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地基基础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地基基础论文范文1
我国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地基基础施工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点,施工复杂性;第二点,多发性;第三点,潜在性;第四点,严重性;第五点,困难性。
1.1地质条件的复杂性
由于我国的国土面积较大,跨越的经度和纬度的范围比较广,因而各地的地质条件有很大的差别。我国的房屋建筑施工不仅仅要在常规的土地上,也可能要跨越盐碱地和冻土地等地质条件较为恶劣的地区。从东南到西北,不同的地质条件和气候条件都给地基基础的施工增加了挑战。除此之外,由于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频发的国家,因而在地基基础的施工过程中也对地基有着更严格的要求。这些复杂的地理条件和地质因素使得我国房建地基基础的施工过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1.2多发性
根据我国的房屋质量监测的最新数据来看,我国的房屋质量整体水平不高,房屋坍塌的事件发生频率未减反增。这些质量事故的发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地基基础的施工不当。除此之外,在地基基础的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不当也很容易造成事故的频发。
1.3潜在性
在建筑工程的地基基础施工过程中,很多工序都是环环相扣,互为依托的。很多情况下,在施工过程中很多问题都是潜在的,不能被及时发现,只有当下一工序施工之后才可能发现前一工序中的问题。因而,在地基基础的施工过程中,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对每一施工工序进行质量验收,并系统的收集和保存数据。
1.4严重性
地基是整幢建筑的支撑基础,没有夯实的基础就不能保证后续的施工质量,就会给整幢建筑带来不可估量的隐患。在后期的施工过程中,即使发现基础的施工出现了问题,想要纠正也是十分困难的。由于基础施工的重要性以及地基基础施工过程中问题的不易察觉性使得地基基础施工具有严重性的特点,稍有不慎变酿成大错。
1.5困难性
对于整个工程来说,上部结构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是可以通过某些措施来调整的,但是基础由于处于地下,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加大了施工的难度。地基基础施工的困难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方面,地基基础工程的事故处理难度大;第二方面,地基的问题将直接影响上部结构安全,因而一旦出现问题,整幢建筑都将面临严重的事故。
2提高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
提高地基基础的施工技术要从提高施工技术和选择地基类型两方面着手。只有做好这两部分工作才可以提高地基基础的施工质量。
2.1选择合适的基础类型
选择合适的基础类型是做好地基基础施工的首要环节。基础是用来衔接整幢建筑和地基的。基础的作用就是将建筑物的重量传递给地基,因而选择基础的类型时要充分考虑地基的性质。常见的基础类型有独立基础、筏板基础、箱型基础等,这些不同的基础形式适用于不同的建筑类型和地质条件。只有掌握各种基础的特点,并充分利用各种不同基础的优点,才可以实现最大限度的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在选择基础类型时还应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和地基的承载力。如果地基的承载力较大,并且具有较大的硬度,就可以采用独立基础的基础形式。如果地基的土质硬度较低,并且较为疏松,就要根据建筑物的类型对地基进行处理或者选择恰当的基础类型。比如在土质较为松散的地方建高层建筑就要采用和地基接触较大的筏型基础,来更好的传递荷载,但是这种基础类型的造价较高,因而选择基础类型时要慎重。
2.2地基基础的施工技术和方法
