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作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冰心作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冰心作品

冰心作品范文1

写下这个词汇:很心酸

说出这个称呼:很悲伤

这个词汇早被定性为弱势群体的一分子

这个称呼注定他们成为社会最底层的“杰出代表”

民工在词典里解释为用体力换取报酬的群体

在我的思维中民工是农民与工人的杂交产物

他们从事城市中体力超支报酬无期的工作

他们不像农民可以春播秋收

他们也不像工人可以享受八小时工作制

他们是市场经济下的私生子

我所见到的民工一脸憨厚

嘴里叼着廉价香烟

手指的伤口处缠着胶布

衣冠不整行色匆匆地行走

或者茫然伫立在陌生的街口

他们没有文凭、上岗证、资格证

他们只有唯一的本钱??力气

在这个词汇中,我不止一次看到受伤的指头、残缺的身体,失重的生命

在这个称呼里,我真切地品味出自卑、懦弱、疼痛、孤独、忧伤、绝望、无助这些带有悲剧色彩的形容词

在这个词汇中,永远充满悲伤的含义

在这个称呼里,血、汗、泪在里面交叉,重叠,化学反应出无助的产物

你为家却远离了家

孤独地漂泊在陌生而冷漠的城市

数不清的砂石、水泥、砖头和数不清的汗水、泪水、鲜血

为城市建起数不清温馨、明亮、宽敞的新居

却没有属于自己的一根火柴头大的蜗居

民工是一个代名词,

其中包括一滴鲜血、两串泪珠、三宿失眠、四天病痛、五句恐吓、六次打骂

他们更懂得咀嚼酸、痛、累以及风雨

他们是我这支拙笔下二十一世纪的“包身工”

他们尊重法律

可法律未必尊重他们

他们充满诚信

可诚信换回的总是陷阱

一声微弱的叹息

已深入骨髓

民工这个满是心酸的词汇

这更是带有悲伤的称呼

温总理为民工讨要工钱

这是熊德明之福气

这是民工之悲哀

这说明民工讨要工钱之难

现在仍在这个词汇中行走的人们

我认为是最伟大的人、最坚强的人、最执著的人

现在仍在这个称呼里站立的人们

我认为是最无奈的人、最被动的人、最可怜的人

我用笨拙的笔写下这首卑微的诗歌

瘦小的笔尖就像孤独的蜡烛

烛照白天的痛楚、夜晚的乡愁

民工,就是一个被人看不起的职业

民工,就像一株质朴的乡下植物

在这个年代,诚信与人格贬值

我们需要的是良知、良知还是良知

我们需要的是维护民工权利的正义之剑

再次写下民工这个词汇

我,热泪涔涔

再次说出民工这个称呼

我,苦多乐少的兄弟

深入人心的是那些无助绝望的眼神

每时每刻都在惊颤

我们关注他们

就是关注我们自己身上本应发光的部分

(山西省忻州市文笔镇沙畔学校初中部(020)班 文星 指导老师:杨丽峰

冰心作品范文2

随着后期技术的进步,数字影像能够让摄影师更为随心所欲地创造出作品来表达思想。但这时摄影与数字艺术之间的界限就开始模糊了,各中区分在此不表,但这确实也算是。

摄影艺术欣赏的四个基本要素是:基本造型因素、技术技巧、艺术表现手法、主题思想。

任何摄影作品都可以从上面四个角度去剖析,但美不是语言或文字能够完整描述的,有时候可能什么都不懂,但这幅照片感动了你,触动了内心,它就是美的。

冰心作品范文3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冠心病 肺静脉 左室舒张功能

研究表明,冠心病心肌缺血等病变时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先于收缩功能异常出现。近年来,国内外已将左室舒张功能异常作为评价早期心肌缺血的一项敏感指标,既往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主要常用指标有(Ep、Ap)、(Ei、Ai)及其比值、等容舒张时间。二尖瓣血流频谱在反映左心室舒张功能时的各种影响因素以及“伪正常”现象已为人们所认识,而肺静脉血流频谱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关系已受到国内外学者关注,认为肺静脉血流频谱能够反映左心室舒张功能状态,提出对二尖瓣血流频谱出现的“伪正常”,如果同时检测肺静脉血流频谱则可得以明确鉴别。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肺静脉血流频谱在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时的价值,为临床准确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

