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向往这样一所中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我向往这样一所中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我向往这样一所中学

我向往这样一所中学范文1

我想:“我向往这样一所中学!”

这是一所温馨的中学,所有的同学都有一颗善良和对学习热爱的心。这里的老师是和蔼的,学生犯错从来不打骂,只是用自己的爱去感化学生们,一次不听,再讲二次;二次不听,再讲三次;三次······直到讲到他们听为止,他们都是不耐其烦的教师。讲了老师,该讲讲这个学教其他特点了!

校园里有成千上万棵树,花草遍地,那里的地是用草坪铺成的。而且操场也都是用高智能滑毯铺成的。人在操场玩必须穿滑板鞋,当开运动会时,我们比赛的800米赛跑就改革了,变成了800米滑板大赛。

操场改革,食堂见了不高兴,嚷着也要改革,校长无奈,只好给他变了一下身,现在的食堂吃的可是牛排、西餐、、中餐,应有尽有。最有趣儿的是吃东西不要钱,你这次考试多少分,你就可以不要钱,在那消费你的分数那么多钱。这些必须用自己的成绩来换,不然你考“0”分,那你就没有中午饭可以吃了。学校这样做为的就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还有宿舍,宿舍已不是几个人住在一间了,而是一人一间,每天早上还有快递给你送来早餐,宿舍用的床都是高级的席梦思,让你晚上睡眠十足,如果你实在是睡不着,那墙上会传来一阵悦耳的歌声哄你睡觉。

学生课桌也变了,全都焕然一新,变成多功能透明课桌,不仅防作弊,而且还会让你坐上学习精力充沛,教师墙也变了,全都画上了绿树红花,可以随四季变化而变化。

我向往这样一所中学范文2

在学习的旅程中,每个人都会随着掌握知识程度的增长,从一所学校换到另一所学校去,明年的我即将离开母校,步入一所初中的大门。

在我的心目中理想的初中应该是这样的:首先,一进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应该是各种青翠欲滴的花草树木,环境优美,让人心旷神怡。不应该有太多现代机械的味道,最好到处有山有水,充满自然的气息。好的学习环境是有助于大脑思维,也可以使学习之余紧张的头脑放松放松。

其次,就是不必分快班与慢班,每个人的身份都是平等的,没有上等下等之分,那学习又何必要分快慢呢?有些暂时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如果受到好学生的影响,有可能也会奋发向上。还有,好同学还可以尽量帮助差生,这又有什么不好的,难道只管把好学生放在一起,就不管那些学习不太好的同学们了吗?

再次,我希望我们的老师既慈祥又严厉,像个知心姐姐。当学生有不懂的地方要耐心地讲解。当学生犯了错误,要查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就给一个人安上“罪名”,加以严厉的批评。老师要和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我向往这样一所中学范文3

从17岁的春天到秋天,近7个月的日子里,我一直怀揣秘密,筹划着该怎样死亡。像海子一样卧轨,像戈麦一样自沉,像三毛一样用一根丝袜……可是,17岁的我,显然还没有颓丧到要在死亡这件事上步人后尘,我太想玩出点新花样了。大概就是这样,我怀抱着必死的决心从感伤的春天经过夏天,安然无恙地进入了秋天。

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秋日午后,我打算像顾城所希望的那样,寻找到一个没人的地方。我向山的深处跋涉,想找到一个无风的山谷,一个连山泉和鸟雀的声音都没有的地方。我想找到这样一个地方干什么?我不清楚,是为了自杀吗?也许,是的。

我向山的深处走去,开始是大路,后来是小径。我不断地向前走,走过房舍,走过庄稼,走过树木,还有石头。夜的影子,黑黝黝的像深海中的章鱼把我缠绕。我停了下来。

我感到害怕!这是死神的王国。我不是一直都渴望着死亡吗?我为什么要害怕?

我坐在一块洁净的石头上,心里怀着属于自己的傲慢的悲伤、自以为是的绝望。我是一个不想活下去的人,我向往死亡,然而,为什么我会被内心的恐惧浸得冰凉?我想死去,死在一个没人的地方,怀抱一块洁净的石头。可是,我却有点担心,担心会有人从这块洁净的石头上移开我的身子。我突然之间对这块石头有了眷恋,也在突然之间对整个世界恢复了眷恋。

记不清后来我是怎样回来的。从17岁时写的日记看,是因为遇上了3个伐木的汉子,他们中的一个是我一个学生的家长,说认得我。我说我想到山里看看风景,结果迷路了。我说我又累又饿又疲倦。于是,他们几个背着我出了山。

一路上,他们不停地说话,时而停下步子冲着夜色大吼几声。他们每天到距家20多里开外的山里砍伐木头,赚得极少的钱贴补家用。夜色很深了,他们急切地奔走在归家的路上,因为在长路的另一端有他们的父母妻儿,有一屋子的温暖在等待,有整个尘世的温柔在牵挂。

我就在这样一个夜晚获得了拯救。

我向往这样一所中学范文4

论文关键词:巫术师,假面剧,自我寻找

 

英国当代小说家约翰·福尔斯(1926-2005)是二战后最优秀的小说家之一,不仅如此,他还是一名多产作家,先后出版了《捕碟者》(The Collector,1963),《巫术师》(The Magus, 1965), 《法国中尉的女人》(The French Lieutenant’sWoman,1969),《丹尼尔· 马丁》(Daniel Martin,1977),《尾数》(Mantissa,1982)等著名小说,诗集、短篇小说集和数篇非虚构作品。

福尔斯于1965年出版的小说《巫术师》,虽然在发表时间上看是其第二部小说,但他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就完成了初稿,所以《巫术师》才是小说家的处女作。《巫术师》出版后,很快风靡英美。尽管如此,福尔斯对这部作品仍然不满意假面剧,花了大量的时间进行修改,于1977年再版。福尔斯创作和修改这部作品所用的时间几乎占据了其作家生涯的所有时间。《巫术师》的创作思路和风格在其随后的几部小说中都得以重现,所以理清《巫术师》的思路和风格有助于理解福尔斯的其他几部小说。这部作品的叙述遵循着早期神话自我丧失、自我寻找和自我找回的结构,与原型批评理论集大成者弗莱的叙事结构原型不谋而合。

原型批评理论集大成者弗莱的研究表明,最初的神话是有关自我丧失和找回的故事,其过程大抵为:自我迷失——出奔(自我寻找)——返回(重新开始)。《巫术师》这部小说正是循着主人公尼古拉斯(伦敦——弗雷泽斯岛——伦敦)这一路线展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尽管赢得了胜利,但同时也付出了巨大代价,上百万人伤亡,大量财富消耗,进一步失去了其在世界舞台上霸主的地位。但是在“马歇尔计划”的协助下,英国经济在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复苏,50、60年代甚至一度繁荣。经济繁荣,工厂则需要雇佣大量劳动力核心期刊。相对于有工作经验的工人,雇主们更喜欢雇佣更廉价的劳动力——职业院校刚毕业的年轻学生。这些学生大多出身于社会底层家庭,经济上的独立,使得他们迫切地追求政治身份上的平等。而那些出身中层家庭的青年人,多为普通中学生和大学生,在经济上稍逊一筹,但是他们的优势是拥有大量空闲时间,更少有父母的监管。他们同样不屑社会主流观念。这样,在当时的英国社会上,有着各式各样的青年团体,在同一团体中,成员穿着同样的服饰,梳着同样的发型,拥有相同的观念,以此来反抗社会主流观念,彰显自己的存在,形成了二战后英国特有的青年文化——愤怒的一代,其影响在空间上不断向其他国家蔓延,在时间上持续至今。《巫术师》的主人公尼古拉斯正是这些愤怒青年之一。

主人公尼古拉斯对自己身处的环境没有丝毫满意,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自己的祖辈和父母,抱怨自己祖辈中没有显耀人物,“一代又一代,尽是些船长、牧师、海员、小乡绅”,“我父母最大的错误在于他们对我向往的那种生活不分青红皂白地持蔑视态度”。在他眼中假面剧,父母与他只是纯粹的供养关系,对此他仅仅表现出象征性的感激,其他的情感就很难谈得上了。

