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酸的作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氨基酸的作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氨基酸的作用

氨基酸的作用范文1

[关键词]右旋氨基酸;生物膜;作用

[中图分类号]R 780.2[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673-5749.2012.06.033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effect of D-amino acids on biofilmsZhou Han, Zhou Xuedong.(State Key Laboratory of Oral Diseases,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41, China)

[Abstract]Most of the world’s bacteria exist in robust, sessile communities known as biofilms, ubiquitously predominate in most of the environmental, bacteria predominate, industrial, and medical processes. Even though Lamino acids are the dominant substrates for ribosome-basedprotein synthesis, several roles for D-amino acids in other biological processes have been found. This review summarized the previous researches on the effects that the D-amino acids have on the synthesis of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in biofilms, the bacteria cell walls and signal molecule autoinducer-2 in recent years.

[Key words]D-amino acid;biofilm;effect

!!!!生物膜是指被其自身分泌的黏性胞外基质包裹,共同定植于生物或非生物载体表面高度组织化和系统化的细菌群落[1-3]。生物膜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存在于自然界、医疗和工业领域中[4]。口腔微生物群落是最常见的生物膜,按照微生物生理学理论,口腔微生物群落是典型的生物膜[5]。

组成地球生命体的氨基酸几乎都是左旋的[6],人体和生物蛋白质均由左旋(L)-氨基酸组成[7]。自20世纪50年代始,逐渐有人报道一些生物和人体内也有右旋(D)-氨基酸。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藻类和种子植物等含有多种游离的右旋-氨基酸,尤其是在诸多菌细胞壁肽聚糖上,存在着大量的右旋丙氨酸和右旋谷氨酸[8-9]。过去认为,右旋氨基酸在细菌中的作用是有限的;现在认为,右旋氨基酸除了调控菌细胞壁的化学性质和物理结构以外,对生物膜的形成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右旋氨基酸在部分细菌中不仅可抑制生物膜在载体表面的黏附,还可促进成熟生物膜从载体表面的脱落[10-11]。

1右旋氨基酸对生物膜菌细胞外基质的作用

生物膜形成的分子机制在不同种微生物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甚至在同种微生物的不同菌株之间都不同。生物膜形成的分子机制存在着一些共同的特征,即生物膜都包含将细胞黏结在一起的细胞外基质[12]。细胞外基质通常由多糖聚合物以及其他成分,例如蛋白质、核酸或脂类组成[13]。细胞外基质一方面提供了生物膜黏附的生物力稳定性,一方面提供细胞相互聚集和交流的空间结构[14]。右旋酪氨酸可以抑制生物膜细胞外基质中多糖和蛋白质的产生,可以改变细胞外基质的构象使其薄而疏松,从而影响生物膜的结构稳定 性。Tsuruoka等[15]发现,右旋氨基酸可减少细胞外基质中脂蛋白的合成。由于右旋氨基酸和左旋氨基酸有相似的形状和相对分子质量,所以右旋氨基酸可以整合并替代蛋白质中原来的左旋氨基酸,从而改变蛋白质的结构并影响一些酶的活性[16]。该结果可能是导致生物膜中蛋白质和多糖等细胞外基质合成减少的原因。细胞外基质结构的改变和酶活性扰将使生物膜整体结构塌陷,从黏附的载体表面脱落[17]。

Larsen等[18]在对湖泊和水库以及污水处理厂等多处收集的生物膜样本进行分析后发现,淀粉样物质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生物膜中。淀粉样物质是一种蛋白质,不溶于水,为多条β折叠肽链聚集扭曲而成[19-21]。淀粉样物质既可抵抗化学或温度的变性作用,亦可抗蛋白酶水解[22]。淀粉样物质通常与许多疾病相关,包括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综合征和阮病毒病等[23-26]。5%~40%的细菌可产生淀粉样物质[27],沙门菌属和大肠埃希菌属产生的细胞外淀粉样物质被称为curli菌毛[28]。curli菌毛在细胞外基质的形成、细菌在载体表面的黏附和生物膜的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29-30]。Romero等[31]发现,枯草芽孢杆菌生物膜的细胞外基质中同样含有淀粉样物质。枯草芽孢杆菌生物膜的细胞外基质主要由tasA蛋白和细胞外多糖组成。通过生化分析、特殊染色和显微镜观察纯化的tasA蛋白发现,由tasA蛋白形成的淀粉样物质对枯草芽孢杆菌生物膜结构起稳定作用。

