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极乐人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极乐人生范文1
“乐成”理念萌发于四年前,有人要我谈一谈基础教育的问题,我思考良久,想到了“教师越教越苦、学生越学越厌”的现实状况,当时,教育的两个主体——教师和学生异化为分数的工具,“教”与“学”大都处于被迫与厌烦的状态。究其原因,就是基础教育中的实用化、功利化趋向,导致教师、学生、教育管理者以至整个社会过分看重考分和升学率,对教育价值的评价最终归结于分数的高低。于是,我提出,校园应该是“教师乐育、学生乐学”的场所。
在我的倡导下,经过师生的广泛讨论,学校的校训修订为“立德树人、乐育乐学”——德之不修,学之不讲,本原教育,育人为先,故“立德树人”;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教学相长,其乐融融,故“乐育乐学”。
此后,大家集思广益,凝练出学校文化的核心理念——乐,去年定为“乐成”二字。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学校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实践。
一是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为主旋律,开展“乐美”德育。2008年4月,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妇联“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甘肃省启动仪式在我校举行,我们抓住这一机遇,有效整合德育资源,创设了一系列德育载体,让学生坚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从自我做起。通过入学教育、文明礼仪教育、远离教育、拒绝吸烟教育、遵守交规教育、环境保护教育,以及“流动红旗”评比、优秀学生表彰、志愿者服务等活动,要求学生“在学校做一个好学生、在家里做一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一个好公民”,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之中,使其内化为自觉的行动。
二是以班级文化建设为主要载体,培育“一班一品”的“乐群”班级。为了形成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进而提升班级凝聚力、创造力和学习力,学校把班级文化建设作为德育工作的有效载体,成功申报了省级教育科研重点课题,去年已结题。在课题的引领下,形成了班级识别体系、班级制度、课堂文化、特色活动、阅读文化、体育艺术、社团活动、班级网络、班风班纪、民主管理、研究性学习等班级特色模式。学校为所有班级统一制作了班务栏、班级文化园地和个性化班级牌。此项活动以文化理念建设班级,使班集体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是建设“走进经典,点亮人生”的阅读文化,打造“乐读”书院。为引导师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营造“爱读书、读好书”的书香校园氛围,学校于2008年4月启动了以“乐读经典,点亮人生”为主题的经典阅读系列活动,打造充盈书香的“乐读书院”,具体做了以下工作:坚持在宣传栏独辟“每月一书”专栏,向师生推荐经典作品;精心办好一年一度的校园“读书节”;为学生设计、印制并免费发放了《我的乐读日志》,引导学生记录每天的读书心得;建立“班级图书角”,将图书引进教室;将阅读纳入课程管理,在初一、初二年级每周开设一节集体阅读课;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种读书励志征文活动,引导师生走进经典、享受阅读、感悟人生、展示自我。