在学校里,尼古拉斯跟一群性格古怪的伙伴组建了一个名叫“叛逆男子汉”的俱乐部,养成了奢侈的习惯,作风华而不实,玩世不恭,愤世嫉俗。另外尼古拉斯还是个花花公子,经常玩弄女性,又从不付之真情,更准确地说他根本没有付之真情的能力。后来,他遇到了艾莉森。尼古拉斯在很多场合都能感觉到艾莉森与之前遇到的所有女性有所不同,甚至意识到他俩之间的爱。但他仍不以为然,在朋友面前吹嘘艾莉森“比集中供暖便宜”。尼古拉斯申请到希腊弗雷泽斯岛一所学校教书的职位得到批准后,他又以此为借口轻易地抛弃了艾莉森。离开时,他觉得自己“从一种无法界定的意义上”赢了,有种激动和解脱的感觉。

到达弗雷泽斯后,一切并非如尼古拉斯所期盼的那样美好。尽管当地的美景让他着迷,学校枯燥乏味的生活,让他大失所望。很快他发现自己不是诗人(之前一直认为自己是诗人),又因身体染上性病,尼古拉斯深受心理和生理的双重打击,认为自己一事无成,进而想到自杀。不过他很快意识到,“我追求的是象征性的死亡,不是真正的死亡。是一种可以留在记忆中的死亡,不是真正自杀后的真正死亡,不是消灭肉体的死亡。”自杀的意图以及对诗歌的喜爱只不过是自我迷恋和想逃脱责任和现实的表现。后来,不知不觉地尼古拉斯参与到康奇斯为他设计的假面剧中,开始了自我寻找之旅。

根据荣格的心理分析理论,尤其是个体发展进程理论,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会经历许多原型,如人格面具、阴影、阿尼玛、智慧老人等。在康奇斯设计的假面剧中,以上原型一一出现,引导尼古拉斯抛弃过去的自我,实现新生核心期刊。假面剧中康奇斯充当智慧老人形象假面剧,尼古拉斯在每个周末受康奇斯邀请来到他的住处布拉尼,给他讲述自己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给尼古拉斯一个训导。康奇斯在一次世界大战的经历,让尼古拉斯懂得珍爱自己的生命。好友德康伯爵的遭遇想让尼古拉斯放弃占有美好事物的愿望,否则会被事物所占,占有欲是人类动物性或兽性阴影的体现。尼古拉斯认为假面剧中双胞胎姐妹是自己的阿尼玛,事实上她们的主要任务是将尼古拉斯“送回”艾莉森的身边,艾莉森才是他真正的阿尼玛。艾莉森的死讯,让尼古拉斯意识到了自己的罪过。

最后,尼古拉斯的足迹又返回伦敦,遇到了德?塞特斯夫人、肯普和娇娇。德?塞特斯教导他两条获得和维持完美幸福婚姻的规则:“唯一不应该介入到两个相爱的人之间的东西是谎言。”;“你不可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在等待艾莉森出现期间,他遇到了一个来自苏格兰女孩娇娇。德?塞特斯夫人用深刻的话语来教育尼古拉斯,而娇娇则是鲜活实例。一段时间后,娇娇悄悄离开了,与女房东肯普散步时,肯普也消失了,但艾莉森出现了。在尼古拉斯眼里,她几乎变成了另一个人。小说就此结束,似乎又回到了起点,尼古拉斯必须重新开始新的生活,新的寻找,重新认识艾莉森以及跟她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Huffaker, Robert. John Fowles. Boston: Twayne Publishers, 1980

[2]Olshen, Barry N. JohnFowles. New York: Frederick Ungar Publishing Co., 1978.

[3]Xing Xiaonan. On British Youth Culture since WWII (M.A. thesis).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2006.

[4]约翰?福尔斯著,陈安全等译.巫术师[M].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1.

[5]王桂平.人格发展过程的探索[D]. 南京师范大学, 2008

[6]张和龙.后现代语境中的自我-约翰?福尔斯小说研究[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我向往这样一所中学范文5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着自己的归属感家庭或者如果她觉得自己被人嫌弃,比如遭到他人不留情面的嘲笑,她就可能到别的什么地方去寻求接纳并获得归属感。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关于孩子教育心得,供大家参考。

关于孩子教育心得1玉舒和张熙是从小一班来的两位小女孩,今天早上玉舒穿着拖鞋来幼儿园,自己不小心被自己的鞋子弄到了,我还没来得及将她扶起来,她自己就爬起来了,也并没有觉得摔倒了会很丢脸,班级有几个男孩子开始笑她,她便大声地哭了起来。

我走到她身边安慰她并批评了其他小朋友,在我去管理其他幼儿时。我发现张熙跑到餐桌地方抽了几张纸,跑到玉舒旁边帮她擦擦眼泪,边拍拍她的背,边用小手拉着她,而其他小朋友则在做自己的事情。幼儿内心会有一种潜在的归属感,幼儿会把之前的班级当成自己的集体,自己班级的同学才是自己的朋友,有困难要去帮助他。

女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着自己的归属感家庭或者如果她觉得自己被人嫌弃,比如遭到他人不留情面的嘲笑,她就可能到别的什么地方去寻求接纳并获得归属感。张熙给了冒玉舒安慰和鼓励,让冒玉舒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得到归属感。我马上表扬了张熙这种关爱小伙伴的行为,并让幼儿要学习张熙的这种行为,要学会关心爱护他人,这样你会得到更多的好朋友,你在困难的时候,别人也会帮助你。关爱能带给他人安全感,给人一个归属感,幼儿在一起玩耍时,需要一种归属感和被关爱。

关于孩子教育心得2在学校里,每个班里都有那么几个特殊的孩子,可能是家庭情况特殊,也可能是孩子自身的情况。无论这些特殊孩子的情况是怎么样,他们总会觉得自己与其他的孩子不一样。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做老师的做到特殊情况特殊处理。

记得去年冬天的时候,我们班里有个小女孩,她叫张淑艳。有一天,她的爸爸给我打电话,要给孩子请几天假,原因是孩子的妈妈出车祸了,没有时间送孩子去坐校车(孩子是坐校车上学的)。我允许了。过了几天,孩子来上学了,我悄悄地问她:“宝贝,你妈妈好点了吗?”孩子难过的告诉我:“妈妈的腿和眼睛受伤了,还总是睡觉。”我听了之后心里不免有一丝难过,孩子这么小就要承受这样的事情。我看着孩子身上穿的外套,应该是好长时间没有洗了。中午睡觉之前,我跟孩子说:“宝贝,老师帮你洗洗外套好不好?”她一听,有些难过,很是不愿意,甚至哭了起来。我纳闷的问她:“为什么不愿意让老师给你洗?”孩子难过地说:“以前都是妈妈给我洗。”我明白了,应该好几天没有看到妈妈了,她想妈妈了。我说:“宝贝,妈妈现在需要休息,让老师帮你洗,以后妈妈好了,再让妈妈洗好不好?”孩子终于点了点头。

到下午放学的时候,我帮她穿上我给她洗的衣服,看得出她很高兴,上车的时候一个劲的跟我再见。

其实,这件事情对我来说只是举手之劳,可对于孩子来说,那是她在黑暗中一束温暖的阳光,这一束阳光可以带她远离黑暗的孤单,更让孩子感到快乐和高兴,让家长感到放心,更信任我们这些做老师的。对于我们以后开展各项工作开辟一条平坦的道路,得到更多的支持。再远一些,不用说是自己班里的孩子,平时同事朋友有了困难,我们也是伸出我们的双手去帮助他们,我相信,人人都伸出充满爱的双手,这个世界到处会开满爱的花朵。

关于孩子教育心得3小班的孩子刚入园时,适应能力差的哭的哭、闹的闹。老师为了尽快的引导这些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往往会无意的忽视那些能力强的、不哭、不闹的孩子。记得我班有个叫思航的小男孩儿,身体特别棒,入园到现在,他各方面的能力都很强,从来不哭、不闹。可以说,在他身上我确实很没有操心。

今天中午吃过午饭,我向往常一样为带药的孩子喂药。正忙着,思航小朋友跑过来,从衣兜里拿出一小瓶浅蓝色的液体药,要我喂他吃。我接过药一看,上面没有标签、也没有字样,我不敢随便给他吃,为了安全起见,我打电话给他家长、问药是不是家长让他带来的。思航妈妈说:他们家长没让他带有药来,这药可能是他奶奶的疯湿药,不能给他吃。电话过后,我真是不敢想象,这药要是他自己喝了,该多危险呀!

