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蝶恋花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纳兰性德蝶恋花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纳兰性德蝶恋花范文1

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

李商隐无题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无题六首其六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李商隐无题六首其三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李之仪卜算子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梁启超台湾竹枝词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刘禹锡竹枝词四首其二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柳永凤栖梧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雨霖铃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柳永昼夜乐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

纳兰性德摊破浣溪沙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 经典语句。

纳兰性德虞美人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聂胜琼鹧鸪天寻好梦,梦难成。况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欧阳修蝶恋花二首其一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玉楼春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

秦观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邵瑞彭蝶恋花忍把千金酬一笑?毕竟相思,不似相逢好。

司马光西江月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苏武结发为夫妻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温庭筠更漏子三首其三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纳兰性德蝶恋花范文2

子菲才华横溢,不仅歌声清澈、空灵,犹如天籁,她也颇具诗词和美术天赋,同时也是一个优秀的服装设计师。如今,她已经发行了两张全创作专辑,分别是《乱红》和《意。境。界》,以及个人精选集《子菲》,惊艳乐坛。今年,她又创立了“天生就”服饰品牌,开启了以原创音乐为设计理念的高品质棉麻原创设计手作服饰。

如此一来,写这样一位集诗、词、歌、画、设计等于一身的才女,倒成了一个大难题――实在不知从何下笔!而子菲给记者提供了她人生轨迹的一条明确的主线,即纳兰性德。

可能多数人不明白,纳兰性德与刘子菲这两位相隔三百余年的断代人之间有何联系?其实,是一个特殊的缘分让他们“相遇”,子菲不仅因此走入了纳兰的世界,她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走进那个真我的世界。

走进传统文化世界

子菲从高中时候就开始迷上纳兰词,也许那时她从来没有想过,在若干年后,自己竟然成为纳兰文化的研究者和传承人。

在父亲的影响下,子菲从3岁开始就开始背唐诗,《幼读古诗100首》就是她的启蒙读物。其实子菲最初背诗,并不是喜欢诗本身,而是她不喜欢上幼儿园。没办法,父亲就每天给她留“作业”,让她每天背一首诗,晚上回家检查。因为是幼儿读物,所以图文并茂。书中最吸引子菲的,是每首诗的插图。贪玩儿的子菲并不会认真背诗,天生就喜欢画画的她喜欢拿着纸和笔照着插图画小人儿。好在,插图都非常切合诗的意思和意境,这样在画画之余,诗也就背下来了。

也就这100首古诗垫底,年幼的子菲也就认识了较之于同龄人更多的字,也有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同时,更练出了一手好画。

后来子菲渐渐长大,因父亲是京剧票友,所以他经常带她来往于京津各大戏院,长安戏院、吉祥戏院和天津中国大戏院是子菲童年中印象最深的地方。虽然子菲那时并不懂京剧,但她还是很喜欢和父亲一起看戏。因为每看一场戏,父亲都会给自己讲每出戏背后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子菲了解了很多历史知识。在看戏的过程中,子菲还被演员不同的脸谱造型和漂亮精美的服饰所深深吸引,“因为我特别喜欢画小人儿,所以和父亲看完戏之后,戏曲人物就成了我画画的对象了,还挺有趣的。”

除了京剧外,子菲的父亲还喜欢听评书,他甚至能把隋唐演义背下来。受父亲的影响,从小子菲就听了很多评书,单田芳几乎所有的评书她都听过,田连元的《杨家将》她也非常熟悉。

从小子菲就被父亲带入了传统文化的世界里,初中时期,子菲开始读《红楼梦》,她因此而喜欢曹雪芹;高中时期,她又开始读纳兰词,“‘人生只若如初见’一下子抓住了我的心。纳兰性德竟然能用这样自然通俗的语言写出如此优美的词句,道出我们的心声。”子菲开始为之着迷,“‘当时只道是寻常’‘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句句都很抓心,而且非常有画面感。这就是纳兰词的魅力所在,也是纳兰性德真性情的魅力所在!”

