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浮宫之旅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卢浮宫之旅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卢浮宫之旅范文1

【关键词】 公路经营企业; 资产负债率; 偿债能力

公路经营企业在进行偿债能力的分析时,不能采用常规财务分析指标的计算方法和数据来源,而应当根据行业特点,采用能够真正反映偿债能力涵义的数据进行分析。

偿债能力反映的是企业用其资产来偿还其债务的能力,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对于短期偿债能力的流动负债,通常使用流动资产偿付;对于长期负债,就需要企业以其全部资产来偿付其全部负债,即资产负债率。

对于公路经营企业来说,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其最主要的资产并不具备对债务的偿付能力。在进行有关偿债能力的财务分析时,需要对公路经营企业资产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合理地使用会计信息和账面数据,据此来反映一个公路经营企业真正的偿债能力。

一、公路经营企业财务分析指标研究现状

现如今对公路经营企业财务管理的研究大都局限在定性分析和“财物”管理上,最终的解决方案都是调整融资方式,优化资本结构,很少有人针对企业的财务分析指标本身进行分析研究。

针对资产负债率这一指标,现有的研究都指出公路经营企业普遍存在资产负债率高的现象,通过这个现象可以反映出公路经营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罗卫萍在《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中的财务管理问题》一文中指出“除积极稳妥地利用好国家投资和银行贷款的资金外,还应多渠道筹集资金,形成多元化筹资格局。”但是无论采用哪种筹资方式,从资金性质的角度看,最后只会形成两种性质的资金,即债务资金和权益资金。通过现有的资产负债率指标,无外乎就是调整这两种资金的比例关系。

然而,公路经营企业是深化公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的产物,是属于政府特许经营的一种新型企业,它以收取车辆通行费为主营业务,因此在资产构成以及资产折旧等方面与一般工商企业有着很大程度上的不同。现在的资产负债率指标针对一般工商企业是有效的,如果继续使用与一般工商企业相同的指标构成要素来计算资产负债率,不仅无法真实反映公路经营企业的偿债能力,甚至这个指标对公路经营企业也失去了意义。

二、资产负债率构成要素分析

公路是一种重要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其产权归属国家。为了解决中国现有财政投资能力与日益增长的公路投资需求之间的矛盾,国家允许国内外经济组织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特许,以投资建设公路的方式或以投资购买的方式取得公路有期限的收费经营权。收费经营期届满时,公路经营权由国家无偿收回。

(一)资产的特殊性

我国的公路经营企业在会计核算上主要执行《企业会计准则》(2006)和《公路经营企业会计制度》(财会字[1998]19号)。不论是行业会计制度,还是新企业会计准则,在对资产的界定中资产都有一项特征,即资产是由特定主体拥有或者控制的。“拥有”某项资产一般可反映为企业取得了该项资产的所有权,取得了占有、使用、收益、处分该项资产的权利。“控制”某项资产意味着在合同约定的控制期间,控制方取得了被控制资产使用和收益的权利。但控制也许并不意味着取得了被控制资产的处分权利,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公路经营企业。

2008年8月20日,三部委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令2008年第11号《收费公路权益转让办法》,其中第四条指出“国家允许依法转让收费公路权益,同时对收费公路权益的转让进行严格控制”。2010年12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再次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交财发[2010]739号文件《关于公路经营企业产权(股权)转让有关问题的通知》,文件针对近年收费公路权益转让中出现的问题,对公路经营企业产权(股权)转让涉及收费公路权益转让的有关问题作出了更为具体的规定。特别对于政府还贷公路的权益转让,要进行更为严格的上报和审批。

通过上述的论述,可以发现由于处置权受到限制,以收费经营业务为主的公路经营企业的公路收费权就无法像其他资产那样能够在市场上自由转让。在这种情况下,公路收费权就不具备偿付债务的能力。

表1是10家公路上市公司2011年12月31日的资产状况以及资产中无法偿还债务的路产、特许经营权和土地使用权的情况。

由于路产、特许经营权和土地使用权是公路经营企业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资产,因此这部分资产占公路经营企业总资产的比重非常大,表1中所列示的公路上市公司的无法抵偿债务资产的比重,多则将近90%。然而这部分资产并不具备偿债能力。

