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反思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语文教学反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语文教学反思范文1

【关键词】语文教学反思自主学习

以往的语文教学,把学生禁锢在小小教室里,两耳不闻窗外事,这样做肯定不对,这次课程改革,其中重要一点,就是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大力改进课堂教学,另一方面要拓宽语文教学的形式。笔者认为表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思考。

一、从实际出发,优化课堂教学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教材,让学生喜欢学习,是值得考虑的问题。例如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通过各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注重学生对课文独特的感受,这时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真正了解,知道什么对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学生感兴趣的、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因此上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小结、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在课后及时反思,不能一味要求课堂的“完美”而勉强学生。

二、学生的自信源于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不可冒犯的,学生也不是唯命是从的。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满信心,成功的教学依赖于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温柔的目光,亲切的抚摸,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依赖老师,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所在。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相信是一种巨大鼓舞。作为老师,应该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而教师的作用,就要唤醒学生的自信。

三、突出人文性,鼓励自主学习

在语文课堂上,课堂上成了纯粹的工具训练课,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远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所以,语文课不受学生欢迎。新的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种及其重要的位置。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但要注意的是在教学中教师在突出体现语文人文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其工具性,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互依存,互相依赖,互相制约。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辅相成的,是高度统一的。可时下语文课堂中的有些做法就值得反思了,有不少老师认为,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是在削弱及淡化基础知识。课堂上特别重视对语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教学,几乎没有提及,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搞这些教学就显得落伍了,过时了,平时教学时根本就的得不到重视。虽然语文课堂教学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样,可就是听不到朗朗读书声,但却看不到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赏不到对优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独到分析见解,没有了必要的训练,缺少了必要的积累,短短的句子段落,让学生读起来结结巴巴。试想,如果一个学生连一些极常用的字词也不会读,不会写,一写作文就是错别字、病句连篇,那么即使他文学感悟力再好,也是难以表达出来的。因此,教师在强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同时,也不能削弱学生的基本语文训练。应在兼顾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同时,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及培养。只有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实现。

四、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

实施合作学习是有一定条件的,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在学生没有充分阅读、思考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学习,由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入,认识也不很深刻,小组合作加工整理的结果与所得也是肤浅的、片面的,这样的合作只是为个别优秀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有的把合作讨论当作学生活动的唯一形式,一堂课下来,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收效甚微。有时教师不管在公开课还是平时教学动辄就安排四人小组讨论,不管内容有无讨论的必要,有些甚至一节课讨论到底。也有的教师让学生合作学习,但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看到一两个小组有结果就匆匆收场,完成一次合作。以上种种的合作学习,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质上是流于形式,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教师没能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意义,未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教师在倡导学生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培养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只有在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因此,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一)要组织好学生自学,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二)要组织好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教给合作的方法,重视对合作学习的评价,做到互动学习与个别辅导相结合;(三)要组织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强引导,全面实现教学目标。

五、反思中存在的现象

(一)自主的内涵在于学生自主的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但这一切的前提是,教师的主导一定要在事前有了足够的铺垫,学生已经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

(二)让学生学会对一个问题能从不同的角度探究,探究既要注重过程可也不能忽略结果,探究的目的是为了问题解决;

(三)虽然新课标强调对话,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但是不等于在课堂中阅读理解的过程以教师、学生的一问一答来完成即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四)语文必须具备学科特色,语文的文学性和趣味性不能忽视。不管在课上扩充的是什么材料采用的什么活动,其落脚点都必须为听说读写服务,为积累语言服务;

语文教学反思范文2

关键词:语文;基础课程;教学反思;教学效果

要想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语文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仅仅重视教学方法、技巧是不够的,更要重视在教学之后的反思工作,只有通过反思,才能更有效地找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除此以外,由于学生与教师在教学中占据着同等重要的位置,因此不仅要让教师做好“教”的反思工作,更要让教师引导学生做好“学”的反思工作,只有双方共同努力,才能有效保证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教师做好语文教学反思工作,提高“教”的效率

