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特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汉字的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汉字的特点

汉字的特点范文1

1、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题。

2、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须梅。

3、狗啃河上骨,水流东坡诗。

4、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

5、师姑田上担禾上,美女堂前抱绣裁。

6、孔子生于舟(周)未,光舞(武)起自汉中。

7、灯笼笼灯,纸壳原来只防风,鼓架架鼓,陈皮不能敲半下。

汉字的特点范文2

关键词:日语;汉字;特点

在日本,文字的使用是始于汉字传入日本之后,一般认为汉字是在公元5~6世纪之间由中国传入日本的。在汉语传入之前日语中只有口头语,并无文字记录。在引入汉字的同时,儒教、佛教、法律等中国的文化也传入日本,给日本各个方面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促进了日本国家的统一,日本在文化方面也有了飞跃性的发展。在汉字传入日本之后,汉字在日本也有了变化和发展,产生了用汉字来表达日语发音的万叶假名,平安时代根据汉字的草体创造了平假名,通过取汉字的部首创造了片假名。甚至日本人还自己创造了一些表达日本固有文化的汉字。这些字被日本人称作“国字”。例如,“”(旱田)、“”(工作,劳动)、“”(山巅)等字就是以中国汉字为基础日本人通过重新组合而创造出来的字,所以这些字汉语当中当然是不存在的。

现代日语中既有汉字又有假名(假名仍然是以汉字为基础创造出来的,在日语中“假”是借的意思,“名”指的是文字,意思就是说假名是借来的文字),日语是用汉字和假名共同来表达语意的。汉字用于表示实际意义的词语,而假名(平假名)主要用于活用的词尾或助词,主要起语法作用。朝鲜语中也有汉字,但汉字只用于汉语词,与此相对日语中的汉字不仅用于汉语词,也用于和语词,外来语中也有部分使用,用途非常广泛。部分由英语中引进的外来语就使用汉字,例如,“草(タバコtobacco)や合羽(カッパkappa)”这些很早就进入日本的外来语,日本人也为这些词使用了汉字,这些汉字叫假借字。

日本人是如何将汉字融入日语,并使其变化、发展这非常令人耐人寻味。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从英语以及其他国家语言中引进的大量词汇被称为外来语,但是汉字在日语中已经不称为外来语,看来汉字在日语中已经扎根,在日语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了。现在从日本的初中开始,汉字学习作为语文课程的一部分属于必修课。这与欧洲人学习拉丁语很相似,拉丁语是表音文字,在其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其拼写方法和使用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之相比,汉字是表意文字,即使是传入日本后,有很多保持着原来的字形和含义。日语中汉字的读音分为音读、训读,比较复杂,但是日本人却将汉字和日语的发音、意思非常相近的契合在了一起。

一、汉字的读音

日语中的汉字,经常一个汉字有很多不同的读音,或者很多汉字的读音相同。汉字的读音大致分为两大类,音读和训读。音读是起源于汉语的读法,他是对汉语的音译,有很多读起来也与汉语读音十分相近。如,“、散、”日语的读法就与汉语十分相似。因为汉语传入日本分为不同的几个时间段。就把日语中汉语的读音按照时间先后分为吴音、汉音、唐音、惯用音。吴音是5~6世纪传入的,一般认为是由中国六朝时代的吴国直接传入日本或经由朝鲜半岛传入的。但是并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此种说法。实际上现在把汉音以前的传统读音,不分时间地点,全部称为吴音。

二、汉字形体的变化

最初传入日本的繁体字在日本有一部分逐渐被简体化,如,国、、浜、等,日语把这些简化的字称为“新字体”或“略字”,过去的字体叫“旧体字”。日语的简化字和中国的简化字有些是安全相同的,也有很多存在差异,所我们通过以下图表进行对比。

三、汉字语意的转变

汉字传入日本之后,有些汉字字形发生了变化,有些意思发生了变化。还有些汉字汉语中的意思已经变化了,可在日语中仍然保持着古时的意思。我们通过下面的表格做一比较。

四、日制汉字的反输入

日本从明治维新以后,随着吸收西方思想、哲学、科学技术、医学、经济、政治等,很多西方资料被翻译成了日语。在这当中为了表达一些以前没有的一些新的概念,产生了很多日制汉语(也就是日本人自己创造出来的词语)。而后被翻译成日语的文献进一步被翻译成汉语的时候,以及后很多中国人来到日本留学,回国后这些日式汉语也就来到了中国。例如,“共”、“社会”、“国家”、“”、“流行”、“景”等。