Romero等[31]发现:右旋亮氨酸、右旋蛋氨酸、右旋酪氨酸或右旋色氨酸可防止枯草芽孢杆菌的生物膜形成,可使成熟的生物膜分解;这些氨基酸混合物的作用更为显著,最小抑制浓度大约为10 nmol·L-1。右旋酪氨酸和右旋氨基酸混合物在防止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中同样有效[10]。另外,许多真菌也可产生淀粉样物质[32-33]。在白假丝酵母菌细胞表面,als黏附蛋白存在着形成淀粉样物质的基因序列且序列高度保守[34],由als黏附蛋白形成的淀粉样物质对生物膜的形成起重要的作用[35]。Kimizuka等[36]发现,粗糙型伴放线嗜血菌也可产生淀粉样物质。

2右旋氨基酸对生物膜菌细胞壁的作用

微生物在载体表面的初期定植对生物膜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37],而菌细胞壁又是影响初期定植的重要因素之一[38]。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肽聚糖,其骨架是由N-乙酰葡萄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通过β-1,4-糖苷键交替相联组成的线状聚糖链。N-乙酰胞壁酸就是在N-乙酰葡萄糖胺的C3位置上联结一个乳酰醚。在N-乙酰胞壁酸的乳酰基上联结着一条由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短肽链[39],短肽链的氨基酸组成因菌种而异,多数细菌短肽链末端的氨基酸为右旋-丙氨酸[9]。肽聚糖既与细胞的形态、生物力强度和抵抗环境的渗透压相关,还为细胞生存所需要的部分蛋白质和酶的结合提供空间[40-41]。Cava等[9]发现,霍乱弧菌产生的右旋亮氨酸和右旋蛋氨酸与枯草芽孢杆菌产生的右旋酪氨酸和右旋苯丙氨酸可通过整合到肽聚糖以及调节酶的活性调节影响肽聚糖的成分、数量和强度。Caparrós等[42]发现,右旋蛋氨酸可通过改变肽聚糖的成分和结构抑制大肠埃希菌的肽聚糖合成。

3右旋氨基酸对生物膜细菌之间自身诱导分子的

作用

生物膜被认为是微生物抵御外界环境的一种保护机制。不同种属微生物相互聚集、相互协作可更好地利用原本难以代谢的营养物质,可为信号分子的交流创造有利条件。信号分子可由微生物群落自身产生,故信号分子又被称为自身诱导分子(autoinducer,AI)。AI在细胞外聚集,其质量分数与微生物的密度相关。当其质量分数增高达到一定阈值时,AI激活信号转导级联反应产生多细胞的响应效应[13]。这一细胞间的交流机制被称为密度感应。密度感应在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对

载体表面的定植与黏附起重要的作用[43-44]。呋喃酰硼酸二酯(AI-2)发现于哈氏弧菌产生的生物学发光现象中[45],是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共同的密度感应系统,故AI-2是多菌种生物膜中不同种属微生物交流与合作的重要信号分子[46]。研究显示,用右旋酪氨酸处理污水中微生物的生物膜可抑制AI-2的合成和分泌,相对于未加右旋酪氨酸的生物膜,AI-2的产量下降近40%。

4结语

右旋氨基酸可作用于部分微生物的生物膜,抑制生物膜的形成,致成熟的生物膜崩解。研究显示,右旋氨基酸可作用于部分微生物的细胞外基质、细胞壁的肽聚糖、生物膜中的淀粉样物质和细胞的AI-2。由于不同的生物膜的形成机制不同,右旋氨基酸的作用机制也不尽相同;因此,进一步地明确右旋氨基酸是否对所有生物膜都有作用和怎样作用,在以往的基础上将其研究深入至口腔生物膜领域,对研发新型抗生物膜感染药物,降低口腔生物膜的致病性和生物膜对治疗措施的抵抗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5参考文献

[1]Costerton JW, Lewandowski Z, Caldwell DE, et al. Microbial biofilms[J]. Annu Rev Microbiol, 1995, 49:711-745.

[2]Branda SS, Vik S, Friedman L, et al. Biofilms:The matrix revisited[J]. Trends Microbiol, 2005, 13(1):20-26.

[3]Hall-Stoodley L, Stoodley P. Evolving concepts in biofilm infections[J]. Cell Microbiol, 2009, 11(7):1034-1043.

[4]López D, Vlamakis H, Kolter R. Biofilms[J]. Cold Spring Harb Perspect Biol, 2010, 2(7):a000398.

[5]周学东,施文元.人体口腔微生物组群与牙菌斑生物膜[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8(2):115-118.

[6]Lam H, Oh DC, Cava F, et al. D-amino acids govern stationary phase cell wall remodeling in bacteria[J]. Science, 2009, 325(5947):1552-1555.

[7]Friedman M, Levin CE. Nutritional and medicinal aspects of D-amino acids[J]. Amino Acids, 2012, 42(5):1553-1582.