用艺术的方式诉说情怀

在与子菲的接触过程中,她身上最打动人的,并非是她的才华,而是她所崇尚的“真我”人生观。“之所以喜欢纳兰性德,是因为我们是一类人。”子菲说。所谓的“一类人”,其实是指他们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观高度一致。

纳兰性德出身名门,用我们今天的话来形容,纳兰性德是历史上典型的“高富帅”形象,他父亲是清朝名相纳兰明珠,权倾朝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纳兰性德则文武双全,他被誉为“清初第一词人”,又是康熙身边一等带刀侍卫。但纳兰性德并不以之为豪,反而向往普通人的生活,并与诸多江南布衣结为好友,他择友的标准单纯是人品和才华。他甚至在相府里建造了花间草堂供友人们居住。他作词也从不迎合市场和任何人,只写自己喜欢之词,抒发真性情。

其实无论是封建社会还是当今社会,想真正让自己摆脱束缚,做最喜欢的自己,都是极难的。生活在当下,无论是家庭因素,还是社会因素,都会让人生活在“无奈”之中。很多人从事着自己并不热爱的职业,为生活所累。与之相比,子菲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

大学毕业后,子菲曾工作了几年,她在23岁就成为公司的中层管理者,并且有很好的收入。但是她依然不喜欢那样的生活,她所向往的生活更加自由。

命运的转折点随时都可能到来,只是看你能否抓住,或者是否有足够的勇气去抓住。

就在一个普通的早上,子菲在坐地铁上班的路上随意地哼着歌儿,可能是一时灵感喷涌,这哼着的曲调并非是现有的歌曲,而是一种即兴的创造。子菲觉得这个调子非常好听,于是她就记了下来,到中午午休的时候,她为这个曲子填上了词,就这样,她的第一首歌诞生了,并取名为《乱红》。这原本是一种自娱自乐,但当她把这首歌唱给同事听的时候,同事都感觉非常好,这给子菲莫大的自信。从此以后,子菲开始了音乐创作之路,一发不可收拾。

当子菲写出二十几首歌的时候,她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她毅然辞去了工作,开始了她自己主宰命运的生涯。

不久后,“子菲文化seedflymusic”音乐品牌诞生了。“子菲式生活”从此开始了,她也变得更加快乐。可能正因如此,子菲迎来了自己创作的高发期。当年9月,她的第一首单曲《越女》数字发行,并入选华语原创歌曲排行榜TOP10及A8、一听等知名音乐网络排行周榜冠军,月榜前三。2012年1月,子菲精选了两年多所发行的单曲,数字发行了首张个人创作专辑《乱红》;当年8月继而推出了第二张个人专辑《意。境。界》之第一章《意》,其中《蝶恋花》就是以纳兰性德的名篇《蝶恋花》中的意境而谱曲创作而成,其主歌部分的散拍子加上副歌部分唯美的旋律,搭配出了别具味道的音乐感觉;2013年4月相继推出了第二章《境》,这一章里同样收录了一首与纳兰词有关的《若只如初见》。这些唯美、梦幻的歌曲贯穿古今,充满了浓浓的东方韵味,远离世俗,不追潮流,“我绝不做市场的奴隶,只做我喜欢的自己。”这就是子菲的高贵之处。她用音乐、写诗、作画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灵魂深处的感悟和情绪,实在让人欣赏,因为她的世界,一尘不染。

在过去的几年里,子菲的生命发生了一种蜕变。仿佛她脱离了束缚所带来的引力,终于可以自由翱翔了。

其实每个人都能活得更自在,只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追求,子菲和纳兰性德都崇尚思想和心灵的自由快乐,他们代表了一类人。当然还有另一类人,他们以物质享受为快乐。他们都没有错,能活得更像自己,才是最好的。也许,在当今社会中,子菲和纳兰性德这一类人才应该成为我们的心灵偶像。

做纳兰文化的传承人

2014年,子菲迎来了自己生命的又一个转折点。

在此前的5年里,她用自己的全部热情实现了她的音乐梦和服装设计师梦,但这些梦想还不是她所追求的全部。她还喜欢画画,喜欢诗词,怎样能把这些元素都融合在一起呢?没想到,纳兰性德无意间成了为子菲梦想穿针引线的贵人。

