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复习资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地理复习资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地理复习资料

地理复习资料范文1

2、学习地理的学习地理具备的四个基本理念。

①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

②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③综合的分析问题。

④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一个 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2、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

3、葡萄牙航海学家麦哲伦环球航行: 西班牙——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4、地球是球形的例子:月食现象、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观察月食的阴影区,其边缘呈 圆弧 (圆弧、直线),由此可推知地球的形状可能为 圆形。

二、地球仪

1、定义: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特点: 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2、作用:①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

②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3、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 颜色、符号和文字 来表示 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4、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什么区别?

①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表示地理事物的颜色、符号和文字等)

②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

③地球仪比地球大大缩小了。

5、地球仪上有哪些地理事物?

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地轴。

6、地球仪的组成部分:底座、固定架、球、地轴。

三、经纬线

1、纬线:在地球仪上,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①所有的纬线都是圆,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②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③赤道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2、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做经线。

①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②地球仪上有无数条经纬线。

3、地轴:地球的自转轴。(与经纬线一样,在地球表面都不是真实存在的)

南极: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北极: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4、经、纬度:为了区别各条经线和纬线,人们为经纬线标明了度数,分别叫经度和纬度。

①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相同纬度的纬线用南S、北N来区分)

②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③本初子午线是东西经的分界线。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国际日期变更线)

④经、纬度在地球上的分布:

纬度:以赤道为中心,往南北两极逐渐增大,值90度,在南北极。

经度:自西向东,度数逐渐增大的是东经,度数减小的是西经。值180度。

5、国际上习惯把20°W和16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赤道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6、低、中、高纬度的划分:0-30度;30-60度;60-90度。

四、经纬网

1、定义:是地球仪或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交织成的网。

2、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个地点的位置。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1、定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2、自转方向: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小时,即一天。

3、产生的现象:①时差(不同经度的地方出现时间的差异); ②昼夜更替

4、时差: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时间不同,东边的时刻总比西边早。

已知经度求时区数经度除以15,再四舍五入。(东早西迟,东加西减)

区时的计算每往东1个时区,时刻增大1个小时。

北京时间以东八区(120°E地方时)为标准时间。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时间为标准时。

5、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晨昏线的判断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

6、地球上产生昼夜有两个基本条件:①太阳照射地球;②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昼夜的产生与地球是否运动没有关系,但如果没有地球的自转,就没有昼夜的更替现象。

在同一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叫昼半球;没有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叫夜半球。

二、地球的公转及四季变化

1、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不停的公转。

2、方向:地球公转的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自西向东。

3、时间:一年。

4、产生现象:①昼夜长短;②四季变化

5、公转轨道面:椭圆的

6、公转示意图: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

7、地球在公转时,有两个突出特点:①地轴始终是倾斜的,并与公转轨道面相交成66.5度的夹角;②地轴的倾斜方向不变,北极总指向北极星附近

8、15、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就不完全相同,形成了四季, 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季节 相反。

三、五带的划分

1、依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太阳光线照射地面的角度越大,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就越多

2、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3、7月份有节气:小署和大署,最热;1月份有是小寒和大寒,最冷。

4、春季:12、1、2月;夏季:3、4、5月;秋季:6、7、8月;冬季:12、1、2月。这种四季是以天文四季和气候四季相结合来划分的。

5、同一时间,纬度不同,受太阳光照射的情况也不同,冷热会有差别。

6、极圈:66.5度; 回归线:23.5度。

7、春分(3月21日前后)、夏至(6月22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前后)、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分别位于在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

8、北半球一年之中,夏季 太阳高度 ,白昼时间最长;冬季 太阳高度最低,黑夜时间最长。

9、热带 终年炎热,温带 四季分明,寒带 终年寒冷。

第三节 地图

一、地图的基本要素

1、地图是日常生活、生产以及我们学习地理所必须的重要工具。

地图有三个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在地图上所画地区的范围越小,要表示的内容越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应越大;反之选用的比例尺越小。在地图上,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我们把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叫做比例尺。

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3、比例的三种表示方式: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三种形式可以相互转换。注意转换时单位换算。

二、地图上的方向:①经纬网定方向;②指向标定方向;③一般定向法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来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读图:面对地图,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三、图例和注记

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符号叫 图例,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学符号叫 注记。

帮助我们区分不同类型的地理事物,了解它们的特征。常用的图例符号有统一规定。

四、地形图的判读

1、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2、等高线: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

3、等深线: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

4、从等高线或等深线的疏密状况,可以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或者海底坡度的大小。

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也不一样。

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

五、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1、地图的种类很多,分为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不同的地图能够反映不同的信息。

根据使用目的,正确选择地图,才能及时、准确地获得有用的信息。

2、地图的比例尺大小不同,表示的内容详略程度也不一样。

其他知识点:

1、“世界屋脊”指的是 青藏高原。

2、

1)从哪边上山最省力,为什么?

