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我想赚钱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我想赚钱范文1
关键词:双向转诊 医疗资源配置
一、我国医疗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持续发展,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人民“看病难”的问题却一直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所谓“看病难”,一方面指的是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医疗资源供不应求。但另一方面,指的是我国医疗资源分配严重不均衡。而且,我国存在着过分依赖公立大医院的情况,这就导致医疗资源在配置不均的基础上使用情况也很不均衡。
此外,我国医患矛盾也很突出。无论是最近频发的“袭医案”还是涉及伦理的“病人给医生红包”的现象,本质上都是病人在就诊前以及就诊过程中没有太强的安全感,医患关系紧张所导致的。
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开始就这些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够改革我国的医疗现状。
二、“双向转诊”的提出及发展历史
国务院办公厅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重点工作任务》中提到了:“制订分级诊疗办法,综合运用医疗、医保、价格等手段引导患者在基层就医,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秩序。”就此,“双向转诊”的概念被正式提出。
而在2015年的《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对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的服务职能、基层医疗服务人员的队伍建设、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不同区域的医疗资料整合和分享、基层医疗信息化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双向转诊”制度已在日益被政府重视,并提上了具体改革的日程,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加深远持久的发展和影响。
三、“双向转诊”的内涵
所谓“双向转诊”,是指希望根据病人病情的轻重缓急还产生的不同需要,在以社区医院和公立医院分别为代表的上下级医院间的病人转移诊治过程,亦可指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间的病人转接。具体来说,“分级治疗,双向转诊”分为横向转诊以及纵向转诊两种,“横向转诊”是指综合医院将病人转院至同等级的专科医院,反之亦然;“纵向转诊”指的是下级医院在遇到病情超过诊治能力和范围的病人,将他们转移到医疗条件更好的上级医院,或者当重病病人在上级医院病情得到稳定后,也可以转移到下级医院进行后续治疗。
四、“双向转诊”的优势
(一)提高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
在人们经历病痛折磨时,去向医院寻求治疗帮助是每个人潜意识中出现的第一反应。疾病类型有轻有重,发病情形有缓有急,但事实是,我们每个人都会不可避免地认为自己出现的问题是最重要的,都很想迫切地得到医疗资源的帮助,尤其是所谓的“三甲医院”中的“专家门诊”等,这就导致大部分公立大型医院的挂号处长年排起长龙。
而采用“双向转诊”的方式,可以通过政策调控的手段将病者进行疏导分流,将病情较为轻微或常见的病患直接放在社区医院就诊,将病情紧急或危重的病人安排在公立大型医院会诊,并将病后恢复期的病人再转移到社区医院进行后期治疗和调养。这样,可以直接有效地缩短病患的就医程序和排号等待时间,使得医院的床位、医疗器械、医师资源可以得到更加高效的利用,医疗资源得到了有效的整合。
通过这种模式,能够形成社区医院以及公立综合医院职责分明、各司其职但却相互联系、有效配合的医疗体系,是有利于我国基础医疗事业的发展的。
(二)带动社区医院的发展
在过去,社区医院由于规模小、设备差、服务人员质素低等现实情形,居民往往不愿意来就诊,运营情况令人堪忧。
而在提出“双向转诊”的方向后,社区医院的地位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公立医院和社区医院都会签订“合作协议”,使得二者能够协同发展。公立医院的医生会定期“轮转”到社区医院,对社区医院的医生进行指导,提高社区医院医生的服务水平。另外,一些城市已经引入了“托管”模式,让社区医院在内部进行更新重组的基础上让公立医院从外部进行托管指导,这样能够将社区医院更好地纳入医疗服务的行列中,完善整体的医疗服务网络。
(三)拉近医患距离,间接缓解医患矛盾
“医生收红包”的现象从病人及家属的角度上看,很多时候这也是一种自发的行为,他们往往是想通过给医生红包,希望能够获得医生更多的关注,从而能够获得更好的病情接治。这种医患之间的不信任感,是否是出于医生与病人间的距离太远且医师资源不够而产生的呢?
