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非电解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非电解质范文1
1、非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三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
2、大多数有机物:甲烷、乙醇、蔗糖(有机酸和有机盐除外)。
3、非金属化合物:氨气。
非电解质范文2
关键词:肺结核慢阻肺临床治疗特点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064-01
肺结核合并慢阻肺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容易发于人的慢性呼吸道疾病,由于它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成为了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热点,此外,它的临床症状表现不明显,容易误诊,对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本文选择性的研究了我院在2012年2月~2013年2月所收治的40例肺结核合并慢阻肺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了肺结核合并慢阻肺的临床治疗特点,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在2012年2月~2013年2月所收治的40例肺结核合并慢阻肺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60~76岁,平均年龄69.2岁。通过初步诊断,所有患者均有慢阻肺病史和吸烟史,慢阻肺病史平均病史17.8年,平均烟龄16年。合并支气管扩张6例,慢性支气管炎25例,支气管哮喘9例。有结核病史16例,曾经使用过糖皮质激素的患者有6例。
1.2临床表现。通过观察和诊断,其中28例患者出现胸闷、咳嗽、气喘等临床症状,其余的12例患者在以上症状的基础上,还出现了盗汗、乏力、食欲不振等临床症状。
1.3治疗方法。在给予药物治疗之前,首先恢复患者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给予患者营养支持,增强免疫力。在此基础上,给予抗炎抗感染治疗,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和病史情况,给予抗痨治疗。对于初治患者给予2RHZE/HER抗痨治疗(D为力克肺,E为乙胺丁醇,H为异烟肼,L为利福喷丁,R为利福平,V为左氧氟沙星,Z为吡嗪胺),对于复治患者,给予3DLVE/6DLE抗痨治疗。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应暂停激素,应给予减轻糖皮质激素副作用的药物。
2结果
通过治疗,40例患者的呼吸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减小,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其中10例患者双肺斑片状阴影消失,3例无明显变化;痰涂片转阴2个月9例,3个月5例。
3讨论
通过临床研究发现,肺结核合并慢阻肺有以下特点:①患者均为60岁及以上的人,作为群体,自身身体素质较差,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网状内皮系统功能减退,与年青人相比,对病菌的抵抗力减弱,更容易受到肺结核病菌的感染,而且,由于慢阻肺患者的气道由于炎症的影响,进行了重建,气道粘膜的成分发生改变,不能将肺结核病菌及时清除,使病菌在气道内停留的时间增加,引起病变的几率增大;②患者大部分有较长的烟龄,尼古丁使得呼吸道的免疫功能下降,形成慢性炎症,增加了患者的患病几率;③由于慢阻肺常常合并支气管痉挛,因此,患者大部分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④在临床上,慢阻肺的临床表现较明显,通常表现为胸闷、咳嗽、气喘、呼吸不畅等呼吸道感染典型症状,但是肺结核合并慢阻肺的症状中并没有出现盗汗、乏力、食欲不振等肺结核的典型症状,因此,极易造成误诊和漏诊,延迟了治疗时间;⑤患者的支气管粘膜通常处于充血状态,并伴随有粘液积聚和水肿,往往会降低肺泡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导致了免疫功能的下降;⑥通过诊断和检测,肺结核合并慢阻肺患者体内水电解质失衡,出现低蛋白血症、不同程度的贫血、低氧血症;⑦肺结核合并慢阻肺患者的X线胸片不典型,多为阻塞性肺炎、空洞、胸膜炎、肺炎、肺部斑状片阴影,并且在上叶前段、中叶、下叶非结合好发位置出现斑片状阴影,因此,常常被误诊为肺炎、肺癌、肺脓肿等常见疾病。
基于上述所总结的肺结核合并慢阻肺患者的临床特点,并且该病常常被误诊,因此,在诊断、治疗该病时一定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进行多方面诊断。如果慢阻肺患者的临床症状在两周后仍然没有减轻,而且常规的抗炎抗感染治疗效果不明显,则应该重新进行诊断,考虑肺结核合并慢阻肺的存在,除了常规的诊断手段以外,使用专门的诊断该病的医疗设备,比如痰涂片检查、纤支镜检查等,争取早日发现、早日确诊、早日治疗。
