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知识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考知识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考知识点

中考知识点范文1

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3、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4、构成原子一般有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5、黑色金属只有三种:铁、锰、铬。

6、构成物质的元素可分为三类即(1)金属元素、(2)非金属元素、(3)稀有气体元素。

7、铁的氧化物有三种,其化学式为(1)feo、(2)fe2o3、(3) fe3o4。

8、溶液的特征有三个(1)均一性;(2)稳定性;(3)混合物。

9、化学方程式有三个意义:(1)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物质;(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问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数比;(3)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化学方程式有两个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10、生铁一般分为三种:白口铁、灰口铁、球墨铸铁。

11、碳素钢可分为三种:高碳钢、中碳钢、低碳钢。

12、常用于炼铁的铁矿石有三种:(1)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2)磁铁矿(fe3o4);(3)菱铁矿(feco3)。

13、炼钢的主要设备有三种:转炉、电炉、平炉。

14、常与温度有关的三个反应条件是点燃、加热、高温。

15、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有两种方法:(1)升温、(2)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降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注意:溶解度随温度而变小的物质如:氢氧化钙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降温、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升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16、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17、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1)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气、废水;(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3)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18、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有三种: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中考知识点范文2

1.摘引文中原句作为答案。

2.选取文中重要词语语句组合成答案。

3.划分相关内容层次,一般有几个层次就有几个要点。

二、感想启迪类

1.抓住文段的中心,理解文段的含义,联系中心作答。

2.联系自己或社会实际情况,引发感悟。

3.遣词造句,讲究三美:运用古诗文、名言警句;恰当运用对比比喻排比等修辞;运用成语。

4.偷梁换柱法:把作者在该文章中的体验、观点用自己的话重新演绎一遍。

三、词句品味类

1.词语品味

A.了解词性感彩,揣摩词语所表达的喜怒哀乐。

B.分析修辞,体会词语的形象含蓄。

2.句子品味

A.看句子是否富有哲理:如果富有哲理,可以从它带给你的启迪去体会。

B.看句式结构(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也不同):陈述句语气平稳,不温不火;疑问句能吸引读者好奇心,能制造悬念;反问句能加强语气;感叹句能抒发强烈的感情;排比句层层深入,显得气势磅礴。

C.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比喻使意思浅显易懂,具体形象;夸张能突出事物的特征;拟人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对比给人鲜明印象;反语显得幽默风趣,讽刺意味强烈。

答题方式:我认为……美在……它表现了……

四、献策举例类

1.问题献策分类

A.自然环境问题:大气水体污染、生态平衡问题、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问题等等。

B.社会环境问题:农村城市差别问题、留守儿童问题、辍学问题、文明问题等等。

2.问题献策举例类解题注意事项

A.看清问题,问什么答什么,切忌答非所问。

B.所提出的方法措施必须是可行的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切忌纸上谈兵空想主义。

C.主张创新

五、句子仿写类

一审修辞,二看句式,三析句间关系,四品语体色彩,五考虑要保留的词语和要替换的词语。修辞、句式、句间关系、语体色彩弄明白了,再仿写也就不难了。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对、相同的词语,例如:“没有蓝天的开阔,可以有白云的悠闲”这句子的仿写。我们通过审题可以知道:1.要保留“没有……,可以有……”2.可以考虑用“大地、高山、海洋”等来替换蓝天。3.得出答案“没有海洋的辽阔,可以有河流的彭湃;没有河流的奔腾汹涌,可以有小溪的清澈;没有高山的险峻,可以有土丘的秀气;没有高楼大厦的明亮,可以有草屋的温馨”等等。

六、语言准确类

1.“××”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2.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这样的题目分四步

①判断,一般是不能删。

②解释这个词语在这句话中的含义,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等方面加以限制。

③比较,即比较删掉这个词语与没有删掉以前的区别,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意思变为“……”,与实际不符,不符合原意等。

④结尾一定要有这样的句子: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

答题方式:不能,删掉了“××”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体现了语言的准确严密。

七、文段结构类

(一)要求理解文章重要环节并且明了其在全文中的作用类解题模式

1.看句子或段落在文中的位置,选择它在文中的作用类别

如果用在文章的开头,主要是:引起下文,总领全文,引出悬念,开门见山、点题、埋伏笔等。

如果用在文章的中间,主要是: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出下文等

如果用在文章的结尾,主要是:总结全文,照应开头(题目),深化文章的主旨,画龙点睛等。

2.概括段意

答题方式:段意+作用

(二)段落能否删掉或者段落能否调换类的解题模式

1.判断能否删掉或调换(一般不行)。

2.判断这些文段之间的顺序关系:并列关系、层进关系、总分关系、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答题方式:不能调换(删掉),原文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调换(删掉)后不合逻辑。

