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药川芎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药川芎范文1
中图分类号:R21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11(C)-0176-02
一、川芎的性状、来源及化学成分
(一)川芎为伞形科藁本属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干燥根茎。其原植物自古以来就有数种,产地不同植物名异,因此芎一名常冠以地名,以示区别,古今用药以产于四川的川芎为正品。川芎为我国的传统中药,也是著名的川产道地药材,据统计,国内年产川芎5×106―6×106kg,四川占了全国产量的90%以上。川芎在我国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历代医家均作为治头痛、活血行气、祛风止痛药使用;现代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的疾病。在2005年版《中国药典》Ⅰ部收载的564种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中,使用川芎的有85种,约占药典收载中成药的15%。现对其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作一简要分析。
(二)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40―70cm。茎直立中空,圆柱形,表面有纵沟,全株有浓烈香气。2―3回羽状复叶互生,小叶3―5对,卵状三角形,羽状全裂;叶柄基部呈鞘状抱茎。复伞形花序顶生,总苞片3―6,伞幅7―20;小苞片线形;花梗10―24,花白色。双悬果卵形。花期7―8月,果期9―10月。
(三)性状鉴别。根茎为不规则的结节状拳形团块,直径l.5―7cm。表面深黄棕色,粗糙皱缩,有多数平行隆起的轮节,顶端有凹陷的茎痕,下侧及轮节上有多数细小的瘤状根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灰黄,具波状环纹形成层,全体散有黄棕色油点。香气浓郁而特异,味苦,辛,微回甜,有麻舌感。以个大饱满、质坚实、断面色黄白、油性大、香气浓者为佳。
(四)化学成分。含挥发油、阿魏酸(ferulic acid),以及4-羟基-3-丁基酽内酯(4-hydroxy- 3- butylphthalide)、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藁本内酯(Ligustilide)、川芎酚(chuanxiongol)、瑟丹酸(sedanic acid)等。
(五)功能主治。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二、川芎的现代应用
(一)治疗各种头痛。河南省许昌县人民医院用川芎天麻散(川芎、天麻、僵蚕、柴胡、白芥子等)治疗偏头痛取得良好的效果[1]。由川芎、天麻等药味组成的大川芎方临床用于治疗偏头痛,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大川芎方对神经细胞缺血性损伤有保护作用[2]。古方川芎茶调散(川芎、荆芥、防风、细辛、白芷等)治疗多种头痛。镇脑宁胶囊(川芎、藁本、细辛、白芷、水牛角等)用于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神经血管性头痛。经上海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老年医学研究室对45例头痛患者的临床观察,总有效率达91.1%,且未见有任何不良反应发生。
(二)防治冠心病、心绞痛。20世纪70年代初期研制的“冠心Ⅱ号”及后来研制的“川芎嗪注射液”被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以川芎、丹参、红花、赤芍、降香组成的冠心Ⅱ号方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较为肯定[3]。无锡中药厂以盐酸川芎嗪为其主要成分,以氮酮为透皮促进剂,制备的川芎贴膏剂,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病的预防和病程稳定后的持续给药[4]。湖北省仙桃市中医院用芪桂川芎汤(黄芪、绞股蓝、桂枝、川芎等)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可靠。
(三)防治脑中风及脑出血。浙江中医学院用川芎提取物穴位敷贴辅助治疗中风后遗症取得较好效果[5]。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科在中西医结合基础上加用桃仁、川芎二药治疗脑出血,可明显促进脑水肿的吸收,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由三七、川芎、红花等中药组成的脑得生丸用于脑动脉硬化,缺血性脑中风及脑出血后遗症等。
(四)治疗肾炎。复方川芎胶囊(川芎、当归),对增殖性肾炎患者的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在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中早期应用黄芪、川芎进行干预治疗,能减少微量蛋白尿转变为显性糖尿病肾病进而演化为肾功能不全的进程。
(五)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川芎嗪静脉滴注可治疗哮喘急性发作,川芎、丹参、桃仁、蝉衣、辛夷、细辛、苍耳子、黄荆子、黄芩、甘草等组成的川芎平喘合剂能治疗哮喘发作期的患者。
(六)治疗腹泻。江苏省泰山市高港人民医院用川芎、红花、赤白芍、三七等治疗五更泄泻、腹泻。山东省聊城市中医医院用川芎、神曲、麦芽、白术治疗血痢。
(七)保护肝脏。由甘肃省中医院研制的传统中药制剂保肝利胆丸,主要由丹参、川芎、大黄、山楂、茵陈、大青叶等多味中药组成,具有保肝、利胆等作用,用于乙型肝炎、迁延性肝炎、黄疸型肝炎等疾病的治疗。川芎中有效成分之一川芎嗪不但广泛用于治疗脑血管疾病,现研究发现还能降低血清转氨酶,维持和提高肝组织中SOD活性,清除自由基,减少其毒性,具有良好的抗脂质氧化损伤,显示有抗肝纤维化作用。
(八)治疗妇科疾病。传统的妇科名方四物汤(当归、川芎、熟地、白芍)用于调经活血。妇科养坤丸(熟地、甘草、川芎等)用于治疗血虚肝郁而致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经期头痛等症。
(九)治疗皮肤病。山西省浑源县中医院用莪术配伍川芎治疗寻常疣。青海省中医院用川芎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疗效显著。
(十)治疗骨科疾病。山东省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用川芎醋调后治疗跟骨骨刺效果满意,临床用于治疗跌扑肿痛、风热头痛、风湿痹痛、疮疡肿痛。福建省厦门中心医院老年科用复方川芎离子导入液(川芎、当归、生姜、防风、蜀椒等),治疗颈椎病,肩周炎,骨关节等骨性关节炎。由羌活、川芎、葛根、秦艽、威灵仙等中药组成的颈复康颗粒为颈肩痛类非处方药,用于颈椎病引起的脑供血不足,头晕,颈项僵硬,肩背酸痛,手臂麻木等症。
(十一)保健用品。由当归、川芎、红花、熟地、桃仁等13味名贵中药组成的太太口服液可调节女性内分泌,具有调经、除斑、养颜和延缓衰老的功效。川芎还可用于单纯性肥胖症。如三花减肥茶,将川芎与荷叶、玫瑰花、玳玳花、茉莉花配合,研末开水冲服代茶饮,功能祛痰逐饮,利水消肿,主治肥胖及高血脂症。
(十二)化妆美容品。川芎等中草药通过抑制酪氨酸的活性从而抑制黑色素生成,以达到皮肤美白的作用。如莲方汉方化妆品系列添加了川芎等中药材的萃取液。川芎还能通过扩张头部毛细血管,促进血液循环而增加头发营养。用于洗发液等可使头发柔顺和不易变脆,还可以提高头发的抗拉强度和延伸性,防止脱发,亦能延缓白发生长,并减轻头痛。如索芙特防脱生发香波。
(十三)食用。川芎天麻蒸鲜鱼天麻具有驱风、补脑、降血压、纾解四肢酸麻等功能,并对肝脏有疏通作用。而川芎可以行血行气,并增强天麻功能,因而将两者一起料理。而鱼肉在五行中属土,可以健脾养胃,最适合春天养身。川芎元贝炖海参海参味甘咸,性温;元贝味甘,性平;川芎味辛,性温。本品能活血行气,养血除劳,祛瘀生新,补肾益精,壮阳祛痿,通肠润燥,适用于风寒头痛、关节痛等虚弱病症。
作者单位:沈阳昆仑医药进出口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刘华飞.川芎天麻散治疗偏头痛100例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5):607.
[2]姚干,彭成,周东,等.大川芎方对神经细胞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成药,2004,26(4):314.
[3]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冠心Ⅱ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00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药研究参考(内部资料),1973,4:7.