地基基础的施工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土质的情况。如果地基土是淤泥土并且淤泥土的上层仅有较薄的土层时,要做好淤泥的除了工作,避免直接在淤泥上进行施工,否则地基土会变得更加软弱。如果地基土是人工填士或者垃圾场,则需要对地基进行人工处理,使地基具有良好的均匀性和密实度,进而可以承受地上荷载。在对地基进行处理的过程中,不仅要选择有效的地基处理形式还应做好细节的建设工作,只有保证地基基础的每一处结构都有足够强度和刚度,才可以确保当地基出现不均匀沉降时施工人员有足够的时间来做出应对措施。要选择合适的地基类型,在进行房屋建筑施工之前就要做好地基基础方案的选择。在选择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地下水的形式以及建筑物的功能等因素。并且在施工的过程中,也有很多值得注意的地方。比如,沉降缝的设置。由于沉降缝可以减少热胀冷缩对于混凝土的影响,因而施工人员要合理的设置沉降缝,注意对沉降缝的材料的选择,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基础的承载力有所保障。
3结语
地基基础论文范文2
1、堤防不决口修做工程措施
1.1截渗墙、堤沟河工程:截渗是近几年来黄河采用的防渗措施。一是对近堤险点、隐患、坑塘、堤沟河、井渠进行加固处理;二是对于沿黄村队搬迁投资较大,土地稀少,不能搬迁的进行加固。分别采用了振孔高喷、钻孔水泥泥浆、垂直辅塑、防渗土工(膜布)等加固技术。堤沟河采用近堤淤填抬高高程,减少渗径,洪水时避免顺堤防洪。
1.2背河淤填工程:根据设计要求放淤固堤是黄河下游的一项创举,也是黄河下游堤防加固的法宝,一举多得。长期实践证明,放淤固堤有着其它方案无法比拟的优点,首先,放淤固堤将堤身、堤基的渗流稳定问题,填筑不实、土质不良、獾狐洞穴等隐患问题一并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堤防的整体稳定性,有效解决堤身质量问题、处理堤身和堤基隐患;其次较宽的放淤体可以为防汛抢险提供场地、料源等;再次,可以从河道中挖河,有一定的疏竣减淤作用,优其是还可以利用黄河泥沙、变害为利。因此长期实施放淤固堤,利用黄河泥沙淤高背河地面,在加固堤防的同时淤筑“相对地下河,使地上“悬河”形似地下流水,实现黄河的长治久安。
1.3防浪林带:堤防防浪林是近几年来采取的防护新措施,基本上采取优质比较速生的“速柳172”新品种,它生长迅速成林快的优点。一是:大洪水时期风大浪急,减少风浪对堤身的冲击,造成的堤坡坍塌;二是减缓顺堤流势,落淤抬高近堤地面高程;三是减缓顺堤流势防止顺堤行洪带来的严重危害;四是为洪水时期抢险提供了充足的枯料;五是给标准化堤防提供了靓丽的绿色生态林带。
1.4大堤加培及前后戗工程:大堤帮宽加高,主要是大堤加大了断面,增加了渗径,建成标准化堤防后,从环境、社会、生态、抗洪、运输等几个方面大大改观。
2、大堤不决口目标战略措施
2.1数字黄河工程的必要性:为实现新世纪治黄目标,全面贯彻落实水利部“从传统水利向现在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持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这一新时期的治水思路,黄委提出了建设“三条黄河”的战略措施,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对原型黄河的研究,提出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各种需求,利用数字黄河对黄河治理开发方案进行计算机模拟,提出若干可能方案或预案,利用模型黄河对数字黄河提出的可能方案或预案进行试验,提出可行方案或预案,最后将所选方案或预案,在原型黄河布置或实施,经过原型黄河实践逐步调整、优化的保障,为实现各项治理开发方案的技术选进、经济合理、安全有效。
地基基础论文范文3
1.征地拆迁政策不完善,导致进度缓慢,征拆成本难以控制。
1.1征地拆迁补偿标准不完善。一是补偿标准不统一。首先不同片区存在不同标准。各片区因区域、时间、项目性质等的不同采取的补偿标准不一致,有时为了加快拆迁进度,指挥部制定的“个案”补偿也会有所差异。其次新旧补偿标准不一。近几年征迁补偿标准都在变化,会出现同项目因征迁周期长而不一致、同地块因项目、拆迁人不同导致补偿标准不一致等现象,容易造成被拆迁人的心理不平衡,产生攀比、抵触情绪。二是补偿标准不全面。征地拆迁补偿项目繁多,补偿标准不可能面面俱到,如在实际征用过程中遇到迁移骨灰室、土地庙、榕树和祖坟等涉及民风民俗的问题无相关的补偿依据。在项目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大部分无标准的补偿项目只能通过会议讨论的形式解决。
1.2安置房及相关配套建设滞后。安置房及相关配套建设进度滞后导致逾期返迁现象较多。一是安置项目选址多数涉及腾地拆迁安置问题,情况复杂制约了安置项目的及时开工;二是建设方案及相关配套因村民意见难以统一而频繁调整,影响建设进度,过渡安置成本加大。甚至有部分被拆迁户为获取高额过渡费,以各种理由人为制造逾期交房,既增加拆迁成本,又不利于返迁工作的顺利进展。
2.征地拆迁资金管理不完善,成本较难监控。
2.1成本控制意识薄弱,资金监管不到位。部分项目实施单位往往强调进度而忽视或淡化对征迁成本的控制,没有甚至不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对征地拆迁资金进行全过程的跟踪监控。
