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风学风建设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校风学风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校风学风建设

校风学风建设范文1

要想形成良好的“三风”,需要院校各部门、各院系的统筹协作和师生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但实际情况是,高职院校或多或少都存在部门之间、院系之间、部门与院系之间相互推诿的情况,这也是导致“三风”建设无法在深层次开展的直接原因。并且,有些部门领导对“三风”建设认识不到位,没有认识到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导致“三风”建设无法持续推进,有的没有建立长效机制来保障和巩固“三风”建设成果[1]。

2“三风”建设的方法

2.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随着我国高职院校事业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三风”建设对教学质量和办学声誉的重要意义。第一,“三风”建设关系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良好的“三风”对师生的行为和思想具有积极的意义,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拼搏进取的精神,提升校职工和学生的综合素质,继而去保证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第二,“三风”建设关系到老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培养机制的形成,良好的“三风”有利于老师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增强、人才培养机制的完善,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也有利于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与提高。第三,“三风”建设关系到学校科研事业的发展,良好的“三风”有利于提高师生员工的创造力、积极性和凝聚力,使得他们取得更多的科研成果,不断地提高学校法的科研水平,促进高职院校科研事业的发展。

2.2练好内功、提高素质第一,领导要注意自身政策水平、管理能力的培养,在高职院校这个组织系统中,领导干部身处高位,影响着“三风“建设的规章制度的制定,指挥、协调着学校的科研、老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等活动。第二,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秉承良好的职业操守,坚持服务学生的情怀,不断地强化在专业的领域的学术修养,修生养性,成为一个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立德修身的垂范,无论在学识上还是公德上都成为学生的典范。第三,高职院校要注重对学生品德言行的引导,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加强学风教育,鼓励学生在学识和技术上大胆专研,为他们学习创造更多的便利条件。

2.3齐抓共管、形成合力首先,学校领导要重视“三风”建设,组建“三风”建设小组,制定总纲领,校长任组长,负责整体的组织和指挥,而各部门、各院系制定的计划方案,经建设小组研究通过后,再进行具体的实施。其次,各部门、各院系在实施计划方案时,在明确自身职责的同时,也要注意和其他部门的合作,根据“三风”建设的总纲领,积极主动地向其他部门学习、相互促进,既要完成自身的目标和任务,也要注意部门和院系之间的合作,使自己成为“三风”建设的拼图[2];最后,部门、院系之间工种的中心是其制定的计划方案能在师生间得到顺利的实施,要采取有效的手段,增强师生在建设“三风”时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使他们成为“三风”的建设的主力军。

2.4建章立制、巩固实效针对“三风”出现的问题,不断地修改和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第一,根据院校的具体情况对对规章制度进行删减和增定,尽量使各种章程合理规范;第二,建立强有力的考核评价体系,奖罚明确,无论学生、还是老师一视同仁;第三,在学生和老师之间树立先进的典型,促进师生拼搏进取精神的形成;第四,把“三风”建设纳入到院校部门职能、教职工岗位职责和学生操行的评定中,不断细化考评规则,增强考评的操作性,保证公平公正。

校风学风建设范文2

随着“旧三级”师范教育向“新三级”教师教育的战略过渡,以及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教师教育从总量不足、全面紧张转变为结构性矛盾和对高学历高素质教师的需求,这就迫切要求作为地方基础教育师资培养主体力量的地方师范学校提升办学层次。据上级部门有关要求,我省17所师范学校将通过合并、撤消、转型等途径,压缩到9所。我校地处偏僻,学校发展尤其受到地域限制,无论是周边环境氛围、师资力量或是生源,与其他同等学校相比,都拉下了距离。

面临困难,学校领导一班人不等不靠,直面挑战,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为学校实现安全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的契机,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性、求实性的探索与努力,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第一,我校高度重视,组织党员领导干部积极参加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坚持深入学习与注重实践相结合,征求意见与调查研究相结合,分析检查与认真整改相结合,创新化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在分析检查阶段学校就自身存在的问题剖根究源,对症下药,就梳理总结出的四方面问题制定出了十三个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力求问题求准求真,原因求深求透,目标求高求远,措施求好求实,目前,已有七个方案落到实处。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陈振亮带领市县有关领导对我校学习实践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调研,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扬。第二,在上级有关部门和领导的支持下,学校领导一班人多方奔走,积极筹划,确定了新的发展模式,与运城师范学校合并,升格为“运城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全国师范学校改革实践证明这是一条可行的路子。目前,新校区建设正在积极筹备中,土地已与盐湖区政府达成协议,资金也正在多方筹措中。同时学校也正采取多种科学有效的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专业结构、提升科研能力等等,努力创造条件以适应升格要求。

