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知识与能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育知识与能力范文1

【考点一】小学教学评价的类型

【考点归纳】

“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 )。

A.相对性评价

B.绝对性评价

C.定性评价

D.定量评价

答案:A

【考点归纳】

【考点二】教学评价的方法

【考点模拟题】

成长记录档案袋属于( )评价。

A.差异性

B.发展性

C.社会性

D.自我

答案:B

【考点归纳】

【考点三】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类型

【考点模拟题】

教学反思的类型不包括( )。

A.纵向反思

B.横向反思

C.系统反思

D.集体反思

教育知识与能力范文2

在设定职业院校教师的技术能力指标体系上,一般都参照了高等院校的指标体系,由于这两个层次的教育都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偏重点有所区别,所以,它们之间有着部分相同的指标。除此外,它们由各自的培养目标来构建自己的能力指标体系。一般来说,职业类院校教师的能力指标主要应该体现为:1)教师必须正确认识职业教育的内涵,具备从事职业教育的技能,有能培养职业院校学生技能的意识。2)职业院校的教师应该具备全面的操作技能,熟练掌握各种专业工具的使用,并能从事相关的科研工作。3)能融合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提升职业技能的快速转化能力,可以进行信息化的教学。

二、职业学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模型构成

教师在进行教育活动时,他所具备的技术能力不仅包含传统的教学传授能力,更需要能熟练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下,需要教师能对教学的组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环境与评价等相关因素进行重新设计与优化,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针对职业院校教师,培养他们的教育技术,掌握现代的信息化教学技能,促进他们快速转变教学水平,从多个方面提升他们的能力,如职业培养的意识、相关的教学理论、技能化的操作能力等。下面我们就从这几方面来构建其能力模型。首先,培养职业院校教师教学的“意识与态度”,这是让教师更新教学技能的根本前提,教师首先能从心理上正确看待职业教育,并能对未来学生从事的工作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在这个前提下,教师才能有动力加强对教学技术能力的改进,才能在教学中使用更先进的教学方法,产生良好的教学提升效果。其次,具备系统完整的“专业基本理论”,这是职业院校教师武装自己的基本要求,教师具备了基本理论后,对于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至关重要。再次,掌握相关操作方面的“技能水平”,这是专业教师能够为学生展示未来从事行业的主要技术的基础。同时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融合在专业技能中,具备应用现代技术操作的能力,如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加快教学技能的提升、开发相关的教学资源、建设模拟化的试验平台,开展专业方面的科研等。最后,全面应用“信息化教学”的能力。这是职业教育发展到现在,与信息化技术的交融,专业教师应能熟练掌握最新的信息化教学方法,有能力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课程的教学中,可以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教学效果快速评价。可以说这四个方面是相辅相成,共同构成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师加强教育技能的有机整体。

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构建

1)意识与态度。a.要具备提升教育技术技能的意识,有正确的认识教育技能的态度。职业院校教师必须对职业教育有彻底的认识,明确教育技术的重要作用。要积极适应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转化,要能结合专业教育不断加强学习,更新专业理论,培养职业道德。b.能够将教育技术能力进行传播的意识:教师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不仅用于教学过程,更要能有效传播给学生,让学生也能具备自我学习的意识。

2)基本理论知识。a.学习有关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能够正确理解教育技术概念;明确教育技术面向的应用范围;掌握相关的基础理论;清楚教育技术包含的主要内容;可以应用教育技术的相关科研方法;对现代企业绩效管理、知识管理以及现代技术下的课程建设开发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b.具备信息化技能知识,能够应用于教学过程。对信息技术较为熟悉,能明确采用信息化教学的要求;能将相关知识采用信息化教学。

