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残疾人康复中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残疾人康复中心范文1
北京市聋儿康复中心 中心设有语训部、社区部和听力门诊部。中心师资技术力量雄厚,设备设施齐全,可为耳聋患者提供听力检测、助听器验配;为配戴助听器和接受电子耳蜗植入术后的聋儿提供听力语言康复服务,并通过开办聋儿家长培训班,深入社区宣传培训等形式,普及听力和聋儿康复知识。
康复训练部 为偏瘫、截瘫患者以及脑瘫儿童进行系统康复治疗和训练,其中包括:运动训练(PT)、作业训练(OT)、语言训练(ST)和心理治疗、特殊教育等内容;针对脑血管病、脑发育不全引起的语言障碍者进行语言训练;指导肢体残疾人选配合适的辅助用具;对学习困难儿童进行感觉统合训练;对成年智障者进行相关领域的能力和功能的评估及康复训练,为智障亲友提供咨询服务;为稳定期精神残疾者提供心理咨询、娱疗等服务。
北京市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中心 为残疾朋友提供辅助用具的展示、咨询、评估、供应服务。主要展示以肢体残疾、听力残疾、智力残疾、视力残疾、康复训练为主的国内、外各类质优的残疾人用品用具及老年人生活辅助用品,达200多个品种。并提供各种先进的残疾人用品用具的试配和使用指导,以及假肢矫形器装配等服务。
残疾人康复中心范文2
交通设计
康复中心就诊及住院患者约70%为残障人士,来院人员使用轮椅数量约是普通综合医院的2.3倍,陪护人员约为综合医院的1.7倍,交通流量很大。为此,医疗区内需加大水平和垂直交通通行能力。
*走廊及候诊厅
单纯性的交通走廊:应充分考虑人流密集程度和残疾人的通行能力,在满足走廊净宽1.5m的基础上适当扩大。其中医护走廊净宽以1.6m~1.8m为宜,患者走廊宜为1.8m以上。在门诊医技等人流量较大的主通道上应考虑3股残疾人流的通行宽度:3×0.9m =2.7m。以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为例,病房楼走廊净宽为2.9m,门诊楼走廊净宽为3.1m,康复训练用房走廊净宽为3.6m,均高于综合医院设计标准。
有候诊功能的走廊:综合医院门诊部分利用走道单侧候诊者,走道净宽不应小于2.1m,两侧候诊者,净宽不应小于2.7m。康复中心可在此基础上增加0.6m,分别为2.7m和3.3m。这种带候诊功能的走廊仅能作为二次候诊使用。
候诊厅:康复中心应设集中候诊厅,属于一级候诊方式,残疾人进入候诊厅后可根据语音及视屏叫号依次进入二次候诊空间或诊疗室,与护理人员直接接触,有效的询问和沟通可以减少患者的往复移动次数,又避免了患者同时进入诊室,改善了诊疗环境。残疾人使用的集中候诊厅尺度应适当扩大,便于轮椅通过,并在适当位置设置轮椅存放处,方便患者取用。
走廊和候诊厅应宽敞明亮,标识鲜明。候诊厅周围设护士站、问讯处、卫生间等辅助设施。地面应平整防滑,墙面应设无障碍扶手,距地350mm处增设护墙板。
*垂直交通
垂直交通包括楼梯、垂直电梯和自动扶梯。自动扶梯在大型综合医院使用较多,能有效解决人流疏导问题,但在残疾人使用的康复中心并不适用,容易产生安全隐患。
垂直电梯是残疾人竖向交通的主要工具,适当增加电梯数量是解决竖向交通的根本途径。例如: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门诊楼设大轿厢电梯4部,医技楼设大轿厢电梯2部,普通医梯1部,病房楼设大轿厢电梯3部,普通医梯2部,康复楼设大轿厢电梯3部。电梯选用时仅仅提高载重能力是不够的,康复中心普通电梯选用的并不是办公、住宅使用的电梯,而是医疗电梯,大轿厢电梯是专门为残疾人定做的无障碍电梯,轿厢净尺寸达到2.4m×2.6m,大大提高载客能力,满足使用需求。
电梯厅和电梯内的按键高度需考虑到使用人群,一般设置两种高度,而且按键上有盲文,每到一层都有清晰的语言提示层数,方便坐轮椅的人又方便视力障碍者。在电梯内正对电梯门的位置安装镜子,使轮椅患者进出电梯时都能够清楚地观察到自己和周围人所在的位置。电梯门的宽度、关门的速度都要满足残疾人的需求。
无障碍设计
康复中心无障碍设置部位一般包括出入口、水平和垂直通道、洗浴设施、无障碍病房、无障碍诊疗室、其他无障碍咨询和帮助设施等。
*出入口
康复中心供残疾人使用的主要出入口、辅助出入口和疏散出人口均应做无障碍设计。出入口室内外高差的消除一般采用平坡入口、坡道入口以及坡道与台阶组合的入口形式。主要出入口应设置在安全便捷的交通主要交叉口处,主要出入口周围应设置电梯和楼梯,并有清晰便捷的指示可以方便快捷地将残疾人引入到主要的诊疗空间。入口大厅设置残疾人专用的咨询台、公用电话和轮椅存放处,并辅以明确的指示牌、引导牌等标识。大厅地面采用防滑不易磨损的材料,敷设盲道等无障碍设施。
建筑主出入口均设电动感应门,方便残疾人通行。园区道路、出入口、楼梯、室内公共走廊均设计盲道、盲文提示、无障碍扶手等;适当位置增设广播及蜂鸣器。入口大厅的地面采用400mm宽的导盲带,从室外引入室内,一直到达总服务台和电梯厅。
