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快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十一快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十一快乐范文1

也是这般昏暗的天

他说我走了

然后再也没有回来

多少次她欺骗着自己

他会回来的

累了

就会回来

这里才是他的家啊

然而那些年少时说过话

许过的诺言

终只能当作是一句玩笑吗?

这日

这般的天

潮湿像长着须一样

侵入人的体内

她终是等不住了

一个女子有多少可以等待的年华

她再也不想在这样的天里纠结着

待到阳光明媚时

她将会享受一个人的狂欢

从此不再念着他

十一快乐范文2

于是,我缠着妈妈快点教我。学做什么好呢?我又开始发愁:忽然,碗柜旁边的小篮里的鸡蛋立刻吸引了我的眼球。我眼前一亮,“啊!对了!让妈妈教我煎鸡蛋吧!”我心想。

因为平时我最喜欢吃煎鸡蛋,所以我让妈妈教我做煎鸡蛋。

妈妈让我先把锅放在炉子上,然后倒好油。听妈妈说:“只有把油烧热了,才可以放鸡蛋。”谁知,就在我的手刚刚触碰到鸡蛋的时候,锅里的油“吱吱地响着”,冒起烟来。我急忙跑到锅旁,心里想“怎么回事啊?没有做错啊。”可是烟越升越高,立刻把我包围了。妈妈说:“赶紧把火调小。”我没时间多想了,一个箭步冲到灶台旁,把火调小。情况这才有了好转,只见我拿起鸡蛋,在锅边敲开,把蛋青和蛋黄一起倒进锅里。哪知锅里有水,油在锅里“噼噼啪啪”地爆开了,油飞溅出来,打在我的身上。我手忙脚乱地抓起布把锅端下来,因此,锅里的鸡蛋成了“四不像”一直站在我旁边的妈妈发话了,笑着说道:“李梓仟啊,我不是告诉过你么,锅里不可以有水啊!”我恍然大悟,对啊,我怎么忘了这件事呢?——水火不相容啊!

我的脸被烟熏得通红,火辣辣的疼,真不想再煎了。面对眼前的情景,我又不由得想“妈妈都可以做到,我为什么不能呢?我可是孩子,比大人领悟能力高多了。”想到这儿,我重新放好油,不慌不忙地开始煎了。这次,不知道为什么,非常成功。那黄澄澄的蛋黄点缀着白花花的蛋清,真像一朵黄蕊雪莲花。趁热打铁——我没有休息,而是把第二个煎蛋顺利地弄好了。

十一快乐范文3

快乐是什么?要是在以前对我来说就是和小伙伴共同品尝棉花糖的满足感,或是把隔壁小哥欺负到求饶的兴奋,和朋友一起赤着双脚在沙滩上留下自己的足迹,这就是我会不假思索的答案。

而时间是可怕,它如同一条长长的大河,一次次地撞击着河中尖利的石头的棱角,冲掉的记忆。漫长的岁月能让人成长,成长的痛苦的,越是痛苦快乐就少了,回首身后的成长阶梯,才发现自己走了那么久的路,但向前望去更长的路还在等着我走下去。现在的快乐也许只是拿起一片枫叶,发现秋天来到的快乐,也许只是手捧一杯茶,望着远处城市的灯火,感到的温暖的快乐。这些快乐是淡淡的,是岁月和孤独的杰作,可再漫长的岁月,再无望再孤独都无法消泯的是那如春天般充满快乐的回忆

记得那时我还是个天真无知的小娃娃,整天同邻居家的小哥哥打成一片,有一天我拿出一个布娃娃,说要玩过家家,他在我的撒娇攻势下低了头,同意了。但他要当爸爸,要我当妈妈。当时的我是个假小子,平板头,歪帽子,怎么也谈不上淑女二字,所以我也想当爸爸,和他争的面红耳赤,最好只好动拳头,我闭上眼对他就是一顿拳打脚踢,最后还把他压在了身下。每天如此,疯疯傻傻的打成一团,最后还是手拉手一起跑向屋顶看夕阳。我一直都有疑问为什么每一次我都是那么轻而易举的打败小哥哥呢,我现在才明白他是故意输给我的,因为我们像兄弟,这样的思想让他不会伤害我。时隔多年,昔日的假小子早已成了少女,而我们也如同鸟儿一样各奔东西,但他留给我回忆我会把它深深的印在心里。

