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空间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休闲空间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休闲空间设计

休闲空间设计范文1

关键词:休闲酒店;空间设计;策略;程序

1基于空间和行为研究的设计导则

1.1休闲酒店设计原则的特点―基于休闲价值观的设计

休闲酒店是为休闲活动服务的,其建筑设计和空间布局体现着休闲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使休闲酒店表现出很多秩序化的规律和在规律上的异化表现。

1.2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作为设计的根本,关心人的身心成长,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休闲的重要意义在于实现内心的平衡和满足感,这是一种人内心高层次的需求,人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和交流来实现这种满足感,这要求环境设计必须能体察到人的这些需求并引导人的体验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同时休闲的人文属性又希望人能在休闲活动中得到关怀并收获知识,因此需要休闲酒店设计在细节上体现出人性化和人文化的特点。

1.3体验为主

体验为主就是要将引导和完成体验作为设计的目的,通过环境设计来促成积极的探索行为和交流,通过体验来完成休闲。现代的休闲服务不再强调静态的供给,即预先设定了由人们被动接受的休闲内容,而是强调在过程中的互动,即“休闲就是构建自我,构建主体生活经验的过程”,“休闲是供求共同参与的、有意义的创造过程”。

1.4尊重自然

尊重自然就是满足休闲亲近自然的内在需求,将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休闲环境塑造的原则,还给人最本源的自然体验,使人得到心灵的回归,休闲的自然观还要求酒店设计时要展现当地的乡土特点,尽量利用传统的绿色建筑手段来适应气候。

1.5自我实现

自我实现是指人充分发挥了自我的才能和潜力,获得了精神上的满足和心境上的安宁,这既是人最高层次的需求,也是休闲的最终目的。中国传统的自我实现观主张在现实生活中实现人生的最高理想,从中得到真正的精神享受,即所谓的“心中乐地”。

2设计策略―基于设计原则的细节把握

2.1个性化设计

所谓的个性化设计就是承认需求的多样化和人的个体性差异,传统的都市商务酒店讲究标准化的服务,追求普遍的适应性和满足大众需求,而休闲酒店的经营目的不是提供简单的住宿,其酒店产品的服务对象是个体的人,提供的是一种针对性的服务。

个性化设计要求酒店的空间设计要有差异性和独特性,追求人情味的空间,追求戏剧化的空间表情,如热情的、幽默的、民俗的、缄默的、夸张的、反转的、冲突的等,拒绝雷同的大众化的设计,建筑在造型风格、空间内容和细节设计上都应体现出明确的个性特征。个性化设计要求酒店的空间设计要有针对性和前瞻性,要为不同的人群量身定做服务。个性化设计是差异与和谐的辩证统一,即要与众不同,又要与周围的环境协调,是在尊重自然和人的共性规律基础上的个性发挥。

2.2地域性设计

所谓的地域化设计就是要将现代建筑原则和地域人文特色结合起来,做当地生长的建筑,做适应当下环境的建筑,休闲是在人文体验上的休闲,建筑是在环境中独一无二的建筑。

2.3开放化设计

开放化设计一方面指建筑的布局、形式和活动内容要开放于环境,休闲酒店是一种外向性的设计,另一方面指建筑的设计过程是开放的,公众参与和休闲调研是重要的设计依据。

开放化设计要求将外部环境作为设计的主体,尊重和欣赏环境,强调与环境的对话,拒绝纪念碑式的建筑。开放化设计要求将体验活动成为酒店的亮点,如游泳、餐饮、运动、棋牌、按摩、理疗、热带水休闲、温泉休闲、户外拓展、DIY手工艺、乡土烹饪等,酒店要围绕这些活动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完善周边服务设施,提高休闲酒店的户外活动空间在酒店中的空间权重。开放化设计要求休闲酒店设计时要重视对休闲需求的调研,由于休闲的个性化,休闲设计必然是有针对性的个体设计,因此要真正了解休闲需求,鼓励公众参与,将设计过程市民化,同时重视对休闲的调研,从市场上把握正确的休闲取向。

2.4闲暇化设计

闲暇化设计一方面是指设计的心态要宁静,设计的过程要细致,设计的结果要符合内心高层次的审美品位,另一方面指酒店的活动内容是以闲暇为标准的,酒店设计要促成这种闲暇的氛围。

闲暇化设计要求谨慎使用沉重的、反省的、哲思的建筑语汇,建筑表达的更多的是一种赞美而不是对现实的批判,休闲酒店应该是一种温和的建筑思辨。闲暇化设计的结果是休闲的,但是过程是严谨而理性的。闲暇化设计要求酒店有能够吸引长期度假者的能力。闲暇化设计要求酒店的空间设计与闲暇消费结合起来,增加学习型、静养型、拓展型消费空间,减少纯娱乐型、炫耀型、短暂型消费空间,设计时注重闲暇空间和休息空间的差别,表现出空间的闲暇特性。

2.5意外化设计

意外化设计要求休闲酒店要能够满足人们“换个环境”的心理需求,提供丰富的积极探索和别致的场景体验,维持人对环境的兴奋度,激发和满足人内心追求新奇、自我实现的渴望。

意外化设计要求酒店能让人在休闲中获得探索的收获,休闲酒店一方面要拥有足够的空间自由度,提供探索的可能,另一方面要维持一定的环境兴奋度,重视空间的整体设计和节点设计。意外设计要求酒店设计要考虑到举办各种不定期活动的可能,如各种庆典活动、主题节日、美食活动等,为这些活动预留场地,设计多功能的辅助空间,适当运用场景化的构成手法,将空间设计舞台化,大胆的再现想象中的场景,如城堡、森林、原始部落、水下世界等,用建筑重构时空。

3设计程序

3.1设计的前期准备

在开始设计之前,我们需要对基地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解各种需求和制约因素,修正设计目标,确定设计策略。前期的调研内容一般包括基地的使用现状、人文历史、生态容量、交通现状、环境优势和劣势,周边人群的休闲心态、休闲需求、休闲趋势,周边休闲产业的发展现状,相关政府法规、发展规划等,综合考虑这些信息,寻找在各种制约条件下的最优解。

3.2设计展开和深入

1)确定休闲主题

在对休闲需求和基地环境调研过后,首先要确定酒店的休闲主题,休闲主题决定了休闲活动的内容,是设计的依据和基础,酒店的设计要围绕休闲活动展开,休闲的内容决定了酒店的设计策略。常见的休闲活动有野餐、露营、登山健行、攀岩、滑草、滑水及钓鱼等。

2)场地与空间布局

根据休闲主题和设计策略,选择建筑空间类型和布局模式,如集中型、分散型、线性、辐射型、均质型等。不同的休闲活动对场地有不同的要求,休闲酒店场地布局时要考虑到人活动的便利性和舒适性,将人的流线作为设计的依据,设置便捷、安全、舒适、趣味的流线体系,重视户外公共空间的营造,注重动静分区,避免公共活动与私人空间的相互干扰。同时要体现对场地的尊重,优先选择开放的亲近自然的布局模式,充分利用场地中的有利条件,与普遍的建筑观点不同,休闲酒店选址的时候应该挑选环境中最差最不美观的地点,将建筑作为修补环境的一种手段,将最好的自然景观保留并设计为场地的核心。建筑尽量不去破坏原有的自然风貌,追求先环境后建筑的自然观。

