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教学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长城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长城教学设计

长城教学设计范文1

关键词: 正常人体学课程教学 过程设计 教学方法心得

正常人体学包括传统的正常人体结构(解剖学)和正常人体机能(生理学)两门学科,当前专科护校虽不断改革,但在教学中都面临一些共同的问题——内容多、实物标本相对不足、课堂教学方法单一、贯通性较差,这些都严重影响到教学质量,尤其是青年教师讲授起来效果比较差。笔者作为青年教师,在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总结出一些教学经验,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受到了学生们的普遍好评。

一、课前的充分准备

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首要的任务是熟悉教材和教学大纲,切忌“备一课上一课”,打无准备之仗。要将整本教材完全融会贯通,在此基础上研究教学大纲,积极听前辈们的示范课,妥善组织教材,从专业角度入手,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思想状况、接受能力为基准,舍弃无关紧要、众所周知的知识点,突出重点,抓住难点,并且注意研究解决重点、难点的有效教学方法。在前述基础之上,写好备课笔记、教案,特别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连贯衔接,完成授课最重要一步。

二、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

现在的大学教育,不能再拘泥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单一的传统教学方式,而是要多样性、现代化、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1.多媒体课件的有效应用

无论是讲授结构还是功能,多媒体课件的恰当使用都十分重要。传统的教学在结构理论讲授方面总是采用挂图或课本图谱等简单方法,学生不能清楚地认识相应的结构或由于课时限制讲授过快,达不到相应的教学效果。但是使用多媒体教学,制作合适的课件、挑选恰当的图片就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上课时积极思考。

2.艺术性的板书

在各门课的教学中,板书历来都被视为教师的基本功,采用科学的、艺术的板书可明显增强教学效果,特别在配合多媒体课件时作用尤其突出明显。艺术性的板书具有重点突出、图文并茂、布局合理等特点,虽然多媒体课件形象具体,但是难免鱼龙混杂,学生难以抓住重点,所以除了形象的幻灯片之外,艺术性的板书也非常必要。学生通过视觉的强化,明确了重点;通过记笔记,把板书的内容记下来,同时调动学生脑、耳、眼和手的协同工作,增强了记忆效果。此外,在讲述重要结构时,为了使学生加深印象,我们也要求学生会画一些简图。教师在黑板上利用不同颜色描绘出富有层次感的结构模型,让学生在笔记上随老师思路一起绘画,再配合重点突出的板书,不但激发学习兴趣,而且使教学重点清晰,教学效果更好。精心设计的板书模式及板图,加上在课堂上的生动演示,使原本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有很好的效果。

3.CAI在教学中的作用

CAI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简称,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把先进的声像技术结合到其中,除了文本、图示、声音、图像外,还可以配合动画、电影录音等,增强所学内容的生动性和真实性。尤其是在机能方面,正常人体机能理论丰富、内容广泛、实验性强,要学好这门课除理解基本概念、原理之外,还要多动脑、融会贯通,以便真正掌握。学生们普遍反映:“上课一听就懂,下课一放就忘”,针对这种现象,我们采用“CAI”将教师、媒体、学生、教学内容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优化的教学环境,由计算机来辅助学生学习,实现针对性教学,改变过去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三、实验教学的设计与把握

1.采用PBL教学方式进行人解剖学实验教学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者,自我指导学习及小组讨论为教学形式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能有效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传统的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模式是教师在每次实验课时给学生们灌输式地介绍大体标本结构,然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知标本结构,由于人体解剖学名词较多,且教学信息量较大,学生充当了听众的身份,课堂发言不积极。而在PBL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学生处于教学中心的位置,是课堂的真正主角,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方面是优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整个PBL课堂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教学前一周向所有学生发放PBL教学资料,要求学生自行在课外时间内利用各种资源(图书馆、网络等)查找资料文献,教师进行简单的课前指导;学生课下讨论形成各自小组的观点,并选出一个发言者和一个记录者准备在课上阐述自己的观点;课堂指导教师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小组成员相互配合进行解剖实验,各组学生代表阐述各自小组的观点并接受其他组员的答辩;指导教师最后对实验进行总结并评价各小组的表现,并据其表现及实验预习报告的书写情况对该次教学进行打分。PBL教学法除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外,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还明显增强,自学能力明显提高,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人际交流能力,真正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较之单调、枯燥的传统教学模式,PBL教学方式既可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又可为他们搭建良性的竞争平台。

2.采用CAI进行生理学实验教学

在实验教学方面,多媒体CAI的形象化教学方式在生理学方面的实验中更具有优势,使学生有条件观察或模拟进行复杂性、破坏性、危险性、价格昂贵的实验,这是其他教学环节无法完成的。某些实验因周期过长或成本昂贵、操作复杂等原因不适合学生操作,不可能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利用CAI教学,就可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实验全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眼看、手动、脑子想,把全部感官都调动起来积极主动学习,而且节约实验资源。