综上所述,肺结核合并慢阻肺是一种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并且极易误诊的性呼吸道疾病,因此,在进行诊断和治疗时,首先要恢复患者的体内水电解质平衡,给予营养补充,提高免疫功能,在抗炎抗感染的基础上,要针对不同的病患给予抗痨治疗。通过研究发现,确诊时间越早,并规律的服用抗结核治疗,能够有效地控制病情的恶化,也能够减少给结核病的传播和感染,对患者的治疗效果、预后等都有积极的作用,通过研究,总结出肺结核合并慢阻肺的特点,对该病的正确诊断、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理论支持,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参考文献
[1]傅金球,彭扬凤.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结核误诊[J].分析实用预防学.2010,8(3):115
[2]李志军.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结核40例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7(15):236
[3]廖小阳.慢阻肺合并肺结核临床治疗体会[J].中外医疗.2011,16(2):301
[4]陈育文,陈苑美,蓝光军,CHEN Yuwen.CHEN Yuanmei.LAN Guangjun.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感染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9)
非电解质范文3
【关键词】电解质 离子方程式 离子共存
由于电解质问题和当前的社会生活、工业发展、科学技术密切相连,因此电解质,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成为高考的常考知识点。命题形式主要以选择、填空、判断、推断、计算等各种题型。从知识点方面来看,命题主要涉及到:⑴电解质的相关概念,如电解质、非电解质、⑵盐类物质的水解;⑶离子共存;⑷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这些知识点都是每年高中中的热点问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开发学生的多向思维、推断思维,规范学生的解题步骤。
一、有关电解质中的概念辨析
在离子反应教学中,我们首先接触的是电解质,因此我们必须要明确电解质的概念。对于电解质概念的学习,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学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电解质是指:水溶液里或者熔融状态下能电离而进行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首先指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共同点都是化合物,然后分析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不同处。电解质在外电场的作用下,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分别向两极移动,并在两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说,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的电解质导电的过程是化学变化,它不同于一般导体的导电过程。而非电解质要强调“和”字。然后比较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类型:电解质主要包括酸、碱、盐,部分活泼金属氧化物,氢化物以及一些离子型碳化物等,当然很多的共价化合物也是电解质。而非电解质主要是非金属氧化物,绝大多数有机物,非酸性气态氢化物。再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对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有个深入的了解。
在学习这两个个概念时,我们要指导学生注意区分几个易混淆的知识点。
⒈不是电解质的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基本前提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
⒉电解质不一定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⑴在水溶液里能导电;
⑵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化合物具备其中一个条件即为电解质;
如HCl在熔融时不导电,但在水溶液里能导电,所以HC是电解质。
⒊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
⑴Fe,Cu等金属在熔融状态下也能够导电,但他们都是单质,不属于电解质。
⑵稀盐酸能导电,但不能说稀盐酸是电解质,应该是HCl是电解质,因为稀盐酸是混合物。
