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效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规模效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规模效益

规模效益范文1

――摘自马歇尔《经济学原理》

薛琦,台湾大学经济学学士、硕士,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硕士、博士。曾任台湾大学经济系主任、中央大学管理学院院长、行政院经济建设委员会副主委,现任台湾金融研训院院长。2007年5月15日,薛琦院长在他的办公室接受了本刊记者的访问。

对中小企业的误解太多

《中国改革》:中小企业在大陆是一个外来词,我们原来一直叫“个私企业”,现在叫“非公有制经济”。当前,意识形态上的障碍正逐步得到消除,但人们还是钟情于大企业,尤其当提到“民族产业”的时候。您是研究中小企业问题的专家,也曾多次赴大陆交流相关情况。我想请您谈谈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薛琦:理论界对中小企业的理解很有分歧,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但总的来讲,人们对中小企业的误解太多了。

有一个很矛盾的说法,叫“规模经济”、“规模效益”。这话对吗?如果对的话,在今天产业已经十分发达的时代,中小企业就没有存在的理由。但这里的假设有问题:所有产业都生产同一个产品,而且生产的层次和过程都是一样的。但这样的假设是错的,这样的“生产函数”现实中不存在。产业和产品有分工,中小企业就是因分工而存在,它们是某个零件的专业化,它们完全可以为大企业配套。中小企业也许不是“规模经济”,但它们是特定行业的“规模经济”。现实中我们很难看到“小而全”的中小企业,分工越细、越专,就越是需要中小企业,其效率也越高。因此,中小企业的生存之道是“专而精”,那些产品庞杂、零件齐备的大企业往往是低效率的。大企业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市场的交易成本太高,企业有交易内部化的冲动。

我曾到过台湾一家中小企业,它专门生产电脑散热器,实际上就是一个小小的电动风扇。现在,全世界电脑散热器的70%由它来供应。他们一开始就做这一样东西,现在还是只做这一样产品。我问老板,为什么不做别的产品?他说“做多了不好玩”。他现在能把风扇叶片做到米粒般大,而里面微型电机上的滚珠干脆用磁悬浮代替,现在他们生产的顶级磁悬浮高风压扇无人可以替代。

《中国改革》:这么说来政府应对中小企业给予大力扶持。

薛琦:其实,对中小企业而言不存在“扶持”或“不扶持”的问题,想扶,也是扶不起来的。在台湾,许多中小企业主因为家庭出身贫苦,上学只上到职专或免费的师范;但他们脑筋灵活,有创造的才华,他们比常人更努力,也更专心,也就是熊比特所说的“企业家精神”。中小企业是企业家精神的产物,而企业家精神是内在生成的。

中小企业就像土地里面自己生长出来的一样,它不是盆栽的,也不是能移植的,但它却是生生不息的。中小企业生命周期短,成活率低,这很正常。台湾的中小企业一般平均寿命是7年,每年的淘汰率在3%-5%左右。但我们有一个很有趣的发现:在同一个行业,中小企业的效率指标差距不大,因为一旦有差距,低效率的企业马上就被淘汰出局了;而大企业则还可以继续赖在里面。

“世界工厂”就是相互杀价“杀”出来的

《中国改革》:中小企业也有许多天然的不足,如假冒伪劣、偷税漏税、环境污染等。如何克服这些不足?

薛琦:要想批评中小企业太容易了。台湾中小企业最初的发展基本属于地下经济,前期都是在乡下,前店后厂,或工厂、民居合而为一。因此,刚开始大都偷税漏税,污染严重,劳工的安全保障差,老板和劳工都是以未来的身体健康换取当下的利润和工资。但必须看到,中小企业的成长壮大就是一个从不完善走向逐步完善的过程。正因为他们财务不健全,他们的市场反应才足够灵敏;正因为他们产品品质不是太好,才有价格优势;他们技术装备不是“高科技”,但非常讲究实用;他们破坏价格,相互杀价,但却不会形成垄断。所谓“世界工厂”就是相互杀价“杀”出来的。

