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适合父亲节发的句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适合父亲节发的句子范文1
【关键词】大众文化 高职英语 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C-0121-03
目前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这样的问题: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缺乏学习英语的动力和兴趣,却可以轻松记住流行歌曲中长段的英文歌词,演绎英语电影中精彩的对白,娴熟地玩转英文电脑游戏。由此可见,学生缺乏英语学习兴趣主要是因为缺乏英语学习激情。那么,如何将学生喜好的大众文化灵活地融入英语教学中,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帮助他们轻松地学习英语,就成了高职英语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大众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
大众文化,通常是指以娱乐为目的、以技术为手段、以文化商品生产的方式创造出来的一种为大众所喜好的文化形式。对大多数青少年来说,大众文化既是他们的一种生活行为方式,也是一种对他们的认知、情感和思维产生深刻影响的参照物。大众文化传播包括报纸、杂志、书籍等印刷媒介和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电子媒介,它具有以下特征:一是通俗性,容易看懂、听懂和读懂;二是时尚性,前卫、时髦;三是煽动性,容易引起人的情绪起伏;四是易接受性,容易被学生接受。因此,教师要积极地、创造性地开发和使用教材或生活中的大众文化,为学生提供贴近生活、社会和时代的课程资源,从而改善英语教学质量。
二、大众文化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大众文化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首先,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如果教师将大众文化灵活地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以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参与课堂活动,体会到英语课堂活动的实际意义,感觉现实中有使用英语的需要,实现学以致用,从而激发他们坚持学习英语的动机。
其次,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如果教材难度过大、内容太抽象将会挫伤学生自觉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如果教师把大众文化巧妙地引入课堂,使之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就可以降低课文的难度,增加更多与教材相关的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
再次,有利于创新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大众文化的引入能够为多样化组织英语课堂教学创造条件。大众文化带来了轻松的话题、活跃的氛围和共同的感受,通过一些富有吸引力的形式(说、玩、演、唱)来开展,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给学生更多表达自己观点、感情的机会,改变英语课堂组织形式过于单调的状况。
最后,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自信心。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众文化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强化求知欲,满足学生多种需求,从而使学生重拾学习英语的信心,缓解英语基础较差、学习信心不足学生的压力,吸引各层次学生的注意力。
三、利用大众文化改善高职英语教学的实践案例
本文主要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近两年采用的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1&2》(以下简称《教程1》或《教程2》)教材为例,针对如何利用大众文化改善高职英语教学进行探讨,并设计了一些教学案例。
(一)教学案例1:利用影视媒体
英文影视运用于高职英语教学能为学生提供广泛、生动、逼真的视觉直观情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充分调动学生视听说的积极性,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广阔的空间。
《教程1》中的Unit7 Celebrating Holidays,安排了英语节日文化教学的内容,专门介绍西方两个重要的节日――圣诞节和感恩节。为丰富学生的英语文化知识,激发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在教授本单元前,笔者给学生观看了影片Polar Express(极地速递),学生感受到了“圣诞精神”――It's better to give than to receive。因为互相帮助、赠送卡片与礼物是圣诞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奉献”象征着圣诞精神。同时再结合渗透目前中国也比较流行的情人节、父亲节、母亲节等节日文化知识。情人节(2月14日)的精神在于表示对爱情的忠贞,寄给情人的信或卡片通常可以寄语:We'll live together forever. / You are the angle of my life./ I'll love you forever.而农历七月初七也被视做中国的情人节(乞巧节),因而可适时插播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电影片段,以加深学生印象。此时引入母亲节(五月第二个周日)和父亲节(六月第三个周日)的精神是子女对父母表示尊敬和孝敬,这与中国的传统美德尊老爱幼是一致的。这样学生既了解了西方文化,又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一举两得。
《教程1》中的Unit 6 Sports Events and outdoor Activities,其中内容涉及参加铁人三项(The Triathlon)运动员的顽强毅力与拼搏精神。笔者插播了影片Forrest Gump(《阿甘正传》)中的精彩片段,讲述智商较低的阿甘成长过程中历经的种种不公遭遇,而他却一直保持做人的纯真和执著,最终成为令人们敬仰的成功人物。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课文知识,还对学生的思想输入了正能量。
(二)教学案例2:巧用英文歌曲
1.利用歌曲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英语教材中许多内容虽贴近学生生活,具有趣味性和知识性,但学生感受不深,感觉枯燥。但如果在教学中恰当地利用歌曲烘托、渲染课文内容,将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教程1》中的Unit 1 Greeting and Introducing People中的一个主题是Making Friends,笔者就选用了西城男孩演唱组翻唱的一首Seasons in the Sun。随着歌曲中风笛响起,那百转柔肠的感觉悠远而起,音乐的深情旋律把学生深深地吸引住了,似乎有一种来自童年纯真的呼唤,为纯洁友谊深深触动,仿佛看到为友谊洒泪的情景。歌曲既把学生带入美的意境,又启发了学生进行美的想象,加深了学生对友谊的理解,也加深了学生对教材课文的理解。