2.2拆迁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征地拆迁使用市级资金,资金拨付环节多,时间长,划拨不及时,影响拆迁进度;二是部分项目未进行专户管理,项目间资金挤占现象较多;三是未能对资金流向进行动态跟踪,资金监管力度需加强。
二、加强征地拆迁费用支出管理的对策建议
1.完善征地拆迁相关政策并严格执行。
1.1统一拆迁补偿标准,确保规范公平。认真梳理现行的征地拆迁标准,健全完善大包干政策,出台配套的实施细则,统一拆迁补偿标准。健全全区统一的协调机构,协调解决补偿标准以外的“个案”问题、历史遗留问题及其他争议问题,平衡各片区拆迁补偿标准,尽可能做到项目前后一致,片区基本平衡。加强对征地拆迁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减少在征迁过程中对政策标准理解掌握的不统一,在实施过程中,严格依照确定的征地拆迁方案、补偿标准奖励政策执行,一个标准到底、一碗水端平。
1.2创新安置方式,加强配套保障。采用灵活的安置方式,推行货币化安置与产权调换安置相结合的方式;除就地安置外,对已建成未使用安置房进行整合盘活,既可满足不同被拆迁户的安置需求,又可逐步打破村民群居状态,减少返迁压力。新建安置房引入商品房建设管理理念,委托实力雄厚的国有企业代建,建成后委托服务好的物业公司管理,解决安置小区管理不善问题,为拆迁居民提供良好的居住条件。加强失地农民的后续保障,积极推动社区发展用地建设,解决被征地村民的生活出路。采取补贴、减税等优惠政策,为被征地农民提供就业培训、就业咨询等服务,促进其就业。做好基本生活保障工作,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2.加强征地拆迁资金管理,强化成本控制。
2.1进行征地拆迁费用支出全过程监管。一是事前测算,在征地拆迁实施前期,摸底了解征地拆迁范围内的土地、房屋、被拆迁户、企业基本情况,制定合规合理的征地拆迁方案,根据补偿标准和方案,进行征拆成本测算,并由市区两级审核部门进行审核确定,无特殊理由不得超过原定补偿面积、标准、金额。二是事中监督,采取定期走访、重点抽查等形式加强对拆迁工作的过程监督,区级审核部门按不低于30%的比例对被拆迁标的物数量和规格进行抽查,对签定的补偿协议进行抽审,并建立抽审档案。三是事后审核,对已补偿安置的征地拆迁项目,结合拆迁过程中获得的第一手资料、抽审档案、结算资料进行认真细致的决算审核,确保审核的准确性;并实施拆迁信息化管理,完善拆迁档案的管理工作。
2.2健全征地拆迁资金管理机制。严格资金拨付、使用和发放程序,实行征地拆迁补偿资金专户管理,建立完善的拆迁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制定建立征地拆迁各相关部门资金审批拨付流程,规范征地拆迁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
三、结语
地基基础论文范文4
房建工程作为具有一次性、不可逆的施工工程,如果在房建工程竣工后,发现质量问题,那么其对整个工程的安全性都会产生影响,并且修改难度非常之大。地基作为房建工程的基础,因其埋于地下具有隐蔽工程的特点,如果没有对其进行规范、合理的处置,一旦地基出现沉降、倾斜表现,那么就会对整个建筑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近年来,在房建工程建设数量逐渐增多的背景下,很多房建工程不得不在一些地质本身就偏弱的软土上进行,这更强调了做好地基工程使用的重要性。一幢成功的房建工程其必须要有足够稳固的地基,才能够支撑起整个房建工程,承受住房建工程地面部分所带来的巨大荷载压力,才能发挥出房建工程的质量特性、功能特性与安全特性,为业主的安全、舒适、便捷的社会生活提供保障,所以说在房建工程中做到对地基的处理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2房建工程地基处理目标
地基作为房建工程当中最基础的关键部分,其重要性无可比拟,为了保证地基功能性、作用性的有效发挥,开展有效的房建工程地基处理计划至关重要。基于房建工程基地的重要性分析,可得出房建工程地基处理的基本目标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2.1实现对地基动力特性的改善
地基动力特性是指地基在受到外界大程度振动(地震)时所产生的松散饱和粉发生液化,导致地基稳固性能严重下降,引起地基土体与房建工程混凝土之间的粘合力大程度下降,形成剥离情况,造成地基抗压能力的降低,进而导致地基结构无法负荷地面结构所带来的巨大垂直压力。在这时只要地基结构出现变化,那么整个地基动力特征就会急剧下降,引起地基的沉降、倾斜问题,最终导致房建工程坍塌,危及居民生命及财产安全。对地基工程进行合理处理,能够实现对其土体加固,改善地基动力特征,使地基状态满足房建工程的基础需求,提升地基的稳定性。
2.2实现对地基抗剪性能的强化