人们原来谈论“东亚奇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人们又开始讨论泡沫经济。我们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亚洲金融风暴虽然从东亚很快扩大到亚洲其它地区,但台湾的中小企业却在这波风暴中岿然屹立。尤其在高科技产业领域中,中小企业的表现都比大企业好。奥妙在哪里呢?我向你推荐台湾东海大学社会学教授高承恕博士写的一本很有意义的书《头家娘》。他在这本书中透过老板和老板娘(台湾当地话“头家娘”)展现了台湾中小企业强烈的学习动机与坚韧的生命耐力。正如他在这本书的序言里指出的:“竞争是激烈的,生活更是辛劳。这里没有特权,更没有‘政商关系’。大环境没有太好的条件,个人的资源又极为有限,想一想,台湾的中小企业是怎么起来的?这是政府政策之外,实实在在源自家庭,源自社会的自发性成长。它成就了个体企业,也型塑了台湾产业的性格。”“在‘头家娘’的故事里,没有‘奇迹’,只有汗水耕耘;没有‘泡沫’,一切都是那么实在的努力。”

《中国改革》:那么,政府序列中关于中小企业的机构是不是多余?

薛琦:这些机构有必要,但更多意义上是政治需要的产物。并不是有了它,中小企业才发展起来。我的一个基本结论是:政府越是不干预经济的时候,中小企业就越是发展。所有的产业政策,包括土地、租税、利率、资金等等,这些政策最后得到好处的一般都是较大的企业。所以,任何产业政策,包括那些企图扶持中小企业的产业政策,对中小企业而言都不是一件好事。政府管的少,产业进入门槛低,这就是中小企业的福音;政府不要去办大企业,就是对中小企业最大的帮助。

当然,不要政府干预,并不是不要法治。法治环境对中小企业来说太重要了,中小企业不能打官司,一旦惹上官司,无论输赢都不是好事。另外,中小企业最需要灵活的金融渠道和金融服务。

金融支持非常重要

《中国改革》:我来台湾后去了迪化街,那里店铺林立,是台湾乃至亚洲的药材、副食品、服装集散地。听说那里的企业生存主要靠“地下金融”?

薛琦:在台湾,民间金融很发达。有“当铺”,还有“标会”。什么是“标会”?就是民间金融互助会。台湾中小企业很多都是以这种民间互助会的方式融资。标会会员一般彼此熟识,标会也可以营造成非常温馨的互助会,从前台湾乡下得标人会摆一桌酒席请大家吃饭,每个月聚餐一次,等于轮流做东,大家联络感情,其乐也融融。一直到今天,连大学里的教授们,也还用起会来互相融通资金。这是一种以感情为基础的互助组织,没有太苛板的征信调查。但有一条,台湾是以民法来规范标会行为的。在台湾,有长期支票,可以3个月以后付现金,但开出的长期支票失信3次,就拿法律说话。因为支票上的名章是“头家娘”的名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台湾监狱里有许多的“头家娘”。

地下金融的利率是正式金融的2~3倍,他们之所以能承受,与他们的高效率有关。

《中国改革》:事实上,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中小企业较多,也富有活力。但当国家经济整体发达之后,中小企业的存在是否就变得微不足道?

薛琦:有人认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小企业相对较多,而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相对较少,这也是不对的。日本的中小企业,从所有的指标上看,都比台湾多。日本的大型企业背后都有一大批的卫星工厂存在,甚至其中小企业雇用的劳工比例超过了台湾,这与人们的印象恰恰相反。在国际上,意大利的中小企业发展很有代表性和典型性,他们是特色产业为主,有自己的品牌。丹麦、芬兰、挪威、奥地利、荷兰、比利时都属于发达国家,但至少有1/5以上的劳动力受雇于中小企业。从美国的经验也可以发现,在克林顿政府时代,劳工失业率之所以从8%大幅降低至4%,主要是因为在这段期间内,美国创造了2200万个新的就业机会。这2200万个因企业新增投资所增加的就业机会,有85%来自中小企业,显示出中小企业投资的高低,对劳工就业的巨大影响。

后发国家中有两个国家是例外:韩国、墨西哥,偏重大企业,中小企业发展不足。但这两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很不稳定,这从他们在历次金融危机中的表现就能看出来。

《中国改革》:现在到大陆投资的台商,原来可能都是中小企业,但现在很多都成了大企业。越来越多的台商转移到大陆,对两岸经济格局将带来什么影响?

薛琦:其实,近10年来,到大陆投资的台资企业,也是中小企业为主。不同于仅仅在海外设厂的大型跨国企业,这些大企业的海外投资具有扩张性质,甚至具有垄断嫌疑。而中小企业的岛外投资仍然可以看作防御性的投资,因为岛内土地、劳动力成本上升了。他们大多数都是资本外移,仍然是外销为主。

《中国改革》:中小企业发展与台湾民主政治进程有没有内在关系?与台湾社会的稳定有没有内在关系?