⒋不导电的物质不一定不是电解质
BaSO4,CaCO3等难溶于水,其水溶液的导电能力很弱,但其溶于水的部分完全电离,因而他们属于电解质。
⒌电解质本身不一定导电
如NaCl固体等,能导电的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等。
⒍一些电解质在熔化和水溶液中电离时,离子方程式不同。
比如,NaHSO4在熔化时:NaHSO4=Na++HSO4-
NaHSO4在溶液中时:NaHSO4=Na++H++SO42-
⒎溶于水之后溶液导电的不一定是电解质
比如,NH3、CO2通入水后,水溶液导电,但是NH3、CO2都是非电解质,之所以水溶液导电,是因为它们通入水后生成了弱电解质NH3・H2O和H2CO3。
二、高考中常见的题型
⒈概念辨析。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和金属的导电性。
⒉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以及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定。
⑴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要让学生严格按照:写、拆、删、查四部进行,避免出现不该出现的错误,抓住酸式盐的几个典型题例,把“过量”,“少量”,“等物质的量”,“适量”,“任意量”以及试剂滴加顺序问题彻底解决;⑵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首先要看方程式是否符合客观事实,然后“检查电荷”,“质量是否守恒”,反应物和产物的配比是否正确,再检查一些必要的符号、条件等。
⒊离子共存。离子共存问题,其考察的主要侧重点是学生审题的能力,能否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直接决定了这类题目的得分与否。⑴有些题目要求能共存的,有些要求不能共存的;⑵有些题目要求不能共存,但是同时提出不能共存的因素: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溶液的颜色等。
⒋离子推断、除杂和检验。离子反应的运用,做这类题目需要把握反应机理、认真审题。
三、离子反应知识的解析策略
离子反应的知识经常出现高考试题中,常考常错,常使学生束手无策。如果仔细研究试题结构,考查内容就两大块:(1)基本概念;(2)离子共存和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对于基本概念的考查,只需要牢记和深入理解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对各种概念的考查题型都会迎刃而解。对于第二板块内容,对于离子问题的考查,虽然题型千变万化,但归根结底都是考查了离子反应。
解析离子问题,关键是认真审题。比如,离子共存问题中,外在条件以及隐含条件的挖掘都离不开审题;再比如,在解析离子问题时,要注意认清反应实质,在离子共存问题、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以及离子反应方程式正误判定上,都要抓住住离子反应的实质,只要能发生离子反应的离子,一定不能共存;凡是能供大量共存的,一定不能发生离子反应。
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定问题,是多年来的高考必考题型,对离子方程式进行判定,首先要看方程式是否符合客观事实,然后检查“电荷”,“质量是否守恒”,反应物和产物的配比是否正确,再检查一些必要的符号、条件等。
所以在我们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安排教学,让学生抓好基础,教师选的例题要有代表性,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摸索解题思想,从而使学生的能力真正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非电解质范文4
电解质问题是高考的命题热点。从命题形式和题型上来分析,它涉及选择、填空、判断、推断、计算等。从知识点方面来分析,命题主要涉及: ①电解质的相关概念,如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②盐类的水解;③离子共存;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⑤离子的推断和检验。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多向思维、推断思维的开发和培养。本文结合我校实施新课标三年来教学实践谈一些体会。
1. 电解质中的概念辨析
学习电解质,必须注重相关概念的理解。要理解和掌握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时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自由移动的离子分别向两极移动,并在两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说,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的电解质导电的过程是化学变化,它不同于一般导体的导电过程。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其他一些离子化合物也是电解质,如活泼金属氧化物、氢化物以及一些离子型碳化物等。当然很多共价化合物也是电解质,对它们的辨析需要严格从概念入手。