中药川芎范文2
[关键词]川芎;HPLC;采收期;含量
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为伞形科藁本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茎入药,味辛、性温,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等功效[1]。川芎的主要药效成分包括阿魏酸、总生物碱、内酯类化合物、挥发油和酚性成分等物质[2-3]。
目前川芎的质量评价主要以《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的质量规范为标准,对川芎性状、阿魏酸的含量(≥0.1%)、水分(≤12%)、总灰分(≤6%)、酸不溶性灰分(≤2%)、浸出物(≥12%)做了相关规定[1]。仅以阿魏酸一种药效成分来评价川芎品质的高低有失偏颇,作者一致认为加之其他药效成分综合评价更为合理。如今测定阿魏酸单一成分含量的方法较多[4-9],也有单一测定藁本内酯的方法[10],或阿魏酸与川芎嗪、阿魏酸与藁本内酯2种成分同时测定的方法[11-12],还有一些有关成分测定和川芎指纹图谱建立的方法[5-6,13-16],总之,这些方法只是单一成分及少数成分的定量测定,或是指纹图谱中没有确定具体成分、结构及药效作用,只是对所测的材料确定了共有峰的数量及相对面积大小(不能代表药材中的真实含量),且存在耗时较长和溶液消耗较多的缺点,均不利于对川芎药材品质的综合评价,需要建立一套能同时测定多种药效成分的快捷、高效而可靠的分析方法,以便全面、正确地综合评价川芎药材的品质。
另外,不同的采收期对川芎的品质影响较大,蒋桂华和饶凡[17-18]等对川芎的采收期有过研究,遗憾的是其涉及的采收期较少或只测定阿魏酸、生物碱和挥发油3个指标的含量,不足以筛选川芎的最适采收期;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和耕作制度的改变,川芎的收获期逐渐提前,位于四川彭山县的川芎产区也是杂交水稻的制种区,为保证制种水稻提前栽秧,川芎的采收期提前到了4月上中旬;位于都江堰和彭州市的川芎主产区,主要实行的是川芎-水稻轮作制,为了提高水稻产量,所选用水稻品种的生育期呈延长之势,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川芎的适时收获。因此,系统研究川芎采收期特别是早收对川芎品质的影响可为川芎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建立了HPLC同时测定川芎药材中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A和藁本内酯含量的方法,为川芎药材及相关产品的品质评价提供新的方法参考,同时研究川芎采收期对川芎品质的影响对川芎的优质高产栽培及川芎-水稻轮作制度有重要意义。
1材料
安捷伦1100 LC系列液相色谱仪,ChemStation 化学工作站、VWD检测器;CAP 225D电子天平(德国赛多利斯科学仪器有限公司),SB-5200 DTD超声波清洗机(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试验材料培养于川芎药材采收期试验田,川芎苓种来自都江堰市三江镇,2011年8月10日栽种在都江堰市石羊镇广益村试验田,土地平整,地力均一,pH为5.83,碱解氮58.34 mg・kg-1,速效磷114.27 mg・kg-1,速效钾42.31 mg・kg-1,有机质23.82 g・kg-1。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10个采收期,分别为2012年4月15日(栽后245 d,下同)、2012年4月20日(250 d)、2012年4月25日(255 d)、2012年4月30日(260 d)、2012年5月5日(265 d)、2012年5月10日(270 d)、2012年5月15日(275 d)、2012年5月20日(280 d)、2012年5月25日(285 d)和2012年5月30日(290 d)。重复3次,共30个处理,试验小区面积为20 m2。施肥[19]、密度[20]及其他栽培管理措施保持小区间一致。
甲醇(HPLC级)和乙腈(HPLC级)购买于赛默飞世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乙醇(HPLC级)和冰乙酸(AC级)购买于成都科龙化工试剂厂,超纯水由娃哈哈纯净水(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代替,标准对照品阿魏酸和藁本内酯购买于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和洋川芎内酯A购于四川省中药标准中心。
2方法与结果
2.1色谱条件
Symmetry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0~5 min,乙腈-甲醇-1%冰醋酸(20∶40∶40),5~30 min,乙腈-甲醇-1%冰乙酸(60~100∶0∶40~0);流速l mL・min-1;检测波长0~4.3 min,321 nm,4.31~30 min,275 nm;柱温35 ℃,进样体积10 μL。
2.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分别准确称取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A和藁本内酯等5种对照品32.000,50.000,50.000,50.000,100.000 mg,用甲醇定容到100 mL,摇匀,即得对照品储备溶液。分别准确吸取一定量的上述储备液于10 mL量瓶中,用40%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到0,3.2,6.4,12.8,19.2,25.6,32.0 ,64.0 mg・L-1的阿魏酸对照品溶液0,25,50,100,200,300,400,500 mg・L-1 3种洋川芎内酯(I,H和A)对照品溶液和0,0.050,0.100,0.200,0.300,0.400,0.500,1.000 g・L-1的藁本内酯对照品溶液。
2.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3.1 回流提取法 取川芎样品0.5 g,精密称定,置于圆底烧瓶中,精密加入40%乙醇50 mL,称重,加热回流提取30 min,放冷,再称定质量,用40%乙醇补足失重,摇匀,静置,取上清液,滤过,续取滤液,0.45 μm微孔滤膜滤过,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见图1。
2.3.2 超声提取法 取川芎样品0.5 g,精密称定,置于圆底烧瓶中,精密加入40%乙醇50 mL,称重,超声提取30 min(200 W,40 ℃),放冷,再称定质量,用40%乙醇补足失重,摇匀,静置,取上清液,滤过,续取滤液,0.45 μm微孔滤膜滤过,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见图1。
结果表明加热回流法与超声波法对提取川芎药材中的阿魏酸和洋川芎内酯H的含量差异显著,超声法提取效果更佳,其余3种内酯类物质的含量差异不显著,由于超声波法对药效成分的提取操作更加简便,且效率更高,在工作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更少,故本文选用超声波优化提取法[21]作为提取川芎药材中上述5 种主要药效成分的方法。
2.4方法学考察
2.4.1 线性关系 精密吸取2.2项下稀释的对照品标准溶液10 μL注入液相色谱仪,平行测定3次,取平均峰面积。以进样量(X,μg)为横坐标,峰面积(Y)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并进行回归计算,得到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A和藁本内酯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73.630X+1.888 (R2=1.000),Y=33.922X-4.682 (R2=0.999),Y=6.117X-3.739 (R2=0.999),Y=4.664X+0.493 (R2=0.999) 和Y=9469.800X +4.622(R2=0.999),分别在0.049~ 64,0.785~500,2.334~500,0.188~500,0.025~1 000 mg・L-1线性关系良好。
2.4.2 精密度试验 精密吸取2.3.2项下提取的川芎样品溶液10 μL,连续进样8次,测得上述5种药效成分的峰面积RSD均小于2%,表明仪器具有良好的精密度。
2.4.3 重复性试验 取同一批川芎样品6份,按2.3.2项下方法制备样品溶液,吸取10 μL注入液相色谱仪,结果显示上述5种药效成分峰面积的RSD分别为1.8%,0.90%,0.30%,0.44%,1.1%,表明超声法提取重复性良好。
2.4.4 稳定性试验 取同一样品溶液,室温放置,并分别于0,1,2,4,12,24,48 h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上述5种药效成分峰面积RSD均小于1.6%,表明样品溶液在48 h内稳定。
2.4.5 回收率试验 精密称取已知含量的样品0.5 g,共6份,精密称定并加入阿魏酸0.46 mg、洋川芎内酯(I,H和A)和藁本内酯各0.5 mg,按2.3.2项下方法制备样品,加样回收率按如下公式计算:回收率(%)= (测得量-样品中量) /加入量×100。 结果显示上述5种药效成分的平均加样回收率,见表1,分别为103.1%,94.44%,96.61%,97.55%和95.22%。
2.5样品测定
分别取不同采收期的川芎样品,按2.3.2项下方法制备样品溶液,按2.1项下色谱条件测定,利用已建立的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的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A和藁本内酯含量,见图2。
10次采收期样品的平均阿魏酸质量分数为2.51 mg・g-1,在260 d时采收的样品质量分数最高,为2.94 mg・g-1,比平均含量高17.1%,显著高于除255 d之外的其他8个采收时期,与255 d采收的川芎阿魏酸含量差异在0.05水平时不显著,在245,285,290 d采收的阿魏酸含量最低,分别比平均含量低21.8%,4.1%,12.1%,而最高含量比最低含量高出了42.7%。洋川芎内酯Ⅰ的平均质量分数为0.58 mg・g-1,270 d时采收的样品质量分数最高,达0.70 mg・g-1,比平均含量高20.69%,显著高于其他各采收期的含量,290 d 采收时的洋川芎内酯Ⅰ质量分数最低,仅0.44 mg・g-1,比270 d时采收的样品含量低59.1%。245,260 d时采收的样品洋川芎内酯H质量分数最高,分别为2.19,2.15 mg・g-1,在α=0.05水平时与其他各采收期的样品含量差异显著,除245 d采收的样品外,随着采收期推迟其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现象,290 d 采收时的洋川芎内酯H质量分数最低,仅1.25 mg・g-1,比260 d 采收的样品含量低67.8%。洋川芎内酯A和藁本内酯的质量分数均在260 d采收时最高,分别为15.21,31.35 mg・g-1,与其他各采收期样品的含量差异显著,290 d 采收时其含量均最低,分别比最高含量低63.0%,35.0%。
随着采收期的推迟,川芎药材中5种主要药效成分的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其含量与采收期均呈二次或三次函数关系,并建立了相关的数学模型。通过上述5种药效成分的含量与采收期的数学模型可知,早收和晚收均不利于提高川芎药材的品质,255~270 d期间采收川芎药材的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和藁本内酯的含量最高,250~260 d期间采收川芎药材的洋川芎内酯H和洋川芎内酯A的含量最高。综合上述5种主要药效成分含量和实际生产情况的角度来分析,260~265 d为最佳采收时期,此时川芎生长最旺盛,随后开始逐渐衰老,药效成分的含量慢慢降低。
3讨论
3.1HPLC同时测定川芎5种药效成分含量的方法
中药材的质量评价正向快速、高效、样品前处理简单、高重复性、低成本、容易操作的方向发展。HPLC是中药材及中药饮片品质评价常用的方法,在川芎上常被用于构建指纹图谱[5-6,13-16]来评价不同产地和不同品种的药材的品质,但一般没有具体药效成分的含量;也有一些测定阿魏酸、川芎嗪、挥发油、香草醛、内酯类等单一成分或其中2~4种成分测定方法方面的报道[4-12],由于同时测定的成分少,测定的效率不高,至今鲜见同时测定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A和藁本内酯等多种成分方面的研究。
同时对色谱溶剂(乙腈和甲醇)与不同浓度的乙酸和水组成的流动体系(甲醇-水、甲醇-乙酸、乙腈-水、乙腈-乙酸和甲醇-乙腈-乙酸等)、柱温(25,30,35,40,45 ℃)和流速(0.7,0.8,0.9,1.0,1.1,1.2 mL・min-1)等单变量(因素)试验,优化出了HPLC同时测定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A和藁本内酯含量,即选用流动相为0~5 min,乙腈-甲醇-1%冰醋酸(20∶40∶40),5~30 min,乙腈-甲醇-1%冰乙酸(60~100∶0∶40~0),流速l mL・min-1,检测波长0~4.3 min,321 nm,4.31~30 min,275 nm,柱温35 ℃,进样体积10 μL。本文通过对测定方法的考察,建立了高重复性、快速的川芎药材中主要药效成分含量的测定方法且线性、精密度、重复性和回收率均良好,洗脱时间仅为30 min同时测定川芎药材中5种重要的药效成分,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降低了测定成本,且所测定样品的药效成分含量与之前报道的结果一致[5,7-8,16,22-24],所以本测定方法可以全面应用于川芎药材的品质评价。
3.2采收期对川芎5种药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川芎的品质不仅因产地[10]、品种而异,也受耕作方式[25]、施肥技术[22-24]等生产技术的影响。蒋桂华[17]、饶凡[18]等研究认为采收期对川芎的品质也有较大影响,但前者研究的时期是5月20日及其前后10 d共3个时期,且结果在年度和地点不尽一致;而后者研究的时间从头年12月至次年6月,时间间隔过大,对生产上主要采收时间(5月上旬至中旬)分析不够。本文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方法,从4月15日(245 d)起每5天采收1次直至5月30日(290 d)止,共10个采收期,采用上述建立的方法,分析了都江堰产区(海拔600 m左右)每个采收期样品的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A和藁本内酯共5种药效成分的含量,并建立了其与采收期的回归关系,发现采收期对这5种成分均有显著影响,随着采收期的推迟,5种药效成分的含量均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采收过早过晚都会降低各药效成分的含量,综合考虑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A和藁本内酯的含量,确定最佳采收期为4月30日(260 d)至5月5日(265 d)。
[参考文献]
[1] 中国药典. 一部[S]. 2010:38.
[2] 常新亮,马云保,张雪梅,等. 川芎化学成分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5):1533.