[8]H觟ltje JV. Growth of the stress -bearing and shape -maintaining murein sacculus of Escherichia coli[J]. Microbiol Mol Biol Rev, 1998, 62(1):181-203.

[9]Cava F, Lam H, de Pedro MA, Waldor MK. Emerging knowledge of regulatory roles of D-amino acids in bacteria[J]. Cell Mol Life Sci, 2011, 68(5):817-831.

[10]Kolodkin-Gal I, Romero D, Cao S, et al. D-amino acids trigger biofilm disassembly[J]. Science, 2010, 328(5978):627-629.

[11]Abee T, Kovács AT, Kuipers OP, et al. Biofilm formation and dispersal in Gram-positive bacteria[J]. Curr Opin Biotechnol, 2011, 22(2):172-179.

[12]Monds RD, O’Toole GA. The developmental model of microbial biofilms:Ten years of a paradigm up for review[J]. Trends Microbiol, 2009, 17(2):73-87.

[13]Karatan E, Watnick P. Signals, regulatory networks, and materials that build and break bacterial biofilms[J]. Microbiol Mol Biol Rev, 2009, 73(2):310-347.

[14]Flemming HC, Wingender J. The biofilm matrix[J]. Nat Rev Microbiol, 2010, 8(9):623-633.

[15]Tsuruoka T, Tamura A, Miyata A, et al. Penicillin-insensitive incorporation of D-amino acids into cell wall peptidoglycan influences the amount of bound lipoprotein in Escherichia coli[J]. J Bacteriol, 1984, 160(3):889-894.

[16]Richmond MH. The effect of amino acid analogues on growth and protein synthesis in microorganisms[J]. Bacteriol Rev, 1962, 26:398-420.

[17]Xavier JB, Picioreanu C, Rani SA, et al. Biofilm-control strategies based on enzymic disruption of the extracelluar polymeric substance matrix—a modelling study[J]. Microbiology, 2005, 151(Pt 12):3817-3832.

[18]Larsen P, Nielsen JL, Dueholm MS, et al. Amyloid ad- hesins are abundant in natural biofilms[J]. Environ Microbiol, 2007, 9(12):3077-3090.

[19]Greenwald J, Riek R. Biology of amyloid:Structure, function, and regulation[J]. Structure, 2010, 18(10):1244-1260.

[20]Sawaya MR, Sambashivan S, Nelson R, et al. Atomic structures of amyloid cross -beta spines reveal varied steric zippers[J]. Nature, 2007, 447(7143):453-457.

[21]Jahn TR, Makin OS, Morris KL, et al. The common architecture of cross-beta amyloid[J]. J Mol Biol, 2010, 395(4):717-727.

[22]Miranker AD. Unzipping the mysteries of amyloid fiber formation[J].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04, 101(13):4335-4336.

[23]Otzen D, Nielsen PH. We find them here, we find them there:Functional bacterial amyloid[J]. Cell Mol Life Sci, 2008, 65(6):910-927.

[24]Pan KM, Baldwin M, Nguyen J, et al. Conversion of alphahelices into beta-sheets features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scrapie prion proteins[J].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1993, 90(23):10962-10966.

[25]Harrison PM, Bamborough P, Daggett V, et al. The prion folding problem[J]. Curr Opin Struct Biol, 1997, 7(1):53-59.

[26]Goedert M, Spillantini MG. A century of Alzheimer’s disease[J]. Science, 2006, 314(5800):777-781.

[27]Alberti S, Halfmann R, King O, et al. A systematic survey identifies prions and illuminates sequence features of prionogenic proteins[J]. Cell, 2009, 137(1):146-158.

[28]Barnhart MM, Chapman MR. Curli biogenesis and function[J]. Annu Rev Microbiol, 2006, 60:131-147.

[29]Wang X, Hammer ND, Chapman MR. The molecular basis of functional bacterial amyloid polymerization and nucleation[J]. J Biol Chem, 2008, 283(31):21530-21539.

[30]Cegelski L, Pinkner JS, Hammer ND, et al. Small-molecule inhibitors target Escherichia coli amyloid biogenesis and biofilm formation[J]. Nat Chem Biol, 2009, 5(12):913-919.

[31]Romero D, Aguilar C, Losick R, et al. Amyloid fibers provide structural integrity to Bacillus subtilis biofilms[J].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10, 107(5):2230-2234.

[32]Gebbink MF, Claessen D, Bouma B, et al. Amyloids—a functional coat for microorganisms[J]. Nat Rev Microbiol, 2005, 3(4):333-341.