非电解质的概念与电解质不同,重点突出“和”字,也就是说,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在学习这些概念时,我们要指导学生注意区分几个易混淆知识点。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电解质不一定能导电,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
(3)溶液的导电性与电解质的强弱没有必然联系,只与溶液中离子浓度有关。
(4)电解质的强弱与溶解度无关。溶于水的不一定是强电解质,不溶于水的不一定是弱电解质。
(5)溶于水之后溶液导电的不一定是电解质。
2. 高考中的常见题型
高考命题具有相对稳定性,因此我们的教学要以近年高考命题内容为指导,对一些常见题型进行详细分析和讲解,在教学中要处理好以下三个问题:
(1)概念辨析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和金属的导电性。
(2)离子共存 离子共存问题,是对学生审题能力的考查, 得分与否取决于对题目隐含条件的挖掘是否充分。①有些要求能共存的,有些要求不能共存的。②有些要求不能共存,但同时提出不能共存的因素,如溶液的颜色、氧化还原反应、络合反应、溶液的酸碱性等。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①书写。让学生严格按照“写、拆、删、查”的步骤书写,以免出现不该出现的错误。书写的难点在于过量问题,采取的策略应抓住少量。②判定正误。首先要看是否符合反应原理,然后检查原子、电荷是否守恒,再检查一些必要的符号、条件等。
3. 电解质问题解析策略
从高考试卷来分析,电解质考查不外乎两大块: ①概念;②离子。对于基本概念考查,只有牢记和深入理解一些最基本概念,各种概念的考查题型都会迎刃而解。对于离子问题考查,题型千变万化,其实万变不离其宗,归根结底都是考查离子反应,主要表现为: ①离子共存;②离子方程式书写及判断;③离子除杂和鉴别;④离子推断和相关计算。
解决离子共存问题,认真审题是关键。如离子共存问题中,外加条件以及隐含条件的挖掘都离不开审题。其次,在解析离子问题时,要注意认清反应实质,在离子共存问题、离子方程式书写以及离子方程式正误判定上,都要紧抓离子反应实质,只要能发生反应的离子,一定不能共存。在此基础上,明确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定方法,所有问题都会容易解答。
非电解质范文5
关键词:电视后期 制作节目 非线性编辑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正文:
在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非线性编辑以其独有的优势为电视节目的制作开辟了新纪元。因此,电视节目后期制作编辑要认真思考非线性编辑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应用,制作出做工精良,受到观众喜欢的电视节目。
一、 非线性制作在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的重要地位。
1、 非线性制作在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的运用势在必行。
随着数字化对电视节目制作的影响,传统的线性编辑造成的节目质量不够稳定,录像带保存时间不长等缺点已经使得电视节目制作中线性编辑逐步退出了历史的舞台。非线性编辑通过对电视图像信息采集、存储、编辑、传送等全数字化电视制作系统,使电视节目的制作不但能够实现了高效数字化,而且也使数字化的影视制作技术达到了实用的阶段。
2、 盘基存储代替带基存储必将成为主流。
非线性编辑在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的应用使得电视节目的制作完全实现了数字化,因此以非线性制作为基础的盘基存储必将代替以线性制作为基础的盘基存储。
二、 非线性制作在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展现了独特的优势。
1、 非线性编辑制作使得电视节目的制作提高了编辑效率。
传统的线性制作电视节目,不但需要大量的录像带,而且在对母带的编辑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就导致线性编辑急需要进行改革。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非线性编辑逐步走入电视节目编辑的视野,也使得采用非线性编辑技术来制作节目成了电视节目制作的主流。在非线性制作编辑中,通过对大量素材进行A/D(模/数)转换后储存在相关的硬盘中。同时,在素材存储结束后,再根据需要通过如Premiere、AfterEffects等相关软件来进行后期注入音频/视频的编辑、声像以及特技的合成等等。制作结束后,采用盘基存储方式将制作结果存储到相关记录设备中。在制作的过程中,因为数字化技术来源于磁头对硬盘信息的读取,使得节目素材的插入以及移动比线性编辑更方便,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保证了母带信息不受损伤。