薛琦:有没有关系、有多大程度的关系,这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实证分析。但发展中小企业的确还有一些意外的好处。后,台湾中南部的一些地方,不劳而获的地主太多,他们富得太快,不知怎么用钱,不仅耽误了后代的教育,而且被抢,甚至被撕票,引起一系列社会问题。中小企业主则不一样,他们一般都比较辛苦,钱挣得不易,珍惜财富,他们渴望社会安定,尤其是他们在有了一定的资产和积蓄之后。在中小企业里面,劳资关系一般比较和谐,因为在中小企业,创业精神是处于第一位的,工人们能够看到自己未来的希望,因为他们有朝一日也可以成为老板。女孩子为什么和妈妈容易沟通?因为她们未来也可以成为妈妈。在中小企业比较发达的地方,人人有事做,个个有事业,所得相对平均,所以社会治安和社会生态也好于其它地方。

链 接:

台湾中小企业育成中心简介

为加强辅导产业创新研发,并协助新创事业的设立与发展,1996年起,台湾经济部中小企业处联合多家研究机构、大学校院与民间企业,为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开创了育成创业。

台湾已成立的育成中心分布于22个县市,2005年总数达91所,其中由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补助设立的有82所。其类型及政府补助有:

学校型育成中心:共计69所,其中66所(公立29所,私立37所)由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补助设立;

财团法人型育成中心:共计11所,其中8所由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补助设立;

政府经营型育成中心:共计8所,其中4所由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补助设立;

规模效益范文2

关键词 生猪;养殖;规模化;效益;提高途径

中图分类号 S8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4-0264-02

目前的养猪业已发展成规模化、科学化、环保生态的养猪业,要获得较好的效益,就必须掌握以下关键措施。

1 猪舍建设

1.1 地址选择

可选择离村庄300 m左右、地势较高的地方。同时有利于排水及通行方便,不影响村民的生活环境。

1.2 建设要求

猪舍建成东西长方形朝阳,大小根据饲养量而定。舍顶部留几处通风孔,以利于排出有害气体和猪的生长。南北墙留窗户,东西留门,门窗用纱网订做,防蚊蝇叮咬猪体,减少疾病传播[1]。

2 生猪品种选择

养殖要想得到较好的效益,选择品种是关键。我国生猪品种很多,也有从国外引进的品种。规模饲养应选择地方优良品种母猪和二元母猪。饲养商品育肥猪应选择二元或三元杂交后代,最好是人工授精手段产生的母猪或商品猪。这些品种在同样的饲养条件下日增重快、饲料报酬高、瘦肉率高,是规模养猪选择的优良品种[2]。

3 粪便污水处理

猪粪便气味恶臭对环境污染严重,为降低气味减少污染,将猪粪出圈后放置场内一旁,可掺入部分秸秆用土、用塑料布进行覆盖发酵或场内建造沼气池,把粪便填入池内进行发酵,产生的气体可做饭、照明等,沼气内的废渣可做肥料,猪圈舍每天用清水加消毒药冲刷1次,保持良好的环境。

4 科学饲养管理

4.1 饲料选购及自配料关键

在饲料选购时应选购无疫情地区,有国家生产资质企业的饲料,根据猪的生长发育需要选择饲料,自配饲料要选购优质、无发霉变质的玉米豆泊、麦麸等原料。在饲料存放要求方面,成品料保存时间按厂家规定存放,自配料存放时间为春季25 d、夏季15 d、秋季10 d、冬季30 d[3]。饲料存放时间过长容易发霉变质污染等。

4.2 饲喂方法及管理

饲喂方法规模场一般常采用自由采食和限制饲喂相结合的方法,自由采食适应猪体重在20~60 kg的生长阶段,在这个阶段猪生长快饲料报酬高,但体内脂肪沉积过多造成猪过肥。因此后期采取限制饲喂,猪体重在60~100 kg以上的这个阶段生长缓慢,采食量增加,如果不采取限制体内脂肪高,瘦肉率低,为获得好的畜产品所以采取限制措施提高猪肉品质,满足人们对猪肉瘦肉多脂肪少的需求。按照定时定量定质干料饲喂,采用自动饮水器供给充足的饮水。主动生长条件还有适宜的温度、湿度。猪最适宜生长的温度为15~22 ℃,湿度在45%~50%之间。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过大都影响生长采食量,易发生疾病。为提供适合的温度,圈舍可安装电风扇或空调等设施,只有均衡的生长条件才能有好的经济收入。规模猪场饲养,必须专人固定人员,按要求定时定量定质后进行饲喂,把料投放后饲养员还要仔细观察猪的运动、姿势、精神状态、大小便、呼吸等表现,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对场内圈舍卫生方面要求,一般春季3~5 d消毒1次,夏季2~3 d消毒1次,秋季5 d消毒1次,冬季7 d消毒1次。在夏秋季节注重杀灭蚊蝇灭鼠工作,每天用敌敌畏喷圈外场地1次,舍内用专用灭蚊蝇药进行喷雾1次,定期投放鼠药进行灭鼠,减少疾病的发生与传播。