八、修改病句类

(1)用词不当

感彩不当。如:他那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每个同学效尤。(“效尤”的意思是“学坏的样子”,是贬义,用在这里不合适,应改为“学习”。)

关联词用错。如:只有坚持核查,就能和平解决伊拉克问题。(“只有”和“才”连用,应把“就”改为“才”。)

(2)搭配不当

主谓搭配不当。如: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品质”不能“浮现”,可改为“他那伟大的革命形象”。)

动宾搭配不当。如:上海科技开发中心聚集了一批热心为科技开发服务、善于经营管理的专业化队伍。(“聚集”的应该是“专业化人才”。)

主宾搭配不当。如:这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劳动”与“一天”搭配不当,应删去“的劳动”。)

修辞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如:他在培育良种方面花了很大的心血。(“很大”与“心血”搭配不当,应改为“很多”。)

(3)成分残缺

缺主语。如:通过学习雷锋的感人事迹,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使”字,使“我”丧失了主语作用,所以,应删去。)

缺宾语。如:看到他的照片,我便想起了当年我们一起玩耍、同桌共读。(这个句子缺少宾语中心词。应加上“的情景”。)

(4)语序不当

逻辑语序不当。如:学校通过并研究了新的规章制度。(“通过”与“研究”顺序颠倒。应是先“研究”后“通过”。)

关联词语序不当。如:A:不但我信任他,而且信任他的朋友。B: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信任他了。(两个分句是同-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如例A,两个分句的主语都是“我”,“不但”应在主语“我”后边:两个分句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如例B,两个分句主语分别是“我”“人”,关联词语“不但”应放在“我”前边。)

(5)前后矛盾

前后不统一。如:能否刻苦钻研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能”与“否”表达完全不同的两种情况,所以,应删去“能否”。)

否定多余。如:个别医生不讲医德,索要红包,医院领导对此并非不无责任。(“不无责任”即有责任,加上“并非”,意相悖,应去掉“并非”或去掉“不”。)

范围不清。如:人们一走进教学楼就会看到,所有关于澳门历史的图片和宣传画被挂在走廊的墙壁上。(“图片”包括“宣传画”,不宜并列,应说成“宣传画及其他图片”。)

(6)重复嗦如: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困扰我国基础教育的顽症疾病。(“顽症”和“疾病”重复,应删去其中一个)

(7)表意不明(歧义)如:牧童牵着牛在吃草。(到底是“牧童吃草”还是“牛吃草”:应改为“牧童牵着牛,牛在吃草。”)

认识了病句的这些基本类型,我们要把握病句修改的基本方法。

1.检查病句,判明原因。先阅读原句,看看毛病出在哪儿。语法、修辞、逻辑方面的毛病,有不同的修改要求。找出病因是修改病句的前提。

中考知识点范文3

关键词: 中考数学 锐角三角函数 数学模型

1.问题的提出

“锐角三角函数”是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第一章的内容,甘肃地区考卷分值在12―16分,本知识点考查分为两类:第一类,特殊角的三角函数的识记;第二类,用三角函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相比较初中所学的其他函数,三角函数相对简单,大部分同学对于第一类考题能轻易解答,少数同学出错主要在于对三角函数概念理解不到位,对锐角三角函数不能对号入座,第二类主要在于对实际问题没办法抽象为几何中直角三角形的有关问题.因此,针对中考试题研究分析,总结出三角函数知识点出题的特点和规律,期待能预测今后本知识点考查的方式.

2.研究方法

以14套中考题为研究对象,从题量分布,题型分布,所占分值,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考察目的进行分析,期待能总结出考查的特点,规律,以及解答此类题的技巧,并能预测今后考查的方向.

3.研究结果的分析讨论

3.1题量分布,题型分布,所占分值.