四是进行“敬廉崇洁”教育,培育“乐廉”品质。廉政文化既是领导管理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成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古人所言“公生明,廉生威”。在领导班子中,学校定期组织中层以上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廉政中国实施纲要》《廉政准则》等,用真实的案例进行警示教育,建设廉洁自律的领导班子。在教育教学中,学校自2006年开始,就在学生中积极开展廉洁教育,让廉洁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养学生知耻、诚信、遵纪、守法、担当等品质,启发学生在当下以及未来清白做人、诚信做事、担当天下。
极乐人生范文2
1、你不会知道自己有多坚强,直到除了坚强,你别无选择时。
2、人就是这样,好一下,坏一下,高兴一阵,痛苦一阵,在自知冷暖中,我们慢慢学会了隐忍,日子就不觉得难过了。
3、得不到回报的付出,要懂得适可而止。否则,打扰了别人伤了自己。
4、人心,一般不会死在大事上,而是那些一次一次的小失望,成了致命伤。
5、走错了路,要记得回头;爱错了人,要懂得放手。人心都是相对的,以真换真;感情都是相互的,用心暖心。只是一起走过一段路而已,何必把怀念弄的比经过还长。
6、我一直相信释迦牟尼说的一句话:“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你生命该出现的人,绝非偶然,他一定会教会你一些什么”。所以我也相信:“无论我走到哪里,那都是我该去的地方,经历一些我该经历的事,遇见我该遇见的人”
7、小时候我以为自己长大后可以拯救整个世界,等长大后才发现整个世界都拯救不了我。
8、再美好也经不住遗忘,再悲伤也抵不过时光。
9、谁都没有比谁生活的容易。只是,有的人痛不欲生。而有的人,却默默地咬牙,逼自己学会坚强。
10、越是努力挽留的东西,往往失去的最快。
11、轻叹那些不堪的过往,在惶恐不安中试图寻找些让自己平静的理由。
12、跟自己说声对不起,因为曾经为了别人难为了自己。
13、很多事确实不是所有年轻姑娘都承受得了的。逼着你往前走的,不是前方梦想的微弱光芒,而是身后现实的深渊万丈。
14、一个人的豁达,体现在落魄的时候。一个人的涵养,体现在愤怒的时候。一个人的体贴,体现在悲伤的时候。一个人的成熟,体现在抉择的时候。谁都愿意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可是,做你该做的事情,才叫成长。
15、和一个人在一起,如果他给你的能量,是让你每天都能高兴得起床,每夜都能安心得入睡,做每一件事都充满了动力,对未来满怀期待,那你就没有爱错人。最合适的感情,永远都不是以爱的名义互相折磨,而是彼此陪伴,成为对方的阳光。
16、不保留的,才叫青春。不解释的,才叫从容。不放手的,才叫真爱。不完美的,才叫人生。用心甘情愿的态度,过随遇而安的生活。
17、当你可以直面自己身体里与生俱来的笨拙与孤独,你便能够彻底谅解过去的自己。大多数人都像我们这样活着,虽不聪明,但诚恳;虽会犯错,但坦然。
18、人最软弱的地方,是舍不得。
19、人有时候会突然变得脆弱,突然地就不快乐,突然地被回忆里的某个细节揪住,突然地陷入深深的沉默,不想说话。
极乐人生范文3
乔布斯去见佛祖的时候,我们都说科技改变了生活。上周“六叔”邵逸夫一走,也让不少人心头一震。现在的TVB再衰,但在过去几十年的华人社会里,六叔时代的邵氏和TVB很大程度构建了我们对生活的想象甚至三观,颇有流行文化层面之精神家园的意思。最直接的测试方式是:某天路过小镇街头,路过怀旧KTV,忽然《上海滩》、《世间始终你好》、《一生何求》等任意一首主题曲响起,很多反TVB的自诩精英说不定都会跟着哼,然后骤然惊觉,自己还流着TVB的血液!
正如一条被朋友圈热转的点评:“在他拍摄的武侠剧中完成侠义精神的启蒙,在他投资的TVB剧中完成过资本主义爱情、生活观的启蒙,在他举办的选美大赛中完成过人体审美的启蒙,在他监制的中完成过青春期性的启蒙……”
你发现除了德艺双馨的表演艺术家之外,还有一类后来称之为偶像的人,从狄龙姜大卫到五虎将再到四大天王。你见识了许多有女人味的玉女,从邵氏七公主,到钟楚红张曼玉赵雅芝黎姿蔡少芬。你追剧时顺便知道了叶丽仪罗文甄妮徐小凤,在某些雅痞系列剧学会了很多英文K歌。
你明白到:做人最紧要开心,有空多回家吃饭,吵架前最好一个人静一静。
