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翅膀依稀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翅膀依稀范文1
关键词:活动;自主学习;运用英语的能力
一、“学生自主学习,以活动为重点”的含义
“学生自主学习,以活动为重点”就是指教师在钻研教材与掌握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设计和组织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在活动中,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并通过学生活动,让学生自己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己摸索学习方法,这是一种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二、实施“学生自主学习,以活动为重点”应遵循的原则
我们的教育不但要培养成绩优异的学生,而且还要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最好的全面发展。“学生自主学习,以活动为重点”的教学模式不仅仅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工具,还能遵循学生认识的发展规律,帮助学生实现认知的飞跃。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设计的活动应该是学生愿意接受、能够接受、乐意探究的形式,所以应贯穿以下几条原则:(1)自主性原则。(2)实践性原则。(3)趣味性原则。(4)生活性原则。(5)合作性原则。(6)开放性原则。
三、“学生自主学习,以活动为重点”的主要方式
翅膀依稀范文2
从十九世纪到二十一世纪,无论是教育家、心理学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还是一线工作者都已形成了一个共同的观点“教育要面向全体”。然而,当前一些学困生的出现给“面向全体”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一些重点高中学困生的出现更是给正常的教育教学造成了干扰,成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近几年来,一些研究者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对学困生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传统意义上的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虽能对学困生的转化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收效甚微,一些学困生在转化初期表现还不错,但总坚持不下去,或者好不容易脱离了“学困”一族,但没过多长时间又回到了这个群体中。在重点高中,长期处于优秀学生群体中的学困生表现出比较低的希望水平,有的甚至对学习产生绝望的心态。因此,在学困生转化过程中,提升其希望水平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过程。希望疗法在重点高中学困生的辅导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一、希望疗法在重点高中学困生转化中运用的基本原理
目前,国内对学困生的定义有很多,许多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阐述,总的来说可以归纳成这样一句话: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学习目的的学生。其具体行为表现为不爱学习、缺乏自信、悲观厌世、抑郁、焦虑、逃避,有的还伴有失眠、恐惧、烦躁和过多的自责内疚等表现。在重点高中,学困生的情况略有不同,一些人认为重点高中在招生时有高起点和高要求,其生源在学业水平上比一般普通高中要好得多,因此不存在上述定义中的学困生。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在重点高中这个优秀生云集的群体中,虽然学生整体表现相对优秀,但内部比较后仍然会出现学业相对落后的学生,这些学生在长时间的努力无明显效果后,可能会出现与普通高中学困生相似的表现。因此,重点高中的学困生可以界定为在重点高中,学习长期处于相对落后状态且伴有开始厌学、焦虑、逃避等行为的学生。
希望疗法是积极心理学领域中的一种以希望理论为指引的心理疗法。希望疗法认为个体的希望水平影响其心理健康,提高个体的希望水平能有效改善个体现状。希望疗法以个体希望水平的提高为主要目标,采用一系列技巧来提升来访者的希望水平,主要包括希望的灌输、目标的确立、路径思维的培养、动力思维的培养、目标的检验等步骤。
二、希望疗法在学困生转化中的应用策略
(一)希望的有效重建是学困生转化的先决条件
