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玻璃花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玻璃花纹范文1
关键词:软实力;传播力;全球化
1 改革文化传播的体制,建立长效的对外传播机制
对外传播的机制和体制是制约我国对外传播发展的瓶颈。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变化,提高我国传媒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以提升我国软实力,我们必须研究建立新的对外传播体制和机制,推进我国对外传播向纵深发展。在创新体制方面,当前我们要建立规范、畅通、协调的对外传播体制。政府主管部门应当改变以往的管理模式,分离媒体的所有权和经营权,让他们在自主的环境中,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媒体具有更充分的新闻报道权。另外还要突破“计划经济意识”对外传播模式,建立起市场化的模式。要大力推动传媒产业化集团化发展,壮大传媒产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在国际舆论的竞争中保持主动,增强控制力和影响力。
这种政府职能的转变是现实的需要。一方面,我国对外传播的环境已发展较大变化。过去,我国对外传播媒体都产生在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关头。当年的军事战争环境已经变成了如今无形的舆论战争。鉴于国际形势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我国对外传播的管理体制也有必要作适度的转变。另一方面,我国人世后虽然传媒领域尚未开放,但是肯定也会受到较大影响,信息渠道也会更加多样化,这些都给政府职能的转变提出了新的要求。当然,政府职能的转变并不等于不管,而是转变管理模式,使管理更为有效、更能适应新形势。
2 加强国际传播实力,提高我国在国际舆论舞台上的地位
加强国际传播实力,提高我国在国际舆论舞台上的地位。国际传播实力对国际关系和国家间竞争起着重要作用。当今国际传播力量的基本格局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占据了绝对优势。我们知道,美国在国际传播实力的各个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我国除了对外广播外,其他方面实力都比较弱。正因为我们的国际传播实力比较弱,无法与西方传媒相抗衡,所以在面对西方传媒的舆论打击时,我们在国际舆论上常常陷入被动挨打局面。因此,中国必须增强国际传播实力,提高在国际舆论舞台上的地位,要与西方跨国传媒展开长期博弈。加强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实力,当前要重点抓好一下工作:
积极营造国际舆论环境,积极利用重大涉外活动搞好文化宣传
在经济全球化和各种思想文化思潮相互激荡的情形下,在涉外活动中,我们应该通过搞好文化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争取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亲和力和影响力,在国际社会树立一个良好的中国文化形象。
第一,要充分发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塑造中国良好的文化形象。
对外宣传中国的文化价值观念,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不仅是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途径,更有益于丰富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维度和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广泛和深入宣传,可以构建起中国自身强有力的文化认同,在国际社会塑造一个美誉的国家形象,为中国的和平崛起和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政治环境同时,我们不仅要积极推动文明对话,宣传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念,还要与时俱进,不断丰富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理论创新和实际宣传相结合,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充分发掘和依凭自身的文化优势的“软实力”来弥补硬实力的不足,循序渐进,不断扩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亲和力和影响力。
第二,要谙熟国家对外宣传的策略与技巧,提升对外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影响力。面对现代传媒带来的媒介化社会的新环境,要更加有效地对外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对外宣传工作要“坚持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要“深入研究不同国家受众的思维习惯和对中国信息的需求,因地制宜、因人制宜、有的放矢,增强对外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亲和力、说服力”。因为只有更加贴近外国受众的兴趣和需求结构,才能有助于从根本上增进不同文化实体之间的相互理解和认知。
因此,不仅是转变观念的问题,而且还是塑造中国充满活力、民主开放和富有人文关怀的国家形象的策略问题。具体要把握以下几点:
对于价值观冲突,要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努力做到既坚持自己的标准,同时也尊重对方的价值标准。为了有效、恰当地进行交流,就需要对对方的文化背景尽可能多地加以了解,避免用我们自己的文化标准去衡量和评判对方的行为方式,而是要采取积极的态度,对外来文化要合理吸收乃至扬弃,在跨文化交流中要相互理解、相互适应、。对于文化竞争,面对文化弱势地位,要面向主流社会主动出击,营造舆论环境,积极利用重大涉外活动搞好文化宣传。文化竞争并非零和游戏,弱势文化也有相当的渗透力。我们要积极主动地对外宣扬中国的文化价值观,并以此为标准来判断事物的是非曲直,更好地与国际社会,增加共识。我们要主动利用各种涉外活动介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更要说明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和背景,从而使国际社会能更好地理解我们的价值理念,使我国能更广泛和更有力地朝积极的方向影响国际对华舆论。同时,我们也应当抱着虚怀若谷的态度,认识、理解和学习其他文化的精华,积极开展各种文化间的交流对话等,增信释疑,为搞好中国对外宣传工作筑就更坚实广泛的基础。
讲究策略,改进对外宣传的方法,要针对西方主要媒体不断地“妖魔化中国”拿出对策,以有效化解其负面影响要提高宣传技巧,以容易被西方人接受的宣传风格和“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把中国和平崛起的方针政策和发展现状传达到普通大众的心中,以消除他们对中国崛起的恐慌心理,逐步压缩“中国”的市场。
另外,在提倡爱国主义的同时,要提倡国际主义,使人民认识到中国承担国际责任的意义,支持对外战略和政策。相信中华文化的丰富资源经过现代化的提升,定能走向普遍化,从而为维护地区共同利益和全人类共同利益做出贡献
3 调整文化产业政策,发展我国的大众文化产业
从对“文明冲突论”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国家固有的文化是抗拒“文化全球化”的最顽固的屏障,所谓的“全球性文化”,很大程度上只是集中各不同文明存在交集的较浅层面上,例如政治意识形态层,以及大众文化或者消费文化层。这给我们振兴中国的国际传播提供了一个思路,我们是否可以通过调整中国的大众媒介文化产业政策,以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大众媒介文化产品作为先锋。寻求不同文明之间的交集,从而突破国际传播“文明的藩篱”呢?