1 资料与方法

1.1检测对象 冠心病组45例,男性30例,女性15例,年龄45~75岁,平均(60.4±8.1)岁,病史2~15年不等,均由长海医院心血管内科按照冠心病的标准诊断,其中31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

正常组45例,男性29例,女性16例,年龄45~75岁,平均(59.6±9.2)岁,均无心血管疾病史,无心前区疼痛、胸闷史,血压、心率正常,心电图正常。

1.2仪器与方法 应用HP5500型彩超仪,2.0~4.0MHz宽频探头。检查时受检者取左侧卧位或平卧位,心电图同步显示。先常规检测各房室腔大小、各瓣膜质量,观察瓣口有无反流,于心尖四腔心切面上将彩色多普勒取样容积置于二尖瓣前后叶开放的中点,检测舒张早期峰值(Ep)、舒张晚期峰值(Ap)及其速度时间积分(Ei、Ai)。于心尖五腔心切面将取样容积置于同时显示主动脉瓣和二尖瓣血流的适当位置测得等容舒张时间。另于心尖四腔心切面将取样容积置于右上肺静脉管腔内距开口5~10mm处,在平静呼吸时检测右上肺静脉收缩期、舒张早期、舒张晚期峰值Sp、Dp、ap及其速度时间积分Si、Di、ai,取三个心动周期的平均值,计算Dp/ap、Di/ai、Sp/Dp、Si/Si+Di。

1.3统计分析 对应各项测值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一般检查结果 正常组各房室腔大小正常,7例二尖瓣少量反流。冠心病组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左房、左室增大及二尖瓣反流。其中16例左房偏大或增大,容积51~73ml;9例左室增大,容积121~203ml;16例合并二尖瓣少量反流;6例中量反流。

2.2正常组测值 二尖瓣血流频谱Ep>Ap者23例,EpAi,6例EiDp者41例,ap,Si、Di、ai亦呈相应变化。

2.3冠心病组测值 二尖瓣血流频谱Ep>Ap者6例,EpAi,10例EiDp,ap>30cm/s,其中30例Dp>ap,15例Dp

2.4冠心病组6例合并二尖瓣中量反流及左房增大者,二尖瓣血流频谱均为Ep>Ap,Ei>Ai,而其右上肺静脉血流频谱均表现为ap、ai显著增大,4例ap>35cm/s,2例ap>40cm/s,Dp、Di减小。

2.5冠心病组等容舒张时间较正常组明显延长(表1)。

2.6两组比较 冠心病组Ep、Ei明显减小,Ap、Ai明显增大,Ep/Ap、Ei/Ai比值明显降低(表1)。冠心病组的Sp与正常组相近, ap、ai较正常组明显增大,Dp、Di、Dp/ap、Di/ai、Si明显减小,而Sp/Dp明显大于正常组,两组Sp/Dp均>1。

3 讨论

临床研究证实,人体冠状动脉阻塞15s即可出现左室舒张功能异常。冠心病病变早期,部分患者可通过舒张晚期左房收缩使左室充盈速度增高,充盈量增大,但到病变晚期,随着左室心肌主动松弛异常和顺应性降低,左房压、左室舒张压均增高,左房增大,且出现二尖瓣反流,舒张早期左房部分血液快速进入左室后,左室压即明显升高。舒张晚期由于心肌顺应性降低,被动充盈受阻,左房不能很好收缩,A峰峰值和积分反而变小,为“伪正常”现象,此时难以通过二尖瓣血流频谱评价左室舒张功能异常。