3)基本操作技能。a.熟悉不同类型的教育媒体,可以熟练使用相关技能。了解多媒体信息系统的组成,对各个设备能进行安装与使用,可以熟练操作相关设备并继续有效教学。对媒体能够快速选择与恰当使用,对各种软硬件环境非常熟悉,可以随时根据教学环境需求来选择辅助软件,能进行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搜素、开展科研工作,能合理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教学。b.应用现代信息手段创新教学管理,获取或开发教学资源,并在教学过程中合理使用。c.专业技能:对于专业课程所需要的相关工具,能熟练使用,并能根据课程要求创新开发适合的工具,应用工具开展科研,并有意识培养学生使用相关工具进行学习。

教育知识与能力范文3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创新能力

高职教育既有高等教育的属性,又有职业教育的属性,具有人才培养周期短、教育实施灵活的特点。研究掌握其办学规律和特点,是办好高职教育的关键。高职教育要办出特色,就要实施创新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知识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和管理应用型人才。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其根本任务是进行知识创新与教育创新,核心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着重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问题。

高职教育实施创新教育的必要性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创新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作用,远远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时候。面临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形势,高职教育大力提高毕业生的创新素质已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高职教育应重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创新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应用知识和添加创意成为经济活动的核心。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将与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的世界知名企业争夺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对于处于劣势的国内企业而言,需要有更多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技术与技能型人才加盟,以增强企业实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应成为一种教育理念,渗透于高职专业设置、教学计划与实际教学中。

高职教育应重视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的培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可再生资源日益减少与稀缺的背景下,经济发展的最佳模式不再是集中化的大企业,而是分散化的微型企业。同时,电子商务与网络的蓬勃发展也为微型企业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持。面对国内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企业之间必然会出现竞争激烈的局面,产品的迅速更新换代、产品设计的日新月异、产品生产周期的变短、以价格和营销为基础的竞争的日趋激烈和企业不断尝试满足顾客需要的新工艺和新方法等,都为高效率、低成本的微型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商机。因此,应培养高职学生毕业后从零开始,创办微型企业的意识与能力,培养高职学生到急需创新型技术与技能型人才的微型企业就业的理念。高职教育应充分把握这一契机,以各种形式鼓励与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高职教师具备创新能力的现实意义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根本特征,我国在经济飞速发展时期,迫切需要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具有创新精神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高级专业技术应用型、实用型人才。高职创新人才的培养任务主要靠高职教师的教学及其言传身教来完成。因此,高职院校要真正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必须首先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

高职教师的创新能力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高职改革与发展的根本目标是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创新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其目的是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发展、提高人的素质,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作为创新教育的具体实施者,只有自身具备较高的创新能力,才能积极主动地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学习掌握新的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在教育实践中大胆探索,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高职教师的创新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首先,高职学生处于青年时期,在思想上有较强的独立性,喜欢独立观察、分析和思考,不喜欢禁锢和约束,创新意识强,敢于标新立异。所以,只有高职教师富于创新能力,才会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成为可能。其次,在教育活动中,只有当教师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创造性地解决教学实际中碰到的各种问题时,教师独特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体现。不仅会给教育和教学活动注入活力,而且会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学生具有很强的向师性,教师在他们心目中具有特殊地位,因此,高职教师的创新能力对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发展具有示范作用。

高职教师的创新能力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源动力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善于利用创造性思维观察思考问题,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创造性的见解,并能进行跨学科的沟通,建构更宽厚、更前沿的知识结构,主动对自己所教的学科与相关学科进行研究,提高学术水平,深化、丰富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富有创造精神的性格特征,对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

高职教师创新能力的内涵

美国学者史密斯认为,善于吸收最新教育成果,将其积极运用于教学中,并且有独到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的教师,才能称之为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高职教师的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教师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是教师在强烈的创造意识驱使下,充分利用人脑意识和下意识活动能力,借助于各种具体的思维方式,以渐进性或突发性的形式,对已有的知识信息进行再加工,并提出创见的能力。主要表现在创造性思维的敏捷性、求异性、独立思考性与坚韧性等方面。