对了,你还学会了粤语。
这一切,著名文化人林奕华认为是TVB缔造的“香港主旋律”,其中不乏贬抑之意,但也间接道出了这种文化的主流地位与影响之大。不过TVB在香港和内地的语境不同,它在香港可以是可乐薯片,当年在内地却至少是维他命C。
精彩的一幕幕过去,真正幕后大老板邵逸夫,即使在中年人如王晶的记忆中,很早以前就已经“很老”了。更多人最强烈的印象,莫过于每年台庆他必由当年新出炉的两位港姐,一左一右搀扶着出场,虽说不上健步如飞,但至少精神矍铄。他越来越少出现在公众面前,仿佛成某个不可取缔的符号,只是你看到的一切都与他息息相关。媒体极稀罕捕捉到他的行踪,他轻松冲破了100岁,101岁,103岁……媒体圈不乏这样的段子,不只一个人准备好了厚厚资料做他的回顾专题,结果到了改行的那天都没用上。
邵氏电影80年代后日渐式微,而最近十年的TVB,在网络冲击、成本压缩、人事斗争等内忧外患之下,确实越发有衰暮之气。
2010年,邵逸夫卸任TVB行政主席,2011年,卸任公司董事局主席等所有职务,彻底退休。刚踏入2014年的1月7日上午,TVB外事部发言:“虽然我们知道这一天终会到临,但仍无减我们的伤痛和失落。”
为了筹备这一纪念专题,本刊记者采访了王晶、洪金宝等香港影视业人士,采访了卫西谛、尹珊珊、奇爱博士、云之东等影评人,也采访了一批普通观众对六叔及其领导下创造的流行文化的看法。受访者中的哲学博士冯庆对邵氏如此评价:“他是改革开放后数代中国人精神的隐秘立法者,是个世俗的启蒙家,然而他也世俗得过头了。看TVB能够学会做一个好公民,有宣泄减压的作用,但无法教育人成为更好更高尚的人。”
诚哉斯言。对于几代人来说,六叔是开端,是无法抹杀、永恒存在的一个通往世界的起点。我们因他而得以与精神世界的光亮接上头,而后,我们也明白,若要去往更高远的所在,我们必须抛弃他,因为他与他创造的流行文化始终坚持世俗立场,不曾离开须臾。然而,我们走了很远之后再次回溯,依然可以见到在遥遥的过去,在那些泛黄的青春年代,六叔正在笑眯眯地向我们招手。就像家里的长辈,就像一碗热饭热菜,带着世俗的热闹温暖。
再见六叔,再见回忆,再见青春。 那些六叔为我们上过的课 1思想课侠义情怀
上世纪50年代末在香港重组的邵氏电影,夹在当时回不去的内地和排华的东南亚之间,反而成了东方好莱坞的源起。它走了一条面向海外华人的市场路线,无论是题材、美学还是核心价值,都被后来的学者认为是构建了对文化中国的想象。邵逸夫曾在60年代的《南国电影》杂志中夫子自道:“我生产电影是为了满足观众的需要和愿望,核心观众就是中国人。”
这些文化传统,最明显体现在对上忠孝,对兄弟仁义,对爱情坚贞,对弱者怀有侠义精神。张彻的《独臂刀》脱胎自《神雕侠侣》里的杨过断臂故事,但《独臂刀》中的方刚(王羽)却与叛逆的杨过性格迥异,他虽然被师妹断臂远走埋名,练得神功仍念念不忘师父养育之恩,师门有难当即不计前嫌营救。《刺马》虽然最后兄弟相残,却到底实现了拨乱反正目的。此外,胡金铨的《大醉侠》里范大悲路见不平不惜卷入是非,李翰祥的《江山美人》、《梁山伯与祝英台》也符合忠贞的爱情理想。
至于80、90年代风行的TVB金庸剧,大量搬演了传统侠义精神和家国想象。而时装剧里也充满了浓厚的人情味,温馨的处境喜剧大多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街坊之间是“开心华之里”,职场上也“同事三分亲”。而重磅长剧里,往往男主角浪子回头,为朋友为正义为家族两肋插刀,女主角则力拒高帅富,只为苦守变成植物人的未婚夫……这样的桥段并不鲜见,正确的三观洗礼不止。
尹珊珊:我一部金庸小说都没有看过,但是我看过TVB拍的金庸剧。如果TVB不是拍了那么多金庸剧的话,金庸的小说会不会普遍到现在这个样子,我也不好说。电视剧的传播对金庸的小说起到了很大很大的作用,而且是一代又一代,拍了又拍,这个太牛了。只要翻拍,就算你拍得多离谱,也都不会赔本。不过大家心中最经典的,永远都是邵氏的版本。 同班同学
卫西谛:小时候看过一些楚原和张彻,对内地人来讲胡金铨还是稍后的,因为他作品少。在当时可能稍微偏艺术,录像厅里很少见。电视剧可能是我们那个时代最重要的娱乐吧,最重要的还是《射雕英雄传》,那时候是万人空巷的。我记得是两次播映,有的人是为了看这个去买电视机的。第一次放映的时候有电视机的人家不是太多,第二次播放的时候是1986年左右,那时候电视机在中等城市普及。一开电视,四周都是那个音乐声。
