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进料加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进料加工范文1
进料加工是出口企业用外汇从国外进口原材料、元器件、配套件和包装材料,经生产加工后复出口的一种贸易方式;而来料加工时由外商提供一定的原材料、半成品、零部件、元器件及技术设备,出口企业根据外商的要求进行加工装配,将成品出口并收取加工费的一种贸易方式。根据有关税收规定,进料加工自营或委托出口的货物生产企业增值税执行“免、抵、退”税办法,即出口货物在产品的销售环节免税,内、外销货物进项税额准予抵扣的部分与销项税额抵扣,不足抵扣的按规定申报办理退税;其出口的应税消费品免征消费税。外贸企业增值税执行“免、退”税办法,即对本环节增值部分免税,进项税额退税;其收购出品的应税消费品退还消费税。来料加工出口货物实行免征增值税、消费税,出口货物所耗用国内原料支付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转入生产成本,其国内配套的原材料已征税款也不予退税。
二、比较分析
(一)征、退税率之差的大小
按照税法规定,出口货物FOB价换算为人民币的外销收入乘以征、退税率之差的积要记入主营业务成本,在外销收入一定的前提下,征、退税率之差越大,出口企业所要承担的税负越高。例如,某生产型出口企业A为国外客商B加工一批货物,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换算为人民币为200万元,加工后复出口的货物换算为人民币的总价格为3500万元(单证收齐)。假设货物全部出口无内销发生,其加工所耗用国内购进的料件及其他费用进项税额为70万元,增值税税率为17%,出口退税率为13%,试分析出口企业选择进料还是来料加工孰为合适。
1.采用来料加工方式
根据来料加工免税政策,3500万元的出口货物免税,70万元进项税额不予抵扣转入主营业务成本自行负担,其应纳税额为70万元。
2.采用进料加工方式
3500万元的出口货物执行“免、抵、退”税政策,进口料件2000万元所计算的免税税额不予办理退税,应在计算的“免、抵、退”税额中抵减。当期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退税率差-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退税率差:(3500-2000)*(17%-13%)=60(万元)当期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0-(70-60)=-10(万元)当期面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单证收齐)*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税购进原价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3500-2000)*13%=195(万元)由于留抵税额10万元小于“免、抵、退”税195万元,则退税10万元,免抵税额为195-10=185(万元)。如果考虑免抵税额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附加(以下简称税费)。那么,其税费额为185*(7%+3%)=18.5(万元)从以上假设的条件看,采用进料共方式出口企业能得到10万元的增值税退税,其应纳税额为零,即使缴纳了18.5万元的税费,其税负也小于夹料加工缴纳的70万元税款。
再假设,出口退税率出现下调,由原退税率13%下调5%,采用进料加工方式,那么:当期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3500-2000)*(17%-5%)=180(万元)当期应纳税额=0-(70-180)=110(万元)当期免抵退税额-(3500-2000)*5%=75(万元)由于当期应纳税额大于零,则免抵退税额=免抵税额=75(万元),其缴纳税费为75*(7%+3%)=7.5(万元)采用来料加工比采用进料加工少缴税47.5(110+7.5-70)万元。
(二)进口料件占比的多少
