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教育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教育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教育论文

学教育论文范文1

在新课程改革领域里,美术教育是不可一门课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美育对培养全方面发展的素质人才的作用越发重要了。

【关键词】小学生美术教育教学方法创造力

在新时代的今天,在新课程改革领域里,美术教育是不可一门课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美育对培养全方面发展的素质人才的作用越发重要了。在美术教育方面,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1.小学生的美术才能与教师的作用

教师的教育在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主导作用,并影响和决定了儿童美术才能的发展。由此可见,良好的有系统的对儿童进行美术教育,可以促使儿童美术才能的发展。所以为了培养孩子的美术才能,教师应该有丰富的美术教育经验和方法,美术知识及传授这些知识的能力。

2.改革课堂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以前的教学方式,是把课堂教学当成只传授知识的场所,没有做到教书育人、培养才能、开发智力效果。而是教法简单化,教师讲,学生听,墨守常规老一套不变样,灌输式教学,学生思想僵化不开窍。所以,教学方法必须改革。在当今大力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要探索出一条新的教改方法,根据不同年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教低年级孩子认识三原色、三间色。我就考虑出这样一种做法:用水粉颜料调成红、黄、蓝三种原色彩水,分别盛装在三个玻璃杯内,再拿三个空杯子,放在桌子上。让学生认识三原色时,把三种带有颜色的水展现在学生面前,讲什么是间色和间色是哪两种原色调配成的,就拿玻璃杯做演示。当我把两种原色彩水倒入一个杯子里一摇立刻变成间色,学生兴趣一下高了。这种做法虽然很简单,但孩子们看的很投入,兴趣很浓。让学生做实验,红色+黄色=?色,红色+蓝色=?色,蓝色+黄色=?色,两种原色的量的多少不同调成的间色有什么不同?这样学生记得牢,记得深,又证明了知识的科学性,同时学生又学会调。

3.教学方法是美术教学的前提

小学美术教育,形象生动,鲜明直观,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是它特有的优势,怎样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充分发挥优势作用?关键在于任课教师能否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把握少年儿童心理特点与身心发展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这样让学生在乐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同时,还要把德育教育和美育教育结合进行,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同时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辨别、调色能力。现代化教育不能局限在只传授知识,而要把开发智力放在重要位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每一方面都不可偏废,那么怎样才能完成这几方面的任务呢?这确实是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在美术教学中,我认为教师本身除了不断提高美术素质以外,最重要的是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要研究方法,教者本身要有创造性思维,教者思路活跃、方法新颖,学生感到有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取得预定的效果。

4.创造力的培养

4.1由于儿童自身潜意识的童趣、稚拙的造型特点,学生往往会把果子画成人面,并赋予表情,把画一个人侧面的眼睛可以画成正面人的眼睛,人物手脚可以随意安排,全身比例也没有一定的规律。在他们眼中,观察到的不只是自然形态的模拟,也不受固定方式的束缚,随意性的人物夸张变形,表现童趣稚拙,他们习惯用线条去绘画自己的生活。因此,在我们教学时应极积引导儿童这种自然古朴、单纯的审美意蕴和思维现象,顺其自然,培养其创造能力。

学教育论文范文2

1.2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在高速发展的当下,人们的综合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对医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拥有丰富的临床知识,还必须有责任感。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医生必须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得到单位的认可。因此对医学教育有了全新的标准,医学院校必须加强人文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高尚的人格、深厚的底蕴和灵活的思维的合格医学生。因此,人文教育在医学教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1.3医学自身发展的要求

医学研究是一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相结合的综合研究,研究者必须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探索持续性发展的医学教育,较高的人文素质和崇高的医德是对医学持续发展提出的要求。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触发各种疾病的诱因就越来越多,这就需要医学工作者更加关注人们的习惯和状态,以及生存环境等,从不同角度来分析病因,才能有效提出解决办法。因此,在医学教育中要培养医学生就必须加强人文教育。

2加强医学教育中人文教育的途径

2.1改变观念,优化设置

首先,医学教育者要转变教学理念,让学生认识到医学教育不仅是职业教育,同时还是人性教育,要让学生了解到人文精神是医学教育的源动力,也是从医者的基本素质。只有具备一颗仁爱之心,才能真正了解患者的痛楚,从而更好的医治。其次,医学院校要优化课程,丰富内容,完善人文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在教育过程中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

