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明天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守护明天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守护明天

守护明天范文1

入职前,她庄严地举起右手:“我宣誓:终身纯洁,忠贞职守。勿为有损之事,勿取服或故用有害之药。尽力提高护理之标准,慎守病人家务及秘密。竭诚协助医生之诊治,务谋病者之福利。谨誓!”

随后26年,陈晓琴谨记南丁格尔誓言,从乡镇中心医院调到县人民医院,又相继在普通外科、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工作……其间,这个小姑娘逐渐成长为全县闻名的优秀医务工作者。

“怎样当一个好护士?”曾有同仁问陈晓琴。

“一个好护士,需要扮演好四重角色。”她这样回答。

面对危难,要当好“战士”

1999年,梁平县人民医院创建ICU(重症监护室)―― 一个离死神最近的地方。

在重症监护室工作,不仅仅意味着辛苦、忙碌,更时刻充斥着死亡的阴影和病魔的残忍。

科室成立之初,没有人愿意调过来工作。

陈晓琴主动请缨,成为县医院ICU创建者之一。

至今,ICU建立已有17个年头。

同事们眼里的陈晓琴,也逐渐成为一名勇敢的战士。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爆发,梁平震感强烈。

因为余震不断,普通病房的病人和医护人员第一时间转移到了空旷地带――而重症监护室里多是危重病人,不到万不得已不能随意移动。

对那天,加入重症监护室不久的年轻护士唐小琼记忆深刻。

“我当时真是吓得六神无主,差点就扔下病人自己跑了。”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唐小琼说。

危急时刻,是陈晓琴给了她坚守下去的勇气。

在余震不断的日子里,陈晓琴一直坚守工作岗位。

白天,她与护士们一起查房,耐心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心理疏导工作,评估病人、动态修定护理计划,督导各项护理措施的落实,保证设备仪器的正常运转……晚上,她也不回家休息,冒着余震通宵留守值班室。

“危急时刻显身手,陈晓琴就像一个关键时刻勇敢出手的战士。”重症医学科主任蒋光红这样评价。

“护士长,你胆子真大。”事后,唐小琼对陈晓琴说。

“如果我稳不住的话,大家肯定就全乱了,病人们怎么办啊?”对此,陈晓琴轻轻一笑。

而这话,后来成了陈晓琴的口头禅。

同事们已记不清这句话被她说过多少遍,但大家知道,只要有需要,她永远会冲在最前面。

面对患者,要当好“亲人”

2015年11月,陈晓琴获评主任护士资格,成为梁平县护理行业第一位获此职称的专业护士。

陈晓琴专业细致的护理服务,不仅得到行业专家的认可,更赢得广大患者及家属的一致点赞。

2015年底的一天,38岁的丁晓炼不幸摔伤,随后出现四肢知觉和运动功能丧失。

从此,丁晓炼被迫瘫痪在床。

随着病情加重,丁晓炼出现多种并发症。

家属不忍放弃,将丁晓炼转至梁平县人民医院治疗。

“入院时他处于深度昏迷状态,气管已被切开,不能自主呼吸。”陈晓琴回忆说。

虽然丁晓炼病情严重,但是陈晓琴始终没有放弃。

每天查房的时候,陈晓琴都会俯在丁晓炼耳边,鼓励他:“我比你大几岁,算是你姐姐,我都没放弃你,所以你也不能放弃自己……”

在陈晓琴不断鼓励和精心护理下,奇迹发生了。

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治疗及护理,丁晓炼竟然醒了。

“陈姐姐!这些红袜子是送给重症医学科医务人员的新年礼物,象征新年红红火火。”春节前夕的一个早上,丁晓炼的妻子将一大包厚厚的袜子送到陈晓琴的手里,感激地说。

从业26年间,陈晓琴不仅扮演“姐姐”,也多次“客串”患者的“女儿”和“妈妈”等各种角色。

在患者眼里,陈晓琴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护士,更是自己在医院的“编外亲人”。

解急救难,要当好“及时雨”

2016年4月25日下午,陈晓琴和一名医生将1万元捐款送到重症患者李鸿的父亲手中。

李鸿的父亲颤抖地攥着钱,泪水瞬间夺眶而出。

原来,李鸿因车祸身受重伤,因无力承担后续医药费用,被迫转院至梁平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保守治疗。

为了给李鸿治病,家里卖掉了所有值钱的东西,举债20多万元。

陈晓琴了解情况后,自掏腰包为李鸿垫付医疗费,每天亲自为他做康复按摩;又动员同事进行爱心捐款……终于解了李鸿的急。

经过持续接受治疗,李鸿的身体一天天康复。

“我们每一名医护人员都应该具有一颗仁爱之心,帮助他人,关爱社会。”陈晓琴常这样说,也这样做。

2013年,陈晓琴主动要求下乡支医,指导和林镇中心卫生院积极开展急救技术培训、改造护理操作流程……当年,和林镇中心卫生院各方面工作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2015年,陈晓琴与新盛镇铁树村癫痫病老人陶友碧和她的痴呆儿媳妇结为帮扶对子,定期上门为她们进行检查、送医送药,又为陶友碧在红旗中学就读的孙子进行全面体检,资助她儿子完成皮质瘤切除手术治疗……