抗剪性能是房建工程所必须基本的性能之一,地基在未进行有效处理之前,其抗剪性能是非常低的。如果不对基地的抗剪性能进行增强,那么一旦地基出现剪切力破坏时,地基土体的内部就会发展压力变化,进而出现巨大的离心荷载力,这会导致房建工程的上部结构出现失衡状态,出现倾斜、坍塌等问题。在有效的地基处理技术下,钢筋混凝土会给地基以强大的固定作用,提升地基的抗剪力,帮助地基在遇到离心荷载力时将其有效的抵消,避免地基状态的变化而导致房建工程失稳,为房建工程提供安全保障。
3房屋建筑的地基处理施工技术
在房建工程施工水平不断进步的支持下,地基处理技术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目前能够应用与房建工程地基处理的技术类型有很多种,文中选出最具代表性的三种技术类型予以分析。
3.1注浆技术
注浆技术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地基处理技术之一,其适用于含水量较低的软土地基处理。注浆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将混凝土注入到软土地基当中,让软土地基与混凝土浆体充分的融合,依靠混凝土凝固时所产生的强大作用力将软土地基进行固化,实现对软土地基的有效处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先要对地基土质进行充分的研究,记录土质的相关信息,根据土质实际情况设计出注浆方案,然后根据注浆方案对地基进行分布式钻孔。在钻孔时如遇到过于疏松的土层,可利用硅化加固法对其进行处理。钻孔完毕后,施工人员根据施工设计配合比对混凝土进行制作,制作完成后方可进行注浆。在注浆之前,为了避免浆液冒出,可填充素土并对其予以夯实。注浆时,注浆压力要控制在1~3Mpa之间,要保证对土地的加固顺序为自上而下。由于在注浆过程中可能遇到相邻土层土质与工程地基土质存在差异的情况,为此施工人员可对渗透系数较大的土层进行加固,之后在进行注浆施工。
3.2强夯技术
强夯技术也是房建工程施工环节中,处理地基问题的重要技术。强夯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机械设备的强大夯实作用力,将原本土质较为松软的土体进行夯实,以提升地基土体的整体性能。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夯实点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夯实点选择不正确,那么强夯技术很难达到预计效果。施工人员要先利用试夯法对夯实点进行确定,确定夯实点后现用推土机对土层表面进行预压和平整,平整完毕后需采用放线测量技术对夯实点进行二次确认。对于一些地下水位偏高的地基土体,施工企业要现用抽水机对地下水进行排出,保证地下水位符合强夯技术的施工标准。完成抽水后,可用砂石铺设在表层之上作为垫层,避免地下水位的再次上涨,导致设备出现下陷情况。强夯技术要分两次进行,其中第一次要由四周向中心汇集,夯实施工完毕后用推土机进行找平。第二次夯实则由中心向四周扩散,以保证土体各位置夯实的均匀性,实现对深层土及中层土的加固。
3.3加筋技术
加筋技术也是地基处理技术当中具有代表性的技术之一。加筋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针对具有一定抗压能力但抗拉能力偏低的土体进行加筋,来实现对土体抗拉能力的提升,保证地基土体的综合质量。加筋技术一般应用于地基土体为散粒料土体处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根据对土体实际情况的分析来予以计算,设计出合理的加筋方案,确定加筋类型、加筋数量等。完成上述工作后,施工人员要按照施工设计进行加筋技术处理,在土体中正确的加入条状加筋带。在加入加筋带同时,施工人员还要加入适量的高强度土工布,以实现对土体抗拉能力的增强,帮助加筋带更好的发挥出作用,实现对地基质量的有效提升。目前,我国较为成熟的加筋技术材料有加筋带、土工布、土工格栅等,施工企业可以根据土地的实际需求来选择加筋材料。为保证地基处理质量,加筋材料和单独使用,也可相互搭配使用,具体情况视地基工程的实际需求而定。
4结束语
地基基础论文范文5
关键词:地基基础;常见问题;基础检测;解决措施
前言
随着我国的建筑检测技术在不断的延伸,使的对地基基础的检测技术也不断的发展,目前在地基基础的检测上所存在的问题,对建筑施工企业与检测部门来说是一项较为严重的问题,为整体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也产生了一定的负作用。所以要提高检测工作的时效性,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
1 在地基基础检测过程的中的问题
1.1 相关的检测部门缺乏有效的管理
