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育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有效教育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有效教育论文

有效教育论文范文1

1.学生学习观念的自主化

随着开放式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深入人心,学生在开放教育中的自主学习意识也在不断地提升,进行独立自主学习的观念也在不断转化,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在不断提高。学生通过参与开放式的学习,能有效改善传统上依赖教师、课堂和班集体的学习模式,并转变到靠自己、课外和学习中心的新型学习模式上来。开放教育强调自主学习。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学习时间、地点、内容及进度等都可以由学习者自主安排,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克服学习的盲目性。通过自主学习,即通过文字教材的自学,音像教材的收听,录音、录像带、VCD光盘或者DVD光盘、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CAI课件)的收看和网上教学信息等方式,转变学生参与开放教育的态度和认识,使其在注重知识学习的同时,注重自身学习方法与能力的有效提升,以适应21世纪社会竞争的需要。由此可见,开放式学习的主要特点就在于学生学习观念的自主化,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强化自主学习的意识,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并有可能对学生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

2.学生自觉参与各项学习活动

在开放教育过程中,因为受到这样或那样的影响,极易导致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出现问题。尤其是在目前来看,很多学生面临的困惑就是在学习时间如此紧张的前提下如何兼顾工作和学习,以更好地消除工学矛盾。因而为了体现自主活动的有效性,就必须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较强的自觉性,不会因为自身基础差、所开设的课程不利于自身的学习以及远程学习难以掌握学习的重点等而放弃学习,而是应在自学过程中面对多种困难敢于挑战,通过多种方式寻求困难解决的途径。如遇到学习技术上的问题时,他们可以找同学交流与帮助,找辅导教师进行辅导,也可以进入形成性测评系统中“孟老师论坛”提问求助,还可以通过BBS网上论坛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由此可见,在自主学习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但是学生为了完成学业而会自觉参与到问题求解的过程中来,并在一系列的学习过程中注重个人主体意识,更加自觉地追求自我完善,更加追求自我提高的目标。

3.多元化的集体教学

在开放教育过程中,注重生本原则,主要在于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并非将集体的面授和辅导排斥在外。因而在学生加强自学的前提下,作为教师还应开展一定的集体性面授和辅导,这在促进学生学习过程中面临问题的解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之所以大多数的学生都会欣然接受自学与面授有机结合的学习模式,主要就在于有助于学习效果的全面提升。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集体面授和辅导过程中,采用科学的教学组织形式。一般情况下,应按照排名的顺序进行重难点的梳理和讲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全面而又系统的讲授,接着为辅导答疑,最后是作业讲评和集体讨论。就笔者工作实践来看,在诸多的学习方式中,集体的面授与辅导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形式。由此可见,“在开放教育中,采用传统的单纯的文字面授教学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而应满足集体教学的多元化,并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积极开展开放教育教学工作,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形式的多元化。”

二、开展开放教育的根本性保障

1.构筑科学教学资源体系,为开放教育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确保开放教育的有效性,就必须具有优秀的教学资源,因而必须致力于科学教学资源体系的构建,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专业特点的发展,从而更好地将教学内容客观整体地反映出来,最终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因此,教学资源建设要具有科学性、发展性、可操作性,从学校实际出发,求真务实,及时更新拓展或补充网上教学资源。

2.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支持服务

在有效性学习中,教师要了解开放教育教学理念,为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提升自己的学识与修养,丰富知识,跟上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应努力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提供有效的教育服务,使教学的组织管理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

3.设施、信息支持服务

继续增加投入硬件建设上,努力提供完善的现代化助学设备和场所,以满足学生学习服务的要求,其中包括建设多功能的图书馆、实验室。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开展各种多媒体组织教学活动。在课件使用、上网学习、免费提供音像光盘以及场所等自学辅导资料方面,尽量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好的环境。在设施上支持学生实现独立自主的学习,满足各类硬件的需求。在信息上的支持服务,主要包括各种信息的传递没有障碍,根据各个专业的不同要求,及时反馈和有关该专业的内容设置、课程要求、学习任务、教学进度、专题活动、在线解答等有关信息的内容,以保证在校学生能够及时有效地了解学科的各类情况,做好课前、课后的准备工作,了解学习动态。

