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圣诞节的手抄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圣诞节的手抄报范文1
关键词:英语教学;课程资源;开发;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3;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21-0061-01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课程资源意识,掌握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策略和能力,对于有效拓展英语教学途径、提高英语教学效率、切实保证新课程教学目标的落实具有重要意义。英语教师要将学生学习、生活中各类资源有效转化利用,为英语教学服务。教师通过研读文献、教学实践、备课组研讨再实践等方法对“如何有效开发英语课程资源”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总结出英语课程资源开发的策略。
一、英语课程资源开发要有效整合利用现有教材资源
牛津版小学英语教材经过众多专家的多轮审核,带有一定的权威性。教师首先要利用好教材,将教材资源有效利用,适度延伸,发掘出诸如教材中小诗、歌曲的作用,将教材利用最大化。同时,教师的教学理念要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明白教材只是个例子,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针对本班学生实际进行取舍。研究发现,牛津小学英语这套教材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存在着词汇量偏少、句型的编排不太合理等问题。因此,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合理整合、补充,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某些重难点语法知识采用先集中讲解、后分散重复练习的方法,达到化解难点的目的。教师还可以把教材中常见的词汇及句型进行整合,编写既可以诵读又可以演唱的英语韵律儿歌,通过课前、课间诵读演唱,丰富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
二、英语课程资源开发要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
在“互联网+”时代,教师要能让网络资源为英语教学所用。目前,很多学校已经完成了数字化校园创建,实现网络班班通,班班配有电子白板,能实现即时上网、千兆进校园、百兆上桌面;学生的家中大都接入网络宽带,通过电脑、手机能上网搜索,网络资源开发的硬件建设已经到位。因此,教师要通过在学校演示网络搜索、资料下载、保存方法,使学生都能掌握网络资源搜索的基本方法。例如,“搜老师”的出现突破了英语教学的时空限制,通过网络资源查找让学生时时处处都能接受学习教育;在查找的过程中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培养了他们提问和主动探究的良好习惯。例如,教学完6A Unit 6 Holidays 这个单元后,教师让学生通过网络查找西方国家是如何过Christmas Day的。虽说现在不少学生也过圣诞节,但除了圣诞老人和袜子里的礼物,真正了解圣诞节的并不多。有的学生通过网络查找,对圣诞节的由来以及西方人在这一天的表现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有的学生在课堂上通过“Christmas 知多少”的PPT汇报,让大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而教师将学生们关于Christmas的手抄报系列图片放在班级微信群、QQ群中,则让学生多了一个交流的平台。
三、英语课程资源开发要重视英语学习氛围的有效创设和利用
实践证明,要想学好英语,英语学习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善于挖掘、开发这类环境课程资源,为学生创设一个多看、多说、想说、乐学的氛围,尽可能让学生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一是校园环境资源的利用。例如,在校园的各类指示牌、校内悬挂的名人名言上用英语标注,体育大课间活动时英语儿歌、英文歌曲的播放,学校“小喇叭”广播电台英语节目的播出等。二是班级英语学习氛围的创设。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班级英语环境的布置,如班级英语角、英语类黑板报、英语图书角,让学生订阅《英语辅导报》《英语周报》《学英语》等报刊,由W生每天从报刊上摘一则或几则有哲理的小故事在全班分享。分享方式可以是抄录在班级黑板报一角,可以是QQ群中,也可以是早读课时朗读。教师还可以将适合学生的英语光盘、影视类节目推荐给学生,组织学生集体观看。其中的经典对话还可以让学生配音,从而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学校还可以经常开展英语节活动,通过英语书写我最棒、英语手抄报我能行、英语故事我来讲、英语童话剧我来演等项目,让全体学生参与,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结束语
总之,在进行英语课程资源开发时,教师要力求所开发的资源思想上要健康,内容上要科学,语言上要准确。开发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乐学,进而好学,感受到英语就在生活中。教师要重视有效指导,做到扶放结合,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教师要发挥学习积极分子的作用,用学习积极分子的感召力激发其他学生的求知欲,实现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秀英.浅析小学英语学习中校外资源的开发与应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4(24).