事后我有些不安心,觉得好多孩子吃药都特别害怕,要老师耐心的呵护才能喂下去,思航小朋友为什么还要偷偷的带药来让老师喂他呢?于是在放学时,我有意的会见了思航的妈妈。与家长聊过后才知道,是因为老师每天给孩子们喂药时,为了呵护那些不想吃药、怕吃药的孩子,都会对他们说一些很关爱的话语、做一些亲昵的动作等。小思航也想让老师在意他,所以对妈妈说他也要带药来幼儿园让老师喂他,但是妈妈没有在意他的话。

这事过后,使我深深的感到:我们幼儿园的老师,面对的对象太小,给他们喂药是常有的事,因此喂药的时候一定要细心。另外,不管在任何时候,不能忽视对每一个孩子的爱,因为关爱每一个孩子都是我们的职责!

关于孩子教育心得4窦燕山,原名窦禹钧,五代后晋时期人,他的老家是蓟州渔阳,也就是今天天津的蓟县。渔阳曾经隶属古代的燕国,地处燕山一带,因此,后人称窦禹钧为窦燕山。

窦燕山出身于富裕的家庭,是当地有名的富户。据说:窦燕山为人不好,做事缺德,到了30岁,还没有子女。一天晚上做梦,他死去的父亲对他说:“你心术不好,心德不端,恶名张注天曹,如不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不仅一辈子没有儿子,也会短命。你要赶快改过从善,大积阴德,只有这样,才能挽回天意,改过呈祥。”

从此,窦燕山暗下决心,痛改前非。一天,他在客店中捡到一袋银子。为找到失主,他在客店里整整等了一天。失主回到客店寻找,他原封不动地将一袋银子归还给失主。一次家里一个穷困的仆人偷拿了二百吊钱,怕被发现,写了一纸说卖二百吊钱还债,挂在其小女臂上逃走了。窦见此,收养此小女,到此女结婚年龄,窦以二百吊钱嫁出。仆归,感激不已,画了一幅窦的画像,日夜祷告他长寿。

窦燕山一生中大行善事,孤遗有女不能嫁的,他出钱替人嫁女;有丧无钱不能葬者,他出资埋葬;窦燕山还在家里办起了私塾,请名师教课。有的人家,因为没有钱送孩子到私塾读书,他就主动把孩子接来,免收学费。

后来他的妻子连续生下了五个儿子。他把全部精力用在培养教育儿子身上,在他悉心培养教育下,五个儿子都成为有用之才,先后登科及第:长子中进士,授翰林学士,曾任礼部尚书;次子中进士,授翰林学士,曾任礼部侍郎;三子曾任补阙;四子中进士,授翰林学士,曾任谏议大夫;五子曾任起居郎。当时人们称窦氏五龙。

一位叫冯道的侍郎曾赋诗一首说:“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这里所说的“丹桂五枝芳”,就是对窦燕山“五子登科”的颂扬。

宋范仲淹《窦谏议阴德碑》上说:“窦禹钧,范阳人,为左谏议大夫致仕。诸子进士登第,义风家法,为一时标表。”

五子登科的事迹,即使对现代家庭教育也仍然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于孩子教育心得5星期三的晚上,我到学校参加了我儿子的家长会,当开会时间还没到的时候,我们这些家长已经坐在教室里,等候班主任的到来,大约还有十分钟家长会就要开始了,家长们有说有笑,不久,班主任老师进来了,家长都个个聚精会神的听班主任老师的讲话,他说:“各位家长,我们今天这个家长会来讲一讲一个母亲怎样教育孩子学习的过程”,老师说:“我前几天去一所高中学校听课,听完以后,我作为老师值得让我去学习,真是受益匪浅,为什么,因为讲述的是一个母亲怎样去教育孩子的学习,你们知道吗,这是一个十四岁的女孩,家里条件也不好,经济也不富裕,而这个母亲在外面打工,工钱也很少很辛苦,可是这个女孩的成绩,在学校里算的上是倒数第一,每门功课都考了二三十分,我想:也许他的成绩差,可能是因为和他的家庭有关吧,为什么呢?因为他爸爸早早的去世了,母女俩相依为命,他妈妈在外面打工把一切家务活都留给了他的女儿,后来有一次,他妈妈打电话过来,问她考了怎么样,她女儿说:“妈妈,六门功课有四门不及格”,他妈妈听了这个成绩不但不骂她,并且耐心的跟她说:“要好好的读书,好好地用功,千万不要像妈妈一样是个打工的多不好,虽然这次考的不好,妈妈也有责任但妈妈呢,希望你在学习上能够自强、自立、自学,在学校做作业要认真的做,上课要认真的听讲,下课要多看书,考试的时候要多想想多思考,那么成绩就会提高此时此刻,这个小女孩听了他妈妈这番话,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激说:“妈妈,你放心女儿会把你的话记在心里,女儿会努力会更加的去拼搏,女儿知道妈妈你辛辛苦苦赚钱,为了供我上学,妈妈我不会辜负你对我的一片心血,我会用最好的成绩来回报你”,后来,快要期末考试的时候,这个女孩每天早上五点钟起床,复习半个小时回到学校,早上一个人在教室里看书,后来有一个老师走过来,看见这个女孩一个人在教室里看书,对小女孩说:“你怎么这么早啊,一个人在看书”,这个女孩对老师说:“早上早一点对精神好,对学习也有帮助”,老师说:“你以后一定是个读书的料,老师相信你,一定会考出好成绩来,后来,期末考试开始了,大约过了一星期以后,这个女孩的成绩出来了,竟然四门功课都考上了90多分以上,你知道吗,对于这个女孩来说,考了那么好的成绩,对她来说是个奇迹,后来,她把这个成绩告诉了她妈妈,她说:“妈妈,我四门都考上了好成绩”,他妈妈听了激动的哭了。

我向往这样一所中学范文6

随着80、90后独生子女外出工作、求学,留守的父母进入了新的时期—— “中年空巢”期。有调查称,相比几十年前,父母空巢的时间提前了至少十年。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中年“空巢”是一种心理“空巢”,主要表现为失落、孤独、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反应。中年“空巢”的根源来自于独生子女家庭父母 “一切以孩子为中心”的价值观。

父母衔枝为巢,吐血为泥,但孩子终有一天长大离开。当我们成为空巢,是执着地用目光锁定那个奔向远方的年轻身影,还是转身寻找另一种不一样的美好?