创造性建构知识的能力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是新学科大量出现,新知识迅速增长,创造成果多是跨学科的、综合的。在高职教育中,课程设置应积极适应市场,不再单一地以学科体系来划分,这就要求高职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是动态发展的,应不断学习、捕获学科前沿理论信息,并能创造性地概括加工、处理信息,建构渊博、宽广、综合、新颖的知识体系。

科研的能力科研能力是教师从事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各类课题的实验、研究及创造发展的能力。具体包括教学理论的研究能力、应用科学研究能力与基础科学研究能力,这是教师夯实理论根基进而开拓新的科学领域的能力。在高职院校中存在的问题是教师重教学、不重科研。科研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师针对高职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进行理论研究与探讨,以教育科学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才能有助于创造性教学的开展。

创新教学的能力创新教学的能力首先是创新教学内容的能力,即在符合各科教学大纲要求的前提下,增加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其次是在教学中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能力,即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如高效、高速地运用计算机网络教学手段等;再次是培养学生创新品质的能力,即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探索求知的兴趣,调动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其中,最基本的是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它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创新教学的能力,才能为学生营造培养创新能力的有利环境。

高职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

转变观念,树立创新意识传统的教育观念把学生当成教学的客体,在教学活动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的位置,学生的创造能力无从谈起。因此,要实施创新教育,必须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发展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主行为和自主能力。同时应树立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观念,从以知识传授为中心转变为以培养学生能力包括创新能力为中心。

建立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中心的高职教师培养体系在培训目标上,应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中心任务;在培训内容上,应加强教师的创新知识教育,介绍新的学科理论与先进的思维方法,开拓教师的思维视野,激发教师的创新进取精神;在培训方式上,应鼓励教师参加专业学术会议,举办各种学术讲座,特别是跨学科讲座。还可以结合学术假制度,鼓励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进行交流学习,了解别人的先进经验,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创新教学与科研实践。

鼓励教师走教学科研一体化道路教学是学校的基本功能,科研是学校的重要任务,两者相辅相成。如果教师不从事科研或者不具备科研能力,就会缺乏知识创新的源泉,不可能成为高水平的教师;同样,教师不从事教学,研究也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要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教学与科研必须紧密结合,高职院校要为教师的创新研究与创新教学提供良好的软、硬件环境,通过教学科研立项鼓励教师参与教学改革,把教学作为科研的实践场所,引导教师积极实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

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培养和提高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最重要的是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建设活跃的、自由探讨的学术环境。宽松的环境、丰富的知识、科学的思维,是产生创造性的三个主要因素。在这些因素中,宽松的环境是创造性产生的重要外因。有了宽松的环境,才会有自主学习与研究,才会产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如果缺乏宽松的环境,教师就不能将精力完全投入教学与科研,更谈不上主动性的学习与思考。宽松的环境是激发创新意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宽松的环境加上科学的教书育人评价体系,才能形成强有力的激励机制,才能充分调动教师投身教学改革的内在积极性、主动性,从而培养出创新能力。浓郁的学术氛围与活跃的自由探讨的学术环境是培养提高教师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重要外因。学校应鼓励教师在学术领域内自由论争,通过不同学术观点、学术思想、学术理论之间的切磋,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的基础,也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基础。传统的教育方式使学生习惯于按常规学习,按常规处理问题,很难适应竞争的环境。在新形势下,高职教师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对学生进行独立创造能力、提出问题能力、多角度回答问题能力与积累创造方法能力等方面的训练,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追求真理、敢于创新与独立思考的精神。将培养创造性与发展个性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才能更好地把握高职教育的特点,把高职教育办成人民满意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孙红.试论高校教师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培养[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1,(4).

[2]任宝旗.论高校教师的创新能力与素质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5).