传道授业,要当好“老师”

在医院,年轻护士们都称陈晓琴为“陈老师”。

称“老师”,不仅因为陈晓琴护理经验丰富,更因为她通过传帮带培养了不少护理人才。

2007年,陈瑶进入重症医学科,在陈晓琴手下当“徒弟”。

在陈瑶的印象里,老师平时总是和颜悦色、轻声细语,脾气好得不得了。

而陈瑶做梦也没想到,这样一位好脾气的老师,也有“凶”的时候。

一天早晨,陈瑶给病人抽血时,将两个床位病人的标本瓶放到了同一个治疗盘里。

陈晓琴发现后,非常严肃地批评了陈瑶:“两个病人的标本瓶不能放在一块,如果一时疏忽将血样放错了瓶子,后果不堪设想!”

当时,陈瑶心里还有些委屈,低头沉默不语。

第二天,陈晓琴专门找到她,敞开心扉,把一次粗心可能给患者带来风险的道理讲了一通。

话不多,理很顺,陈瑶思想一下子通了,对陈老师的钦佩之情又多了几分。

“总听领导和同事说陈护士长是护理专业的高手,有什么问题找她准能解决,来了以后一接触,才发现果然名不虚传。”重症监护室轮训护士陆婷感叹。

守护明天范文2

从医护调查到天使计划,从统计数据到落地执行,从策划选题到帮扶医护工作者。点滴成海,积水成渊。近百名医护工作者受益,几千名医护工作者入库咨询。大型公益项目天使计划正逐步成为医护工作者的贴心天使,

为医护工作者减压,我们在以“仁心”的名义守护“天使”。

滴水石穿

转眼间,医护工作者汽车消费调查已经走到第四个年头,从当初跌跌撞撞、一路坎坷的采访之路,一直到现在可以娴熟的完成整个流程,并联合多方力量。这四年走下来,虽艰辛万苦,却历久弥新。通过严谨的汽车消费调查,我们探寻到更多医护工作者在用车方面的需求;通过对医护工作者的实地走访,我们设计出满足医护工作者的用车之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仔细研究,我们挖掘出最适合医护工作者的选车方案。

售后难透明

如果说选车是消费者无比纠结的时候,那么在购车之后的后期保养方面,才是真正令人感到头疼的地方。根据医护工作者反映,有58.3%的医护工作者认为汽车售后服务不够公开、透明,存在很多收费不合理的情况。而身为白衣天使,在售后服务中依然没有享受到该有的服务。45.8%的医护工作者列于售后服务人员意见偏多,认为他们态度不好。在众多问题中,私自泄露车主个人信息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据统计有33.3%的医护工作者反映了这个问题。

汽车知识需加强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医护工作者由于工作性质的限制,他们对于医学知识是非常精通的,从而无暇顾及去涉猎其他方面的内容,汽车知识就是盲点之一。根据调查显示,有62.5%的医护工作者对于汽车的了解不多,他们大多数只知道奔驰、宝马、奥迪、大众、丰田等品牌,这在他们选车的时候,会出现迷茫的情况。33.3%的医护工作者能够清楚地了解ABC级车的分类、品牌及大致价格区间,除了在自己日常购车时有所帮助,还会对周围朋友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医护工作者都列汽车一无所知,这中间还暗藏着4.2%的人是精通汽车的爱好者。

自主品牌仍需认可

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自主品牌,人们对于自主品牌的认识也稳步提升,但可惜的是大多数人的认识仅是停留在表面。有45.8%的医护工作者认为自主品牌的质量不能保证,当然这些人也仅是凭借自己的了解,事实上他们并没有真正购买过自主品牌的汽车。33.3%的医护工作者确实认为自主品牌的汽车性价比很高,例如国产SUV正在稳步向上发展,但他们并不会选择购买,这可能与自身已经形成的固定观念有关。

驾车遇困扰

总有人在追寻,为什么会有“路怒症”这个群体,其实都是交通现状与停车难这类问题造成的。大城市的发展随之而来就会增加交通方面的压力,这也从而导致很多车主在驾车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扰。有37.5%的医护工作者每天都在经受着交通拥堵的折磨,对于医生这个群体来说,时间是非常宝贵的,可对待每天浪费在上下班路上的时间,却只能无奈面对。除了交通拥堵外,停车困难也是棘手的难题,有25%的医护工作者都反映了这一问题。

