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借景抒情的诗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借景抒情的诗句范文1
一、从触景生情说起
首先,我们先来看岳飞的这首《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朦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这首词并没有什么难懂的地方,上阙重在写景,下阙重在抒情。用景物描写、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来描述宋金讲和期间,岳飞在军帐中深夜难眠的复杂心境。我们先看这首词如何抒情。首句写“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所以,后面写起来后所见所感。在静夜里,岳飞倍感孤寂沉痛,平日里郁积的愁情便一起涌上心头了。这里情绪的引发就是昨夜不住鸣叫的寒蛩。因为景物某种特殊的特质而触发诗人内心情怀的,这就是触景生情。这里的“触景”是前提,是情绪的缘起。当然,需要说明的是,诗人内心早已郁积了许多情绪,被这不期然的景物所触发,所有一切便都涌上心头了。再比如骆宾王的《狱中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与表予心?
骆宾王为小人所害,身陷囹圄,他生性耿介,有豪侠心,相信自己的高洁和正直。蝉在诗词意象中是高洁的象征,有虞世南的《蝉》在先。其诗曰“垂q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所以,狱外鸣叫的蝉声就让他想起了自己的高洁。这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是很经典地写出了由景“西陆蝉声”到情“客思深”的过程。这便是触景生情。而借景抒情和寓情于景则是一个相反的过程。
二、借景抒情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只要稍加注意,我们会注意到上面引用的两首诗词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写的是“实景”。是因为见到这样的景物了,就被触发了与此景物有关联的情。而借景抒情和寓情于景则并非如此。这两个词语尽管有表述上的不同,其生感的心理机制却是相同的,都是先有情感,再凭借景物抒发出来。前者更体现了“借”的特点,所谓的“为情造景”,作者是用寻找或者营造那个景的方式来抒情,却不一定是眼前的实景。例如“渭城朝雨徘岢荆客舍青青柳色新”,这里的“柳色新”可能是所见,也未必是所见,诗人这里是要凭借“柳”这个词来表示离别的留恋之意。还比如杜甫的《望岳》,作者写了山的雄奇之后,再写内心的雄心壮志,他用一个“会”――应当,来写想象中的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诗里的“凌绝顶”和“众山小”不是眼见的,而是作者为抒雄心而做出的想象,正是“为情造景”,这是比较典型的“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更侧重于先有景,再把情融于景物描写中的过程,很多时候,“寓情于景”接下来的表现就是“情景交融”的境界,难以区分哪个先哪个后,而是情与景的彼此交融。例如杜甫的《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首诗写春天夜雨,对于心忧黎民的杜甫来说,一场春雨自然让他内心欣喜。这首诗我们不说它是“触景生情”,原因在于作者看到下雨了就写它是“喜雨”,是就雨来写雨,并没有因此景而触发内心郁积的其他情绪,它不具备看到景物引起内心波动的特点。作者通过写雨来赞颂雨,来表达因为下雨而带来的欣喜之情。所以,这可以成为“寓情于景”。
从写作的心理机制上来看,触景生情是景物引起情感,而借景抒情和寓情于景则是先有情感,再把情感放到景物描写中。而情景交融并不是写作过程中的创作心理,而是阅读者从中感到的某种心理愉悦。这样,我们发现情景交融并不是写作的技巧,而是当作品中景与情达到某种高度的协调统一时所达到的一种境界。
三、托物言志
前面说到了“借景抒情”,这个词在字面上和“托物言志”是近义词,也常常被学生混淆。仔细体会,这两者还是有所不同的。首先“情”和“志”是有区别的,前者是情感、情愫、情绪;而后者是志向和抱负,是一个人的人格追求和价值追求。其次,前者是“景”,是眼见之物,却未必是一个完整的“景物”,写作者往往攫取与情感相近的多个景物;而后者往往体现在某一个事物上,作者把它作为抒发志趣的载体。例如辛弃疾写的《咏梅》,我们不便于说这是“借景抒情”,作者在这里写的不是个人情感,而是志趣,是作者生命中所坚持的道德操守,他寻找到可以寄寓这个坚持的“物”――梅花,然后对梅花进行了全方位的在塑造。所以,托物言志更像是谋篇的艺术手法,而不是行文的修辞。
我们会发现许多托物言志的诗,比如于谦的《石灰吟》、虞世南的《蝉》等等,都是专一于某一事物上,竭尽所能地挖掘出这个事物身上自己所要表达的志趣。需要说明的一点是,这些词有相近的地方,也有许多想通的地方,有的诗句很难明确地断定它究竟使用了哪一种艺术手法。
借景抒情的诗句范文2
抒情方式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中又有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绘声绘色等多种手法。
描法中,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前者如烘托、衬托,后者如对比、反衬;此外还有实写与虚写、动景描写与静景描写、联想与想象等。
诗歌的修辞手法中,比较常见的是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双关、谐音等。
赏析诗歌的表现手法是古诗词鉴赏题最常见的考查形式,提问方式有:
诗歌(或某一诗句、某一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表达技巧、写作手法)?