等高线密集——陡坡,等高线稀疏——缓坡。从B处上山省力。

2)总结出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的特征,并写在书上。 山顶用 表示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弯曲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弯曲

鞍部:两关闭合曲线之间

陡崖:等高线重叠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1、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特征:世界上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片陆地。

2、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地球表面71%是海洋,陆地面积为29%。

71% + 29% = 5.1亿平方千米

3、海洋彼此连成一片,陆地则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大大小小的陆地。

4、无论怎样划分,地球的任意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5、哥伦布(意大利探险家)——发现美洲大陆

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

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加加林(原苏联)。

七大洲

1、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2、 大洲:大陆与他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

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亚欧大陆、美洲大陆、非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南极大陆)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格棱兰岛、台湾岛、海南岛)

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突出的部分(山东半岛、印度半岛)

3、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的岛屿:格棱兰岛(丹麦)

4、七大洲的形状都是三角形

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一线作为欧洲和亚洲大陆的分界线。亚洲和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作为分界线。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全称为美洲。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南极洲主要位于南极圈内,四周被大洋环绕。

5、观察地图可知,北半球的陆地比南半球的面积 大。

四大洋

1、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海洋: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彼此相连的四个大洋。

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大洋边缘临近大陆的部分。(黄海、东海、阿拉伯海)

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的水道。(马六甲海峡、渤海海峡)

其他问题:

1、东西半球包括的大洲:

主要分布在东半球的是:亚洲、欧洲、大洋洲、非洲;

主要分布在西半球的是:南美洲、北美洲;

2、南北半球包括的大洲:

全部或大部分在北半球的是:欧洲、北美洲全部在北半球;亚洲、非洲大部分在北半球;

全部或大部分在南半球的是:南极洲全部在南半球;南美洲、大洋洲大部分在南半球。

3、赤道穿过的大洲:亚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

4、跨经度最多的洲:南极洲 纬度的洲:南极洲

跨寒、温、热三带的大洲:亚洲、北美洲

即跨东西又跨南北的大州:亚洲、大洋洲

5、临三大洋的大洲:

亚洲: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

南极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北美洲:北冰洋、太平洋、大西洋

欧洲临两个大洋:北冰洋、大西洋

北冰洋临的大洲:亚洲、欧洲、北美洲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1、地球表面海陆是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的。

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沧海桑田)

① 喜马拉雅山:几千万年前是一片海洋,后来受到强大的挤压力的作用,海底隆起抬高,才成为今天的雄伟山脉。 这就是地壳运动。

② 东海海域海底:地壳下沉,人类活动遗迹被淹没。

2、大陆漂移学说:德国科学家 魏格纳

内容: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海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的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3、板块构造学说:

① 是由大陆漂移学说发展而来的。板块运动引起了大陆的漂移。

② 六大板块的名称: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

③ 内容: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④ 火山、地震多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两大火山、地震带名称: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和 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4、板块相对运动,发生碰撞挤压,撞击成山脉(喜马拉雅山)

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形成海洋。

5、促使地形变化的力量地球内部所产生的作用称为内力作用,如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世界上火山和地震,大多分布在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沿岸的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地带。来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如流水、风、海浪和冰川等。

6、魏格纳在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过程中,发扬了善于观察、勇于实践、不畏牺牲的科学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的。

7、地球内部分成三部分:地壳、地幔、地核,板块指的是地壳和上地幔,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岩石圈被分成一块一块的区域。

8、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 板块运动 引起的。测量表明,位于欧洲和非洲之间的地中海在不断 缩小,亚洲和非洲之间的 红海 在 不断扩张。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复习资料

三、五带的划分

1、依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太阳光线照射地面的角度越大,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就越多

2、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3、7月份有节气:小署和大署,最热;1月份有是小寒和大寒,最冷。

4、春季:12、1、2月;夏季:3、4、5月;秋季:6、7、8月;冬季:12、1、2月。这种四季是以天文四季和气候四季相结合来划分的。

5、同一时间,纬度不同,受太阳光照射的情况也不同,冷热会有差别。

6、极圈:66.5度; 回归线:23.5度。

7、春分(3月21日前后)、夏至(6月22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前后)、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分别位于在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

8、北半球一年之中,夏季 太阳高度 ,白昼时间最长;冬季 太阳高度最低,黑夜时间最长。

9、热带 终年炎热,温带 四季分明,寒带 终年寒冷。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复习资料

第三节 地图

一、地图的基本要素

1、地图是日常生活、生产以及我们学习地理所必须的重要工具。

地图有三个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在地图上所画地区的范围越小,要表示的内容越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应越大;反之选用的比例尺越小。在地图上,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我们把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叫做比例尺。

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3、比例的三种表示方式: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三种形式可以相互转换。注意转换时单位换算。

二、地图上的方向:①经纬网定方向;②指向标定方向;③一般定向法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来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读图:面对地图,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三、图例和注记

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符号叫 图例,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学符号叫 注记。

帮助我们区分不同类型的地理事物,了解它们的特征。常用的图例符号有统一规定。

四、地形图的判读

1、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2、等高线: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

3、等深线: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

4、从等高线或等深线的疏密状况,可以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或者海底坡度的大小。

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也不一样。

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

五、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1、地图的种类很多,分为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不同的地图能够反映不同的信息。

根据使用目的,正确选择地图,才能及时、准确地获得有用的信息。

2、地图的比例尺大小不同,表示的内容详略程度也不一样。

其他知识点:

1、“世界屋脊”指的是 青藏高原。

2、

1)从哪边上山最省力,为什么?