共享汽车成热点话题

汽车互联化正在稳步向前发展,近几年诞生的相关典型产物应该非共享汽车莫属了。无需浪费大量的人力资源,只需用手机轻轻一点,共享出行就是这样方便,而看似简单的模式却难以得到大多数人的信赖。58.3%的医护工作者认为自家的汽车完全可以满足日常出行,对于共享汽车的存在并不在意。20.8%的医护工作者觉得应该支持新兴事物的发展,当然这是建立在相关设施规划健全的基础上。4.2%的医护工作者是切身体验过共享汽车的人,他们普遍认为就目前的发展水平,还是很难令人满意的。

车型偏好仍以SUV为主

在接受调查的医护工作者中,有45.2%的人群倾向于选择SUV。这部分人群中,有一部分是二胎政策施行以后的受益者,他们面临着三口之家变成四口之家的过渡期,正需要一辆SUV来置换小车;另一部分,则是爱好越野的旅行人群,倾向于驾驶SUV旅行。而有23.1%的医护工作者则依然倾向于购买经济紧凑型轿车,―方面刚刚参加工作资金有限,另一方面基本上以单身群体和甜蜜夫妻为主,列于车辆空间要求不高。

购车陷阱防不胜防

此次调查发现,有33 4%的医护工作者担心4s店随意加价、捆绑销售。而在采访中,也有不少消费者对于首保常常要在4S店进行购买颇有不满,然而卖方市场也令消费者十分无奈,无法反抗。另外还有25.7%的消费者担心在购车过程中没有买到预算价格内的车型,往往会被4S店的销售人员蛊惑,购买超过自己原本预算的车型。13%的消费者则表示,购车时最担心旧车翻卖,买到翻新二手车,而车辆知识匮乏的他们也并没有太多专业技能来分辨车辆是否是全新出厂往往吃了哑巴亏还不自知。

泛车保养服务尚需完善

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有53%的医护工作者认为汽车保养收费不明确、不透明,许多收费不合理。而21%的医护工作者认为,有时即使车辆还在保修期内,4S店也会推诿责任,不愿意真正找出车辆问题所在。14%的医护工作者则是不满自己的个人信息遭到泄露,经常在保养后接到各种推销电话。由此可见,汽车保养服务尚需进一步完善,消费者购买车辆,不仅仅是买到产品,更重要的是产品背后所附加的一系列服务。

支持新能源汽车

由于一线城市摇号等限制措施,有44.3%的医护工作者表示无奈之下会选择新能源汽车作为备选,而令我们看到希望的是,有33%的医护工作者表示,看好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前景,即使没有摇号限制,也愿意尝试购买新能源汽车,一方面缓解燃油消耗压力,另一方面也为保护环境作出了贡献。

续航里程不再焦虑

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续航里程一度成为人们所焦虑的重点问题,而随着研发技术的深入发展,尤其是自主品牌在这方面的长足进步,使得续航里程不再成为人们的焦虑难题。有55%的医护工作者表示,新能源汽车,尤其是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目前的续航里程已经足够上下班通勤使用,不存在焦虑。有23%的消费者表示,如果是周末在市区周边自驾游,也丝毫不必担心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不足以应付自驾游的问题。

守护明天范文3

当前文化的意识形态失职现象突出

以往,由于许多复杂的原因,一提到意识形态,许多人持着逆反和对抗的心理,但站在传媒丰富性现状的文化立场,可能需要更为客观的态度。对于中国传媒而言,意识形态不是旁观者,而是抉择和引导者,文化的意识形态命题如今迫切地摆在我们面前。可以挑剔的首先就是失职现象突出,不自觉的意识形态表现在面对商业浪潮时过分推波助澜,这已经令许多人不满。如果说主管机构对市场的推动是必要的,那么首先应该站在有益于文化生存的立场上,而我们时常混淆了意识形态的责任。支持市场化的必要性其实是经济政策的范畴之事,我们更需要站在公共利益和文化建设的立场来看待问题,显然,二者是并不一致的,单纯来看都有立足的理由,但我们需要意识到,如果说以往需要偏颇地促进商业利益才能立足,那么现在已经到了更加关注文化利益的时候。

娱乐已经成为大众、传媒、以及一些文化机构共同推动的对象,全面娱乐和全民娱乐的危险,在人们乐陶陶的享受中越来越明显。很多人忽略了娱乐世界的轻松浮华背后对于民族文化的侵袭和消减。看看社会裹胁而入诸多“秀”的浪潮,影视节目娱乐化的倾向不可扼止,电影市场已经容不下艺术创作“小”片生存放映的角落等等现象,我们不能不对于传媒提出严肃的苛责,也不能不把意识形态对于文化建设的责任问题重新提上日程。

