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纤维化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植物纤维化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植物纤维化学

植物纤维化学范文1

【关键词】 中职学生;化学课;专业课; 服务

在教育部组织开展的职业教育专项研究课题《中等职业教育对学生文化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要求的研究》调查数据显示:职业教育面对的学生有其特殊性,即主要招收在“一考定终身”的选拔考试中被淘汰的学生。从实际情况看,由于多数学生入学时文化水平比较低,中职文化课教学存在学生“听不懂”“学不会”、教师“教不会”“管不住”的问题。如果不在文化课设置、教学内容及其标准和教法、学法、考法上加大改革力度,只在文化课课时总量上增减,无法解决目前文化课遇到的问题,也就无法完成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应肩负的任务。化学课是医学专业的一门基础文化课,作为一名中职卫校的化学课教师,也深深感到困惑,现就中职卫校化学课如何为医学专业课服务谈谈几点看法。

一、中职卫校开设化学课的基本情况

(1)目前中职卫校的化学课程主要有《医用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及《分析化学》,尤其在药学专业和检验专业上化学这门课程份量重、课时多,在专业课运用到化学知识点较多,学生也比较重视。而其它专业,如护理所用的教材《医用化学》覆盖了《无机化学》与《有机化学》两部份内容,可以说是一本浓缩教材,它的份量轻、课时少,专业课运用到化学知识点较少,学生不够重视。

(2)目前中职卫校学生一进学校大门,就让学生将全部精力投入由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组成的基础教学中,但是由于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差,就出现了化学课“听不懂”、“学不会”等学习困难的情绪,教师也因此在教学中感觉到了“教不会”、“管不住”等教学压力的问题,长期缺乏成就感,因此上课效果不好,学生学不好。教师对中职学生“在学习文化课、专业课、实训课的学习自觉性”的评价,也反映学生在上文化课时的自觉性大大低于专业课和实训课。化学课作为文化课也不例外,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差,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也不好。

(3)化学这门课程对于医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是非常有必有的,它是医学专业课的基础。如医学专业课所用到的生理盐水的配制、药物成份的鉴定、酸碱滴定等都离不开化学的知识。而对于刚入的中职学生来说,还体会不到化学这门课的重要性。在第二学年上专业课的时候,学生才知道要用到化学的知识。而现在大多数的中职卫校化学教师都把化学课当作文化基础课来上,这样既不符合生源特点,也不符合“做中教”、“做中学”的职业教育本质特点。

二、化学课如何融入到医学专业课程教学中

(1)首先要让学生们认识到化学课的重要性。针对中职学生生源参差不齐,差异性大,有不少学生甚至没有达到初中毕业标准,而对现行中职教材“看不懂”、“学不会”,久而久之产生逆反心理加重等现象,如果教师在上绪论的时候,大量引入一些在医学上用到的化学知识的例子,把学生注意力吸引过来,让他们知道医学的专业知识是离不开化学知识的,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2)为激发兴趣、开发智力、丰富学生知识储备,我根据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把学生从枯燥的知识中解脱出来,增长知识,缓解压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知识,提高能力。例如:在学习元素周期表的时候,很多学生都记不住主族的元素。为此我在针对性编写了元素周期表“两位学生谐音对话情境”,如第IA族元素“氢锂钠钾铷铯钫”(谐音为HI,李娜测验不会哦),第ⅡA族元素“铍镁钙锶钡镭” (谐音为皮美靠死背咯)…… 通过生动的语言,学生很快地记住了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

(3)从基础性和实用性出发,努力探索校本教材的研究与开发。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大胆探索,增加时代气息,丰富教材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平时注意和专业课教师沟通,多了解医学专业的课程中有哪些知识点是要用到化学知识,擅于归纳,擅于总结,结合临床上的例子编写实用性的教材。例如:人体的酸碱平衡,涉及到PH值的测定计算,还有酸中毒及碱中毒的概念……

我在化学习题上的设计,注意融入医学知识。例如:检验糖尿病患者尿液中的丙酮可采用的试剂是什么?(答案是:亚硝酰铁氰化钠和氢氧化钠)。这样可以既可以针对性巩固化学上的知识点,又可以让学生在上医学专业课的时候,对任课教师的提问产生共鸣。

