林公园》:森林公园真美丽,巨大瀑布挂前川。树木葱茏花儿香,蜜蜂蝴蝶真够忙。遥望白塔四四方,文峰塔尖入云端……
《天文台》:紫金山呀好美丽,天文台呀好神奇。绿树成阴真幽静,游人纷纷来这里……
赞美四月的诗词范文5
【关键词】 音乐歌曲 有趣的故事 古诗词谚语 生活现象
【中图分类号】G633.55
上课犹如烹饪,做什么饭,要看吃饭对方的口味与喜好。上课亦然。要想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堂,你需要了解学生的喜好,学生对什么感兴趣,然后将它们融入课堂。这些素材如:音乐歌曲、有趣的故事、古诗词谚语、大家熟悉的生活现象等,如果把它们有机地运用到地理课堂上来,一定会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大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大家知道,歌曲以优美的旋律,朗朗上口的歌词,演唱者动听的歌喉打动着学生。巧妙地运用歌曲进行地理教学,学生可以探究歌曲所蕴含的地理道理,解释景观图片的地理含义,体会地理过程的演变规律;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致,打破灌输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关注生活的情趣;会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地理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会使地理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喜闻乐见;会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会使教学潜移默化,轻松愉悦。无论是优美的旋律,还是精炼的作词,都会给课堂增加美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的东西学生又怎会排斥呢?例如:内蒙古的很多地方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地势坦荡,青青的草儿,蓝蓝的天空,白云、马儿、牛羊、姑娘,一幅多么美丽的画面。辽阔壮美的草原环境自然蕴育出优美动人的音乐。牧羊人的胸怀就像广阔的草原,他们唱着音调悠长、气势宽广的赞歌,赞美人间的天堂,也倾诉着昔日的忧伤。《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我的天堂》就可以作为认识内蒙古高原的素材。这样的例子当然有很多,例如:在讲黄土高原时可以用《信天游》;在讲新疆时可以用《掀起你的盖头来》;在学习香港和澳门时可以用《七子之歌》;在讲南方地区时可以用《采茶舞曲》;在讲中国的民族时可以用《爱我中华》;在讲云贵高原时可以用《芦笙恋歌》;在讲亚洲区域地理时可以用《亚洲雄风》;在讲城市化时可以用《春天的故事》等等。不管怎样,这些知识都需要我们平时的点滴积累。
有趣的故事不仅可以作为营造课堂情境的良好载体,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许多故事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地理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积累,加强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从不同程度加深对故事的理解,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扩展地理知识面。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元素,它与一般的教学形式互补互进,既能把许多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使学生认识学习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还能增强学生分析、概括、总结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将“小课堂”延伸到“大社会”,使地理课堂变得生机勃勃。例如:在学习东亚季风时,我先给学生讲了三国故事中借东风的故事。赤壁之战前夕,周瑜调兵遣将,打黄盖,献连环计,为火烧曹军精心准备,可惜“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急出病来,诸葛亮借探病之机,应允借东风之助。引出问题:火烧曹军为什么需要东风?他们的地理位置如何?诸葛亮为什么能借到东风?学生听了这个故事,能更有趣地去学习季风的相关内容。再如:在讲授《板块运动》时,我插入了“魏格纳病床上的发现”、“澳大利亚的有袋动物”和“大洋的一生”等地理故事;在讲《印度》时,我穿插了“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又设问《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目的地是哪里,学生学习兴趣相当浓厚,从而轻松地掌握了这些内容。另外如:《泰坦尼克号》的故事可以说明深海环境;《三国演义》火烧葫芦岛可以解读天气系统;《死还不死》的疑惑可以引出死海密度大的特点,同时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与英国的战例,讲解密度流,由此激发学生对密度流的探索兴趣。相关的地理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巧妙地运用地理故事,能提高地理课堂效率,使原本平淡、枯燥的内容一下子变得鲜活了,学生更喜欢学习地理了。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更深地体会到了学习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我国古诗词、谚语中有不少含有丰富的地理知识,适当运用不但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增强地理课堂的趣味性和高效性,增添古香古色的美感和韵味。