五、字废除论

从明治维新至今,随着西方文化的不断引进,汉字废除论曾一度浮上水面。有人认为因为汉字书写麻烦,使用汉字没有效率应该全部废除,或部分废除。现在随着电脑、手机的使用,日本人用手写汉字的机会越来越少了,所以很多日本人有这样的经历,明明知道的汉字却不知该怎样写。现在日本的常用汉字有1945个。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今后汉字的使用会进一步缩小,日本人把现今这个时代称为汉字的受难时代。

总之,把外语大量的吸纳到日语中来这可以说是日语的一大优点。日语中的汉字为表意文字,以汉字为基础创造出来的平假名和片假名属于表音文字,日语中同时存在一种表意文字,和两种表音文字,这可谓不同于其他国家语言的独特之处。日本和中国同属于汉字文化圈,所以会彼此感到亲切感。中国人和日本人虽然彼此听不懂对方语言,但是写出汉字来很多时候都可以了解对方的意思,相信很多人有这样的体会。所以虽然时代在不断变化,汉字这个中日共有的文字,应该得到的高度的重视。

参考文献:

汉字的特点范文3

我们先分析汉语的基本特点。

一般的拼音语言,只有元音与辅音两个结构要素,声调(升调、降调)只区别语气,不区别意义,因而不是拼音语言的结构要素。而汉语则不同,声调起着区别意义的作用,故汉语语音由声母、韵母、声调三个要素构成。如果我们把英语等拼音语言称为二维结构,那么汉语语音就是三维结构。

人类的发音器官能够发出各种各样不同的音。就语音单位而言,几乎具有无限的可能性,或者起码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但每一个民族用于社会交际的能够区别意义的音位却少得多,这是根据人类的交流需要而决定的。人类语言只需要不多的音位,就可以构成无数有意义的话语。

从历史发展来说,“能指”和“所指”在约定俗成的任意性这一表层现象的深处,有着相当深刻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受到各民族物质生产发展的一般水平和语言发展水平的双重制约。就人类语言的发源处来说,初民不可能也无须选择很多的音节来表达一些简单的概念。但是,随着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的发展,有许多新的概念需要表达,原先的音节不能满足需要,他们必须寻觅新的途径。增加音节是一个最简单的有效途径,西方的一些语言就走了这一道路。英语中的音节就有一万多个。但也还有另外一个聪明的方法,即在原有的音节上标出不同的声调,以此代表不同的概念,这同样可以起到与增加音节相等的作用。汉语就走了这一条道路,它只选择了400多个基本音节就能够满足高度文明的汉民族的各种概念表达的需要。采取增加音节的线性展开的方式和运用声调向中心聚敛的三维方式来解决语音的发展问题具有同等的有效性。于是,汉语与西方拼音语言的根本性区别(即拼音语言是用二维——元音和辅音——来表达的,而汉语是用三维——声母、韵母和声调——来表达)就形成了。当然这两条道路也不是绝对的互不相涉,而是起着部分的互补作用。汉语在发展中,由单音节词为主到双音节词为主,且近代以来,由于文化交流的增多,外来语的翻译常用多音节词来表达,这使汉语的词汇中多音节词的比例也有所扩大。拼音语言也有不用增加音节而只是改变词的重读音节的方式来区别意义,这又与汉语所走的道路有若干类似之处。文化创造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每一种可能性只要是能够逐渐精微地表达人类的思维,就具有同等价值,这里没有好坏高下之分。人为地将“屈折语”说成是最高级,将“孤立语”说成最低级,这要么是文化中心主义、种族偏见的自我欣赏和自我陶醉,要么就是民族虚无主义的自卑心理的表现,而不是科学的分析。

文字领域的情况与语音领域的情况相似。

在文字的起源阶段,用“象形”表达人类思想与语言中用“象声”表达人类思想类似,同样舍弃了许多东西,仅从客观事物中抽出一些主要的特征写画下来。“米”是一棵果树上结了许多果子的象形。但作为自然界的一种有机生命体,一棵树是多么繁复的植物,结下的丰硕的果实也决不止三个。当我们用象形文字表达它的时候,失落了不计其数的果实了,而且用3个小圆圈代替了具有万千特征的甜美的果实,又不知失落了多少属性了。我们甚至不能说,我们所造的那个象形字就一定是抓住了果树的形象的主要特征,其实它仅是从客观物象中抽象出的极少一部分特征。这才是本色意义上的“抽象”。我们现在经常挂在嘴上的所谓“抽象”,比如说小篆是汉字第一次规范化的字体,它字形固定,偏旁统一,这对于象形特点鲜明的甲骨文来说是一次抽象,而用点、横、竖、撇、捺等笔画转写篆书所发生的使汉字变成纯粹符号性质的“隶变”又是更进一步的抽象,这些“抽象”,与文字最初形成阶段的那次抽象相比,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了。与语音的形成一样,象形文字是各个民族根据不同的要求抽象出事物的极少特征写画下来,这使各种文字产生差距。中西文字目前巨大的差距是由各自不同的文化创造方法造成的。当美索不达米亚的字母被发现后,西方文字突然掉转头去走了一条拼音化的道路,而汉字则没有走这条道路,依然按照原来的路径发展着。于是,中西文字便相去遥远了。“中国自殷商通用至今的表意方块字,与发源于美索不达米亚,后来流行于世界大多数地区的拼音文字其渊源和特性都迥然相异,成为世界文化史上独成一统的特例。”[③]

