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名著读后感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名著读后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名著读后感

教育名著读后感范文1

关键词: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方法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30-0033-02

“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7~9年级(初中阶段)学生提出的明确要求。

初中语文作为基础语文教育,其最核心的教学任务之一,就是让学生通过广泛的阅读,开拓视野,提高文学欣赏能力,陶冶情操,进而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完善的人格。

与之相适应,我市的中考语文试卷中也出现了考查名著阅读情况的试题。本人两年前参加中考阅卷,所批改项目恰恰就是名著阅读题。在阅卷过程中发现,此题的实际得分率极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究其原因有二:一是从当前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情况上看,教师方法引导欠缺,阅读教学效率低;二是因为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不是很突出,阅读不得法,即学生在平时的阅读过程中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简单说,就是不愿也不会读书。

如何让学生愿意读书,会读书,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边摸索边总结,认为以下方法可以在教学中运用,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

一、整体了解,激发阅读欲望

在阅读名著之前,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不要以文学讲述者的身份出现,而是以阅读导师的身份出现,从对文学名著的解读,转变到对文学名著的介绍,让学生在教师的介绍之下,对文学名著产生兴趣,然后让学生在课后自己进行阅读。在介绍时,教师要对作品中的著名情节、作品的巨大影响等,向学生大力渲染,先入为主,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行阅读,相信阅读的效率一定会大大提升。当然,有了这样的先期指导,学生的阅读指向性也会有极大的提升。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对作者的有关情况有所了解,这将有助于学生对其作品内容的阅读理解。如阅读《红楼梦》,了解了曹雪芹曲折的身世,才能认真体会作品中所萦绕的凄凉,而不是被表面的繁华与热闹所蒙蔽,不知作品本意;阅读《聊斋志异》,先知道了蒲松龄的身世遭际,才能用心去感悟作者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才能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阅读《童年》,就要知道高尔基的生平经历,才不会在那些看似琐碎的情节中迷失了阅读的方向,才会读懂其中的人生苦痛。

二、讲述情节,把握整体思路

小说是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同学们爱读名著,就是因为那里面的故事情节生动有味,吸引人的眼球。但是由于不少名著都是长篇巨制,故事情节复杂多变,再加上作者创作手法的多样性,读来纷繁复杂千头万绪,对其难以把握是很正常的。所以对中学生来说,理清故事情节,对小说形成整体认知,是阅读的关键。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第一遍阅读之后对小说的故事情节进行概括缩写,也可以让学生以人物为主线概括出与各个人物相关的主要故事情节,让学生在概括中逐步把握全篇。如长篇小说《水浒传》,总的故事情节是写以一百零八将为首的英雄好汉们是如何被残酷的社会现实逼上梁山的。但在每一章回里,又有一个相对独立的具体的故事情节。我们八年级《语文》上册入选的《智取生辰纲》片段,就是节选该书的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在教学中,师生要达成共识――智取,就是这个故事的主要情节,阅读中要把“智取”放在首位,以“智取”为线索,概括出情节、人物特征等等,能转述出“智取”在小说中的具体表述。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根据中考名著题的特点,以问题的形式帮助同学们学会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故事情节,对故事整体把握,再在此基础上形成对作品的细化理解。如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时候,可以通过每周一个问题设置的形式达到这样的效果。如,关羽为什么在华容道放走曹操,火烧赤壁对三国局势的影响是什么,等等。

三、关注人物,于细节处品析

细节,是文学名著的精华所在,是值得我们在阅读中反复品味之所在。名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众多,我们为什么能够区分出他们呢?细节,正是细节展现了这些人物各自独特的性格特征。一部《三国演义》,光主要人物就有一百多位,但一说到足智多谋、鞠躬尽瘁的军师,我们就知道此人是诸葛亮,于是我们在赏析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的时候,老师就要和同学们一起把目光投向诸葛亮的“智”,要关注那些足以看出诸葛亮之“智”的细节,真正读出诸葛亮的“智”,这样才不是人云亦云;一提及“挟天子而令诸侯”的权臣,我们就知道是“乱世之奸雄”――曹操,阅读时,要指导学生找出那些可以看出曹操性格的细节反复揣摩,这样才不至于将曹操的形象仅仅局限于作者的世界观下,做到有自主见解地阅读。在阅读中,教师还要有意引导学生明白,发生在小说中每一个人身上的故事,都与他们的性格特征有极大的关系,可以说是性格使然。《水浒传》中武松醉打蒋门神,《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红楼梦》中王熙凤“弄权铁槛寺”,都是对人物性格最好的诠释。另外,有的文学名著还就人物的性格配有相应的外号,最好也能记住,这对分析人物性格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如“及时雨”是《水浒传》中宋江的外号,既可见他“行侠仗义、乐善好施”的性格特点,也可以明白他的“江湖地位”的由来;“凤辣子”是《红楼梦》中王熙凤的绰号,由此可以看出她性格泼辣的特点,再见她算计尤二姐的阴狠也就不足为奇了。在有限的阅读课上,我们只要紧紧抓住这些有重要指导价值的细节细细品味,反复品析,即可以事半功倍地完成阅读赏析。