二、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冲破招生就业瓶颈。

近几年来,由于师范院校在招生、就业上已并轨,没有了国家的优惠政策,师范院校对考生的吸引力大大降低。又由于社会对教师资源配置的高学历化趋势和人才需求的多样化,使广大考生纷纷涌向综合大学或本科师范院校。招生计划的缩减、生源质量的下降、就业前景的渺茫,成为制约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瓶颈。教学质量与招生就业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为了推动学校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重点抓好了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开展以“责任与爱心”为主题的师德教育,先后进行了师风建设座谈会、“我的教育生活”典型经验报告会、师德标兵评选,引导全体教职员工树立“服务为本,责任为根”的工作理念,树立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时刻关注学生的利益、学生的成长、学生的前途;二是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千方百计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定期选派骨干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积极支持在职教师攻读研究生,目前已有12名教师攻读研究生,1名硕博连读,同时还通过多种途径引进高学历人才,充实教师队伍;三是开展“传、帮、带”活动,要求副教授与青年教师“结对子,一对三”;四是定期开展课堂教学竞赛、教学技能竞赛,促进教师能力提升。第二,坚持“创新为魂”,革新工作理念、创新工作举措,积极推进教育教学管理。一是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学评价督导组”,坚持定期听课、评课,促进日常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二是开展文化课学习、体育达标、校园文化建设、基本功过关、新教育实验五项竞赛,每周一次的学术讲座、国学经典诵读、校园文化艺术节、演讲比赛、读书笔记展评、周末文艺大舞台等等一系列的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更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了教育教学管理的优化;三是通过开展文明礼貌月、学生自治管理、班主任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促进学生管理工作安全、民主发展。第三,开展了招生宣传、新专业开发、岗前培训、就业市场开拓、就业信息平台设置、毕业生招聘会等一系列讲创新、求实效的工作,推动招生就业工作向着更优更快发展,继而带动全局工作。目前,我校已经形成师范教育与中职教育并行的教育模式,今年将新开设外语导游专业,同时09届毕业生招聘会签约率达到80%。

三、重点关注民生民计,凝聚力量抱团发展。

民生民计关系到每一位师生的切身利益,同时也是凝聚人心,凝聚力量的着力点。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制定了领导值班制度,值班领导坚持每天深入一线,检查工作,了解情况,最大限度地为师生员工解难题、办好事、谋利益。第二,将安全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开展安全专项整治,打造安全、和谐的生活环境,目前已对校内及周边环境的安全隐患进行了一次全面排查,同时发放安全工作手册,组织学习,使学生对自然灾害、突发事故等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并学会了一定的防范措施。第三,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实施爱心工程,新领导班子上任以来共为师生办理实事好事16件,比如设立教工食堂、公务电话、成立俱乐部、改造学生公寓楼卫生间、增加热水供应量等等,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第四,建立健全保障民生的长效机制,坚持开展活动不搞一哄而起,解决问题不搞形式主义,切实把解决和改善民生纳入学校发展总体规划之中,目前教职工的婚丧嫁娶、身体健康检查、新分配人员的生活困难、患病住院人员的慰问等细节性工作,都有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机制,并由工会、总务处等部门专职负责,真正让群众打消顾虑、得到实惠、看到希望、坚定信心。

校风学风建设范文3

关键词:学风建设;现状;归因;对策

学风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学校文化传统、办学理念、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是学校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原则的综合体现,在人口红利减少,校园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加强学风建设,培育高质量人才,提高学校的竞争力,是实现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各高校都在不同程度的加强了学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学风问题依然突出,找出原因,解决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高校学风建设现状

1.学习目标迷茫,学习动力不足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绝大多数的同学把考入名校作为他们学习的目标,进入大学之后,他们以为进入了“保险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他们思想上不求进取,专业上不求甚解,作风散漫,迟到,旷课、早退屡禁不止。他们把通过大学考试,顺利的拿到毕业证作为他们大学阶段学习的目标,在灌输式学习向自主式学习的转变过程中,这部分学生的出现必然会影响到其它同学的学习,对整个学风建设起到阻碍作用。

2.价值观淡薄,学习观念错误

在信息爆炸的社会里,不少名校高学历低能力的学生找不到工作,低学历高能力的学生取得事业上成功的事例被大家所熟知,在这些信息的引导下,不少学生形成了“学习无用,能力之上”的观念,他们热衷于参加社会实践,学生会、分团委的工作,他们希望借此来提高自我,为以后找到高质量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大学里的主要任务学习却被放弃了。

3.专业认知不足,专业兴趣不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专业有了兴趣就会通过各种途径去主动学习本专业的知识,然而目前不少学生对专业了解不足,他们不知道本专业要学什么,要培养哪方面的专业能力,出去之后做什么,他们也知道在大学里主要任务是学习,但是由于对专业不感兴趣,他们只是把学习当作任务一样完成,久而久之,他们很难抵御来自校园里的各方面的诱惑,从而慢慢偏离主轨道,对学风建设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产生高校学风建设原因探析

社会原因。1.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因素显现。受市场经济因素的影响,部分教育者和学生呈现功利性的价值取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风气在校园中滋生,大家一味追逐物质享受,忽视了学习。2.当今多元文化对高校学风产生消极影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各种先进文化大量涌进为我所用,但随之而来的一些腐朽文化的影响,使得一些大学生不能正确辨别是非对错,以致他们在思想认识和意识形态上出现了混乱和偏差,引起了部分学生质疑大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必要性,从而丧失学习动力。