现如今,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的检测部门主要有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由国家所规定的检测部门;第二种是中介所设立的检测部门。由于相关检测部门间的非一致性,就在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这也就给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留下了安全隐患,如价格垄断与低价格的出现等。还有一些检测部门为了增加客源会违背相关的检验标准,或是将空白的检验报告直接卖给没有检测资质的企业或个人,这样就使检验工作不能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对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产生不良的影响。所以对于相关的检测部门来说一定要进行规范化的管理,从根源上杜绝此种现象的出现。
1.2 建筑工程地基基础的检测工作存在安全隐患问题
近些年,在进行建筑地基基础检测的人员中时常发生人身伤亡的事件,究其原因其实就是检测人员在检测的过程中与建筑施工穿行,导致检测工作常常在较差的环境中进行作业,在安全上就存在一定的隐患问题。如在进行地基基础检测过程中要用到声波折射法、情形动力触探方式等,而这些检测手段只能在建筑项目施工中进行,所以对于安全监测人员来说就不能够为他们提供安全保障。所以在进行各项检测过程中,一定要做好相关的保护工作,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1.3 地基基础检测的结果准确度不高
在地基基础的检测机构中缺乏规范性的管理以及安全事故频发的现象下,地基基础检测的数据的准确度也就没有了可靠的保证,具体体现为:一方面在有些检测单位没有对地基进行检测或检测手段过于单一,不能实际发挥检测方案的目的;另一方面是检测结果在最后的提交过程中所选用的材料不符合要求,致使相关数据的准确程度不高,结论也过于单一,无法将整个项目工程的检测现状完整的呈现出来。最后是对于地基基础检测工作的开展与相关的规范要求脱轨,就使得原始资料被严重修改,再加之并没有对地基基础的检测时间进行相应的控制,导致基本参数与承载标准参数的结果不符。
1.4 建筑行业检测市场的不正当竞争
随着建筑行业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尤其是在建筑地基基础检测间的竞争也已经呈现了白热化的阶段,从事检测的部门为了能在检测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使用了一些不合法的竞争方式,如有意降低建筑地基基础的检测成本,这样就使得检测合同的制定与执行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对检测市场也产生较坏的影响。价格较低的地基基础的检验合同从表面来看似乎对检验机构没有什么坏的影响,但是一旦因为价格较低而不保证成本,会产生一些不达标的事情,也会对建筑地基基础的合理性与资产性产生一定的威胁。此外还可能存在建筑地基基础检验合同在制定时就存在不对等的状况,如一些款项在拟定时就不具备公道性,对品质与措施来说也不存在保障,这样就使检验报告与实际的状况有出入。
1.5 建筑地基基础检验报告间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显示目前在建筑地基基础检测上所要完善的不单单是检测技术,有时检验报告出来了,但是跟实际的检测报告之间还是存在差异的;如检测单位所提供的检测报告并没有按照国家的相关标准进行撰写的,有的是引用已经过期的国家标准所进行撰写的;有的是所使用的专业术语存在不规范的状况或是采用被禁止使用的专业术语,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降低了地基基础检测报告的专业性。有的地基基础检测报告上对于计量单位的使用上存在不统一,这样就使检测报告在实际的使用上显得无所适从了。
1.6 进行建筑地基基础检测的工作人员素质普遍不高
在进行项目检测的组织机构中没有科学的管理体系,对从事检验工作的人员的管理也并不严格,这样就导致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有所欠缺,且还有一些检测部门直接让没有上岗资格证书的人员进行检验工作,这样就不能够确保建筑地基基础检验工作按照标准的的规章制度进行,检验数据以及结果不具备科学性与严谨性。
2 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检测的防治措施
2.1 完善市场监督管理体系
在合同方面要加强管理,利用合同对建筑市场中的不符合要求的活动进行限制。通过政府检测部门对建筑检测市场进行标准化的管理与控制,对于涉嫌扰乱市场秩序的不合法检测机构进行相应的处罚,并吊销其检验资格。对于存在恶性竞争的企业或个人要加强抨击度,一旦发现情况属实,就要进行严厉的惩罚,以此来保证建筑检验市场的正常发展。
2.2 对于建筑施工现场要设置安全保护措施