出口货物所耗用进口料件与国内耗料之间所占比例大小与加工贸易方式的选择密切相关。在进料加工方式下,国内耗料增值税进项税额的大小直接影响税额的计算。延用上例,假设A企业加工出口的货物国内耗料站的比重较大,国外进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如将国内耗料等费用的进项税额由70万元调增为90万元,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由2000万元调减为1500万元,则情况又有所改变:当期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3500-1500)*(17%-13%)=80(万元)当期应纳税额=0-(90-80)=-10(万元)当期免抵退税额=(3500-1500)*13%=260(万元)由于留抵税10万元小于“免、抵、退”税260万元,则退税10万元,免抵税额为260-10=250(万元),其缴纳税费为250*(7%+3%)=25万元。如在来料加工方式下,应纳税额为70万元,大于进料加工缴纳的25万元税费。相反,如果A企业加工出口的货物国内耗料占的比重较小,其国内耗料等费用的进项税额由70万元调减为10万元,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由2000万元调增为3000万元,则:当期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3500-2000)*(17%-13%)=20(万元)当期应纳税额=0-(10-20)=10(万元)当期免抵退税额-(3500-2000)*13%=65(万元)由于当期应缴纳税额大于零,则免抵退税=免抵税额=65(万元),其缴纳的税费为65*(7%+3%)=6.5(万元)。如在来料加工方式下,应纳税额为10万元,小于进料加工的10+6.5=16.5(万元)。
(三)出口货物价格的高低
进料加工范文2
根据海关总署2005年第33号公告第一条规定,“进料加工进口料件或其制成品(包括残次品)申报内销时,海关以料件的原进口成交价格为基础审查确定完税价格。”加工贸易监管处核销科审价岗位关员在审核随附单证时,发现以下疑点:本年度原油价格不断上涨带动高分子化工产品价格一路走高,8、9月份进口的薄膜级初级形状聚丙烯的市场价格基本在USD1.1/kg,企业USD0.894/kg的申报价格偏低。
经办关员随即在系统中调阅该手册项下此料件的所有进口纪录,经过比较,发现该司提供的进口日期为2005年8月24日的报关单是所有进口批次中价格最低的一票。据此,经办关员向企业提出价格质疑。企业的解释是,8月份到港的这票货物是在市场价格较低的时候签约,但是企业不仅无法证明此次申请内销的料件就是8月份到港的那批,最终也无法确定此次申请内销料件的实际进口日期,因此无法提供相对应的原进口报关单。根据第33号公告第一条规定,“料件的原进口成交价格不能确定的,海关按照接受内销申报的同时或大约同时进口的,与料件相同或类似的货物的进口成交价格为基础审查确定完税价格。”因此,经办关员按照USD1.1/kg的价格审定该批内销料件的完税价格,企业表示接受。
海关总署2005年第33号公告于2005年8月1日正式执行,企业在申报加工贸易进料加工内销货物的完税价格时,应该特别注意以下方面:
――应该如实确定内销货物的实际进口日期并如实提供相应的原进口报关单及其他随附单证;
――加工贸易货物进口、内销的各个环节中,若买卖双方存在特殊关系的,申报内销时应确定申报价格未受特殊关系影响;
进料加工范文3
关键词:铜合金材料;加工发展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这些年来,我国的铜合金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我国的发展建设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伴随着铜合金技术的发展,铜合金材料加工技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本文就新型铜合金材料的特点,介绍了其在生产中的合理应用。
二、铜合金材料发展趋势
材料的应用开发是由其性能所决定的。铜与其他金属相比最主要的特点是高导电导热性、耐蚀性、适宜的强度、易加工成型性和典雅庄重的颜色,近些年所开发的新的铜及其合金材料多是根据这些特性所进行的,并进一步把铜的性能发挥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1.高导电导热的性能要求
铜的导电导热性仅次于银,位居第二,而价格远低于金、银,因此在电力、电讯、传输等领域,铜的应用最为广泛,可以说导电导热性是铜最基本的应用性能。过去,对纯铜导电性要求达到98%IACS以上即可。而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铜材导电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电子、电力器件要求铜材的导电率达到甚至超过100%IACS。要满足这个要求就必须使铜材成分高度纯净化(高纯化),铜含量达到99.99%以上,氧含量低于5PPm。典型的应用实例如网络传输连接导线、电真空器件用高纯无氧铜、精确制导和高保真信号传输及超导体器件用单晶铜和超纯铜,铜的纯度可达6N以上。
2.高强度高导电性要求
