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贸易壁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绿色贸易壁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绿色贸易壁垒

绿色贸易壁垒范文1

环境保护与贸易保护的契合决定着绿色壁垒的应用较为广泛,涉及到的不仅包括制成品,还包括中间产品;不仅包括产品的质量,也包括产品的加工生产方法以及产品的设计和消费处理过程。绿色壁垒应用的广泛性,使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1.绿色关税制度

发达国家对一些污染环境和影响生态,可能对环境造成威胁及破坏的产品征收进口附加税,或者限制和禁止商品进口,甚至对其实行贸易制裁。但是,在标准的实行上常常内外有别,明显带有歧视性,可以说是以绿色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

2.绿色技术标准制度

通过立法手段,制定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标准,限制国外商品进口。发达国家凭借自己的经济技术优势和垄断地位,不考虑或很少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对进口产品不分国别一律采取非常严格的技术标准,事实上导致发展中国家产品被排斥在发达国家市场之外。

3.绿色环境标志制度

绿色环境标志又称绿色标签或环境标签,是环保产品的证明性商标。发展中国家产品为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必须提出申请,经批准取得绿色环境标志。目前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行绿色环境标志制度,并趋向于协调一致,相互承认,对发展中国家产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形成了巨大障碍。

4.绿色包装制度

发达国家制定的较高且比较完善的包装材料标准,包括废弃物的回收、复用和再生等制度,是为了防止包装材料及其形成的包装废弃物给环境造成危害,结构不合理的包装容器可能损害使用者的健康而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但某些过于严格的绿色包装措施,则可能事实上妨碍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引发贸易争端。

5.绿色补贴制度

发达国家认为,如果一个国家内部采用比较宽松的环境标准,这些国家的产品就不必支付高昂的环境成本,与本国产品竞争时就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其实质是政府在对企业及其产品提供消极的环境补贴,所以进口国基于环境保护和本国的利益而有权征收反补贴税。

6.绿色卫生检疫制度

绿色卫生检疫制度是指国家有关部门为了确保人类及动植物免受污染物、毒素、微生物、添加剂等的影响,对产品实施全面的严格检查,防止超标产品进入国内市场。绿色卫生检疫制度影响最大的产品是药品和食品,为保障食品安全,许多国家采取了严格的检疫制度,有些国家通过立法建立了近似苛刻的检疫标准和措施,形成了实质上的贸易保护。

二、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由于世界经济的不平衡,发达国家对环保的标准和认识往往超过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运用绿色保护来实施其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限制和歧视行为,使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被排斥在世界市场之外。我国处在发展阶段,绿色保护对我国产品出口已经产生很大的影响。主要有:(1)缩小出口产品市场范围;(2)增加出口产品成本;(3)引发出口贸易摩擦;(4)高污染产业的转移。

三、应对发达国家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西方国家以环境保护为幌子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因其发展较早在环境方面的标准和措施远远超越了发展中国家。所谓的绿色壁垒对我国形成了歧视性,并严重限制了我国的出口贸易。

1.正确认识绿色贸易壁垒

要对绿色贸易壁垒有一个客观认识。绿色贸易壁垒存在着有利于市场发展和国际贸易一面,也有阻碍国际贸易发展一面。以保护环境为目的而采取的绿色壁垒措施,一方面限制甚至禁止了严重危害生态环境产品的国际贸易与投资。另一方面也为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使这些产业成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新的增长点,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2.加大对绿色产业资金投入

要使我国的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增强我国绿色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使绿色产品和技术走出国门,离不开财政金融部门的扶植。财政部门应给予绿色产业以优惠的鼓励政策,加大对绿色产业的资金投放。金融部门应在信贷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

3.实施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成为我国国家的基本战略,出口贸易也就必须服从于这个基本战略,这就要求出口不仅要追求增长的数量,还要追求增长的质量,及其与生态环境保护、劳动条件和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

4.发展环保产业,推行绿色管理

以环保产业作为提升出口产业结构的重点。政府应制定财政、信贷、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和鼓励环保产业的发展,把环保产业培育作为提升出口产业结构的重点和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应设立绿色银行和绿色产业基金,为环保产品的开发与出口提供专项贷款和信贷担保基金。

对我国的出口企业而言,应积极推行绿色管理。绿色管理是指将环境保护的思想观念融入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这一思想可概括为“5R”原则,即研究(Research),将环保纳入企业的决策要素中,重视研究企业的环境对策;消减(Reduce),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或消除有害废弃物的排放;再开发(Reuse),变传统产品为环保产品,积极采取环保标志;循环(Recycle),对废旧产品进行回收处理,循环利用;保护(Rescue),积极参与社区内的环境整洁活动,对员工和公众进行环保宣传,树立环保企业形象参考文献:

[1]海闻.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N].经济研究,2004,(7).

[2]郭芳.环境成本内在化的必要性[J].晋阳学刊,2002,(6).

[3]王继祖.近年西方新贸易理论浅探[J].南开经济研究,2003,(5).

