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儿童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儿童教育

儿童教育范文1

关键词 留守儿童 家庭责任 学校教育 政府职责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出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的现象。由于户籍、经济条件的限制,进城务工人员不能将子女带入城市接受教育,由此而产生大量的留守儿童。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让他们接受良好的教育是整个社会的责任。然而,由于受到多方面条件的制约,留守儿童教育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其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正确认识和分析这些问题,找出其中的原因并建立完善的留守儿童教育机制是我们不可回避的现实话题。

一、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务工,对他们的学习缺乏相应的辅导和督促,因而留守儿童教育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总的来说,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方面的问题。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儿童来说,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在整个家庭教育中,父母是最好的老师,他们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对孩子的指引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然而,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单方或者双方外出务工,对孩子学习的关注程度不够,对孩子的学习产生不利影响。

2、心理方面的问题。留守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特别需要关爱和辅导。但是,由于父母亲远在它乡,无法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上辅导,使得留守儿童在心理上容易出现各种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点:(1)性格倔强,逆反心理强。一些留守儿童对周围的人不信任,待人不礼貌、不谦虚,性格比较倔强,他们不听从老师、监护人等的批评、管理,逆反心理强;(2)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往。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对父母都有依恋倾向,对父母的依恋程度会直接影响他们的情感世界、社会行为和性格特征。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缺乏与父母正常交往的机会,使得它们内心的烦恼与苦闷无法倾诉,又难以得到正确的引导和排解,这样容易导致他们对外部世界不信任,不仅性格变得孤僻,还会影响他们与人的交往;(3)自制力差,自暴自弃。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缺乏自制力,具有贪玩的特点,对学习没有兴趣,在生活上,学习上遇到一点困难就自暴自弃。这些心理状况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习,也对他们与人交往,生活上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4)我行我素,以我为中心。这种情况在隔代看护中表现比较突出,在祖父母、外祖父母眼中,孩子是整个家庭的中心,祖辈对他们也是百依百顺。而留守儿童认为自己的祖辈思想观念落后,在很多方面不如自己,不仅不听从他们的教导,还对他们指手画脚,我行我素,以我为中心。

二、完善留守儿童教育机制的策略

留守儿童教育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由多方面因素所致。然而,留守儿童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完善留守儿童教育机制,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值得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结合当前教育现状,考虑到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完善留守儿童教育机制。

1、留守儿童需要加强自我调节,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留守儿童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机制的完善,最根本的还是要靠留守儿童自身,加强自我教育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加强自我调节,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在生活和学习中,留守儿童需要学会自我调节,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将学习看成是提高自身素质,实现理想和抱负,实现自己人身价值的途径。留守儿童要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不断用学习来充实和提高自己。

2、强化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责任,转变教育观念。家庭教育是对留守儿童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为孩子的成长创造必要的条件,因此,完善留守儿童教育机制,应该强化家庭教育的责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第一、完善家庭教育功能。第二、代养人需要转变思想观念。该方法主要适用于被代养的留守儿童,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传统的教育方式逐渐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代养人需要掌握科学的育儿知识,转变思想观念。代养人不仅要关注留守儿童的身体发育,更要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要学会和留守儿童沟通,并采用讲道理和摆事实的方式耐心地对他们进行教育,认真履行代养人的义务和责任。

3、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应有的作用,构建和谐校园。学校仍然是留守儿童学习知识、接受教育最主要的场所,完善留守儿童教育机制,必须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应有的作用,构建和谐校园,为留守儿童的生活与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第一、教师应该了解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第二、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管理。第三、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方法。第四、重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4、明确政府在完善留守儿童教育机制方面的职责。政府的职责在完善留守儿童教育机制方面的作用不可忽视。第一,加大经费投入。经费投入是完善留守儿童教育机制的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教育经费的投入也逐渐增多,第二、取消二元结构户籍制度。留守儿童是二元社会结构、城乡分割所导致的必然结果。第三、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首先,建立农村教育与监护体系,使之成为农村教育的保障机制。其次,宣传与普及《义务教育法》,适龄儿童接受教育,既是一项权利也是一项义务,及时督促进城务工人员学法守法,正确处理外出务工与子女教育之间的关系,将辍学率降到最低点。最后,加强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为留守儿童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