随着当前科技发展越来越迅速,对铜高强度高导电性能的要求愈加迫切。实际上铜的强度和许多金属材料相比并不高,但导电性能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其在某些领域应用的必然性和不可替代性。因此在保证铜高导电性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提高其强度是铜合金材料发展的一个永恒主题,高强高导铜合金材料的性能指标也愈来愈高,这是铜材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并且不仅仅是实验室材料研究的性能指标,更要求工业应用中产品的实际性能。目前高速铁路线建设方兴未艾,速度从200Krn/h提高到300Km/h,目前世界上最高速度己达500Km/h以上,受电弓和接触网线对强度和导电性的综合要求更上一个台阶。法国500Km/h高速接触网线(加锡铜合金)的强度达到537.5MPa,同时导电率达到77.6%IACS;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封装用引线框架,由于小型化和高集成度的发展需求,器件越来越小,容量和功率越来越大,需要散出的热量也越多,需要的引线框架铜带材越来越薄(带材厚度从0.381mm0.254mm0.203 mm0.157mm0.10mm),因此要求框架材料――铜带有更高的强度和导电(热)性能,期望铜带的强度超过600 MPa、导电率大于80%IACS,日本三菱公司开发的铜-铭-锆系合金OMCL-1,其强度达到610 MPa、导电率达到82.76%IACS。但是,由于Cr、Zr元素和氧的亲和力强,必须用真空的方式进行熔炼铸造生产,造成工业化生产成本太高,应用并没有大量普及,因此,材料的发展促使工艺上必须解决铜.铬.锆系合金的大气熔炼技术难题。
三、新型铜合金材料
铜合金材料的种类以及材料性能近10年间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在GB/T5231―2001标准中,黄铜、青铜、白铜三大类铜合金中,共计25种合金,102个合金牌号。其中黄铜项下11种合金,共计45个合金牌号;青铜项下9种合金,共计39个合金牌号;白铜项下5种合金,共计18个合金牌号。而在2010年完成的该标准修订稿中,新增高铜合金15个牌号,黄铜合金33个牌号,青铜合金11个牌号,白铜合金15个牌号,总计新增74个合金牌号。这其中还不包括现今市场上有一定需求,各企业提供的一些特殊用途的新型合金材料,如真空灭弧室电触头用铜铬合金、电气用高强高导铜合金等。
近些年来,在国际化市场的推动下,我国新型铜合金材料快速发展,目前技术成熟、应用较为广泛的主要有高强高导铜铬系列合金、轿车同步器齿环用耐磨系列铜合金、无铅易切削系列黄铜合金、高锡青铜和锌白铜系列合金等几大类。
1.铜铬合金
铜铬合金触头材料是上世纪70年代中期由美国西屋公司、英国EEC公司率先研制成功的新型触头材料。在该材料中,铜组元具有较低的熔点、高传导性和良好的塑性,有利于提高真空开关的开断能力;铬具有较高的熔点、机械强度和较低的截流值,保证了真空开关具有良好的耐压、抗烧蚀、抗熔焊和低截流特性。Cu、Cr组元以假合金形式存在,保持了各组元的优异性能,从而使铜铬触头材料具有高的耐电压强度、大的开断电流能力和良好的抗熔焊性及低截流性能。铜铬合金目前已成为最重要的新一代中压大功率真空开关触头材料之一,以其高的强度、良好的导电性、低的截流值而得到广泛应用,具有很大的经济潜力和应用前景。如真空灭弧室用铜铬电触头材料大多采用高铬铜合金,材料主要技术要求:
化学成分为铬的质量分数24~28%,余量为铜;密度≥8.39/cm3;硬度HB70~
100;电导率≥28.0MS/m。
2.汽车同步器齿环用耐磨铜合金
同步器齿环是汽车变速箱的重要部件之一,它能有效降低汽车换挡过程中的震动、冲击和噪声,从而提高汽车操纵的稳定性和行驶的安全性。汽车同步器齿环所用铜合金材料的化学成分复杂,加工工艺特殊,长期被日本、美国的企业所垄断,我国中高档轿车使用的同步器齿环用铜合金材料一直依赖进口。近年来随着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我国一些企业和科研部门结合,陆续开发出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高性能汽车同步器齿环用铜合金材料,包括AL黄铜系列和Mn黄铜系列的多个合金牌号。这些材料的磨擦系数与磨损、密度、无缺口冲击强度、杨氏模量、热失重、耐油性等各项技术指标基本能够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
四、新型铜合金材料制备及产品加工新技术
铜合金材料性能的极大提高是在其制备方法有所突破的基础上实现的。目前铜合金材料的新型制备方法主要集中在高纯化铜、微合金化铜及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上。在高性能铜材产品的加工生产技术方面,有关微合金化铜产品的工艺技术是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高强高导铜材产品方面。
1.快速凝固技术