*卫生间
康复中心的公共卫生间应加大残疾人厕位的比例,在充分考虑残疾人生理需求和活动尺度的前提下进行卫生间布置和选择卫生洁具样式。洁具周围应设置安全抓杆,设感应式的水龙头和冲水设备,设置活动式可调节的无障碍化妆镜,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置带智能清洗设备的座便器。卫生间应设紧急呼叫装置和求救联动门锁,并与值班室相连。卫生间的装饰与色彩应易于识别,有利于视残者使用。
设在公共卫生间的残疾人厕位:公共卫生间借鉴大型场所公共卫生间的设计手法,尽量减少门的设置,便于患者的使用,同时增加排风,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度。残疾人厕位与普通厕位之间尽量用软帘分隔。
单独设置的残疾人厕位:在公共卫生间周围,还应尽可能多地设置单独使用的残疾人卫生间,这种厕所的无障碍设施更加完备,同时方便陪同人员进入其中协助。
更衣、淋浴用房也应该适当增设单独使用的房间。
*无障碍病房设计
无障碍病房与普通病房相比,占用更大的交通面积。在病房内除卫生间面积扩大外,为满足残疾人轮椅回转,需增大床间及走道面积。以普通病房三人间为例,在不考虑管井、储物空间前提下,综合医院普通病房三人间面积约为28m2,康复病房三人间面积约为39m2,建筑面积扩大约1.4倍。
病房的布置方式根据卫生间位置不同,分为两种。卫生间靠近走廊的病房形式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布局方式,像宾馆客房的布置。这种布置的优点是:卫生间占用走廊一侧的面宽,不会影响病房的开窗形式和开窗面积,有利于病房的采光通风;卫生间成组布置,管道集中,易于维修管理;卫生间靠近走廊,方便工作人员清洁,不打扰病房内人员使用和治疗。缺点是:卫生间的设置影响病房对走廊开设观察窗,护理人员要进入室内才能够看得到患者,增加了护理距离;病房入口显得局促,为满足无障碍通道要求,入口通道净宽应达到1.5m以上,使得病房开间宽度在4m以上才能达到要求。
卫生间靠近外墙的病房形式是近十年来才出现的布局形式,多用于弧形平面。优点是:便于病房在走廊侧开设观察窗,方便护士对患者的直接观察,缩短了护理距离;入口处没有单纯性过道,可灵活布置病床;卫生间有直接的自然通风和采光;建筑外立面造型丰富。缺点是:病房的外窗宽度受限,影响病房的采光面积和通风面积;靠近门口的病床不容易保持安静;不利于对卫生间的管理维修和打扫。
防火防灾设计
康复中心的设备设施复杂,系统繁多,有大量的医疗气体设备和集中空调设施,使用的患者多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且一般患者还有陪护人员,不利于人员的管理,再加上现代化的设施有些残疾人不善于使用,火灾隐患非常多。一旦起火或发生自然灾害,残疾人的安全疏散比起一般的病患要困难得多。因此,康复中心的防火防灾设计须以预防为主,采取防消结合的方针。
*积极预防
康复中心预防火灾的措施一般包括建筑物防火分区合理,疏散距离和疏散楼梯的设置适宜,并根据不同部位采用不燃或难燃的建筑材料来提高建筑的耐火性能。在设备设施上选用安全可靠的电机设备,设置完善安全的火情预警系统和灭火系统,并在重点部位加强防火措施等。
大多数建筑火灾都是由于没有及时发现的火星引起的,通过火灾预警系统可以及时发现,通过自动喷淋灭火系统可以及时有效地扑灭火苗,将火灾危险性降到最低。对于康复中心来说,竖向通高的电梯井道、楼梯间、管道井和屋面开口部位等都是火灾防范的重点部位,应作特殊设计。近几年外保温材料引起火灾的危害愈演愈烈,在康复中心的建筑中,应该选用耐火等级为A的外保温材料来提高建筑物耐火性能。
*快速疏散
受制于经济发展的现状,康复中心的门诊、医技和康复用房一般为多层建筑,以三层以下为主,病房楼多为高层建筑。病房楼的使用人数集中,人员的竖向疏散也非常集中,楼梯电梯的交通压力非常大。高层康复中心病房楼的疏散设计,要设置合理的疏散距离,并在适当位置布置消防电梯和疏散楼梯。而国内许多医院将消防电梯兼做货梯或污物梯,普通使用者并不熟悉,如果突然发生火灾事故或自然灾害会造成很大不便。在国外的康复中心设计中,多数尽可能地利用病房阳台,将其连通,为患者提供第二条疏散线路,或者在室外做类似于滑梯的疏散梯供残疾人使用。
为解决残疾人使用的高层建筑消防疏散问题,经过反复论证,在病房楼每层设计宽敞的室外休息平台,平台直接连通疏散楼梯,作为临时避难、消防疏散有利的补充。室外休息平台平时也可作为晾晒衣物、休憩活动使用。 (责任编辑 吕志新)
1.单纯性的交通走廊应充分考虑人流密集程度和残疾人的通行能力
2.集中候诊厅尺度应适当扩大,方便轮椅通过
3.供残疾人使用的主要出入口、辅助出入口和疏散出人口均应做无障碍设计
4.康复中心应适当增加垂直电梯数量
5.垂直电梯按键高度、文字等设置要符合残疾人使用要求
6.康复中心的公共卫生间应在充分考虑残疾人生理需求和活动尺度的前提下进行卫生间布置和选择卫生洁具样式