总而言之,让留守儿童接受良好教育是整个社会应尽的职责,现阶段,留守儿童教育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与不足,而解决这个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它需要多方面配合长期共同的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完善的留守儿童教育机制,才能保障留守儿童接受良好的教育。

参考文献:

[1]郝良玉,胡俊生.公共政策视野中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讨[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儿童教育范文2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了各地教育问题的焦点与盲点,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本文结合实际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教育问题,剖析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存在的深层原因,并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几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教育

1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

1.1留守儿童数量多

根据2012年度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在农村,留守儿童大概在80%以上。留守儿童的父母其中一人在家的比率大概为68%,父母都外出打工的比率为32%。因此可见,农村的留守儿童的数量是相当多的。

1.2留守儿童家务劳动繁重

巨相关调查资料表明中国80%的留守儿童在双休日要做家务劳动;52%的留守儿童要在双休日做饭,90%的留守儿童自己洗衣服。繁重的家务劳动使得本该学习和成长的孩子拷上了枷锁,孩子的学习时间减少,劳动量增加,给留守儿童带来了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抑和阻碍。

1.3家长监护不能落实

当今留守儿童的监护中呈现出祖父母外祖父母的监护占大多数,无人监护占和其他亲戚监护占一小部分的现象。其中隔代人监护,会由于心理代沟太深以及祖辈过度溺爱而导致无法正常沟通;亲戚监护易由于小事可能产生心理隔阂,严重的甚至闹矛盾;对于没有人监护的儿童,使这些孩子心理没有安全感,进而导致监护不能及时落实。

1.4父母亲情淡薄

父母亲情是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根本元素,然而大部分留守儿童与家长的联系较少甚至是没有联系,使得本该拥有的家庭血缘亲情淡化。一些家长由于生活所迫外出打工,很少关注孩子的心理,这样使得孩子内心就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进而影响孩子的成长。

1.5学校教师的关注度低

留守儿童应该是教师关注的重点对象,然而当今我们的教育工作还的确很不到位,很多留守儿童在教学时间里很少与老师谈话,甚至是交流,进而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出现课堂违纪,有的撒谎逃学,有的很少参加集体活动的现象,个别留守儿童甚至对学校和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学习成绩下滑较为明显,辍学现象比较严重。

1.6留守儿童道德意识淡化

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在情感上得不到足够的关心,在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上也难以得到父母的引导和关注,缺乏道德养成教育和纪律约束,容易偏离主流的道德价值观。一些留守儿童出现了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偏差,养成了自私自利、好逸恶劳、乱花钱、摆阔气等陋习,有的还染上吸烟、酗酒、打架斗殴等不良嗜好,甚至走上了犯罪道路。

2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原因

2.1个人原因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是引发教育问题的主要原因。农村的留守儿童心理大部分认为自己家穷,父母没能耐,才会出去打工挣钱,对父母不理解而产生怨恨情绪,容易形成自暴自弃的性格。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自我封闭、性格孤僻、情绪失控、认知偏差,内心茫然等现象,使得很多留守儿童不爱学习,慢慢的荒废学习。

2.2家庭原因

留守儿童的家庭大多都是父母不在家,孩子由爷爷奶奶等长辈抚养的家庭。这种家庭结构的缺失和不完善也就使家庭的功能不能得到更好地发挥。

2.3学校原因

农村学校缺乏科学育人的理念,为了提高升学率,学校只对学习好的学生进行管理,而放弃对那些留守儿童的教育,这些因素都会使留守儿童辍学、失学。由于学校的各种条件比较差,不能很好地照顾到每个人,也不能真正的关心每个留守儿童,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全面教育效果甚微。这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功能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