长城教学设计范文2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学;导向性;市场需求;人才培养

目前,国内许多高校都开设艺术设计这门专业课,设计师成为热门职业,大量的设计人才涌入市场。同时,市场反馈的信息统计表明,近几年设计人才的就业质量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大都是因为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不能跟市场企业的需求接轨,导致所学不能所用,所以,对于艺术设计教学课程的改革也迫在眉睫。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任务是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具备创新思想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设计人才,对于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是教学的重点。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高峰期,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视觉审美需求的提高,都急需具备思想创新并且实践操作能力娴熟的设计人才,艺术设计教学的发展也应该紧跟随市场发展的步伐,培养满足市场需要的设计人才。但国内现实的教育环境来讲,一方面,创建艺术设计专业的时间较短,基础也较为薄弱,课程教学体系的建立还在探索期不够完善;另一方面,教学课程的设置与市场实践结合的不够紧密,学生就业后不能马上投入工作,没有实践经验,在校所学的专业知识不能很好的运用在工作中,所以导致教学与人才需求的严重脱轨。在招聘条件中,很多设计师岗位的要求都要有工作经验,或者独立完成项目的能力,还有一些公司企业甚至不招聘应届毕业生,这种现象,给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就业压力。因此,目前我们的教学务必要与实践相结合,依据市场与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及时更新必要的专业知识结构。因此,艺术设计教育应该以市场的人才需求为导向,进行有必要的教学课程体系调整与革新。

1加强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科课程体系

就目前部分高校而言,造成教学与市场人才需求脱节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专业课程的教学结构体的系建立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教学内容跟不上市场时代的发展,啃老旧教材,传承模式化教案以及部分教师自身知识储备更新的不够及时等。市场经济发展,“设计行业先行”是行业的属性,也是决定了艺术设计这门专业,必须时时站在社会更前沿的角度去探索更新知识技能,例如,包装工程设计专业,由于材料工业的革新或者印刷技术的不断的发展,也会要求包装设计师要能够及时了解当下工业化发展的主流情况和最新的技术产品等。还有,品牌标识设计专业,随着企业的发展与革新,品牌也需要成长与进化,会随着时代对审美的要求进行提升,或者受行业的影响而不断更新设计LOGO。总之,“拿来主义”式的理论化教学,显然已经不适合现代设计专业的教学课程内容,应该探寻一套既适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又与市场人才需求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如何使教学方法更具灵活性、个性化,前沿化等就需要各大高校及教师不断去思考专研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以市场需求导向为目标,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知识结构紧跟市场发展并且能及时更新的一套科学、合理的学科课程体系。

2建立以市场导向性为主体的教学互动体系

2.1建立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

首先,要打破传统讲台授课的单一教学模式,要求老师与学生之间增进交流,互动学习,共享资源,建立对话式的教学模式,有问必答,大家共同参与解决问题。其次,要求教师要随时更新教学的内容,紧跟行业动态,通过具有启发性的课题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市场实践意识的主观能动性。授课中,能够把模拟设计项目带入教学中来,要求学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规范设计过程,但同时又不能完全按照市场现实进行没有学术价值的商业设计作品,要做到重实践能力的同时,更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设计理念,最终达到课堂教学与市场实践要求相结合的教学互动体系。

2.2成立设计工作室教学基地

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也为了学生毕业后能快速融入企业的工作环境中,高校应该建立专业设计工作室,尽可能的提供与企业公司相似的硬件设备与软件环境。以往,很多高校的毕业学生,在学期间使用的设备较为落后,操作设计软件的版本较低,加入到专业设计公司后,不能娴熟的运用英文版软件,或者专业苹果机电脑系统等。学校应该重视教学设备的更新换代,这也是与知识更新的同步。再有,工作室的建立,也可以让学生了解整个设计项目制作的过程,以及增进与同学之间的沟通,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2.3重视科研与课题深入研究

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向高、精、深专业发展,顺应市场的需求,带领学生尝试参与一些国际、国内最新的设计课题研究工作,比如,包装工艺设计领域,应该对绿色包装,环保材料,对设计的制约影响等课题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对这些设计理念的学习研究,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最新的行业动态,也为日后学生的科研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2.4搭建“请进来”与“走出去”的交流平台