快速冷凝通过一定的手段使合金在高温下快速冷却,使高温下的组织保留下来。其最大特点是实现元素的强固溶,与常规的熔铸法相比, 快速冷凝可使Cr、Zr、Co、Fe、Ti等元素在Cu中的固溶度分别由0.8、0.014、0.2、4.5和5.5(at%)提高到3.6、1.33、15.0、20.0和10.0(at%),此外可细化组织,消除偏析。快速冷凝中常用甩带法难以制备出高精度的带材;另外喷射沉积技术不但可保留绝大部分快速冷凝技术的优点,而且可实现一次性从合金熔铸到坯件最终成形,并可制备大坯锭,有利于利用熔铸法中后续加工与热处理装备。
2.定向凝固及单晶铜制备技术
定向凝固技术的核心是运用冶金学、晶体学等理论,采用特殊的冷却、结晶方法和手段使合金在凝固过程中向特定的方向生长,从而实现其高性能。定向凝固合金制品的晶粒较少,晶体生长方向相同,晶界面少,基体的纯净化程度高,是制备高纯化铜及铜合金制品的理想手段。典型的是单晶铜的制备技术目前已经基本成熟,可以批生产上千米的由直径0.05mm单晶铜丝,用于雷达及高端音响信号的传输/接收部件,可确保信号的高保真。定向凝固技术的应用可以用连续铸造方式生产只有几个晶粒的纯铜小管坯,如直接连铸生产直径16*1mm的无氧铜薄壁小管,做为电缆管的生产坯料,在大大提高制品的加工工艺性能和力学性能、电性能的同时,极大的缩短生产流程降低成本。
五、结语
随着新型铜合金材料生产技术的不断完善,铜合金材料的发展将会得到更多管理者的重视,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新型铜合金材料生产技术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进料加工范文4
关键词:外展架 肱骨近端骨折 保守治疗 早期功能锻炼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3-0212-01
肱骨近端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之一,肱骨近端骨折包括外科颈骨折、大结节骨折、小结节骨折。骨折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尤以60岁以上老年人群多见。国外资料统计该部位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4%~5%,占肩部骨折的26%,北京积水潭医院资料统骨折约占老年人全部肱骨近端骨折的75%。肱骨近端骨折大多数可采用非手术治疗,配合康复锻炼,均可以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当骨折移位明显或者骨折不稳定时,治疗效果相对较差[1],常需要手术方法治疗。处理的原则是争取理想的复位、保持骨折端的稳定及早期功能锻炼。本文就60例夹板加外展架固定在肱骨近端骨折的保守治疗进行阐述。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60例,男子15例,女45例;年龄13~85岁,左侧骨折42例,右侧骨折18例,均为新鲜闭合骨折。骨折根据Neer法分型:Ⅰ型26例,Ⅱ型34例,,骨折合并肩关节前脱位8例。
1.2 治疗方法。
1.2.1 整复及固定方法。单纯裂缝骨折及骨折端相互嵌插稳定的骨折无需复位,其余案例均根据骨折类型进行手法复位,尤为外展型骨折需争取良好对位,甚至可适当矫枉过正,合并肩关节脱位者,则先整复脱位,再整复骨折。骨折复位后于均采用超肩关节夹板加外展架固定。具体如下:用四块杉树皮小夹板,前、后、外夹板超肩关节,下至肘关节上3 cm,内侧夹板一端裹棉花上至腋窝,下至肱骨内上髁以上,部分骨折仍有侧方移位者可加以棉垫以纠正,绷带固定夹板后将患肢置于外展架上,单纯裂缝骨折及内收型骨折固定肩关节于外展50°~60°,前屈30°~45°,内旋25°~30°,屈肘90°的位置;外展型骨折固定肩关节于外展20°~30°,前屈20°,待骨折生长稳定后逐步将外展架位置调至肩关节功能位。术后3日内及以后每周复查肩关节正侧及穿胸位一次,动态观察骨折对位对线情况,后根据骨折对位对线情况情况调整棉垫和外展架的外展、前屈及内旋角度,争取在2周内骨痂生长前骨折达到良好的复位。NeerⅠ型及青少年患者外固定时间为4周,其他类型外固定时间约为5周,根据骨折生长情况可适当延长外固定时间或改为单纯夹板固定1~2周。
1.2.2 功能锻炼。
第一阶段(0~2周)。为患肩创造一个恢复的环境,需要严格的固定和保护。告知患者日间可进行多次冷疗,冷疗的益处包括减轻疼痛、降低炎症反应和减少肌肉的痉挛。夜间睡眠尽量取仰卧位,并在上臂后方放置一枕头来支撑患肩,因此姿势最为舒适并能减轻疼痛。定期进行肩部肌肉按摩、放松,因疼痛会引起肌肉长时间紧张,导致肌肉痉挛、酸痛。平时多行握拳、手指屈伸动作,紧握拳头约4~6秒后放松,每天约做1000次,以促进气血循行,使肿胀消退,可减少静脉栓塞的发生率。同时适当行肘、腕关节的主动活动,避免因长时间制动造成关节僵硬。