等高线密集——陡坡,等高线稀疏——缓坡。从B处上山省力。

2)总结出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的特征,并写在书上。 山顶用 表示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弯曲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弯曲

鞍部:两关闭合曲线之间

陡崖:等高线重叠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1、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特征:世界上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片陆地。

2、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地球表面71%是海洋,陆地面积为29%。

71% + 29% = 5.1亿平方千米

3、海洋彼此连成一片,陆地则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大大小小的陆地。

4、无论怎样划分,地球的任意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5、哥伦布(意大利探险家)——发现美洲大陆

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

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加加林(原苏联)。

七大洲

1、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2、 大洲:大陆与他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

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亚欧大陆、美洲大陆、非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南极大陆)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格棱兰岛、台湾岛、海南岛)

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突出的部分(山东半岛、印度半岛)

3、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的岛屿:格棱兰岛(丹麦)

4、七大洲的形状都是三角形

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一线作为欧洲和亚洲大陆的分界线。亚洲和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作为分界线。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全称为美洲。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南极洲主要位于南极圈内,四周被大洋环绕。

5、观察地图可知,北半球的陆地比南半球的面积 大。

四大洋

1、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海洋: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彼此相连的四个大洋。

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大洋边缘临近大陆的部分。(黄海、东海、阿拉伯海)

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的水道。(马六甲海峡、渤海海峡)

其他问题:

1、东西半球包括的大洲:

主要分布在东半球的是:亚洲、欧洲、大洋洲、非洲;

主要分布在西半球的是:南美洲、北美洲;

2、南北半球包括的大洲:

全部或大部分在北半球的是:欧洲、北美洲全部在北半球;亚洲、非洲大部分在北半球;

全部或大部分在南半球的是:南极洲全部在南半球;南美洲、大洋洲大部分在南半球。

3、赤道穿过的大洲:亚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

4、跨经度最多的洲:南极洲 纬度的洲:南极洲

跨寒、温、热三带的大洲:亚洲、北美洲

即跨东西又跨南北的大州:亚洲、大洋洲

5、临三大洋的大洲:

亚洲: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

南极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北美洲:北冰洋、太平洋、大西洋

欧洲临两个大洋:北冰洋、大西洋

北冰洋临的大洲:亚洲、欧洲、北美洲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1、地球表面海陆是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的。

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沧海桑田)

① 喜马拉雅山:几千万年前是一片海洋,后来受到强大的挤压力的作用,海底隆起抬高,才成为今天的雄伟山脉。 这就是地壳运动。

② 东海海域海底:地壳下沉,人类活动遗迹被淹没。

2、大陆漂移学说:德国科学家 魏格纳

内容: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海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的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3、板块构造学说:

① 是由大陆漂移学说发展而来的。板块运动引起了大陆的漂移。

② 六大板块的名称: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

③ 内容: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④ 火山、地震多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两大火山、地震带名称: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和 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4、板块相对运动,发生碰撞挤压,撞击成山脉(喜马拉雅山)

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形成海洋。

5、促使地形变化的力量地球内部所产生的作用称为内力作用,如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世界上火山和地震,大多分布在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沿岸的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地带。来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如流水、风、海浪和冰川等。

6、魏格纳在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过程中,发扬了善于观察、勇于实践、不畏牺牲的科学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的。

7、地球内部分成三部分:地壳、地幔、地核,板块指的是地壳和上地幔,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岩石圈被分成一块一块的区域。

8、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 板块运动 引起的。测量表明,位于欧洲和非洲之间的地中海在不断 缩小,亚洲和非洲之间的 红海 在 不断扩张。

13、填图: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大洲或大洋的名称、大洲间的界线。P29

14、填出地球公转各位置的太阳直射的纬线、时间、节气、昼夜长短等情况。P11

15、写出图中各点的经纬度、所处半球、温度带。

16、判断经纬网图中,A、B、C三点的相对方向;判断有指向标的图中,公路的延伸方向,养鸡场在村庄的什么方向。

17、填出六大板块的名称,并说明日本多火山地震、红海扩大、地中海缩小、喜马拉雅山脉形成并不断升高的原因。P39

18、在图中填出五带的名称、分界线的名称和纬度, 热带、寒带有什么特殊现象。P12

19、判断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名称、小河流水方向;甲、乙两山顶的海拔和相对高度、E点海拔、那条小河流速快、E、F两条上山路线哪个更省力。

20、读图识地图。比例尺大的地图,表示的范围小,表示的内容详细;比例尺小的地图,表示的范围大。P19

加:

1、自西向东拨动 地球仪,观擦分析,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 逆时针 方向转动;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 顺时针 方向转动

2、中国东西大约是 5000 千米,南北大约是5500千米;北京的经纬度是 北纬40度,东经116度 。

中国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排前三位的是 俄罗斯、加拿大、中国。

3、180度经线无东西之分,无“W”、“E”。

4、经纬网定位:先纬度,后经度。 指向标一般指北方。

5、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原因(地图册P17)。

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岁月。由于中国板块和印度板块相互碰撞,岩层急剧隆起,沧海消失,形成了今日的喜马拉雅山脉。随着板块的不断运动,喜玛拉雅山脉还在继续升高。

6、坡度相同的地方,等高线间距相等。

7、地图种类:城市图、地形图、公路交通地图、世界政治地图

8、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9、热带:终年炎热,有太阳直射现象;

温带:四节变化明显,既无极昼、极夜,也无太阳直射现象;

地理复习资料范文2

2.包括哪些省和自治区。

总结: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省和东部。纬度高、跨度大。我们来研究一下这些特点在气候上的表现。

结论:纬度高──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温暖。

跨度大──跨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无霜期180天~80天。年降水量300~1000毫米。我们只有遵循自然条件,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农业生产。因为气候是农业生产中最难改造的自然条件。此处可以叫学生对比地形和土壤等条件来说明。

1.讨论东北大米与气候的关系。引导学生从日照、光照、低温等方面考虑问题。

提示:东北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长,加之气候寒冷,农作物病虫害少,几乎不需要使用农药,天然具有绿色大米的称号。

2.针对现代生活,考虑东北农村农业生产情况。

提示:季节性强,有利于农忙时节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农业生产,在农闲时节发展副业,增加农业收入,还可以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和水利建设。

3.从优势和劣势两个方面举例,教师参与讨论。

地理复习资料范文3

既是海港又是重要航空的是(伦敦、孟买)

能形成酸雨危害的气体有(氧化氮)

关于南方地区整治国土,改造自然的重要措施中,正确的是(防治长江中上游水土流失,修建防护林工程)

下列对发展旅游业意义的叙述,(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扩大文化等方面的交流)

如果从兰州到青岛作地形剖面图,该剖面线将会(穿过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山东丘陵)

关于欧洲(欧洲气候海洋性显著)

关于印度的叙述(黄麻与茶叶产量均居世界首位)

关于核能的叙述(核电站能量大,运输量小)

关于我国自然资源(水资源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

关于城市化进程(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小)

气候的三大要素是(气温、降水、气压)

对“国土资源”所涵盖的内容表达比较完整的是(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

最接近消费市场的是(面包生产)

我国沿长江工业带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水陆运输便利)

世界上城镇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

民族与传统的体育活动相符合的是(蒙古族——摔跤)

黄河干流上将在防洪、减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水利枢纽工程是(小浪底)

《淮南子》中说:“桔生淮北为枳,其实味不同,水土异也。”说明桔柑适宜于(酸性的红壤)

我国稀土矿储量居世界首位,主要矿区在(白云鄂博)

地理现象与其产生原因对应(藏绵羊和牦牛——特殊高寒环境的产物)

关于埃及的叙述(苏伊士港位于苏伊土运河南端)

关于美国重要工业中心休斯敦的正确叙述是(是美国重要的石油、宇航工业中心)

从种族构成上看,拉丁美洲主要是(混血人种)

暖流经过的海区,海洋表面等温线(向高纬弯曲)

实际划分东西两半球的界线是(西经 和东经 两经线所组成的经圈)

当地震发生时,位于震中的人们会感到(先颠簸后摇晃)

我国太阳能、地热能、水能都丰富的地区是(西藏)

既是世界上主要粮食出口国,又是草场资源丰富的国家是(阿根廷)

在净产值相等的条件下,不同产业能耗状况为(重工业 > 轻工业)

传统农业有利于农业生态环境良性发展,主要是采用了(粪肥和绿肥)

造成上海地面下沉的原因是(过度抽取地下水)

属于知识密集型的高科技产业是(精密仪表)

属于人类与环境统一的生产活动(在北方半干旱区发展畜牧业,有计划地退耕还牧)

拉萨有“日光城”之称,日照时间约占全年总时数的三分之一,这是因为(降水少,晴天多)

既是河港又是海港的城市是(广州)

河流与其流经的国家(泰晤士河——英国)

领土跨越两个大洲的亚洲国家是(印度尼西亚)

我国在乌鲁木齐、银川、西宁、林芝等地建立毛纺织工厂,所依据的工业布局原则是(接近原料产地)

根据我国国情,要提高人均粮食产量,必须(发展生物技术,培育良种)

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我国舟山渔场资源的减少 )

近几年在洞庭湖地区实施“退田还湖”工程,已出现的变化是(生态环境改善,候鸟回归数量明显增加)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迅速,其带来的后果是(阻碍经济发展,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有关工业布局的叙述(铁矿砂冶炼成生铁的工厂建在原料产地)