在希望疗法中,希望的灌输是首要环节,所谓希望灌输是指咨询师采用一定的技术方法使来访者对本疗法产生积极的期待,对未来生活的改变产生积极的预期,这是希望疗法得以继续进行的先决条件。在学困生转化的过程中,让他们对希望疗法有充分的了解,从而对疗效产生一定的期待,是必不可少的一步。辅导者可以借助已经成功的典例案例,为学困生详细讲解辅导过程,用成功案例促进他们对希望疗法的疗效产生积极的期待,从而使他们愿意配合辅导者采用希望疗法,进而完成好希望疗法的每一个步骤。辅导者可以引导学困生讲述曾经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有意义的事情,鼓励学困生分析这些事情的意义,思考这些事情是如何影响自己的。通过这些方法,将平时零散的事件经验重新组合,并试着在这些事件之间建立关联,从而让学生重新体验过去的自我,将过去成功意义上的自我进行延伸,促使他们较为客观地认识曾经的我和现在的我。在此基础上,辅导者再与他们探讨过去学业上的希望,引导他们分析这些希望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下产生的,又是因为什么原因而消退的。全面分析过去的希望有利于减轻学困生因过去希望的落空而产生的愧疚感和无用感,有利于学困生新希望的产生,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希望水平。
最后,辅导者与学困生建立良好的帮助关系也有利于他们希望的重建。心理咨询非常强调咨询师与来访者良好关系的建立,有的咨询流派甚至将来访者与咨询师的良好关系作为心理咨询的必要条件。希望疗法作为积极心理学领域的一种心理咨询方式,在应用于学困生辅导时,也应该重视辅导者与学困生良好关系的建立,良好的关系有助于学困生建立对辅导者的信任,从而对辅导的有效性产生积极的预期,推动辅导的进一步开展。
(二)合理确立学习目标是学困生转化的指南针
希望理论认为,目标的合理确立对希望疗法的疗效起着关键作用,科学、合理的目标有利于来访者希望水平的提高,而希望疗法的全过程就是从目标出发走向目标。在重点高中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中,学习成绩的提升是重点,而学习目标又是学习成绩提升的重点,因此辅导者必须帮助他们确立合理有效的学习目标。
首先,目标的确立必须与兴趣爱好相符合。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上,辅导者可以通过与学困生沟通交流,借助心理测试,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从兴趣爱好着手,引导他们确立与兴趣相符合的学业目标。除此之外,目标的设定还应考虑兴趣的可迁移性。所谓兴趣的迁移是指由一种兴趣转移到另一种兴趣,在重点高中学困生转化过程中如果实在难以挖掘学困生学习上的兴趣,可以考虑利用兴趣的迁移,挖掘培养他们学习以外的兴趣爱好,并寻找这些兴趣爱好与学习的相似之处,进而使他们将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
其次,帮助学困生学会选择积极的趋向目标而不是消极的回避目标。希望理论认为,积极的目标有利于个体希望水平的提高,消极的回避目标很容易使个体希望水平降低。例如,努力完成学习获得奖励的目标要好于完成学习任务不被批评的目标。
再次,学困生学习目标的确立必须具体且清晰。学习能更上一层楼、彻底改变目前的学习状况等目标虽然是积极的目标,但过于模糊和不确定,这些目标怎样才算达成恐怕很难有一个标准来衡量。过于笼统的目标会潜在地对学习动力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在学困生辅导过程中,辅导者必须引导他们确立清晰、具体、合理、可行的目标。例如,通过努力学习,在试卷难度正常的情况下,化学争取及格,即使达不到及格也要向及格靠拢;再如,利用每天晚上睡觉前的20分钟时间,背诵5个英语单词,从而增加词汇量。
(三)培养优质路径思维为学困生转化披荆斩棘
希望疗法中的路径思维培养是指提高来访者为完成目标而形成多种路径方法的能力,培养他们预测各种方法在实施时可能会遇到的各种挫折的能力,培养他们在一种方法实施时遇到不可消除的障碍后想到替代方法的能力。在希望疗法中培养路径思维通常使用的方法是目标分解和寻找替代方法。具体运用如下。
目标分解,即是将大目标分解成具体可行的小目标,将时间跨度较长的目标分解成时间跨度较小的目标。小目标的确立要遵循积极、可实行和难度系数适中的原则。学困生转化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容易建立的目标往往是一个大目标,而大目标很难具体实施,使学生遇到一点小障碍时很容易就泄气打退堂鼓。将大目标分解成具体的小目标,有利于学困生具体地操作实施,有利于他们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形成多种方法。重点高中学困生可能曾经是学习上的骄子,他们眼里往往只能容得下一个大目标,即成绩优秀,万人瞩目,很少有人愿意将大目标分解,即使愿意分解,往往也是为了应付老师和家长。因此,在重点高中学困生辅导过程中,引导其先理解目标分解的现实意义,比直接地教他们分解目标更为重要。只有让他们真正了解了大目标分解的意义,才能让他们从心里接纳目标分解的做法,从而将目标分解落到实处。分解后的小目标一般很容易见成效,这种成效对学困生来说,可以为培养他们的路径思维增加动力。
寻找替代方法,是指计划实施过程中遇到无法改变的挫折时,通过学习新的技能、寻求帮助或重新审视、调整目标等方法来寻找新的方法替换原有的方法。重点高中的学困生虽然暂时成绩落后,但其扎实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是不容质疑的,他们的思维一般比较活跃,因此寻找替代方法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一件难事,难的是原有方法受阻时他们往往想不到该去寻找替代方法。因此辅导者可以采用“事先储备”的战略,结合意象对话技术,给学困生营造一个安静、放松的环境,由辅导者引导他们想象在目标完成的过程中运用一种方法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并设想可能遇到的障碍,分析障碍是否可以移除,如果不能移除,则想出其他的可行方法,并将这些方法储备待用,以此来提高学困生寻找替代方法的能力。