[4]李湘等.国际贸易教程[M].上海:上海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

[5]黄立新.绿色壁垒及我国的应对策略[J].外向经济,2000,(1).

[6]胡蓉.试论GATT/WTO贸易与环境保护条款[J].当代法学,2002,(5).

绿色贸易壁垒范文2

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概念;表现形式

中图分类号:F7 文献标识码:A

一、绿色贸易壁垒的概念

绿色贸易壁垒也称环境贸易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领域,进口国以保护人类的健康和安全、动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生态和环境的名义,凭借经济、科技优势,通过立法制定严格、苛刻的环境技术标准和繁杂的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以及利用国际社会已制定的多边环境保护条约中的贸易措施,对来自外国的产品或服务进行限制和制裁的一种手段,属于非关税壁垒的一种。

二、绿色贸易壁垒产生的原因

绿色贸易壁垒产生于20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源于绿色贸易。绿色贸易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体现了消费者保护环境、维护健康等正当合理的要求;另一方面又可以成为某些国家推行新的贸易保护主义、阻止外国商品进口的“挡箭牌”,故被称为“绿色贸易壁垒”。WTO和关贸总协定(GATT)的宗旨是促进国际贸易的自由化,要求各国消除各种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作为WTO的成员,想限制进口,在关税壁垒中,除反补贴税、反倾销税之外,其他税种的作用已经很小了,以进口许可证、进口配额为代表的传统的非关税壁垒,也余地不大,所以用贸易与环境相结合的绿色贸易壁垒便应运而生,成为新贸易保护主义最好的“护身符”。如今,绿色贸易壁垒作为一种全新的贸易保护手段,已日益成为国际贸易中最隐蔽、最难跨越的贸易障碍之一,已逐步成为国际贸易政策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绿色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

(一)绿色市场准入。绿色市场准入是绿色贸易壁垒的初级表现形式,主要是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名,对一些污染环境、危害人类及动植物健康的产品征收进口附加税(也称绿色关税)以限制其进口,甚至干脆禁止其进口。例如,1994年美国环保署对在美国九大城市销售的汽油制定了新的环境标准,规定汽油中硫、笨等有害物质的最高含量,国内生产的汽油可以逐步达到相关标准,但进口汽油必须在1995年1月1日规定生效时立即达标,否则禁止进口。

(二)绿色技术标准。发达国家基于自身生产能力水平和技术优势地位,以保护环境为名,通过立法手段制定严格的强制性环保技术标准,以限制国外不符合要求的产品进入本国市场。这些标准是根据发达国家的生产和技术水平制定的,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可以很容易达到,但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在一定时期内是很难达到的。如欧盟近几年全面启动ISO14000环境管理认证机制,要求进入其成员国的产品必须获得该项认证。ISO14000系列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下的环境管理委员会(TC207)以欧盟的生态管理与审核法规(EMAS)及美国环境管理体系标准(BS7750)为基础,广泛吸收各国管理环境的经验而陆续起草、制定的。该标准对企业的清洁生产、产品生命周期、环境标志产品、企业环境管理体系加以审核,要求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由于TC207是由工业发达国家,同时也是执行高标准环境政策的国家组建的机构,其立足点与考虑范围都要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发展中国家企业要取得ISO14000体系认证将有很大困难。

(三)绿色环境标志。环境标志是一种印刷或粘贴在产品或其包装上的表明环境品质或特性的图形(用语或符号)。它是依据有关的环境法规和标准,由政府部门或由政府部门授权的认证机构检测、确认,并通过颁发认证标志和证书,表明该产品不但质量符合标准,而且在生产、使用和处理过程中符合环保要求,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均无损害。要进入实施环境标志国家的产品,必须首先提出申请,经过批准获得环境标志才能进入该国市场。1978年,德国率先推出“蓝色天使”计划,以一种画着蓝色天使的标签作为产品达到一定生态环境标准的标志。1988年加拿大、日本、美国也开始对产品进行环境认证,并颁发类似的环境标志。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实行了绿色环境标志制度,标志涉及的产品范围越来越广。发达国家相互协调,承认彼此实施的环境标志制度,这犹如无形的层层屏障,使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的步履维艰,严重影响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发展。

(四)绿色检验、检疫制度。乌拉圭回合谈判通过的《卫生与动植物卫生措施协议》和《检疫措施协定》规定:对动植物携带疾病的传播或者输入,对添加剂、污染物、饲料中导致疾病的有害物质的含量,成员国政府有权选择他认为合适的措施来保护其管辖范围内的人民、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据此,许多国家建立了严格的动植物、食品检验、检疫制度。它们对食品的安全卫生指标十分敏感,尤其对农药残留、放射性残留、重金属含量的要求日趋严格。加之各国卫生检验、检疫制度的指标水平和检测方法不同,以及检验指标的设计存在灵活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