2、 非线性编辑更为方便地对素材进行图像处理。
非线性编辑制作电视节目因为视频信号的数字化为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发挥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制作空间。因此在非线性编辑制作电视节目的时候,不但可以通过数字化编辑制作出特技效果,让特技层次更为丰富,而且在对图像的亮度、色彩的处理调整中更加显现了独有的优势。非线性编辑状态下对图像进行处理更为方便地可以修改图像的参数,强化了数字图像和视频的编辑效果和艺术效果。
3、 非线性制作以其制作方式和编辑手段的多样化更好地适应了数字化时代对电视节目制作的需要。
在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深,电视节目制作已经由过去的手工作坊变成了批处理合成制作集成化时代。非线性编辑制作方式更好地顺应了历史的发展,使得电视节目的制作可以更好地满足数字化时代对电视节目制作的需要。在这个过程中,非线性编辑系统涵盖了所有传统的电视后期制作设备,不但可以在同一环境中完成所有的电视节目后期制作工序,而且确保了音频、视频质量,也使得在编辑手段多样化的非线性制作中电视节目的制作更为灵活多样。在非线性编辑状态下,特技制作丰富了画面的表达,不但通过图文创作系统将有关数据制成了闪动的数字图标,而且随着字幕和时间标志的插入,画面感更为增强。另外,非线性编辑状态下制作的电视节目的数字化存储使得电视节目有效地形成了资源共享,为电视节目的网络化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也使得节目制作盘基存储时间更长,效果更为明显。
三、 非线性编辑制作电视节目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1、 非线性编辑制作电视节目使得一部分编导人员的技术水平已经跟不上时展的需要。
非线性编辑电视节目制作对编导人员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对编导人员的技术水平也提出了更高水准的要求。这就造成一部分编导人员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数字化时代对编导技术的要求,他们因为缺乏数字编辑技术而逐步被淘汰。即便是一些编导人员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善于使用非线性编辑进行电视节目的制作,但是有些编导人员因为对新闻、专题以及栏目的定位、制作风格以及特色等缺乏准确把握,导致采用非线性编辑出来的电视节目不能满足观众的需要。这就需要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电视节目编导人员的再教育,加强对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以便能够赶上时代的步伐,满足非线性编辑对技术人员的需要。
2、 非线性编辑制作电视节目在存储以及制作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尽管非线性编辑制作的电视节目在存储中占据的空间较少,但是由于磁盘空间有线,编创人员将AVI格式转变为M2P个时候,保存路径以及选择的盘符不准确,导致素材文件丢失。而在制作的过程中,因为编创人员对与非线性编辑的不专业使得一些特技镜头缺乏相应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甚至一些特技镜头影响了画面的美感。
四、 编创人员要熟练掌握非线性编辑技术,确保非线性编辑可以更好地体现电视节目的主题思想。
编创人员要熟练掌握非线性编辑技术。当前非线性编辑操作系统随着软件开发和硬件集成的不断发展,软件系统不断升级,这就需要编创人员要熟练掌握非线性编辑技术,能够将非线性编辑系统的优势较好地发挥出来,实现多个特技通道、字幕通道和背景通道的实施。同时,在非线性编辑制作电视节目的时候,编创人员要更好地在电视节目中体现主题思想,切不可过多采用特技效果而忽略了应用的主题思想的表现。
总之,在电视节目制作中,非线性编辑制作电视节目已经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占据了电视节目制作的主流地位,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非线性编辑制作电视节目对编创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这就需要非线性编辑人员要与时俱进,不断掌握非线性编辑技术,确保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能够满足时展的需要以及观众对电视节目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晓亮;;非线性编辑系统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年21期
[2]杨娟;;一种基于XML的非线性编辑初剪辑技术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年05期
非电解质范文6
专业性突出