在“双向转诊”的模式下,有很大一部分比例的居民只要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比之前完善很多的医疗服务,不用担心和医生间的距离感,同时也大大节省了看病过程中需要投入的时间、精力以及医疗费用等,这种方式尤其适用于年长体弱的病人。此外,更加直接贴心的社区服务可以慢慢破除病人及其家属对“名医”、“专家”的过分迷信,避免了选择的盲目性,也可以对医患关系形成逐步的缓和。
五、“双向转诊”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一)“双向转诊”容易变成“单向转诊”
由于转诊标准无法有一个量化的明确的统一,对于在什么病情下属于可以“向上转诊”,恢复到什么情况后又需要“向下转诊”,这两个问题无论是对于公立医院还是社区医院,任何一方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发言权。当统一规范的转诊标准和转诊制度都暂时缺失的情况下,“双向转诊”很难规范实行。
现实的情况是,由于医院还带有“自负盈亏”的性质,事实上公立医院和社区医院还存在着经济利益竞争的关系。对于医院方来说,病人是获得利润的主要来源,因此很多社区医院由于自身医疗技术和手段的限制,在无法处理较危重病人时会“向上转诊”,而公立医院则在考虑经济获益的情况下不愿意“向下转诊”。而政府监管体系的缺失,无疑更加剧了这种畸形的转诊流通方式的发展。
(二)医保体系还未完善
一方面,我国目前无论是在医保还是自费医疗方面,在提出“双向转诊”的方向后,都没有相对应的政策进行跟进,鼓励居民选择基础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我国还存在着一种特殊的情况,称为“医保定点医院”,不仅如此,医保体系仅将社区医院中的一小部分内容纳入医保可以报销的范围内。这样,人们选择到社区医院就医的积极性也被大大地削弱了。
另一方面,我国医保体系由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组成,并分别由不同的职能机构进行管理。这种各自为政的管理模式是不利于“双向转诊”过程中对医疗保障标准进行统一的,也就更不利于医疗资源的整体整合。
(三)社区基础医疗发展的循环困境
社区医院的发展需要全科医生的医疗水平,居民的就医意愿,相应的财政支持等多方面综合作用的。
全科医生是居民健康防线的“守门人”,也是“双向转诊”模式下重要性日益突出的一个群体。而现在的情况是,大部分医学毕业生并不太看好在社区医院就职的薪资水平及发展前景,也不会主动选择在社区医院发展。有数据显示,社区医院医护人员的学历以本科和大专为主,而在这种情况下,居民会对社区医院的就诊水平产生怀疑,不愿意轻易尝试,去社区医院的意愿是明显小于去公立医院的。
如何走出全科医生与居民间产生的循环困境,是我们应当认真思考的。
六、政策改进建议
首先,我国应该完善全民基本医保制度。具体来说,通过加强监管将更多符合标准的社区医疗机构纳入基本医保体系,拓宽医保的覆盖面以及享受人群。同时,从经济的角度对患者的就医意愿进行合理引导,疏通“双向转诊”的脉络,起到激励性的杠杆作用。
其次,努力倡导去改变公立医院与社区医院传统意义上的竞争关系,加强二者“一体化”的发展。我国已有城市开始尝试通过这种发展方式去组建医院集团,使得上级医院及下级医院能够资源共享,分别管理不同的病患群体,利用各自的优势最终达到共同利益最大化。
最后,开始在各高校培养全科医生型人才,鼓励医学毕业生往这方面就业。同时,公立医院需要定期派医生“轮转”于各个社区医院间,对社区基本医疗服务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
七、前景分析――机遇与挑战并行
“双向转诊”在许多西方国家中的成功应用说明了这项政策的实用性和可信性。由于我国具体国情的限制,这项政策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但可以相信的是,这项制度在今后会是我国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正确方向,它对于推动我国基础卫生事业的发展以及规范卫生服务市场都会有十分突出的贡献作用。随着政策的不断调整和实践的不断成熟,这项政策应当会取得不错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刘洋,王小万.双向转诊制度问题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04,(12).