3)造型与建筑风格

根据休闲主题和空间模式,确定建筑造型和建筑风格。建筑的造型选择要和所进行的休闲活动相协调,如以沙滩为主题的酒店造型上应该体现热带风格,宜通透轻盈,以滑雪为主题的酒店造型上应该体现北国风情,宜敦实憨厚。休闲酒店在风格上宜体现轻松自然的特征,且造型上要有明显的可识别性,造型上要能够体现出地域人文特色,其中体现的审美观和休闲的价值观应该是一致的。

4)平面与空间营造

根据空间类型和布局模式,确定平面设计和空间营造。根据运动趋向,常见的平面布局形式有单核平面,使运动趋向于中心空间、形体或者单一活动;线性平面,具有空间导向性,引导线状的连续运动,一般的休闲酒店采用的是两种平面布局形式的组合,即多核平面。

休闲酒店平面设计,一方面要帮助完成个人体验,平面设计要体现促进交流的特点,针对公共空间和个人空间进行不同的人性化设计,提供各种人活动的可能性,根据预测的活动决定空间的大小、形状、位置;另一方面要促成人与环境的互动,其中借鉴传统乡土的天井院落空间是很常用的手段,将院落作为局部空间的中心,形成室内与室外、人工和自然的空间节奏感,使人能在休闲的时候感受到自然的变化。平面布局的同时要考虑建筑界面的营造。

5)选材与地域人文

根据平面设计和空间营造,确定建筑选材和人文表达。建筑要能表达当地的人文特点,尽量运用当地的建筑元素、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来表达地域的建筑文化特色,利用当地传统建筑中的气候适应手段来调节室内环境,辅助以现代建筑技术手段,营造乡土的空间氛围,一方面让人产生文化的认同感,获得收获体验,一方面展现文化的感染力,让人产生心理的共鸣。建筑的地域性表达是休闲建筑重要的设计要素,不论是具象的还是抽象的表达,都应该营造出一种地域的归属感。

6)细节与休闲设计

细节设计和休闲设计是贯穿整个建筑设计始终的。休闲的特征之一就是人性化的关怀,细节设计是人性化设计的体现,通过亲历体验,让每一个空间都充满设计感,小到栏杆扶手、杯盘碗碟都可以作为设计师独具匠心的表达,休闲的品味通过这些细节得到体现。细节设计是休闲酒店设计的重要内容,是休闲酒店区别于普通酒店的差别所在。

3.3设计的反馈和修正

休闲的个人性使得不同的人对于休闲的理解和认识是不一样的,由于设计师的主观性,在设计进行到一个阶段后,需要随时对已有的设计进行思考和修正,设计师的专业能力加上人们对休闲的各种需求感受,才能得到最合适的建筑。因此休闲酒店设计不同于普通酒店,除了有严密的理性逻辑外,还有强烈的主观情感,休闲酒店设计是一个需要反复推敲,集思广益的过程,任何个人的情感体验都不能概括休闲的全部特征,而任何个人的情感又是休闲设计的重要依据,这种理性与感性、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休闲酒店设计的最大特点。

参考文献:

休闲空间设计范文2

关键词:单位社区;户外休闲空间;空间条件;优化

Abstract:Unit community outdoor recreation space for the status quo exist, the design principles and content of units of community leisure space transform, reta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ace environment under the premise, drawing on the excellent practices of the modern settlements of external space design, and strive to create a casual meet residents' needsspace.

Key words: in the community; outdoor recreation space; space conditions; optimization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单位制作为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特殊组织形式成为中国社会的主体。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原先作为城市居住主体的单位制社区主体地位下降,并且因为年代久远,面临着居住建筑及环境的老化;昔日充满活力、希望和温馨的单位社区相当一部分沦落为城市中社会弱势群体的聚集区。对这些的单位社区户外休闲空间该做如何的优化与改善,以求切实解决的仍居住在该类社区低收入居民的居住需求是本文的出发点。

1单位社区户外休闲空间存在的问题

1.1休闲空间设置的不足

1.数量和类型的不足

和商品房小区相比,单位社区缺乏专门提供给居民进行休闲活动的空间。无论是从数量还是从类型上均不能满足不同群体不同活动类型的需求。

2.设施配置不足

单位型社区中存在休闲设施严重不足的状况。有的社区内可以说根本没有休闲设施,甚至健身设施都不存在。缺少休闲设施相应的休闲活动就不能发生。从调研中发现,单位社区缺少的设施大致有以下几类:(1)供休息闲坐的设施;(2)健身和娱乐设施;(3)卫生间、垃圾筒等服务设施。

3.绿化景观设置不足

单位社区虽然因为年代久远,社区内有着较为高大的乔木,但普遍缺少富有美感,再加上多年的缺少维护,更造成了绿化的杂乱无序。

1.2原有空间遭到侵蚀

随着社会的发展,小汽车越来越多的进入到普通居民家庭中。这一情况是单位社区的建设之处并未考虑到的,因而社区内缺少供小汽车停放的空间,也缺少对小汽车停放的管理,这就造成了大量的小汽车停放在平时供居民休闲活动的户外空间对原有的空间造成的侵占。

2单位社区户外休闲空间优化原则

2.1保持社区空间特征

长期的生活和工作,使得社区居民对各自居住和生活的单位社区非常熟悉。而单位社区户外休闲空间优化改造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在尽可能少破坏社区具有已经生活状态和模式的基础上构建高质量的、适合现代生活需要的社区空间。因此在对单位社区空间户外休闲空间进行优化探索时,有力求保持原有空间的特征,使得社区良好的空间特征结构能到得到延续,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发展。

2.2邻里永续原则

老旧的单位社区与新建住宅区在户外活动空间方面的最大不同在于单位社区存在已形成的邻里关系。这是一种潜在的社区传统,这种联系和私人交情建立起了牢固的社会网络和邻里关系,有的已经经历了好几代人的时间。这种社会网络和邻里关系所产生的凝聚力促成了旧住宅区内的和谐生活。在进行单位社区户外休闲空间优化的过程中应重视这种社会关系,在物质空间的改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这种社会网络,真正做到邻里永续,使单位社区的户外空间在更新过后,依旧充满邻里情感,焕发社会活力。

3单位社区户外休闲空间优化内容

3.1补充和增设户外休闲空间

从调研中发现单位社区虽然经过长期的建设,社区建筑密度较高,但是社区内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被人们利用或较少利用,或作为消极空间处理的边角空间和场地。在对单位社区户外休闲空间进行优化时,应充分发挥这些空间的潜力,为社区进一步增加新的休闲活动场地(图1)。

3.2美化空间界面

单位社区年代久远,且当时的社区设计以实用为主,甚少考虑美观,在今天的眼光看来会显得异常的简陋。因此在对单位社区户外休闲空间进行优化的同时,有必要对其空间的各个界面也进行美化,增加空间的视觉效果,提高空间的舒适度。

