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学教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学教材范文1
走进新教材,要求我们用一种全新的思路去看它。新教材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的观点出发,以一种全新的观念来安排和设计课程,从联系实际、与时俱进的角度对教材的内容和知识结构进行了编排,从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进行设计,充分挖掘学生身边的数学情境,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增强了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教材从“做一做”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获得感知上的认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想一想”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究与思维的能力;从“猜一猜”中,培养学生发现规律、大胆设想、研究质疑的精神;从“议一议”中营造学生的交流合作气氛。每一课新知识导入时所创设的情境,丰富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增强了,课堂上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空间增大了,素质教育的确落到了实处。
一、让数学课成为学生创新的课堂
新教材让数学课成为活动的课堂、再创造的课堂,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比如,在北师大版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字母表示数的探索规律这一课中,通过生活中的日历问题积极地引导学生投入到对规律的探索活动中。学生在验证书上的规律后还发现了许多9个数之间的其它规律,如:上、下两数相差7;左、右两数相差1;同一横线或同一竖线上的第1、3两数是第2个数的两倍;横、竖和对角线(必须有中间的数)上的三数之和相等。在这一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抓住时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有了充分的发展空间。
二、让数学课成为学生活动的课堂
新教材注重让学生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实践操作的机会,这是这套教材的最大特点。如学习第四章七巧板时,我让每个学生动手制作了一副七巧板,涂上不同的颜色,让学生拼出两个不同的图案,教师除了充分肯定学生拼出的金鱼、狐狸、兔子、帆船等各种各样的图形外,还对展开丰富的想象力给它们命上恰当和富有创意的名字时,教师都应给予充分肯定,最后将最有创意的作品在教室后面办了一期墙报进行展示,深化数学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从而激发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的学习积极性。
三、让数学课成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课堂
新教材按照“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叙述模式,让学生们从生活经验和客观实际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新教材的又一大特点。
如八年级上册中的“蚂蚁怎样走最近”,创设的情境使学生感到这不就是身边常看见而没有留心去思考的实际问题吗?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探索解答问题的热情很高。在此基础上,我注意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并让学生猜想如何求证,当学生感到有点困难的时候,我便拿出自制的长方体纸盒教具并适当地展开,学生很容易地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与此同时,我又设计了一个问题:让学生用皮尺在操场上画出一个直角,学生通过讨论,很快就找到了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来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及其有效的解决,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四、让学生在数学课中学无止境
数学教材范文2
一、“四大难关”的成因
立足于帮助学生顺利渡过“四大难关”,教材研究的首要任务是搞清各个“难关”的成因。对此作宏观分析,我们容易概括出下面三个方面的成因:
1、抽象层次的提高
教学内容的抽象性是众所周知的,但作为数学教材的教学内容,则着意体现由直观到抽象的渐变过程,以适应学生认识的发展。在这种变化过程中,起伏程度有所不同,各大难关所表现的正是抽象程度的骤变过程。抽象层次骤然提高,这种变化若学生不能立即适应,就成为学习数学的巨大障碍,就成为“难关”了。
2、研究对象的转变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曾指出:“……纯数学是以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这是非常现实的材料——为对象的。”这给数学尤其是初等数学的本质作出了很科学的概括。数学是围绕“数”和“形”这两个方面的讨论而展开的。而在教材内容的发展过程中,由以数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内容转变到以形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内容时,其角度、特点以及抽象程度都有显著的变化,这一转变过程中,学生不能很快适应,就会形成由代数到几何的过渡——初二平面几何入门的一大难关。由数到形,又到数形结合,研究量与量之间运动、变化过程中表现出的关系,则又是一类研究对象,这就是函数概念的引进——因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的转变而导致的不适应,就出现了由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过渡的难关。而其它几大难关也不同程度地涉及到研究对象的改变。由此可知,数学内容研究对象的转变也是“难关”的成因之一。
3、思维方式的转变
每一次“难关”的出现,都相应地出现思维方式上大的转变,都是对前面习惯思维的扬弃。
当教学思维从特殊转入对一般情 况的研究时,就是相应的第一大难关的来临,此时可以说思维进入了归纳思维的范围;而当平面几何以全新的研究对象出现时,演绎推理——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方式占了主导地位,这种改变又导致了第二大难关的产生;而对辩证思维要求的提高,是导致后两大难关的重要因素,因为这要经受“相对稳定——运动变化——无限领域”的一系列重大变革。数学中的静与动、有限与无限等矛盾在运动中被一一揭示出来,在思想方向上使中学生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的重大洗礼。由此可见,思维方式的转变是“难关”的重要成因。