简析诗歌(或某一联)表现情感的手法。
诗歌是如何表现这一情感主题的?请作简要分析。
这两首诗所用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
请从某一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这首诗。
……
以2012年高考语文浙江卷的诗歌鉴赏题为例,题目中的第2小题要求简要分析题目所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未展芭蕉
(唐) 钱 珝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
(金) 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参考答案是:第一首诗巧妙运用比喻,如将未展的芭蕉比做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第二首诗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
分析上面的参考答案,我们可以整理出赏析诗歌表现手法的几大要点:
(1) 明确诗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参考答案中明确指出第一首诗运用比喻,第二首诗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
(2) 结合诗句解释这种表现手法在诗中是怎样运用的。参考答案中详细分析了第一首诗的表现手法:将未展的芭蕉比做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第二首诗的表现手法参考答案中未作详细解读,我们不妨根据要点试着解读:“新绿”与“数点红”相互映衬,“芳心莫轻吐”则运用比拟,又将“未开海棠”与“闹春风的桃李”进行对比。
(3) 结合表现手法的特点指出其艺术效果。参考答案指出,第一首诗的效果是“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第二首诗的效果是“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
这道题共5分,考场上绝大多数同学没有得到满分,得1分甚至不得分的也不在少数。总结阅卷情况,同学们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种:
(1) 遗漏表现手法
如:第一首诗中“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表现出诗人有心事,却无人倾诉;两首诗都表现出了诗人对尚未开放的植物的爱怜之情。这个答案的前半句是对诗句的解说,但没有指出诗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解说也不是围绕表现手法展开的,只能得1分。
(2) 混淆表现手法
如:借景抒情,通过未展芭蕉和海棠来表达作者对芭蕉、海棠的怜惜之情和对春天带来的寒冷的痛心切责之情。这两首诗都没有使用“借景抒情”这一表现手法,这个答案对诗歌的思想感情的理解也存在较大偏差,这样的答案不能得分。
(3) 只讲套话,不作具体解说
如:这两首诗通过对即将吐芽生长的植物的描写,写出了作者的爱怜之情;同时,写出了对小生命的安危的担忧之情,使诗句更加优美。这个答案没有指出写作手法,也没有结合诗句进行具体解说,“使诗句更加优美”这样的分析是套话,只能得1分。
(4) 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过于肤浅或主观臆断
如:《未展芭蕉》这首诗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借恶劣的环境,表达了诗人身处逆境但不放弃的精神。这首诗并不是表达“诗人身处逆境但不放弃的精神”,这种回答完全曲解了诗人的思想感情,不能得分。
当然,也有比较完美的答案,比如:钱诗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芭蕉和东风以人的灵性,“怯”和“拆”字,生动地表现了“未展芭蕉”的可爱情状,表现了诗人对芭蕉的爱怜之情。元诗也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轻吐”和“闹”字十分生动,颇具情趣;此外还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枝间新绿”来衬托“数点红”,突出了未开海棠之美,表现了诗人对海棠的喜爱之情。
又比如:《未展芭蕉》一诗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赋予芭蕉和东风人格,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芭蕉欲开未开、叶子微卷的形象;而“东风暗拆看”将东风写得十分灵动和富有情趣。《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一诗运用了衬托和对比的手法,枝间的重重“绿”和“数点红”相互映衬,显得清新爽目;又将“海棠轻吐芳心”与桃李的肆意绽放形成对比,表现诗人对海棠花的由衷喜爱怜惜之情。
这两个答案,虽然答题角度有所不同,但文字表达都通顺合理,都涵盖了“手法”“具体分析”和“作用效果”三大要点,得分自然就比较高了。
【练一练】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听 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①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注】 ①抽弦促柱:弹奏时,以手指或鹿骨爪拨弄筝弦,缓拨叫“抽弦”,急拨叫“促柱”。
这首诗的题目是“听筝”,首联写的是诗人在凝神细听,颔联主要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请简要分析颔联运用的写作手法及表达效果。
借景抒情的诗句范文3
前人谈到诗歌鉴赏,往往强调“意会”,这是不错的,但就考试而言,还得把“意会”的结果“言传”出来。这里的“言传”就是答案。答题自然根据试题的要求给出相应的答案。就答案的表述而言,一般应就着相关的诗句作简要的分析,而不能抛开诗句作空洞的分析,或乱用一些“情景交融”之类的概念,而应该结合具体诗句,根据不同题型,来组织答案,《考试说明》明确指出了古诗文阅读的要求: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根据考纲要求我想从语言、形象、艺术技巧、思想情感四个方面谈一下解题的基本思路:
一、鉴赏诗歌的语言
提问方式:此诗有什么语言风格,语言特色。
总体的语言特色:
总体的语言特色包括一句话或者全篇的语言特色。应当让学生了解一些评价语言特色的术语,我对此作如下归纳:
1.清新。清新一般是用在写景诗中,一般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包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清新的语言大部分出自山水田园诗人,如王维、孟浩然的诗的语言特色。