我想赚钱范文2
【关键词】增值税转型 固定资产投资 减轻税收负担
一、序言
我国从2009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消费型增值税,消费型增值税与生产型增值税的主要差别在于购入固定资产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是否可以直接抵扣。增值税转型大大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可以起到激励企业更新改造设备的作用,但增值税转型能否起到预期的效果,以及不同地区的实施效果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仍有待考察。
二、我国增值税转型的情况
生产型增值税在经济发展中曾经发挥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经济形势地改变,当前实行的生产型增值税却成为经济发展的桎梏,因此消费型增值税成为增值税转型的必然选择。然而在当前经济环境的约束下,增值税转型不可能一次完成,转型的过程中必然呈现出以政府为供给主体、强制性、渐进式的三个特征。
(一)增值税的种类
增值税是指从事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从事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取得的增值额为课税对象征收的一种税。增值税按照对外购固定资产处理方式的不同可划分为三种:
1.生产型增值税
不允许扣除任何固定资产的价款,只允许扣除生产资料中属于流动资产的部分。
2.消费型增值税
允许将纳税期内购置的用于生产应税产品的全部固定资产价款在纳税期内一次全部扣除之后纳税。
3.收入型增值税
对购置用于生产的固定资产,只允许将已提取的折旧价值额给予扣除。
(二)我国选择消费型增值税的原因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型增值税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重复征税、抑制投资、阻碍技术更新等问题层出不穷,生产型的增值税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了。而消费型增值税不在生产环节征税,有利于调动企业生产积极性,可以彻底消除重复征税带来的各种弊端,将增值税对投资的任何不利影响减到最低限度,有利于加速设备更新,推动技术进步,因此国家在1994年开始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装备制造业、石油化工业等行业实行增值税转型试点改革。
二、两种增值税优缺点的对比
(一)生产型增值税的优点与缺点
1.生产型增值税的优点
生产型增值税对消除投资膨胀、抑制非理性投资发挥着积极作用,生产型增值税有利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型增值税更有利于发挥税收的财政职能。
2.生产型增值税的缺点
尽管这种制度能够保证财政收入,缓解财政压力。但由于这种税对纳税人购进固定资产所含的税款不予抵扣,造成了抑制投资和税负不平的问题还是显得比较突出。同时,由于对固定资产所含税金不允许抵扣,使得产品成本中包含了这笔税金,产品重复征税,企业负担重。
(二)消费型增值税的优点与缺点
1.消费型增值税的优点
目前,世界上实行增值税的国家普遍选择消费型增值税或收入型增值税,其主要原因在于,消费型增值税不在生产环节征税,有利于调动企业生产积极性,可以彻底消除重复征税带来的各种弊端,将增值税对投资的任何不利影响减到最低限度,有利于加速设备更新,推动技术进步。同时,消费型增值税与其他两种类型的增值税相比,在计算征收方面要简单的多,最适合凭发票扣税,也有利于纳税人操作,方便税务机关管理,是当前国际上最先进、最流行、最能体现增值税制度优越性的一种类型。
2.消费型增值税的缺点
第一,税收比重占国家财政的90%以上,尤其是近几年增值税在税收总收入中所占比重一直稳定在50%左右。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后,以折旧部分进入生产经营成本的固定资产连同增值税税额就会从原来增值税税基中退出,由此导致增值税税基减少,并相应减少增值税收入;第二,中国目前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占多数,消费型增值税的采用扩大了固定资产的需求,导致资金需求量增大。
三、增值税转型的主要内容
此次增值税转型的主要内容是:我国于2009年1月1日正式推行增值税转型,在维持现有增值税税率不变的情况下,允许全国范围内(不分行业和地区)的所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抵扣其新购进设备所含的进项税额,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结转下期继续抵扣。为预防出现税收漏洞,将与企业技术更新无关,且容易混为个人消费的应征消费税的游艇、摩托车和小汽车排除在上述设备范围之外。同时,作为转型改革的配套措施,将相应取消进口设备增值税免税政策和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政策。
(一)可以抵扣的固定资产的范围
现行增值税征税范围中的固定资产主要是机械、机器、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经营、生产有关的工具、设备、器具,因此转型改革后允许抵扣的固定资产仍然是上述范围。建筑物、房屋等不动产不能纳入增值税的抵扣范围。
(二)增值税改革中对于小规模纳税人的相关规定
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负责人表示,为给中小企业提供一个宽松有利的发展环境,减轻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统一调低至3%。
(三)增值税改革中关于矿产资源的相关规定