[2]张月英.小学英语课程资源开发的内容[J].教学与管理,2014(02).
关于圣诞节的手抄报范文2
一、英语课外阅读好处多
1.英语课外阅读有助于扩充孩子的词汇量,更多地了解英语文化。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以加强词汇学习,因为“重复是最好的学习英语的方法”。文章是由单词、短语、句子组成的,阅读不但是单词的重复,而且使学生了解一词多义,这样新词猜测的准确率增大,扩大了学生的词汇量。当词汇量达到一定程度,会促进阅读的速度提高,吸收的内容增多,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课外阅读能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背景知识以及英语国家风俗习惯,激发对英语学科的兴趣。广泛大量的阅读可以使孩子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使他们逐步了解更多的背景知识,帮助他们扩大视野,还有助于他们理解本民族的文化,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2.英语课外阅读有助于在读中积累语言。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少”字的含义有二:一是读得少,二是记住得少。如果让学生多读点,多积累些,天长日久,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左右逢源。“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只有“博览”,才能给大脑皮层形成多侧面的语言刺激,而且,在阅读过程中,能再次强化大脑皮层已有的语言信息,使大脑中业已形成的联系更为完整、严密。
3. 课外阅读有助于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通过大力推动英语课外阅读,让学生自己去获取,去探求,去寻觅,去掌握,从而感受读书的乐趣,激发更强烈的读书欲望,最终形成习惯。课外阅读把追求学问变成学生自觉自愿的行动,有助于实现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的目的。
二、英语图画书是最好的阅读起点
小学生学英语就如幼儿园的幼儿学识字,作为儿童文学的基础部分,英语图画书无疑是引领儿童进入英语学习的最好途径,是孩子学习英语的起点。所以,我为孩子们推荐了一些适合他们的英语图书。只要空闲,我就会让孩子们随时随地享受与英语图画书亲密接触的乐趣。我让孩子们先独立阅读,看完后让他们在每节课的Free Talk时段复述,这时可能会吞吞吐吐,错误百出,但在他们感兴趣后,我让他们借助英语词典等工具书再进行反复阅读,两遍三遍或更多遍后他们的表现就完全不一样了,他们不但能完整地用英语讲出所看的图画书,有时还能加入自己的语言。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很好地利用图画书,精心指导,引导孩子阅读,让孩子爱上英语学习。
三、采用多种手段,进行立体阅读
1.借助表演进行体验式阅读。据科学实践表明,利用艺术所造成的强刺激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保证。这种刺激既包括感官刺激,也包括情绪刺激。表演是造成强刺激的有效手段之一,它可以活跃课堂氛围,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使英语教学达到持久高效。
因此,我将孩子们分成若干个阅读小组,让他们将所看的图画书表演出来,表演本身是一种新奇的体验,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愿望,而且在课堂上用英语表演,更具有刺激和挑战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兴趣。
2.观看英语视频进行身临其境的阅读。一个中国孩子去到美国,不用半年他的英语就说得很好了。当然,这其中主观上的动机是关键因素。但是,毫无疑问的,在美国学英语的客观条件——英语环境也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细想起来,这个不可替代的英语环境不仅仅是到处是英语的表面现象,而更重要的是在那样的环境条件下,我们接触到的英语都是有意义的,有声音的,有情景的。事实证明,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我们的孩子们的英语能力突飞猛进。
事实证明,有影像情景的学习环境是学习英语的最佳境界。因此,我让孩子们多看英语影像视频,使他们享受原汁原味的英语,浸泡在地道的英语环境中,享受“色香味”俱全的英语大餐。
3.自制英语手抄报,展示阅读成果。在英语课外阅读过程中,我让孩子结合阅读内容,寻找材料,自制手抄报,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共同完成,然后拿出来展示,让大家一起来评判。如在圣诞节前,我要求学生办一期关于圣诞节的小报。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找材料、做设计,忙得不亦乐乎,很多已封存起来的书刊杂志都被找了出来,有的还从网上寻找相关资料,学的积极性被极大地激发出来。结果,学生所选的内容精当,有些甚至是我都不熟悉的,版面设计得也很精彩。孩子们在制作过程中阅读了大量的英语资料,学有所获,学有兴趣。
4.开展英语演讲等活动,以阅读促进口语表达能力。我在每节课的开始,除了“Free Talk”之外,还抽出几分钟,轮流让一到两名学生用英语来讲一个故事、笑话,唱一首英文歌曲。学生为了展现自我,同时为了避免“丢脸”,必会提前在家仔细钻研手头的阅读材料、英语碟片等,久之,其口头表达能力和习作能力得到极大锻炼。
四、注重方法指导,提升阅读质量
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是使学生终生受益的事,也是开展英语课外阅读的难点。注重科学的阅读方法,是提高阅读效率的有效途径。那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指导学生掌握那些科学的阅读方法呢?