今年9月29日,子菲到位于北京市上庄镇永泰庄的纳兰性德家庙参加了海淀区文联组织的一次纳兰词演唱会。在去之前,子菲非常激动――终于能亲眼见到纳兰性德封地的面貌了!然而到了那里之后,子菲所见到的只是一座荒凉中孤立的纳兰性德家庙,“现实与想象的差距实在太大了!”当年盛极一时的明府荡然无存,就连纳兰墓也没能留下。“当时我心里很酸,在当时社会里,除了皇族之外,纳兰家族算是最上层的人物了,没想到,就连这样显赫的家族最后什么都没能留下,只有纳兰词传世。可想而知,那些所谓的财富和权利都是过眼云烟,最后只有思想和文化才留得住。”子菲一席话颇具哲理,值得我们今人反思。

从纳兰性德家庙回来之后,子菲开始思考,如何让这里重新绽放光彩,让世界的“兰迷”有根可寻,并且不再失望?

从此之后,子菲就决定投身于纳兰文化的研究和传播之中,她的所作所为也得到了海淀区宣传部和海淀区文化发展促进中心的大力支持。目前,子菲正在筹建纳兰文化研究中心,未来,她会以这个中心为执行核心,为传播纳兰文化做一系列活动。与此同时,子菲还会在后期纳兰文化的传播当中,将自己的音乐、绘画、服饰设计等与纳兰文化相结合,以此来推动纳兰文化的传播。

纳兰性德蝶恋花范文3

——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2) 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 文森《九日》

3) 重阳过后,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

—— 晏殊《少年游重阳过后》

4) 肠断裂,搔首一长嗟。

—— 汪元量《望江南幽州九日》

5) 近重阳、偏多风雨,绝怜此日暄明。

—— 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6) 平原草枯矣,重阳后、黄叶树骚骚。

—— 纳兰性德《风流子秋郊即事》

7) 岑生多新诗,性亦嗜醇酎。

——杜甫《九日寄岑参》

8) 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

—— 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9) 紫萸一枝传赐,梦谁到、汉家陵。

—— 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10) 今日潘怀县,同时陆浚仪。

—— 杜甫《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

11) 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

—— 杜甫《九日寄岑参》

12) 帘栊昨夜听风雨,都不似、登临时候。

—— 潘希白《大有九日》

13) 问秋香浓未,待携客、出西城。

—— 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14) 算明朝、未了重阳,紫萸应耐看。

—— 《霜花腴重阳前一日泛石湖》

15) 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

—— 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16) 重阳初启节,无射正飞灰。

—— 阴行先《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

17) 诗成合座皆珠玉,归去迟迟满落霞。

—— 沈辂《九日登高台寺》

18) 今日桓公座,多愧孟嘉才。

—— 阴行先《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

19) 帽堕笑凭纤手取。

—— 《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20) 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

——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21) 思亲堂上茱初插,忆妹窗前句乍裁。

—— 秋瑾《九日感赋》

22) 平皋行雁下,曲渚双凫出。

—— 崔元翰《奉和圣制重阳旦日百寮曲江》

23) 琅琅新雨洗湖天,小景六桥边。

—— 张可久《风入松九日》

24) 极喜御戎全上策,倚栏长啸晚烟横。

—— 王琼《九日登长城关楼》

25) 万里秋光客兴赊,同人九日惜年华。

—— 沈辂《九日登高台寺》

26)赓歌圣人作,海内同休明。

—— 李泌《奉和圣制重阳赐会聊示所怀》

27) 归雁横秋,倦客思家。

—— 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28) 不负东篱约,携尊过草堂。

—— 妙信《九日酬诸子》

29) 秋明白鹭双飞处。

—— 《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30) 吟怀未许老重阳,霜雪无端入鬓长。

—— 序灯《九日吴山宴集值雨次韵》

31) 朔方三度重阳节,河曲干旌岁岁忙。

—— 齐之鸾《九日登清水营城》

32) 武公不但歌淇澳,贤女犹能唁卫侯。

—— 姜塘《摘星楼九日登临》

33) 绝塞平川开堑垒,排空斥堠扬旗旌。

—— 王琼《九日登长城关楼》

34) 握手经年别,惊心九日霜。

—— 妙信《九日酬诸子》

35) 翠微高处,故人帽底,一年最好,偏是重阳。

—— 《惜黄花慢菊》

36) 露浥初英,早遗恨、参差九日。

—— 《满江红刘朔斋赋菊和韵》

37)砧杆动微寒,暗欺罗袖。

—— 潘希白《大有九日》

38) 时节是重阳,牵恨长。

—— 徐灿《菩萨蛮秋闺》

39) 倒照秦眉天镜古。

—— 《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40) 一年佳节过西厢。

—— 《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41) 寂寞风蝉至,连翩霜雁来。

—— 阴行先《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

纳兰性德蝶恋花范文4

送给老人的重阳节的诗句

1、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 —— 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2、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 文森《九日》