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负责人表示,金属矿和非金属矿采选产品的增值税率从13%恢复到17%。恢复税率的原因有:一是对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适用低税率,不符合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的要求;二是减少了资源开采地的税收收入,削弱资源开采地提供公共产品的能力;三是导致征纳双方要对这类适用低税率的货物与其他货物划分,增大征收和纳税成本。
四、增值税转型后对企业的影响
(一) 转型后给企业带来的机遇
1.刺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允许抵扣固定资产价值,可以减轻高新技术产业的税负,提高投资利润率,降低投资成本,克服重复征税,缩短投资回收期限,从客观上刺激高新技术产业的资金投入,实现技术和设备升级。
2.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
消费型增值税允许抵扣购进固定资产,在高新技术产业建立的同时,也激励了一些传统的产业也在进行技术的升级改造、降低成本、更新设备。投资数额的增多,大量先进机器设备进入生产过程,使社会购买力提高,扩大了投资中所需商品的需求。
3.对内外资企业实施同等对待
在我国内资企业使用的是生产型增值税,而外资企业使用的则是消费型增值税,所以内外资企业之间的竞争并不公平。消费型增值税的使用使得无论内资企业还是外资企业均加以抵扣购进固定资产部分,享有同样的税收政策,形成公平的竞争环境。
(二)转型后给企业带来的挑战
这种增值税的征收方式导致本来应分期摊入的固定资产成本在计算增值税过程种被一次性地摊入了购置当期,这样必然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应纳增值税额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金额上表现为下降,甚至大幅下降,或出现倒挂现象,虽然这样的误差会随着固定资产的损耗增加而逐渐抵消,但是免不了让信息使用者费解。
五、增值税转型后给国家带来的影响
(一)增值税转型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
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内需、投资、出口,受世界经济下滑及全球金融危机,特别是受欧美、日本经济衰败的冲击,我国的出口急剧下降,大规模地增加政府投资,确保就业和经济增长,成为目前最主要的应对方针。增值税转型不仅在客观上能够起到减税的效果,而且作为拉动投资的策略之一,将有利于刺激相关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防止经济增速过度下滑。
(二)增值税转型对国家财政收入的影响
增值税是我国税收收入的重要来源,是我国第一大税种,但是由于增值税是共享税,所以在考虑中央财政对增值税转型承受能力的同时,必须对省、市、县和乡四级财政的承受能力给予充分考虑。增值税转型将可能会对部分地方政府的财政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可能导致部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在一段时期内难以保持稳定,所以必须考虑通过中央转移支付对省、市、县级财政进行财政救济从而减轻地方财政压力。
六、结论
展望未来,增值税转型是对我国经济发展内在需求的一种回应,同时也是对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带来的挑战的一种强有力地回应。增值税转型对我国的社会、经济、生活领域带来的影响是广泛的,每一次的税制转型都会涉及到利益再分配问题,在对增值税制度进行改革的同时,还必须建立相关的配套机制,尤其是增值税地方财政与中央分成比例,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转移支付制度,进而减轻和弥补增值税转型带来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吴睿鸫.增值税转型时不我待[N].中国经济时报,2008(09).
[2]宗震宇.基于增值税转型背景下的企业增值税税收筹划研究[D].江苏:南昌大学,2010.
[3]蔡昌.增值税转型的经济效应与对策分析[J].中国税务,2009(01).
[4]江妍.试析增值税转型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影响[J].会计之友(上旬刊),2010(01).
[5]刘剑文.全球金融危机下中国增值税转型[J].中国税务,2009(01).
我想赚钱范文3
关键词: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结构调整
进入十二五期间,我国商业银行在继续发挥经济助推器的的同时,以往重规模、轻管理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已无法完全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在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和转型的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体系和机制也亟待转型,以有效应对国内外经济发展、金融体系整合和监管体系的变革。我国商业银行转型发展过程中应着重把握以下几个方向:
(一)转变盈利模式,推进业务结构转型
面对当前银行客户的多元化金融需求,一切业务的出发点,必须紧紧围绕客户需求,不断调整优化经营策略,加快推进业务综合化经营,在金融领域全面发展,从传统的融资中介向全能型金融服务中介转变,最终形成利差收入、非利息收入比例基本合理的多元化盈利格局,改变存贷利差收入占比偏重的传统盈利模式。
首先,负债业务应向效益主导方向转型。一是要扩大负债业务营销范围,合理搭配存款资源。要主动把握金融市场中资金供应主体不断增加的趋势,积极扩大营销范围,并合理搭配存款资源,争取负债业务的主动权。二是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建立科学的利率管理体系。加快构建精细化、富有弹性的利率管理体系,充分发挥相关定价系统的积极作用,在合理平衡收益和成本关系的同时,更加注重存款规模的扩大。