1.粗读。所谓“粗读”就是借助图画和上下文,概括了解阅读材料主要内容,在最短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能用最简单的词和句复述。
2. 慢读。所谓“慢读”就是借助工具书查阅通过图画和上下文还不能理解的词和句,达到对阅读材料全面的理解。
关于圣诞节的手抄报范文3
【关键词】小学英语 课程资源 开发 利用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110-01
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包括英语教材以及有利于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其他所有学习材料和辅助设施。它要求教师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丰富的课程资源,以拓展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现在小学英语普遍使用的英语课程资源主要局限于教科书、录音磁带、教学挂图等。如何改善这种情况,开发并合理利用小学英语课程资源呢?基于对该课题的研究,并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点入手:
一、“巧”用学生资源,提升学习能力。
1.适切挖掘,学生就是一本“活教材”。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能只局限、拘泥于课本教材。殊不知,学生本身就是一本“活教材”了,我们可以从学生身上“取材”。
笔者在教学NSE(三下)Module 1 描述朋友内容时,将学生作为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同学,然后运用所学的目标语言进行描述。其中有些同学这样描述: He’s my friend. He’s loud and very naughty. He is clever and he can make a plane. He’s short,but strong. He’s my friend――Jack.
因为描述的对象就是学生朝夕相处的同学,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对目标语言的运用也较为到位,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一举多得,课内作业再延伸。
作业是学生劳动成果的“结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作业这一宝贵资源,为教学增添光彩。如:张贴学生英语手抄报、展示学生英语才华、评比学生优秀习作等等。
二、“活”用教师资源,促进文本理解。
1.丰富想象,教师本身也是“材”。学生本身是“材” ,教师本身也是“材”。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就地取材。
笔者曾到翔安某农村学校送教下乡一节示范课,在教学What’s the time? 一课是,老师用自己的肢体为示范,通过两手的位置,感受整点钟的动态变化。老师示范后,请一位学生一边模拟钟面,一边问What’s the time?其他的孩子回答It’s 3 o’clock. 而后进行两人小组的操练和游戏交流。活动虽然简单,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最为巧妙地善用了身体的资源,孩子们在动一动,比一比当中,达到语言训练的目的,可谓事半功倍。
2.捕捉契机,化“偶然”为“必然”。布卢姆曾经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可见,处理课堂偶然的意外事件无疑是对教师教学智慧的挑战。
笔者在教学NSE(三下)How many…关于11―15的数字单词,以及句型How many … can you see? I can see…时,正带领学生操练目标语句的时候,突然传来“哗啦啦”的声响,顿时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原来是一位同学争先恐后为了回答老师问题,激动得站起来,不小心把桌子翻倒了。笔者笑着快步走到这位学生的身边,边帮他收拾文具边问全班同学:How many pencils can you see?笔者引导学生数数回答:One, two, three,…,nine. I can see nine.接着,笔者示意让学生上来帮忙收拾,同时用英语进行数数、问答。一时间,学生们的注意力从刚才的暂时分散又转移到课堂学习中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圆满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三、“妙”用学校资源,丰富课外生活。
1.精心布置,让校园环境也说话。例如,学校的宣传栏、走廊、墙壁、楼梯转角等,都可以布置各种与英语学科相关的各种“作品”。比如学生的作业展示、创造园地、手抄报展示、英语活动摄影展示、收集的各种新的文字图片资料信息等,都可以成为校园环境的“常客”。