2.平淡。平淡不同于平庸与淡而无味,是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的语言说出,富有情味的,所以说往往平淡而有思致。平淡首推陶渊明,能够把诗写到平淡的人不多。
3.绚丽。李商隐、李贺的诗语言比较绚丽,李贺诗歌的总体特征是奇诡瑰丽。
4.明快。就是一语道破,一语中的。
在指导学生做题的时候,我们往往不能单独析出一个特点,而往往连在一起说,比如简洁明快,清新平淡等等。例如:(1)简洁又表述为:洗炼(练):语言简练利落。浅显明白如话:不雕塑饰,不加修饰。(2)质朴清新、淡雅,自然。(3)词藻华丽(4)明快:明白通畅。(5)沉郁顿挫、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等。还有雄健、雄浑:雄壮、强健、浑厚等,这一般是用在诸如杜甫、辛弃疾、陆游等人的身上。
答题步骤:①从以上词中选一个或几个。②结合相关语句说明。③运用这种语言表现作者因而产生的感情。
二、鉴赏诗歌的形象
诗歌所塑造的形象,包含人物形象、诗歌的意境两个方面
1.诗歌的人物形象,主要通过具体诗句的分析概括人物的思想感情,挖掘诗歌所包含的思想内涵。简析人物形象的一般思路:基本特征+身份+形象的意义。
2.诗歌的意境所塑造的形象:一首优秀的诗歌往往情景相生,以“意境”取胜,即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意境形象主要通过具体诗句所勾画的意境,分析概括人物的思想感情,挖掘意境中所包含的思想内涵。
简析意境形象的一般思路:所写的意象+意象的特点是什么+艺术效果+包含的诗人的感情。
三、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
1.让学生明确诗歌鉴赏中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以便能够迅速地找到试题切入角度。
(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形式: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寄寓”“寄托”等。
(4)写作技巧:写作技巧包括:衬托对比、烘托渲染、联想想象、赋比兴、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语序倒置、虚实相生等。
(5)艺术风格:包括雄浑、旷达、豪放、俊爽、冲淡、沉郁、悲慨、婉约
(6)抒情方式:①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②寓情于景(或物)。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2.组织答案的一般要素:(1)采用了什么样的手法。(2)对手法做具体的解释。(3)表达的思想情感,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3.古诗鉴赏表达技巧的格式: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4.鉴赏时注意的几点:
(1)照顾全面,从整首诗来考虑,树立小文章观、分点答题的意识。
(2)运用一些诗歌术语。
(3)了解诗歌表达技巧的作用。
四、鉴赏思想感情
1.根据不同诗歌内容,把握不同情感
2.学会知人论世:
只有把诗人及其作品放到广阔的时代背景上,特别是放到当时的文化背景上,才有可能看到其诗歌艺术的奥秘。所谓“知人”就是要掌握作家的生平和诗歌风格,这是因为任何一个作家都有自己的艺术风格,这既是作家成熟的标志,也是一个诗人的审美理想与追求的体现,掌握了诗人的生平和风格,就可由此及彼的类推诗人的其他作品;所谓“论世”就是要了解作家的时代风貌,而如果掌握了时代风貌,同时代作家所具有的共性也就把握住了。因此,学会知人论世,在某种意义上,就有点“终南捷径”的味道了。
3.积累教材中出现的常见文学典故
借景抒情的诗句范文4
2月-2015年3月在本院行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治疗宫颈癌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5例和对照组41例,试验组采用聚焦解决模式对患者进行指导,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15 d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评价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并采用本院护理部自制的健康教育效果评价表及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患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15 d,试验组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宫颈癌根治术; 聚焦解决模式; 心理; 生活质量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solution focused approach model on negative emotions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radical hysterectomy. Method: 86 cervical cancer patients treated with laparoscopic hysterectomy and pelvic lymph node dissection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from February 2014 to March 2015,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for 45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for 41 cases.