3.3完善相关配套设施

1.增设座椅、亭廊等休息设施

通过调研发现大多数休闲空间缺少座椅等休息设施,户外活动的居民要么自带座椅要么是利用花台,台阶等作为休息设施。自带座椅始终是一种负担,降低户外活动的积极性。因此休闲空间需要设置一定数量的座椅等休息设施。设置座椅时,应将座椅安排在使用率较高的空间附近,因此可以在单位社区的建筑的出入口附近,交通流线交汇处、公共活动场地附近;同时座椅的设置应灵活,结合多种形式进行处理,也可以考虑利用花台、台阶,矮墙等作为变相的休息设施。

2.增设健身与娱乐设施

儿童和老人的户外活动需要相应的设施。这些设施在大多数单位社区中是缺乏的,因此需要在单位社区的户外空间增加相应的健身和娱乐设施以满足活动需要。

3.增设报刊、宣传栏文化设施

应在社区的入口或人流聚集的位置设置一些报刊或宣传栏的文化设施,既可以方便居民户外休闲生活的需要,也可以美化环境,增加社区的文化氛围。

3.4绿化的整治和完善

单位社区中的绿化除了地面绿化外还包括攀缘绿化、阳台绿化、屋顶绿化等,可以采取多样化手段发展立体绿化,增加社区绿化数量,丰富社区的绿化层次。

同时,单位社区内的均有一些居民喜欢自己种植花草的,在社区中应利用这一条件将社区绿化和居民自己的绿化结合起来,形成多层次的绿化。

单位社区内存在着数量不少的边角空间,可以将其作为绿化用地,营造景观,避免这些无法这些空间成为卫生的死角影响整个社区的环境质量(如图2)。

3.5妥善解决停车问题

对那些规模较大的单位社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一些角落空间来建设停车场,明确停车场地,避免车辆的乱停乱放造成对户外空间的占用。而用地相对紧张的单位社区则可通过建设地下停车库或半地下停车库来解决这一问题。尤其是可以积极引进新型设备,通过建设立体停车库等综合停车方式来解决在狭小场地高密度集中停放车辆的问题。

4本章小结

本文是分析了目前单位社区户外休闲空间所存在的问题,在分析总结的前提下再提出相应的改造优化原则,进而针对单位社区户外休闲空间的改造提出优化要点和方法,以期对今后的单位社区优化改造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丹麦)扬・盖尔著,何可人译.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2]张帆.社会转型期的单位大院形态演变、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北京市为例[D].南京:东南大学,2004

休闲空间设计范文3

一、寒地城市休闲空间的影响因素

1.1气候气候是寒地城市的最大特征,也是对城市生产生活影响最大的因素。如气温、风、阳光以及降雪等。气温是影响人体热舒适度的主要因素,在严寒地区城市居民外出活动受气温制约严重。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何通过合理的街道走向、建筑物布局和其它相应的设计手段来创造舒适的风环境。在严寒地区既需要冬季防风保温,又需要将夏季风引入以达到自然通风的目的。阳光的强弱对寒地城市户外空间影响同样很大,尤其在冬季,充足的日照条件对于人们身心健康是极大的促进因素。降雪或降雨加雪是寒地城市主要降水形式之一,降雪既可以带来景观效果,同时也使城市道路不畅。

1.2交通

由于冬季频繁的降雪来不及从道路上清除,形成冰雪路面,导致冬季机动车行驶速度缓慢,休闲空间周边交通运营能力大大降低。另外由于寒冷和路面光滑使得在其他季节选择自行车和步行出行方式的人们在冬季不得不选择公交车,甚至出租车。造成公交车辆拥挤,影响了人们的出行与休闲空间的可达性,并会带来一定的不安全因素。

1.3绿化景观

由于气候、土壤等因素寒地城市可生长的植物品种相对较少,尤其是在漫长的冬季,绿化环境的缺少使寒地城市景观大受影响,城市往往给人以萧条冷落的感觉,导致户外环境对市民的吸引力也大大下降。

1.4行为方式

寒地气候影响人的行为方式,包括人的生活方式和休闲方式。冬季室外温度较低且持续时间长,为了避免寒冷和交通不便,除了必要的出行如上班、上学、看病和日常购物等,人们的出行会比其他季节减少,尤其是一些弱势人群如老人、儿童和残障人士等,这就导致冬季人们在户外休闲娱乐时间明显减少,而且冬季由于日照时间短天黑早,城市的的夜生活也受到很大影晌。

二、寒地城市休闲空间设计案例分析

2.1国外经典案例日本札幌是世界上冬季降雪最多的寒地城市之一,针对冬季的特殊计划,如“区域空调计划”利用每天从地铁站排出的大量废热为区域采暖提供廉价的能源;如设立冬季节日,建设札幌艺术公园等以增加寒地城市冬季的活力,改变城市冬季萧条的面貌为目标。

加拿大多伦多和蒙特利尔分别拥有在世界占第一和第二位的地下商业系统,由四通八达的地下人行通道和地下商业街区组成,连接地铁站、办公楼、大型百货商店、银行、市政厅、停车场、火车站等公共设施,创造了庞大的不受季节影响的地下公共空间环境。

欧洲,诸如巴黎、伦敦、莫斯科和米兰等地,建立大型室内街和室内活动中心。产生于19世纪的拱廊通道形式,这种上方覆盖玻璃顶的半室内化的街道,将室内装饰艺术与室外的阳光、植物等因素结合,兼有室内外的双重特点。

2.2哈尔滨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我国有大片领土处于北回归线以北,其中哈尔滨就是一个典型的寒地城市。

哈尔滨,一个走过了百年现代建设的城市,一个以冰雪文化著称的城市,有着“天鹅项下的明珠”、“东方莫斯科”等等的美誉。在城市规划方向的探索中,城市规划师们提出了“国际一流寒地生态城市”的新概念,并采取了相关积极的措施。

第一,在气候环境方面,适度提高了住宅以及相关建筑的日照标准。使外部空间与内部空间能够获得充足的日照。并且推广清洁能源,提高使用电力、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比例。防止冬季燃煤污染空气。

第二,在城市色彩上继承哈尔滨历史建筑原有的黄、淡黄、乳白的暖色基调,确定哈尔滨城市色彩主基调:代表色彩为米黄和白色,与蓝天、绿树、白雪、红顶交映成绚丽的美景,打造一个历史与现代融合的“多彩哈尔滨”。利用温暖色彩的亲和力与感染力,使城市冬季的吸引力和活力加强。另外丰富的夜景观提升了城市形象,并增加人在夜晚对城市的认知程度;适宜的夜景灯光效果将为人带来温暖舒适的感觉,并有效地减少萧条感以及犯罪。如目前,哈尔滨已经成功地打造了中央大街、果戈里大街以及南岗区的女人街、儿童街、印度风情街等等特色灯光街区,市民们有了夜间休闲的好去处。

