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新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娱乐新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娱乐新闻范文1

对广东的几家报纸我看得比较认真:《南方日报》、《羊城晚报》、《深圳商报》。可能是我比较老派,对手机类的刷屏不习惯,也从来不看什么电子书,手拿报纸才有一种工作的感觉。

《羊城晚报》的娱乐新闻挺“港派”,各路娱乐明星那些糗事报道和图片挺闹腾。但偶尔有灵光闪现,又让这样的版面多少有了些收藏价值。这不,春节前的两期报纸就是这样。一是大年三十的《“中国式讨薪秀”何时休?》,二是2月6日的《导演,上盘“手撕鬼子”!》,分别由该报的《晚会》编辑部和娱乐新闻部主编。

《“中国式讨薪秀”何时休?》由十幅照片组成,包括“外交部新闻会式”、“广场集体举牌式”、“江南式”、“元芳,你怎么看式”等,用一个整版的篇幅强力推出,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我为什么特别看好这个版面呢?还是该版的按语点到了要害:

今天是除夕,不知道有多少农民工兄弟,还被欠着工资;也不知道有多少农民工兄弟,因为拿不到工资回不了家过年。年复一年,“中国式讨薪秀”,已成了令人心酸落泪的“保留节目”。

这里只是中国大地数不胜数的“讨薪秀”中的几个。工资是关乎农民工养家糊口的头等大事,农民工放弃法律途径、放弃尊严,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去讨薪,只能说明他们维权之艰难和无奈。

我们换一个系统,看看电视。春节的狂欢,春晚是个极致,而实际上电视等不到除夕,2月8日,也就是腊月二十八,卫视晚间就已经高度同质化——到处莺歌燕舞,一水儿的晚会。我有一种疑惑:今夕是何年?要回家的人都买到票了吗?骑摩托车回家的农民工到家了吗?他们的工钱都拿到了吗?媒体的当下关怀在那个特殊的时刻就剩下两家——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新闻1+1》和江西卫视的《深度观察》。我的这种判断在今年的两会报道中得到了印证:“没有一个国家的晚会像中国这么多”,请媒体“给天价晚会曝曝光”……印象中,两会代表集中炮轰晚会并不多见。

《导演,上盘“手撕鬼子”!》舍得给版面——2/3个版,批评了电视剧的抗日——手榴弹打飞机,比子弹跑得还快的奇人,横店名菜——“手撕鬼子”,这个地方全年48个剧组在“抗日”,一人最多一天死8次。《导演,上盘“手撕鬼子”!》的归纳很到位:形式,日趋魔幻化;主角,日趋偶像化;鬼子,日趋化。黑体字十分醒目:收视高,就有人拍;2013,继续“抗日”。

本来,“1644年满清攻入北京,为中国电视剧做出卓越贡献”,发展到穿越剧可算一个“高峰”,但人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竟然也能戏说和穿越,也就是说,属于人们常识中的主旋律题材被生生撕开一个大口子——这里可以穿越。这就无怪乎为什么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却生产不出百姓敢吃的奶粉,因为已经没有了道德底线。好在我们的媒体还有起码的良知,娱乐到家的版面还不至于娱乐至死。

《羊城晚报》的这两期报纸,我一直保存到写这篇小稿。春节以后,不少主流报纸对热播剧的反复播放提出了批评,甚至讽刺了某些台为“甄嬛台”。有这样一件事:在“CCTV电视剧明星盛典”的策划会上,我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我不反对《甄嬛传》入围,但《》、《焦裕禄》、《杨善洲》等主旋律电视剧必须有。别的台可以没有,央视必须有,因为你是国家大台。

娱乐新闻范文2

【关键词】娱乐新闻 新闻标题 熵 冗余

一、“熵”与“冗余”的概念

“熵”最初是物理学中的一个概念,它是由德国物理学家、现代热力学奠基人克劳修斯提出的。“熵”从本质上说,就是“混乱和无序”。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经典信息论者把“熵”引入到信息论领域,他们把“熵”看作是交流整体状态中的不确定性和无序性,认为一个消息中的熵值越大,该消息中所包含的信息量也就越大。同时,熵值的合理运用可以引起受众的选择性注意,并造成不同的接收效果。

与“熵”相反的一个概念,就是“冗余”。如果说“熵”指的是消息的不确定性,那么“冗余”则是指消息的确定性和有序性。冗余的确定性意味着消息中所包含的信息量的减少,但这种信息量的减少在信息传输过程中同样有着重要作用。冗余可以提高编码、解码的精确度,消除信息传输过程中的噪音,并通过多种方式来增强传播效果。在娱乐新闻的标题中,熵与冗余的巧妙运用,可以营造出独特的传播效果。

二、娱乐新闻标题中熵与冗余的运用

新闻标题是置于新闻内容最前面,并对新闻内容予以概括的简短文字。一个好的新闻标题不仅能引起受众的阅读兴趣,还能让受众迅速了解消息梗概。娱乐新闻的标题往往在吸引读者眼球上更胜一筹,这里从熵与冗余的角度,来探析娱乐新闻标题的独特之处。

1、娱乐新闻标题中“熵”的运用

第一、标题要素的模糊之熵。一则完整的新闻,需要包含六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标题作为新闻之眼,虽不一定要完全涵盖这六要素,但标题的制作一定要建立在对这六要素进行全面把握的基础之上。然而实际上,娱乐新闻标题中的六大要素却往往不够清晰和精准,相反还存在着要素模糊的情况。标题中要素的模糊,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标题的熵值,从而吸引读者去正文中寻找答案。

如在“看完‘春晚’看‘村晚’”(《武汉晚报》2012年1月21日14版)这则标题中,就存在着新闻要素模糊的情况。在六项新闻要素中,有人物——“春晚”、“村晚”和事件——“看”两项要素,且人物要素“村晚”比较模糊,读者往往不知道“村晚”为何物,更不知“看村晚”是要看什么了。阅读正文后读者才能明白,原来“村晚”是一部将在大年初一播放的贺岁片《就是闹着玩的》,这部贺岁片是以讲述农民自办春节晚会为题材,所以标题中称其为“村晚”。可见把标题中的新闻要素模糊化所产生的熵,能够吸引读者去正文中寻找模糊要素的清晰答案。