四、重视提升,不可忽视读后感

教育名著读后感范文2

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了“叙”。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生名著读后感600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初中生名著读后感600字1怀着激动的心情,我翻开了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以智和勇来依次展开的,但是我认为智永远是胜过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率领的十五万大军。此种例子举不胜数。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划谋,勇不当敌,文不拿笔,武不动枪”的。像汉室刘禅,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心甘情愿的把蜀国献出,最后竟然上演了让天下人耻笑的事情,乐不思蜀。谁会想到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能做出这样的时移俗易的事情来呢?

有勇无谋,大敌当前,只能拼死征战。吕布,颜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吕布在白门楼听从谋士的计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门上呢?如果颜良把刘备在河北的事情和关羽说清楚,哪儿至于被义气的关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无谋,祸福占其,祸居上,福临下,入阵必中计,死无不目。

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卧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庞统、姜维、徐庶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经过一番刻苦的努力,终于当上了水军大都督,总统水兵。不过他太过于嫉妒,死时年尽二十六岁。

从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只要踏踏实实,仔仔细细(的)地走好追求成功过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会不远的。

初中生名著读后感600字2这就是《浮土德》触动了我的一句话,也是浮士德性格“肯定”、“善”、“否定”、“恶”的发展历程的概括。

《浮士德》被称为欧洲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它是一部诗剧,分上下两部,共一万二千余行。浮士德本是十六世纪德国民间故事中的人物。在传说中,浮士德是一个追求世俗享受而把灵魂卖给魔鬼的术士。歌德借用这一题材,把浮土德塑造成一个德国先进知识分子的形象。作品写浮士德一生从书斋、市民社会小世界走向政治、历史大舞台的过程,其中经历了求知生活、感情生活、政治生活、艺术生活、改造大自然这五个阶段,从而总结了诗人自己一生的生活经验,也概括了文艺复兴以来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精神探索的历史。

浮士德是一个虚构的象征性形象。但是他有鲜明的个性,那就是永不满足、不断追求,不断探索的精神。他的内心充满矛盾:一方面满足现状,享受现世幸福,另一方面不断追求更高的理想。他一生中有过迷惘,有过错误,但是由于他的自强不息,所以能够不断前进,最后能够找到人生真理的答案,要做一个“每天争取上进和生存的人”,并被天使接到天堂,见到了圣母。

魔鬼在诗剧中作恶造孽,引诱浮士德堕落,但实际上却促进了浮士德的前进与成长。套用苏格拉底的话说,如果浮士德是一匹马,那么魔鬼被派遣到这个世上来,好比是马身上的一只牛虻,职责就是刺激它赶快前进。正是他帮助浮士德走出书斋,投身于实际生活,也是他促使浮士德在克服自身错误的同时摸索前进,魔鬼其实成为了浮士德在前进道路上不可分离的伴侣。

歌德的创作过程长达六十年。他从青年时代起即构思此诗,直到临死前不久才告完成。可以说,这本身即是一种追求,对文学的一种孜孜不倦的追求。也正是这种追求,使歌德在晚年仍不断地学习新事物,探索新问题。而《浮士德》正是这种追求所带来结果的最好验证,可以说,是这种追求造就了《浮士德》几百年来的经久不衰。

生命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追求的过程,使目己的人生高度在不断追求的过程中得到提升。每个人在人生追求中都会遇到各种无法逃避的问题,必须选择,而不断追求,自强不息,勇于实践和自我否定的性格,将使其免遭沉沦的厄运,实现了人生的价值和理想。

也许不是每一个人都是浮士德,但每一个人都不能缺少浮士德顽强向上、热爱生活、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的品质。