二尖瓣血流频谱通过表现左室充盈率的变化反映左心室的舒张特性,但左室充盈率不仅依赖心肌主动松弛及被动舒张,还依赖左房室间的压差。肺静脉血流频谱呈三峰的形成机理与左房、左室压密切相关。收缩期左房舒张,二尖瓣环下降,房内压降低,血流由肺静脉流向左房形成正相S峰;舒张早期二尖瓣开放,肺静脉、左房、左室相连通,左房血快速进入左室,左房压下降致肺静脉血涌入左房出现正相的D峰,此峰与二尖瓣血流频谱E峰在同一时相;而到舒张晚期,左房收缩,房内压增高,致使血液逆流入肺静脉形成负相a峰,此峰与二尖瓣血流频谱A峰为同一时相。肺静脉血流频谱特征主要由左房压决定,一般正常人D峰>a峰,随着年龄增长>40岁时,S峰逐渐增高,D峰逐渐降低,a峰逐渐增强,但仍是D峰>a峰。冠心病时随左房压变化,D峰降低,a峰加强,可为D峰ap,33%Dp30cm/s,这一结果与Nakatani等报告基本一致;冠心病组ap、ai明显大于正常组,Dp、Di、Dp/ap、Di/ai明显小于正常组,说明冠心病患者舒张晚期左房压大于正常人,其肺静脉血流流速、流量大于正常人。本研究中正常组不论Ep>Ap或Epap,且ap1,说明肺静脉血流主要以收缩期为主,这一结果与晚近的报告一致,且这一特征随年龄增长更为明显,并非冠心病患者特有。左室舒张功能与肺静脉收缩期血流形态、流速、流量并无直接关联,而与肺静脉血流ap、ai、Dp、Di有关。二尖瓣血流频谱在反映左室心肌主动松弛和被动舒张状态时出现E峰大于A峰的“伪正常”,是由于左房压力过高、房室间压差增大所致,而肺静脉血流频谱则能够反映左房压力变化,虽也受年龄影响,年龄增长可使a峰逐渐加大,但一般不超过30cm/s,而冠心病左室心肌主动松弛异常时a峰常>30cm/s,如果合并心肌顺应性降低(僵硬度增加)、左房压(左室舒张末压)增高、左房增大时,a峰则更大,可>40cm/s,a峰与左房压力呈正相关。本研究中冠心病组不论二尖瓣血流频谱是否“伪正常”,其肺静脉血流频谱均表现为ap、ai增大,ap>30cm/s,Dp、Di减小,6例合并左房增大、二尖瓣中量反流者虽Ep>Ap,Ei>Ai,但4例ap>35cm/s,2例ap>40cm/s,呼吸对测值有一定影响,经嘱受检者平静呼吸并注意取样容积的位置,可减少其误差。

等容舒张时间与E峰充盈时间有关,冠心病组等容舒张时间较正常组明显延长[(0.105±0.025)s,(0.088±0.010)s,P

冰心作品范文4

关键词:现代文学 文学传播 影响

我国现代文学包罗万象,与社会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早年的报刊、现代的出版社都是现代文学传播的主要媒介,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了当代文学传播体系,对现代文学的艺术价值做出了有效考量,从而使文学真正走进寻常百姓家,与社会融为一体。对现代文学与文学传播之间的联系进行研究,并以相关案例说明,对现代文学中文学传播的形式做出深刻理解。

一.报刊对文学传播的影响

传统文学的传播脱离不了人工方式,整体效率较低,现代报刊具有传播速度快、信息丰富、涉及范围广等特点,能够深入到基层群众中,突出大众化的优势。报刊是文学发表的主要阵地,为文学起着指引、组织的作用,文学的题材与风格和报刊不无关系,而且能够反映出社会的种种问题。可以说,现代报刊架起了一座民众与作家沟通的桥梁,让文学深入到社会各个层面中。在报刊的作用下,职业作家呼之欲出。职业作家的主要收入便是报刊支付的稿酬。