残疾人康复中心范文3
山东省乳山市始终坚持以“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为指导,进一步健全组织,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深入推进提供组织领导保障。市、镇两级分别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组长,残联、卫生、民政等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的残疾人康复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按时督导调度。作为市委常委会、市长办公会议题,专题研究创建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示范市工作。市、镇、村普遍建立了康复中心、镇康复指导站、村康复室,并指定了负责人,明确了责任,落实了任务,确保市、镇、村三级有组织、有领导、有专干。
整合资源,培植市场机制
康复工作必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特别是卫生医疗单位现有的康复机构、康复器材、康复设施和康复人员,使其做大做强。一是争取市政府批准成立了乳山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并投资100多万元对该中心2700平方米的大楼进行改造的基础上,对该中心内设的康复指导站、盲人按摩指导站、辅助器具服务站,采取市场化手段,社会化运作,即“中心”提供房屋、场地、基本器材,社会合同人或单位负责人员、技术和训练指导,且自主经营,使残联自身康复机构建设向前迈了一大步。二是挂靠市人民医院、中医院、康宁医院建立了3个市级康复中心,内部设立了肢体、精神、视力、听力语言、智力五类残疾的康复技术指导中心。市医院还专门拿出一整层病房大楼,为康复中心提供场所,并实行独立核算。三是针对镇卫生院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职能日趋增强的新特点,本着资源共享的原则,争取民政、慈善等资金150万元,对全市15个镇卫生院的镇康复指导站和60个中心村康复室进行了升级改造,并帮助培训配备了100多名专(兼)职康复医生。
科学管理,规范运行机制
坚持将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全市公共卫生服务建设的大盘子,科学管理,规范运行。一是加大考核。建立康复工作联席工作制,凡是研究召开康复工作的会议卫生部门都参加。每年,市残联与卫生局联合制定下发年度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并将康复工作列入残联和卫生工作年度考核责任制,年终由残联和卫生局共同对各医疗机构的康复工作进行检查考核。二是加强培训。近4年,先后安排50多名康复业务骨干到省级以上康复中心和医院进修。还加大了自我培训力度,每年举办两期由康复医生参加的康复技术培训班,受训人员500余人次。同时,还对康复协调员进行定期培训,培训率达到100%。三是协调联动。积极争取和支持卫生部门将康复中心(指导站)单独设立,并独立核算;鼓励其同卫生医疗业务紧密结合,互为促进。还争取社保部门认同,将康复项目列入“新农保”、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职工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四是实行工作补助。每年由市残联给予各镇卫生院(康复指导站)一定的经费补助。按每完成一名残疾人康复服务,且建立标准的康复服务档案,发给卫生院10元的补助;去年开始,对肢体康复训练实行补助,按每完成一名残疾人康复训练疗程,且建立标准的康复训练档案,发给50元的补助。
积极作为,完善服务机制
残疾人康复中心范文4
说起这个文件的出台,也颇具戏剧性。适逢2008年全国助残日活动在青岛举行,为贯彻中央7号文件,青岛市委、市政府想集中精力和时间,出台青岛市的有关文件,为青岛市残疾人献上一份厚礼。孙理事长想,青岛市残联正在围绕托养和托管做工作,急需资金投入,必须要抓住这个机遇。孙理事长爽快地答应下来,回到残联一商量,大家都说不可能。的确,要想两个月出台一份这样重要的文件,时间太紧张了。孙理事长一声令下:“残联人干活得有自信,行也得行,不行也得行!”在青岛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市委政策研究室与残联同志一起调研,初稿于5月1日成型,经过昼夜不停反复地修改,青岛市《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终于在5月5号出台,残联的同志们打了一场漂亮仗!