三、中职卫校化学课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1)应重视中职卫校化学课的课时量。中职学校出现了“轻文化,重技能”,忽视文化课教学的倾向。化学课作为医护专业的课程也是一减再减,从大纲要求的108节减到54节,但是教材中的知识量没有变,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差,在课堂上难以“消化”,更不要说“吸收”了。

(2)应重视中职卫校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专业课教师有省级国家级的培训,政府出钱,项目多多,机会多多,评职称、评优秀,专业课教师享有当然的优先权。中职卫校化学专业教师大多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从普通高中转型、调入的教师、少部分企业技术人员。从教师学历组成上来看,他们对职业教育的理解并不是很深,甚至了解很少,很难突破高中教育对他们的影响。

植物纤维化学范文2

【关键词】食品微生物 项目化教学

一、在食品微生物教学中进行项目化教学的优点

(一)应用项目化教学理论,整改教学过程

项目教学法,是指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着项目组织和展开教学,使学生直接参与项目全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根据项目化教学法的概念,将原有的《食品微生物》教学体系进行整合,确定了新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学科式教学模式下的《食品微生物》可分为8章27节,经过整合与拆分,将其划分为5个典型项目:项目1认识微生物,项目2微生物菌种的选育与保藏,项目3检测食品中的微生物,项目4食品加工(微生物起作用的食品加工),项目5食品腐败变质的鉴定。在5个大项目下附带10个子项目,并且每个项目下会引领相关的具体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以具体任务为依据,使学生在操作技能的过程中了解相关知识,加上教师的适当解说,这样就将技能与知识很好的融会在一起。各项目与任务都是按照由浅入深、由简到难地完成,提高学生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使学生内外兼修,提高就业率

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动的,从接到任务到任务结束,都要靠自己来完成任务。同时,学生的学习进度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而定,这就避免了传统教学模式下“一刀切”的弊端。更重要的是,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是完整学习的过程,从表面上看只是对知识的获取和问题的处理,而实际上是培养了学生对内在问题的分析与把握能力、对困难的接受和应对能力、对问题解决全过程的整体评价能力等。所以项目化教学的过程是使学生内外协同发展的过程。项目化教学真正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轨。项目化教学是一项综合性的教学活动,从课堂组织形式来看,它给了学生更多的自由发挥的时间和空间,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有认真学习的态度,还要求学生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奉献精神和合作精神,这一些也是企业所需要人员的基本素质。通过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实施具体项目,所选项目也多是当前生产中的实例,使学生如亲临其境,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学生也有更多的机会进入到企业一线,从而培养出来的学生与企业的磨合期为零,便于学生就业。

(三)提升了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是项目化教学过程的教学材料的供应者、精选项目的引导者及项目实施的管理者。究其教师在项目化教学中的作用,可见教师在项目化教学中负有重任。如果说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师需要精通教材内容,那么项目教学模式下的教师还应具有对教学内容的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对社会需求的分析能力,教师即应是优秀的教学者,又应是相关技能的熟练操作者和敏锐的岗位需求的分析者,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虽高,但教师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真的能大大提升对知识的认识和综合利用能力、大大提升对实践技能的掌握能力、对社会岗位需求的认知及分析能力、大大提升对课堂的控制能力。同时教师在项目化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与企业建立密切的联系,通过项目课程的研究开发、项目教学与教学成果的分析真正做到与行业接轨,也才能做到教师学最新的项目,教最新的项目,从而也保证让学生“学有所用”,使我们所教的学生能达到与企业无缝对接。

二、在食品微生物中进行项目化教学的不足

(一)教师需要继续培训和提高

目前对教师进行的项目化教学培训还不够,老师都是在自己学习了相关资料后,结合本学科特点,自己摸索进行。项目化教学要求老师成为“资源库”,因此加大了对老师知识广度和深度的要求。老师在备课中应该多学习相关知识,拓宽自己专业知识,预见学生可能提出的复杂问题,并能给予正确解答。同时要求教师要深入企业学习,学习企业对所用员工的技能要求,并且熟练掌握相关技能,回来后将这些技能的要求融入到教学中,用以缩短学生与企业之间的磨合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尽量的了解学生,有些学生易在感兴趣的问题上花费很多的时间,而在不喜欢的重要环节上不屑一顾。那么教师就应该通过自己对知识和学生的了解,在适当的时机运用适当的问题将讨论向正确的方向引导。如何协调问题与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提出高质量、更加贴切、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调动每个学生发挥各自最大的潜质,是我们老师要提高和研究的内容。