二、对策
1、广泛联系、挖掘量变因素
前面已经指出,“难关”的出现其实质是一个质变过程,它需要量变的积累,如果量变有了充分准备,质变就显得自然,“难关”也就容易克服。因此,就需要深刻挖掘量变因素,将教材抽象程度加工到使学生通过努力能够接受的水平上来。在代数关系的研究中,要积极注意挖掘与几何结合较紧密的内容,广泛联系,缩小接触新内容时的陌生度,避免因研究对象的变化而产生的心理障碍。
2、重点深入,合理设置问题
要将“难关”分散到普通教材中来,就需要注意对普通教材由微观到宏观的透彻研究与重点深入。首先,要明确局部内容在整体数学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次,要运用前文所述的教材研究方法,合理设置问题,使问题的步子与学生的思维水平同步前进,以局部知识的掌握为整体服务。例如,针对某一概念,可围绕下面几个角度设置问题:概念的构成,概念所涉及的子概念,概念的外延,概念的内,概念的确定与否定,概念之间的关系,概念的应用以及由概念而设计的一些构造性问题等等。当然有些问题可设置一些启发性的提问以使学生独立获得知识,问题与问题之间要有一定的梯度,以利于教学时启发学生思维。
3、合理吸收,突出思想方法
数学教材范文3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材被奉为经典,不可动摇、不容质疑、不容挑战,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严格地照搬教材,教材上怎么写教师就怎么讲,不敢越雷池半步,更不要说对教材进行调整,是单纯的教材复制者。要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我们首先就要摆正教材在教学中的关系。要知道教材是最主要的教学资源,教材在编排上非常重视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内容的选择与顺序上都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实际学情。尽管目前的教材有好几个版本,但是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这主要表现在:
1.教材所考虑的是学生的一般性。
学生并不是机器、零件,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与个体,存在着明显的不同,虽然教材编排者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特点,但毕竟只是兼顾学生的一般性,并没有体现学生的差异性,教材并不是适合所有的学生。
2.教材在时间上的滞后性。
数学是一门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其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决定了数学学科本身的与时俱进。在这一点上教材尽管每隔几年都会更新,但依旧具有相对的滞后性,并不能即时反映生活。新课改提倡尊重学生间的差异性,提出了因材施教、生活化教学的理念。这些都决定了我们的数学教学不能只是一味地照搬教材,而是要将教情与学情结合起来,立足教材,整合多种教学资源,对教材进行合理调整,进行二次开发,以实现对教材的创造性运用,使教师由以往教材的单纯复制者转化为教材的开发者,带着学生走进教材,走进数学殿堂。
二、由教学的主宰者转变为组织者
以往的教学完全由教师一个人控制,教师是高高在上的教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整个课堂教学就是教师一个人自导自演,学生沦为课堂的附属,没有参与的空间与权利。而在新课改下教师要由教学的主宰者转变为组织者。要站在学生学的角度来考虑如何为学生的主体参与、主动思考来提供条件、创造机会。要让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下展开以学生学为中心的自主探究。
1.需要教师在思想上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观念是行动的向导,观念直接决定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平等权,要从高高在上的教者走下来,成为与学生平等的学习主体。这样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与开展教学活动时,才能切实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来进行。
2.为学生提供主体参与的时间与空间。
教师不要盲目追求快节奏,而是要学会留白,要为学生预留充足的思考的时间与自主参与的空间,教师要站在调控的角度上引导学生学,实现以学为中心,以学定教,教让步于学。
三、由“保姆”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扶持者
数学教材范文4
一、整体研读,把各知识块穿成一条线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各部分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十分紧密。我们的新教材十分注意把“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运用”四大领域知识有层次、有坡度地分配到各个学段中。当我们对各个板块的知识脉络分布及学段要求都了然于胸、通晓前后时,这时拿到一节课,才能明确该知识在整个小学数学知识体系中所处的位置,从而确定本节课应该达到怎样的一个认知高度,把握住课时目标,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挖到什么位置才会心中有数。
每学期开始,拿到教材后,教师首先要熟悉整册教材的编排体系和教学内容,特别是第一次使用这套教材,如果不熟悉整册教材内容,恐怕很难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其次,在备某一节课时,教师不仅要看清例题,同时也要熟悉课后作业和其他教辅材料上的作业,再详细阅读教学参考,把握好这一知识点的“度”。另外还要找一些教学用的资料,然后才能真正备课。新教师尤其要做好课前功课,因为教材有时会把新知识安排在“试一试”或“练一练”中。如五年级下册第6页“试一试”中第2题,就有新知识点——折扣;第69页“蛋白质含量”(简单的百分数乘法应用题)新课中有“百分数怎样化成分数或小数”,但分数化百分数、小数化百分数的方法却安排在“练一练”中第1题。教师备课之前只有熟悉练习中的内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真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所以,教师一定要抽时间阅读全套教材,使自己更有效地把握每一节课。
二、领会每节课的编写意图、旁注、提示语