青岛7号文件,为青岛市残联两个体系建设工作带来了欣欣向荣的局面。以康复工作为例,2008年以前,青岛市康复资金每年最多的时候投入200多万,青岛7号文件出台后,一年就增加到2000多万,增加了10倍还要多。福彩中心也一下子投入了1000多万,残联用这1000多万建起了10个残疾人之家。
随着全国两个体系建设工作的开展,青岛市的服务体系建设主要围绕托养和托管做工作,这个思路,也是经过了青岛市残联反复调查研究作出的决定。
一部分是需要人照顾、不能自理的残疾人,我们建立机构托养中心,给残疾人一个新的家。
孙理事长说,我们把残疾人分为3部分,一部分是需要人照顾,不能自理的残疾人,我们建立托养中心,给残疾人一个新的家。
城阳区残疾人托养中心远离闹区避开喧嚣,新鲜湿润的空气让这里的花花草草异常娇嫩,优雅的环境不仅吸引了众多残疾人,也吸引了我们尊敬的欧阳鸣主编。欧阳老师说,老了,就搬到城阳来,一壶老酒,两杯清茶,三五好友,再摆上一桌围棋,当然更少不了香烟……对这样的日子,欧阳老师透过厚厚的近视镜片,心向往之。
苟爱花母女可不用等到老了以后,她们娘儿俩已经到中心一年多了。苟爱花40多岁,她和20多岁的女儿都是智力残疾人,女儿又患有癫痫病,没人扶着,路都走不了。去年残联把娘儿俩接到托养中心来,经过一年多的锻炼和工作人员悉心的照顾,现在娘儿俩生活都能自理了。苟爱花最爱干的有两件事,一是喂女儿吃饭,另外就是晒太阳。我们去采访的时候,她正和女儿在院子里晒太阳,阳光洒落在她们的脸上,安静祥和。
在托养中心里,残疾人只负责享受生活,其他的由工作人员负责,从吃喝拉撒到娱乐就医都有人管。中心聘请了4名管理人员,3名康复专职医生,1名特教老师,10名护理及其他工作人员。饮食上规定至少两菜一汤,服务人员每天查房一次。小病,中心有医务室,大病,旁边有个医院,中心每年给医院一部分钱,跟他们签了一个协议,有病人就送过去。中心还给每个残疾人都上了保险,上这个保险颇费了一番周折,因为风险较大,一般保险公司不愿意,热心于公益事业的刘总,托关系走门路,最后愣是给每个残疾人都上了保险。
关于残疾人的托养问题,青岛市残联下了大工夫的。2008年,青岛市残联联合市财政、市民政等7个部门印发了《关于开展残疾人托养服务共组偶的实施意见(暂行)》,2009年又出台了《〈关于开展残疾人托养服务共组偶的实施意见〉的补充规定》,2010年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残疾人居家安养工作的通知》,这一系列政策是残疾人托养工作的坚强后盾。自2008年残疾人托养政策出台以来,青岛市短时间内建设了23个托养机构,目前在建的还有17个,预计明年可以投入使用。
城阳的这个托养中心是一所按照青岛市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标准设置的集安养、托管、康复、培训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残疾人服务机构,现在这里安养的残疾人59人,托管的15人,最多能安置180名残疾人。城阳区共有4个托养中心,只要残疾人愿意到机构来,总能就近找到托养中心,套用一句广告语,只要愿意,“总有一个适合你”。
在青岛建一个托养中心,有着丰厚的补贴。一个托养中心,青岛残联给予补贴80万到150万不等,托养一个城市居民,区财政每月给予补贴1000元,农村居民补贴800元。如此令人自豪的数据,不一而足。
第二部分人是能活动、能自理,但不能工作的。我们把这部分人组织起来,建立残疾人职工之家和社区托管机构,鼓励残疾人走出家门,积极参加活动,增加生活乐趣,对生活有信心,对自己有希望。
所谓托管,就是以社区为单位,把残疾儿童,像上幼儿园一样管起来。在李沧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记者看到,托管的孩子每天都忙得很,他们有 “任务”,要养鸡、喂羊。中心养了10多只鸡,还有几只山羊,每天工作人员会带孩子们去喂它们。基本上“自产自销”,孩子们养的鸡下了蛋,一般都在他们的午饭中“消费”了。中心有厨房,专门聘请厨师,保证饮食健康卫生。在这里,孩子们不仅有任务,还有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他们的一天过得很快,孩子们开心,家长放心,这就是残联的同志们所追求的。
不过中心里可不仅仅“管”孩子,老的少的,各种残疾类型,都可以来这里,他们叫这里为“爱心家园”,是青岛市的品牌。这里有图书阅览室、书画室、盲人阅览室和活动室,还有残疾人艺术团,经常搞搞书画展,小演出等等,有时候还要做做红娘。为了当好“红娘”,中心专门留了一个房间给残疾人介绍对象,每年还有鹊桥联谊会,有介绍成的,也有人家对不上眼儿的,但是不管成与不成,从这里走出去,残疾人增加了参与社会交流的信心,这里没成,他们也有勇气出去自己找。
目前,青岛市参加社区托管的残疾人有300多人。
