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束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纤维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纤维束

纤维束范文1

关键词:玻璃纤维;拉伸性能;标距;应变率;温度效应;Weibull

中图分类号:O316 文献标志码:A

近半个世纪以来,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Plastic/Polymer,简称FRP)以其轻质、高强、绝缘、隔热、耐久性好、可设计性强等优点,逐渐活跃在土木工程领域[1-3].其中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GFRP)的显著特点是热膨胀系数与混凝土接近、比强度高且价格相对便宜[4].国际上对FRP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研究首先从玻璃纤维开始.

单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工程结构复合材料的最基本单元,纤维又是单向复合材料承受拉伸载荷时的主要承载部分,它在冲击荷载下的力学性能与复合材料的冲击响应行为密切相关.而且,在冲击和爆炸等极端荷载作用下,材料的变形瞬间发生,应变率和温度效应同时影响材料的力学行为.因此理解纤维的尺寸效应以及在不同应变率和温度作用下的破坏失效模式是优化复合材料结构设计的关键.目前,已经有许多学者[5-7]开展了相关方面的工作,但中等应变率下的相关数据较少,而考虑中等应变率与温度耦合作用的试验数据更是空白.

由于在地震和低速冲击荷载作用下,建筑结构遭受的应变率处于中等水平(1~200 s-1)[8],本文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玻璃纤维束的尺寸效应以及在中等应变率范围(40~160 s-1)和不同温度条件(25~100℃)下的力学响应,以获得其破坏强度、韧性等力学性能指标,进而为建立GFRP的动态本构关系及其增强结构在极端荷载和环境下的分析与评估方法奠定基础.

1 试验测试

1.1 试样制备

本实验所选单向玻璃纤维布由南京海拓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图1给出了纤维布的单向编织结构和光学显微镜下的微观结构.纤维束的横截面积为0.473 mm2,可以通过其线密度除以体密度得到[9].制备试样时,用薄刀片沿纤维布纵向小心裁取多根纤维束备用.将0.2 mm厚铝片用圆齿压痕、居中对折,涂上环氧树脂胶,按所需标距(25,50,100,150,200和300 mm)夹持在纤维束两侧,待胶固化后,将两端多余纤维去除,试件成型,如图1(b)所示.

图1 (a)玻璃纤维的单向编织结构和光学显微镜下的微观结构;(b)试件

Fig.1 (a) Unidirectional woven structure and microscopy image of glass fiber; (b) specimen

1.2 测试仪器与方法

单束纤维的准静态拉伸测试采用MTS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型号C43.304).该试验机机架的负荷上限为30 kN,数据采样频率最大可达1 000 Hz,控制器分辨率为20 bit.试验时加载速度设定为2.5 mm/min,采用1 kN力传感器,采样频率设为20 Hz.动态拉伸测试采用国际先进的Instron落锤冲击系统(型号Ceast 9340).本系统的冲击高度为0.03~1.10 m, 速度范围为0.77 ~4.65 m/s,最大落锤重量为37.5 kg, 最大冲击能量为405 J.冲击速度V可以自行设定,然后由落锤控制系统换算成相应的锤头下落高度H.本实验根据仪器的量程,设V为1,2,3,4 m/s,对应的应变率分别为40,80,120,160 s-1.本研究选取25,50,75和100 ℃作为温度变量T进行一系列测试[10].

对于纤维束而言,其刚度远小于仪器加载系统的刚度.为了检验MTS试验机测量误差,额外采用引伸计测量试件变形,并与试验机记录的夹持端位移进行对比,得知测量误差在2%以内,因此将夹持端的相对位移近似作为试件标距内的变形,与标距的比值即为应变值.

2 结果与讨论

2.1 应力应变曲线

图2分别为玻璃纤维束在不同标距、不同应变率和不同温度作用下的典型应力应变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在静态拉伸作用下,应力应变曲线相对平滑;而在动态拉伸作用下,曲线波动较大.动态曲线的波动主要由冲击过程激发的仪器振动引起[11],其个数随着应变率的增大而递减.从这些应力应变曲线中获得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参数:杨氏模量,拉伸强度,峰值应变和韧性.其中,杨氏模量代表曲线的线性段斜率.对于准静态曲线而言,上升段基本为线性,因此所获得的杨氏模量较为准确.而对于动态曲线而言,波动的影响使得杨氏模量的确定十分困难,因此本文以能够描述曲线整体趋势的直线斜率为代表值.相对而言,韧性的结果比较容易获得,因其代表的是应力应变曲线下的面积,表征的是单位体积的变形能.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2.2 不同标距、应变率和温度下的力学性能