[33]Ramsook CB, Tan C, Garcia MC, et al. Yeast cell adhesion molecules have functional amyloid-forming se -quences[J]. Eukaryot Cell, 2010, 9(3):393-404.

[34]Otoo HN, Lee KG, Qiu W, et al. Candida albicans Als adhesins have conserved amyloid-forming sequences[J]. Eukaryot Cell, 2008, 7(5):776-782.

[35]Garcia MC, Lee JT, Ramsook CB, et al. A role for!!!!!amyloid in cell aggregation and biofilm formation[J]. PLoS One, 2011, 6(3):e17632.

[36]Kimizuka R, Kato T, Hashimoto S, et al. Congo redbinding protein in rough-phenotype Aggregatibacter actinomycetemcomitans is amyloid-like fiber[J]. Bull Tokyo Dent Coll, 2009, 50(1):23-29.

[37]Busscher HJ, Bos R, van der Mei HC. Initial microbial adhesion is a determinant for the strength of biofilm adhesion[J]. FEMS Microbiol Lett, 1995, 128(3):229-234.

[38]Caro A, Humblot V, Méthivier C, et al. Grafting of lysozyme and/or poly(ethylene glycol)to prevent biofilm growth on stainless steel surfaces[J]. J Phys Chem B, 2009, 113(7):2101-2109.

[39]Fisher JF, Mobashery S. Host -guest chemistry of the peptidoglycan[J]. J Med Chem, 2010, 53(13):4813-4829.

[40]Vollmer W, Blanot D, de Pedro MA. Peptidoglycan structure and architecture[J]. FEMS Microbiol Rev, 2008, 32(2):149-167.

[41]Romero D, Vlamakis H, Losick R, et al. An accessory protein required for anchoring and assembly of amyloid fibres in B. subtilis biofilms[J]. Mol Microbiol, 2011, 80(5):1155-1168.

[42] Caparrós M, Pisabarro AG, de Pedro MA. Effect of Damino acids on structure and synthesis of peptidoglycan in Escherichia coli[J]. J Bacteriol, 1992, 174(17):5549-5559.

[43]Camilli A, Bassler BL. Bacterial small-molecule signaling pathways[J]. Science, 2006, 311(5764):1113-1116.

[44] Parsek MR, Greenberg EP. Sociomicrobiology:The connections between quorum sensing and biofilms[J]. Trends Microbiol, 2005, 13(1):27-33.

氨基酸的作用范文2

二十一世纪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网络安全也成为了人们倍加关注的问题。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也在积极探索着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措施,为此,人们将许多的技术应用在了计算机网络安全中。在近些年,虚拟技术得到了不断地发展和应用,虚拟技术是一种全新的网络技术,它也被应用在了解决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中。虚拟网络技术主要利用的是现有的计算机网络,然后再采用一定的手段来对数据进行加密,以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其中主要利用的技术有隧道技术和加密技术,通过对这两种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

2虚拟网络技术的特点和应用现状

虚拟网络技术是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它在当前的计算机网络安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往往随着虚拟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部分网络安全问题也会进化,所以必须要对虚拟网络技术的特征和应用现状进行准确的剖析,以使其能够应对新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

2.1虚拟网络技术的应用现状在近些年,虚拟网络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应用虽然相比于其它的网络技术表现出更为理想的效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大部分领域对于虚拟网络技术的应用仅仅还限于基础部分,在拓展层面,虚拟网络技术的应用仍不太广泛。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不同于一般的安全保卫工作,它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并且它所保护的对象往往数据和信息,所以就使得防护工作存在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在当前,我国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已经非常庞大,网络几乎在各行各业中都有所涉足,而且网络上的资源也十分丰富,通过网络几乎能够找到任何你想要的资料和信息,所以在利用虚拟网络技术的过程中,务必要保证按照相关规章制度来办事,不能打破规则的限制。在当前,虚拟网络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应用效果并不太理想,主要问题就是对于虚拟网络技术的应用不积极,还有应用的方向有所偏差。因为虚拟网络技术的运用往往会涉及到许多私人的敏感信息,如果这些信息不法分子利用,将会给当事人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必须要加强虚拟网络技术应用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2.2虚拟网络技术的特征虚拟网络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应用还有着许多的不确定性,所以要想使得虚拟网络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就必须要对虚拟网络技术的特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避开其劣势。经过总结,笔者认为虚拟网络技术的特征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虚拟网络技术的方式较为多样化,所以在不同的领域,虚拟网络技术的应用也具有较大的差异;(2)虚拟网络技术的简化能力较强,它可以将许多复杂的信息进行简化处理使其可以更加便捷的被应用;(3)虚拟网络技术对于设备的要求较低,而且其扩容性也较好,可以提供给用户更为便捷的体验。