现有的资产负债率指标由两个要素构成,即:

资产负债率=■

资产和负债的数据来源可以从财务报表上轻易得到。由于公路经营企业的行业特点,特别是主要资产的特殊性,直接通过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总额和负债总额为依据计算出的资产负债率,根本无法如实反映公路经营企业的真实偿债能力,而且就指标本身的涵义而言,这个比值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但是扣除这些无法抵偿债务资产后的剩余资产,与数额庞大的负债相比较,可谓是杯水车薪,这也不是一个企业的正常运营情况。所以,这种传统的资产负债率的计算方法,并不适用于公路经营企业。

(二)修订公路经营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指标

由于公路经营企业以收取车辆通行费为主营业务,因此它不是以其账面上的全部资产偿还全部债务,而是以稳定的现金流作为对其债务的偿还。

负债属于时点概念的范畴,反映的是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那一时点上的负债状况。但是现金流量是一个时期概念,反映的是在一个会计经营期间内通过一定经济活动而产生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流入量和流出量。这样就需要将负债和现金流调整到同一个计算口径上。

公路经营企业资产负债率

=■

其中,i为折现率,n为折现期。

产生现金流量的经济活动有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和非经常性项目。在资金一定的情况下,资金会率先被用作偿还债务;产生富余资金时,再考虑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在当期已经产生了负债,需要以未来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进行偿还。非经常性项目具有不确定性,而且数量金额小,在预计时可以忽略不计。所以这里的现金流量的预计,指的是针对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进行预计。

经营现金净流入量=通行费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日常养护与收费管理费用-所得税

=[通行费收入×(1-营业税率-公路日常养护与收费管理费用费率)-公路投资摊销额]×(1-所得税率)+公路投资摊销额

=通行费收入×(1-营业税率-公路日常养护与收费管理费用费率)×(1-所得税率)+公路投资摊销额×所得税率

当期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相当于t=0,资产负债率的分母部分可以表示如图1。

以下举例来说明修订后的资产负债率指标的使用。某公路上市公司201×年资产负债表日的资产22 000 000 000元,其中可偿还债务资产账面价值为7 000 000 000元,负债15 000 000 000元,这一会计年度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2 000 000 000元。预计未来20年经营现金净流入量为1 600 000 000元/年,折现率为6%,那么该公路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计算如下:

资产负债率

=■

=0.4637

如果按照原常规的资产负债率公式,计算出来的资产负债率为0.6818(15 000 000 000

/22 000 000 000)。比较因素数据选取的不匹配,也是造成计算出来的公路经营企业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如果当预计未来每年经营净现金流入量为固定值A,并且n趋于无穷时,也就意味着企业满足理想的持续经营条件,那么未来的企业累计经营现金净流入量为:

■■=■

三、修订后的资产负债率指标的使用

修订后的资产负债率指标能够真实地反映公路经营企业在某段时间内的偿债能力。之所以称为某段时间内,是由于资产负债率的计算会受到经营净现金流入量和折现期n的不确定性的影响。

持续经营作为会计基本假设之一,折现期n的时间限定虽然在理论上与之不符,但是这更符合公路经营企业的实际情况。由于预计的是经营业务带来的净现金流入量,公路经营企业对公路收费权的经营是有期限的。如果公路经营企业只经营单一公路,那么受公路收费经营期最长为25—30年的影响,公路经营企业实行的是有限期的经营活动。

资产负债率是一项长期偿债能力指标,反映的是企业长期的偿债能力。会计上的短期和长期的分界线为一年,一年内为短期,超过一年为长期。车辆通行费收入作为公路经营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收到的多为现金,这样公路经营企业就可以以其抵偿短期负债。采用折现期n的一大便利之处就是,它不仅能够反映长期的偿债能力,而且为企业偿还短期债务也提供了相关的参考。

由于预计的经营现金净流量不属于上市公司对外披露的内容,所以其数值并不容易获得。对于希望得到企业真实偿债能力信息的外部利益相关者,这无疑增添了一定的难度。但是对于公路经营企业内部的财务分析而言,修订后的指标才具有评价和参考的实际意义。

本文对公路经营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指标进行了剖析和修订,并以此为例抛砖引玉。各个行业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特殊性来选用和计算财务指标,而不能盲目的采用通用的财务指标模型对本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分析。盲目的分析结果对于企业内部管理而言,是没有任何参照性的;对于企业外部的利益相关者来说,这会产生一种误导。

【主要参考文献】

[1] 周国光.公路行业财务管理[M].西安: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2] 周国光.财务管理学[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4.