由于在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过程中,存在许多的危险因素,对检测作业的整体安全与精准度都有着严重的影响,所以在进行检测作业过程中一定要制定与之相关的防护措施才可以进行检验工作。在检验中要拟定能够实施安全操作的规范要求,同时优化管理体制,将职责划分到具体,健全安全保障体系,控制检测过程中问题的出现。而对于相关从业者来说,要进行安全教育的相关培训,提高安全工作与防治措施。在进行建筑地基基础检测前也要根据施工状况,对检测现场进行严格的检测。
2.3 以相关的规章制度为准则,规范技术要求
对各种检测方法与适用范围进行归类,明确它们的关系,并强调各种检测方法的具体使用关系,也是目前建筑行业监测市场中较为规范的技术要求。所以在进行检测的过程中要加强技术规范。
2.4 进行相关技术的培训,增强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
建筑地基基础检测的道德水平与职业素养的高低对于检验作业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要加强检验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技术水平,对检验人员进行素质教育,能够让其掌握自己工作的最新动态,不断学习新技术。此外就是对检验人员进行思想教育培训,这样才能够确保检验人员在进行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时提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检验报告。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基基础检测工作是整个地基基础工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提高地基基础检测工作的质量和检测结果评价的可靠性,才能真正做到确保地基基础工程质量和安全。所以对整个建筑工程项目来说进行地基质量检测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加强建筑检测市场的约束力,增强监督机构的权利,制定科学的安全防治措施,遵守相关的规范要求,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检测水平,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刘金新.地基基础检测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4):204-205.
[2]谢全春.浅谈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检测存在问题及对策[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9):699-700.
[3]姜涌.地基基础检查中的问题及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7):23-45.
地基基础论文范文6
关键词:水泥土桩符合地基处理方法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基础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市政、交通、水利、电力等工程中经常会遇到软弱土地基,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具有造价低廉、施工简单、质量容易控制等优点,可以广泛应用于软弱土地基。这种地基土承载力较低,含水量较高、压缩性较大、土层性质复杂多变,不能满足工程建设的要求,导致建筑物在建成后很久仍在沉降,有的地方甚至还产生不均匀沉降,以致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
一、夯实水泥土桩的研究概述
夯实水泥土桩是用人工或机械成孔,选用相对单一的土质材料,与水泥按一定配比,在孔外充分拌和均匀制成水泥土,分层向孔内回填并强力夯实,制成均匀的水泥土桩。夯实水泥土桩作为中等粘结强度桩,不仅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淤泥质土、素填土、粉土、粉质粘土等地基加固,对地下水位以下情况,在进行降水处理后,采取夯实水泥土桩进行地基加固,也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夯实水泥土桩通过两方面作用使地基强度提高,一是成桩夯实过程中挤密桩间土,使桩周土强度有一定程度提高,二是水泥土本身夯实成桩,且水泥与土混合后可产生离子交换等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桩体本身有较高强度,具有水硬性。处理后的复合地基强度和抗变形能力有明显提高。