高校应该经常邀请一些行业内知名的设计师与专家来给学生做经验交流活动。同时,也要给学生创造、提供走向社会的,能力检测的实习平台。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设计师给学生讲学,分享在企业公司里更广泛的、更深入的实践经验,也可以使学生了解一些专业课程没有涉及的知识内容,比如,印刷工艺的流程、与客户如何洽谈、市场分析、成本预算等。这些工作能力也是学生在日后工作中能够运用到的。学校应该与专业对口企业长期建立合作机制,提供学生实习机会,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也为企业培养对口的技能人才。

3总结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以市场导向为主体的课程教学体系,既培养了学生的市场实践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及主动获取行业信息知识的能力;同时,又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对企业市场的认知能力等。教师在面对教学设计与市场实践相接轨的时候,也必须从“书本式”教学方式转变为“双师型”教师,也要时时扩充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以及设计项目经验,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情况合理的革新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吴尚君.现代设计教育中教学实践课程改革新探[J].装饰.2002年08期

[2]岑雪静.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16期

[3]李庆云.文艺.明辨学科概念强化基础教学――关于“艺术设计”学科基础教学相关问题之思考[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6年02期

[4]曹辅銮.工艺美术色彩教学的共性与个性[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1988年02期

[5]吴宏敏等.艺术设计教学与市场实践的互动性研究[J].包装工程.2005年26期

[6]郑楠.刘莎莎.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与研究[J].华章.2012年13期

[7]黄兵.高职高专院校艺术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年10期

[8]曲敏.李苒.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及体系的构建[J].文艺争鸣.2011年04期

长城教学设计范文3

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左右,以阐述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由于微课程具有“位微不卑”、“课微不小”、“步微不慢”、“效微不薄”等优势,近些年在高校掀起了微课程的研究之风。但是,目前高校的微课程研究多集中于基础类课程教学,而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应用甚少。基于此,笔者在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电气工程类专业课程“工厂供电”的微课程设计探索,并将微课设计过程中的体会分享给大家。

二、微课选题

工厂供电是我校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以企业供配电系统的一次部分为主,使学生初步掌握一般企业供配电系统和电气照明运行维护和设计计算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结合较紧密的课程。笔者从事工厂供电的课堂教学已经十余年,具有一定的课堂教学经验,现将该课程制作成微课的形式,既服务于电气专业学生,又可以为非电气专业的学生敞开学习第二专业知识的大门。受微课自身特点的限制,一个微课中所包含的知识内容是有限的,因而在微课中重点和难点不应设置太多,重点、难点解析应尽可能简洁明了,从而达到10分钟就能掌握某方面的知识或技能的目的。基于此,微课选题应偏重基本知识点。应用到本课程,变电站的各种主接线方式、负荷统计的方法、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等都可以做成微课的形式。本文选择变电站电气主接线中的一个基本知识点———“桥形接线”作为微课设计的案例,探讨电气专业课程该如何进行微课设计。

三、微课制作过程

(一)选题背景

“工厂供电”是我校自动化专业唯一的一门强电课程,设置于第七学期,该课程的先修课程为“电机与拖动基础”。该专业学生在学习该课程之前,未接触电力系统的任何专业知识,因此,在进行微课设计的时候,应尽量使微课构思设计巧妙、有趣,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本次微课选择的内容为该课程第1章“供电系统基本概念”中的第二小节。在第一小节中,已经对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电压等级、供电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供电系统的主接线方式等基本概念做了一定的介绍。本次微课,承接上堂课的教学内容,介绍工厂供电系统中变电站的电气主接线形式。变电站的电气主接线是由各种电气设备及其连接线所组成的,用以接受和分配电能,是供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电气设备的选择、配电设备的布置及运行的可靠性与经济性,因此是变电站设计的重要任务之一。从整个课程体系来看,本节内容处于一个比较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掌握桥形接线的适用场合、桥形接线的类型,理解桥形接线的特点。要求:识别和绘制桥形电气主接线图,结合变电站电气主接线实例理解其适用场合。其中桥形接线的类型为本次课重点,桥形接线的特点为本次课难点。

(三)教学方式

授课形式采用以多媒体教学为主,板书为辅。教学手段采用启发式、案例式、比较法、列举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四)教学设计

1.桥形接线适用场合。首先从企业变电所的设计现状出发,分析企业变电所为了保证对重要的一、二级负荷可靠供电,广泛采用由两回电源线路受电、企业内部装设两部变压器的情况,从而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出桥形接线的适用场合:桥形接线适用于企业变电所中只有两台变压器和两条线路的情况。