3、重阳过后,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 —— 晏殊《少年游?重阳过后》

4、肠断裂,搔首一长嗟。 —— 汪元量《望江南?幽州九日》

5、近重阳、偏多风雨,绝怜此日暄明。 —— 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6、平原草枯矣,重阳后、黄叶树骚骚。 —— 纳兰性德《风流子?秋郊即事》

7、岑生多新诗,性亦嗜醇酎。 —— 杜甫《九日寄岑参》

8、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 —— 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9、紫萸一枝传赐,梦谁到、汉家陵。 —— 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10、今日潘怀县,同时陆浚仪。 —— 杜甫《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

11、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 —— 杜甫《九日寄岑参》

12、帘栊昨夜听风雨,都不似、登临时候。 —— 潘希白《大有?九日》

13、问秋香浓未,待携客、出西城。 —— 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14、算明朝、未了重阳,紫萸应耐看。 —— 《霜花腴?重阳前一日泛石湖》

15、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 —— 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16、重阳初启节,无射正飞灰。 —— 阴行先《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

17、诗成合座皆珠玉,归去迟迟满落霞。 —— 沈辂《九日登高台寺》

18、今日桓公座,多愧孟嘉才。 —— 阴行先《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

19、帽堕笑凭纤手取。 —— 《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20、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 —— 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重阳节尊老敬老的古诗

谢新恩

李煜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

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

茱萸香堕,紫菊气,

飘庭户,晚烟笼细雨。

雍雍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纳兰性德蝶恋花范文5

1、料得他乡遇佳节,亦应怀抱暗凄然。——韩偓《寒食日重游李氏园亭有怀》

2、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3、似倩西风、劝我归欤未。——王庭筠《凤栖梧·衰柳疏疏苔满地》

4、辜负枕前云雨,尊前花月。——张元干《石州慢·寒水依痕》

5、百结愁肠郁不开,此生惆怅异乡来。——秋瑾《九日感赋》

6、茂苑人归,秦楼燕宿,同惜天涯为旅。——《齐天乐·新烟初试花如梦》

7、悬飞竟不下,乱起未成行。——沈约《咏湖中雁》

8、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苏轼《蝶恋花·春景》

9、归雁横秋,倦客思家。——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10、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11、九日黄花才过了,一尊聊慰秋容老。——赵可《凤栖梧·霜树重重青嶂小》

12、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观书》

13、数日西风,打秋林枣熟,还催人去。——《惜秋华·七夕前一日送人归盐官》

14、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文森《九日》

15、到家应是,童稚牵衣,笑我华颠。——吴激《诉衷情·夜寒茅店不成眠》

16、少小离乡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17、一别家山音信杳,百种相思,肠断何时了。——施耐庵《蝶恋花·一别家山音信杳》

18、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卢纶《晚次鄂州》

19、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沈如筠《闺怨二首·其一》

20、北阙献书寝不报,南山种田时不登。——王维《不遇咏》

21、半窗灯晕,几叶芭蕉,客梦床头。——《诉衷情·秋情》

22、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武元衡《春兴》

23、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岑参《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24、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25、不知天外雁,何事乐?——徐祯卿《在武昌作》

2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27、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珍》

28、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文森《九日》

29、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30、泪鸿怨角,空教人瘦。——《瑞龙吟·送梅津》

31、春风一夜到衡阳,楚水燕山万里长。——王恭《春雁》

32、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韦庄《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

33、家山泉石寻常忆,世路风波子细谙。——白居易《除夜寄微之》

34、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35、听杜字声声,劝人不如归去。——柳永《安公子·远岸收残雨》