[3] 曹建敏,王宗花,丁明玉.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川芎中的四种内酯类化合物[J]. 色谱,2005(9):531.
[4] 金月,李江. RP-HPLC法测定川芎药材中阿魏酸的含量[J]. 西北药学杂志,2010,25(2):85.
[5] 刘小丽,石丽,李华. 川芎药材HPLC指纹图谱及阿魏酸测定研究[J]. 中成药,2011,33(8):1289.
[6] 刘洋,石任兵,刘斌,等. 川芎药材化学成分HPLC指纹图谱研究[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9(5):335.
[7] 吕光华,程世琼,陈金泉,等. HPLC测定川芎药材和饮片中游离阿魏酸和总阿魏酸的含量及其质量评价指标[J]. 中国中药杂志,2010,35(2):194.
[8] 王妙闻,张艺,张静,等. HPLC测定川芎中的总阿魏酸[J]. 华西药学杂志,2008,23(1):100.
[9] 王漪檬,张晖芬,闫宝庆,等. HPLC法同时测定川芎药材中3种有效成分的含量[J]. 药物分析杂志,2009(12):2109.
[10] 程世琼,吕光华,梁士贤,等. 不同产地川芎中藁本内酯的含量及其质量指标[J]. 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4):1143.
[11] 刘毅,刘素香,张铁军. HPLC法测定川芎中阿魏酸和藁本内酯[J]. 药物评价研究,2010,33(3):210.
[12] 雷志丹,雷志钧,戴玲. HPLC同时测定川芎中川芎嗪和阿魏酸的含量[J]. 中国医药导报,2011,8(9):57.
[13] 徐兰兰,萧伟,秦建平. 川芎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2):150.
[14] 杨佰娟,陈军辉,殷月芬. 川芎HPLC-APCI-MS特征图谱方法研究[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7,19(B05):12.
[15] 宋金春,胡传芹,曾俊芬,等. 川芎RP-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其质量研究[J]. 中国药师,2006,9(4):297.
[16] 姚宗玲,杜守颖,陆洋,等. RP-HPLC同时测定不同来源川芎中5种有效成分的含量[J]. 中国中药杂志,2010,35(20):2696.
[17] 蒋桂华,贾敏如,马逾英. 川芎的适宜采收期和加工方法[J]. 华西药学杂志,2008,23(3):312.
[18] 饶凡,杨宁宁,许静. 川芎不同采收期的质量对比研究[J]. 华西药学杂志,2001,16(3):183.
[19] 刘金亮. 氮磷钾肥配施对川芎生长、产量和药效成分含量的影响[D]. 成都:四川农业大学,2011.
[20] 陈春霞. 配方肥用量与种植密度对川芎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D]. 成都:四川农业大学,2012.
[21] Liu J L,Zheng S L,Fan Q J,et al. Optimization of high-pressure ultrasonic-assisted simultaneous extraction of six major constituents from Ligusticum chuanxiong Rhizome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J]. Molecules,2014,19(2):1887.
[22] 范巧佳,刘灵,郑顺林,等. 春季施氮时期和数量对川芎产量、生物碱和阿魏酸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3,31(2):136.
[23] 范巧佳,张毅,杨世民,等. 氮素形态对川芎生长、产量与阿魏酸和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0,16(3):720.
[24] 张毅,范巧佳,郑顺林,等. 春季追肥对川芎产量、阿魏酸和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J].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6):1944.
[25] 范巧佳,蓝天琼,郑顺林,等. 免耕稻草覆盖对土壤肥力及川芎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西南农业学报,2013(3):1066.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5 active ingredients in different harvest
periods of Ligusticum chuanxiong by HPLC
LIU Jin-liang1, FAN Qiao-jia2, ZHENG Shun-lin1, TAN Jie1, ZHOU Juan1, YUAN Ji-chao1*, YANG Shi-min1, KONG Fan-lei1
(1.College of Agronomy,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Key Laboratory of Crop Ecophysiology and
Farming System in Southwest China, Ministry of P.R., Chengdu 611130, China;
2. College of Veterinary Medicine,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Ya′an 625014, China)
[Abstract] A simple and quick method is describ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ferulic acid, senkyunolide I, senkyunolide H, senkyunolide A and ligustilide in rhizomes of Ligusticum chuanxiong. The 5 active ingredients in the sample was extracted using 40% ethanol and analyzed by reversed-phas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Chromatography separation was performed using Agilent 1100 series HPLC system with a Symmetry C18 column and gradient elution with a mixture of three solvents:solvent A, acetonitrile, solvent B, methanol and solvent C, 1% aqueous acetic acid, 0 min to 5 min A∶B∶C 20∶40∶40, 5 min to 30 min A∶B∶C 60 to 100∶0∶40 to 0. The effluent was monitored using a VWD detector set at 321 nm (0-4.3 min) and 275 nm (4.31-30 min). The flow rate was set at 1 mL・min-1 and the injection volume was 10 μL. The column temperature was maintained at 35 ℃. The calibration curve was linear (r≥0.99) over the tested ranges. The average recovery was 94.44%-103.1% (n=6). The method has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the analysis in different harvest periods of L. chuanxiong samples. In this paper, single-factor randomized block design to study the 5 components content of L. chuanxiong on ten collecting stages.For the L. chuanxiong collected from April 15th to May 30rd, the content of 5 ingredients increased primarily, and then decreased. Determine the appropriate harvest time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the promotion of the quality of L. chuanxiong.
中药川芎范文3
摘 要:目的:探讨中药联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哮喘大鼠肺泡灌洗液GM-CSF、血清中IL-12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健康大鼠40只(雌雄各半)按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5组:空白组(A组)、哮喘模型组(B组)、中药组(C组)、胸段硬膜外阻滞组(D组)、胸段硬膜外阻滞+中药组(E组)。建立大鼠哮喘模型以及胸段硬膜外阻滞的模型,采用中药灌胃及硬膜外给药,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当中IL-12、肺泡灌洗液中GM-CSF水平的变化。结果:哮喘大鼠血清中IL-12水平明显降低,肺泡灌洗液中GM-CSF水平明显升高。中药与硬膜外阻滞以及二者的联合应用均可抑制IL-12水平的下降和GM-CSF水平的升高。二者联合应用组IL-12的下降、GM-CSF水平的升高低于中药组与单纯硬膜外阻滞组。中药组与单纯硬膜外阻滞组IL-12、GM-CSF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胸段硬膜外阻滞联合中药对IL-12的下降及GM-CSF的升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中药;哮喘;硬膜外阻滞;IL-12;GM-CSF
支气管哮喘是呼吸道慢性变应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率及患病率不断上升。笔者建立胸段硬膜外阻滞联合中药对哮喘大鼠模型,检测大鼠血清中IL-12、肺泡灌洗液中GM-CSF的水平,从免疫学角度探讨其对哮喘的防治作用,从而为此方法应用于临床治疗哮喘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选用健康SD大鼠40只(雌雄各半),体重230―300g(由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动物实验室提供),在室温18℃―28℃,相对湿度40%一70%的屏障系统内饲养。
1.2 主要仪器雾化吸入器;低温高速离心机;酶标仪;洗板机。
1.3 主要试剂卵蛋白(OVA)购自北京鼎国生物制品公司;AL(OH),购自上海化工总厂;灭活百日咳菌苗由黑龙江省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提供;IL-12、GM-CSF酶免检测试剂盒由上海森雄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提供。
2 方法
2.1 实验大鼠分组 40只大鼠按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A组,n=8);哮喘模型组(B组,n=8);中药组(C组,n=8);硬膜外阻滞组(D组,n=8);硬膜外阻滞联合中药组(E组,n=8)。
2.2 哮喘大鼠模型的建立实验第1天B组、C组、D组和E组每只大鼠腹腔注射抗原混悬液(内含生理盐水加OVA10mg,AL(OH)3 100mg,灭活百日咳菌苗5×109个)ImL致敏;A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第8天重复上述操作。
2.3 连续硬膜外阻滞大鼠模型的建立 参照董有静等介绍的方法,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改进,复制硬膜外阻滞大鼠模型。在第8-9日开始对D组、E组大鼠行硬膜外腔置管术并长期留置。用10%水合氯醛(4mL/kg)对大鼠进行腹腔注射麻醉,将麻醉后大鼠取俯卧位固定,消毒后,以大鼠第4~5椎体棘突为中心作一长约2cm纵行切口,分离脊突两侧筋膜及肌肉,用手术钳夹住脊突向上提,切断T4一T5问的韧带,将制备好的无菌导管经黄韧带破口插入,方向向头侧与脊柱纵轴平行,导管送入约2cm,如无清亮的脑脊液外溢即为位于硬膜外间隙。固定导管,避免感染及大鼠咬噬。