(二)创设学习的资源和项目化教学的环境

为很好进行项目化教学应创设丰富的教学资源,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主要应建立大量的网上教学资源,内容有电子教材与实习指导,课程标准及课业工作单,教案与课件,实习指导视频,模拟实验及考核软件,考试系统,QQ群等。可供学生收集下载学习资料、自主练习、自测和查询成绩等;也可供教师备课、出题、阅卷,还为师生交流提供了互动平台。项目化教学要求做到‘学做’一体化,这就需要‘学做’一体化教室,传统的教室与实验室是分开的,这就需要相关学校进行进一步的实验室建设。除此之外,为满足项目化教学的要求,可将上课地点由学校转到相关企业进行,进一步改善教学环境。

(三)建立更为合理的教学效果评估体系

植物纤维化学范文3

论文摘要:商务外语专业是浙江省金华商业学校的重点骨干专业和金华市示范专业。加强商务外语专业建设是提高该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文章分析了商务外语的行业背景、人才需求以及浙江省金华商业学校商务外语专业的基本状况,最后提出了商务外语专业的建设目标和建设策略。

我国的商务外语专业就是外语专业和国际商务(又称“国际贸易”)专业复合而成的新专业。因此,中职商务外语是一门跨学科、复合型专业。商务外语专业的主要建设目标是培养能从事外贸业务、外企管理、涉外商务交往等外贸行业工作的应用型、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中职商务外语的专业建设,在实施过程中,应该与外贸行业的现状和外贸人才的需求现状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实现“实用为主、够用为度”。

一、行业背景和人才需求分析

我国是外贸大国。浙江省是我国的外向型经济大省。2010年7月12日,杭州海关公布了全省上半年的外贸情况:2010年上半年浙江省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1175.1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比去年同期增长41.3%,其中,出口822.2亿美元,增长39.7%,高于全国平均增速4.5个百分点。在2010年年初召开的浙江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浙江省省长吕祖善表示,2010年,浙江省预计全年为企业减负666.2亿元,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为企业开拓新兴市场提供信息和服务,积极稳妥推进企业“走出去”发展。

据调查,我国至少还需要180万外贸人才为企业服务,其中对商务外语人才的需求占很大比重。人才市场反馈的信息表明,社会对外贸商务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尤其是中职商务外语专业的毕业生备受对外贸易企业的欢迎。中职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初、中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基地,是外贸从业人员的“人才制造基地”。在一定意义上.外贸企业就是中职学校的“产品推广市场”,中职学校是外贸企业的“产品加工制造基地”。

据金华海关统计,2010年前5个月我市外贸进出口总额为4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4.6% 0 5月份我市外贸进出口总额为11.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8.4%,创下单月外贸进出口额新高。浙江省金华商业学校地处金华市区,区域内有众多外向型企业,仅义乌市目前就有260多家涉外宾馆、近千家进出口公司,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在义乌设立的代表处,还有闻名中外的义乌国际商贸城。金华市目前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达6000多家,外资企业1500多家。

随着世界经济逐步复苏,区域内外向型经济开始企稳回升.对外贸易行业、涉外旅游产业形势日渐好转,使得我市在客观上需要大批既懂英语又具备一定涉外商务技能的“英语+商务”实用性复合人才,具体岗位涉及外资公司的商务文员、外贸企业的外贸制单、外贸跟单、涉外宾馆的前厅服务等等。人事部门预测,在未来10年里,英语类人才尤其是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将是最受欢迎的10类热门人才之一。

二、金华商业学校商务外语专业的基本状况

我校商务外语专业创办于1993年。作为我校的重点骨干专业和金华市示范专业,该专业依托区域资源优势,顺应市场需求,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许多毕业生或走上了涉外企业的高层管理岗位,或自主创业,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2006年该专业被金华市教育局评定为市示范专业。目前,本专业在校生四百余人,已初具规模。