教育知识与能力范文4

我国的中职会计教育是一门偏重于理论性知识的学习的学科,忽视对实践的环节的关注,会计是一门实用性比较强的专业化课程,对专业的要求也比较高,但在目前的中职会计教育教学中却出现严重的问题,它对于会计教育教学的发展起着阻碍的作用,更不利于会计专业化人才的培养。

(一)教学模式的陈旧。

以目前的中职会计教育教学的现状来看,会计教学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都跟不上会计职业专业化的发展步伐,虽然近几年来教育体制进行了改革,但会计教学的仍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会计专业的教师对会计的专业市场的不熟悉,教学时间的限制,专业课程得不到更深入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关注度低,在教学手段上还是采用黑板笔述的方式进行讲解,不能充分的利用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会计专业中的数字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造成学生的理解出现严重的偏差。

(二)忽视模拟教学。

在现有的中职院校中,多注重会计理论性知识的学习,教师主要给学会传授会计理论,对于课本中的实践演练过少,也没有给学生安排相应的模拟是实习训练,有的即使安排了也只是走形式主义道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实践锻炼能力,使得、学生缺乏对会计专业知识的综合分析和运用,更不利于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形成,阻碍了教育的发展革新。

(三)教师职业能力偏低。

在中职院校当中,既懂得会计理论知识又懂得会计操作性知识的教师少之又少,大多数的中职会计职业的教师就只会教授传统的会计理论性知识,并没有专门的会计技能指导方面的教师。这些教师就是直接从会计学校毕业任教,并没有参加社会实践的经验,再加上学校的经费不能足够供应,会计专业的教师的教育能力得不到很好的指导和培训,使会计专业的学习与会计行业脱节,教学质量下降,导致学生在就业压力的迫使下。对会计专业失去信心。(四)与会计人才需求标准背离。许多中职院校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只顾课堂的效率而忽视、课堂之外的会计行业的就业情况,对会计行业的市场需求不闻不问,只凭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导致学生学习不到相应的会计专业技能,就业压力增大,甚至面临失业,对会计专业的人才造成了很大的流失。

二、中职会计教育教学的改革策略

面对目前的中职会计教育教学中的诸多问题,提高会计教师的职业能力有着很大迫切性。根据会计专业的人才需求和会计专业的就业问题,改变会计教育教学的方法,培养会计教师的职业能力。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如何对于教学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只有教师与学生形成一种和谐融洽的氛围,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学,也只有学生愿意和教师亲近形成友好的师生关系,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果。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良好的专业素养和道德素养,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要有高深的专业化水平和专业技能才能使学生信服,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也能得到提高。

(二)加强中职会计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

会计的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教师的素养和专业化水平有着很大的关系。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会计专业也随之发展变化。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会计也从电算化走向信息化的道路,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加强自身的学习,不仅要学习心得会计制度和法规,还熟练掌握会计信息化的应用。要活的良好的实践教学经验,必须要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有步骤有计划地倡导教师到企业中去学习,身体力行,亲身积累会计技能经验。

(三)组织计划教学环节,进行指导。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结合的专业,它不但需要大量的专业化知识,更需要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我国的中职会计教育中,过多的讲授和作业使学生失去实践锻炼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忽视学生个体的自主性学习,不利于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因此教师在实施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应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实践的能力。会计的模拟实践可以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熟练掌握会计的应用技巧,对会计工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了解会计工作的内在联系。会计模拟实践把学生推到主动学习的位置,提高学生对书本知识的应用,增强对会计知识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教育教学的发展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总结

教育知识与能力范文5

关键词:提高;中职教师;职业教育科研能力;