图3~5给出了玻璃纤维束的杨氏模量、拉伸强度、峰值应变和韧性与标距、应变率和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这些材料力学性能参数均与标距、应变率和温度相关.从图3可以得出,杨氏模量随标距的增加而增大;而拉伸强度、峰值应变和韧性随着标距的增大而减小.具体而言,当标距由25 mm增加到300 mm时,杨氏模量增加了23.6%,而拉伸强度、峰值应变和韧性分别降低了29.0%,40.9%和45.5%.从图4可以得出,在40~160 s-1应变率范围内,杨氏模量和拉伸强度都随着应变率的增加而增大,而峰值应变与韧性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具体而言,当应变率从40 s-1增加到160 s-1,杨氏模量和拉伸强度分别增加了22.0%和38.6%;而当应变率由40 s-1增加到120 s-1时,峰值应变和韧性先由原来的0.038 ± 0.004 mm/mm和40.2± 7.9 MPa增大到0.041 ± 0.004 mm/mm和50.8 ± 6.3 MPa,而当应变率继续增加至160 s-1,其值又分别减小到0.037 ± 0.004 mm/mm和46.1± 5.9 MPa.但总体来看,峰值应变减小了1.8%,而韧性增大了14.6%.从图5可以得出,杨氏模量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峰值应变恰好相反,而拉伸强度和韧性却呈现出先减后增的趋势.具体而言,当温度由25℃增加到100℃时,杨氏模量减小了36.7%;而峰值应变增大了19.9%.至于拉伸强度和韧性,当温度由25℃增加到75℃,其值由1 729 ± 67 MPa和40.2± 7.9 MPa减小到1 292 ± 123 MPa和27.7 ± 4.8 MPa,分别减小了25.3%和31.1%;而当温度增加到100 ℃,其值反而增加至1540 ± 107 MPa和40.0 ± 3.6 MPa,分别增大了19.2%和44.5%.

另外,图3~5还对各力学性能参数随标距、应变率和温度的变化趋势进行了曲线拟合,并给出了拟合方程,以便于工程应用.在25~200 mm的标距范围内,随着标距的增加,玻璃纤维束的杨氏模量随之增加,但200 mm之后没有显著变化,而拉伸强度、峰值应变和韧性随着标距的增加呈对数减小;在40~160 s-1的应变率范围内,随着应变率的增加,杨氏模量呈对数增加,而拉伸强度呈线性增加.峰值应变和韧性的变化趋势可近似用二次多项式拟合;而在25~100 ℃的温度区间内,随着温度的递增,材料的杨氏模量呈线性减小,峰值应变呈线性增加,拉伸强度和韧性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也可近似用一个二次多项式拟合.

2.3 尺寸、应变率及温度效应机制

2.3.1 尺寸效应机制

玻璃纤维束的拉伸强度随着标距的增加而减小,呈明显的尺寸效应.Weibull尺寸效应统计理论认为[12],这主要是由于材料强度的随机分布所引起.沿纤维长度方向,强度是不均一的,纤维总是在最薄弱处断裂,试样愈长,出F最薄弱环节的概率越大,越容易发生断裂.但是,当标距大于200 mm,纤维的拉伸强度不再发生明显变化.这说明对于玻璃纤维束而言, 200 mm接近其强度受限临界长度,当长度超过这个临界值时,其内部包含最薄弱环节的概率极大.

2.3.2 应变率效应机制

玻璃纤维束的拉伸强度呈明显的应变率相关性.当应变率由1/600 s-1(准静态)增加到160 s-1(动态)时,拉伸强度由919 ± 102 MPa增长到1 727± 67 MPa,增幅近一倍.这种应变率相关性可作如下解释:

如图6所示,在准静态拉伸荷载作用下,试件的断裂部位比较集中,而在动态拉伸荷载作用下,断裂部位延伸至整个标距范围.这说明随着应变率的增加,冲击荷载在基本承载单元上的分布更为均匀,单丝有更多的部位参与耗能,使得其强度发挥得更充分.另外,在拉伸荷载作用下,构成纤维束的单丝不一定同步断裂,断裂位置也不一定平齐,因而纤维丝之间的摩擦在破坏变形过程中一直存在.随着应变率的增加,纤维丝之间的相互挤压作用也不断再增大,因此滑动摩擦力也不断增大(摩擦系数可视为常数),进而提高了纤维束的整体拉伸强度.