从题量分布来看,14套中考题中,涉及本知识点的考题共有29道,2012年题量在1―2道,2013年有四套题都涉及了两题,兰州卷涉及3题,2014年3套试题涉及2题,兰州卷和通用卷都涉及3道,说明题量稳重有所增加.预测今后甘肃地区本知识点还是以两道题进行考查.

从题型分布来看,2013、2014两年10套卷子有9套卷子以计算题和解答题考查,2014年天水卷以解答题考查,2012年兰州卷和通用卷用计算题和解答题考查,其余2套卷子只是出现在解答题的某一问中考查.除此之外,近三年兰州卷都用选择题对本知识点进行了考查,2014年通用卷用填空题进行了考查.预测今后主要还是以计算题和解答题为主进行考查.

从所占分值来看,2012年分值在10到15分之间,2013年分值在13到18分之间,2012年分值在13到18分之间,预测今后所占分值在15分左右.

3.2两类重点题型的考查形式与解答技巧

第一类:计算题.

计算题是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和实数的运算,包括立方,开方,零次幂,负指数幂,绝对值,以及乘法运算结合起来考查,这类题很容易丢分,需要考生对以上知识点都要熟知,而且要仔细,不能眼高手低,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建议做两遍保证得分.熟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对于实数的相关运算,涉及以下6个方面,具体见表1.

这类题考查锐角三角函数的实际应用,解此类问题时,往往需先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再根据解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进行求解,正确作出辅助线也是解题的关键,然后将题目中的信息转化为数学文字,并将所得信息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边和角,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进行求解.

解答题主要和以下知识点结合考查:(1)仰角俯角问题;(2)方位角问题;(3)坡度坡角问题;(4)测量问题等.

3.3蕴含数学思想与考查目的

(1)在探索直角三角形中边角之间关系,以及特殊角的三角函数的过程中,发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够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实际问题,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形成模型思想,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数形之间的联系,学会利用数学结合,从特殊到一般,转化等数学思想分析和解决问题.

(4)在实际生活中,学会利用本知识点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4.结语

三角函数是甘肃省中考必考内容之一,主要以计算题和解答题这两类题型为主,也可能在某一道解答题的某一问题来考查,分值在15分左右,题目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特殊角三角函数的识记,以及三角函数的实际应用.今后还是以计算和解答两类题型为主进行考查,分值还是在15分左右,与我们的生活热点问题相结合.

参考文献:

中考知识点范文4

[关键词]初中政治 考试方式 思考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教育改革的进程也不断的加大。教育改革包括教学观念的改革、教学方式的改革,考试评价方式的改革等。《基础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了评价改革的方向:“改革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革教学实践的功能。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教师水平不断提高,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继续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因此,在新课程改革已实施了十一年的今天,改革考试形式、完善考试内容、健全考试制度已势在必行。

任何考试形式都有它的优点和不足,下面就开卷与闭卷的优缺点谈谈我的看法。

政治开卷考试有以下好处:

1.打破了闭卷考试的形式 ,注重考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接受程度和运用水平,有利于变学生被动式学习为主动性学习;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改革,使教学更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给思想政治课教学以良好的导向。

2.开卷考试题“活”, 具有开放性强、思考空间大、答案不会被限定过死等特点,强调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习过程的考查,更能考出学生的理解、应用能力,这是改变读死书,死读书的办法之一。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供了环境,对培养学生深入分析问题能力、总结能力和创新思维都有很大好处。

3.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改变学生学习方法,学生有更多的课余时间去阅读课外书籍,博览群书,开阔视野,提高学习兴趣。

思想政治课实行开卷考试后,也存在一些误区:

1.不用再记忆。开卷考试改变了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尤其是记忆负担。但我们也不能认为开卷考试再也不需要记忆了。其实,开卷考试不但需要记忆,而且需要更灵活的记忆,理解记忆。

2.平常不用看书、听老师讲课就。中考政治开卷考试的着眼点和着力点主要放在考查学生的能力上。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组织、储存、提取、理解等能力基础上,注重有关知识的内在联系与综合,强调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整体把握能力与综合运用能力。这就必须立足教材、掌握知识。在全面精读、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将各课、各节、各框题的知识点整理出来,形成知识体系,弄清各个知识点在大纲中、教材中的地位,把握教材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及其内在联系,使知识系统化、科学化。

3.考场上带一大堆资料。开卷考试的试题都是开放性的,不可能像原来闭卷考试那样能找到原题。这就需要平时在运用资料时,注意分析、分类、归纳、总结,培养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政治闭卷考试有以下好处:

1.可以促使同学们平时用功学习,该记的一定要记住,该背的一定要背会,有助于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回归闭卷考试后,学生已无所依赖,只有扎扎实实回归课本,消化掌握所有必考知识点,才能考出好成绩来。

2.有利于初高中的衔接。高考文综需考政治,还是闭卷考试,这就造成初高中教学上的脱节,因为考试形式不一,评价标准不同,不一定初中政治考了高分的人,到了高中政治也能学得很好。

但政治闭卷考试的弊端也很明显:

1.政治闭卷考涉及到初中五册教材内容。学生每天都要花很多时间来记忆理解,这难免又回到的新课改以前死背书、背死书的局面。而且考试的答案大都要求必须是书本上的原话,实际上是遏制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并且考的是“记忆力”,谁的记忆力好就占上风,记忆力的好坏决定考试的成绩,这就违背考试的公平性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无丝毫帮助。

思想品德课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课程,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的,教学内容是活的,那么教学方法也应该是活的。所以,我们的思想品德课不可能一成不变,必须不断改革,与时俱进。初中思想品德实行开卷考试的改革,目的在于深化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改革,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引导教与学双方注重联系实际,注重培养能力,避免死记硬背;在于培养创新精神,提高人文素养,为高一级学校选送具有学习潜能的新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创新的重要内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照本宣科、死记硬背现象,更在客观上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抑制了学生的思维。这既不利于调动学生思想政治课的学习积极性,又不利于政治课德育功能的发挥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只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不断改进,完善开卷考试,政治开卷考利还是大于弊的。

针对开卷考试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需要改革和完善的以下问题;

第一,重视平时教学

要熟练地掌握基础知识。必须立足教材,熟练地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并进行横向归纳、比较,深入发掘教材内容。可指导学生画知识树,画知识系统图等形式,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疏理,打破教材章节、各年级知识点的界限,并对系统的知识进行专题整理,从更高层次把握教材的内容。

第二,重视复习教学

要让学生对政治复习课的高度重视从而使学生对平时所学习的知识在复习课上得到整体优化和提高。

第三,重视解题技巧训练

明确训练的指导思想,进行试题训练。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题型和题目,有的放矢地进行训练,训练后要及时给予批改和评讲。指导学生答题的规范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卷考试和开放性日益增强的中考试题要求考生要关注国内外大事,关注本地实际,关注身边的小事,这些大事小事都有可能成为考试的热门话题。

总之,实行开卷考试的改革,减轻了学生的背诵之苦,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是,它对教师的教学要求比以往高出很多,难度更大,要使实行开卷考试后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达到理想的境界,收到教育的效果,我们必须要重视基础知识学习,强化解题技能,多参与社会实践,师生一起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朱慕菊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课堂教学行动策略》关信文.中国人事出出版社2003年版

[3]《思想政治开卷考试探索》.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2009年第2期.邓本彪

中考知识点范文5

【关键词】 语文复习 基础知识 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0(a)-0122-01

今年,我带的是高三理科语文,刚开始复习时学生信心百倍,气氛活跃,课堂上状态很好,但是期中考试后,学生的热情下降,加上普遍的一种心理,认为语文是可学也可不学一门学科,导致了课堂效率下降,成绩也在不断下滑,通过分析,我发现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基础知识的落实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和误区。现将这些问题简单总结反思如下:

1 学生说了不等于做了

在平时的课堂上,我主要采取的是提问个别学生,大部分学生口头展示的方式。当学生能够口头表达出来时,我就以为他们掌握了,但是通过16班的白东东同学的试卷我发现,他在课堂上的口头表达很不错,但是卷子中所组织的语言并不是很好,比如在上诗歌鉴赏时,分析《赋得自君之出矣》,我问道诗歌中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该同学口头展示的是思念丈夫的女子,日益憔悴。”在我的引导下,他进一步说出了运用比拟的手法“如满月”。别的同学将他没有分析出的作者的情感补充了出来。也就是说,对这道题的分析在课堂上已经全部由师生共同完成了,学生只需要将这些信息整合在一起,就可以完成对此句的高质量的分析。但在我检查总复习时发现,大多数学生答题不规范,根本没有把题目做完整,由此可见,说不等于做。学生能说出来,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但是不代表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这也就需要我在检查时,不仅要在学生的复习书上标出问题所在,同时也要做出详细的记录,在课后还要再个别落实。以前,我只是在课堂上泛泛的作出要求,或是在批改时标注出来。但是,最终没有检查学生课后的改正情况。这是我落实中一个没有做到位的地方。从12周开始,我开始检查学生课后的改正情况,发现学生整体做题的情况有了一些细微的变化。