4.督学和管理支持服务

为了有效保障学生能够自觉地学习以及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督学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督促和帮助学生,在他们学习的过程中给予正确的评价与分析,可以更快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平时的作业和辅导中,应及时对作业进行批示,及时公布答案,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自己的错误所在,及时改正。这样一来,可以提高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效果与正确率。而且,可以巩固学习内容和学习效果,强化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督促作用,促进学生更好地有效学习。在教学管理方面,改革以往传统的管理模式,采取改良的管理方式。在教务管理方面,尽量给学生提供课程注册、学分认定、学籍管理、证书颁发以及收费管理等方面的服务与咨询,从而更好地提供和谐的育人氛围以及周到热情的服务环境。

三、结论

有效教育论文范文2

论文关键词:关于幼小衔接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在教育目标、任务、内容、形式和方法等方面有明显差异。长期以来,幼儿园和小学都忽略了两者在教育教学方面应有的区别和联系,造成了目前幼儿园与小学低年级,在教育教学的内容、要求、形式和方法方面缺少过渡,出现明显的“脱节”现象。学生在新的生活、学习环境中,立即感受到了从未经历过的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许多儿童的身心在适应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困难。使他们的认知兴趣迅速下降,自尊心、自信心不断的减弱。

面对如同白纸般的幼儿园和低年级学生,怎样做好这一衔接工作呢?

一、充分了解幼儿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5-6岁幼儿的好奇心已不再满足于了解事物的表面现象,能灵活、协调地掌握基本动作,小肌肉发展迅速。幼儿脑发育显著加速,随着幼儿脑结构的形成,脑的机能也发展起来,幼儿的抑制过程加强,可以逐渐控制自己的行为,减少冲动性,幼儿的思维是具体的,在认知方面能根据概念分类;按类别记忆;掌握了部分和整体的包含关系;能够掌握“左右”等比较抽象的概念;对因果关系也有所理解。

小学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还不完善。他们的注意常常容易被活动的、鲜艳的、新颖的、有趣的事物所吸引。想象建立在表象的基础上,以表象为素材。学龄前儿童的游戏活动强有力地促进了儿童想象的发展。自我控制能力较之幼儿阶段有了发展,但仍比较差。

二、幼儿阶段应初步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指出:“由于小学儿童品德发展以协调性为特点幼儿教育论文,小学阶段是道德行为、习惯培养的最佳期。尽管品德培养应该有多种起点,道德行为、习惯培养也离不开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培养,但从道德行为、习惯培养入手,这的确是发展小学儿童品德的最有效的途径。”

儿童的模仿性强,可塑性大,且儿童时期是道德行为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在此期间,如能选择恰当的教育内容,采用优化的教育手段,就能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1.从“坐、立、行”起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在学校里学习,活动,离不开“坐、立、行”这些最基本的行为动作。虽然每个学生的行为动作都不一样,但是“坐、立、行”的姿势总有个规范cssci期刊目录。俗话说,坐如钟、立如松、行如风。训练学生的“坐、立、行”等行为动作时,就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坐要坐得端正、立要立得精神、行要行得矫健。要通过长期的训练,逐步使之内化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其实,一个人“坐、立、行”的风度很重要,它不仅反映了人的教养、气质,而且,直接影响着别人对这个人的评价与看法。

2.从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入手,培养文明的礼仪习惯。

幼儿的文明习惯可以体现在文明的交往中。小学生在家孝敬父母、长辈,在校尊敬老师、团结同学都是文明交往的表现。要学着帮助父母和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等,从小事、小节做起,逐渐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

3.从课堂教学入手,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幼儿掌握正确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如果这些基本姿势不正确,在进入小学以后纠正往往收效甚微。在大班后期以及学前班可以进行专门的训练和指导,学写一些简单的数字,不要求快,只要求规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在常规上有要求。引导幼儿在集体活动时间里逐渐保持注意的稳定和持久,尽量在活动后喝水、上洗手间。集体活动时能专心听讲,积极发言,加强对孩子进行注意力和思维敏捷性的训练。课堂上经常进行注意力集中训练。