4 结 论

本文对玻璃纤维束进行了不同标距、应变率和温度下的拉伸测试,并讨论了标距、应变率和温度对其力学性能参数的影响,最终得到以下结论:

1)玻璃纤维具有明显的尺寸效应.杨氏模量随标距的增加而增大,而拉伸强度、峰值应变和韧性随着标距的增加而减小.当标距大于200 mm,纤维的杨氏模量和拉伸强度不再发生明显变化.这说明对于玻璃纤维束而言, 200 mm接近其强度受限临界长度,当长度超过这个临界值,其内部包含最薄弱环节的概率极大.

2)玻璃纤维属于应变率敏感材料,在40~160 s-1应变率范围内,杨氏模量和拉伸强度都随着应变率的增加而增大,而峰值应变与韧性呈先增后减的趋势.

3)温度对玻璃纤维的力学性能也有一定的影响.在25~100 ℃的温度范围内,杨氏模量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峰值应变恰好相反,而拉伸强度和韧性却呈现出先减后增的趋势.

4)随着应变率的增加,m值逐渐减小,表明更高的应变率下,玻璃纤维束表现出更随机的破坏分布.当温度从25℃逐步升高到100℃,m也在依次减小,体现出愈发离散的分布.

参考文献

[1] BAKIS C, BANK L C, BROWN V,et al. Fiberreinforced polymer composites for constructionstateoftheart review [J]. Journal of Composites for Construction, 2002, 6(2): 73-87.

[2] DAI J G, BAI Y L, TENG J. Behavior and modeling of concrete confined with FRP composites of large deformability [J]. Journal of Composites for Construction, 2011, 15(6): 963-973.

[3] FIORE V, DI BELLA G, VALENZA A. Glassbasalt/epoxy hybrid composites for marine applications [J]. Materials & Design, 2011, 32(4): 2091-2099.

[4] NKURUNZIZA G, DEBAIKY A, COUSIN P.et al. Durability of GFRP bars: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 Progres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nd Materials, 2005, 7(4): 194-209.

[5] ZHU L, SUN B, HU H, et al. Constitutive equations of basalt filament tows under quasistatic and high strain rate tension [J].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2010, 527(13): 3245-3252.

[6] LIM J, ZHENG J Q, MASTERS K,et al. Effects of gage length, loading rates, and damage on the strength of PPTA fiber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mpact Engineering, 2011, 38(4): 219-227.

[7] ANDERSONS J, JOFFE R, HOJO M, et al. Glass fibre strength distribution determined by common experimental methods [J]. 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2, 62(1): 131-145.

[8] 林峰, 顾祥林, 匡昕昕,等. 高应变率下建筑钢筋的本构模型 [J]. 建筑材料学报, 2008, 11(1): 14-20.

LIN Feng, Gu Xianglin, KUANG Xinxin, et al. Constitutive models for reinforcing steel bars under high strain rates [J]. Journal of Building Materials, 2008, 11(1): 14-20. (In Chinese)

[9] ZHU D, MOBASHER B, RAJAN S D. Dynamic tensile testing of kevlar 49 fabrics [J]. Journal of Materials in Civil Engineering, 2010, 23(3): 230-239.

[10]e, 欧云福. 应变率和温度对单束BFRP力学性能的影响 [J]. 建筑材料学报(优先出版), 2015: 1-11.

ZHU Deju, OU Yunfu. Strain rate and temperature effects on mechanical behavior of BFRP single yarns [J]. Journal of Building Materials (Online First), 2015:1-11.

[11]ZHU D, RAJAN S, MOBASHER B, et al. Modal analysis of a servohydraulic high speed machine and its application to dynamic tensile testing at an intermediate strain rate [J]. Experimental Mechanics, 2011, 51(8): 1347-1363.

[12]WEIBULL W. A statistical distribution function of wide applicability[J]. Journal of Applied Mechanics, 1951, 13(1): 293-297.

[13]刘凤岐, 汤心颐. 高分子物理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

LIU Fengqi, TANG Xinyi. Polymer physics [M]. Beijing: Advanced Education Press, 1995.(In Chinese)

[14]CREASY T. Modeling analysis of tensile tests of bundled filaments with a bimodal Weibull survival function [J]. Journal of Composite Materials, 2002, 36(2): 183-194.