[3] 周国光.公路经营企业会计[R].西安:2010.

卢浮宫之旅范文2

会议上,高富假期总经理李永福先生和远道从法国而来的随团经理Marco Binham 作了重要的讲话。指出行程的理念是“以客为先”、“只重质,不重量”以“私人组合”的形式组成团,2位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对10位VIP客人的贴身服务,务求让每位客人都带着美好的回忆回家。 随后, 高富假期公司代表吴敏宁小姐向参会人员详细介绍了“法国-摩纳哥豪华之旅”的行程安排:

1. 精心设计的路线:从出发地搭乘泰航商务客位前往泰国曼谷,再由曼谷转机到法国巴黎。到达巴黎后,将换乘豪华大巴前往各大著名城市(如巴黎、蒙达尼、博纳、普罗旺斯)以及贵宾们心神向往的摩纳哥。

2. 游览各大著名景点(如巴黎圣母院、埃菲尔铁搭、卢浮宫、塞纳河、蒙达尼小镇、罗马遗址、哥德式大教堂等)。

3. 入住国际知名品牌酒店和古堡。

4. 体验在世界级知名的高尔夫球场打球的乐趣。

5. 畅游国际顶级百货公司。

6. 于国际知名餐厅就餐以及选用豪华、舒适的交通工具等。

此行程最大的亮点如以下:

1. 于世界著名的卢浮宫顶层茶舍享用法式西饼及下午餐(此顶层茶舍只接待VIP预订)。

2. 客人于第五天展开私人购物之旅时,为了避免客人在名牌店排队等候而产生困扰,已经特别安排了特约的私人购物时间。

3. 参观摩纳哥亲王兰尼埃三世的私人汽车展;参观世界级的蒙特卡罗赌场。

4. 乘坐3次直升机,以及1次私人飞机。

卢浮宫之旅范文3

地铁站本是追求效率、强调功能的,但成千上万的人每天在这里穿梭不停,除了广告,公众也期待能看到更多让人心情愉快的画面。

其实,只要有想象力和对美的追求,即使是人来人往的地铁站,也可以成为让人流连忘返的艺术宫殿。

地铁站作为城市生活中重要的公共空间,为大众接触艺术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于是,便出现了“地铁公共艺术”,各种各样精彩的表现形式,让枯燥乏味的地下通勤,摇身变成令人难忘的“艺术之旅”。

地铁王国能有多美?莫斯科、巴黎、斯德哥尔摩的地铁设计者们,给我们描绘出了多姿多彩的地铁公共艺术画卷。

莫斯科地铁站的建筑造型各异、华丽典雅。每个车站都由著名建筑师设计,铺设的大理石就有几十种,并广泛采用大理石、马赛克、花岗石、陶瓷和五彩玻璃,装饰出具有不同艺术风格的大型壁画及各种浮雕、雕刻,再配以各种别致的灯饰,像富丽堂皇的宫殿,让人完全没有置身地下的感觉,其中一些作品美妙绝伦,令人流连忘返。

巴黎地铁的每个站点设计风格和主题都对应着该站的地面景点,如卢浮宫站就效仿卢浮宫博物馆,月台上陈列着许多博物馆的复制艺术品;巴士底站描绘着法国大革命的图画,墙上还贴满了当年攻占巴士底监狱的历史图片;罗丹博物馆所在的瓦雷讷站则伫立着等同于罗丹原作的巴尔扎克雕像。