初中生名著读后感600字3巴黎圣母院,一座闻名世界的古教堂,她所为我展示的,是一种叫做命运的实景。

看看哪!命运是多么奇妙的东西,它让一个少女美,她美得恍若天仙,它让一个汉子丑,他便丑得怪无人样。

爱斯美拉达,卡席莫多,两个外表有着天壤之别的人,仿佛一个是天使,一个是魔鬼,然而,他们却有着同样一颗善良的心。她,给抢过她的他送水,他,给心灰意冷,生意破灭的她以抚慰,他为她轻过命,她为他流过泪,因为命运的戏弄,他们都各自经受着活着的煎熬,因为命运的无知,爱斯美拉达,卡席莫多,拥有两种人生的他们走到了一起。

命运不见得是悲惨的,但它一定是折磨人的。

爱,它有近万种诠释,《巴黎圣母院》中所释放出的爱的光线可完全移于爱斯美拉达,一读即知,爱斯美拉达所受着五个人的五种不同的爱。

罗朗塔楼隐修女,她的爱叫做恨,她越是恨被认为是吉卜塞人的爱斯美拉达,就越表明她有多爱她,只是她做梦也没想到,自己日日看守的红鞋的主人,就是她最爱的女儿,她最恨的吉卜塞女郎—爱斯美拉达。

诗人格兰古瓦的爱叫尊重,作为她名义上的丈夫,他有着诗人都具的那颗单纯的心;弗比斯的爱叫游戏,他是唯一一个她所钟爱的人,然而却是把爱情当作一场电影的不正派者;卡席莫多的爱叫做远离,他明白自己的丑陋,不接近她,给她最大的帮助、爱护,给了爱斯美拉达感动的借口;我所要强调的,是这个人,克洛德·弗罗洛,圣母院副主教,他的爱叫恐怖,占有,撕杀,罪恶。为了得到爱,他宁愿让爱死去,他的心是可怕的,他根本不懂什么是爱,他只懂得自己拥有,或别人失去。

爱,和命运,他们永恒地存在于同一个地方,他们不是矛盾的,不是相对的,命运总在爱中幻化成一种语言,爱总因命运而变得很美。命运是进入眼睛里的一粒尘埃,等待一滴泪水的洗涤,而当那泪珠儿落下,里面闪动着的。

初中生名著读后感600字4在阅读《爱的教育》时,虽然没有流,但却有种流泪的冲动,整个过程就伴随着这种酸酸的感觉。但我知道,我的心已经承认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

使我默然,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它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爱的一些思索。

无论残疾、贫穷、富贵,亦或者是成绩差的。他——恩里科都能与他们不分你我的玩耍,那么开心,那么快乐。所以,他有这么多好朋友。或许我能找借口说:“他,一个4年纪的学生,当然能这样,当他慢慢长大后,可就不一定咯!”真是一个可笑的借口,在我4年纪时,我能如此做吗?或许,我又能找出个借口说:“你瞧啊,他的爸爸妈妈是如何教育他的,而我的父母呢。”呵,这更令我无地自容了,父母何时教我这样要分阶级来交朋友了啊?”

奶奶的娘家在杭州偏远的一个村子里,我基本上每年只去一次,从小到大也就没去过几次,在我的潜意识中,总有些瞧不起他们,认为他们是没见识的人,跟他们一点共同语言也没有,每次去,我也就只会对他们叫几声,记得那年春节,我正闲着很无聊,有一个和我差不多年龄的女孩走过来想和我一起玩。

我心里其实是很想玩的,但一看那人,脸上被风刮的很干燥,身上的新衣服在一个早上的时间已经残不忍睹,这时,她的形象在我心理早已大大打折了。理所当然,我拒绝了,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可不希望字成为这么脏西西的孩子。她似乎很失望地走了。

望着她,我心理也挺难过的,但我还是觉得,当一个干干津津的人,总不当一个脏西西的人还好啊!但当我看完《爱的教育》后,我突然发现,自己错了,而且是大错特错。我想朋友是不分贫穷贵贱的,更不能因为他的外表而忽略他的内在,只有一个驱壳的人能有什么用呢,此刻,我突然觉得,自己根本就没有资格去交朋友,而我也终于明白为什么我总是在爱抱怨别人没有真心对我……我想,我需要从新开始认识自己,我想成为一个像恩里科这样的人,是的,我相信自己可以,去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曾经有人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在我心中已有一个答案,然这却不是那唯一的答案,就让我们将这个答案永远留在心中吧,让我们永远都记住这个“爱”。