4.3 合理分群

规模养殖场一般都是群饲,这样能充分利用圈舍建筑面积,提高利用价值,而且可以利用猪的抢食性增加采食量,提高增长速度。但是群饲养过程中猪与猪之间常发生咬架现象,造成体伤或者造成死亡,为减少经济损失提高效益,合理分群也是有效手段,分群原则是“留弱不留强,拆多不拆少,夜并昼不并”,也就是把体弱的猪留在原圈,体质较强的放到其他圈饲养,分群时间在夜间进行以减少应激反应,换圈后几天内要精心管理,加强调教,防止咬架的发生[4]。

5 疫病防治

坚持“以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做好以下疫苗安排接种工作。规模场一般需要进行猪瘟活疫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猪链球菌疫苗接种,以上疫苗或菌苗的用法与用量,按照疫苗使用说明书进行接种。细菌性肠道病及寄生虫病可用药物进行防治。一旦发生异常,首先进行隔离观察,将可疑某种传染病的猪进行合理处理,对有治疗价值的积极进行治疗。对场内健康的猪群进行针对性紧急接种工作。对场内进行彻底消毒工作,对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以有效控制疫情。要坚持自繁自养,一般不从外地购买新品种,需从外地购买品种时,购买后要在场外隔离1个月,确认健康后接种有关疫苗15 d后方可进场饲养。只有严格的管理制度,科学的饲养方法,以及合理的免疫程序等措施才能有效预防疫病的发生与传播。

6 信息了解,适时出栏

规模猪场要不断了解国内外养殖信息,通过网络了解养殖发展规划,把握市场行情适时出栏,根据猪的生长规律,体重在20~60 kg时生长最快,饲料报酬最高;猪体重达100 kg以后,生长慢,饲料利用率低,因此体重20~60 kg阶段出栏是最佳时期[5-6]。

7 结语

总体来讲,提高规模养殖收入,科学规划,科学饲养与管理,合理搭配饲料,经常了解外界信息,定时定量定质地进行精心饲喂,定期做好免疫接种、消毒、灭蚊蝇工作,合理做好粪便污水处理等工作是提高养殖效益的关键措施。

8 参考文献

[1] 潘树德.畜禽疫苗使用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2] 解春亭.畜牧概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3] 魏国生.加强成本管理 提高养猪效益[A].东北养猪研究会.东北养猪研究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东北养猪研究会,2014:63.

[4] 赵亚平.提高养猪效益的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0(21):347-348.

规模效益范文3

关键词:大六家子村;土地规模经营;模式

中图分类号: F30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01.013

1发展背景

大六家子村地处洮北区南部,距洮北区26公里,位于洮河镇政府东8公里,全村3个自然屯、4个社,总户数325户,总人口1255人,幅员面积25平方公里,现有耕地690公顷、荒地800公顷、林地86公顷,耕地和荒地以盐碱地、沙化土地居多。

长久以来,大六家子村村民一直以种植玉米、杂粮杂豆为主。由于地里灌溉井少,且分布不均,大多数农民都是靠天吃饭,好年头还行,不好年头只能解决温饱。怎么才能让老百姓脱贫致富,怎么才能让老百姓走出去,怎么才能把好的项目引进来,一直是困扰村里的难题。

近些年,大六家子村部分农民采用脱硫石膏和沙土混拌,对所耕种的盐碱地进行了旱改水试验,取得了可喜的效果。2015年吉林省高产田创建项目正式在大六家子村实施,村里决定抓住这次契机,于2016年进行土地规模经营,把农民承包的所有二轮承包耕地由旱田改成水田。

想要实施土地规模经营,首先要让村民认识到土地规模经营的好处,想办法让大家把自己分布零散的土地拿出来进行联片发包,不进行土地联片发包,根本就实现不了土地规模经营,发挥不了集约优势。为打破僵局,村干部把村里所有德高望重的人士召集起来,成立一个土地规模经营工作小组,挨家挨户的走,挨家挨户地做工作,使村民真正认识到土地规模经营的好处,并把想要承包土地的、不想承包土地的农户一一记录下来,以留备案。对个别不理解的农户,进行多次走访、谈心和交流。经过大家不懈努力,终于得到了所有村民的认可和支持。