三、幼儿阶段应培养初步的生活能力。

1.从简单的学习用品的整理入手,培养幼儿的收拾整理的能力。

幼儿园应加强生活能力的培养。如:整理书包,管理自己的物品,准时上学,按时休息,在自由活动时会结伴玩耍,听指令完成任务或听老师口头通知带指定物品等,使幼儿在自理能力、时间概念、任务意识、责任感、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交往能力、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减少初上小学时丢三拉四,东拉西扯的现象幼儿教育论文,逐渐学会管理自己,进入小学后能开始忙而不乱、有条不紊的生活。

2.从语言教育入手,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园要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要求教师注意语言的规范、优美、丰富多彩,不说脏话,给幼儿做好榜样。幼儿教育应培养学生能简单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思路,能和同伴、老师进行交流,基本能说简单的完整的话。

四、幼儿园应主要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放眼现在的幼儿园、学前教育,老师们为了提高学校的知名度,进行的教育大大超出了幼儿园的教学目标范围。根据幼儿教学大纲,幼儿园小班重在培养幼儿自我护理能力,中班重在培养幼儿形成数的概念,到了大班才开始教孩子一些简单的数的组成和加减法。对于大班小朋友也可适当学习小学的课堂纪律和行为规范,让孩子对几个月后的小学生活有所了解。让孩子尝试举手发言,上课要尊重老师保持课堂安静是很必要的,但不需要为应试布置作业。

幼儿园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幼儿简单的学习兴趣。国家教育部在1996年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对于智育目标,《规程》中指出,“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可是,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错误地把开发幼儿智力与学习知识等同起来。误认为:“孩子越小、识的字越多、数的数越多、智力开发得越好,孩子就越聪明。”其实不然,开发幼儿智力主要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游戏活动来促进幼儿动手、动脑,从而培养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正是幼儿教育的主要任务。它比幼儿简单地认识几个字、背几首诗、算几道题(这些多是幼儿机械的记忆,并不理解)要高级的多,而学习知识的任务应该是从小学才开始的,因此我们常常发现某某幼儿在3岁就能背多少诗,识多少字等,一旦上了小学成绩并不乐观的现象。科学研究表明,不适宜地过早让幼儿学习知识,不但对开发幼儿智力无益,甚至有害。

重复教育,易使幼儿产生学习上的厌倦情绪。因一些学前班教材的部分教学内容与小学一年级教学内容是一致的,如拼音、书写汉字、做算术题等,这部分内容是小学一年级应系统学习的,若孩子在学前班学习了这些内容幼儿教育论文,表面上看孩子在学习一年级课程时是重复的,但一年级学习的知识要比学前班学习的知识系统得多,也深入一些,而幼儿在学前班接触过这些知识后,从幼儿心理上看是很容易产生满足感,而不愿进一步去学习,时间长了便产生学习上的厌倦情绪,随之带来听课不认真,作业不细心,学习态度浮躁等不良学习习惯。有的孩子由于在幼儿园时接受了这些知识,在进入小学以后产生一种骄傲情绪,这些将对以后的学习产生很不利的影响,这就是很多上了学前班的幼儿在小学高年级时成绩并不优秀的原因之一cssci期刊目录。

幼儿在学前班一旦接受了错误的知识,就容易产生一种思维定势,在进入小学以后进行纠正就相对困难了。以数学教学为例,在幼儿园,虽然百以内的数的加减都在进行讲解,但往往只注重计算的结果,不重视算理,进入小学后,进行加减法仍需借助小棒、手指等辅助工具,对学生的计算能力的提高有害无益。

五、要加强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教师、教学内容、教法的衔接和联系。

1.加强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的联系。

幼儿园教师要了解小学教育的教育内容及阶段划分,不要过多过快地进行教育,宜遵循小学教学的阶段性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小学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幼儿园教师要经常深入小学低年级听课,了解小学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方法。