3计算机网络安全中虚拟网络技术的运用

3.1企业客户与企业之间的应用在企业合作客户与企业之间,往往需要共享很多数据,但同时,企业不希望也不能够让其客户了解企业所有的网络数据,因为这涉及商业机密,客户也不可能让企业来访问自己的所有数据。所以,企业客户和企业往往就会选择将需要共享的数据存放于数据共享的文件夹中,然后再通过虚拟网络技术将该文件夹与其它的企业内部数据和私人信息进行隔断,这样既可以有效的保护企业内部数据,也保证了客户的隐私。

3.2企业远程分支部分及企业部门间的运用远程分支部门和企业部门之间的虚拟网络技术的应用也被称为企业的虚拟局域网。这样通过虚拟网络技术在这些部门之间的应用可以将原本分散的各个机构连接成为一个整体,使得企业的各个分支部门都可以对企业内部的信息和资源进行最大程度上的共享。这种局域网对于跨区的跨国的企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数据和资源的贡献可以大大地提高其经营效率,并且有效保证了这些数据和资源的安全,大大地减少企业的经营成本。

3.3远程访问式虚拟网络技术当企业的工作人员没有处在企业局域网所覆盖的区域时,往往就需要通过远程通信技术来实现信息的传递和共享,往往这些远程的员工需要对企业进行远程的访问,而远程访问极其容易泄露企业的内部信息,所以必须要对员工的远程访问加以保护,才能使得企业内部信息不被泄露。具体来说,就是在企业的总部建立起虚拟专用网的中心连接点,并且设置具有网络虚拟功能的防火墙,远程员工只有通过虚拟网络客户端进行登录才能进行访问,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信息的安全性,并且其成本也较为低廉。

4虚拟网络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发展趋势

虚拟网络技术在当今的企业信息管理中应用最为广泛,它结合了企业信息化技术和宽带技术,使得企业的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得到了良好的保证。而且由于虚拟网络技术的应用成本相对较低,所以广受人们和企业的青睐,在当前,虚拟网络技术已经成为了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一个新亮点,所占市场份额也越来越大,所以虚拟网络技术的应用前景是非常广泛的。再加之虚拟网络技术也在不断地与其它网络技术及产品相融合,在将来虚拟网络技术必将实现新的突破。

5结语

氨基酸的作用范文3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电子档案;分析档案

对于企业来说,是其发展历程的记录者、是其发展经验的总结者,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企业可以根据档案信息制定更好的市场策略,从而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传统的纸质档案不仅容易造成数据的损坏,还不利于企业的查阅。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档案的形式越来越普遍地被企业或机关单位应用于档案的记录和管理上,这对于保护档案的真实性和价值性有着重大的意义。电子档案的出现,企业不仅可以更好地对档案信息进行管理,而且还可以确保档案信息的准确性,大大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而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本文通过对计算机技术运用于电子档案管理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

1电子档案的含义

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载体不同,纸质档案是通过纸张进行档案信息的记录和存储,而电子档案是通过计算机磁盘进行数据整合及存储的一种电子图像及文字的聚合。电子档案也可以看作是虚拟档案,它并不是将档案信息完全原封不动地转移到计算机中,而是通过特殊的符号和代码进行记录,这些代码就对应着那些档案信息中的文字图片。对于电子档案,一般需要特定的软件才能将代码转换成文字图片,否则就看不到真实的内容。电子档案一般用磁盘或者光盘进行数据存储,目前也可以用云存储方式进行存储。

2电子档案的优势

2.1实体的虚拟化

实体档案一般是用纸张或者光盘进行信息的记录,这样的档案管理方式很容易受到客观原因的影响,例如工作人员的失误等原因,这些都容易造成档案信息的损坏,从而大大降低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和价值性。电子档案是通过计算机进行存储,而计算机又有开放性和互联性的特征,所以电子档案是无形的,而且对档案信息而言,更具有安全性。电子档案信息的存储具置并不明确,而且并不集中统一,所以电子档案信息不易遭到损坏。

2.2管理的数字化

传统的档案管理都是人工手动操作,所以不仅耗时耗力,还可能因为一时的失误造成更大的影响,从而加大工作量。数字化的档案管理工作完全通过计算机来进行,工作人员通过网络将各种信息合理归类,也可以将收集到的其它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数字化的档案信息不仅可以集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文件形式为一体,而且工作人员还可以通过超链接等手段将已有内容更好地进行延展,还可以根据喜好选择背景颜色等个性化的东西,从而让档案信息变得更加丰富具体。