村集体推行土地规模经营,既要考虑拿出土地农户的利益,还要考虑想承包土地农户的利益。本着利益均衡、共同发展、共同受益的原则,把土地流转、承包的每一个点、每个细节考虑好、考虑周全。在做好土地规模经营实施方案的基础上,一是起草好土地集约流转经营合同,将690公顷二轮承包土地流转入村集体;二是起草农民耕地承包合同,将转入村集体690公顷土地连片发包给45个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起草的合同,做到客观真实,不玩文字游戏。特别是土地集约流转合同,让农户看好合同、签好字,避免日后发生矛盾和纠纷。

大六家子村土地流转的期限为10年,3年一定价,前3年每公顷11000元,3年后随行就市,按当地地价平均发包。土地连片发包后,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电机井和先进科技得以应用,初步实现集约化经营,200多个劳动力增收了务工收入,成效十分明显。

2模式特点

大六家子村结合实际,探索了与现行政策相符相承的土地流转模式,主要有五个特点。

2.1利用了农村土地确权工作成果

2015年大六家子村农村土地确权实测外业工作结束,每家每户承包地块、面积清楚。2016年流转时按实测确权面积计算流转面积,给农民吃了定心丸,得到农户的拥护。

2.2国家惠农政策支持创造流转条件

大六家子村是在实施国家高产田创建项目基础上进行的土地流转,此项目建设的机井对690公顷土地全覆盖,基本达到旱涝保收的标准,全部种植水田,降低了转入土地的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的经营风险,同时以种植水稻为主,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兜底措施。

2.3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

大六家子村按中央“三权”置政策推进土地流转,坚持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做到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连片承包土地的45个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都是本村农户,其他农户流转出土地后,发展劳务经济或二三产业。转入土地的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村集体只负责整合土地,提供流转服务,不承担任何经营风险。

2.4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大六家子村流转土地过程中,坚持了依法、自愿、有偿,没有违背承包农户意愿,没有改变土地用途,没有破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生态环境,坚持经营规模适度,兼顾效率与公平,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改成水田的第一年,水稻产量达到每公顷9000公斤以上。

2.5探索了共同致富之路

大六家子村农民齐凯往年只承包5公顷地,以种植玉米为主,每年纯收入在2万元左右,今年承包了35公顷水田,纯收入25万元左右。大六家子村农民赵铁军将9亩多地转出,自已在村内做零工,儿子外出打工,全家一年的收入超过3万元。据村干部测算,2016年全村农户仅土地收益就将增加759万元,加上务工收入近600万元,人均收入可达到1.4万元,是土地集约前的5倍。

3完善措施

大六家子村发展土地规模经营刚刚起步,仍有需要完善的环节,社会化服务力度需要加强,新农村要进一步打造,为此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3.1完善土地流转关键环节

立足土地资源股权化,大六家子村应以村集体牵头,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将全村325户分散经营的二轮承包土地以入股形式流转给土地股份合作社,再以出租形式流转给46个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按中央政策,土地股份合作社可以适当收取流转服务费,坚决不吃“大锅饭”,村集体不背负任何经营风险。

3.2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引导承包流转土地的农户成立家庭农场,与外部龙头企业合作,发展现代农业,同时发展好其他产业,争取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转出土地的农户就地务工,带领村民向更远更好的目标迈进。

3.3积极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

大六家子村已于2016年年初申报了白城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要借鉴外地经验,探索资源型村“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改革之路,努力创新农村治理结构,完善农业经营体系,努力建成远近闻名的新农村。

3.4加大政策及财政资金扶持力度

大六家子村土地规模经营资金瓶颈问题尚未解决,家庭农场自有资金有限,到金融机构融资难、融资贵。要加快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进度,深入开展“农地贷”试点。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给予流转土地激励政策。

参考文献

[1]林奇胜,刘红萍,张安录.我国农地整理中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问题[J].生态经济,2003,(10).

[2]黄鹏.我国农地整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生态经济,2003,(10).

[3]叶艳妹,吴次芳,刘可清,程承彪,郑瑞辉.可持续农地整理项目规划方法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2,(06).

[4]唐楚生.农地整理融资模式的比较分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06).