初中生名著读后感600字5名著《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给从事教育事业的教师的,全书共100条建议,每一条建议都是教育家给教师指路的,阐述着教书育人的真理,确实给我们教师在教学方面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给我们展现了教师教育人生态度的一种凝练,使我们明确怎样去做一个优秀的教书育人者。

通过学习《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使我们不知不觉的穿过时空隧道走进了1918年12月28日,去详细了解作者的出生地,工作的地方,使人有一种急于认识这位大教育家的欲望。苏霍姆林斯基从出生到上小学一直到工作,成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他总是积极向上的,勤恳的,一生写作了41部教育专着,1200篇童话,生前被评为乌克兰功勋师,获得2枚列宁勋章,多枚马卡连科奖章。

应该说,苏确实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人,他把自己的全部的生命活力都投入到了前苏联的教育事业上,这一点是公认的,是我们现代教师应该学习的精神。当前,国际上的各种竞争例如经济、科技、军事等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又赖于教育去培养,所以尽快造就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广泛适应能力的各种人才就成为教育改革和现代学校关注的中心课题。

而今,我国的中学生正处于新旧体制常常发生碰撞,许多问题不可能尽如人意和适时解决,各行各业的改革都步履艰难的背景下,受应试教育的驱使中学生被迫投入竞争,随着父母离异的、破损家庭的增多,以及社会环境的某些消极影响,造成了中学生的种种心理问题。面对中学生存在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仅仅靠原有的教育教学与德育工作难于应付局面。

为了改变学校教育的被动状态,社会、学校、家长都在呼唤心理学直接参与学校教育工作。陈学诗、沈渔村、李心天等一批专家、学者呼吁为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建立健全人格、预防心理疾病⑤应广泛开展心理卫生科普宣传和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中小学增加心理卫生课⑥,所以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

通过有效的途径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的心理得以正常发展。心理困惑得到疏导,不良心理与行为得到矫治,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积极性高、思维活跃,学习上没有心理负担与压力,爱学、会学并富有创造性。个性健全发展,能够适应学校、社会的要求,完善自我。在此基础上,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

教育名著读后感范文3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欣赏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然而,在高考的压力下,教师往往忽略阅读欣赏课的教学,重视应考技巧和考试策略的培训。很少有老师将教学大纲那些建议阅读的书目介绍给学生,更不用说进行有计划有目的阅读指导。据我了解,我校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课几乎都是用于讲授课本知识,阅读欣赏教学应该起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被忽视,阅读课的开展一直是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

那么,如何上好语文阅读欣赏课,让学生养成良好自觉的阅读习惯而又读有所得,并把课内养成的阅读经验应用月课外的阅读学习中呢?这是我们一线语文老师需要深入思考的教学问题。经过高中新课改培训,结合新教材的特点,我提出一些关于阅读教学的浅见,供各位同仁指正。

一、拓宽阅读面,讲究阅读量

新教材只有四个单元,每单元三篇课文,而配套的读本上篇目数量也比较有限。学生仅仅从课本和读本上获得的信息是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的。阅读面狭窄,必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学生的写作水平。

首先,教师在介绍单元教学中涉及到的作品的同时,要下意识地指导学生多读教材之外的中外名著和优秀作品。名著之所以能成为名著,在于它有我们学不完赏不尽的艺术价值。它们在立意、构思、语言等诸多方面,都堪称典范。阅读后,学生从中获益匪浅:或在选材上受到启迪,或在构思上有所感悟,或在语言中得到熏陶。正如托尔斯泰所言:“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名著丰富的内容,深刻的思想,独特的见解,能道古人之未道,言前人之未言的创新精神,不但能润养学生思维,还能触发学生悟性,提升并优化学生作文能力。

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订阅或借阅高质量的文学刊物,养成浏览报纸的习惯,注意关注电视、网络等媒体中那些有欣赏价值的好文章或解说词等。学生从报刊杂志媒体中了解到的信息,往往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语言鲜活,表现形式多样化,切合现代学生的口味儿,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等诸多特点。

二、多形式的阅读方法,强化自主阅读意识

学生可读的作品很多。眼花缭乱的作品中,会让学生无从下手。再说,目前我们的教育根本还未从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轨道上来,学生是不可能把大把时间花在阅读上的。这就要求采取一些有效的阅读方法。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避免阅读的随意性,让学生的阅读更有收益。