(五)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包装是指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能节约资源、减少废气物,用后易于回收再用或再生、易于自然分解、不污染环境的包装,在发达国家广泛流行。目前,世界许多国家采取各种立法的形式来规范绿色包装的使用。如日本的《再利用法》、《新废弃物处理法》等;丹麦颁布法令,要求所有进口的啤酒、矿泉水、软饮料一律使用可再装的容器,否则拒绝进口。这些“绿色包装”法规,虽然有利于环境保护,但却为发达国家制造绿色贸易壁垒提供了可能。因为这些规定是按照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源禀赋、消费偏好等因素制定的,发展中国家很难适应。绿色包装制度的严苛性大大增加了出口产品的成本,对发展中国家构成了贸易障碍。

(六)绿色补贴制度。为了保护环境和资源,有必要将环境和资源费用计在成本之内,使环境和资源成本内在化。发达国家将严重污染环境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以降低环境成本,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成本却因此提高。更为严重的是,发展中国家绝大部分企业本身无力承担治理环境污染的费用,政府有时给予一定的环境补贴。对此,发达国家以违反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规定为理由,限制发展中国家产品进口。2001年初,美国就以环境保护补贴为由,对来自巴西的人造橡胶鞋和来自加拿大的速冻猪肉提出了反补贴。

(作者单位:九江学院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王金南,夏友富,罗宏,葛察忠.绿色壁垒与国际贸易[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绿色贸易壁垒范文3

【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 隐蔽性 竞争力 对策

绿色贸易壁垒作为一种新型的非关税贸易壁垒措施在国际贸易中被发达国家作为新的贸易保护工具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出口贸易规模的扩大,绿色贸易壁垒已经成为影响我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巨大障碍。我国是一个贸易大国,积极探索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方法和措施,对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绿色贸易壁垒的概念

绿色贸易壁垒又称环境壁垒,是一种新兴的非关税壁垒,指以保护人类及动植物的健康或生命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为名,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法律、法规、政策与措施。

绿色贸易壁垒通常由进出口国为保护本国的生态环境和生命健康而采取的一种环境保护措施和法规标准等,可以对进出口贸易产生影响的一种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具有名义上和形式上的合理合法性、保护内容的广泛性以及隐蔽性等特性,已成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出口贸易常采用的一种贸易保护手段。许多发达国家以绿色条款为由设置绿色贸易壁垒,实行贸易保护,引发贸易摩擦频繁发生,影响了国际贸易的正常进行。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

我国自入世以来,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关税门槛越来越低,但是绿色贸易壁垒却日益突出,对我国的外贸构成了极大的挑战。

对出口产品竞争力的影响。我国的产品基于价格优势具有很强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是世界上主要的出口国之一。我国出口的主要国家是美国、欧盟、日本等实行绿色贸易保护最为盛行的国家和地区。特别是自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的出口产品经常遭遇到绿色贸易壁垒的经济制裁,如我国出口到日本的绿茶因为农药残留量超标被退回,出口到加拿大的花生因为黄曲霉素含量超标而遭到销毁。由于绿色贸易壁垒的频繁增加,使我国出口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受到严重的影响,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受到阻碍很大,一些出口到欧美等传统优势市场的产品都相继转移到东南亚等地区,导致我国的市场份额减少,消弱了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对出口企业的影响。绿色贸易壁垒的频繁发生,国内的出口企业面临的局面更加艰难。绿色贸易壁垒具有严格环境标准和要求,我国外贸出口企业过去多数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现在想要出口就必须严格按照WTO的规则,建立严格的环境管理体系增加有关环境保护的检测、认证等环节,增加了各种中间费用和附加费用,特别是国内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原材料价格的提升、市场竞争的激烈等,促使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产品的价格优势减弱,影响了企业的出口效益以及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我国农产品、纺织业、家具、纸业等领域不断遭遇发达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在欧洲市场受挫,在亚洲市场和欧美市场同样也遭受到沉重的打击,进而影响到出口企业的经营积极性。

对出口市场准入的影响。绿色贸易壁垒的增加,我国部分出口产品由于技术、环保等因素无法进入目标市场或被迫退出,出口市场萎缩。而我国的出口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环保技术先进,环保意识很强,其严格的环境标准形成壁垒,造成市场准入的困难。我国产品为符合进口国的环保标准,必须得需要增加额外的资金、技术等,而这些投入在短期内也无法生效,况且发达国家对进口产品制定的绿色贸易壁垒的标准过高,有时甚至实行“双重”标准,我国出口产品必须到达所规定的标准才能进入其市场,限制了我国产品的出口市场范围,对我国产品的市场准入造成很大的障碍。我国的机电产品、纺织服装、农林渔产品、医药等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的过程中很容易遭受到市场准入的限制,引起贸易摩擦。

我国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

大力发展绿色环保产业。绿色产业是以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为目的的一种产业形式,大力发展低耗能、低排放、高科技的绿色环保产业是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根本措施。应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实现发展与可持续的共赢。①政府要把发展绿色产业培育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支持重大节能环保、绿色高性能等产业的发展,在贸易、投资等政策上加大对创新驱动型、绿色低碳型等产业的扶持。大力发展低能耗低排放的高新技术产业,对冶金、建材、建筑等行业进行技术升级和调整,加速淘汰落后产能。鼓励有条件的绿色环保企业建立海外生产研发基地和营销网络,发展高端、智能化的绿色产业。