所谓大众文化。主要指能够满足人们物质需求和精神享受的文化产品,如电影和电视节目、书刊杂志、流行音乐以及快餐食品等等,经济性和娱乐性是其两个最基本特征。大众文化的勃兴,是时展的产物,是社会变革的必然。它不仅为促进文化生产与消费开拓了广阔的空间,而且也明显地丰富了文化景观,扩大了文化辐射,活跃了文化生活,实现了文化共享,大众文化本身的娱乐性与消费性具有的普世效应,使之更容易被国际传播受众接受,不容易引起文化反感与意识形态的对立,因此,大力扶持大众文化产品的输出,是扩大中国国际传播影响,在国际树立中国良好形象的极好切入点。
4 提升华文媒体在世界传媒中的地位
要想建立中国媒体在世界传媒中的主导地位,除了积极与世界接轨、采取多语传播这样开放的心态外,加强汉语本身在世界的地位,打破英语媒体垄断性的强势地位,使汉语媒体成为世界主要媒体的组成部分,应该是我们不断努力的方向。语言是信息传播的基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软实力大小的重要指标。美国之所以能够将各种文化产品连同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行销全世界,除了国力的支撑外,主要依靠的就是语言优势“为了维护自己的语言文化利益,扩大在国际传播中的份额,目前许多国家都在有计划地实施各自的语言战略,并努力扩大语言的国际影响”正如程曼丽教授谈到的一样。目前许多国家都在进行本国语言的振兴运动,以希打破英语的垄断地位。例如:法国现在正努力协调有34个国家和3个地区构成的法语区的语言问题;西班牙利用“西班牙语世界”这一概念向世界进行语言传播日本、韩国也在建立基金会不遗余力地推进日本语、韩国语的国际传播。
相比之下,中华文化是世界唯一没有断层过的文明,而作为其传承载体的汉语虽然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却并不能算强势语言。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将汉语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或工作语言的国家和地区不多,汉语在国际社会重要交际领域中的使用也十分有限。在这方面,汉语自然不如英语、法语,甚至不如日语。究其原因有多种,其中汉语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度低。缺乏一致性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比如中国香港、澳门地区的汉语或中文标准,包括所谓的法律语言本地化等,都是以粤语为主而在国外华人社区,则绝大多数都是以汉语的某种方言为主要交际工具并作为通用的标准。近些年来,这种差异虽然开始缩小,但华文媒体同文不同体、同字不同音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这不但不利于华人社会的融合,也直接影响当地社会乃至国际社会对汉语和中华文化的认知与认同。因此,在“汉语热”不断升温的今天,在促进汉语言的标准化、规范化使用,提高汉语的国际声望,实现中文信息的全球性传播与分享方面,中国政府有必要进行长远规划,并将其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目标。不断提升汉语以及华文媒体在世界的影响与地位。
参考文献
[1][美]约翰·奈斯比特,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2]苏恩泽,两场经典战争与两个典经信条[J],现代军事,2006,(7)。28-31
[3]万君宝,上海世博会的文化营销与“软实力”构建[J],城市规划学刊,2006,(3):12-18
[4][美]范永茂,帝国和的权历力史的悖论[J],世界。2006,(9):6—12
[5]卢新华,关于提升中国“软实力”的几点思考[J],集团经济研究,2006,(195):28-34
玻璃花纹范文2
系统设计
1、演播室系统基本结构和设计思路
数字演播室系统基本结构有两种:一种如传统模拟系统的线性结构,相应的设备换为数字设备,再加上编码与解码、复用与分离等部分;另一种是计算机网络,采用以宽带视频服务器为中心的分布式结构。虽然目前以FC网、以太网为基础的计算机网络已可以实现局部范围内的某些功能,但要建立一个全部基于多媒体的数字系统,技术上仍要提高。所以,数字演播室系统大多仍采用线性结构,系统的某些局部可以使用多媒体网络。
数字演播室总体设计思路:确保系统的技术先进性和高可靠性,系统配置灵活,可兼容4:3和16:9格式,为将来的HDTV做好准备;在功能上,既要满足对直播的要求,又可以进行后期节目的制作,并且保证出色的图像质量;系统应为将来的发展留有余地,包括综合布线、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的通道带宽。
2、系统信号格式和接口标准
数字视频信号格式种类繁多。目前,数字电视系统以串行分量数字信号格式为主流。通过串行数字接口(SDI)可用一根同轴电缆同时传输4:2:2数字分量视频信号、数字音频和时间码。ITU---RBT601数字分量演播室标准建议和SMPTE267M分别提供了4:3和16:9两种彩色电视信号的编码方式、取样频率、取样结构的明确规定(详见表一)。演播室采用分量编码,亮度抽样频率选为525/60和625/50行频的公倍数2.25MHZ的6倍13.5MHZ,使样值有正交结构,便于数字处理并使三大制式在数字域内的每电视行的亮度样值数统一于720个,两个色度样值均为360个,即4:2:2格式,从而使同一格式数字录象机能记录三种不同制式的信号,并使整个数字演播室能以4:2:2格式接在一起。正是这一标准,使各种数字演播室的数字设备能连成一系统,形成一个4:2:2的数字演播室环境。
数字演播室分量视频标准
参量4:316:9
编码信号Y、CR、CBY,R-Y,B-Y
每行取样数亮度信号864864或1152
每个色差信号432432或576
取样结构正交结构,即取样点按行、场、帧重复,每行中的R-Y和B-Y取样与Y的奇次样值(1,3,5…)同位
取样频率亮度信号13.5MHZ13.5或18MHZ
每个色差信号6.75MHZ6.75或9MHZ
编码方式亮度和色差信号都采用线性PCM,每个样值8或10比特量化
数字演播室视音频系统设备
1、视频部分
(1)数字切换台切换台是演播室的核心设备。
切换台的数字化是演播室数字化的关键所在。目前,数字切换台无论在外观、操作还是内部框架结构上,均与传统的模拟切换台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切换台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起来,实现了联网操作。其输入的SDI接口不再与控制面板按钮一一对应,而是由菜单设置其对应关系;输入的视频信号与键信号也不再区分,可接入任一路SDI输入口。数字切换台具有强大的设置菜单,可对制式、格式、宽高比、各种键及特技等在内的几乎所有参数进行设置。
以下是数字切换台的选型原则:
采用串行数字分量电视信号格式;
保证足够的直接切换的信号源;
至少要有两级M/E,一级PGM/PST;
有两个下游键(两种字幕叠加或主、备字幕机)
可以存储某些特技效果;
运行可靠性高,最好有备份电源系统;
各信号源之间的自动同步;
能进行软件操作,保证在面板失灵时,软件能代替面板进行正常的切换操作。
目前,各种大、中、小型的数字切换台和特技机有很多种,SONY的DVS系列、PHILIPS的DD系列、泰克公司的GVG系列、THOMSOM的TTV系列,还有UTAH、ABEKAS、SNELL等公司都纷纷推出各自的产品,切换台的选型不仅要考虑演播室的节目制作类别和容量,还应考虑后期节目制作功能的兼顾,以充分发挥作用。
(2)摄像机
摄像机是前期信号的采集设备,在视频系统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目前,市场可供选择的数字摄像机型号很多,各大厂家高级摄像机都采用12bit模数转换,在信号处理上采用16bit以上的数据处理,保证了更精确的伽马、拐点、轮廓校正。另外,演播室摄像机所用电缆长度最好不超过200m,超过时应用光纤,接插件要采用镀金措施,防止辐射。摄像机质量直接决定演播室的节目技术质量,因此,需慎重考虑性能、价格和需求。以下是各大厂家演播室摄像机的列表比较