空巢是一个章节的结束,也是一个章节的开始。

人生走到这里,生活又在呼唤你做出新的选择,孩子成长了,父母也跟着成长。人生无论在哪一个阶段,都有新的挑战,也有新的风景。

儿子从此就真的离开我了,他会有崭新的人生,而我,只能看着他转身的背影越走越远。

儿子上大学,我患上“分离焦虑症”

褚琴,70后,青少年心理辅导

对于儿子关哲,我的口号一直是:孩子身上无小事。这样说并不意味着我是那种缺乏理智的“黏人型”母亲。因为我是青少年心理辅导员,在儿子的教育问题上,我一直讲究方式方法,松弛适度。

儿子的成长也验证了我的教育理念的成功。关哲不仅成绩优异,而且是个性格阳光、心地善良的好孩子。一中的录取通知书送到家后,我问儿子想怎样度过这个暑假,儿子说,他早就为此积蓄了零用钱,约好了几个同学一起去旁边的小镇旅行。

儿子出发了。从车站送完他回到家,看着他紧闭的房门,我突然意识到,他从此就真的要离开我了。一中是全日制寄宿,封闭式管理,儿子一个月在家的时间不会超过两天,他将来上大学、工作、结婚生子,这些事情将接踵而至,他会有崭新的人生,而我,只能看着他转身的背影独自失落。

儿子去学校后,我和老公回到了久违的二人世界。可是,突然空闲下来并没有让我感到轻松,相反,生活一下子找不到支点了。以前总是为儿子忙这忙那,下班回来觉得时间过得很快,虽然也会抱怨孩子花费我们夫妻太多精力,但生活很充实。现在,家里冷冷清清,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整天心烦意乱,还经常为一点小事跟老公吵架。老公甚至说,每个月我只有儿子回家的那两天是真正开心的。

为了缓解那种心里空荡荡的感觉,我每天晚上九点四十到十点整给儿子打电话,这是他结束一天的自修步行走回宿舍的那段时间。我了解这么大的男孩子的心理,不想让他在室友面前感到尴尬。

每晚二十分钟的通话帮我度过了空巢的前半年。儿子高一下学期从分部搬到了本部,离家更远,他加入了校电视台和学生会,生活也变得多姿多彩,学习也更繁重,我开始感觉到他对这每晚二十分钟的电话表现得越来越不耐烦。终于,儿子委婉地对我说:“以后不用每天打电话了,我每周末会准时打电话回家的。”

其实,即使儿子没说,我也觉察到了自己的过分,我只是还不习惯身边少了这个自己从小看到大的宝贝的陪伴。

电话不能再打,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支点又倾塌了,老公为了安慰我,每天陪我一起看电视剧。其实我知道他并不是真的感兴趣,他只是在帮我缓解空巢的寂寞。我决定去学校看看儿子。半年之内我去了他们学校二三十次。最后一次,儿子把我带到学校的小饭馆里,为难地说:“妈,我能求您件事吗?”

用不着儿子再多说,我明白,自己这一次又做过头了。我赌气带着给儿子准备的卤牛肉、熏肉肠回了家,进门的时候老公刚刚挂上儿子的电话,儿子说,我走了以后,他一直很愧疚。

我搂着老公的胳膊狠狠哭了一场,就像要把这一年多以来的郁闷、失落统统发泄出来。哭完了,老公把一本书放到我面前,我拿起来一看,上面写的是:“空巢父母的分离焦虑症”。

我恍然大悟。自己就是搞心理辅导工作的,却忽略了自身在环境改变中激发的心理问题。关哲小的时候,每次短暂和我分离都会哭得上气不接下气,那时他正经历着属于幼儿的“分离焦虑症”,而现在,他离巢了,该轮到我自己来面对、克服属于母亲的“分离焦虑症”了。

一直到现在,儿子还坚持着每周六傍晚打电话回家的习惯。下半年进入高三,儿子在电话里告诉我他要报考人大。我鼓励他,说:“儿子,加油!”儿子,尽情地展翅高飞吧。老爸和老妈会很好。

当四只抽屉都被美丽的蚕占据时,家里漂满了桑叶的香味。

我托朋友联系当地蚕农,去参观他们大规模养蚕的情景,重新找来茅盾的《春蚕》细读。

二十年后鸯梦重温

于因,60后,自由职业

我在超市里,推着个空车转悠。

薯片,排骨,饮料……都是儿子喜欢的,如今不用买了。不知道该买什么,我的生活突然空了。

有孩子的家通常都是以孩子为中心。爸爸是挣钱的耙子,妈妈是管家的匣子,儿子是整个家的中心。现在小孩留学去了,我俩都失去了活着的目标,每天大眼瞪小眼,互相都觉得对方那么熟悉又那么陌生。

每天晚上打电话给儿子,事无巨细地啰嗦他,儿子快被我逼疯了。丈夫在家的日子也不好过,他说我没事就挑剔他,横竖都不对。我自己也犯嘀咕,难道是更年期到了?这时因为工作原因,丈夫要到江南一个小城去。这样也好,换个环境吧,反正现在也无牵无挂,去哪儿都一样。

他走的那些天,我还沉浸在自己的失落中。晚上丈夫打电话来,说独自一人在江南的秋雨里,很孤独清冷。我说:“洗洗睡吧,明天还要工作。”他无语挂机。半小时后,他发信息给我:“你还记得你是个妻子吗,还记得你是个女人吗?女人有很多角色,可你只知道你是个妈。”

呵——呵,怪不得我失落呢,这惟一的角色失业了,别的角色我一惯渎职,所以无所适从啊。

几天后,我把广州的家整理好,带着锅碗瓢盆去投奔丈夫。生活又回归到他和我的两人世界,我们得重新适应。

很久不在一个床上睡觉了。江南的初春还很冷,我们带的被子不够,晚上只好挤在一个被窝里睡……嘿嘿,竟然有点小别新婚的味道呢。屋檐下只有两个人,可以很放肆,我洗完澡怕冷,他拿着大浴巾等着包裹我,一个趔撅差点滑倒,老夫老妻笑成一团。

不约而同的,我们想起新婚。那时的两人世界有多少恩爱缠绵,吵嘴闹矛盾都是那么温馨有趣。唉,多少年了啊,生活的琐碎繁复,磨砺着男女的情和趣,让我们都忘了原来生活可以这样惬意。

我们开始重新规划生活了。

我从未在江南生活过,当地的朋友送了我们蚕籽,我开始养蚕。当四只抽屉都被美丽的蚕占据时,家里漂满了桑叶的香味。这事引起我很大的兴趣,我托朋友联系当地蚕农,去参观他们大规模养蚕的情景,重新找来茅盾的《春蚕》细读,对江南特殊的生活方式有了浓厚的兴趣。桑叶,春蚕,丝绸,,风土人情,都让我对江南的生活着迷。

周末我和老公去了乌镇。我们是乘公交去的,四块钱。早春的乌镇没有多少游人,石板路弯弯曲曲向前,一幅“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美景。他拉起我的手,学着年轻的情侣模样四处走,我们仿佛又回到了大学时代,哈哈,想想还有个一米八的儿子呢,真是太搞笑了。

午餐的小饭店是水边的民宿,安静怡然,江南小菜精致新鲜,所有的感觉都像是初恋。我说:“真好。我喜欢这样的生活。”他说:“你喜欢就好,咱们可以周末自驾游,苏州杭州绍兴扬州,这里可多的是玩的地方。”

就这么定了。

我们的游玩可不是单纯去看那些景点,我们是深度品味江南哦。从历史传说,到时代变迁,从江南美食到土产特产,春天赏花秋天看菊,丰子恺的漫画茅盾的小说,两年住下来,我们也算半个江南人了。

半个月没给儿子打电话了,他打过来,奇怪地问:“妈,你整天忙什么呢?”我说一言难尽,如果你想知道,看我的博客吧。

儿子从此就真的离开我了,他会有崭新的人生,而我,只能看着他转身的背影越走越远。

儿子上大学,我患上“分离焦虑症”

褚琴,70后,青少年心理辅导

对于儿子关哲,我的口号一直是:孩子身上无小事。这样说并不意味着我是那种缺乏理智的“黏人型”母亲。因为我是青少年心理辅导员,在儿子的教育问题上,我一直讲究方式方法,松弛适度。

儿子的成长也验证了我的教育理念的成功。关哲不仅成绩优异,而且是个性格阳光、心地善良的好孩子。一中的录取通知书送到家后,我问儿子想怎样度过这个暑假,儿子说,他早就为此积蓄了零用钱,约好了几个同学一起去旁边的小镇旅行。

儿子出发了。从车站送完他回到家,看着他紧闭的房门,我突然意识到,他从此就真的要离开我了。一中是全日制寄宿,封闭式管理,儿子一个月在家的时间不会超过两天,他将来上大学、工作、结婚生子,这些事情将接踵而至,他会有崭新的人生,而我,只能看着他转身的背影独自失落。