进行技术创新.绿色贸易壁垒实质是绿色高科技壁垒,进行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是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有效途径。技术创新,是企业求生存、求发展的永恒主题。在国际金融危机阴霾尚未散尽的今天,着力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②首先企业要及时转变生产经营观念,提高产品的技术投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我国的出口产品附加值低,很容易遭受到国外的贸易壁垒,企业必须要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高产品的高科技水平和环保水平。其次要提高产品的深加工能力。我国产品深加工深度不高,产品的产业链低,导致市场准入受限,为此要提升产品的深加工能力,督促企业向产品的深加工层次延伸,发展企业的规模化经营。最后要注重清洁生产。清洁生产可以促进企业降低成本,有利于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通过政策引导推动企业开发、引进和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可以有效节能、减污、增效,提高产品和技术的竞争力。

积极推行环境认证标准.我国的环境认证标准与国际标准有一定的差距,有必要提高我国的环境认证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积极引导企业实施发达国家先进的企业环境管理标准、生产过程环境标准和产品环境标准,鼓励企业获得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绿色认证,使企业获得进入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积极发展无污染的高科技产品,限制高污染、高耗能产品的生产和出口,这样才能保证从原材料的入口到成品的出口都具有完善的管理流程,提高产品的技术标准、环保标准和安全标准等,获得国际认证可以获得国际市场准入,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才有成功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可能。同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互认,政府要加强与国外的交流与合作,争取签订多边或双边互认协议,建立产品认证和体系认证的互认机制,保障企业跨越绿色贸易壁垒。

建立绿色贸易壁垒预警机制。我国外贸企业多为中小型的集体私营企业,面对频繁发生的绿色贸易壁垒案件,单凭出口企业自身还缺乏及时了解和应对的能力,政府有必要建立绿色贸易壁垒预警机制。及时收集、整理、跟踪和研究国外绿色贸易壁垒的相关信息,建立相关的信息资料库,特别是科研机构要认真做好绿色贸易壁垒的分析和研究工作,提出有效的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措施,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以减少绿色贸易壁垒带来的不利影响。积极了解和掌握相关进口国的各种环境标准和绿色标准,特别是要及时掌握进口国的相关标准的修改信息,及时反馈给相关的部门和企业,及时调整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做好防范工作以及采用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企业出口抗风险的能力。

积极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绿色增长作为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是谁也不能阻挡的。③发达国家将绿色贸易壁垒视为贸易保护的武器,影响发展中国家贸易的而发展。企业“走出去”到国外进行直接投资和经营,是当前规避绿色贸易壁垒的有效途径。鼓励企业到国外进行投资,特别是到一些绿色贸易壁垒频繁发生的国家和地区进行投资,开办独资、合资生产企业或在国外设立研发中心,与国外先进技术和先进经验相结合,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多元化市场使企业得以发展,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可以享受到投资国的相关政策和优惠待遇,在该地区投资办厂或建立生产基地,采用当地的技术标准或避开双重标准,就能够有效的规避绿色贸易壁垒,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当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绿色贸易成为世界潮流,我国必须理性对待绿色贸易壁垒,以积极的态度来参与国际环境保护,实施绿色高科技战略,提高产品的环保水平,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突破绿色贸易壁垒,实现外贸的可持续发展,进而达到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作者单位:辽宁社会科学院WTO研究所;本文系辽宁社会科学院2012年一般课题研究成果)

注释

①“谈可持续发展:要绿色经济,不要绿色壁垒”,《中新社》,2012年4月25日。

绿色贸易壁垒范文4

纺织工业是中国出口创汇支柱性产业,也是外向依存度很高的行业。2001年中国纺织品出口创汇520.8亿美元,占全国出口商品总额的20.7%,其中服装出口约占纺织品出口总额的60%,即312亿美元。中国加入WTO后,纺织业将是受惠最大的产业之一,服装行业也将受益匪浅。然而,实际的情况却远非如此。日前,江苏某集团出口德国的一批针织品被中间商处以16万美元的罚款,而另外一家公司出口欧盟的30万件夹克被迫回销,理由都是因为这些服装没有达到生态纺织品标准。这些案例提醒国内服装业,加入世贸组织后,服装产品进入其他WTO成员国的配额、关税等贸易壁垒虽然将逐步取消,但也要看到,中国服装要进入发达国家,面前还横着一道“绿色贸易壁垒”。

2绿色贸易壁垒的产生及影响

“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发达国家为保护环境和保障人身安全,通过立法或制定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标准,限制不符合其生态环保标准的国外产品进口[1]。自奥地利1990年率先制定了环保纺织品标准后,经济发达国家陆续制定了一系列“绿色标准”。近年来,质量技术壁垒已逐渐成为国际贸易中主要的非关税贸易壁垒,特别是随着人们对生态和环境问题关注程度的加深,“清洁生产”、“绿色产品”、“生态纺织品”等概念也大范围地进入了国际纺织品和服装贸易领域,人们对纺织品和服装在穿着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国、欧盟等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出台了一系列与此相关的严格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如,目前欧盟有关国家通过的OKO-TES100纺织品环保标准,已对进口服装的甲醛、重金属、防腐剂等100多种有害物质含量进行限制,欧盟已禁止进口服装纺织品使用含镍在0.5mg以上与人体接触的辅料和附件,如钮扣、拉链、服饰等金属物等。这些规定,已经对中国服装出口形成了新的技术贸易壁垒。