纤维束范文2

摘要:纤维艺术作为现代装饰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无论从表现上还是空间的装饰性上,都无法摆脱现代科技进步的影响,制作手段从整体上来说已经完全超越了传统的范围。各种纤维材料的产生和运用,也促使了纤维艺术向着更为多样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纤维艺术 纤维材料 美感

纤维艺术的魅力不仅在于图案美,纤维材料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表现力,不同的纤维材料会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随着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影响与传播,艺术家们逐渐发现了纤维艺术中使用各种材料可以创造崭新的艺术形式和样式,这种手段的运用,从本质上就是突破了传统艺术形式上材料处于隶属地位的观念束缚,在无形之中促进了艺术家对传统纤维艺术观念、形式认识上深化,同时也促使纤维艺术家们对现当代纤维艺术独特语言进行着广泛的探索、大胆的开拓和试验,使纤维艺术构成形式呈现出开放的多元化的风貌。

平面性、浮雕式的壁挂;立体性、装置性的软雕塑;环境与纤维艺术互动的陈设性纤维艺术。无疑都给这门古老的艺术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这一切标志着现代纤维艺术的艺术语言、开拓性的创造思维和自由的试验性特征与现代、后现代美术思潮相同步、相融合,强调了艺术形式的多样性和多维性、强调了材料和技术的综合性、多重性,反映了隐藏在视觉形态中的时代特征。雕塑家吕品昌说过:“将技术理性所遮蔽的材料自身的丰富品质和潜能充分地发掘出来”。在这方面不乏范例,美国纤维艺术家席拉•希克斯的作品就充满了魅力,通过对材料的深刻认识及对其品质的充分挖掘,因材施艺,充分发挥纤维素材的自然特质,引入联想和想象,创作出令人回味的纤维艺术作品。席拉•希克斯认为:在做纤维艺术作品时,艺术家应该完全自由地创作和表达自己的意图,不需要临摹平面绘画的模式,而应该在编织过程中求开拓、求创新。当她的作品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新异的作品对看惯了墙面壁挂的人来说是非常吃惊的,猜不出究竟是用什么材料来制作的,艺术家的灵感究竟来自何方?其实,希克斯不但吸收了古代秘鲁的编织技艺而且还采用了塔斯科印第安人的编织方法,比如:带子的编织技艺。这使得她作品很好平衡了传统因素与现代语境的关系。在1967年举办的第三届国际壁挂艺术双年展上,希克斯参展的一件壁挂的装饰手法是用包芯经编纱线编织而成的。该技艺是帕拉卡斯人制作葬礼服采用的技艺(Paracas,帕拉卡斯半岛,在今秘鲁伊卡省。以帕拉卡斯半岛为中心的文化,其年代为南美文化早初生期和早中间期,即公元前900年至公元400年,用精美的刺绣织物包裹尸体或作为随葬品,织物图案与纳斯卡彩陶有关)。席拉•希克斯由钻研传统织物出发,在寻求突破与创新的当代背景下,展开了她对织物蕴含物质与精神的永恒性的深刻思索。香港纤维艺术家安琪拉•林的作品就运用了很多点状材料元素。例如我们不太注意到的鱼的眼睛、指甲、鸡蛋皮等,这些材料都是作为点状元素出现的。其作品反映了她的兴趣和爱好。高中时学习的是中国文学,她的阅读广泛而深入,尤其在诗歌写作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她曾在加利福尼亚和夏威夷学习过服装、雕塑和绘画。从1991年起,安琪拉•林举行了很多个人展和联展。 2000年,林在“里程碑?刺绣展”展出14件作品,这些作品都是来自阅读挪威神话小说带来的灵感。每一件作品上边都绣有她写的诗。她选择的材料以白色棉布和白色毡子作为主要的塑形基础,然后采用一些“生物材料”:鱼的眼睛、指甲、鸡蛋皮等,来表现大地的生长与生命的延续。她的系列作品中的第二幅作品:《婴儿》;第六幅:《恋爱》;第十幅到第十四幅:《死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第十四幅作品中,细小的白色的线球和一些鸡蛋皮,这件作品中没有诗,意味着结束和新的开始。这种把文字和纤维作品联系起来的方式源于中国艺术传统。美国艺术家苏金•乌尔《分散记忆》这件作品,使用了成串的珠状材料进行密集型的排列,然后围合,形成篮子的形状。通过单纯的色彩,多种大小不同的珠子及串联的技法,艺术家将自己分散的记忆寄予一个筒状的作品之中。各件小珠子犹如珍宝一般召唤观察者去观察去思考,享受珠子带来的视觉和触觉美感,并且其图像给人以隐喻的联想。这种珠子被赋予了特定的意义,象征的手法从较为深层的角度含蓄地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回味和追忆。