2.走进生活,开展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真实的,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学生能接触到更贴近学习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英语资源,获得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如,学习完festival主题时,教师将西方的一些节日,如把圣诞节与中国的春节进行对比。
四、“智”取社会资源,拓宽学习领域。
1.灵机一动,明星也是好素材。笔者在教学NSE(一下) At the zoo.关于教学tall, short两个单词时,运用课件呈现了体育明星――姚明,以及著名演员――潘长江。通过课件的合成让两位名人呈现出握手的状态。这样一来,画面上就产生了让人滑稽一笑的一幕,学生们顿时被这种画面所感染,都会心地笑了。于是,对tall, short两个单词的教学效果也就水到渠成了。
2.与时俱进,资源无处不在。无论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还是在布置课后作业,教师都要善于挖掘学生的生活资源,有意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走向社会,积累语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电视等大舞台,关心时事,获取英语新闻资源。如:
2008北京奥运会主题:One World, One Dream.(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Better City, Better Life.(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反思我们的教学,生活中不是缺乏教育资源,而是缺乏善于发现和有效利用教育资源的眼睛。只要教师对这些资源加以巧妙利用、灵活智取,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我们的英语课堂才会五彩斑斓,更具魅力!
参考文献:
关于圣诞节的手抄报范文4
近年来,我校开设了英语班,采取了中、外教合作授课的模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使得学生的视野更为开阔,我们欣慰地感觉到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正在逐步形成,而这些都为他们进行真实的语言交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创设环境氛围,营造文化
学习环境的布置有利于营造文化氛围,使同学们置身其中,亲身体验,开阔视野。我校外语开放式空间的墙上设置了巨幅展板,展板上通过一张伸展开来的地球仪展示出不同国家的首都、国旗、人口、面积及代表动物、建筑;展板上方悬挂的几只挂钟展示出世界不同时区的时间;读书角摆放着各类英文卡通图书;空间的地面上设有不同的英文游戏场地等等。这种环境布置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学用英语的空间,学生们可在课余时间聚集于此,聊聊看看,拼拼玩玩,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开阔国际视野。
二、结合课堂教学,挖掘文化
课堂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场所,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适度地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文化元素,使英语知识与文化常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使他们学会语言、会用语言。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内容虽然浅显,但小至单词大至故事、对话也包含许多文化的内涵。教师可结合词汇、语法、对话等教学内容将文化渗透巧妙融入到教学过程中。
1.揭示词汇的文化内涵
英语中的大部分词汇都有不同的词源,或伴着一个真实的故事或传说。如玩具熊――Teddy bear,其得名就来源于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一次亲身经历:罗斯福喜欢打猎,一次,手下人为了讨好他,事先将一只熊捕获并捆绑到树上,让罗斯福射杀,总统看着可怜的熊,没有忍心,就下令把它放掉。于是,总统爱动物的消息在全国传为佳话。一个聪明的商人决定以熊的形象做一种玩具,并以罗斯福的小名Teddy来称呼它,从此,风靡全世界的Teddy bear就这样诞生了。在教授词汇时,除了模仿读音、游戏巩固、造句练习等活动外,给学生讲讲这背后的故事,学生一定能加深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能对他国文化、社会背景有所了解。