2.4社会原因

农村经济发展滞后而导致农民家庭负担过重以及我国对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这样一来使得农村的劳动力大量外流,导致留守儿童也越来越多。但因城市消费高,学费贵绝大部分父母出去打工无法带孩子去城里学习,导致留守儿童教育缺失。在农村,“读书无用论”盛行,处在这个年龄的儿童,生理和心理都还不成熟,容易受到外界不良现象的影响,对于不良的社会风气会使孩子形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

3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案

3.1留守儿童自身要加强学习意识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主要取决于他们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爱好、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因此留守儿童自身要端正学习态度,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远离网吧等不良场所,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学习自信心,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3.2父母应加强与孩子的交流

家庭教育在儿童的成长阶段十分必要,父母应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关注孩子的成长变化,关心孩子的学习,支持鼓励孩子,遇到问题及时帮助孩子,对于孩子的价值观扭曲及时纠正,引导孩子正确的价值取向。

3.3学校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中起主导作用

3.3.1学校应该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应该为留守儿童安排专门的老师进行辅导教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快乐生活,学校还可以多吸收些素质高、资历高的老师来进行教学。

3.3.2加强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交流

教师应该掌握本班留守儿童的家庭的基本情况,提高监护和教育能力,主动和留守儿童的父母联系,督促他们教育孩子,真正实现学校与家庭的互动,共同促进留守儿童的教育。

3.3.3加强心理健康道德教育

学校应聘请专门的老师上心理健康的道德的课程,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让留守儿童认识到心理健康和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学校还可以设置心理咨询中心,以便学生们及时咨询,用于开导留守儿童,多与留守儿童交流,为留守儿童提供一个相互沟通的平台。

3.4社会上应改善生活环境和加强社会保障

社会应加强学校周边环境的管理,对学校周围的网吧,游戏厅等影响学生、误导学生的不利因素严重打击,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给留守儿童提供一个舒适、安全、学习的良好环境。还应该建立留守儿童之家,招募志愿者,面向社会募集图书等学习用品,篮球等体育设施,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通过组织渠道、新闻媒体、网络等方式招募志愿者,从心理矫正、思想交流、学习辅导、物质帮扶等方面关爱留守儿童。

作者:樊倪 李英林 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编写组编.农民工保护知识百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09).

[2]谢良敏.农民工维权法规政策解读[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06).

[3]张雪筠.农民工与城市主体社会[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08).

儿童教育范文3

跟随父母去城市读书的孩子成绩普遍比留在农村上学的孩子成绩更好、综合能力更强。记者通过调查发现,比学习环境更差的问题是,留守儿童中普遍存在着一种精神上的迷惘,输在起跑线上的他们很有可能同时也输在对未来的期待上。

对于留守儿童成长的状况,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在调研中得出了留守儿童成长中存在“五缺”现象的结论,即亲情缺慰、生活缺助、心理缺疏、学习缺导、安全缺护。

就留守儿童教育而言,义务阶段教育往往成为他们一生当中接受到的最高教育。一位农村小学的教师告诉记者,在他们的学校里,留守儿童辍学率约为5%,在学留守儿童40%成绩较差,30%成绩中等偏下,仅有10%成绩比较优秀。

一天早晨,10岁的亚琦和同学们结伴走在上学的路上,在极其微弱的晨光里,他们打闹嬉戏着,一路走得很欢快。

亚琦在安徽省庐江县汤池镇一所小学读四年级,从他家步行到学校大约需要半个小时的时间。实际上,亚琦本来没有必要这么早就起床上学,不过习惯性醒得太早的他,也习惯性地想早点去学校。他之所以这么做的理由很简单,因为那儿有很多小伙伴可以在一起玩耍。

亚琦的爸爸妈妈在江苏常州打工,他现在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爷爷奶奶对他很好,不过也很“严”。和待在家里相比,他更喜欢去学校,因为他觉得“和同学们在一起玩很高兴”。

在这所学校里,喜欢很早就来到学校的不只亚琦一人。很多孩子早早地来到学校主要是因为家里“太寂寞”,他们大多以“晨读”为借口从家中早早地出发,以便早早地和同学们在一起。