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地铁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长的艺术博物馆,在一百多个地铁站内人们都能欣赏到不同艺术家的作品。该市地铁是从岩层中挖掘出来的,所有车站的墙壁和顶棚都保留了岩壁,并利用灯光巧妙地突出了岩石的质感,凹凸不平的墙面上是色彩斑斓、线条拙朴的岩画,让人如同行走史前洞穴中。这种原始感又与列车和月台的科技感、现代感形成强烈反差,给每个人都带来难忘的美学体验。

东京地铁也一直以杰出的艺术设计而闻名,是东京大都市的一道地下风景线。其中,饭田桥站是一个给人留下极深刻印象的地铁站。饭田桥站靠近著名的小石川后乐园,建筑师渡边诚利用大量的绿色长条状照明灯具来消弭地下空间带给人的压迫感和单调感。这些绿色灯管犹如四处攀爬的藤蔓植物,充满流动感,充满活力,将小石川后乐园的绿意向地铁内部的空间延伸。

卢浮宫之旅范文4

2013年12月,由森泰顺佳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组织的欧洲尊贵客户尊享商务之旅正式起航。这次旅行是森泰顺佳年末感恩广大客户的高端商务之旅,行程为期10天,途径意大利、梵蒂冈、瑞士和法国。

意大利:感受古罗马历史

首站,一行人抵达了具有浓郁古文明历史的意大利首都罗马。罗马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无论是大街小巷还是建筑处处都透露着古代文明的沧桑感,置身其中有梦回古罗马时代的感觉。在梵蒂冈,大家无不被圣彼得大教堂外的雕刻、内壁上彩石马赛克的壁画所惊艳。

第二站,商务团抵达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佛罗伦萨。穿过一片片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人们信步来到了圣百花大教堂,这个外观风格独特的教堂令人不禁感叹欧洲宗教传承的力量。

第三站是水城威尼斯。走过充满历史气息的叹息桥,在威尼斯广场参观了富丽堂皇的圣马可教堂。在穿城的水波荡漾中,大家无不沉浸于悠然而富有诗意景色。

意大利的最后一站是国际时装中心和世界时尚之都——米兰,这里汇聚了众多世界时尚名品,阿玛尼、范思哲、普拉达、古奇等品牌皆出自这里。大家在这里体验到意大利的现代摩登气息和时尚之都的奢华。

瑞士:邂逅小清新

离开意大利后,大家来到了美丽而清新的瑞士。在瑞士,有一则古老的传说:传说天使来到凡间,在一座美丽的山谷里居住下来,并且为它铺上了无尽的鲜花和森林,镶嵌了银光闪烁的珠链,还为它许愿说“从现在起,人们都会来亲近你、赞美你,并爱上你。”这座令天使都心醉的山峰就是瑞士少女峰。

法国:体验慢时光的情调

走出瑞士静谧的小城,抵达了美丽而浪漫的法国。大家徜徉在巴黎一条条充满浓厚欧罗巴气息的街道,游览了凯旋门,登上了巴黎最高的建筑——210米高的蒙帕纳斯大厦,在顶层欣赏巴黎的感觉可谓美不胜收。在之后的几天里,客户们参观了世界顶级博物馆卢浮宫、闻名于世的巴黎圣母院以及巴黎地标建筑埃菲尔铁塔……

10天的旅程很快结束了,客户们对于旅行的感受无以言表:新奇、浪漫、放松……或许更多的是幸福。这种幸福来自快节奏生活的暂歇、人生旅程的思考、对异国风情的感动。

卢浮宫之旅范文5

1.泰国的小吃

第一次带孩子出国旅游,恐怕很多父母在世界地图上逡巡一番之后会在这里画个圈――泰国。因为近,因为完美海景,还因为吃。

在泰国街头信步,除了那街头转角家家都摆着的佛龛,看见最多的便是色彩各异的推车上售卖的当地水果及小吃。这可是孩子们最爱的东西了。沿街的各种小吃种类各异,简易版泰式炒粉,绝对正宗美味;芒果饭、菠萝蜜饭、榴莲饭、椰肉饭,加上清甜的水果,让你口水都流得出来;泰米做的肉松饼、凉米线、炸小鱼,边走边吃,你会后悔自己的胃为什么不能大些再大些。而泰式小吃比较适合小朋友的一点是,它们一般都制作简单,原料来自于各种可食用植物的叶、茎、果,是自然食品,只要小摊主稍微注意点,便不会有卫生问题。每份小吃大概都在20 ~ 30 铢不等,合4 ~ 7 元人民币。