厂家池上Philips松下索尼日立
摄像机型号HK-388LDK-20AQ-235BVP-900PSK-2700A
CCD类别16:9FITCCD4:3FTCCD16:9M-FITCCD16:9FITCCD16:9FITCCD
模数转换12bit12bit12bit12bit12bit
灵敏度(3200k)2000luxF8.02000luxF8.02000luxF9.02000luxF8.02000luxF8.0
水平分解力800线800线700线(16:9)900/700线(16:9)850/750线(16:9)
S/N60dB60dB60dB63dB60dB
可转换镜片YNYYY
表二摄像机主要技术参数
由表可见在实现4:3和16:9兼容时,各厂家采取的技术不同,日本各摄像机厂采用的是16:9的CCD元件,通过改变水平尺寸以实现对4:3的兼容。在进行4:3和16:9之间转换时,由于成像面的水平尺寸不同,因此需要通过可转换镜片来弥补视角的变化。而飞利浦的LDK系列摄像机采取了动态像素管理(DPM)的技术,在4:3的CCD上实现了16:9的兼容,DPM技术没有改变CCD成像区域的水平尺寸,只改变了垂直尺寸。选择摄像机的最好方法是用户根据系统投入的资金将各公司的相关档次的摄像机架在一起摄取同一测试卡,对测试数据进行比较并结合自己的主观感觉及摄像机的价格则优选取。
(3)视频记录设备
目前,对于串行分量数字演播室可供选择的广播级录像机有D1、D5和BETACAMDVW系列的产品。在数字演播室中,考虑到节目制作的质量以及原有大量BETACAMSP格式节目素材的直接利用,应该首选BETACAMDVW系列的录像机。近年来推出的DVCAM、DVCPRO、DIGITAL–S、BETACAM–SX等都是数字分量记录格式,但互不兼容。它们都是进行码率压缩后将数字信号记录到磁带上,这在进行简单的节目编辑和复制时,进行多次D/A、A/D变换后,信号的质量会下降,因此比较适用于新闻节目的制作。在专业数字演播室中,BETACAMDVW应作为首选。
(4)数字矩阵
随着演播室功能的增多,数字矩阵逐渐在演播室得到应用,系统中使用矩阵的目的在于:扩展切换台有限输入通道;根据节目制作需要改变监视屏上监视器的信号排布;记录设备输入源的选择;摄象机返送源的选择;提供紧急备路输出通道;为整个系统进一步扩展提供选择。
目前,生产矩阵的厂家在增多,矩阵的控制也越来越方便,产品工作稳定,通道指标高,具有多种格式混合切换功能。现在生产矩阵的厂家有:索尼、飞利浦、LEITCH、PROBELL等,具体型号和矩阵大小用户可根据自己演播室的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5)数字串行设备
数字串行设备指串接在数字电路中,对数字信号进行变换和存储的设备,包括A/D、D/A、数字信号帧同步机、数字台标发生器、数字视频分配器等。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采用,数字串行设备的体积比相应模拟设备大为减小,通常只是一块电路板。
虽然数字串行设备并非数字演播室的核心设备,但它通常串接在系统的输入输出端口处,直接一向到系统与外部时基及相位关系,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经各种变换后信号的技术指标。
2、演播室数字音频系统
演播室音频系统包括声音接收装置、音频信号传输装置、音频信号编辑处理装置、扬声器等。广播音频将音频取样频率规定为44.1KHZ或48KHZ。而AES(美国音频工程师学会)/EBU(欧洲广播联盟)建议采样频率为48KHZ,这样做除了能够得到高质量的数字音频信号外,也使得音频采样与视频频率之间具有简单的换算关系。有利于解决音频信号与视频信号之间的同步问题。
对音频设备选型的原则是:
满足各类节目的制作要求。
适应现代音乐制作方式。
符合演播室数字音频标准。
演播室音频标准AES/EBU,参数如表三。
量化比特16——20bit
取样频率30——50kHz
接口平衡卡侬/音频电缆或BNC/75同轴电缆
音频输入电阻110/75
声道数量1AEC/2AEC通道=2个/4个模拟声道
传输特点AEC音频码流可以嵌入数字视频码流一同传输
表三演播室数字音频标准
数字控制的模拟调音台适合于演播室使用,不仅可以减少A/D转换的数量,而且整个调音台的技术指标也比较高。
三、数字系统的测试
数字系统测试的是作为图象信号载体,由“0”、“1”码组成的码流。这些数据流在经过某个系统后发生的变化,及其对数码流在后级设备中的再生的影响,是数字系统测试中的重要的事情。
数字系统的客观测试包括以下内容:
测试数字信号的模拟指标,如信号幅度、抖动、噪声、上升及下降时间等,这些可在眼图上得到综合反映。
数字指标,包括误码率、时基误差等。
数字信号码流结构的测试,尤其是各种加在行、场逆程期间的辅助数据的测试。
增强测试,也即系统安全性测试,测试数字系统中画面开始走向崩溃的拐点,以及当前系统距拐点还有多少余量等。
系统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数字接口标准
数字系统各设备间通过数字信号串行数字接口(SDI)相连接。SDI接口是按ITU---RBT601-2数字分量演播室标准建议,为N制SMPCE(SMPCE259M)和PAL制EBU(TECH3267-E)采纳的标准接口。接口接受来自并行接口经过修正的10bit信号,传送比特率为270mb/s。可传送4---8路数字音频信号。用单根BNC电缆传送,最长传输距离300米。由于SDI接口还是一种新型的、采用扰码的NRII接口,因而被世界上众多数字视频生产厂家普遍采纳。在其生产的视频设备输出均留有SDI接口,把SDI接口作为标准视频接口。对当今多种数据压缩方式并存,存在不同压缩数据传输的情况下,是十分重要的,它确保在4:2:2数字演播室环境下,使各数字演播室的不同的设备连成一个系统。SDI接口的使用也大大简化了系统内部不同格式数据之间的转换,为数字演播室视频系统设计提供了方便。
2、定时和延时
在数字环境中并不需要准确的定时。因为数字系统的定时要求以时钟周期、毫秒、行的数量级进行度量的,而不是以纳秒级进行,而且通常不要求串行数字信号与时钟周期的时间准确对齐,这就使得在数字系统中的定时问题变得简单化。自动定时教正功能是输入电路中的自动定时缓冲器实现的,一般数字视频设备均具有这种输入自动定时教正功能。数字切换台的自动定时窗口大约是几十微秒,在自动定时窗口的可调范围内,自动定时窗口为所有输入信号提供同样的基准,这样,输入信号都有一个对称的定时窗口,若所有信号源都落在这个窗口内,自动定时的特点就能使信号锁定,并将输入信号调整到精确状态。所以,录像机都可以直接接到切换台上,这就大大简化了系统调整,减少信号之间的定时误差。
数字系统中,视频信号经过带内存储器的设备后,相对于音频尤其是模拟音频信号会产生一定的延迟。一般来说,数字录像机输出的视音频信号是同步的,切换台的时延在几行之间,而A/D、D/A、帧同步机、制式转换器等所产生的延迟一般是一帧。只要合理安排信号流程,视音频信号之间的延迟可以控制在难以察觉的范围内。如能觉察到延迟,可在音频系统输出端加接延迟器,以拉齐视音频信号的时延差。
数字演播室发展趋势
1、多媒体和虚拟演播室
由于数字电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都是对0和1处理,使得电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能很好融为一体,非线性编辑、虚拟演播室,就是二者结合的产物。非线性是相对常规的线性编辑而言,它以计算机的可修改性。信号记录的非顺序性和操作方便性使得型号的插入、搜索等操作简单快速。非线性系统编辑方式由于采用编辑菜单只对记录在硬盘中的节目素材时间码进行各种记录操作而非直接对视频信号进行合成,因此在经过多次编辑之后信号质量基本没有损失。而进行线性编辑的模拟信号损失却很大,且对磁头有磨损,增加了节目制作的成本。所以非线性系统不失为进行节目制作的一种良好方式。非线性编辑系统包含了数字特技机、字幕机、编辑机、调音台的功能。经过非线性编辑系统制作的节目直接输出到数字分量录像机,也可以进行D/A转换后输出到传统的模拟复合录像机,更可存在硬盘中通过网络直接送播控中心播出。随着演播室数字化技术及设备的发展,录像机在传统节目制作环境中的核心地位正在被非线编系统打破。因此,数字化制作环境中,非线性编辑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虚拟演播室技术也已成为当今电视技术的热点,虚拟演播室利用计算机技术生成三维运动的或静止的场景,成功地解决了前景与背景之间的透视关系、比例关系,使合成的图像有极佳的立体效果,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虚拟演播室不仅能提供虚拟场景,还能让表演者走入(出)三维场景内,或者虚拟物体的后面。同样场景内的虚拟物体可运动到表演者的面前或周围,这一点和传统的色键抠像有很大的区别。虚拟演播室可以进行异地人物采访。利用外来的视频信号直接进入虚拟演播室系统,与现场主持人结合进行实时的、面对面的采访。在虚拟场景中,对虚拟物体(道具)的增加、删除、移位是很方便的(和三维建模软件有关),这为临时修改创意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不仅大大节约了演播室的制景经费,而且使演播室资源得到了更充分的利用。