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olution focusd approach model and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model,the anxiety rating scale (SAS),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and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QLQ-C30)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negative emotions and quality of life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respectively,the health education homemade tabl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surveys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master degree of relevant knowledge and care satisfaction.Result: After the intervention of 15 d,the SAS and SDS scores of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Radical hysterectomy; Solution focused approach model; Psychology; Quality of life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People’s Hospital of Guangdong Province,Guangzhou 51008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31.026
宫颈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居于我国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严重影响人类的心理及生理健康[1]。早期行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治疗是宫颈癌最有效的手段,而术后护理对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自2014年起本科应用聚焦解决模式对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取得较满意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3月在本院行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治疗宫颈癌患者86例,均经临床、影像学、病理活检确诊为宫颈癌,临床分期为Ia2~IIb期,均具有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切除术适应证。排除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精神疾病、意识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依从性差及文化程度低于初中者。将上述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45例,对照组41例,两组的年龄、婚姻状况、疾病分期、病理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所有患者均了解本研究相关事项,自愿参加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均行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治疗,术后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进行护理,如术后及引流管理、切口护理、膀胱功能训练、常规健康宣教、一般心理护理、饮食作息指导及出院指导等。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聚焦解决模式进行个体化指导和解决,具体实施步骤如下:(1)描述问题:查阅患者入院后所有诊疗及护理记录,并通过与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沟通交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鼓励患者提出当前对治疗及护理期间存在的疑虑,引导患者回顾在应对上述问题时所采取的措施,并教会其再次遇到上述问题时的正确解决方法。鼓励患者如实表达自身心理状态,在指导患者正确解决问题的同时,采用启发性、安抚性、支持性的语言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引导患者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来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尽最大努力改善当前情况。(2)构建具体可行的目标:以患者为主体,采用诱发性、开放性提问的方法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引导患者说出当前对健康的需求及期望,指导其根据自身思维方式制定各阶段切实可行的目标,鼓励其以上述制定的目标作为努力的方向,并诱导其联想实现目标后可能获得的利益,以增强其实现目标的信心。(3)探查例外:采用例外询问的方法引导患者回顾过去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协助患者了解自身解决问题的潜能、资源和曾经的努力,增强信心。(4)给予反馈:针对患者实现目标的努力,及时给予肯定和支持,以此增强患者实现自身制定目标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若预期效果不佳,则引导患者找出原因所在,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目标。(5)评价阶段:采用刻度化提问的方法协助患者认识当前所取得的进步,并对其进步给予充分肯定和赞扬,同时指导患者总结经验,鼓励患者往自身期望的方向扩大进步,构建新的目标。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15 d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评价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其中SAS、SDS量表均具有20道题,每题计分1~4分,总分为20~80分,评分越高则表明负性情绪越严重;QLQ-C30量表包括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及社会功能5个项目,每个项目原始得分为1~4分,经线性转为0~100分,分数越高则生活质量越优。