1.精读与略读相结合

书籍浩如烟海,再勤奋再努力的人也不可能悉数吸收,我们只能阅读其中的一小部分。泛读,量大面广,古今中外,不分文体,囫囵吞枣,目的是博采众长。不能老是只读某个人的作品,容易被束缚住。现在的学生喜欢读郭敬明这样的畅销书作家作品,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指导学生将精读与略读的方法相结合,在短时间内有更多的收获。

2摘抄

要求学生必须准备一个厚实的笔记本,用于阅读时的摘抄。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优美的文句,名人名言,名人事例等摘抄下来,早自习完成课内要求后(或平时闲暇时)都可以拿出来读一读,品一品,悟一悟,从而达到积累巩固的目的,为作文表达丰富材料、词汇。

3交流讨论

每一次组织去阅览室看书(间周一次)后,或者作文课前五分钟,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说一说自己都读了些什么,有哪些收获与体会。同时,也可以把自己平时阅读过的好作品推荐给其他同学。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得到提高。还有一些平时不太自信,过于内向的学生,谈到自己阅读感受,无形中激发了他们的自信心。

4.写读后感

教师在指导学生练笔过程中,可以对学生的练笔做一定的要求,比如写读后感,将学生的阅读与表达结合起来。学生通过写读后感,把自己从好作品中得出的一些思想感受用文字表达出来,点滴的想法漫延成思想的,这是对阅读的进一步深入,理解和写作能力都会有所提高。

总之,高中语文阅读课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磨刀不误砍柴工”,语文教师上好阅读课,不但有助于自己得心应手地开展教学活动,尤其是作文教学活动,更有助于培养出“具有较强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审美能力、探究能力”的优秀学生。学生在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不仅仅能助推语文教育的发展,也有利于整个教育的发展,一个民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小丽.谈语文阅读教学方法[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07,13

教育名著读后感范文4

作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西游记读后感精选汇集,方便大家学习

西游记读后感精选汇集1首先,从书的背景看,《西游记》是一部借助“神魔”二字来表达现实意义的“现实小说”,影射了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明朝后期,民不聊生,宦官长期干政,社会矛盾激化。而吴承恩也正经受着这些动荡所带来的问题。作者虽一片好心,想做一代廉吏,但最终仍落下牢狱之灾。这种社会问题,使得他在晚年完成了《西游记》这部创世之作。内容中所写的“九九八十一难”,就影射了当时老百姓们生活的苦难;而最后师徒四人取得了真经,代表了老百姓们生活下去的决心。

其次,从书中的人物来讲,师徒四人各个都代表着当时的一类人:孙悟空代表了当时智勇双全的人,唐僧代表了心慈面软的人,猪八戒代表了贪食好色的人,沙僧代表了当时任劳任怨的人,而那些小妖怪代表的就是人们平常遇到的困难了。这些人都是当时社会上的几类人,作者通过小说影射了当时这几类人生活的状况。

最后,从书的内容说,也影射了一些社会问题。就拿孙悟空举例吧,他是非常神通广大的,一路上护着唐僧到西天取经,但是在他取经前、“大闹天宫”后的五百年间,还是被如来佛祖扣在了五行山下,包括在路上,唐僧也是随时为他准备着紧箍咒的。但是那些小妖却与孙悟空不同,在关键时刻,他们的统治者往往会出现,来一句“大圣请手下留情”,然后,孙悟空就不得不留了妖怪们的小命。如果不给他这个面子,那孙悟空脑袋上的东西就会给他“当头一棒”,他也就无路可寻了。这就体现了统治阶层们的不正之风,影射黑暗政治环境后的无力和无奈了。

所以,《西游记》通过背景和内容,影射的是当时的社会问题,也给当今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让我们为之思考。

西游记读后感精选汇集2《西游记》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更成为了被后人千古流传的四大名着之一。小时候,我住在外婆家。每次看电视,只要有台在播放《西游记》,外婆他们就别想看其它的……今年暑假,我依然在看……

其中,我最喜欢得角色就是孙悟空了。他智勇双全,一路上降妖除魔、保护着唐僧,同时,他还做了许多善事。当然了,在此之前,却不是这样子的。要知道,他还大闹过天宫,把凌霄宝殿弄得一团糟……活泼好动的他更是逼得玉帝让他当齐天大圣。这个人物吸引了无数少年儿童……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师徒四人当中,猪八戒是最不好的,但我觉得并不是这样的。他虽然平时好吃懒做还贪图美色,动不动就说什么“要回高老庄”。但他也有许多优点,他经常也会吃苦耐劳,帮孙悟空干体力活。在孙悟空降妖除魔时,他更是一个得力助手……沙僧挑担子的这一形象也深深印在读者的心里。他为人憨厚,任劳任怨,谨守佛门戒律……