第三,在公共空间设计上,哈尔滨也着力创造一个丰富合理的户外游憩活动空间。为了使城市获取充足的阳光,保证建筑有良好的朝向,主要街道将采用与子午线成30 —60度角的方向布置。在地上建筑的开发同时,加强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吸引人流转入地下。目前,哈市南岗地下商业街的建设已形成地下空间网络,把主要的商业网点连接起来;地面上借鉴加拿大卡尔加里的做法,建立有气候防护设施的公共空间,在城市重点路段设置“全天候”步道系统和封闭式过街天桥,在中心地段开辟“冬季室内花园”。

第四,依据城区风向特征,建立南引北挡的总体绿化布局体系,使其在西北部起到阻挡寒冷的西北风和外来沙尘入侵的作用;在城市上风向规划楔形绿地和供氧生态廊道;在马家沟、何家沟沿线辟建人工湖和大规模绿地。同时,在一切可以绿化的地面都“见缝插绿”。

第五,在冰雪利用上加强开发“冰雪、生态、边境”等独具龙江特色的旅游项目,将哈尔滨建成世界冰雪旅游名城。把冰雪观光、冰雪游园和城市特色广场等景观区连接成有机统一整体。冰雕、雪雕、滑雪、滑冰、雪地爬犁、雪地足球等。比如说,建立三条冰雕走廊带。一条是商业步行街,主要分布在中央大街、兆麟街、建设街等;另外两条是马家沟冰雪观光走廊、松花江畔冰雪观光走廊;再有,建立城市冰雕通道,主要设在友谊路、经纬街、尚志大街、新阳路等。结合城市冰雪景观线,打造冰雪重点园区、广场。以“冰雪大世界”为基础,结合冬季冰雪游乐主题,建立大型“冰雪迪斯尼乐园”;还有兆麟公园、太阳岛公园、文化公园、儿童公园等其他冰雪重点园区。

哈尔滨在寒地休闲空间建设上有着丰厚的经验,同样也存在着许多问题。首先是步行系统的不连续性,由于哈尔滨利用人防工程改造而成的地下商业街被人为打断,虽然有利于防火,但是却造成行人不便。而且地下商业街过多的商业摊点及店面使得舒适性大大降低。其次地下空间缺乏与主要公共建筑的联系,使得地下空间单独存在,浪费了有利的资源。转贴于

三、寒地城市休闲空间设计对策

3.1全封闭的步道系统寒地城市的全封闭步道系统是改善冬季人行舒适度的一种解决方法,包括空中步道系统、地面步道系统和地下步道系统。这些步道系统将市中心区的主要街道和公共建筑联系起来,并与地铁等城市公交系统相结合,共同构成一种“树型通道体系”。这种体系把地上与地下内部与外部、城市与建筑、车行与步行、垂直与水平、动态与静态的交通空间有机地组成一个完整的网络。在封闭的步道系统中,空中步道较为适全。空中步道本身也是公共活动空间而不仅仅是用于交通功能的空中走廊。从空中步道可以方便地与地面层建立联系(利用电梯、自动扶梯),让人们自由选择步行路线。空中步道还可以围合“内院”,形成室外、半室外和室内之间的过渡。空中步道以是单层、双层甚至形成一个多层共享中庭,设计手法可以多种变化。与地下步道系统相比,空中步道系统有诸多优点:A.无论从建造费用还是从冬季供暖、夏季制冷的能源消耗上都更经济;B.在空中步道内可接收太阳光的回顾,有着舒适而温暖的自然采光。C.设计上更灵活,因为地下步道系统需要要考虑建筑物基础和各种管线D.从空中步道可以俯瞰街景、公园和和大自然景色,而地下步道系统则完全处在人工环境中。

3.2非对称的人行道人行道是人们散步、聊天、观看橱窗等室外活动场所。在寒冷地区,人行道应保证行走安全并提高行人舒适度。东西向的阴面人行道,由于获得日照时间短,全天大部分时间处在阴影中,因此可设计成非对称式,即阳面宽阴面窄的形式,在不增加街道宽度的情况下,使人们能够获取更多阳光下的街道空间,既有利于提高冬季行人舒适度又有利于初春冰雪融化。

3.3及时清理的冰雪路面在寒地城市,车行和人行面临的最严峻问题就是冬季冰雪路面,它对行人的安全和舒适都产生较大影响,因此雪停后得及时清理就尤为重要。首先是如何清扫的问题,城市交通性主干道,适宜用机械清雪以提高效率。在居住区内则提倡人力扫雪以培养一种社会贡任感。其次如何堆雪的问题,对较宽的道路,可将机动车道上的雪堆在绿化隔离带中,雪面作为隔热层对土壤起到一定保护作用;在堆雪时要留出人行通道;在风速较大的堆雪区,应将雪夯实形成挡风雪岸,以避免雪被风吹散。同时,应考虑春季开化时雪水的及时排除,将雪堆与排水系统结合起来,并以适当的横、坡将雪水引入排水沟内。

3.4向阳避风的院落空问院落空间是寒地城市中一种传统的居住形态,是充满阳光而又遮挡寒风的场所。通过分析建筑布局与日照、防风和通风的关系,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①院落应争取更多的日照,如院落开口朝南、开口处的楼体最好跌落、靠近开口处的楼层最低、在南向上布置点式住宅、形成斜向围合的院落等;②院落防风的建筑形式有“L”型、“U”型“口”型,其中“口”型要做好过街楼的防风处理;③院落的通风原则上是建筑间距越大越好,在寒地城市通风与防风应综合考虑。在现代居住小区建设中,应努力探索各种新型的“院落空间”形态,以适合寒地城市气候。

在城市公共环境的设计中应注意为公共场所创造能够在使用者心理上引发“边缘效应”的空间环境。如在住宅楼遮风墙向阳的南侧以及南向建筑的墙根或柱廊下等处 ,都是冬季最吸引人的场所。在这些地方适当设置一些条凳或加宽的花池池壁以提高供坐能力。又如住宅楼的单元入口处也是居民交往活动发生频率最高的位置 ,也是引发边缘效应和聚集效应的场所 ,把这里的空间适当扩大 ,进行铺装 ,并适当配置一些户外设施 ,也可形成具有活力的外环境。

3.5利于防风的庭院绿化庭院绿化的配置应以夏季遮荫通风、冬季向阳防风为原则。设日照透射率,阳光活动区应利于夏季通风和冬季引入阳光,落叶乔灌木是很好的选择;在冬季主导风向上以冬青树围绕以有效的防风,防风区的宽度为屏障高度的2—4倍,防风效果应参照绿化孔隙率。在冬季,防风屏障应与建筑有机组合,共同形成阳光区内相对静止的风环境,有利于室外活动的展开。利用屏障阻挡寒风公共活动场所应注意设置风障以改善其风环境。在冬季主导风的来向用建筑物、围墙或密集的绿带遮挡寒风侵袭。在降雪量较大的地区还可以将积雪压实堆设雪障 ,以阻止寒风。在保证使用和日照的前提下 ,使建筑物屏障的高距比处于 1:2的范围内,即可充分发挥其风影效应。在这方面最广为人知的就是英国建筑师拉尔夫厄斯金提出的“风屏障”设计对策。即在场地北部建造环绕的长板式多层建筑,为居住院落内部的开放空间、公共设施、儿童游戏场地以及其他层数较低的住宅抵御北向寒风提供有效的屏障。这一对策有效的改善了冬季居住生活环境,提高了户外活动的舒适程度。“风屏蔽”设计对策在加拿大、瑞典、芬兰以及英国北部等许多地区都有应用。