教材中材料的选择、素材呈现方式都体现了编者的意图,往往集知识性、教育性、人文性于一体。在钻研教材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理解材料的内涵,理解编者呈现的顺序,从内容、顺序上吃透编者的数学意图和教育意图。如在教材中“小兔请客”认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图中,编者的意图是让我们通过一次呈现让学生来获取信息,还是分成先出示小兔先拿出30个后,再拿出20个,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算理,还是算法。在课前教师都要弄清楚,切不可糊里糊涂,特别是在看图中应培养学生提取数学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新教材与旧教材的一个不同点是书中不再出示总结性的话语,而是把一些指导思路、方法的提示语和指明关键的旁注由几个学习伙伴或数学小精灵说出来,如“你发现了什么?”“还有别的方法吗?”。它既是帮助我们教师正确使用教材、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的教法指导,又是启发学生分析思考,对方法、规律等进行归纳与总结,掌握知识要领的学法指导,需要我们认真去品读和研究。如在讲解与“购物小票”(知识点是小数的加减法)相关的知识时,机灵狗说:“怎么计算小数加减法呢?”以此来激发学生产生学习“怎样减”的愿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博士爷爷说:“计算时只要小数点对齐,其他与整数加减法一样。”提示语告诉了学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因此,在预习中教师应让学生多关注这些提示语,教学中让学生讨论“为什么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从而真正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我们只有理解了教材中的提示语,明白了编排意图,才能在教学中把握教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
三、读懂课后的每一个习题
北师大版教材特别重视情境导入,在练习的设计上也比较重视引入生活化的情境。“实践操作”是北师大版教材的一大亮点,教材不惜篇幅与笔墨安排了多种实践活动的主题图,明确提示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数学活动。所以教师在处理这类主题图时,可以教材所提供的“主题图”为蓝本进行合理构思,创设数学活动,变静为动,提供给学生独立探究的机会,帮助学生建立模型,解释应用。如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72页买冷饮这道题,不单单会求两种棒冰的单价,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怎样求利润,教会学生一种社会生活意识。
又如,四年级下册68页第4题:一个钢管长3.8米,王叔叔想把它锯成长为0.7米的小段,最多可以锯成几段,还剩多少米?这节课的重点是要学生学会取小数除法、乘法的近似数,但这道题是有余数的小数除法,是一个新的知识点。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这一知识点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余数是多少”是一大难点。“余数是3米还是0.3米,为什么是0.3米?”要让学生弄明白,教师就要把它作为一个新知识点来教学,要舍得花时间来研讨这个问题,让学生真正明白“除数和被除数扩大几倍,余数反而要缩小几倍”这个道理。
数学教材范文5
研究新教材,把握教学中的“度”
新教材中有许多引入课题的生动的数学故事和数学史话,其目的是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数学学习摆脱枯燥、抽象和脱离实际的现象。同时又删去了学生难以接受的纯理论的知识。教师应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想办法设法立足于最基本的东西讲深讲透,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影响是很重要的。在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教师自主增加时,把大量的题目补给学生,这势必导致学生的学习难度过大,从而失去学习兴趣。新教材中采用模块的逻辑序编排是他的一大亮点,而在每个模块中应如何抓住重点,适当增加弹性,则是要求我们教师认真研究课标,认真研究教材,从而把握住教学中的“度”。
更新观念,重视教学方式的多元化,“教改”与“课改”同步进行。
教学时一定要改进原来的教学方法,那种“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课本讲到底”的教学方法已没有市场了,提倡多媒体辅助教学则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在使用新课标的过程中,我明显地感觉到新教材加强了信息技术在数学课程中的应用。多媒体以其生动、直观、新颖的特征能够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直观现象以及生动活泼的数学背景,这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是大有裨益的。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学习,参加一系列信息技术培训等,如用几何画板或Power Point制作一些课件,一些应用软件的使用,互联网上资源的调用等等。
注重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注重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而且要尽量列举一下数学在现实生活、科学和生产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与用途。基于这一点,让学生参与一定的含有数学问题的实际活动,在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应用数学,就成为培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措施。在实际数学中一定要加强建模训练,培养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
解应用题,特别是解综合性较强的应用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建造一个数学模型的过程。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的内容选编一些应用问题对学生进行建模训练,也可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科技和当前商品经济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利息、股票、利润、人口等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在教学中,也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环境,引导学生亲手操作,如测量、市场调查和分析、企业成本和利润的核算等等。