于患者出院时,采用本院护理部自制的健康教育效果评价表及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患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和护理满意度,其中健康教育效果评价包括患者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由护理人员询问,并根据患者叙述、描述或演示的内容进行评定,分为掌握、了解、不知道;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包括护理人员操作熟练程度、服务态度及总体评价等20项,每项计分1~5分,总分为20~100分,分数越高则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越高。上述量表均由护理人员向患者详细说明调查的目的及意义,取得患者的配合和理解后,指导患者正确填写。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5天,两组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的QLQ-C30各项功能及整体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15 d,两组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感功能、认知功能、整体生活质量评分及试验组的社会功能评分均明显升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5 d,两组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感功能、认知功能及整体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干预后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及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试验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宫颈癌作为女性最常见的生殖道恶性肿瘤之一,大多患者均存在焦虑、恐惧、抑郁等负性情绪,严重者还会出现社交障碍、自闭等,可直接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3]。传统的宫颈癌根治术后的护理模式注重向患者灌输宫颈癌相关理论知识、治疗方案、术后并发症、复发等,而对患者与疾病抗争的能力和参与性较不重视,导致部分患者虽能较好地掌握疾病相关理论知识,但亦因术后并发症、复发等加重忧虑、恐惧感等负性情绪,从而对患者术后预后和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4-6]。而聚焦解决模式可有效弥补传统护理模式的不足,以充分利用个体自身资源和潜能改善当前情况作为护理的重要环节[7]。
聚焦解决模式是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一种充分尊重个体的临床干预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引导个体充分调动自身资源和潜能,主动参与行为改变,其关键在于协助患者构建建设性的解决方案[8-10]。聚焦解决模式包括5个步骤,分别为描述问题、构建具体可行的目标、探查例外、给予反馈、评价阶段,干预期间护理人员通过运用上述5个步骤,根据患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指导患者正确解决问题的同时,注重引导患者充分发挥其自身的资源和潜能来阻止类似问题的再次出现,努力改善当前情况,有利于提高调动主观能动性,激励其自身效能和资源[11-13]。此外,通过对患者所做出的努力,及时给予正向支持反馈,予以肯定和支持,鼓励患者继续努力,有利于增强患者对实现目标的信心,增强其执行意愿,同时对改善患者负性情绪,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4-15]。本研究将聚焦解决模式应用至宫颈癌根治术后护理,发现干预后试验组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两组的QLQ-C30量表中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感功能、认知功能及整体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采用聚焦解决模式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进行指导可显著改善其心理状况,减轻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乔友林,赵宇倩.宫颈癌的流行病学现状和预防[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5,11(2):1-6.
[2]曾红学,王蓉,李金伟.心理干预对宫颈癌同期放化疗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2):34-36.
[3]刘丽,吕淑芬.宫颈癌患者心理状态对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1):1614-1615.
[4]张雅丽.聚焦解决模式在改善PCI手术患者负性情绪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3):100-102.
[5] Priebe S,Kelley L,Golden E, et al.Effectiveness of structured patient-clinician communication with a solution focused approach(DIALOG+) in community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psychosis-a cluster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BMC Psychiatry,2013,13(6):173.
[6]何红,武晶晶,张晓义,等.聚焦解决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指标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35):4205-4208.
[7]杨俊恩,乔爱新,韩静,等.聚焦解决模式对接受临床路径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9):34-36.
[8] Liu X,Zhang Y P,Franklin C,et al.The practice of 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 in mainland China[J].Health Soc Work,2015,40(2):84-90.