2.加强幼儿园的教材和小学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和衔接。

幼儿园的教学内容不宜过深,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内容应该循序渐进,不能只顾教学内容的延伸而忽略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知指导以及算理的讲解。

3.加强幼儿园和小学教育课堂教法的过渡和衔接。

对于从幼儿园刚刚跨入小学大门的儿童来说,面临着许多的变化:1、环境变化。学习生活环境由以家庭、幼儿园为主转变为以小学校园、班级为主。2、活动变化。幼儿园活动是以游戏为主;进入小学后,儿童的活动转为以学习为主。3、主要指导者的变化。学前时期幼儿的主要指导者是家长和幼儿园阿姨,进入小学后,主要指导者转为小学教师。幼儿园的教育通常是寓教于乐,以游戏为主,进入小学以后,课堂教学时间由三十分钟延长到了四十分钟,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要求小学低年级教师应采用灵活、新颖的教学方式,充分准备各种教具,调动学生的各个方面的感知和注意,完成课堂教学。课堂中可以进行中途休息,进行相关的游戏幼儿教育论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为下半节课的学习打下精力基础。

同时,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当的赞扬对孩子的激励、教育作用非常明显,在学前教育阶段,应多用搂抱、亲吻、抚慰等动作,讲故事,做游戏等简单活动,漂亮玩具、好吃的东西等物质奖励,竖大拇指、拍拍孩子的肩膀、恰当的赞扬、和幼儿交流,克服幼儿对学习的恐惧心理。在进入小学以后,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可以采用鼓励、微笑、平易近人的态度、抚摸孩子的头、对孩子的优点加以肯定,鼓励孩子的点滴进步等促进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消除孩子心中学习辛苦的印象。

总之,不管是小学教师,还是幼儿园教师,都应该多阅读相关的心理学、教育学书籍,了解小学生在入学以前的课堂教学经历,并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幼小衔接”。

有效教育论文范文3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多阅读。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朗读每一个句子和段落,最后读整篇课文,这正是顺应了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只有通过朗读,学生才能够充分感受到乘客的“从容”、作者的“提心吊胆”和艄公的“智慧、勇敢、机敏”,才能理解为何艄公能够成为黄河的主人。朗读课文,学生还能够感受到文字的优美,并能激发他们对艄公的尊敬。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学习的主人”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并为“黄河的主人”做出铺垫,教学结尾处又深化了艄公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艄公精神的升华。而且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地利用了视频、图片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了解不认识的事物,改善了学习效果。

二、精思,教学优化的核心

文本含义来自精读,而所谓精读其核心又是指向学生思维的。让学生在精读的同时精思,往往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思维能力的提高。因此,精思是小学语文教学优化的核心。教学实录———《珍珠鸟》(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师:同学们,我们对珍珠鸟已经有了一定认识,请同学们带着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朗读课文。(学生朗读课文)师:同学们,通过朗读课文,能不能知道珍珠鸟是一种什么样的鸟呢?生:是一种可爱的鸟,因为它有小脑袋和“尖细又娇嫩的鸣叫”。生:是一种好看的鸟,因为它像“蓬松的球”,还有灰蓝色的羽毛。师:很好,看来同学们都已经仔细阅读了课文。同学们能够从词语和句子中知道珍珠鸟的美丽和可爱,那么同学们能否再体会一下,除了可爱和美丽,珍珠鸟还有什么其他的特点?生:还是一种胆小的鸟。(让学生阅读课文,品读文字,知道珍珠鸟的特点,让学生了解如何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师:珍珠鸟是一种胆小的鸟,那么它害怕作者吗?生:先是害怕,然后不害怕。师:很好,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过程。请同学默读第4段,看一下珍珠鸟是如何一点点接近作者的。生:开始的时候珍珠鸟在屋里飞来飞去,乱撞灯绳。师:这表现了什么呢?生:珍珠鸟害怕作者。师:那么到最后哪些地方又体现出珍珠鸟不再害怕作者了呢?生:珍珠鸟用小红嘴啄作者的笔尖,作者用手抚摸它,珍珠鸟“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师:所以,珍珠鸟经过很多次试探,才知道作者是真的爱护它,才真正地完全依赖作者,这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呢?生:我们要关心和爱护动物,动物才会成为我们的朋友。师:对,作者关爱珍珠鸟,珍珠鸟才会这么可爱美丽,才会和作者友好共处。在课堂教学刚开始的时候,教师就提出了“珍珠鸟是一种什么样的鸟”这一问题,由此创设一种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然后让学生自主感受珍珠鸟一步步亲近作者的过程,认识到珍珠鸟对作者由害怕陌生到亲近的态度变化,并引出“完全依赖”的概念。这一过程又是一个精心思考的过程,便于学生理解本节课的重点:只有相互依赖,我们才能和动物友好相处,只有相互依赖,同学之间才能互助友爱,这正是本文作者冯骥才想要表达的人文思想。