绿色贸易壁垒作为国际贸易中非关税贸易壁垒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国际贸易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生态纺织品及其消费将主导国际纺织品贸易的新潮流,发达国家有关法令规定,销售和进口纺织品需通过有害物质检测,这给纺织品输出国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随着国际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的重大问题,而环境保护则是各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环境保护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所产生的影响也日益突出。以服装为例,过去对中国出口产生重大影响的纺织品配额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将不再成为贸易歧视、限制出口的主要障碍,取而代之的则是以产品质量的环境指标和安全认证等绿色贸易壁垒。

在纺织品服装领域,主要存在着两类技术壁垒:一类是针对纺织品服装从设计生产到报废回收的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所设置的壁垒,主要指要求企业建立实施环境管理体系及对产品实施环境标志和声明;另一类壁垒则是由于产品本身对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影响所引发的,即要求纺织品和服装不能对消费者的健康产生影响,如生态纺织品的生产。有些经济发达国家专门立法,规定进入本国市场的纺织品服装必须实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0体系认证)和产品安全认证。

综观各国制定的要求,有一个共同点,即服装中不得含有对人体造成伤害的有毒有害的物质,不得存在潜在的、可能对人体或其他物体造成伤害的因素。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产品对环境无害”的概念已成为指导生产和消费的主流趋势。由于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绿色消费的普及,使这种技术标准和环境贸易政策在名义上更具合理性,形式上更具合法性。出口到发达国家的服装和纺织品,如果达不到环保要求,将会被禁止进口。

3生态纺织品认证的方式

目前,在各个国家和国际贸易中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冲破,主要采用生态纺织品的认定方法。各国主要采取下面3种方式[2]:

(1)申请使用某种标签的方式。国际上的一些行业协会、中介机构、地区性民间组织、大型生产或流通企业、消费者组织或第三方公证检测机构根据各自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法规、标准以及各种符合性评定程序,纷纷推出了各种与生态纺织品有关的标签和相应的检测标准及授权使用该标签的审核程序,如:德国Scotdic染料公司的Eco-Tex、消费者和环保纺织品协会的MUT等。其中Oeko-Tex标准100由于较好地兼顾了市场与生产者的要求,且所包含的内容较为全面,已成为欧洲较具影响力的被采用较多的生态纺织品标签。纺织品生态标签的使用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测和评定程序,由经授权的专业检验机构,按照确定的检测项目和指标对申请者提交的样品进行检测,并可能按附加的要求对生产环境和生产过程进行评估后才能授权在其申请的某种产品上使用该标签。

(2)由有资质的第三方专业公证检验机构按照国际通行或相关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对提交的样品进行检测,并提供国际认可的检测认定报告。

(3)由有资质的第三方专业公证检验机构按照买家(进口商)指定的检测项目或自定的标准对由卖家或供应商提交的样品进行检测,并出具国际认可的检测认定报告。

选择使用生态纺织品标签进行生态纺织品的认定,其对象为申请者的最终产品。相对而言,其手续繁杂严格、过程长、花费多,且使用标签只能局限于申请的某一产品或某一类产品,而不是有些人误认的获得某一产品使用标签的授权就可以在其所有产品上使用该标签。另外,授权使用某种标签有一定的有效期,在有效期即将过去时,必须经过一个简易的复审程序才能继续使用该标签。而在标签使用的有效期内,一旦原材料、工艺、使用的染化料和生产环境发生变化,必须进行申报并经过评估后才能继续使用该标签。因此,此类标签认证方式的实际应用受到一定的局限。实际上,绝大部分买家(进口商或经销商)会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或进口国(地区)的法律法规来确定自己的验收标准,不仅对检测项目会有所增删,对限定指标也会有所变化。其中有些监控项目因尚无成熟的检测方法而要求供应商签署承诺书,保证在其产品中不含或不使用其规定禁用的化学品和原材料。采用这类方法进行生态纺织品的检测认定,在目前的生态纺织品检测认定中占据了绝大部分,不仅省时、省钱,而且同样能够满足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4中国服装行业现状及主要问题