2.4 哮喘的激发中药灌胃及硬膜外给药第15天后。B组、C组、D组、E组开始用1%OVA(需新鲜配制)超声雾化吸入激发哮喘,每口1次,每次20min共7日。在每次激发前30min,C组、E组给予浓缩中药汤剂2mL(按体表面积公式)灌胃,D组、E组大鼠从第15天行硬膜外给药,每日注入0.125%Bupivicaine 25μL,8时,17时各1次。
2.5 取材及样品处理肺泡灌洗液的采集与处理:腹腔注射1.5%戊巴比妥钠(0.3mL/100g)麻醉后,开胸后气管插管,用生理盐水5mL注入气管肺组织内,反复抽吸3次,将抽取的肺泡灌洗液放入离心管中3000r/min离心5~10min。取上清液1mL用放置于放免用聚苯乙烯管中,上用塑料封口膜封好,用大头针刺满孔放置真空低温冷冻干燥箱中(-20℃)冷冻,待冻结后打开真空泵过夜(24h),待成干粉后取出。
血标本的采集:在采集肺泡灌洗液同时,打开胸腔进行心脏取血。采集血液2mL。注入已加入的离心管中,然后立即在4℃、3500r/min离心15-20min,分离后的血浆在一20℃保存。
2.6 检测方法肺泡灌洗液检测之前用加入试剂盒中提供的缓冲液200μL,分别取100μL用于检测;血浆样品复融后在4℃、3500r/min离心15-20min,各取上清100μL用于检测。检测方法按试剂说明书进行。
2.7 统计学处理全部数据均表示为x±s,用t检验比较各组结果。
3 结果
3.1 一般状态观察哮喘模型组大鼠在卵蛋白雾化吸入后出现搔鼻、抖毛、呼唤急促腹部翕动,易激惹,烦躁不安且喷嚏频频,饮水增多,甚则跌倒等动作。对照组(A组)大鼠行动敏捷,未见异常;C组、D组、E组经抗原激发后,也出现B组情况,但症状明显减轻。
3.2各组大鼠细胞因子水平的比较由表1可以看出,哮喘大鼠BALF中GM-CSF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而血浆中IL-12水平明显下降。中药组、连续硬膜外阻滞组以及二者的联合应用组均可抑制GM-CSF水平的升高以及IL-12水平的下降。中药组与连续硬膜外阻滞组GM-CSF、IL-12水平无显著性差异。二者联合应用组GM-CSF水平低于中药 组与单纯硬膜外阻滞组,IL-12水平高于中药组与硬膜外阻滞组,接近正常水平。
4 讨论
GM-CSF是源于T、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及间质细胞的一种糖蛋白,是一种多向性和多效性的细胞因子,对机体造血、免疫、抗感染能力有重要调节和促进作用,参与调节EOS成熟、分化、活化和脱颗粒以及凋亡等过程,在哮喘气道炎症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在体外,GM-CSF可以刺激EOS的产生,EOS被公认为通过释放毒性蛋白而在许多炎性和过敏性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哮喘是与粒细胞尤其是EO$的聚积和活化的炎症反应有关的疾病。研究表明GM-CSF可延长EOS的寿命并对其有直接活化作用,还可促进EOS表面CD11。黏附分子的表达,以增强其在炎症局部的募集,还可以增强EOS的细胞毒性及释放毒性嗜酸蛋白能力,并能促进白三烯的合成。有研究表明,哮喘大鼠BALF中GM-CSF水平明显升高,与哮喘发病有直接关系。
IL-12是由巨噬细胞、单核细胞、树突状细胞(DC)以及表皮内的朗罕细胞等抗原递呈细胞(APC),经过不同的刺激途径而产生,现代哮喘理论认为,体内辅助T淋巴细胞(Th)亚群(Thl和Th2)失衡是导致哮喘发病的重要原因,哮喘发病时,Thl功能相对抑制,Th2功能相对亢进。Th亚群的分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IL-12作用关键。实验证实,哮喘患者IL-12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经变应原刺激后IL-12的生成量也显著低于健康对照者,Nass-er等观察到,过敏性哮喘患者呼吸道活检组织中IL-12mRNA的表达较正常人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这说明IL-12在哮喘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国外实验已证实鼠肺部过敏性炎症反应模型实验中,IL-12确有抗炎和抗过敏效应;对灵长类动物模型,呼吸道局部吸入IL-12的治疗,亦取得了较好疗效。
本实验结果表明,接受胸段硬膜外阻滞术的哮喘模型诱导哮喘时症状较对照组减轻,联合中药组基本上没有哮喘症状,证明其对哮喘确实有防治作用。从本实验中大鼠一血清IL-12及BALF中GM-CSF的变化看,胸段硬膜外阻滞术从细胞因子水平上影响着哮喘的发生。从联合中药组看大鼠的IL-12和GM-CSF水平接近正常组,可以看出。
中药川芎范文4
[关键词]多成分药物;药物代谢;序贯代谢;整体吸收;液质联用
[Abstract]The multiple components in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CHMS) will experience complex absorption and metabolism before entering the blood system Previous studies often lay emphasis on the components in blood However, the dynamic and sequential absorption and metabolism process following multicomponent oral administration has not been studied In this study, the in situ closedloop method combined with LCMS techniques were employed to study the sequential process of Chuanxiong Rhizoma decoction (RCD). A total of 14 major components were identified in RCD Among them, ferulic acid, senkyunolide J, senkyunolide I, senkyunolide F, senkyunolide G, and butylidenephthalide were detected in all of the samples, indicating that the six components could be absorbed into blood in prototype Butylphthalide, Eligustilide, Zligustilide, cnidilide, senkyunolide A and senkyunolide Q were not detected in all the samples, suggesting that the six components may not be absorbed or metabolized before entering the hepatic portal vein Senkyunolide H could be metabolized by the liver, while senkyunolide M could be metabolized by both liver and intestinal flora This study clearly demonstrated the changes in the absorption and metabolism process following multicomponent oral administration of RCD, so as to convert the static multicomponent absorption process into a comprehensive dynamic and continuous absorption and metabolism process
[Key words]multicomponent drug; drug metabolism; sequential metablism; integral absorption; LCMS
doi:10.4268/cjcmm20160703
多成分药物代谢[12]由序贯代谢、并发代谢和多重代谢3部分组成。其中,序贯代谢是中药类多成分药物代谢研究的首要研究内容。中药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3]的构建坚持以多成分为整体,并注重每种成分受其他成分的影响,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加大成分代谢对吸收的影响研究,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中的肠渗透性评价量化指标是终点性评价,但中药的多成分在吸收前,需先面对消化液、消化酶、肠内细菌酶、内源性酶及自由基反应等引起的生物转化,在透过胃肠道生物膜时,也有被上皮细胞中的药物代谢酶生物转化的可能[4],这些原因中哪个因素主导引起肠渗透性变化是阐述中药生物药剂学分类属性变化机制的重要方面。因此本研究采用多成分药物代谢序贯代谢研究方法进行,力争为中药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中的肠渗透性评价提供代谢原因阐述。
多成分药物发挥药效是多种成分面对多个靶点的综合作用[5],这些成分到达靶点的代谢过程决定了它们产生疗效的可能性,因此天然多成分药物的多种成分代谢动态过程研究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热点科研方向[6]。目前单一成分代谢研究比较成熟[7],2种成分之间的代谢性相互作用也阐述清晰[8],但是将2种以上多成分作为整体研究代谢轮廓的方法还较少见,所以本研究坚持多成分同时测定的原则,按照口服多成分药物的消化道历程,开展多成分总体代谢轮廓研究,采用对照比较法依次进行。①消化液及消化酶代谢:分别在人工胃液、人工肠液的酸碱物理环境及消化酶作用下多成分是否发生代谢转化。②肠道菌群代谢:对比在有无肠道菌情况下多成分代谢情况。③肠壁代谢:对比在有无肠壁细胞内代谢酶抑制剂情况下多成分代谢情况。④肝代谢研究:对比肝门静脉血和腹主动脉血的多成分差异,阐述在肝内代谢情况。因4个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保持连续性,因此命名为“序贯代谢”。
川芎是高频使用的传统常用中药[9],课题组前期已经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川芎多成分序贯过程进行了研究[10],该研究中表明以色谱峰为代表的川芎多成分中,原型吸收种类较多,代谢转化种类相对较少。本论文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运用在体封闭肠环法结合液质联用技术,定性分析成分类型,系统阐述川芎多成分的肠道菌群代谢、肠壁代谢和肝代谢的序贯过程,并遴选出以原型吸收为主的成分作为下一步中药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中肠渗透性评价的首选成分。
1材料
Thermo 液质联用系统(美国赛默飞世尔科技),包括ultimate 3000高效液相色谱仪,自动进样器,DAD检测器,柱温箱,二元泵和LTQ Orbitrap质谱;Xcalibur, Metworks和 Mass Frontier 70用于数据采集和处理;电子分析天平(BT25S,北京赛多利斯仪器有限公司);电热恒温水浴锅(DZKW4,北京中兴伟业仪器有限公司);超声波清洗器(KQ500DE,昆山超声仪器有限公司);115PK离心机(德国Sigma 公司);蠕动泵(BT1001F,保定兰格恒流泵有限公司);QL901漩涡混和机(其林贝尔仪器制造公司)。
川芎饮片(购买于北京同仁堂药店)经北京中医药大学张贵君教授鉴定为伞形科藁本属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的干燥根茎;对照品阿魏酸(Aladdin,纯度99%,批号F1110835g)、藁本内酯(中检院,纯度≥98%,批号ZJ0724BB13),对照品洋川芎内酯A(纯度≥98%,批号140914)、洋川芎内酯Ⅰ(纯度≥98%,批号141027)和正丁基苯酞(纯度≥98%,批号130907)购于成都普菲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甲醇、乙腈(色谱纯,Fisher公司),1氨基苯并三唑(北京百灵威有限公司),娃哈哈纯净水(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SD大鼠,雄性,体重280~330 g,斯贝福(北京)实验技术有限公司提供,许可证号SYXK(京)20110024,动物饲养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部标准屏障环境内,自由饮食,明暗节律12 h/12 h。实验前适应性喂养大鼠1周以上,自由饮水和进食。
2方法
21溶液配制
211KrebsRinger′s营养液(KR液)配制称取NaCl 780 g,KCl 035 g,CaCl2 037 g,NaHCO3 137 g,NaH2PO4 032 g,MgCl2 002 g,葡萄糖140 g;加蒸馏水定容至1 000 mL,调节pH到739~741,放置备用。