1.备课阶段的反思工作

备课阶段是每一个科目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在语文教学中也不例外,但是由于语文是一门基础课程,学生几乎每天都要学习新的知识,因此语文教师的备课工作量也会更大。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不仔细、遗漏知识点的情况,由于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会按照备课内容进行授课,在按照缺少知识点教案授课的过程中势必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基于此,语文教师备课阶段的反思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如果教师能够及时反思自身的备课工作,不仅能够发现自己在备课过程中出现的细节问题,及时为学生讲授遗漏的知识点,还能够发现备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从而使备课工作更加完善,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2.教学方法的反思

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只有良好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语文教学中,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接受语文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语文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更要重视在教学后期对教学方法的反思,在反思过程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一是及时测评不同学生对同一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对此内容的分析,能够使教师发现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不同的教学方法;二是及时总结自身在使用该教学方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避免教师将教学方法形式化,从而使教学方法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提高教学效果。

3.教学内容的反思

正确的教学内容是保证学生接受良好教育的前提,因此,为了使学生能够深入地学习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理解沟通能力,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内容,其反思方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根据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反馈情况,通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直接反映出教师在讲授语文知识时内容是否丰富,是否充分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二是全面分析自身在教学过程中,讲授的知识面是否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性格特点,是否有助于学生今后的成长,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需要补充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进步。

二、引导学生进行语文教学反思工作,提高“学”的效率

1.培养学生对上课认真度的反思

要想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效果,仅仅依靠教师的努力是不够的,要想使学生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教师就要培养学生对上课认真度的反思,语文教师应该以以下几方面为切入点,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第一,教师要及时进行课堂评价,在评价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阐述自身在该节语文课程中是否紧跟教师思路进行了学习,并让学生互评,通过自评和互评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到自身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没有认真听讲的行为,从而避免该行为,更准确地掌握语文知识;二是如果教师在教授语文知识过程中发现某位学生不认真听讲,教师就应该及时提醒学生。例如,教师可以询问该名学生:“你怎么理解老师刚才的话?”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认真听课,保证学习效率。

2.培养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反思

除上述内容外,在引导学生反思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反思,通过该反思的引导能够使学生发现自己对知识理解的不足,从而及时向教师询问相关的知识,更深入地学到语文知识。但是在此^程中,教师不仅应该重视学生的反思,更要结合学生对不了解知识的反思进行自我反思,让学生提出一些教学建议,及时了解自身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从而不断完善语文教学,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作为学生学习中一门重要的课程,语文教师不仅要从自身教学做起,使学生能够更积极地融入语文教学中,更要在教学后及时反思自己在教学各个环节中存在的不足,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学习的反思,使学生能够在自身与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更全面、深入地找出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段平平.试论农村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智慧[D].湖南师范大学,2015.

语文教学反思范文3

一、要善于自我提问,在质疑中解决难题

我们经常和学生说“学贵有疑,小疑则有小进步,大疑则有大进步”。作为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也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你才能更有效的帮助你钻研教材、寻求到适合你本人特点的教学方法。如设计教学方案时,可多问一问:“学生已经知道了些什么?”,“我该怎样去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学生可能会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备课时,尽管教师会预备好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碰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不能按你的备课思路回答,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出现争议等。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教学后,教师可以这样自我提问:“我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我的学生学到了什么?”,“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我从中学会了什么?”等。