学校原因。1.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凸显。近年来,中国初、中级教育都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进行了转型,但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域间转型程度不同,不少地区,不少学校本质上实行的还是应试教育,为打造学校品牌,提升学校的升学率。不少学校给学生灌输“现在累就是为了以后轻松,进入大学就好了”思想,在经过高强度灌输式教育之后,进入大学这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在目标达成的情况下很容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2.学生专业填报缺乏引导。目前,学生专业的填报都是在对社会初步认知,对专业一知半解的情况下进行的,很多时候学生填报的志愿和自己想学的并不相关,学习积极性必然受挫。3.高校学风建设不成体系。学风建设应该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是在各部门相互协作下达成的,目前,高校学风建设是由各个部门分开进行的,各部门对学风建设认识不同,重视程度也不尽相同,彼此间又缺乏沟通,分工不明,很多时候又做了很多重复的工作,并未形成合力,事倍功半。

家庭原因。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首要环境。其中,家庭教育是子女受到的第一教育,父母是孩子的良师益友,孩子对家长的信任要远远超过其他人。家庭环境在子女健康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目前,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都会和父母进行沟通,父母也会根据自己的社会经历,和自己的价值观给学生挤出一些建议,制定一些目标,这些建议、目标绝大多数是积极向上的,能够帮助教师在学校里开展各项活动,但也有一些建议如:在大学里就是玩,混个毕业证就好;在大学里主要锻炼能力,学习只要不挂科就行。这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发现大学倡导的主流观念和家长给他们的不一样时,中间的一部分会迷茫,不知所措;一部分会忽略老师的建议,坚定不移的听从父母的。不利于开展学风建设等其它工作。

学生个人原因。当前,大学新生普遍出生于95后,时代特征在他们身上格外鲜明,他们敢想、敢闯、敢做但不愿意吃苦,自制力较差;他们有激情却缺乏钻研精神;他们独立意识强,但过于自我,很难改变已经形成的观念;他们愿意接受新的事物,但辨别能力较差。在大学这个充满诱惑的小社会里,很难让学生在课堂之外去花大量的时间去学习,一旦他们在后面发现学习有困难后他们又很容易自暴自弃,在学生中产生消极影响,从而整体上影响学风建设。

改进和加强学风建设的思路

1.学校应该加强宣传,统一思想,加强师生对学风建设的认知。

学风是推进学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关乎学校生存和发展,全校师生应该提高对学风建设的认识,把自己的部门工作与学风建设结合起来,在平时的工作中不说影响学风建设的话,不做影响学风建设的事情。

2.尽快构建学风体系建设

学风建设很空洞,学校应该科学规划,建立起学风建设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反馈体系、考评体系。即我们应该明确我们学校的学风建设的长期目标及阶段目标,确定学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实施意见和措施办法,制定学风建设的评价体系,形成长效机制。

3.学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全体动员,全员参与。

(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教风建设,注重教风对学风的影响。“师者,学生的楷模也”,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精神面貌、专业素养、治学态度都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人制宜,制定最适合学生的授课计划。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角色,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最适合他们的授课计划,让学生在学习过程感受到学习的趣味性;充分发挥专业老师的专业特点,让学生充分了解专业,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专业兴趣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我们应当充分发挥老师的专业性,在与学生长期的接触过程中慢慢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

(2)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的重要作用。学风是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在学习中的体现,学风建设的很多问题都是由学生错误的价值观、人生观所造成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也就成了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辅导员、班主任是最基层的学生管理人员,其主要职责就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辅导员应该重视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重要性。在平时工作过程中,将学风建设与之相结合,引导学生形成重学习,爱学习的价值观、人生观。

(3)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学生干部担负着学生活动的组织,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管理,很多时候他们被认为是优秀学生的代名词,他们的思想观念对其他学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有鲜明时代特征的90后的学生。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学生干部模范带头的作用,打造一支学习型的学生干部队伍。

4.营造有利于学风建设的外部环境

(1)注意校风对学风的影响,加强学校校风建设。校风是各院系系风、寝风、学风等风气的汇集,是学生精神面貌的展现,校风和学风是相辅相成的,校风不正,学风必然不正,学校应当加强学校校风的建设,形成“厚德、笃学、求实、拓新”的校园风气。

(2)开展丰富多彩的学风建设活动。开展各层级的学风建设交流活动,习长补短,开展各层级的学风建设问题研讨会,集思广益,共同解决问题。开展丰富多彩的学风建设的二课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的乐趣。

(3)加强舆论宣传。要注意发现和大力宣传教师和学生中的先进典型,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宣传,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要充分宣传在学风建设中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以激发全校师生参加学风建设的热情。(作者单位: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璐.再议有效教学[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3:48-50.

[2]姚利民.大学有效教学特征之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01,4:42-44.

[3]吴刚平.价值层面的有效教学观念探析价[J].全球教育展望,2007,4.