[5]谢经荣.农地整理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J].中国土地,1997,(03).

[6]徐宏峰.基于新农村建设农业规模经营可复制模式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7,(12).

规模效益范文4

一、 常见的几个误区

讨论国际工程承包的效益与规模问题,必须澄清几个误区:

(一)理解的误区:规模可以带来效益

一些公司对外经营时认为有规模就有效益,做大了也就做强了,其结果是强调规模而忽视效益。前几年各国际公司均提出要做大作强,很多人把重点放在大上,到处开花结果,随意承接项目,摊子搞得很大但效益并不明显,有些公司的个别项目甚至出现了较大的亏损。不少公司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于是“做大做强”改成了“做强做大”,但很多人并没有真正理解“强”与“大”的真实含义,在考核上仍然以大为好,仍然通过压指标上规模,以为有规模就有效益,导致不少机构为了完成指标而低价承接项目,有的项目成交半年却开不了工,有些项目工期尚未结束,但效益已经令人堪忧。

(二)指标的误区:规模是硬指标,效益是软指标

当前国际工程承包中的统计口径是成交额和营业额,公司的排名也是按规模来的,所以很多公司认为规模比效益重要,规模大面上有光,效益好不好没有人知道,所以很多公司一味盲目承接新项目,以确保在国内外排名中的位置。

(三)上缴的误区:是否是利润上缴

很多公司每年都会开海外工作会议,并根据上年指标完成的情况排定机构的名次,并以此为依据确定驻外经理上年的年薪兑现,指标一般包括成交额、营业额和上缴利润,可是,很多机构并没有以审计为依据确定利润指标,有些驻外机构明明是亏损的,但却有上缴;有些机构根本就没有项目,其经理也承诺当年上缴一定数额的利润,这确实令人费解。这些不经过审计确认而上缴的利润来源不明,长此以往,企业经营将会卷入恶性循环,驻外机构为了上缴不得不低价拿项目或不断以规模扩大为借口要求总部扩大投入,亏损的窟窿越来越大。中国公司过去在中东已经为此吃尽了苦头。

(四)考核的误区:经理的级别与机构规模的关系

目前很多公司将驻外机构分为事业型机构、营销型机构及代表处(办事处),确定驻外经理的级别与待遇也相应地与机构类型相关,一般情况下,大的机构经理级别较高、个人待遇较好,也更容易得到升迁的机会。很多总公司对驻外机构的考核并不考虑开拓市场的难易情况、市场容量大小、总部投入大小等因素,而往往以驻外机构现有规模为评价标准。其结果是不少机构尽可能多地拿项目争取总部投入,从而达到提高机构级别和个人待遇的目的。这就误导了一些机构的负责人,于是就有了前面所说的承接项目不计效益,承接项目后要求总部投资,总部被少数驻外机构牵着鼻子走。更有的机构负责人因所谓的成绩而得到提拔重用,后任经理却发现该机构隐藏着极大的风险。这都是由于考核中存在误区所引起的,

二、为什么要以效益为中心?

(一)企业长期发展的需要

企业是商业机构而非慈善机构,在商言商这是不变的道理,尽管企业有时会为了长期利益而承受暂时的亏损,但终究要以赢利为目的,企业的发展是以效益为基础的,没有效益的企业是不能够持久的。

(二)国际竞争环境的要求

企业在国外竞争,受当地政策、法律的影响,情况非常复杂,风险较大,可控性不强,应尽可能使每个项目都有效益,这一点与国内经营非常不同。

(三)竞争残酷性的要求

国际承包是在他人的土地上与驻在国承包商及其他国际大承包商展开的一种面对面的竞争,这种竞争的残酷性是可想而知的。由于自身的不足,我国工程承包企业取胜唯一的法宝就是低价竞标,但低价竞标的风险是显而易见的,中国公司普遍存在人员素质较低、外语水平不高,合同管理能力不强的问题,低价中标在以中国工人为主的施工环境中尚能有一定作为,如果东道国不允许外国工人就业,施工要靠当地工人完成时工程承包企业往往显得力不从心,稍不注意就会造成大的亏损。例如,一家中资公司在刚进入菲律宾市场时以600万美元的低价承接了一个本应是800万美元的公路项目,由于与当地的社会关系没有处理好,项目受到干扰,道路施工拿不到石料开采证,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所以,以效益为中心、量力而行地从事国际工程承包是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的唯一选择。