2、网络化、智能化
玻璃花纹范文3
所谓10、20年代的人群,实际是指十几岁和二十几岁的年轻人群,而这些“韩流”偶像们正是这些年轻人学习和效仿的对象。特别是对偶像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他们都有超强的窥视欲,而恰恰是这些方面就会成为他们模仿的重点。对于这些十几岁、二十几岁的人群来说,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而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往往也是最强的,因此偶像魅力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带有无法抗拒性。在这个偶像崇拜风起云涌的年代,如果你真的不知道一两个韩国明星,那么你可能真的OUT了。在这个娱乐至上的年代,早已造就出一个又一个时代的“英雄”,他们几乎以“病毒式”的侵入方式无时无刻不闪现在人们的眼前,而这些所谓的“英雄”就是应用了明星效应,成为了万人崇拜的“神”一样的人物。不可否认,这些深陷偶像崇拜的人群被批评为“脑残粉”的并不占少数,可是这些人宁愿被贬低,却也乐在其中不能自拔,这就是明星效应的可怕之处。而“K-POP”就是这样一种以年轻人为主要对象,并可以吸引世界上不同人群的极富侵略性的开放式文化。那么,为什么“韩流”明星会有如此强大的魅力吸引众人的目光,并使人们为他们疯狂,这也正是我们研究学者必须弄清楚的问题。可以说,“韩流”明星活跃几乎在各个领域,电视剧、电影、音乐、主持界、慈善界、商业界都有他们的身影,而且他们个个都“身怀绝技”,广受爱戴。
“韩流”明星的新老更替速度极快,据统计韩国音乐界每年出道的新人组合达到上百组之多,但真正能被人熟知的却寥寥无几。这也造就了“韩流”明星娱乐业竞争的激烈性。“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这一点一向都是“韩流”明星们的生存法则。为此,各大娱乐公司可谓煞费苦心、绞尽脑汁,都希望通过各种途径,让本公司的艺人能够创立品牌,并领用明星效应为公司谋利。每年前往SMEntertainment、YG、JYP三大娱乐公司面试的人群就达到数十几万,其中不乏国外人的身影。而每年各大娱乐公司也会前往世界各地“广招贤士”,举办各种castingsystem,吸收更多的新鲜血液,来满足“韩流”文化向外扩张的需求。这也是近年来“韩流”文化发展的新趋势——利用世界各国观众人群对于本国明星的关注度和支持度,来提升“K-POP”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知名度。例如:2005年,以superjunior身份出道的韩庚,成为在韩国本土出道的第一个外国人,由于当时的“韩流”文化中并没有中国元素的出现,这位新面孔、新成员立刻引起了中国观众的关注,从而使得superjunior组合一夜爆红,并成为亚洲炙手可热的“韩流”天团。可以说,“韩流”文化紧紧抓住了中国这片广阔的市场,利用中国明星在韩国出道为契机,进一步博得中国人对于本国明星的同情之感,从而打开中国市场。这一点正是近十年内“韩流”文化可以迅速向外扩张的关键之所在。而随着中国经济市场的大门进一步被打开,更多的中国明星得以在韩国出道。例如:2009年,以f(x)组合队长身份出道的青岛女孩宋茜,就以其青春靓丽的外表、扎实出众的舞蹈实力、乐观开朗的性格迅速蹿红亚洲,并通过韩国王牌综艺《我们结婚了》中“维尼夫妇”的形象进一步深入人心。而到了2010年以后,更多带有中国面孔的偶像团体得以出道,2010年JYP公司推出的MissA组合就有两个中国成员(孟佳和王菲菲),而最近风靡亚洲走向世界的男团组合要数SM公司于2012年推出的12人组合EXO了,而在组合中中国成员的数量就有达到了四名(吴亦凡、鹿晗、张艺兴、黄子韬),他们无论在舞蹈、唱歌、表演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出道短短一年,就拿下韩国各项颁奖礼的最重要奖项,并在中国包揽全部最佳组合奖。可以说EXO的迅速走红,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了中国10、20代年轻群体对于本土偶像的关注度。因此,我们不得不说,中国年轻的“哈韩族”们为韩国明星制造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另外,周觅(湖北人)、张力尹(四川人)、Tasty组合(郑大龙、郑小龙吉林人朝鲜族)Henry(刘宪华加拿大籍华人)、Amber(刘逸云美籍华人)等人都是当今活跃在“韩流”界的中国艺人,他们被韩国娱乐公司包装,在韩国出道,并面向韩国市场和中国市场。从这些在韩国出道的中国艺人我们不难看出,近年来“韩流”文化发展的新特点那就是:利用外国偶像(特别是中国人)在韩国出道来吸引那些国家观众对本国偶像的关注,从而使“K-POP”文化达到向外扩张的目的。因此,如何保留我国优秀的偶像资源,不使其外流,并将这些优秀的偶像资源为我们所用,与此同时吸收更多外国优质的偶像来华发展,这也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一大问题。
二、影视制作业——“韩剧”成为韩国代名词
当代影视制作业主要包括电影制作和电视节目制作两大方面。而对于韩国的影视制作业来说,电视节目制作水平远远高于电影制作水平。而近年来韩国的电视剧出口量也节节攀升,更多的韩剧明星被中国观众所熟知。从前些年红遍亚洲的裴勇俊、宋承宪、金泰熙、崔智友到最近红遍亚洲的李敏镐、金秀贤、李钟硕、张根硕,不得不说韩剧的发展进一步催生了偶像产业的发展。而从1993年我国第一次引进了韩剧《嫉妒》开始,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韩剧被引进,并被搬上中国银幕。从韩国文化观光部官方获悉,韩剧的出口额从2001年的800万美元蹿升至2011年的1.58亿美元,增长率高达200%。并逐渐超过日剧出口额(2011年日剧出口额为6200万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和英国的世界第三大电视剧出口国。而韩剧所出口的对象主要是拥有世界上人口数量的亚洲,这也为韩剧产业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提供保障。众所周知,韩剧最初传入我国的形态是长篇剧家庭剧,代表作有《看了又看》《人鱼小姐》《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等,而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大,空闲时间进一步减少,对于长篇家庭剧的需求开始逐渐变少,而对于16集到20集左右的迷你剧需求量却在不断增大,这也是“韩流”文化在传播过程中的又一个新发展、新变化。这些迷你剧故事短小,情节曲折,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常常在每集结尾处留下悬念,并在下集预告中有所体现,从而勾起观众继续收看下集的兴趣,并且这些迷你剧每星期只播出两集,因此,对于每部电视剧的固定收视人群来说,“追剧”就是他们每周的必修课程。例如最近大热的《来自星星的你》,居然被我国人大常委会在2014年的全国两会中提及,他指出“韩剧的内核和灵魂就是中国的儒文化,要相信自己,相信5000年不断的中华文化”。而在今年的两会中,还有提及韩剧的委员,例如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画院院长许钦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达,“韩剧热潮,已经不仅是韩剧的问题了,这让我们的文化自尊受到伤害,文化自尊的伤害是由于文化自信的缺失”。因此,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韩剧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近年来韩剧的风靡程度我们确实有目共睹,来自不同年龄段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群都爱看韩剧,更有甚者患上了“韩剧综合症”,在他们看来,每周最幸福的日子莫过于播出他们喜欢韩剧的那两天。而据新腾讯娱乐报道,更有为看韩剧造成家庭纠纷的现象。可以说,韩剧在某些方面已经影响到了中国家庭的和睦。
