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恃才傲物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恃才傲物范文1
落拓不羁:
基本释义:形容人性情豪放,行为散漫。出处:清·曾朴的《孽海花》中的:“可是骥东官职虽是武夫,性情却完全文士,恃才傲物,落拓不羁。”例句:有的人恃才傲物,落拓不羁。近义词:不拘小节,放荡不羁,放浪不羁,荡检逾闲。反义词:循规蹈矩,规行矩步,谨言慎行。落魄不羁:
基本释义:落魄,穷困,不得意;羁,束缚;潦倒失意,行为放纵,也指豪迈不受拘束。出处:宋·周密的《齐东野语》卷四中的“实之莆人,登甲科,甚有文名,落魄不羁。”例句:杜君泽,号小痴,姑苏人,善楷书,工山水,嗜酒,流寓高邮,落魄不羁。近义词:落拓不羁,无拘无束,放浪形骸。反义词:循规蹈矩,安分守己。
(来源:文章屋网 )
恃才傲物范文2
出自《南史·萧子显传》:“恃才傲物,宜谥曰骄。”
造句:她为人恃傲,十分不招人待见。
近义词:目空一切、才高气傲、自高自大。
恃才傲物范文3
关键词:;修身;治学
《礼记·大学》曾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对于礼记中儒家所提出的明德于天下的标准,亲身实践并且真正的做到了修身、治学、齐家以及明德于天下,而其中修身与治学思想又是其后齐家与治国思想的基础。通读《家书》,其行文风格通正平顺,条缕清晰。其文风为桐城派风格,而桐城派文章一贯力求“清真雅正”,理解起来简明达意、清顺通畅,而文章所蕴含之深意发人深省,有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之效,而其中关于修身与治学的思想更是令人深思。
1 修身与治学的两个方面
曾文正公在其家书中关于修身和治学方面的记载很多,但总体上说出关于修身的要点主要集中在“进德”与“戒骄惰”两个方面,而关于格致治学的要点则主要着墨于“修业”与“有恒”两个方面。关于修身与治学正如曾文正公曾在《致诸弟·述求学之方法》中所言“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讲求乎诚正修齐之道,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操习乎记诵词章之术,以图自卫其身。”[1]由此观之,读书的主要目的主要是为了增强自身的品德和勤于自身的学业以谋求自立。而后曾文正公又言“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进德,则孝悌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字是也。此二者由我作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今日进一分德,便算积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业,又算馀了一文钱;德业并增,则家私日起。至于功名富贵,悉由命走,丝毫不能自主。”[1]对于当前社会上大多数学术工作者而言,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及增强学业知识水平远较之功名利禄重要得多。
2 “进德”的核心与实践方法
而关于“进德”的具体标准和实践方法,曾文正公曾有所述及,如“所谓悲天命而悯人穷,此君子之所忧也。若夫一体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斥得失,贵贱毁誉,君子固不暇忧及此也。”[2]君子所忧者悲天悯人者矣,在当前社会风气日益焦躁的状况下,作为求学致知的我们应该如何保持“悲天悯人”的“士”的情怀本身便是是一个很值得深究的问题。然而“进德”的核心不仅仅是要保持君子的悲天悯人的情怀,更要有一个具体的标准,正如曾文正公在《致九弟季弟·必须自立自强》所言:“近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用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非暴戾之谓也,强矫而已。柔非卑弱之谓也,谦退而已。趋事赴公,则当强矫,争名逐利,则当谦退,开创家业,则当强矫,守成安乐,则当谦退。出与人物应接,则当强矫,入与妻即享受,则当谦退。若一面建功立业,外享大名,一面求田问舍,内图厚实。二者皆有盈满之象,全无谦退之意,则断不能久,此余所深信。”[4]可见,公事当强矫,私事当谦退,家世鼎盛时,当居安思危才是长久之计。
关于“进德“的实践方法,即如何解除骄傲、怠惰,在《家书》中更是比比皆是,颇多论及,如在《致九弟·言凶德有二端》中所述:“古来言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丹朱之不肖,曰傲曰嚣讼,即多言也。历现名公巨卿,多以此二端败家丧生。”[5]此外在《致四弟·不宜非议讥笑他人》篇中所记述的一段话更是证明了这一点。“凡畏人不敢妄议论者,谨慎者也。凡好讥评人短者,骄傲者也。谚云:‘富家子弟多骄,贵家子弟多傲。’非必锦衣玉食,动手打人,而后谓之骄傲也。但使志得意满,毫无畏忌,开口议人短长,即是极骄傲耳。”[7]诵读此句,感叹之前社会上发生的“李天一”事件,不正是富贵子弟的多骄多傲,从而锦衣玉食以至于动手打人所引起的恶果吗?