2.引入简单上口的谚语、俗语
英语的谚语、俗语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文化缩影,因此,我经常结合教学内容扩展谚语、俗语。如结合动物类词汇教授俗语:“It rains cats and dogs.(倾盆大雨)”,“like a duck to water(如鱼得水)”;结合数字的学习介绍“乱七八糟”的英文表达:“at sixes and sevens”等等。这些简单的俗语在原有知识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文化的外延,不但没有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还会促进和带动其学习,从而不断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逐步形成积极有效的学习策略。
3.挖掘话题中的文化内涵
小学英语的话题范围包括数字、颜色、时间、动植物、身体部位、体育运动等,教学时可结合不同的话题挖掘适当的文化常识,使其与教学内容相互交融,互为促进。如在讲“动物”这一话题时,可扩展世界各国的代表动物,还可结合句型It has…引入中国的华表、埃及的狮身人面像、丹麦美人鱼的故事;在讲“数字”时扩展中西方的幸运数字;学习时间时引入时区的概念,在讲颜色时谈谈不同颜色所代表的含义(中国人喜欢红色表示吉祥喜庆,西方人喜欢白色代表圣洁高贵,蓝色暗示着深沉高贵,同时也表示忧郁等),讲植物时指出不同国家的国花等等。
4.对比中西方的文化异同
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可能存在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地方,这种相似性必然会反映到语言中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其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例如对dog的看法上,中国人常用“狗眼看人”、“狼心狗肺”之类贬义词语,而英语中的习语“a lucky dog”(幸运儿)却表明狗在英语国家身价百倍。教学中我们应及时把这些差异讲给学生,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此外,有关中西方接受礼物时的文化差异在我们的教材中常有体现,如对话:――“Happy birthday. Here?蒺s a present for you. ――Thank you. Oh,how nice. I really appreciate it.”在讲这类对话时,结合教学内容强调一下相关的习俗,就可以使我们的学生加深理解,从而避免今后在交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尴尬。
5.充分发挥外教的作用
外籍教师是我校得天独厚的资源,他们就是活的文化教材,因此我们常常鼓励学生课内外积极与外教交往,直接交流。在外籍教师的举手投足中学生们耳濡目染,亲身感受了许多西方习俗,其效果远胜于教师的说教。我们教师本人更是注意积极与外教沟通,虚心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跨文化意识和素养。
总之,我认为教语言就要教文化,学语言就要学文化,文化既是语言的学习目的也是学习手段。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理解一旦提升到文化的高度,就会使课堂富有情趣和活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拓宽视野。
三、开展课外活动,体验文化
课外活动是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有利于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有意识地开展一些适合学生语言水平和身心特点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课外活动,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兴趣,从而更好地“体验”文化。我校常常结合西方节日开展主题活动――愚人节、圣诞节、感恩节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会“过洋节”的感受。在活动中,我们鼓励学生事先查阅资料,师生共同布置环境、营造氛围,活动结束及时反思,并以手抄报、小日记、活动心得等形式进行总结,这些做法有效地保证了活动的实效性,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我们还在学校的英语开放式空间设置了有奖答题的题板和答案投递箱,题板上定期更换关于英语国家的相关常识、饮食习俗等方面的问题,学生可自由参与答题,教师定期进行总结,对于积极参与的同学予以奖励。
