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济论文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济论文发范文1
求学网小编为你提供论文范文:“中国经济论文我国经济发展的与时俱进”,大家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写出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我国经济发展的与时俱进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中国经济论文我国经济发展的与时俱进”,更多内容请点击求学网论文频道。
经济论文发范文2
(一)壮大县域经济有利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壮大县域经济,有利于区域内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为当地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使城镇成为农民务工经商的新的就业平台。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还可以避免农村人口向大中城市过度集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中城市的就业和社会管理方面的压力。
(二)壮大县域经济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我国农村人多地少,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产业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由之路。1990年以来,农民收入中的50%以上属于务工及非农性收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将有利于推动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使农民获得更多的收入。此外,县域内比较完备的行政、经济和社会管理手段,有助于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渠道。加大对农民的政策性扶持力度,有利于统揽市场,整合资源,形成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二、壮大县域经济,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一)发展壮大县域经济要调整经济结构首先,稳定第一产业的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发展壮大县域经济,要优先发展农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改革,在土地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模式,使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得到合理流转,从而发展适度的规模经营。积极探索有效的组织模式,因地制宜,培育优势产业;扩大农产品的销售领域,改变农产品的销售方式;大力加强龙头企业建设,通过给予财税、信贷、科技等方面的支持,做强、做大一批龙头企业,并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互利双赢。重视农业科研,加快农业技术转化,大力开展科技下乡,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机制,积极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监督体系,编制相关的农业标准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其次,创新第二产业的布局。对技术进行改造创新、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加快机制的转换和体制创新,立足本地特色,突出主导产业,做到抓大扶强。努力实现工业的跨越式发展,从而有效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走新兴工业化的道路,遵循市场导向、适度跨越、重点突出、技术领先,比较优势等原则,改变县域经济的不均衡发展的无序状态,提高区域内绝大多数人口的收入,提高县域的综合竞争力。实施以特色工业为主线的县域工业发展之路,实施以园区工业为主导的县域工业发展新途径,大力培植产业集群,构架县域工业网络。第三,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实现农业的产业化和工业的现代化,也有利于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和优化,对县域经济的壮大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要以科学的思想为指导,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行总体规划布局。进一步调整传统第三产业,通过完善相应的政策、加大资金投入,推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加快娱乐餐饮业发展,扩大经营范围和规模,提高服务的质量水平;发展商品贸易流通业,构建县市、乡镇和村三级购物中心和服务体系。在传统产业巩固、提高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旅游业、现代物流业、社区服务业、信息技术咨询业、中介服务业、电子商务业等关联度大、效益好、收入高的新兴产业,推动第三产业向多方面、多层次发展。