方块汉字与拼音文字在结构上的区别,我们认为也是“二维”与“三维”的区别。从汉语语音角度提出来的问题是与汉字的特点相吻合的。汉字的三维性使其具有立体性特点。但要证明汉字是三维的立体性结构,我们的面前有一道“定论”的铜墙铁壁,一般认为,拼音文字记录一个词是用一串字母作线性的排列,在汉字往往用一个平面型方块来表示,所以“汉字是平面型文字”[④]。诚然,汉字是写在纸上的,不是雕塑在空间的,何以认为汉字是三维的因而具有立体性特点呢?这是因为汉字是用二维去展示、象征三维空间的,我们是就其所表达、所象征的意义上来说它是“三维”的。“立体派”的绘画何以能称“立体”呢?难道就不是画在平面画布上的吗?

汉字主要起源于原始图画,而图画是用二维空间来表示三维空前的,那么,汉字就其起源阶段的象形性而言,亦具有这样的特征。汉字起源阶段的这种象形的特性是汉字三维性发生学上的依据,图画的形象性的特点是使人们可以直观或感受到所画事物“体”的质感。例如,属于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陕西华县柳子镇出土的陶器上。

即使是最逼真的工笔也不能将客观事物的全部属性和特征描绘出来,它在描绘中已经遗漏了许多属性和特征,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图画反映客观事物也是“抽象”的。而汉字又是对象形图画的再一次“抽象”,这就使文字成为一种纯粹的符号了。这种符号只要没有变成音响形象的附属物(如拼音文字那样),这种三维立体性特点便没有被打破,无论其抽象程度怎样地越来越高。

从现实生活的客观事物中抽象出来的以象形为基础的文字,在其后来的发展变形过程中,并未改变其三维立体性特点,这是由于汉字后来无论怎样变形,皆未彻底打破原有的符号体系去另辟新路。先看小篆。小篆是汉字第一次规范化的字体。比起甲骨文和金文来,小篆字体固定,并将原来没有固定形式的各种偏旁统一起来,小篆的线条不再是去描画客观事物,而是变成了规则匀称的带弧形的整齐线条,就此而言,对汉字的立体性的冲击是大的。但是,从根本上看,小篆并未改变汉字的结构特点,而仅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抽象,只是线条略略变化,使文字同客观事物的联系更加隐蔽了一些。这样的特征实在太多,无庸赘述。隶书的情况又怎样呢?用点、横、竖、撇、捺等笔画转写篆书,这是被称作“隶变”的汉文字史上的一场大变革,这场变革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从甲骨文到小篆,汉字线条的主要特点在于描摹客观事物,因而它是画出来的;而隶变后的五种基本笔画则是写出来的。由于隶变改变了笔画的形态,因而使汉字形体发生了大的变化,变成纯粹符号性质的文字,基本摆脱了古汉字的图形意味。后来,魏晋至隋唐出现的楷书,结构与隶书基本相同,点、横、竖、撇、捺等笔画进一步发展,从此,汉字成为方块字就定型了。但是,隶变以后的汉字并未改变汉字的三维立体性特点。我们还是以“为”字后来变化为例来说明。

这些形式亦分别积淀了大象的鼻子、躯体以及四条腿的内容。由此看来,隶变中的汉字形体的改变仅是汉字结构内部进行自身调整时的一种较大的形态转移,而不是汉字整体结构的打破与重建,因而汉字立体性这一基本特点并未失落。