一、中职学校教师与学生现状

谈到中职学校教育,外界社会对中职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的接受度与认可度普遍偏低。因此,谁都可以对中职教育评头论足,说三道四,似乎谁都有资格批评中职教育,这种状况使得中职学校教师的专业形象和社会地位受到很大的影响。第一,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因其面对的是被主流学校放弃、让家长失望、开始自我放逐的学生,普遍学习习惯差,学业基础差,学习意识差,对未来期望值很低。从家长层面来讲,选择中职学校的好处是不交学费,花钱少,学校还安排就业,省心;从学生层面来讲,本来基础就差,升学不成可以就业,没有学习的源压力,好玩。[1]因此在保障学生技术技能培养质量的基础上,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实现就业有能力、升学有基础就极需要一批有较强职业教育科研能力的教师,这既是中职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中职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第二,当下的中职教师是既脱离了普教体系、又远离了高职体系的一个特殊教师群体,缺乏科学研究的工作氛围使他们很大程度上既不像普教体系沦为知识的简单传递者,也无法成为高职体系的研究者。因此,中职教师和学生往往被社会边缘化。[2]

二、中职教师开展职业教育科研的有利条件

第一,教育实践经验丰富。教育科研所需要的大量信息,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才能得到,这是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中职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条件。第二,最了解社会、家庭、学生的情况。教师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家长、企业三者之间的桥梁,企业的需求、家长的期望、学生的实情教师都了如指掌。第三,最熟悉教材情况。教材是教师联系学生的中介,是教学的载体,广大中职教师长期在教学一线工作,对教材最熟悉,对当前职业教育的现状最了解,对课程设置的特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体会最深刻最有发言权。

三、中职教师开展职业教育科研的不利条件

第一,思想上不重视。认为教育科研是理论工作者和领导的事,导致教育科研动力不足,热情不高,自觉性不强。第二,时间上不允许。许多教师因为跨专业跨学科太多,工作量大,工作内容繁杂也客观上影响了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积极性。第三,能力上不支持。大多数教师缺乏基本的科研素养,申报、搜集、检索、整理、写作的能力都很欠缺。第四,环境上边缘化。主管部门在分配学术资源时,有意无意轻视中职学校,申报渠道太过狭窄。加上学校内部本身对科研重视程度不够,教师自身研究水平较低,导致教师不愿涉足教育科研。第五,方法上不得当。一线教师由于缺乏足够的理论知识支撑,加之对科研方法的茫然无知,因此,很难把教育教学中比较好的方法提炼成科研成果。

四、为什么要提高中职教师职业教育科研能力

第一,政策引导。《国务院关于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第十七条明确指出“加强职业教育科研教研队伍建设,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研究水平”。第二,定位变化。新形势下中职学生培养定位和课程内容已经实时变化,不再是单纯就业,而是中高职贯通培养,打通了历年来影响中职招生的通道。第三,科研转化。中职科研技术可以与市场需求同步,条件成熟时科研项目可以转化成专业课程,将最新技术引入课堂,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拓宽学校就业、升学渠道。第四,领导重视。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教育主管部门认识到职业教育科研能力是教师与市场联系的纽带,在课题申报、资金申请上开始对职业学校一定比例的倾斜。学校领导对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也开始予以关注,并在考核评估办法中加以细化和提升比例。第五,教师实惠。中职学校教师通过教育科研使个人的专业能力有了较大提升,同时,职称评聘、绩效考核也好处多多。第六,学生倒逼。中职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倒逼教师提高专业水平,特别是示范专业建设中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考核评价模式的改革对教师的科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提高中职教师职业科研能力的途径

第一,把教师的科研成果作为教师职称职务评聘的重要依据,让教师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第二,设置专门机构。并由学术带头人和科研骨干引领学校教科研工作,让教师科研工作有章可循。第三,经常做一些科研讲座。普及和灌输职业教育的科研理念,以及论文写作方面的知识,让教师科研工作有法可依。第四,校企深度合作,整体打造学校教学团队,特别是专业课教师的职业教育科研能力,让教师科研工作有人来帮。