二、要善于总结分析,在反思中完善教学

在平时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都有这种感受,一个人同时执教同年级、同学科的两个班,无论课前怎样认真地备课,讲课时总感觉到第二堂课效果要好一些。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仔细分析,原因主要在于每上完一节课后,不管有意无意大家都会总结课堂中的一些得失,从而在接下来的教学时进行调整,正是由于这些总结和调整使教学效果得到了提高。明白这一点之后,一节课结束或一天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我都静下心来细细想想:对课堂上的出色之处,不管是教学方法上的创新,还是某个引起了学生浓厚爱好的做法,这节课总体设计是否恰当,教学环节是否合理,其内容是否清楚,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充分,重点、难点是否突出;今天我有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做得还不够好,哪些地方需要调整、改进;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了,学生学得是否愉快,我教得是否愉快,还有什么困惑等。我都坚持较具体地记录下来,把这些想清楚,作一总结,同时加以完善,等待下次教学时拿来使用。而对于课堂上的疏漏、失误,我不但认真剖析这些疏漏、失误的原因,而且还找其他老师交流,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经常性的反思,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教师可以通过自我反省的方法,收集各种教学“病历”,多想想我错在哪?我的教学毛病在哪?然后,归类分析,找出典型“病历”,并对“病理”进行分析,重点讨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教学观念,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在教学中我诊断出毛病:对说明性的文章教学方法还不到位;有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还缺乏耐心;易激动、少理智等。这些毛病我及时的发现了,我想我也会及时的改正。

三、要善于深入研究,在探究中寻求方法

课堂是我们教师实施教学的主阵地,要让课堂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在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当前教学的大背景,在此基础上,通过阅读、课堂观察、调查和访谈等收集典型的教学案例,然后对案例作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教师既可以对课堂教学行为作出技术分析,也可以围绕案例中体现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进行研讨,还可以就其中涉及的教学理论问题进行阐释。因此,一堂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反思或教学日记,这对新教师尤其重要。课后反思主要包括对教材的知识点落实如何?或对教材的再创造是否切合学生实际?课堂节奏感、密度大小适当吗?有没有让学生体验感悟?有否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学生反响如何?有关细节处理得当吗?有无改进提高之处?有没有对学生新的想法或观点质疑,充分鼓励并因势利导?对突发事件有没有机智应付?产生新的教学灵感没有?讲练结合得好吗?课堂小结如何?重点、难点突出、突破了吗?上课有没有激情?有否感召力?

如在执教《草船借箭》这篇课文的时候,曾提出了一个非常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老师问:“你们平时都看过《三国演义》,我们现在不妨通过课文多其中的人物进行评价,到时,我们看谁评的出色。”过一时段,有一个孩子高高地举起了自己的手,说:“我喜欢周瑜,因为他有着过人的聪明,是个很好的将军。”这时,教师不耐烦地用“你觉得周瑜好吗?他是一个心胸狭窄的人”。通过对这一典型案例的剖析以及对照案例检查自身的教学行为,我们意识到,虽然我们天天都在喊“关注学生的发展”,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却经常我行我素,很少考虑学生的需要,很少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

四、要善于合作沟通,在交流中积累经验

善于和别人交流、合作是自己提高业务能力的有效途径。就象“合作讨论”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的学习理念,然而,作为我们教师更要善于与别人讨论。我在每次上校、镇、区公开课时,我都会请很多老师到我的课堂上去听课,希望他们能给予我指导。他们提出的问题非常有独到的见解,并且他们的每一个建议都有可能开拓我教学的思路,给予我反思的动力。我会积极根据实际需要和大家的建议对研究方案作出必要的调整,最后撰写出研究心得。就这样,我自我觉得每一次的效果都有点出乎意料。我想,通过别人的帮助、自己的研究,不断反思,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必将有很大的提高。

语文教学反思范文4

关键词:教学反思;语文教学;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7-0071

一、在教学前进行反思

教学前进行反思,这是我们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

首先,在教学前,我们可以从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上课前对教材内容的选取与舍弃、补充与延伸,对教学策略的选择,对教学重点难点的思考,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对教学方法的确定,对教学媒体的使用,对教学想象的设想,对探究问题的筛选,对学生参与的预测,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或失误、困境的解决与把握等进行反思。