校风学风建设范文4

以县教育局《开展校风建设年活动要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以“教风团结奉献务实创新”为校训,形成了良好的校风——“尊师、守纪、文明、好学”和学风——“勤学、好问、善思,多练”。努力构建和谐、平安、文明校园,形成良好人文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工作目标

2011年是我县校风建设年,我校将围绕“教风团结奉献务实创新”的校训,大力开展校风建设,力争在我校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良好氛围,切实做到以领导作风带教风,以教风促学风,以良好的作风、教风、学风兴校风,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1、校风建设。

①在创建特色校—绿色学校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认识拓展思路,向培养名师、创建名校的目标奋斗,使我校的绿化上档次、美化上品位、净化保经常、文化有底蕴、管理民主科学,处处彰显平安、文明、和谐的良好校风。

②大力培养全校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充分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校领导要不断改进工作作风,牢固树立学校的发展以教师为本的思想;牢固树立管理即服务的观念,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重大事情公开透明、照章办事、赏罚分明。凡涉及教职工年度考核、评先选优、职称晋升、工资奖金分配等涉及教职工利益的事,都要通过校务公开栏进行公示、接受监督。从而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将学校的决策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为校风建设提供思想保证。

③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各项规章制度、实行精细化管理,为学校校风建设提供制度保证。

2、教风建设。

①找准问题、摸清底子。学校要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摸清找准目前我校在教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采取措施。

②坚定不移地坚持对教师师德修养和专业素质提升两手抓,突出骨干教师培养这个重点。

③进一步开展“传帮带”活动,搭建学习提升发展平台,完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通过专题讲座,名师引领,理论学习、教学实践、校本教研等形式,着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努力造就一支“理念新、勤学习、讲奉献、能吃苦、善合作、争一流”的教师队伍群体。

④发挥典型引路,榜样示范的作用,通过表彰优秀、宣传模范、树立典型、师德演讲,激发激励全体教师自觉履行职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⑤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和监督。加强对教学过程中的备课、讲授、答疑、辅导、作业批改、考试、质量评价等各环节的有效管理和监督,确保各项教学规章制度的落实。

⑥进一步加强教学研究,积极开展师徒结对、岗位练兵、集体备课、听、说、评课等教研活动,提高教师整体教学水平。

⑦广大教师要努力践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理念,真心关爱学生、真诚帮助学困生,不歧视、不侮辱、不放弃每一个学生。要尊重学生、尊重家长,克服重分数、轻育人的偏面做法,让每位学生在老师的关心与信任中健康成长。

3、学风建设。

①全校上下都要遵循“德育为首,育人为先”和“校园无大小事,事事皆育人”原则,进一步明确德育工作的目标、任务和重点,落实责任与分工,形成齐抓共管的德育网络,使德育工作目标明确、组织机构健全、分工合理、责任到人、取得实效。(1)

②从养成教育抓起,各班要组织学生重新学习《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行为规范》,要求三年级以上学生要记牢背会,并利用周会组织学生对照检查、寻找差距。

③加强值周和检查力度,要求各班主任每天上下午提前15分钟到教室,值周领导、教师提前20分钟到校,全方位检查学风、纪律、卫生方面存在的问题,督促整改,不留死角和盲区。

④加强班级管理,落实班级管理责任。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真正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事事按时做”的良好局面。

⑤学校少先队要发挥自身优势,每学期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开展各种形式的、丰富多彩的、愚教于乐的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情感;举办歌咏比赛、演讲比赛、开展主题队会,把法制、环保、诚信、文明礼貌、热爱劳动、助人为乐等教育融入各项活动中,使校园充满生机与活力,形成晨诵暮读的好局面。

三、工作措施

(一)以外显文化和活动文化建设为突破口,营造浓厚的“校风建设年”氛围。

我校将完善、创作校徽、校歌、校训作为“校风建设年”的切入点,师生要人人领悟校训、校徽、校歌的内涵,并熟唱校歌。悬挂“2011年校风建设年”标牌、以班级的黑板报、手抄报、小制作、绘画、习作、橱窗专栏等外显文化和活动文化来营造校园“校风建设年”的宣传教育氛围。

(二)以德育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拓展“校风建设年”的活动内涵。

学校将校风建设与学校德育建设有机整合,深入开展“立君子品、塑爱国心、树报国志”系列德育主题实践活动。一是立君子品,以儒学经典、唐诗宋词等中华传统文化为载体,奥球学生坚持每日开展“晨颂、午读、暮省”三项活动。二是塑爱国心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1.“历史的选择”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2.庆祝建党90周年“唱红歌、跟党走、颂祖国”演唱活动。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系列活动。三是树报国志,深入开展励志笃行、快乐学习主题实践活动。充分利用校会、班会、队徽、升旗仪式等,经常组织讲座,演讲、故事会等学习交流、宣传活动,对学生卡站励志教育,积极开展以“幸福学习快乐成长”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三)大力培树优良校风、学风。

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入手,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团结、勤奋、明礼、创新的学校文化氛围,使校园成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从而潜移默化地陶冶师生的品格,提高师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师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进一步做好安全稳定和综治工作,把校园安全稳定作为常规工作的重中之重,常抓不懈,堵塞安全漏洞,及时消除不安全隐患,确保学校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四)大力抓好教学质量的提升工作。