第三部分人是指残疾程度太重的人,他们走不出来,或出于家属的观念意识,不想把他们送出来,我们给予入户照顾,即居家安养。
居家安养,说起来简单,但要做好着实不易。青岛市残联给每个居家安养的残疾人每个月补助300元钱。要想办好这件事,就不能只是给钱了事,就不能流于形式。
青岛市残联在这方面探索了一个较为成功的模式,此事黄岛开发区残联最有发言权。2009年,他们用了两个多月时间,搞了一项调研,走遍了203个社区,走访了270户残疾人家庭,通过招标,成立了一个专门为残疾人服务的护理队,到残疾人家里去进行护理。这些护理员必须懂得家政服务,更要有爱心。残联让护理员亲自参与调研。有调查才有发言权,队员们亲自看过残疾人的生活,结合实际情况,他们确定了6项服务内容:每周不低于两次为残疾人打扫住所卫生;定期为残疾人洗澡,换洗衣物、床单、被套等;每月一次为残疾人理发,修指甲;定期为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和生活能力训练;生日、节日上门慰问;与残疾人沟通,进行心理疏导,根据残疾人的不同需求提供约定的其他服务。除此之外,还派服务员去残联康复中心学习专门的康复知识和医疗保健操,以便更专业地为残疾人服务。
有些残疾人吃喝拉撒都在床上,护理员帮他们清洗整理。有一户残疾人家,护理员从他家拉出了好几车垃圾;有的残疾人被子脏的都成了黑色,护理员给他们翻洗;有的残疾人生活在海边却从来没有见过大海,于是他们把残疾人组织起来到海边去旅游……
为了更好的做好这项工作,他们以街道为单位成立了6个服务分社,并聘请了有关社区的领导担任分社社长,形成了“政府支持,社区协助,社会操作”的运作管理体系。一年多的时间里,这个队伍居家服务残疾人22700人次。很多残疾人实现了人生的第一次:第一次理发,第一次吃生日蛋糕,第一次有人热情地跟他们聊天,第一次走出家门看到大海……
社区托管和机构安养、居家照料形成了三位一体的托养模式,整合了社会、社区、家庭三方面的资源共同为残疾人服务。然而,残联还想到了一些更为特殊的群体,他们有着特殊性,安养,也以特殊的形式出现。
没有哪一年的“精神病”这个特殊群体,会像今年这样引起社会如此广泛的关注。2010年,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全国各地多个学校发生了疑似精神病患者杀童事件。而同时,云南陆良的4位少年在校园外将一个没有任何攻击力的精神病患者殴打致死……有专家把这些事情归咎于社会转型期的集体浮躁,教育体制上的积弊难返,然而,不管原因是什么,精神病患者和社会之间不和谐的音符在加重,作为残疾人工作者,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戒备。
青岛市42万残疾人中,精神残疾人近6万,但是市里一共才有3家精神病院,很显然这并不能满足精神病患者的需求。所以,青岛市又在四方区成立了精神残疾人的托养中心――广济精神残疾人托养中心。中心安养的精神残疾人有140多人,年龄最小的10多岁,最大的70多岁。青岛市给每个精神残疾人每月补贴1000元,另外还有各种名目繁多的补贴和优惠,所以他们到中心安养,家里基本不用花钱,有的还能剩余。
在这里安养的精神残疾人,有着严格的作息时间,定时定量地吃饭、吃药、锻炼、娱乐,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中心还给他们联系了一些手工品的订单,比如做串珠,做门帘窗帘等,不仅得到了锻炼,每个月还有一定的收入呢。对于那些因各种原因无法到中心安养的精神残疾人,市残联也有一套相应的办法,会经常让医护人员到家里走访,送药,查看病情。
记者在托养中心当天看到,安养中的精神残疾人正在工作人员的组织下跳绳,下午的风把天空吹得清爽而透亮,他们一边跳绳一边欢笑。有两个人躲在角落里,用不信任的眼光打量着我们这些陌生人,不过没关系,相信总有一天,他们能融入这个集体,能在这里找到心灵的家园。
“大而全”历史上并不是一个褒义词,大概的意思是什么都抓,什么都抓不好,但是在青岛,你完全可以相信 “浓缩的都是精华”。在青岛市残疾人康复职业培训中心,你能感受到的不仅是感动,还有踏实,为残疾人感到踏实。
“青岛市残疾人康复职业培训中心”,这是全称,不像其他地方要么“康复中心”,要么“培训中心”,青岛市都在一起,大而全。这里有7个中心:聋儿康复中心、启智康复中心、儿童自闭症康复中心、低视力康复中心、职业培训中心、辅助器具服务中心、假肢装配站,它承担着全市残疾人的医疗、教育、职业、心理等康复任务。在这里,你能感受到的不仅是感动,还有踏实,为残疾人感到踏实。
比如,蓝兰,25岁,盲人。北京联合大学钢琴调率专业毕业后,从事钢琴调律工作,由于一些人对盲人调律有偏见,蓝兰的收入很不稳定。于是,蓝兰来到残联的培训中心学习按摩。蓝兰说,艺多不压身。因为有了残联做“靠山”,蓝兰对未来还是很有信心的。