其次,教师在教学前还可以对自己提出问题:“学习这一课前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才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易于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特别是在课堂上哪些内容应由学生自主学习,哪些问题需要教师讲授,哪些问题需要教师启发和小组合作讨论,哪些问题需要教师去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今天布置的作业中可能出现的共性问题是什么,作业中难点是什么,哪些问题需要给学生以提示。这些反思都要求教师在课前一一思索,并在备课及教案上反映出来。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课堂教学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才能做到胸有成竹地去上课,有的放矢地去引导,才能使教学成为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意义的实践活动。

二、在教学中进行反思

在教学中进行科学有效的教学反思,是我们教学成功的关键。

教师在课堂上要及时反思,不断调整,不能按照课前制定的教学方案一成不变地上下去,而要按照课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情绪、参与方式、探究效果、整体状态进行灵活的引导,在反思中改进,在反思中完善,确保每一堂课顺利、高效地进行。我们可以这样反思:

1. 对于课堂活动的展开,教师采用启发式、引导式,学生是否能积极投入、善于合作;勇于发现、敢于表达;是否能自学,善于交流?学生的学习状态、情感世界如何?在自学交流、合作探究、实践发现、争论研究、创新答辩等学生学习方式中,哪些方面的效果是好的?是在怎样的背景与情境中展开的?

2. 对于课堂中教师角色的把握方面,我们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激励者,活动的组织者?

3. 对课堂环境的营造,我们是否能积极营造宽松、民主、平等、互助的学习环境?是否能关注学生“喜欢学、愿意学、相信自己能学好”的内在的心理学习环境?

三、在教学后进行反思

于漪老师说:“教学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教学的得失,每位亲历者心里都有自己的一本“帐”。“教而不思则浅”,每节课结束后进行反思,这种教学的得失都是一笔财富,我们在反思中寻求新的突破和超越,这是教学成功的升华过程。我们可以这样反思:

1. 反思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标、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先进的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新顶点。

2. 反思不足之处

课堂教学是遗憾的艺术。教然后而知不足,教学后的反思会发现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从而促使自己不断学习,进一步地激发自己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失误)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一个教训,提醒自己在今后教学中避免失误。

3. 反思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 反思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丰富的材料养分。

5. 写出“再教设计”

语文教学反思范文5

关键词:大学语文 教学 反思 重构 理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6-0007-02

大学语文在发挥人文教育功能的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此外,大学语文还带有一定的工具性色彩,因此可以说大学语文完美融合了人文性教育和工具性能力培养的任务。大学语文教学一直受到学界关注,并在高校教学中被设定为基础教学课程。目前,高校大学语文教育面临困境,学科地位不容乐观。没有人可以否定语文的重要性,但为什么大学语文会“失落”到这个地步,这是当前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深思的问题。

一、大学语文“失落”的主要原因

(一)教师

大学语文教学难度相对较大,对任课教师的水平要求较高,需要经验丰富、学识渊博、知识面较广、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较强的教师。由于大学语文的学科地位较低,大学语文教师未来的发展方向比较模糊,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大学语文教师职称的评定,不仅涉及文学水平,且与教育水平有关,因此无法直接认定,通常是以大学教师的意愿为主。这种情况导致大学语文教师不能在语文学科范围内去提升职称,只能选择挂靠中文系相关学科的方式去提升职称,这类现象的存在导致实践教学无法良好开展。二是目前大学语文并不是独立的学科,师资队伍没有对应的教学科研机构,也就导致师资建设没有一定的方向,尤其是教学研究与发展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难以突破,教师对语文教学失去了兴趣,大学语文教学自然会逐渐走向“失落”。

(二)学生

学生是学学语文的主体,也是对语文教学感受最有发言权的群体。大学生对语文教学的部分看法是:“语文课没有开设的必要,对以后的学习与工作没有直接的帮助;即使开设了,也没必要用高中教学那种一字一句的教学手段;大学语文课需要给专业课让路,因为专业对我们的现实作用更大,工作单位一般对学生的语文要求没有明确的标准;学生认为大学语文课只是高中语文的简单延续,没有必要花更多精力去学习。”总而言之,学生并不是讨厌语文,但也不喜欢语文,而是持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对语文完全不放在心上,因此大学语文教学也就难以开展。