作为央视专门在大型足球赛事期间播出的一档核心专栏节目,《豪门盛宴》的专业性是不容忽视的。为了满足受众对世界杯赛事转播的专业需求,栏目特设《复盘》板块,每期都请中国足坛资深足球技术专家张路和国际级裁判孙葆洁对比赛中的经典战术、配合进行战术性分析,对较有争议的裁判判罚进行分析、点评,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主持人专业知识的不足,通过他们的专业解读彰显《豪门盛宴》的专业性水准,从而吸引更多球迷。栏目设置的《星战》板块,是一个介绍球星的平台。在介绍球星的同时,配以专业的统计数据、技术分析,有别于以往单一的历史回顾与展望。通过具有说服力的数据使介绍更具专业性,并加深观众对球星的了解。栏目在解说的过程中,还配有三维立体动画,通过动画的慢放与标示,使观众看得更加清晰明了,让观众对战术、分析、讲解较容易理解。
在娱乐化已经充斥电视体育报道各个角落的今天,观众反而对严肃的、专业的、具有深度报道特质的电视体育专栏节目极为渴望,《豪门盛宴》就恰恰满足了受众的这一需求。回顾我国电视体育栏目发展史,体育新闻专业性一直是我国体育电视人追求的目标。进入20世纪末21世纪初,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和卫星、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发展,为电视体育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支持,网络媒体具有开放性、交互性、自由性和平等性等优势,数字电视则具备观众选择余地大、画面清晰逼真等特点。①这些新技术的出现,使我们对体育赛事及战术的详细解析成为可能,在很大程度上进一步催化了电视体育专栏节目的专业性发展。
赛前报道与赛后报道并举
任何大型体育赛事一般来说都会有一个逐渐升温的过程,观众的收视热情是随着比赛的进程而不断升温的,比如,《豪门盛宴》栏目在南非世界杯前期就通过赛前报道进行了赛前预热,起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在南非世界杯揭幕战前3个半小时,《豪门盛宴》第一期节目就用南非壮美的景色拉开了序幕,在随后的节目中,向观众详细介绍了南非的地理位置、气候、习俗等,其间,主持人连线前方记者对南非当地的情况进行报道,让观众充分感受到南非现场火热的足球气氛,并请前方资深评论员对比赛结果进行预测,满足了受众获得赛前信息的需要。节目还对球队、著名球星等用独特的方式进行介绍,提出种种疑问,设置重重悬念,让观众提前融入世界杯,完成了良好的赛前预热。
众所周知,赛前预报是新闻媒体对事先安排好的比赛时间、地点、门票等静态信息进行预报,这些静态信息都是受众较为关注的问题。②在节目中,每场比赛前,主持人都会通过现场大屏幕,向观众介绍即将到来的比赛的详细信息,如参赛两队的情况、运动员特别是体育明星的状况、教练员的部署、场地、气候、球迷状况等可能对比赛产生影响的因素,以满足观众的需要。由于观众和球迷群体情感因素的作用,同时体育比赛的过程与结果往往具有难测性和悬念性,因此人们在赛前对可能影响比赛进程和结果的各种最新动态十分关注。③为此《豪门盛宴》栏目在比赛还未开始时,就对南非当地的天气、所要进行比赛的球队、众多球星近来的状况进行了介绍,使受众进一步了解了即将到来的比赛的相关信息。
有好的预报,也要有好的总结。2010年南非世界杯期间《豪门盛宴》栏目在世界杯赛程的每个阶段都有阶段性总结,为前一阶段的赛事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这些总结善于找出世界杯赛场上有规律的东西,进行深度发掘,并对焦点事件进行精心剖析。为满足观众需求,《豪门盛宴》栏目还制作了极具美感的MV,向观众展现了小组赛的十佳进球和十大扑球等精彩瞬间,既为观众带来力与美结合的视觉享受,又为以后的报道留下了宝贵的资料,可谓张弛有度、调度有方。
运用增强现实技术凸显节目科技含量
随着电子技术与电视技术的发展,在线包装也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电视体育专栏节目的直播中,体育赛事直播中的字幕等也突破了原来的界限,更多的新兴概念与技术在直播中得以运用。《豪门盛宴》就充分利用了演播厅有限的空间,进行了多种创新,采用“增强现实”技术,在演播室内营造虚拟3D球场和立体影像,是中国体育电视节目在制作上的重大突破。该节目在节目现场展示了虚拟技术合成的3D南非世界杯各个球场,犹如一个个精致的小模型,在介绍比赛球员时还可以随着镜头的变化进行视角和纵深的变化,引起观众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豪门盛宴》还第一次使用了3D立体影像,如梦幻般透明的屏幕在演播室中央旋转,主持人通过其来讲解比赛战况、新闻资料、媒体反应,清晰明了,变幻多端,视觉效果极佳。
其实,这种技术叫增强现实技术(AR,即Augmented Reality),意在真实场景上增加虚拟内容,与央视天气预报中所采用的技术类似,但更为先进。这种独特技术在电视体育节目直播中的运用,为广大观众提供了全方位的视觉享受,使观众模糊了真实与虚拟的界限,如身临其境一般。虽然,早在本世纪初一些国际体育电视大鳄如ESPN、SKY SPORTS等早已在其赛事直播中采用了该技术,但此技术真正在中国体育电视演播室节目中运用却是始于此次的《豪门盛宴》。这无疑开了3D技术在中国体育电视节目演播室制作中运用的先河,也为体育电视节目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不仅如此,2010年6月28日央视还在梅地亚宾馆用3D技术试行直播了南非世界杯赛荷兰与斯洛伐克两队的比赛。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实力的进一步增强,各种形式的3D技术必将越来越多地运用到电视体育专栏节目的制作中。