(四)工程承包自身特点的要求

国际工程承包中中国公司的优势和不足都十分明显,我们在施工管理上最大的特点是成建制“走出去”,公司构架、财务、施工组织自成体系,基本与东道国社会相分离,对外联络很大程度上还依靠翻译进行,在干扰较少的环境中有一定的效率,但抵御外界冲击能力比较弱,利用当地资源的能力比较弱,这主要是中国公司外向型人才缺乏、不熟悉国际惯例、语言不过关、人员更换频繁、不易融入当地社会所致,但是,我们的公司在以华人为主而又缺乏劳工的地区或是对外国人就业没有限制的地区还是有一定优势的。这些特点要求我们在选择目标市场及目标项目时,一定要慎之又慎,在承接工程项目时做好风险评估,扬己之长,避己之短。

(五)历史教训的要求

中国公司自上个世纪80年代进入国际市场以来,或多或少的都有失败的教训,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国际工程承包是有风险的,国际市场比国内市场更难驾驭,在当今重速度、重规模而忽视经营质量和效益的倾向又有抬头的情况下,冷静地面对国际市场,重新思考效益与规模、质量与速度的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三、实现以效益为中心的途径

(一)树立效益至上的观念

企业从事国际工程承包要树立效益至上的观念,要对自身的能力有充分的评估,并配有相应的风险控制机制,坚决杜绝低价竞标。

(二)培养企业经理的职业操守

作为企业的负责人,主要的职业操守应该是保证企业资产的保值与增值,不将问题留给后人,要能够顶住压力,不为名利所动。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客观地判断市场、科学地进行决策,决不盲目跟进、随波逐流。

(三)将企业效益与个人收益挂钩

国内总部对驻外机构的考核要与其经营的效益挂钩,注意投入产出比,并以审计结果作为考评经营成果的依据,确保上缴的是利润而不是其他,同时注意加强对市场准入难易程度的研究,加强自有派出机构与其竞争对手在同一市场上经营结果的比较,并以职业化的要求对待驻外经理,将个人收益与行政级别分离而与经营效益挂钩。

(四)制定科学的考核办法

在经营活动中,总部给驻外机构制定年度经营目标责任并以此为依据进行考核与兑现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如何确定合理的指标源及指标额是一个十分复杂而又敏感的问题,做好了能够激励驻外机构努力工作,多创效益;做不好,反而可能会影响驻外机构的极积性,增加对外经营中的投机成分及风险比例。传统的考核指标源主要有成交额、营业额、上缴利润,最两年有些公司又增加了指标“应收款的回收额”。

以成交额、营业额及利润为主要指标考核驻外机构时还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驻在国的市场规模、本机构在市场中所处的位置、本机构与其他中资机构的对比情况。这是评估一个市场及机构的基本条件,我们不可能在一个容量很小的市场做出超出市场允许的规模来,市场竞争激烈程度总部无法评估,但可以进行横向比较,通过与同类机构的比较得出自身所处的地位,更简单的办法是通过与兄弟中资公司的比较得出在该市场中的地位。

二是驻外机构的历史沿革。考核一个机构不能够脱离历史,相关部门一定要研究各机构的历史沿革,新开机构肯定比老机构经营困难,新市场的进入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对驻外经营的考核单纯凭规模及指标也很难衡量,有的战略性市场是为明天作储备的,即使暂时没有产出也是战略的需要,不能因此而影响到驻外经营者的待遇。有些大的机构,通过前几任经理的艰苦努力有了一定的规模和效益,后任的经理也不能因此而坐享其成,一般来讲开拓新市场遇到的困难比继续经营已有机构要大得多;在传统市场上处理遗留问题比单纯的拿项目扩展规模又要困难得多。

规模效益范文5

关键词:工业规模;企业效益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3-00-01

一、五年来我区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猛增

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量显著增加。五年以来,随着我区工业强区战略的逐步实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企业单位数显著增多,到2012年末,全区已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1户,比98年净增加32户。

2.工业生产快速增长。五年来,我区工业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工业总产值由2008年的152.16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354.65亿元,2012年产值是2008年的2.3倍,平均每年以23.6%的速度递增。

2008年—2012年长安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发展示意图

工业总产值: (单位:亿元 )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看出长安区规模以上工业的发展起伏较大,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快速增长阶段(2008年—2010年)。长安区政府注重引进和扶持工业企业,随着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西安爱尔微电子有限公司、西安华钼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快速发展,规模以上工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增长势头。第二个阶段:稳步发展阶段。(2011年—2012年)我区工业企业克服制约发展的不利因素,发扬稳中求进的精神,工业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的增长势头。