第二、事件的意外之熵。娱乐新闻标题中另一个高熵值之处,在于事件的出乎意料上。在大部分娱乐新闻标题中,都会有事件这个要素,因为娱乐新闻的要旨之一就在于报道某人最近做了什么。而“做了什么”,往往是出乎人们意料的事情,这个事情总能打破人们对某个明星的原有记忆,从而引发了人们的好奇与怀疑,进而事件的不确定性增加、标题的熵值随之提高,读者也会继续往下阅读,以详尽了解这个事件。

如在“39岁奥尼尔向89岁影后求婚 当场被扇一记大耳光”(《长江商报》2011年8月22日B17)这则标题中,事件“求婚、被扇一记打耳光”就具有很高的熵值。读者在看到这则标题后往往会很好奇,39岁的奥尼尔为什么会向89岁的影后求婚?影后又是怎么给了他一记耳光?这一系列出乎意料的事件常能引起读者的好奇心,从而继续往下阅读以寻找答案。

在另一则标题“红会玉树捐款数遭疑 葛优只捐一块钱?”(《长江商报》2011年8月2日B28)中,事件“葛优只捐一块钱?”也具有很高的熵值。因为根据很多人的印象,在国家出现重大灾情时,明星捐给红十字会的钱往往在10万到50万之间,但葛优作为一名家喻户晓的影星,却只捐赠给红十字会一块钱,这就太匪夷所思了。随着读者对这个事件怀疑度的增加,标题的熵值随之提高,读者也就自然地会去正文中寻找答案。

第三、字词的用法之熵。在有的娱乐新闻的标题中,会运用耸人听闻甚至是露骨的字词来挑起读者的好奇心,让读者忍不住去阅读正文,以探寻正文中的事件是否如标题中那么夸张。在此过程中,标题的熵值也随之提高。如:

“曝锋芝秘会陪子”(搜狐2012年1月29日);

“萧亚轩被指好‘嫩草’ 勾小12岁柯震东”(凤凰网2012年1月29日);

“女星外遇生子终离婚”(网易2012年1月29日)。

在这些标题中,记者故意选用夺人眼球的夸张字词,如“秘会”、“好‘嫩草’”、“外遇”、“离婚”等字眼来描述事件,标题的不确定性迅速增加,读者也会不自觉地被带入到文章中。

2、娱乐新闻标题中“冗余”的运用

为了增强传播效果,娱乐新闻的标题中也会适时运用冗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人物的冗余、事件的冗余以及连续报道的冗余。

第一、标题中人物的冗余。虽然娱乐新闻标题中对事件的表述,常常具有很高的熵值,但是事件的主人公却往往具有一定的冗余,即是说娱乐新闻标题中所报道的人物,往往是人们知晓或是熟悉的明星。人物的冗余能够给读者带来一种老熟人的感觉,特别是当读者在标题中看到他们的“老熟人”发生一些新鲜事时,阅读兴趣往往会比较高。

在娱乐新闻的标题中,“老熟人”出现的情况特别多,几乎大部分娱乐新闻的标题中所报道的人物,都是读者所熟知的人,如:

“赵本山退出春晚 临时换剧本,‘极度疲惫,状态欠佳’”(《南方都市报》2012年1月20日23版);

“海岩受韩寒牵连卷入‘门’ 发声明否认雇”(凤凰网 2012年1月27日);

“刘嘉玲过年摆‘桃花阵’ 豪宅内景曝光”(凤凰网 2012年1月27日)。

在这些标题中,赵本山、海岩、韩寒、刘嘉玲都是大家所熟知的公众人物,人物冗余的运用恰到好处。“老熟人”的出现在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同时,这则新闻的关注度也随之提高。

第二、标题中事件的冗余。娱乐新闻标题中的事件要素虽然常常具有很高的熵值,但在很多情况下也具有一定的冗余。事件冗余的情况同样会给人带来一种熟悉的感觉,当人们此前听闻过的事情有了新的消息时,读者往往会有较大的兴趣往下阅读,以了解事情的新进展。

比如《扬子晚报》的“央视春晚力破七大俗”(2012年1月23日),《羊城晚报》的“最干净的春晚 怀旧金曲带来亲切感”(2012年1月23日),都是运用了事件冗余的情况。这两则标题所写的事件均是刚刚结束的春晚,读者在前一天晚上观赏完春晚后,如果在第二天的报纸上看到关于春晚的评价和总结,会很自然地把目光停留在这里。

第三、连续报道的冗余。娱乐新闻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总会对某人或某事件进行连续或多次报道,此人或此事在这一时期内的曝光率会特别高。在此过程中,人物和事件的冗余度逐渐增加,此人和此事在人们心中的印象也逐渐深刻。

比如在电视连续剧《宫2》即《宫锁珠帘》,未开播、即将开播和开播后的这一段时期内,各大门户网站中常会出现关于《宫2》的新闻标题。如:在《宫2》未开播时,新浪网就于2011年10月9日写下了“《宫2》横店热拍 杜淳将再掀清装偶像剧热潮”的标题,预先把有关《宫2》的消息告知了公众;

而在《宫2》即将播出时,新浪网又于2012年1月16日写下了“《宫2》20日登陆湖南卫视 峰幂组合变客串”,“《宫2》‘雍正’当主角 何晟铭独挑大梁”等一系列标题,在此过程中,《宫2》的曝光率增加,《宫2》的冗余度也随之递增;

在2012年1月21日《宫2》首播后,新浪网中关于《宫2》的新闻标题更是层出不穷,如“《宫锁珠帘》湖南卫视开播解密五大看点”、“《宫2》首播 张嘉倪‘宫心计’初露端倪” 等标题,更进一步增加了《宫2》的冗余度,使人们对这部电视剧有了深刻的印象。