云之东:《射雕英雄传》里的俏黄蓉翁美玲,《神雕侠侣》里还有点婴儿肥的杨过刘德华,都是记忆里不可磨灭的经典形象。当然这些武侠电视剧更不可忘却的原因是他们制造了一代人最初的武侠梦,仗剑走天涯,笑傲此生不厌倦。正义的坚持、责任的担当、男儿的豪迈,这些都在不经意间通过这些武侠梦种植在心间,并影响了相当部分人的人生选择。所以武侠剧如今再怎么翻拍,70后都可以不屑,不是因为怀旧,而是因为在泛娱乐的今天,当初那种“天苍苍野茫茫,身经百劫在心间”的热血侠义情怀,是怎么也拍不出来了。
冯庆:我至今记得很多TVB的演员,包括很多配角。《射雕英雄传》对我妈的影响远远大于对我的影响。我舅舅曾经出租影碟,我天天看TVB,老电视剧我大多看过,《倚天屠龙记》《书剑恩仇录》《笑看风云》《南帝北丐》之类。 2政治课人心厚黑
思想大多只关乎自己,而政治则关乎与他人关系。TVB剧里很大程度体现为生存哲学,进取,斗争,然后更好地进取,这也是一种主流的香港精神。许文强由文艺青年晋身黑社会头目,在上海滩为兄弟为爱人尝遍爱恨情仇。丁蟹则极尽人性黑暗,在疯狂股市中野心勃勃打压对手。罗四海和卓一夫在赌台上誓要拼个高下,不惜身家性命财产全赔上……他们就是这样的港式枭雄。
当然还有《大家族》、《创世纪》、《溏心风暴》、《珠光宝气》这样的家族与商战剧,有像《金枝欲孽》、《万凰之王》这样的宫斗剧,人物心理之复杂,斗争之激烈都令人大长见识。但剧中总奉行一种宿命般的悲观逻辑,为了生存必须往上爬,不断提升地位,为达目的只能不择手段,但最后赢了世界往往输了生命真谛,比如亲情友情爱情。
在这类戏中,如果男性往往只有小人物和枭雄之间的选择,女性则无论在恋爱还是职场上都被期望要更强大、独立。最低纲领是谈个平起平坐的恋爱,最高纲领则是成为汪明荃、郑裕玲、陈秀雯在角色中那样的大女人。 同班同学
尹珊珊:TVB的城市题材电视剧非常喜欢,而且我觉得这个是非常有积极意义的。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法政剧,那时候的法官都戴着假发,律师叫大状,对司法就有了莫名的信心。那些剧给我留下的关于民主关于法制的印象就特别美好,人们最终都可以依靠法律获得最终的公平,这个是很了不起的。印象深刻的电视剧还有《大时代》《巨人》,还有一些讲时代之中的小人物的。还记得有一部是万梓良演的,它里面讲一家人最重要的就是齐齐整整、平平安安。那时候的TVB剧三观太正确了,非常传统温暖。那时候我们是没有姐妹兄弟,但是看到香港的小孩就是有姐妹兄弟的,特别羡慕。就感觉广州和香港虽然只有100多公里之隔,但是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就会对那边的世界产生无比的向往。
云之东:除了武侠,还有TVB独此一家的都市剧,《义不容情》、《流氓大亨》的奋斗成长、兄弟情义、恩怨纠缠,不仅看得我们唏嘘,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第一次接触到了都市文化,高楼大厦、车水马龙、时装华服、潮流造型,在当时是很具有冲击力的,可以说,80年代的下海潮,TVB的都市剧,多少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王兴:最值得一说的是《大时代》,一开始看惊为天人,让人眼前一亮。现在想起来都觉得是一部伟大的电视剧。是这部电视剧让我对股市有了最初的认识,也就是那几年我爸入了股市,我也跟我爸去证券交易市场,那时候的电脑很大个,拖着个很大的屁股,屏幕上有红线绿线之类的东西。
林泽文:看很多TVB的律政剧和警匪剧就觉得香港是个法治社会,“香港是个法治社会”重复了一遍又一遍,还有那句警察抓犯人的时候讲的著名的话:“你现在有权保持沉默,但你所说的话都会成为呈堂证供。”律政剧让我熟悉了西方法庭的流程,和内地法庭不一样的,TVB电视剧让我了解到他们的法官都会戴假发,律师都很有自信地在辩论。他们特别讲证据,为了证明犯人有罪,他们会想尽办法找证据。 3欲望课性别与审美
有人说从邵氏电影中获得性启蒙,主要指的就是70年代邵氏电影掀起的风月片潮流,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是大导演李翰祥。李翰祥早年以黄梅调电影、历史宫闱戏见称,70年代从台湾发展回港,把题材瞄准了商业性十足的风月片,一口气拍了《大军阀》、《风月奇谭》、《金瓶双艳》等。包括李翰祥作品在内的风月片热潮,虽然按尺度在后来完全可列入三级,难得是制作精良文人味十足,同时也捧红了狄娜、胡锦、邵音音、恬妮等当代艳星,她们可算是香港第一代性感符号。