(二)发展壮大县域经济,要以民营经济的发展作为切入点民营经济具有经营机制灵活,产权关系、利益关系明确等特点,在市场机制中表现出强大的竞争力和有力的吸引力。民营经济的发展,对社会的稳定、改革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进一步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民营企业的发展,使民营经济日益成为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的力量。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大力挖掘民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民间的资金,依靠广大劳动人民的力量,促进民营经济整体快速发展。引导规模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管理制度,提高企业家的素质,培养更多的人才,形成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龙头企业,从而带动整个民营经济发展水平的迅速提升。民营经济发展中,产业集群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能降低交易的成本,带来更多的外部规模经济效益,还有利于企业之间开展有效的竞争,从而刺激企业的创新发展。采用多种措施(如典型示范、结对子等),鼓励、引导更多的农户加入非农产业,壮大民营经济群体的规模,加速产业集群的发展,扩大富裕面。在现有基础上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发挥特色优势,做优做强某一产品、某一环节,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三)发展壮大县域经济,要加速县域城镇化进程,快速扩大城镇人口规模作为国家重大战略之一,21世纪前20年中国的城镇化应以县城为重点,大力发展中小城市。城镇化就是改变农民的社会关系,实现人口经济活动的转移。大力推进城镇化,是使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较大规模地转入工业部门和城镇就业,建立起现代经济结构。通过采取以承包地、自留地换城镇社会保障的方式,使大部分农民彻底脱离土地。改变过去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状况。通过发展以县城为中心的中小城市,使县域内有限的经济要素,向县城聚集。提高县域中小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改变非农产业效率低下,发展速度缓慢,大量县域工业开发区空臵和土地浪费的问题。城镇化还有利于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形成规模效益,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和国民的整体教育水平,有利于促进中国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
(四)发展壮大县域经济,要合理发挥政府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引导作用政府在规划县域经济发展、规范市场秩序、优化产业结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和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都发挥着主导作用。但县域政府如果过多的用行政力量直接干预甚至参与市场,就会产生很多不平衡和不协调的现象。比如有的地方政府为了促进本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给予企业各种优惠政策和特殊待遇,从而导致区域间的竞争被异化为优惠政策和特殊待遇的竞争。政府应主要进行宏观管理,依靠自身的优势,纠正市场失灵,对市场经济的各种参与主体给予同等对待,整合资源,引导经济健康发展,形成公平、有序的场资源配臵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配臵。
(五)完善健全县域主体财政机制,增强县域主体财力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需要资金的支持。进一步增强县级行政主体的财政调控能力,完善发展县域经济所需的资金环境,缓解国家财政拨款不足,县域资金紧张的问题,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资金环境。从金融机构的角度出发,应进一步扩大资金投放的力度,降低贷款担保等限制条件,简化贷款审批程序,提高金融机构的工作效率;县域金融机构要建立科学的社会信用系统,提高贷款评估、咨询的效率,降低费用和时间成本;发展一些小额的贷款组织,如村镇银行、农村基金会等,改善县域内新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状况,形成较为稳定的、多种形式的融资渠道,建立适应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产品体系。由于农村集体和农民个人缺乏先进的投资理念,也缺少多余资金用于投资,因此还应加大资金的引进。加大县域的开放程度,创造适宜的开放投资环境,积极招商引资,改变农村融资渠道较为单一的被动局面。