212川芎水煎液的制备取川芎饮片100 g,精密称定,置具有冷凝回流装置的圆底烧瓶中,加1 000 mL去离子水,浸泡1 h后回流提取15 h,趁热过滤出提取液。再向烧瓶中加入1 000 mL去离子水,回流提取1 h,趁热过滤出提取液。合并提取液。滤液经过水浴浓缩,并用KR液定容至100 mL,制成含生药1 g・mL-1的溶液,作为灌肠药液。取适量水提液加蒸馏水制成相当于药材质量浓度为10 g・L-1溶液,用022 μm滤膜过滤,取续滤液进行液质分析。
213对照品的配制分别精密称取适量阿魏酸、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I、正丁基苯酞对照品于10 mL量瓶,甲醇溶解稀释为质量浓度约为10 mg・L-1的对照品溶液进行液质分析。
22实验动物手术方法
221肠道菌代谢研究15只SD大鼠禁食12 h,自由饮水,分为2组,12只为供血组,3只为实验组,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麻醉,实验组腹主动脉取血,血液放于肝素化离心管置于37 ℃水浴锅中保温。在实验组大鼠颈静脉插管输血,保证实验过程的血液损失得到补充,肠系膜静脉插管收集血液。沿其腹中线打开腹腔约3~4 cm选取结肠,在肠段首末端事先系上丝线,用注射器将药液注入肠腔。当药液到达肠段末端,用丝线结扎,然后取下注射器并结扎肠段前段。通过蠕动泵从颈静脉给实验鼠供血。在蠕动泵另一端开始收集血液,同时结扎门静脉,待实验完成后,收集肠道内药液。
无肠道菌实验手术方法与有肠道菌实验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药液被注入小肠前,于小肠末端切一横向口,用温热的生理盐水洗净肠内容物后再进行后续操作。实验持续15 h,收集的血液放入肝素化的离心管中,4 000 r・min-1离心10 min,取上清液加入3倍量甲醇,涡旋2 min,1万 r・min-1离心10 min,取上清液过045 μm滤膜,进行液相分析。
222肠壁酶代谢研究采用无肠菌实验的手术方法。唯一不同的是在多成分药液注入肠道循环前,非特异性CYP450酶抑制剂1氨基苯并三唑需要加入到冲洗液和药液中。1 h后肠系膜静脉收集18 mL血样,处理方法同肠道菌实验。
223肝代谢研究肝代谢后多成分进入血液系统,此实验也是采用封闭肠环法,将川芎药液封闭在结肠,不需要供血,不结扎门静脉,在1 h后腹主动脉采血约10 mL,样品处理同肠道菌实验。
23液相和质谱条件
色谱条件:采用Thermo Bos Hypersil C18色谱柱(21 mm ×150 mm, 24 μm),流动相003%甲酸水(A)甲醇(B),梯度洗脱(0~3 min,20%~25% B;3~7 min,25%~58% B;7~10 min,58%~60% B;10~15 min,60%~65% B;15~20 min,65%~80%B;20~24 min,80%~80% B),流速035 μL・min-1,柱温30 ℃,检测波长280 nm,进样量2 μL。
质谱条件:ESI源,正离子模式检测,喷雾气压34474 kPa,干燥气(N2)流速 50 L・min-1,干燥气体温度 330 ℃,气化室温度为 350 ℃,毛细管电压+4 000 V,电晕放电电流正离子模式为40 μA,破碎电压(Fragmentor)为100 V;扫描范围100~1 000。
3结果
31川芎水煎液中主要成分液质联用分析
采用23下的色谱条件能够对川芎水煎液的成分实现较好的分离,见图1,对色谱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川芎中主要成分为内酯类成分或酚酸类成分。对各色谱峰进行了串联质谱分析,结果见表1。
化合物1一级质谱准分子离子峰为m/z 195[M+H]+,二级质谱中有m/z 177为[M+H-H2O]+的碎片离子峰,与阿魏酸对照品数据一致,故化合物1为阿魏酸。
化合物2一级质谱准分子离子峰为m/z 227[M+H]+,推测相对分子质量为226,最大吸收波长为279 nm,与文献[11]报导的洋川芎内酯J相符,证明该化合物为洋川芎内酯J。
化合物3和4的质谱图相似,只是质谱响应丰度略有不同。在一级质谱准分子离子峰为m/z 247[M + Na]+,证明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4。二级质谱中均存在m/z 207[M+H-H2O]+,189[M+H-2H2O]+等特征碎片离子,其UV最大吸收波长为277 nm,保留时间、质谱数据和紫外数据均分别与洋川芎内酯I和H对照品一致,因此化合物3和4分别为洋川芎内酯I和H。
化合物5一级质谱准分子离子峰为m/z 229[M+Na]+,一级质谱中未出现m/z 207[M+H]+,推测该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为206,二级质谱中存在m/z 189[M+H-H2O]+,161[M+H-H2O-CO]+等碎片离子,其最大吸收波长为327 nm,与文献[11]报导的洋川芎内酯F相符,推测该化合物为洋川芎内酯F。
化合物6一级质谱准分子离子峰为m/z 229[M+Na]+,207[M+H]+证明该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为206,二级质谱中存在m/z 189[M+H-H2O]+,161[M+H-H2O-CO]+等碎片离子,其质谱数据与文献[12]报导一致,推测该化合物为3羟基丁基苯酞。
化合物7一级质谱准分子离子峰为m/z 209[M+H]+,231[M+Na]+,推测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08,在二级质谱中存在m/z 191,173,163,145等类似于内酯类的碎片离子,其UV最大吸收波长为279 nm,与文献[9]报导的洋川芎内酯G相符,因此化合物7推测为洋川芎内酯G。
化合物8一级质谱中准分子离子峰为m/z 193[M+H]+,同时还有m/z 215[M+Na]+,推测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92,其二级谱产生m/z 175[M+H-H2O]+,147[M+H-H2O-CO]+等碎片离子,其UV最大吸收波长为279 nm,质谱数据和紫外数据均与洋川芎内酯A对照品一致,因此化合物8为洋川芎内酯A。
化合物9,10和12一级质谱具有相同的准分子离子峰m/z 191[M+H]+,化合物9二级质谱产生碎片峰m/z 173[M+H-H2O]+,145[M+H-H2O-CO]+,其UV最大吸收波长为275 nm,经与对照品比对,化合物9确定为正丁基苯酞。化合物10和12有相同的裂解碎片,所以推测是顺反异构体。其二级质谱中除了有m/z 173,145外,还有m/z 163[M+H-CO]+,155[M+H-2H2O]+,149[M+H-C3H6]+,117[M+H-H2O-CO-C2H4]+等碎片峰,其UV最大吸收波长在278 nm,与文献[89]报道藁苯内酯一致。一般情况下,在C18柱中反式较顺式先出峰,所以化合物10为E藁苯内酯,化合物12为Z藁苯内酯。
化合物11和14质谱图相似,裂解碎片均相同,推测为同分异构体。一级质谱中产生分子离子峰m/z 279[M+H]+,推测相对分子质量为278。同时二级质谱产生m/z 261[M+H-H2O]+和233[M+H-H2O-CO]+等类似于内酯类的裂解碎片,根据元素组成分析该化合物分子式为C16H22O4,相对分子质量实测值为279158 29,与理论值279159 09相差28,其UV最大吸收波长在278 nm,与文献[9]报导洋川芎内酯M和Q数据类似,故暂时推测化合物11和14分别为洋川芎内酯M和Q。
化合物13一级质谱中产生准分子离子峰m/z 195[M+H]+,二级裂解质谱中产生m/z 177[M+H-H2O]+和149 [M+H-CO]+的碎片峰。根据元素组成分析该化合物分子式为C12H18O2,相对分子质量实测值为195137 3,与理论值195137 9相差34 ppm,与文献[9]报道的新蛇床内酯的结构相同,故化合物13推测为新蛇床内酯。
32川芎水煎液多成分吸收与序贯代谢研究
由于前期结果已经表明川芎多成分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稳定性良好[7],因此继续运用液质联用技术对川芎多成分在肠壁、肠道菌群和肝脏3个部位序贯过程的吸收和代谢进行了研究,结果见表2。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阿魏酸,洋川芎内酯J,I,F,G,3羟基丁基苯肽在所有样品中均存在,说明这6个成分可以一直以原型的形式吸收入血;正丁基苯酞,E藁本内酯,Z藁本内酯,新蛇床内酯,洋川芎内酯A,Q,在所有样品中均不存在,说明这6个成分不吸收或者在进入肝门静脉血前已经被代谢;洋川芎内酯H在肝代谢的样品中不存在,说明其会被肝代谢;洋川芎内酯M在有菌样品和肝代谢样品中不存在,而在其他2个样品中存在,说明其会被肠道菌和肝代谢。
4讨论
由实验结果可知,阿魏酸,洋川芎内酯J,I,F,G,3羟基丁基苯肽这6个成分能以原型吸收入血,并在序贯代谢的各个阶段均不代谢,可作为中药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中首选肠渗透性评价成分。正丁基苯酞,E藁本内酯,Z藁本内酯,新蛇床内酯,洋川芎内酯A,Q这6个成分因其难以在肝门静脉中查见,所以不适于选择作为肠渗透性评价成分。洋川芎内酯M在肠道内可被菌群代谢,其吸收情况受菌群影响不稳定,难以找到包含肠道菌群影响因素的实验手段,不适宜作为中药生物药剂学分类系中的肠渗透性评价成分。洋川芎内酯H可以原型吸收后只在肝发生代谢,可用于作为肠渗透性评价的可选成分,但该成分肝代谢转化效率及产物与原型化合物定量吸收回溯问题十分复杂,只能作为肠渗透性评价的备选方案。
通过川芎多成分序贯代谢过程动态追踪研究,可全面地、完整地、系统地描述多成分吸收代谢轮廓。多成分吸收代谢一直是科学研究的难点,但作为中药的用药特点,又是不可回避的内容。随着近年来肠道首过代谢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13],对于多成分药物肝肠吸收代谢的差异性及连续性描述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在研究中应该坚持多成分同时测定的原则,并注重过程的序贯衔接的整体性,才能使多成分为支撑的中药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中肠渗透性评价成分选择更具科学性。
[参考文献]
[1]刘洋,潘艳丽,王晶娟,等. 多成分药物代谢理论及技术方法分析 [J].中草药,2014,45(12):1663.
[2]刘洋,翟华强,赵保胜,等. 多成分药物代谢学术思想在中医临床药学研究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中药杂志,2014,39(7):1335.
[3]刘洋,隗丽,董玲,等. 多成分体系下中药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的构建分析[J]. 中国中药杂志,2014,39(23):4479.
[4]何雪莲,秦付林,任华忠.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方法探析[J]. 亚太传统医药,2009(3):3.
[5]Keith C T,Borisy A A,Stockwell B R. Multicomponent therapeutics for networked systems[J]. Nat Rev Drug Discov,2005,4(1):71.
[6]杨秀伟. 中药新药有效成分研究及其标准制定的科学依据[J]. 中草药,2009 (S1):8.
[7]Xiang C,Qiao X,Wang Q,et al. From single compounds to herbal extract:a strategy to systematically characterize the metabolites of Licorice in rats[J]. Drug Metab Dispos,2011,39(9):1597.
[8]Lin H L,Zhang H,Medower C,et al. Inactivation of cytochrome P450 (P450) 3A4 but not P450 3A5 by OSI930,a thiophenecontaining anticancer drug [J]. Drug Metab Dispos,2011,39(2):345.
[9]朱善珍. 各种中药材的使用频率及质量控制的调查分析[J]. 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1996(2):44.
[10]吕贝然,杨文宁,唐明敏,等. 大鼠体内川芎多成分序贯代谢研究[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5,4(4):77.
[11]Tao Y,Kelvin S Z E,Yin L,et al. Simultaneous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es of the major constituents in the rhizome of Ligusticum chuanxiong using HPLCDADMS[J]. Chem Pharm Bull,2006,54(2):255.