就中国庞大的纺织服装企业而言,在环保建设方面存在的差距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首先,环保意识和观念淡薄。据国际环保纺织协会驻中国代表机构TES-TEX瑞士纺织检定有限公司统计,截至2001年6月30日,该公司上海办事处共在中国颁发约180张证书。在这180张证书中,占相当比例的是外贸出口企业及外商独资或合资企业。而纺织行业中的上游企业——原料商、面料商、印染制造商、辅料商等却少有积极申请生态纺织品认证的。在中国七万多家服装企业中,也只有知名品牌“杉杉”、“波司登”、“铜牛”等18家企业24种产品获得绿色认证。这一现象应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这反映出中国纺织品服装企业面对席卷世界的绿色消费浪潮缺乏敏锐性,对于生态纺织品的标准和概念还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还没有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其次,环保法规和标准不完善。目前中国的纺织品检测标准与国外有很大差别,尤其是对产品有害物质的检测还没有形成规定。如2001年1月至10月在张家港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纺织品实验室所受理的321批出口纺织品服装中,共有201批产品因国外要求指标高于中国国家标准而被退回。

第三,是环保技术和措施不健全。现在中国纺织品从原料到制成品的整个生产过程及废弃物的处理,没有考虑对周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特别是印染行业的设备和技术落后,导致环境污染更为严重[3]。

中国加入WTO以后,虽然困扰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多年的关税、配额等贸易障碍有望消除,但支撑中国纺织业大国的劳动力优势将有所减弱。特别是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凭借其在技术方面的优势,通过立法或制定严格的标准等手段,设置的一系列绿色壁垒障碍限制产品进口。因此,中国服装企业应重新认识生态纺织品的重要性,重新考虑在劳动力优势减弱的情况下如何继续保持纺织大国出口的优势。

有人预言,今后“绿色壁垒”将成为发展中国家产品出口的最大非关税贸易壁垒。绿色消费的浪潮将对中国服装业提出更严峻的挑战。

5扩大中国服装出口应采取的措施

面对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领域不断出现和增多的绿色贸易壁垒,中国的纺织品生产企业和有关行业管理部门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抓住机遇,巩固和提高中国作为全球纺织品的生产和出口大国的地位。

首先,绿色贸易壁垒虽然具有阻碍全球贸易自由化发展进程、制约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阻碍发展中国家出口贸易的消极一面,但更有利于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的一面。绿色贸易壁垒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消费趋向和产品的生产商、经销商对正在全球掀起的“绿色浪潮”的积极回应。因此,在WTO的游戏规则中,他是受到保护和鼓励的。

其次,要通过立法、制订与国际接轨的各类标准和建立各种规范化运作的符合性评定程序以建立中国自己的“绿色”保障机制。在全面提升自身竞争能力的同时,为消费者提供全面的“绿色”安全保障。

第三,要加强国内和国际间的合作,积极研究应对各种绿色贸易壁垒的措施,包括积极开发和采用各种“绿色”原料、改进生产工艺、扩大信息渠道和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加强检测技术的研究和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和监督体系。近年来,国际环保纺织协会陆续在中国的香港和上海、日本、韩国设立办事处,以帮助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纺织业更快地加入到生态纺织品标签计划中来。

第四,近年来的发展表明,绿色贸易壁垒是动态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态、环境、安全、健康意识的不断加强乃至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绿色贸易壁垒不仅不会消失,而且会不断地变化和加强。资料表明,由于有绿色标志的产品日益博得消费者青睐,目前世界绿色消费的总量已达2500亿美元以上。在一些发达国家,绿色生态服饰已开始成为消费的首选,喜欢购买绿色产品的人超过50%[4]。

6结语

绿色贸易壁垒范文5

随着绿色保护主义日趋强化,在近几年的国际贸易中,我国许多出口产品就是因为无法达到这些国家制定的绿色标准而遭到国际市场的排挤,在国际市场上我国出口贸易不但无法进一步做大做强,甚至难以得到巩固,有着被逐步削弱的趋向。负面影响几乎波及到我国出口贸易的所有领域,具体表现:

1、经济损失。

发达国家制定的环境技术标准极为严苛,使我国的出口商品极难打入目标市场,有失自由市场的公平性。据数据统计显示,我国出口贸易每年因绿色贸易壁垒而遭受的损失占出口总额的23%,经济损失总额超过数百亿元。若长期受限于绿色贸易壁垒,中国企业乃至中国经济都将面临巨大损失。

2、扰乱市场。

发达国家订立的准入认证标准也相当高。我国出口企业需要付出相当多的公关费用及人力成本,才能顺利进入目标市场,给我过出口市场的平稳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冲击。若绿色贸易壁垒广泛实施,中国贸易商品在国际市场中的占有比越来越少,破坏了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协调性与稳定性。

3、削弱优势。

面对贸易壁垒带来的限制影响,发达国家针对税收采取了相关调整,建立符合本国利益的绿色补贴政策,这显然是有利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决策。从本国来说,这种方案制约了我国出口商品的优势,无论是税收政策或市场占有等,均不利于中国本土商品走向国家,大大降低了中国商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二、中国绿色贸易壁垒应对管理措施

经营思想决定着企业未来走向,以及市场战略调整方向。长时间以来,中国企业经营缺乏观念意识,主要表现与市场风险意识缺乏,影响了经营者调整市场决策。我国必须建立符合国际经济准则的应对策略,避免绿色贸易壁垒对产业发展造成的损失。