三、熵与冗余的合理使用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熵与冗余的巧妙运用可以增加新闻的新鲜感,增强新闻在读者心中的印象。然而也存在着一些过于耸人听闻、捕风捉影的标题,这些标题不合理地运用了熵与冗余,最终偏离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与客观性原则,直至危害明星的利益,也给社会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如前文中所指出的“萧亚轩被指好‘嫩草’勾小12岁柯震东”、“女星外遇生子终离婚”这样的标题,在遣词造句上便过于耸人听闻,对事件的报道也过于捕风捉影。虽然这样做能达到吸引读者眼球的效果,但却会给明星的合法权益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个别媒体还会经常性地使用诸如此类的标题,造成不良标题模式和不良消息的冗余。并且关于同一消息或同一标题模式过多的冗余,也未必能带来理想的传播效果。

因此,要在吸引读者注意力和增强传播效果的基础上合理地运用熵和冗余,可从两方面着手:

1、熵的运用要在冗余的范围内进行

只有熵的运用在不破坏原有冗余度的情况下,熵在娱乐新闻的标题中所产生的作用,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即是说,娱乐新闻标题中熵的使用,一定要符合新闻真实的原则,并且还要在法律与道德的范围内进行,否则熵的滥用不仅会带来较差的传播效果,也会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2、对正确的对象使用冗余,并注意适度原则

冗余的运用也存在着对象选取的问题,只有选取了正确的对象,才能带来合理的传播效果。若对不雅、不合乎社会道德等方面的事物进行了过多的报道,形成了不当的冗余,不论对长期的传播效果,还是对社会的发展来说,都是不利的。此外,冗余的使用也要注意适度原则,若超过了一定的度,只会带来负面效果。

参考文献

①周晓明:《人类交流与传播》[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

②郭耀华、吕苗莉,《娱乐新闻“概念泛化”解析》[J].《新闻世界》,2010(9):35

③谢春荣,《论入耳入心的广告口号》[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5):81-82

④朱松柏、李秀铎,《基于信息熵理论的高校校报编辑研究》[J].《新闻知识》,2010(3):79-81

⑤宗煜、徐红琳,《广告的熵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12):102-103

娱乐新闻范文3

如果不是汪峰,很多人可能不会知道:要登上娱乐新闻版的“头条”,会是一件那么困难的事情。如果不是汪峰,很多人也不会了解,原本一个普通的作品消息,最终却在网友和章子怡的合力推手下,击败当天的重磅娱乐新闻而真的成为“头条”——这一切,玄机何在?

“头条”,按百度百科的解析当属报纸(网络)一个版面上最重要的稿件,通常它都被放在最显著的版位。并运用各种编排手段加以突出。那么。对于娱乐新闻而言,最重要的,铁定会成为“头条”的新闻,一般具有哪些特征?我们该如何判断娱乐新闻的价值,在每日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捕捉重要新闻?

一、大牌效应

做娱乐新闻,首先应该掌握娱乐圈中人的地位级别:比如周迅、周杰伦、黄晓明显然高于徐静蕾、罗志祥、佟大为,而张艺谋、周润发、刘晓庆、巩俐就属于更具影响力的明星了。一般来说,二、三线明星在娱乐版头条出现的次数较少,一线明星则较常出现。

大牌效应意味着什么呢?这就不得不提及开篇说到的汪峰了。2013年9月13日,汪峰在微博长消息声明离婚,不料因当晚天后王菲的一句“这一世,夫妻缘尽至此”的离婚宣言跌到尘埃里——如果早一天,凭借汪峰在音乐圈一线的地位和热门节目《中国好声音》的导师身份,这头条属他无疑,无奈跟王菲撞到一天,当晚版面缺乏的纸媒,不少甚至直接忽略掉这则消息。而对比来看,王菲那条微博70万的转发量,是“大牌效应”的直接反映,而这,就是头条必备元素——谁将这条新闻处理小了,谁就铁定漏稿。

在娱乐圈,有一个不成文的地位排行:电影演员>电视演员>歌手>综艺主持人。因此,娱乐记者编辑在处理稿件时,也会将此作为能否上头条新闻的参考之一。作为歌手,虽然汪峰在音乐圈能跻身一线,但在整个娱乐圈而言,他只能算是二线明星。2013年11月13日,吴奇隆公开了与女星刘诗诗的恋情。作为电视剧演员,凭借大热电视剧《步步惊心》而火爆荧屏的吴奇隆与刘诗诗,更因该剧而成为绯闻情侣,在网友和观众间拥有极高的关注度。因此,当两人的恋情得以证实,这则消息在当时看来是当天娱乐版头条无疑。同时,当天还有杨幂刘恺威宣布婚讯,蒋欣叶祖新坦白恋情,综合来说,这几组明星恋人的“情事”,应是当日最具关注度的娱乐事件新闻。

因此,在同一天新歌《生来彷徨》的汪峰,由于作品本身不及事件新闻更有话题关注度,加上是在音乐圈不景气的当下,歌手新歌的消息变得“不值一提”。不料,网友突如其来的狂欢和章子怡的示爱,改变了当天整个“头条选择”的进程:首先是网友各种调侃汪峰及“帮汪峰上头条”的狂欢已成为娱乐事件,但这仍然不构成上头条的标准,直到当天晚些时候,章子怡一句“My Music King”第一次直面大众肯定了自己与汪峰的恋爱关系,更称汪峰为“王”,大牌效应够了,料也够了,上头条,够了!而次日见报的大多数平面媒体的娱乐版,最终都将头条放在了“汪峰绝地反击”这个点上,也可见一斑。

二、事件为先

事件性新闻,在娱乐新闻里其实还有一种更为常见的称呼,即八卦新闻。不过,由于近年来对不少读者甚至媒体人对娱乐新闻的误解,笔者在这里放弃“八卦”一词,改而用更严谨、更正统的“事件”称呼。