该专业拥有较强的师资力量。近年来已有4位教师获得了硕士学位,另有1位正在攻读硕士。目前,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已有高级讲师4人,讲师8人,其中“双师型”教师13人。该专业教师具有较好的教科研能力,教师在国家级核心刊物上发表过多篇论文,近三年在省级以上学术性刊物公开20篇,另已编三本专业核心教材已正式出版,在全国发行。本专业教师积极参与省、市级课题的申报和研究工作,已完成市级课题3项,目前承担市级课题1项;获省级以上奖项7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市级奖项13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

该专业在办学过程中始终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重视学生职业技能培训与考核。近三年来,该专业学生在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市、局级奖项5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2008年,学生参加外贸单证员考证,通过率在97%以上,学生就业竞争力有较大提高。近三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100%,有相当部分学生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有的毕业生在外资外贸公司已被提升为外贸主管。

为了适应教学需要,学校近年来改善了该专业的教学设施和条件。目前,校图书馆有专业图书5890册,专业报纸杂志23种,电子图书及相关教学资料丰富。已建成基础实验室2个,专业课实验室6个,使用面积共551.4平方米,实验仪器总值59.15万元,近三年来投资该专业专用实验室实训设备近30万元。另外,我校还开发和建设了几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实训基地,能让学生在真实的涉外商务氛围中得到熏陶和锻炼。

三、金华商业学校商务外语专业建设目标及实践策略

我校商务外语专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本着稳步调整、滚动发展的原则,打造品牌专业,把商务外语专业办成国际化、多元化、特色化的省级示范专业和实训基地。今后几年的主要工作目标是: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加大投入,改善实训设施和条件;加强国内、国际合作办学,拓宽学生实习、就业、升学渠道,力争在2009-2010年使该专业成为浙江省示范专业和示范性实训基地;到2012年,争取在办学层次、师资队伍、实验实训条件、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诸方面在浙江中西部处于领先地位。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该专业在以下几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该专业老教师经验丰富,但教学观念陈旧,容易出现知识滞后现象;年轻教师虽然拥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但实践经验缺乏。针对这一情况,该专业要求专业教师下基层、进企业参加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开阔视野。这样做对教师有以下几个好处:一是能了解和学习本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以便做到专业课教学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二是能充分感受本专业岗位在企业、行业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以使专业教学更贴近生产实际,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三是可以使教师亲身体验到专业人员的工作,从而提高专业技能,丰富和积累实践经验。如教师去做外贸单证员、跟单员、商务师等,可真正体会到这些工作岗位的酸、甜、苦、辣,肯定会极大地促进自身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的提高。四是可促进教师编写符合岗位需要的校本教材。只有教师真正参与相关行业企业的工作,才能体会到教学与生产实际的差距,才能知道学生应掌握哪些专业知识和技能,才有可能编写出实用的专业教材。此外,本专业还重点选派专业教师参加各级培训,提高教师职业资格层次;通过调人外经贸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人员、招聘优秀高校毕业生、引进外教、从外经贸企业聘用兼职教师等途径充实教师队伍。“专兼结合”可以使教师队伍的结构更加合理,更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要求。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师资队伍多元化,力争使专业教学不停留在封闭形态中,而是更贴近生产劳动的实际。

深化专业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是专业建设的核心。近几年来,本专业在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一是更新教学理念。社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企业与学生发展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把“以人为本”、“按需施教”作为商务外语专业的教学理念,大力进行教学改革。二是调整课程结构,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制定符合金华区域经济、行业特点和社会发展需求的教学计划,构建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基础、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教学项目”的课程新模式,以满足学生就业、升学、个性发展的多元化需要。三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改革教学内容,采用各种方法调查社会和企业,掌握当前金华地区经济发展对所需人才的规格要求。在此基础上,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鼓励教师编写符合专业特色的高质量校本教材、开发专业精品课程、设计与行业岗位工作任务有效衔接的教学项目,如《商务英语函电》、《英语》等。四是根据企业需求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在技能训练方面,除课堂强化外,建立多个课外兴趣小组和学生社团,常年开展活动,如可每年举行一次全校范围的技能“大比武”。在教学改革中,我校突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努力实现学历证书和资格证书的“双证融通”,增强学生就业和发展的竞争力。