性启蒙之外,商业的邵氏还激发了观众的欲望投射,建构起大众无分男女均对男性阳刚产生想象。比如张彻的一系列功夫动作片,主打阳刚、暴力美学,血脉贲张拳拳到肉,贴上了鲜明的男性标签。此外,他的张家班有门下弟子如王羽、姜大卫、狄龙、傅声等,年轻时个个丰神俊朗,他往往要求他们上身拍摄动作镜头。这在当时就算是影迷福利,也让性感在阳刚之后有了萌芽机会。
而这种欲望对象、偶像的培养机制,到了TVB时代就更加规模化,邵逸夫建议举办的无线艺员训练班,一批批走出周润发、刘德华、梁朝伟、周星驰、刘嘉玲、吴君如等日后的大牌,TVB也成为有名的造星工厂。此外,香港小姐选举也成为灰姑娘的舞会,进入三甲或者表现亮眼就可能一夜成名,从此晋身娱乐圈做明星,这本身也满足了佳丽们的欲望。而港姐被要求“美貌与智慧并重”,并且比赛中有多年不变的经典环节,即佳丽们换上性感比基尼走台步,然后接受男性司仪的提问和调侃,展示身体和头脑的性感。可惜的是,近年TVB无论剧集还是选美都日益不再飘荡荷尔蒙气息。 同班同学
云之东:香港小姐是当时的选美标杆,当然,我觉得港姐选美的意义不只在于制造出了张曼玉、钟楚红、赵雅芝等经典美女,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学会欣赏美、展示美、追求美,港姐对美貌与智慧的并重,放之现在,依然是美女生存的准则。
尹珊珊:每年选美的时候我们都会看,那是一年一度全家人必须坐在一起看的节目。我们广州人是不看春节联欢晚会都可以的,赵本山的小品很多人是看不懂笑点在哪里的,但是选美得看。美不美是另外一回事了,我记得最清楚的,是郭蔼明拿港姐的那一届,引起了很大的非议。我妈妈就拿这个教导我说,你看,女孩子不漂亮也没什么的,一样可以拿选美冠军,因为她是第一个拿硕士的选美冠军。可励志了当时。到我读大学的时候,港姐选美才成为了笑话的。
林泽文:基本上邵氏的片都看过,以前看是一个很猎奇的感觉,那时候还小,主要是感官的刺激。上个世界末的时候,那时候我们家已经买了影碟机,大人会租来这样的片子,就会看到。那时候有的还是很大卷的录像带,大部分都是邵氏出品的,中间会有片。有些是武打里带,有的是鬼片里带,在家里会带着猎奇的心态去看,很新奇很激动。当时我们镇上有个面向全镇人民的电视台,晚上十二点之后会放邵氏的片,中间会穿插着一些广告。我觉得哇,好超前。 4音乐课K歌金曲
当年以各种方式进入国内的TVB剧像《上海滩》、《射雕英雄传》、《万水千山总是情》等,后来不仅剧情、角色风靡全国,就连叶丽仪、罗文、甄妮、汪明荃等人唱的粤语主题曲和插曲也随之广泛流传。香港的“时代曲”以影视剧的渠道在中国内地传播,这些歌不单成为了一个时代的集体回忆,也让人在梅艳芳、张国荣以外认识了更多香港歌手,比如林子祥、王杰等。而几个职业剧系列,当年也让人对不少英文歌耳熟能详。早年的《妙手仁心II》 Paint My Love,Miss You Finally,Only Love,How do I live ,《壹号皇庭》里的 That’s Why you go away ,dreaming of you, What Will I Do 等。
过去还有不少年轻歌手出于市场考虑担纲或客串TVB剧,并献唱多首配套歌曲,比如周慧敏、陈松伶、李克勤,以及后来的郑秀文、杨千、陈奕迅等。此外,只要歌曲和剧作的包装配合足够好,很多演员都能成为多面手,温兆伦、陈慧珊、马浚伟就唱过多首主题曲。有时歌曲的经典程度会超越剧集,像最近钟汉良上湖南卫视跨年,作为新版乔峰竟要唱旧版《天龙八部》的主题曲。
此外,已经有三十多年历史的《劲歌金曲》是TVB的重要流行音乐节目,其新歌推介和劲歌金榜环节仍具备本地乐坛风向标意义。尽管近年香港歌坛式微、TVB力推旗下艺人开拓音乐版图遭质疑,加上前几年TVB与四大唱片公司因版权纠纷而封杀签约歌手,也令TVB与乐坛关系僵持,但它过去作为流行音乐的重要平台意义仍不可抹杀。 同班同学
江小鱼:70年代末到80年代,港台文化对内地的震撼是全方位的,有电影、电视剧、流行歌曲、服饰、语言,还有选美等等,是整体的如狂潮般的侵袭,是对常态美学的价值回归。
奇爱博士:1983版《射雕英雄传》很多城市一到暑假就连播,很多罗文、甄妮演唱的主题曲每个人都能哼。 5生活课港式情调