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的生命线。要在校风师德建设活动中,大力抓好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工作,坚持教学中心地位、质量核心地位不动摇;坚持向教学常规管理要质量不动摇;坚持以校本教研促质量提升不动摇;坚持弘扬校风、教风、学风,向“三风”要质量的思想不动摇。一是以校本研究活动为载体,实实在在抓校本培训,扎扎实实搞校本教研,向校本教研要质量。二是加强教学的过程管理,狠抓教学常规管理,严格教学秩序,突出抓好教师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课后辅导等重要环节;夯实基础,分层施教,防止分化,培优辅差,创出特色,抓出成效,向教学常规管理要质量。三是面向全体学生,高度重视,分级管理,让学生等到全面发展。[2]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学习动员、营造氛围阶段(3月15日---4月15日)

(1)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风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活动的组织领导。

(2)制定实施方案,组织讨论,形成思想共识,明确目标任务。

(3)召开校风师德建设活动动员大会,认真学习滦南县教育局《关于开展校风建设年活动的相关要求》文件精神,加强领导,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通过外显文化及活动文化等多种形式宣传校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开展校风建设年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具体举措。

(4)充分利用板报、手抄报、宣传专栏、校园牌匾等各种宣传阵地,加强对活动的宣传报道,树立典型,弘扬正气,为校风建设活动的深入开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二阶段:排查问题阶段:(4月16——4月30日)

在活动期间要对学校的校风、师德师风、学风、等方面扎实开展自查,坚持存在什么问题就找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尤其要注重解决影响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阻碍学校发展的问题。召开民主评议活动,开展严肃的自我批评,每位教师都要认真查找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明确努力方向。要对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教师素质提升、学生管理等方方面面进行民主评议,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要对查排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要究其根源,深刻反思,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第三阶段:整改落实阶段:(5月1日——5月底)

要从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素质,提升管理水平为出发点,坚持边总结边整改边提高,重在自我解决问题、重在推动实际工作。以解决问题为着眼点,确定内容,明确责任、保障措施,力争做到在“知不足”中“找差距”,在“找差距”中“求进步”。要针对查摆出的共性问题,认真梳理汇总,在充分发扬民主,保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下,深刻剖析原因,举一反三,完善制度,加强过程管理,抓重点、攻难点,认真整改,处理存在问题,提升水平。

第四阶段:总结提高阶段(6月1日——12月底)

1、认真总结活动经验,巩固和扩大活动成果,并建立健全校风建设的长效机制,把校风建设活动转入经常化、制度化轨道,持之以恒,抓好落实,切实将校风建设工作做的更细、更实、更长。

校风学风建设范文5

一、以身作则树正气,好干部赢来好教风

俗语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要带好一支教师队伍,并非想在心头,写在纸上,挂在嘴上就可以做到;也决非靠单纯的权威、命令可以达到目的,而是要靠领导干部以身作则,来示范、带动和引领。为了消除领导干部“说多做少”的不良风气,树立和弘扬“工作第一,学生第一”的教风,我们要求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必须做教师的表率。

1.做教学的表率。领导干部承担教学任务,并努力取得优异成绩是做好管理工作最具有号召力的方式。因此,我校的每一个领导干部都承担了教学任务,同其他教师一样参与教学成绩的考核,促使领导干部在做好分管工作的同时,想方设法提高教学成绩。尤其是在学校组织期中期末考试的过程中,学校干部同其他教师一起认真阅卷,仔细统分,不搞特殊。这样,他们在教学管理中就敢于说“向我看齐”,就敢于向不良的工作作风和现象说“不”。老师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表现在行动上就有了干劲,也就不再发“站着说话不怕腰疼”之类的牢骚。大家都把精力用在教学上,为提高教学质量统一了思想,凝聚了人心,积蓄了力量。

2.做教研的表率。我们根据干部的学科专长,将干部挂靠学科教研组。每周至少走进课堂两节次进行听课评课,为同学科教师上一次示范课,同老师们一样参加教学比武和达标课活动。我们就是通过“讲课、听课、评课”这三个关键的教研环节,不走形式,不摆花架子,引导、督促领导干部深入一线,带头教研,做教学研究的骨干,老师们的榜样,为教学研究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3.做管理的表率。由于我校实行寄宿制,1200余名学生吃住在学校,加大了管理工作的难度和班主任的工作负荷。为此,学校根据干部所教年级,让干部与三至四个班级结对子,指导、帮助班主任加强学生管理工作。他们早来晚走,在宿舍、餐厅嘘寒问暖,在楼道、门口等人群容易聚集的地方值班巡查、督促指导,放学后还要到校园周边的路口值班,为学生安全回家保驾护航。特别是在有风雨雾雪等恶劣天气的时候,领导干部更是比班主任到校早离校晚。他们一心扑在学生管理工作上,为创造良好的校园秩序付出了很多辛劳,给班主任带了好头,树立了榜样。