这些孩子中,有相当大一部分与亚琦一样,他们一年时间也见不到自己父母几次面。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向城市的背后,这些被称为留守儿童的孩子们正在经历着与城里孩子不一样的生活。

在“打工潮”暂时无法改变的大环境下,这些被迫远离父母的孩子们正在经历着的教育的困局。

“进城入学”是孩子的愿望

庞大的进城务工农民带来了庞大的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在众多的农民工子女中,能跟随父母进城入学只占很少一部分,绝大部分仍然留在农村上学从而成为留守儿童。虽然说“进城入学”的孩子想在城里得到一张“安稳的书桌”要比城里的孩子困难得多。不过在留守儿童的眼里,进城入学的儿童却正成了他们羡慕的偶像。

在和留守儿童交谈时,记者发现,大部分孩子认为自己长大后的愿望就是和爸妈一样,进城。当然,打工也许是他们进城后最有可能做的事情。

有关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业内人士说:“虽然父母外出务工改善了家庭经济条件,为留守儿童接受教育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有少数儿童因为父母不在身边也变得更加坚强、懂事,自理能力强。但是,大多数孩子们的眼里,仅仅存有一些打工回来的父母介绍的有关城里精彩生活的影子,却无法在心里勾画出一个实现城市生活的美好路径。”

13岁的晶晶今年刚刚回到她出生地的安徽某村小学读6年级。在这之前,她跟随她的爸爸妈妈一起在上海郊区的一所农民工子女学校上学。考虑到在上海读初中比较困难,晶晶的爸妈在晶晶读小学的最后一年把她送回老家,好让她能够顺利地进入老家的初中上学。

从一名进城入学儿童,变为一名留守儿童,晶晶一开始有点不习惯。不过,渐渐地,她感觉变了,她觉得自己有些优越感。和留守儿童相比,她能够说一口比较标准的普通话,她会折纸、画画,她还会唱好几首留守儿童听没听过的儿歌。

因为有了这些留守儿童不具有的能力,晶晶在班级里很快成了其他同学崇拜的“偶像”。一些同学甚至开始埋怨自己的爸妈为什么没有带他(她)一起去大城市里上学。

徐强是晶晶的同班同学,他的爸爸在广东一个建筑工地上打工,他妈妈留在老家照顾他上学。

每天放学回家后,他首先要帮助妈妈做一些家务活。“我们每天不是语文课就是数学课,要是有唱歌,还有体育课就好了。”看着活泼的晶晶,徐强很是羡慕。

徐强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江正告诉记者,本来,农村的教学条件就比城里的差很多。一些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很好的家庭管理,学习自觉性会变得很差。通过比较发现,跟随父母去外地读书的孩子成绩普遍比留在农村上学的孩子成绩好。

“我们这里只有这个条件,孩子的父母如果管不了,光靠我们老师来管,那怎么行呢?”江正说,大部分监护人往往对留守儿童要求不严,缺乏文化知识,无法对孩子的学习进行督导。处于童年时期的孩子学习自觉性、主动性、自我控制能力本来较差,在缺乏必要的鼓励和督导,甚至失去监督后,就没有学习压力和动力,学习处于放任自流状态,自然难以上进。另外,留守儿童虽然在学习条件上有所好转,能获得更多的书籍,更多的学习用品等,但校外的学习时间变少了。由于父母不在家,他们一般要做更多的家务活,如要自己洗衣服,自己做饭,有的还要打柴喂猪等,这不可避免地影响了他们的学习。

留守儿童充满迷惘

在安徽农村,就读义务教育阶段的适龄儿童数量一年比一年减少,以致很多中、小学校不得不进行合并。除了因此给农村中小学生带来上学路途遥远的困难之外,教师队伍中鲜有年轻的新教师补充进来等因素也造成了留守儿童学习环境比城市儿童要相差很多的现状。