儿子去学校后,我和老公回到了久违的二人世界。可是,突然空闲下来并没有让我感到轻松,相反,生活一下子找不到支点了。以前总是为儿子忙这忙那,下班回来觉得时间过得很快,虽然也会抱怨孩子花费我们夫妻太多精力,但生活很充实。现在,家里冷冷清清,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整天心烦意乱,还经常为一点小事跟老公吵架。老公甚至说,每个月我只有儿子回家的那两天是真正开心的。

为了缓解那种心里空荡荡的感觉,我每天晚上九点四十到十点整给儿子打电话,这是他结束一天的自修步行走回宿舍的那段时间。我了解这么大的男孩子的心理,不想让他在室友面前感到尴尬。

每晚二十分钟的通话帮我度过了空巢的前半年。儿子高一下学期从分部搬到了本部,离家更远,他加入了校电视台和学生会,生活也变得多姿多彩,学习也更繁重,我开始感觉到他对这每晚二十分钟的电话表现得越来越不耐烦。终于,儿子委婉地对我说:“以后不用每天打电话了,我每周末会准时打电话回家的。”

其实,即使儿子没说,我也觉察到了自己的过分,我只是还不习惯身边少了这个自己从小看到大的宝贝的陪伴。

电话不能再打,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支点又倾塌了,老公为了安慰我,每天陪我一起看电视剧。其实我知道他并不是真的感兴趣,他只是在帮我缓解空巢的寂寞。我决定去学校看看儿子。半年之内我去了他们学校二三十次。最后一次,儿子把我带到学校的小饭馆里,为难地说:“妈,我能求您件事吗?”

用不着儿子再多说,我明白,自己这一次又做过头了。我赌气带着给儿子准备的卤牛肉、熏肉肠回了家,进门的时候老公刚刚挂上儿子的电话,儿子说,我走了以后,他一直很愧疚。

我搂着老公的胳膊狠狠哭了一场,就像要把这一年多以来的郁闷、失落统统发泄出来。哭完了,老公把一本书放到我面前,我拿起来一看,上面写的是:“空巢父母的分离焦虑症”。

我恍然大悟。自己就是搞心理辅导工作的,却忽略了自身在环境改变中激发的心理问题。关哲小的时候,每次短暂和我分离都会哭得上气不接下气,那时他正经历着属于幼儿的“分离焦虑症”,而现在,他离巢了,该轮到我自己来面对、克服属于母亲的“分离焦虑症”了。

一直到现在,儿子还坚持着每周六傍晚打电话回家的习惯。下半年进入高三,儿子在电话里告诉我他要报考人大。我鼓励他,说:“儿子,加油!”儿子,尽情地展翅高飞吧。老爸和老妈会很好。

第 4p

当四只抽屉都被美丽的蚕占据时,家里漂满了桑叶的香味。

我托朋友联系当地蚕农,去参观他们大规模养蚕的情景,重新找来茅盾的《春蚕》细读。

二十年后鸯梦重温

于因,60后,自由职业

我在超市里,推着个空车转悠。

薯片,排骨,饮料……都是儿子喜欢的,如今不用买了。不知道该买什么,我的生活突然空了。

有孩子的家通常都是以孩子为中心。爸爸是挣钱的耙子,妈妈是管家的匣子,儿子是整个家的中心。现在小孩留学去了,我俩都失去了活着的目标,每天大眼瞪小眼,互相都觉得对方那么熟悉又那么陌生。

每天晚上打电话给儿子,事无巨细地啰嗦他,儿子快被我逼疯了。丈夫在家的日子也不好过,他说我没事就挑剔他,横竖都不对。我自己也犯嘀咕,难道是更年期到了?这时因为工作原因,丈夫要到江南一个小城去。这样也好,换个环境吧,反正现在也无牵无挂,去哪儿都一样。

他走的那些天,我还沉浸在自己的失落中。晚上丈夫打电话来,说独自一人在江南的秋雨里,很孤独清冷。我说:“洗洗睡吧,明天还要工作。”他无语挂机。半小时后,他发信息给我:“你还记得你是个妻子吗,还记得你是个女人吗?女人有很多角色,可你只知道你是个妈。”

呵——呵,怪不得我失落呢,这惟一的角色失业了,别的角色我一惯渎职,所以无所适从啊。

几天后,我把广州的家整理好,带着锅碗瓢盆去投奔丈夫。生活又回归到他和我的两人世界,我们得重新适应。

很久不在一个床上睡觉了。江南的初春还很冷,我们带的被子不够,晚上只好挤在一个被窝里睡……嘿嘿,竟然有点小别新婚的味道呢。屋檐下只有两个人,可以很放肆,我洗完澡怕冷,他拿着大浴巾等着包裹我,一个趔撅差点滑倒,老夫老妻笑成一团。

不约而同的,我们想起新婚。那时的两人世界有多少恩爱缠绵,吵嘴闹矛盾都是那么温馨有趣。唉,多少年了啊,生活的琐碎繁复,磨砺着男女的情和趣,让我们都忘了原来生活可以这样惬意。

我们开始重新规划生活了。

我从未在江南生活过,当地的朋友送了我们蚕籽,我开始养蚕。当四只抽屉都被美丽的蚕占据时,家里漂满了桑叶的香味。这事引起我很大的兴趣,我托朋友联系当地蚕农,去参观他们大规模养蚕的情景,重新找来茅盾的《春蚕》细读,对江南特殊的生活方式有了浓厚的兴趣。桑叶,春蚕,丝绸,,风土人情,都让我对江南的生活着迷。

周末我和老公去了乌镇。我们是乘公交去的,四块钱。早春的乌镇没有多少游人,石板路弯弯曲曲向前,一幅“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美景。他拉起我的手,学着年轻的情侣模样四处走,我们仿佛又回到了大学时代,哈哈,想想还有个一米八的儿子呢,真是太搞笑了。

午餐的小饭店是水边的民宿,安静怡然,江南小菜精致新鲜,所有的感觉都像是初恋。我说:“真好。我喜欢这样的生活。”他说:“你喜欢就好,咱们可以周末自驾游,苏州杭州绍兴扬州,这里可多的是玩的地方。”

就这么定了。

我们的游玩可不是单纯去看那些景点,我们是深度品味江南哦。从历史传说,到时代变迁,从江南美食到土产特产,春天赏花秋天看菊,丰子恺的漫画茅盾的小说,两年住下来,我们也算半个江南人了。

半个月没给儿子打电话了,他打过来,奇怪地问:“妈,你整天忙什么呢?”我说一言难尽,如果你想知道,看我的博客吧。

第 5p

多年后再次回到二人世界,却忽然发现对方变得令你更加难以忍受;本来就淡漠的感情,失去了最后一根纽带的维系,多出来的一大片空闲时光仿佛是一种惩罚

空巢让我拥抱迟到二十年的自我

宋丹,60后,会计

今年的五一小长假,我和老公赵克领了离婚证。

6月8号是我四十七岁的生日。本来赵克说,给我过完生日再来领证。我婉言拒绝了他的好意,这个生日,我想一个人过。

我和赵克是二十年前经人介绍结婚的。当时,家底薄但优秀的赵克和条件不错但大龄的我在很多人的眼中都是般配的一对。我们婚前相处的时间不长,感情基础也不深,但我想这些都可以通过时间来弥补。

没想到,婚后很短的时间内我就发现自己和赵克的性情有着巨大的差异。我好静,喜欢看书;赵克爱热闹,喜欢结交朋友。婚后我们搬进了厂里分配的单元房,我将其中的一间装修成了书房,却无法像我向往的一样在其中静心读书,因为我们家的客厅常年都人来人往,高朋满座。

赵克也同样看不惯我的生活习惯。婚后不到两年,我们就已经到了相对无言的地步。我考虑过离婚,但就在这时,我发现自己怀上了女儿赵璇。女儿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把我和赵克两颗日益分离的心又吸到了一起。这其间的吵吵闹闹当然也免不了,但女儿一天一个模样,小学、中学,每一天都有事要忙碌、要操心,不知不觉十八年过去了。

女儿终于长大了,去了别的城市上大学。送走女儿后,我才觉得一副沉甸甸的担子终于卸了下来,而变得空荡荡的家里,少了的也绝不只是一个家庭成员那么简单。

和赵克之间,当初的隔阂依然存在,而且经过岁月的沉淀变得根深蒂固。他现在倒是不爱把朋友带回家里来了,除了睡觉和吃饭,他基本很少沾家。

空巢的安静,让我多了很多时间思考。随着家里的“小太阳”的离开,许多曾经在阳光下被掩盖的阴暗角落浮现了出来。多年后再次回到二人世界,却发现对方忽然变得令你更加难以忍受;本来就淡漠的感情,失去了最后一根纽带的维系,多出来的一大片空闲时光仿佛是一种惩罚。

一个问题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和赵克的结合是不是压根就是一个错误?