当地球公转经过近日点时,我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冷空气加强并频频南下)

我国一些大城市在利用地下水资源时,为避免地下水漏斗区的出现与城市地面的下沉,采取了回灌等措施。这一实例说明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是可协调的)

有利于日本经济发展的环境资源条件是(沿海良港众多、水力资源丰富)

亚洲各种气候类型中,范围最广的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黄山作为旅游胜地的主要特色是(自然景色奇秀)

地形区与其特点组合(东北平原——黑土广布)

占香港特别行政区进出口贸易首位的贸易区是(祖国各地)

既是青藏地区的主要农业区,附近又有丰富的水能和地热资源分布的是(雅鲁藏布江谷地)

我国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最主要的限制条件是(水资源不足)

世界第一大峡谷是(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我国西北地区物资出口最为便捷的港口是(连云港)

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大洲是(非洲)

挪威幽深曲折的峡湾海岸,是大自然中哪位大师的杰作(冰川的侵蚀作用)

目前撒哈拉以南非洲面临的主要问题为(人口、粮食和环境问题)

日本所需要的石油主要来自于(中东、东南亚、中国)

世界上输出农产品最多的国家是(美国)

长江与黄河干流都流经的省区是(四川、青海)

正午,与他表垂直的物体影子只朝南不朝北的地区是(南回归线至南极之间)

“十。一”国庆节时,太阳直射点正处在(赤道至南回归线之间)

人类活动违反水循环和水平衡规律的是(大面积地排干湖泊和沼泽)

我国台湾省多地震,主要是因为(处在三大板块碰撞处)

当今世界在开发自然资源方面,面临的重大课题是(合理地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

世界上煤、石油、水和森林资源都丰富的国家有(俄罗斯、加拿大)

从我国土地利用的原则考虑,哪个地区应该退耕还牧(鄂尔多斯高原)

某城镇,冬季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夏季主导风向为西南风,计划在这里建一座大型化工厂从减少烟尘、废气污染角度考虑,比较合理的布局是(建在城镇的西北部)

尼罗河河口处沙丁鱼资源的枯竭,是下面何种原因造成的(阿斯旺大坝的建成)

属于造成目前世界粮食问题的原因是(地区的生产不平衡)

形成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人口密度大于密西西比河平原地区的主要原因是(开发历史长)

我国主要出口商品的是(纺织品、服装)

秦岭——淮河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 )

下列铁路线,跨越长江的有(京广线、京九线)

南极洲气候严寒的主要原因有(纬度高)

人均占有径流量最多的是(大洋洲)

我国四大盆地自然资源的共同特点是(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

人口的合理发展是指(要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适应)

我国既有大煤田、大油田又有大型铁矿的省级行政区是(河北)

全球约%的地震和约%的活火山分布于(太平洋地区)

我国已建成的最长的高速公路是(北京——上海高速公路)

德国工业布局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新兴工业主要集中于南部地区)

我国西北地区风沙灾害严重的根本原因是(气候干旱)

东南亚地区世界的物产有(橡胶、稻米、锡、石油)

(恒星)是由炽热的气体组成的

卫星最多的是(土星)

东西十二区钟点相同,日期相差(一天)

赤道地区全年降雨主要是(对流雨)

从副热带高压带流向赤道低压带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南半球的一支偏转成为(东南风)

夏季,南亚盛行的西南风主要成因是(东南信风季节移动至赤道以北并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所至)

热带沙漠的主要成因(受西风带干燥的信风和副热带高压交替控制)

赤道附近,有一股自西向东流的洋流,叫(赤道逆流)

在黄河的地上河段(河水补给潜水)

把地球划分为东,西半球的经线圈是(西经20和东经160)

当北京是5月1日5点时,全球是4月30日的地方(多于一半)

我国科学考察队去南极考察选在11月出发,12月抵达南极洲,主要原因是(正是“夏季”,处于极昼时期)

关于澳大利亚的说法,正确的是(面积居世界第6位,人口只有1600万,地广人稀)

地理复习资料范文4

【关键词】气胸;低负压吸引;观察;护理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09-1296-0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自发性气胸是指肺组织及脏层胸膜的自发破裂,或靠近肺表面的肺大泡、细小气肿肺泡自发破裂,使肺及支气管内气体进入胸膜腔所致的气胸,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前者发生于无基础肺疾病的健康人,后者发生于有基础疾病的病人[1]。2003年6月~2006年12月,我科共收治自发性气胸187例,对38例自发性气胸病人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后肺复张不满意者给予持续低负压吸引治疗和护理,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38例持续低负压吸引治疗中,男36例,女2例,年龄23~77岁,原发性自发性气胸7例,继发性气胸31例。

1.2 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术,以18 Fr双腔乳胶球囊尿管(湛江市事达实业有限公司生产,规格18 Fr,30ml)代替一次性水封瓶(浙江天台县双星医疗器械厂生产,YY0583 3-1500)中橡胶胸导管,肺复张不满意者以持续低负压吸引治疗。负压吸引初设置为-0.5~1 kPa,注意询问病人的感受及观察病情变化,负压最大不超过1.5 kPa,并常规吸氧2~3升/分,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积极治疗原发病,加强护理。