我们认为汉字在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其立体性特点一直保持着,但同时我们又认为隶变前后汉字立体性的特点又有着不尽相同的内涵。适应于描摹客观事物的各种形态、方向、长短、曲直的甲金文和小篆的线条,一变为适应于书写的、长短大致统一、曲直有规则、形态方向一致的隶书、楷书和现代简体的线条,这说明隶变使汉字从图画意义上的立体性变成了几何意义的立体性。隶变前的汉字通过用极简约的线条描画事物达到立体性,这种立体性因与图画类似,较易为人们认识,隶变以后的汉字实在有类于“立体派”的绘画。它将对象世界引归到立体几何的方块形体中去,呈现出一种多视点把立体平铺到平面上的倾向。即“对一个物体作分解,同时从不同的方面,不只是从一个视点,提供了许多元素,把这些元素重新组合,相互叠置,相互渗入成为一个整体形象,这使得平面自身直接显现立体感,却又不是取消了平面,使它成为一个空间盛器,让各种东西在它里面装着”。[⑥]隶变后汉字不仅有“横”“竖”两种笔画(这可以在垂直状态下构成平面),而且斜线(撇、捺)和点,斜线其实就是线条的水平放置状态,它与“横”、“竖”垂直状态所构成的平面相交,便构成立体图形。“点”的意义亦如此,它其实在透视意义上是远处的一条线或一个面;本身已造成了一种距离感和空间感,只要我们眼前出现了相交或平行直线构成的平面,那么远处的那个点就一定不可能与这个平面处在同一平面上,而只能是处在立体的空间中。汉字的三维立体性就这样通过五种笔划构成了。这里,“关键是在于保持着具体的平面,而同时在象征的意味里,使它成为体积的空间意味的。”[⑦]

关于汉字的三维立体性,我们还可以从中国古代的书法理论中找到证明。卫夫人《笔阵图》对汉字的几种笔划有如下的说法:

这虽是一种比喻和象征,但是我们不难看出中国古代书家的潜意味深处是将汉字的笔画当作某种客观事物来看待的。这实际上是一种原始观念的积淀,因为在原始人那里是没有比喻可言的。进一步讲,中国书法理论中所讲的关于笔画分布的结体理论更是汉字的立体性特点决定的。“中宫”和“重心”的理论,都是解决立体性字体结构稳定问题;“布白”理论则直接导源于文字的立体性:例如笔划的“疏密得宜”是解决立体性众多平面交叉的问题;“虚实相间”的说法是处理立体结构中视觉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关系问题;而所谓“争让得势”则又是回答立体结构中的主要平面与次要平面的表现关系等等。中国书法最忌平板,例如“馬”字下面的四点,楷书一般将第一、四两点写得较大,二、三两点写得较小,以示远近关系。这些,皆可说明汉字的立体性特点。

我们论定汉字不同于拼音文字的三维立体性特点,这就为认识汉字的科学价值打下了基础;而汉字的生命力正建立在这种科学价值的前提之上的。

汉字的立体性特点决定了汉字具有容量大、信息多、内涵丰富的科学价值。我们仍然用数学的方法来说明。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一横一竖和一条斜线(—|/),如果按拼音文字的线性排列,只有六种排列形式:—|/,—/|,|—/,|—/,/—|,/|—,但是,按立体性文字排列,其形式却极多。横竖构成平面,而斜线当它放到立体性图形中去的时候,位置可以相接、也可以相交,还可以相离。人们只需要从这极多的可能排列中选择出目视区别较为明晰的排列用于造字就足够表达人类各种各样的概念。这从科学角度证明了汉字的方块结构是完全胜任表达人类的千差万别的细微变化的概念。它也不见得就显得繁复,因为它不需要用向外扩展的方式去表达,而只需在这个立体结构框架的内部就可以表达。如果说一个方块汉字因笔画多而显得繁复,那么,一个英文词用一大串字母排成一条线同样也是繁复的。汉字的这个特点也是中国语言文字(尤其是文言)无形态变化,无时态变化,无冠词的最根本性的决定原因。进而使中国语言文字比印欧语言“更易于打破逻辑和语法的束缚,从而也就更易于张大语词的多义性、表达的隐喻性、意义的增生性,以及理解和阐释的多重可能性。”[⑧]这正是在二十世纪语言学革命以后重新认识语言生命力的一把金钥匙。一些有眼光的西方学者已经认识到汉字和汉语的生命力,而另一些西方学者例如伊斯特林,认为汉字终究是一种有缺陷的文字,是文字发展低级阶段上的文字,进而认为汉字是缺乏生命力的文字,这实在是一种对语言文字表达人类思维的特点缺乏全面认识所致。

注释:

①伊斯特林:《文字的产生与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571页。

②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第49页。

③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84页。

④胡裕树:《现代汉语》,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188页。

⑤皮亚杰:《结构主义》,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19页。

⑥瓦尔特·赫斯编著:《欧洲现代画派画论选》,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年版,第71页。

汉字的特点范文4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率越来越高,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推广,使得通过网络进行商事活动已逐渐成为现代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商务合同在这种背景之下不断发展,对人们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因而了解电子商务合同的涵义和特征至关重要。