[9] Bond C,Woods K,Humphrey N,et al.Practitioner Review: The effectiveness of solution focused brief therapy with children and families: a systematic and critical evaluation of the literature from 1990-2010[J].J Child Psychol Psychiatry,2013,54(7):707-23.
[10] Priebe S,Kelley L,Omer S,et al.The effectiveness of a patient-centred assessment with a solution-focused approach(DIALOG+) for patients with psychosis: a pragmatic cluster-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in community care[J]. Psychother Psychosom,2015,84(5):304-313.
[11] Kreier F,Genco S M,Boreel M,et al.An individual,community-based treatment for obese children and their families:the solution-focused approach[J].Obes Facts,2013,6(5):424.
[12]任均碧,贾文君,倪忆梅.聚焦解决模式对结直肠癌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化疗依从性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5,22(6):743-746.
[13]杨碧珍,杨秋艳,刘鸾珠.聚焦解决模式在提高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9):36-38.
[14]王爱武.以聚焦解决模式为基础的心理干预策略应用于胎儿异常孕产妇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上旬版,2012,28(10):65-66.
借景抒情的诗句范文5
关键词:诗中意象;思想感情;艺术手法
作为各地高考的必考题目,古诗词鉴赏一直就是教学中的难点,因此研究这一题型的解答策略很有必要。下面是笔者的一点浅陋心得,与大家探讨。
一、准确理解诗歌中的意象
我们常常把作者写入诗中的物象称为诗歌意象。在中国古代诗歌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许多意象形成了其独特的含义。如,“杨柳”“长亭”“酒”成了送别诗中的“常客”;思乡时候更是不能没有“月亮”与“鸿雁”;愁苦时,“梧桐”“细雨”“芭蕉”“高楼”常伴主人公左右。“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诸其上,因此,只有准确理解诗歌中的意象,才能正确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如,2012年江苏高考卷考查到秦观的《江城子》,出题者要求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这就需要考生在准确把握这首词关键意象的前提下作出回答。首先要结合词的内容分析“杨柳”“飞絮”分别代指什么,“杨柳,代指初春季节,暗指恋人分别;飞絮,代指暮春季节,暗指青春流逝。”再结合意象的内涵来归纳作者的思想感情,“表现伤春离别之情,久别怀人之情”。
二、准确把握诗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1.有效提示点之一――诗歌题目
古人在进行诗歌创作时就已经自觉地对诗歌进行了分类,而题目常常是最简单、最直接的分类标志。比如,看到《送魏万之京》《别董大》《赠汪伦》,就知道此诗属于送别、离别类,《咏柳》应该是咏物诗,《咏怀古迹》就是怀古诗等。古诗中通过题目就可以直接分类的有咏史怀古诗、托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赠友送别诗,其他类型的则一般不适用此法。
2.有效提示点之二――诗歌作者
诗歌作者不同,所映射的时代背景就会不同,艺术风格也会不同。比如,苏轼词开“豪放”一派,不仅仅是因为他人生中的两次被迫害,主要是他学识渊博,思想通达,在北宋三教合一的思想氛围中如鱼得水,这种以儒学体系为根本而浸染释、道的思想成为苏轼人生观的哲学基础,同时极大地影响着他的文学创作。所以,我们如果了解作者的身世和思想,就能更好地理解诗歌。
3.有效提示点之三――序言、注释和题干
有经验的语文老师在平时都会对学生强调语文考卷本身信息的重要性,如果出题者给学生提供序言、注释,或者在题干中告知与诗歌相关的信息,考生就一定要重视。
诗歌正文之前的序言,或交作时间,或交代时代背景,或交作原因,比如,苏轼词《定风波》的序言,读者对作者的“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警,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的感觉就很明显了。