2.3周期性短

档案信息由于内容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在进行管理时,必定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工作人员用传统的纸张记录方式进行档案信息的整理时,不仅要对信息进行合理的分类,还要进行整合、分析,所以耗时耗力,还容易出现问题。对于电子档案的管理,工作人员只需在计算机上进行一些代码的运算,便可以将档案信息进行很好的归类和整合,不仅减少了大量的工作时间,还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工作的质量,从而缩短了档案管理的周期性,而且确保了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和价值性。

2.4交互性

由于计算机的互联性,用户与电子档案信息的提供者可以实时进行沟通,以此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也方便信息提供者的修改和更新。由于电子档案信息是线上信息,所以用户在使用这些信息时,可以不用去档案管理处亲自查看,直接通过网络查询,便能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既省时,又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所以对于用户的方便使用具有重大的意义。电子档案的交互性不仅让电子档案管理者更加轻松,也让用户更加满意,而且时效性也比较高。

2.5成本低

电子档案管理的全部过程都是在网络上完成的,工作人员不用耗费更多的财力对电子档案进行加工、复印和装订,而且信息的使用过程也方便快捷,这大大降低了电子档案的成本。由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档案信息的管理所消耗的成本与传统的纸质档案相比,要低许多,因为减少了许多的收费环节,这对于档案信息的更好管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6加工标准化、检索智能化

为了方便电子档案的更好管理,电子档案在进行资源加工时,会有统一的执行标准,例如统一的浏览格式、统一的浏览平台等,这对于工作人员的信息整合以及用户的使用需求都提供了极大的帮助。由于网络信息的丰富,工作人员在进行电子档案信息的分类整合时,可以将网络上相关的有效信息进行收集,然后补充到电子档案中,进行更好的完善。用户在对电子档案信息进行检索时,可以通过输入关键词很快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还能同时找到相似的信息,这对于用户来说,更好地满足了其需求。

2.7服务性强

电子档案由于信息的全面性较强,可以为人们带来更好的服务,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人们在对档案信息进行使用时,也不需要去档案管理处亲自查看,只需要在网络上进行查询就可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对于用户来说,更为方便快捷。电子档案的设计以及编写方式都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和人们的需求,为其提供更好的服务,所以,电子档案具有较强的服务性,对于提高档案信息的利用率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

3计算机技术在电子档案管理中的运用

随着我国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档案越来越变得普遍,各种企业都已经将传统的纸质档案替换成电子档案了。电子档案的出现不仅让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迅速发展,而且还给企业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电子档案大大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其工作效率,而且还降低了工作中的错误率,这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也让企业的经济效益大大提高。电子档案的管理方式是新时代的发展潮流,企业必须加快电子档案体系建设的步伐,使重新修改和整合过后的信息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满足社会的需求,从而方便企业更好地对档案信息进行管理。(1)存储。传统的纸质档案在进行存储时,随着数量的不断增加,也会导致占用的地方越来越大。随着信息内容的不断丰富,企业需要用更多的存储室来对这些档案进行存储,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的负担,还会导致档案信息的冗杂,对于以后的工作来说,都极为不便。电子档案是通过计算机进行存储,一台计算机便可以存储几间存储室的纸质档案信息,而且所占用的空间也比较小,对于企业以后的工作来说,也更为便利。(2)查询。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作时,常常需要用到档案中的信息,在对传统的纸质档案进行查询时,不仅要花大量的时间,而且可能所需要的资料较为分散,这不仅给工作人员的查询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还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长期以往,最终会影响到整个企业的发展。电子档案出现后,工作人员只需在相应的浏览平台上输入关键词便能获取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这不仅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还保证了工作的质量,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3)监测。传统的纸质档案在安全性上有很大的问题,由于纸质档案自身的特性,存放起来比较占位置,所以不好建立保护措施,这导致档案信息的安全性较低,一旦由于某些客观原因造成档案信息的丢失,就会对企业造成重大的影响。电子档案在信息的保密上则能达到很好的效果,由于电子档案存储在计算机中,而计算机可以设置密码,或者设置自动监测功能,这样不仅让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得到了很好的保障,还可以对档案信息进行更好的管理,这对信息的真实性和价值性来说,有着重大的意义。电子档案的出现给企业和社会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其不仅替代了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方式,还减少了企业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也更好地满足了用户多样化的需求,对于企业和社会的发展,电子档案的出现有着重大的意义。

作者:王琦 单位: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卢晶.关于计算机技术运用于电子档案管理的分析思考[J].无线互联科技,2013(8):180-180,183