改善实训条件,加强创业教育 实训基地建设是专业建设的突破口,也是专业建设的物质基础。该专业还存在着实训设备缺乏和落后的问题,也缺乏稳定的、能满足教学需要的实习基地。因此,必须切实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要满足教学环节的需要,体现生产的先进性和实用性。该专业本着分步实施、重在使用的原则,发挥现有的语音室、电子商务室、样品陈列室、商贸实训室、实习超市的作用,不断添置和更新实训设备,改善校内实训设施和条件。在学校在建的实训楼中,已经规划了两个外语视听室和一个电子商务实训室,还要再建设一个面积为260平方米、功能完善的商贸综合实训中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另外,我校采取各种形式加强校企合作,开发校外实训基地。我校根据“专业对口、工艺先进、确保安全、相对集中”的原则,建立起了联办、协作与临时三个层次的校外实习基地,确保学生的实习,也为学生了解市场、体验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提供了宝贵的机会。目前,已有7家单位与我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作为该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我校还与义乌韩商会取得了联系,其下属的28家韩资企业已口头同意接受我校商务韩语班学生前往实习、就业,我校近日将与部分韩资公司签订正式合作协议。同时,我校加强了学生的创业教育,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将开发学生创业项目,为学生实习、就业、创业创造良好条件。

植物纤维化学范文4

摘 要:生物质绿色可再生资源具有产量大、资源丰富、环境友好、可加工制作性强等优点,是国内外能源与包装行业研究的热点材料。随着科技发展,秸秆生物质基包装材料被研究加工并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大。

关键词:秸秆生物质;包装材料;资源丰富

1 引言

当今世界公认的第四大能源是农林生物质,它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农林生物质廉价而宝贵、对环境友好,是绿色可再生的资源。全球每年农林生物质资源十分丰富,品种多样、地域分散、产量巨大、收储季节性强。我国每年仅农作物秸秆产量8.5亿吨,包括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秸秆,其中以小麦秸秆、稻草为代表的粮食作物秸秆占总量的70%左右。可用于工业能源原料的能源林和灌木林有3亿多吨。因此,可以说我国农林生物质资源极其丰富。随着学科交叉和领域融合,当今科技水平快速发展,社会对科学发展的环境可持续性的认识越来越多。目前,我国林业化工、机械工程等学科对生物质基材料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高效转化生物质纤维,使“纤维组分分离、分级定向转化过程”,制备新材料。现在生物质纤维材料加工研究技术包括两种,物理改性和化学改性。物理改性是让生物质纤维化学成分不变,通过一些机械力学、传热学、加高压等方法改变生物质纤维的结构和表面性能;化学改性常用方法有酸碱法、有机溶剂法、界面偶合法、接枝共聚和脂化法等。化学改性是让生物质纤维改变化学成分的同时结构和表面性能也发生改变,改性后的新材料表现出不同的性能。改性生物质基包装材料既是一个多学科交叉并融合的研究新领域,又是一个新兴的生态产业链群体,比如从秸秆的收集组分分离(或不分离)微生物发酵(或重组)能源(或可降解产品),实现秸秆的高效合理、生态环保的综合利用。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在过去,人类将秸秆收割后用作农田肥料、燃料、建房、家畜饲料、手工制品和工具等。现在国外,许多发达国家在生物质能源利用方面已经制定了一些大型的开发研究项目,如日本的阳光计划、印度的绿色能源工程、丹麦秸秆发电厂、美国的能源农场和巴西的乙醇能源计划等。这些研究项目中因存在污染环境、易产生有害物质和难于综合利用等问题,发达国家也已经逐步转向用纤维素酶水解方法的研究[1]。丹麦是世界上首先使用秸秆发电的国家。阿维多发电厂建于上世纪90年代,每年燃烧15万吨秸秆,可满足几十万用户的供热和用电需求,被誉为全球效率最高、最环保的热电联供电厂之一。发电原料和煤、油、天然气相比,秸秆发电成本低、污染少,是最划算的燃料;另外,秸秆燃烧后的草木灰还可以作为农田肥料。日本是一个相对资源紧缺的国家,每年的秸秆几乎被全部利用,其中主要是还田、粗饲料、混合燃料等。混合燃料沼气发酵真正对纤维素原料转化沼气的研究还很不够,日本正在积极挖掘秸秆的燃料转化潜力,日本地球环境产业技术研究机构与本田技术研究所已成功从秸秆所含纤维素中提取出了乙醇燃料。欧洲和美国在生物制气化发电的研究与开发方面处于领先水平,但因为生物质燃气净化的研究长期以来一直没有突破,所以这一技术难以应用和推广。