高考更多注重的时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也要兼顾学生书面表达的落实,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一些板书以及动手完成题目,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养成动手的学习习惯。尤其是在课堂上的每个环节完成之后,都要要求学生动手完善题目要求保证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动手的时间,逐渐养成动手书写的好习惯。

2 老师不能想当然

我以为学生记住的知识,学生不一定记住了。比如:复习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之后,我利用早读时间对名句默写进行了检查。本以为学生的情况会比较好,因为我在每节课堂上给学生时间识记。但是被我叫上黑板的两位只写出来了几句,其他学生写的结果也不尽人意。最让我意外的是考试中,考出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和“故木受绳则直”等非常熟悉的句子,还有学生出现错误。两个班的情况均是如此,这让我颇感意外。学生对基础根本没有进行落实,只是我想当然的以为让学生去记了,学生就记住了,其实,他们并没有记住。于是,我在早读课上督促他们记忆,之后,再进行重复的默写。由此,我得出:让学生去完成的东西一定要有相应的检查措施,不能凭自己的臆想判断学生的掌握情况,一定要去检查一下,看他们到底会不会,可以听写,点名背诵等。有检查,他们就会有一个学习和记忆的标准。在不断的督促和检查中,也让他们把知识记得更牢了。

有了这次的教训,我每周都会对学生的名句默写进行检查,让学生不断积累,备战高考。

新课改要求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我想,实质就是要求教师与学生多交流,老师多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尤其是在学生的知识掌握方面,要通过与学生交流才能够了解得全面。我认为交流的方式应该也可以多种多样的,比如与学生课下交流,课堂上的互动,以及对知识点的检查听写等。在知识掌握方面,千万不能以自己的所想为标准,而要以自己的所见为标准,多关注学生,而不是自己想当然。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多与学生互动,多了解学生,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不想当然”,才能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制定自己的教学方案。

3 要充分让学生学到东西

高考考查要求要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会学。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过于重视对方法的指导,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层次,忽略了对阅读类文本内容的分析。期中考试过后,15班的尚帅同学对我说:“老师,你讲的课总是让我觉得很朦胧。”我就问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他举了个例子,说:“你说分析句子主要先看修辞和表达方式,然后再结合内容,最终要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但是,在具体的分析中,我有时候还是不能把握。需要你说出更具体的答案。”我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发现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方法传授远远多于内容的传授,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对方法的灵活运用还是要建立在对内容的一些分析和指导上的。比如说要分析表达方式,但是他们都不知道表达方式有什么,也就无法分析。虽然知道方法,但是对内容理解不了,也没有办法分析。所以培养他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是很必要的。而我在之前的教学中,对这点的把握特别不好,造成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学习不到位,也是成绩下滑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中考知识点范文6

第一章总论

本章一般所占分值较小,通常在2分左右,主要以单选、多选、判断题等客观题出现。考生在学习过程中应了解财务报告目标、会计基本假设;掌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及其确认和会计计量;理解财务报告。

重要考点1: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的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

1.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既包括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会计信息要具有可比性的纵向可比;也包括不同企业的会计信息要具有可比性的横向可比。考生要注意现在我们讲的可比性与会计准则的可比性不同。

2.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例如,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虽然没有所有权,但也应确认为企业固定资产;售后回购虽然开具了销售发票但也不确认收入;母子公司构成的集团公司虽然不一定是一个法律主体,但属于经济意义的会计主体,也应编制合并报表等。

3.重要性的应用需要依赖职业判断,企业应当根据其所处环境和实际情况,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面来判断其重要性。

4.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不确定)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考生要注意新会计准则中要求的谨慎性应表现为适度谨慎,不应该过度谨慎,因此,应特别注意在此观念的改变下,有许多原确认资本公积的内容改为确认收益。

重要考点2:反映企业财务状况(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经营成果(收入、费用、利润)的会计要素。

1.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例1:下列各项中,符合资产会计要素定义的是()。(单选)