二十世纪初,许多报刊在征文中明确规定各种级别的稿酬标准,如高级稿件每千字4元、中级3元等等。说明文学创作已经开始与经济有所关联,稿酬调动了作家的积极性,使我国的文学建设步入了辉煌的一面。因此,报刊对文学传播的最直接影响,便是体现出文学的“亲民”,致使越来越多的文学符合报刊发表的特色,比如小说、随笔、杂文等等。

二.出版业对文学传播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版业的诞生为现代文学的传播提供了平台,出版商投入相关的资金与技术,将文学作品以纸质排版体现出正规化的特征,起到了为社会输送知识的作用。出版业的发表形式多以书、报为主,并使用机器印刷,大大提高了出版效率。通常来说,作品先由报刊经手,报刊后由出版社接手。从某种角度来看,出版代表着先进的思想意识,是新思潮的“急先锋”,有人认为,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完全可以从出版社多少得到结论。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出出版社的作用,将出版社视为输送人才、提供知识的教育机构,肯定了出版社的价值。

据相关资料显示,在推动现代文学发展的出版社中,部分机构所起到的作用无与伦比。如商务图书室为现代文学提供了面向社会的可能,烘托了现代文学是怎样一步步变成现代文化的。某书店侧重于现代文学的制度建设,对汉语的推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某书店的文学作品发表几乎占到了总数的一半,许多现代文学著作如《清明前后》、《写在人生边上》、《王鲁彦散文集》等,推动了现代学术领域的发展,为文学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现代文学对文学传播的影响分析

报刊与出版业都是作家发表文学作品的重要阵地,下面从某例中解析二者是如何实现作品传播的。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初,冰心的作品被某报选中,短短几年推荐冰心的作品高达几十篇,从此冰心一鸣惊人,受到了社会各级人士,尤其是文学爱好者的猛烈追捧。仔细分析下,某报推举冰心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首先,与同批作家相比,冰心的文学素养和文学经验要高得多;其次,文学作品主张新意,为的是吸引青年才俊,而当时冰心无论是年龄、还是文学风格都符合青年人的思想,因此,拉拢青年群体,将冰心作为“形象代言人”是再好不过的。

推]冰心的过程中,某报可以说是煞费苦心,利用“预告”、“通信”等手段,甚至将冰心的地位置于国学大师鲁迅之前。所谓的预告就是某报特意突出的醒目位置,用来提醒读者冰心的下期作品;而通信主要与读者有关,经常有读者来信寻问冰心的作品是否有现货,某报便将其登入头条,体现出冰心是时下的热门作家;然后是发“征文”,也就是接受大众的点评,对字数满足、合理反馈的建议还给予适当的稿酬,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某报还采取了“约稿”的方式,一般来说,约稿只由编辑负责,在与冰心女士的“约稿”中,读者完全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冰心所阐述的文学观念。

此外,冰心的作品发表到了一定阶段时,某报取缔了临时“征文”,开始了正式的接受“批评”。几篇冰心的代表作,如《商人妇》、《超人》等均遭受了一定程度的“批评”,这种批评并不是真正的指责冰心的不足之处,而是关怀冰心的一种体现。

综上所述,本文讨论了文学传播的方式,以及我国现代文学是怎样一步步实现传播的。需要强调的是,冰心的后期作品是由某报一手策划运行的。报刊要借助作家之手阐述自己的主张,作家也对报刊、出版产生了依赖,二者相辅相成,才能实现“双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梁雪漫.谈大众媒体与文学传播的关系[J].卷宗,2015(2):327-327.

[2]伊热兑.探析传播媒介演变对文学传播的影响[J].中国报业,2015(4):85-86.