(六)打造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人才支撑体系人才是县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县域经济发展中起着枢纽和调控的作用。建立科学有效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人才评价体制和机制,形成相应的人才支撑体系,对于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转变用人机制,用人要做到公开化、程序化、规范化,冲破学历、职称、资历、身份等的传统观念束缚,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支撑体系。使人才支撑体系具有层次性、整体性、包容性等特征。充分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臵中的作用,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提升高科技人才的总量,充分引进特色经济所需要的特色人才。
经济论文发范文3
在浙江现有海洋经济人才队伍中,能支撑现代海洋服务业的专业人才、带动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创新人才、提升传统海洋经济的高端人才、推动外向型海洋经济发展的国际化人才十分紧缺,很多企业难以招聘到需要的人才。以舟山德勤集团为例,迫切需要海洋领域的法律顾问、金融人才、投资人才等新型人才,但在舟山本地网站、报纸上发出招聘消息后,基本无人应聘。
二、浙江海洋经济人才的需求预测
到2015年,舟山的海洋生产总值将达到1000亿元。按照《浙江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方案》,到2015年,浙江省将实现海洋生产总值7000亿元。可以看出,到2015年,舟山的海洋生产总值将是浙江省海洋生产总值的1/7,也即全省海洋生产总值将是舟山海洋生产总值的7倍。相应地,我们可以分别对2015年和2020年舟山海洋经济各重点产业人才的需求乘以7预测2015年和2020年浙江省各相关海洋产业的人才需求。
三、浙江海洋经济人才发展的主要任务
为有效推进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浙江省制定并实施了《浙江海洋经济发展“822”行动计划》,明确提出重点扶持发展8大现代海洋产业———海洋工程装备与高端船舶制造业、港航物流服务业、临港先进制造业、滨海旅游业、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业、海洋医药与生物制品业、海洋清洁能源产业与现代海洋渔业。8大现代海洋产业是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基石,基于它们对人才的需求状况,提出浙江海洋经济人才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充实海洋工程装备与高端船舶制造业人才队伍
重点充实钻井平台、钻井船、海上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LNG船、深水作业工程船、海洋石油平台辅助船、远洋捕捞船、大型化散货船、集装箱船、化学品船等海洋工程装备和特种工程船舶及运动船艇等的研发、制造与维护的专业人才,以及深海运载和通用技术、深水探查作业等关键技术研发人才。
(二)充实港航物流服务业人才队伍
重点充实能够支撑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海陆联动集疏运体系、金融和信息支撑系统“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的人才,加大力度培养能够推进大宗商品交易、现代航运金融服务、航运信息服务发展以及增强港航物流服务业综合竞争力的专业人才。
(三)充实临港先进制造业人才队伍
具体地说,就是要充实以下人才:能够支持发展绿色石化及化工新材料、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的人才;能够推进临港重大成台套、智能化装备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发展的人才;能够推进宁波、杭州、台州临港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加快发展的人才;能够加快新能源汽车研制,形成特色、品牌优势的人才,以及能够提升发展船舶配套产品制造产业的人才。
(四)充实滨海旅游业人才队伍
重点充实能够推进邮轮旅游、游艇旅游、人造海滩、高端度假岛等四大高端门类,以及慢生活休闲体验、滨海运动休闲、养生养老休闲度假、旅游营地休闲、海钓休闲、人造碧海金沙、旅游演艺、低空旅游、游轮巡游、海洋主题公园休闲等十大产品发展的人才。
(五)充实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业人才队伍
重点充实能够围绕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海水资源利用、海水利用集成研发、海水利用共性技术,积极开展关键材料、产业化成套技术与装备自主研发的专业人才,突破核心技术国产化,形成健全的产业化技术支撑体系。
(六)充实海洋医药与生物制品业人才队伍
重点充实能够创新海洋医药发展路径,加快从原料药向专利药转型升级,提升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现代化水平的人才;充实能够聚力开发一批具有资源特色的海洋药物,形成海洋药物新兴产业的人才,以及能够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发新型海洋生物制品的人才。
(七)充实海洋清洁能源产业人才队伍
重点充实海洋清洁能源研究开发、技术装备与示范工程建设的人才,积极推动海上风能、海洋能、海洋清洁能源装备制造、海洋清洁能源综合利用等领域的人才开发,集聚一批海洋清洁能源开发科研团队。
(八)充实现代海洋渔业人才队伍
具体地说,就是要重点充实:能够拓展远洋渔业和远洋渔场,建设现代远洋渔业基地的人才;能够发展高效生态海水养殖,加快渔港渔村建设改造,发展多元化、精品化休闲渔业的人才;能够建设水产品精深加工区,加强水产品冷链物流一体化的人才。