其实这二十年间,我俩有数次都走到了离婚边缘,但都因为不愿让女儿在一个破碎的家庭中长大,没有迈出最后一步。如今女儿开始她的新生活,我心里离婚的念头又一次兴起,而且比以往的任何一次都要强烈。无数个辗转反侧的深夜里,我问着自己:难道要将错就错,就让这一辈子在错误中度过吗?

我的踌躇被赵克意外地终结了。一天天色微明的时候,他推开了卧室的门,女儿外出求学后,我们就分房睡了。他沉默了一会儿,平静地对我说:“我知道你没睡着。我们离婚吧。”

忐忑地打电话给女儿,本以为她会情绪激动,没想到那一头她却仿佛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说:“爸,妈,你们终于下决心了!我知道这些年来你们为我牺牲了太多,但其实我早就想劝你们别再勉强自己了。”

就这样,我和赵克在结婚的第二十个年头和平分手了。我生日那天,赵克打来电话,那时候,我正放上轻音乐,享受属于一个人的清淡晚餐。碗箸旁放着我最喜欢的散文集,一个人的晚餐从容自在,想吃多久就吃多久。

半年后,赵克再一次走入了婚姻的殿堂,对方是一个和他志趣相投的丧偶女士。我衷心地祝福他,在有生之年真正地享受一回琴瑟和鸣的乐趣。而我自己,我会顺其自然,并不排斥缘分再一次地降临,但目前对我而言最重要的事情是,好好地拥抱这迟到了二十多年的自我。

儿子从此就真的离开我了,他会有崭新的人生,而我,只能看着他转身的背影越走越远。

儿子上大学,我患上“分离焦虑症”

褚琴,70后,青少年心理辅导

对于儿子关哲,我的口号一直是:孩子身上无小事。这样说并不意味着我是那种缺乏理智的“黏人型”母亲。因为我是青少年心理辅导员,在儿子的教育问题上,我一直讲究方式方法,松弛适度。

儿子的成长也验证了我的教育理念的成功。关哲不仅成绩优异,而且是个性格阳光、心地善良的好孩子。一中的录取通知书送到家后,我问儿子想怎样度过这个暑假,儿子说,他早就为此积蓄了零用钱,约好了几个同学一起去旁边的小镇旅行。

儿子出发了。从车站送完他回到家,看着他紧闭的房门,我突然意识到,他从此就真的要离开我了。一中是全日制寄宿,封闭式管理,儿子一个月在家的时间不会超过两天,他将来上大学、工作、结婚生子,这些事情将接踵而至,他会有崭新的人生,而我,只能看着他转身的背影独自失落。

儿子去学校后,我和老公回到了久违的二人世界。可是,突然空闲下来并没有让我感到轻松,相反,生活一下子找不到支点了。以前总是为儿子忙这忙那,下班回来觉得时间过得很快,虽然也会抱怨孩子花费我们夫妻太多精力,但生活很充实。现在,家里冷冷清清,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整天心烦意乱,还经常为一点小事跟老公吵架。老公甚至说,每个月我只有儿子回家的那两天是真正开心的。

为了缓解那种心里空荡荡的感觉,我每天晚上九点四十到十点整给儿子打电话,这是他结束一天的自修步行走回宿舍的那段时间。我了解这么大的男孩子的心理,不想让他在室友面前感到尴尬。

每晚二十分钟的通话帮我度过了空巢的前半年。儿子高一下学期从分部搬到了本部,离家更远,他加入了校电视台和学生会,生活也变得多姿多彩,学习也更繁重,我开始感觉到他对这每晚二十分钟的电话表现得越来越不耐烦。终于,儿子委婉地对我说:“以后不用每天打电话了,我每周末会准时打电话回家的。”

其实,即使儿子没说,我也觉察到了自己的过分,我只是还不习惯身边少了这个自己从小看到大的宝贝的陪伴。

电话不能再打,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支点又倾塌了,老公为了安慰我,每天陪我一起看电视剧。其实我知道他并不是真的感兴趣,他只是在帮我缓解空巢的寂寞。我决定去学校看看儿子。半年之内我去了他们学校二三十次。最后一次,儿子把我带到学校的小饭馆里,为难地说:“妈,我能求您件事吗?”

用不着儿子再多说,我明白,自己这一次又做过头了。我赌气带着给儿子准备的卤牛肉、熏肉肠回了家,进门的时候老公刚刚挂上儿子的电话,儿子说,我走了以后,他一直很愧疚。

我搂着老公的胳膊狠狠哭了一场,就像要把这一年多以来的郁闷、失落统统发泄出来。哭完了,老公把一本书放到我面前,我拿起来一看,上面写的是:“空巢父母的分离焦虑症”。

我恍然大悟。自己就是搞心理辅导工作的,却忽略了自身在环境改变中激发的心理问题。关哲小的时候,每次短暂和我分离都会哭得上气不接下气,那时他正经历着属于幼儿的“分离焦虑症”,而现在,他离巢了,该轮到我自己来面对、克服属于母亲的“分离焦虑症”了。

一直到现在,儿子还坚持着每周六傍晚打电话回家的习惯。下半年进入高三,儿子在电话里告诉我他要报考人大。我鼓励他,说:“儿子,加油!”儿子,尽情地展翅高飞吧。老爸和老妈会很好。

第 4p

当四只抽屉都被美丽的蚕占据时,家里漂满了桑叶的香味。

我托朋友联系当地蚕农,去参观他们大规模养蚕的情景,重新找来茅盾的《春蚕》细读。

二十年后鸯梦重温

于因,60后,自由职业

我在超市里,推着个空车转悠。

薯片,排骨,饮料……都是儿子喜欢的,如今不用买了。不知道该买什么,我的生活突然空了。

有孩子的家通常都是以孩子为中心。爸爸是挣钱的耙子,妈妈是管家的匣子,儿子是整个家的中心。现在小孩留学去了,我俩都失去了活着的目标,每天大眼瞪小眼,互相都觉得对方那么熟悉又那么陌生。

每天晚上打电话给儿子,事无巨细地啰嗦他,儿子快被我逼疯了。丈夫在家的日子也不好过,他说我没事就挑剔他,横竖都不对。我自己也犯嘀咕,难道是更年期到了?这时因为工作原因,丈夫要到江南一个小城去。这样也好,换个环境吧,反正现在也无牵无挂,去哪儿都一样。

他走的那些天,我还沉浸在自己的失落中。晚上丈夫打电话来,说独自一人在江南的秋雨里,很孤独清冷。我说:“洗洗睡吧,明天还要工作。”他无语挂机。半小时后,他发信息给我:“你还记得你是个妻子吗,还记得你是个女人吗?女人有很多角色,可你只知道你是个妈。”