2. 运用歌曲引导学生巧记单词。为避免学生在学习和记忆语汇时的枯燥,达到学生在无意识下记住单词的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通过唱英语歌曲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如《教程1》中的Unit5 Talking About the Weather,在学习hurricane,windy,snowy,rainy, foggy,fine,cloudy,sunny,typhoon,storm等天气单词时,笔者先教歌曲How is the weather?歌曲愉快轻松的节奏吸引了学生,同时配以PPT形式展示与歌词匹配的天气图片。学生无意中就掌握了这些单词,在此基础上,学习课文中天气的教学内容就简单而容易了。
3. 利用英语歌曲来进行语法教学。把一些语法句型的学习融入歌曲中,让学生通过对歌曲的赏析来理解和记忆,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在学习和巩固被动语态知识时,笔者就选用了甲壳虫的一首歌――AU You Need Is Love:“There's nothing you can do that can't be done./Nothing you can sing that can't be sung./Nothing you can make that can't be made…”学生通过这首歌较容易就理解和接受了被动语态的知识。
4. 利用英语歌曲来训练听力。可从如下方面进行训练:第一,听歌曲,理解大意。例如,让学生听Michael Jackson的著名歌曲Heal the World(拯救世界)并理解它的大意。这是一首祈祷世界和平,人类永远幸福的大气的歌曲,可以在播放歌曲之前,给学生设计以下问题:“The song is mainly about _____.A. love B. life C. war D. peace”“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song?”“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e song?”第二,听歌曲,填写单词。如果为了让学生理解歌曲的具体细节,可将歌词改编成单词填写的练习。如果单词拼写难度偏大,教师可给出单词首个字母以提示,或设置成选择题,降低难度,与学生实际英语水平相应,使学生能在听完歌曲后完成教师所设计的练习,尝试到成功的喜悦。第三,听歌曲,将歌词重新排序。在听歌曲之前,教师将打乱顺序的歌词演示给学生,要求学生听完两遍后,将歌词重新排序。对歌词排序此类练习,还可视教学实际需要而改变,设计练习题的形式也可灵活多样。如可把歌词原有的顺序打乱,标示上A/B/C/D等序号,让学生在听完后以歌词句子为单位重新排序;或将两三段歌词打乱,要求学生听完后找出句子原有的位置。此类听力训练可以满足各种水平层次学生的听力学习需求。
总之,英语歌曲资源十分丰富。从教学的角度去选择,既有简单的儿童歌曲,也有适合青年人的歌曲;既有优美的田园乡村歌曲,也有动人的经典电影插曲或浪漫爱情歌曲,歌词大都平实易懂。只要我们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注意收集,不管教学对象的英语基础如何,总有适合他们听唱的歌曲。
(三)教学案例3:利用广告媒体
针对《教程2》中的 Unit 6 Shopping and Sightseeing中的Shopping主题,笔者首先用PPT播放了被誉为全球“十大购物天堂”的城市(巴黎、纽约、伦敦、香港等)广告图片,请学生分别猜出城市的英文名称;然后,播放伦敦和纽约人圣诞节前夕在大商城疯狂抢购物的盛况视频。导入中国近两年来11月11日光棍节的网上购物狂潮的画面,特别是2013年的“双11”,淘宝网6个小时内就突破百亿元的销售交易记录,再次证明了中国人的强大购买力,引发美英等西方媒体争相报道。这种直观而形象的导入马上激起了学生的强烈兴趣,很自然地就进入到教师设计好的教学内容之中,并顺利完成了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购物的日常口语交际任务,并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案例4:利用体育文化
众所周知,多数大学男生都喜欢看NBA赛或足球赛等,因此在学习《教程1》Unit 6 中的sports主题时,提前布置学生收集他们感兴趣的世界知名篮球队名称,如Houston Rockets, Lakers, Utah Jazz, Golden State Warriors等;篮球赛的专业用语,如assist, rebound, block shot, free throw percentage等;体育用品的商标及广告语,如Nike: Just do it,Addidas: Nothing is impossible等。在此过程中,学生发现英语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体育,更好地了解世界,也深深被英语的魅力吸引了。
(五)教学案例六:利用通信设备
手机几乎已经成为每个大学生必备品,而且玩手机是学生的一大爱好,因此充分利用手机学英语也是一种不错的方式。如收集并熟悉手机的英文显示。笔者对大一的新生每周布置查找手机两个子菜单下的五个英文显示词,如情景模式(profile)下的(标准normal,静音silent,户外outdoor,飞行flight,振动vibration)几种模式;通话记录(logs)下的(全部通话all calls,未接来电missing calls,已接来电answered calls,已拨电话dialed calls)等子菜单。2个月之后,抽查发现学生已经基本能看懂手机英文设置的所有功能了。
另外,学生常喜欢在短信、聊天中使用网络缩略语。基于这一现实,请学生收集并分享了一些常见的英语网络缩略语,如:R=are,B=be,C=see,U=you,OMG=Oh my god,OIC=oh I see. RUOK= Are you OK. Luv= love,GUD LUK= Good luck,F2T=Free to talk. skul=school,等等,也同时收到了学习和使用英语的良好效果。
四、利用大众文化改善高职英语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教师要保持好学的、年轻的心态。教师只有保持好学的、年轻的心态,才能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才会自觉地了解大众文化,关注其发展趋势,积累资料,把英语教学内容和大众文化知识进行合理的整合,具备敏锐的语言感悟素养和与时俱进的能力。
其次,应选择适合学生的、适量的材料。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思考如何把大众文化素材合理地补充到教学内容中,选择合理的教学形式和方法,让学生长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方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最后,应全面认识大众文化,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其局限性。大众文化自身有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而英语教学既是学生学习外语的过程,也是学生人格发展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大众文化的同时应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其局限性,辨别其消极成分,克服负面因素,尽可能减少大众文化对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如果英语教师能努力探索出一条合理、巧妙地将大众文化融入高职英语的教学成功之路,必将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根本上改善高职英语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孔庆炎.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1&2[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王媛媛.浅谈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鄂州大学学报,2011(6)