第二阶段。此阶段骨折相对稳定,可间断拆除外固定进行功能锻炼。伤后第三周起,①可帮助患肩在安全无痛范围内进行关节被动活动,动作要轻柔、速度缓慢;②进行上臂及肩关节肌肉肌力恢复训练,肌力训练应在亚极量及无痛下进行,避免过分用力引起疼痛并减慢康复进展。伤后第四周起,这一时期创伤造成的疼痛基本消退,患者自我感觉可以开始自主活动,此时可开始进行肩袖肌群的主动活动,关节活动度在前屈、外旋、外展、后伸、和内旋方向上要有持续的进展,尤为后伸及内旋方向因为固定位置的原因导致恢复更加困难。锻炼时需避免出现疼痛,因伴有疼痛的活动范围将导致更严重的炎性反应和疼痛并引起活动范围的障碍。
第三阶段。拆除外固定后,恢复全范围肩关节活动度,如肩关节的钟摆、划圈、爬墙、大云手、小云手等训练,并逐渐进行关节力量训练,可利用哑铃进行练习,逐渐增加重量。另外需强调重建正常的肩肱节律,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肩关节的灵活性和协调性练习,旨在达到或接近对侧相同的活动度,如梳头、穿衣、清洗背部或系胸带、上厕所等。
1.2.3 药物治疗。
1.2.3.1 中药治疗:骨折初期患肢瘀肿、疼痛较重,治疗宜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药物,内服可选用和营止痛汤或桃仁红花汤,外敷双柏散或跌打油布(特制中药制剂)等;中期瘀血肿胀虽消而未尽,骨折未连接,治宜和营生新,接骨续新,内服可选生血补髓汤,外敷接骨膏;后期因骨折日久,气血虚弱,血不荣筋,易致肌肉萎缩,关节不利,治疗宜养气血、补肝肾、壮筋骨,内服可选六味地黄丸,后期解除外固定后可外洗海桐皮汤。
1.2.3.2 西药治疗:早期运用活血化瘀及脱水药物,消除肿胀,后期功能锻炼疼痛明显时可用解热镇痛类药物,若出现肩周炎、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冈上肌腱炎等并发症,必要时可进行局部封闭治疗。
2 结果
本组60例,随访时间最长1年,最短的4个月,平均6个月,复查X线,60例骨折均获骨性愈合。肩关节功能按Neer评分系统[2]:疼痛35分,功能30分,活动25分,解剖10分。临床疗效评定:优秀:90~100,满意:80~89,不满意:70~79,失败:〈70。本组优秀47例,满意8例,不满意5例,失败0例。优良率91.7%,不满意的5例为老年患者,主要不配合治疗。
3 讨论
肱骨近端骨折属于近关节骨折,其周围肌肉发达,且附着点多,骨折后有严重移位可能,其整复的要求高,难度大,且其临近关节,肩关节囊和韧带比较松驰,难以固定,复位后稳定性差。加之骨折后局部血肿机化易与附近软组织发生粘连,外固定时间长`将导致肩关节僵硬;骨折的向前错位、成角又直接影响结节间沟的平滑,使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发生粘连,影响肩关节功能恢复。因此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原则为争取骨折早期功能复位,合理可靠的骨折固定,早期功能锻炼。
外展架是将整个上肢行外固定的一种支具,在肱骨近端骨折保守治疗及某些骨折术后应用较为广泛。外展架具有制动、稳定关节的作用。外展架的上臂托可自由调节外展与前屈角度,前臂托可自由调节高度以改变上臂的旋转角度,结合夹板治疗,除的了可加强骨折固定的稳定性,也较容易调整轻度移位的骨折或复位后再次移位的骨折,为争取骨折早期功能复位提供保证,同时因外展架的可调节度高,为关节早期锻炼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
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以恢复肩关节功能为主。功能恢复的关键是早期锻炼,有研究表明,关节固定4天在组织学上就可见挛缩现象,正常的关节固定4周可致关节活动度降低或丧失,损伤的关节固定2周活动度开始降低,固定40天以上恢复缓慢[3]。肢体被固定时,肌肉主动收缩停止,反射引起的肌收缩也大大减少,神经的运动冲动减少可能使神经轴索减慢,损害神经的营养作用,结果影响肌肉代谢,引起肌肉萎缩。因此,争取1周内进行肌肉收缩、肌力的恢复,2周内开始进行肩关节的功能锻炼。需注意的是:①功能锻炼切忌暴力,活动应在无痛或亚极量的范围以内,避免患者因疼痛而害怕活动,造成恶性循环;②部分骨折移位较大的患者,可牺牲骨折的对位,早期功能锻炼,争取最大限度的功能恢复,因肩关节是全身活动最大的关节,关节一定程度的畸形愈合,由于代偿的功能,一般不会造成明显的关节功能障碍。
肱骨近端骨折大部分只需保守治疗,夹板结合外展架固定方法简单、操作简便、经济、效果良好,便于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亦聪.骨与关节损伤(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进料加工范文5
关键词:激光技术;金属材料;加工工艺;应用
引言