2 结果

38例病人中,35例治愈出院,肺复张时间为3~10天,平均(7±2)天。2例经持续低负压吸引治疗半月,肺未复张,转胸外科继续治疗,1例因经济原因治疗9天后带管出院,18天后来医院复查,气胸治愈拔管,无胸腔内感染和脱管发生。

3 讨论

3.1 自发性气胸是呼吸系统常见疾病,需根据气胸的类型,肺萎陷程度轻重和病者肺功能状况等选择排气方法[2]。对于呼吸困难明显、肺压缩程度较大的不稳定性气胸病人,包括交通性气胸、张力性气胸和气胸反复发作的病人,无论气胸容量多少,均应及早行胸腔闭式引流,肺复张不满意时可采用负压吸引[3]。本组通过对自发性气胸病人实施持续低负压吸引治疗时予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胸腔闭式引流情况,加强护理,认真实施护理措施,保证了引流的有效性及治疗效果。

3.2 胸腔闭式引流及持续低负压吸引的观察与护理

3.2.1 一般护理:(1)卧床休息,保持舒适的卧位,一般给予坐位或半坐卧位,使膈肌下降,肺活量增加,改善呼吸困难。(2)心理支持,病人由于疼痛和呼吸困难会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反应,导致耗氧量增加、呼吸浅快,从而加重呼吸困难和缺氧[4]。因此,应关心、安慰病人,当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加重时应尽量床旁守护,注重与病人之间的语言及非语言交流,鼓励病人配合治疗。(3)吸氧2~3升/分,可改善低氧血症,并提高血氧张力,降低血氮张力,促使氮从气胸气体向血中转移,有利于肺复张[5]。(4)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随时准备好急救器材与用物。(5)饮食护理:宜进食蛋白质丰富,高维生素,高热量,低脂肪易消化食物,多吃水果、蔬菜,以保持大便通畅。(6)保持大便通畅的重要性,避免剧烈咳嗽,用力屏气等,以免增加胸内压,致气胸复发或加重,2 d以上未排便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通便。

3.2.2 胸腔闭式引流及持续低负压吸引的观察与护理

3.2.2.1 术前准备: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前做好气胸相关知识宣教,告知患者安置胸腔闭式引流管的目的、意义、过程及注意事项,减轻紧张、恐惧感,消除顾虑,取得理解和配合。

3.2.2.2 备齐手术用物至床旁:使用18Fr双腔乳胶球囊尿管代替一次性胸腔引流瓶中的橡胶引流管,严格检查整套胸腔闭式引流装置是否密闭完好。向引流瓶B、C两瓶内注入生理盐水至0 cmH2O、12 cmH2O线处,拧紧B瓶的加水口螺帽,并分别将A、B两瓶连接,协助医师实施手术。18Fr双腔乳胶球囊尿管优点:18Fr双腔乳胶球囊尿管质地较软,弹性较好,病人变换时局部疼痛较轻,不易折叠、扭曲、受压;其次是利于固定,在导管插入胸腔后注入15~20 ml生理盐水,使之在尿管尖端产生一水囊,克服了以往橡胶管质地较硬,易滑脱,病人疼痛明显的弱点。乳胶球囊尿管尖端的球囊将引流口与胸壁分开,使导管更不易被渗液堵塞[6]。但对消瘦、胸壁较薄、烦躁的病人,安置乳胶球囊尿管后要加强固定,避免导管脱出。

3.2.2.3 术后严密观察,保持引流通畅:(1)观察排气情况,鼓励病人作轻轻翻身活动,深呼吸运动。适当咳嗽,加速胸腔气体排出,有利于肺尽早复张。(2)术后用手掌按压置管处30 min,方法为病人本人或他人以手掌虎口处紧贴胸腔引流管,手掌压迫置管周围,避免发生皮下气肿。同时,每班挤捏引流管,采用双手挤捏,位于远端的手在距插管处10~15 cm用力捏紧,近端的另一只手快速挤捏,避免渗血渗液及纤维血块堵塞。(3)连接胸腔的引流管不宜过长,以免扭曲、打折、受压。引流瓶低于胸腔60~80 cm,尽可能靠近地面,防止瓶内液倒流入胸腔,注意观察有无胸腔引流液。(4)病人外出检查或下床时,应仔细检查各连接接头是否紧密,必要时予以胶布固定各连接接头,避免发生连接管脱落等意外。

3.2.2.4 进行负压吸引促进肺复张时,应配合医生做好同病人及家属的沟通与交流。备好负压吸引装置,事先检查吸引器的压力表是否灵敏完好。调节好负压,初设置为-0.5~1 kPa,然后根据病情变化进行缓慢微调,C瓶内生理盐水保持在12 cmH2O线处。注意询问病人的感受及观察病情变化,负压最大不超过1.5 kPa,避免肺复张过程中过大的负压吸引,促使肺微血管内液体外渗,造成肺水肿。