对于意识形态而言,没有必要去推波助澜,因为娱乐无须强调,文化却要建设,大凡归向本能造就的东西,不能强制压抑自会自存。但关乎文化的任务,却要主动自觉去扶助支持。就拿近年和文化沾点边的教授漫天飞的现象来说,大学的神圣在随便什么小明星都轻易被聘为“教授”后显得没落了,因为它给予人们这样的理解:教授其实在学校眼里也许就是炸作造势的工具,丧失了严肃和神圣感,所以,当上大学“教授”的明星其实不必在意也会瞧不起所谓“教授”。传媒也一样,没有传媒文化性状的传媒,人们也不必对它尊崇,越来越多的看不起正是这样的后果。我们当然需要适应更为良好开放的社会环境,宽容更多的大众文化需求。但意识形态应该有更为高远的见识。把创造性探索而不是娱乐放纵作为自己的宽容园地,应当把文化和艺术情感满足作为支持对象。毋庸置疑,今天的娱乐大多是急功近利,如同生存环境问题:科技部长徐冠华说世界能源只能用100年,中国在2050年就耗尽能源,中国现在是世界二氧化碳第一排放国,二氧化硫第二排放国,寻找新替代能源是人类迫切的任务。娱乐问题类同此理。所以,现在应该已经看到,娱乐是有限的,而寻找艺术与情感表现的新天地,应该是传媒的任务,其中,给予引导则就是意识形态的责任了。

以往对于媒体政策的不当要求影响着媒体对于文化的认同,既然只要服从,就没有必要独立思考,而一旦缺乏独立思考的创造性,不是规模式的仿效,就是开闸泻洪式的一味娱乐。由于电视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给予比较严格的政策指导的合理性前提,被行业不恰当地放大,针对具体创作的指令性要求和权利机构的阶段性政策要求,投射到传媒要求中,严肃性就时常被带有指导性的舆论冲淡,文化批评的文化意味就消解在政策图说的单一性中。良好的学术批评原本是为良好的创作做阐释和提升准备的,却不时成为追风赶潮流的舆论工具,文化阐释失去了严肃的价值判断独立性,反而削弱了对于政策发展指导参谋的作用。所以意识形态的政策要宽松。

意识形态更需要用文化眼光要求传媒对待社会现象

强调意识形态自觉,正是站在文化建设责任上的自觉意识要求。寻求公正公平、自尊自律,是传媒端正自身的要求。而意识形态更需要用文化眼光要求传媒对待社会现象。比如,对于西方文化的问题,网络上有人大声疾呼排斥一些洋节、外语等,其声动人,其对民族文化的拳拳之心可感。但其实大可不必。我们积极建设富有吸引力的文化才是改变之策。又如对外语的大力推崇大大冲击了人们对本土文化的热情,但为走向国际化的急迫感做出如此大规模的“牺牲”是开放世界的必须,是融入世界经济这第一位要求的需要使然,我们都受益于此也都烦恼于此。但随着中国强大,应该用开放的眼光和心胸来看待问题,更需要有补救措施,尤其是在上述强制性目标已经在逐渐实现的时候,该有长远的民族文化自救措施。其实,人们对域外文化的好奇和其有效切合人本的东西不可忽视,需要研究并且自身修炼,为什么我们的节日越来越没有给人小时候那种期望的无限遐想和期盼的急切味道?看看2007年全国普遍有限制的开放燃放焰火鞭炮,已经多少充实了传统节庆的韵味,就明白自身建设比什么都重要。

文化问题首先要用文化意识解决,靠极端的义愤和作秀般的倡导其实无济于事。去问问年轻人他们接受什么?同等的培植我们自己的文化节庆魅力才是良策。要说明,我其实赞同对中华文化的任何支持措施,但反对一些表面上标榜民族传统实际上却名不副实的行为,从自己做起,从实际做起,从长远打算,是我们真正需要的。传媒的清醒眼光和意识形态的文化意识对于认识包括中国形象标志是不是头等敏感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所理解的意识形态责任境界应该是文化的,即高尚的人帮助他人反而要对被帮助者说:“谢谢你,让我有机会帮助你”,这一境界是意识形态需要的认识,即把引导帮助传媒实现文化价值当成功莫大焉的德行,这才能达到真正的境界。《伤城》中有“酒好喝,就是因为酒难喝”,换成传媒来看,就是:文化有长效的好处,是因为对于眼前的功利来说它难以现实奏效。但我们需要的是长效的“酒好喝”,和“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的追求。(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导)

观点延深

守护明天范文4

一、 最具创新力博物馆

1.创新,首先是大策划、大思路

《创意设计源》:陈馆长,您好!上海博物馆建馆60年来的历程有目共睹。作为“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您认为近20年来,上博在哪些方面尤其体现了自己的创新力?