“我没有在乎过你感受?你有没有在乎过我的感受?”邵氏的经典爱情片不多,人们这些年来的爱情想象,更多还是来自于TVB的真传。还记得周润发戴的心机白围巾吗?还记得程至美的《小王子》吗?还记得陈慧珊的triangle缘分娃娃吗?还记得张智霖的哨子吗?爱情的小道具可以因人而异,但寻找爱情的方式却殊途同归:往往不是冤家不聚头,两个注定在一起的人开始多半会看不惯,然后渐行渐近成为欢喜冤家。相反,如果一开始金童玉女门当户对,不出几集就会杀出一个走心的情敌秒杀这段关系。两兄弟和两姐妹中间,冷不防会来一个带着三角恋戏份的异性。
不过即使旧情人要结婚了不要紧,记得最后时刻到教堂抢婚,如果是最后一集,则成功率几乎是百分百!此外还有爱情生活小贴士,比如刚求婚成功过马路一定要小心,刚怀孕了千万不要站在椅子上去拿东西。争风吃醋一定要落Pub,失恋了必然在卡拉OK,准备分手或者求复合的,就心事重重地约在咖啡厅见吧。
总有几种个案是你唏嘘不已然后避之则吉的,比如《刑事侦缉档案》里的徐飞和武俏君,错的时间碰上天作之合;又或者张大勇和高婕那样分分合合还失忆的状况频出;尤要警惕的是,像林保怡和黎姿这种每碰一起就没什么好结果的死亡组合。倒是在现实中,谁又在意古天乐跟陈乔恩到底怎么回事,在你的知识体系里他跟宣萱才是一对吧;医务人员就该是吴启华和陈慧珊那样的神医侠侣;蒙嘉慧的老公应该是方中信才对,因为郑伊健不在TVB很久了。此外,Sam哥吴镇宇这种不羁沧桑大叔为了不掉粉就该孤独一生…… 同班同学
卫西谛:我觉得文化是潜移默化的,比如“我下碗面给你吃”这样的饮食文化,还有煲汤,我看完之后觉得特别有意思。那时候交通不发达,去南方是很远的,很多对南方生活的想象来自于影视。
极乐人生范文4
最近在补习马东制作的《奇葩来了》,在那个奇葩流窜的舞台,我见识了蔡康永的说话之道,说真的确实是像一团温暖的棉花,他会悄悄、轻轻地包容着选手,尤其是当选手受到很多的质疑和奚落时,康永总是会很善意地微笑并用柔和的意思为对方挽回许多颜面。相比而言,高知的导师高晓松就时不时会在言语里暴露出许多的优越感,会产生直逼对方的气势。
我想,这大抵是两个人在人格深层、人生态度上的一种差异吧,也许高晓松也是会表现出亲和的一面,不过,在为人处世的逻辑上,这种亲和更接近于是一种人生的练达,而不是内心中自内而外的散发。
这世上,会有这样两种截然相反的人。
有的人生怕别人舒服,他会不由自主地尽量让别人不舒服,而只要自己舒服就行。还有一类人生怕别人不舒服,尽量让别人舒服,哪怕委屈自己。
你不让别人舒服,别人就会让你不舒服。
想要提高年薪、收入吗,就从如何让老板舒服入手,提升与人谈话方面的品质和修养。你让别人不舒服,最终会影响着你的收入。
想要公司成功、强大吗,就从如何让合作伙伴舒服入手,提升与人沟通谈判的质量。你让别人不舒服,最终会影响着你的成功。
想要恋爱顺利、家庭和谐吗,就从如何让亲密伴侣舒服入手,提升与爱人诚恳对话的水平。你让爱人不舒服,最终你的爱人会让你不痛快。
战争年代,千方百计把敌人消灭掉,想尽办法让敌人不舒服。
和平年代,你想方设法让别人舒服的程度,影响着你的人生的高度。
我们平常说话两个人都容易伤害到对方,引起争执,造成不和。可我们往往还不知道这中间发生了什么,自己怎么就让对方不舒服了。
关键之处,就是在于你是否真的“把对方看在眼里,放在心中”了。我们常常说倾听,我的耳朵到位了,我们的内心也能同步到位了吗。很多人会疑问,为什么心理咨询会对求询者产生作用,要知道咨询师那50分钟的倾听绝对心无旁骛,试想一下在生活之中,有多少人内心的声音,甚至是内心的呼喊,是没有人会听、没有愿意听、没有人能听的。
如果在生活里,能始终有人可以倾听他人的真实的声音,可以设想会少了很多需要通过咨询来解决的苦恼。
会听,是会说的开始。而你说什么样的话,你就是什么样的人。(You are what You say.)
一个会说话的人,通常有一颗会同理他人的内心,那个内心寻常时是柔软的,遇险时是刚强的,他会感受谈话对方的感受,他会体谅谈话对方的难处。
所以当蔡康永在《奇葩来了》节目里谈到朋友出柜征求他的意见时,他的内心是充满了对于对方的悲悯和关切,他不仅仅是作为一个过来人、以自己的经历为对方设计行动的蓝本,他会一再地考量对方可能的难处、面临的困境。这种站在对方的位置去感受对方的体会,就是共情的内心。
不过,我们在让别人舒服的同时,我们在努力同理他人的处境的同时,另一方面,我们是否也在内心共情着自己,是否也在努力让自己舒服呢?