比如,王艺蓉,5岁,脑瘫。父母把他送到脑瘫康复中心来,从开始话都不会说到现在,能背十几首唐诗,能唱好几首儿歌。小艺蓉很爱跟人聊天,更爱照相,答应背一首诗,照一张相。
再比如,周思妙,17岁,智障。鼓打得很好,加入了市残联成立的锣鼓队,接待过澳门代表团,还参加过2008年奥运会,当要求她为我们表演一段的时候,一句铿锵响亮的“请吧,阿姨!”让我们惊讶,好爽快的孩子啊。
比如,还有很多很多,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故事,都发生在青岛市残疾人康复训练中心这座5层楼里。这是青岛市展示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一个示范窗口,也是青岛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说到青岛的“两个体系建设”,不得不说青岛人做事的周到和严谨,这从青岛市进行“两个体系建设”的步骤就能看出来。
第一个步骤是采取“一、二、三”措施:一就是全面贯彻和落实会议与文件精神。二就是围绕两个体系建设成立了两个组织,由市领导和残联领导组成的两个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和即将成立的残疾人事业发展理论研究会。三是强化监督,即政府、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对残联的监督,政府督查室还要每年进行两次督查,检查残疾人事业工作的进展情况。
第二个步骤,是实施了“3+8”与“4带7”的思路。以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这“3点”,初步搭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并重点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与康复救助等8项政策保障。“4带7”是指服务体系建设,“4”是指服务项目、服务机构、服务队伍、服务机制。“7”是指突出7个方面的服务工作:康复服务、托养服务、残疾人之家综合服务、教育培训、就业扶贫服务、无障碍设施服务、法律维权服务。
另外,青岛市在不断完善各项政策,随着残疾人生活要求的提高,青岛市“两个体系建设”也在工作中不断发展,内容不断增加,保障政策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建设在原来7个服务项目的基础上,又扩展到狮子会、基金会、爱心团队、企业家协会、大学生志愿者等等……不同的渠道,不同的人,都在为残疾人服务,青岛的服务体系建设内容在不断扩大。
最近,在保障体系工作方面,青岛又在做一些工作。例如,青岛市按照规定给重度残疾人的养老保险最高500元,最低100元补贴,有的市区最高给残疾人补贴到700元,这在全国可以说是非常高的了。伴随这个保障制度,又反映出来一个新的问题,根据规定,60岁开始拿养老保险金,但残联和劳动部门一起调研后发现,残疾人的平均寿命是49.9岁。可以说很多残疾人即使交了养老保险,也享受不到应有的服务,所以青岛残联提出,残疾人养老金应从50岁开始享受,这个报告已经报到青岛市有关部门了。青岛残联还在申请一项针对大龄残疾人的政策,即建议年满18周岁的贫困残疾人,可以单独享受低保待遇,这项工作已经提交到两会。
青岛市已经形成了全国一流的残疾人工作网络体系,财政投入600万,建立了残疾人数字信息平台,可以让青岛市的42万残疾人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到青岛市残疾人服务工作的方方面面。
残疾人康复中心范文5
由此可见,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康复医疗建设标准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康复中心的特点及确立专项规范的必要性
康复医疗是独立的医疗过程,它可以单独对需求群体进行作用,也可以作为对临床医疗的延续。通过长期的思考和研究,我们认为,针对康复治疗及使用人群的需求,我国的康复中心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我国康复医疗机构的治疗项目繁多,需要满足残疾人以及慢性病、老年病患者的需求,又增加了中医治疗等特色项目。因此,对康复中心建筑有着很高的要求。以康复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复训练场地为例,其包括了室内康复场地和室外康复场地两大类。室内康复场地又包含了运动疗法部、作业疗法部)、理疗部、语言治疗部、文体康复部、心理康复部、职业康复部、中医康复治疗部、水疗部、社康部、假肢矫形及辅具装配中心、视力康复、儿童脑瘫、聋儿康复、孤独症康复、康复评定等。因诊疗项目的不同以及应诊人群的不同,各部分对面积的需求也不尽相同,所以在建设标准的确定中,对各个部分均应有所考虑。