3.6适合四季的活动场地寒地城市的公共活动场地应注意季节性特点。在冬季,各种活动几乎都与冰雪有关,堆雪人、打雪仗、滑冰、打冰橇、冰雕、雪雕等,活动设施较少有人问津;在其它季节,各种活动设施则是人们游乐的中心,因此游戏场中的各种场地及设施的布置,应注重四季都能够充满活力的使用。活动场地尽量选在避风向阳的地方,并可结合类似暖亭的半室外空间,满足人们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看护儿童玩耍等需求,促进冬季的邻里交往。

3.7丰富温暖的城市色彩寒地城市休闲空间设计同样应该注重色彩方面,尽量采用使人感到温暖舒服的色系,建立丰富而又协调的城市色彩系统。

休闲空间设计范文4

当今,休闲度假成了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休闲度假性质的酒店不断涌现而出,其在经营管理、建筑空间、酒店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着很多的差异。在各种休闲度假性质的酒店中,以温泉文化为主题的酒店正在蓬勃发展。随着人们生活品味的提高,对休闲度假酒店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东北地区温泉休闲度假酒店的设计做出相关的研究性总结。

关键词:东北地区,温泉休闲度假酒店,设计研究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1.东北地区温泉休闲度假酒店概述

1.1休闲度假酒店的定位

休闲度假酒店顾名思义是以接待休闲度假游客为主,为休闲度假游客提供住宿、餐饮、娱乐与游乐等多种服务功能的酒店。与一般城市酒店不同,度假酒店不像城市酒店多位于城市中心位置,大多建在滨海、山野、林地、峡谷、乡村、湖泊、温泉等自然风景区附近,而且分布很广,辐射范围遍及全国各地,向旅游者们传达着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历史文化等。“休闲”的概念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消除体力的疲劳;二是获得精神上的慰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休闲度假酒店在提供休息住宿及恢复体力的基础上还要有调节精神,使人愉悦的功能。因此可以把休闲度假酒店理解为:位于良好的环境或资源中,以满足休闲度假为前提,提供相应的活动空间,追求放松、舒适和情感回馈的体验式酒店。

1.2东北地区温泉休闲度假酒店的特点

资源环境、功能及交通流线相互组织、共同作用,形成具有东北地区特色的酒店空间形式。东北地区温泉度假酒店的特色在于:

第一,注重对结合环境特征。休闲度假酒店的设计通常与城市酒店设计相反,外在的环境成为设计的主体,而建筑本身退居其次。这就是所谓的先景观、后建筑。

第二,注重对特殊气候特点的利用。东北地区温泉度假休闲酒店的设计在于最大限度的利用温泉这种特有的自然资源之外,还需考虑最多的就是当地的气候特点,由于东北地区属温带湿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因此在空间布局上最大程度上利用温泉资源的同时,要考虑到冬季“三步入池”的流线问题。但在确保冬季保温的同时还要强调重要空间与温泉景观资源间没有任何视觉阻碍的交流和对话,以及各个功能空间到温泉景观间的流线的畅通方便。

第三,注重围绕主题的功能。首先拥有独立完善的周边生活配套设施,以独特的住宿、休闲模式带来特有的住宿体验来吸引游客。

第四,注重与经营管理相结合。温泉休闲度假酒店是休息、观光、会议、商贸、娱乐等多种活动的综合体接待的对象、类型、兴趣各异。必然要求与之相配套的设施具有综合性,多元化。

1.3 东北地区温泉休闲度假酒店的核心在于“体验”

休闲度假酒店的产生是由于社会生活和经济的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人们开始追求和关注精神生活的现实需求。思考使得休闲观念成为了生活理想的组成部分。寻找体系的设计思路来使建筑师更好地去理解东北地区温泉休闲度假服务、把握休闲度假需求、从而创造适合于东北地区的温泉休闲度假空间十分重要。这种研究的核心就在于把握“体验”,引发出的研究内容就是“空间”和“活动”。

图1(鸟瞰图)

图片来源:设计文本

2.东北地区温泉度假休闲酒店体验需求

2.1东北地区温泉度假休闲酒店中的行为需求

休闲度假的行为主要侧重于“体验”,其中包含人对环境的互动性的主动性体验和环境对人的反馈的被动性体验行为。温泉酒店中主要的行为规律体现在:打造温泉主题的贯通式休闲路径;强调夏季的休憩和停留,冬季的保温与便捷;注重观赏和游逛;注重运动和交往。

2.2东北地区温泉休闲度假酒店体验中的心理需求

第一、自历性:指经过本人自己亲身经历感受感悟,而不经过外界有意识的引导。

第二、场所性:指空间通过互动的体验产生情感。体验是人主观情感对客观事物的投射过程。作为情感性休闲度假酒店的场所性非常重要。

第三、独特性:主体的体验因人而异。温泉休闲度假酒店的吸引点在于不同的主题。同样的事物,不同的人总会形成不同的体验。

第四、沉潜性:指人对内心安宁的追求,这种状态是休闲度假的重要的特性。度假休闲既要有相处的快乐,也要有独处的角落。提供休闲者私密的、不受纷扰的活动空间,给人“心无羁绊”的空间享受。

图2(总平面图)

图片来源:设计文本

3.东北地区温泉休闲度假酒店空间特征研究――以熊岳江南温泉度假酒店为例

3.1工程概况

熊岳忆江南温泉度假酒店(图1)总用地面积为51537,总建筑面积40440(图2),其中宾馆会议面积为25404,温泉洗浴7660,综合楼3531,别墅区3855,建筑密度28.5%,容积率0.78%,绿化率53%。

熊岳忆江南温泉度假酒店位于鲅鱼圈区熊岳镇植物园内。用地南面为熊岳河,距离约1km。东北部为熊岳著名风景区望儿山。

其中旅游休闲项目包括:“百年历史的植物园林”、“豪华五星级标准温泉度假酒店”、“大型温泉健康会馆”、“大型生态园林酒楼”、 “天然绿色养殖基地”、“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牧场”(图3)。

3.2追求独特的体验是东北温泉度假酒店建筑空间的设计趋势

从环境行为角度来看,忆江南温泉度假酒店的建筑空间形式更多的被还原成了行为的映射,强调休闲放松的氛围、与人互动、与自然互动。人性化,区域化,便捷化,和谐共生等概念成为了忆江南酒店的设计主题,这些思想从人在建筑中的体验为设计核心,从人的感受和需求出发来设计建筑空间,强调细节、人文。

3.3立足休闲度假养生功能是温泉休闲度假酒店建筑空间的设计前提

忆江南温泉度假酒店的空间按功能分,包括6个组成部分(图5):温泉区活动部分、休闲活动部分、住宿部分、公共活动部分、直接服务部分和间接服务部分。

温泉度假酒店温泉区在空间组合设计上注重流线带来的体验性和舒适性。客人的流线是酒店的主要流线,客人从泡池到离开或从入住到离开,使用酒店提供的各种服务和体验设施的活动路径。客人的流线将温泉泡池空间、休闲空间和居住空间排列组合在一起,体现出一种体验为目的的内在逻辑,也是温泉度假酒店价值的体现。

4.总结与展望

温泉度假酒店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形式在逐渐的被人们接受和重视,近几年来度假酒店的设计与创新也随着建筑是的努力达到一个新的高峰。因此,通过本文的研究,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更多建筑设计者等相关专业人员对东北地区温泉度假酒店设计研究的兴趣。一起推动东北地区温泉度假酒店设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奕.酒店与酒店设计[M].北京: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2006.