[2]王喜义.计算机技术运用于电子档案管理探讨[J].信息通信,2012(2):180

氨基酸的作用范文4

虚拟网络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是由其本身优势存在带来了积极影响,虚拟网络技术通过不同的方式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性能,这给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管理的各类企业、单位等形成了较好的管理优势,也改善了传统模式下专用线路铺设等问题。同时,由于虚拟网络技术对计算机设备的要求不高,能够以其自身较好的扩容性能提高网络安全保护效果,因此虚拟网络技术也成为了企业技术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赵宝,虚拟网络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应用研究: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9)。就虚拟网络技术的特点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其能够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提供保障。在企业或公司等内部信息较为广泛的计算机网络中,数据信息的安全性保障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建立虚拟专用网的形式,能够提高数据信息的安全管理效果,增强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性。其次,虚拟网络技术具有运行效率高的特点。由于虚拟网络技术的布线较为容易,工作效率高,因此用于大数据信息的管理中能够减少较多的时间与管理成本,减少人力劳动,并能够较好的保障运行效率与工作质量。最后,虚拟网络技术掌握较为容易。由于虚拟网络技术的操作便捷,不需要依靠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便能够较快掌握技术手段,因此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保障中受到了更多的关注,有较广阔的发展空间,能够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质量。虚拟网络技术以其自身优势促进着计算机网络安全性的提高,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应用价值也得到了有效的保障,这给计算机网络安全系统的建立与技术优化提供了较多的积极意义,能够促进计算机网络安全工作与用户权限间控制工作的有效落实。虚拟网络技术的价值在计算机网络安全性保障上得到了提高,其通过支持计算机网络安全性能也促进了自身的发展,有利于虚拟网络技术手段与水平的升级与优化,更好的作用于计算机网络安全保障工作中。

二、计算机网络安全中虚拟网络技术的作用

计算网络安全的保障可以从虚拟网络技术中入手加以提高与优化,这需要明确虚拟网络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从而提高技术要点,促进计算机网络安全性的升级。(1)数据共享。以计算机为载体,进行数据信息的传输与存储需要依靠计算机网络安全性的保障,才能够更好的提高数据在用户端与输出端间的安全性与隐私性。一般在企业合作过程中,客户与企业间需要共享较多数据信息,而又受到计算机网络安全性的影响,数据信息的共享安全性难以有效保证(黄清,简析计算机网络安全中虚拟网络技术的作用效果: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8)。虚拟网络技术很好的解决了这以问题,通过将企业与客户间所需共享的数据信息储存与共享文件夹中,并对企业内部其他数据信息进行防火墙隔断处理,这样既能够提高企业与客户端的数据共享效率与质量,也能够较好的保障企业其他数据信息安全性,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性。(2)实现数据信息的跨区域共享。虚拟网络技术应用于计算机网络安全中能够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也能够提高计算机系统中数据处理的安全性。在企业数据信息的利用中,通过虚拟局域网的布局,能够实现企业数据信息在计算机网络中实现分支性企业机构与局域网的对接,并能够很好的提高数据共享中的安全性与加密效果,这对于跨区域或跨国型企业的数据信息管理与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都起到了积极意义,并能够有效提高计算机数据信息的传输效率。(3)远程访问式虚拟网络技术的应用。计算机数据信息的传输中应用虚拟网络技术,能够将某一个部分作为信息传输的连接点,形成集中式的数据传输。在企业的计算机系统应用中,企业的总部可以充当这种虚拟专用网的连接点,并通过在内部设置虚拟功能防火墙的方式,形成计算机网络的出口网关(周源,虚拟网络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有效运用: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通过这种设置,能够提高用户进行防火墙设备的安全性,限制性规定用户需要用户信息登陆的方式才能够进行防火墙设备中,很好的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性。这种远程访问虚拟网络技术能够实现企业中不同部门员工的数据信息共享,降低数据信息传输的成本,提高企业部门间工作效率。(4)扩宽信息通路,实现信息同步化。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创新与优化不断给人们形成数据信息的多样化传输与存储理念,而为了实现这些理念,需要加强对于计算机网络安全性的管理,传统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的发展需求,需要更加精细化的管理。通过虚拟网络技术能够实现数据信息的精细化管理,打破传统数据空间的约束,扩大数据信息的通路,这样也能够减少数据信息化受到的空间约束,实现数据信息同步化,为企业数据信息管理提供更多的积极意义,并且在这种信息管理优势下,也能够较好的进行数据信息的集中管理,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性保障。(5)文件压缩与合并技术。虚拟网络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性上的保障应对计算机网络的各方面运行进行技术的优化与加强。在计算机网络安全性保障上,数据资源的完整性是首先需要得到保证的,通过虚拟网络技术的应用,其能够将数据资源形成文件并进行压缩合并,将数据资源整合于压缩包中,在数据资源的传输过程中保护数据资源完整性,避免受到网络安全环境影响或其他外来因素影响而造成数据资源的丢失与失真。当然,数据资源的压缩与整合并不能够保证信息的安全性,但其通过对零散信息资源的整合,能够提高信息传输的完整性,在数据信息的保障性上还是较高的,减少了数据信息的丢失问题,也较好的提高了计算机网络安全性。(6)实名认证技术。虚拟网络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性上的保障可以通过实名认证技术达到,由于计算机网络中数据信息受侵入影响较多,因此通过实名认证技术的应用能够减少数据信息被外来用户盗取,并能够对实名用户的数据信息进行隐蔽性处理,有利于形成较好的网络安全保护效果,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性。