正是有这样一支乐于奉献、善于在各方面为教师做出表率的干部队伍,在教师心目中树立起有办法、有能力、肯务实的内行形象,从而产生了信任和尊重,并乐于服从管理。这样就带出了一批精于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学骨干,一批能承担重任、无怨无悔的班主任,形成了以工作为重,上下齐心,正气浓郁的教风。

二、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好习惯变成好学风

学生是体现校风的主体,学风是校风的反映。为了形成优良的学风,我们本着“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的原则,将“扫天下”的理想教育和“扫一屋”的习惯教育相结合,努力培育积极向上、勤勉踏实的学风:

1.让理想成为指引学生前进的航灯。我们通过思品课,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成才观;通过“未来的我”、“我的遐想”、“当我白发苍苍的时候”等作文课引导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利用重大节庆日,组织全校学生开展系列活动,如在“五四”青年节举办《做一个新时代的好少年》手抄报展览,国庆节举行“二十年后的国庆节”征文评比等,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引导他们畅想未来;结合时事,开展国情教育,如“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后,举办了“在另一个星球上”的主题演讲会,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弘扬民族自信心;适时开展“未来属于我们”以及“信仰、信念”等主题教育,激发学生对未来的责任感;举行“理想、空想、幻想”、“理想——奋斗”等主题辩论会,引导学生抒发为未来而拼搏的豪情,把理想前途教育同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这些活动,学生言谈笔论,触动了心灵,激发了情怀,使他们树立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的理想,为形成良好学风奠定了思想基础。

2.让榜样在学生身边闪光。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校通过树正面典型、寻找学生中的亮点,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动力。学校创设了一项传统而经典的教育方式,即在每次升旗仪式结束后,就安排一个简单而隆重的颁奖仪式——无论多么忙,校长总会在庄严的升旗台上为上周涌现出来的获得学校“好行为奖”、“进步快奖”、“责任心奖”等奖项的同学颂读根据他们的事迹编成的颁奖词,并为他们颁发小奖品。那些获奖的同学因自己的努力获得光荣与快乐而感到激动无比,台下的同学那羡慕的眼光里也分明折射出自己不甘落后、跃跃欲试的激情。

不仅如此,我们还在每学期举行德智体美劳等“十佳标兵”评选活动,并将“十佳标兵”的照片、当选理由张贴在宣传栏内。颁奖情景和先进事迹深深地印在每一个学生的心里,鼓舞着他们为进步而拼搏,为光荣而努力。

我们还要求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经常结合学生中出现的好人好事,进行就事论理,使学生思想洞开,着眼未来,从现在做起,在新的起跑线上向远大目标飞奔,让学生的生命之火为崇高理想而燃烧。

3.让习惯成就学生的未来。

培养良好的习惯让学生终生受益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在培养学习习惯上,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召开学习经验交流会等方式,从书写、计算、审题等最基本的细节入手,严格要求,反复训练,逐步使学生具备认真、细心、审慎的优良素质,帮助他们消除自身那些影响提高学习成绩的消极因素。

在培养生活习惯上,把辅导员工作延伸到学生宿舍和餐厅,从学生的饮食起居、内务整理、个人卫生等小事抓起,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帮助他们学会生活,为安心学习、愉悦学习扫除障碍。

在培养行为习惯上,首先是通过正面引导,让学生认识到好习惯的养成源自于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其次是引导学生对存在的诸如迷恋游戏、网吧、说脏话等不良行为进行反思,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千里长堤,溃于蚁穴”的危害性;学校还成立了多个“纠风小组”,由团委组织管理,轮流在校园内巡查值班,及时记录和制止不良现象和行为。

细节往往是整体的亮点。我们就是从学生举手投足、一言一行、读书写字等看似细枝末节的小事抓好落实,即把学校的要求变成学生的意识,把学生的意识变成行动,把行动变成良好的习惯,把良好的习惯发扬成传统,进而形成了积极向上、勤勉踏实的优良学风。

三、比、学、帮、超,高素质带出好班风

班主任的作风就是班风的直接体现,班风的好坏与班主任息息相关。我们在班主任中开展了“比、学、帮、超”活动,提高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以此推动班风建设。

比:将班级的各项工作进行量化考核,每周公布一次。通过比较,促使班主任对照别人的优势,查找自己的不足;根据自己的不足,调整管理方式和策略。

学:举行班主任工作研讨会,介绍先进经验,推广先进做法,探讨破解新问题的方法和对策;举办假期培训,提高班主任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管理班级的水平;安排班主任外出参观学习,借它山之石以攻玉。

帮:在班主任配备上,我们从多角度考虑,按照“优势互补”原则,合理搭配合作班级的班主任。工作态度端正的与稍差的搭配,年龄偏大的与年轻有朝气的搭配,性格稳重的与脾气急躁的搭配,能力强的与能力稍弱的搭配等,达到优势互补和互相帮助、相互促进的目的。

校风学风建设范文6

【关键词】高校 学风建设 创新

学风建设是指高校根据大学生学风的特点、形成规律和建设目标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在校学生的学习价值取向、治学精神、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和学习考核等方面施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日常管理活动,是融思想政治教育与学习日常管理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学风建设是深化大学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品位和声誉、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对于促进学校的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出现了新的动向。高校学风建设创新已迫在眉睫,如何与时俱进,准确把握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时代特性,创新高校学风建设,已经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科教兴国的重要问题。