[2]刘光亚,朱莉,张一平.三亚酒店1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刘光亚.三亚酒店2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4]刘石磊.风景旅游区度假酒店设计的地域性表达.【D】大连理工大学.2008

[5]刘静.地域文化在度假酒店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

[6]陈思流.基于地域特色的海南温泉度假酒店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

休闲空间设计范文5

关键词:休闲养老 建筑设计 原则 要点

联合国老龄问题世界大会规定:60岁及60岁以上的人称为老年人。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0%以上或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的国家(或地区),称为“老年型国家(或地区)”或称作“老龄化社会”。社会老龄化是人类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随着世界多元化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目前,我国刚刚迈入老龄化国家的行列,面临的老龄问题,特别是老龄人生活居住建筑空间与环境问题急待解决。

一、休闲养老需求的问题探讨

休闲对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的满足尤为重要,退休以前紧张的工作使人们去度假、旅游等等休闲行为成为可望而无法得到的享受,正所谓“有钱的时候却没有时间”,退休以后,老年人是“既有钱又有时间”,去休闲、度“假”、旅游成为时间充裕、经济条件较好的老年人的必修课。而我们生活在一个飞速变化的时代,而变化最快的领域当属休闲。而从时间、心态、生存状态、行为等角度来讲,休闲的定义就是,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下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状态,它使个体能够以自己所喜爱的、本能地感到有价值的方式,在内心之爱的驱使下行动,并为信仰提供基础。休闲是人的存在过程的一部分,休闲行为不仅要寻找快乐,也要寻找生命的意义。从根本上说,休闲是对生命意义和快乐的探索。它是通过人群共同行为、思维、感情,来创造文化氛围,传递文化信息,建构文化意境的。由此来看,众多的老年人有着休闲养老度“假”的需求,而有需求就需要有市场,现有的老年居住模式不能满足老年人休闲养老的需求,因此,老年人休闲养老的需求是我国现有老年居住模式所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养老设施的数量、空间设计、规模以及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就变得极其重要。社会现实也在不断的改变人们的观念,老年人越来越多的由社会机构抚养。因此,合理的设计养老设施的公共空间变的很是重要。

二、休闲养老建筑的设计原则

1、重视老年人的生理与心理特点

俗语说“千金难买老来瘦”,健康的身体是老年人休闲养老的前提,老年人的生理健康对其心理健康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重视老年人的生理与心理特点是休闲养老建筑的首要原则,就是要为老年人创造老有所养的空间环境。

2、符合老年人的行为特征

老年建筑及养老居住模式的研究应该建立在老年行为学的基础上,只有对老年人的休闲行为特征如老年人的休闲活动领域、时间、方式及出行特点等进行分析,才能更好的对休闲养老居住模式及休闲养老建筑深入研究。

3、能够满足老年人的特点需求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其生理需求,比其他年龄层的人更需要的是良好的生存生活环境。老年人的生理需求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需求――新鲜的空气、充足的阳光、没有噪声干扰、充满绿地的良好的环境,周到的服务设施,良好的医疗保障都是老年幸福生活的保证,是生理上的优先要求。由于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老化,在行动上会表现出老年人的特征。在居住区环境设计中,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应得到重视,而其生理需求是生存的基础,更不应被忽略,或是将其简单化,如将老年设施和伤残人设施混并设计等,这是设计的误区和盲区――老年人更需要专门的老年服务设施。

4、能够满足老年人的休闲养老需求

大多老年人已退出长期工作领域,家庭生活也简化而不再显示充分的社会责任和归属价值,个人的自我发展和期待成为生活结构的重心。老年人应用休闲来增进自我实现的机会,休闲更能增进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生活品质,甚至能帮助老年人找到人生最后阶段的生命乐趣。老年人的休闲养老需求源自退休后时间的增加,社会接触的减少、角色的丧失等,因此需要参与一些活动,藉由活动来获得生活上的满意感和幸福感。而休闲活动可以培养老人的生活情趣,陶冶老人健康的身心、扩充老人的生活领域,使老年生活愉快、充实。

三、休闲养老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

1、 对老年人生理心理条件特征考虑不足

由于历史原因,城市基础设施还不完整,人们的居住条件相当不完善,不能拥有自己的住房。于是,“人者有其居”便是当时人们和政府对于居住条件的一种目标和理想。在这种观念下,把居住建筑数量的增加放在第一位,而住宅的生态环境便相对不是其主要考虑的内容。但是进人21 世纪,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追求也日益增强,因此对于居住环境,不再停留在“有其居”的水平,而是对于居住环境的品质追求。但是目前有很多老年人居住的建筑结构为老年人的条件考虑的不多,也不够智能化,一旦发生突况,应急能力不强。

2、公共设施配套不完善

老年人的居住建筑周边应该有至少关系到老年人日常所需的大型设施,比如社区医院,社区保健站,如果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设置一些新型的锻炼设施和一些娱乐场所,供老年人可以再茶余饭后互相在一起聚聚, 感受下安详的晚年。最好有能够提供完整的服务体系,能为老年人提供各种服务、生活照料和精神文化生活的老年人康居社区,是一个特别适合老年人居住的小型社会。但是我们很多的老年人社区没有想的那么深入,而是在公共设施配套方面做得不够,没有考虑到老年人行动不便,甚至很多的社区内还没有足够的医疗设施。

3、空间规划布局不合理

在养老设施的公共空间配置上,与老年人的生理以及心理特点并不符合,空间闲置的部分多,出现了资源浪费现象极为严重。公共空间的合理配置缺少科学性的设计,各种空间的使用率以及年均使用人数并不符合实际的调查。大部分老年人普遍喜欢在室外场地上活动,有些空间长时间没有人使用,而有的空间人们喜欢去使用,导致这个空间的人群密度过大。譬如,有些养老院里建有很大场地的室内门球室,但很有有人会参加这种活动,大多闲置,使用率非常低。