诗歌注释有时会成为理解题目的关键。如,2012年辽宁卷《初见嵩山》的注释,2012年重庆卷《鹧鸪天》的注释,2012年安徽卷的注释,这些注释都有助于解答题目。
命题人有时会在题干中为考生答题做一点暗示。2011年湖北卷考查了刘敞的《登城》和苏轼的《望湖楼晚景》,题目⑴内容:“两首诗均写景色但有异,《望湖楼晚景》写的是疾风骤雨,《登城》写的是什么?”命题人一边说“景色有异”,一边说“疾风骤雨”,那答案自然是“细雨”。
4.有效提示点之四――找到关键字眼和句子,明确思想感情
关键字眼主要是指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动词和形容词居多。如,2012年湖北卷考查贾岛的《送邹明府游灵武》,其中“藏”“透”二字极妙。“藏”字,写人走过的痕迹很快被大雪覆盖,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大雪纷飞的边塞景象;“透”字则写出了刺骨的寒风、单薄的衣衫。这是邹明府任满离职的场景与感受,展现了邹明府的清廉形象和作者贾岛对邹明府的敬佩。
关键句子与关键字眼的作用类似,也是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如,辛弃疾的“横空直把,曹吞六攫”“气吞万里如虎”写出了南渡志士的豪情激扬,“说剑论诗馀事,醉舞狂歌欲倒,老子颇堪哀”又写出了他长期压抑苦闷后的怒气腾涌。激烈难平的幽愤,高度深沉的压抑,飞动跳荡的生命激情,辛弃疾都在字里行间展现出来。
三、准确把握诗歌的艺术手法
虽然诗歌的艺术手法数量很多,但是高考考查的大部分是常见的艺术手法,比如,借景抒情、借古抒情、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及比喻、拟人等常用修辞手法。
如,2012年广东卷诗歌鉴赏第一题: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
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解决这一类题目仍然是从诗歌的类型入手,同一种类型的诗歌,其艺术手法大部分情况下是相同的。比如,咏物诗多借古讽今,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或有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之叹,或表自己渴望建功立业之心。又如,边塞诗、山水田园诗多借景抒情,或写边塞奇异景色与战斗场景来表现战士用于杀敌、保家卫国的决心,或写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美丽山水来体验隐逸情怀和恬适生活。离别诗除了多用借景抒情之外,还多用想象、联想的手法,如,柳永的《雨霖铃》中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又如,李颀《送魏万之京》中有“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借景抒情的诗句范文6
先抄录今年浙江卷相关的诗歌题。
钱粛《未展芭蕉》:“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首先,我们来讨论“表现手法”这个概念。这里,命题者使用的是“表现手法”,如《课程标准》的表述,而不是《考试说明》中的“表达技巧”。检录一下浙江省近几年相关的命题,都是使用“表现手法”,如2011年“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而2012年福建卷“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使用的是“表达技巧”。我们无意也无力区分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差异,甚至也认同它们的异形同义。但我们还是认为,既然异形同义,《考试说明》为什么不袭用《课程标准》中的表述?既然《考试说明》另用“表达技巧”的表述,那么高考命题又为什么是“表现手法”?这种无谓的兜圈,我们宁愿把它解读为无意的疏忽,而不是刻意的为难。
然后,再来研究“表现手法”的内涵。一般的解释,表现手法是指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从现作学角度,它的上一级单位是表达方式,即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就古代诗歌而言,它最常见的表达方式是描写和抒情,那么我们对表现手法的关注,自然就是研究描写的手法和抒情的手法。关于抒情的手法,有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咏物寓情、咏物言志、直抒胸臆、融情于事等等分类。至于描写的手法,更是有不同分类标准,且说法纷繁,诸如白描、细描、衬托、烘托、渲染、对比、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等等,不一而足。而各种修辞格,则是表现手法中的下一级单位。比如借景抒情,比如正面描写,在其抒情和描写中,就可以使用到比喻、比拟、借代、夸张等修辞格。