三、精设,教学优化的保障

有效教育论文范文4

首先,幼儿教育教学内容片面追求知识的数量和难度。幼儿一日生活应以游戏为主,通过多种活动的探索、感知实现成长。但在我国幼儿园体制转型的影响下,政府将学前教育推向市场,大量公办园转型,民办园丛生。为了自负盈亏吸引生源,很多幼儿园不得不开设吸引家长的超前教育课程:在中、大班开设了算术、英语、拼音、识字、珠心算等课程。有些幼儿园教两三岁的幼儿背诵“经典”,甚至背诵圆周率,将小学的学习内容提前到学龄前,超纲教学,致使学龄前儿童已经开始提前上学;有时不只是提前上小学,而且是正正经经地“大”上学、“狠”上学。最近在网络上迅速蹿红的一段名为“3乘5太难了,小萝莉急得哭”的视频中,一位年轻的母亲让5岁左右的女儿背诵本应小学二年级才掌握的乘法口诀,小女孩只记得3乘5等于35,于是母亲让其反复背诵多遍,在父母严厉斥责下,小女孩带着怒气背诵了一遍又一遍,还带着哭腔大喊“太难了”。其次,幼儿园教学形式以课堂教学为主,去游戏化现象日益凸显。研究者在调查中看到某幼儿园关于“牛”字的教学教案:(1)出示字卡,幼儿认读;(2)讲解字义,组词,造句;(3)教师示范书写“牛”的笔顺及格式;(4)幼儿书写练习;(5)教师指导幼儿练习;(6)书写“牛”的笔顺及组词。教学形式与小学无差异,用机械的方式让幼儿识认新字,毫无游戏性。在一节语言公开课《城市里的野猫》中,老师在课前的准备是在磁性黑板左侧背放八张卡片,右侧挂一副大图片。老师根据右侧的图片讲故事,不时地停顿出示卡片认读教学。幼儿认读卡片后,再继续进行故事讲述。教师在讲故事过程中停顿八次完成“森林、城市、斑马、疼、花奶牛、痒、河马、重”的教学任务。在断断续续讲完整个故事后,教师组织开展“识字游戏”以巩固生字、词。教师领读后,学生到前面抽字卡领读。整个活动的游戏之处就在于幼儿到前面抽字卡并领读。本应该是幼儿主动的、充满探索性的游戏,变成了活动中的点缀。第三,园内幼儿行为规范类比小学。多数幼儿园师幼之间都有类似的口令“:小小手背后,小小脚放好“”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藏起来”“我们都是机器人,一不许动,二不许笑,三不许露出大门牙”。从小小班到大班都有最基本的行为规范:上课要像小学生一样坐姿端正,认真听讲,不准随便乱动乱说话。对于中班和大班的幼儿,要求更加严格“:上课”精力集中,专心认真,跟随老师的讲解进行思考并积极回答问题。老师通过回答问题的方式检验幼儿是否认真听讲,同时要求回答问题的时候要做好举手,不许大声喧哗,得到老师的允许后方可回答问题。课间安静的休息、喝水或如厕,禁止打闹喧哗等行为。这种“规则”抑制了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以固定的要求去限制幼儿的自由。