冰心作品范文5

关键词:自然 爱的哲学 平等 冰心早期创作 生态女性主义

引言

“生态女性主义是当代西方由环境运动和女权运动汇流而成的主动适应社会变革需求的文化思潮。”这一文化思潮批判了传统父权制价值观,“把关怀、爱、友谊、诚实和互惠作为自己的核心价值”、“女性原则”和“生态原则”成为衡量文学价值的新标准,都体现了对整体的、相互关联的和稳定世界的追求,洋溢着关怀、同情和“慈育意识”的文学作品会受到极力颂扬;相反,弥散着男性支配、控制欲望的作品,充盈扩张、功利性的破碎话语,则被毫不容情地批判。作为女性角色的冰心有意识地用改良的方法构建和谐温馨的小家庭,她的作品中充溢着现代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充满了对父权制的不满和对大自然母亲的热爱。作者早期诗歌创作中的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观是一首首自然的颂歌,早期散文创作中的生态女性主义伦理观充分体现出爱的哲学,而差异中求平等则进一步彰显了冰心早期小说创作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整体观。

一.自然的颂歌――冰心早期诗歌创作中的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观

冰心早期诗歌创作中的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观是一首首自然的颂歌,在诗歌中所表现的对于女性与自然关系的理解令人惊叹,她所描绘的自然万物和谐共处的美好情景,对当今日渐脆弱的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警示意义,也唤起了人们对人与自然、女性与自然关系的重新思考。《繁星・一四》写到:“我们都是自然的婴儿,卧在宇宙的摇篮里。”作者的诗歌主题离不开对自然的赞美与崇尚,她认为自然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自然中的万物都是平等与和谐的,这一观点与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观是一致的,生态女性主义认为自然是一个活的有机体,自然不是人们剥夺的对象,而是与人平等并和谐相处的自然。自然与人类是紧密相联系的。然而,自工业革命以来,社会所建构的机械的自然观念则认为自然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冰心一生热爱自然,写下了几百首描写自然万物的诗歌。小诗《繁星》《春水》赞颂母爱,赞颂人类之爱,赞颂童心,赞颂大自然,尤其是赞颂她在童年时代就很熟悉的大海。《繁星・二八》写到:“故乡的海波呵!你那飞溅的浪花,从前怎样一滴一滴的敲我的磐石,现在也怎样一滴一滴的敲我的心弦。”冰心从小生活在海边。她对自然的感受体现在她的诗作中。她把自然比喻成女性,而且是一位慈爱的母亲,可见她已领悟到自然与女性之间的深刻联系。在冰心更多的自然诗作里,她常用独特的方式感知自然,歌颂它的伟大,赞叹它的和谐,描绘大自然的优美图景。冰心《繁星・六五》写到:“造物者呵!谁能追踪你的笔意呢?百千万幅图画,每晚窗外的落日。”自然的美是人无法企及的,诗人对自然的颂赞表现了对自然的崇爱。在这些诗歌中冰心充分地表达了她对自然母亲的感激之情,以及渗透其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冰心把大自然比喻成母亲,一位充满着温柔、慈爱等明显女性特点的人物形象。在西方的传统文化中,自然一直被比作仁爱善良的女神,作为大地养育者的母亲。著名生态女性主义学者麦西特就曾在《自然之死》中叙述了女性和自然在历史和文化的视角下的关联性。麦西特认为,女性作为一种性别存在,原本具有多种特征,但温柔、慈祥、善良这些特征却被文化与历史强化出来,而这些特征又被用来比喻自然,这一切并非偶然。当女性的养育特征高于其他特征的时候,自然,作为一种有机的主体存在也就成为可能了。

正如《繁星・一五八》写到:“我的朋友,雪花飞了,我要写你心里的诗,”作者要写读者心里的诗然后奉献给读者。冰心真正了解读者在整个创作中的意义,所以她有意识地想读者所想进而用诗来表现读者所想。雪花飞了,读者的心随雪花一起飞扬,这是大自然的诗意,诗人要表现这种美的诗意,她和读者一同感受自然的美、心灵的美。