不过,记者通过调查发现,比学习环境更差的问题是,留守儿童中普遍存在着一种精神上的迷惘,输在起跑线上的他们很有可能同时也输在对未来的期待上。

武汉市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学生在对该武汉市部分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时发现,有近七成留守儿童压力大,害怕见到陌生人。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人文社科系陈亚辉老师介绍,根据调查统计,有35.4%的留守儿童表示自己内心有压力,33.6%表示虽不喜欢呆在某一角落但是害怕见到陌生人。另外,40.7%的留守儿童表示非常喜欢学习,但因为父母不在身边,35.4%没人辅导。

江正认为,留守儿童存在着一个很大的隐忧:由于留守孩子家庭父母外出,代管家长监护不到位,非正常死亡时有发生,其受到烧伤、烫伤、交通事故、电力事故、溺水等意外伤害的几率远远比普通家庭儿童大。不过,相比较这样的隐忧,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一个更大的隐忧。

儿童教育范文4

[关键词]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残疾儿童;受虐待或被忽视的儿童;相应教学计划

特殊儿童应该包括残疾儿童,受虐待或被忽视的儿童,以及天才儿童。

一、残疾儿童

有特殊需要的儿童以及他们的家庭需要得到有助于他们成功的教育和服务。许多残疾儿童并没有得到适宜的服务,也没有发挥出他们的全部潜力。0~7岁是个体神经系统结构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个体心理发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生理发展、知觉发展、动作发生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个体神经系统的可塑性较大、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如果在这一期间内对残疾的个体及时施以恰当的教育,会有利于个体生理机能的重新组合、身体各种功能的代偿、损伤器官的矫正和康复,对残疾儿童进行早期教育,有利于残疾儿童缺陷的最大程度补偿和残疾儿童潜力的最大发挥、有利于其身心的最大限度发展。重视家长的参与作用,鼓励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由于特殊儿童有着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缺陷,对他们的学校教育更需要家长的积极参与。教师和父母需要学校的支持和协助,从而帮助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能够尽可能的发挥他们的潜力。学校或是其他教育组织机构既可以作为信息的交换场所,也可以是父母们共同讨论和互相帮助的地方。而教师也应该鼓励父母组织起能够在学校活动中互相帮助和分享经验的支持系统,从而使父母参与一个班或几个班的学生组织的特殊活动,使父母真正的参与到教育的过程之中。

二、受虐待或被忽视的儿童

近年来,对虐待儿童行为的关注越来越多,社会机构、医院和学校正逐渐的参与到这一社会问题的确认和治疗中。另一方面,情感虐待也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情感虐待和身体虐待与忽视一样使人受到伤害。受过情感虐待的儿童的不幸后果是,他们常常处于令人厌倦的环境中,不愿与人交谈,逐渐变得自卑甚至自闭。长久下去,被虐待和被忽视会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要想深刻理解儿童受到虐待的原因,除去社会的大因素,还必须考虑到整个家庭环境。大多数受虐待的儿童都生活在不协调的家庭环境中。这种失调的家庭特征是:父母精神经常不稳定,导致了混乱的家庭结构与环境。在这种家庭中,成人并没有在适当的水平上健全地发挥其应该发挥的作用,他们通常不能充分的照料和培养儿童的成长与发展。应当考虑设计一些课程来帮助教师和父母与儿童一起预防虐待,这些方案的主要目的是对儿童进行防御虐待方面的教育。另外,对于被忽视或被遗弃的无家可归的儿童,应提供自由和适宜的公共教育。同时,压力也会带给儿童一些影响。从幼儿园开始,儿童就应该学习减轻压力的技巧,包括放松和定期的体育活动。让他们从小就开始积累如何减压的方法,以便在以后的成长和发展中缓解自身压力。成功的教育,取决于多项因素。良好的师幼关系就是幼儿教育成功的关键。教师只有懂得如何去与幼儿沟通、如何去满足幼儿的需要,并引导幼儿如何来满足教师的需要,师幼之间建立相互信任、尊重、彼此接纳、理解的关系,才可以使幼儿对教育产生兴趣和接受性。反之,幼儿就容易对教师产生抵触感,就不会产生学习的热情,更不会对幼儿园产生好感。