其实,事件(故事)就是新闻中最受人关注的部分,不管是哪一类新闻,社会新闻也好,深度新闻也罢,事件,也即包含人物爱恨、离别、痛苦等等在内的东西,才是采写者以及受众最为关注的。

娱乐新闻中的事件新闻也是这些,只不过因为当事者是明星,所以让更多人多了“窥探”的动机,也许,这才是被人鄙薄成“八卦”的原因。而在笔者看来,娱乐圈爱恨情仇、生离死别、不和与作秀,都可以统称为事件性新闻。

举例说明。“爱恨情仇”有明星恋爱(吴奇隆刘诗诗)、婚姻(邓超孙俪大婚)、分手(李晨张馨予)、离婚(王菲李亚鹏)、第三者插足(李亚鹏新欢)甚至仇杀(白静案);“生离死别”有明星生子(郭晶晶产子)、超生(张艺谋)、改国籍(巩俐)、疾病(朱莉切胸)、去世(迈克尔·杰克逊)、自杀(陈琳)、受伤(胡歌车祸);不和有抢戏(甄子丹赵文卓)、骂战(插刀教)、打架(于正沈泰)

而事件性新闻中,有一种特殊形态是“未确定”或“据传”,这则属于娱乐新闻的特性,跟字字句句讲究无误的社会新闻相比,娱乐新闻有不少是源自“知情人士”或消息灵通人士,而这些消息,尤其是明星恋情、情变,一般得不到当事人回应,但也绝不是“空穴来风”,此时,这些新闻根据“咖”数大小,也并非没有挤上头条的可能。

与事件性新闻对应的,是作品(影、视、歌、剧)类新闻。一般来说,在同~重磅的级别上,事件永远高于作品,这也是几乎所有平媒将事件性新闻放于娱乐头版的原因。当然,如果当天没有重大事件性新闻而有重要作品时,尤其是这些作品中也包含事件性要素(比如宁浩作品《无人区》时隔四年才上映,这其中就包含“被禁”的故事),也能成为头条,但作为新闻采写者还要注意,对于作品的采访和写作,也始终应该围绕明星和热点着墨,否则即缺乏娱乐新闻价值。至少,不能上头条。

三、连续反应

资深记者常常会告诉新人一句话:千万别忘了关注事情的后续发展。这句话,对娱乐新闻来说也同样适用。

还是以汪峰事件为例:虽然章子怡的“告白”让他登上头条,但细想如果没有前期一系列事件(宣布离婚遭遇王菲,向章子怡表白遭遇恒大夺冠)的铺垫,网友也不可能展开对他的极力调侃以及最后“帮汪峰上头条”的网络狂欢。那章子怡也不一定会在汪峰新歌当日发声。所以,娱乐记者或娱乐编辑在判断娱乐新闻的重要性时,不能只看到一点而忽视了整个线索进程的发展——那样不仅不能还原事件全貌,甚至可能造成判断失误。

连续反应的例子还有一个,就是张艺谋和“7个葫芦娃事件”。而这一次,时间战线拉得够长:2012年3月,.一名被《金陵十三钗》剧组开除的年轻女演员公开爆料,称张艺谋早已再婚,并育有3个孩子。2013年5月,国内某周刊微博爆料称,张艺谋与80后无锡女孩再婚,育有三个孩子。

上面一节中笔者已经提到,因为娱乐事件的特殊性,当事人基本不会对传闻(即使为真)进行回应,而在张导的沉默和网友各种臆想中,“张艺谋至少与4名女子育有7个孩子”的谣言甚嚣尘上,一直发展到无锡计生部门在微博表示“联系不上张艺谋”。以至于网友发起“帮计生委找张艺谋”运动。

事已至此,作为娱乐编辑或记者而言,实际上内心对于这类新闻处于极度疲惫状态:传了一次又一次,每次来一点新花样但又落不到实处,这消息跟还是不跟?而此时,也恰恰是最容易漏稿的时刻。

果然,随后当张艺谋工作室正式声明,承认与妻子陈婷育有两子一女。愿意接受相关部门的调查并接受处罚时,第二天就有不少媒体对此消息只字未提,造成严重漏稿。

娱乐新闻范文4

关键词:变译理论;娱乐新闻;编译

中图分类号:H059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对外交流范围日益扩大。人们渴望相互之间有更多的了解,时下很多人对外国的娱乐、体育和各类名人的花边新闻等“软新闻”饶有兴趣。这就使得相应的新闻编译的作用日益凸显。同时,也对新闻编译提出了一些要求。

1.变译理论

变译理论是由中国学者黄忠廉教授于20世纪90年代创立并发展的一个翻译理论体系。原本目的旨在探讨科技翻译,尤其是如何从国外海量的科技文献中选择我国急需的信息,并经过加工、整合、翻译为我国科技工作者所用。

“变译是译者根据特定条件下特定读者的特定需求,采用增、减、编、述、缩、并、改等变通手段摄取原作有用信息的翻译活动。(黄忠廉,2001a)。变译作为变译理论的核心概念,作为基石,增、减、编、述、缩、并、改等变通手段,摘译、编译、译述、缩译、综述、述评、改译、译评、阐译、译写、参译作为变译方法,相互作用,共同展开变译理论画卷。”

2.1变译理论与新闻编译

新闻翻译属于二次传播,由于原语作者和读者与译语作者和读者在社会背景、文化习俗、思想道德意识和政治制度等方面存在着千差万别的差异性。为了使广大读者能够顺利阅读和迅速理解译语新闻,根据实际情况对原语文字进行增删或顺序调整就显得很有必要。因此,新闻翻译实际上是新闻编译。现代媒体在新闻翻译方面多采用编译的方法,以期使新闻内容更集中,更精炼、更宏观,更便于二次传播,也更适合于译语语言读者的阅读和理解。从微观方面看,新闻编译势必具体使用到变译理论体系下的各种手段和具体方法。