国内在生物质可再生能源的能源化技术方面,我国针对秸秆先后开展了沼气发酵和秸秆气化。在沼气发酵中,秸秆转化率很低,而且严重影响产气率。在秸秆发酵乙醇研究方面,主要沿用木材处理或淀粉发酵乙醇的技术路线,昂贵的“完全”酸水解或酶水解难以实现完全利用秸秆中木质素、半纤维素和高结晶度纤维素的理想,难以适应工业化的要求。

秸秆生物质基新材料在包装行业也成为偏爱和研究的热点。林业部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也陆续开展了以竹材、麦秸、稻草、玉米秆等为主要原料研究人造板工艺技术。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进行了复合材料“非木质纤维人造板”工艺与材料性能研究,并成功开发出了稻壳板、麦秸板、棉秆和麻秆板、稻草板等新材料。在生物质材料产品方面,秸秆作为工业原料主要用于工业造纸,其它的应用主要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展模压制品的研究[3],如一次性快餐盒、托盘、家具构件和建筑构件等;南京林业大学将秸秆压缩成型制作复合秸秆板材,建筑墙体材料,复合秸秆包装材料等;西南师范大学也进行了可降解餐盒的研究,但由于植物纤维成分各异、含水量不等和化学特性不同,在研发技术和配方上存在较大差别,很多技术参数只能在实验中摸索,因此也就影响了餐具制品的性能稳定。目前符合国家食品包装安全材料标准的生物质基包装材料还不多,尤其是产品的耐水耐油性、耐酸碱性、良好的机械力学性等。东华大学以秸秆纤维为基体进行了木质陶瓷材料的研究[4],以秸秆纤维为原料制成高密度秸秆纤维非织造布;然后采用气流成网法进行材料陶瓷化,工艺操作简单,新材料性能可以和以木材为原料加工的中密度纤维板性能媲美。

3 应用前景

植物秸杆类包装容器,原材料来源极其丰富,不仅可以完全降解,而且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缓解资源短缺,有利于保护环境,同时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3.1 经济效益

建立一个以年产5000万只托盘的生产线规模计算,年创产值1250万元,正常生产年产品总成本为900万元,年纯利润可达270万元,投资利润率为24%。以产品使用秸秆颗粒45g(以托盘计),该生产规模的加工厂,每年消耗秸秆2250吨,若秸秆以300元/吨的价格收购,每年可以直接为农民带来67.5万元的收入。从包装容器的市场需求量来看,对于一个数百万的城市,每天的需求量就达10万只以上,需要目前的成型设备18台,预计在未来5年内成型设备的销售量将达到240台,仅设备制造可以创产值6720万元。

3.2 社会效益

该技术研究成功,可以拓宽更多的应用领域,如农业生产用育苗钵盘、木炭盆景、复合板材、电子产品包装缓冲衬垫、建筑材料的隔热保温板等,为农民致富提供良好的产业化技术,促进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

3.3 环境效益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秸秆的使用避免了就地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全降解一次性包装容器的使用,直接减少了由于使用发泡材料(EPS)带来的白色污染,环境效益显著。

因此,无论从可持续发展、还是环境保护、可利用资源等问题来分析,秸秆生物质基包装材料的研制成功,代表了目前和更长远时间内一次性全降解包装容器的发展方向。生物质基包装材料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各种食品及农产品包装的多样化需求,也为新材料的研究成果提供广泛的应用空间,激发了秸秆生物质基包装材料的新研究领域。

参考文献

[1]陈牧,连之娜,李鑫.玉米秸秆蒸爆渣的氨基酸辅助纤维素酶水解[J].生物质化学工程,2010,(44):15-18.

[2]马晓轩,范代娣,马沛等.秸秆微生物降解及发酵生产乙醇的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2009,(39):71-74.

[3]高宝云,邱涛,李荣华等.巯基改性玉米秸秆粉对水体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初探[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12,(40):185-190.