三、天才儿童

儿童教育范文5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国家的栋梁,每一个儿童都应该受到最好的教育,社会才会进步,国家才能昌盛。然而当前社会的流动儿童越来越多,流动儿童教育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美国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也日益严重,并引起了重视。

二、美国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产生

1.产生的原因。在美国,普遍存在着为了就业与生存而不得不四处迁徙的家庭。这些主要从事农产品加工、渔业、林业、畜牧业、农业的家庭,在不断的流动之中,不知不觉地为美国社会制造出了数不胜数的流动儿童。这些产生于上述变动不居的流动家庭中的流动儿童,在儿童时期接受的家庭教育异常欠缺,其身心健康也遭到了一定的损害。从农村流动儿童教育层面来看,虽然美国政府在1920年前后已经对之加以了某种程度的关注,但是终究没有得到美国主流社会与联邦教育机构的强烈关注。直到1960年前后,随着美国社会出现的诸多政治层面的变故(如轰轰烈烈的人权运动、约翰逊总统提出的改善贫困运动、建设繁荣经济社会等),美国主流社会才对美国农村流动家庭的儿童教育问题加以密切关注。

2.加强流动儿童教育的必要性。(1)提高流动学生的文化学习成绩。在流动学生中,学习困难者占全体学生的52%,而在非流动的学生中,只有27%的学生感到学习困难。(2)降低流动学生的留级率。在美国社会各家庭的收入分组中,流动学生的降级率大大高于非流动学生的降级率。在6年转校3次以上的流动学生中,非流动学生要比流动学生提前一个学年毕业。(3)降低流动学生的辍学率。8年中3次转学抑或3次以上转学的流动学生,其辍学率是非流动学生辍学率的4倍。(4)流动对学生情绪和行为的影响不容忽视。在格洛里亚·辛普森和玛丽福勒的一项针对流动儿童情绪行为的研究中,他们把儿童按照流动次数分为三类:无流动;流动1~2次;流动3次以上。通过调查发现,在儿童的很多情绪与行为问题上,流动次数越多,问题越普遍。因此,流动对于学生的情绪和行为的影响是不能忽视的,因此,加强流动儿童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三、美国解决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措施

1.完善法制,以法律保障流动儿童教育。美国的法制是十分完善的,尤其是在教育立法上,更是十分严格的。无论是在立法、执法,还是司法上,美国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首先,在立法上,美国早在1966年就重新修订了《初中等教育法》,尤其是对于流动教育也进行了立法维护。同时,美国政府制订了MEP计划(“流动学生教育计划”)。该法第1120条A(b)和(c)规定:MEP是正规学校教育的补充教育,它不能替代正规学校教育,州和地方给予流动儿童的非联邦资助教育服务必须至少与给予其他学生的相当。其次,在执法层面,地方、州与联邦政府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联邦政府以资金和法律为支撑,干预州的学区与学校等,州以资金与法律为支撑领导地方的学区与学校。上述三级政府均需向社会完全披露信息,以此接受社会公民的监督。因为美国的广大公民最为关心的问题是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是否发挥到了极致,非教育经费用到了何处。第三,在流动人口层面,美国有一半为移民,所以,在司法层面,联邦最高法院的移民子女学费案(1982年)曾判决德州法律违宪,并做出如下硬性规定:(1)免费公立学校不得拒收非法移民身份的学龄儿童,非法移民身份的学龄儿童不得因为州中教育供给与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而失去免费接受教育的机会与权利。(2)学校领导、管理员或者教师等不得做出可能造成非法移民及其儿童产生畏惧心理的事情,比如盘查身份、盘查社会保险卡号、盘查父母的工作单位等。(3)联邦各级教育机构及教师必须努力提供适合于非法移民子女学习的教育。该规定还指出,上述判决在美国联邦范围内具有强制法律效力。2.政府拨款,遵守流动学生教育计划。在流动学生教育层面,联邦政府负责拨款教育资金。因为流动学生的教育隶属于美国联邦中小学教育法案的范畴。2001年后,为实施中小学教育,美国政府共有近300亿美元的拨款用于教育事业。其中占1/3的拨款用于实施流动学生教育计划项目。同时,美国政府还颁布了招聘“流动学生教育计划”教师及工作人员的条例,在联邦各州招聘教师及工作人员。被招聘的教师及工作人员的酬薪由联邦政府在“流动学生教育计划”基金中支付。应聘该计划的工作人员及教师可以是全学期或者中长期性地兼职,也可以是短期或者季节性地兼职。应聘者的酬薪虽然不高,但是会受到社会的极大尊重。不过,受聘者也必须具备相关条件,比如:了解、理解流动家庭的处境,了解、理解流动学生,同情流动家庭和流动学生等。在该项计划中,教师及相关工作人员是核心,因为他们是沟通流动家庭与社区或者学校的桥梁;他们不仅为流动学生提供相应的教育服务,还是流动家庭与学校之间沟通的途径,并且高度重视特殊家庭的特殊需求;他们深入了解单个流动家庭的生存环境,为政府掌握美国联邦人口流动状况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源。