[3]许谭.英语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的意义与局限性[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5)
[4]王雪松.英语电影与英语教学[J].电影评价,2008(2)
[5]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6]胡文仲. 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5
[7]张友平.对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再认识[J].外语界,2003(3)
适合父亲节发的句子范文2
关键词: 课前作业 课堂作业 课后作业
孔子“学而时习之”的论说,告诉我们学习知识必须及时巩固消化。而作业就是巩固消化知识最好的形式。有效的作业能使学生更好地吸收和消化所学的知识,它是巩固、掌握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必不可少的手段,它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发展学生自我指导和自我负责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英语作业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作用是十分显著的。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外作业,它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展现才能。新课程的作业现况迫切需要教师改进“作业”设计这项重要的教学环节,打破原来的那些老框子,着眼于培养学生们的语言技能,着眼于学生明天的发展。我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设计有效的课前作业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预习之事项无非翻查、分析、综合、体会、审度之类,采取什么方法,认定哪一些着眼点,教师自当测知他们所不及,给他们指点。”预习有助于扫除学习新课的知识障碍,促进新旧知识的系统化,调动听课的积极性和目的性,使听课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提高听课效率。认真设计学生的预习作业,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1.预习目标,重点突出。
设计预习作业时,明确预习后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是整个预习工作的前提和导向。预习题要和教学目标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白预习的重心所在。要充分估计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题目,以便学习更有效地进行。针对性强能直接体现预习的有效性。如阅读课教学,在进行新课之前,布置有目的性、针对性的作业,除了查找生词及重点短语、句子之外,还要找出main idea,文章各个段落的topic sentence,设计表格让学生找出相关信息:who,what,when,where,以及文化背景知识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做到心中有数。
2.预习内容,形式多样。
丰富多样、形式多变的预习作业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完成预习作业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对预习有期待,并认真完成。预习作业可以是动手类的作业,中学生喜欢动手,这类作业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预习效率。如在学习国名和首都名称的时候,我就请学生预习制作代表各个国家的国旗,如果学生希望自己是英国人,就准备一面英国旗帜,如果希望自己是泰国人,就准备一面泰国旗帜。课堂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预先的准备,手持自制的国旗说:“I’m from Thailand.The capital of Thailand is Bangkok.”“I’m from England.The capital of England is London.”预习作业也可以是实践类的作业,如在学校食物名称的预习作业的设计中,可以请学生们制作一周的食谱,也可以做一个调查,调查班级同学对食物的喜好;从预习作业的完成形式上来看,可以是学生个人完成的独立练习,也可以是和同学一起合作完成的互动练习。
3.预习要求,检查到位。
传统预习作业的布置往往就是自己看看书,读读课文,认识新的字词,了解文章大意。对于到底要做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效果缺乏具体的指导和要求。所以在设计预习作业时,精确的指示语和明确的目的表述尤为重要。如在设计掌握生词的预习作业中,要正确朗读生词,说出该词的词性及相对应的中文意思,如果是派生词,就能找出词根或者曾经学过的与之有关的相应的词;如在设计对文章的理解的预习作业时,要明确找出文章的主旨句,根据上下文猜出新词的意思,找出“WH”问题涉及的基本信息。只有具体的,详细的,深入的预习作业设计才能让学生将预习行为落于实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真正起到预习对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
二、设计活动化的课堂作业
课堂上的当堂作业应该是活泼多样的,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创新作业类型,把学习的自由和空间还给学生,设计不同的活动化作业,使学生通过亲身参与、体验、实践,使其逐步实现英语知识的灵活运用。
1.课堂作业的趣味性。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堂作业时不仅要考虑教学的需要,还要充分考虑学生好奇、求新、求趣的心理特征,善于挖掘语言教学中的“趣”,努力提高趣味性,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可以设计一些类似游戏的课堂作业。课堂游戏类作业要求学生,即游戏的参与者,对每一个问题、每一件事和如何模仿他人的一言一行,都要予以及时的反应、回答和表现,这样不仅使学生训练了自己的记忆力,培养了自己的观察和模仿能力,还提高了他们连贯语言表达的能力。如我在上初一某课引入的时候:
T:Hello,boys and girls.let’s play a game,ok?