1、贸易自由化。

贸易经济是国家经济建设重点,对提升国民经济产值及国民经济收益具有深远影响,也是新时期各个国家经济战略改革重点。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其环境污染问题趋于减少,这是贸易给环境带来的正规模效应。贸易自由化的法规和保护环境的法规是没有抵触。但在实践中,贸易自由化要根据世界各国实际情况进行,相互维护彼此国家的经济利益。

2、贸易持续化。

在关贸总协定的体制中,类似绿色贸易壁垒这类非关税壁垒的争端也经常发生,如何避开绿色贸易壁垒造成的不利影响,这是每一个进口国家需要深入考虑的问题。按照绿色贸易壁垒协议,进口国可以从保护环境、保护资源、保护健康的角度出发,对中国贸易经济事业提供相应的决策指导。从贸易经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为各个国家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

3、贸易法制化。

法律是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前提,也是维护贸易国双方利益的基本保障。如果借助绿色贸易壁垒恶意控制进口商品则属于经济违规行为,不符合世界经济健康化发展,不符合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我国无论是政府层面、行业层面还是企业层面,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应对这场建立在环保与贸易冲突为背景下,产生的贸易规则的浪潮。

4、贸易创新化。

我国政府应通过外交及政策手段在国际贸易中进行调节;行业协会应运用合理标准的制定以及良好的引导,营造良好的行业分为;各企业在生产链及供应链中加入绿色创新理念。中国企业要坚持创新改革之路,对贸易决策实施创新化调整,让我国无论是在国内生产还是在对外贸易中都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应对绿色贸易壁垒不断加强的国际市场上取得先机,争取更有利的国际贸易地位。

结论

绿色贸易壁垒范文6

关键词:国际贸易;绿色贸易壁垒;绿色认证;出口

国际贸易是各国间商品、技术、服务、劳务等方面进行交换的活动,主要表现在国家的进、出口贸易中。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对外贸易成为各国挣取外汇,促进本国政治、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可是从层出不穷的国际贸易争端可以看出,目前的世界经济还存在很多问题。引发这些争端的主要原因在于发达国家利用其经济优势地位,限制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市场的发展脚步。而“绿色贸易壁垒”则是表现最为明显的一项。最早的绿色贸易壁垒还仅仅是针对一些环境污染大的商品,限制或禁止其在本国售卖。但是随着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实力增强,国际贸易竞争日趋激烈化,很多发达国家将其作为一种手段来限制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市场的发展。

一、出现绿色贸易壁垒的原因

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是最早推行贸易壁垒政策的,起初对外的贸易壁垒还仅限于关税上,发达国家通过调高关税税率来限制进出口贸易中别国的冲击。而随着人类工业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力也越来越强,很多国家处于保护自身生存环境的要求,将贸易壁垒的范围进一步扩展,限制外国存在污染隐患的产品向本国出口,同时这也成为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为借口对发展中国家进行贸易限制的工具,这样“绿色贸易壁垒”就产生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国际贸易中的存在的制约因素导致贸易观念的转移

经济发展观念的转移是绿色贸易壁垒出现的最根本原因。经济全球化加深了各国间的经济、文化交往,对于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发展,世界市场中潜在的制约因素日益凸显出来。如目前越发严重的环境问题,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各国的化工、石化、冶金等诸多行业在科技力量的推动下均有很大发展,产品的种类、功能也非常丰富,使得国际进出口贸易日益繁荣起来,但是由此引起的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环境污染等等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成为国家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这也成为限制国际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发达国家为了限制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进入国家市场,将环境保护的责任向发展中国家转嫁,通过设置绿色贸易壁垒来保护其国际贸易的地位,这也就限制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度和发展中国家合法利益的取得。

(二)国家经济发展政策调整

在20世纪之前,由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国家间的经济交往并不频繁,各国的产品还仅仅停留在保持国内供给的局面,生产的规模的产值可以满足个人和国家的发展需要。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发展,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交往中开始关注自身的缺陷,比如技术水平落后、产品质量低、创新能力差、商品的种类单一等等,这些缺陷需要从国际贸易交往中获得帮助。贸易保护是国家为维护自身利益采取的策略,尤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国际贸易中,他们一方面需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一方面又采取保护措施,维护其国际地位和主动权。这就建立绿色贸易壁垒的现实需要。出于贸易保护的目的,发达国家逐步将早期的关税保护政策逐步扩展到控制发展中国家的商品在实际市场流通的措施。

(三)国际政治、经济组织的影响

随着环境问题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日益明显,各种民间组织纷纷出现,提出了环境保护的要求,影响范围也逐步扩大。进而影响到国家的政治组织。以美国为例,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开始出现民间环保组织,并大力倡导“地球日”的环保活动。这对于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作产生了很大影响,并引起了政府部门的关注,很多政党为了扩大影响、获得民众支持,也在自己的执政理念中加入了环保主张。这些环保组织的活动逐步扩大到经济领域,成为发达国家限制对发展中国家商品进口和在国际市场销售的理由,例如美国就常常以产品污染为由,对我国的农产品出口提出质疑,并设置诸多苛刻的限制条件,对我国的外贸出口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二、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外贸经济的影响