2.桥形接线图。指出“根据桥连断路器的位置不同”,桥形接线分为两种类型,即内桥和外桥,让同学们以此识别内桥和外桥接线图,如图1、图2所示。

3.桥形接线的特点。此处重点以内桥接线为例,分析该接线形式的优缺点。(1)内桥接线的优点:①线路投、切灵活,不影响其他回路的工作。结合多媒体上的电气主接线图,以动画的形式展现线路投切时的操作顺序。此处涉及到投切线路时隔离开关和断路器的操作顺序务必正确的问题,顺序错误会导致严重后果,因此,笔者在此处插入一个视频短片,描述在工作现场发生实际的误操作而导致严重的人身和设备危害问题,让学生对误操作的后果留下足够深刻的印象,从而掌握正确的操作顺序。也就是说,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共同冲击,增强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感受。②布置简单,占地面积小,可发展为单母线分段接线。此处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如何由内桥接线发展为单母线分段接线的过程。(2)内桥接线的缺点:接着从内桥接线的优点出发,相应地引出与此对应的内桥接线的缺点,即:变压器投切操作复杂,故障检修影响其他回路。此时亦以动画的形式描述变压器投入和切除时的操作步骤,让同学们对高压开关的操作顺序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4.内桥接线的适用场合。从内桥接线的优缺点出发,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同学们总结出内桥接线的适用场合:适用于受电线路较长(即线路故障多),而主变年负荷利用小时数高(即主变不经常切换)且无穿越功率的场合。

5.外桥接线的适用场合。由于外桥接线的优缺点恰恰与内桥接线相反,借此机会,利用翻转课堂理念,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利用“比较法”,自己分析外桥接线的特点。此时任课教师可以略讲此环节。

6.全桥接线。从前面的讲述出发,可以很自然地延伸出全桥接线图,如图3所示。此时学生很容易识别该接线图,理解该接线形式的优点:对变压器和线路的操作均方便,运行灵活,适应性强;缺点:所需设备多,投资大,变电所占地面积大;适用场合:适用于少数用电量很大且非常重要的大型企业的总降压变电所。

7.案例分析。采用“案例法”,以学校35kV总降压变电站桥形接线电气主接线图为例,让同学们把所学理论知识与现场实践有效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8.布置作业。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充分发挥学生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身份,布置学生课外收集相关企业变电站的桥形电气主接线图,结合现场实际进行桥形接线的具体分析。

四、总结

长城教学设计范文4

关键词:微课程;电气工程;专业教学;工厂供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7-0114-02

一、引言

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左右,以阐述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1]。由于微课程具有“位微不卑”、“课微不小”、“步微不慢”、“效微不薄”等优势,近些年在高校掀起了微课程的研究之风[1,2]。但是,目前高校的微课程研究多集中于基础类课程教学,而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应用甚少[3]。基于此,笔者在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电气工程类专业课程“工厂供电”的微课程设计探索,并将微课设计过程中的体会分享给大家。

二、微课选题

工厂供电是我校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以企业供配电系统的一次部分为主,使学生初步掌握一般企业供配电系统和电气照明运行维护和设计计算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结合较紧密的课程。笔者从事工厂供电的课堂教学已经十余年,具有一定的课堂教学经验,现将该课程制作成微课的形式,既服务于电气专业学生,又可以为非电气专业的学生敞开学习第二专业知识的大门[1]。

受微课自身特点的限制,一个微课中所包含的知识内容是有限的,因而在微课中重点和难点不应设置太多,重点、难点解析应尽可能简洁明了,从而达到10分钟就能掌握某方面的知识或技能的目的[4]。基于此,微课选题应偏重基本知识点。应用到本课程,变电站的各种主接线方式、负荷统计的方法、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等都可以做成微课的形式。本文选择变电站电气主接线中的一个基本知识点――“桥形接线”作为微课设计的案例,探讨电气专业课程该如何进行微课设计。

三、微课制作过程

(一)选题背景

“工厂供电”是我校自动化专业唯一的一门强电课程,设置于第七学期,该课程的先修课程为“电机与拖动基础”。该专业学生在学习该课程之前,未接触电力系统的任何专业知识,因此,在进行微课设计的时候,应尽量使微课构思设计巧妙、有趣,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本次微课选择的内容为该课程第1章“供电系统基本概念”中的第二小节。在第一小节中,已经对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电压等级、供电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供电系统的主接线方式等基本概念做了一定的介绍。本次微课,承接上堂课的教学内容,介绍工厂供电系统中变电站的电气主接线形式。变电站的电气主接线是由各种电气设备及其连接线所组成的,用以接受和分配电能,是供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电气设备的选择、配电设备的布置及运行的可靠性与经济性,因此是变电站设计的重要任务之一[5]。从整个课程体系来看,本节内容处于一个比较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掌握桥形接线的适用场合、桥形接线的类型,理解桥形接线的特点。要求:识别和绘制桥形电气主接线图,结合变电站电气主接线实例理解其适用场合。其中桥形接线的类型为本次课重点,桥形接线的特点为本次课难点。