陈燮君:《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定义了博物馆的基本功能,那就是对人类和人类环境见证物进行研究、采集、保存、传播,特别是为研究教育和游览的目的提供展览。从博物馆最基本的展览角度看,所谓创新,我认为首先表现为大策划、大思路。

近年来,上海博物馆的展览创新主要体现在探索建构“3+1”展览模式方面。这里的“3”是指世界古代文明系列展、边远省份文物精品展、特别文物系列专题展;“1”是指馆藏文物珍品展。

《创意设计源》:“大英博物馆藏古埃及艺术珍品展”、“墨西哥玛雅文物精品展”、“伊特鲁利亚人的世界――意大利前罗马时期文物精品展”、“古罗马文明展:罗马帝国的人与神”、“古印度文明――辉煌的神庙艺术”等都是出色的世界古代文明系列展。

陈燮君:是的。除了上述世界古代文明系列展,“上博”已经实现的边远省份文物精品展有“新疆丝路考古珍品展”、“草原瑰宝――内蒙古文物考古精品展”、“雪域藏珍――文物精华展”、“晋国奇珍:山西晋侯墓群出土文物珍品展”、“周秦汉唐文明大展”等。已经实现的特别文物系列专题展有“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淳化阁帖最善本特展”、“千年丹青:日本中国藏唐宋元绘画珍品展”、“翰墨荟萃――美国收藏中国五代宋元书画珍品展”等。至于馆藏文物珍品展,“上海博物馆藏历代花鸟画精品展”、“甲骨文发现一百周年特展”、“上海博物馆藏文房四宝展”、“上海博物馆藏欧洲玻璃陶瓷展”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2.创新,就是要瞄准制高点

《创意设计源》: 近20年来,上海博物馆以一个又一个高质量的展览掀动人类文明传播大潮,这其间创新力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陈燮君:创新,始终要瞄准制高点。上海博物馆是大型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做艺术史展览,我们坚持根据历史的方位来定位,从人类古代文明的高度来定位,立足博物馆艺术视野中全球各大博物馆主要藏品、精品来定位。从这三方面聚焦,创新和创意设计就有了高起点的支持。

策展及内容的选择非常重要,这方面,上海博物馆的创新力已与世界水平接轨。有记者问,近些年来上海博物馆的哪些展览属于精品?在我看来,每个展览都立足创新,都精于策划、精于内容选择。以2002年“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中的书法作品为例,共26件作品不仅与同时展出的绘画作品一样,件件为国宝级重要藏品,通过精心挑选和策划,系列展品还呈现出中国书法文字的演变史。

《创意设计源》:“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不仅展出了王羲之的《行书上虞帖》、王献之的重要作品《行草书鸭头丸帖卷》,还有些佚名书作。

陈燮君:“二王”对中国书法发展史贡献巨大。王羲之的书法博涉多优,兼取众美,擅长楷、行、草三种书体,创造了兼容并蓄的书法风格。王献之的书法被认为“雅正,雄秀惊人,得天然妙趣,为无上神品也。”(清 吴其贞《书画记》)上述大作本足以担纲国宝展重任,但在2002年“上博”的国宝展定位中,我们不仅要呈现王羲之和王献之的书法艺术,更着意呈现“二王”书法作品在中国文字演变史中的划时代作用。从用笔的逆入、复势、右转等重复走向八面出锋的自由,从一波三折的古字到行云流水的今字,从篆书、隶书到后来的楷书,“二王”及其时人对中国书法史的最大贡献是完成了汉字及其书法的变革。

基于此,我们在展览一线陈列了佚名绢本《真书曹娥诔辞卷》。这件作品我们不认为是王羲之的,但一定属于王羲之时代的楷书,晋唐小楷抄本。我们还陈列了王纸本《行草书伯远帖卷》、欧阳询纸本《行书仲尼梦奠帖卷》。这样的成列策划,将单项贴、卷的展示有目的地聚集起来,突出了展品背后中国书法史划时代变革期的风云突起,大大深化了本次展览的意义。

2002年12月1日~2003年1月6日

上海博物馆 第一、二临时展览厅

为庆祝上海博物馆五十周年馆庆而精心推出的“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由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上海博物馆联袂举办。

此次展品共72件,其中书法26件,绘画46件,均为国宝级重要藏品。这是建国以来级别最高的一次古代书画展示,为千载难逢之“盛世之展”。

佚名绢本《真书曹娥诔辞卷》、王纸本《行草书伯远帖卷》、王羲之硬黄纸本《行书上虞帖》、王献之绢本《行草书鸭头丸帖卷》、欧阳询纸本《行书仲尼梦奠帖卷》在此次展览中意味深长地比肩陈列。

《创意设计源》:2012年上海博物馆包括“美国藏中国古代绘画珍品展”、“元代青花瓷器特展”、“法贝热珠宝艺术展”、“捐赠铜镜展”在内的六大展览令人印象深刻。“元代青花瓷器特展”将世界青花瓷研究的前沿话题、标尺范本引入发源地中国,实为“上博”创新力作。

陈燮君:景德镇元青花瓷器的生产至今超过650年,因为主要作为贸易商品出口,国内存量有限,相关研究起步较晚。1929年,英国的霍布森,介绍了由珀西瓦尔・达维德爵士收藏的一对有“至正十一年”(1351)铭的青花云龙纹象耳瓶,从此拉开元青花瓷研究序幕。