中国作为一个典型的发展中国家,在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之后,国力大增,在世界经济体中影响力不断扩大,获得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和重视。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对外贸易的规模逐年扩大,外贸收益也在持续上升。但是,中国仍然要承受“绿色贸易壁垒”带来的负面影响。发达国家通过设置贸易壁垒,阻挠我国的对外商品出口,致使我国很多商品的出动受到限制,尤其是农产品贸易一直受到发达国家的质量质疑,导致销路不畅,使我国农贸经济受到不小的打击。从现实状况看,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对外出口

1、 出口市场范围缩小。由于发达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政策,中国在世界市场占有率不断受到冲击,商品出口的市场范围被不断的缩小。根据调查显示,因为美国的绿色贸易壁垒政策,中国农产品的对外出口规模下降了近20%。因为我国的主要外贸对象是发达国家,而这些国家的环保政策和法律都严格,加之绿色贸易壁垒的设立,使得我国的对外出口市场扩展受到极大的限制。

2、 产品销售成本增加。为保证在国际市场的地位,实现外贸经济效益,我国不得不采取适应发达国家要求的贸易政策,面对绿色贸易壁垒,中国必须增加科技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环保指标,以求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这就导致商品的生产成本增加、工艺更为复杂、生产效率下降、存储困难等不利因素产生。

(二)产品进口

1、 国内市场供需失衡。因为在对外出口中受到诸多的限制,致使国内的企业的正常生产发展受到很大影响,使国内的市场供求平衡状态受到冲击。发达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政策限制了国内商品的出口种类和数量,而国内市场又无法完全消耗,造成国内的生产企业面临着销售困难的局面。

2、 国际贸易关系的变化。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与其他国家在世界贸易活动中的合作关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不利于国际间经贸关系的稳定发展。比如,发达国家通过绿色贸易壁垒限制我国的商品出口,排斥中国参与世界经济活动。那么,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中国也会采取相应的措施限制外国产品向国内出口,使国家间的经济、政治关系陷入僵局。另外发达国家利用绿色贸易壁垒长期打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这必将导致两级世界分化,给国际稳定局面带来不良影响。

三、我国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策略

从目前的人类经济发展趋势看,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是必然的,任何国家或经济组织都不可能完全操控世界的发展格局。但是,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实力和国际优势地位采用绿色贸易壁垒,限制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竞争,干预别国的发展政策。对此,我国应该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和长远发展角度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经贸策略,推进发展中国家的外贸经济发展。

(一)为商品申请绿色认证

发达国家采取绿色贸易壁垒政策,以环境保护为由限制商品进口,实施贸易保护,限制发展中国家参与世界经济活动。那么,我国可以申请商品国际绿色认证,由专业的国际认证机构对我国的出口产品进行检验,对我国的商品环保质量做出认证。这是打破发达国家绿色限制的有效措施,证明我国商品的质量完全符合国际环保要求。同时打消购买国家对我国商品的顾虑,赢得国际外贸经济活动中的良好形象,克服绿色贸易壁垒带来的困难。

(二)限制国外污染企业的涌入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将世界各国都囊括其中,广大发展中国家为了顺应时代潮流,争取发展、强大的机会同样积极参与到世界市场的竞争中来。我国自改革开放之后,一方面加强自身建设,进行产业调整和科技创新,不断增强自身实力;另一方面,又积极引进外资,吸收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对外开放的政策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消极因素,发达国家设立绿色贸易壁垒,将很多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部门向我国转移,对此,我们必须提高警惕,不能为了眼前利益而忽视了环境保护,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对于外资企业在华投资必须加强审查,确保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和良好的自然环境。

(三)借助政治手段,发挥贸易协议的作用

国际贸易是一种国家间的经济行为,政治因素的影响自然是不可忽视的,一定时期政治决策甚至可以决定经济发展的走向。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国际性质的环保组织开始在世界上出现,并为环境保护做出了重大贡献。我国可以借助乌拉圭合谈中确定的《关于贸易和环境问题的决定》和联合国会议中确定的各国环境保护职责,抵制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嫁环保责任,打破绿色贸易壁垒的种种限制。

(四)制定完善的政策法规

“打铁还需自身硬”在与发达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作斗争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加强本国的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方面工作的监管,参照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政策法规。政府应当承担主要的领导管理职责,加强商品的安全监管,打击违反环境法律规定的行为,提高对外出口商品的质量,降低绿色贸易壁垒给我们带来的不良影响。

总结:经济全球化为世界各国的发展都提供了难得的的机遇,各国间进行商品、技术、资源、管理经验等交流,互通有无,世界市场的公平竞争极大的促进了人类科技发展和产品质量升级。针对发达国家采取的绿色贸易壁垒,我国应该从实际出发,坚决抗争贸易保护主义和经济歧视,及时调整对外经济策略,完善环保法律法规,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保证我国在世界市场的影响力,推进我国面向世界的发展步伐。

参考文献:

[1]付跃超.论我国外贸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应对[J].中国商贸,2010(06)

上一篇融资制度

下一篇清明诗配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