2.2加强医学人文教育的师资建设

师资队伍和教学水平是医学人文教育顺利开展的关键,医学院校必须建设一支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从事过人文教育研究的临床教师,才能承担医学教育中人文教育的任务。另外,还要为临床教师提供各种人文教育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从而使其在实际教学中能更好的与国际接轨。

2.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人文教育气氛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素质和知识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因素。可以通过举办各类公益活动,提高学生的品位和热情,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吸收人文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另外,开设各种人文系列讲座来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对扩大视野有重要的意义。

3结束语

学教育论文范文3

(一)美育的源头及发展

美育一词产生于西方,是审美与教育的合称。直到18世纪中叶,德国的鲍姆加通才给美学命名。他创造了一个新词“Aesthetica”去称谓这门学科。[1]在中国,早在孔子就提出了并建立儒家美育的基本形态,继而孟子又从人性的角度,提出了共同的美感问题、人格美的培养问题、审美的社会功能问题。到了近现代的,他认为“美育是世界观教育的唯一途径”。[2]

(二)审美教育的概念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培养学生的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活动。美育通过艺术手段对人们进行教育,运用自然界、社会生活、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中一切美的形式给人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以达到美化人们心灵、行为、语言、体态,提高人们道德与智慧的目的。

二、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一)发掘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审美话题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其审美话题可细分为十类:化学物质美、化学结构美、化学变化美、化学实验美、化学理论美、化学用语美、化学史美、化学教学艺术美、化学实用美、化学科学家的思想美和人生美。

(二)化学教育的审美性

对于美育的传播者,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诗意,进行美的教学,掌握正确的教学策略。根据教材中化学美内容的多少,可以采取相对集中或相对分散的化学美教育形式。在追求化学美的同时,美育也体现在教学的各个方面中。教学内容美表现为教学内容必须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内容的科学性;适应时展的要求,具有内容的新颖性;要注重教学内容内在的有机结合,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让学生在学习优秀的科学文化时,也愉悦的享受课堂的多姿多彩。由被动化主动。教学结构美。主要指教学过程各环节有机结合、和谐统一。教学过程有序性、系统性、整体性是教学结构美的核心。这样让繁杂的知识系统优化的排列在一起,由浅到深,由简到易,层层递进,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带来美的享受。教学情感美和语言美。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们复杂心理活动的一种反映。对于美的事物会引起大家情感上的共鸣,要带有感情和语言技巧启发学生,了解学生,寻找闪光点,培养其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中学化学审美教学的注意事项

第一,理性与感性相融合的原则。指要把逻辑分析能力和感性、认知的情感活动相结合,不被一单方面所牵绊。在逻辑推理下的结论的辅助下,发挥发散思维和联想能力,对事件进行再创造,不单只局限于形象化的材料,也可根据感官世界和日常经验所得,来进行判断和重组。

学教育论文范文4

从在校大学生的成长历程来看,他们从接受幼儿教育开始至高中毕业,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安全科学理论知识教育。从知识结构来看,缺乏系统的安全科学知识;从能力结构来看,缺乏解决各种复杂问题和矛盾的能力,社会阅历浅,承受能力差,欠缺自我保护的能力和意识。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各行各业都有自身的安全需要,如果一个大学生不具备基本的安全意识、安全常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则将很难面对成长道路上的重重困难和考验[4]。目前,我国高校安全科学教育仅仅局限在安全工程专业,且是大安全观教育。实践证明,各个专业的高校生,包括文科生都应学习一些有关安全科学的理论知识,懂得安全的原理和本质。因此,只有经过了系统案例科学知识教育的人,才能更好地深层次发现安全隐患,识别重大危险源。现在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加强大学生的安全科学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使其真正成为高素质的合格人才,已经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2.高校中安全科学的教学目标和原则