2.新西兰的奇异果

座落在大洋洲的新西兰素以“绿色”著称,四分之一的国土覆盖着茂密的森林,天然牧场或农场占国土面积的一半,加上丰富的水资源,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将新西兰锻造成一个天然氧吧。正是基于这里有机的自然生态环境,这里的农产品格外新鲜、健康和美味。新西兰有两个东西都叫“奇异”,一是“国鸟”KIWI(奇异鸟),另一个就是“国果”Kiwifruit(奇异果)。

链接:“奇异果”之旅

奇异果富含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具有抗氧化、参与胶原蛋白合成、促进铁和叶酸的吸收利用、净化肠道,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7 9% 的新西兰奇异果园位于北岛丰盛湾,所以,在新西兰北岛,也形成了奇异果主题旅游专线。带着孩子去新西兰北岛,呼吸纯净的空气,吃奇异果大餐,无疑是趟健康之旅。吃奇异果大餐最好的去处是当地奇异果农庄,农庄主人会热情地为你奉上美味营养的奇异果餐,不管是搭配海鲜、肉类、还是甜品、饮品,奇异果丰富的烹饪方式让你大快朵颐。

3.挪威的三文鱼

童话般的木屋、三文鱼、峡湾,会让你忘记那片森林,沉醉在这个梦想中的地方。

三文鱼

挪威人的骄傲、闻名遐迩的三文鱼,是挪威最让人难忘的美食。所以,去挪威,一定要去奥斯陆的港湾鱼市看一看。那里有从大海归来靠岸就售卖海产的渔船,也有摆好摊铺切成小块叫卖的各类鱼肉,最新鲜的三文鱼,最地道的挪威水产,各种好吃的做法,很容易就让孩子们兴奋起来。地道的奥斯陆人在出门徒步前都会先到鱼市买好甜虾与鲑鱼做成三明治随身携带,这个市场在当地人生活中的重要性,绝不可小视。

4.荷兰的鲱鱼

荷兰的名号可多了,“风车之国”、“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都难以形容这个小却迷人到不行的国家。这个小国家居然至少有30 家米其林餐厅!

荷兰人吃鲱鱼的方式相当特殊,是直接搭配洋葱生吃。在荷兰的市集或闹区的摊贩都可以买到生吃的鲱鱼。这些鲱鱼都是先用盐腌过一段时间的,鲱鱼的骨头很软,不必担心孩子会被鱼刺伤到,反而可以补充丰富的钙质与维生素D。

卢浮宫之旅范文6

好书当然要细细品味,尽管文字难度不低,但绝对值得“啃”!小编将会在CR上分两期(本期以及8月号)刊登这本书的部分精彩内容,欢迎大家关注哦!

――Lavender

Chapter One: Departure

I On Anticipation

If our lives are dominated by a search for happiness, then perhaps few activities reveal as much about the dynamics of this quest―in all its 1)ardour and paradoxes―than our travels. They express, however inarticulately, an understanding of what life might be about, outside the constraints of work and the struggle for survival. Yet rarely are they considered to present philosophical problems―that is, issues requiring thought beyond the practical. We are2)inundated with advice on where to travel to; we hear little of why and how we should go―though the art of travel seems naturally to sustain a number of questions neither so simple nor so trivial, and whose study might in modest ways contribute to an understanding of what the Greek philosophers beautifully termed “eudaimonia”, or “human flourishing”.

One question revolves arou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nticipation of travel and its reality. I came upon a copy of 3)J.-K. Huysmans’s novel A Rebours, published in 1884, whose 4)effete and5)misanthropic hero, the 6)aristocratic 7)Duc des Esseintes, anticipated a journey to London and offered in the process an extravagantly pessimistic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what we imagine of a place and what can occur when we reach it.