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工业制造过程中对高精度金属材料的需求越来越高。如何快速有效地加工出具有特殊结构的金属材料成为摆在金属加工领域的一道难题。激光是一种特殊的光,与普通的光源相比具有单色性、相干性和方向性。近年来激光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已经广泛应用到科学研究及工业实践中。激光加工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材料加工技术,经过长期的发展和经验积累,激光加工技术已经逐渐成熟并得到广泛的应用。
1激光材料加工技术的原理
激光材料加工时利用激光的单色性、相干性和平行性的特点,将激光聚焦到需要切割或焊接的点上,在材料的局部形成高温[1]。激光材料加工通常需要利用一组透镜或者反射镜片将激光束聚焦到需要加工的弓箭表面上,达到所需要的功率密度。通过合理地选择和调节加工透镜对激光功率进行调控。为了达到要求的几何形状的激光光束,可以相应地选择特定的加工透镜进行调节。通过改变光束的特性可以实现简单的加工形状例如点状、环形灯;而复杂的几何加工形状需要通过全息照相成像系统来进行调节。功率密度是激光材料加工工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工艺参数,它决定了材料加工的质量和速度,不同的加工要求需要选择不同的功率密度参数。较低的功率密度适用于对材料的热处理,例如退火、表面合金化和焊接等。而较高的功率密度则适用于对材料的切割、打孔及表面非晶质化的加工。
2激光材料加工技术在金属材料加工中的具体应用
2.1激光切割激光切割技术是利用聚焦镜将激光束聚焦在被加工材料的表面,利用激光产生高温使材料融化。同时利用与激光光束同方向的压缩空气将熔化材料吹走,使激光束在被加工材料上沿着一定的轨迹运动,形成具有特定形状的切缝。激光切割技术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激光加工技术,可以应用到多种材料如有机玻璃、木材、塑料、合金钢和碳钢的加工。在计算机程序控制下,通过脉冲使激光器放电,从而形成高密度的能量光斑,瞬间熔化或气化被加工材料。激光切割的切割精度很高,定位精度可以达到0.05mm,重复定位精度0.02mm,同时切割速度可以达到70m/min,远远大于线切割的切割速度[2]。2.2激光焊接根据焊接对象的不同激光焊接分为深熔焊接和传导焊接,它们主要用于机械制造和电子电气行业的焊接工作。激光焊接技术在汽车制造领域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激光焊接技术可以满足汽车传动系统中70%的零部件的焊接需求,与其他传统的焊接方式相比,激光焊接的工作成本低廉,焊接效果较好。此外,激光焊接还可应用于组合件的焊接工作中。通过组合件的焊接,不仅提高了零部件的性能,还可以降低汽车的重量,优化汽车的整体性能。此外激光焊接还广泛应用于刀具、刃具等器材的制造中。
3激光材料加工技术的优势
3.1加工速度快在激光材料加工技术中,激光切割的应用最为广泛。在汽车工业当中,激光加工技术广泛应用于钣金零部件的加工。随着大功率激光器的开发应用,激光切割的应用对象几乎包括了所有的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利用激光加工技术可以快速地对复杂及三维零部件进行快速有效地切割加工。激光切割技术的设置时间较短,对不同的工件和外形也有很好的适应性。激光精加工和微加工技术应用到汽车工业制造中,优化了汽车结构,提高了汽车的性能。3.2加工精度高激光焊接技术将非常细小的高强度激光照射到工件表面,使工件在局部高温融化,达到焊接的目的。与传统的焊接方式相比,激光焊接具有很强的方向性和针对性,并且在实施过程中不会有污染气体的出现,有效地保护了工作人员。对高强钢的加工来说,3D激光切割技术是最常用也是最经济的加工方法[3]。激光切割技术使材料只会在局部形成较高的温度,避免了材料因大面积受热导致性能出现破坏的现象。与电阻焊接相比激光焊接可以有效降低焊缝的宽度,提高了焊接质量。
4结语
综上所述,激光技术是一项新兴的技术手段,激光技术以其独特的特点在材料加工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激光材料加工时利用激光的单色性、相干性和平行性的特点,在材料的局部形成高温,达到对材料进行加工的目的。激光切割和激光焊接是最为常见的两种激光材料加工技术,这些技术在汽车制造、特种产品制造领域起到了独特而无法替代的作用。激光材料加工技术具有工作效率高,加工精度高等优点,在金属材料加工中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田延龙.激光技术在金属材料加工工艺中的应用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0):25.
[2]黄翔,徐君,张永良.金属材料加工工艺中激光技术应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3).