唐僧是三人的师傅,他为人善良,遇上什么不公之事,总要管上一管。他的意志非常坚强,一路不辞幸劳的赶往西天取经。然而,他偶尔也会是非不分,有几丝顽固。

就是这样的师徒四人,一路上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到达了西天,取得了经。这一路上,他们也害怕过,也放弃过,但,师徒四人团结一心,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我们的人生亦是如此,就像一个五味瓶:有酸、有甜、有苦、有辣也有咸。而且,我们的一生又岂止九九八十一难呀?遇到困难如果害怕,想放弃,那是本能;但如果客服了那就是本事!

这一切的一切也让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只有团结一心,互相帮助,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的道理。

写到这里,我放下了笔,又思考了起来……

西游记读后感精选汇集3暑假期间,我读了一本古典名著《西游记》,它是古代著名作家吴承恩写的。主人公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

《西游记》这篇历史大作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代著名作家吴承恩。

《西游记》这篇历史大作的主要内容是:描写唐僧师徒四人,不畏艰辛,坚强不屈,百折不挠,历尽磨难到西方取经的过程。在路上唐僧被妖魔活捉或引诱都不为所动;大徒弟孙悟空和两个师弟则一起想方设法去打妖精、救师父;孙悟空被逐出师门两次,但为了协助唐僧取得真经,最后又回到他身边保护,最后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

我从《西游记》这篇名著中,我懂得了:人只要坚强不屈,不被大小困难给吓住,遇到磨难,要想想怎么把困难解决了,要把自己从困难里救出来,才能得到成功!

有一次,我在做数学作业的时候,被一题难题给困住了,我想呀想,抓头摸脑,但是怎么想也想不到,也想不到任何的解题方法,搞到心烦意乱。过了一会儿,我想到了一个办法——问妈妈!妈妈看完题后,就一步一步地教我应该怎么做,终于这道题在妈妈的教导下轻而易举地解决了。她还教育我当遇到困难时不要发脾气,而是应该心平气静地想办法把自己从困难里救出来。

要明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啊!这就是我的.《西游记》读后感了。

西游记读后感精选汇集4没有坚持,何来成功——读《西游记》有感

古人云:“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金石可镂。”我国家喻户晓的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就完美地诠释了“坚持”这两个字。

《西游记》所叙述的,是唐僧与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一起前往西天取经,师徒四人一路上降妖除魔,走过了千山万水,历经艰难险阻,度过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到达西天,并且成功向佛祖取得了真经的故事。

“九九八十一难”,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惊讶的词语啊!唐僧师徒四人究竟是要有多么大的决心、多么强的毅力才能够坚持下来?若是常人,又怎么能够承受得了这种折磨呢?一路上,他们经过了宝象国、乌鸡国、车迟国、女儿国等大大小小的国家,经历了种种磨难,但是他们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坚守着他们的信念,凭借着顽强的毅力以及坚持不懈的精神,不向困难挫折屈服,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成功取得了真经。即使路迢迢,十万八千里,他们也能披荆斩棘,乘风破浪,一路将尘埃荡涤。唐僧他们为什么能够做到这些呢?归根到底,只因为两个字——坚持!“唐宋家”之一的苏轼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人最凶恶的敌人,就是他的意志力的薄弱和愚蠢,凡事皆须尽力而为,半途而废者永无成就。坚持,是成功路上必不可少的指路标。

事实上,不仅仅是唐僧师徒四人,在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名人也是因为坚持,才有了今天的一番成就的:爱迪生,花了整整十年去研制蓄电池,他经历了五万次左右的试验,终于取得了成功,被人们授予“发明大王”的称号;海伦·凯勒双目失明、两耳失聪,却凭借着自身顽强的意志学习着盲语,成为了举世瞩目的大作家;王羲之七岁练习书法,走路吃饭都在揣摩字的结构,不断地用手在身上比划,衣服都磨破了,他每天坐在池子边练字,不知用了多少墨水,写烂了多少笔头,竟然将洗笔的池子都染成了黑色……种种事实告诉我们,人活在世上,难免会经历坎坷或吃亏,这些都是无法逃避的。谁的人生能一帆风顺?就像是天气,不可能永远都是风和日丽,势必会有电闪雷鸣、瓢泼大雨;就像是大自然,冷热交替,严寒酷暑,这些都是万物成长中的一部分。不经风雨,怎见彩虹?涓滴之水可以磨损比它大百倍千倍的石头,不是由于它力量的强大,而是因为昼夜不舍的滴坠。天下无难事,唯坚持二字,为成功要诀。无需胆怯,不必退缩,只要坚持下去,美好的未来就一定会在前方等着你!