(四) 倡导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新教材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老师应作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监控者,使学生以探究者、研究者的身份,动脑思考、动眼看、动口议、动笔写、动耳听,全身心地参与学习活动。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重视课本概念的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当今学生有着很强依赖心理,往往缺乏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这除了数学难以读懂外,另外一个原因是许多数学教师在讲课时,也很少阅读课本,喜欢滔滔不绝地讲,满满黑板的写,使学生产生依赖性,新教材课本是数学基础知识的载体,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不仅可以正确理解书中的基础知识,同时,又可以从书中字里行间挖掘更丰富的内容,此外,还可以发挥课本使用文字、符号的规范作用,潜移默化培养和提高学生准确说练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
剖析课本例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新教材中所选的例题都是很典型的,是经过精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的,例题教学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搞好例题教学,特别是搞好课本例题的剖析教学,不仅能加深对概念、公式、定理的理解,而且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等方面,能发挥其独特的功效。如果数学教师能把课本中例题剖析 得透一些,讲解得精一些,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学生真正领悟,则必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使学生摆脱题海的困境。
数学教材范文6
1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
用字母表示数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抽象,是中学数学中重要的代数方法。初一教材第一章代数初步知识的引言中,就蕴涵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先让学生在引言实例中计算一些具体的数值,启发学生归纳出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认识到字母表示数具有问题的一般性,也便于问题的研究和解决,由此产生从算术到代数的认识飞跃。
学生领会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就可顺利地进行以下内容的教学:(1)用字母表示问题(代数式概念,列代数式);(2)用字母表示规律(运算定律,计算公式,认识数式通性的思想);(3)用字母表示数来解题(适应字母式问题的能力)。因此,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对指导学生学好代数入门知识能起关键作用,并为后续代数学习奠定了基矗
2分类思想
数学问题的研究中,常常根据问题的特点,把它分为若干种情形,有利问题的研究和解决,这就是数学分类的思想。初一教材中的分类思想主要体现在:(1)有理数的分类;(2)绝对值的分类;(3)整式分类。教学中,要向学生讲请分类的要求(不重、不漏),分类的方法(相对什么属性为类),使学生认识分类思想的意义和作用,只有通过分类思想的教学,才能使学生真正明确:一个字母,在没有指明取值范围时,可以表示大于零、等于零、小于零的三种情形。这是学生首次认识一个有理数的取值讨论的飞跃,不要出现认为一个字母就是正数、一个字母的相反数就是个负数的片面认识。这样,学生做一些有关分类讨论的题也就不易出错,使学生养成运用分类思想解题的习惯,培养严谨分析问题的能力。
3.数形结合的思想
将一个代数问题用图形来表示,或把一个几何问题记为代数的形式,通过数与形的结合,可使问题转化为易于解决的情形,常称为数形结合的思想。初一教材第二章的数轴就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学时,要讲清数轴的意义和作用(使学生明确数轴建立数与形之间的联系的合理性)。任意一个有理数可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从这个数形结合的观点出发,利用数轴表示数的点的位置关系,使有理数的大小,有理数的分类,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乘法运算都能直观地反映出来,也就是借助数轴的思想,使抽象的数及其运算方法,让人们易于理解和接受。所以,这样充分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就可突破有理数及其运算方法的教学困难。
4方程思想
所谓方程的思想,就是一些求解未知的问题,通过设未知数建立方程,从而化未知为已知(此种思想有时又称代数解法)。初一代数开头和结尾一章,都蕴含了方程思想。教学中,要向学生讲清算术解法与代数解法的重要区别,明确代数解法的优越性。代数解法从一开始就抓住既包括已知数、也包括未知数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未知数与已知数的地位是平等的,通过等式变形,改变未知数与已知数的关系,最后使未知数成为一个已知数。而算术解法,往往是从已知数开始,一步步向前探索,到解题基本结束,才找出所求未知数与已知数的关系,这样的解法是从把未知数排斥在外的局部出发的,因此未知数对已知数来说其地位是特殊的。与算术解法相比,代数解法显得居高临下,省时省力。通过方程思想的教学,学生对用字母表示数及代数解法的优越性得到深刻的认识,激发他们学好方程知识,运用方程思想去解决问题。由此,学生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和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得到了培养。
5化归思想
化归思想是把一个新的(或较复杂的)问题转化为已经解决过的问题上来。它是数学最重要、最基本的思想之一。初一数学中的化归思想主要体现在:
(1)用绝对值将两个负数大小比较化归为两个算术数(即小学学的数)的大小比较。
(2)用绝对值将有理数加法、乘法化归为两个算术数的加法、乘法。
通过这样的化归,学生既对绝对值的作用、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和运算有清晰的认识,而且对知识的发展与解决的方法也有一定的认识。
(3)用相反数将有理数的减法化归为有理数的加法。
(4)用倒数将有理数除法化归为有理数的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