二.爱的哲学――冰心早期散文创作中的生态女性主义伦理观

生态女性主义伦理观立足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宏大背景,通过对生态女性主义伦理的学理背景、现实缘由、哲学基础、逻辑框架等进行系统考察,揭示生态女性主义产生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及其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己之间表现出来的和谐伦理思想,“生态女权主义把道德观建立在关心、爱护和信任上,把人(包括男人和女人)在私人、家庭和政治上的关系视为平等,也把人类与非人类的自然视为平等伙伴,而不是控制和统治的关系。”在这样一种新的伦理观照下,人们将重新思考伦理道德标准,阐析和评价作品时,也会加重其道德内容的分析。用“爱的哲学”追求真善美,是冰心散文的艺术特点,这一特点充分体现了冰心散文中的生态女性主义伦理观。

如在《山中杂记・九机器与人类幸福》一文中,反思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造成精神的痛苦与困扰。在《山中杂记・十鸟兽不可与同群》中,作者写到了人类与动物界的友好相处:

“第一乐事,就是拔草喂马。看着这庞然大物,温顺的磨动它的松软的大口,和齐整的大牙,在你手中吃嚼青草的时候,你觉得它有说不尽的妩媚。”还有跳荡可爱的小狗,狡猾的小猫,特别是毛羽鲜丽的小鸟,“我们幕天席地的生涯之中,和小鸟最相亲爱。玫瑰和丁香丛中更有青鸟和知更雀的巢……我常常去探望小鸟的家庭,而我却从不做偷卵捉雏等等破坏它们家庭幸福的事……我爱自己,也爱雏鸟,我爱我的双亲,我也爱雏鸟的双亲!”

在冰心早期的散文作品里,直接描绘时代政治风云变幻的篇章是比较少的。她更多的是叙写自己的家庭。冰心认为,一个人能在父母亲的膝下怀前,姊妹弟兄的行间队里,过着快乐甜柔的时光,是一种“浓福”(《通讯一》)冰心生活在一个受到民主思潮洗礼的家庭里,它保留了从这样一个家庭的活动和变化,人们也可以感受到社会脉搏的跳动。家庭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有着异常重要的位置,这已经成为我们民族伦理观念中的一个显著特色。因此,冰心倾注全力来描写自己的家庭,写家庭中父慈子孝、妻贤母良、兄弟怡怡、举案齐眉等我国传统的美德,写这个家庭和一些亲戚间牢固的以血缘和婚姻为纽带所形成的家族观念。这些都充分体现出了作者生态女性主义伦理观。

冰心在自己的散文里还用充满诗意的笔致来描绘传统节日,弥漫着民族气息的风俗画。在《寄小读者》里,我们看到她在异国是以一种怎样亲切的感情在回忆和叙写自己在国内一年中所经过的各种民间佳节。“从新年说起罢,新年之后,有元宵,这千千万万的繁灯,作树下廊前的点缀,何等灿烂?”元宵节以后,三月三日是古人修禊节,是绝好的野餐的日子,流觞曲水,不但仿古人余韵,而且有趣。清明扫墓植树,既是对先人的敬礼,又可造葱蔚的山林。五月初五端午节,有花花绿绿的芬芳的香囊,有轰轰烈烈的竞渡的龙舟。七月初七是女儿节,“凉夜风静,秋星灿然,庭中陈设着小几瓜果,遍延女伴,轻悄谈笑,仰看双星缓缓渡桥。小孩子满握着煮熟的蚕豆,大家互赠,小手相握,谓之‘结缘’。八月十五中秋节,在满月的银光下,说着蟾蜍玉兔的故事。九月九重阳节,古人登高的日子,人们正好远足旅行,游览名胜。(《通讯・二十三》)这些民间的传统节日,是我们民族在悠久的历史中长期流传下来的,它往往联系着一些优美的民间传说和故事,体现着人民群众的某些美好的愿望和惊人的智慧,集中而强烈地反映了我们民族的风俗习惯、世态人情。冰心选取这些题材,无疑会加深她的散文作品的生态女性主义伦理观。