3 “修业”的忌讳和方法技巧
在治学修业方面,曾文正公更是认识到骄傲所带来的弊端,并主张力戒之。如在《致诸弟·劝弟切勿恃才傲物》篇中提到“吾人为学,最要虚心。尝见朋友中有美材者,往往恃才傲物,动谓人不如已,见乡墨则骂乡墨不通,见会墨则骂会墨不通,既骂房官,又骂主考,未入学者,则骂学院。平心而论,己之所为诗文,实亦无胜人之处;不特无胜人之处,而且有不堪对人之处。只为不肯反求诸己,便都见得人家不是,既骂考官,又骂同考而先得者。傲气既长,终不进功,所以潦倒一生,而无寸进也。”[8]由此观之,即使才华横溢,倘若恃才傲物的话,也必将怀才不遇、潦倒一生。此外,牢骚满腹、怨天尤人和屡试不中者不一定都怀抱利器,倘若其才果真利器,是金子必当有发光之时。正如曾文正公在其《致诸弟·述求学之方法》篇中所记:“然吾未见业果精而终不得食者也,农果力耕,虽有饥馑,必有丰年;商果积货,虽有雍滞,必有通时;士果能精其业,安见其终不得科名哉?即终不得科名,又岂无他途可以求食者哉?然则特患业之不精耳。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1]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所以,求学修业当力戒牢骚,专心治学,专其所学才能“求食”、“养身”。
关于修业读书的方法和技巧,曾文正公曾经在《致四弟九弟·述为不学有四要事》篇中专门提及:“吾见家中后辈,体皆虚弱,读书不甚长进,曾以为学四事勉儿辈:一曰看生书宜求速,不多读则太陋。一曰温旧书宜求熟,不背诵则易忘。一曰习字宜有恒,不善写则如身之无衣,山之无木。一曰作文宜苦思,不善作则如人之哑不能言,马之肢不能行。四者缺一不可,盖阅历一生深知之,深悔之者,今亦望家中诸侄力行之。”[9]深思该篇所言,读书应当温故而知新,并将所思所感写于纸上,力求有所进益。
以上关于《家书》中有关治学与修身的所思所悟,言及自身,便是一次对灵魂的洗礼。但求常常自省,尽己所能实践书中所言。毕竟,书曰:“知之非艰,行之维艰。”而对于当前社会风气日益浮躁,一部分从事学术研究工作者自身追逐利益的心理日趋严重,学术工作日渐弊端丛生。对于《家书》的修身与治学的思想的研究则有助于我们提高自身的品德和治学操守,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繁荣。
参考文献
[1] ,《致诸弟·述求学之方法》,《家书》,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 版
[2] ,《致诸弟·明师益友虚心请教》,《家书》,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 版,
[3] ,《致九弟·述治事宜勤军》,《家书》,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 版
[4] ,《致九弟季弟·必须自立自强》,《家书》,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 版
[5] ,《致九弟·言凶德有二端》,《家书》,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 版
[6] ,《禀父母·劝弟勿夜郎自大》,家书》,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 版
[7] ,《致四弟·不宜非议讥笑他人》,《家书》,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 版
[8] ,《致诸弟·劝弟切勿恃才傲物》,《家书》,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 版
[9] ,《致四弟九弟·述为不学有四要事》,《家书》,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 版
恃才傲物范文4
父亲说:“今天你和我一起去割草,你去拿草耙,给我当个帮手。”
可是儿子好逸恶劳,不愿干活,他说:“我学的是科学,乡下人的活我全都忘记了草耙是什么样的东西?”
他刚刚走进院子,就一脚踩在草耙上,草耙的把儿一下子打在他的脑门上。这时他终于想起了什么是草耙。
他揉揉脑门儿恼怒地说:“这是哪个傻瓜把草耙扔在这儿的?”