(三)教材

大学语文教材虽然在不断更新,而且在发展过程中融入了一定的素质教育内容,但依然存在“实用”方面的问题。以徐行言主编的《新大学语文课程》为例,教材整体分为哲理、语言、情感、形象、逻辑等部分,所有文章都是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在新的高度上认识语文,形成语文意识,提升语文素养,并潜默移化地自觉学习语文。这类教材虽然能让学生感受到很深的人文性,也符合当前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综合发展的趋势,但是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环境,何时才能体现大学语文的学以致用,大学语文对学生的专业学习与专业发展能够有多少帮助,能够提高学生什么样的能力,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思考的。

二、重构大学语文教学的思考

(一)突破单一的教师惯例背景

从传统的大学语文教师背景来看,大部分教师都有中文专业“血统”,仿佛中文系的教师才能成为大学语文教师,久而久之,这成为了“行业准则”。从当前的语文教学实际来看,这种形式并没有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随着时代的发展,具有中文背景的教师因为专业限制而有一定的局限性。每一个行业都有自身需要的语文知识,这里可以借鉴高中教师团队的方式,让多个学科、多个专业的教师共同来研究教学机制,把与不同的专业、行业相关的语文知识综合起来,开展分散性教学,进而充分发挥各科教师的优势。例如:对法律专业的学生,可以讲解法律文本的写作;而对机械专业的学生可以从说明书与实验报告的讲解入手。这能有效提升大学语文教学的实用性与针对性,能有效将“工具性”渗透到大学语文教学的细节中,有助于突破单一的师资模式,充分将语文知识与各专业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启发学生从自身的专业领域中进行研究,进而用储备的语文能力进行会话、写作等与语文教学相关的实践性训练。这样不仅能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进一步拓宽教师的知识广度,也让大学语文教学对大学生就业有了实质性的帮助,并最终推动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二)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编排

大学语文教学与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教学内容直接影响大学语文教学的效果。当前的大学语文教材在内容编写上并没有完全摆脱高中语文的“桎梏”,共同性非常明显,而针对性则十分缺乏,更少了一点时代特色。当前的教学内容主要包含了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在塑造学生的人文精神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对学生未来的实际发展的帮助作用却需要重新考量。从本质上说,实用性教育其实也是人文精神的一种体现方式,因此,大学语文教学内容要根据当前社会的实际需要来编排,要与社会的大背景充分结合,体现语文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可以收集与社会实践岗位需求相关的资料,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明确大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将人文精神与实用性有机结合起来。在遵循语文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对大学语文教学内容进行扩展,让大学语文突破当前的局限。

(三)选择恰当的教学时段

高校一般在大一阶段开设语文课程,但是传统的人文素养教育,只是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延续,很容易让刚刚脱离高中语文疲惫学习的学生在大学语文学习中再次产生厌学情绪,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因此,传统的教学法必须改革,要让学生有学习语文的兴趣,明确自己应该学什么,并将大学语文的教学安排在实习或者实训之后。如:大学语文的《课程认知》,充分发挥“工学结合”与“定岗实习”真实工作情境的优势,让学生明白学习语文的目的,进而掌握学习的方法。这也是推进学习与工作岗位相连接的有效手段之一。大学语文教育有了针对性,学生所期望的专业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语文能力都得到了实质性的锻炼,久而久之,大学生也明白了未来工作对语文能力的需求。

语文教学是提高汉语运用能力,传承中华文化精髓,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是高校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大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与教学功能应真正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着力于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可持续发展。大学语文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这需要广大教师不断总结教学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总结经验,探索研究,不断改进大学语文教学,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陈雪紫,刘茜.失落的大学语文[N].光明日报,2011-11-07.