现代纤维艺术的制作手段从整体上来说已经完全超越了传统的范围,甚至是借用了许多其他工艺的制作手段,一件作品往往是多种手段的综合体现,从单一走向多元化。“现代纤维艺术家们在研究纤维语言时,基本上由两种倾向:仍然利用传统纤维材料,根据材料的特点探索新的表现手法;开发新的纤维材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新技法。二者的目的都是为使作品具有新的形态,显示强烈的个性。”传统

纤维束范文3

“我环保,我骄傲”

作为纺织产品中新的一员,绿色环保必是绕不开的话题,原材料主要为植物性纤维的舒弹丝在这方面可以大声地说一句,“我环保,我骄傲”。舒弹丝是福建海兴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兴)与美国杜邦公司合作开发的产品,采用了杜邦源自植物性可再生资源的舒弹丝聚合物和独特的清洁加工工艺,堪称绿色环保的领军原料。

据海兴总经理张连京介绍,与传统的合成纤维(如涤纶、尼龙等)不同,舒弹丝纤维在保留了众多优良服用性能的基础上,首次将生物科技融入这一领域,突破性地采用植物中提取的淀粉糖,通过生物发酵的方法来获得生产舒弹丝的关键原料:PDO。而且在生产流程中能耗低,余料可回收,经后处理后可达到循环使用。“舒弹丝37%的原材料采用非石油的可再生生物质资源,减少了对石油和石化产品的依赖。相比石化法生产的尼龙6纤维,生产同样数量的舒弹丝可减少30%的能源消耗和63%的二氧化碳排量,是可回收、可循环使用的绿色环保纤维。”

张连京称,国家纺织行业“十二五”规划中明确将生物质纤维和原料作为一项重点发展的项目,而舒弹丝完全符合这—方向和趋势。另外,舒弹丝也通过了最为严格的Oeka-Tex标准100一类认证。“有些化纤产品像氨纶在很多领域都受限制,但舒弹丝无论是用于婴幼儿产品,亦或消费者是过敏体质,都不会产生任何问题。”

目前海兴是中国区域唯一的舒弹丝生产企业。公司已得到杜邦的授权,允许其在推广含有Sorona~的弹力短纤维时使用美国杜邦公司拥有的若干注册商标或商标,即DuPontTM、杜邦TM和Sorona。而海兴也将舒弹丝授权给杜邦管理,借助其在品牌管理方面的经验共同开拓市场。

“一加一大于二”

“就像煲汤一样,加点味素可以让汤更鲜美,但绝不会把鸡汤变成鱼汤。”这是张连京对舒弹丝性能一个颇为形象的比喻。顾名思义,舒弹丝的弹性介于高弹和低弹之间,舒弹丝面料既保留了弹性面料的舒适性,又具备了应有的身骨,适中的弹性、极佳的手感和良好的拉伸回复性,赋予面料独特的优势。

最为重要的是,舒弹丝可与棉、毛、丝、麻、粘胶、天丝、涤纶等各类纺织原料任意混纺,既不会改变原有材料的优越性,又赋予原有纤维更好的性能,如舒适性、吸湿性、抗皱性等。“比如麻、毛等有一定的刺感,加入舒弹丝后,能够使其手感更加柔软。尽管同样是化纤产品,但舒弹丝不会给予人体闷热感。”

从男装角度来说,因为弹力面料容易变形,导致服装档次不高,因此一般男装都会选择不带弹力的面料,尤其是商务男装。但如此一来舒适性又相对较差,舒弹丝很好地解决了企业对低弹面料的需要。与传统的氨纶弹性面料相比,它能防止面料鼓包、松弛,无论是多次拉伸、阳光曝晒,还是苛刻的洗涤和面料后处理加工,舒弹丝独特的分子机构和物理形态都能确保面料的弹性持久、稳定。“舒弹丝面料的尺寸稳定性其他任何纤维都达不到,轻微变形一过水就会恢复。经权威检测,80℃高温水洗,舒弹丝的回缩率低于2%”,张连京称。

同时,舒弹丝能适应各种纺纱和印染条件,生产任意规格的产品,给之后的面料开发提供更多的可能,为设计师创意留下了无限空间。

“媒婆+保姆”

跟舒弹丝的产品相比,海兴“先人一步”的服务理念,同样值得一提。走进海兴的产品展厅,通过展品不仅展示出了不同形态舒弹丝纤维的多种优点,更为直观的是这一新型纤维织制的百余种面料被分为牛仔、休闲、正装和毛纺等几大类放在不同位置,可以让人通过视觉、触感全方位地感受舒弹丝的魅力。这正是海兴在服务方面的探索。作为新兴产品,依托文兴布业集团,海兴投入了大量精力进行前端开发,并不断研发和改进,不仅生产出了性能优异的舒弹丝产品,而且研发出了一整套完整的纺纱、织造、染整技术,推出了系列的后道纺织产品,力求为客户减少更多的风险和研发成本。