3.工业化进程加快,工业主导作用显现。2012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逐年提高,由2008年初的29.6%升至2012年的32.6%,上升了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的主导作用逐步显现。

4.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达到较好水平,运行质量不断提高。五年来,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运行质量趋于良好,2012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8.3%,比2008年初提高9.4个百分点,反映出产销衔接状况明显好转。

二、工业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

1.所有制结构变化明显,外商投资企业上升为主导地位。五年以来,我区工业企业不断深化改革,加快经济体制的转轨,大力实施招商引资主战略,工业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工业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外商投资企业从无到有,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2012年,我区外商投资企业实现产值213.1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60.1%,内资企业实现产值135.6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仅为38.2%。

2.工业企业行业结构趋于合理,支柱行业发展较快。立足于我区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招商引资的政策优势,工业企业发展全面,点多面广,到2012年末,我区的工业企业已分布于国民经济的22个行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及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异军突起,成为我区工业经济支柱产业。

3.产品结构多样化,主导产品产量增势强劲。五年以来,我区的工业产品品种多样化,汽车、微型计算机、移动通信手持机、钢材等成为主导产品,分别较2008年增长2.06倍、2.59倍、2.11倍、1.63倍。

三、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不利因素

1.流动资金短缺,融资难的问题依然突出。融资难问题仍然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难题,特别是金融行业受国有银行改制,普遍加强对银行贷款风险的评估,贷款申请难度加大,资金回笼困难,不利于企业资金的快速周转。

2.“三项费用”呈上涨态势。2012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营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累计达25.16亿元,同比上升24.7%,较2008年增长了2.44倍。三项费用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企业利润的上升空间。

3.企业用工难、专业技术缺乏。部分企业招工难,既缺普通技术工人,又缺专业技术人才,尽管很多企业采取了增加员工工资,改善员工居住、生活和文化娱乐条件等多种措施,但是仍不能有效解决问题,企业受用工不足的影响,设备生产效率不能充分发挥。

四、对策建议

1.加强服务,充分挖掘现有企业的增长潜力。企业发展离不开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对发展潜力大,回报率较高的企业,特别对盈利能力强,效益较好的重点行业和企业,要加强各类生产要素的协调,在资金、电力、交通运输等方面为企业做好协调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充分挖掘现有企业增长潜力。

2.继续促进中小企业经济加快发展。进一步落实“工业十条”中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要求,努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切实缓解融资困难,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步伐,引导和帮扶企业开拓市场,努力改进服务企业各项工作。加强统计监测,继续推进中小企业成长工程。进一步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加快创业基地建设,坚定不移推动全民创业。

规模效益范文6

现在商的内控能力就是塑造工匠的过程。现在的市场环境下,不但要一如既往地抓销售,掌握话语权,更要抓内部管理。四年多来,鹏程公司在资金规模不变的情况下,销售规模扩大了五六倍。这不仅仅是资金周转率在提高,包括费用投入的合理性、效果都是内部控制的结果,整体的经营效率提高了。

扬州地处江苏中部,属于三线城市。这几年,虽然电商的增长快,但是扬州地区的渠道变化不是很大。只是今年以来,乡镇市场的整合力度更大。五星电器、京东帮和苏宁易购对乡镇的影响越来越大,一些传统的小商户都被淘汰了。而且村淘的县级网点也在建设中,完善之后也会深入乡镇市场。由此,乡镇市场成了商家争夺的热点。这些大企业进入乡镇不单单是获取市场,也在改变着乡镇的营销氛围,都去做动销,抢市场,做到极致。例如,苏宁易购的门店开业都会进入消费者的家里提前做邀约,提前沟通,提前确认,锁定销售,挖掘潜在市场。因此,扬州邗江鹏程百货公司也以内购会的形式适度将营销的资源向乡镇市场倾斜。

华东地区的中产阶级数量庞大,加上公务员,企业主等,这些是中高端消费的主力。我们关注和分析消费升级后的消费者心理,在运作市场的时候调整了思路,逐步调整产品结构,将中高端产品作为主推,提高了销售的毛利。引进新品类,提高消费者的使用体验。事实证明,不是消费者不需要好的东西,而是我们以前的消费引导出了问题。今年苏泊尔新出的3599元的电饭煲,一上市就销售了好几台。几千元的破壁料理机,因为以健康为主要卖点,吸引了追求生活品质的人和中老年人,终端的销售也非常好。因此,做好产品升级,传统渠道同样有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