进料加工范文6
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自觉增强“一法三卡”活动的自觉性
安全文化的培养,要从思想观念转变着手,用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和思维方法来思考这个问题。坚持把“以人为本”的管理作为安全工作的灵魂主线,推行人性化安全管理,从抓思想、提认识、转观念入手,结合工程项目实际,突出“项目安全文化”这一主题,不断丰富和提升安全文化。安全问题关系企业的市场地位、信誉问题,甚至决定企业的兴衰存亡,而全面推行“一法三卡”工作恰是施工企业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方针的具体体现,是开展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工作的有效形式,亦是推动群众性监督检查与专业安全管理相结合的探索和实践。
开展“一法三卡”活动同开展其他工作一样,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响,自觉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为推行“一法三卡”监控办法,把握安全生产这个永恒主题,**项目部通过板报、橱窗、周例会等多种载体,组织集中培训和个人自学,使“一法三卡”工作意义、内涵、作用、做法由表及里,入目入心,使员工正确认识到开展“一法三卡”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安全意识,营造“安全在我心中,人人时时保安全”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使作业人员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切实做到群防群治,为有效开展“一法三卡”活动提供了根本保障,从而有力地保证全体员工的根本利益得以实现,基于这样的认识,我项目部对开展“一法三卡”活动行动比较认真和自觉,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自觉增强安全意识,并运用到实际生产工作中,做到安全知识学以致用,在工作中发挥实际作用。
二、以人为本,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是健全安全管理机制的根本
将加强人的管理贯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必须抓好管理机制建设,使安全管理成为一种自觉行为。我项目部不断创新安全管理机制,建立完善了严格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一是安全检查拉网制。成立安全监察大队,由项目经理***任组长,项目书记兼工会主席***、总工程师***任副组长,成员由各职能部门和职工代表组成。领导小组工作职责是:1、制定“一法三卡”工作实施办法;2、制定各类人员工作职责;3、研究确定危险源,制作安全检查提示卡、警示卡;4、举办学习培训班,在全项目部推广应用“一法三卡”;5、及时解决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常抓不懈,加大安全监察的力度,使安全生产的各项制度得以真正落实。二是安全隐患排查制。把着眼点和立足点放在事故的超前防范上,健全完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实行跟踪制,落实人员、落实时间进行整改。在排查评估确认的基础上,我们及时对被列为等级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的作业点,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并制作和悬挂警示牌,做到“一点一卡一台帐”。并根据工程环节的变化,及时排查和确定新监控点,及时更换警示牌,将警示牌悬挂在相应的作业场所和岗位。同时,我们还根据确认的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制成醒目的工程事故隐患职业危害安全监控分布图,挂在相应的作业场所和岗位,告知施工应注意的问题。使安全局势和监控重点形象直观,隐患因素显而易见,便于预防。
三、与实俱进,积极探索**项目部“一法三卡”工作方法
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技能和安全知识的系统培训。针对安全生产任务繁重,人员紧张的实际,我们采取以会带训:半脱产和全脱产相结合;送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等简单实用、灵活方便的培训形式进行安全教育。在培训内容上,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落实具体的培训计划。施工前期通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项目部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这就是:排查隐患严格、辨识确认准确、分析评估到位、建档立卡规范、动态管理及时、督促整改严谨、总结经验求实。
1.确定危险源点,排查隐患,做出标识
在推行“一法三卡”工作中,项目部认为正确分析和确定工作场所危险源点,做好危害辩识,是做好“一法三卡”工作时面临的首要问题也是关健问题。我们所说的危险点就是事故的易发点、多发点、设备隐患的所在点和人的失误的潜在点。比方说移动模架的过孔施工是一项群体性作业,存在很多危险源,如主、导梁轨道接头位置错台、前支腿从动轮卡滞、液压油缸操作不同步等,任何一个细微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酿成群死群伤的重大事故。因此,危险点是一种诱发事故的隐患,如果不进行防范和治理,在一定条件下它就有可能演变为事故。为防止事故的发生,就必须对作业中所存在的危险进行认真分析,找出危险点并全力加以“控制”。