3.资源共享,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作用。为了便于跟踪教育流动学生,美国联邦于1995年建立了由计算机处理的MSRTS系统,也即“迁移学生记录传递系统”。该系统不断收集、归类、调整、更新流动学生的下列诸多信息:家庭环境、转学前就读的学校、学生的技能储备、学习成绩、免疫记录、身体健康状况等。在1998~199年中,美国联邦共有807,625名流动学生与“学校促进法案”的规定相符合。这些流动学生的流动频率有低有高,流动的距离有近有远,可是,因为美国联邦动用了MSRTS系统,所以流动学生的相关信息均能通过计算机信息交流平台在联邦各州的学区、学校间迅速传递,由此充分保证了流动学生连续就读的机会。

四、美国流动儿童教育措施对我国流动儿童教育的启示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以及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进城务工人员越来越多,带来了许多新的教育问题。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相联系的教育问题也从过去的“留守儿童”问题发展为“留守和随迁流动儿童”兼具的教育问题。目前我国的流动儿童教育问题虽然有一定的解决,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思考我国流动儿童受教育问题意义重大。上文中我们分析了美国流动儿童教育的措施,那么美国这一系列的措施又对我们有何启示呢?

1.从法律上予以重视与保护。目前,在流动儿童义务教育层面,我国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我国,在流动儿童教育经费管理与使用层面,在其相关文件或者政策中,虽然没有硬性地划分比例,没有制定硬性的绩效评估标准,不过很多城市的相关部门已经开始有所动作。只是在法律层面,鉴于我国目前尚无与之相关的具体规定,因此应该充分借鉴美国的与流动儿童义务教育相关的法律,让我国流动儿童也像美国流动儿童一样,在法律的保障下,拥有合法的入学权与入学机会。第一,就流动儿童具有平等入学权与入学机会等相关问题立法;第二,流动儿童平等入学的重要性、入学机会、入学的必备环节等均要受到法律的保障;第三,借鉴美国司法救济流动儿童入学的程序,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适用于我国流动儿童入学的司法救济机制。

2.加强政府机构的保障。我国各级政府应该将流动人口教育计划列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的范畴。在解决民工流动家庭子女入学的问题上,城市应该起积极的带头作用。鉴于城市教育系统因解决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而给城市教育部门与城市财政部门等带来的巨大压力,并对城市居民的教育利益产生非常直接的影响等缘故,我们必须通过继续深化教育改革的途径,充分改善城市的办学条件,大力发展城市中小学教育,努力提高城市教育教学质量,以此化解上述诸多矛盾。同时,对于人口流动频繁、人口流动数量较多的城市,中央与各级地方政府要给予财政补贴,以此缓解城市因为解决民工子女就读、流动人口安居乐业等问题带来的财政压力。对于某些流动人口多、财政相当困难的城市,中央与省级政府应该加大流动儿童教育专项财政救济的力度,以此鼓励该城市妥善处理好流动儿童的就读问题。