快乐不是匆匆而过的似水年华而是一首值得一生珍藏的诗歌。

六年级:吴馨然

十一快乐范文4

2005年2月1日,格鲁特吉伦镇委员会制定了一条在全世界都堪称独一无二的法令,该法令规定:每天的傍晚六时到七时为“快乐一小时”时间,在这六十分钟里,镇上的所有居民包括前往该镇的旅游客人都必须快快乐乐,而不得吵架生气、悲观失望、愁眉苦脸、郁郁寡欢。如果谁违反了这一法令,轻者将处罚金,重者强制学习,学习的内容是观看喜剧电影和诙谐有趣的电视脱口秀。

这一奇特的法令颁布后,每到傍晚六点到七点,那些面带微笑的警察和执法人员便走街串巷观察人们是否正在“快乐”,如果发现不快乐者,执法者仍然微笑地对其处罚。渐渐地,在每天的“快乐一小时”期间,格鲁特吉伦镇就成了一个快乐大本营。随着法令的执行,小镇的居民相继认识到,无论一个人心底的忧伤有多沉重,只要他(她)不放任自己在忧伤中沉溺,只要他(她)努力去寻找快乐创造快乐,快乐就一定会常驻心中的。

“快乐一小时”,这是一个多么睿智多么富有人性温暖的法令啊。在那些白雪覆盖下的寒冷日子里,能够与心中浓重的阴云相对抗的,唯有心灵的阳光了;一颗快乐的心,能够不断散发出温暖明亮的光芒,驱散心中的严寒。

我们的生活远离北极圈,我们拥有着蔚蓝的天空和鲜美的花朵,可我们的心灵同样有阴云密布的时候。情感的失落、经济的窘迫、疾病的纠缠都能使我们的人生落入低谷,我们就会忘了,这个世界原本还有欢乐啊。

这样的时候,“快乐一小时”不但值得我们借鉴,甚至值得我们仿效了。忧伤之中,我们也可以尽量抽出一段时间来,去看一场幽默的小品,去听一首欢快的歌曲,或是独自一人在鸟语花香的林中小路上走一走……当我们接近别人的快乐分享别人的快乐时,自己心中的阴云也在一点点地散去,散去……直到有一天我们恍然大悟,快乐就这样重回自己心中了。

十一快乐范文5

我是快乐小义工

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实验小学五年级四班 周雪瑶

寒假里,我和同学徐慎一一起去新华书店一起做义工。我们经过书店工作人员的同意,先整理了一会儿书, 又扫了扫地,觉得无聊,便看起书来了。过了一会儿,来了一个客人。我一想,既然我们是来做义工的,也可以帮书店卖书呀!于是,我赶紧把这个想法告诉徐慎一,她一听,也深表赞同。于是我们便羞涩地凑过去,我先开口了:“阿姨,您要什么书?”这一开口不要紧,可就招来了我们的热情。阿姨说:“哟,小朋友,你是干什么的?”“我们是来做义工的。”“哦~”阿姨长长地“哦”了一声,“真乖。对了,我是来买作文辅导的。”“好,作文辅导在这边。”“这些书比较好,还有这些,这些······”知道为什么我们这么熟悉吗?因为我们在整理书籍的时候就对书架了如指掌了。徐慎一又说话了:“要说最好呢,还是这两本了。”在我们的推荐之下,最终选择了一本一年级的《手把手 写日记》,我们看着客人离去的背影,我们高兴极了。这时,那个在新华书店工作的大哥哥,给我们竖了一个大拇指,又给我们添了一些动力。果然不出我所料,我们卖书卖的愈来愈红火。有一位叔叔买的猛,直接就买了五本,我和徐慎一乐坏了。时间有限,我们到售货员那里,说:“阿姨,我们该回家了。”我惊奇地发现,我不害怕了,真棒!