2.2新闻编译的标准

中国学者刘其中,21世纪之初在归纳前人翻译标准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新闻编译的标准:新闻编译必须充分展现新闻文字的体例和文风,突出一个“简”字:标题要简明精炼,导语要言简意赅,文字要简洁流畅,通俗易懂,适合再次传播,易于为广大受众迅速理解和接受。这一标准当然适用娱乐新闻编译。

2.3娱乐等“软新闻”的特征

软新闻有以下几点特征:(1)内容主要以体现社会、文化、生活、精神、道德等方面为主;(2)写作动机是为了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注重趣味性;(3)表现手法上讲求轻松活泼、打动人心;(4)软新闻无时间限定,属于延缓性新闻。与那些题材严肃、着重时效性的硬新闻相比,软新闻更容易吸引当今社会不同读者的注意力,满足其不同的阅读需求。

3.变译理论在环球娱乐新闻编译中的应用

环球网站娱乐新闻可分为:娱乐人物(演员、歌手、名媛、名人)、娱乐性事件(金球奖、奥斯卡、格莱美、全英音乐奖、戛纳电影节、柏林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电视剧(美剧、英剧、韩剧、日剧、泰剧)、电影(电影报道、影评)。

3.1先摘后译

正式提笔做稿子前,一定要通读全文,查看文章主要说了什么事情,掌握总结全文的能力。避免一开始就盲目做稿子,像复印机一样逐字逐句。这样就失去了一个新闻工作者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应该站在第三者的高度去审视稿子内容。

这一点对于娱乐新闻编译尤为重要,因为英语娱乐新闻一般呈现金字塔式结构,内容比较散漫,外加各个外媒对某个重大娱乐新闻都会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予以报道,这就更要促使译者具备能够从多方面摘取信息的能力。在这方面,变译理论中摘译方法的作用尤为突出。具体表现在:一般几千字的英文稿件用三四百汉字表达出来。超过这个长度的娱乐信息很难吸引到喜欢猎奇的遨游于信息之海的读者。

3.2标题的编译

标题好比新闻的眼睛,所以标题翻译的成败往往会影响到整条新闻的可读性。由于中国人和西方人在审美情趣、思想感情和意识形态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因此英语新闻标题直译成中文的话,往往毫无趣味,这就要求译者根据所摘取的内容,重新拟一个比较能吸引中国人眼球的标题,有时还得到专业记者和编辑的帮助。

3.3导语翻译“增”与“缩”

做稿时,第一句导语很关键,但也需要简洁易懂,告诉读者:某某何时做了什么事情。如:歌坛天后蕾哈娜近日登上了某时尚杂志的封面;小甜甜布兰妮为某内衣杂志拍摄宣传广告;贝克汉姆代言某知名男性内衣品牌。从导语开始,就要注意做成的稿件是倒金字塔式结构,所以导语要把全文最重要的信息都凸显出来.

3.4正文翻译――译评

特别是既要注意抓住重点,又要使读者感到有趣,因此要边译边评,引导读者的阅读兴趣。

原文:Ultra-plunge long gown with a pap-friendly glimpse of sideboob: yawn, right? Nope, not when Burberry rustle you up a special number with the top half armoured in tiny gold spikes, which might be a little hedgehoggy on a more rounded body but which combine with that minxish Cara attitude and insanely willowy figure to make punk magic. The piled-on earrings, rings and necklaces and bad-girl plait are all working here. They don't call her the new Kate Moss for nothing, you know.

编译好的稿件:拖地长裙和深V的剪裁,其上半部布满微小的金铆钉就像刺猬一样,体态稍微丰满的迪瓦伊穿上巴宝莉该款长裙,其性感的风度与极其苗条的身材相配,绝对是朋克味十足。再加上叠戴的耳环与戒指,一个活脱脱的朋克坏女孩形象横空出世。

需要指出的是,以图片为主的新闻,不易太长、太繁琐,避免不需要的信息,不能被英文原文领到歧路。

4.娱乐新闻编译的一般原则

新闻翻译旨在向操不同语言的受众准确真实地传达信息,准确性是新闻翻译的首要标准。此外,新闻翻译须重视预期读者的反应,做到通俗晓畅,明白易懂,重视受众的接受效果。因此,我们在编译娱乐新闻时,要在事实的基础上来使用相应的变译手段和方法,用既简洁准确又不失趣味性的语言把相关的娱乐信息尽早、尽快和尽可能明确地传达给读者。

结语:也许我们在做某件事时,不自觉地在某种理论的指导下使用了某种方法,回头再了解并系统学习该理论时,便有一种豁然开朗、理直气壮地感觉。获取新闻已成为现代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新闻编译为我们看得更远――了解全球的最新发展形势;走得更快――跟近最新的发展趋势提供了一对隐形的翅膀。但愿本文能对于从事其它类型新闻编译的译者有所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忠廉.变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11):19

[2]刘其中.英汉新闻翻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7):13

娱乐新闻范文5

(一)受众心理因素《新华字典》对于“娱乐”一词的解释是使人快乐。现代心理学认为,人具有本能能量的积蓄,这种本能能量在反射活动和幻觉的愿望满足中被消耗,这就是快乐的过程。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的转型阶段,大众文化大兴其道,广大观众在观看电视节目时选择变得丰富多样,闲暇时打开电视机主要是填充时间,频道转换间锁定的频道和节目只是瞬间的决定,是一种本能的反应,实际上这是人的本能兴趣这种原始的心理需求需要得到满足。改革开放,带给中国的不仅是市场,还有人们的心理,人们开始回应心底的呼唤,开始求变、求异、求新,蕴藏在人心底某些本质的东西开始显现出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公众有大块的时间和经济条件进行物质消费、文化消费以满足内心的文化欲求。对绝大多数文化水平不高的人来说,需要的不是高雅文化的洗礼,他们更愿意关注与自己的生活紧密相关的事件和信息。同时普通百姓的生活工作压力较大,也需要暂时放松一下生活的重负和社会竞争的压力,而传统新闻传递的信息面窄,角度以及表现形式单一,已经不能满足受众的多角度需求,媒体便开始在内容的选择和新闻的表现上找寻新的方式,于是,香艳刺激、轻松愉快的社会新闻和娱乐新闻成了受众放松的最佳途径之一,娱乐化的新闻在这样的要求下应运而生。