为何韩剧会对中国观众产生如此浓厚的兴趣,又是什么原因使这种“韩剧效应”的迅速蔓延。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第一,俊男美女,吸引眼球。正如本文前面所提,韩国是一个将人特别是偶像这种被某些人神话了的人作为产业进行交易的国家,这种偶像产业必然需要有其庞大的运营载体,而电视剧自然而然的成为了这种偶像产业最大的载体之一,出道后的电视剧明星得以迅速蹿红,并被人熟知,而这些俊男美女的演员们正是韩剧吸引观众的最重要法宝。第二,内容丰富,情节曲折。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韩剧的内容形式比较单一,主要以家庭生活剧为主,这些剧往往情节冗长,但却可以吸引更多年龄层次的观众。而到了2005年,一部韩国历史剧《大长今》风靡亚洲,并引领了一股收看韩国历史剧的风潮。直至今日,韩剧的内容题材进一步扩充,青春偶像剧《花样男子》《继承者们》《主君的太阳》、穿越剧《来自星星的你》《屋塔房王世子》《信义》、历史剧《风之画员》《善德女王》《树大根深》、谍战剧《IRIS》《雅典娜——战争女神》《城市猎人》、校园剧《dreamhigh》《成均馆绯闻》《请回答1997》等题材的作品,不仅新颖好看,而且情节曲折,成为吸引观众的又一大法宝。第三,创造团队一流,制作手段精良。韩剧以其边写边拍边播的创造手段为主导,并根据每周电视台收视率的反馈情况,作家(中国通常成为编剧)再进行剧情内容上的调整,从而达到不间断的提高收视率的效果。而这一点恰恰是我国电视剧不能达到的效果。而且韩剧的拍摄手段极其丰富,设备精良,有时采用电影的拍摄手法进行创作,使每一集电视剧不论在画面感和层次感上都能达到最佳效果。基于以上三点,不得不说韩剧的传播已经形成了足够强大的“韩剧效应”,而且韩剧的影响力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蔓延,并成为“韩流”文化的代名词。因此,如何抵御韩剧对我国电视产业的入侵至今还是许多专家学者研究的重要对象。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开放的中国,一个文化交融的中国,如何将我国的传统文化通过电视剧做为载体传往世界各地,这也是我国媒体工作者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
三、音乐创作业——流行音乐进军国际世界
音乐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消遣娱乐方式,早已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可以说人们的生活离不开音乐,不同类型的音乐可以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受。而流行音乐作为大众最喜欢的音乐类型,早已被大多数人群接受。流行音乐因其明快的节奏,多变的旋律,极强的感染性,被称为是世界上最为受欢迎的音乐。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一股强大的“K-POP”流行音乐风潮正一步步进入我们的生活。这些音乐节奏感极强,并伴有激情四溢的舞蹈,我们把这些音乐叫做“K-POP”式的“电子舞曲”,而演唱者往往穿着夸张的“大裆裤”、宽大的T-shirt,染着鲜艳的发色。这群歌手往往能够吸引大批青少年和年轻人的争先效仿,一时间大街上开始风行各种颜色的头发,夸张打扮的人群也层出不穷。其实,韩国本土的流行音乐类型是trot这种民谣音乐,但这种民谣音乐只能满足本国市场的需求。因此,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一种更为国际化的“K-POP”音乐来到我们身边,它吸收了HIP-POP、爵士、摇滚、电子舞曲等多种音乐类型,并根据韩国本土trot音乐,创造了“K-POP”音乐。近年来,一批又一批大家耳熟能详的“K-POP”音乐被人熟知,一首江南style更是创下了多项世界纪录,并且成为当时YOUTUBE网站点击量最多的MV。而在2012年,YG娱乐公司(江南style演唱者SPY所属公司)的股票交易额甚至超过了当时韩国娱乐业的龙头老大SM公司,成为当年韩国市值最高的娱乐经济公司。可想而知,音乐作为一种文化产业可以给经济带来多么大的回报。近年来,韩国的流行音乐可谓在世界范围内刮起了一阵又一阵旋风,每个经纪公司都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推出适合不同国家类型的歌曲及歌手。例如:专注韩国本土音乐的李承哲,李孝利,符合欧美曲风的Bigbang、2NE1和少女时代,适合日本曲风的东方神起、BOA,主打中国音乐品牌的EXO-M、superjunior-m等等。韩国人总能抓住不同受众对于不同音乐的喜爱程度精准的“下药”,并成功的将这些人“洗脑”,因此音乐创作业自然而然地成为了韩国政府主营的文化产业之一。例如:2013年,SM公司的组合EXO推出的专辑《XOXO》就打破了自网络音乐时代以来音乐专辑不能超百万的神话。截止到2013年末,《XOXO》专辑累积销量达到100.7557万张,打破了尘封12年的韩国专辑销量记录,SM公司依靠EXO在2013年取得的成绩,在2013岁末以1866亿8千万韩元(约10亿7千万元)的股价重夺第一位,YG公司代表杨贤石的股票总值则比今年9月缩水500亿韩元,以1740亿韩元(9亿9885万)的股票资产排名下第二位。在这个经济为主导的时代,音乐所产生的巨大经济价值真的不可限量。因此,“韩流”音乐也正向着“韩流”文化传播的新模式不断发展着,它迎合了世界上更多热爱流行音乐人群的偏好,并从中取得了巨大经济效益。通过成功地偶像产业与音乐产业的相互融合,使“K-POP”文化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传播。这也正是“K-POP”文化在现代流行音乐产业中得以快速传播的创新点之所在。
四、总结
玻璃花纹范文4
本研究以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为基础,选取南方某高校在校的6位华裔学生进行了深度访谈,考察华裔新生代对身份、祖辈、中国、当地社会等的认识与定义,以发掘华裔新生代成为公共外交主体的可能性因素和障碍性因素。这6位华裔学生均在1990年左右出生,有2人为第二代华裔,其余均为第三代华裔。通过访谈,我们发现了华裔新生代的以下特点。
一、华裔新生代的时代特点
1、华裔新生代身份认同的血缘依据
华裔新生代的身份认同最直接依据来自于家庭成员,自己的祖辈和亲戚均为华人让华裔新生代十分确定自己的华裔身份。虽然一些国家因历史和现实的影响,华裔新生代未能接触华文,但这没有影响到他们的身份认同。
2、华裔新生代身份认同的教育与传播依据
华裔新生代对身份的确认也来自于家人和周边人。首先,华人家庭的教育传播内容和方式具有浓重的中国色彩,重视华人身份和华人规范,这让华裔学生通过感知和解读长辈的教育内容,确定了自己的华裔身份。另外,来自自己亲人或其他文化圈中的人,对华人身份和其附着在华裔身份之下的语言和行为规范的重述,让华裔新生代确认自己的华裔身份和华裔言行规范,这种感知被固化和践行,并伴随其一生。
3、文化认同:向往中国文化