36、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苏轼《临江仙·送王缄》

37、故池想芜没,遗亩当榛荆。——柳宗元《首春逢耕者》

38、风露浩然,山河影转,今古照凄凉。——陈亮《一丛花·溪堂玩月作》

39、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温庭筠《商山早行》

40、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二首》

41、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去矣方滞,怀哉罢欢宴。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42、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43、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44、故国山川,故园心眼,还似王粲登楼。——周密《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

45、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46、梦里相思,故国王孙路。——陈子龙《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

47、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高適《除夜作》

48、疏髯浑似雪,衰涕欲生冰。——陈克《临江仙·四海十年兵不解》

49、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李颀《送陈章甫》

50、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51、旧事逐寒朝,啼鹃恨未消。——纳兰性德《菩萨蛮·问君何事轻离别》

52、鸥似雪,水如天,忆当年。——吴激《诉衷情·夜寒茅店不成眠》

53、吴洲春草兰杜芳,感物思归怀故乡。——宋之问《寒食江州满塘驿》

54、更红鲜冷淡不成圆,樱桃颗。——郑燮《满江红·思家》

55、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56、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57、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

58、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王维《杂诗三首》

纳兰性德蝶恋花范文6

关键词: 悼亡 绿衣 葛生 诗情魅力

《诗经》是一部古老而珍重的书,中国诗歌的源头。但是我们又不得不承认很多人并不是真正懂得《诗经》,如果没有注释,读《诗经》简直是寸步难行,大多数人说喜欢《诗经》的也只是喜欢《蒹葭》、《关雎》等少数篇章中的少数句子罢了。《诗经》从诞生至今仍旧受到很多人的喜欢,因为三千年前的《诗经》中的欢娱、哀伤、怀念、悲苦和悼念,与今日人们的感情没有什么重大的区别,我们依然在那些文字当中感受到情感跌宕。

悼亡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比较特殊的一类,它是一种传统的诗歌题材。最旱以“悼亡”命题的是西晋著名文人潘岳,他写了悼念亡妻的三首《悼亡诗》,唐人张铣云:“悼,痛也。安仁痛妾亡,故赋诗以自宽”。唐人中,以元镇的《遣悲怀》七律三首和《离思》七绝五首,《六年春遣》七绝八首最有名。词人中,以苏轼和纳兰性德的悼亡词最有名。悼亡诗词感情真挚,情辞哀婉,感人至深。前人说:“古伤逝惜别之词,一披咏之,愀然欲泪者,其情真也。”(《古汉语修辞学资料汇编》录骚隐居语)。《诗经》中的《绿衣》、《葛生》两诗可以说是比较早的悼亡作品了,它们对以后的悼亡作品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每个时代这两首诗歌的注解有纷呈的面貌。政治的角度,情感的角度,臣子的角度,平民的角度,各个注本都坚持着自己的理解。

绿兮衣兮,绿衣黄裹。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兮!

兮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绿衣》

诗歌用绿衣黄裳起兴,一位男子,面对亡故之人的衣衫悲伤起来,悼念的人感叹悲伤何时能够停止啊。一个“亡”字足以体会到诗人悲怆的力量。在《绿衣》中,明确思念,想到她对他的劝说,家有贤妻夫祸少。当她离开之后,他穿着这些布料衣服的时候,心里凉嗖嗖的,思念的深情抚慰了逐渐冰冷的心。安意如说:“中国最早的诗歌不是写在纸上四平八稳的,它们是被唱出来的,飞流而下地跌宕起伏,珠玉银盘地清脆响亮。”