其次,资产业务应向综合经营方向转型。一是要推进大型客户由信贷产品为主向全产品营销转型。以综合收益率提升为核心目标,改变高度依赖贷款的盈利模式,严控综合带动能力低的大额信贷投放,将大客户业务逐步转向直接融资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和现金管理业务等非信贷、多元化金融服务,避免与同业在单一信贷产品上的低价竞争。二是优化规模使用投向和配置效率,信贷资源向中型客户、小企业客户倾斜,提高中、小型客户授信和收益占比。逐步下沉新模式下中小企业客户审批权限,继续完善中型客户差异化授信审批模式,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实现中、小型企业的信贷增速远远高于大企业的信贷增速的目标。三是加强资产业务的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高定价水平,建立净息差管理模式,以客户综合贡献度为主要标准开展精细化定价管理,切实提升资产综合收益率。加强经济资本管理,实现分客户、分产品、分机构核算经济资本占用和经济资本回报率等数据,科学合理的引导业务向收益高、占用少的资产业务发展。
第三,中间业务应向服务创新方向转型。在资产拉动型中间业务发展空间日益收窄的形势下,中间业务回归发展本源,以服务创造价值。一是要大力发展投资银行、供应链金融、保理、类、结算类和同业资产收益权、同业偿付等轻资本占用型的中间业务产品。二是加强产品创新和推广应用。转型是对现行发展方式的重大改造,只有坚持创新驱动,才能革旧鼎新,为转型注入原动力。创新发展、实现收入结构多元化是突破中间业务发展瓶颈的唯一途径。要进一步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做好原始创新、衍生创新和组合创新。
(二)转变营销模式,推进客户结构转型
在有所倚重大型客户的同时,要深挖中小客户潜力,全面推进客户结构由大型客户为主向大中小并重转型,实现综合收益最大化。大型授信客户实施以条线为主的营销管理模式,立足于做深,依托高端产品和服务,提高客户的综合回报贡献;中型授信客户实施以二级分行为主的营销管理模式,立足于做强,依托授信审批模式的优化,提高客户数量和贡献度;小型授信客户实施以基层网点为主的营销管理模式,立足于做大,实施批量化拓展策略,坚持收益覆盖风险原则,大幅提高利率定价水平,实现客户价值。
(三)降低信贷成本,推进风险管理转型
当前经济处于下行周期,企业经营困难加剧,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上升,资产质量的波动对盈利水平影响很大。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资产质量监控工作,推进风险管理转型。
一是严控不良贷款新增,努力降低信贷成本。要深入研判经济金融形势及外部环境变化对我行资产质量的影响,继续加强对重点风险领域和高风险客户的贷后管理和预警防范,谨防个体风险向群体风险转化,单一风险向叠加风险转化,高风险产品向贸易融资、表外业务等低风险产品转化,从严控制新增不良。
二是深入推进操作风险管理精细化。以操作风险管理工具为依托,对各类业务风险开展深度综合分析,做到风险早预警、问题早整改。同时结合规章制度建设、业务流程完善、易发风险点培训、检查和整改等多方面管理手段,准确预防和掌控实质性风险,及时优化内控管理措施,保障业务协调平稳发展。
三是推行全员风控管理理念,始终坚守合规发展的底线。商业银行各级机构的负责人,要带头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风控意识,同时强化各级机构各级人员对风险控制的认知,实现全员风控管理。要通过有效传导措施,提高各级机构和从业人员识别风险、管理风险和化解风险的实际水平,做到“业务办理要用心、业务审批要细心、业务管理要耐心”。
(四)激发内生动力,推进人才培养转型
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的开发培养是保障和提升银行业务发展质量的最必要条件,一是要推动专业序列队伍建设。完善各类专家人才库,以高质量的专业队伍支持公司金融业务快速健康发展。二是要完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首先要育用结合。结合业务发展需要,有针对性的对不同岗位、不同人员设计个性化的培养方案,把人才需求和人才培育有机结合,在稳定人员队伍的同时实现人才培养与使用工作的螺旋式上升和良性健康循环。其次要培养和锻炼相结合。拓宽专业技术和中后台人员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建立多向交流机制,提高人才培养开发的效率和质量,实现个人价值和企业文化的双赢。(作者单位: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安徽大学国际金融研修班)
参考文献:
我想赚钱范文4
相比国产非转基因大豆,进口转基因大豆的出油率更高、价格也更便宜,因此用于榨油性价比也更好。而国产非转基因大豆蛋白质含量更高,更适合用来加工成豆制品。实际上我国从1997年就开始进口转基因大豆作为加工原料了,这主要是因为,我国非转基因大豆的产量比较低,远不能满足榨油企业的需求。因此导致我国转基因大豆的进口量逐年增加。
黑龙江是世界大豆源产地,也是国内非转基因大豆最大的宝贵资源,大豆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面对进口际转基因大豆的冲击,种植面积严重萎缩,许多加工企业濒临倒闭。去年年末,全省大豆油脂加工企业日加工200吨以上的有近百家,年加工能力在1500万吨左右,实际加工大豆只能维持在200万吨左右,多数处在关停和半生产状态,为维护大豆产业的安全,保住仅有的非转基因大豆宝贵资源,黑龙江广大农民和企业家不惜抛开个人利益,多年坚持守护着国内仅剩下的这片非转基因大豆基地。黑龙江非转基因大豆遭受重创给大豆产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豆种植面积锐减。随着转基因大豆与非转基因大豆市场均价的不断拉大,目前非转基因大豆油的市场占有率已不足20%。由于我国大豆消费量的80%需要进口,因此国内大豆受进口大豆严重制约价格较低。