找出危险点,弄清隐患方可对症下药,胸有成竹才能有的放矢。为此,项目部制定下发了《“一法三卡”实施办法》,召开专题会议安排布置,宣传动员,进行“一法三卡”排查标识工作。项目部领导亲自挂帅,工会牵头,各部门通力协作,经过自下而上、由上到下的循环排查、确认,对生产作业场所和岗位的事故隐患、职业危害进行全面系统的排查,对排查出来的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辩识、分类,由安全管理和工会劳动保护部门根据事故发生的频率、职业危害的大小、可能造成职工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程度以及社会影响等分别对危险源点进行评估、确认,分出A、B、C三级监控等级。通过对本项目部内的移动模架施工、高空作业、起重作业、施工用电、预应力作业等13个作业场所的危险源点进行仔细排查、辩识、确认、评估、分类,共查出15项87个危险源,这样一来,现场的安全管理就处在适时受控之中,大大增强了对事故隐患识别的清晰度和监控力度。
2.建档立案,醒目标识,做到隐患心中有数
项目部在排查评估确认的基础上,及时对被列为等级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的作业点,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并制作和悬挂警示牌,做到“一点一卡一台帐”。并根据工程环节的变化,及时排查和确定新监控点,及时更换警示牌,将警示牌悬挂在相应的作业场所和岗位,并围绕确定的危险源点,制订切实可行的安全防范措施,提出控制办法,并向所有参加作业的人员进行交底。
同时,还根据确认的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制成醒目的工程事故隐患职业危害安全监控分布图,挂在相应的作业场所和岗位,告知施工应注意的问题。使安全局势和监控重点形象直观,隐患因素显而易见,要做到安全隐患心中有数,显而易见,以便于预防。
3.实施监督管理,加强安全检查,使安全生产和职业危害监控制度落到实处
“一法三卡”的检查改变了过去对安全生产工作监督检查的模式,变过去的领导检查为领导、班组、群众共同检查,变过去的口头检查为手持安全检查提示卡逐项对照进行检查。项目部制作了可以随身携带的安全检查提示卡,做到一个监控点一张检查表,由责任人对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做好定期检查工作,并对检查情况进行登记,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发出书面整改建议,督促整改,并反馈整改情况。对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采取整改措施后,其危险性消除或危险程度降低的,由领导小组进行验收和重新评估确认后,及时撤消监控点或降低监控级别。
我项目工程部坚持把“一法三卡”工作融入项目管理,使“一法三卡”工作与安全生产管理“五同步”,与企业文化建设相配合,与“建家建线”同推进,有力推动了项目管理。“一法三卡”与项目安全管理,工作主体有别,但目标一致,任务相同。为步调一致,我们着重抓了五个同步:
⑴是坚持与安全管理领导和工作机构同建立,在组织上保证工作的协调性。“一法三卡”工作活动涉及面广,是一项群众性的系统工作。没有多方的积极配合,“一法三卡”工作就不能顺利推行。项目部成立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小组,负责本部门本班组的安全监控工作,形成一个人人参与、条块结合、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安全监控网络。
⑵是坚持与安全管理同动员、同教育、同培训。我们在岗前培训中融入“一法三卡”知识培训,帮助每个人清楚识别岗位存在的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知道如何预防习惯性不规范操作误区,懂得一旦发生事故应怎样进行紧急处置的方法和措施等;在安全讲评中介绍“一法三卡”经验,通过板报、橱窗、安全歌、周例会等多种载体,组织集中培训和个人自学,使“一法三卡”工作意义、内涵、作用、做法由表及里,入目入心。使“一法三卡”的工作规定及其落实成为大家的共识和自觉,项目部全体职工完成了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要我懂安全到我要懂安全的转变。
⑶是坚持与安全管理同布置。我们在安全管理年度、季度、月度工作安排中,同时布置“一法三卡”工作,使项目管理工作与“一法三卡”群众性监督工作成为一个整体。
⑷是坚持与安全管理同考核。我们把安全管理规范和“一法三卡”要求融为一体,对每一个监控点编制出统一的安全检查提示表,发放至各个监控点负责人手中,按照班组每天、项目部每周的频度,对监控点进行检查、评估,使安全管理与“一法三卡”工作得以扎实推进。
⑸是坚持与安全管理同整改。“一法三卡”和安全管理都重视从源头上预防和消除安全事故隐患和苗头,我们在安全管理中,充分发挥“一法三卡”的工作机制,大力开展全员查找不安全隐患活动,全力落实整改重点和整改措施,对事故隐患发出整改通知,对整改结果进行确认,隐患消除的才予消号,对打造一个安全可控的施工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以人为本,全员参与,使“一法三卡”工作自觉行动。实现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转变
“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核心理念。人是安全生产的主体,安全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保护人的生命和财产不受损害,就是为了维护人的生命权益。所以,人是安全工作的目的和核心。“安全以人为本”,“关注安全、关爱生命”,是当代企业界和社会公众的共同意识。项目部在“一法三卡”活动中,组织“一法三卡”知识培训、召开班组安全生产分析会、举行安全事例现身说法讨论等活动,及时准确宣传安全知识和“一法三卡”重大意义,传播安全文化,着力倡导引导员工的正确取向,在“一法三卡”文化功能上下功夫。首先发挥“一法三卡”的导向功能和聚合功能。坚持月、周工程例会强调安全意识、信念、道德、目标、行为准则等,使全员自觉成为生产和生活的安全因素,行动统一到实现零事故目标上来,将全体员工融入一种动态的、前进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气氛中,促进项目部安全管理朝着持续、健康、稳定的方向迈进,实现了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