一、高校学风建设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学风是一所学校文化积淀的反映,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关键。随着高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大学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育人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了良好的氛围,但同时,办学资源不足,师资力量匮乏、生源素质下降、毕业生就业困难等问题日益凸显。高校建设普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学风不正

面对优越的生活条件和校园外五彩缤纷的世界,部分大学生心情浮躁,缺乏远大理想,学习精力分散,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甚至带有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甚至将此作为入党的阶梯,一旦达不到目的,就会抱怨、沮丧,进而影响学习;学习仅为了混一纸文凭,学习毫无主动性,完全机械应付以图“过关”。奉行“多一分浪费、60分万岁”的信条。

(二)学风不浓

表现在部分学生过分强调自我意识和个人爱好,学习不安心,不思进取,不求甚解,成绩不理想;对自己要求不严,纪律松弛,上课迟到、早退,自习缺席;在上课时间内聊天、睡觉、看小说、杂志、发短信、听音乐;作业抄袭,实验报告雷同、毕业设计“拷贝”,甚而出现厌学、逃学现象,考试时抱有侥幸心理,作弊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地影响和破坏了校园学习风气。

(三)老师监管力度不够

学生考后向老师求情,甚至送礼、走关系的现象日益增多,监考老师严的学生闻之色变,不严的则成为学生过关的监护者。

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给学风建设带来了较大的阻碍

随着学校对外开放的程度日益加强,社会上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不良风气和思想趁机通过各种渠道渗透到学生中来,给学生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的形成造成不良影响。尤其是现在随着网络的普及,各种信息良莠并存,各种错误思潮观念混杂其间,极易感染学生,混淆学生的视听。这无疑将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学风建设工作也会因此受到较大阻碍。

(二)学生学习心态失衡现象比较严重

不少学生无法承受来自学习、就业、经济、心理等各方面的竞争压力,产生畏难和厌学情绪;部分学生无法摆脱各种因素的困扰,有的热衷于谈恋爱、做兼职而荒废学业;有的整天沉迷于上网、玩游戏而旷课、逃学;有些学生不喜欢所学专业或者感觉就业前景黯淡而产生了消极逃避的思想,学习热情不高;还有一些学生因为学习方法不当没有取得理想的学习成果,甚至发生学业失败的现象,因而失去学习的信心。这些现象可概括为一个问题,即学生学习心态的失衡。这个问题在近年来表现的越来越突出,给学风建设带来了现实的困难。

(三)高校校园文化的缺失和评价体系的缺失给学风建设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一些高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学校教育理念、管理制度、大学文化、师资力量、师德水平、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校园文化偏离了“育人”的理念和思想。如课程设置与市场需要不能很好的衔接;教师教学方法没有艺术特色,激发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师德水平不高,不能起到很好的示范榜样作用。此外,高校长期在管理上形成的误区也对学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在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中, 对学生的评价过多地注重了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创新能力培养;在管理中过多地关注学生的稳定而忽视了个性的张扬;过多的强调学生管理部门的作用,而弱化了教师的育人功能;过多地重视用制度去管理,而忽视了人文关怀与精神感召。这种状况不利于高校学风的形成和稳固,给学风建设所带来的困难也是巨大的。

二、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学风建设是高校永恒的主题,是高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对于大学生、高校、国家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学风建设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优良的学风是一种潜移默化式的巨大而无形的精神力量,对大学生产生强烈的熏陶和感染,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励他们奋发努力,促使他们健康成长成才。不良的学风,同样会对大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染,容易使他们迷失目标,失去学习动力,虚度大学生活,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

(二)学风建设关系到高等学校的发展学风建设的成效决定着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关乎整个学校的综合竞争力

学风建设的成效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品位、育人环境和社会声誉的重要标志,反映出高校人才培养能力和学校未来发展走向。优良的学风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将为高校带来高层次的办学品味、良好的育人环境和广泛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高校未来发展方向。

(三)学风建设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国家的未来依靠优秀人才,培养优秀的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任务

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优良的学风有利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有于培养国家所需要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将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国家的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相反,在不良学风的影响下,将很难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不合格的建设者不利于国家又好又快发展。

三、高校学风建设创新的措施

(一)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结合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准确定位高校学风建设。

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 发展的人才,这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大学培养的人才,不应该仅仅是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还应该是具有健全人格、健康身心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富有爱心、同情心和自由精神的人。因此,大学不仅仅是现代科学的发源地,更是社会道义的策源地和人类的精神殿堂,是社会的良知与向导。而对于高校学风建设而言,无论是优秀的师资队伍还是健全的管理机制,都是形成优良学风的外部因素,要使大学真正的成为培养人才的摇篮,还需要依靠大学生自身的努力。因此,高校学风建设,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要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努力为学生的成才服务的教育理念,形成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主导,以管理为依托的学风建设新格局。其次,要通过有效手段,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和强大的学习动力。再次,要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创新学习方法、改善学习环境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的培养,更多的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中来,参与到学校的建设、课程的设置、管理和考核的改革中来,在学生中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提升的新机制。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握学风建设的基础和方向