二、油脂企业纷纷关停。与沿海油脂企业直接加工进口的转基因大豆不同的是,多年以来,几乎作为一条不成文的行规或共识,黑龙江省内的油脂加工企业采用的都是本地产的非转基因大豆,几乎没有一家使用进口转基因大豆。国内大豆产量逐年减少,国外廉价转基因大豆大量涌入,造成国内大豆压榨企业对进口大豆的依赖程度持续增强。由于收购成本、运输成本的增加,购买国产大豆要比进口大豆每吨增加600元左右的差价,让许多沿海加工企业对国产大豆望而却步,由于转基因大豆价格低廉,食用油生产厂家也就必然会去选择转基因大豆,而不会是我们自己所种植的非转基因大豆。
三、黑龙江大豆产业下滑原因。目前我国的大豆需求量的逐年上涨,而国产大豆近年来却一直处于萎缩的状态,总产量不断降低。随着大豆面积的萎缩,非转基因大豆的市场也越来越少,可研投入也逐步取消。业内人士分析,按照目前的形式发展,如果再不出台保护措施,可能用不了十年,黑龙江的大豆就会彻底消失,龙江人将吃不上本地大豆油。
为了重振龙江非转基因大豆雄风,切实保护和壮大国内非转基因大豆种植基地,我们建议应尽快采取可行措施稳定黑龙江大豆产业,具体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加强对有机绿色大豆食品品牌的研发及培育力度,牢牢抓住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大豆)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及国家级粮油高产创建项目等有利契机,按照加工链条长、绿色有机比重大、品牌定位高的标准,着力研究优势产品与高端市场的对接点,产业链与项目开发的契合点,绿色食品与特色产业的融合点,围绕本地企业,采取财政补贴、项目扶持、技术支持等措施,重点启动建设一批技改扩能项目,加快推动初级加工存量向精深加工增量转变。
二是尽快制定和出台大豆种植补贴政策,建立合理的大豆价格补贴机制。目前国家对玉米、水稻、小麦都有保护价收购,而大豆只有临时储备价收购,没能在市场调节中真正起到杠杆作用。此外,由于国家缺少对大豆加工企业的扶持和补助,导致企业从农民手中收购大豆成本增高。?美国、巴西等国家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很高,黑龙江除了国营农场实现机械化外,大部分农村标准化种植水平还很低。在这样的耕作条件下,如果国家没有对农户的补贴,想与进口大豆竞争,是很难取胜的。
三是加大对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延伸大豆产业链条?。我省的大豆加工企业可以通过新兴技术的输入和支撑,提高大豆蛋白和“非转基因”高端食用油的生产和档次,打造新的品牌,抢占高端市场。通过科技创新实现提档升级,重点扶植有代表性的加工企业,最终提高产品的销售价格,培养消费群体,拓展市场空间。?
四是建立非转基因大豆生产保护区。作为国家重要的非转基因大豆生产基地资源,黑龙江大豆种植占据了资源和生态优势。通过建立保护区保护,逐步实现非转基因大豆与转基因大豆的根本差别,从而突显出非转基因大豆的本质优势。
五是加大科技创新研发力度,黑龙江省大豆生产水平还很落后,提升产量和品质的空间潜力巨大,如果通过选育优良品种、推广普及大豆生产栽培技术和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单产再上新台阶是可以实现的,这样大豆的种植效益就会大幅度提升。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也会被重新调动起来。
我想赚钱范文5
【关键词】 增值税转型 电力企业 固定资产
增值税是一种以增值额为税基的流转税,其课税对象包括商品和劳务。在我国,按增值税的扣除方式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只允许扣除购入生产用原材料等所含税金,但不允许扣除外购固定资产所含税金的称为生产型增值税;允许对固定资产所含税金分期扣除的称为收入型增值税;而消费型增值税则允许对所有外购资产包括原材料、固定资产等所含税金的一次性扣除。过去,我国增值税以生产型为主,消费型为辅,一直束缚着我国企业的更新和升级。近年来,随着增值税逐步从生产型向消费型过度,不仅有利于增加企业的现金流,提高企业设备投资和技术改造的积极性,同时有利于加快企业的升级和转型,增强企业自我发展的能力。电力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属于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企业,无论从生产还是从经营的角度来看,增值税的转型都会给电力企业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本文拟探讨我国增值税转型对电力企业的影响及电力企业的相关应对措施等问题。
一、增值税转型的背景及其主要内容
我国增值税税制共经历过两次重大改革,一次是1994年的税改,其目的是保证财政收入、消除恶性通货膨胀和扩大就业;另一次便是2009年的增值税的转型改革,它是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产生影响的背景下,在生产型增值税弊端逐渐显露出对经济发展的阻碍的前提下推行的。生产型增值税不仅降低了投资预期收益率,同时对投资具有直接而强烈的限制作用,影响了企业创新和经济结构调整的积极性。相比之下,消费型增值税的主要目的是降低税负、刺激消费,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等,它会刺激固定资产投资,鼓励企业成为市场长期投资主体,加快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增加社会财富积累,是国家鼓励企业升级转型的又一重要举措。
增值税转型的主要内容是:为减轻企业负担,允许企业新购进的使用期间超过一年的固定资产进行进项税额抵扣;购买符合条件的设备材料所形成的运输费可以进行进项税额抵扣;调节小规模纳税人的部分税收征收率,如工商、商业两档税率统一调到3%,而矿产品税率则从13%调到17%;废弃老工业城市的增值税税收政策,全国统一增值税抵扣政策;将增值税申报期间由10日延长至15日。
二、我国增值税转型对电力企业的影响
电力企业属于资金密集型企业,其固定资产投资大,折旧额高,增值税转型之前,电力企业增值税税负远高于其他行业。因此,增值税的转型对电力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针对电力企业的具体情况,增值税转型将对电力企业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增值税转型可以降低电力企业的成本