3.强化信息资源对流动儿童教育的作用。由于美国实施的资源共享与信息技术的普遍,所以流动学生的相关信息均能通过计算机信息交流平台在联邦各州的学区、学校间迅速传递,由此充分保证了流动学生连续就读的机会。但是在中国,就没有这样完善的平台,很多流动儿童的学情得不到追踪,甚至一些学生在自己家乡接受教育之后,去到另外一个城市还需要留一级,其学习的连续性得不到保障。所以我们应该借鉴美国的经验,强化信息资源对流动儿童的教育作用。

五、结语

儿童教育范文6

这些年来,我所教的班级,每班都有过半的留守儿童,在与他们相处的过程中,发现了他们成长中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找了解决的方法,也就是说,我积累了一些与他们“作战”的经验,这里,把它们提出来,望能与各位同仁共同交流、探讨。

一、留守儿童会遇到一些安全问题

“留守儿童”在生活安排方面一般他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其他人来照顾。毕竟,他们精力有限,年老体弱,或者自己生活还困难,而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父母不在身边,缺少直接的关爱与监护。我们都知道,学校工作,安全是重中之重。班级管理中,我们说得最多的也是“注意安全”。安全事故不比别的,没有出便没事,出了就太迟,因此,做班主任的一定要防患于未然,对于小学生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周周讲,日日讲,时时讲。而对于留守儿童,我更加会强调一些注意事项,如上街要结伴而行,相互照料;接听不认识人的电话,说父母的什么事情,要和父母核对;放学时有不熟悉的人或不经常联系的亲戚来接时,不要和他走等等。尽管如此,偶尔还是会有一些让人后怕的事情发生:刚开学不久,有一天,我和爱人去河边散步,发现我班一个叫肖娜的小女孩,竟然还背着书包在河边玩,我问她怎么还没回家,她说反正她外婆还在山上做农活,回家也没人。我当时就出了一身冷汗,这多么危险,万一孩子有什么意外,这后果会有多严重?这多让人担心。而且,肖还告诉我,她一般都是在路上或同学家玩了一段时间才回家。我问她外婆不说她吗?她说不。这样怎么可以,学生放学后,一定要先回家的呀。这些我放学时不是一再强调了的吗?可是……我把她送回了家,外婆已经回来,她当然不知道孩子去河边玩,我向她说明了情况,并且给她讲了一些利害关系,她也答应以后放学会在家等他外孙女。我依然不放心,连续一个星期,放学我都会送肖回家,一路上还对她讲讲安全故事,告诉她,小女孩一个人在外面久玩是很不安全的,特别是像河边这些危险的地方。此后,我还让几个与她家较近的同学和她一起回家。经过一段时间,她会及时回家,而且,家庭作业也完成得好多了。

二、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会出现滑坡,导致厌学辍学

孩子是生性好动,自制力差的一个群体。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由于临时监护人监护不够,使得这些孩子出现学习观念淡薄,尤其是在学习上碰到困难,没人辅导,加之作业本上不断出现的错误,严重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我班有个叫谷欣的学生,原来学习成绩非常好,去年父母去了广东,交给奶奶照看。前段时间,她发现她的家庭作业完成得很不好,学习也没以前专心。我百思不得其解,问她吧,她又不说。一个周末,我去街上办事,碰到她正拿着本子走过,她向我问了好,并且说有个题目不会做,是问作业去了的。我这才恍然大悟,家庭作业有些是需要在家长的辅导下才能完成的。哎!我竟然忽略了这个方面,从此以后,我布置作业的时候会说,如果有不会做的,爸妈不在家的可以问哥哥姐姐,问邻居,也可以留在那里第二天问老师后再做。现在,那些像她一样的同学也不再为家庭作业不会做而犯愁了,因为实在不会做的可以第二天做,也不会被老师批评了呀。而且,我发现,他们还越来越爱做作业了,也学会了问问题。

三、留守儿童的道德意识会越来越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