一、电子商务合同的涵义

“电子商务合同”是由“电子商务”与“合同”两个名词组合而成的,因此它属于一个集合名词。对电子商务进行准确理解是理解电子商务合同概念的基础。

(一)电子商务的概念。我国学界普遍的认为电子商务,指的是一切以电子技术手段进行的商业活动。①电子商务的这种概念符合中立性原则,是我国学界当前的主流观点。这里所称的电子手段,其实就是我国《电子签名法》中所称的“数据电文”概念。根据《电子签名法》第2条的规定,数据电文是指以电子、光学、磁或者以类似手段生成、发送、接收或储存的信息。这表明我国在立法中也采纳了中立性原则,不直接对电子商务进行定义,而是对电子商务活动的手段或媒介进行规定。我国《电子签名法》的这种规定既符合电子商务的国际立法潮流,又能够从法律上为我国电子商务活动的广泛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二)电子商务合同的概念。当事人在从事电子商务活动中会运用电子化的手段建立合同关系。从整个合同法的理论体系上来讲,电子商务合同既不是对传统合同理论的完全颠覆,也不属于一种新兴的合同种类。原因在于,电子商务合同只是改变了传统合同的订立方式或履行方式而采用了电子手段来订立与履行合同而已,因此电子商务合同在本质上仍然是合同。它既没有脱离合同的概念,也不是一个新的有名合同。

电子合同,如果单纯的从字面上进行理解,顾名思义就是以电子方式订立或履行的合同。因此对电子方式内涵的不同界定,就会出现对电子商务合同的几种不同定义。

最狭义的电子商务合同概念,简单的来讲,就是指交易当事人在商事交易活动中使用‘电子数据交换(EDI)’的方式而订立或履行的合同。《电子商务示范法》第2条对EDI作了比较权威的定义:“电子数据交换(EDI)是指计算机之间使用预先商定的标准来处理信息结构的电子传输”。EDI是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固定处理信息的模式与体系,它利用公司间独立的网络,实现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数据传输,而并不需要互联网这个交易平台。这种以EDI为基础进行的以数据电文形式所订立的合同是电子商务发展的最初阶段所采用的主要形式。然而,在电子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当事人更多会采用互联网订立合同进行商事活动。因此这种定义是最为狭义的概念。

狭义的电子商务合同概念,指的是商事活动中交易当事人借助于网络或者互联网为交易平台而订立的合同。这种概念下的电子商务是当前形势下全球发展速度最快、前途最为广阔的电子商务活动形式,也是当前电子商务活动的主流发展方向。但这种定义也明显不妥,因为电子商务出现于互联网之前,在互联网出现之前,电子商务主要以EDI、电报、传真、电传等方式进行。只是在互联网出现后,通过互联网进行商事活动成为了电子商务的主流而已。这种定义与“中立性原则”不相符。因此,从狭义上定义电子商务合同也不妥当。

广义的电子商务合同,简单说就是以“数据电文”形式订立或履行的合同。②不难发现,这种定义和《电子商务示范法》中的电子商务定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我国理论界普遍的支持广义的电子商务合同的定义。笔者也赞成广义的电子商务合同的概念。其一,从广义上对其进行定义符合国际普遍认可的电子商务法的一个基本原则:中立性原则。其二,从广义上对电子商务合同进行定义不但可以更好的反映商事交易活动的公平交易理念,而且其具体实施可以全方位的体现在具有开放性的通过网络而进行的商事活动之中。其三,采用广义的电子商务合同概念,还能够把采用EDI方式和互联网方式以及传真、电传等方式订立的合同都包含进去,在外延上具有全面性。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根据自己的理解,给电子商务合同下了个定义,即电子商务合同是指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之间以数据电文方式达成的以设立、变更、终止财产性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内容的协议。

二、电子商务合同的特征

由于从本质上来说电子合同仍然是合同,所以电子商务合同自然也符合合同的一般性特征。但是由于电子商务合同的订立或者履行运用了电子手段,这便使得与传统合同相比,电子合同在外部形式上具有特殊之处。电子商务合同的这种外观表现形式上的特殊之处便是其与传统合同相比所具有的不同特征:

第一,合同主体的确认方式并不相同。在传统合同订立过程中,当事人之间面对面的洽谈,彼此之间对对方的行为能力能够有直观的相对准确的了解。所以,对于传统的书面合同,只有经过双方当事人的签名或者盖章之后,合同才能够生效。而电子商务合同的订立则是以EDI方式或在线交易等电子方式来实现的,交易环境几乎是一种虚拟的状态,合同当事人对对方的行为能力并不清楚。所以在电子商事交易实践中当事人之间必须借助于电子签名或电子认证等方式才能对对方当事人的身份或行为能力进行核实与判断。③