氨基酸的作用范文5

在教育教学方法上的不断完善,是现代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如何寻找一种能够适用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主要解决的问题之一。通过长时间的摸索和探究,目前被广泛利用的案例教学法就是其中一种。案例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要利用典型的案例,通过这种生动形象的方式,把学生带入到一个特定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通过这种方法,最为明显的就是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案例教学法,最大的特点就是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将学生从课堂中解放出来,学生能够更多地参与其中。教师主要起到引导和导入作用,将学生从现实的生活和工作,实际案例中带入到学习知识的世界里。同时,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个进步的过程。教师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同,教师需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的束缚,要依靠自身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找到合适的案例,来给学生作为引导。对于学生来说,更多的是要通过教师的引导,能够将案例与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机的结合。案例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希望学生能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之上,通过自觉分析,与老师、同学进行积极思考,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几乎总是从案例开始,通过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或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或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着案例的学习。学生和老师要明确自身的优势和角色,通过相互配合,从而达成很好的学习效果[1]。

2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在于从实际出发,最终又回到实际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思路。对于计算机来说,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生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达到方便快捷的目的。因此,整个计算机学科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这是不同于其它学科的。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最好的学习就是要通过自身的实际操作和实际分析,来进行学习,高度参与。而案例学习法就摆脱了以往的传统学习方法,不再是老师单方面的传授知识,学生单方面的接受。而是通过教师对课外素材以及资料的挖掘,通过引导,用有形生动的案例来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对于普通的计算机教学中,还是有一些基本的教学理论,需要学生去理解、识记,而这些理论的学习是相对枯燥的。因此,为了减少这种枯燥,就需要老师运用案例教学法。最重要的是,案例教学法的探究性特点十分突出,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最大程度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这在现代教育中是十分重要的。同样也能够适应计算机教学的特点,对于整个计算机教学来说,提高教学质量可以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2]。

3案例式计算机教学的要求

案例教学法的最直接效果就是学生可以通过案例对每一个知识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能够在实际的生活中做出最直观的反应,并能很好的运用这些知识点。因此,案例教学法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在案例式计算机教学中,主要要求主要是针对教师和学生二者而言的,因为教学就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因此,在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对教师和学生都有一定的要求。首先,对教师的要求主要是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教师要对教学内容有比较清晰的了解,明确自己的教学目的及教学预期目标。之后再按照这些既定的要求,选取合适的案例,在案例的选择过程中,要努力关注学生的真正需求。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年龄学生的不同要求,进行选择。②对于学生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学生要掌握好基本的理论知识,不能只把注意力关注到案例中,还要学会学以致用。另外,在日常的生活中,也要学会观察,留意与学习有关的案例。才能够更好地融入到教学环境中[3]。因为案例教学主要是要将理论与实际进行结合。因此在结合的过程中,老师还要注意在设计、引入案例时,要具有趣味性。这是案例教学的基本要求,只有能够吸引学生兴趣,引起学生的关注,才是案例教学的基础。其次,要有故事感。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喜好,通过故事的形式,抓住学生的关注点,突出趣味性。最重要的是要有知识性,要能够在案例中传达知识,这是案例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师要能够帮助学生突出知识性和对知识的发展性运用。

作者:张志伟 单位:邯郸工程高级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1]陈连波.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4):3161.

氨基酸的作用范文6

2、能促进动物体内其它营养成份的吸收,并且有杀菌作用,对肠炎、皮肤病、贫血病有较好的防治作用,改善动物的免疫功能,增加抵抗能力,降低死亡率。

3、对毛皮动物不仅能促进生长,而且具有促进皮毛发育,提高产毛量的功效。

4、饲料中加入适量的蛋氨酸能降低使用高价蛋白质饲料,提高饲料转化率,从而增加效益。

5、能促进动物体内其它营养成份的吸收,并且有杀菌作用,对肠炎、皮肤病、贫血病有较好的防治作用,改善动物的免疫功能,增加抵抗能力,降低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