语文教学反思范文6

关键词:语文教学;反思;三部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063-01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受到大的限制,甚至有所滑坡。"而我,非常认同这种看法。通过反思,能使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更优化的教学状态。通过教学与反思的相结合,不仅可以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目的性和创造性,而且还可以在反思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上的愉悦,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质,从而使教师体会到自己工作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可见,教师的教学反思是多么的重要。所以我认为“师者,以思为道,以思促教”,而这个“思”即是指教学反思。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我认为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这三个环节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是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失的三部曲。

1.课前深思设计,前瞻预设篇

为使语文课堂做到“趣、活、实”,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并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我在课堂教学之前,总采用自我预设问题的策略进行反思,而这种反思则具有前瞻性,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实践,并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在课前,我进行了如下三方面的分析: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三、教学设计分析;如在教枯燥无味的古文《狼》这一课时,除了在课前熟研文本之外,还要考虑这节课的价值到底在哪里?我认为重点除放在基础知识外,学习屠户不畏凶暴敢于斗争的精神,从而培养学生与困难作斗争的信心和勇气,也同样重要。抓住这一点来设计教学过程应该是必须的。在学情分析上,由于是枯燥、难涩、难懂的古文,针对学生有限的知识水平及淡薄的兴趣,我思量后,决定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导入新课:我先在黑板上画出了六幅简笔画,屠户晚归图;途中遇狼图;柴薪躲狼图;一狼假寐图;暴起杀狼图;柴薪后杀狼图。学生兴趣高涨,课堂气氛活跃,成功地达到了把古文课堂气氛搞活的目的。在教学设计上我采用,灵活的导入——解读目标——走进作者——整体感知课文,以读促教(结合导入的图片,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生字词及文意的处理(鼓励举手发言)——表演故事情节,搞活课堂氛围——自主探究、质疑(师启发,生讨论)——扩展延伸——总结反思(知识方面,做人方面,并回扣目标)事先预测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可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前依据这些预设好的问题,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回答,最后再对照分析,看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进而及时调整课堂教学,以求完美。

2.课中监控交流,瞬间反思篇

课中的反思是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的重要保证。这是一种难度较高的瞬间反思,实际就是一种教学机智,并具有监控性,使教学过程高效进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它是在教学中及时、主动地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策略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的反思,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力求使课堂总是充满激情,富有生气和活力。如果能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上的“空洞”,产生“我想学,我要学”的心理,他们就能付诸行动。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这个道理。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虽也提前预设过可能出现的问题,但教学过程是活的,学生也是活的,不断生成的、新的问题,而自己要灵活的增减和调换教学环节,这一点,是每个教师所必不可少的能力。如在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一文时,我在课前做了大量工作,本以为这节课定然完美无缺,谁知就在诵读环节出现了意外,其中有一个学生举手发言:“老师,为什么您读得那么好,而我们却读得不好?”一个意外的问题,让我当时迟疑了一下,但我知道这是一个意外生成的新问题,马上采取了新的策略:“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请坐。那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同学们讨论后举手:“您读出了人物的感情,把握好了人物的身份及心理特点。”还有同学说:“您断句断的好,节奏把握的准确。”我一听,喜上眉梢:"同学们真聪明,比老师总结的还全面,那里面的人物都是什么身份?都有哪些性格和心理特点呢?"我随即调整了教学环节,在讨论完这个问题后,又让同学们就以上总结的内容再次进入诵读环节,诵读人物的语言描写,把握的就准确多了。还就此分析了人物形象。同学们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同时也掌握了读文言文的方法,一举数得,何乐而不为呢!

3.课后勤于作结,以思促教篇

在教学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性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通常这样反思:我的教学目标实现了吗?教法科学吗?课堂气氛好吗?学生对我的课兴趣大吗?作业有针对性吗?我教书认真、尽职吗?我心情愉快吗?一堂课教学后,或多或少有点得失、感想和体会,如果把这些及时地写下来,在今后的教学中引以为戒,不断地改进,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