有人问张连京,对新产品供应链的打造有何看法。他回答,作为一种全新的原料,除了在创新、减少库存等方面努力以外,更难做的是服务。“我们想要做的是如何把整个供应链上下游串联起来。真正做到告诉终端,我能做什么,你到哪可以买到这种产品;告诉纺织企业谁想要这个产品,这个产品该怎么做。”正是这样一个理念,使“贴近终端客户,服务纺织产业”成为海兴的服务宗旨,张连京也将其幽默地概括为“媒婆加保姆”。

“我们不是单纯地销售纤维,而是一个产品方案的启动者。传统原料厂的流程一般都是原料-纱厂-面料厂-服装企业-消费者,这样到达终端的时间过长,而且每一环节对产品都不了解,那客户的积极性一定不会太高。”张连京说,“贴近终端客户”就是要利用企业团队和优势为下游终端品牌做基础开发,比如舒弹丝跟棉麻丝毛的混纺比例不同最终将呈现什么样的效果,通过实物将产品的初步性能展示给终端客户,客户可以在此基础之上再做调整和改进。“服务纺织企业”,就是通过无偿的技术支持让纺织企业掌握舒弹丝混纺的技术,在设计纱线或面料时保持其最佳性能,协助企业进行开发,避免生产的盲目性。

纤维束范文4

Abstract: The technology of self-adjustment fibre-filtering realizes the high-effctive run of the fibre-filtering equipement through the accurate selection of filtering material and the unique installation methods. The filter is precise and the cost is low. The equipment is basically without care.

关键词: 自调节;纤维过滤;技术参数

Key words: self-adjustment;fibre-filtering;technical parameter

中图分类号:TU9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7-0040-01

0引言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在我国首先开始应用的纤维过滤技术,与传统的石英砂过滤相比较,具有精度高、处理量大等特点。但由于纤维本身的特性所决定,如果为了提高过滤精度,必须加大纤维滤元布置的密度,这样又使清洗变得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曾采用在纤维滤料中设置水囊等加压装置,或者采用机械压实装置等方法,但经过几年的工业运行,出现了操作复杂、检修维护量大等弊端。

自调节纤维过滤技术是通过对用作滤料的丙纶材质纤维的密度和纤度的选择、束状滤元的活化方式和膨化程度的加工工艺的研究、滤料空隙率和截污率的理论计算和试验,实现了各种相关技术参数的精确调整,确定了过滤与反洗均达到最佳状态的结合点,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过滤装置中滤元的安装方式和布置密度。在解决了纤维滤料过滤精度高而清洗困难的技术难题的同时,又实现了过滤装置的自调节运行。

1结构与机理

1.1 结构本过滤器由罐体、罐外管路、罐内的固定孔板、柔性约束纤维束(滤料)、布气管、进水配水盘等组成。

1.2 工作原理本过滤器采用待过滤水由下至上流经纤维滤层的过滤方法(也可根据用户要求设计成由上至下的过滤方向)。

成床:开始由下向上进水时,处于自由状态的纤维束会弯曲并整体上移,上密下疏地被纵向压实形成深层过滤滤层。

过滤:待过滤水不停地流经已形成的纤维滤层,水中的悬浮物被纤维滤层吸附和截留而实现过滤。

清洗:滤层失效时,需进行滤料清洗以恢复其截污能力。清洗时,采用气水合洗的方式,清洗水由上至下流入,空气由下至上进入,使原被压实的纤维束整体下移、伸展,处于松散和抖动状态,纤维表面吸附和截留的污物被洗脱而随水流带出过滤器实现滤料清洗。

2技术特点

过滤精度高:水中悬浮物的去除率可接近100%,经良好混凝处理的原水浊度≤20FTU时,过滤后出水浊度始终≤2FTU。并对细菌、病毒、大分子有机物等杂质有显著的去除作用。

过滤速度快:为30m/h-50m/h,是传统过滤器过滤速度的3-5倍。

截污容量大:为5-10Kg/m3(滤料),是传统过滤器截污容量的2-4倍。

占地面积小:相同的制水量,占地仅为传统过滤器的1/3-1/2。

自用水耗低:仅为周期制水量的1-3%;一般情况下可用原水进行反洗。

不需要更换滤元:滤元被污染后可方便地进行清洗,恢复其过滤性能,其连续使用寿命不少于10年,不存在跑料、板结等现象。

3设备过滤部件制造的主要技术参数

具体参数见表1、表2。

4设备主要性能及规范

具体见表3。

自调节高效纤维过滤器不仅可有效地清除水中的悬浮物,还对水中的有机物、胶体、铁、锰等有明显的去除作用,可广泛应用于:电力、石油、化工、冶金、造纸、纺织、食品、自来水、游泳池等各种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处理,以及废水的回用深度处理。

参考文献:

[1]刘凡清.介质过滤方法及设备[P].(ZL87100467).