(二)媒体的生存需要首先,市场经济的大潮同样影响到媒体。中国传媒发展历程短,在计划经济时期又由政府“包办”,在资金、人才、理论研究上都缺乏积累,而媒体的迅速扩张造成这类资源更加紧缺。媒介从原来绝对意义上的“引导”受众转到“引导”与“迎合”并存,市场理念开始与新闻理念并重甚至超出。在商业化操作的过程中一些矛盾“服务”的对立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新闻娱乐化”现象。其次,娱乐新闻制作难度低、花费小,受众兼容性强的软性内容要求低,见效快。我们应当注意到,我国媒介如此热衷于娱乐化的新闻报道,除了有市场需求之外,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媒体普遍底气不足。严肃新闻不仅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政策的倾斜,尤其需要人才、技术和资金上的高投入,这令许多媒体望而生畏。因此,市场化竞争之下的媒体不得不“急功近利”,将“新闻娱乐化”作为争夺市场的“良策”。

(三)媒介的社会属性新闻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必然要承担社会责任,而提及新闻娱乐化的社会责任,多数都是负面的,由于新闻娱乐化强调新闻的软化,重点选择花边、灾害、暴力等内容的新闻事件,严肃新闻的比重极少,更不用说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等内容。而《说天下》作为一档杂志型新闻栏目,由“国内头条资讯脱口秀”“社会新闻“”新闻速读120秒“”蝈蝈看电影”等多个版块组成,结构清晰,同时不拘一格,对于严肃新闻也不刻意回避,而是有其技巧地进行选材、编排和解读,它尽量不做宏观报道,而是从微观入手,选取独特的角度对新闻进行解读,力求发掘出新闻背后的娱乐元素。比如对于“两会”的报道,专门开辟“关注两会”版块,从细节入手,打温情牌,让观众感觉到温暖,发挥媒体沟通的传播优势,清晰简明地为观众进行政策、方针的解读。这样的节目对社会的发展有利,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自然得到多方认可。

二、新闻娱乐化的强势竞争力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新闻娱乐化为新闻媒体提供了一个很好策划和运营的角度。《说天下》不是单纯为了娱乐而娱乐,内容娱乐但不媚俗,叙述形式新颖活泼不做作,节目整体充满新闻娱乐化的元素,这使得它具有多方优势。

(一)取材广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品牌栏目在多媒体、多频道时代,品牌对媒介的生存至关重要。只有在纷繁复杂、竞争激烈的传媒市场中树立节目品牌、规模发展,才能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作为午间时段的一档新闻节目,观众们都是在茶余饭后作为消遣收看,不会紧盯着一档节目从头盯到尾。新闻选题放眼全球,贴近民生,大家关心的,就是节目关注的,不仅新闻内容取材广泛,资源源源不断,而且把目标受众锁定在全国,甚至世界,产生广泛的影响力。《说天下》是一档新闻杂志型节目,头条都会关注当日热点,而当日热点也往往是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新媒体的发展为节目的制作提供了许多的便利,不用记者亲临现场,就能保证节目在求快、求新的基础上找到新的、独特的切入点,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保证不失语,且有别于政令新闻,方便树立栏目的风格和特点。

(二)信息量大,形式新颖多样以往我国媒介内容一味重宣传轻信息、重教育轻娱乐,而娱乐化的新闻栏目,更考虑大众的需求和通俗化的表现形式。同时,新闻的选择上由于避开政治因素,因而可以上天入地,国内国外,无所不用其极,信息量极其丰富,只要是百姓喜闻乐见的就可以纳入其中,而且为了便于群众接受,表现形式灵活、独特、新颖、多变,这种通俗娱乐的风格比较容易被受众接受,从而达到较好的传播效果。辽宁卫视的午间新闻节目《说天下》,就是给新闻一个全新的诠释。他们的口号就是:新闻脱口秀,妙语说天下!这种“脱口秀”就是娱乐化的一个标志。《说天下》的新闻内容都采用的是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生活中的奇闻趣事。这种新闻内容的取材有别于时政新闻、经济新闻等这些硬新闻。从内容上吸引观众的眼球,而形式上也跟传统的新闻有很大的区别。多采用时尚配音,轻松音乐,俏皮的音响效果。主持人语言也是幽默诙谐,引人入胜,就连广告间隔的栏目宣传片也采用由主持人扮演的搞笑的小品。这种娱乐化新闻业轻轻松松地走进百姓生活,被百姓所接受!

(三)“说新闻”的全新方式明快生动,富有感染力《说天下》主持人老杨、蝈蝈无论从形象还是穿着均以另类的形象出现在屏幕上,本身就区别于其他俊男靓女和一本正经的主持形象,就是一个娱乐信号,这种与众不同正符合了受众的猎奇心理。再结合“说新闻”“聊新闻”的形式,对新闻内容进行描述,容易让大家觉得主持人也是普通人,也会忘词也会打结巴!也会因为一个新闻事件而大为惊叹、愤怒至极……这种真实感的调侃揭开了娱乐化新闻新篇!主持人边叙事边说理,你一言我一语,依托于稿件,而又不仅仅局限于稿件,夹叙夹议中引导受众的思维。他们音量音域的变换幅度要大大高于新闻播报,表情的丰富度要高于新闻播报,对于新闻事件往往有自己的观点,因此,传递的信息量也要多于普通的新闻,冲击力自然也要强。

三、新闻娱乐化的未来走向

尽管新闻娱乐化开辟了媒体经营的一个新的方向,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有利必有弊。新闻娱乐化在短期内可以让媒体收益颇丰,从长远来看,过度的娱乐化也存在一些弊端。如若媒体过分强调“软新闻”的号召力,过分追求娱乐效应、过分强调新闻的娱乐功能,很可能导致新闻的庸俗化、媚俗化,使新闻报道丧失原有的思想深度和社会意义。为此,有必要把握好新闻娱乐化的未来走向。