(四)动力思维的培养为学困生转化提供内驱力
积极心理学“希望疗法”中的动力思维是指一种能为个体完成目标追求提供所需动力的思维方式。动力思维为个体提供完成目标所必需的驱动力。重点高中学困生动力思维的培养可以从回顾过去成功的经验、发展积极思维、选择难度系数适中的子目标等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引导学困生回顾过去成功的经验。在重点高中学困生的辅导过程中,引导他们对过去成功经验的回顾存在一定困难。这些曾经的佼佼者,大多在初中有过辉煌的历史,而高中阶段学业上的挫折,使他们倾向于两种极端,一种是整天沉迷于往日的辉煌不思进取,另外一种则是极力回避,不愿回想过去,整日沉迷于痛苦之中。无论是哪种情况均不利于其动力思维的培养。认识到这点,辅导者不能急于求成,可以先向他们讲述曾经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例子,再引导他们回顾过去成功的经验,在他们回顾时,辅导者应及时给予肯定和点评,从而使他们将对过去成功经验的再次体验转化为当前目标的动力。
其次,引导学困生发展积极的思维方式。在重点高中,由于特殊的学情和多次的挫败,学困生在思考问题时,往往更多采用消极的思维方式,例如,也许这是老天的安排,再努力也无济于事,人是不能胜天的。消极的思维方式会明显降低他们行动的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合理归因的训练可以改善一个人的消极思维方式。因此,在对学困生辅导的过程中,可以从归因训练入手,引导他们学会既分析内因也分析外因,从而客观地认识当前情况的原因。
再次,引导学困生选择难度系数适中的目标,多采用目标激励。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Lev Vygotsky,1896-1934)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当学习任务高于来访者现有的知识水平,又能通过努力达到时,该学习任务最能激发来访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在学困生辅导中,引导其制定难度适中的学习目标对其学习兴趣和动机的培养有着直接的作用,辅导者要引导其制定可达成,但为达到此目标又需要付出一定努力的目标,让目标在可望的基础上通过努力可及,从而有效促进学困生动力思维的形成。另外,在对待学困生时,辅导者还可采用目标激励的方法,即给学困生设立一个特定的简单目标,在其完成目标后,获得与其他学生完成高难度目标同等的奖励,从而增强其完成大目标的信心,促进其动力思维的形成。
此外,我们还可以采用榜样示范的方法,充分发挥成功者效应。英国著名教育学家、文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有句名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礼物送给一代又一代的孩子,造就他们完美的人格。”利用一些经典的成功人士的例子或学困生身边同学的例子,也能有效促进学困生动力思维的培养。
(五)目标达成后的检验使学困生更上一层楼
目标达成后的检验对学困生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是希望疗法在学困生转化过程中的最后环节,可以为他们下一轮希望水平的提高提供思维动力。重点高中学困生目标达成的检验可以采用团体检验和个人检验两种形式。所谓团体检验,需要在评估目标达成情况的前提下,将目标完成情况差不多的学生,在征得其同意的基础上,组建一个临时小团体,借用团体心理活动的形式,在小组内呈现个人的情况,相互检验。团体检验的优点在于个体不仅仅能获得更高的成就感,而且还能巩固其解决问题的自信心。所谓个人检验,是指在仅由辅导者参与或辅导者不参与的情况下,由已“脱困”的学困生对自己的“脱困”过程进行总结和分析,体验成功的快乐感觉,同时预测可能出现的新问题。
三、希望疗法在学困生转化运用中的注意事项
(一)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个多方面相结合的工作
学困生是个较为特殊的群体,他们成为学困生,可能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希望水平的提高在他们转化的过程中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希望水平的提高不是其转化的充分条件,辅导者还应考虑结合多方面的工作,比如学习能力的培养、具体学科学习方法的培养、良好人际关系的培养等,从多方面对其进行辅导,促进其转化。
(二)学困生的转化过程应以学生为主体
学困生转化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作,转化的对象是学生,转化的主体也应该是学生本人。希望疗法运用于学困生转化过程时,辅导者扮演的应该是引导者,而不是决策者的角色,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应以学生为中心,在辅导者引导的基础上,由学困生自己决定辅导策略。因为只有以学生为主体,才能有效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希望水平,让学生早日脱离“学困”一族。
参考文献:
[1] 郝宁. 积极心理学――阳光人生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7: 69-79.