[2]承慰才.纤维过滤装置[P].(ZL98246416.9).

纤维束范文5

中文作品其实也类似,但得细分。上古诸子散文诗之类,好读但不膏腴,像牛肉干,咬多了厚味满口,但牙齿累。《文选》里的东西尤其如此,《古诗十九首》算例外。越是近年出版的书越清淡,薄而好读,但偏滑,不厚润。我认识的人,都爱重读“三言”、《金瓶梅》《牡丹亭》《红楼梦》《水浒传》《儒林外史》,以至于沈从文、汪曾祺、钱锺书、张爱玲诸位,无他,这些作品都聪明厚润不紧绷,肥而不腻,瘦而不柴,而且余香满口。

马三立老师曾说:“生书熟戏,听不腻的曲艺。”老一代评弹唱腔为啥好听呢?这就是功力。有功力的相声、京剧和书,都是那么个圆润润、颤悠悠的饱满劲儿,跟熬到火候的乳白鱼汤一个道理。

坐火车时读福克纳、斯坦贝克、科塔萨尔甚至物理学教材,平时再看不下去的段落都可以轻松咽掉。当然史传也另分,《史记》就比其他史传好看得多,像分盒贮藏的脆坚果仁,不用特意当火车读物,平时也看得下去。

几十个小时的长途火车旅行要备几本百看不腻的大部头肥书,以备看累了休息调剂使,这就具体各有所好了。海明威上世纪40年代之前的短篇像冰镇芥蓝,白天走路看会觉得清爽明快,一入夜读就会心情抑郁继而发冷。膏腴一点的书,例如沈、汪、梁、施、张、钱诸位的小散文,嫩软有味,很适合吃饭时读。同理适用于各家通俗演义和古典章回小说。因为章回小说大多有松有紧,故事性十足,有肉味,极下饭。欧・亨利与马拉默德的大部分以喜剧结尾的小说、卡尔维诺的马可瓦尔多系列,就可以当零食甜点,随时捧起来吃着玩。

大部头的书,好处之一是催眠,但也得挑对书。膏腴的书不适合催眠,一不小心就看到天亮了。我小时候看《九三年》催眠,结果心情澎湃,一气看完,彻夜难眠。陀老的东西看了会做噩梦。大概睡前一适合看各类原文书,二适合看哲学史、思想史、艺术史,倦意浓了直接睡。

(选自《读者》2014年第11期,有删改)

阅读思考

1.作者认为中文作品中的闲书有哪些味道?

2.为什么各家通俗演义和古典章回小说,很适合吃饭时读?

纤维束范文6

关 键 词 :纤维艺术 综合材料

在纤维艺术中,无论是传统的平面作品还是带有前卫观念的装置作品都是将材料作为基本的元素,利用不同的技法来表达观念和思想的。艺术家不是简单地将多种材料进行堆砌,而是利用材料的某一特性,改变其外部特征并赋予新的形式和内涵,使其产生新的视觉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一定的材料适于一定的造型,反之,如果用材不当,哪怕艺术形象再好,也达不到最佳效果。所以,我们只能从实际出发加以选择、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与特定造型相适应的质地特性和表现力,因材施艺,增强其审美价值。

纤维艺术有无限开放性的特点。为艺术家探索多元的纤维材料、开拓新颖的艺术形式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纤维艺术可利用的材料非常广泛。所谓综合材料就是将以下所列举的任何两者或两者以上的材料通过有机组合,加之彩绘、蚀刻、编织、镶嵌、焊接、组装等各种手段综合运用,必会得到意外的收获与偶然的乐趣。包括羊毛、丝线、纸、棉线、纸浆、铁丝、布、线绳、银线、稻草、亚麻、铜丝、织物、树脂、塑胶、手工纸、书的碎片、毛线、麻、丝网、锡纸、不锈钢、塑料、布带、鞋带、丝、棉、混合材料、单丝纤维、多元酯纱、装饰纱、女人头发、蚕丝、人造丝、银丝、聚酯丝、高丽纸、蓝色牛仔、特制线、尼龙、棉布、丝绸蜡染、金属丝、报纸、纱线蜡扎染、电影印刷品、碟子、珐琅、手套、竹、草蒲、麻绳、鸟笼、绡、铝箔、棕丝、钢网、尼龙绳、钩针织物、包装带、方铁管等等。wwW.lw881.com这些材料因为作者的另类使用,可以给人以陌生化的视觉效果,构建了个性化的审美王国。