六、如何提高中职教师职业教育科研能力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职业教育法》修订的大背景下,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这一纲领性文件的指引下,中等职业学校在保障学生技术技能培养质量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完善人才多样化成长渠道。也必将给中职学校的教师一个更为广阔的教育科研的空间。中职学校的教师根据中职教育的发展需要,要想提高职业教育科研能力,可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平时注重积累,形成个人研究意向,锁定研究方向。第二,科学选题。尽量选择有前瞻性的选题,不断提升选题能力。第三,敢写,多写,经常写,提高写作的频密度。第四,大量阅读职业教育理论著作,结合自己的职业教学实践,增加思想的厚重度。第五,在准确、深刻的前提下,适度追求语言的美感度。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

[2]现代职业教育建设规划(2014-2020年)(教发【2014】6号)

教育知识与能力范文6

音乐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如果还是按照传统的教育方式,即教育论教育,技巧论技巧,不注意全面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培养出来的学生将会被社会淘汰。如何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如何培养全面发展的教育人才,将是我们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以情感人,澄清品格

在中学里,由于升学率与音乐课关系不大,音乐教师不太受重视,有些同学从入学开始就有当音乐教师没什么出息的想法,准备毕业后改行。来学校学习音乐,只求学个“一技之长”,将来在某一方面“一鸣惊人”。此外,有些同学平时集体主义观念比较差,无组织、无纪律,追求个性解放,藐视一切,夸夸其谈。针对以上情况,如果我们光靠“说教式”的做政治思想工作,在实际中效果不大,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与“育”并重,将德育渗透到其中。

应从感性入手,以情动人,以美感动人。作曲家进行音乐创作时,就已把自己的动机情感融入在作品中,所以情感的移入要比其他艺术有力得多,能更直接,更有力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在教学过程中,应牢牢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地点燃学生的感情火花,打开学生心灵之窗,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净化心灵。如,我们在声乐教学中,练习歌曲《我爱你,中国》,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好正确的发声方法及技能技巧,并且还要自己进入角色,创设意境,把作者表达的“我爱你,中国”这一主题不断升华,用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使学生体会到:为了使美好的音乐,爱国的精神代代相传,就必须要有音乐教师来承担这项工作。认识到:音乐教育专业不应当只是一个传授音乐技艺的场所,而是培养未来音乐教师世界观、人生观、音乐艺术和价值观的场所。正如音乐家贺绿汀先生所说:“音乐是培养人民高尚道德品质,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从而明确;作为一名人类灵魂工程师在思想境界上,甚至要比一名专业演员更高尚,作为一名音乐教师理应感到自豪和光荣。

二、改进方法,提高能力

长期以来,高中音乐专业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沿袭音乐院校的教学模式,重技能技巧,不重能力培养;重专业知识,不重全面素质。培养出的学生在专业技巧课的成绩是高分,而实际教学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及创新能力是“低分”,充分暴露了我们音乐教学中的不足。

因此,在教学中要改进教学方法。创造必要的条件,使音乐知识,技能技巧的取得有利于转化为学生实际教学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即把现在的“学”与将来的“教”相联系。首先在专业技能课上(声乐、钢琴)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而采用个别课,小组课,大班集体课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个性的问题在小课上解决,共性的问题在大课中解决。

在内容上,要制定好每个学生的详尽标准,培养学生既重技术,更重艺术,既重歌唱、演奏,更重教学,“实现一专多能”向“多能一专”的转变。要重点培养好学生在未来的基础音乐教育中,不仅教知识和技能,更主要的是深化和内化学生音乐审美感知和体验能力,使提高能力真正体现在实处。另外,要破除单项传授知识的“教学观”,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的“学习观”。破除仅有一次毕业实习的教学计划,在四年的学习期,为学生提供各种形式的教学实践和见习机会,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灵活掌握,即可体现在某一课程的模式教学中,又可在学期或学年中进行,既可是微格(型)模拟教学,又可是实际中小学的教学实践,这样做,既可通过实践掌握加强知识和技能,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审美生动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教学组织能力,开拓创新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