(三)教学方式

授课形式采用以多媒体教学为主,板书为辅。教学手段采用启发式、案例式、比较法、列举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四)教学设计

1.桥形接线适用场合。首先从企业变电所的设计现状出发,分析企业变电所为了保证对重要的一、二级负荷可靠供电,广泛采用由两回电源线路受电、企业内部装设两部变压器的情况,从而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出桥形接线的适用场合:桥形接线适用于企业变电所中只有两台变压器和两条线路的情况。

2.桥形接线图。指出“根据桥连断路器的位置不同”,桥形接线分为两种类型,即内桥和外桥,让同学们以此识别内桥和外桥接线图,如图1、图2所示。

3.桥形接线的特点。此处重点以内桥接线为例,分析该接线形式的优缺点。

(1)内桥接线的优点:①线路投、切灵活,不影响其他回路的工作。结合多媒体上的电气主接线图,以动画的形式展现线路投切时的操作顺序。此处涉及到投切线路时隔离开关和断路器的操作顺序务必正确的问题,顺序错误会导致严重后果,因此,笔者在此处插入一个视频短片,描述在工作现场发生实际的误操作而导致严重的人身和设备危害问题,让学生对误操作的后果留下足够深刻的印象,从而掌握正确的操作顺序。也就是说,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共同冲击,增强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感受。②布置简单,占地面积小,可发展为单母线分段接线。此处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如何由内桥接线发展为单母线分段接线的过程。

(2)内桥接线的缺点:接着从内桥接线的优点出发,相应地引出与此对应的内桥接线的缺点,即:变压器投切操作复杂,故障检修影响其他回路。此时亦以动画的形式描述变压器投入和切除时的操作步骤,让同学们对高压开关的操作顺序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4.内桥接线的适用场合。从内桥接线的优缺点出发,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同学们总结出内桥接线的适用场合:适用于受电线路较长(即线路故障多),而主变年负荷利用小时数高(即主变不经常切换)且无穿越功率的场合。

5.外桥接线的适用场合。由于外桥接线的优缺点恰恰与内桥接线相反,借此机会,利用翻转课堂理念,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利用“比较法”,自己分析外桥接线的特点。此时任课教师可以略讲此环节。

6.全桥接线。从前面的讲述出发,可以很自然地延伸出全桥接线图,如图3所示。此时学生很容易识别该接线图,理解该接线形式的优点:对变压器和线路的操作均方便,运行灵活,适应性强;缺点:所需设备多,投资大,变电所占地面积大;适用场合:适用于少数用电量很大且非常重要的大型企业的总降压变电所。

7.案例分析。采用“案例法”,以学校35kV总降压变电站桥形接线电气主接线图为例,让同学们把所学理论知识与现场实践有效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8.布置作业。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充分发挥学生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身份,布置学生课外收集相关企业变电站的桥形电气主接线图,结合现场实际进行桥形接线的具体分析。

四、总结

笔者围绕“桥形接线”这个知识点,在本次微课设计过程中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课件为主、传统板书和视频短片为辅的教学形式,对教学路线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将教学内容深入浅出地传达给学生,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工厂供电”课程的特点是理论与工程实践联系紧密,因此在微课设计过程中不拘泥于课本原始内容,适当的引入工程实际现场出现误操作的视频案例,引入本校35kV变电站的电气主接线图案例,激发学生更强的学习兴趣,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总之,希望通过本次微课程的设计,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对电气类专业课程微课设计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

[2]梁乐明.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

[3]王颖,陈卫民,邵悦,蔡慧.“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微课程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4,(23):23-24.

长城教学设计范文5

关键词:移动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

 

1 移动学习

移动学习(M-Learning)是借助移动互连技术,使用移动计算设备(智能手机、PDA、移动电话等)实现学习者随时随地进行不同目的、不同方式的学习[1]。移动的内涵包括:形式上是移动的,即学习者不再受时间、空间和有线网络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不同需求、不同方式的学习;学习环境是移动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者也是移动的;内容上是互动的,进行教学活动的双方实时交流,教育信息、教育资源与教育服务依靠移动计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实现双向“移动”,教与学相互促进,才能更充分的体现移动学习的优越性;实现方式上是数字的,移动学习是基于无线移动设备进行的数字化学习,它是在数字化学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远程学习发展的一个新阶段[2] 。