其次,需要进行康复训练的群体不仅有传统意义上的住院患者,还有大量的可部分融入社会生活的患者,以及未能在医院长期住院但仍需要进行恢复训练的人群。因此,康复训练场地的使用不仅仅局限于住院治疗人群,还要满足非住院患者的需求。我们通过对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的长期观察统计得出,在康复中心中,非住院群体对康复的需求总量远远大于住院群体。所以建设标准的确立不能等同于综合医院,仅仅通过住院人数进行测算。
最后,我国康复中心多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因此考虑后期运营,会与综合医院共同建立。这样不但可以形成完整的医疗配套体系,而且从经营上可增加医院收益,“以医养康”,保证康复体系的自我收支平衡,减少对政府补贴的依赖。因此,康复中心的面积标准不能简单套用现有的《综合医院建设标准》,需要有专项独立的康复医疗建设标准。
以康复训练量确定专项建设指标的基本思路
现行《综合医院建设标准》是通过“日门诊量”为依据的,从而推测出急诊量、住院患者数量,并根据住院患者数量推测手术需求量等其他功能空间的建设标准,继而在各个功能空间标准的确定下,可推测出建筑规模,进而根据容积率、绿化率等指标测算出用地指标,并估算投资等建设标准。
在康复医疗建设上,我们收集了大量资料和总结了一系列经验,同时对国内不同等级、不同时期的康复中心建设指标和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对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山东省临沂康复中心、山东省残疾人康复中心等建设项目的立项论证、设计实践及使用回访进行研究,总结出了诸多实践经验及设计规律,最终认为:以“日训练量所需使用面积”为测算依据,采用类比于综合医院的测算方式,是建立康复医疗标准的科学合理方式。
康复训练空间的计算方法
*康复训练场地面积测算
通过前面的阐述可知,在计算过程中康复中心同综合医院最大的区别在于康复训练场地上。不间断的康复训练可类比为综合医院的复诊,但训练量远远大于综合医院门诊复诊量,因此,也应有自己独立的计算方式。
使用“日训练量所需使用面积”为测算标准计算康复训练建设面积,需要考虑的技术依据如下:预设每日可接待人数;每人次专项训练的时长;每人次专项训练的平均场地面积大小;每人次来院康复可进行的专项训练平均数量。
预设每日可接待人数(人)×每人次来院康复可进行的专项训练平均数量(次) = 每日需完成训练次数(次);
每小时需完成的训练次数(次)×每人次专项训练的平均场地面积(m2)= 日训练量所需使用面积(m2);
结合权值,乘以变化系数,即可得出初步的康复训练建设面积。
*其他面积测算
根据预设的每日可接待人数(人)以及测算出的日训练量所需使用面积(),类比参照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可测算出配套门诊部分建设标准、病房的建设标准、其他配套用房的建设标准。根据各个功能用房的建设标准,参照残疾人使用标准的相关规定,可推测整个康复中心的建设规模。以建设规模为依据,并根据相关科室设置,预测室外康复场地的需求面积,并结合容积率、绿化率等确定用地面积,估算投资。
康复医疗建设作为我国惠国利民的一项基本事业,在纳入医疗体系后,必将蓬勃发展。因此,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康复建设标准必将助推我国康复医疗事业发展,大力促进医疗体系完整化的实现。
残疾人康复中心范文6
就业维权工作:利用各种契机,把党和国家最新的关于残疾人方面的政策,宣传到辖区内所有残疾人朋友,让他们感觉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增强大家对美好生活追求的信心。例如:
2011年1月0日,我福安街残联为重度残疾人***和敬老院的重度残疾人张英哲、秦广发、丁广权、董宝林等发放了,阳光家园补贴款。
2011年1月28日,为本辖区内的困难残疾人***两位发放了11年的泥草房改造款。
2011年2月23日,我福安街残联为有残疾人代步车的人员***等11位肢体残疾人发放了,残疾人轮椅代步车燃油补贴款。
2011年3月5日,在本街工作人员的协调下,市义工慈善会一行12人,走访了辖区内特困智力残疾人***,为其送去了价值300多元的米、面、油、挂面和衣物等日常生活品,临走时并且为他打扫了室内外卫生。
2011年5月13日,助残日的前夕,我福安街道残联在康复协调员的协调下,经街道主管领导的批准,为辖区内特困残疾人***等,分别给予了300元至200元钱的生活救济款。