呵——呵,怪不得我失落呢,这惟一的角色失业了,别的角色我一惯渎职,所以无所适从啊。

几天后,我把广州的家整理好,带着锅碗瓢盆去投奔丈夫。生活又回归到他和我的两人世界,我们得重新适应。

很久不在一个床上睡觉了。江南的初春还很冷,我们带的被子不够,晚上只好挤在一个被窝里睡……嘿嘿,竟然有点小别新婚的味道呢。屋檐下只有两个人,可以很放肆,我洗完澡怕冷,他拿着大浴巾等着包裹我,一个趔撅差点滑倒,老夫老妻笑成一团。

不约而同的,我们想起新婚。那时的两人世界有多少恩爱缠绵,吵嘴闹矛盾都是那么温馨有趣。唉,多少年了啊,生活的琐碎繁复,磨砺着男女的情和趣,让我们都忘了原来生活可以这样惬意。

我们开始重新规划生活了。

我从未在江南生活过,当地的朋友送了我们蚕籽,我开始养蚕。当四只抽屉都被美丽的蚕占据时,家里漂满了桑叶的香味。这事引起我很大的兴趣,我托朋友联系当地蚕农,去参观他们大规模养蚕的情景,重新找来茅盾的《春蚕》细读,对江南特殊的生活方式有了浓厚的兴趣。桑叶,春蚕,丝绸,,风土人情,都让我对江南的生活着迷。

周末我和老公去了乌镇。我们是乘公交去的,四块钱。早春的乌镇没有多少游人,石板路弯弯曲曲向前,一幅“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美景。他拉起我的手,学着年轻的情侣模样四处走,我们仿佛又回到了大学时代,哈哈,想想还有个一米八的儿子呢,真是太搞笑了。

午餐的小饭店是水边的民宿,安静怡然,江南小菜精致新鲜,所有的感觉都像是初恋。我说:“真好。我喜欢这样的生活。”他说:“你喜欢就好,咱们可以周末自驾游,苏州杭州绍兴扬州,这里可多的是玩的地方。”

就这么定了。

我们的游玩可不是单纯去看那些景点,我们是深度品味江南哦。从历史传说,到时代变迁,从江南美食到土产特产,春天赏花秋天看菊,丰子恺的漫画茅盾的小说,两年住下来,我们也算半个江南人了。

半个月没给儿子打电话了,他打过来,奇怪地问:“妈,你整天忙什么呢?”我说一言难尽,如果你想知道,看我的博客吧。

第 5p

多年后再次回到二人世界,却忽然发现对方变得令你更加难以忍受;本来就淡漠的感情,失去了最后一根纽带的维系,多出来的一大片空闲时光仿佛是一种惩罚

空巢让我拥抱迟到二十年的自我

宋丹,60后,会计

今年的五一小长假,我和老公赵克领了离婚证。

6月8号是我四十七岁的生日。本来赵克说,给我过完生日再来领证。我婉言拒绝了他的好意,这个生日,我想一个人过。

我和赵克是二十年前经人介绍结婚的。当时,家底薄但优秀的赵克和条件不错但大龄的我在很多人的眼中都是般配的一对。我们婚前相处的时间不长,感情基础也不深,但我想这些都可以通过时间来弥补。

没想到,婚后很短的时间内我就发现自己和赵克的性情有着巨大的差异。我好静,喜欢看书;赵克爱热闹,喜欢结交朋友。婚后我们搬进了厂里分配的单元房,我将其中的一间装修成了书房,却无法像我向往的一样在其中静心读书,因为我们家的客厅常年都人来人往,高朋满座。

赵克也同样看不惯我的生活习惯。婚后不到两年,我们就已经到了相对无言的地步。我考虑过离婚,但就在这时,我发现自己怀上了女儿赵璇。女儿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把我和赵克两颗日益分离的心又吸到了一起。这其间的吵吵闹闹当然也免不了,但女儿一天一个模样,小学、中学,每一天都有事要忙碌、要操心,不知不觉十八年过去了。

女儿终于长大了,去了别的城市上大学。送走女儿后,我才觉得一副沉甸甸的担子终于卸了下来,而变得空荡荡的家里,少了的也绝不只是一个家庭成员那么简单。

和赵克之间,当初的隔阂依然存在,而且经过岁月的沉淀变得根深蒂固。他现在倒是不爱把朋友带回家里来了,除了睡觉和吃饭,他基本很少沾家。

空巢的安静,让我多了很多时间思考。随着家里的“小太阳”的离开,许多曾经在阳光下被掩盖的阴暗角落浮现了出来。多年后再次回到二人世界,却发现对方忽然变得令你更加难以忍受;本来就淡漠的感情,失去了最后一根纽带的维系,多出来的一大片空闲时光仿佛是一种惩罚。

一个问题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和赵克的结合是不是压根就是一个错误?

其实这二十年间,我俩有数次都走到了离婚边缘,但都因为不愿让女儿在一个破碎的家庭中长大,没有迈出最后一步。如今女儿开始她的新生活,我心里离婚的念头又一次兴起,而且比以往的任何一次都要强烈。无数个辗转反侧的深夜里,我问着自己:难道要将错就错,就让这一辈子在错误中度过吗?

我的踌躇被赵克意外地终结了。一天天色微明的时候,他推开了卧室的门,女儿外出求学后,我们就分房睡了。他沉默了一会儿,平静地对我说:“我知道你没睡着。我们离婚吧。”

忐忑地打电话给女儿,本以为她会情绪激动,没想到那一头她却仿佛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说:“爸,妈,你们终于下决心了!我知道这些年来你们为我牺牲了太多,但其实我早就想劝你们别再勉强自己了。”

就这样,我和赵克在结婚的第二十个年头和平分手了。我生日那天,赵克打来电话,那时候,我正放上轻音乐,享受属于一个人的清淡晚餐。碗箸旁放着我最喜欢的散文集,一个人的晚餐从容自在,想吃多久就吃多久。

半年后,赵克再一次走入了婚姻的殿堂,对方是一个和他志趣相投的丧偶女士。我衷心地祝福他,在有生之年真正地享受一回琴瑟和鸣的乐趣。而我自己,我会顺其自然,并不排斥缘分再一次地降临,但目前对我而言最重要的事情是,好好地拥抱这迟到了二十多年的自我。

第 6p

我曾一度认为,如果不是因为一根筋地认为女人必须有独立的经济能力,也许它早就被我放弃了。但现在我更确定,灵魂独立比经济独立要重要得多。

重出江湖

陶粲明,60后,教师

我曾经最佩服的人是吉米·哈利,《万物有灵且美》系列书籍的作者。这个英国人白天干着兽医的活儿,不怕脏不怕累不嫌烦。晚上挑灯写下对这体力活儿的爱恨情仇,乐此不疲,直到退休——难道,他就没有职业倦怠?

我有。特别是在孩子上学后,刚当老师那几年的干劲冲劲理想规划,在一天天的重复和琐碎中通通变成了鬼话。

对一个女人来说,孩子的到来意味着一辈子精力与爱意的牵扯。他生病住院,你心心念念的牵挂,恨不得时刻在病床前守候;下班时间一到,恨不得立马出现在孩子放学的那条榕树如盖的小路;那些晚上的饭局,你总是面色诚恳地找出各种理由:同学来了,朋友婚了,爹妈生日,约了人……总之,只要放你回家陪孩子,你不要上司青睐不要升职机会不要别人觉得你能干懂事。

一个孩子,有足够的能量让你为他放弃人生,更别说区区职场了。工作在孩子面前,越来越成为令人提不起劲来的事儿,一件生活中多余的事儿。

只是,人生往前行,孩子一天天长大了,大到某一天,他背起行囊从容地在你面前转身回首只为向你说“再见。保重”,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飞行,去到大洋彼岸。不管你怎样挂念怎样想,离开于他,是一种必然。我不记得是第几次在香港机场的闸口看着他远离的背影抹眼泪时,幡然醒悟到这一点。