中药川芎范文5
[关键词] 川芎; 乳香没药; 挥发油; 透皮吸收; 皮肤血流; 促透机制
[Abstract] The aim of this paper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Frankincense and Myrrh essential oil on transdermal absorption in vitro of Chuanxiong, and to investigate the possible penetration mechanism of their essential oi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in blood perfusion changes. Transdermal tests were performed in vitro with excised mice skin by improved Franz diffusion cells. The cumulative penetration amounts of ferulic acid in Chuanxiong were determined by HPLC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Frankincense and Myrrh essential oil on transdermal permeation properties of Chuanxiong. Simultaneously, the skin blood flows were determined by laser flow doppl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umulative penetration amount of ferulic acid in Chuanxiong was (8.13±0.76) μg・cm-2 in 24 h, and was (48.91±4.87), (57.80±2.86), (63.34±4.56), (54.17±4.40), (62.52±7.79) μg・cm-2 respectively in Azone group, Frankincense essential oil group, Myrrh essential oil, frankincense and myrrh singly extracted essential oil mixture group, and frankincense and myrrh mixed extraction essential oil group. The enhancement ratios of each essential oil groups were 7.68, 8.26, 7.26, 8.28, which were slightly greater than 6.55 in Azone group. In addition, as compared with the conditions before treatmen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nd obvious increasing trend in blood flow of rats in Frankincense essential oil group, Myrrh essential oil group, frankincense and myrrh singly extracted essential oil mixture group, and frankincense and myrrh mixed extraction essential oil group when were dosed at 10, 20, 30, 10 min respectively, indicating that the skin blood flows were increased under the effects of Frankincense and Myrrh essential oil to a certain extent. Thus, Frankincense and Myrrh essential oil had certain effect on promoting permeability of Chuanxiong both before and after drug combination, and may promote the elimination of drugs from epidermis to dermal capillaries through increase of skin blood flow, thus enhancing the transdermal permeation amounts of drugs.
[Key words] Chuanxiong; Frankincense and Myrrh; essential oil; transdermal absorption; skin blood flow; penetration mechanism
中药经皮给药可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早在汉代《五十二病方》中,就有“药浴法”治疗小儿“子癫”的记载,清代外治专著《理瀹骈文》几乎把一切见闻的病都用膏药治疗,表明中药经皮给药运用的悠久历史与重要地位[1]。现代研究发现应用透皮吸收促进剂可改善药物透皮吸收,且中药挥发油大多具有良好的透皮吸收促进效果。改变皮肤角质层结构组成是目前公认的中药挥发油皮肤促透机制[2-3],也有研究者认为可通过促进皮肤血流来实现促透效果[4]。
川芎味辛、性温,具“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功效,阿魏酸是其中一个主要有效成分,具抗氧化、抗菌消炎、抗血栓、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其pH稳定性好、相对分子质量小、亲脂性强、透皮渗透性能好,医药、保健品、化妆品等行业有较高的应用价值[5]。川芎以经皮给药系统给药可避免口服的肝脏“首过效应”,并可维持稳定而持久的血药浓度。在中医外治处方中川芎常与乳香、没药配伍,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风湿痹痛、月经不调、跌扑肿痛等治疗中[6]。乳香、没药以挥发油类成分为主,因此研究乳香、没药挥发油对川芎的促透作用及其机制或可阐述其配伍意义。
本研究从经皮渗透的角度,研究川芎提取物阿魏酸的经皮渗透特性,比较川芎与乳香、没药配伍前后阿魏酸的透皮量变化,探索乳香、没药对川芎透皮吸收的影响,并从皮肤血流变化角度阐述其促透机制,为外用复方制剂配伍研究提供新思路。
1 材料
TT-6D 型药物透皮扩散试验仪(天津市正通科技有限公司,配套改良Franz扩散池);Agilent 126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安捷伦公司);Moor VMS型激光多普勒血流与温度检测仪(英国Moor Instruments 公司);ESJ182-4型电子分析天平(1/10万沈阳龙腾电子有限公司);XW-80A涡旋混合器(上海青浦沪西仪器厂);KQ3200E型超声波清洗器(昆明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
乳香饮片(批号150914,产地云南)、没药饮片(批号151227,产地云南)、川芎饮片(批号150805,产地四川),均购自江西樟树药材市场,经江西中医药大学中药鉴定教研室邓可众教授鉴定为正品;乳香、没药挥发油采用2010年版《中国药典》附录挥发油提取甲法提取,得淡黄油状溶液,无水硫酸钠脱水后密封避光保存。
阿魏酸(纯度>98%,成都普菲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批号151103);1,2-丙二醇(西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51123);冰醋酸(西陇科学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60517),甲醇、乙腈为色谱纯,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健康雄性KM小鼠,体重(20±2) g,健康雄性SD大鼠,体重(200±20) g,均购自湖南斯莱克景达实验动物有限公司,许可证号SCXK(湘)2013-0004。
2 方法
2.1 样品的制备
2.1.1 川芎溶液制备 取川芎药材适量,加8倍量80%乙醇,提取3次,每次2 h,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减压干燥;精密称取川芎提取物适量,加1,2-丙二醇-蒸馏水(80∶20)溶剂系统超声溶解完全,即得。
2.1.2 实验用药制备 分别取适量乳香挥发油、没药挥发油、乳没单提等体积混合挥发油、乳没等重混合提取挥发油、氮酮于10 mL量瓶中,加川芎溶液溶解定量至刻度线,超声并涡旋使挥发油充分分散,即得。
2.2 HPLC测定川芎阿魏酸含量
2.2.1 色谱条件 菲罗门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l%醋酸溶液(20∶8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为321 nm,柱温30 ℃,进样量20 μL,阿魏酸的相对保留时间约为12.00 min,理论塔板数阿魏酸峰计算不低于5 000。
2.2.2 方法学考察 配制阿魏酸对照品溶液、体外透皮试验空白接受液及川芎提取物体外透皮试验接受液,考察方法专属性、线性关系、精密度及加样回收率、稳定性。专属性见图1,接受液中其他成分对川芎阿魏酸的测定无干扰,阿魏酸在0.123~12.3 mg・L-1线性关系良好(Y=63.524X-2.062 6,r=0.999 9),低、中、高3质量浓度(0.123,2.46,12.3 mg・L-1)的日内精密度分别为0.96%,0.18%,0.37%,日间精密度分别为2.3%,0.51%,1.9%,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3.8%,99.35%,95.71%;川芎提取物体外透皮试验接受液的含量测定,2日内RSD为0.81%。
2.3 体外透皮研究
2.3.1 离体小鼠腹皮的制备 小鼠颈椎脱臼处死,剥离取下腹部去毛后皮肤,小心除去皮下脂肪及粘连物,生理盐水漂洗至无浑浊,滤纸吸干,置于锡箔纸上,-20 ℃保存,于实验前1 d取出,自然解冻。
2.3.2 川芎体外透皮研究 采用改良的 Franz扩散池,容积为5.0 mL,有效扩散面积为0.64 cm2,将处理好的皮肤置于扩散池上,真皮层面向接受池,表皮层面向供给池,夹紧,置于(37±0.5) ℃水浴中,加入转子(转速100 r・min-1)。准确移取2 mL供给液,注入供给池中,接受池中准确加入30%无水乙醇的生理盐水,在0.5,1,2,4,6,8,10,12,24 h时取样1 mL,补加等体积新鲜接收液,所得样品以0.22 μm微孔滤膜过滤,测定阿魏酸含量。
2.4 皮肤血流量
2.4.1 动物分组与给药 将SD大鼠编号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溶剂基质组、乳香组、没药组、乳没单提混合组、乳没混合提取组(每组为1,2-丙二醇-蒸馏水80∶20溶剂系统配制的3%乳香、没药挥发油样品处理)。大鼠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麻醉,电动剃毛器剔除耳局部毛发,并使大鼠适应恒温实验室内温度30 min,使体表温度与室温平衡。恒温实验室的温度控制在29~30 ℃,实验前后温度变化不超过1 ℃。实验时分别给各组大鼠耳内侧皮肤等面积均匀涂布等体积相应挥发油样品。
2.4.2 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 实验开始,受试大鼠取俯卧位,平伸并固定四肢,从表面寻找大鼠耳局部血管,固定激光多普勒血流检测探头于大鼠耳外侧,给药前后仪器示数均稳定5 min后开始记录数据,给药前连续监测30 min基础血流值。给药后每10 min记录1次,取平均值,共监测观察至60 min处。保持给药前后检测位点不变。
2.5 稻荽理与分析
2.5.1 体外透皮数据 根据如下公式计算各个时间点的阿魏酸累计透过量。
Qn=VCn+∑n-1i=1CiViA
式中A为有效经皮吸收面积,V为接受液体积,Vi为取样体积,Cn为第n个取样点测得的接受液中药物质量浓度,Ci为第i(i≤n-1)个取样点测得的接受液中药物质量浓度。以不同时间的Q对t作图,对作图后直线部分的Q对t进行线性回归,所得斜率即为药物的经皮吸收速率(Jss),直线部分反向延长线与X轴的交点即为滞后时间(Tlag)。为进一步比较促透剂的促渗效果,按下列公式计算其经皮促渗倍数: ER(enhancement ratio)= Jss(含促透剂)/ Jss(不含促透剂)。