2011年5月19日,我福安街残联组织和协调部分有劳动能力的肢体残疾人,参加了市劳动局举办的求职用工洽谈会,通过这个平台给他们寻求一个就业机会,谋求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残疾人康复工作:充分发挥街道残协会的工作职能,积极维护残疾人的根本权益,认真做好残疾人的康复工作。同时开展“cbm”的培训和小组入户走访培训活动,让大家更多了解相关的康复知识和康复理念。例如:
2011年4月9日,经过市残联康复部的协调,吉林市医院的工作人员来我市残疾人康复中心,针对需要假肢安装的残疾人进行筛查工作,我福安街残疾人***通过配型符合了假肢安装条件。
2011年5月12日,我福安街残疾人***参加了市残联举行的肢体残疾人辅助用具发放仪式,仪式上他们分别得到了自己所需的,腋拐、肘杖、手杖和折叠式手杖。
2011年6月3日,“爱眼日”期间市残联为我福安街辖区内的盲人***配发了盲杖、盲表、小收音机等,盲人生活中的必需品。
根据2011年6月7日市残联工作会议的指示精神,我福安街在6月13日——6月22日分别对本辖区内的各类残疾人,做了详细的残疾人满意指数调查工作,并仔细填写调查结果。在走访调查残疾人生活满意指数期间我们还为部分残疾人申请和配发了所需的康复辅助用具,特别为双发村东修家屯的截瘫残疾人郑立才配发了一步轮椅代步车,在此次调查走访的同时,也为cbm康复计划和小组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残疾人宣文工作:按照上级要求,认真、准确的开展一些思想上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并把各项活动后的影像资料及时存档,并及时上传到相关的各级领导部门。为把残疾人工作做得更好,我们要加强全体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特别是微机操作方面的水准,要做到既能熟练操作,还能利用这种现代化办公设备,更好的传达和接收各种工作信息。例如:
2011年1月1日,我福安街残联积极组织未婚肢体残疾人赵学强、黄雷、王德成等有活动能力的肢体残疾人,参加了市残联举行的“城区未婚残疾人迎新春联谊会”,为他们提供和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寻求人生另一半的平台。
2011年3月8日,市残联举行了一次“磐石市残疾人cbm互助组、残疾儿童家长组织三.八节联欢会”,福安街辖区内的残疾人以马艳平、魏海鸥、商翠花为核心的部分残疾人,也参加了此次联欢会。会上他们与兄弟单位的残疾人,就cbm活动经验和学习内容做了细致的相互交流。
为能更好的掌握计算机操作方面的知识,给今后的工作信息化管理创造条件。2011年4月12日---4月13日市残联在康复中心,举办了各城乡专职委员电脑知识培训班,我福安街残联专职委员也参加了这次培训,通过培训使大家更好地掌握了电脑操作知识,同时也开阔了视野,为今后的工作夯实了基础。
2011年5月11日上午,在康复中心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残疾人轮椅,下午是盲人定向行走比赛。轮椅比赛中我福安街肢体残疾人,马艳平、宋杰分别取得了名次,再一次彰显了我辖区残疾人的拼搏精神。次日我福安街残疾人康复协调员,客串了市内其他俩街一区的康复协调员,共同入户走访了各自辖区内的一名特困残疾人,分别为他们送去了面粉、豆油等生活用品,在12个康复协调员的共同努力下,为我福安街特困智力残疾人李君家打扫了室内外卫生,感动的李君家属不住的掉泪。
建党90周年的来临,也是举国欢庆的日子,同时我们又迎来了第二个残疾人文化周。在磐石市残联的大力号召下,我们12个街区分别开展一周的残疾人系列活动。我福安街有黄雷、许超、马艳平、宋英杰、闫惠民、王德成、李发、李承志、贾书芳、耿海丽、魏海鸥、徐忠力、杨春田、魏连秋、何玉光、商翠花、苏艳童等20多位残疾人,参加此次活动的第一天是残疾人书画和艺术展,展品有剪纸、书画和手工艺品等40余副。之后是残疾人摄影小组户外采风。活动的第三天是各街区自行组织的文艺活动,我们福安街残联与创业社共同上演了以活跃基层文化生活,展示特殊艺术风采为主题的文艺演出,演出在诗朗诵《党的赞歌》中拉开了序幕。革命红色歌曲、二人转小帽、京剧选段、网络歌曲,游戏互动等节目。通过此次演出更加活跃了辖区内残疾人的文化生活。活动的第四天我福安街残联,又参加了市残联举办的残疾人知识竞赛,并荣获了优秀组织奖。
通过开展一周的残疾人系列活动,展示了残疾人朋友们的聪明才智和良好的精神风貌,更加丰富了残疾人的业余文化生活。让社会看到了残疾人的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风貌。