例如:在讲“东南亚”的中南半岛与我国山水相连的山河形势时,可以用的诗句:“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再如:讲“地球的运动”时,可以用“坐地日行八万里”讲述地球的自转位置在赤道、地球的最大周长大约四万千米的地理意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些诗句可以用来讲述我国的地势特点。再如:讲准静止锋时可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讲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可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讲生物循环时可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样的古诗词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地理教师做个有心人,平时多积累可为我们地理教学所用的素材和资源。
赞美四月的诗词范文6
关键字:初中生物 学习兴趣 学生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课堂教学必须:是情感的课堂,要唤醒学生的学习欲望;是能动的课堂,要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共同探讨;是开放的课堂,要把课堂外延扩展到社会大舞台,改变以往单一的课堂内授课;是现代的课堂。也要求教师: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趣味带进课堂。如何让初中生物课变得生动有趣,是初中生物教师必须钻研的问题。
一、创设问题情境、为课堂互动打好基础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创设了一种紧张、活跃、和谐、生动、张驰有效的理想气氛。教师在提出问题时要考虑:
1、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提出相应的问题。教师针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设计出疑问(能反映本课的教学目标、知识重点),使学生清晰地知道一节课内学什么,怎么学,学好了有什么意义,使学生的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时的积极思维。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全面深入地理解。
2、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在生活中能够遇到但不能用已有的知识去解答的问题,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产生立刻要想知道的欲望,如我们吃的西瓜有些有籽有些无籽为何的问题激发学生的质疑心理。
3、提出问题,强化学生的注意
利用学生熟知的生活常识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思考,利于学生分析、思维等能力的培养和注意力的集中。首先问学生发面都有哪些方法呢?学生能列举出如小苏打法、物理打泡法及酵母菌发酵法等。接着教师提出:什么叫发面呢?引导学生了解发面就是使面中充有气体,加热时气体膨胀,使面松软。再通过复习植物的呼吸作用,引出酵母菌的两种呼吸方式及酵母发面的原理。利用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发酵能产生酒精的知识,向学生介绍工业上酿酒的方法以及轰动一时的山西假酒案发生的原因及严重后果。通过向学生介绍有关甲醇与乙醇在物理特性方面的关系,教育学生要做品德高尚的人,不做损人利已的事。再通过敞口的广口瓶和盖严的广口瓶中的酵母菌培养液在气味上的区别,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二、在课堂上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及时留住学生
1、巧用比喻化疑难
细胞膜的结构像花生糕:花生米像蛋白质分子,爆米花像磷脂分子,花生米以不同的深度覆盖、镶嵌或贯穿于其中。糖类和ATP比喻成家里的粮食和口袋里的现金。高温和低温对酶的影响比喻成人死了和睡着了。
2、借用诗词,提高兴趣
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来赞美自然界的生物。
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二,插入某些课中,既可丰富教学内容,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适量地运用一些与生物学有关的古诗词进行教学,不仅会把枯燥无味的内容讲得生动有趣,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增长学生的生物学知识,更可为学生创造出一种诗情画意般的教学情境,从而活跃课堂气氛,陶冶学生的情操。例如,在教学“生物与环境”时,导入时教师可引用“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唤起学生珍惜美、爱护环境的意识;还可以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峙桃花始盛开”来突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3、用比较法综合复习
课本中有2个“基本”、 3个“基础”、4种能源极易混淆,如何区分它们呢?我把它们找出来,排在一起,加以比较,学生一目了然。2个基本是: 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3个基础是: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的基础;4种能源是:主要能源-糖类,储备能源-脂肪,直接能源-ATP,最终能源-光能。
4、利用生活常识,维持学生的注意
讲无氧呼吸时,我从长跑、做泡菜、制酒等方面发挥:①长跑后我们总感到腰酸背痛,为什么呢?因为长跑时氧气供应不足,我们的体细胞会进行少量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组织里乳酸积累过多会使人腰酸背疼。②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可进行乳酸发酵产生乳酸。适当的酸味正是我们所喜欢的,这就是泡菜比新鲜蔬菜保存时间长不易腐败、味美可口的原因。
5、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多媒体可以用形象生动的画面和美妙的声音,直观的展现抽象文字所表达的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生活中常见的新闻报道、图片、音像资料等素材都能够用于创设生物教学情境。多媒体技术可极大的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
6、用新闻热点事件激发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