2.1教学目标。高校中安全科学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介绍正确的安全思想,并使大学生能够牢牢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用系统的安全科学理论知识武装大学生头脑;让他们在现实生活、工作中能够识别、解决安全问题。安全科学课程首先要培养大学生形成安全意识和观念,根除他们错误的安全观念和没有安全的安全思想;将“生产必须安全”、“安全是投资而不是消耗”和“生产与安全双赢”的正确观念植入他们的心里。其次应引入国外先进的安全理念,介绍国外完备的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使大学生在以后不同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具有特定的安全观念,产生不同的安全认知和态度,进而做好对安全的规划、决策、管理和指挥。在具备了安全意识之后,学习一定的安全理论知识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理论上,要学习安全法律、法规,懂得事故为什么会发生,事故有哪些类型,针对不同的事故类型采取哪些预防措施,事故发生后应该做何处理,日常工作中如何识别危险源,等等。

2.2教学原则。安全科学理应看做是一门像法律基础课一样的基础课或工具课,文理科专业都应开设,让学生学会拿起这把工具在工作中保护自己、他人和国家的财产安全。安全科学作为大学教育中的一门工具课程,课时不宜太多,教学时间一般为一个学期。旨在让学生形成安全概念、树立安全意识,了解安全法律法规。具体的安全技术与管理还是由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的学生完成。大学教育中,如一些矿业、化工、建筑、石油、交通和冶金等子学科的专业,在讲课过程中应该结合专业课的相关内容进行授课,课时可以适当多一些。安全科学课程的讲授任务应该由高校专门配备安全专业毕业的专职老师进行,有些课程最好能够和相关专业课老师一起讲授。

3.高校中安全科学的教学内容

3.1首先,要让学生了解目前对安全科学的研究是运用系统工程原理进行的,即对生产中的安全问题进行系统预测、系统分析及系统评价,并采取系统控制,所以应向学生介绍系统和系统工程的概念。其次必须让学生掌握事故理论,了解生产中的危险性是怎样变成事故的,要讲授事故的涵义、分类及构成要素;事故的影响因素和原因;事故模式理论;事故的发展阶段、特性、法则和预防原则。再次,让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对系统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了解、查明系统存在的危险性,估计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可能产生的伤害及损失的严重程度,确定哪种危险能够通过修改设计或改变控制系统运行程序加以预防,应向学生介绍常用的安全检查表、事故树、事件数、故障类型影响分析和因果分析图法等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最后,要特别强调系统安全预测方法,这样才可以在工作中有效地运用各种知识和科学手段,分析研究历史资料,对安全生产发展的趋势或可能发生的结果进行事先分析。

3.2介绍安全经济和安全投入的辩证关系,明白现代社会对安全科学技术提出的要求,即用社会有限的投入实现人类尽可能高的安全水准,在人类可接受的安全水平上尽量节约社会的安全投入。

3.3介绍安全管理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清楚我国安全工作的指导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了解我国从中央至地方各省、市,已基本制定了对各种行业及特殊性质工作的安全法规、规定、条例和办法等;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到具体的《安全帽GB2811-2007》等法律法规,基本做到职工工作中的安全和健康有法可依。了解我国各方面的安全监察执法机构,并学会利用它,为自身的案例提供保障。了解我国企业安全目标管理的意义和内容,以及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与认证等。

3.4介绍安全生产危险性评价和重大危险源的识别、评价,监控和安全管理制度,针对导致安全事故危险因素的系统管理。

3.5介绍应急救援预案的制订与实施等内容,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遇到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不延误救援工作,在第一时间内作出应该做的正确决重。同时,掌握必备的卫生急救技术。介绍安全文化的培养,让学生知道安全文化建设,是通过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人的理念、意识、态度和行为等形成从无形到有形的影响,从而对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控制作用,以达到减少人为事故的目的。

4.高校中安全科学教育的辅助途径

高校中除进行课程教学外,高等院校应结合全国的“安全月”、“消防日”等活动在校内开设一些诸如安全法律、法规、案例分析、职业病防治类的讲座、报告和学习班等。大学校园中的学生会,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成立大学生安全社团或协会;在校园生活中,应各个季节时期和学习生活各个环节进行相应安全的宣传。另外,对于交通、建筑、冶金等特殊行业,学校的专业教研室应根据情况在学生毕业期间进行一次专业安全培训;在毕业论文答辩时,可以根据各个学生的论文提问一两个有关安全的问题。