思想道德是一个人价值观、人生观的内在体现,也是做人做事的中心指导,学风问题,本质上是一个理想、事业心的问题,一个大学生只有树立远大理想抱负,具有较强的事业心,才会有强进的学习动力,才会有高度的学习自觉性,也才会有持久的学习热情。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成才教育,引导学生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借以提高学生学习自觉性,这是学风建设的基础和方向。

加强思政教育,关键在于与时俱进,难点在于方式与方法。首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不仅要深刻把握90后学生的时代特征,更要深刻领悟国家发展和改革的重要形势,把这二者牢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加贴近学生,使学生的学习目标与国家现实的发展规划相统一,从而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而获取强大的学习动力。其次,要注重利用新媒体,了解学生关注的问题并进行合理的引导,要学会利用身边的榜样来示范引导,增强学生的认可度,从而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再次,要持续开展主题鲜明的主题班会,以班级为阵地,由点及面,全面落实学风建设。主题班会制度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利用主题班会来进一步规范班级管理,落实学校及学院的学风建设精神,发挥班级的集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主题班会的主题可从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大学生诚信教育、大学生价值观和大学生的社会责任等角度展开,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

(三)深化教学改革,强化管理机制,为学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学风建设需要有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制度来保障,严格而有效的管理,是形成良好学风的有效途径。

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风建设的成效。一是构建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和多标准人才评价体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二是创新高校教学内容和形式,引导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创新。要注重教师科研与教学的联系,及时将研究的成果推广到课堂;要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走出校园,服务社会;要创新教育方式与内容,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学生主观能动作用。

强化教育教学管理机制,保障学风建设顺利有效的开展。一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在保证引进教师质量的前提下,按师生比例要求配齐教师;要重视年轻教师的业务能力培训;要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使年轻教师尽快胜任教学工作;要完善教学督导,及时反馈意见,保证教学质量;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用严谨的治学态度感染教育广大学生。二是建立健全规范约束机制,做到赏罚分明。通过规章制度,规范和引导学生的日常行为,通过精神和物质的奖励,激励学生的学习潜力。三是建立、健全和完善学风建设责任制,如实行学院党总支书记、副书记和主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共同领导学风建设工作,实行辅导员与任课老师联系制,实行班主任、辅导员与公寓管理员联系制,实行班主任对本班学风建设负主要责任制,实行学校与学生家长联系制,实行学业预警制度。

(四)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性与创新性,赋予学风建设新的内涵

学风建设的主体是学生,因此,首先我们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构建合理的教育实践平台,鼓励学生创新。例如我校实行的优秀生制度,鼓励并引导大学生注重学以致用,积极投身到科技创新的实践中来。其次,高校可以利用本科生创新计划项目和大学生全国挑战杯项目,为学生搭建创新平台,深化学风建设的内在目标。再次,高校应鼓励教师和学生创新授课方式,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的汲取知识、积极思考、大胆创新。最后,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大学生创新机制。高校要形成各自的培养模式,坚持培养方案个性化、培养模式多样化、培养计划全面化。要形成完整的大学生创新管理制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实践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化学风建设的内涵。

(五)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依托,拓宽学风建设的外延

良好学风的形成离不开环境的塑造,建设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是高校学风建设的需要。因此,高校应在优化校风建设、大力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素质、开拓网络等校园文化建设新载体、精心组织校园文化等方面,大力度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针对学生特点,以大学生科技节、文化艺术节、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大赛、文化素质教育讲座等为重要载体,以第二课堂为有效途径,以素质教育为主要目的,构建能够满足广大学生精神文化需求的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体系,用精神文明熏陶人,用先进文化培育人,用校园精神激励人,用文化氛围感染人。再次,优化校园自然环境,发挥优美环境对人寓情于学、寓教于景的作用,让学生在舒适优美的环境里生活、学习,增强对学校的热爱感,从而振奋精神,激发学习兴趣。同时,高校要广泛宣传学风表现好的大学生典型,为广大学生树立身边的榜样。

(六)更新观念、创新方法,建立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优良的学风不是靠一蹴而就,它贵在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它是广大师生长期坚持,共同努力的结果。建立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不仅需要我们有健全的机制,更需要我们不断的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创新方法。首先,高校教育工作者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更新教育发展的理念。始终坚持育人为主、因材施教、教用并重的教育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其次在新媒体日益发展的今天,高校教育者要创新工作方法,合理利用新媒体技术,改革传统的教育理念,利用新媒体技术来加强学风建设。要学会利用微博等新媒体技术,与学生紧密联系,到学生中去,实加强教师的正向引导作用,积极推进学风建设。

总之,学风建设是一项基础性、系统性的工程,作为培养国家高等人才的基地,高校要充分认识到学风建设这一工程的长期性与连续性,锲而不舍地加强学风建设,创新学风建设,落实学风建设,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一代又一代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周金聪.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思考[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