你不痛快的,你无法压抑,不过,你可以合适的地表达;你不舒服的,你终将回击,不过,你可以有效地化解。所以我们不要只是仅仅让别人舒服的生活,我们要的不是八面玲珑、灵巧圆滑,能照顾好一张圆桌上十几个宾客的人,是人之龙凤,而同时也能照顾好自己的人,才是人生赢家。
温柔不是委屈自己,而是善解人意,并且包容自己。
学会谈话的表达,是让对方舒服,然后还能舒服地倾听你,满足了别人的需求,也照顾你内心需要。每次看到蔡康永在镜头前哭泣的表情,我为之动容,因为他在关怀着他人的同时,也在努力保护着自己的那份需要,传递着自己的那种渴望。
极乐人生范文5
可是我最近到了一个地方,一个远离现代尘嚣、恍若隔世的地方,近距离地接触了一群人,他们让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幸福,并且无比的幸福!
他们就是――海巴夭人,直译的话,就是“海上吉普赛人”。
闹不清的身份
海巴夭人终年生活仙本娜(SIBUAN)岛附近的海域上。仙本娜岛位于世界第三大岛婆罗洲西北隅的沙巴,隶属马来西亚。
没有人确切地知道海巴夭人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在海上生活的,现在的各种说法大多根据16世纪荷兰人和英国人的考察结果。但是可以肯定,他们和大自然和平共处已有200多年历史了。值得一提的是,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虽然在马来西亚出生,却没有马来西亚公民身份。他们中有的是百年前因战祸而避居船上的菲律宾难民的后裔,有的则由于历史原因无法考证其身份来源,因而他们处于无国籍状态。
不过,海巴夭人对自己的起源自有一套传说:在很多年前,马来柔佛素檀国有位美丽的公主,有着倾国倾城的美貌,整个马来世界的男性都为之动容。文莱和苏禄的王子同时来向她求婚,公主比较喜欢英俊的文莱王子,但她的父亲却要她嫁给苏禄素檀的儿子。公主不从,却很快被强制送前往苏禄宫殿。但是才一出海,文莱王子就攻击了柔佛船队,带走了公主,幸存的柔佛船员和部分皇宫贵族成员因为怕被责罚不敢回柔佛去,只能继续留在海上,从此在群岛间漂流。
现在,不少海巴夭人仍相信自己是皇宫贵族的后裔,女人们继承着祖上留下的穿衣、打扮的传统,上着短上衣、下穿丽艳的筒裙,即使在食不果腹的情况下仍注意美容,甚至还养宠物。大部分海巴夭女人白天在脸上抹着自制的“防晒霜”,像带了个假面具,这种“讲究”的装扮配上海巴夭女人特有的大眼睛和窈窕的身材,还真有点皇宫贵族的范儿。历不尽的艰辛
虽然这片海域风平浪静,海水清澈见底,椰树随风飘扬,但海巴夭人的生活却处处充满着危险和艰辛。
由于没有国籍,绝大多数海巴夭人至今没有公民权和基本医疗,得不到任何教育,甚至没有在陆地上生活的权利,不少老人连自己的真实年龄都不清楚,就这样日复一日地以海为家,四处迁徙,过着不折不扣的海上“游牧”生活,这也是他们通常被称为“海上吉普赛人”的原因。
海巴夭人常年居住在“船屋”或“桩屋”。“船屋”也叫里巴,一条传统的里巴长约7~12米,宽约2米,船中间有蓬遮挡,用于起居,船头、船尾是开放的,用于撒网、摇浆、做饭和晾晒衣物;“桩屋”建在浅海上,墙用棕榈叶或单薄的木板围成,房子通常有个露台,煮饭、洗衣、洗澡、晒渔获等都在那里进行。
不少“桩屋”的木桩很细,摇摇晃晃,墙壁四处漏风,里面除了锅、碗、瓢、盆等必要的生活用具外,没有任何多余的家具,更没有任何电器,真可谓家徒四壁,一贫如洗,穷得让人不可思议。
虽然常年生活在水上,但水仍是海巴夭人生活中的最大难题――淡水奇缺。平日里的雨水是他们最便捷的饮用水,但远不够用,通常还要到几十海里外的仙本那镇上买水,有时小孩们还得专门上大一些的岛屿去搜集淡水。不过,最近有关组织每天早上将一定量的淡水送到每户海巴夭人家,总算解决了他们基本的生活用水问题。
对大多数海巴夭人而言,现在的生活方式与他们的祖先没有什么区别,捕鱼、捞海货仍是他们唯一的生存方式。能让人感到现代生活影子的就是可以用瓦斯煮饭和有的家庭用柴油引擎取代船的风帆。
由于缺少节育措施,这里的家庭都是“大”家庭,少的五六个孩子,多的十一二个。人口越来越多,鱼货越来越少,生活自然就越来越贫苦,这加剧了海巴夭人生存的难度,因此即使天气不好,有大浪的时候也还是要去深海捕鱼,男人们每天至少花1~4小时甚至一天去捕鱼,即使一条捕不到也毫无办法。
因为没有电,所以除了劳作之外,很多时候海巴夭人就坐在“桩屋”的平台或“船屋”的甲板上,面对大海发愣。中午烈日当头时,全家人就平躺空间很矮的“桩屋”或“船屋”内,因为即使里面再闷热,也比在外面顶着烈日强。
海巴夭人的社会地位低下,不受其他民族的欢迎,他们上岸也仅仅是为了搜集淡水和通过卖鱼获换取必要的生活用品。
掩不住的感恩
虽然,现代社会抛弃了海巴夭人,但大自然对他们还算眷顾。他们所处的海域属热带雨林气候,常年阳光普照,海水不深,珊瑚环礁、岛屿无数,由于位于飓风地带以下,几乎没有过台风和地震,这给了海巴夭人常年在海上四处迁徙、以海为家的天然生存条件。因此,即使生活再清苦,海巴夭人总能坦然地面对一切,没有半点抱怨,相反,对现有的一切非常感恩,感谢神明的保佑。
2010年6月,我随船突然“闯入”过几个海巴夭人的“村子”,并拍摄了六七天,从未见过任何家庭、邻里发生过纠纷,所遇到的海巴夭人都特别友善与宽容,对外人没有丝毫的妒忌和仇视,脸上所表现的都是坦然与平和。
极乐人生范文6
白发不唱黄鸡!你就有积极的人生,欢乐的晚年!