Ss:Ok!
T:Now,guess.what’s in my hand?
S1:An eraser?
T:No,it’s not.
S2:A ruler?
T:No,it’s not.
S3:A crayon?
T:Open it and see.Yes.it’s a crayon.you’re a clever boy.
这种猜谜引入新课的方法,不但复习了大量的词汇和句子,为学习新课做了铺垫,而且由于学生急于想知道教师手里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因而促使其动脑筋、动口。这种引入新课的方法比教师交代该节课的任务的做法要来得自然和轻松。课堂上可开展许多生动活泼的游戏,如猜谜、打电话、bingo、男女生比赛、角色表演等。
2.课堂作业的合作性。
合作学习又称“小组学习”、“团队学习”或“分享学习”,是通过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实现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教师应设置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发展合作精神。如教学节日时,要求学习小组介绍如何庆祝节日。多数小组介绍了中国的春节如何庆祝这一话题,结合中国的节日文化和学生的生活阅历,提到了放鞭炮,贴春联,包饺子,外出旅游等庆祝方式;还有一些小组提到了西方的感恩节、万圣节、父亲节、母亲节、情人节和中国的儿童节、国庆节等中外节日的庆祝。又如在学了有关旅游的课文后,小组间共同合作制订旅游方案,在地图上指出目的地的位置和学校所在的位置,讨论去目的地的方案,从学校出发的交通方式、时间的安排、旅游活动的安排等。在小组的实践、合作学习活动中,同组成员通过充分实践、体验,从思维到交流,有效地体现了语言的实践性,同时提高了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这种能力正是知识经济社会对现代人才的基本要求。
3.课堂作业的多样性。
单一的教学方法是乏味的,即使是一个好的方法,经常用也会失去它的魅力。为了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实现教学活动的民主性,积极营造开放式教学氛围,尽量让学生多想、多听、多看、多讲,教师不包办代替。比如词汇教学,老师可以通过图片、实物、同义解释、情景等不同的形式呈现,让学生理解词的意思。然后再通过句式、对话或是情景等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操练,使学生掌握并学会使用。
三、设计分层次的课后作业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R・罗杰斯强调:“各种水平的学生在遇到对自己有意义的、恰当的问题时,必然会进行自我主动地学习。”为了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教师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是完全必要的,但布置不能盲目,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使每位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作业,并通过做作业体会到成功感和愉悦感。因此,为避免出现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现象,可采取分层布置作业的措施。一般情况下,我将作业分为以下四层:
1.“不会做,也不想做”的学生。
此类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学习兴趣不浓、畏惧学习、畏惧做作业。为了克服他们畏惧做作业的心理,我就给他们布置一些相对简单的作业。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内容多为背诵性作业或基本习题,背诵性作业包括基本单词、重点句型等;基本习题是针对课本知识选取的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这样便降低了他们的作业难度,减轻了他们的学习负担,使他们在做作业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就感,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愿意,但由于作业量太大,无法及时完成”的学生。
这类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但是,一般情况下,他们的学习意志力较差,集中学习的时间有限,不愿意做量太大的作业。所以,给他们布置的作业必须考虑时间的长短。一般情况下,30分钟左右的作业量是他们所能接受的,还得考虑布置一些使他们感兴趣的、难度不高的作业,主要是一些基础性的作业。实践证明,这种方式符合他们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愿意做作业,但是作业必须有趣”的学生。
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基础好,学习兴趣和欲望较强,有一定的学习意志力,能够完成一些难度较大、时间较长、手脑并用的作业。此类学生,应该布置一些难度较大的作业。同时,作业的量应该适当增加,作业的形式有一定的变化,使他们能够在做中学、学中做;使作业有一定的趣味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4.“作业是对已掌握知识的重复,没意思,浪费时间”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