2.5.2 皮肤血流量数据 采用MoorVMS数据分析软件,分析大鼠耳局部皮肤给药前,给药后10,20,30,40,50,60 min的血流平均值,最后结果以给药后各时间点的血流值与给药前基础血流值之比即皮肤血流变化值表示。SPSS 17.0软件统计处理,数据以±s表示,采用t检验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P
3 结果
3.1 透皮实验
乳香、没药挥发油对川芎中阿魏酸体外渗透动力学曲线及相关经皮渗透参数的影响,分别见表1,图2。
由结果可知,氮酮对川芎中阿魏酸经皮渗透的促进作用倍数为6.55,乳香、没药及其混合配伍挥发油对川芎经皮渗透的促进作用倍数分别为7.68,8.26,8.28,表明乳香、没药挥发油配伍前后对川芎指标成分阿魏酸均具有一定的促渗透作用,且配伍后促渗作用最强;而乳香、没药挥发油1∶1混合后促进作用倍数为7.26,表明两者挥发油简单混合应用会相互抑制对方的经皮促进作用,但仍大于氮酮。
因此,乳香、没药挥发油配伍前后对川芎均有一定的促透作用,且配伍后提取所得挥发油促透作用增强。
3.2 皮肤血流变化
基质对大鼠耳局部皮肤血流量的影响,乳香、没药挥发油单用及其配伍对大鼠耳局部皮肤血流的影响,各组大鼠耳局部皮肤血流改变的比较见表2,3。
由表2可知,在溶剂基质涂布于大鼠耳局部60 min内,大鼠耳局部皮肤血流无明显变化,说明本实验所用的的溶剂对大鼠耳局部皮肤血流量没有影响。
由表3可知,实验中各组大鼠耳局部皮肤血流量相比涂药前出现显著性差异的时间点略有差异,分别为乳香组10 min、没药组20 min、乳没单提混合组30 min及乳没混合提取组10 min。在前30 min各组对大鼠耳局部皮肤血流改变值无差异;在40 min时乳香挥发油对大鼠耳局部皮肤血流改变值最大,且优于没药挥发油;在50 min时乳香挥发油对大鼠耳局部皮肤血流改变值最大,其次是混合提取挥发油,没药挥发油效果最弱,且乳香挥发油效果优于没药挥发油、单提混合挥发油,混合提取挥发油效果优于没药挥发油。在50 min时乳香挥发油对大鼠耳局部皮肤血流改变中,乳香挥发油、混合提取挥发油效果优于没药挥发油、单提混合挥发油。因此,乳香、没药挥发油均具有一定的促血流作用,且乳香、没药单独及合提所得挥发油均具有起效快的特点,乳香挥发油促血流效果最优,没药挥发油可能会影响乳香挥发油的促血流效果,但是两者合提时该抑制效果减弱。
4 讨论
近年来,中药挥发油作为经皮给药促透剂的研究已成热点。研究发现中药挥发油大多具有良好的透皮吸收促进效果[7-8],对其促透机制研究已为当下一大热点。扰乱高度有序排列的皮肤角质层结构[9]、拉动效应[10]、增强皮肤角质层的水合作用[4],是目前普遍认为的中药挥发油促渗机制。
活血类中药药对乳香、没药,乳香味淡性温,气香而走窜,善理气活血;没药气薄味苦,重在化瘀理血,古今医家每每将此二者相须为用[11]。挥发油类成分是乳香、没药的主要有效成分,乳香、没药含有烯类、醛类、酸类等挥发油,其主要挥发油成分乙酸辛酯具有显著的促透作用[12-13]。从体外渗透动力学曲线及相关经皮渗透参数可发现,乳香、没药挥发油配伍前后对川芎指标成分阿魏酸均具有一定的促渗透作用,混合提取所得挥发油促渗作用最强;而单提混合所得挥发油促进作用倍数小于两者单用,表明两者挥发油简单混合应用会抑制经皮促进作用。有文献报道川芎挥发油也有促进药物经皮渗透的作用[14],文章以川芎作为模型药,可能会干扰该文中乳香、没药挥发油促透作用的评价。但是,该文在设计体外透皮实验时就有考虑川芎挥发油的存在,采用平行对照,设置了川芎空白体外透皮组,可扣除川芎挥发油促透作用的干扰。因此,文章从体外透皮实验评价乳香、没药挥发油对川芎经皮渗透的促进作用是可行的。
近年研究表明,中药挥发油可通过促进皮肤血流以达到皮肤促透效果[4]。虽然表皮和真皮内的血液脉管系统并非是影响药物透皮的主要因素,但增加皮肤血流,可增加药物在皮肤中的消除速率,出现漏槽效应,从而实现药物促透[14]。透皮吸收促进剂在促进皮肤微循环血流过程中具有其固有的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及透皮作用强度。本实验中,乳香、没药、混合提取所得挥发油均具有起效快的特点,乳香、没药挥发油均具有一定的促血流作用,乳香挥发油促血流效果优于没药、乳没药对挥发油,没药挥发油可影响乳香挥发油的促血流效果,但是两者合提时该抑制效果减弱。
通过研究发现,乳香、没药挥发油配伍前后对川芎均有一定的促透作用,尚可通过增加皮肤血流,促进药物从皮肤表皮到真皮层毛细血管的消除,从而实现促透。然乳香、没药挥发油促川芎透过皮肤角质层的具体作用机制,乳香、没药混合提取所得挥发油与乳香、没药混合挥发油二者之间的作用差异机制,都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吕邵娃,潘世伟,付起凤,等.脐部给药剂型的发展概况与展[J].中医药学报,2015, 43(6):109.
[2] Valgimigli L,Gabbanini S,Berlini E,et al.Lemon(Citrus limon Burm.f.)essential oil enhances the transepidermal release of lipid-(A,E) and water-(B6,C)soluble vitamins from topical emulsions in reconstructed human epidermis[J].Int J Cosmet Sci,2012,34(4):347.
[3] Ahad A,Aqil M,Kohli K,et al.Interactions between novel terpenes and main components of rat and human skin:mechanistic view for transdermal delivery of propranolol hydrochloride[J].Curr Drug Deliv,2011,8(2): 213.
[4] 王慧菁, 立超, 张永佳, 等. 川芎挥发油增加皮肤血流皮肤促透机制[J]. 中国药学杂志, 2010, 45(24): 1925.
[5] 刘珂伟,傅茂润. 阿魏酸的研究进展[J].江苏调味副食品,2016, 144(1):7.
[6] 李伟霞,黄美艳,唐于平,等.基于代谢组学研究佛手散对血虚小鼠的养血补血作用机制[J]. 药学学报,2013, 48(8):1301.
[7] 蒋秋冬,杨文国,蔡皓,等.透皮促渗中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与中药药性关联性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6,41(13):2500.
[8] 罗红梅,马云淑,黄金娥,等. 丁香等3种挥发油对磷酸川芎嗪贴剂的促渗作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3,33(13):1032.
[9] 张春凤, 战伟, 杨中林, 等. 双环单萜促透剂对川芎嗪透皮吸收的影响[J]. 药学学报, 2010, 45(11): 1452.
[10] 李莉, 韩国柱. 中草药挥发油类透皮吸收促进作用研究进展[J]. 中国新药杂志, 2008, 17(11): 914.
[11] 吴嘉瑞, 金燕萍, 张冰, 等.基于关联规则与熵聚类的化瘀类中成药组方规律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 2015, 12(13): 117.
[12] Rastogi S K, Singh J. Lipid extraction and iontophoretic transport of leuprolide acetate through porcine epidermis [J]. Int J Pharm,2001,215(12): 241.
[13] 赵金凤. 乳香和没药挥发性成分的分析及其经皮吸收研究[D]. 济南: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1.
中药川芎范文6
关键词:药代动力学;补阳还五汤;脑健片;阿魏酸;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6.07.021
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6)07-0082-05
Comparative Study on Pharmacokinetics of Components of Buyang Huanwu Associated Prescriptions LIU Fang1, YANG Yan-tao1, HE Fu-yuan1, LIU Lin2, WU Shuang1, WANG Yu-hong2, 3, CAI Guang-xian3 (1. Pharmacy School,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sha 410208, China; 2. The First Hospit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sha, 410007 China; 3. National Key Laboratory Co-built by Departments of Herbal Powder and New Drugs of Hunan Provinc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owder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of National and Local Joint Engineering Laboratory, Changsha 410208,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pharmacokinetic features of ferulaic acid, senkyunolide A and ligustilide in Buyang Huanwu associated prescriptions (Buyang Huanwu Decoction and Naojian Tablets). Methods HPLC-DAD was applied for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plasma concentration of three ingredients with jugular venous cannula rats after intragastric administration of Buyang Huanwu associated prescriptions. The pharmacolinetic parameters of each ingredient was calculated by DAS2.0, and then the total quantum statistical moment (TQSM) standard similarity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overall pharmacokinetics behaviors. Results There were great differences in the three ingredients afte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wo prescriptions, while the total quantum statistical parameters were very closely. The TQSM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of the three components in Buyang Huanwu Decoction and Naojian Tablets showed that AUC, MRT, VRT were 240.6 and 133.0, 3.192 min and 3.259 min, 21.59 min2 and 19.75 min2, respectively. The similarity was up to 0.977 8. Conclusion The metabolic processes in vivo of Buyang Huanwu Decoction and Naojian Tablets have similarities. The efficacy of Chinese herbal compounds mostly depends on the multi-components overall contributions.