二、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原因分析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既有教育内部的原因,也有外部社会因素的原因;既有幼儿园、教师的原因,也有家长的原因。

(一)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1979年,在全国托幼工作会议的《工作纪要》中就明确提出“要防止和克服婴幼儿教育小学化和成人化”。可见“小学化”倾向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根深蒂固地存在于我国的幼儿教育中了。应试教育形成了以知识评价为主的考试制度和升学制度,并不断趋于低龄化,致使幼儿园和家长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幼儿的发展。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幼儿入小学要参加小学入学考试。基于这样的现实情况,幼儿园教育从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的办园目标转移成灌输统一的知识内容,训练特定技能技巧,为小学入学考试做准备的机构。现在整个教育系统演变成一种层级式的包围现状:入幼儿园是为了入好的小学做准备,入小学是为了能入好的中学……随之而来的是幼儿园学习小学的内容,为小学入学考试做准备;小学围绕着小升初考试转……高中围绕高考做准备,为了考取一所好的大学,更长远的是为了拿一个好的文凭找一份好的工作。

(二)家长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为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众多家长在错误的教育观念指导下,开始对自己的子女进行超前教育。在知识、技能的学习中,语言、数学的发展可以进行外显的展示,加上家长的攀比心理,为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提供了环境。现在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因此家长在对幼儿教育重视的同时,将全部关注都集中在了仅有的一两个子女身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顾幼儿身心发展实际,强制地学习多种知识和技能,企图培养出“神童“”数学家“”音乐家”。家长并没有注意到,社会舆论对于“神童”的宣传,也只停留在数数和识字量的维度上。由于没有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和评价观指导,一位家长说道:“这家幼儿园挺好的,老师天天教孩子认字、算术,不像别的地方只领孩子玩。”山西省的一项调查显示,90%以上的家长希望孩子到幼儿园“多学些知识”。为迎合家长的这种观念,很多幼儿园不得不开设多种知识技能性的特色教学课程。可见,家长的传统教育观念以及功利心态严重束缚了幼儿教育健康良好的发展,遏制了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三)幼儿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低我国幼儿教师待遇差、流动性强,幼儿教师短缺的问题一直存在。《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中小学富余教师经培训合格后可转入学前教育。”但很多转岗教师培训并没有达到专业的合格标准,或是其原本的教育教学观念已根深蒂固,已非培训所能改变。这些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仍旧采用原来中小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大大降低了幼儿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据研究者调查显示,职前幼儿教师的学历主要是以幼师中专为主,193人中有63.2%是幼师中专学历。绝大多数教师是通过职后教育实现学历层次的提升。调查中发现有81.14%教师通过在职学习提升到了专科或本科的学历。受我国幼儿教师职前学历的影响,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素质普遍不高,职后培训的机会和效果微弱,教师专业发展缓慢停滞,整体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低也是导致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改进策略

针对“小学化”倾向的现状,在剖析其原因的基础上探寻去“小学化”倾向的有效策略,需要多方共同努力,结合当前社会发展背景及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共同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一)加强教育行政部门对学前教育的政策监管自2010年以来,针对学前教育在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结构转型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国家先后于2010年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1年颁布了《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2012年颁布了《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学前教育进行政策宏观调控和指导。在此基础上,针对去“小学化”倾向,教育行政部门应该严把幼儿园准入关口,制定严格的幼儿园准入标准,从入口上保证幼儿园的办园质量。另外,各教育行政部门还应加强幼儿园年检制度,对幼儿园的硬件设施、安全保障、课程设计、教学方法、保教制度等方面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检查,不足之处、不规范之处给予及时纠正和整改。教育部门还应该将目光投向小学入学考试,坚决取消小学入学考试,减少应试教育在幼儿园中的影响。