Huysmans recounts that the Duc des Esseintes lived alone in a vast villa on the outskirts of Paris. He rarely went anywhere to avoid what he took to be the ugliness and stupidity of others. One afternoon in his youth, he had ventured into a nearby village for a few hours and had felt his detestation of people grow fierce. Since then he had chosen to spend his days alone in bed in his study, reading the classics of literature, and moulding 8)acerbic thoughts about humanity. However, early one morning, the Duc surprised himself by an intense wish to travel to London. The desire came upon him as he sat by the fire reading a volume of Dickens. The book evoked visions of English life, which he 9)contemplated at length and grew increasingly keen to see. Unable to withhold his excitement, he ordered his servants to pack his bags, dressed himself in a grey 10)tweed suit, a pair of laced ankle boots, a little 11)bowler hat and a 12)flax-blue 13)Inverness cape and took the next train to Paris. Because he had time to spare before the departure of the London train, he went to G alignani’s English Bookshop on the 14)Rue de Rivoli and there bought a volume of 15)Baedeker’s Guide to London. He was thrown into delicious 16)reveries by its 17)terse descriptions of London’s attractions. He moved on to a wine bar nearby frequented by a largely English 18)clientele. The atmosphere was out of Dickens.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Hungry, Des Esseintes went next to an English 19)tavern in the Rue d’Amsterdam, near the 20)Gare Saint Lazare. It was dark and smoky there, with a line of 21)beer pulls along a counter, which was spread with hams as brown as violins and lobsters the colour of 22)red lead. Seated at small wooden tables were 23)robust Englishwomen with boyish faces, teeth as big as 24)palette knives, cheeks as red as apples and long hands and feet. Des Esseintes found a table and ordered some 25)oxtail soup, a smoked 26)haddock, a 27)helping of roast beef and potatoes, a couple of 28)pints of 29)ale and a chunk of Stilton.

However, as the moment to board his train approached, along with the chance to turn dreams of London into reality, Des Esseintes was abruptly overcome with 30)lassitude. He thought how wearing it would be actually to go to London, how he would have to run to the station, fight for a porter, board the train, endure an unfamiliar bed, stand in queues, feel cold and move his fragile frame around the sights that Baedeker had so tersely described―and thus 31)soil his dreams: “What was the good of moving when a person could travel so wonderfully sitting in a chair? Wasn’t he already in London, whose smells, weather, citizens, food, and even 32)cutlery were all about him? What could he expect to find over there except fresh disappointments?”

So Des Esseintes paid the bill, left the tavern and took the first train back to his villa, along with his 33)trunks, his packages, his 34)portmanteaux, his rugs, his umbrellas and his sticks―and never left home again.

We are familiar with the notion that the reality of travel is not what we anticipate. The pessimistic school, of which Des Esseintes might be an honorary 35)patron, therefore argues that reality must always be disappointing. It may be truer and more rewarding to suggest that it is primarily different.

There was one other country that, many years before his intended trip to England, Des Esseintes had wanted to see: Holland. He had imagined the place to resemble the paintings of 36)Teniers and 37)Jan Steen, 38)Rembrandt and 39)Ostade; he had anticipated 40)patriarchal simplicity and 41)riotous joviality; quiet small brick courtyards and pale-faced maids pouring milk. And so he had journeyed to 42)Haarlem and43)Amsterdam―and been greatly disappointed. It was not that the paintings had lied, there had been some simplicity and joviality, some nice brick courtyards and a few serving women pouring milk, but these 44)gems were blended in a 45)stew of ordinary images (restaurants, offices, uniform houses and featureless fields) which these Dutch artists had never painted and which made the experience of travelling in the country strangely 46)diluted compared with an afternoon in the Dutch galleries of the 47)Louvre, where the essence of Dutch beauty found itself collected in just a few rooms.