“至正十一年”铭青花对瓶上确切的纪年文字令元青花瓷器界限清晰可见;多年来,这对青花瓶逐渐成为世界青花瓷研究中衡量相同类型瓷器的标尺。

上世纪70年代,元青花逐渐成为中国古陶瓷研究的重要关注对象。随着80~90年代国内一批元代窖藏青花瓷的出土,元青花成为国内外持续研究的热点。元青花窑址、年代、造型、纹饰、工艺、文化来源以及流传、性质等问题得以深入讨论,成果斐然。

上海博物馆很多年前就开始策划国际性的元青花展,十年磨一剑,2012年到2013年初,在庆祝上海博物馆建馆60年之际,我们终于将来自世界各地,其中主要包括土耳其、伊朗、英国、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文博、考古机构和本馆收藏的元青花精品集聚一堂。总数90余件展品每件都经过精心挑选,它们来自30余家参展机构;其中国外展品基本上是首次来到中国,有的国内展品也属首次公开露面。我们以这近百件青花精品揭示了当今世界收藏、研究元青花的“面貌”,还以“至正十一年”铭青花云龙纹象耳瓶、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这样的标尺性作品,为来自全世界的研究者提供了近距离实物观摩、比较研究的学术现场。

元青花重返中国参展,是中国古代陶瓷研究中的重要事件,上海博物馆有幸成为这一重要事件的主要策划者。

3.创新,应该是系统工程

《创意设计源》:上海博物馆将展览、研究、教育、传播等诸方面工作的展开当作博物馆文化的有机组成来看待,有创新特色。

陈燮君:创新,本来就应该是系统工程。我们将布展、研究、教育、传播当作上海博物馆创新实现的模块系统。

我们有实力很强的展览部。展览的策划方案确定后,怎样布展,如何突出展览主线,都需要创新力的支持。

展览部先期要为不同性质的展览采集文化符号。大部分情况下,主创人员去展品收藏博物馆现采;条件不允许的,就去图书馆找资料补充。经过反复锤炼,定下设计思路。

准确并有创意地表达,对展陈设计来说非常重要。“上博”展览部为大型展览所设计的展览现场每每令受众赞不绝口。2012年下半年,“上博”四大展览的陈列布展获得了包括国外送展博物馆的高度评价,俄罗斯送展方甚至向“上博”索要“法贝热珠宝展”配色方案,认为“上博”展的色彩表达非常贴切精准,值得俄罗斯借鉴。

此外,科学的展示技术也是“上博”创新力得以实现的重要基础。无论是以 “至正十一年”(1351)铭云龙纹象耳瓶为代表的元青花,还是以“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复活节彩蛋”为代表的法贝热珠宝,件件都是人类文明的无价财富。所以,展览需以万无一失的技术质量作为保证展品安全的首要前提。在展示元青花瓷器时,展览部事先设计了中心展柜的钢筋入地支架,正是稳定、坚固的支架保证了展品的安全。

《创意设计源》:每次展览都有设计亮点吗?

陈燮君:是的。布展是很精细的工作,曾经的固定用道具“大头针”会在射灯照射下反光,影响展览细节;“上博”自创“牙签”道具,既能有效完成固定任务,也不会产生任何负面效应。

《创意设计源》:“上博”的创新力在展览领域有非常出色的表现,在社会服务层面也有很好的口碑。

陈燮君:博物馆有收藏保管功能、研究功能和教育功能。

我们有实力很强的教育部。创新上海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展开,除了常规工作,我们开设讲座,出版书籍,推出衍生产品。从成年人到未成年人,从专家到普通人,从中国人到外国人,都是我们的服务对象。

教育部门的工作千头万绪,最有特色的,我们不仅在馆里配合展览开讲座,还与上海市教委密切联系,与上海的三十几个基地学校密切联系,开展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我们培训教师,发展了2000名教师会员和教育系统的志愿者,在重点高中做校园展览,请专家去学校做讲座。我们构建起一个公益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为城市的未来服务。

《创意设计源》:“上博”与大展配套的图书出版创意连连,深受市场欢迎。

陈燮君:针对馆庆60周年的几个大展,我们编辑出版了多套图书。一般来说,“上博”的出版部负责出版面向专业读者群的图册,如《翰墨荟萃――美国收藏中国五代宋元书画珍品》、《幽蓝神采――元代青花瓷器特集》、《宝光璀璨――法贝热珠宝艺术》;而教育部则负责出版面向普通受众的普及性教育读物,如《翰墨荟萃――细读美国藏中国五代宋元书画珍品》、《青花的世纪》、《元青花――博物馆绘本》等。