(二)引导家长更新教育观念,开展家园共建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由于幼儿身心发展尚不成熟,家长作为幼儿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学习科学保教的方法,避免盲目追随社会商业性舆论的潮流,过早、过多地灌输幼儿知识内容。家长应与幼儿园密切配合,主动积极参与到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在活动促进亲子感情,学习科学育儿方法。幼儿园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促进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如傍晚幼儿离园前开展简短的家长沟通会、组织家长代表形成家长委员会定期与幼儿园讨论教育教学及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每学期教师家访活动、家长QQ群、家长开放日、多种形式的讲座及亲子游戏等来促进家长和幼儿园形成教育合力。

(三)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幼儿教师专业化水平教师是幼儿教育的实施者,要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必须提高教师的质量。首先,提高幼儿教师的入职标准,以2011年12月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作为参考,从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维度对幼儿教师进行职前考察。选择获得幼儿教师资格证书的教师,对于中小学转岗教师建立一套评价体系,确保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对在职教师给予定期培训,结合本地本园教师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名师讲座、与优秀教师教学研讨、经验交流等,可以让幼儿教师与教育专家及同行优秀工作者互动沟通,更新教育观念,反思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幼儿园要做好教师职前职后培训一体化的工作,有计划的提升教师学历及教育科研能力,建设一支师资力量雄厚、专业化程度高、师德高尚的优秀幼儿教师团队。

有效教育论文范文5

在体育课堂以游戏的方式讲解知识,是一种受小学生欢迎的教学模式。因为这样不但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有益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学与学习的质量。

1.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

体育教学一般的方法是教师先做示范动作,然后学生模仿,最后再进行练习。面对着丰富多彩的运动项目,学生的潜在兴趣较为充足,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却会让学生觉得体育课索然无味。因此,如果在小学体育课堂开展游戏教学,则会改变这种现象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课堂教学娱乐性与知识性的统一,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因而体育教师在设置游戏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情,在整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选择一些学生较为喜欢的体育游戏。比如在游泳项目的教学中,可以举办游泳比赛等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以提高教学质量。

2.提高学生参与度,提升综合素质

小学生喜欢群体活动,喜欢热热闹闹的场面,体育游戏的开展正好迎合了小学生的偏好,因而他们会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游戏中。事实上,体育游戏的过程就是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过程,因而也是体育知识传递的过程,所以体育游戏的开展既能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又能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3.明确教学目标,塑造道德品质

体育游戏开展的过程事实上就是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因为体育游戏所反映的道理就是体育教学目标的体现,所以它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比直接的理论灌输和教师说教更明显。例如关于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由于体育游戏开展时往往需要按小组进行,而小组间合作的默契与否对于游戏的结果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往往会自觉配合组员行动,以期团队在游戏中取得好的成绩。

二、小学体育课开展游戏教学方法的探究

在小学体育课堂开展游戏教学其实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体育游戏,并且在游戏的过程中做好组织工作,以确保游戏的有效性。至于体育课中开展游戏教学的方法,应该来说是比较多的,我们这里只简单地介绍下直观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

1.直观教学法

直观教学法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主要就是体育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详细地讲解和演示分解了的体育动作,然后让学生模仿,并在这个过程中给予学生一定评析和修正,进而使学生了解学习内容,掌握相关运动技能了。例如:在体育课堂开展“锤子、剪刀、布”的节奏跳游戏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明白和掌握游戏的方法,教师必须要给学生讲解清楚“锤子、剪刀、布”三者之间的关系,并进行动作的演示,然后再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

2.情境教学法

近些年,情境教学法已成为新课改下较为有效的教学模式了。我们这里所讨论的情境教学法就是在开展体育游戏的教学中,创设既定的教学情境,并通过语言和此情境来优化体育游戏教学。例如在进行“跳单双圈”游戏教学时,可以创设勤劳的小兔踏石过河采蘑菇的故事情境。在场地布置一条宽70厘米、长12厘米的“河”,“河”上有若干“石头”,“河”的对面长满鲜嫩的“蘑菇”,然后,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引导“小兔”踏“石”过“河”采“蘑菇”。