如果可以按照这样的理解来审视表现手法,那么要解答浙江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就要煞费苦心了。从抒情手法来看,钱诗是托物言志,元诗是借景抒情,他们将自己的情感寄寓于芭蕉和海棠的描写中。从描法而言,两首诗歌都正面描写了各自吟咏的物象,但在各自的描写中,又各得其妙。
钱诗首句“冷烛无烟绿蜡干”,借助比喻,从外形上描摹未展芭蕉的形状,像一支没有点燃的绿色蜡烛。“冷烛”,蜡烛本无冷热感,但诗人通过“移觉”,把诗人对芭蕉的感受,描述成芭蕉对自己生命特征的感受。次句“芳心犹卷怯春寒 ”,描写未展芭蕉的神情。诗人用比拟的方式,把未展的芭蕉拟作少女,于是,一个“怯” 字,描摹出未展芭蕉如同娇怯羞涩的少女,神情毕现,使人叫绝。第三句“一缄书札藏何事”,用设问的辞格,走进芭蕉的内心深处,而“一缄书札”和未展芭蕉,原本风马牛不相及,但细细想来,古人的书札大抵是筒卷的,这与未展芭蕉又何其相似。结句“会被东风暗拆看”,是说未展芭蕉的未来,即一旦东风吹来,它就会慢慢绽放,正如少女那密封的情书会被调皮的小伙子暗暗拆开偷看一样。而其中的“东风”居然会“拆看”,自当是比拟。而相对于前三句描写眼前的芭蕉,是实写;结句则是想象芭蕉的明天,是虚写。两相结合,虚实相生。
元诗首句“枝间新绿一重重”,运用白描的手法,表现出海棠积蓄着蓬勃的生机。次句以重重新绿为背景,聚焦于尚未开放而仅仅是“数点红”的海棠蓓蕾。本是花少花小不显眼,却说“藏”,比拟手法的运用,使海棠内敛不张扬的品格顿现。如此的海棠,本就足以使人称道,诗人还要忠告“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为什么呢?也许,诗人想到了,如果一旦开放,几场风雨之后,花很快就会凋零,为此,诗人宁愿红蕾深藏。也许,诗人认为真正的“芳心”是不应该轻易吐露的,像桃李那样在春风中嬉闹,只是一种浅薄的表现。诗人能够与海棠对话,是因为在此已经把花拟作人,“芳心”一语双关,既是海棠,又是儿辈。而“桃李闹春风”,又和海棠的“藏”自成对比,诗人希望儿辈牢记的一番苦心,内敛低调也罢,矜持高洁也罢,自然呈现于笔端。
梳理上述的分析,就表现手法而言,就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相生、比喻、移觉、比拟、设问、白描、双关、对比等等。
再来看看命题者提供的参考答案。“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第二首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话题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
如果只从表现手法看,命题者完全无意区分抒情手法和描法,并且仅仅列举了一些修辞格。对于修辞之外的诸如虚实相生、白描等等,完全无视;而且即便是修辞格的列举,也是不完全的。当然,这仅仅是参考答案,阅卷过程还可能再作补充,但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命题者对于表现手法的思量是欠稳妥的。
更需要指出的是,“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这样的问题指向,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首先,两首诗歌的表现手法如前所述,纷繁复杂,学生究竟要列举到什么份上,才算圆满,谁都没底。其次,“分析”一词指向不明。是以具体的诗句例证表现手法叫分析,还是如参考答案所示,还要进一步分析诗句的情感倾向?如果是后者,其实已经脱离了“分析”二字在题目中的特定含义。而且对于第一首诗歌的情感倾向,命题者也知之寥寥,只能以“美好情感”了之。命题者命题时,工具书在旁,尚且如此,那么要求试场上的学生,在对诗人的人生履历和诗歌的写作背景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去揣摩诗歌的情感,那真是刻意为难。
我们不妨再比较一下近几年各地有关诗歌手法的命题。
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2011年福建卷】
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2011年浙江卷】
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2010年全国卷1】
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2010年安徽卷】
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作简要分析。【2010年山东卷】
如果纯粹考查诗歌表现手法的指认,那么2011年的浙江卷、福建卷和2010年的安徽卷最为明确。浙江卷、福建卷明确指向诗歌中某些具体的诗句,而且它们都以描写见长,学生自然就容易穷尽诗句全部的表现手法。安徽卷“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也考虑到诗歌手法的纷纭和学生的试场实际。2010年的山东卷第一问,“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整体”一词的限制,让学生避开只言片语,而立足于诗歌的整体表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