重视互动性
“互动”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影响电视屏幕上发生的事件。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绝不仅仅是交流沟通的关系,而是一种更为即时的反馈,它尽可能多地让观众参与到节目中间并尽量使观众获得“内容”以便对电视节目产生影响作用。④体育电视从业者在采、编、播各个环节都应把受众放在重要位置,满足观众对体育的全方位多层次需求。在电视节目“收视率为王”的时代中,尊重受众,为受众服务,实现媒体与观众的良好互动,成为衡量优质体育电视节目的重要标准。⑤电子科技的创新与发展为体育电视尊重受众、满足受众需求提供了技术支持。现代科技,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普及与进步,已经成为进行远程、快速、互动式传播和促进体育国际化发展的关键,并且已经广泛应用到体育节目的制作中。电视体育传播与网络的结合为体育电视节目实现互动交流提供了最大的空间,球迷可以将自己的问题或意见通过手机短信或E-mail直接反馈给主持人,在即时问答中实现信息的平等交流和互动沟通,加强受众选择的自由度和主动性,大大拉近了体育电视与受众的距离。随着赛事直播的增多,让观众通过手机短信即时进行信息反馈,同步参与到赛事直播中进行评球的方式也越来越普及。⑥一个栏目要取得成功,就要充分调动起观众的情绪,《豪门盛宴》就采取与现场观众互动的方式充分调动了观众的持续收视兴趣。在节目中我们看到主持人让观众现场回答问题、现场抽奖并发放礼品。而该栏目设置的《足球同学会》板块以辩论赛的形式与观众进行互动,既增加了观众的足球知识,又活跃了现场气氛。该节目主持人还连线前方记者,要求其回答各种观众感兴趣的问题,增强观众的心理满足感。在《豪门盛宴》直播过程中把观众融入到节目的主体中来,节目、主持人、现场观众、电视观众融为一体,观众经常能感觉到自己也在演播室与主持人张斌交流甚至能感觉到自己就是张斌。
2010年的《豪门盛宴》与往年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给张斌配了一个女搭档――童可欣。这是继2002年世界杯赛期间,不懂足球的沈冰与刘建宏搭档主持的专题直播节目《你好,世界杯》之后,中央电视台再次推出世界杯专栏直播节目女主持人,为央视的足球节目带来了更多娱乐性,也为世界杯转播带来别样的风采,成为节目的一大亮点。此外,该栏目除了主持人外,还有中国电视史上第一只会说话的吉祥物――扎库米,这只南非的小猎豹也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不仅活跃了现场气氛,还连带着让电视机前观众的气氛一同活跃起来。《豪门盛宴》栏目首期节目便邀请了“音乐诗人”李健与全国亿万观众共同见证南非世界杯开幕式这一隆重时刻。李健刚刚从南非拍摄《好望角》MV归来,其“音乐诗人”的标签及颇具品位的音乐作品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他的影响力遍布文化界、商界,他的献唱,为《豪门盛宴》带来了更多娱乐气息,也为球迷提供了赛场外别样的乐趣,更为“非球迷”、“伪球迷”营造了一个“欢乐开怀”的节日。
为了进一步扩大收视群体,《豪门盛宴》还特别设立了《我的球队》板块,其宗旨为“支持我(喜欢)的球队,加入我(喜欢)的球队”,进行了“草根足球队”的选拔活动,结合当天的比赛参赛球队,选拔一支草根球队到现场接受褒奖,节目的理念就是服务于大众、服务于草根,让中国的草根球队通过其亲身参与世界杯,讲述自己的足球生活,找到归属感,圆普通人的足球梦想。同时,也可以让广大观众了解中国草根足球文化,了解中国草根足球队现状,让更多的人了解足球,感受足球的魅力,继而拉近普通人与足球、与《豪门盛宴》的距离,为广大观众提供观赏世界杯的另一视角。
《豪门盛宴》还注重人文关怀,凸显了“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报道理念和普世思想,摆脱了以往狭隘的“唯金牌主义”思想,不仅仅报道取胜的球队和大力神杯的最终获得者,还“不以成败论英雄”,充分报道一些弱队的进步和突破,客观分析其实力和差距。这种更加人性化的赛事报道,得到了受众的认可和赞同。在节目包装上,《豪门盛宴》也做足了文章,制作了色彩缤纷的动画片头,将南非的风光、足球盛宴完美地融合起来。此外,还加入了不少精美插片,或活泼灵动、或具历史厚重感,在节目编排上使节目张弛有度,达到了良好的包装效果。
正是凭借这些特点,这种伴随世界性体育赛事应运而生的非常设性电视体育专栏直播节目成为电视体育专栏节目的一个重要节目形式,为电视体育报道增色不少。这些节目推动了体育电视、体育电视媒体和体育赛事的整体大发展,同时也在世界范围内培育了数以亿计的体育电视受众,使收看体育电视节目成为当代人的一种生活休闲方式。
注 释:
①⑥唐建军等:《我国电视体育栏目的表现形态及发展趋势》,《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11)。
②③郝勤:《体育新闻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73页,第79页。
④谭先虎:《管窥电视体育报道的新突破――央视体育频道欧洲杯专题报道〈豪门盛宴〉读解》,《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9)。
⑤石长顺:《电视栏目解析》,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