第二,合同的形式不同。对于传统的书面合同交易当事人通常采用纸质文件将合同的内容固定下来,然后通过当事人的签字或盖章来对合同内容进行确认。而电子商务合同的订立无法把合同内容固定在纸质的文件中,它的内容只能以电子数据方式储存在磁性介质中,而且往往需要利用计算机才能显示出来,所以不同于传统的书面形式。

第三,合同的订立过程不同。传统合同在订立的过程中当事人一般会面对面磋商。而由于在电子商务交易中当事人之间并不需要像订立传统合同那样进行面对面的磋商,而是彼此之间通过发送数据电文的方式达成合意来订立合同。因此采用电子合同从事商事活动又被称之为‘无纸贸易’。④同时在电子商务合同中,当事人往往会通过预先对电脑系统作出某种设置使得其能够自动的向他人作出要约或承诺从而实现自动交易。

第四,电子商务合同的交易和传统合同相比具有不稳定性。电子数据在传播的过程中很容易被他人截取或者修改,由于电子数据又被存在于磁性介质中保存,这使得数据被截取修改后没有痕迹。同时在电子数据的形成与传输的过程之中,一旦遇到网络瘫痪或黑客攻击等类似情况时有可能会造成电子数据的信息错误。这些都会使得电子商务合同的交易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

汉字的特点范文5

关键词:自移动 焊接电源 同步传动 整机效率

1.提出研制自移动专业焊接设备的原因和依据

随着公司外部施工项目的不断扩展,野外施工环境的日趋多变,采用以前的老式发电设备由于噪音大、移动不便的缺点,已经不能满足要求。特别是长距离输油气管道的施工焊接,对焊接设备要求更高;对焊接设备的灵活性、机动性和对各种施工环境的适应性都要求很高。为了公司的发展及长距离输油气管道的施工焊接实际需要,加快输油气管道施工焊接速度,降低施工成本,自移动野外专用焊接站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将专业移动和发电、焊接设备进行有机结合,有效解决了现场施工焊接设备和电源的应用难题。

2. 自移动专业焊接设备的技术领域与技术背景

2.1 技术领域

该设备是一种野外专业施工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具备自移动式平台、野外电力电源供应和焊接电源输出设备。

2.2 技术背景

目前野外施工中,电力供应和焊接电源处分离状态,电源需要拖车拖动,焊接设备需要车辆运输,电源和焊接设备之间需要大量的线路连接,造成资源和能源的大量浪费。由于环节多,安全性较低,故障率较高,设备整体效率在70%左右,影响野外作业进度和施工效率。

3. 自移动专业焊接设备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特点

它由一台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东方红轮式拖拉机为移动和动力平台,一台电王精密电器(北京)有限公司生产的独立式发电焊接一体机以及自行设计研发的钢结构箱体梁架、锥套式同步轮、锥套式同步带转动机构等部分组成。该设备不仅能在一般道路上行驶,更适合在松土、沙漠、戈壁滩、山地等复杂的地区和路况行驶,也可在环境温度-35C°~55C°,湿度不大于90%的恶劣环境下可靠使用。

3.1 自移动焊接设备轮式拖拉机部分

轮式拖拉机是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在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独立开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机型。适用于各种气候及土壤条件。具有以下主要特点:变速箱档位多、速度范围宽、啮合套换挡、操纵方便、液压转向、转向灵活轻便、转向半径小、机动性强、加强型啮合套换挡动力输出。不停机就可以操纵动力输出,湿式自增力式制动、制动可靠、安全轻便;大容积燃油箱、高品质烤漆、水晶前照灯、外观靓丽,全封闭驾驶室。

3.2 自移动焊接设备发电、焊接电源输出部分

电王精密电器(北京)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焊机专业制造厂,使全球高品质焊机生产厂家之一。该焊机是我公司委托特别定制的独立式发电专业管道焊接一体机。它具有双把手工焊和双把半自动焊以及手工焊、半自动焊交叉使用且互不干扰的特点。发电形式为二极、四级。双焊把独立输出,出力强劲。最大焊接电流2×400A,最大三相交流输出达30KVA。还具有故障率低、体积小、使用寿命长等特点是专业管道焊接设备之首选。

3.3 自移动焊接设备传动部分

采用锥套同步带轮传动,同步带传动是由一根内周表面有等见锯齿形的环形带既具有相应吻合的轮组成。它综合了带传动、链传动和齿轮传动各自的优点。传动时,通过带齿与轮的齿槽相啮合来传递动力;同步带传动具有准确的传动比、无滑差、可获得恒定的速比,传动平稳、能吸振,噪音小、传动比范围大,一般可达1:10。允许线速度可达50M/S。传动功率从几瓦到几百千瓦,传动效率高、一般可达98%,结构紧凑、适宜于多轴传动、无需、无污染,因此可在不允许有污染和工作环境较为恶劣的场所下正常工作。