[2] 陈海贤,陈洁. 希望疗法:一种积极的心理疗法[J].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3(1):121-125.
[3] 杨红英. 学困生积极心理的引导[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1, 4:40.
[4] 高明书.教育心理学[M]. 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7:38.
[5] 孟君. 浅谈用积极教育思想转化高中学困生[J]. 时代教育, 2011, 1:153-154.
翅膀依稀范文3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课堂;教学;整合;误区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学过程中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高中课程标准教师读本》中也明确指出:“提倡利用信息技术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我国高中教育的热点,教师若在高中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的整合将大大改进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在课改的推动及现代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环境下,我校推出了以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为主要任务之一的“一三六”生动式课堂教学模式,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一部分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课堂之间的关系认识较肤浅,对信息技术与高中课堂教学整合的本质理解有所偏差,从而不适当地使用信息技术,片面地追求媒体化,使课程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偏离正确的方向。在此,本文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科特点,通过案例,针对某些误区做如下的思考。
误区1:信息技术手段哗众取宠,画足添蛇
案例:某位英语教师在教必修四《伟大的科学家》时,其中有张幻灯片是随堂跟踪练习,这位老师将题目分成基础题和提升题,而且很有针对性,选取的很好。可是,偏偏在这页的右上角有两只非常漂亮的蝴蝶,而且彩色的翅膀不停的闪动着,非常引人注目。此时,不知道莘莘学子是在专心地做题,还是饶有兴趣得欣赏这对“翩翩起舞”的彩蝶呢?
思考: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师在课堂上运用的媒体过多,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无意注意越多,教学信息的传递过程受到的干扰也就越大,这很不利于学生接受信息。”
多媒体具有大容量、多信息、趣味性强以及文声音、图像一体化的特殊功能,是教科书这类传统的教材所无法比拟的。但如果过多地追求“多媒体”,特别是莫名其妙地播放一曲音乐或突然显现几个动画就会适得其反,这不仅不能增强教学效果,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此外,一些课件所用的画面色彩比较亮丽鲜艳,这往往也会干扰学生的注意力,导致教学中顾此失彼,得不偿失,从而不利于课堂学习的顺利开展。因此,教师在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应尽量抱着实效性原则,追求其内在作用。还应有选择地使用信息技术和资源,让信息技术真正地起到“启发诱导”的作用,而不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兴趣故意设计一些与所讲内容无关的背景、动画,画蛇添足,故作玄虚。
误区2:电脑主体,教师主导 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
案例:我校某位老师在讲解写作技巧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英语书面表达常用的写作步骤及模板,紧接着展示了几篇范文。整课堂此教师手按鼠标,自顾自地一路点来,整个教学过程变成为一场“多媒体秀”,学生们只能被动地随着大屏幕所呈现的内容,步步紧跟。一节课下来全然看不到师生互动的场景,学生很少积极参与教学和思考问题的机会,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得到充分体现,整课堂变成了教师的单向整合。