Des Esseintes ended up in the 48)paradoxical position of feeling more in Holland―that is more intensely in contact with the elements he loved in Dutch culture―when looking at selected images of Holland in a museum than when travelling with sixteen pieces of luggage and two servants through the country itself.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After Holland and his abortive visit to England, Des Esseintes did not attempt another journey abroad. He remained in his villa and surrounded himself with a series of objects which facilitated the finest aspect of travel, its anticipation. He had coloured prints hung on his walls, like those in travel agents’ windows, showing foreign cities, museums, hotels and steamers bound for 49)Valparaiso or the 50)River Plate. He had the 51)itineraries of the major shipping companies framed and lined his bedroom with them. He filled an 52)aquarium with seaweed, bought a 53)sail, some 54)rigging and a pot of 55)tar and, with their help, was able to experience the most pleasant aspects of a long sea voyage without any of its inconveniences. Des Esseintes concluded, in Huysmans’s words, that “the imagination could provide a more-than-adequate substitute for the56)vulgar reality of actual experience”. Actual experience where what we have come to see is always diluted in what we could see anywhere, where we are drawn away from the present by an anxious future and where our appreciation of 57)aesthetic elements remains 58)at the mercy of perplexing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demands.

I travelled in spite of Des Esseintes, and yet there were times when I too felt there might be no finer journeys than those provoked in the imagination by staying at home slowly turning the Bible-paper pages of the British Airways’ Worldwide Timetable.

第一章:出发

第一节:对旅行的期待

如果我们的生活其要义在于追求幸福,那么除却旅行,也许极少有别的活动能如此充分地显示这一追求过程中所有的热情和矛盾。尽管表达得不清晰,旅行仍道出了除却紧张工作和辛苦谋生之外,生活的另一种意义。尽管如此,人们甚少会觉得旅行会引出一些超越现实、需要深层思索的哲学问题。经常有人向我们提出去何处旅行的建议,但极少有人告诉我们为何要到那个地方旅行,又该如何到达那个地 方――尽管旅行的艺术看上去自然会涉及许多既不简单也不琐碎的问题,并且,对旅行艺术的研究至少也许能帮助人们理解希腊哲学家美其名曰“eudaimonia(由理性支配的积极生活所带来的幸福)”的这一概念,也就是“人类生活欣欣向荣”。

对旅行的期望和旅行的现实之间的关系总会存在一个问题。我碰巧读到 若・卡・于斯曼的一部小说――《逆流》,该小说发表于1884年,主人公埃桑迪斯公爵是一个体弱厌世的贵族子弟,他满心期待一趟伦敦之旅,在旅途过程中,他就人们对一个地方的想象和到达当地后的实际经历之间的差异做出了极度悲观的分析。

在于斯曼的小说中,埃桑迪斯独自住在巴黎市郊的一栋宽敞的别墅里。他极少出门,不愿看见别人身上那些他认定为丑陋和愚蠢的行径。他还年轻时,有一天下午,他大胆地到附近的一个村子逛了几个小时,结果发现自己对人们的憎恶更甚。自那以后,他选择终日自个儿躺在书房里的床上阅读文学经典,构想出种种尖刻的人性论调。然而有一天清早,这位公爵突然很想去伦敦旅行。这念头让他吃了一惊。他是在坐在火炉旁阅读狄更斯的一本小说时萌生这个念头的。书中的描画让人对英国的生活浮想联翩,他穷尽想象,并越发渴望能亲眼目睹。他无法抑制心中的兴奋,于是差使仆人打点好行李,自己穿上灰色花呢套装,脚蹬一双绑带短靴,头戴一顶圆顶硬礼帽,还披了件蓝色亚麻长斗篷,搭乘最早的一趟火车前往巴黎。由于在开往伦敦的火车发车前还有些空闲时间,他走进里沃利街的加利那里英文书店,在那买了一本贝德克尔所著的《伦敦旅行指南》。书中有关伦敦名胜的简洁扼要的描述使他沉浸在美好的想象中。接着,他走进附近一间许多英国人时常光顾的酒吧。里面的氛围活脱脱就是狄更斯小说中所描述的那样。

埃桑迪斯有些饿了,接着便走进一家英式小餐馆。这家餐馆位于阿姆斯特丹街,离圣拉扎尔火车站很近。里面光线昏暗,烟雾弥漫,吧台上有一排啤酒拉杆,还散放着褐如小提琴的火腿,以及艳如红铅的大龙虾。小木餐桌旁坐着粗壮的英国女人。她们的长相很男性化,牙齿如调色刀般硕大;脸颊如苹果般红通通的,手脚粗长。埃桑迪斯找了一张桌子坐下,点了牛尾汤和烟熏鳕鱼,还要了一份烤牛肉和土豆,两杯艾尔啤酒和一大块斯蒂尔顿干酪。