5.结语

学教育论文范文5

长时间以来,因为受到了传统教育思想的各种影响,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一直是用着一种教师、学生单方面的一个传统式的教学方式。体育人文教育的教学课程作作一种新兴、有着强烈人文理念特点的教学方法,主张教学过程要构建一种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学习氛围与情境,学生的学习是构建性和探究性的,而不单单是完成规定的相关任务。应构建起新的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让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成为教师和学生或是学生之间的合作、协调的互动过程。这种新型关系和机制让教师由原先单独角色过渡至伴奏角色,不是单向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管理知识并组织知识,主要是去引导而非改变化们。

2人文观下的体育教学

2.1指导思想人文性体育教学不只是简单去发展学生的身体精神。在一次又一次的运动体验不中,他们身体中原有的、原始的本能和本能的反应被激发了起来,由此催生了强烈的探究本身生物潜力的欲望、激情,学生的锻炼不能只是单纯的身体锻炼,还应该包括了精神方面的层次,更为重要的是,其可激发起学生对于生命和人生意义的全方位的发展,由此在精神、行为和意识上去接受这一类的教育和影响、打造一个人的人格精神,让学生可以全面的、自由、健康的发展。

2.2教师职业观学校体育的情况需要的是人文方面的参与,而当前的学校体育人文精神的渗入太少,而人文体育教学最后还是要通过人来实现的,即为教师来完成。“学高即师”,作为一种教师的典范,多数可以称为是大师的级别,不单单是因为有着高超的教学艺术和技术,更加重要的是在于突出的常识以及引人注意的人格魅力和风格。所以对于一位教师而言,提升自己的人文素质以及修养,同样也是人文性体育教学发展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3教学目标体育是人们进行自我维护和加强身体素质的一个动态过程,体育一般体现了人们对于自己身体发展的一种理想状态下的追求,在当前中国教育的改革背景之下,学校体育教学的主体目标一般是以健康作为标准。但是,中国的学校体育是以教学作为主要的目的,快乐只起一定的辅助作用,过于重视学生的“学”,而忽视了体育中的乐趣。只是一味要求学生提升自己身体素质,没有重视并且却丰富精神文明的知识,反思当前我们国家教育改革的健康第一、快乐体育,只是体育教学中的一点改变,在此改变下,人文精神进入了学校的体育,让这种改变可以达到“质”的飞越。

2.4教育方法人文性体育教学一定要满足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时间的连续性质。指的是人文性体育教学一定要贯穿学生接受体育教学的全部的过程;第二,空间的拓展性,指的是人文性体育教学的观念一定要渗透到教学的过程中的所有组成部分,由目标一直到内容、由方法到手段,甚至是教学者的本身,都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和理念。人文性体育教学是为了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应运而生的,是以文明、文化作为向导的,以人为本的教育过程,是一种积极的、向上的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课堂当中,自己去思考、探究、研究、分析、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法。换一句话来说就是让学生明白怎么去思考,如何用“心”去理解应该怎么做,并不是只是让学生单纯去接受教师思考发的现成的结论。由此可见,教师需要主动、积极去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其教学方法一定是以人为本,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帮助、引导学生。

2.5教学环境体育本来就是一个游戏,有着极强的娱乐性。在对学生是否喜欢上体育课的原因调查中可以发现,有50%的同学是为了可以得到放松、娱乐,40%的是为增加身体的体质;7%的学生是为了学习运动的技术,2%的学生是为了学习到体育的文化,1%的学生是是为培养自己的适应力。由此可见,体育教学是要充分表现出一个快乐的教学思想,考虑学生的性格,创造出一种快乐体育的人文教学环境,改变当前体育教学过于僵硬的情况。让体育教学将阳光、空气、自然环境融合一体。