在回家的路上,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什么事,我们只要有勇气,有自信,就没有不能做的。

十一快乐范文6

横跨三个世纪的她,无私地奉献,无条件地爱人,尤其是穷、病、老、苦的人,更是她关心的对象。她说:“我不是单独来此世界,我有许多同伴,帮助他们是我的责任,我爱他们,没有条件,因为我们都是一家人。”

她就是令新加坡人引以为荣的许哲老人。许哲快乐长寿的秘密是什么呢?请看――

扫帚与笔

许哲1898年出生在中国广东汕头的一个穷人家庭。按照过去的传统,女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被要求做家务而不是去读书。许哲却渴望读书,当她抗议她的小叔握笔而她却要拿扫帚时,别人告诉她,女孩子是不该读书的。扫帚与笔的强烈对比刺痛了她幼小的心灵,成为她自强不息的动力。

对她而言,生活是从她27岁时,母亲带着她和姐妹及弟弟,到马来西亚槟城的一个教会做清洁工才真正开始的。

她说:“我不想一辈子当清洁工,因此要求修女让我跟孩子们一起学习,她们同意了。”就这样,她一边做清洁工一边学习英语,4年后,她通过了剑桥高级考试。后来,她闯荡到香港做工,依然是一边做工一边上夜校学习英语,掌握了速记与打字的技能,并终于找到了一份速记员的工作。

在工作和学习之余,她还为一同做工的工友争取公平。她捐钱建立贫穷人协会之友,帮助无家可归者、穷人、残疾人与被遗弃者。从此,她走上了一条终生致力于服务社会的道路。

命运的转折

1937年,许哲来到重庆,成为一家德国新闻社的秘书。那一段日子,许哲过着富足优裕的生活。当时,一般人平均月薪是20元,许哲却已经在领取150元的高薪。

爆发后,一个英国的救伤队来到重庆。这是一个反战的和平组织,成员里大都是一些十七八岁、正在服兵役的男孩儿。这些初次离家的大孩子置身在一个语言不通、人地生疏的异国山区,生活很不适应。许哲了解到这是一个反战的救难组织,于是,她毫不犹豫地辞去高薪工作,加入志愿者行列。在救伤队里,许哲扮演起“母亲”的角色,为那些背井离乡的大孩子们充当翻译,并且为他们打扫、煮饭、洗衣,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

1945年冬天的一天,许哲衣着光鲜,刚从一群英国朋友款待她午餐的时髦酒店里走出来,正巧看到一个乞丐。这个乞丐向她要几分钱,想用来买面包果腹。许哲想:“如果人是同一造物主创造的,这个男人就是我的兄弟。可是,我在富丽堂皇的酒店中大吃大喝,而我的兄弟却在挨饿!”

1945年,成了47岁的许哲的人生转折点。她目睹了许许多多伤残人和穷人的痛苦,激发起为他人服务的决心。当时,英国伦敦护士学会在重庆招收学生,要求年龄在17岁~25岁。许哲早已超龄,但她找到该学会的负责人,表达了她学习护理专业的渴望:“我报读护士课程不是为了赚钱,是为了照顾那些病人和穷苦人。”她的真诚感动了对方。战争结束后,她被派往英国参加培训。

一生的事业

在伦敦,她花8年的时间学习和培养自己的护理技能,并同时加入国际和平志愿服务组织,周游欧洲帮助病人和穷人。

1953年,她应一个国际和平志愿团体之邀,到拉丁美洲一所慈善医院当义工。当时,她没有要求任何薪酬,只要他们答应她一个条件,即免费为穷人看病。

1961年,已离开母亲30多年的许哲,突然收到母亲的来信。84岁的母亲在信中说:“世界各地,到处都有穷人,妈妈只有一个。我老了,你回来吧!”听到母亲的召唤,许哲从遥远的巴拉圭回到马来西亚槟城的家,照顾年迈的母亲。同时,她还出任马来西亚阿桑达基金会的负责人。

1963年,许哲携母亲来到新加坡和姐姐同住。许哲从姐姐口中得知有一个穷人医院,从1910年创办至当年,没有一个护士。当时里面有380个病人,因为医护人员不足,无法得到适当的照料。她便自荐到医院来照顾病人。