四、休闲养老建筑设计要点

1、休闲养老建筑的选址与总平面布局

休闲养老建筑的空间环境是个复杂的有机整体,它的布局设计受基地条件、周围环境状况、气候条件、空间类型等因素的影响。休闲养老建筑不仅仅是一个居住建筑,它不仅要满足老年人的居住需求,对老年人的休闲娱乐、饮食起居、健身保健、交往购物、学习传授等需求都要满足。随着社会的发展还将派生出各种新的功能需求,它的总平面布局方式对于满足休闲养老的种种需求十分重要。据相关报告,有四个因素影响老年人对户外空间的使用,分别是活动场所的吸引力、独立性、微气候和坐椅的舒适性。而空间环境的整体布局和不同空间之间的关系对这四个因素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合理的布局可以营造宜人的尺度,创造适合的有吸引力的交往空间,以及适宜的微气候条件,甚至对邻里关系、预防犯罪、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

2、景观设计

宏观景观环境设计层次上,需加强景观的连续性,通过围合、渗透、对景、借景等手法,形成以自然景观为主体的多层次的景观;微观层次上,既要注重建筑单体的造型设计和近人的尺度处理,通过点、线、面及垂直绿化等,既可以使自然景观与新建筑群体之间相互融合,更重要的是创造宜人的环境品质;重视雕塑、标志、座凳、围栏、地面铺装等方面的细部及小品设计,使休息空间形成适宜老年人的环境气氛,创造老年人休闲养老的良好空间,为他们提供方便舒适、易于使用的休闲养老建筑空间环境。

3、创造适合老年人的空间环境特色

老年人要享有丰富多彩的休闲生活,就要求休闲养老建筑也应具有多层次的、丰富的适合老年人的空间环境特色。富于变化的空间不仅使老年人保持新鲜感,还可以使老年人随着空间的变化产生不同的心情,也可以根据心情的差异选择不同的空间场所来休闲,按一定等级次序安排的放射形或轴线形空间,沿路设置视觉焦点和地面标志物更受老年人欢迎。老人们不喜欢单调、贫乏的空间环境,而喜爱它的丰富和有选择性。有特色的空间环境不仅体现在从私密、半私密空间到公共、半公共空间,从交往空间到独处空间的过渡等等,还体现在满足老年休闲娱乐的多种形式,服务设施的多种类型,例如舞厅、健身等活动需要大型活跃的空间环境,而书画、棋牌等活动则安静的小空间就可以满足需要,过大不仅浪费反而显得缺乏私密性。

打造中国梦,构建和谐一生的人居生活。不单单年轻人希望住好房子,同样也是老年人的梦想。老年居住水平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应地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重大的社会经济问题,希望越来越多的符合老人心理、生理特点的老年建筑应运而生。老年住宅建筑设计工作应该与时俱进,设计要以21世纪的居住水准为标准,树立“老有所居、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医”以人为核心的设计指导思想,重视传统的生活习惯,重视为老年人创造亲善的邻里交往环境,为老年人营造出养老幸福天地。因此,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让“关注老年人,关注弱势群体”不仅是一个口号,更应该成为一种全社会的行动。

参考文献:

[1] 宋岭 张少伟 李志民 城市老年建筑环境设计 [期刊论文]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6期

[2] 李春阳 李思丽 城市老龄化及城市环境设计思路的探讨 [期刊论文] 《河南科学》 ISTIC -2001年1期

[3] 张弘 老年住宅建筑空间环境设计研究 [学位论文]2008 - 湖南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

[4] 王珍吾 无障碍环境设计 [期刊论文] 《住宅科技》 -2003年5期

[5] 张少伟 李志民 宋岭 城市老年人建筑外部空间环境探析 [期刊论文]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 PKU -2011年2期

休闲空间设计范文6

关键词:体育休闲公园;特征;植物景观设计;昆山开发区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的日益增加,大众休闲体育相应发展起来,城市公园逐渐成为了大众休闲体育活动的主要空间。现代城市体育休闲公园的城市功能日益重要[1],不仅需要承载体育休闲的基本功能,还要兼顾城市景观、娱乐观赏、城市绿化、邻里交往等多方面的附加功能。为促进体育休闲公园的发展,在概述体育休闲公园特征及植物特征的基础上,以昆山开发区体育休闲公园为例,总结、介绍了体育休闲公园如何进行植物景观设计。

1体育公园概述

在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提出了体育公园的概念。早期,人们对一些设有简陋体育设施的场地进行绿化,或将场地建在大片绿地附近,或直接建在草地上,后来逐渐发展到从建筑稠密的城市中心划出一小块土地设置体育设施,供居民进行户外游憩。大片开阔的林中草地,往往成为此类公园的中心,公园也成为了进行体育活动或开展民间活动的主要场所。国家建设部城建司在1994年印发的《全国城市公园情况表》中,将体育公园定义为:以突出开展体育活动,如游泳、划船、球类、体操等为主的公园,并具有较多的体育活动场地及符合技术标准的设施[2]。如2004年1月18日开园的上海闵行体育公园,就是以园林绿地和体育场馆为主体的大型公园,总面积80hm2,为附近市民开辟了一块绿色的运动场地,成为了体育竞技、健身、娱乐、休闲的综合场所。

2体育休闲公园的特征

体育休闲公园是以开展体育运动为主,但与其他公园相比,所体现的运动休闲主题更为明显,故体育休闲公园除具备一般公园的特征外,还具有其独特的特征。

2.1运动主题性

体育休闲公园以运动休闲为主题,吸引人们游憩或健身,公园内开展的运动包括以愉悦身心健康为目的的非竞技类活动和以追求提高运动成绩为目的的竞技类运动。相比其他公园,体育休闲公园可提供给人们更多的运动场所和运动设施,以满足体育爱好者的运动需求。

2.2设计系统性

体育休闲公园的设计需要满足使用者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以及不同身体状况或不同锻炼目的的要求,故需要设置各类不同的体育设施和器械;同时,体育休闲公园还需要设置运动设施租赁、医疗等功能的管理用房等各种配套服务设施,为体育休闲公园内的游客提供更为完善的服务。

2.3环境安全性

体育休闲公园是为游客提供体育运动场所以及相关体育运动设施的专类公园,所以需要重点关注园内设施、场所等各方面的安全问题,包括园内运动场地的安全性(如需应用植物围合、空间隔离等技术)、各项运动设施的安全使用及维修维护(如需设置各种明显的警告标志[3])、园区内的交通安全(如需保证各类车辆的通行畅达,尤其是消防、救护)。

3体育休闲公园植物特征

3.1植物色彩选择

体育休闲公园中的植物搭配需要体现植物的颜色特点,要充分运用植物色彩季相,做到“春观花、秋赏叶”,如可种植樱花、桂花、银杏、水杉等植物;同时,依据公园各区特点,要对植物颜色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搭配,如在儿童活动区域内,植物色彩的搭配需要与儿童的喜好充分结合,尽量选择黄色、橙色、红色等暖色调的植物花卉,使这些场所的景观氛围显得更加活跃与热情。

3.2植物品种选择

在体育休闲公园植物景观设计过程中,植物树种不宜选择过多,避免产生景观上的混乱感。要依据不同功能分区,选择不同树种进行搭配,以体现各个区域的景观独特性。一般而言,体育休闲公园的乔灌草植物品种总数量应在100~150种之间,各个区域的主要景观树种可选2~3种,以在营造景观独特性的前提下,形成统一的景观基调。同时,要依据体育休闲公园不同区域的功能特点,对植物进行有针对性的搭配,如在运动健身区域(如篮球场、足球场等)要配置高大挺拔、树冠整齐的速生树种,在儿童活动区域则严禁配置有毒、有刺、有刺激性气味的植物等。