现阶段的移动学习受技术条件的制约,通常作为高校教学的一种辅助学习模式,主要应用于管理和为学习支持服务提供“交互”通道,学生和教师通过使用移动设备(如手机等)方便、灵活地实现交互式教学活动。高校移动学习的主要应用模式分为三大类:基于短信息的在线移动学习,基于连接的在线移动学习以及存储移动学习模式[3]。基于短信息的在线移动学习具有使用费用低,设备普遍支持等优点,主要应用于通信数据少并且可用简单文字描述的学习活动和学习服务,可用于向学习者发送课程安排、考试安排和考试成绩等信息,提供指导、激励和支持等作用。基于连接的在线移动学习和存储移动学习,需要建设WAP站点,提供能够支持移动设备访问和下载的学习资源,着重选取能够贴近学习者生活和工作同时又较为时尚和流行的主题作为学习内容。存储移动学习和基于短信息的在线移动学习将是目前在高校中最切实可行的移动学习应用模式[4] [5]。

2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特点

C语言作为当今最为流行的程序设计语言之一毕业论文范文,不仅是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也是很多

非计算机专业的学习课程。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学生运用计算机的能力越来越强,但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因其较复杂的语法、编程等知识,依然是众多学生学习上的“拦路虎”。

C语言程序课程知识点琐碎,概念繁多,理论不易掌握;概念抽象且复杂,包含的数据类型和运算符丰富,需预习与复习相结合才产生较好学习效果;对应的规则繁多且易混淆,使用较为灵活,容易出错,使得学生容易产生畏难、厌倦情绪;理论与实验教学学时分布不均衡,导致课堂教学中,对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讲得不够充分,学生编程思路不清楚;实验过程中,不能将理论知识应用自如,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往往不知从何入手,需要在平时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6][7]。

C语言程序课程的这种特点,适合采用移动学习作为其辅助教学方式。针对C语言理论性强的特点,可以在课前课后发送定时短信,提示预习摘要求较高,不好的缩进格式影响其呈现效果,结构化风格使得程序占用篇幅往往较长等等,这些因素均会制约移动设备的可读性。

3移动学习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上述分析,设计移动学习方式如下:总体原则,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移动学习方式为辅,移动学习方式充当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能够实现课堂知识的延伸,指导和激励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和实践。实现方式,主要采用基于短信息的在线移动学习方式,配合基于连接的移动学习空间、论坛,以及存储移动学习资源建设。针对课堂教学,精心设计课前案例,提出驱动式问题,相关预习提示,课后设计相关重点回顾,知识点延伸,以短信形式发给学生,对于短信不能很好显示的内容可以邮件形式发送给学生,或者放在相关网站上,以消息的形式提醒学生查收。软硬件支持:考虑到学生普遍拥有设备的程度,将移动设备限定在普通移动手机,软件使用中国移动飞信校园版(EFetion_campus)[10],可以支持PC端向移动手机的短信群发,通过飞信、群、语音、邮箱、空间等多种方式实现互联网、移动网间的无缝互通毕业论文范文,还可以使用日程提醒,邮件提醒等功能打造个性化的学习指导。移动学习具体实现方式如图1。

图1 移动学习应用模式图

3.1功能模块介绍

移动学习做为一种辅助教学模式,能够参与到C语言课堂教学的课前准备,课后辅导以及实验指导等方面。

3.1.1短消息学习模块

(1)课前预习提示。可将每节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发送给学生,也可发一典型程序,加驱动式问题,发送到邮箱里,同时设置邮件提醒功能。

(2)课堂内容回顾。对前面课程学习过的知识内容以短信形式发给学生,提醒其回顾。

(3)作业提示、阶段测试。也可仿照上述短信设置方式,定时群发给所有的学生。

3.1.2移动学习空间或论坛

移动学习空间既可以方便学生在线浏览,也要努力适应基于连接的移动学习访问,其资料下载模块提供的学习资源,也要支持移动终端设备。移动学习论坛,实现学生自由交流空间。在移动学习论坛上定期设置讨论专题,既可以是关于某个错误进行分析,也可以针对相关程序选题集思广益,还可以是对当前教育进行探讨等等。

(1)课堂内容延伸。可提供诸如:MSDN使用介绍,帮助学生自如设计C/C++程序等;CSDN论坛介绍,提供同资深程序员交流学习的平台。

(2)常见错误提示分析。提供调试程序基本步骤,常见错误解读及可能出错原因。

(3)课程设计选题。设计相关程序选题,使其能够体现课程各个阶段的进度,并且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趣味性,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测试空间。提供一些历年试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理论学习。

(5)教育思考。定期对教学进行总结,寻求更好的教学方式,也可以一些高校精品课程网站链接。

(6)资料下载。课程内容的各种学习资源,如PPT课件、多媒体课件、部分课程的录音、录像等;有关课程的各种辅导资料,如各章节的知识要点、课程设计任务库、程序设计案例库、试题库等都可以作为下载的资料。