华裔新生代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向往来自于长辈对中国文化的尊崇,节庆中表现出的浓郁中华文化氛围,而周围环境的歧视又增强了其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三种因素综合作用,提升了华裔新生代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的热情。
4、自强不息:一个依然葆有但有可能褪色的精神
访谈中,华裔新生代不加思考地用“自强不息”来概括自身的特点,这源于华裔新生代在异域他乡,需要克服许多文化上的障碍,这需要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撑,他们经过努力,最终慢慢适应了异域生活,回顾先前的经历,华裔新生代将自强不息标记为自我最大特点。但是随着华裔代次的增加,对于中国文化学习的减少,对当地文化社会的适应成本的降低,缺乏跨文化适应和奋斗经历的华裔新生代身上表现出的自强不息的精神正在减弱。
5、走出“唐人街”:华裔新生代视野广阔化
传统上,国外华人聚居生活而形成的唐人街是华人华侨在国外生活和工作的主要场所,华裔新生代的祖辈便是如此,他们在唐人街操着家乡方言生活、工作、社交、娱乐,这使得华人华侨与当地人的交往并非必需,与当地人接触的意愿并不强烈。而随着华裔新生代被送进当地的学校,通过现代媒介接触各种各样的信息,他们接受到的教育和接触到的当地人,让他们逐渐意识到与当地人交往的必要。为了更好的发展,他们需要与当地社会勾连起密集的传播网络,以实现在身份认同、华人社区生活和当地社群圈子之间的平衡。而华裔新生代也在实际上取得了这些发展所必需的资源与能力,相较于其祖辈,他们眼光更长远、视野更开阔。
6、包容的择偶观
华裔新生代在择偶上并不必然要求另一半是华裔,甚至不想结婚,许多华裔学生表达了在婚恋上的选择自由权:不结婚,可以不是华裔,父母不能干涉。这些华裔留学生自己能够感知和理解祖辈想要自己找一个华裔组建家庭的愿望,他们并没有将祖辈的想法复制,而是认为另一半的血统不重要,与祖辈的“早婚”、“找华裔”相区别,显示出华裔新生代心态的包容性和开放性。而“结婚生子”、“成家立业”本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价值观,但是这些价值理念在华裔新生代身上的影响力在下降,传统价值观念在华裔新生代群体中影响力的变迁,正显示出华裔新生代区别于祖辈的特点。
7、自我认识清晰、行为务实
走出唐人街是为了寻求发展机会,与当地人的接触也体现出务实的特点,这是建立在华裔新生代能够清晰认识自己的不足和未来发展需要的基础之上的。在与中国学生的比较中,华裔新生代能够清晰认识到自己在语言上的优势,在行动上也更加追求实际效果,自我认知的清晰和行为的务实成为华裔新生代的重要特点。
8、当地文化特点与濡化策略的选择
学者Berry(1980)根据对是否保持自己的传统文化身份和是否愿意参与到东道国社会活动中与其他群体发生关系两个问题的回答,将濡化(acculturation)分为整合、同化、分离、边缘化四种①。虽然华裔新生代自小生活在东道国,但是因为华人聚居、与外界联系较少和华人身份的问题,华裔新生代仍旧需要进行跨文化适应,而且其适应策略的选择与当地环境密不可分。如在泰华裔因泰国文化的包容而对泰国文化推崇,在文化上也选择了整合策略,能够融合到泰国文化中,同时保持自己的华裔文化特征,而在印尼的华裔则可能更倾向于华人身份。
二、讨论:可能性与必要性
华裔新生代的时代特点及与中国的联系,使得华裔新生代作为公共外交主体兼具现实可能性与培养的必要性,而且必要性将随着时间的延伸而不断增大。
1、华裔新生代承载公共外交职能具有现实可能性
华裔新生代具备跨文化传播者的基本素养,可以成为侨务公共外交的主体。
(1)传播意愿:稳定的身份认同与文化认同是华裔新生代承载公共外交职能的根基所在。华裔新生代对于自己的华裔身份确信不疑,这为其进行公共外交提供了理论基础。华裔新生代对中国文化的强烈认同和浓重的中国情结,成为其承载公共外交职能的现实基础。华裔新生代接受了传统中国教育,尊崇爱国爱家的价值理念,在传播意愿上,具备承载公共外交职能的可能性。
(2)现实传播能力:自强不息、心态包容、视野开阔、自我认知准确。华裔新生代依旧保有祖辈创业时期的自强不息的精神,但是他们具有更加广阔的跨文化经历,心态更加包容,视野更加开放,在对自己的了解和对自己未来的展望上,他们具有更加清晰和准确的自我认知。自强不息的精神是华裔新生代取得事业成功、实现个人价值的基础因素,他们既了解所在国的文化,也了解中国的现实,留学中国的经历以及相伴随的广阔的视野和包容的心态不仅让华裔新生代在传播内容上更有说服力,在讲述真实中国的时候,更具备客观和全面介绍中国的可能性,而包容的心态会让华裔新生代包容受众偏见和误解,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处理负面的反馈信息,实现有效传播。华裔新生代走出了唐人街,与当地人的接触和交流越来越多,关系越来越亲密,这是公共外交与中国形象传播的重要资源,应该被发掘和利用。在现实传播能力上,华裔新生代具备承载公共外交职能的可能性。
(3)潜在传播能力:华裔新生代的潜在影响力。海外华人的经济②、政治和文化影响力不容低估③。多数华裔留学生在华完成学业后会回国发展,继承祖辈们的影响力,再加上华裔新生代所具备的艰苦奋斗、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他们能够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事业,成为他国的“精英人物”。华裔新生代的潜在影响力应该得到公共外交研究与实践领域的重视。
2、华裔新生代作为公共外交主体的障碍性因素分析
(1)华裔代次的增加。随着久居国外时间增加,老华裔逐渐远去,华裔新生代无法经历老华裔所经历的事情,难以透彻理解他们的中国情结,而在与所在地文化的长期接触中,文化被逐渐地接受、理解与习得,文化适应的策略转向同化。华裔代次的增加和为当地文化渐趋同化的事实都可能导致华裔新生代认同感降低,这直接影响着华裔新生代承载公共外交职能的传播意愿。另一方面,随着华裔新生代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越来越优越,再难有艰难的环境激发他们的奋斗精神,随着濡化的深入,跨文化适应成本的降低,自强不息的精神可能会褪色,而且这种情形在访谈中业已发现,这些变化影响着华裔新生代的潜在传播影响力。
(2)当地文化的影响和濡化策略的选择。华裔新生代虽然从小出生在国外,但是因为家庭教育和华人聚居文化的影响,华裔新生代仍旧需要对当地社会进行跨文化适应,而当地文化的包容性影响着华裔在当地的生活及文化适应,进而影响着华裔学生对中国和中华文化的认同程度。华裔在一个文化包容性很强的国家生活,如泰国,会对这种包容欣赏有加。如果当地文化的包容性强、吸引力大,那么随着代次的增加、文化适应的深入,华裔对于当地文化的认同感上升和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下降会同步发生,便如泰国华人一样“彻底同化进当地社会。”④
(3)全球化影响文化认同。全球化是一个新近出现的概念,学者单波认为此概念表达出时空压缩与人类关系结构和范围改变、文化同质化、价值观聚合等意义⑤。全球化越深入,跨文化交流就越密切,跨文化的传播与融合既是多文化的相互作用,也是个别文化与以经济一体化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为体现全球化取向的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融合。而前全球化时期业已形成民族文化的惯性,这与全球化自然对立。而全球化本身所具有的规律性制约了不同文化自我防卫机制的发挥,民族文化容易丧失自我保卫机制,沦落为弱势的一方⑥。强势文化的推进和传统文化的式微意味着华裔新生代对于传统中国文化认同感的下降,进而在文化全球化强势推进的狂欢中丧失精神家园。
华裔新生代成为公共外交主体,承载公共外交职能具有现实可能性,但这个过程并非自然而然。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如何避免华裔新生代为文化全球化所过分同化,保存海外中华文化,不仅是对海外华夏儿女文化认同感的挽救,也是华裔新生代能否承担公共外交职能、有影响力地传播中国文化和中国形象的关键所在。因此,对华裔新生代进行公共外交素养教育显得尤为必要。