如今,抓住时机渗透跨文化意识已经成了我校英语教师课堂内外的一个习惯,我校的学生也在语言交际中更加得体,英语学习兴趣更加浓厚。更为重要的是:孩子们在理解尊重外国文化、增强世界意识的同时,会更加热爱祖国的文化,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关于圣诞节的手抄报范文5
关键词: 德育 感恩教育 中小学
传统德育中,人被理解为是抽象的“现成”存在物,是一种摆在眼前的,可以用理性的、概念的方式来静观的对象。其实,这个概念本身就太过于抽象。基于这一理念,中小学传统德育观念保守陈旧,重成绩轻思想,重理论轻实践,方法单一,主要依赖课程教学。而传统德育课本内容则存在“旧、大、空”的现象,不能与时俱进,反映时代特征,而落后于潮流,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仅仅成为存在的一种形式。相反,美国人每逢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都要隆重庆祝一番,全家人在丰盛大餐面前,进行祈祷和感恩。这时,每个人都会怀着感激之情细说他们感恩的事、感谢的人。现在,在许多美国人的心目中,感恩节甚至是比圣诞节还要重要的节日。
实际上,感恩的心在平时就足以培养和流露。不管你在什么场合,请让“谢谢你”、“非常感谢”等不绝于耳。因为看似简单的一声“谢谢”,不仅使世界上的另一些人感到快乐,而且能使自己心情舒畅。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对待许多事情都可以平心静气;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可以认真、务实地从最细小的事情做起;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自发地真正做到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正视错误,互相帮助;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将不会感到自己的孤独……
一、加强德育,就从感恩教育开始
感恩教育又有多大魅力呢?我们来看一下教育家哈尔・厄本曾经做的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他要求学生在接下来的24小时里不准抱怨。对这项实验任务,学生的第一个反应便是一阵抱怨。他们接着讨论了一些具体的事宜。他的第一个要求是,即使他们在第一个小时里便违规发出抱怨,也不能停止实验。其实大多数学生在第一小时里就开始抱怨。假若不能在24小时里不发出抱怨,要至少在一天中尽量减少抱怨。接着,他建议学生在兜里揣张纸条,每次发觉自己在抱怨前便记个数。第二天,他要求学生们猜猜,多少人自昨天以来没有抱怨。他们都写下一个数字。在那个班的30名学生中,大家猜出的不抱怨的人数在6到12之间。而厄本猜出的数字是零,而且这个数字从来不会错。在过去18年里,这个实验反复搞,没有哪个学生能在24小时中一句也不抱怨的。这一实验最精彩的部分是接下来的讨论。他提了两个简单的问题:这项实验的目的是什么?你们从参加这项实验中学到了什么?大家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实际上完全一致。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是这样的:“你想要我们知道我们多么容易抱怨。”正确。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通常是:“我懂了,其实没有什么事情值得我们抱怨。我们的抱怨实在有点傻。”同样正确。不论学生们是否真的抱怨或者是否意识到自己在抱怨,他们都熟悉了两样事情:自己常常抱怨、自己抱怨的事情其实微不足道。以上这两项是这项实验的第一部分。紧接着展开了实验的第二部分。他给学生们一张表格,顶端写着:“我感激,因为……”,下面是三栏,第一栏的标题是“事物”,要求学生在下面列出自己很高兴拥有的物品;第二栏的标题是“人物”,让学生列出自己赞赏的人物;第三栏的标题是“其他”,他们可以在这一栏列出不属于前两栏的任何事物。大约20分钟后,三栏全部填好。紧接着是实验的第三部分。他要求学生在以后的24小时内把自己填写的这张表格读4遍:午饭以后、晚饭以后、睡觉之前、第二天上学之前或开始学习之前。第二天上课时,他问学生,努力不抱怨后,感觉与前一天有没有什么差别。当然,他们的答案他早已经知道了。学生们走进教室时的体态和手势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不但与前一天不同,而且与以往任何一天都不同了。大家脸上开心的微笑更多了,眼睛也睁得大多了,身体也显得更具活力了。这是魔术吗?不,只是赞赏,是感恩。感恩精神让心灵发生了奇迹……
而今天,部分学生生活浪费,大手大脚花父母亲的血汗钱,对亲人的馈赠从不言谢,对朋友的帮助少有感激,稍有不如意便大发牢骚,总觉得世界欠自己太多,社会太不公平,动辄诉诸暴力,或以死相胁。一不小心就走入两个极端,或者目空一切,或者内向自卑……这些事实证明,我们迫切需要使感恩思想深入每个人的心底,进行一次真正的灵魂洗礼。因为,感恩可以消解内心所有积怨,感恩可以涤荡世间尘埃。感恩是一种生活的大智慧,感恩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感恩是学会做人的支点,感恩让世界多姿多彩,感恩让我们如此美丽。加强学生的德育工作就应从感恩教育开始。