3.3植物种植比例

在体育休闲公园植物景观设计中,常绿树种植比例要控制在30%~50%之间,而落叶树种植比例则要控制在50%~70%之间[4]。对于重要景观区域(如儿童区、建筑周边及景观出入口等特殊区域),所选择的植物品种要更加多样化,以体现植物的景观变化。

4昆山开发区体育休闲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

4.1项目概述

昆山开发区体育休闲公园位于昆山经济开发区,北起栈泾河、南至景王路、西临东城大道、东至规划路。基地内有城市河道穿行,并与栈泾河、景王浜连通,总面积为60hm2。规划昆山开发区体育休闲公园的目的是为了完善昆山市的城市公园体系及绿地系统,同时可改善昆山缺少大型户外体育运动健身空间的现状、完善昆山开发区的体育配套设计。昆山开发区体育休闲公园以“打造昆山设施最全、最低碳、最艺术的运动植物园”为设计目标,旨在营造具有最美植物景观特色的体育休闲公园,全园划分草坪风景区、植物运动保健区、芳香植物养生区、趣味植物认知区、特色赏花区等五个分区。

4.2植物景观设计的目标与亮点

昆山开发区体育休闲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以“体育运动”为主题,利用植物的姿态、色彩、季相变化,营造出朝气蓬勃、简洁大气、富于变化的绿色运动空间。植物景观设计的亮点:增加场地识别性,通过合理控制植物种植的郁闭度和种植形式,保证运动场地的光线充足和交通便利;设置雨水收集系统,通过浅草沟、植物浅沟、雨水花园及生态湿地等形式,对全园的雨水进行收集、处理、排放;植物品种选择以耐水湿的植物为主;加强保健类、芳香类植物的种植,营造以芳香、保健功能为主题的植物景观。

4.3分区植物景观设计

4.3.1草坪风景区

草坪风景区在公园中所占面积比例较大,在地形上要求地势平坦且视野开阔,是公园中最重要的开敞活动空间,是游客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的主要场所。在植物景观设计上,以草坪为主,周边辅以花径,点缀几株乔木,同时避免种植过多灌木,以免对游客的视野产生影响,或造成交通上的隔绝。植物种植模式[5]:上层为银杏+香樟+栾树,中层为玉簪+丛生福禄考+丰花月季,下层为结缕草+高羊茅。该种植模式均选用乡土植物,上层由落叶乔木与常绿乔木搭配,中层植物确保春末至秋初皆有花可观,下层植物以结缕草为主,营造出翠绿的草坪景观。

4.3.2植物运动保健区

植物运动保健区位于公园西北部,是体育休闲公园室外运动场(包括篮球场、足球场、羽毛球场等)的集中分布地,是体育运动爱好者进行体育运动的主要场所。该区域的植物种植设计应重点关注植物物种的选择,乔木需选树种生长速度较快、高大挺拔、树冠完整且整齐的,灌木主要关注其隔离防护功能,地被植物则点缀其间。植物种植模式:上层为乌桕+银杏+合欢,中层为法国冬青+大叶黄杨+红叶石楠+海桐,下层为丰花月季+麦冬+沿阶草。该种植模式以隔离防护为主要目的,营造密实、防护的植物景观。

4.3.3芳香植物养生区

芳香植物养生区是公园内利用植物的药物特性进行养生、治愈、冥想的空间区域,包括疗愈空间、冥想空间、交流空间、释放空间。疗愈空间植物种植模式:百里香+鼠尾草+柠檬草+锦葵+薰衣草+洋甘菊+香紫苏。该种植模式通过植物的芳香气味,营造局部小空间内的特殊环境,使处于此空间内的人获得放松的心情,同时达到治愈、养生的目的。冥想空间植物种植模式:上层为国槐,中层为紫藤+杨梅,下层为蓝花鼠尾草+大滨菊。该种植模式通过白色与紫色等冷色调植物的片状种植,给人带来视觉冲击,供人们冥想。交流空间植物种植模式:上层为深山含笑,中层为红枫+金桂,下层为锦葵+鼠尾草+薰衣草+迷迭香。该种植模式通过深山含笑、红枫、金桂等观花观叶植物,辅以下层芳香地被锦葵、鼠尾草、薰衣草和迷迭香,供人们交流休憩、愉悦身心。释放空间植物种植模式:上层为榉树,中层为八棱海棠,下层为玉簪+羽扇豆+丛生福禄考。该种植模式则是通过植物空间的运用,由封闭交流空间转换到敞开空间,来到宽阔的大草坪,给人一种自由放松的感觉。

4.3.4趣味植物认知区

趣味植物认知区又叫儿童植物认知区,设计上结合室内儿童活动中心,打造专属各个年龄层次儿童的趣味天地,是儿童的素质拓展中心。该区域的植物景观设计,要严禁使用有毒、有刺、有刺激性气味的植物,且要通过种植浓密的乔灌木,与其他区域隔离开来,以达到分区的效果。植物种植模式:上层为无患子+杂交鹅掌楸+香樟+银杏+墨西哥落羽杉,中层为南天竹+腊梅+早樱+金丝梅+向日葵+毛娟,下层为矢车菊+薰衣草+大花金鸡菊+胡萝卜。该种植模式要求植物种类丰富,上层乔木宜以落叶与常绿搭配为主,中层灌木兼具防护和观赏功能,下层地被植物在视觉基础上,增加了儿童趣味,保证了整个植物景观的丰富变化。

4.3.5特色赏花区

特色赏花区为园区内儿童卡丁车运动场区,是昆山体育休闲公园的设计亮点,亦是一处植物景观的观赏点。该区域的植物种植要求通透、开阔,宜以低矮植被为主,点缀单株景观乔木。植物种植模式:上层为广玉兰+红花槭,下层为丰花月季+丛生福禄考。该种植模式的植物选择以视线开敞为主,上层乔木以广玉兰和红花槭为点缀,下层地被花卉以丰花月季和丛生福禄考为主,旨在营造一个花卉海洋。

5结语

在昆山开发区体育休闲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过程中,为确保植物景观效果、功能效果的充分发挥,除遵循一般的植物设计原则外,还需依据昆山体育休闲公园自身的特点,从公园立意、环境质量、游客活动需求等角度出发,对公园植物种植进行了合理设计,最终营造出理想的植物景观效果,给游客创造了一个景观优美、适合运动的城市体育休闲公园。

参考文献

[1]李炳贤,马筠筠.山西临汾汾河体育文化休闲公园景观设计[J].现代园艺,2011(7):73-74.

[2]马俊,孟祥彬.关于中国体育休闲公园的现代认识[J].中国园林,2005,21(4):35-38.

[3]徐伟伟.体育休闲公园使用后评估研究初探:以杭州城北体育休闲公园为例[D].杭州:浙江大学,2012.

[4]郝武志.谈公园园林植物种植设计[J].艺术科技,2014(1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