三、结论:传播意愿和传播能力的综合
华裔新生代的身份和文化认同是华裔新生代作为公共外交主体的基础所在,其自强不息、视野开阔、心态包容、自我认知清晰的特征使得华裔新生代具备跨文化传播者的显性传播能力,另外,华裔新生代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潜在影响力,这些能力的挖掘及为公共外交职能服务,将成为华裔新生代传播中国的潜在传播能力。另外,随着代次的增加、当地文化包容性、跨文化适应策略的选择及全球化的影响,华裔新生代成为公共外交的主体存在障碍性因素,这就需要针对华裔新生代群体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公共外交素养教育。具体情形如结论图所示:
我们将影响华裔新生代承担公共外交职能的因素称为噪音,如全球化影响、濡化策略等。如图所示,华裔新生代成为公共外交主体的传播意愿是认同基础,而传播能力则包括显能力和潜能力两部分,但不管传播意愿还是传播能力都受噪音的影响而削减,所以最终能否成为公共外交主体,则需要视三种作用力的综合作用,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华裔新生代的公共外交主体地位=传播意愿+传播能力-噪音
华裔新生代具备成为公共外交主体的可能,但他们传播中国的效果如何是公共外交在跨文化传播领域中需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本研究系作者主持的广东省政协理论研究会立项课题“华裔新生代时代特点与公共外交职能承载研究”[编号:2012-ZX-016]的成果。)
「注释
①Berry, J. W. (1980). Acculturation as varieties of adaptation. In A. Padilla(Ed.), Acculturation: Theory, models and some new findings (pp. 9–25). Boulder: Westview Press.
②单纯:《海外华人经济研究》,海天出版社,1999年版,第249页。
③茅根红:《海外华侨华人世界的新变化及其对中国未来发展的影响》,暨南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第22-26页。
④曹云华:《变异与保持一一东南亚华人的文化适应》,中国华侨出版社,2001年,第4页。
⑤单波:《跨文化传播的问题与可能性》,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
玻璃花纹范文5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中以示范农场位于福州市晋安区新店镇埔档村,于2013年10月引进以色列设备及技术,建成3500耐以上的玻璃温室大棚,建成投人使用1年来运行良好。现将该玻璃温室大棚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及其应用于无土基质设施栽培的管理经验总结如下。
1自动化控制玻璃温室大棚系统设计
1.1玻璃温室大棚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系统材料和结构
玻璃温室是以透明玻璃为覆盖材料的温室,透光率一般为60%一70%。温室的骨架为镀锌钢管,门窗框架、屋脊为铝合金轻型钢材,肩高约8ma大棚管理系统采用JPK-013型自动化控制系统。开启电脑,输入用户名及密码,在桌面点击海峡农业示范园控制系统图标,点击特殊菜单,点击登录“开”,弹出对话框,再次输人另外一个用户名及密码,就可进行参数操作设计。设计结束后,下拉特殊菜单,点击退出“关”。把目标温度设计为300C,降温需求百分比为10%。
1.2系统功能及操作设计方案
1.2.1夏、秋季的操作设计方案根据南方夏、秋季需要降温的要求设计操作方案。
1.2.2冬、春季的操作设计方案根据南方冬、春季的气候特点设计保温操作方案。
2玻璃温室大棚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管理要点
2.1水肥机一体化系统管理
水肥机由以色列Galcon公司提供。操作步骤:电脑开机一桌面一点击Client系统一点击Mixero
2.2分区设计管理
2.2.1水肥机一体化分区管理将整个温室分成6个水肥灌溉区域,即与电脑连接的6个水阀所控制的灌溉区域为一个独立的单元。区域布置见图to水肥机装肥料母液的肥料桶共7个桶,A,B液各3个桶,另外1个酸液桶,分为3个组别,酸液桶共用。针对不同作物,每组的肥料母液可以有所区别。A桶(Fert.1)和B桶(Fert.2)吸量都设为5.0L/m3,酸液(Fert.3)吸量设为3.5I}/m3。1区、2区种植瑞丰番茄,2014年5月31日移植;3区种植金玉满堂番茄,4区种植串串红铃番茄,3区、4区均为5月22日移植。从移植到7月2日每天灌溉1次,清晨5:00开始滴灌,时间为10mino7月2日开始增加为4次,每次3min。因为3区、4区结果多,植株细弱,7月6日再增加1次,即3区、4区结果期每天灌溉5次,每次3mino5区、6区分别种植金石王1号和金玉满堂番茄,2013年11月9日移植,前期灌溉同3区、4区,因结果盛期需肥水较多,增至每天7次(表3)。
2.2.2各区域的项目编号绑定及灌溉时间表(Irri-gationProgramNo.)设计各区域的电脑识别代码及灌溉时间表设计见表30
2.3灌溉时间等数据的设计及修改
在Mixer的图案里,点击IrrigationProgramNo.,在左上角白色框格里输入所要修改或设定的项目编号(ProgramNo.),回车,再在左上角白色框格的左边,点击锁匙(解锁),选择要修改的数据,输人要修改的数据,全部修改完毕,再次点击解锁,点击确定(sure)完成修改。其他项目的修改过程同样。
2.4所需EC,pH值的修改及其感应器校准
点击FertilizationPrograms,在肥料项目号7,8,9栏目内修改各种植区所需的灌溉水肥的EC,pH值。2014年种植番茄,1,2,3,4区的EC值设置为1.5ms/cm,爪6区盛果期设置为2.0ms/cm;pH值都设置为5.7。当发现水肥机上的EC,pH值有偏差时,要用标准液来进行校准。
2.5洗盐
点击右上角IrrigationPrograms进人操作界面,点击ProgramSettings进入灌水数据界面。程序号(Prog.No)要选择灌溉肥料没用过的空白号。优先权(PrioritySetup)选择low。灌溉间隔天数(Irri.Cycledays)选择1d,时间单位(Irri.Unit)为min;灌水量(Quantity)为持续灌水60min,肥料(Fert.Prog)填写0。开始(StartTime)写0:O1,结束写23;59;各区的间隔灌溉时间(Duratior)写250min(洗盐1轮60x4为240min,其间休息10min。这就是洗盐1d的循环模式。
2.6过滤器清洗
每个肥料母液桶下面都有1个过滤器,选择在没有灌溉的时间段里,关闭水肥母液桶的开关,把过滤器小心拧开,用清水冲洗过滤片,干净为止。然后在灌溉之前装回,打开水肥开关。水肥机后面也有1个过滤器。
2.7混合桶溢水问题的解决
灌溉是边混合水肥边进行灌溉,如果遇到突然停电,等来电时,电脑不知道混合桶的水肥该往哪个区走。因此,当看到混合桶溢水时,应立即手工把混合桶里的水肥舀出1/2。
3小结
玻璃花纹范文6
文化传播关键在于自愿和平等
有种流行的观点认为,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情。问题是,“硬实力”不等于“软实力”,一个国家强大未必就能促进其文化的传播。与此同时,一个国家如果滥用自己的“硬实力”,还有可能给其“软实力”带来伤害。
还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中国需要以“传教士”或“营销员”的热情,千方百计地向世界推广自己的文化。问题是,文化既不是传单也不是商品,“传教式”或“营销式”的文化推广只会引起他者的猜忌和反感,甚至有可能带来文化冲突和宗教战争――此类事例在世界历史上不胜枚举。更何况“酒香不怕巷子深”,真正优秀的文化又焉需“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呢?