孩子不在家的日子,看书写字看电影追美剧,会会各路曾经忽略了的朋友,旅行去更远的地方,努力去充实生活。我以为这样我就能找回我自己,可是仍有一种日渐滋长的茫然感侵蚀着内心。上班十来年待在同一个地方,激情被岁月磨损,和同事早已处成了兄弟姐妹;习惯了被安排被思考,开始无意识地随波逐流……日子过得貌似自由波澜不兴,但生命似乎缺少一个支点。

那日在女友家吃饭,她高二的儿子一直在房间里做功课。女友突然感叹:简直没法想象明年儿子上大学去了,我该怎么办。

我安慰她:孩子不在家,工作驾轻就熟,自由又没有压力,多好。

在她疑惑的目光中我有点心虚,仿佛生命不能承受之轻。那种空落落的滋味,那种走在钢丝上手中没有握住什么东西平衡不稳的感觉霎时汹涌而来,那不是平日里种种无所事事的消遣所能解决的问题。就在这一刻,我惊见自己有了重出江湖的想法。

我再入江湖的方式,不过是换一个环境换一所学校,如刚出道时一样再战职场——不是为了谋取更高的职位,仅仅是想努力尽兴地工作一回,就算会更累会更辛苦,会有千头万绪要厘清,我要的,不过是给自己的一个交代——你有这个能力,会做得比曾经更漂亮。

于是,现在的每一天都是崭新的了。早上,我乐意在晨风中站在校门口向每一个老师和孩子发出第一声问候;我乐意守在操场等待一千多个孩子听着进行曲列队出操;我喜欢在安静的校园里一层层巡视完所有的教室,听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我不断思考还有什么需要完善还有什么需要补充,下班了,我不再急着离开,每一天的时间都过得如此快速饱满没有缺憾。

就这样,重新出发,投入时间精力与智慧,我愿意通过这投入让一切更美好。勤奋地工作,这一刻是如此诱人令人心满意足。儿子幼时,我曾一度认为,如果不是因为一根筋地认为女人必须有独立的经济能力,也许它早就被我放弃了。但现在我更确定,灵魂独立比经济独立要重要得多。

那天,在Q上跟儿子聊天,说妈妈好像重新爱上了工作,努力认真地工作。

他说,妈妈你一直爱工作。你是努力又认真的人。

我看着那个小窗框半天,觉得曾经的付出没有白费:他,懂的。

危机并非源起“空巢”

“中年空巢”的危机其实并非源自“空巢”本身。

有着中年空巢的焦虑、失落、忧郁的女性,此前必然是将孩子当成自己的一部分乃至全部,孩子离开后,她会产生一种被抛弃感。曾经接待过一位中年女士,她一天要给孩子打好几个电话,后来孩子烦了就不接了。她跟朋友诉苦说:“我只要一想到他在学校可能不好好吃饭,头发都要急白了,这还不全都是因为他吗?”像这种情况,孩子真的很“冤枉”——关我什么事?由此可见,孩子在学校其实也许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困扰,这位母亲的担心并非源自真实的“孩子不好好吃饭”,而是她自己的恐惧和焦虑。不是孩子需要她,而是她太需要孩子。

中年空巢瓦解“红苹果式和谐”

中年空巢的一大“症状”,就是夫妻关系陷入前所未有的紧张。我们如果只看表面,就会发现许多子女上大学的夫妻开始矛盾重重甚至离婚收场,不由得大为惊讶:咦,他们之前不是好好的么?这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红苹果式和谐”开始瓦解——一个苹果如果坏掉,经常都是从最里面开始慢慢溃烂,一直到表皮人们才会发现。同理,两人的矛盾和分歧也绝不是从孩子走的那天才开始的。对于把孩子当成自己全部的女性来说,一直都存在着“角色扮演”这个问题。

孩子离开前,这类女性扮演的是“母亲”的角色,孩子走了,她们往往会退形到“女儿”这个角色,但问题是丈夫往往不可能扮演好“父亲”这个角色。又或者她们继续扮演“母亲”的角色,但是对象不是儿子而是丈夫,而对于一个成年的稍具心智的男性来说,“儿子”的角色是他难以忍受的。于是,以前能容忍的缺点如今开始变得让人难以忍受,两人的矛盾自然显露乃至激化。

顾全价值感是解决中年空巢危机最好的开始

解决中年空巢危机,做妈妈的必需意识到一件事:孩子不是“她的”,不是任何人的,他属于他自己,孩子只是家庭里过路的天使。过于恋家和离开妈妈就长时间处处不习惯的孩子,他的家庭必然属于高粘度、高控制的类型。

怎样让女性自己意识到这个问题?最好的解决方式,莫过于她的丈夫带领她去认清这个事实。丈夫可以跟她一起到孩子就读的学校,让她亲眼看到孩子的床铺被收拾得整整齐齐,孩子跟同学相处和谐等,眼见为实还要加上语言的技巧,不能告诉她“你看你儿子/女儿不需要你”,可以用幽默来化解她的落差感:“你看,这个男人/女孩已经不需要你了,可是家里还有一个男人正需要你呢。”这样一来最大程度地顾全了她的价值感,证实孩子走后她仍然是被需要的、被关注的,这是解决中年妈妈空巢危机最好的开始。

了孩子,还有很多值得你关注

夫妻关系

夫妻关系永远是家庭中最重要、最长久的一种关系,即便有了孩子也一样。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有他的人生,陪你相濡以沫白头到老的只会是和你同床共枕的这个人。

父母

当你正在满怀期待地等着外出求学的孩子每周一次的电话时,是否想到过你年迈的父母?你多久去探望他们一次,多久给他们打一个电话?和你不期望你的孩子给你带来大富大贵,只希望孩子常打电话、多陪陪你一样,天下父母心都是同一颗心。

为人父母的同时请别忘了你也为人子女。如果各方面条件允许的话,不妨为你的父母安排一次家庭旅行吧。听听父母有什么想去的地方,选择条件较好的旅行团能减少老人的奔波。也许旅途不会太轻松,但这可能将是你最后一次与他们一同出行。

人生价值

25岁时,面对人生发展,你需要好好问一问自己到底最想做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20年后,子女离家,正当盛年的你,依然要好好问自己,它或许比二十年前更加振聋发聩。

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是自己赋予的。请重新梳理一遍你这20年的人生,这是你重新找回自我的开始。理想绝不仅仅属于小年轻,此时的你比他们拥有更多优势——你已经足够成熟,你有更加坚实的经济实力以及其他有利条件。

兴趣爱好

孩子喜欢吃什么、有什么兴趣爱好你能如数家珍,但你还记得自己的兴趣爱好吗?兴趣是一种原动力,同时会产生一些新的交往平台。而兴趣有无的决定权掌握在你自己手中,它影响着一个人的生活质量,换句话说,你的生活质量完全由你自己决定。但前提是,你得分清楚兴趣和消遣这两码事。

朋友

孩子上学后,你混迹的朋友圈除了孩子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到中学毕业的家长会,或其他与孩子有关的圈子外,还有什么?如果除去这些你还能找出3-5个,那么恭喜你,即便你有空巢焦虑那也是暂时的。如果一个都找不出,那就要好好反省了。

公益

公益是指有关社会公众的福祉和利益。人到盛年,你对人生和生活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看法,除了你自己、除了你的家庭和你身边的人、你所感兴趣的事,还有更广阔的世界值得你去关注、去参与,比如环保、慈善、义工等等。

影片里的空巢生活

《Nido vacío, El》

导 演: 丹尼尔·布尔曼

一位成功作家和他活跃的妻子在孩子们纷纷离开家走上自己的生活道路后,如何重建他们之间的婚姻?再次回到二人世界生活中的这对夫妻,从新的角度去重新发现生活中的情感和他们婚姻的微妙变化……影片反应的是如今社会“空巢”的问题,采用的却是轻松的表达方式。

《飞跃老人院》

导演: 张杨

这是一部关于空巢老人青春与梦想的电影,讲述了一所老人院里一群老人,为了追寻梦想,结伴驾车偷偷逃出老人院,开往异地参赛发生的感人故事。人生的热情再一次被点燃,生命的层层意义也被逐步揭开。

《妈妈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