3.2移动学习内容设计

在高校教育中,学生同时需要进行多门课程的学习,如果在针对某一门课程实施基于短信息的移动学习方式时,设计过多的短信内容,或者发送较多的次数,都将会给学生造成信息轰炸,带来过重的信息负担。配合C语言程序课堂教学,在课前课后发送两条飞信,每次不超过5页,对于无法以短信内容呈现的资源就发送到邮箱,同时以短信形式提醒学生注意查收。程序设计课程所涉及程序对格式要求较严格,一个程序案例通常占用较多篇幅,此时以邮件的方式发送较为合适,同时在相关论坛上设置讨论专题,根据学生回答设置最佳答案,统计学生活跃度,作为平时成绩参照。图2为课前预习的飞信基本内容设计。

图2 飞信基本内容设计

把课程内容按照“章-节-知识点”的层次模式进行组织,整理出每章每节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习指导、参考资料等内容毕业论文范文,并概要总结出每个知识点的核心内容和若干测试题目,学习者可以通过短信息随时随地自由学习、复习这些重要的知识点,并对学习的效果进行测试。设计短信内容时需考虑程序格式问题,屏幕显示行数,尽量控制在8行*5屏=40行,每行8字以内,不要以图片的形式发送(涉及彩信资费问题)。

另一方面,为课程的核心内容提供文档、PPT课件、课程录音、课程录像等多种媒体格式、适合多种移动终端的学习资源,满足学习者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学习习惯。学习者只要把这些资源通过教学网站,下载到自己的移动终端上,当他们在教室外面、公共汽车上等地方时,都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来浏览这些学习内容,充分享受移动学习的便捷与方便,而且不需要承担高昂的移动通讯费用。但是供下载的资料要充分考虑移动学习的特点,不仅要考虑学生的设备支持程度,还要考虑移动学习的片段性特点,对其中的部分资料需要进行特殊处理使其适合移动学习方式,主要处理原则,按知识点,将文档,影音资料都处理成片段,确保一个片段一个知识点,每个片段持续10分钟左右。

4 实验分析

借助中国移动飞信校园版,上述大部分移动学习方式都可以实现,从PC端到手机客户

端可以方便的实现短信群发,只要不超过一定数量,免费且易于操作。学生也分常乐意参与到这种形式的移动学习中来,非移动用户除了在接收短信受限之外,也可以加入飞信校园版PC端,可以共享资源。实验证明,使用移动学习方式作为程序设计课程的辅助教学方式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在学生中间出现了两级分化的现象,部分同学兴趣高涨,能够充分利用提供的学习资源,学习进度甚至出现超前现象,另外一部分同学上课时也在查看手机,学习不仅没有进步,反而沉迷于手机上网。这种现象提醒大家不仅应该注意实施移动学习的方式,同时还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其认识到网络资源的便利性和危害性,能够主动的去寻求有益的资源来提高自己。

使用飞信实现移动学习还有以下必须注意的地方:(1)飞信中涉及大量广告,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2)短信数量过大,易给学生造成信息轰炸,要限制性的使用。(3)需警惕不法分子盗取飞信或手机号,进行诈骗。可以利用飞信的二次开发功能,屏蔽其他模块,使其更适合校园使用。

移动学习对学习者也要有一定要求毕业论文范文,比如说需要一定的自学能力,自制能力,以及较强的学习动机等[8][9]。现阶段的移动学习在高校教学中应该起辅助作用,但不能排除其对研究生,博士生及在职人员充电的作用,所以还是要做好移动资源的建设工作,注意打上数字签名保护知识产权。

5 结论

当前,移动学习是教育界的研究热点。将移动学习方式引入语言类课程的教学中已取得较大进展,但将其应用到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来,还属于尝试阶段。移动学习给教学改革注入新鲜活力,其对高校教学的促进作用,不仅依赖教师的合理使用和学生的大力配合,还依赖于软件平台的设计。本文所使用的飞信校园版,受到发送短信条数,广告绑定等不利因素的限制,不仅要考虑课程特点,还要考虑软件的使用规则,不能充分发挥移动学习的优势。下一步需要改进的地方,不仅在于移动学习资源的建设,还要建设实施移动学习的软件平台,不仅要适合移动终端在线浏览,还要能够与校园各个系统整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更加适应程序设计课程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德斯蒙德·基更.移动学习:下一代的学习[J].开放教育研究.2004

[2]刘豫钧,鬲淑芳.移动学习——国外研究现状之综述[J].现代教育技术.2004

[3]王建武.3G网络下基于彩信的被动式移动学习实践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9

[4]张珑,王建华,张军,邸佳奇.移动学习在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 计算机教育.2010(6):34-37

[5]王伟,钟绍春,吕森林.大学生移动学习实证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9,15(2):22-27.