曾经说过:“作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没有努力,何来的成功呢?

西游记读后感精选汇集5《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前几天我们老师给我们定了一套《四大名著》我分外高兴,因为我可以看我酷爱的一本书:《西游记》漫漫长路,多年跋涉,师徒四人历尽九九八十一难,去西天取经,为的是普度众生。

在《西游记》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孙悟空了,他有七十二变化。在西天取经路上,悟空付出了很多,他不仅本领高强,而且机智聪明,随机应变。当师傅落入敌手,他总是与敌人周旋,其中的“坑”都一一化解,是大英雄。

尽管猪八戒给大家的印象不太好,但我还是要为声“冤”,首先是错投了猪胎,变得人不人,猪不猪的,到哪都吓人,尽管老猪本性贪婪好色,但他在西天取经路上帮助悟空降妖除怪,出了不少力,他吃苦耐劳,善良正直(有时还爱贪点小便宜)。

在西天取经路上,沙僧肩挑旦扛的身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路上,他无微不至地照顾师傅,陪师傅打坐念经,任劳任怨。

唐三藏是取经人的心,本着一颗慈悲之心,他经历了14年,风餐露宿,任何磨难都无法打倒他西天取经的决心。

唐僧师徒不畏千辛万苦,历经种磨难依旧不放弃,直到取得真经。

奔流的河,如果没有暗礁的阻挡,就无法激起迷人的浪花;羽毛丰满的小鹰,如果没有暴风雨的搏击,就无法实现展翅高飞的自由;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风雨的洗礼,才能“长大”。

教育名著读后感范文5

一、课业负担过重,学生无时间阅读

应试教育,使部分教师急功近利,家长“望子成龙”,导致学生疲于奔命。很多学生因作业较多,习惯于在假期阅读,平时阅读量几乎为零,或寥寥无几。

二、周边诱惑较多,学生无兴趣阅读

小学生抵制力较差,网吧、游戏厅等不良场所因可以让学生彻底摆脱学习,放松身心,所以对学生有着极大诱惑,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将学生拉回到书本中,将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困难。

三、阅读方法不当,学生无能力阅读

表现在阅读随意,无计划,不会做圈点批注、写读后感,学生享受不到阅读的乐趣和成就感。因此,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制定阅读计划,教给他们阅读方法。

四、家庭无阅读氛围,学生无条件阅读

农村学生家庭文化氛围较差,学生在家或无合适书目读,或没有安静的环境读书,或没人指导……所以,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条件,也是引导孩子认真阅读的关键。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制定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1)号召教师减轻课业负担。让家长及教师认识到阅读对学生的重要性,尽量为学生开辟阅读时间。

(2)为学生推荐优秀课外阅读书目。除四大文学名著外,《寄小读者》、《爱的教育》、《中外艺术家的故事》、《昆虫记》、《海底两万里》、《鲁滨孙漂流记》等一些文质兼美的作品也应是高年级学生的必读书目。

(3)解决书源问题。动员学生至少拿出自己的两本藏书,同时动员家长出资,为学生购买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并在班上设立“班级图书角”,每周五还书借书。

(4)利用课外时间,根据学生实际状况,指导学生制定读书计划。个人根据自己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制定相应读书计划,要保证读书时间及质量。

(5)指导阅读方法:

①精读法:对文质兼美的文章,要求学生细细品味,感悟语言的优美,并用背诵、摘抄来帮助积累,积淀语言,培养语感。②粗读法:对只需掌握故事情节的文章,则只需粗读。③选读法: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读时只找最关键的语句,以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迅速捕捉所需信息的能力。④做好读书笔记,写好读后感。在积累本上,可摘抄文章中的格言警句,精彩的段落,可剪贴报刊、杂志,并坚持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引导他们读思结合,多读多写,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6)开展亲子阅读活动,提高家长对阅读重要性的认识,给孩子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我们及时和家长沟通,引导家长给孩子创设良好的阅读条件,购买高品质的书,创设读书氛围,甚至陪他们一起读,以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并促使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