3.2.2.5 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注意有无胸闷、气促,检查气管是否居中,双肺呼吸音是否一致等症状体征。特别是负压吸引最初阶段,若病人气促等症状改善,紫绀减轻,呼吸音恢复,提示负压吸引有效。若病人出现呼吸困难,心悸、咳嗽等,提示可能发生复张性肺水肿。应暂停负压吸引,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处理。

3.2.2.6 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每1~2天更换1次,有分泌物渗湿或污染时及时更换。

3.2.2.7 胸腔引流瓶及连接管每周更换2次,更换时用两把止血钳以尖相对方向夹闭胸导管近心端,避免空气进入胸腔。同时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发生胸腔内感染。

3.2.2.8 肺功能锻炼:鼓励病人每2h进行1次深呼吸、咳嗽和吹气球练习,以促进受压萎陷的肺复张,加速胸腔内气体排出,促进肺尽早复张。但避免持续剧烈咳嗽。

3.2.2.9 保证有效的负压吸引,不要随意中断吸引:至无气泡逸出及水柱波动,且病人症状改善,多系肺组织已复张,可停止负压吸引,观察24~48小时症状未加重,经X线证实肺复张,方可拔除引流管。拔管前需做好病人和物品准备,拔管后注意观察有无胸闷、呼吸困难、切口处漏气、渗出、出血、皮下气肿等情况,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参考文献:

[1] 尤黎明,吴 瑛.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0.

[2] 高占成.呼吸病[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296.

[3] 尤黎明,吴 瑛.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2.

[4] 尤黎明,吴 瑛.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3.

[5] 蔡柏蔷.呼吸内科诊疗常规[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15.

地理复习资料范文5

关键词 尿激酶 结核 胸膜炎 肥厚 粘连

我们自2002年开展此项工作,研究早期胸膜腔内注入低分子肝素(LMWH)对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胸膜肥厚和粘连的预防作用。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5 年8 月~2006 年3 月收治的59例患者,入院时均经胸片、胸部B 超检查证实为游离性胸腔积液,胸腔积液中等量以上,肺内无活动性结核病变的单纯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并经胸液细菌学,病理组织学和/ 或临床表现(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胸液特点除外其它原因引起) 以及抗结核治疗有效而诊断的初治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将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PT) 、激活的部分凝血致活酶时间(APTT) 测定结果正常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 例,男22例,女8例;年龄16~45 岁,平均23. 6 岁。对照组29 例,男21 例,女8 例;年龄17~48 岁,平均24.7 岁。两组年龄、性别构成比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

方法:所有患者抗结核方案均为2HRZE/4HR,胸穿抽放胸液每周2~3 次,做穿刺前均做B 超探查定位穿刺点,注药组于每次抽液后注入低分子肝素钙0.1ml(速碧林由杭州赛诺菲圣得拉堡民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用生理盐水20 ml溶解),注入后闭管2小时,并嘱病人变换多种,使药物与胸膜充分接触,2小时后重新开放引流管。每日1 次重复上述操作过程,直至无液体流出,并行B 超检查,拔除引流管;对照组每日向胸腔内注入生理盐水20 ml ,以排除生理盐水对抽液总量的影响,其余处理同治疗组。

胸膜厚度的测量:于B 超提示胸腔积液厚度<0.5cm时做胸部CT,先行常规扫描,选择胸膜最厚部位行高分辩率薄层扫描,采用局部放大观察测量胸膜厚度。在治疗过程中拍胸片或胸部CT,经放射科医生与呼吸科医生共同完成,意见不一致时也列入胸膜粘连。两组患者在治疗1 周后测定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凝血酶时间。

统计学处理:计算各组患者的胸膜厚度算术均数和标准差,结果以X±S表示,胸膜厚度的比较采用均数的t检验,胸膜粘连发生率的比较采用X2 检验。

结 果

治疗效果抽胸液总量治疗组1945±579ml,对照组3014±498ml,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胸膜厚度:治疗组胸膜厚度为1.21±0.23mm ,而对照组胸膜厚度为1.94±0.41 mm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P < 0. 05) ;治疗组有2例发生胸膜粘连6.67 % ,而对照组7例24.14 % ,两者差异亦有显著性(P< 0. 05) 。

血凝监测:治疗组:血小板(95~216) ×109/ L ,凝血酶原时间11.9~13.5秒 ,凝血酶时间10.3~12.6秒 , 对照组组:血小板(97~281) ×109/ L ,凝血酶原时间10.6~13.3秒 ,凝血酶时间11.2~13.7秒 ,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 。