四、促进浙江海洋经济人才发展的对策思考
(一)积极推动立体多样化的海洋人才教育
纵观海洋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无不重视立体多样化的海洋经济人才培养模式。以美国为例,现已形成涵盖普及教育与高等教育相结合的多层次、多样化海洋经济人才培养模式:在普及教育方面,以全国性卓越海洋科学教育网为主,每年面向国民推出系列海洋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在高等教育方面,高等院校积极健全海洋学科与专业,深化海洋经济人才培养与海洋科技项目研究。借鉴美国的海洋经济人才培养模式,浙江也应建立立体多样化的海洋经济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中小学基础海洋科技通识教育;开展海洋知识普及宣传,举办海洋主题科普活动,鼓励海洋科技人才从事海洋科普,提高全民海洋意识;鼓励更多有能力的高等院校设置海洋学科和专业,建立健全海洋课程体系,促进海洋经济教学与实践需求对接;建设海洋经济知识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制定海洋行业继续教育规划和实施办法;鼓励海洋经济相关专业毕业生到一线地区和艰苦岗位实习与工作;为富有创新精神、具备发展潜力的青年海洋经济人才提供独立负责项目、承担重要课题、参与国际交流合作的机会,加快青年海洋经济人才成长。
(二)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
日本、美国等世界海洋经济强国都非常重视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在这些国家的海洋经济创新体系中,除政府外,大学、科研机构、产业企业都是重要的组成主体,共同承担着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责任,而且它们之间经常跨越组织边界进行深入合作,一起培养高层次、紧缺的创新型人才。因此,为推进海洋经济创新型人才培养,浙江应进一步完善产学研合作的政策环境;鼓励涉海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对接,建立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制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高层次人才双向交流任职制度,推行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双导师”制;对重大海洋科技项目明确产学研合作要求,推行共同实施、管理项目,实行“人才+项目”的模式,在实践中培养和集聚海洋科技人才。
(三)积极加强高层次海洋经济人才的引进
山东省是国内积极引进高层次海洋经济人才的先行区,其主要特点是加强政策引导,强力布局领军人才团队,为此实施了《泰山学者蓝色产业领军人才团队支撑计划》(简称《计划》)。该《计划》以企业为主体,通过给予每个团队500万-800万元经费资助,重点支持企业创新类领军人才团队与科技创业类领军人才团队的引进。④对于浙江而言,在利用教育资源充分培养海洋经济人才的基础上,也要大力引进海洋经济人才特别是高层次的海洋经济人才,具体地说:建立健全海洋经济人才需求目录,制定实施海洋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团队引进实施方案;对引进人才及团队在住房、津贴、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方面予以适当照顾,给予课题申请、研发支持和政府奖励方面的特殊政策;参照山东省的做法,加大财政经费投入力度,积极引进领军人才团队、鼓励领军人才团队在浙江创业创新;实行“海外工程师”制度,鼓励和支持各地引进外籍工程技术专家。
(四)积极引导鼓励海洋经济人才创新创业
美国十分重视、鼓励海洋经济人才创新创业。例如,美国优化金融政策,通过发展风险投资、创业基金、信贷担保,为海洋经济人才创新创业提供金融支持。又如,美国设立海洋科技园为海洋经济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孵化平台。[7]美国的经验对浙江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对于浙江而言,要加大财税优惠力度,设立海洋产业投资基金,鼓励风险投资、创业投资、民营企业、金融机构参与海洋创新创业项目;建设一批海洋创业孵化平台,完善中介服务体系,为海洋人才提供优质创业服务;改进海洋经济人才的考核评价模式,强化创新和应用导向,把获取创新成果、获取自主知识产权作为项目立项和验收、资助和奖励的重要标准。此外,还要进一步促进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五)建立健全海洋经济人才工作投入机制
福建省积极建立健全海洋经济人才工作投入机制,确保海洋经济人才能引进、留住、并用好。如泉州市出台《泉州市高端海洋人才引进培养暂行规定》,确保资金投入用于补助海洋核心人才、海洋骨干人才、平台建设、海洋课题研究、创业创新、海洋高技能人才培训等。对于浙江而言,要落实人才投资优先保证的财政政策,各涉海地区、部门要增加对海洋人才开发的投入力度;在涉海重大工程项目、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重大基础理论研究课题中,明确一定比例的人力资本投入,并作为项目验收(结题)的重要依据;重视欠发达地区及海岛等艰苦边远地区海洋人才培养,在人才投入中适当倾斜;鼓励企事业单位设立涉海人才发展专项基金,促进社会化多元投入机制的形成。
(六)积极完善海洋经济人才发展服务体系
经济论文发范文4
1.宏观调控,健全煤炭经济管理机制