(7)定期检查学生阅读的执行情况。如:读了多少,读得如何,有何体会?以便及时调整,进一步指导,并督促学生完成定量的阅读任务。

教育名著读后感范文6

“学生阶段是人生读书的黄金时期,要让学生大致浏览和把握人类文明中最经典、最精华的内容。这已经不是单纯的读书行为,它对学生的良好德性的养成具有深远意义。”(朱永新)对小学生进行经典阅读教学正是利用儿童记忆的黄金期,让他们牢记一些永恒的、利于未来发展的东西,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所以经典名著阅读教学在小学阶段必不可少。

小学生阅读经典名著不仅能丰富知识,增长见识,还可以启迪智慧,提升修养,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语言感受能力和写作能力。小学生在熟读精美词语和积累一定的文史典故后,才有可能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在写作中,也就能引经据典,使语言的表达更生动、准确、更富于情理和哲理。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阅读经典,有助于学生感悟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内涵,促进形象性思维的形成,提高审美感受力,这也正是美育所必不可少的。如李绅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劳动的辛苦,体验朋友之间深情厚谊,而这些将会自然而然地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深处,成为他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营造阅读经典的浓厚氛围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孩子在良好的读书氛围中受到熏陶,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读书的兴趣。

为了营造阅读经典名著的氛围,教师把经典名句张贴在班级墙壁上,如:在班级的墙壁上张贴“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字幅,在书橱上贴有“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的字幅,让学生抬头可见,谨记于心。

为了激励学生自觉阅读经典名著,教师可以在教室里布置读书竞赛栏――“小书虫阅读排行榜”。学生每读完一本经典文学,就在评比栏里贴上一枚小书虫专属贴。很快,班内就出现你追我赶的读书现象。学生看到自己读的书越来越多,读书的劲头也越来越大。

学校还可以举办读书节,提倡学生每天读书一小时,掀起读书的,创设浓厚的读书氛围。读书节活动中开展“图书漂流”“读书征文”“书香班级”“书香少年”等各种师生们喜闻乐见的评比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校园里处处飘溢着书香。

三、适时多样指导,激起阅读兴趣

经典名著的阅读教学是一门艺术,它需要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将学生引入经典名著的殿堂。

1.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那些拍成影视剧的经典名著片段,这样学生不仅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有了更加直观的印象和理解,也使名著的故事情节清晰地呈现出来,既有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又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例如,在教学课文《景阳冈》时,可以播放电视剧《水浒传》的主题曲《好汉歌》导入,学生立刻就有了精神,学习积极性高涨。课后,老师再要求学生通过观看影视作品或者阅读名著书籍的方式深入了解《水浒传》中的人物故事,在下一节阅读课上分享观后感或读后感。学生在分享感悟时,对影视作品和著作原文进行比较,思想发生碰撞,思考地更深入,体验更丰富,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2.用个性化的解读方式引导学生爱上经典作品。教师选取名著中的经典片段与学生共同赏析,通过师生分享这些精彩片段的阅读感受,“让学生们体验到阅读是有个性的,是体验人生、思考人生的一个最好途径。”(王殿龄)例如,学习《草船借箭》时,在感受了诸葛亮的机智谋略之后,教可向学生介绍“空城计”“舌战群儒”等典故,激起学生对三国人物的好奇心、阅读三国故事的兴趣。课后很多学生便会主动去寻找书籍阅读,带着审视的目光去阅读完整的经典著作,在对经典提出疑问与探究的同时接受经典名著的熏陶和滋养。

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掌握和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引导学生根据读书的不同目的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阅读,让学生一时的兴趣变成终生的热爱。

首先要教给学生简单的读书方法,即列出自读提纲:(1)看到题目你想到些什么?(2)读后你知道了什么?(3)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要求学生读书时做到眼到心到。

其次是教给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1)圈点勾画。即用圈点勾画的方式在书上记录下自己读书时的见解、感悟。(2)做批注。即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可以品评遣词造句的精妙,写出自己的体会和感想,也可说说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发的联想。(3)写读书笔记。鲁迅曾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每个学生准备一本“采蜜集”,积累好词佳句,或写读后感受体会。

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小学语文教学要具有人文性,经典名著阅读便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良好途径。学生通过阅读经典名著,感受到文化的博大精深,汲取名著中的哲思睿智并将其融入心灵,成为生命和思想的一部分,这便是名著阅读中最大的收获。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