3.4自移动焊接设备防护棚部分

防护棚箱体设计合理,整体采用2mm厚优质冷轧钢板,经专业设备折弯、冲压焊接制作。箱体两侧前设计各有四排防雨式通风口,散热效果好,保证了发电焊接设备及传动系统始终工作于适宜的环境温度中。箱体两侧后设计各有箱门,便于装卸施工机具。箱体后部设计有自动起升厢门三个,方便用户操作和观察设备的运行状态。超大的空间除了放置发电焊接及辅助设备外,剩余空间还可以放置其它施工用机具等。

3.5自移动焊接设备防护厢体梁架部分

附加于轮式拖拉机原底盘上的厢体梁架,采用了优质钢结构材料精工制作成两部分。它具有拆卸方便、结构简单、坚固耐用、重量轻、抗弯曲和抗扭曲能力强、轮式拖拉机高速行驶稳定性好等特点。梁架两侧设计有吊钩,便于设备远程运输时装卸时用。梁架后部设计有牵引钩,可牵引其它辅助设备用。

4. 自移动焊接设备的优点

与传统轮式移动电站相比较,新型自移动焊接设备具有以下优点:(1)安装方便,实现了动力源、发电、焊接电源一体化;(2)传动平稳,由于采用锥套同步带轮,同步带传动与传统的皮带轮传动相比较传动更加平稳;(3)焊机功率损耗小,由于采用锥套同步带轮,同步带传动及省去了附带的两台焊机降低了传动过程中的功率损耗。因此,产品一经问世立即收到相关单位的关注,特别是最近该设备参加了廊坊国际管道设备展,收到了广泛的关注,咨询单位非常多,并收到大量订单。

5.解决的主要问题

5.1新型自移动焊接设备的研制成功,解决了困扰公司野外长输管道焊接设备落后的问题。目前,国内生产的移动式电站厂家所生产的电站采用的全部是分体式设计。发电机和电焊机以及配电系统全部需要额外配备,这样造成了连接繁琐、设备检修困难等一系列的问题。新型专业管道焊接设备的研制成功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设备的整体集成化程度更高、性能更加稳定、维修简便,更加适合野外复杂多变的施工环境。新型自移动焊接设备除了适合野外复杂多变的施工环境,也适合室内和室外焊接及各种管径的管道、大型联合站、泵站、计量站、配水间和大型焊接工程施工工地等的使用。

5.2新型野外专业焊接设备的投产使用,提高了管道焊接的速度,因为管道焊接是管道施工工程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它的快慢进而影响了整个管道施工工程施工进度,采用好的先进的焊接设备可以提高工程的焊接速度。因此,它能提高在施工中焊接工作效率,从而保证了整个管道施工工程进度,为整个管道施工工程顺利完工打下坚实的基础。

5.3新型野外专业焊接设备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专业管道焊接设备的一项空白,达到了国内专业管道焊接设备同期的先进水平,

汉字的特点范文6

关键词:汉字;性质;特点;规律;对外汉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8-0200-01

对外汉语的教学是一种以外国人为主要传授对象的,将汉语作为其第二语言的一种语言教育。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能帮助学习汉语的人们能够熟练的运用汉语进行日常交流、表达等活动。

作为汉语的符号――汉字,其有自身的性质、规律、特性、用法等。对外汉语的教育应当充分将汉字的这些特征、性质结合起来,将理论结合与实践来进行运用。汉字是一种方块形体的符号,而汉字是由象形的图画演变而来的,我们要将汉字的形、音、义结合起来教学,这是汉字在汉语教学有的一种优势,这一优势更有助于帮助学者们进行汉语的学习和运用。

在对外汉语教育的各个方面中,汉字的教学是最薄弱的环节之一,同时发展相对来说比较滞后,发展的历史也相对来说过于短暂,不成熟的汉字研究教育在实际的对外汉语教育中存在着各种问题,对汉字研究的不深入也导致在教学中不能很好的讲汉字的精髓传递给学者,同时,学者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缺乏了相应的训练和时间的积累沉淀,很难讲汉语学习进行得比较顺利。在这一方面的教学开展的比较晚,也使得教学中的创新手段没有得到发挥,还处于摸索的阶段。

本文从对外汉语中的汉字的性质、特征、规律等角度入手,通过对对外汉语汉字教学中出现的一些列问题和缺陷入手,利用现代汉字教学和对外汉语汉字教学的理论基础来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现状进行分析,将理论联系实际给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策略。