3结束语

学教育论文范文6

对美感经验着墨最多的杜威(John Dewey),不仅着重于探究师生间教学互动过程中所蕴含的美感体验,也主张课程应透过完整经验,使经验的主体能专注于经验的过程中,使个体内在理性与感性达到融合的状态,同时在经验过后能获得完满自足的美的感受。这里的经验主体不仅指涉教师,最主要的是幼儿。教学是教师与幼儿共同完成的一件“作品”,教师与幼儿既是“做”,也是“受”的对象。换句话说,杜威的经验观不只是重视课程经验要能引发个体内在完满的感受,同时也重视经验过程中,相关人、事、物间的统一性与协调性 。

“想象力”和“艺术”对人们的启发,希望透过美育可以使个体破除习以为常的态度,产生不同的视野进而丰富生命经验,还希望能改革过度理性化的教学与课程,让学校重视美育的影响,最后希望藉由美育来改变社会,打造一个和谐共荣、自由民主的社群。将艺术中有关鉴赏与批评的观点应用于课程当中,研究者认为他在《启蒙之眼》中指出人类具有认识世界的多种表征形式,无论是艺术家、科学家、舞蹈家或是作家等,皆有与世界有关的重要事物要诉说,对于肯定多元认知与意义的诠释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

多元的美学观点,除了有助于研究者重新省思自身的教学模式与过于制式化的课程经验外,如何将课程经验“艺术化”也包括了理解幼儿对于经验的感受,以及本身对于课程互动过程中各种条件因素的敏锐性,教师不单只是如研究者所述无意识的教书匠,而应是具有个人意识的艺术工作者。更重要的是,如何使幼儿透过教育的过程,摆脱社会意识与主流价值的操控,使自身得以自由地存在,这才是研究者最终所关心的问题:如何使幼儿得以展现其主体自由的意志。

二、美学价值就在于它重新审视了课程中幼儿的主体问题

以及对课程意涵的扩大与充实。而随着美学如何激发幼儿主体性,并使之得以展现的主张不同,也在课程上形成不同的课程美学派别。就此目的看来,同样也借助美学做为主体展现的另一种途径的。傅柯的生存美学思想,是从各种权力论述与社会脉络中来思考人可以如何存在的问题。如前所述,当幼儿进入到教育体系开始,幼儿本身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社会主流意识与价值的影响,而且经由各种评量机制与学校制度的运作,幼儿不自觉地成为规训下的主体,就傅柯看来,这其实是论述实践的结果。过去研究者习惯以“唯有念书才能换取好的未来”这种主流意识来思考课程问题,致使课程成为知识训练的场所,深究其原因其实也是一种论述实践的结果。傅柯提出生存美学思想的目的,正是积极寻求身为人的“能动性”。他透过自身对于界限的体验与超越,不仅展现出人与权力论述抗衡的那一面,也呼应了前述研究者在教学现场中的困境与无奈。更重要的是,他从古代希腊人对性活动的道德反思而发展出各种具自我意志的节制风格所获得的重要启示,揭示出人作为自身的统治者,对自身的行为实践所行使的自我决定的能力。换句话说,傅柯的美学观不在于探究课程中的美感经验,或是探究课程本身蕴涵的艺术性,而是着眼于人的“自由”与“解放”,探讨人一方面既能满足自身的欲望,一方面又能妥适地生存的生存艺术。因此,许多的课程美学观点虽也是重视幼儿的主体经验,以及探讨如何展现主体性之问题。但研究者认为,傅柯的生存美学思想从主体的解构与重构来探究人的“存在“问题,能有助于我们重思课程目的与经验之合理性,也响应了研究者自身所遭遇的教学困境。这也是何以研究者聚焦于探究傅柯生存美学思想的原因所在,为的就是寻求课程的另一种可能性。

美的客观论始自古代毕氏学派起就奠下了基础。他们主张”美”乃是内在于事物本身,它们必须合于某种秩序、规则,才能算是美的事物。而当时,认为宇宙万物所蕴含的自然法则是一切美的事物之法度。这样的观点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与其它学者身上,同样获得了支持与延续。正是认为人为之美必须符合自然法则的这种观点,使得艺术的目的为透过”模仿”来呈现事物美的属性;而艺术家的职责则在于为我们呈现出美的原理原则。总的来说,主张美是客观属性的论点在古代是非常流行的说法,且一直持续至中世纪。

上一篇教学类论文

下一篇德育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