宏观调控是国家政府干预煤炭经济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对于健全煤炭经济管理机制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才能做好这一点呢?首先,应建立严格的煤炭经济交易准则,在规范准则的约束下有效监控煤炭经济的发展行为,竭力实现煤炭经济交易的公平、公正;其次,要着手完善福利制度,切实加强对煤炭行业各个阶层工作人员的关怀,留住人才、促进发展,实现煤炭经济内部管理的稳健运行;再次,需降低煤炭产业税率成本,实现对煤炭经济发展的全方位补贴;最后,加大对非法违规小煤窑的惩处力度,杜绝非法违规开采煤炭资源的行为,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
2.善于改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从我国各类自然矿产资源的储藏量角度来看,煤炭资源居于首位,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的煤炭资源是发展社会经济支撑性能源。为了更好地利用煤炭资源、更好地发展煤炭经济,我国必须跟进时代潮流,善于改进发展方向,将未来煤炭发展方向对准现代化,冲破传统发展的瓶颈,加快煤炭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与此同时,还须时刻灵活调整煤炭经济发展方向,制定一套利于煤炭经济发展的战略性策略,从而实现跨越式经济的发展。
3.革新理念,推进煤炭经济持续发展
要想有效革新煤炭经济发展理念,就必须大力倡导资源的持续利用、循环利用,逐渐形成一种新型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从而有效推进煤炭经济的持续发展。持续经济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利用率高、资源循环利用、废弃物排放量较低,这样的优势不仅可以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污染,而且还可以建立出煤炭与电力相结合的一体化发展产业链,这对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煤炭经济的持续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功用价值。
4.重视基建,构建生态保护完整体系
此处的“基建”,是基础设施建设的缩写,发展煤炭经济之所以要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是因为基础设施建设与人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同时对于开发地区周边环境与生态系统的平衡都会带来一定损失,因此必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构建出生态保护完整体系。所以,政府应加大煤炭经济投资力度,大力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补偿机制,在政策方面给予煤炭经济发展强有力的支撑,还可以建立环境保护基金,以此鼓动各大煤炭企业进行污染物、废弃物的治理研究,全面改善生态环境,规避煤炭开发对自然环境产生的恶劣影响。
二、结束语
经济论文发范文5
(一)商业性质的金融组织
现阶段黑龙江省内除了农业银行外的其他商业银行,都逐渐将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转移,部分商业银行已经取缔了县镇级支行,缩小其规模,降级后的商业银行变为了储蓄所,并且已经不具备放贷的权限。
(二)政策性质的金融组织
农村政策性的金融机构指的就是农业发展银行,我国的农业发展银行起初只是简单地对粮食进行收购和贷款业务,近些年,已经开始逐步向有利于“三农”的方向发展,实行以贷款为主,其他农副产业为辅的发展模式,到2007年初,全省共有近百家农业发展银行,员工近2500人。
(三)新型金融组织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是指在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扶持下建立的民间金融机构,黑龙江省第一家村镇银行就是在黑龙江省各级相关部分的共同协助下建立起的金融机构—东宁远东村镇银行。
(四)民间金融组织
民间金融机构在黑龙江省金融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其中包括基金会,民间借贷组织和扶贫社等一些准民间金融机构。但这些民间的金融组织可能有些已经超出了法律允许的范围,从作用上看,这些民间金融机构符合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为农民提供资金上的帮助,其作用是无法替代的。
二、黑龙江省农村经济增长受多方面因素制约
(一)农村合作信用社融资渠道单一
农信社遍及黑龙江省的各个乡镇,是黑龙江省正轨金融机构的主力军,在黑龙江省的所有乡镇,都设有农村信用社,农村信用社也成为黑龙江省正轨金融组织的主力军,其发展也逐渐倾向“三农”倾斜。但是,农信社受到自身规模的影响,融资渠道显得十分简单,致使其资金来源有限,直接影响其存款的年增长率。在省内某些地区,农信社发展畸形,已经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大中城市中,利用吸收的农村存款,投放在城市的项目中,造成农村现有资金短缺,大量资金外流。
(二)农业发展银行的服务脱离民众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政策性的金融机构,它的数量在黑龙江各个乡镇中基本保持不变。但从全省整体角度看,其总量并不能满足区域发展的需要。农业发展银行的性质决定了其主要业务集中在政策性的收购和金融业务,很少与农民直接发生金融借贷关系。导致农业银行的服务范围及其有限,对农村经济发展缺乏强有力的支持。农业发展银行严重阻碍了外部资金的涌入,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商业银行工作重心向城市转移