雕塑家吕品昌说过:“将技术理性所遮蔽的材料自身的丰富品质和潜能充分地发掘出来”。在这方面不乏范例,美国纤维艺术家席拉·希克斯的作品就充满了魅力,通过对材料的深刻认识及对其品质的充分挖掘,因材施艺,充分发挥纤维素材的自然特质,引入联想和想象,创作出令人回味的纤维艺术作品。

我国香港纤维艺术家安琪拉·林的作品就运用了很多点状材料元素。例如我们不太注意到的:鱼的眼睛、指甲、鸡蛋皮等,这些材料都是作为点状元素出现的。其作品反映了她的兴趣和爱好。2000年,林在“里程碑·刺绣展”展出14件作品,这些作品都是来自阅读挪威神话小说所带来的灵感。每一件作品上边都绣有她写的诗。她选择的材料以白色棉布和白色毡子作为主要的塑形基础,然后采用一些“生物材料”:鱼的眼睛、指甲、鸡蛋皮等,来表现大地的生长与生命的延续。她的系列作品中的第二幅作品《婴儿》、第六幅《恋爱》、第十幅到第十四幅《死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第十四幅作品中,细小的白色线球和一些鸡蛋皮,意味着结束和新的开始。这种把文字和纤维作品联系起来的方式源于中国艺术传统。

美国艺术家苏金·乌尔的《分散记忆》这件作品,使用了成串的珠状材料进行密集型的排列,然后围合,形成篮子的形状。这个过程犹如在用单个的文字创造记叙文一般,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通过单纯的色彩,用多种大小不同的珠子及串联的技法,艺术家将自己分散的记忆寄予一个筒状的作品之中。各件小珠子犹如珍宝一般召唤观察者去观察、思考, 享受珠子带来的视觉和触觉美感, 并且其图像给人以隐喻的联想。这种珠子被赋予了特定的意义,象征的手法从较为深层的角度含蓄地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回味和追忆。还有美国纤维艺术家南希的作品《金色的波》,采用了羊毛、铜丝和黏胶纤维作为材料;保加利亚纤维艺术家万曼的作品《经与纬》,采用了塑胶管和毛线作为材料等例子不胜枚举。这些作品都丰富了材质的种类,丰富了材质之间的对比关系,丰富了纤维艺术的表现语言。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林乐成的作品《春、夏、秋、冬》,运用具有温暖、柔软特征的天然羊毛材料,通过经纬线交错编织出凹凸肌理和不规则的几何图形组合,加上作品中黄、绿、红、紫四种颜色代表四个季节在不断变化,但生命却是永恒的,在时间和空间上使人产生一种延续与运动的感觉。

《花落》是陈玲的作品之一。她运用了经过风干后的花瓣,不同颜色的花瓣作为点状元素出现在作品中,再用大头针将其有规律地扎在展板上,用“点”的语言来塑造形象,在光的照射下每一个点都有投影,投在展板上影子也成为了作品中重要的元素,与作品形成一个整体,给人以丰富、亲切的自然感受。每个“点”与其投影一起,错落有致,富有变化,飘飘洒洒,表达了“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诗意景象,同时也表述了一种内心情感的失落。

上世纪90年代末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率先在国内发起了“纤维艺术普及教育运动”,并通过“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的学术交流平台,吸引了国内外众多艺术家共同参与,积极推动着中国纤维艺术的新发展,掀起了纤维艺术运动的热潮。而直接影响是国内50多所高等院校相继开设纤维艺术专业,纤维艺术教育、学术交流、艺术创作在全国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构建了一个新的精神家园,开辟了一片新的艺术天地。

总之,随着纤维艺术家的不断探索和努力,现代纤维艺术的综合材料在种类与具体表现方式方面都日益丰富和完善起来。越来越多的新材料以新的形式和新的表现方法加入到纤维艺术中来,像金属、木材、塑料、光纤等材料也开始被广泛应用。材料的开发与综合运用具有无限的发展空间,如同浩瀚的宇宙,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这无限空间会渐渐展露于我们面前。世界上没有不能利用的材料,关键在于人们是否发现材料的美并能充分地把它表现出来,因此,未来有待我们努力去研究、去发现。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