(一)建立健全媒体把关人机制,从源头把握选题,杜绝庸俗、低俗时效性、真实性、客观性、社会性是电视新闻的共性传播规律,新闻的娱乐化需要严格遵循,掌控好尺度。新闻娱乐化是新闻传播的一种特型方式,其传播的基本规律是相同的,它在娱乐的同时,也在承担着传播社会信息、引导舆论的作用,不是任何新闻都可以娱乐化,社会新闻、文化新闻、体育新闻等与娱乐业紧密相关的内容,做成娱乐化的风格无可厚非,而国家大事、时政评论等内容,严肃性以及严谨性的度还是要把握住的。这就需要节目的主创对于新闻的选择和加工下大功夫,以免出现问题。据笔者了解,《说天下》的主管频道总监及制片人对于栏目的新闻选择把关极其严格,制片人几乎天天在岗,既要顾及到新闻的可看性、娱乐性,又要对新闻的影响力,尤其是负面的影响进行预见,做到统筹兼顾、严格把关。作为媒体,在满足受众需求的同时也应正确引导受众,从而限制新闻娱乐化的异型扩张,使新闻回到原有的状态。这才是新闻娱乐化的正确发展道路。

(二)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新闻娱乐化节目可以存在新闻娱乐化节目取得了较高的收视率和关注度,并不意味着传统的新闻报道的失位。在当前的体制下,各大电视台依然遵循新闻立台的原则,新闻传播依然追求真实、迅速、客观、公正,传统的新闻报道依然在新闻中占据主要位置,正式大气稳健的播报方式依然广泛适应于传统的联播新闻或整点新闻,因为报道事实、提供信息是新闻的基本功能。而适合于特定的时期、特定的时段的娱乐性新闻节目,其主要特点在于迎合大众愉悦身心、渴望放松的心理。尽管是新闻传播的一种边缘化、非主流的现象,但是凭借其新闻内容选材的广泛、播报方式的轻松、灵活、娱乐、幽默,仍然会抓住很大一部分受众群体。因此,在注重报道形式上的轻松娱乐的基础上,在内容上对新闻的真实、客观、公正进行严格把关,对于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不失语,新闻娱乐化的节目可以保持长久的生命力。

娱乐新闻范文6

改革开放30年来,伴随着市场化的大潮,中国传媒的商业化脚步刚刚迈开,但成绩显著。一方面是纯商业性的媒介大量涌现,另一方面是国有、公营媒介迫于市场压力,特别是私营媒介的激烈竞争,或迫于减轻自身财政压力的需要,也纷纷下海,实施商业化运作。

“这场市场化变革使得媒介在操作方法、运营模式、编辑方针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突出了商业化取向。表现在媒介内容上则是娱乐化倾向的强化”。打开电视,屏幕上充斥了五花八门的娱乐节目,选秀、海选、粉丝这些词汇也变成越来越热门的新闻词汇。连“新闻会客厅”、“法制在线”、“焦点访谈”这些一向标榜严肃的节目都请上了超女与刚获殊荣的影视明星作为嘉宾对象,尽管谈论的话题是严肃的,但是一看到明星脸,都会让观众不自觉地与“娱乐”挂上点钩。

一、新闻娱乐化概念

新闻的娱乐化是当今中国的新闻传播业界的宠儿,它的定义和解释比较复杂,所涉及的社会各方面以及成因都有其独特之处。它在内容上偏重于软新闻,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从最初强调硬新闻写作中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通过描述新闻中有趣的故事、情节、细节,使各种新闻内容衍变为趣味性,增加戏剧化、故事化、文学化的色彩。

新闻的娱乐化是重视新闻娱乐功能发挥的结果。传播的娱乐功能很早就受到学者的重视,美国学者查尔斯・赖特在《大众传播功能探讨》一书中补充了以往学者未提到的“娱乐功能”,即提供娱乐、消遣以及放松的途径,消除社会紧张感。在大众传媒发展的过程中,这种娱乐功能是时弱时强的。但进入消费社会以来,传媒就逐渐步入了一个娱乐功能中心化的时代。在当代大众传播时代,娱乐功能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面对这种现象,李良荣指出,“报纸电台电视台娱乐性内容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新闻节目(版面)受到挤压,而且新闻节目本身的娱乐性新闻越来越多,连严肃新闻也竭力用娱乐性来包装。”林晖认为,在消费逻辑引导下的传媒娱乐化倾向表现为:“最初是纯娱乐消闲的娱乐性节目和内容的大幅上升,最终则发展到把距离娱乐性最远的那部分媒介内容―――新闻,向娱乐强行拉近,使新闻与娱乐之间的界限变得日益模糊。”

二、新闻娱乐化产生的理论依据与现实因素

首先,看一下新闻娱乐化的理论依据:

1、媒介的接近权

1967年,美国学者杰罗姆・巴伦(Jerome Barron)教授正式提出了接近权(the right of access to the media)的概念。狭义的接近权是指:每个公民都有在媒介上发表意见、观点的自由,是表达权的一种,即通过新闻媒介而实现的表达权。

接近权之所以被提出并受到重视,乃是因为受众不满大众传媒的表现。实现接近权的前提是媒介内容最大限度满足受众的需要。在新闻娱乐化的浪潮之中,媒体与受众不分彼此、不辨传与受,相融其中。游戏节目、电视剧和趣味性、故事性强的报道大行其道,一批又一批的受众被吸引在其周围。

2、心绪转换效用和人际关系效用:受众选择娱乐化媒体的行为动因

受众行为研究理论认为,受众成员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人,他们和媒介接触,其活动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娱乐化的媒体所具有的心绪转换效用和人际关系效用能很好地用来满足受众的需求。这成为受众选择娱乐化潮流行为的主要原因。