那么,到底该以什么样的心态推进文化传播工作呢?法国史学大师布罗代尔在《论历史》一书中明确指出:一种文化至少具备三个特性,即时空性、借鉴性和抵制性。也就是说,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历史传统和地域范围,只有当它意识到外来文化有利于自身发展――至少不会给自己带来危害时,才会予以吸收和借鉴,否则就会予以拒绝和抵制。
文化的上述特性说明,文化传播必须具备两个原则才不至于带来文化冲突:其一是自愿原则,亦即孟子所说的“中心悦而诚服也”,心甘情愿地学习或引进外来文化。比如,唐朝时期玄奘到印度取佛经,日本派“遣唐使”来华学习,甚至是邀请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传播佛教,等等。
其二是平等原则,亦即既不能自大,也不能自卑,而是要在谦恭和互敬的基础上学会彼此礼让,至少是要学会对等地展开交流,而不是单向输出和盲目引进,否则带来猜忌和抵制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这一点在自愿原则无法实现的情况下,会变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文化传播的自愿原则和平等原则,用孔子的话来说,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做到 “各有其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才能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对话、共生与和谐,也才能为自身的文化传播找到坚实的切入点和生长点。
“天朝上国”心态千万要不得
在以往的历史上,中国确乎一向是而且也一直以“中央王朝”和“衣冠上国”自居,养成了文化上的自信与自大纠缠在一起的复杂心态,往往把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视为一种对他者的恩惠和赏赐。
由于历史的惯性使然,如今的国人仍然或多或少残存着一些“天朝上国”的文化心态,把他者学习汉语汉字、茶艺武术之类的现象看作是中国文化优越性和吸引力的佐证,认为全世界都在热切期盼着掌握汉语汉字和了解中国文化,以便从“中国复兴”的大餐中分得一杯羹,甚至认为中国文化就是“救世主”,理应走向世界和拯救人类。
“天朝上国”的文化心态不仅是一厢情愿,而且是盲目自大,根本就无法与其他文化展开平等的交流与对话,只能引来讽刺和挖苦――须知,世界上的风行快餐是肯德基和麦当劳、流行影视是好莱坞大片、通行国际语言是英语、主流意识形态是自由主义,对中国文化拳拳服膺的他者在世界上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在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之前,国人最好是学会点儿谦恭,至少是学会平等地对待其他文化。
但是,中国恰恰在这方面也出现了问题。原本的设想是把“孔子学院”办成沟通中外文化与友谊的桥梁,这一初衷固然不错,但对等交流做得有些不够,因为中国这几年在海外开办“孔子学院”的速度和数量,要远远大于把他者语言文化机构“请进来”的速度和数量。总之,中国过于注重自己的“文化”,而忽视了他者猜忌和抵制中国文化的可能性,所以时常会遇到有人大喊“狼来了”的情况,甚至有人猜疑中国利用“孔子学院”培养“亲华势力”和把“孔子学院”办成“间谍机构”。这固然是无稽之谈,但却提醒中国需要反思为什么会有这种吃力不讨好的现象发生。
“文化自虐”倾向同样要不得
如今,中国文化已初步具备了走向世界的条件,即中国“硬实力”正在提升,国人正致力于复兴传统。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些中国人的文化自虐倾向仍很严重,妖魔化中国文化而乌托邦化西方文化的现象时有发生,比如“孔子就是丧家狗”、“柳下惠是伪君子”、“一千个孔子都不如一个亚里士多德”等说法影响就很大,还有人动辄就给中国文化泼“封建糟粕”、“愚昧落后”的脏水,仿佛古人欠了我们许多还不完的债,而我们又欠了洋人许多还不完的债。
此外,一些人固守中国文化独特价值的文化相对主义心态也很严重,既容易走向文化孤立主义,也容易和狭隘民族主义、政治实用主义等纠缠在一起。事实上,任何一种文化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普世情怀,正如美国人类学家格尔茨所说:“问题由于是存在性的,所以是普世的;答案由于是属于不同民族的,所以文化是有差异的。”中国文化的普世性情怀尤其强烈,比如宋儒张载说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何等的气象与情怀!
孟子曾说:“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无论是文化自虐倾向还是文化相对主义,都是一种自我矮化,也是一种自甘沉沦,堵塞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大门,无疑是自绝于人类文明之外。近来有不少学者在讨论“洋人能否成为儒家”和“中国文化参与世界价值体系重建”的话题,但笔者以为,在讨论这些话题之前,还是首先讨论“中国人能否再次成为儒家”更为切近时弊。
建设“拓展性”和“建制型”的中国文化
目前的中国文化在“建制化”方面存在严重问题。相反,西方文化的“建制化”却很成功。以美国为例,一是宗教建制化,传统价值观赖教会以存,并渗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二是教育建制化,如大学普遍开设通识教育课程,主要讲授西方人文经典;三是政治建制化,即政治理念和政治行为相与一体――奥巴马宣誓就任美国总统,不仅手按《圣经》,而且重申自由民主原则,即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如此一来,每个美国人,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美国文化的缩影;哪里有美国人,哪里就有美国文化。
历史上中国文化的“建制化”同样也是很成功的,比如有学校、读经、科举、官吏制度、乡规民约,等等。然而,正如余英时先生所说:近百余年,中国传统的制度一个个崩溃,意味着儒学在现实生活中失去一个个立足点,最终儒学成了漂泊不定、无家可归的“游魂”。儒学的这种现代困境,严重制约着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比如,1993年在芝加哥召开的世界宗教大会,以及其间通过的具有深远影响的《世界宗教伦理宣言》,竟然没有儒家代表参与,因为按照通常的理解,儒家不是宗教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