但随着距离登上火车的时间越来越近,随着到伦敦旅行的梦想即将实现,埃桑迪斯却突然变得疲乏起来。他想到,若真正展开伦敦之旅该多么累人啊:他得赶到火车站、跟人争抢脚夫搬运行李、上火车、睡在陌生的床上,还得一次次地排队,寒风凛冽,而弱不禁风的他要走在贝德克尔描述如此精炼的伦敦街景中……想到这些,他的伦敦梦顿时黯然失色:“当一个人坐在椅子上就能在自己的想象空间里畅游,出行对于他又有何益处?他难道不是已置身于伦敦了吗?伦敦的气味、天气、市民、食物,甚至餐具不都已在他的周遭了吗?若真到了伦敦,除却新出现的失望,还能期望什么?”

于是,埃桑迪斯付了账单,离开那家餐馆,搭乘最早的一趟火车回到他的别墅,陪同他一起回家的还有他的大行李箱、大包小包、手提箱、毯子、雨伞和拐杖――并且自那以后,他再没有离开过家。

旅行的现实体验并不是我们之前期待的那样,对此观点,我们并不陌生。对旅行持悲观态度的一派――埃桑迪斯应该算是个中典范――因此认为现实总让人失望。其实,现实和想象之间存在根本“差异”,这样说也许更准确,也更有积极意义。

……

与他那次一时兴起的“英国之旅”相隔多年前,埃桑迪斯还曾想到另一个国家旅行――荷兰。他曾把荷兰想象成特尼尔斯、扬・斯丁、伦勃朗和奥斯塔德画作里所描绘的地方;他曾期望在那里看到父权社会下简单却不乏肆意狂欢的田园生活、宁静的砖砌小庭院,和在倒牛奶的脸色苍白的女仆。于是,他到哈勒姆和阿姆斯特丹旅行了一趟――结果大失所望。那些画作并没撒谎,荷兰有简单的生活,也不乏狂欢,有那么些漂亮的砖砌庭院,也有一些女仆在倒牛奶,但这些珍宝都混杂在一大堆日常影像中(如餐馆、办公室、风格统一的房屋以及毫无特色的田野等),这些普通事物从不会在荷兰画家们的画作里出现。就因为这样,相比在卢浮宫的荷兰画作展厅里浏览一下午,如今置身于真实荷兰的体验也出奇地变得味同嚼蜡,毕竟在卢浮宫那几间展厅里收藏展现的是荷兰最美的精华。

荒谬的是,荷兰之旅结束后,埃桑迪斯发现,相比带着十六件行李和两个仆从游历荷兰,在某个博物馆里欣赏精选出来的荷兰画作更能让他深切地体验到那在荷兰文化中他所热爱的方方面面。

……

经历荷兰之旅及“夭折”了的英国之旅后,埃桑迪斯再没尝试过出国旅行。他呆在他的别墅里,置身各式各样的物件中――这些物件使他轻易能享受到“旅行”最精华的部分,即对旅行的期待。他在墙上挂上各种彩图,上面标示着外国的城市、博物馆、旅店和开往瓦尔帕莱索或拉普拉塔河的班轮,类似旅行社的宣传橱窗那派景象。那些大船运公司的航海时刻表被他一一镶框,在卧室的墙上挂了一排。他在一个水缸里种满了水草,还买来一面船帆,一些索具和一罐柏油……他借助它们能体验到远航的最大乐趣,却避免了航海带来的任何不便。埃桑迪斯得出的结论,作者于斯曼写到:“想象能带给我们平凡的真实体验以外更丰富的内容。”我们焦虑未来而心不在焉,对美的鉴赏又往往受制于自己复杂的身心欲求,在这样的情境下所能看到的总是会冲淡感觉,让人觉得亲身游历的所见所闻乏善可陈。”

上一篇我要飞得更高

下一篇代沟作文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