二、加强德育,感恩父母
经过几轮反复的商讨,我们决定以“孝心”教育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实施以孝心为基础的感恩教育。2005年9月,学校向全校家长发放了“孝心教育问卷调查”,征询家长关于学校开展孝心教育的意见及建议。没曾想,这一活动得到家长的积极响应。家长在问卷中纷纷留言,表达出对孝心教育的热切期盼。我校开展了以“孝心教育为基点”,以“感恩滋润生命成长”为特色的“感恩教育”的活动。
学校文化氛围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于是活动一启动,我们就开始精心营造“孝育”的校园文化氛围。我们充分利用和开发一切可利用的硬件资源,学校的四层楼梯、墙壁变成了长达30多米的“感恩画廊”,囊括变成了“孔融让梨”等家喻户晓的经典故事的文化长廊;17个教室,都开辟了“班级孝育文化墙”,“孝心小文章”、“孝心名言”等的展区,创意设计虽有不同,但却有着同一个目标―――于点滴中熏陶孩子的“孝心”。
与此同时,全体实验教师群策群力,开设了“孝育课”。孝育课上老师不仅给同学们讲孝敬父母的人和事,而且组织同学们开展“孝敬父母”主题活动。让“孝”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走出来,从书本的白纸黑字上走下来,真正进入孩子的生活,影响孩子的行动,熏陶孩子的心灵。
我们的“孝育课”深深地打动了孩子,孩子们学会了感激父母、回报亲人,每天放学回家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而父母也乐于和孩子一起分享这种家庭活动的乐趣。
三、加强德育,感恩师情
我们将“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中秋节、教师节等节日定为学校的“感恩日”,要求学生在每个“感恩日”至少用约一个课时的时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社会公益劳动。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总结,想出了不少办法,如举办“中华传统美德系列讲座”、邀请家长中的“孝子贤媳”来校作报告、与家庭签订《感恩教育协议书》等。
与此同时,我们建立了完善的评价机制,设计推出了“感恩存折”。存折一经推出,立刻受到了家长、孩子的欢迎,目前,全校孩子们中间已经形成了“日日争填感恩存折,人人争当礼仪标兵”的良性竞争风尚。
在孩子的感恩清单上,除父母之外还没有忘记有教诲之恩的老师。于是,在教师节,我们便组织学生开展了“我对老师说句知心话”活动,鼓励孩子给老师写一封信,用流淌的文字来表达对老师的敬爱之情,并且组织红领巾记者团采访、观察老师一天的工作,以此激发学生对老师每天辛苦工作的理解,对老师教诲之恩的感激。
四、加强德育,感恩社会
一个人,一旦对社会有了责任心、感恩心,他的人生也会因此而精彩。我校建立感恩教育校外基地,以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之心。学校举行了“为福利院奉献一片爱心”大型感恩社会捐赠活动。捐赠中,有的学生家长也自发地参与到活动当中,人人都在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学生将自己看过的图书,拿到学校摆成书摊转卖给其他学生,而活动后又自发将义卖所得一千七百余元,全部捐赠给了社会福利院。通过这样的活动的开展,学生已经将对社会的感恩转化为自己对社会应尽的一份责任。
五、加强德育,感恩祖国
在我们为活动开展得如此成功兴奋之时,却发现,孩子们对于周杰伦等偶像明星耳熟能详,对革命历史却一片茫然。面对这样的情景,我们感到了爱国教育的缺失,“国民无之,国不将国,将若乏之,国则实亡”,爱国教育才是最大的德育。爱国教育重要的应该是培养学生对祖国的使命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对国家的感恩是最根本的感恩。
此前,我们通过国旗下讲话、组织爱国故事演讲比赛、爱国手抄报评比、革命歌曲合唱比赛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所以我们利用国庆七天长假,给学生布置了一项特别的“作业”――项实践课题――“走进历史上的今天”资料选编整理:一年365天,每天在祖国的历史上、世界历史上都发生了哪些大事?学生根据兴趣自选某一天,通过上网、查阅图书等各种渠道收集、整理有关资料。接下来,我们又为学生布置了第二个实践课题“走进大中国”,同样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自主调查、收集祖国的地理地貌、人文风情、历史文化、资源特产等相关资料,查阅中国的名人、中国的名胜古迹、中国的世界之最……在这些资料的搜集中,孩子们为中国的秀丽山川而惊叹,为中国的发明创造而骄傲,为中国的飞速发展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