随着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转型,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可以抵扣,大大减少了电力企业新购生产设备的支出和设备的折旧,减轻企业的税负,降低企业成本。据国家相关调查显示,增值税向由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型后,某省电力系统的20多户企业的税负下降幅度将高达35%左右。具体以某电力企业为例,该企业2010年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为8000万元,新增固定资产进项税未抵扣前应缴纳增值税600万元,如果新增固定资产400万元,其进项税额为400/应缴纳税额为400/(1+17%)?鄢17%=58万元,则抵扣后应缴纳增值税600-58=542万元,可知增值税转型后,该电力企业税负将减少600/8000-542/8000=0.7%,共减少应缴增值税58万元,电力企业成本明显降低了。
2、增值税转型可以增加电力企业的现金流量和净利润
过去企业购买的固定资产进项税不能抵扣,账面上表现为投资活动的现金支出,而增值税转型后固定资产的可抵扣进项额将会减少企业的现金流出,也即增加现金流入量。消费型增值税对电力企业现金流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相对于生产型增值税,消费型增值税的实施会增加现金流入量,降低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周期内的产品成本,因为在固定资产寿命周期内,固定资产年折旧成本中已包含抵扣后增值税进项税额;另一方面,增值税抵扣会降低新增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少电力企业每年的计提折旧,进而增加企业的账面利润。例如,某电力公司新增固定资产6000万元,新增设备进项税为:6000/(1+17%)?鄢17%=872万元,如果按10年计提折旧,则新增设备增值税额将在10年内被摊销,每年摊销额为872/10=87.2万元,即现金流每年将减少支出87.2万元,每年税前利润增加87.2万元。企业所得税率为25%,则每年的净利润将增加87.2?鄢(1-25%)=65.4万元。
3、增值税转型可以促进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的投资
电力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通常较大。从以上两点分析可以知道,消费型增值税能够有效降低电力企业的税负,减少固定资产投资成本,增加企业现金流和账面利润等,这些因素将会提高电力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积极性。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设备投资和配套投资占总投资高的电力项目将会大幅增加,因为进项税额抵扣的原因,电力企业会更倾向于能带来进项税额抵扣的投资项目,设备投资计划通过的可能性也会大大增加。其次,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使得企业的投资周期明显缩短,使得一定条件下投资次数也会增加。最后,增值税的转型间接的会降低电力企业的筹资难度,必然会刺激企业的融投资活动。可以看出,增值税的转型降低了投资成本,调动电力企业更新设备和改造的积极性,会吸引投资者的滚动开发,利于发挥电力企业的规模效益,有利于企业进一步扩大再生产。
4、增值税转型为电力企业带来的问题
从消费型增值税政策近年来在电力企业的实施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影响固定资产进项税的抵扣:固定资产采购人员不了解、不熟悉增值税转型的抵扣政策,经办人员未能及时要求设备供应商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或是设备供应商不具备一般纳税人资格,不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从而造成进项税抵扣的损失;部分采用包工、包料的方式签订的电力工程合同属于施工合同,超过增值税进项税抵扣范围;由于相关人员的疏忽使得已开具的、合法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超过税法允许的认证抵扣期限,造成增值税进项税抵扣的损失。以上种种现象都会造成消费型增值税政策在电力企业的执行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效用。
三、我国电力企业对增值税转型的应对措施
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型,给电力企业设备更新、技术创新、结构调整以及产业升级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为充分把握增值税转型带来的种种机遇,建议我国电力企业应事先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根据增值税的政策转型,做好经营规划
电力行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型行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增值税政策转型这一大背景下,我国电力企业应借此机会做好经营规划,努力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首先,电力企业应深入分析自身所处环境,分析企业所处的国家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技术环境和社会环境,明确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正确认识当前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充分借助国家政策享受最大的政策优惠,制定合理的战略发展规划。其次,根据当前消费型增值税政策,做好相应的工作体系,包括:建立增值税转型筹划组织体系,搜集增值税最新法律法规,准确把握增值税可抵扣范围,做好固定资产进项额认证抵扣和账务处理;建立相应的监督体系,掌握企业进项税的抵扣情况,加强涉税风险防范;建立相关激励机制,将增值税转型工作的实施情况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建立投资评价体系,制定合理的投融资计划。