黑龙江省内除了农行外,其他商业银行已经把工作服务的重心由农村逐渐向城市转移了。单从省内各区县农村的农业银行的数量来看,每年都在减少,很多农业银行的网点都已经撤出农村,省内农村现有的农业银行因数量有限,很难实现规模性的发展,严重有悖于为“三农”经济服务的理念,没有利用县城优势资源,筹集资金,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可靠资金支持。
(四)民间金融机构缺乏规范性
民间金融机构包括基金会,民间借贷组织和扶贫社等一些准民间金融机构。在黑龙江省内的金融体系中所占比重较大,虽然这些民间金融机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缓解现有的资金供求矛盾,但是,这些民间金融机构在借贷过程中大多程序简单,缺乏规范性的操作流程。由于这些民间金融机构都以盈利为目的,所以在放贷中过于看重经济效益,具有盲目性的特性。甚至有些金融机构已经超出了法律允许的范围。民间金融机构虽然能够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资金,弥补其他金融形式的不足,但其操作规范的严重缺失以及高利率的特点将给农村借贷活动带来不良后果。
三、探析黑龙江农村经济增长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增强农村信用社融资渠道与信用社改革
针对地方政府过多干预农村信用社业务的问题,要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的大范围扶持力度,一定要切实依据农民实际的承受度,灵活的对农村信用社的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进行调整,或增加或降低,这样不仅考虑到广大农民的实际利益,在很大程度上还提高了农村信用社在吸收外界存款方面的能力,大大的降低了农信社的经营成本费用,将其中的“营业税”和“所得税”进行减免。同时还促使农村信用社能够成功向中央银行进行借款。具体来说,首先,要改革产权,将“自主经营发展以及自我约束和承担风险的原则”切实落实,将产权模式进一步的健全,将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其二,农信社要开发出更多的金融产品,将金融产品的种类进行创新,进一步完善农信社的电子服务各方面的功能。其三,对农信社设置专门的监督管理机构,进而对其进行工作上的指导和监督批评管理。
(二)加强政策支农力度,将服务联系民众
一般来说,只有农业发展银行在金融方面建立了健全的政策,才能对“粮棉油”在资金上进行大力的扶持,农业发展银行要切实依据“现代银行”的实际运作能力以及具体的要求,根据地方银行的发展状况以及在业务开展方面的情况合理的划分分支机构,充分将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发挥到最大。在整顿改善的同时可以扩大其业务的开展范围,建设多元化的政策性的金融业务,例如大力推广农业科技金融业务、开发综合的农业资源金融业务、发展农村生态环境金融业务等等。改变农业发展银行的支农重点,将支持农产品流通转变为支持农业生产方面。对于那些比较基础的业务例如“农业基础建设”、“农业设施建设”以及“农业开发综合”和“农业扶贫”等也要同时支持,将农业发展的脚步进一步推进。当然还要对农村公共产品进行大力的信贷扶持,彻底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和生产条件,真正的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
(三)加强商业银行对农村地区的投入
就农业银行来说,其改革方向为“必须立足三农”,要将城市和农村联合起来,对“三农”金融产品的服务当做是农业银行未来工作中的重点。当然农业银行还要将这项工作的重点放在县域经济的发展上,将传统定位农村低端金融市场转变为定位农村高端金融市场。农业银行还打大力响应商业化改革的号召,将农业中的龙头企业当成支持的重点,并且大力支持一些乡镇中比较优秀的、发展较好的企业进行第二次的再创业和再发展,与农村信用社进行良好的市场“交叉定位”。农业银行还要将一些运作比较良好、资金运转灵活、具有较高商业化的龙头企业以及具备村镇化基础建设的大型工商企业作为支持的重点对象。积极的鼓励农业银行大力的进行改革和发展,依据当地农业发展的实际水平和当地企业的发展状况,通过有效的市场化方法将农村的农业发展做好做大,同时还要将农业银行中多余的一些从业人员或者是机构进行一定程度的整合,可以改制为农信社或者是改制为小额贷款单位等等。
(四)规范民间非正规金融机构
就目前来说,要大力鼓励那些多种多样的经济主体去投资农村金融机构或者是兴办这样的机构,比如“农村相关小额信贷机构”和“农村中型或者小型民营单位”,还要对“农村个体经营人员”和“农村一些小企业”依据相关规定和其自身经营资本结构发放相应的贷款。将完善制度以及政策作为基础着手,推进农村民间金融机构有效的、良好的运行下去。同时还可以提高“准备金的利率”以及“资金的充足利率”,将农村市场严格规范起来,实行相应的“风险责任制”等方法。对农村小额贷款公司以及类似一些合作银行的农村民间金融机构进行合法化。使其走向更加规范、更加有序的道路上。
四、结论
经济论文发范文6
论文关键词:宏观调控积极的财政政策宽松的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综合协调制度
一、建立宏观调控综合协调制度的必要性