同其它娱乐相比,娱乐化媒体的娱乐搞笑、煽情刺激的节目形式、报道手段无疑是最惠而不费的一种,它们提供娱乐新闻和其它轻松休闲的节目,用轻松活泼的语言和幽默的风格营造出娱乐场,帮助人们“逃避”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和负担,带来情绪上的解放感。在这些调笑、戏说、胡侃中,人们的压抑情绪得以转移,精神压力到了缓解,人也不知不觉地轻松下来。于是娱乐化媒体便成为受众获得心理松弛和压力缓释的好去处。

新闻娱乐化的产生还有现实的因素:

1、社会心理解压阀的作用是新闻娱乐化现象能够持续存在的现实条件

我国现在正处在改革的关键时期,秩序与游戏规则当然并不可能全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路子是摸着石头过河,因此在公众眼中存在着诸多困惑和不解。

2、媒体的利益需求也促使新闻的娱乐化得到很大程度的发展

随着整个社会的市场化转型,中国的新闻理念也经历着从宣教向娱乐化转型。媒体市场竞争激烈,媒体要生存,必须进行市场化和商业化的运作,以受众的兴趣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能够满足受众的需要的内容为卖点,为满足处在特定历史状态中的媒体消费群体对娱乐的需求,受众愿意看什么,媒体就得给什么,否则,无论你认为是多好的精品,只要不受人们欢迎、销售不了,一切都是空话。所以,媒体尽量使自己的产品大众化――迎合受众,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以获得经济效益,其结果是:传媒有意识地进行针对受众需要的娱乐化新闻传播。

除了迎合受众需求以外,广告商还掌握了媒体的经济命脉,决定了媒体的生存与否,而广告商是否投资一个媒体取决于这个媒体能否吸引受众,能否为他的投资带来最大的利益回报。由此,吸引受众不仅是媒体的目标,也是广告商的衡量尺度,从这个角度出发,传媒提供娱乐功能更是有了它坚定的方向,娱乐化的运作符合消费市场的要求,新闻娱乐化倾向越来越明显。

大众传媒过去是政府与民众间联系的桥梁,今天依然是,只不过以前仅仅强调媒介的宣传指导功能,今天则允许其功能延伸,沟通、宣传、监督、教育、娱乐等各种功能得以启动。在所有这些功能中,娱乐功能的启动对处于改革中的人们来说,能起到相当大的社会心理解压阀作用。社会新闻、娱乐性强的体育、娱乐新闻,这些报道在一定程度上都发泄与放松了当下人们的牢骚与紧张,缓解了一定的社会矛盾。

三、如何看待新闻娱乐化

新闻娱乐化的进程中要掌握新闻娱乐化的尺度

新闻娱乐化代表的是新闻走向的一种潮流,是作为一种现象存在的,它包含的内容是更为宽泛的。但不是任何新闻都可以娱乐化,只有社会新闻、文化新闻、体育新闻等与娱乐业紧密相关的内容,才适合做成娱乐化的风格。而国家大事、时政评论等是不适宜做成娱乐报道的,严肃性决定了此类报道的严谨。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新闻的真实性,因为用事实说话毕竟是新闻最基本的原则。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具有本能能量的积蓄,这种本能能量在反射活动和幻觉的愿望满足中被消耗,结果使这个人脱离了紧张的痛苦,这就是所谓的快乐原则。而目前由于社会处于转型阶段,大众文化大行其道,其中追求庸俗的快乐仍有一定的市场。新闻在娱乐化进程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此要注意避免庸俗化和媚俗化。太偏重于市场,丧失或弱化自己应有的社会责任,是不足取的做法。媒体是要满足不同受众的需要,但是一定要坚守道德底线。

遵循新闻规律,确保新闻娱乐化的正确走向

在新闻的娱乐化进程中,必须要遵循新闻的传播规律。新闻的传播规律是真实性、准确性、权威性、可信性。如果新闻的娱乐化很好地遵循这些传播规律,那它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可是这样的尺度很难掌控。有的媒体为了迎合受众、特别是广告商的关爱,生活的反映似乎可以是任何个人的道听途说、随意铺陈,甚至可能是传播者的主观想象或者精心制造。社会新闻不探讨公平正义的社会议题,却集中焦点在对别人隐私的窥视。政治新闻不关心政策,却格外注意互骂口水,这些都是新闻娱乐化的负面表现。真正的好的新闻节目要注意角度、讲究形式,角度新颖、形式完美,自然会给人以认知共识、愉悦共鸣的魅力,可感可信,回味无穷。一直很喜欢看央视的晚间新闻节目,就是因为其中穿插了一些幽默滑稽的画面,让还沉浸在刚才报道的新闻事件的观众能够报以会心的一笑。所以,在如今的新闻娱乐化的大潮中,无论是做哪一种类型的新闻,最低限度都不能忽视新闻的基本规律。

我国的新闻传播在逐渐走向世界,真实、准确、密集、迅捷、高超、美感将成为媒体竞争的焦点。高层次的娱乐是一种精神愉悦、审美愉悦,应该说这也是真正娱乐所追求的方向。如果新闻和娱乐结合得更好,那么人们就会获得更大的精神愉悦。健康的新闻娱乐化是一种现实的选择,是符合市场和新闻发展趋向的。走上健康道路的新闻娱乐化不会淡化新闻的传播功能,因为毕竟新闻的生命在于新闻的本身。因此,有评论家指出:“媒介娱乐化是一种游戏,它是应对生活的一种形式,它又是一种活动,最经常的表现为娱乐的不同形式。但是在某些特定的情形下,它也表现为非娱乐的形式。”既然是一种面对生活的方式,那就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娱乐的方式,也有严肃的方式。世界本来就是多样性的,尤其是当今处于市场化浪潮下的中国,既需要决策性的硬新闻信息,对具有缓解压力作用的软新闻也有极大需求,只要不走极端,不过于泛滥,“新闻娱乐化”自会有其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①李良荣:《当代世界新闻事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②施拉姆、波特:《传播学概论》,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

③吴飞、沈荟:现代传媒、后现代生活与新闻娱乐化《浙江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