2、充分利用增值税转型机遇,提高企业竞争力
增值税转型能够减轻企业的税负,增加企业利润,充实企业资金实力,因此电力企业应充分利用增值税转型所带来的机遇。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电力设备的进行更新换代,扩大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为电力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为社会创造更大的效益;二是开展技术创新,实现技术升级,由固定资产投资获得的税负减轻的好处可以激发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目前我国电力企业科技含量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电力企业有必要借助增值税转型的契机,大力推进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加大投资力度来促进技术的升级,提高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经济快速增长。
3、制定合理的投资计划,重视投资效果
增值税转型对电力企业设备更新和基础建设投资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电力企业应建立相关的投资方案评价体系,制定合理的投资计划,以保证企业投资达到最佳的效果。投资效果是衡量企业在此次增值税转型中是否真正受益的关键。因此,电力企业进行投资评价时,要谨慎处理安全系数设计规范和投资效益要求的相关问题,应充分考虑以下几点因素:避免重复投资和盲目投资造成的浪费;重视投资质量和投资效益,要求有可预见的投资回报以及持续增长的投资效益;保持投资的平衡,应在充分审视自身类型和所处阶段后制定合理的投资计划,不能一味上大项目,压制小项目;避免盲目追求高安全系数,将安全系数控制在合理的设计规范内,降低投资成本。总之,在增值税转型促进电力企业加大固定投资的情况下,必须注意不能盲目投资,而应充分重视企业的投资效果。
4、积极实施税收筹划
为应对此次增值税转型所带来的机遇,电力企业可以成立专门的税收筹划部门,或是聘请相关税务师事务所,在国家税法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的筹划来尽可能的减轻企业税负,帮助企业获得税收利益。
综上所述,增值税转型可以减轻我国电力企业的税负,进而降低企业成本,增加现金流量和净利润,刺激电力企业加大投资力度,更新设备和技术创新,增强企业竞争力,拉动企业经济的增长。因此,电力企业应充分把握此次税收转型带来的机遇,在保证理性投资的前提下,实现企业最佳的投资回报,为电力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刘盛:增值税转型对电网企业的影响及相应举措[J].能源技术经济,2010(6).
我想赚钱范文6
全面向互联网转型是我们刻不容缓的目标。我们需要快速建立起互联网的业务模式,产品有更好的互联网应用体验,销售有更强的互联网通道,市场营销要更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特性和手段,以消费者为核心,推广我们的产品,宣传我们的形象。
但到这里我的讲话只到一半。做好Digital Marketing只是我们迈向互联网的第一步。我们已经对互联网模式做了很多的研究分析,今天中午我刚刚又和一个互联网公司做了交流。总结前期的考察,我们和互联网公司存在着几大差异:
首先,互联网公司总体上占了上风,无论是投资者,还是普通人,都认为互联网公司更有前途,更加关注他们。而对传统企业,关注程度越来越低。
互联网企业正在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挑战着传统企业的生存空间。相比互联网公司的攻势,大多数传统企业更像是处于守势,试图去保护原有的领地不被侵犯,但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领地逐渐被侵蚀;一小部分公司已经发现了问题,要去变革,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比如,苏宁的O2O变革带来了利润下滑;最近微信圈里传的新东方创办人俞敏洪发的发言称,新东方在成立20 周年之际,面临着濒临倒闭的边缘。
第二,互联网公司总体上在做着更为正确的事情,研究客户,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和变化),积累用户的喜爱度,这些都是基础的竞争力;所以互联网公司会变得越来越强大。而传统企业关注的是企业内部流程,财务指标,这些更像是结果;没有人去关注如何达成这些结果,和互联网公司相比,竞争力肯定会持续下降。
第三,互联网公司的员工每天都在创新,充满着活力;每天都在思考客户的需求,客户的体验。检验他们工作成效的,是客户的支持率。传统企业的员工,每天都在自己的流程中奔命,重复着以往的工作,没有激情;不清楚,甚至不关心自己做的事情,是否有利于企业能够获取更多的客户,只要老板满意就行。
第四,互联网公司通常都有很好的平台,可以支持业务的销售,因此绝大多数人都集中在产品开发上。而开发产品的团队都非常精干:产品经理+ 4~5个开发人员+ 1~2个设计人员+ 4~5个测试人员。每个产品团队投入不大,但同时铺开的团队多。每个团队几乎可以100%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发展,效率非常高。但最后是否成功,要自己负责,要看客户买谁的账。哪个团队取得成功,就把资源集中过来把它做大。传统企业还遵循着严格的等级制度,许多事情要层层审批,汇报,效率低下。事情是否成功,似乎取决于领导的英明决策。而多数领导现在都远离市场,远离互联网,不可能有太英明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