一、汉字性质与对外汉语教学概述

汉字的性质特点问题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相当重要且值得研究的问题,对汉字的研究的深入与否对汉语的教学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如果对汉字的研究不充分,那么很难讲汉语的精髓传递给学习者,因此,汉字的性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是非常且极其重要的一个问题。

在汉字的研究历程中,许多学者都对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学说,都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汉字的性质特点。其中,以下几种学说是比较受到学界认可的,包括表意文字说、语素文字说、表音文字说。首先,表意文字说是由士语言学家菲尔迪南最早提出的,他将文字划分为两大体系――表意体系和表音体系。表意体系是指一个词或者一个语义只用一个符号来表示,而这个符号的形成和声音无关,声音对其符号以及词语的意思不产生影响。而表音体系正好相反,表音文字体系则是将一系列的词语或者语义用声音模写出来,用声音来创造出符号,有音节的也有字母的。而文字是表意文字,因此表意并没有对汉字的性质和特点做出详细的阐述和说明。其次,另一种体系是表音体系,表音体系是将一系列的声音所表达和传递出的意思用符号摹写出来的,没有更多的多余的音节。而汉字则是属于表意文字,但对汉字的性质特点研究没有做出更多的解释。

表意文字体系中的汉字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其形状的特殊――方块字。而说方块字汉字是表意文字的原因则是因为汉字的形成是由象形文字发展而来的,是人类通过对周围事物的临摹,描画出来的,用图形的意思来表示文字的意思,而不是用声音来表示意思,所以,汉字是属于表音体系的。这种观点也普遍被人们、学者所认可,在汉字的研究、教学和应用中体现出来,人们也在汉字的学习中慢慢的接受了这种观点。

在对外汉语的教学中,汉字的性质特点是不是对教学起着促进的作用,或者说汉字的特点在对外汉语的教学有何种影响,汉字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之一,那么,如何将汉字更为简单的传递给受众则成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为之关键的问题。汉字特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必要性和有效性是我们必须研究的问题。

二、汉字特点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我们在前文中提到了汉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汉字的特点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其特有的优势。汉字的性质特点在对外汉语的教学中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首先,能够引起学习者对汉语学习的重视,使他们在学习中更加专心;其次,由于汉字的方块字特点不同于其他的文字语言,有差异就会激发学习者对汉语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促使学习者更加主动的去学习汉语,而不是一种被动式的吸收;再次,有兴趣外加足够的重视程度,能让一个人将汉语更加高效的学好,提高学习汉语的效率,又好又快的将汉语运用在生活当中,这是汉语学习者最终所追求的目标。

汉字的特点研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如此多的优势,是学习好汉语的一大利器。如何将这一优势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去才是对外汉语教学问题的关键所在。

首先,汉字的最大的特点是其的方块形,方块形的构造是汉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大突破点,方块形有其自有的视觉规律和记忆特点。笔者认为可以从人们对汉字在视觉上反映和影响来进行教学。汉字的方块形构造可以使人一眼就对汉字所表达的单独意思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而不同于单词的拼写,单词的拼写是由一个个独立的字母所组成的,每个单独的字母并不具备表达独立的意思,而汉字的每个字都能单独表达意思,因此,用汉字的形状来记忆意思也是非常有效的。汉字是象形字发展而来,象形则是对现实中事物具体的记录,通过时间历史的发展将复杂的图画简化为文字的,因此,有些汉字能从形状上就可以联想到其要表达的意思和含义了,这无疑是对汉字特点的一大利用。

其次,汉字除了在外形的感性认知上有其运用的空间外,我们还可以从汉字的内在逻辑上对汉语进行学习,将感性和理性相结合起来达到最佳的效果。在语言的学习中,最难的不是单词、字母和发音的学习,这些都可以通过后天的背诵、读写和经常运用来达到对语言的掌握,人们学习语言中公认的最难的是文字中存在的逻辑,则是人们语言表达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方法和不同。西方和东方的思维方式的差异,造就了语言中表达的不一致,因而,在语言的学习中,学习者会对句子的表达产生不适应的感觉,由于习惯了原本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在接受汉语的学习时则会因为思维方式的不同而碰到诸多困难。如此,我们在对外汉语的教学中,应该讲汉字和汉语中的思维习惯潜移默化的教给学习者,通过汉字中的逻辑和形成规律来传递给读者汉语的地道的表达。这是汉语教学中最高层次的学习和教学目标。

三、汉字特点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创新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的特点在实践中有着许多有利于教学的运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发展,时代的变化也给对外汉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既要追求语言学习的准确也要追求语言学习的高效。以上汉字的特点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是较为成熟的汉字教学方式和手段,在快速发展的今天,枯燥单一的方法已经不能够适应现在的青年学子们了,新时代的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了解到各种文化和信息。假使我们一成不变,最终将会被社会所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