“上博”有很强的科研力量。青铜、陶瓷、书画、工艺四大块共21大类是我们的收藏优势,当然也就成了我们的主要研究领域。还有一方面的创新就是宣传。“上博”的大展一般有五到六波宣传:每年春节前,我们对当年将要推出的大展启动宣传;展品抵沪后,设计一个开箱宣传。以后,展厅布置完毕、开幕式当天、展到中期,都会设计相应的宣传推广。“上博”非常重视展览收官阶段的宣传策划――闭馆,常会成为我们历波宣传的。2002年,“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闭幕是上海博物馆的“书法不眠之夜”,我们邀请上海100位著名书法家现场演练书法。在“翰墨荟萃――美国收藏中国五代宋元书画珍品展”的闭幕之夜,我们也邀请了几百名学生观众,举行了导读性现场大型活动。

可以这样说,上海博物馆从策划到宣传,处处充满创新创意。2003年上海SARS盛行,5月我们策划“《淳化阁帖》最善本特展”时有个策划思路,就是期望通过大家的努力,以10月1日展览开幕时观众的观展长队作为申城走出SARS阴影的标志。结果,那天真在“上博”出现了等候观展的长队。

创新离不开一个一个具体的“点”,但创新绝不仅是一些散在的“点”;当我们以“上博”的创新力将本馆的布展、研究、教育、传播联系起来,将“上博”的创新力与城市文化推进联系起来,我们的创新就以系统工程方式展现出更磅礴的合力。

“上博”的创新力究竟怎样发散到博物馆服务体系整体运营的末梢?我们向上海博物馆教育部副主任陈曾路单向追踪了“上博”教育部近年为本馆大展配套出版的普及读物。陈曾路告诉我们:通常,教育部在大展开幕前一年左右时间就了解了未来展览的性质、规模、特色,从而启动相应的图书出版策划。

配合“美国收藏中国五代宋元书画珍品展”,教育部找全世界最好的从事中国绘画研究的专业人士,一幅一幅地对展品作针对性解读。单国霖、高居翰、邵彦等专业作者的加盟,令黑封皮的《翰墨荟萃――细读美国藏中国五代宋元书画珍品》深深吸引了相对专业的观众,成为去年艺术界的名书。

配合“元代青花瓷器特展”,教育部特别策划了与出版部《幽蓝神采――元代青花瓷器特集》相呼应的两本册子:《青花的世纪》,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讲述元青花与元代的历史、艺术、考古;24开本的《元青花――博物馆绘本》,以全部手工插图、精巧的书籍装订方式和富于创意的装帧形式,向小学生普及有关元青花的常识。

配合“‘纸无不言’――上海博物馆‘纸文化’”系列讲座,教育部造访手工造纸厂,拜访做木活字的老匠人,考察雕版印刷博物馆,拣选民国时期的课本、读本,请来设计师引领受众回顾中国书籍设计的历程。教育部策划以“纸源、字纸、纸工、纸韵”四大内容模块,数百幅精心绘制的手工插图,朱锷设计事务所出色的书籍装帧设计,来完成“一张纸能承载多少传统,一张纸能成就多少创意”这个穿越中华民族文明历程的选题。普及读物基于科学的严谨,又充分展现了创意的自由;教育部策划的《纸》书因此大受市场欢迎,国家造纸专业人士甚至按图索骥,依据《纸》书的插图尝试工艺还原。

当然,今天所谓的“书”,已经更多义为知识的载体。今天的“上博”教育部不仅组织青少年参与各种体验活动,还于2012年开启了中国博物馆APP知识传播的先河。

二、 创新力与博物馆文化

1. 文化认知、文化认同、文化自信、文化自强

《创意设计源》:陈馆长,在“上博”的整体策划中,您怎样确立创新力的终极落点?

陈燮君:简单说,我们把博物馆收藏保管、研究、教育等基本平行的功能作用深化为文化层面的认知、认同、自信、自强进阶。这是“上博”创新力的终极落点,也是“上博”“博物馆文化”的本质内涵。

对“上博”而言,文化认知,是通过系统创新,将中国的、外国的,古代的、现代的各种人类文明向社会成员实现知识性渗透。文化认同,是通过系统创新,守望与引领精神家园,促进社会成员追求真善美,守望精神家园。文化自信建立在文化认知、文化认同的基础之上;所谓文化自信,是通过系统创新,促进社会成员对国家、民族的自身文化价值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持有坚定的信念。当我们有了文化认知,当我们的民族形成文化认同,我们的国家才有机会以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为凝聚力,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保持自己、吸纳外来,去创造独具特色、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最终实现文化自强。

“博物馆”是民族与历史记忆的宝库,是民族文化的精神家园,上海博物馆应该有历史的担当。

2.坚守和创意是“博物馆文化”的传承智慧

《创意设计源》:去年末,“博物馆的文化力量――国际博物馆馆长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您在论坛上代表“上博”提出了自己对博物馆文化的深刻见解。