二、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常见处理方法
随着地基处理技术发展和推广,复合地基技术在土木工程中得到愈来愈多的应用。目前在我国应用的复合地基形式有:碎石桩复合地基,水泥土桩复合地基,低强度桩复合地基,土桩灰土桩复合地基,钢筋土机复合地基,加筋土地基等。
1.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
水泥土搅拌法是适用于加固饱和粘性土等地基的方法之一。它是利用水泥(或石灰)等材料作为固化剂通过特制的搅拌机械,就地将软土和固化剂(浆液或粉体)强制搅拌,使软硬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性和一定强度的水泥加固土,从而提高地基土强度和增大变形模量。根据固化剂掺入状态的不同,它可分浆液搅拌和粉体喷射搅拌两种。前者是用浆液和地基土搅拌,后者是用粉体和地基土搅拌。
2.旋喷桩复合地基
旋喷桩是高压喷射注浆法中的一种,它是利用钻机把带有喷嘴的注浆管钻至土层的预定位置后。以高压设备使浆液成为高压流从喷嘴中喷射出来,冲击破坏土体,同时钻杆以一定速度渐渐向上提升,将浆液与土粒搅拌混合,浆液凝固后在土中形成一个固结体,从而改善土的变形性质,提高地基的抗剪强度。同时也可组成闭合的帷幕,用于截断地下水流和治理流沙。
3.粉喷桩复合地基
粉喷桩是通过专用机械在地基深部就地将固化剂(水泥、石灰、粉煤灰、高炉矿渣、铝粉、石膏等)与原位土强制拌和,利用水泥和土之间所产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将混合土硬结成具有足够强度、变形模量和稳定性的水泥加固土桩体,从而达到加固地基土的目的。
4.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
夯实水泥土桩是将水泥和土料在孔外充分拌合,拌合的均匀程度远远高于孔内搅拌的水泥土料。所以,夯实水泥土的现场强度和相同水泥掺量的室内强度在夯实相同的条件下基本相等。由于夯实水泥土桩是将孔外拌合均匀的水泥土混合料回填孔内并强力夯实,桩体强度与天然土体强度相比,有一个很大的增量,这一增量既有水泥的胶结强度,又有水泥土密度增加产生的密实强度。
三、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应用
水泥土桩施工质量与水泥用量息息相关。水泥用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搅拌桩桩身强度大小和成桩质量的好坏,而水泥用量可由喷浆量和水灰比计算得出。因此如何控制水泥搅拌桩施工质量就变为如何控制搅拌桩施工时的水灰比和喷浆。
1.合理控制水灰比
在施工过程中,按试桩确定的水灰比加水,加入搅拌桶的水量可通过事先准备好的刻度杆(标明每包水泥的所需用水的刻度)进行量测,然后加入对应的水泥,每根桩所需的浆液分两次搅拌完成,现场设专人记录每根桩的水及水泥用量。现场人员可用泥浆比重计现场测定水泥浆的比重,将测出水泥浆的比重和事先在室内试验室做出的水泥浆比重与水灰比的关系曲线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现场水泥浆的水灰比。根据现场水灰比的计算值进行调整,使得现场配制水泥浆的水灰比可达到规定值,满足试验要求。
2.精确控制喷浆量
水泥土桩的喷浆量采用流量计进行控制,可以严格控制每米土桩的喷浆值,确保单桩喷浆量必须大于设计喷浆盘。施工完成后,对每区水泥土桩的喷浆量进行统计分析。
3.进行施工质量的检验
首先,在水泥土桩施工成桩后第1-2天内对一定数量的土桩进行轻型动力触探试验,对桩身早期的强度进行对比分析。其次,在龄期28天时,在每一试验区选取1-2根土桩抽芯进行无侧限抗压试验。最后,进行桩体外观检查,在现场挖出一根桩体,检查桩体的质量和外观是否连续整齐。
因此,必须对这种地基进行地基加固和改良。地基处理的方法很多,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以其投资经济而又能满足工程需要这一显著特点而成为一种比较理想的软土地基处理方式。但目前对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沉降变形和承载力的理论研究有待深入,特别是对沉降变形计算方法还没有统一的认识,计算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其理论研究方面的滞后,制约了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徐超,叶观宝,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变形特性与承载力[J],岩土工程学报,2005,(5).
[2]林彤,粉喷桩加固软基的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