《毛诗序》认为这是“卫庄姜伤己也。妾上僭,夫人失位,而作诗也。”一些注家也遵循了这样的说法,《毛诗正义》也说:“作《绿衣》诗者,言卫庄姜伤己也。由贱妾卫君所嬖而上僭,夫人失位而幽微伤己不被宠遇,是故而作诗之由,不必即其人自作也。”朱熹的《诗集传》认为“庄公惑于嬖妾,夫人庄姜贤而失位,故作此诗。言绿衣黄里,以比贱妾尊显而正嫡幽微,使我忧之不能自已也。”《小序》引用了《左传》中关于庄姜的描述来论证,“卫庄姜美而无子。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有宠而好兵。公弗禁,庄姜恶之。”这都是从历史的角度去解读这首诗歌的主题。还有一些学者又加入了其他的参考角度,《毛诗传笺通释》认为:“绿衣为间色以喻妾,黄为正色以喻妻,绿衣黄里,绿衣黄裳皆以喻妾上僭,夫人失位,诗之取兴,义甚明显,《笺》改绿为禄,非诗义也。”《诗毛氏传疏》也认为是用绿衣来比喻妾上僭。《周礼》对于服饰颜色与尊卑问题作了明确的规定:首曰衣玄,末曰禄衣黑,其外内命妇之卑者皆禄衣,盖玄最贵,其色似禄者,惟女子可衣之。命妇不容僭,玄校殆有夏时之等焉。无论是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从《周礼》当中尊卑的等级关系去考究,他们都认为这是庄姜失位自伤之后所作,生在帝王之家,美貌却无法挽救她无子嗣被冷落的命运。别人能“母凭子贵”地青云直上,自己只能躲在日渐冰冷的宫殿之中舔舐伤口。

也还有不一样的声音,《诗志》认为这首诗歌“清新柔厚,忧而不伤,怨而不怒。两‘我思古人’,平心易气,不暇作怨语,故曰可以怨。”《读风偶识》认为此诗者,或系妇人不得志于者所作,其所处之地,必有甚难堪者,断断非庄姜诗也。《诗序解》和《读风偶识》有相似的表达,“余玩诗意,乃妇人喻己之过时,盖不得于其夫之作耳。其伤己而不怨,最得诗人忠厚之旨。”这些说法把主人公下放到了平民之间,没有了宫廷中的钩心斗角,而是在叙述平常百姓家庭生活中的夫妻关系。《孔子诗论》说:“《绿衣》之忧,思古人也。”其实“古”通“故”,也可以解释为故人的意思,引申为逝去的人。这也是我比较赞同的一种说法,因为它更接近《诗经》淳朴自然的语言,它表达的是人们心中最单纯的情感,如果我们强加了太多的历史和礼制就显得迂腐了。诗歌感情很充沛缠绵,悲伤的情绪始终弥漫在字句当中,男子反复地翻看妻子留下的衣物,临行密密缝,亦到此时才知道女子的情意大抵是无声的,合在衣行线脚,听得窗外鸡鸣声声,心里却是看见天光明亮,于是高唱“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诗经》中的另外一首悼亡诗歌《唐风・葛生》: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予美亡此,谁与独息?

角枕粲兮,锦衾烂兮。子美亡此,谁与独旦?

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于其室。

作者用这些名字好听的植物或表达意志或表达感情或表达愤怒。陆德明注疏:“蔹似栝楼,叶盛而细,子正黑如燕奠,不可食。”植物生长在野外以及墓地上面,注定了会承载很多很多的悲伤。孔颖达注疏:“予,我。亡,无也。言我所美之人无于此,谓其君子也。吾谁与居乎?独处家耳。从军未还,未知死生,其今无于此。”我们就可以理解这是离开家抑或逝世,很符合它悼亡的意味的。“角枕、锦衾”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毛诗传》说:“礼,夫不在,敛枕箧衾席。”陈焕说:“夫从征役,既缺时祭,妇人敛藏枕衾,乃特假夫在,齐物以起兴。”我们看到一个盼望丈夫归家的女子,男子生死未卜,那个战争纷飞的年代,人的生命由不得自己掌控,多少家庭在战火中破败,多少离人的眼泪撒在尘土飞扬的王土之上。姚际恒在《诗经通论》评价“冬之夜,夏之日”此句特妙,见时光流转。生者始终没忘记两人的情义,不着思念之语,却尽得思念之意。