陈燮君:2012年 11月2日,上海博物馆为纪念建馆60周年举办了“博物馆的文化力量――国际博物馆馆长高峰论坛”。来自美国、英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众多省、市的博物馆馆长参加了这一论坛。与会代表结合实践探讨了博物馆文化力量的源泉、表现形式以及博物馆如何发挥文化功能等议题。

我认为,“博物馆文化”的研究是博物馆办馆规律的探索、博物馆运营智慧的集聚、博物馆精神家园的守望和博物馆人文态度的磨砺。“博物馆文化”具有文明的原创力、艺术的感染力、人文的震撼力和历史的穿透力。“博物馆文化”是博物馆风华魅力之所在、发展动力之所在、文脉传承之所在和未来时空之所在。“博物馆文化”与博物馆同生共长,支撑起博物馆的璀璨星空。

《创意设计源》:您非常明确地提出,坚守和创意是“博物馆文化”最重要的传承智慧。

陈燮君:建馆60年来,“上博”以坚守和创意,以“3+1”展览模式探索,以收藏保管、研究、教育“三大传统功能”的现代化实践实现了对博物馆文化的传承。我们还进一步提出了明天“博物馆文化”的十大新理念,那就是:“以物为重+以人为本”,“以史为鉴+拓展未来”,“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数字博物馆”,“人事管理趋向人力资源管理”,“城市的窗口+城市的课堂”,“安全保卫趋向平安建设”,“外事工作趋向文化交流”,“礼品制作趋向文化创意开发”,“保管展示捐赠品趋向善待收藏家”,“博物馆管理理论研究趋向博物馆学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我们要以坚守和创意,连接博物馆文化的昨天和明天。

3.人生就是创新过程

《创意设计源》:2012年10月,“视觉意象――陈燮君油画展”在上海美术馆揭幕。人们欣赏您气势恢宏、意象万千的艺术创作,更感叹作为上海博物馆馆长的您在人生经营方面的智慧和创新。

陈燮君:个人也是系统,人生就是创新过程。

我最早从事航天航空专业工作,70年代主要搞导航计算机整体设计,打下了系统思想的基础。世博会期间,我是主题演绎总策划师和顾问之一,主持建造“城市足迹馆”和“世博博物馆”,这在别人看来可能是一个人没法周转的事,但在“上博”整个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在系统论大框架下,我们完全可以有自己的切入角度和处理方法。

我曾在上海社科院从事哲学研究;在美国做访问学者期间搞的是西方哲学和科学方法论。新学科、新方法与创新创意息息相通,所以,无论担任图书馆还是博物馆的管理工作,所谓创新创意,对我来说并不陌生。

我酷爱绘画,喜欢音乐。面对复杂多向的“城市足迹馆”和“世博博物馆”建造,我们形成共识:要启动左右两个半脑,用系统方法去处理;为两馆创意定位,我们确定了“人在景中走,人在史中游”的视觉和史诗基调。城市足迹馆的29个大展项,一个序厅,三大板块,都将“史”和“像”结合了起来。上下左右天地六个空间,五大灯光系统,六大色彩关系,统统都要落地。我们还有自己创作的馆歌。

人生是不是创新过程?要做好工作,首先就要让自己的每一份素养积极地在“系统中”发挥作用。

2012年11月,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在“博物馆的文化力量――国际博物馆馆长高峰论坛”上语词铿锵地说:“博物馆文化”的新理念来自于昨天和今天的实践,连接着博物馆的明天。博物馆“以物为重”,加强藏品的征集、收藏、保管与研究、展示,毫无疑义。这既是传统的,又是今天和明天必须坚持的。然而,博物馆同时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这样才能进一步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才能进一步把百姓的文化民生放在心坎上,才能使观众乐于走近博物馆、走进博物馆,才能使“以物为重”的博物馆更好地发挥“物”的重现历史、展示文明、传播知识、教化心灵的作用。上博将在回顾总结60年发展历程基础上,从管理实际出发,升华管理理论研究,从博物馆学的高度,进行理论创新,反哺新的实践,充满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地去迎接更加辉煌的明天。

守护明天范文5

性别:凤性质:金

掌管着光明的力量,守护精灵玲玲(松鼠)。

百花仙儿

性别:凤性质:水

掌管着水族的生活的力量,守护精灵仙仙(鸟)。

慕玲索雅

性别:凤

性质:木

掌管着植物繁殖的力量,守护精灵飞飞(兔子)。

二、鲜花森林

守护明天范文6

风烈烈的呼呼心痛的感觉没有你的世界只剩孤独

黯然的手想把你抱住

青春的泪在眼眶不出

没有了你我真的很无力忘不了你却又无力哭泣

我的心随你飞到了回议自己的方向失去了踪迹

你是否还能把我放入回忆

我真的很爱你

我们 昨天 昨天 昨天 昨天的昨天

还一起在雪中留恋

美丽的回忆

至今在心底

爱你不停不断存在心里

我们 明天 明天 明天 明天的明天

是否还能一起拒绝孤单

爱你的心不变

也许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