A.已签订合同约定在一年后购买某商品

B.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

C.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D.已全额计提减值准备的存货

【答案】C

【解析】A不属于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B 和D都不属于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2.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考生要注意与预计负债联系在一起学习。

3.所有者权益按其来源主要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考生应特别注意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与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区分。

4.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除所有者投入资本之外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考生要注意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要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区分。

例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收入的有

()。(多选)

A.出租固定资产取得的收益

B.处置固定资产产生的净收益

C.在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投资者的出资额大于其在被投资单位注册资本中所占份额的金额

D.债务重组的收益

【答案】BCD

【解析】选项A属于其他业务收入;选项B属于非日常经济业务产生的营业外收入,不属于收入;选项C应调整资本公积;选项D应计入营业外收入。这种考题一般均与后面其他章节内容联系,考生通常应掌握全书内容时方可作答。

5.费用与收入内容学习方法相同。

6.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重要考点3: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是不同会计计量属性,虽然企业日常核算中常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但其不是惟一的。考生要注意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等其他计量属性的使用,尤其是现值、公允价值的应用问题与其他章节联系学习。

第二章存货

本章内容较为简单,一般所占分值也较小,主要以单选、多选、判断题等客观题出现,但也可以作为基础知识在计算题、综合题中出现。考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掌握存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理解存货发出的计价;重点掌握存货的期末计量。

重要考点1:存货的初始计量。不同渠道取得存货入账价值的确定有所不同,考生要注意商品流通企业购入存货采购费用的处理;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时,应区分企业收回加工后的材料用于连续生产的情况下,消费税应计入“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的借方,企业收回加工后的材料直接用于销售的情况下,消费税应计入“委托加工物资”科目的借方。

2007年考试判断题: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等,应当计入存货的采购成本,也可以先进行归集,期末再根据所购商品的存销情况进行分摊。()

【答案】√

【解析】商品流通企业购货费用不再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2007年考试单项选择题:甲企业发出实际成本为140万元的原材料,委托乙企业加工成半成品,收回后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甲企业和乙企业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甲企业根据乙企业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向其支付加工费4万元和增值税0.68万元,另支付消费税16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甲企业收回该批半成品的入账价值为()万元。

A.144

B.144.68

C.160

D.160.68

【答案】A

【解析】由于委托加工物资收回后用于继续生产应税消费品,所以消费税不计入收回的委托加工物资成本。收回该批半成品的入账价值应是140+4=144(万元)。

重要考点2: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其中,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考生要注意不同情况下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尤其是为生产产品而持有的原材料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1.持有产成品、商品等直接用于出售的商品存货可变现净值=估计售价-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其中估计售价的确定如有合同规定,售价为合同价;没有合同,售价为市场价;如果一部分签订合同,一部分没有签订合同,签订合同的,售价为合同价;没有签订合同的,售价为市场价。

2.持有用于出售的材料可变现净值=市场价格-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

3.为生产产品而持有的原材料。为生产产品而持有的材料是否计提准备,应该与产品的可变现净值结合起来。即由于价格下跌,材料的成本比售价高,是否需要计提减值准备,还要看用材料生产出的产品。如果生产出的产品的成本高于产品的可变现净值,期末材料计价时就不能用材料的成本,而要用材料的可变现净值。材料的可变现净值=该材料所生产的产成品的估计售价-进一步加工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

重要考点3:存货跌价准备的核算。

1.存货跌价准备通常应当按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当其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会计分录为: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存货跌价准备

2006年考试单项选择题:甲公司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量期末存货,按单项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05年12月31日,甲公司库存自制半成品成本为35万元,预计加工完成该产品尚需发生加工费用11万元,预计产成品不含增值税的销售价格为50万元,销售费用为6万元。假定该库存自制半成品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不考虑其他因素。2005年12月31日,甲公司该库存自制半成品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万元。

A.2B.4 C.9D.15

【答案】A

【解析】由于以自制半成品为原料的产品成本已高于其可变现净值,因此可以断定自制半成品已减值。自制半成品的可变现净值=50-11-6=33(万元),自制半成品的成本为35万元,所以自制半成品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万元(35-33)。

2. 当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存货可变现净值回升时,存货跌价准备的转回,但应以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为限转回。会计分录为:

借:存货跌价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3.存货跌价准备的结转

企业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如果其中有部分存货已经销售,则企业在结转销售成本时,应同时结转对其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结转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分录:

借:存货跌价准备

贷:主营业务成本

第三章固定资产

本章内容较为基础,内容变化不是很大,但仍属于比较重要的一章。其往往容易与其他章节内容联系,作为计算题甚至于综合题的基础部分,但单独出现主观题的可能性较小。考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掌握固定资产初始计量,尤其是超过正常信用期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应区分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应予以资本化还是予以费用化;固定资产处置考生应注意为长期股权投资、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奠定基础。

重要考点1: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1.超过正常信用期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固定资产的成本应以分期付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长期应付款以分期付款额进行计量,两者之差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其会计分录为:

借:固定资产

未确认融资费用

贷:长期应付款

未确认融资费用应当在信用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摊销金额除满足借款费用资本化条件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外,均应当在信用期间内确认为财务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2.自营方式建造固定资产过程中发生的毁损,应该按下列原则处理:

3.工程试运行中所获得的收入、支出并不确认收入、成本,而是在建工程在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因进行负荷联合试车而形成的、能够对外销售的产品,其发生的成本,计入在建工程成本,销售或转为库存商品时,按其实际销售收入或预计售价冲减在建工程成本。

4.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初始计量与超过信用期分期购入固定资产的处理思路相同。以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与租赁开始日的公允价值的较低者作为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以最低租赁付款额确定长期应付款,两者之间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未确认融资费用按一定摊销率进行摊销,摊销率按下列顺序依次选择:租赁方内含利率、合同约定利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未确认融资费用按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计入财务费用。

5.特殊行业的特定固定资产存在弃置费用的,应当按照弃置费用的现值计入相关固定资产成本。

重要考点2: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

1.考生应熟练快速采用加速折旧方法,包括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计算固定资产折旧,为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以及所得税问题奠定基础。

2.考生应理解固定资产后续支出何时予以资本化,何时予以费用化。特别注意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支出只是确保固定资产的正常工作状况,通常不满足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应在发生时计入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而不再采用待摊或预提处理。

3.自有固定资产装修费用满足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装修费用应当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在两次装修间隔期间与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采用合理的方法单独计提折旧。如果在下次装修时,与该项固定资产相关的“固定资产装修”明细科目仍有账面价值,应将该账面价值一次全部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装修费用比照自有处理,但要注意折旧年限还应考虑剩余租赁期。经营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不再确认固定资产成本,而是应通过“长期待摊费用”科目核算,并在剩余租赁期与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摊销。

重要考点3:固定资产处置(固定资产清理)

1.固定资产出售、报废或毁损的会计处理。固定资产的处置一般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来核算。需要将与固定资产相关的科目,转入固定资产清理账户核算。

借:固定资产清理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银行存款

应交税费

2.固定资产清理账户的贷方反映清理的收入(包括残料价值、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

借:银行存款

相关资产账户

应付账款

长期股权投资

贷:固定资产清理

借贷比较后,得出清理净损益。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营业外收入

借:营业外支出

贷:固定资产清理

第四章无形资产

由于新企业会计准则中无形资产内容变化较大,因此考试中相对来说比较重要。其往往容易与其他章节内容联系,作为计算题甚至于综合题的基础部分,但单独出现主观题的可能性很小。考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商誉不再确认为无形资产;应重点掌握自行研发无形资产是否予以资本化问题;与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应比较学习使用寿命确定的无形资产摊销问题;重点注意使用寿命不确定无形资产不再摊销,而于期末进行减值测试,确定是否计提减值准备。

重要考点1:研究与开发支出的资本化与费用化问题

1.由于研究阶段并不是很可能带来经济利益流入,因此研究阶段支出全部予以费用化,即在发生时应当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计入管理费用。具体而言在研究阶段发生的有关支出,计入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期末转入当期管理费用;

2.在研究成果后进入开发阶段,仍然存在是资本化还是费用化的问题,开发阶段满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具体而言同时满足技术上具有可行性,有使用或出售的意图,能够证明无形资产具有有用性,有足够的技术、财务和其他资源支持,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等5个条件,即应予以资本化。具体而言在开发阶段需要费用化的支出,计入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期末转入当期管理费用;但开发阶段予以资本化的支出,先计入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开发成功后,将其发生的实际成本转入无形资产。

重要考点2:按无形资产使用寿命是否可以估计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