《毛诗序》说:“《葛生》,刺晋献公也。好攻战,则国人多丧矣。”战争把一个个家庭变得支离破碎,当家庭失去了支撑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力量,农耕国家男子的流失也就等于是生活的残缺,凸现了女子的贤良淑德,可也增加了巨大的生活压力,精神世界的匮乏也给了她们最艰难的留守。郑玄评价:“平时衾枕同宵,今见衾枕而不见人,此所以不能独旦也。伤之极也。生无可见之日,死有相逢之期,此诗伤存悼没最哀。”我觉得这个评价极为精确,妻子的等待,妻子的无奈,妻子的深情都勾勒出来了。在丈夫出征的那一刻,她就明白这样的离开会是永远的别离,这是现实的残酷,在战争年代谁能保证全身而退?望着枕边依旧灿烂的物品和未曾冰冷的床榻,心里的思念自然流露,既然今生无缘,那么只好百年之后归于同一方泥土。在那个时代等不回来的人多不可数,只好把生前穿过的衣物拿去埋葬,每年的清明还有一个可以悼念的对象。诗人一面想象他枕着角枕,盖着锦衾在荒野蔓草之下独眠;一面自己伤感,想着未来漫长岁月的可悲,惟有百年之后与良人同穴,才是归宿。

“哀莫大于死别,悲莫甚于生吊”,正是这生死之悲让人们积压在内心深处最沉痛、最温软、最复杂的情怀得到了最好的释放,文字就是最有质感的表达。《诗经》的这两首悼亡诗的魅力不仅在于值得回味的优美文字,更多的是力透纸背真挚情感。四言一句,简练纯净,反复咏叹,唱出心底最执着的眷恋,期待百岁之后仍旧愿意和他共居一室,继续今生未尽的情缘。文字只是描述了这样的一种思念的行为,却传达了信誓旦旦的承诺。

这两首诗歌对后世的悼亡作品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绿衣》给我们展示了一位丧失爱妻的丈夫围绕亡妻亲手所做的衣服,睹物思人的凄楚,让人潸然泪下。《葛生》则通过反复咏叹,哀哀哭诉,直接剖白了女子对离去丈夫的思念之情及伤悼之意。两首诗最大的特色在于作者敢于把人世间最珍贵的夫妻之情表白于世人面前,《诗经》中出现的《绿衣》、《葛生》这样的大胆表白,其鼓励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在写法和抒情方式上,对后代悼亡诗产生了较大影响。《绿衣》中,主人公的情感波澜层层展开。看着身上穿着妻子亲手做的衣服,绿色的上衣,黄色的衬里,种种情意尽在这一针一线之中。昔时缠绵,如今已是阴阳相隔,睹物思人,怎不叫人心碎。贺铸《鹧鸪天》中有“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之句,与此可谓异曲同工。潘岳《悼亡诗》“望庐思其人,如室想所历。帖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沈约《悼亡诗》“游尘掩虚座,孤帐复空床。”元稹《遣悲怀》“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这些传世的佳句,都给我们传递了一种物是人非,睹物伤情的凄婉之美,都可以看作是《绿衣》抒情方式的延续。《葛生》运用了“比”和“兴”的手法,后代悼亡诗中广泛地运用了这种借外物渲染和对比的抒情写法,贺铸《鹧鸪天》“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纳兰性德《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环。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都是运用“比兴”的手法来寄托内心的伤痛之情。在《葛生》中,诗人面对“其室”、“其居”,想到“角枕灿兮,锦衾烂兮。”于是将自己在漫长夏夜冬日的独自难熬在故人前尽情的抒发。此后潘岳的《悼亡诗》“驾言陟东阜,望坟思纡轮。”坡《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都以坟墓来寄托阴阳相隔的哀思。另外,《葛生》中表达了诗人想念死者、愿在百年之后与爱人重聚地下的愿望。古人相信灵魂是存在的,坡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写梦中与亡妻的相见,何尝不是希冀灵魂的团聚。纳兰性德《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待结个、他生知己。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这是难抑对亡妻的思念,想跨越今生来世的鸿沟。

手法的继承,情感的延续都表明了这两首诗歌对于后世悼亡作品深刻的影响,虽然悼亡诗正式登上舞台是从那位娇好容貌的潘岳开始的,但是我们更应该关注《诗经》这湾源流,是它开启了悼亡之音,上紧了弦,后来的人也就停不下来了,奏起了一首首哀悼的声音。

参考文献:

[1]姚际恒.诗经通论[M].中华书局,1958.

[2]诗三家义集疏[M].中华书局,1987.

[3][清]方玉润.诗经原始[M].中华书局,2006.2.

[4]郝志达.国风诗旨纂解[M].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

[5]清人注疏十三经[M].中华书局,1998.11.

[6]安意如.思无邪:追忆前生的记忆[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

[7]全宋诗[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