讨 论

临床上结核性胸膜炎发生粘连、肥厚者达30 %[1],产生限制性通气障碍,影响患者以后的肺功能,甚至需外科手术治疗。近年研究已发现胸膜炎症时胸腔积液促凝血活性升高和纤溶功能受抑制是导致胸膜腔纤维蛋白形成的重要机制。抗凝和纤溶治疗可以减轻胸膜损伤时纤维蛋白的异常沉积。胸膜腔内注入链激酶或尿激酶疗法已证实有显著临床效果。国内也有人对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辅以胸膜腔注入肝素抗凝治疗,结果发现肝素组2 周内胸液消失率及胸膜肥厚发生率均明显下降[2,3]。低分子肝素(LMWH)是普通肝素通过化学或酶学方法使其解聚而获得的相对分子量较小的组分。与普通肝素相比,LMWH半衰期长,生物利用度较大,较少引起血小板减低和自发性出血,无须实验室监测等优点。

参考文献

1 张风英,王庆枫,胡范彬. 结核性胸膜炎发生胸膜肥厚因素.中国防痨杂志.1999 ,21(3) :135~136

地理复习资料范文6

关键词:中国文化概论 自考 教学 方法

《中国文化概论》是秘书专业、新闻专业的必修课,而且对一些其它专业也据情加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本课程头绪多、内容广,所以许多自考学员反映学习难度较大,且实际通过率也的_较低。如何提高教学效果,使学员能够学通考好这门课呢?辅导教师对学员提出如下要求并加以落实是其教学方法要则:

一.通读全书很有必要,使用复习资料可作为巩固知识、迎接考试的重要一环。通读课文是为了获得整体印象,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导致知识、理论掌握得不深不透,从而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通读时可在某些不懂、模糊的地方作出标记而不予纠缠,全书读完后可能有的部分自然获解,仍有疑问的可再细读或查阅有关资料,或集中向助学老师咨询,这样既提高了阅读速度,又提高了阅读质量。

1.宏观了解全书构架。《中国文化概论》(王宁主编)全书共有“绪论”与七章内容构成,绪论部分重点在于对于“文化”概念予以阐述以及与文化相关的概念分辨,第一章介绍中国文化的背景,第二章总述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目的在于增强立体感,与后面几章有一些重复,可相互参看,后面几章是分述部分,最后一章最后一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列入,是本书编者对于“传统文化”理解的体现――“传统文化……强调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着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全部文化遗产。”

2.总体了解考纲要求。仔细阅读教材“附录”中《中国文化概论自学考试大纲》“II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附录II中将知识点分为识记、领会、应用三个方面,比较系统、全面。通读教材后可以反过来以大纲带动知识点的回顾,将毫无印象、记得不全、记得较好的分别作出不同的标记,然后再去阅读理解相关章节,这样反复几遍,不清楚的地方会越来越少,而且印象非常深刻。在“III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中,进一步阐明了II中有关要求的内涵,并对命题要求作了说明,予以了解对于考试具有直接作用。

3.借用一些复习资料,也可自己编写复习资料,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集中记忆,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要特别注意与通读全书配合起来,如果仅仅依赖复习资料,则往往欲速则不达,尤其是遇到一些原因分析题、论述题等可能会茫然不知所措。在这方面是有不少复习、考试失败的例子的。

二.把握中国文化脉络,学通《中国文化概论》

1.中国文化脉胳在第二章中有总述,可作为一把钥匙,再用后面几章分述部分进行充实,可望了解全貌。关键在于学习时,要有意识地问些问题,这些问题可概括――“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几大类。其中“是什么”包括概念是什么,内容是什么,特点是什么等等,以宗法制为例,应掌握什么是宗法制,其内容是什么等。“为什么”主要用于对文化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解释,如为什么宗法关系会长期存在于中国古代社会结构中?而“怎么样”则是主要指事情的结果等,如宗法制对中国古代国家政治产生了什么影响?联系史实谈谈宗法观念对国家政治结构的渗透等。

2.注意把握教材中标题与内容的关系。教材中的章节一般都是题文一致的,但学习者往往将标题一看而过,导致学习不得要领,不深不透。如看过第二章第一节、第三节标题,就要理解为什么把春秋战国时期称作“文化观念的原创时期”?为什么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化在曲折中演进的时期?通过总结归纳,进一步了解知识点。

三.细嚼一些不易理解的难点问题,避免生吞活剥

《中国文化概论》中有一些看似明白而实际并未真正理解的问题,需要细嚼慢咽,方能食之有味,消化顺畅。如对“传统中国的主导思想是儒家思想”或“儒家文化在中国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理解便是一个普遍性问题。教材中有一些说明,如“从政治文化的角度上讲”等,即上述命题是从“政治”角度上看的,而非宗教、心理、皇帝喜好等角度,所谓的儒家治国,道教治身,佛教治心,各有其用。这样就可避免一些疑惑:为什么有些皇帝信道教,有些皇帝信佛教,却不说道教或佛教占统治地位?再如教材开头部分谈了不少有关地理、历史方面的知识,有人认为不过是中学历史与中学地理的汇总,是个“大杂烩”。其实,教材的真正用意在于通过相关历史与地理知识的介绍,说明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演进过程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类型是大陆型文化,不是海洋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伦理型文化,而不是法制文化等。

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这门课的学习效率和考试通过率、优秀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