三.差异中求平等――冰心早期小说创作中生态女性主义整体观

冰心在女性主义创作中极力讴歌母爱,赞赏知识女性,弘扬两性平等。她在作品中塑造的各类女性形象尽管差异明显,但都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由于生活在男性世界的边缘,她不是根据其一般形式,而是根据她的特殊观点来观察这一世界”。

如同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在《寻找我们母亲的花园》中对母亲的颂扬,冰心视母性为宇宙的本质属性,认为母亲兼具真善美的高贵气质,而母是女性特有的自然特征和伟大品格。“把照耀历史的神圣光辉奉献给只有女性才具有的母爱上。是对男权中心主义的大胆反拨。是对女性生命价值的热忱肯定”。冰心笔下的母亲形象,打破了传统母亲的形象,由“道德圣母”转向“人性圣母”,她们不再只是繁衍后代的工具和儿女的压迫者。转而成为丈夫和儿女们精神和生活上的知音,母亲的价值和作用得以超越和升华。“有奇迹般转形和再生的地方,地下世界那里的万物,都由母亲统辖”。冰心从母性的自然定位出发,重塑了母亲形象,彰显出了更多女性所共具的人性之爱,赋予了“五四”时期女性文学中的母亲形象特有的文化内涵和叙述视角。

冰心作为20世纪中国最有影响的女性主义作家,她以女性的姿态,在其文学作品中深度挖掘了女性存在于男权社会下所面临的各种境遇问题。冰心“相信自己对女人的看法,很稳静,很健全。女人‘既不是诗人笔下的天仙,也不是失恋人心中的魔鬼’,她只是和我们一样,有感情有理性的动物”。

冰心的早期小说《两个家庭》是冰心试图在现代民族国家建设过程中将女性主体置于“家庭”这一想象空间的女性主义观点产物,超前地提出了女子受教育这一重要问题。《关于女人》是一组纪实散文,以男性视角记述了十四个女人的故事,既是20世纪40年代中国知识女性的一组群像,也表达了作者所坚持的女人“比男人多些颜色,也多些声音”的平淡、稳静的妇女观。书中塑造的女性形象,性格各异,命运不同,但她们都有着一种女性特有的质朴与温柔、热情与真诚一她们出色地维持了这个世界,也温柔了这个世界。《我的邻居》里的M太太是一位温婉贤淑的女性,具有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为了丈夫和孩子毅然放弃了自己的事业专心持家。《我的朋友的太太》中的L太太比《我的邻居》中的M太太更加尽善尽美,不仅在内是贤妻良母,在精神上和事业上更是丈夫的知音。在《我的同学》中的S因救助一位同事的太太大量输血而染疾早逝,更是道德自我完善的典范,拥有更为崇高的女性品格,她的爱已经超越了贤妻良母之爱,伸展到了社会之中,是大爱,她是冰心笔下冰清玉洁的知识女性形象的皈依和升华。正是这些完美融合古今女性特征的新思潮知识女性,在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同时,促进了中国广大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使女性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并推动了“五四”妇女解放,深化了性别意识在女性主义批评中的特殊意义。在《关于女人》中冰心以男性身份讲述故事,更能透彻地揭示出社会和婚姻生活中存在于男女两性身上的多方面、多层次的差异和问题,从而表现出差异中求平等的生态女性主义整体观。

参考文献:

[1]美春玲.西方生态女权主义研究综述[J].国外社会科学,1996,(2):25~30.

[2]Carolyn Merchant The Deathof Nature:Women.Ecology,and the-Scientific Revolution[M].New York: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1990.