Key words: pharmacokinetics; Buyang Huanwu Decoction; Naojian Tablets; ferulaic acid; senkyunolide A; ligustilide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2CB723503);湖南省中医药科研计划项目(2014135);湖南省“十二五”中药学重点学科(2011年)
通讯作者:贺福元,E-mail:;蔡光先,E-mail:
补阳还五汤类方包括补阳还五汤及其精简方(脑健片)。补阳还五汤出自《医林改错・瘫痿论》,由黄芪、川芎、当归等7味中药组成,系清代医家王清任创立的治疗半身不遂辨证属气虚血瘀证的经典名方。脑健片处方是遵循补阳还五汤之方义,秉承“益气祛瘀生新法”,将补阳还五汤精简为黄芪、川芎和地龙,经过二次开发而成的新型制剂。本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脑健片治疗脑缺血疗效显著[1-2],现进一步对其代谢动力学进行研究,选择补阳还五汤类方均含有的阿魏酸、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3种入血成分为检测指标,研究大鼠灌胃后体内药代动力学参数变化,旨在探讨精简方配伍变化后其同类成分的药物动力学变化行为。
1 材料与方法
1.1 药物与试剂
补阳还五汤干浸膏(黄芪120 g,当归6 g,赤芍4.5 g,川芎3 g,红花3 g,桃仁3 g,地龙3 g)和脑健片干浸膏(黄芪30 g,川芎9 g,地龙6 g)均由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中药所张水寒教授提供,所有药材质量均符合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补阳还五汤按传统水煎法浓缩干燥后制备成干浸膏,相当于原药材4.5 g/g。脑健片按新工艺制备,其中川芎以挥发油量为考察指标,对川芎粗粉进行SFE-CO2萃取,不加夹带剂,提取1.5 h;地龙以醇浸膏得率及氮含量为指标,温浸2次,第1次加5倍量50%乙醇温浸48 h,第2次加4倍量50%乙醇温浸48 h;再合并药渣,与黄芪药粉一同水煎,所有药液浓缩干燥后即得干浸膏,相当于原药材4.7 g/g。
阿魏酸对照品(批号MUST-12112204)、洋川芎内酯A对照品(批号MUST-12121202)、藁本内酯对照品(批号MUST- 12082702),北京盈泽纳新化工技术研究院;乙腈,美国Tedia公司,色谱纯;甲醇,美国Tedia公司,色谱纯;怡宝纯净水(华润怡宝饮料有限公司),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1.2 仪器
Instech自动采血系统(Instech Solomon公司),离心浓缩仪(Centri Vap,LABCONCO),Agilent-126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配有自动进样器,四元梯度泵,在线真空脱气机,柱温箱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超声波清洗仪(SB-3200D,宁波新其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分析天平(JA-3003,上海恒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Elipse XDB-C18色谱柱(250 mm×4.6 mm, 5 ?m,安捷伦公司)。
1.3 动物
SPF级雄性SD大鼠20只,9~10周龄,体质量260~300 g,湖南斯莱克景达实验动物有限公司,许可证号SCXK(湘)2011-0003。室温无菌喂养,自由饮食饮水。
1.4 分组、给药及处理
建立大鼠实时活体采血方法。将SD大鼠麻醉后固定于手术台上,切开颈下静脉,分离颈静脉,埋线,待血液充盈时用眼科剪将颈静脉剪开一小口,插入特制PU软管约20 mm深并固定,缝合伤口。灌胃后将插管大鼠与Instech自动采血系统连接。将颈静脉插管的健康SD大鼠分为补阳还五汤组和脑健片组,每组5只。二方均以4倍于人体剂量的原药材给药[3],折算成干浸膏量分别为12.04 g/kg体质量和9.64 g/kg体质量。灌胃前采血作为空白血浆,再分别于5、15、30、45、60、90、120、180、240、300、360、480 min采血0.5 mL,并取上层血浆,-80 ℃冰箱保存备用。
1.5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药物血浆100 μL,加0.1 mol/L盐酸50 μL,混匀后加800 μL乙酸乙酯,涡旋震荡5 min,8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重复上述操作,合并上清液,离心浓缩仪挥干溶剂后残渣用50 μL甲醇复溶。
1.6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分别精密称量阿魏酸、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对照品,用甲醇溶液制成浓度分别为0.125、0.1、2.5 g/L的标准溶液。其中阿魏酸对照品溶液中含5%乙酸,4 ℃冰箱避光保存备用,藁本内酯-20 ℃冰箱避光保存备用。
1.7 色谱条件
本研究采用HPLC-DAD法与脑健片体外成分测定建立的方法[4]一致。色谱条件:Elipse XD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m),柱温30 ℃;以0.3%乙酸水(A)和乙腈(C)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0~5 min,15% C;5~30 min,15%~31% C;30~32 min,31%~36% C;32~82 min,36%~72% C;82~90 min,72%~95% C),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为阿魏酸325 nm、洋川芎内酯A 280 nm、藁本内酯328 nm。
1.8 数据分析
采用DAS2.0软件,分别获得阿魏酸、洋川芎内酯A和藁本内酯3种成分的经典药代动力学参数,参照文献[5-6]按总量统计矩(相似度)法计算药代动力学总量统计矩参数,并进行比较分析。
2 结果
2.1 系统适用性与专属性考察
分别取空白血浆,加入阿魏酸、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标准品溶液的空白血浆,补阳还五汤和脑健片给药后30 min的药物血浆样本,处理后上样分析,见图1。结果显示血浆中内源性物质不干扰测定,该方法专属性良好。根据前期研究结果,由保留时间和紫外光谱图确定1号峰为阿魏酸,2号峰为洋川芎内酯A,3号峰为藁本内酯[4]。
2.2 标准曲线的建立及线性关系考察
取空白血浆100 μL,依次加入“1.6”项下3种对照品各20 μL,处理后上样分析,采用程序进样,设定进样体积依次为0.05、0.1、0.2、1.0、2.5、5、15、20 μL。记录各成分最大吸收波长下的峰面积,以进样的绝对质量为横坐标,以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结果见表1。
2.3 精密度和重复性考察
将“2.2”项下药物血浆连续进样5次,每次10 μL,记录峰面积值,计算RSD值。结果所得血浆中阿魏酸、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峰面积RSD分别为0.85%、0.84%、1.79%,表明本法精密度良好。取5份空白血浆100 μL,按“2.2”项下方法平行加入3种对照品溶液,处理后分别进样10 μL,记录峰面积值,计算RSD。结果表明,5份空白血浆中加入3种药效成分,测得阿魏酸、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峰面积RSD分别为1.50%、2.91%、3.32%,表明本法用于体内药物血浆测定重复性良好。
2.4 体内加样回收率试验
按高、中、低3个浓度进行加样回收率试验。分别取大鼠空白血浆100 μL,加入一定量的阿魏酸、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对照品溶液,配制高、中、低3个不同浓度的样品,处理后进样分析,计算加样回收率,结果见表2。阿魏酸和洋川芎内酯A均具有较高的回收率,远高于生物样品药物回收率至少为80%的要求,说明本研究采用离心浓缩仪挥干血浆样品能有效避免化学成分的丢失,此法明显优于传统的吹氮法。其中藁本内酯的加样回收率略有偏高,这可能与藁本内酯自身化学结构的稳定性相关。
2.5 药代动力学测定
将各组血浆样品预处理后进样分析,分别计算补阳还五汤和脑健片给药后阿魏酸、洋川芎内酯A和藁本内酯在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得各成分量-时曲线,见图2。采用DAS2.0药代动力学软件处理得出3种成分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见表3。结果发现,阿魏酸在补阳还五汤类方灌胃大鼠后药代动力学行为较相似,Cmax持平,且AUC值也基本相同,但是洋川芎内酯A和藁本内酯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相差较大。采用总量统计矩法对补阳还五汤类方中3种成分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继续深入分析,计算单成分及3种成分总和的统计矩参数,见表4。结果发现,补阳还五汤类方灌胃大鼠后,3种成分在体内的零阶矩、一阶矩、二阶矩参数均相差较大。但是,3种成分总和的统计矩参数却比较接近,特别是总量的一阶矩和二阶矩参数非常接近,MRT值分别为3.192 min和3.259 min,VRT值分别为21.59 min2和19.75 min2,提示补阳还五汤类方在体内的代谢过程较为相似,体现了中药复方发挥功效确实依赖于多成分的整体贡献。
2.6 补阳还五汤类方单成分及总量两两间药物动力学相似度分析
依据文献[7]方法对补阳还五汤类方中单成分及3个总成分的总量统计矩参数进行相似度分析,见表5。从单成分看,补阳还五汤和脑健片灌胃大鼠后,阿魏酸在体内的代谢相似度仅为0.506 9,洋川芎内酯A相似度为0.804 1,藁本内酯为0.347 8,证实仅对1种成分进行分析不能代表中药复方多成分在体内的整体代谢过程。而对3种成分总量分析则发现,补阳还五汤和脑健片在体内代谢过程相似度达到0.977 8,说明二方的总体功效相似。
3 讨论
中药发挥药效往往取决于多种药效成分的协同作用,讲究君臣佐使配伍原则。采用传统西药药代动力学模型对中药复方药代参数进行分析,发现同一药效成分在不同药效部位、不同药材及不同配伍复方中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均不尽相同[8-10]。本研究表明,采用房室模型对补阳还五汤类方中单个成分分析,洋川芎内酯A和藁本内酯在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均存在较大差异,说明处方的精简较大程度改变洋川芎内酯A和藁本内酯在大鼠体内的代谢过程,这可能是由于补阳还五汤与脑健片处方中其他单味药的差异引起各有效成分相互作用而产生不同结果。但是,采用总量统计矩法对补阳还五汤类方中3种成分药代动力学参数深入分析,发现3种成分总和统计矩参数差异较小;进一步对3种成分总量分析,发现补阳还五汤和脑健片在体内代谢过程的相似度达到0.977 8,体现了中药复方发挥功效依赖于多成分的整体贡献。而我们前期研究结果表明,补阳还五汤类方均能发挥抗脑缺血损伤功效[1-2],且总体功效相当,提示两方在一定程度上有相似的代谢过程,这是否暗示两方基本药效物质基础类似?后续将展开相关研究。
采用传统西药单一成分药代动力学模型对中药多成分在体内药代动力学行为进行评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1],不能充分体现补阳还五汤类方整体成分在体内的真实代谢过程。本研究采用总量统计矩参数对经典房室模型的药动参数继续深入分析,既能反映总量药物浓度的动力学行为,又能与单个成分的统计矩参数关联,是整合多成分药物动力学较宜的数学处理方法,同时更能体现出中药多种化学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多环节进行整合调节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 刘芳,刘青萍,王宇红,等.补阳还五汤及其精简方抗脑缺血损伤功效比较[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4,21(9):46-49.
[2] 刘芳,王宇红,蔡光先,等.补阳还五汤及其精简方(脑健片)对脑缺血大鼠海马组织CDK4/Cyclin D1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15, 40(20):4058-4062.
[3] 夏相宜,王宇红,蔡光先,等.脑健胶囊对MCAO大鼠脑水肿、脑梗死面积及体质量的影响[J].中医学报,2014,29(4):532-534.
[4] 刘芳,王宇红,蔡川,等.HPLC-DAD法同时测定脑健胶囊中4种指标成分含量[J].中医学报,2014,29(6):848-851.
[5] 贺福元,邓凯文,黄胜,等.总量统计矩标准相似度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应用研究[J].药学学报,2013,48(9):1453-1458.
[6] 贺福元,邓凯文,刘文龙,等.中药复方药物动力学总量统计矩法的实验验证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2):253-262.
[7] 贺福元.中药复方药物动力学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对补阳还五汤的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06.
[8] 冯彬彬,张建海,张继芬,等.不同配伍对川芎嗪体内药代动力学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12,37(9):1311-1314.
[9] 邓凯文,贺福元,刘文龙,等.RP-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中补阳还五汤及总苷中芍药苷的含量及药代动力学研究[J].中药材,2010,33(11):1768-1770.
[10] 潘莹.大鼠口服川芎和通脉方后阿魏酸的药动学比较[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4):193-196.
[11] LUDBROOK J. Statistical techniques for comparing measurers and method of measurement:a critical review[J]. Clin Exp Pharmacol Physiol,2002,29(7):527-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