[6]张素芹,吴连生.独立学院“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10

[7]顾钧.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概念体系及教学策略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10

[8]李望秀.高校教学中的移动学习[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8

[9]徐楠.M_Learning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5

[10]efeixin.10086.cn/product/category_15.html

长城教学设计范文6

关键词:教学改革;电厂锅炉设备及系统实训;电厂锅炉课程设计

高职高专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教育。按照高职高专教育的特征及思想体系,教学课程的开发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实施教学。

一、《电厂锅炉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电厂锅炉设备及运行》是热动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以前传统教学中与该课程相衔接的实践课程是《电厂锅炉课程设计》,大专院校的热动专业一般均开设有此课程。《电厂锅炉课程设计》是针对某台锅炉进行热力计算,其内容与学生以后从事的工作有较大差距,这与高职高专教育的教学观念不相符。《电厂锅炉课程设计》结束后,学生对锅炉系统图有陌生感,不能很好的对设备工作原理、作用等进行解释,也不能正确无误讲解锅炉工作过程。这些说明了《电厂锅炉课程设计》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理念,主要原因在于教学内容选取不合适、教学方法和手段不得当等,所以该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课程教学改革思路与方法

高职高专院校的课程设置应体现“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等特征,对热动专业《电厂锅炉课程设计》的改革,就是体现了这样的特征。本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学生以后从事电厂锅炉设备的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从2008级开始,我校将热动专业的《电厂锅炉课程设计》改为《电厂锅炉设备及系统实训》。

1.课程内容的改革。针对教学内容选取不合适的问题,在调研热动专业学生以后所从事工作性质和要求的基础上,通过与现场技术人员、课题小组教师及专业建设成员等共同讨论课程内容,同时考虑学校的定位选取了课程教学内容,从而确定教学大纲,根据大纲编写教材,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和能力要求结构来组织教学内容,进而合理编排教学内容顺序。《电厂锅炉设备及系统实训》是在《电厂锅炉设备及运行》课程的基础上一门专业知识综合应用性的实践课程。针对电厂锅炉课程主要涉及的汽水系统和燃烧系统,要求学生能认识电厂锅炉汽水系统各个设备,绘制汽水系统的流程,分析并叙述系统中各个设备的作用和工作原理,分析各设备运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提出预防措施。还要求学生认识典型电站锅炉制粉及燃烧系统的组成部分,并能绘制制粉及风烟系统流程图,能叙述系统中各个设备的作用和工作原理,分析锅炉运行中燃烧调节的内容和一般方法,实训主要成果是系统流程图和分析说明报告书。这样可以巩固和加深电厂锅炉知识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以后从事电厂锅炉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方法选择是否恰当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课题小组的教师总结多年教学经验,深刻分析学生毕业后工作环境和要求,结合传统教学方法中讲授法、演示法和讨论法等的优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潜力,注重多方面能力培养,经过多次商讨,最终确定了《电厂锅炉设备及系统实训》的主要内容和时间安排(见表1)。

在课程改革中,将《电厂锅炉设备及系统实训》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个教学单元,每个单元设定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教师只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管理者和协调人,以学生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中采用采用“任务驱动”模式,结合模型讲解、课件和动画演示、典型锅炉侧视图分析、分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将《电厂锅炉设备及运行》中知识串接起来,能讲解汽水系统和制粉及燃烧系统的工作流程,能很好的理解和掌握各设备的原理、作用等,为以后从事电厂锅炉相关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编写相应教材。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的主要表现形式,对整个教学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编写相应于《电厂锅炉设备及系统实训》课程的教材势在必行。依据教学大纲,教材中内容的编排要适合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课程建设小组的老师经过多次讨论,对教材中选定的内容反复推敲,经过多次的加工处理,最终编写了适合《电厂锅炉设备及系统实训》的校本教材。该教材经过使用,证明了能够很好的适应课程改革的需求,教材内容灵活恰当,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4.改革考核方式。课程考核主要用来检测教学效果,好的考核方式不仅能较准确地反映教学质量,还能促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电厂锅炉设备及系统实训》考核中改变了传统方式,将过程考核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个教学单元都有相应的测试,并记录每个学生实训期间的平时表现、图纸、报告质量和答辩结果等。实训成绩的评定由平时成绩、图纸质量、各单元测试成绩、实训报告和答辩等综合评定。

《电厂锅炉设备及系统实训》课程教学改革,适应了高职高专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应用专业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今后从事电厂锅炉相关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样的教学改革是成功的,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玉莲,袁懿,吴芳红.高职高专《电厂锅炉》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江西电力技术学院学报,2010,(01).

[2]沈丰田.浅析电厂锅炉的运行与维护[J].科技传播,2011,(03).

上一篇离别的礼物

下一篇篆刻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