[3]袁玲红《生态女性主义伦理形态研究》[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26

[4]Mary A.McCay:Rachel Car-son.New York:Twayne Publishers.1993:25.转引自王诺欧美生态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5.

[5]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中文版)M冲国书籍出版社,1998.797.

[6]李玲.中国现代文学的性别意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155.

冰心作品范文6

七年级上册第11课《春》,作者为朱自清。注释①:选自《朱自清全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七年级上册第12课《济南的冬天》,作者为老舍。注释①: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著名作家。作品收在《老舍文集》里。

七年级上册第21课《风筝》,作者为鲁迅。注释①:选自《野草》(《鲁迅全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何谓注释?现代汉语词典中有“解释”之义,而百度百科解释为“对书籍或文章的语汇、内容、背景、引文作介绍、评议的文字”。大多数学生除了课本,课外辅助资料较少。在日常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认为这样的注释简单化,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起到较好的解释和助读作用。最好将课文下的注释①进行拓展延伸,增加“资料助读”一项,以知识卡片的形式出现,附于课文之后。学生阅读时再加以教师的生动解说,这样做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文学常识,拓展阅读视野,深入文本阅读,而且在培育民族精神方面有一定的作用。现结合课堂教学案例谈点个人体会。

一、 了解文学常识

注释①的一两句话对于帮助学生了解作者作品是远远不够的,在接触文本之前,应该让学生对相关文学常识有初步且较为全面的了解。如教授朱自清的《春》,可在课文之后附上“资料助读”,以知识卡片形式呈现。教师介绍时,可结合朱自清的生平作简单介绍,通过老师的介绍,让学生对朱自清先生有一定的了解。

鲁迅的作品在初中课本中出现频率较高。七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鲁迅作品,就应该全面了解鲁迅的相关文学常识,为今后学习鲁迅其他作品作铺垫。另外《风筝》一文涉及鲁迅的弟弟,所以资料助读中也应该增加相关知识,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二、 拓展阅读视野

在介绍一些作家作品时,资料助读的内容是可以进行延伸拓展的。有的资料介绍可能与文本无关,但对于学生拓展阅读视野,提高语文素养是很有帮助的。新课标明确指出初中学段的学生应该“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如学习九年级下册第7课《变色龙》,可以在课文后附上资料助读,将作者契诃夫与另外两位世界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欧・亨利的简介及代表作品并为一起进行介绍,从而激发学生对短篇小说的喜爱。

三、 深入文本阅读

资料助读在课堂教学中最大的作用是帮助学生解读文本,理解文本内涵。如在教授陶渊明诗歌时,可做知识卡片,简介陶渊明一生为官的经历及东晋社会的背景。了解相关背景之后,学生自然能够体会到诗人在《归园田居》中“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热爱自然、躬耕田园的情趣,也能感受到诗人在《饮酒》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然自得,寄情山水的情怀。

又如,在教授冰心《荷叶母亲》时,如果不作资料助读,只能引导学生理解到这个层次:文章写荷花是为了写“我”,写荷叶是为了写母亲,感受到母亲对子女的呵护,以此抒发子女对母亲的爱。如果作资料助读, 则既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相关文学常识,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冰心代表作品――散文诗集《繁星》《春水》,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还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地了解到冰心作品的思想内核,即“爱的哲学”。

四、 培育民族精神

《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明确指出:“各学科有机渗透民族精神教育,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纳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此时,资料助读可以不是文学常识的积累,不是课外阅读的推荐拓展,也与文本解读没有紧密的联系,但它却有着更重要的作用,即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如在教授朱自清作品时,资料助读中可以介绍“朱自清不领美国救济粮的故事”,这一点正体现他作为民主战士不屈的尊严和骨气。

如果没有这样的资料助读,学生的学习恐怕只能停留在故事、人物、写法的层面上。然而,语文应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应叩击学生的心灵,让语文真正走进学生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