恃才傲物范文5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的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惭。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1)人以其语语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诣门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奕世为通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时李元礼有盛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莫不奇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谈谈这篇短文表现孔文举少年时的什么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参考:
1、(1)话告诉。(2)前往,到。(3)累世,世世代代。(4)很大的名望。
2、(1)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
恃才傲物范文6
一时间网络上就炸开了窝,看不惯他酒驾现场拿出美国护照的,嘲讽他对药家鑫事件振振有词的,有好事者迅速将《同桌的你》改成了酒驾版,“显赫身世”、“风流情史”也被拿来说事儿⋯⋯新浪微博右边的热点关键词,狠狠映衬着高晓松一贯在微博上得意洋洋的高调。
第一次见高晓松时我还在读书,他去大学演讲。和其他企业精英充满励志的激情演讲全然不同,他一个人坐在大礼堂的舞台上唠嗑式地讲他如何泡妞,如何闪婚,说郑钧长得如何标致,说他如何不想被物质套牢“希望死的时候连筷子都是租的”。受惯正襟危坐教育的大学生大概都张着嘴听傻了,居然名人还可以这样的。回想起来,他没端着架子,倒是还掏上心窝子了,高晓松的这堂演讲可能是我受过最早的不教育。
2006年演员和主持人曹颖发专辑,他作为制作人出席。在会后台,初入记者行的我首度近距离接触他。一个记者跟他打招呼:“高老师还记得我吗?”他毫不犹豫回应“当然记得了”,然后就迅速说出某次见面的情形。我想约他一个采访,他当即留下了邮箱和电话。平时约明星采访等回复石沉大海的多了去了,我当时有点担心,但那个记者告诉我,高晓松在采访方面非常靠谱,不管怎样都会给到一个答复。后来多次联系他,确实如此。
因为工作机会,在各种场合看到他越来越多,音乐产业讨论会、发专辑、快女评委甚至音乐节现场,加上前些年又是写书又是拍电影还受聘过门户网站当创意代表。还有一次印象深刻的是2007年音乐行业内部的一个讨论会,各种行业大佬齐聚探讨式微的音乐行业出路,历时5个小时的会议,高晓松是发言最为踊跃的一个,经常是在别人言毕即立刻跳出来反驳或者补充,当他滔滔不绝说到“夜观天象,发现这是一个没有大师的时代”时,我和在座的一个记者面面相觑,忍不住想到一个成语“大放厥词”。
印象中没有哪个幕后音乐人物能让大众保持着这么持久的关注度,他特别能说,家事公事都不太顾忌,一贯毫无遮拦地“口吐莲花”,尽管已经是中年人但一直带着少年得志的轻狂,加上他越长越胖,“膨胀”两个字也呼之欲出。他自己也曾说过,从小学的就是富贵不能,时刻对自己说不要自我膨胀,但还是那样了。
宋柯评价“他个性鲜明,爱憎强烈,才华横溢”,老狼也说“他十分开朗、感染力强,是朋友里最欢乐的人”,据说朴树心里纠结的时候听高晓松一聊天就觉得人生并不是那么灰暗。
一个别的媒体朋友对他的评价是公共形象上太过张扬,不符合国人个性,感觉傲慢和难以接近,但其实他私下待人挺真诚的,朋友也遍布各行业,是个非常难得的毫无门第之见的人。这事也得到了验证,2006年见过那次之后,再度见面,他都挺客气地与我这个熟脸儿打个招呼而后扬长而去。我的这个朋友从事音乐行业,对高晓松的才华钦佩有加,也多次得到过高晓松的帮助,他说:“高晓松一点都不吝啬将自己的经验或者才华分享给你,不光从我自身体会,从近20年他自己的作品以及他挖掘出的老狼、朴树、小柯到曾轶可都能感受得到。”甚至有朋友私下开玩笑说过,上天真是公平的,像晓松这么有才华的人,也就只能长这么难看了。对于公共对高晓松的各种言论,宋柯还是力挺好友:“恃才傲物的人是容易不被很多人喜欢,但我们习惯了他的方式,我很喜欢他,值得交朋友。”陆川、伊能静、小柯纷纷在网上发表微博鼓励高晓松,连一向刻薄的文化名人王小山也在微博中说道:“有次跟高晓松吃饭,说起北京厨子(网名)义助古浪矽肺矿工的事,晓松十分感动,当场拿出身上所有现金2000元,嘱我交给厨子。他要求匿名,考虑再三,还是说出来,不是要说醉驾是对的,醉驾当然不对,应该接受处罚,只是想从一个侧面证明晓松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