植物纤维化学范文5

关键词:轻化工;特色专业;人才培养

0 引言

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主要是针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而提升的,也是社会对人才需求加快的原因所到处。从某种程度上说,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是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引领、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目前,很多高校的不同专业都在开展相应的计划方式拟定,虽然出发点、侧重点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是一样的,那就是探究出一条合适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新道路,让人才培养水平可以得到飞越发展。

XX学校的轻化工程专业经过多年的构建、改革、优化,在201X年被批准成教育部高等学校的特色专业建设点,在此次建设中,学校重视深入教育、教学方面的改革,提升教学以及人才培养质量,创新人才培养的体系,构建特色的导师制培养。经过努力的优化,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综合能力等都有了极大的提升。

1 轻化工程开展工程卓越工程教育的必要性

1.1 可满足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自从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以来,我们国家的轻化工程得到快速发展,以制浆造纸工业来说,其发展是非常快速的,特别是制浆造纸新工艺、新技术推广以及装备技术的自动化程度提升,对企业技术人员的工程设计、优化、实践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轻化工程的制浆造纸方向作为轻工领域的一项传统的特色专业,是将机械装备、化学化工、环境工程等学生综合一体的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综合产品分析检测、工艺优化研究、车间和设备设计等等多种能力,是一门具有极强工程性的专业。通过实验操作、理论教学、实际培训等系统训练让毕业生具有扎实的工程理论基础和运用本领,为企业打造更加符合些专业发展需求的人力。

1.2 满足课程改革体系,走特色专业发展道路

XX大学轻化工程专业主查以制浆造纸为特色,课程设置和其他类的工科相比,有一定的专一性、特殊性,和制浆造纸行业用人单位能力需求联系比较紧,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这样确保了此专业毕业生在本专业领域的高就业率。这样就对课程授课内容、任课教育授课能力等都提升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首先,需要做好工程实践类课程的开设;其次做好年轻教师工程教学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此专业走上专业化、特色化的道路,培养行业需求的卓越工程师的要求。

2 如何开展卓越工程人才培养

2.1 拓展工程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育

2.1.1 优化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整体根据三阶段结构构建:基础知识(基本的文化课,如语数英)+专业基础知识(包括植物纤维化学、造纸原理与工程等等)+专业课(包括化工、环境工程、自动控制)。从这里可以看出,特别是专业课的设置方面,向着自动化专业以及其他工程学科拓展。

2.1.2 优化教学内容。

增加制浆造纸装备、造纸过程测控等课程,加大学生对制浆造纸车间工段设备设计、造型等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引进加外的原版教材以及工艺设计手册,作为辅助教材,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

2.2 加强实践教学与实践训练

实践性教学环节一直融入在教学过程的起、终阶段,把课程内实践以及课程外参与企业创新活动有机结合,重视实践项目选题一定要和工程实际结合,并且科学设计实践教育教学体系。同时,还需要推进多种形式产学研结合,包括实习基础、学生见习等等。

在实践教学建设中,进一步加大专业实验室、实习基础建设,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加大实践教学比例,依托学校、专业教学科研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科研实践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多鼓励学生在课外参加科研洗,如参加教师各类科学研究课题,了解学科研究的最新情况等等。

2.3 提升教师工程能力

2.3.1 鼓励年轻的教学走到校门外

学校拟定符合年轻教师需要工程能力培训的计划,例如可坚持每年选2-3名青年教育以多种方式走入轻化工行业的知名企业进修,加入工程技术的团队并参加企业生产车间的工程设计、技术改造升级等。甚至还可以选优化的教学到国外进行学习。

2.3.2 引进企业工程师培训教师

把企业工程师引入校园,为专业教师开展工程能力集中讨论,让专业教师及时了解轻化工程行业企业对于毕业生工程设计水平新要求和此领域的新技术、工艺,促进教育不断充实自己的业务能力,提升授课质量。

3 结语

综上,轻化工程专业会主要重视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以基础课作为平台,拓展学生的视野,将工程实训融入到教学的全过程中,通过对轻化工工程学科理论和专业知识系统的掌握,对有关学科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本了解,让学生把专业与实际结合,大力发展他们的创新、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蒋学,田秀枝,王树根.复合型轻化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中国轻工教育,2010(3): 62-64.

[2]彭洪斌,刘璐璐,王岳.隆言泉教授对我国制浆造纸学科建设及教育教学的贡献和影响[J].纸和造纸,2012,31(6): 6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