思考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在信息技术和高中课堂整合的过程中,应建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是知识建构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目标和任务要让学生主动、有意识地完成,从而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
此案例中的教师只顾多媒体的展示,缺少师生之间的交流,只会大大降低课堂教学的效果。在高中教学课堂中,我们教师要坚持少讲,学生多学,坚持放手原则。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在及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信息技术——电脑只是起着“辅助”教学的作用,绝不能成为教学的主体。
误区3:重活动形式,偏离教学目标
案例:一高三体育老师在教授基本能力知识之中国的传统节日时,让学生就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中秋节、端午节进行展示表演。几个学生排成一行不协调地摆动着手做划龙舟状,还有几名学生在表演哑剧,甚至有学生直接拿着从网上找到的资料读,课堂气氛很热闹。由于传统节日自身的特点和道具环境的限制,学生的展示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也没达到。
思考: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课堂中的教学活动要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密切相关,所有的教学设计也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
此案例中这位教师与案例2中的那位恰恰相反,她过于注重形式,而忽略教学的实际效果和教育的最终目的,这是非常欠妥的,是和现代教育理念相违背的。我们教师在设计学生的活动应准向教学目标,还要体现出学生在活动参与中的理解、表达能力的培养,活动参与后达到意义建构的程度即活动效果。我们不能盲目追求“教育时尚”,而不顾学生实际、教学内容实际,更不能偏离教学目标。
翅膀依稀范文4
一个人来到这陌生的农场打拼
已有三年没回家了
心中藏着太多牵挂
每当电话铃声响起
心中总有一阵莫名的害怕
害怕父母身体不佳
害怕孩子成绩下滑
害怕故乡气候的变化
心乱如麻,心乱如麻
只因心中藏着太多牵挂
人到中年,害怕过年
在外打工,承载着家人的梦
每当月亮遇上黑云的时候
只在梦中贪婪地搜寻你的身影
依稀梦见,梦见母亲盼儿团聚的眼神和那满头凌乱的白发
依稀梦见,梦见孩子纯真的笑脸,烙上留守的无奈
依稀梦见,梦见自己曾经许下还未实现的诺言
难道就这样折断飞翔的翅膀
凋尽一生的芬芳
心乱如麻,心乱如麻
只因肩上责任重大
人到中年,害怕过年
在外打工,承载着家人的梦
给我一根幸福的扁担
我将挑起家人的幸福
给我一根幸福的扁担
翅膀依稀范文5
森林的北边住着小女巫,森林的南边住着王子。当女巫爱上王子,如森林中的小河不再流淌。可是,这个命题在今天竟然成立了。
女巫爱上王子,她脱掉了黑色长袍,欣喜的戴上华丽的王冠,放下藏在帽子中的头发,折断了身后丑陋的翅膀,在自己粗糙的脚上穿上水晶鞋,丢掉了手中的巫术棒。
她跑呀跑呀,森林的老树问她:“亲爱的小女巫,你跑什麽呀?用你的翅膀飞呀!“小女巫无奈的摇了摇头,身后的翅膀早就断了,白色的礼服上依稀可以看见鲜血在流淌。“亲爱的小女巫,你身后全是血,快用你的巫术棒把自己恢复原样!“小女巫又摇了摇头,哪里还有巫术棒?“小女巫,你的水晶鞋破了,快穿上你的巫鞋!“小女巫还是摇了摇头,黑色的巫鞋早被她丢进火中烧了。但她还是忍着痛跑着,“擦“的一声,白色礼服被树枝撕破另外,小女巫海藻般的头发也饶到了树上。她开始想念森林北边的家,想念自己的黑色长袍,想念自己的巫术棒。
当她不牺一切来到城堡时,眼前的景色让她惊呆了,纯白的人儿分明就是天使,她看见王子冲着她微笑,所有的人欢迎她的来到,当她长出白色的翅膀自由的飞翔,她才知道,一直追求的并不是王子,而是身后白色的翅膀,支持自己的只是纯白的信仰。
翅膀依稀范文6
受了伤的蝴蝶,它只有一只美丽的翅膀,另一只翅膀有很明显的折断。伤口依稀可见,流着只有人在受伤时才会流的血。底色是漆黑的夜,隐约有看见有半个月亮的影子。月亮的光透过云层照在蝴蝶那另一半的翅膀上,鲜艳而明亮的花纹清晰可见。
它们总是强忍着失去翅膀的痛苦,用另一只翅膀掌握平衡艰难前行。
人生的痛苦似乎在前世就被注定了。无论今生你如何去努力或是试图改变,它都是不可逆的。这是预谋。
从小我就比同龄的女孩更高些,清瘦的身材总给人难以接近,很难相处的感觉。 同学都说我的五官长得太冷,缺乏亲和力又不够天真浪漫的我,其实一直都很自卑,直到遇见了他。
我们都没有父亲。我们的个性极其的相似。 彼此生命的依附与存在,是注定于手心中的纹络。相惜相慰。 喜欢他牵着我的手,他的手很暖。而我的手冰凉。他要带我去哪里?我总在心里想着,却没有问他。我不知道他要把带去哪里?我们就这样牵着手走……我不记得我们到了哪里。我只记得他的手是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