3.启发式教学法

有效教育论文范文6

一、教师要从幼儿的需要出发,积极营造宽松、自由的互动氛围

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从幼儿的实际需要出发,教师要实现同师幼的积极互动首先必须建立在宽松、自由、和谐的基础之上。了解幼儿的心理需要,与幼儿积极构建和谐的师幼关系,并和幼儿保持愉快心情,在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环节中实现有效互动。试想如果幼儿处于一种强迫、紧张的气氛中,不仅不乐意参与课堂,更会对课堂学活动产生恐惧心理,更谈不上课堂的积极互动。

二、与幼儿实现情感交流,这是促进师幼互动的重要提前

与幼儿积极互动必须以情感交流为基础,情感交流是实现与幼儿心灵交汇,建立相互信任,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让他们将自己的想法大胆表达出来,实现师生的积极相互交流。在情感交流过程中,教师应和谒可亲,走进他们的心灵,了解他们的想法,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他们情感变化的因素。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他们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应积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敢于表达自己的心声,对于心理需求教师不仅从具体活动中满足他们,更需要在心理层面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因此,实现情感交流,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实现与教师的互动,让他们感受到我一定能行,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品尝到学习活动蕴含的乐趣。情感的互动可以让幼儿在爱的滋润下养成自尊、自强、自爱以及不怕困难,勇于探究的坚强意志,乐于探索的良好品质。

三、明确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是实现师幼互动关系的基础

课堂中的师幼互动,教师要突出幼儿课堂的主体地位,以幼儿的发展为核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处于主导作用,教师应善于调整自己的角色身份,以便适时、适宜地对幼儿的活动进行指导,这是实现师幼互动关系的基础。这需要教师注意以下几点:教师是幼儿心声的倾听对象。幼儿在课堂上遇到不解的问题,作为教师要以微笑的表情,耐心细致的态度积极倾听幼儿的想法与需要,并给予恰当的回答。当然,教师要细心观察并领悟幼儿的言行动机,分析他们的心理特征,根据他们的个性差异以及不同的心理发展需要,作出合理的判断;教师还需要积极创设健康、丰富的物质环境,营造愉快、宽松的精神氛围,给他们以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教师应给予幼儿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和鼓励幼儿与教师、同伴平等、自由的交往,乐意参与讨论,积极说出自己的看法。

四、突出幼儿课堂的主体性,实现师幼互动,让课堂精彩纷呈

改变传统的幼儿课堂教学中教师枯燥单调的讲授,突出幼儿在课堂的主体作用,积极实现师幼互动,让课堂精彩纷呈。互动就是要让他们从课堂中解放出发,让他们积极动起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参与课堂,当然有时需要教师的及时调控,不能一盘散沙,变得自由散漫,最终失去课堂教学的宗旨。比如:教师在组织幼儿玩沙时,如果放任自由,按照他们自己的想法,随便活动,有时候现场是混乱一片,没有活动的主题,幼儿表现很活跃,但又失去开展主题学习活动的价值,如此一来,教师如何引导他们参与课堂呢?这时,教师要充分意识到自己的主导作用,是课堂学习活动的教育者、管理者、合作者,更应该是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参与者与引导者。教师不妨参与到活动过程中,给予他们不同的指导,与他们积极互动,实现课堂有序,有效。在师幼互动中,教师是良好师幼互动环境的创设者、积极互动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教师需要更多关注幼儿情感需要,关注幼儿实际需求,更好地去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发挥。实现与师幼的积极互动交流,引导他们想象可以挖出那些东西和他们一同分享,和同伴共同商讨、共同游戏,让幼儿在师幼互动中真正的得到发展。总之,高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师幼的积极互动。可见,积极构建师幼互动的课堂模式,不仅是新课程理念下对幼儿课堂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同时也是幼儿得到健康发展的保证。教师要从师幼互动中汲取经验和成长的养分,并在反思中逐步提高自己,达到自身主体的不断发展和提高,从而真正实现幼儿阶段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晶波.谈师幼互动中教师的权威及其限度[J].学前教育研究,2005.

上一篇发教学论文

下一篇教育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