宏观调控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国家需要衡量各方面的利益与关系,制定经济发展的决策。在宏观调控法的概念中,我们知道其具体目标是经济增长、币值稳定、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在经济运行中,这四个目标是相互关联并且存在着矛盾。宏观调控各项目标之间存在相互冲突的关系,与这些目标相对应的是,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手段由于是不同的部门制定与实施,也常常会出现作用方向不匹配,作用力度不一致的情况,甚至出现“一脚踩油门,一脚踩刹车”的自我较劲现象。如何发挥宏观调控各手段的组合效应,需要政府把握好当前国民经济运行的具体形势,确定一个主要的宏观调控目标,在这个目标指引下,各项政策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才有可能实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各项政策之间需要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需要配合。这两项政策是宏观调控中的两大工具,二者之间的配合基于这两项政策调节的不同点:就作用时效来说,财政政策起效的时间相对较短,对经济存在着直接的拉动效应,而货币政策的作用较为缓慢;就作用杠杆来说,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税收的增减,国债的发行等手段来影响社会总需求,而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影响流通中的货币量来影响社会总需求;就调节侧重点来说,财政政策对资源配置与结构优化能起到更为明显的效果,货币政策更侧重调节社会需求总量。在当前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摆脱经济危机所带来的阴影,刺激经济的繁荣与复苏。面对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造成的不利影响,我国政府采取积极应对的态度。日前国务院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税收政策方面,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作出了一系列的税收调整,如2008年11月1日国家税务总局宣布适当调高部分劳动密集型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退税率,通过这项举措应对我国贸易出口下滑的境况。这些政策分别在经济总量与结构调整方面起着相互配合的作用。(2)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需要为产业政策的实现提供支持。产业政策一词,源于日本。在下河边淳、菅家茂编纂的《现代日本经济事典》认为,“产业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了实现某种经济与社会目的,以全产业为调整对象,通过对全产业的保护、扶植、调整与完善,积极或消极参与某个产业或企业的生产、经营、交易活动,以及直接干预或间接干预商品、服务、金融等的市场形成和市场机制的政策的总称。”1国家财政的投资规模和和投资结构、财政补贴与中央银行所制定的信贷利率与规模及商业贷款的政策都会对产业政策产生影响。日前全国发展改革会议指出,“着力推进经济结构改革战略性调整和企业转型升级。大力支持重点产业发展,保护和发展好支柱产业、骨干产业、重要产品和重要生产能力。”针对这一产业政策,财政部应加大对支柱产业的投资规模,在税收政策上应给与这些产业优惠;中央银行应放宽对属于支柱产业中企业的信贷约束。
二、建立宏观调控综合协调制度具体措施
笔者认为,要避免宏观调控政策之间的矛盾对经济目标的实现造成反作用的冲击,使宏观调控达到综合协调,除了应以遵守宏观调控法原则为基础,具体来说应该建立宏观调控综合协调机制,这在当前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尤为重要,上面已经述及宏观调控的手段主要有财政政策、产业政策、货币政策,相应的我国宏观经济管理部门主要由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组成。宏观经济调控的决策、规划、实施、协调等工作,也是由这几个经济职能机构共同来完成的,因而有必要在组织机构上建立起综合协调的机制,才能更有效地进行宏观经济调控,以控制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其一,在制定决策时,各个部门之间应该进行沟通,向其他部门论证自己部门实施此项决策的可行性、目的及具体的实施步骤,并且说明这项政策对其他部门所产生的影响及需要其他部门的配合,如产业政策的制定部门必须与财政、货币的宏观调控部门进行协商,以取得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支持。对于将要确定的政策,由相关专家及部门进行评估,明确利弊,在国务院批准此项政策后,针对此项决策将要产生的消极影响,建立一套预警方案,由此确立宏观调控政策的制定及颁布流程,确保此项措施不对其他部门的决策造成破坏性作用,以致影响宏观调控整体目标的实现;其二,不同的宏观调控部门拥有巨大的宏观调控权,其使用的经济变量如利率、税率非常敏感,这些变量对价格、成本及利润的变动起着决定性作用,对经济、市场主体和普通的民众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因此以国家立法机关及审判机关为核心,针对宏观调控部门之间的权力应该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并且各部门之间达到相互监督与制约。
三、结语:
宏观调控综合协调制度是为了客服单一宏观调控手段其自身的局限性而建立的,其职责是为不同宏观调控部门之间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使之协调的程序和措施,避免宏观调控各部门之间各自为政,影响宏观调控总体目标的实现;通过对宏观调控各部门之间权力的制约与监督,防止出现宏观调控权力的滥用,使其最大限度的达到宏观调控的目标。
参考书目:
【1】张守文主编:《经济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丘本著:《宏观调控》,中国工商出版社,2003年版
【3】邢会强著:《宏观调控权运行的法律问题》,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