“白发”:指的是老年。“黄鸡”,语出白居易《辞歌》,诗中有“黄鸡催晓”、“白日催年”的话,他是用来感叹人生容易衰老的悲观情绪,苏轼反其意而用之。
在世界长寿之乡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瑶族自治县的燕洞乡弄甲村弄筹屯,出了个五代同堂的老寿星,活得非常神奇。
老寿星名叫简胜玉,男性,汉族,出生于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至今已102岁高龄,是当地远近闻名的老寿星。他家共有6个兄妹,他排行老四。18岁结婚,20岁有了大女儿简庚莲,一生共生育三男三女,现已有曾孙玄孙,五代共发展到108人。
简老虽然百岁高龄,但人却很精神,满面红光,身材魁梧,高眺的眉毛,雪白的胡子,真有神骨仙翁之状。
简老为什么这么长寿?有什么长寿经?最近,我们来到他家,采访了他。他笑呵呵地向我们道出他的“长寿秘密”:“哈哈,要讲长寿啊,我不算什么,在我们巴马活100多岁的人多得很呢!我也不晓得怎么活得这么久,眨个眼就到100岁了。要讲经验嘛,我一生过来是多做好事,多修阴功,多积德;二是一辈子住在山旮旯,清清静静;三是生活清淡,吃得清苦;四是劳碌一生,多做活路;五是笑脸常开少发愁,以苦为乐,满足一日三餐玉米粥。”
接着,简老回忆他一生的生活经历。
“我老家原住在弄告,那里四面都是大山和森林。1958年才搬到弄筹来住,这里也好,山青水秀,树林多,空气好,住得安静,睡得舒服。我们天天都要上山做工,下地做活,不做不得吃啊!以前那么穷,稀饭都喝不饱,三斤盐巴吃一年,经常吃野菜,用火麻、黄豆粉当油煮菜。粮食以玉米为主,还用一些红薯、饭豆、猫豆、山谷、小米、南瓜等杂粮帮补。”“我一生爱修阴功,行善积德,为乡亲们尽力做些好事。记得50岁那年,去所圩赶集,路过河边,见弄温屯张花两婆媳过河时,不小心被洪水把那媳妇刘满冲下去30多丈,我急忙跳下河中冒险去救人,拼命把那个刘满救上岸来,那家人感激得很。解放前有一年,西山杨家弄有两父子到这里来逃难,那后生的爹病死在庙里,那后生只晓得猛哭,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不忍心,回家抽自家的楼板做副棺材,帮他把人埋葬了。”
简老最小的儿子简秀爵今年已69岁了,仍是家中的主要劳动力,他为人热情大方,不但用好酒好菜接待我们,还向我们详细地介绍简老的生平。
“我爹是个闲不住的勤快人,一生都在不停地劳作。年轻时白天上山下地做农活,晚上还要加班做木工,打些粪桶、脚盆之类的家具出卖,养家糊口。前两年他已是99岁高龄的人了,但他还要天天上山看牛马,有时还割草打柴呢!不让他去,他不同意,说在家闲得心发慌,要生病的。”
“我爹一生生活很清苦,以淡食为主,从不暴饮暴食。他喜欢每天喝点自家酿制的土酒,半斤左右,他喝酒从不讲究好菜,也不用端杯,一般在饭前抱着酒壶喝上几口,从没喝醉过酒。每天吃三餐饭,从不吃零食,最爱吃玉米干饭,年轻时可吃三四碗。90多岁仍能吃上一两碗干饭,极少生病,身体很硬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