1965年,她和姐姐合力以15万元在新加坡买下一栋占地1.5英亩的别墅。这栋别墅后来成为一个贫病老人之家,照顾着16名孤苦老人的生活。

83岁时,她卸下老人院的工作后,就私下负起照顾、护理27名不愿住进老人院的孤寡老人的任务,把白米、食油、牛奶、咖啡和罐装食品,送去给这些老人。而这些老人,年纪都并不比她大。

此外,她也把朋友和善心人士送给她的现款,亲自送去给这些老人。单单为这14个家庭的27名老人支付房租和水电费,每个月就需要约600元新币。

在一群志愿者的协助下,许哲成立了“心连心”服务组织,照顾那些被遗弃的老人、妇女、儿童。“我视每一个人为我的兄弟姐妹。人类就像一个大家庭。我只是尽自己的力量去照顾需要我照顾的人。当然,我没有权力要求他人也那么做,我只能身体力行。这种事,需发自内心才行。”许哲如是说。

面对荣誉

许哲一生照料他人,持之以恒。她把这看作她生命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日日循环往复地去做,使自己的生活充满了快乐。

许哲得到全世界多个机构的奖励与表彰――

1988年获颁吉尼斯顽强努力奖。

1994年因其所作的慈善工作而获得人寿保险协会奖。

2000年3月,由于她无私为人们奉献的可贵精神,获得了新加坡时报期刊属下杂志《她的世界》颁发的第九届“杰出女性特别奖”。

2003年4月,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授予她荣誉博士学位,以表彰她对社会所做的巨大贡献。

经公众投票评选,许哲成为“2003年新加坡最活跃乐龄人士奖”得主。

面对这些荣誉,许哲平和地说:“我所做的只是很平凡的事,就好像当有人渴了,我就自然地倒一杯水给他喝。这是一种本能,我从不把它看成是一种成就。”

长寿秘诀

2000年夏季,许哲102岁。美国达拉斯时报记者陈彩琼专程前来采访她。

问:“老人家,人们赞叹您是一位102岁的年轻人,是平凡中的不平凡。是什么力量促使您这样帮助别人呢?”

许哲回答:“我一天过一天,没有想老,也没有想年轻,只是好好做人。我不觉得不平凡,因为我觉得帮助别人是我的责任,大家都是兄弟姐妹,我们是一个大家庭。”

问:“老人家,请您为大家介绍您保持健康、快乐、长寿的秘诀好吗?”

许哲回答:“102岁还年轻,这不是我安排的,我没有跟谁商量我要活到102岁、103岁,是自然这样子的。早晨4点起来,快快乐乐地过一天,明天一觉不醒也说不定。如果我今天能够醒来,就高高兴兴地做人。每天看到的太阳都很漂亮,鸟儿唱歌很好听,树叶跳舞也很好看,这个世界很美丽。心情轻松,自然健康长寿。这种健康长寿的礼物,是大自然送给我的。别人的快乐是赚钱的快乐,我是享受大自然的快乐。我没有帮助别人,只是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早晨起来就静坐,静坐后,就做‘瑜伽运动’(102岁还能盘起双腿做瑜伽运动,身体非常灵活,比年轻人还要年轻)。做完后,就到外面散步。散步回来,就做该做的事情。不想过去,也没想明天。我们最主要的是看今天的工作要怎么去做。只有现在,没有过去,没有未来。”

问:“您这一生中有没有遇到烦恼的事情呢?”

许哲回答:“我一生没什么烦恼,因为我没有欲望、没有希望,所以没有失望,没有烦恼。”

问:“您年轻的时候一定很漂亮,有没有感情上的烦恼呢?”

“漂亮不漂亮不关我的事。在我年轻的时候,妈妈曾经问我想选择什么样的对象?我说‘要自由’。”老人家没等记者问完就心领神会地回答。

问:“您这一生中,影响您最大的是什么人?帮助别人的这种理念是从哪里来的?”

许哲回答:“我的妈妈对我的影响很大。我妈妈很好,假如有人来向我们乞讨,她就毫不吝啬地将我们要吃的饭,高高兴兴地拿给他们吃。我们做子女的觉得妈妈做得很对。见到乞讨的人吃饱饭很高兴,我们也很高兴。”许哲说,“我妈妈就是这样子,我长大了也这样。我妈妈104岁,在没有任何病痛的睡眠中安详过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